0

聚焦全国两会:十大国土资源热点话题(通用20篇)

生活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感激的人,有父母.老师.同学.....不过,我觉得最值得感激的还是陌生人,他们在毫不相识的情况下帮助了我们,这点很值得我们学习。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聚焦全国两会:十大国土资源热点话题,欢迎阅读。

浏览

3448

作文

1000

以阴霾为话题年级

全文共 720 字

+ 加入清单

那是一个死气沉沉的一天,乌云黑鸦鸦的一大片盖住了整个天空的华彩,只映染了半壁天空的无言,溅起无尽空寂,缓缓蔓延……

这是一个恼人的天气,考试的阴霾笼罩着我,久久不能散去,压得我喘不过气。沿路的商店冷冷清清,我木然地向家的方向走去。

猛然间,道路的尽头出现了一轮艳红的落日残挂天边,把乌云的黑调成了令人生怵的殷红。眼前的一摊血红,顿时化成了红、黄、绿三色模糊在我的视线中,令人思绪万千。

记得小时候,妈妈带我上街,走人行横道时妈妈对我说:“你看,对面的杆子上是交通灯,会变成红、黄、绿三个颜色。”我用疑惑的眼神继续盯着妈妈,期待着她接下来的话,“所以,在走人行横道时,一定要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如果红灯亮时,不要着急,耐心等待,一会儿明亮的绿灯就会出现,记住了吗?”

妈妈用柔曼的眼神注视着我,我视乎早已被她的眼神所散发的柔光给融化了,只是木然地点了点头,我并没有太在意,但妈妈却用一副担心的神情望着我。

“红灯停,绿灯行”多么简单易懂的道理啊,我怎会不明白。”

抽象的色调慢慢在我眼前聚焦,一切都像是被按下了聚焦按钮,恢复成往日的模样。

那轮红日依旧残挂天边,原来,在人生的道路上也会有信号灯的存在,而现在只是红灯而已,短暂的停留并不会影响欣赏沿途的风景,只需要耐心等待,等待绿灯的出现,接下来的路就会畅通无阻。

等待?等待太阳由红变绿?不,等待是等到太阳下落后,夜幕降临,就意味着崭新的一天即将到来。

忘掉耐心的等待,重新蓄满热情拥抱未来!

云还是那么黯淡无光,那么死气沉沉,而太阳也已经下落换来无边的黑暗,但我的心早已装进了一个红绿灯,默默倒数,暗暗祈祷,它由红转绿。

鼻腔涌入一股清流,头顶的阴霾被我击散,尽管黑暗无边无际,但未来的模样照我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全国两会精准扶贫心得体会

全文共 1870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三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的审议时提出,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

河池作为广西乃至全国的扶贫主战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尤为重要。当前,河池各界必须艰苦奋斗,主动作为,不断开创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努力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扶贫攻坚战。

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广西各族群众的亲切关怀,寄托着对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殷切期望,是对广西人民的巨大鼓舞和鞭策。

总书记亲切关怀广西各族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始终牵挂广西发展,多次听取广西工作汇报,对广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就曾来到广西代表团

跟大家一同审议报告;同年5月,他亲临广西考察调研,实地指导广西发展。2012年9月,又莅临南宁出席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再一次来到广西代表团参加审议,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广西的高度重视,对壮乡人民的亲切关怀,对西部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的关心厚爱。

总书记高度关注贫困地区发展。“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是总书记经常讲的一句话,总书记时刻把贫困地区的发展放在心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调研考察,今年春节前夕,总书记在延安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商讨革命老区脱贫大计。这次总书记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提出3点具体要求,第二点就是“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持续打好扶贫攻坚战,深入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难度再大,今年也要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贫困地区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高度关注和高度重视,必将进一步激发贫困地区人民的艰苦奋斗精神,鼓舞战胜贫困、拔掉穷根的勇气和干劲。

总书记对贫困地区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提出殷切期望。总书记在审议时强调,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6年了,扶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必须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已经脱贫的要巩固发展,尚未脱贫的要加快解决,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此前,总书记曾深刻指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讲话指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明确了

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为赢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战的胜利指明了方向,也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确保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坚强决心。

客观认识河池扶贫开发的成绩与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特别是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实施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和支持下,河池人民艰苦奋斗,创新模式,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全市农村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162万下降到2014年的83.7万;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的4118元增加到2014年的5723元。但是,受历史、自然、社会等方面因素影响,河池贫困人口仍然较多,贫困面较大,贫困程度较深,扶贫开发依然任重道远。

贫困人口人多面广,贫困程度较深。截至2014年底,河池尚有83.748万贫困人口,贫困人口总量排广西第二,农民人均纯收入5723元,仅为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7565元的75.65%。这些贫困群众主要分布在条件十分恶劣的大石山区,生存环境恶劣、生态脆弱、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滞后。已解决温饱的群众收入也不稳定,因灾、因病返贫率较高。

群众增收难度较大。河池是典型的石山地区,喀斯特地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66%,农业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40%,农业生产保障条件明显不足。农民收入主要依赖家庭经营收入,而贫困群众大多分散居住在边远山区,可供选择发展的产业项目仍以粮食种植为主,结构单一。同时,受农业龙头

企业带动能力不强、投入能力不足和农业产业发展周期长、受益慢等因素制约,尚未形成能够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可持续发展的主导产业。

地方财政困难,自我扶贫能力明显不足。2014年河池财政收入仅54.26亿元,人均财政收入约1292元,仅相当于全区的31.56%。上级转移支付补助后,人均财政支出水平仅为全区的70%左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5%左右,财政支持扶贫工作能力有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以诗为话题的初中

全文共 443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们开展了“与诗同行”的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我们了解了诗歌的起源,学习了如何欣赏诗歌,学习了在生活中如何运用诗,并且自己动手尝试写诗,从中体会到了诗歌文化博大精深。

在活动中,同学们分别收集了诗词资料。我负责收集了现代诗和古诗。我尽情的欣赏这些诗人千古传颂的作品,我新认识了一些诗人,如柳永、高适,还有唐宋四大家—关汉卿、郑关祖、白朴、马致远。我又认识了现代诗人郭沫若、徐志摩、桂文亚、雨果、狄金森等。我知道了我国最早的诗经总集—《诗经》,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它凝集了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我还知道了诗歌如何分类。按题材分,有山水诗、咏物诗、边塞诗;按形式分,可以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按题材分,分为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这次活动让我感觉在诗的海洋里徜徉的感觉真是太奇妙了。如果把是比作沙漠,我觉得我只得到了一粒小沙子;如果把诗比作细雨,我只得到了一滴小雨滴;如果把诗比作天空中的星星,我只得到了群星中最小的一颗。我要继续在诗的海洋中遨游,尽情感受诗歌的无限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全国两会扶贫心得体会

全文共 2009 字

+ 加入清单

按照xxxx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部署和我所《关于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实施计划》,2010年12月10-11日,在所长张偲、党委书记黄良民带领下,我们来到了xxxx韶关乐昌市云岩镇白蚕村开展“扶贫帮困”社会实践活动。

白蚕村是我所定点扶贫村,自然条件恶劣。该村有农户xxx户、总人口xxxx人,其中家庭年人均纯收入xxxx元以下的贫困户xx户、贫困人口xxx人。到达白蚕村后,我们分成四组逐户进行慰问67户贫困农户,我被分在贫困户最多的大白蚕村。我们冒着稀沥沥的冬雨,手提着我们的慰问品,满怀激情地开始了我们的慰问。

第一户只有2位老人在家,儿子媳妇都去外地打工了,孙子在小学读书。老二口几乎没有收入来源,住的是破旧的老房子,由于下雨,地上的几处水渍清晰可见,屋内的温度和屋外没有差别,一样的寒冷。因为提前接到通知,知道我们的到来,但看到我们的时候还是有点手足无措,对我们非常热情,邀请我们去屋里坐着,给我们倒上了热开水,就这样,我们的扶贫帮困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开始了。在接下来的4个多小时里,我们带上所里的问候与祝福,深入到每个贫困户中问寒问暖,了解生产生活情况,为白蚕村农户举办了农业技术讲座,向他们传授蔬菜种植、畜牧家禽养殖等科技知识。通过这二天的活动,每位同学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触动,特别是像我这样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更感受到祖国还有这么多贫困的父老乡亲,我不能有一刻的懈怠,必须时时提醒自己,加倍珍惜现有的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加倍努力学习,争取在科研上取得更好的成绩。以下是我个人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科学合理规划,做到规划先行

在我们这次“扶贫帮困”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之前,所领导已多次对白蚕村进行了扶贫调研,与村镇市干部共同研究,确定了综合扶贫方案和措施:一是在村公益事业方面,拟修建连接村的水泥公路2公里,解决3个自然村生活饮用水问题;二是在近期发展生产方面,解决蔬菜基地的排涝问题,尽快实现增产与农民收入的增加;三是在长远发展方面,根据当地土质、气候等自然条件,扶持村民种植金银花、油茶等收入较高的植物,确保农户以后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实现稳定脱贫。这样分三步走的方针策略是符合白蚕村的具体情况的,虽然这次扶贫帮困活动是在雨中进行的,但由于我所出资资助了村水泥公路的建设,我们并没有感到任何困难。俗话说的好“要致富,先修路”,我们已经做到了第一点,相信后面的路会更好走。

二、科学知识是第一生产力

在与农民伯伯交谈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大白蚕村种植的都是一些经济价值很低的作物,主要用于自己解决日常的温饱问题。由于地处山区,可耕作的土地非常少,这就直接导致收入的低下,可以说,除了去外地打工挣钱之外,这里的村民几乎没有额外的收入。从白蚕村的自然环境条件来看,这里雨量充沛,年光照时间较长,非常适合金银花、油茶、桉树的种植。而且这里的年青村民大都出去务工,仅剩的劳动力以老弱病残为主。结合以上二点,我觉得在白蚕村种植桉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这需要科技工作者对各种经济作物的种植进行适当的培训。

在此期间,我们还与白蚕村小学的孩子们展开了海洋知识科普教育游戏活动,并向小学图书馆转交了所图书馆捐赠的近xxx册图书。看到这些可爱的孩子这么的好学,我感到这里的村民很快就能脱贫致富,对省委、省政府的‘双到’工作充满了信心。

三、重在行动,贵在落实

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传统美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但是,这种支援必须建立在干实事、干正事、干好事的基础之上,只要我们干的是功在当代、利在于民、造福子孙的大事,就一定会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援助。在白蚕村作为我所定点扶贫对象以来,我所多次对白蚕村进行扶贫活动。出资资助修建了连接自然村的公路,多次带去慰问品。在这次扶贫帮困期间,看到小学教室的灯光太暗的不利学习环境后,我们学生党支部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展开了2天的捐款活动,同学们反应强烈,使得小学的孩子们终于可以不用在昏暗的地方学习了。等等的这一系列活动充分说明了我所对白蚕村扶贫的决心与具体行动。

通过这次扶贫帮困实践活动,作为年轻的党员同志的我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要想为社会多做点贡献、去帮助那些在困难中挣扎的人们,我认为首先要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认真学习环境遥感等方面的知识,努力改善知识结构,增强专业素质,不断学习,时刻不忘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但一个人仅仅学习而不思考,那将等于什么也没有学到,因此要牢固树立“重在行动,贵在落实”的理念。在任何学习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困难,面临各种难以预料的考验,因此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原则性,又要灵活多变,同时又能够破除旧观念,用知识去帮助那些贫困落后的人多学技能,多跟他们交流,让他们走向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道路。

虽然我从农村走到了城市,对农村自认为有很多认识,但这次的扶贫帮困却是真正让我思考最多的一次,正是这些激励着我不断进步、不断创新、不断发奋图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以美为话题的作文700字高2

全文共 696 字

+ 加入清单

风吹起似水的流年,而你的笑容摇晃于脑海,成为我生命中最美的点缀

─—感悟

你的脸似天

脸似天

初次相遇,你身着红裙,散着一头的乌发,红扑扑的面庞好似夕阳的天幕,我不由在心里暗叹:哇,大美女,太美了!或许,命中注定,你我会相识,并成为好友。刚开始我称呼你为“天小姐”,你的脸有份蓝色的纯净,有份迷人的蕴红。我虽为女生,竟也迷上你天般的脸,你的脸真美,是我见到的最美的脸。

笑似月

那次我问:“你父母怎么生的,生了你这么个美人胚子呢?”你笑了,第一次不带羞怯的笑,嘴角完美的弧度清晰可见,像夜幕安谧的月牙,还多了几许牙齿洁白的光亮。你的笑真美,我从你的笑容中充分感受到你的美。

心似海

“你的心太深了,我无法触及。”这句话你是否还记得?我曾对你说过:“我生命里的温暖就那么多,我如把笑容都给了你,等你离开后,叫我怎么再对别人笑?”你淡淡地回答道:“爱是无尽的,只要有一颗爱心,就会笑口常开。”直到现在我才懂得:你的话语包含了你的思想。因为你有一颗似海的心,纵使无法触及,也美得无与伦比。你的心真美,我领悟到其中蕴含的美。

背影似雪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终究我们还是分隔两地了。分别时,你是先离开的。临走时,我送给你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一句话,一句没有结尾的话:原来我们只能像铁路上的两条钢轨,尽管一路并肩同行,可是永远不会聚在一起……你出乎我的意料──没有流泪,只是回了句:“平行线也许不会相交,但会相伴,也是一种缘。”我记得,我哭了,哭到发不出声音。最后,我注视你的背影,直到你的背影如雪般飘忽,消失于我的泪眼朦胧之中。你的背影真美,这种美让我永远铭记。

这些美像是烙印,烙印在我心底又深又浅的角落,时常想念。

——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珍惜国土资源的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万物生存靠土地。如果没有土地,万物将无法生长、繁殖,人类也一样。可反思一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不知有多少人有保护土地,爱护国土资源的意识呢?

我们为了生活的一时便利,在不停地破坏着国土资源。过度砍伐树木,使沙漠化程度加剧,没有了天然的保护层,风沙等自然灾害破坏了我国很多地区的生态环境。一双双一次性筷子、一张张废纸,这得需要砍伐多少树木才能换来!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建设,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却也导致作物种植面积的减少。我国本是农业大国,可现在却要进口大量的粮食,如:小麦、黄豆、玉米等,试问这些食品的安全保障从何而来?

人们在无休止地破坏土地,污染土地。宽阔的马路上,垃圾随处可见,白色污染随处可见,电池更不稀奇。很多人正毫无危机意识地在污染着这片广袤的土地,在蚕食着这片土地上的和谐与平衡。时间过去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土壤受到了侵蚀,花草树木不再茂盛缤纷,渐渐枯萎,失去了它该有的颜色。在一个失去颜色的世界上生活,我们还会感到幸福吗?

我们要珍惜每一寸土地,不乱砍乱伐,多植树造林,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少使用一次性筷子,不乱扔垃圾,减少土地污染。同时给身边的朋友、同学做好宣传。让我们抓紧行动起来吧!保护国土资源,珍爱土地,一起创造一个美丽、明亮的新世界!

[珍惜国土资源的作文精选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以美为话题的800字

全文共 1041 字

+ 加入清单

“夜深了呢。”我望着天,呢喃道。

天空中飘着细细的雨丝,一条条,一缕缕,轻轻的,也斜斜的,似乎永远也没有交点。深冬的雨,落在我的发梢、额上,说不出的冷,寒至骨子里。停下休整,却发现雨早已打湿了我仅有的单衣,积水也渗透进了并不防水的鞋子。

我觉着有些累了,就在一棵大树下捡了一块干净地方坐下。抬头望天,那深夜所独有的黑暗里是否包裹住了一颗颗星星?是否只有那一颗最亮的星还在黑暗的束缚里倔强地绽放着一些黄晕的光?看看它,我心下有了些温热,想起了我那最初的领路人——母亲。

母亲先前就像这夜空中最亮的星一样指引着我。回望过去,我居然对幼时的我带着些许妒意,幼时的我,没有那么繁重的学业,周末还总能出去放松一下自己,这时候,母亲也跟着我一起疯跑,我俩在风中自由地飞翔,像极了两只穿越西伯利亚的隼鸟。渐渐地,我跑得越来越快,而母亲却一点一点地落在我后边了,直到最后,母亲周末也不出来了,只是一个人默默地坐在书房里,把我儿时的照片擦拭了一遍又一遍。

现在母亲和之前像完全变了个人一样,不但变得精神振奋,还如同眼镜蛇一般残忍、冷血,伺机而动。我经常被繁重的学业压得动弹不得,回去还要让母亲给讽刺一会儿。长此以往,我甚至要想过结束自已的小命儿,反正没什么大不了的,两腿一蹬,眼睛一闭,人这一生就没了,那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噢,雨幕之上最亮的那颗星,能否告诉我,曾与我同行,然后消失在风里的那个人现在在哪里?噢,最亮的星,我要来陪你了,让你不再孤独。朦胧中,我好像看见两个身影向我跑来,一个大喊:“快来,找到他了!”而另一个则快速冲到我身边,脱下身上的皮大衣给我穿上,先前那一个也跑到我身边,关切地问我有没有事,我想告诉她我没事,可我还没做出回答,就两眼一黑,晕了过去。

醒来后,我躺在自己的小床上。房间里暖暖的,父母都背对着我,我艰难地张开嘴,想说一句“我没事”,可过了半天,我也只喊出四个字:“水,我要水。”父母亲听了,赶紧都抢着去接水了。不久,他们各端了一杯水回来了。“我的我的。”“我的水甜。”他们像小孩一样争着说道。之后,他们对视一眼,笑了。我看着他们——这是我第一次如此仔细地看他们,却发现他们的头发已经花白了,在那并不刺眼的灯光下闪着银白色的光,像针,扎得我眼睛直哗哗地淌着泪水,他们见我还不喝,以为水烫,就又把水给吹凉了些,再递给我。

我仰头把杯中的水一饮而尽,抬起头,与他们六目相对,老旧的爱意在他们脸上的皱纹里嵌满柔色的光晕,细细地,暖暖地,显得那样的慈祥与甜美。

好美,我呢喃着,侧身开始沉睡。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珍惜资源爱我国土

全文共 824 字

+ 加入清单

你可曾想过,在这茫茫浩瀚的宇宙中,只有一个富有生机的星球——地球,她镶嵌在那个存在着千千万万年的轨道。假如你扎上翅膀,飞向那个无边的宇宙,俯瞰那个神秘的太阳系,地球呢?她在哪儿?你会不会顿时感到地球,那个充满生机的地球太渺小了?可有没有想过,地球只有一个,失去了,还会有吗?

我们住在这个可爱的地球村里,也同时站在我们那个家乡的土地上,她慷慨地让大自然为我们献上了丰富的资源——热情的阳光,温顺的清风,清新的空气,甘甜的水源,秀丽的风景……一切供我们享受,可是,渐渐地,人们不但不好好珍惜它们,还加以破坏,滥用,污染和浪费。那一点点被污染的空气和水源,那一点点在减少的森林和耕地,还有那一点点在褪色的天空,都是因为人们心中那个作祟的的邪念。

要是我们来看看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的水,如果一个人每天浪费一滴水,按我们的人口,一天将会浪费14亿滴水,一年会浪费大约5000亿滴水,单位可是亿啊!那么一滴水按1克算,一年将会浪费500000吨水啊!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数字!人们都知道水是一切万物之源,如果人们还是在一天天浪费,还是觉得水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话,恐怕到最后,你觉得那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就变成那一颗一颗从眼眶滑落的泪水,想想,那多么令人发指啊!

同样,我们这寸土地上,这片蓝天下,有多少种本来可以再生的可贵的资源,如果人们还千篇一律的侥幸的破坏,当做一种理所应当的家常便饭的话,那么想想当温顺的清风生病请假,当清新的空气阖然长逝,甚至我们脚下的地球都衰老退休时,连流泪的来不及啊!

我们都站在自己最爱的家园的土地上,既然亲如生命,我们何不想想,怎么爱护我们最爱的这寸土地,何不仰望一下蓝天,感受一下美好,别再去破坏这一份温馨和美好,珍惜大自然赐予我们生存的法宝——这仅有的资源。

这寸土地,这片蓝天,搭起“节约”的彩虹桥,珍惜我们身边每一滴水,每一粒沙,每一棵树,每一缕阳光,踏着彩色的石子路,一起呵护我们的家,别让流出眼眶的泪水成为最后的结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年全国两会十大看点

全文共 3220 字

+ 加入清单

2014年3月5日清晨,来自河北邢台的小朋友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

许丛军摄

2014年3月1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在北京举行。多位部委领导应邀参加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古 雨摄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纷纷建言。

姚大伟摄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江苏淮安环卫工孙国庆代表正在整理建议案。

李 舸摄

2014年3月6日,河南省内黄县第四实验小学老师在给孩子们讲解两会会徽。

刘肖坤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提出,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更加完整,趋于成熟。

与之相随的是,广大人民群众正在分享越来越多的改革成果,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了越来越多的期待。恰逢2015全国两会到来之际,社会各界将再次聚焦党和国家的改革发展大计。两会看什么?怎么看?记者围绕“四个全面”的部分内容,尝试提出相关看点,以飨读者。

改革关键年,将有哪些关键之举?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早已绘就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自那以后,每一项改革部署、每一个政策举措,都牵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

如果说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那么2015年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改革征程中我们已经迈出了多少步?开局起步的情况究竟如何?同时,关键之年又会有哪些关键之举?将会开出怎样的改革清单,涉哪些险滩、啃哪些硬骨头?2015全国两会上,党的意志将会再次上升为国家意志,全面深化改革蓝图的部分内容,将会再次转变为具体的政府决策。对于改革,我们始终充满期待。

新常态下,GDP增速会下调吗?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早在三个月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降息”又“降准”,引发社会各界关于中国经济的冷思考、热讨论。

其实,自去年5月以来,“新常态”就成为人们评论中国经济时引用最多的一个词语,其不仅意味着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调整,还蕴含着对经济发展质量的要求。那么,“新常态”在2015年会有哪些具体的经济政策体现?特别是“降息”又“降准”后,还会降GDP增速吗?“两会”之中必定有看点。

聚焦“三农”,农村“沉睡的资本”如何活起来?

2015年中央1号文件发布,连续第十二年聚焦“三农”。文件提出,必须把农村改革放在突出位置。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文件部署的这些改革,意在通过市场化手段,激活被长期压抑的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和农村产权,让农村“沉睡的资本”得以“活”起来。

同时,“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三农”。文件专章部署依法治农,指出必须加快完善农业农村法律体系,同步推进城乡法治建设,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三农”工作。

一边是改革,一边是法治,相信这些新部署、新思路,必会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热议的话题。

区域协同,会创造哪些发展机遇?

前不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确定2015年区域经济发展路线图,要重点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按图索骥,记者梳理发现,各地两会也确实不离上述三大关键词,积极部署对接国家战略。比如,今年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大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核心省份新疆,在部署今年工作重点时,就把“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迈出重要步伐”放在首位强调。

显然,“区域协同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其究竟会给国家、各地带来哪些发展机遇?相信在全国两会上,这个问题一定会是热门话题。

制度反腐,“打虎”“拍蝇”还会有哪些动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党风和社会风气明显好转,这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力反腐有关,特别是对贪腐高官的查处令人瞩目,仅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就查处省部级以上贪腐高官80余名,这种反腐力度前所未有、令人震撼。

“全面从严治党”的号角已经吹响。2015年,如何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还会有哪些“大老虎”被揪出,如何真正用制度管住权力,切实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进而将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人们无比期待。

公正司法,冤假错案不再有了吗?

设立巡回法庭、清理执法考核指标、推行司法公开……近日,有关法治的新闻再次屡屡见诸报端。其实,法治是近年来社会各界热议的高频词。

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专章部署“建设法治中国”之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做出了全面、系统、科学的部署。说到底,这些都是为了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让呼格吉勒图、于英生等冤假错案不再发生。下一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还会有哪些新举措、新亮点?对此,“两高”报告自然是必读文件。

立法法修改,“红头文件”能不再“任性”吗?

立法法,一部涉及立法体制、规范立法工作的基本法。根据部署安排,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听取和审议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在此之前,立法修正案草案已经经历“两审”,多处修改值得再思考。

地方立法权真的会扩大吗?草案拟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将较大的市(包括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限修改为“可以对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

同时,“红头文件”会得到遏制吗?根据草案规定,没有法律法规依据,地方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

究竟如何定论,让我们拭目以待。

户籍改革,民生福祉有啥新期待?

日前,国家发改委等11部门联合发文,将北京通州等62个城市(镇)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这些地区将推进积分落户政策。户籍制度改革被称为硬骨头,特别对于特大城市而言,更是难上加难。如今,积分落户总算是为外来常住人口融入北京等地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他们对生活有了新的期待。

当然,民生福祉绝不仅仅是一纸户口。上学、看病、买房……这些事关百姓的民生问题年年都是热点,也说明百姓期望政府下更大功夫。正如很多网友所呼吁的,期待全国两会涌现出更多的“中国好声音”,促进社会资源分配更公平,百姓生活更如意。

巩固思想文化阵地,如何荡涤“精神雾霾”?

群众不但需要充裕的物质食粮,也需要丰富的精神食粮。对人们的思想阵地,先进的思想不去占领,腐朽的思想便去占领。特别是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恐怖的网络暴力、害人的网络谣言、低俗的网络色情以及其他种种网络丑态,正在影响百姓视听、玷污群众思想。

显而易见,一个良好的社会生态,对于个人成长、家庭生活、国家安全极为重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如今,如何让“真善美”发扬光大,让“假丑恶”退避三舍,荡涤各种“精神雾霾”,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是值得你我共同研究的问题。

保护生态环境,如何破解“十面霾伏”?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也是一项全民族、全社会的共同事业。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雾霾”“污水”,我们必须形成共识:只有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交出一张足够分量的“生态答卷”,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才是做活“发展文章”的最根本保障,才是国家和人民最大福利。

有共识,更要有行动。每年全国两会上,生态保护、美丽中国、雾霾治理等总是提及频度最高的热点之一。今年应该还会如此,群众依然翘首以盼着一个问题的答案:如何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各方责任,破解“十面霾伏”等一系列问题。

《 人民日报 》( 2015年02月25日 18 版)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年高考热点话题:深植根基,方有工匠精神

全文共 5525 字

+ 加入清单

戴志勇

自李克强总理在向本次人大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提“工匠精神”,从德国制造到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从瑞士手表到中国航天,可圈可点的案例分析与文化自省,已经在以朋友圈为代表的舆论场上流行了一轮。

前些日,李总理提醒中国还“不具备生产磨具钢的能力”与“圆珠笔头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点出一个基本现实:中国制造中的粗制滥造仍触目可见,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

其实,制造强国只是工匠精神的果,不是因,也不是终极目标。工匠精神的因与终极目标,都是人本身。

今日提倡工匠精神,首先是因为我们希望告别“圆珠笔老不出水”或“用一次就坏”的时代,与那些卓越之“物”共生共处。我们希望厂家制造的一口锅,从出生到老年,都仍然好用;一块表由奶奶传下来,戴在腕上仍然滴答不止;城市的下水道于一百多年前建造,还是那么通畅。

由此,很多生命记忆得到活生生的传承,卓越之“物”里饱含着人的专注与深情,传达给一直使用和保存的人。对天地间的各种产品,我们不是弃之如敝履,而是当做值得爱惜的果实。人与物之间,才会告别粗鄙,达到一种美好的状态。

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产品,如果靠地沟油与三聚氰胺就能赚大钱,工匠精神就只能是一句口号。只有当我们开始真正欣赏匠心独运的人,当看到一位拿高工资的高级技工,不是因为其收入超过名校硕士而羡慕,而是因为他对手艺的专注去尊敬,追求精益求精的“职人”,才会成为一种精神标尺。人与人之间,也才能告别粗鄙,回归到生命品性的相互砥砺与欣赏。

就像日本与德国一样,告别粗鄙时代,要经历管理与教育的双重革新。

二战后,日本企业界在美国质量管理之父爱德华兹·戴明的全心协助下,迅速提高了日本制造的质量,取得经济奇迹。这种管理变革不会凭空诞生,源自人的意愿、视野与学习能力,教育显然更为根本。

德国的教育体系里,在接受覆盖全民的基础教育之后,学生很早即向职业教育与文科中学分流。这种分流的好处有两个:其一是减少千军万马共挤独木桥的危害,避免了类似中国应试教育对学生兴趣乃至人格的伤害;其二是较早使学生依照“性之所近”者,确定自己的职业主攻方向。

尤为重要的是,这种职业教育,不是在学校里做与社会无关的学习,而是在政府的宏观制度设计下,直接与企业就业岗位对接。将一线实践与课室里的研究融合在一起,琢磨产品的精度,理解市场的变化,从小铸造出德国人的工匠精神。

反观中国,职业教育不职业,精英教育不精英的状况,广泛存在。为了争抢经费,各种中专和大专院校也追求大而全的学科设置,以提高学校行政等级。为了分数,除了极少数可以兼顾的学生,家长不得不让孩子逐渐放弃手工与兴趣,放弃生活教育与人格磨砺,进入刷题式学习。

这也是一种教育上的粗鄙状态。树大者根必深。只有改变这样的现状,工匠精神才能光而大之。

从哲学博士到摩托修理工:为什么这个时代仍然需要工匠精神?

贺志刚

在北京的北海公园附近的一条胡同里,美国人马修·克劳福德找到了知音:一位自行车修理师傅。这位师傅有一辆敞篷手推车,里面放着很多自行车零部件和修理工具。

在路边摆摊的修理师傅主要给附近的街坊邻居修车,基本上不怎么说话。“他身上没有任何企业的标识,也没有必要去推销自己的服务”。马修·克劳福德站在那里,仔细端详这位修车师傅,“他自信满满,已经找到了一种谋生的方式,用不着满嘴废话!”

马修·克劳福德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当今的社会里,这会让人感觉是一种杰出的成就?”

你觉得这会是一种杰出的成就吗?你怎么看那些在路边摆摊设点的修车师傅呢?不用多问,你辛辛苦苦紧紧张张从幼儿园一路奋斗到大学毕业,肯定不会将自己的理想定位在一个自行车修理工身上!你要买房买车,要升职加薪,要这要那,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你会觉得修自行车!也太失败了吧!最次也得是个保时捷修理工吧,还得是蓝翔技校毕业的!

不过马修·克劳福德却跟你不一样,确切地说,他跟世界上绝大多数人不一样。他其实跟北京胡同里那个自行车修理师傅是同行,他有自己的一家摩托车修理店。当然他不仅仅是一家摩托车修理店的店主,此人不到14岁就在社区里担任电工的助手,15岁成为保时捷汽车修理店的修理工,从高中到大学的7个暑假都在兼职做电工。

大学毕业以后,他继续电工生活,后来因为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入芝加哥大学攻读政治哲学博士。博士毕业以后,他进入华盛顿的一家智库工作,5个月以后离职开办了自己的摩托车修理店。

因为他学历很高,同时主业是蓝领修理工,所以业余时间他写了本书 Shop Class As Soulcraft,《摩托车修理店的未来哲学》。这书一经出版,就受到关注和欢迎。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哲学博士去当修理工,实在会让很多人觉得匪夷所思;工匠精神的确可以迎合大多数文艺青年的内心渴望,但是都去做工匠的话,也没那么多就业岗位呀?

前不久,前新东方英语培训老师老罗推出了锤子手机,一时之间江湖上众说纷纭。锤子手机因为用了Smartisan这个英文品牌,于是artisan再一次被大家讨论,老罗那张在工作台上挑灯苦战的图片,估计也让很多人为之有些感动。

只不过,感动之后,太多的人还是不愿意去做个苦逼的工匠,更愿意到写字楼里做个白领,在所谓的团队协作的训练中,在各种精神蹂躏的过程中领那一点点永远买不起房子的薪水。

我们的这个社会,就是这么紧张,这么神经,所有的人都在追求成功,渴望一份光彩的工作。但是有些工作不那么光彩,却能给你一份成就感,这就是工匠精神,它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化解我们的紧张呢?

好吧,先说到这里。我们还是跟马修·克劳福德聊聊天吧!

贺志刚:我们很荣幸能够在中国出版你的这本书,同时也有一些问题想请教。芝加哥大学的政治学博士去开机车维修店,这经历本身就是此书吸引人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你是一个摩托车修理店的老板,而不仅仅是一个摩托车修理工,这是不是你的工作成就感的重要原因呢?

马修·克劳福德:我没有任何员工。以前我的修理店是半松散的,其他修理工就在自己的仓库里工作,我们只是很注重知识分享。但修理店一直都是一个人在运营。

贺志刚:工匠精神这个概念肯定不仅仅是手工业的工匠才可能具有的精神,社会的发展导致分工越来越细,也催生了很多新的行当。摩托车修理工需要工匠精神,软件工程师也需要工匠精神,大学教授需要工匠精神吗,行政助理需要工匠精神吗,你对于工匠精神的确切定义是什么?

马修·克劳福德:好工作是指那些可以让你发挥最大潜能的工作,你的每个行动都能产生直接影响的工作。我认为最重要的区别不是体力工作或脑力工作。而是,这份工作需不需要你进行判断。但确切地说,年轻人更值得考虑技术工作。与工人和“白领血汗工厂”不同,水管工、电工或汽车修理师必须经常想办法解决问题,有些还是即时的。

对于那些有流程可循的工作来说,他们工作的外界环境变化太大,无法单纯的遵循一些规则。他们必须经常思考,挑战自己的智慧。正因如此,他们才感觉自己活生生地存在,而不是像机器的零件一样。

如果一款产品不允许在质量上出现任何差错,人们就会为之努力;肯定不会再粗心大意。工匠精神简单的说就是自愿把事情做好,因为这代表一种荣誉。即使没能做好,也会感到憎恶和耻辱。文化被破坏,或者说处在一种不断变动的状态时,社会就不再重视荣誉和廉耻,品质就会降低。

贺志刚:按照我的理解,你对于工匠精神的推崇很大程度上可能与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的制造业外包趋势有关,越来越多的工厂转移到了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同时转移走的还有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岗位,这在很大程度上也许打击了美国一直以来的机械和手工制作的传统。如今的制造业回流美国和3D打印技术是否可以给工匠精神的复兴带来机会呢?

马修·克劳福德:我认为3D打印带来的最好的结果不是该技术本身,(目前,其应用非常有限),而是它唤醒了人们对于手工业的想象。手工突然间成了非常尖端而充满魅力的科技。一旦人们开始研究如何进行制作时,他们就会明白传统的技艺要比3D打印更划算且实用。

真正的创新革命是YouTube 上的教学视频。现在,手工制造技术正在爆炸式的宣传,像手工业者分享他们的知识一样。另一方面,来自中国的一些低成本的工具,使得人们可以以较低的投入尝试开发新技术。这些人中的大多数都是出于业余爱好。但是手工文化复兴了,我相信美国的制造业会增加一些小型、专业化的企业。但是在大型制造业方面美国无法与中国竞争。所以这些发展无法拯救美国的中产阶级。但是我相信这会给一些热爱创新和修复的人提供机会。

贺志刚:事实上,我很认同你对于工匠精神的推崇,但是不太同意你的推断过程。到现在为止的企业管理方式,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不断进化的结果。不管是如今的格子间还是科层制的管理方式,也许都有他们存在的理由。按照你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你会如何改变目前的状况呢?有哪些企业和组织在这方面有特别好的实践,可以分享给我们吗?

马修·克劳福德:我的另一本书中记录了一个很长的关于Taylor and Boody这个组织的研究案例。这是一个制作巴洛克风格的手风琴的组织,其在工作组织,培养员工以及产品制作方面可以给我们很多参考。这本书的名称是“The World Beyond Your Head: On Becoming an Individual in an Age of Distraction”,将由Farrar, Straus & Giroux于2015年4月出版。

贺志刚: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改造我们的教育?目前的教育制度的兴起有其历史原因,也是在不断进化的过程中,教育是如何抑制工匠精神的呢?如何改进?如今的互联网教育是否可以做到这一点呢?

马修·克劳福德:我知道中国和美国在教育方面遇到的问题是一样的:大学毕业生太多,工作机会却很少。问题是父母们认为教育是孩子通向成功的唯一路径,而且还需要通过权威机构的重重考核。我不知道中国的技术工种的收入情况,但是在美国,电焊工或柴油机修理工的收入往往比初级的办公室白领高,有的甚至高2或3倍。

拥有技术的人太少了,我们对于“知识性工作”和技术工作有着错误的认识,如果一份工作很脏,那么人们就会轻易的认为这份工作很傻。但事实是,技术工需要做的思考真的非常多,这也是为什么他们的收入比较高的原因。而许多办公室的工作让人越来越笨,这是其收入低的原因,尽管要得到这份工作需要大学学历。

另一个问题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很少人天生就是学者的料,可以安静的每天坐上几个小时,盯着看书。但是想像一下,你要为一场赛车搭建赛道,数学会突然变得非常有趣,因为你需要它。手工技术的培训让你想要获得全面而抽象的知识。学习的时候注意力也很容易集中。

贺志刚:从字面上来理解,工匠精神很大程度上与制造业更相关,而如今在全球范围内,似乎越来越多的人在推动创意产业,更崇尚想像力、创造力和领导力,你对此有什么样的看法?创意产业是否也需要工匠精神?

马修·克劳福德:任何可以带来进步,从中能够通过增长技艺而获得快乐的工作都是有意义的。问题是现代经济的残酷逻辑将思考和行动分开了。目标是让一些人做计划,另一些人去执行。真正的知识性工作高度集中在少数(有史以来最少)精英的手里。很显然,这样做让只需要根据要求做事的人替代了需要技能的人,因为这样就不需要支付很高的薪水。每个未能成为精英的人最后都仅仅是一名职员,这样的事情每个行业都会发生。

我给年轻人的建议是找一份与将思考和行动分开这一逻辑相悖的工作,有些号称“有创意”的工作并不真的如其所说。一般来说,能够保持一定的“曾经的辉煌”的工作才真正有创意。但是目前,这种辉煌只是用来吸引大量的年轻人渴望得到这份工作,让他们愿意接受无薪水的实习工作,充满希望地以“啃老”为生。

贺志刚:你在书中说:生产性的工作是一切繁荣与发展的基础。到底什么样的工作才是生产性的工作呢?

马修·克劳福德:我的观点是任何经济的基础都是劳动力:提供商品和服务。那些通过某些方法(如金融)获得极度财富的人是在获取他人创造的财富。这个道理非常简单,我相信卡尔·马克思对于中国人都不陌生,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值得重新审视。

贺志刚:你在书中提到自己曾经做过一份写摘要的工作,而你感觉那份工作把人变笨了。但这份工作是否是可有可无的呢?如果必须要有人做这份工作的条件下,应该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呢?

马修·克劳福德:理论上,如果我按照其自有的逻辑做那份工作,将会非常有激情并充满挑战,工作的质量也会非常高。但问题是,我有工作量要求,每天需要阅读28篇学术文章并给出摘要。这很显然是完不成的,唯一能够完成工作量的方法是“生产垃圾”,这同时也压制了我思考的能力。

生产力要高!这是股东们在要求短期利益时爱喊的口号,而经营者的薪水与股价息息相关。当消费者清醒并发现产品已经变成垃圾时,投资者和管理团队已经转移到了另一个公司。这份工作被人唾弃,公司也因此倒闭,经营者由于破坏他人财产而得到回报,我们则拥有了差劲的产品,这种事情在美国天天上演。

贺志刚:你在书中多次提到了道德与良心的问题,是否因为您觉得目前这种流水线的工作方式,降低了人们的道德水平?但是,手工业的工作是否就不会遇到这个问题呢?我们又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马修·克劳福德:中国,以及其他任何国家,价值观都存在危机。任何要求并培养粗心大意的工作都会耗费精力,促成一种虚无主义。我们天生愿意投入精力认真的做事,愿意做值得我们投入的事。但是找到这样的事很困难,他可能存在一个令人意外之处。

想象一下街坊上的修理工,他们细心的调试修理街坊邻居的自行车。这不是一份光彩的工作,没有“远大目标”,但是这是可以将其做好的事情,是一种可以带来满足感的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热点话题二:友谊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基本词汇

make friends with sb.(和某人交朋友)

a strong personality(个性强)

personal matters(私事)

friendly(友好的)

a close friend(一个亲密的朋友)

trust each other(互相信任)

share ... with sb.(与某人分享)

keep in touch with sb.(与某人保持联系)

stay best friends with sb.(和某人保持很好的友谊)

a friend in need(患难之交)

亮点词汇

get to know sb.(认识某人)

know sb. very well(熟知某人)

precious(珍贵的)

worthy(有价值的)

understanding(善解人意的)

be loyal to(对……忠诚)

keep sb. company(陪伴,做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高考热点话题:不能等到用工荒才想起职业教育

全文共 1407 字

+ 加入清单

在大学生“史上最难就业”的背后,职业院校正迎来春天。最新的统计显示,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正迅速提振珠海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但由于本地职业院校培养规模小,技术人才供需矛盾突出,去年珠海技术人才缺口已接近10万人,今年继续呈现扩大的趋势,一些企业开出上万月薪仍招不到技术工人。(12月3日《南方都市报》)

用工荒,这其实是最近十年来几乎每到招聘季都会出现的“新闻”。虽然同被表述为“用工荒”,但却有着结构性的不同。比如在最初可能是农民工类的低级技工的不足,但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如今可能更多是指具有专门性技能的高级技工的缺乏。这一点之所以有被指出的必要,是因为其很好的反应了技工荒背后的本质问题,即人才供应与经济发展的不同步或是脱节。

一谈到技工荒,人们很容易发现一个普遍性的矛盾现象,一边是企业招不到人,一边却是很多年轻人乃至家长不愿意选择技校。这种反差通常被解释为“偏见”、“学历崇拜”使然。诚然,这种严重出入的群体选择背后,确实有不少观念上的因素,但“偏见”之存在,却在根本上仍是利益权衡所致。

职业教育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被强调,但之于职业教育的歧视却仍普遍性存在。一个颇具代表性的例子是,时下不少大城市在落户政策的设计上,学历已成为一个硬性标准,这意味着绝大多数的技工都无缘在大城市落户。而在教育政绩的考核中,也仍主要偏重于“大学生”的培养数量,职业教育的成果依然是边缘化的存在。如此一来,一个显而易见的后果是,地方政府在职业教育的投入上更青睐于行政导向,而非市场需求。

还要看到,当前媒体所呈现出来的技工缺口,其实是不够准确的。要知道,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其实做了本应由职校生来做的工作。这一来说明,职业教育和大学教育的辨识度是模糊的,二来,无论是大学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缺乏对用工需求和经济结构的准确回应。在这样的背景下,学历越来越贬值,更多的人必然选择去获取更高的学历来填补“贬值”的那一部分价值,而这种社会性选择,反馈到用人企业那里,由于学历和文凭缺乏准确的技能辨识度,也就只能优先选择高学历的求职者。

可以说,技工荒的出现,不只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而是整个教育培养机制与市场的需要和具体的经济机构产生了断裂,不仅市场的正常需求得不到及时的反馈和满足,还产生了文凭挤压效应。在文凭链条上处于“末端”的技工,表明看需求缺口很大,但并不意味着能够给人足够的就业安定感。于是,一边是企业“求贤若渴”,一边是职校依然被冷落。

明晰了这些因素就可知,面对技工荒,仅仅去谴责择校偏见是徒劳的。首先还是要从制度上清除对职校生的歧视和因文凭带来的不公平感。二是要加速推进一些高校向职业教育的转型。高校的过度和不当扩张,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成了维护当下教育格局的一种“既得利益”,不仅占据了教育资源,也阻碍了观念的转变;三是要,丰富人才和文凭评价标准,提升文凭和学历所对应的技能辨识度,让大学教育和职业教育形成真正的分流,而非优劣分层;再者,要从顶层设计上,提升教育体系的开放程度,认识到人才培养与经济需求相配合的重要性,为社会化办学、市场化办学扫清机制障碍,增加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

技工荒现象,其实当前在一些发达国家也同样成为一个问题。其中的原因很复杂,涉及到观念、制度、产业结构等等复杂因素。但越复杂,越是要及早引起重视,不能等到用工荒,才想起职业教育和技工的缺口,否则不仅将影响到经济结构和产业的转型升级,也会累积社会的就业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小学生神奇的探险之旅话题

全文共 1267 字

+ 加入清单

当我看了《汤姆索亚历险记》之后,被书中的故事所吸引,我探险的好奇心被激起。于是,我邀请七岁的妹妹格格和我一同开启我们的探险之旅。

我和妹妹分别在旅行包里放上小刀,绳子,手电筒,打火机,食物等一些常备的物品就出发了。“哇,好大的一片树林呀!”妹妹感叹到。“是呀,这应该就是热带雨林吧!”我和妹妹不约而同地说。这里有许多树木,郁郁葱葱,枝繁叶茂,各种树种琳琅满目,看得我们眼花缭乱,我们不由自主地感叹道:这真是一处探险的好去处!在这片雨林的旁边,还有一处美丽的海滩。我和格格在海滩上捡贝壳,欣赏这迷人的风光,我们便向这片热带雨林深处走去。

在这片热带雨林中,我们一直前行,天色慢慢暗了下来,赶紧安营扎寨,于是我们找到了一棵粗壮的大树,就地取材,用随身带的一些工具做了一把梯子,然后又把梯子搭在了一棵大树上绑牢固,之后用木棍、芭蕉叶在这棵高大的大树的树杈处,做了个树屋。粗壮的树枝,高大的树叉,宽大厚实的芭蕉叶组成了我们今天晚上的宿营地。接着,我们又就近摘了一些野果,加上背包里带的一部分食物,晚餐搞定。很快天就黑了下来,把木棍点燃当成火把来照明。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不一会儿这里就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下起了暴雨。我和妹妹赶紧躲进我们事先搭好的树屋里边。狂风伴着暴雨,铺天盖地的向大地倾泻下来,大雨模糊了我们的视线,刚开始的兴奋,惊奇,慢慢地消失。我和妹妹两个人紧紧地偎依在一起,火把灭了,周围一片漆黑,狂风暴雨的怒吼声更增加了我们的恐惧。胆小的妹妹已经开始想哭了,我搂着妹妹,互相鼓励,我们睡意全无。到了后半夜风声,雨声更大了,感觉大雨没有一丝的疲惫,一点停止的意思都没有,我们搭的木屋,也经不起这暴风雨的洗礼,上面的芭蕉叶子都被吹走了好几片,现在屋顶滴滴答答的漏水,我们白天的那种兴奋,激动已经荡然无存。在漆黑的雨林里,在狂风暴雨的怒吼中,在无尽的恐惧中慢慢的睡着了,度过了漫长的一夜。

当我睁开惺忪的眼睛,看到雨住了,天晴了,太阳出来了。我赶紧推醒妹妹准备快速离开这里。可是当我们准备走下树屋的时候,惊呆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昨天我们经过的草地,我们曾经走过的路已经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深水。昨天的雨下的太大了已经看不到来时的路,连雨林中的草地也全部被淹没,水看样子已经很深了。于是我和妹妹一起动手,准备做一条小船,离开这个是非之地。我们在绑在树上的梯子上,又加了许多树枝,在树枝上铺上芭蕉叶,做成了一个简易的小船,又用树枝当桨,就这样坐上自制的小木船上朝着太阳的方向向雨林外面划去,正当我们满怀希望,觉得即将离开这片雨林的时候,看到的一幕又把我们吓得魂飞魄散。原来,在水中,我们看到了一群食人鱼向我们的小船游来,在慌乱之中,想起了背包中还有熟肉,于是我快速的把背包中的肉拿出来用力扔向远处,食人鱼好像闻到味道一样,向肉的方向游去,我们趁着这个间隙,奋力地划船,快速离开了这片是非之地。终于,我们在筋疲力尽的时候,离开了这片雨林,来到了那片我们看到的宽阔的海滩,最终回到了熟悉的,温暖的家。

这次探险真的是一波三折,又惊险又刺激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以诗为话题的初中

全文共 1042 字

+ 加入清单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诗词之美本在于此,可随着时间的流淌,科技的发展,“快餐式”阅读渐渐成了主流,而传统诗词却发了酵,蒸了馏,饮了使人醉眼迷离,乱了方寸。

“快餐式”阅读的今天,人们不愿意将时间花费在一字一句品读诗词上,他们刚喜欢通俗的笑话。当今的学生对诗词亦是如此,完成任务者居多,而由衷热爱者廖廖。诗词在网络上被网友肢解,改的面目全非,并带有戏谑的意味,成了彼此逗趣的工具,失去了原本的含义,与古人的初衷背道相驰。

如果继续这么发展,百年之后,怕后人们只能在字典中见到“诗”“词”这类的字眼了吧。缥缈如鸿影,闻其名却不能见其人。

诗词从来不是消遣的工具,而是一种真实感情的传达。

我的语文老师曾讲过她的一个经历:她的朋友酷爱在秋天摄影,而她对秋天的印象一直是秋风秋景秋煞人。机缘巧合,在一个秋天她的那位朋友邀请她共同登山赏景。路途上她没有多大的兴致,对沿途的光景满脸不屑。当她到达山顶时,便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群所折服。山下的枫树像是拍打海滩一层一层的海浪,一层黄,一层红,颜色由浅而深的递进。她说她当时的脑海里瞬间出现了一个词“层林尽染”。自此,她便对秋景有了别样的感受。

曾有一个闷热的下午,我百无聊赖的走在上学的路上,像是一个沙漠中迷失方向的人缓慢的`移动着。一阵清风徐来,使我感到了一丝舒爽,而那时我突然想起一首诗“倘若没有风,这个世界是多么沉寂。”而那一阵清风打破了沉寂,让我看到了新的生命绿洲。此时,我也终于明白了老师那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教诲。诗词的魅力正是如此,他不在于你生硬的记住了多少,他更是让你在不断历经世事之后产生心与心的共鸣。以至于看到某情某景能脱口而出。

中国的孩子为什么从小就要他们背根本不懂的诗词?初衷本是当他们长大后,面对三千世界无数美景时,脑中出现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长天共一色”。面对忧愁难耐时,所想的是:“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面对时间流逝时,所想的是“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面对人生逆境时,所想的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诗词妙不可言的不仅仅是在于诗人的遣词造句,而更在于现实生活中,是不是恰好有那么一刻,看到眼前的景色,眼前的人,突然想起当初背过的诗句,原来千百年前曾有人如此贴切的表达出了自己一样的感受,而诗词之美也正是这心与心的共鸣。诗词可谓中国文化之基本,人不可忘本,诗词值得每个人传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以运动会为话题的

全文共 63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星期三,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同学们欢欣鼓舞地排着整齐的队伍进入操场。随着校长那铿锵有力的致词结束,激动人心的运动会也就拉开了帷幕。

此次运动会的比赛项目可多了!有呼拉圈接力、迎面接力、换物接力、拔河……

比赛开始了,首先进行的是呼拉圈接力。这个比赛项目从我们七年级开始,我们班的同学个个昂起头来,正做着赛前准备,有的弯弯腰,有的扭扭脚,然后手牵手做好比赛姿势。一听到裁判员那响亮的哨子声,运动员们就争先恐后的把手中的呼拉圈传给另一个人,就这样同学们一个一个传了下去。

然后进行的是换物接力。我们班代表队的同学胸有成竹,精神抖擞地站在起跑线上,那样子一点儿也不紧张。“预备,跑”。裁判员一声令下,各班运动员们就像离弦的箭一般冲了出去。这时候,赛场两边响起了“加油,加油”有节奏的助威声,原本坐着的同学干脆站起来呐喊。开始,我们班的同学还遥遥领先,渐渐地,一班的一位同学超过了我们班的选手,并将他远远地甩在了后面。我心里暗暗地为那位同学着急,心想:“别输啊,可千万别输啊!”果然,那位同学并没有放弃,反而更加拼命地向前跑。5米、4米、3米,近了,更近了。突然他猛地向前冲去,终于又超过了一班那位同学,他快速换回了沙包,终于第一个冲过终点线。

比赛继续进行着,老师们也参与了进来,他们有的在抢座位、有的在打靶、有的在拔河……一向严肃的老师们也露出了甜蜜的微笑,他们似乎都回到了童年的快乐时光。

一阵阵欢呼声、加油声,在校园里此起彼伏,那欢快的笑声传遍了校园的每个角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年中考热点素材:两会上的“三字经”

全文共 759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我们也在进入‘新状态’”。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开幕前,等候入场的全国政协委员孟广禄神情兴奋。

此前一天的政协会议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吕新华面对人数爆棚的记者继续抛出两会流行语,一句“很任性”,将公众对中国反腐的期待引向深入。去年在同一场合,他的一句“你懂的”,让周永康案正式进入公众视野。

从“新常态”到“新状态”,从“你懂的”到“很任性”,中国走向纵深的改革也在带动话语风格的革新。实际上,近期在政治经济领域不断涌现的三字“短话”,正在深度改变政治话语的公文化表达。“蛮拼的”、“获得感”、“关键点”、“双中高”、“双引擎”,这些源自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新鲜表达,让人耳目一新。

习李带头的话语新风,延展到近一两年来,众多涉及国家政策和社会发展的新词、热词,不少都以三字“短话”的方式呈现。这些公众听得懂、听得进的“三字经”,不仅传递了国家政治生活的重大信号,也透露社会发展布局的经纬脉络。

中国已经进入两会时间。代表委员们脱口而出的“三字经”,体现了直接、明快的两会新风,传递出开放、坦诚的参政姿态。念好“三字经”、适应新语境,更能读懂两会“新指向”以及公众对中国改革的“新期待”。

政府“重改革,稳发展”,啃改革“硬骨头”,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代表委员“履好职,务实事,说白话,不客套”,以国家兴盛、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为己任,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谋福祉;公众“懂常识,有信心”,理性看待转型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与政府协力涉险滩、过难关。

伴随两会议程的次第展开,政治殿堂的信号释放和社会公众的意见表达相互激荡,两会“三字经”将不断扩展,呼应中央决策,回应社会关切,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共同描绘“穿得暖,吃得饱;有房住,有医保;能上学,能养老;权益多,烦恼少;山水美,空气好”的新蓝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以美为话题的作文700字高3

全文共 733 字

+ 加入清单

悠然的生活里,人们开始去追求美,优雅、艳丽、迷人。美,充满着世界,而在那美以外,又存在着哪些不为人知的东西呢?让我们静静地观赏一番吧!

——题记

美是什么?有人会说:“美就是漂亮的东西。”那美以外的东西又是什么呢?也许,在我讲完这个故事之后你就知道了。

花,堪称是最美的植物了。小的时候喜欢花,总幻想着长大后能当一位插花师。每每走过花店,总会不经意地在门口停驻,看一眼妖娆的花朵,吸一口迷人的芳香。花店中弥漫着迷雾般的烟,一位女子跪坐着,模样端庄。手中轻柔地执着一枝百合,剪刀轻轻拂过,余枝便悠然飘落。她微笑着,又拿起另一枝,不禁让我想起画中掬着一捧鲜花,款款向我走来的仙女。这种美深深地吸引着我,我沉浸在这世界中,仿佛自己也在时不时地拂弄着这些小花。

终于,我有了一个机会接触插花,但这一次体验却让我有了全新的感受。我看着花店主人从容优雅的剪花动作,百看不厌,迫不及待地想去尝试一番。但进展并不是很乐观。尽管我已经尽量很小心地拿花了,但手依然止不住颤抖,剪刀被我使得跟抡斧头似的,只那么一剪,那花便显得有些惨不忍睹了。在花房主人的指导下,我整整花了一个多小时才勉强完成,花瓣七零八落地撒了一地。明明没有什么大幅度的动作,却也满头大汗,站起时,双腿都有些麻了。

在花朵的美之下,同时也是插花人的辛老;在那些优美的动作下,同时也是无数次练习。我仅仅只是插了那么一束就觉这么辛苦,而她们天天不停歇地工作着,却依然保持那一种姿势的美。美丽的花束,是无数人的努力换来的,在这美以外,有许多我们所不知的。花开花落,仅仅只是一刹那的事,爱美懂美的人会去欣赏它,让它不在心中凋零,也不负插花人的辛勤。

路过花店,我依旧驻足凝望,但内心已不仅仅只是抱着对美的结果欣赏,还有对塑造美的过程的赞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以实践为话题高中

全文共 792 字

+ 加入清单

那天,我们大家都怀着一颗激动与愉悦的心情在小操场集合,应为我们要外出实践活动,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我们踏上了旅程,观察着窗外的风景,像第一站,东湖醋厂前进。

到达目的地后,大概的了解一些和东湖醋园分为陈列馆与醋疗园两个地区,分别收集了我国西汉以来各种酿醋工具,农耕具和700多个醋疗药方,以古今器皿展示,文献典籍摘记,图片写真来向我们展示古老的醋文化,经过一个一个的展厅,了解了许多知识后,我们对醋文化有了一些些的认识,在东湖醋园里,令我们影响最深的,还是醋蒸房了。

进入醋蒸房,刚进去仿佛没有什么,顺顺利利的呼吸,但越往里走便越感受到难受,到了最里面时,只要大口呼吸一下便能感受到几滴眼泪掉下,于是我们如早晨的捕食者一般,神速的向出口跑去,到了出口,猛地大口呼吸两口,才有了一些好转,但也令我惊讶,我们在这里只呆了几分钟的时间便十分难受,而长期在那里工作的人,一呆便是一天,都安然无恙,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些劳动者们,正是应为有他们,才能将我们的醋文化永久的流传下去,永久的保留下来,通过几个小时的实践,我们也应该想到以前的劳动者们,他们运用这些极为简单的东西制造出这些生活离不开的东西,可见以前的劳动者们的智慧。

下一站,历史纪念园,进去以后,便能感受到周围的环境一下全变了,每个人将自己的笑容都收藏了起来,全部变为了严肃,因为大家知道,在这里。有无数为了我们今天而抛洒鲜血,留下汗水的革命者的尸体,他们不存在了,但永远的活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拿出抹布,仔细的为战士的墓碑擦一擦,让他们的名字永垂不朽,让他们的正气,永远的在世界的东方绽放,让他们的后人知道,中国,将会永远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人,将永远的站在世界东方,应为我们拥有这不甘落后的血脉,拥有者中国灵魂。

我们要缅怀这些战士们,他们为了国家,和平,失去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他们为了后人,奋勇拼搏,他们,应该受到我们永远的尊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关于艾滋病同性传播形势严峻热点话题最新消息

全文共 1063 字

+ 加入清单

原标题:中国艾滋病流行形势严峻男性同性性行为感染率攀升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办公厅5日印发《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计划》指出,目前,中国艾滋病流行形势依然严峻,尚有一定数量的感染者和病人未被检测发现,性传播成为最主要传播途径,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感染率持续升高,青年学生感染人数增加较快。

《计划》显示,“十二五”期间,艾滋病检测力度持续加大,经注射吸毒传播、输血传播和母婴传播得到有效控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以下简称感染者和病人)发现率提高68.1%,病死率降低57.0%,重点地区疫情快速上升势头得到基本遏制,全国整体疫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受艾滋病影响人群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歧视进一步减轻,基本实现了《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总体目标。

《计划》指出,目前,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依然严峻,防治工作中新老问题和难点问题并存,防治任务更加艰巨。尚有一定数量的感染者和病人未被检测发现,性传播成为最主要传播途径,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感染率持续升高,青年学生感染人数增加较快,卖淫嫖娼等违法犯罪活动、合成毒品滥用及不安全性行为在一定范围存在等诸多因素加大了艾滋病传播风险,社交新媒体的普遍使用增强了易感染艾滋病行为的隐蔽性,人口频繁流动增加了预防干预难度。部分地区和部门对防治工作重视不足,政策落实不到位,防治技术手段有限,防治能力尚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防治的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仍需要长期不懈做好艾滋病防治各项工作。

对于工作目标,《计划》明确,最大限度发现感染者和病人,有效控制性传播,持续减少注射吸毒传播、输血传播和母婴传播,进一步降低病死率,逐步提高感染者和病人生存质量,不断减少社会歧视,将我国艾滋病疫情继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

一、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5%以上。流动人口、青年学生、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等重点人群以及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均达90%以上。

二、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减少10%以上,其他性传播危险行为人群感染率控制在0.5%以下。参加戒毒药物维持治疗人员年新发感染率控制在0.3%以下。

三、夫妻一方感染艾滋病家庭的配偶传播率下降到1%以下。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下降到4%以下。

四、经诊断发现并知晓自身感染状况的感染者和病人比例达90%以上。符合治疗条件的感染者和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达90%以上,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和病人治疗成功率达90%以上,累计接受中医药治疗的人数比2015年增加一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全国乙卷跨越再跨越话题高考

全文共 778 字

+ 加入清单

“梦想”,是一个危险的`东西,像一个定时炸弹,不一样的是这由你选择,也许因为你的努力,它爆发了梦想;但也许因为你的彷徨,希望破灭了。

从小到大,我有过许多愿望。小时候,希望当一名警察,因为看到老挂历上女警察穿着一身干净利落的制服,向国旗敬礼的样子,很好看,的别精神。三四年级的时候,开始喜欢看港片和悬疑电影,就希望能成为一名侦查员,因为他们总是能还受害者一个清白,感觉他们特别伟大,就是现在,我也很喜欢看《名侦探柯南》,啊哈“真相永远只有一个”!而现在我的梦想是成为一个演员,因为我就可以以不同的身份,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一些东西,演绎和自己不同的性格,更深层的理解生活。

我知道,一个人在追逐梦想的路上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所以你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更多的汗水,泪水甚至血水。千万不要抱怨机遇不关照你,也不要计较自己比别人多付出了一份却依旧失败,我相信,只要有春种的辛劳,也总会等到秋收的喜悦的!

生活是现实的,是残酷的,不可能事事都称心如意,总会有波澜的时候。逐梦的人,就好像大海上航行的船只,大海上有变化莫测的风浪,有令人生畏的暗礁,有神出鬼没的鲨鱼,可以说危险无时无处不在,但不同的人驾船,都有不同的结局,有人挺过了大风大浪,看到了鲜花彩虹,有人却被风浪吞噬。普罗米修斯对奴仆赫尔莫斯说过:我宁可忍受痛苦,也不想受人奴役。现在我理解为宁可忍受生活的苦,也不想向生活屈服。若是对于我来说,我有那样的勇气吗?

对于一个坚强的人来说,路途上再多艰险,都会走到有鲜花雨露的地方,他们不是用步子在丈量路途的遥远,而是用心在跨越。他们心中没有错误的路,只有判断的错误和付出行动的误差。

不要害怕逐梦途上的风雨,就像《街头霸王》中唱到:我try try以后的未来,就算失败,我也会不断重来。

当你骑着车,在朝着梦想前进的时候,被风吹起背的身影,才是一个人一生中,最迷人的时候。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高考人民日报时评热点作文素材

全文共 1821 字

+ 加入清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多年前,数千名交通大学的师生告别上海,扎根古都西安,为建设大西北,发展西部教育事业奉献出宝贵年华。其中“中国电机之父”钟兆琳先生,以花甲之年赴陕,满怀豪情带着学生在一片空地上建起电机实验室;陈学俊教授和夫人西迁前将上海的房产捐出,扎根在西北大地,为一事,尽一生……”“西迁人”将民族和国家置于的地位,“舍小家为大家”“心有大我”,一个个闪光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交大西迁的史册上,成为“西迁精神”不可磨灭的注脚。

2020年4月22日下午,在陕西调研的新时代领路人,专程前往西安交通大学,参观西迁博物馆,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

热血青春,永不凋零。这些西迁背后的故事跨越时空,至今依然让人热血沸腾,激励着当代青年奋斗前行,在新时代建功立业。

阅读材料后,作为新的历史时期的青年人,我们该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相信“西迁人”已给出了的启示,某学校组织观看了“交大西迁”纪实片,并要求写一篇观后感,谈谈“年轻人如何扣好第一粒扣子”。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角度;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范文

读一本好书,是和许多高尚的人交谈,而看一部好电影,又能留给观者许多心灵的震撼。“交大西迁”中每一位讲述者铿锵的话语,时时震撼着我,他们“心中有大我”的万顷胸怀,时时鼓舞着我,让我每临事辄以西迁精神砥砺自己。在青春的交叉路口,选好自己的路,扣好第一粒扣子。

“上海的房子,后来我就送给了上海的房管局,留到现在,那是很值钱的……我觉得不可惜,我支援西北了……”这是陈学俊“心中有大我”的奉献精神。

陈学俊教授和夫人是第一批交大西迁人,他们捐献了上海的房子,扎根在西北大地,为一事,尽一生。这是一种美德的升华,这种美德就是无私奉献。“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新时代领路人的“无我”,其实质正是胸怀天下的“心中大我”。而我们,处于人生的转折点,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正应把奉献的精神传承下来,要学习张玉滚担起乡村教育的无私,要学习秦玥飞扎根黑土的坚韧,还要学习黄文秀义无反顾回到百色扶贫奉献自己的精神。作为青年人,去除心中的冷气,要心中有爱,眼里有光。当走出大学校门的时候,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心中爱的信念,为国家建设的新征程,在付出中收获甘甜,在奋斗中体味人生的快乐。

“不把西北开发建设出来,中国就没有真正的繁荣。”这是钟兆琳胸怀大局的家国情怀。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美冷战、国际排挤,中央决定把沿海重工业内迁,而作为科技后盾的大学也必须内迁。上海交大便在西迁之列,交大师生毅然抛弃上海优裕的生活,来到周天寒彻、一派萧瑟的西安。此时的电机之父钟兆琳先生,已届花甲之年,他安顿好卧病在床的妻子,独自西去,他满怀豪情,带领学生在一片空地上建起了电机实验室。不惟钟兆林,每一个交大的西迁人,想的都是祖国的大家庭,他们认为:只要国家需要,就义无反顾。是呀,国是人的根,有了爱国之志,才能有这不渝的接力赛。而我们,作为国之“后浪”,定要像青年医师朱斌一样“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也要像护士长胡慧那样“为维护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奉献力量”,还要像扶贫干部马晓军一样“奋勇搏击,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答卷”。“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在奔小康的路上,我们定将用我们的爱心与汗水,为祖国的锦绣献上自己的力量。

周恩来说:“中国革命发源于东南,成功于西北,青年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磨炼,太舒服了不能锻炼培养青年,应该去锻炼,经得起风霜。西北是苦,不仅有风而且有大风,引导青年克服困难,应该是求之不得的。”

西安,虽是风沙漫天,虽是凋敝不堪,虽是凄冷荒凉,但每一个西迁的交大人,都义无反顾,毅然西行。风越大,越能锻炼人的意志,培养人的才华。“西迁故交桑榆落,满园桃李旭日升”,如今西交大为大西北的建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科技人才,这些西交大人,承袭了前辈艰苦创业的精神,为陆上“一带一路”经济带打开了筑梦的空间。而我们,作为年轻的追梦人,更应无惧无畏,带着青春与汗水,为国之所需,迈向碧海深空,走出人生辉煌的征程。

“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这是交大西迁人的精神内涵,也更应是我们青年一代不变的情怀。壮志凌苍兕,精诚贯白虹。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必将以浓厚的爱国情怀、无私的奉献精神、无畏的吃苦品质,虑国之所需,筑青春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