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文化传承与外来文化经典20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二年级传统文化的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浏览

6545

作文

391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全文共 1115 字

+ 加入清单

明天是我国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是春末夏初我国民间最盛大的一个节日。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留给了我们许许多多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传统习俗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习俗除了是一种习惯之外,更代表着文化文明和民族的认同。但遗憾的是,现代国人在越来越熟悉西方节日的同时,也以更惊人的速度遗忘着自己的历史。就比如端午节,大多数人恐怕只知道吃粽子的一种习俗吧!而端午的其它一些习俗已经远离我们而去。

第一种说法、也是关于端午节流传最广的说法,过端午节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屈原。屈原是战国时代楚国的三闾大夫,眼见国家处于危难之中,却无法挽救,他日夜忧愁,最终投汨罗江而亡。楚国民众知道后十分哀伤,驾船奋力营救,为了不让水中的鱼虾把屈原的身体吃掉,他们就在江上划着龙舟、敲锣打鼓,希望能将鱼虾赶跑;还用粽叶包米饭作成粽子,投到江里喂给鱼虾吃,希望屈原的身体不要受到伤害。年年岁岁,这个习俗便流传下来,这就是端午节划龙舟、包粽子的由来。

第二种说法,是比纪念屈原更古老的的说法,过端午节为了“除瘟去病”。端午节正值农历五月,天气渐热,各种蚊虫开始出没,容易引发疾病,所以五月又有“恶月”之称。古人在五月以安息静养为养生原则,有的地方还用“天中五瑞”即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山丹五种植物来祛毒。因此,“除瘟去病”是中国普通百姓过端午的一大主题。

过端午节还有第三种说法,是为了“祈雨”。端午时节正是水稻生长的旺盛时节,而此时雨水稀少,因此人们借包粽子,来引诱天公下雨。另外端午这天赛龙舟也是为了求雨,人们搅得水面天翻地覆,是为了不让龙王躲在水底下,要把“真龙”引出来。

由此看来,一个端午节就包含了非常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对端午虔诚的纪念,无疑展现了我们华夏礼仪之邦的高尚传统。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比如,春之将至时,人民以美好的祝福表达对未来的希冀,这是中国人赋予春节的原始意义,而清明后的播种和中秋的收获,更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的品质……

传统节日背后流传的是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文明,积淀的是广博的底蕴和千年不变的民族精神。面对祖先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作为后人,每一个炎黄子孙,除了要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更重要的是要自觉做一个传统文化的维护者和传承者。从诗经的嘤嘤呓语,到楚辞汉赋的铺采摛文,从七夕的金凤玉露,到重阳的登高赏菊,从秦腔的底蕴悠绵,到京剧的唱念坐打,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华夏浩繁的史帙中显得那样熠熠生光、璀璨夺目。我们是中华民族未来的栋梁之材,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就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延续下去,让华夏文明在世界大地上彻彻底底的红火起来吧!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传承中国文化体验绿色民俗

全文共 699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泱泱大国。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自古就被誉为“礼仪之邦”,中华美德——礼仪的历史也源远流长。从孔融让梨、程门立雪到雷锋的感人事迹,再到今天的21世纪,礼仪体现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在家里给父母长辈夹菜、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礼仪就像一朵美丽的鲜花,盛开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弘扬中华美德——礼仪。

今天我们作为一个中学生,也应该注重礼仪,见到长辈老师要问好;碰到同学、朋友要点头微笑;得到别人帮助时,要说声谢谢学会感恩;不小心伤害到别人时要说声对不起,这些都是最基本的礼仪。可是就仅仅这些又有多少人做到了呢?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和新世纪的小主人,我们不仅仅应该做到懂礼仪,行礼仪,还应该向社会呼吁,弘扬中华美德——礼仪。

古人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说的是什么呢?用我们现代话来说就是尊老爱幼。既要尊重,关爱老人,又要爱护幼小儿童。在家里要多关心帮助弟弟妹妹,尊重关爱爷爷奶奶多帮他们做一些家务。在社会上,多帮助那些空巢老人,陪他们聊聊天,给他们带来温暖和关爱。

在路上看到小朋友摔跤主动扶他们一把,这些微小不值一提的举动的举动却体现出中华传统美德——礼仪。

说到尊老爱幼,我们不得不提到“孝”,我们先看看这个“孝”字怎么写,“老”在上,“子”在下,从这个字形上我们就可以体会到古人造这个字的意图就是要孝敬长辈《最美孝心少年》最能体现“孝”这个字,他们的父母或是残疾或是有病,但他们对父母不离不弃,用小小的肩膀担起了一家的重任,他们用行动传承了中华美德——孝。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担任着传承中华美德的重任,发扬中华传统,让中华美德源远流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传承中华文化——家风

全文共 1046 字

+ 加入清单

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中庸》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中华文化传承千百年,历久弥新,恩泽了无数炎黄子孙,之所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沿传千百年不绝,是因为其核心“孝”道,孝作为各大世家的家训家风,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传承优良家风必不可少的,传承中华文化必以“孝”道为核心。

家风是一个家族历经岁月的沉淀,世世代代的相传,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优良的风气,是一种让后代继承人立身于社会,让后代继承人终身受益的品质。形成优良家风,“孝”是不可或缺的,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孝者必继先人之志,传承先辈之业。这使得优良家风能够经久不衰,这是传承家风的核心内容。子曰:“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为人子要孝顺尊敬父亲,为人父要关爱教育儿子,形成子承父志的家风,这也是构建和谐家庭达成“家和万事兴”的基本途径。

百善孝为先。孝作为中华文化的根源,有千年的渊源。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家风主要是教育后人成为栋梁之才,然做人必先学孝,羔羊尚且跪乳,乌鸦尚懂反哺,人若不孝,何以万物灵长自诩?古人较为重视家风的作用,培养子女以孝为核心的伦理道德体系,更兼以悌、忠、信、礼、义、廉、耻,让继承的后人懂得进取,胸怀凌云,心系国家民族之荣辱,会为社会创造价值,为人民谋福。这也正是我们当代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现今,倘若我们都重视家风的作用来重振家风,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会得到弘扬,社会风气将会蔚然成风!

老与子,孝也。孝者,能传承文明圣火也。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优良家风必不可少孝,必以孝为核心。有一本看似不起眼的儿童启蒙读物《弟子规》,是据《论语》等经典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编写而成,其中蕴藏着先哲对我们后人的教诲,是传承家风的宝典,当代社会可以通过这类优秀国学经典来弘扬中华优良家风。

依稀还记得春节时期央视有关家风的调查和访谈,人们都淡褪了对家风的重视和理解甚至是漠视。传统的家风,是以封建小农经济为基础,以儒家文化为核心。随着时代的进步,家风也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不断融入新时代的气息,但“孝”的核心地位不能动摇,需在此基础上革故鼎新,培养后人践行八德。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坚持以“孝”为核心,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定将舒天昭晖,磅礴于东方。传承优良家风,昭示于后代,将永世莫忘。我们后继人则任重而道远哉!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

全文共 1055 字

+ 加入清单

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礼仪,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则一位这种传统礼仪人化是过时的东西。因此,中国礼仪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以往与不屑。

然而,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准则。

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的正确答案一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家时,适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来良久,程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她遍身披雪。脚下雪已有一尺多后了。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礼仪是律己,进人是一种规范,是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东汉黄香仅仅九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在冬天严寒之时,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子温暖后,再请父母安寝;在夏日炎热之际,则用扇子给父母扇凉驱蚊,以侍奉父母安寝。黄香温席是在中国传统孝之礼仪,孝顺父母,从小事做起。

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的伦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今的人们已经有了较之过去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来孝敬老人,心已经没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有力无心。

唐朝贞观年间,西城回纶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纶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带一批珍宝见唐王,其中最珍贵的是白天鹅。途中,白天鹅不谨飞走,使者只拔下几根鹅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使者在担心害怕之余吧鹅毛献给了唐太宗,唐代宗并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他忠诚老实,不辱使命,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干为流传开来。

中国传统礼仪,应是体现精神价值的生活方式,传录它可以使我们的礼仪化发扬光大。

传统礼仪毕竟是中国传续了几千年的血脉,若血脉堵塞,中国只能被称为是一个现代国,而不能称其为中国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国人和海外人引来容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没有它,国人将迷失自我;没有它,中国便只剩下一个空壳。

纵观古今中外各国发展,世上没有一个民族失否定自身传统礼仪的,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会认为自己的优秀的传统礼仪是过时的,有害的。而传来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是每个华夏儿女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地大声说:“我是中国人!”

1、作文:优秀传统文化在我身边

2、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在我身边征文

3、小学生关于春节的优秀作文

4、小学生寒假作文_优秀传统文化在我身边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华文化的传承英语作文及翻译

全文共 4697 字

+ 加入清单

Coming all the way up and down in five thousand, the Chinese travel-stained, feet tread is a profound cultural background. But today, a reference to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etiquette, most people there is no clear concept, and even a this kind of traditional etiquette humanization is out of date. As a result, Chinas etiquette culture is suffering from unprecedented in the past with disdain.

However, the Chinese nation traditional etiquette culture is the practice of the Chinese people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o deal with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conduct guidelines.

Yang, with his xueyou swim juice for the correct answer to go to the teachers house to consult. When the dead of winter, cold, came to ride home, comes at a time when Mr Was sitting by the roadside meditation resting to restore energy, Yang two people dare not to disturb the teacher, respectfully stand outside the door, waiting for Mr Wake up and come here for a long time, wake up, cheng found standing in the wind and snow Yang from the window and saw her again in the snow. At the foot of snow has been after more than a foot. Since then, "ChengMenLiXue" historic 美谈 story is told.

Etiquette is self-critical, in is a kind of specification, is showed to the respect of others. The ancients cloud "not learn ritual, without" the embodiment of the civilization etiquette is not only a man quality, breeding, also is personal morals and embodiment of social ethics.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huang-xiang just nine years old, he know aged respected, filial piety. Cold in the winter, then parents on ones own body after the quilt warm, peaceful to please their parents; In the hot summer, to the parents with a fan fan cool drive midge, to serve parents and peaceful. Huang-xiang seat is in the etiquette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filial piety, filial piety, starts from the minor matter.

Over the past century, due to various reasons, some good ethics have been varying degrees of damage. People now have more abundant than in the past to filial piety economic foundation, the heart is gone, his father not overwhelmed, but powerful unintentionally.

The tang dynasty years, wl back to nylon China datang FanGuo, once, back to the nylon countries to show friendly to the datang, sent messengers with a treasure see tangwangshan, one of the most precious is the white swan. On the way, white swan not careful to fly away, the messenger just plucked a few root goose feather, but failed to seize the white swan, angel in fear of goose feather is dedicated to the emperor taizong, tang dynasty didnt blame him, but felt that he is so honest that, from now on, "thousands of miles to send goose feather, courtesy light affective heavy" story to spread.

Chinese traditional etiquette, should be reflect the life style of spiritual value, the record it can make our formalization.

Traditional etiquette is sprea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of Chinese blood, if clogged arteries, China can only be called is a modern country, and not as China. Extensive and profound Chinese traditional etiquette culture, it is enough to make Chinese and overseas people attract RongYao and proud, it is important the cohes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without it, people will get lost; Without it, China was only an empty shell.

Throughout ancient and modern development of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there is no loss of denying yourself a nation traditional etiquette, there is no one would think that their own excellent traditional etiquette is outdated, harmful. And spread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etiquette culture. Is each Chinese childrens responsibility, only in this way, we can clear conscience to loudly say: "I am a Chinese!"

参考翻译

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礼仪,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则一位这种传统礼仪人化是过时的东西。因此,中国礼仪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以往与不屑。

然而,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准则。

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的正确答案一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家时,适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来良久,程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她遍身披雪。脚下雪已有一尺多后了。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礼仪是律己,进人是一种规范,是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东汉黄香仅仅九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在冬天严寒之时,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子温暖后,再请父母安寝;在夏日炎热之际,则用扇子给父母扇凉驱蚊,以侍奉父母安寝。黄香温席是在中国传统孝之礼仪,孝顺父母,从小事做起。

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的伦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今的人们已经有了较之过去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来孝敬老人,心已经没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有力无心。

唐朝贞观年间,西城回纶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纶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带一批珍宝见唐王,其中最珍贵的是白天鹅。途中,白天鹅不谨飞走,使者只拔下几根鹅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使者在担心害怕之余吧鹅毛献给了唐太宗,唐代宗并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他忠诚老实,不辱使命,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干为流传开来。

中国传统礼仪,应是体现精神价值的生活方式,传录它可以使我们的礼仪化发扬光大。

传统礼仪毕竟是中国传续了几千年的血脉,若血脉堵塞,中国只能被称为是一个现代国,而不能称其为中国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国人和海外人引来容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没有它,国人将迷失自我;没有它,中国便只剩下一个空壳。

纵观古今中外各国发展,世上没有一个民族失否定自身传统礼仪的,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会认为自己的优秀的传统礼仪是过时的,有害的。而传来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是每个华夏儿女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地大声说:“我是中国人!”

[中华文化的传承英语作文及翻译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

全文共 671 字

+ 加入清单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曾子曰:“士不可弘毅,任重道远。”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可以说我们这泱泱大国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作出了伟大贡献,也是世界文明上不朽的传奇。我们要做的是——传承

《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这些都是中国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国的文化在与其它各国文化相比之下,有着不同的韵味。其中包含的是我中华的思想和千年的梦想与成就,这些思想、精神中所韵含的精华渗透在民族的性格与心中具有强大的能力,至今也有着重大的影响。

中国瑰丽的古代文学。《诗经》、楚辞、唐诗、宋词,无一不体现出古代文学的灿烂辉煌,就拿诗经来说吧!《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 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500年间诗歌。《诗经》每篇都可合乐歌唱,按性质和乐调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可是现代的人都喜欢看些小说,还是言情小说,如此风格朴素贴近生活的《诗经》渐渐没什么看了,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应多看一些中国古代文学的书。外国要说孔子和孔子所写的书是他们国家为什么能如此轻易?是因为我们对我们的古代文学不重视,没有好好的传承它。所以我们更应该传承,发扬中华文化。

正因为中华文化如此异彩纷呈,绚丽多姿,我们就要保护它,不让被别人争夺去。而且要多看看中华文化的典籍,多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才是一个传承人,华夏子孙,应该做的事。我们的华夏文明如此辉煌,我就应做到传承,发扬,珍惜它。不能再不重视它了!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为了我们明天的幸福生活。中华文化是我们幸福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份,拥有精彩的文化生活就等于拥有了未来的幸福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

全文共 210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是一个繁荣富强的大国,一个具有五千年文化传承的文明古国。如果我是一棵幼苗,那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便是我的根,时刻滋润着我,促使我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就如同小树的根,很多。那作为小树的我们应该先吸取哪个根的养分呢?我认为,作为新世纪的小主人,我们应该先学会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如果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座百花园,那诚信便是这座百花园里最芬芳动人的那一朵鲜花;如果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天上的那一群星阵,那么诚信一定是星阵中最闪亮的那一颗明星,拥有了诚信,便拥有了最美好的品格;拥有诚信,便会拥有玫瑰一般沁人心脾的芬芳。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是,现在大部分人的脑袋里想的都是钱:怎样赚钱,怎样有钱。完全忽略做人的基本原则,从而昧着良心赚黑心钱,渐渐地,他们失去了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诚信。

记得去年我和妈妈到炎刘菜市场买菜,有一个卖鱼的人不停的吆喝着,夸自己的鱼有多好,于是,很多人听后便买了他的鱼。我和妈妈听后,便到他那里看看,见他的鱼还不错,妈妈便买了他一条大约两斤半的鲤鱼,结果,老板称出鲤鱼重量也是两斤半,老板娘用计算器一算说20元。妈妈摸摸口袋递给了他一张50元的纸币。老板接过钱,很快的便找给了妈妈一张20元和一张10元的纸币,妈妈接过钱,看也没看,便放进了口袋里。回家路上,刚走到广岩岔路口,我们遇到一个驼背老奶奶,只听那驼背老奶奶沙哑着嗓子喊:"卖土鸡蛋,一块二毛一个。"妈妈见那个老奶奶年纪这么大了,还在这里卖鸡蛋,不禁同情起这个老奶奶。于是,妈妈便拉着我走到了那位老奶奶面前,妈妈先是看了看老奶奶篮子里的鸡蛋,见鸡蛋还可以,就买了20个鸡蛋,付钱时,妈妈便把卖鱼的找的30元钱递给了老奶奶。只见老奶奶拿着钱十分谨慎地左看看右看看,然后便自言自语道:"这钱怎么看起来有一点怪呢?""不可能,怎么会。"妈妈说着便拿着钱仔细看了一番,发现卖鱼的找给她的30元都是假币,当然,妈妈可不会骗老奶奶的鸡蛋,于是妈妈又重新从口袋掏出了一张崭新的100元纸币,递给了老奶奶,老奶奶将这张100元纸币看了又看,发现这张一百元是真的,便立即找给了妈妈70元,妈妈装好钱后,便和我骑电动车回家了。

回到家,妈妈一看早已到做饭的时间了,便立刻煮饭、烧菜。当妈妈烧西红柿炒鸡蛋时,才知道,原来她买的都是一元钱一个的洋鸡蛋,妈妈十分生气,她一边把烧好的菜端上来,一边嘀咕:"这年头连老奶奶都出来骗钱了,真不知道以后的社会会变成什么样!"

是呀,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如果金钱可以换得你人生,那你的人生可以说是毫无意义的。

从你做起,从我做起,从大家做起,从每个地球人做起,让我们为诚信喝彩,让我们成为诚信之人,让我们继承诚信文化的美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祖国变得更美好!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翻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华民族其实就是一部宏篇巨幅的文化发展长卷。从我们祖先创造发明甲骨文开始,到老子、孔子、墨子等诸子百家盛况,再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以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等,都无一不是中华文化贯穿始终、一脉相承,都无一不是把中华文化作为民族振兴和独立解放的精神支撑和动力。因此,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既是历史责任,更是光荣使命;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时不我待,需多措并举。

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要加强学习宣传。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和去年全国文艺座谈会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党员干部要身体力行、以身示范,做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践行者、先行者和引领者,切实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进一步加大中华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力度,让优秀的中华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工厂、进农村,让中华文化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让全社会能够接受到中华文化的涵养和熏陶。

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要创新体制机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人民、依靠人民,惠及人民。因此,要想实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改革目标”,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创新体制机制。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拆除制约文化发展的各种藩篱,解开捆住文化发展的手脚,让文化自由地在市场遨游、自主地呼吸新鲜空气。

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要主攻薄弱环节。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文化发展极不均衡,资源配置存在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在许许多多的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山区农村,文化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文化基础设施差、文化人才严重缺乏、文化教育普遍落后,由此直接导致许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迟缓。因此,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必须要调整发展方向,要主攻农村这个重点和薄弱环节,让大量的文化扶持资金、优质的文化资源、专业的文化人才投向农村、用在农村、留在农村,真正让文化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让我们携起手来,众志成城,把中华文化传承好、发展好,共同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文化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传承传统文化初三作文

全文共 701 字

+ 加入清单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我国深厚文化底蕴的杰出代表,它大致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角色。

我和京剧结缘还有一段故事。

在一年级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学校京剧社,每个星期参加两次排练。一开始,我觉得学京剧有一点枯燥,总是反反复复练同一句话。这时有的同学也劝我不要学京剧,有空陪他们一起玩,于是我的心里打起了退堂鼓。爸爸知道这个情况后,劝我不要放弃,坚持好好地学下去。听了爸爸的话,我没有放弃,坚持参加排练。

经过自己的努力和京剧社老师的帮助及鼓励;我进步很快,唱京剧也更有信心了。如今我已经是学校京剧团的主要小演员啦,还经常代表学校参加各种演出。几年下来,我学会了很多京剧唱段如:霸王别姬、贵妃醉酒、花田错等;熟练掌握了京剧“舞长水袖”的动作要领;学会了“天女散花”“红灯记”等经典剧目。

京剧给我带来了快乐、自信。希望京剧伴我一起成长,更希望京剧在那裘盛戎演的是不是包拯呢?可是,我仍然有不少疑问书没有给解答,比如说:为什么很多京剧大师都是男演员呢?京剧的服装,道具有什么讲究吗?于是,我打开电脑去互联网上寻找答案。

上了网,我在百度知道一栏里输入了“为什么很多京剧大师都是男演员呢?”网页给了很多答案,噢!我明白了!因为早年间是不允许女性唱戏的。所以戏中的女性角色也只能由男演员来演了。

我又输入了“京剧道具与服装”,网页又告诉我京剧服装很讲究,大致分为六大类,这六大类是:长袍类、短衣类、铠甲类、盔帽类和靴鞋类。长袍类有箭衣、长背心等。短衣类有旗袍裙子等。而京剧的道具有十分写意的象征意义。比如说演员一边挥马鞭,一边做出骑马的动作,便是在骑马了。

这次通过书、互联网得知了不少有关京剧的知识,算是一次走近京剧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传承传统文化初三作文

全文共 764 字

+ 加入清单

为一个中国人,在很小的时候便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三字经至今依旧还能在嘴边背诵起来,古诗文现在也不会忘记。

这不,最近啊就开始流行传承经典文化。我们便开始再次亲近这久违的诗词。

为了动员全密云区人民对诗词的热衷,在学生的心里栽下一棵诗词的种子,密云区组织了一次诗词大会。

为了这次比赛,全学学生生进入了火热的备战状态。进行第一轮的笔试,一级第二轮的积累比赛。将两次比赛的分数加起来选拔出了我们参加比赛的四位选手——郭梓梦、申思洋、李云博和我,去参加比赛。

哎呀,这可是苦了我们了,每天课也不上,作业也不写,活动时间也没有。一个人枯燥地背古诗,一背就是一天,真是够煎熬的。

记得一次,我要求自己要背到午夜再睡觉。于是我便一个人在房间里,开着灯,默默地背古诗。为了让自己不睡着,我尽量放出声音,但不能太大,会吵到别人。我就用较小的声音,一边读,一边背。然后在倒一杯水,困了就用水擦擦眼睛,让自己清醒,就这样坚持着。虽然头有些痛,但没有放弃。

很快,我们的第一场比赛,一个热身比赛终于要开始了。我坚信这几天的努力没有白费。在赛场上,我用尽自己的全部力量。为学校的荣誉,为自己的荣誉拼搏!可惜,我们比赛在抢答环节没有抢过敌人,输了。但,必答题与飞花令还是令我比较满意的。不枉费我辛苦的付出啊。

我在比赛中较为突出,那首《满江红》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他学校的老师们给予了我高度评价,这时我的内心一下子就欢快了起来,那几天背古诗的沉闷一下子就被我甩在了脑后。虽然自己输了,但,我并不是输在了自己不够努力,而是输在了抢答器上。不过也有自己的原因。可我依然很开心,因为我对得起我的付出,我对得起之前的苦。

现在还记得网上一句可笑的话“苦苦苦苦苦苦尽甘来”,我想,这就是错误的,多少苦就有多少甘。我的苦与乐,锻炼了我,丰富了我。我喜欢有苦有乐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传承轩辕文化

全文共 655 字

+ 加入清单

轩辕黄帝以其凝聚力、感召力、向心力,使他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共主国家的领袖,开启了华夏文明,建立了和谐共融的华夏民族,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始祖”。轩辕文化是一个大文化的概念,包涵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文化艺术、风俗习惯和价值取向等,她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根基,缔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她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精神家园,是我们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轩辕黄帝一生贡献重大,他发明和创造了文字、音乐、历数、宫室、舟车、指南车、酿酒等,专家学者基于可考历史范围内,寻找到有力证据,一致认为: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是国内最早酿酒的地区。

“轩辕酒”以“人文始祖”之名义应运而生,传承至今,距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它融合了五千年人文智慧,凝聚了五千年华夏情怀,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象征,在传统中华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专家学者提出:“轩辕酒”承载亿万炎黄子孙的华夏情怀,它所释放出的不仅是质朴和醇香,更是一种与先祖默默的精神交流,它是“文化国酒”的代表,她将为激发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为弘扬轩辕黄帝文化,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起到积极地作用。

看古轩辕黄帝,品今轩辕国酒。“轩辕酒”是中华五千年黄帝文化的浓缩,其沿用中国最古老的酿酒技艺,利用纯天然酒柜窖藏,集五谷之精华,酿天地之琼浆,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其文化内涵,可谓“轩辕情归酒壹杯,文化国酒子孙传”。

“轩辕酒”作为文化国酒,在传承华夏文明、践行“文化兴国”的方略下,必将助力“人文陕西”的全面打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于传承朱子文化营造和谐校园的作文

全文共 2473 字

+ 加入清单

朱熹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以他为代表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及东亚诸多国家和民族,乃至全世界华人社会都有着相当的影响及作用。800多年来,朱熹的学术著作备受推崇,经久不衰,素有春秋出孔丘,南宋有朱熹的美誉。他的许多优秀思想都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扬。尤溪是朱熹的诞生地,尤溪人素有崇尚朱熹、崇文重教的习俗。为深挖文化内涵,彰显办学特色,我校以朱子文化为核心进行校园文化建设。

一、彰显个性,打造主题文化育人环境

朱熹学识渊博,遍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及自然科学均有研究。他博大精深的儒家理学思想是营造育人的肥沃土壤。为此,学校首先从个性化的主题出发,把朱子文化摆在了育人的显要位置,让全校师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这一特色鲜明的文化氛围。

1.校园布置,展现特色。2011年,学校新筹建的教学大楼,从整体布局上确立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架构了以朱子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格局:在教学楼一层架空层墙上,木刻朱熹画像、朱子生平简介、朱子劝学语录等;二至六层教学楼走廊、楼梯、教室墙壁等多处挂着装帧醒目而典雅的朱熹诗词名句;外墙大字书以取自朱熹治学思想精华的立德、长智、健体、尚关为校训。这些精心的布置,不仅是一种文化装饰,更是从直观上让全校师生感受浓浓的朱子文化气息,激发师生学习朱子文化的热情。

2.主题宣传,营造氛围。学校对自身的管理理念持以共商共议的态度。以朱子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个管理主题向广大师生宣传,在得到认可和共识的基础上,才予以确立。在宣传过程中,虽然只是校长在全体教师会议上提出一些想法和措施,向教师征询一些意见和建议,似乎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为,但也就是在这一看似无为的过程中,朱子文化的气息已悄然漫开,遍布校园。

二、传承经典,挖掘主题文化育人素材

朱熹虽是我国古代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重要的文化大师,是儒学的集大成者,但毋庸讳言,他的思想理论也不全然是金子。因此,在传承过程中,我校注重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学校所用,为师生所用。

1.汲取育人精华,丰富德育阵地。朱熹一生不断地进行德育理论方而的研究和实践,留下了丰硕的成果。如:关于立志、克己、省察、涵养、主敬、穷理、笃行的自我教育内容;洒扫应对的蒙童教育思想;禁于未发的教育原则;各因其材的教育方法;制定规范的教育实践等。这些德育思想对于育人来说有着极其深远的借鉴意义。于是,学校组织精干教师尽可能地将这些丰硕成果加以提炼供全体师生学习,丰富学校德育阵地。

2.学习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水平。朱熹的教学思想是在继承儒家先贤的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在广泛考察了历史和当时教育的各种情况,考察了教学的各个方而,并结合自己长期的治学经验和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的。他的教学思想充满了睿智和辩证法,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其思想内容丰富,涉及教学的方方面面,我们在鼓励教师博览采收的基础上,把朱子读书六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推介给全校师生,这六法对师生的学习产生了最直接、快捷的影响

三、开展活动.渗透朱熹优秀思想

在主题文化建设理念的指导下,学校从全而传承朱子文化,营造和谐校园的宗旨出发,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有效地宣传了朱子文化,传承了朱子文化,让学校全体师生员工从心灵深处去深深地体会,去真挚地感悟朱子文化。

1.开展读书活动,走近朱熹。学校开展了以读朱熹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让每位教师每年至少读一本有关朱熹的书写5000宇的读书笔记和一篇学习心得;学生按低、中、高年段分别要求,读有关朱熹的故事、了解朱熹的生平事迹、懂得朱熹与尤溪的密切关系、背诵朱熹的名言诗词等。通过活动,让师生了解朱熹,朱进朱熹。

2.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亲近朱熹。学校结合我县是朱熹诞生地这一人文优势,开展了多项与朱子文化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游览紫阳(朱熹)公园、参观南溪书院、观看半亩方塘、瞻仰朱熹塑像;高年级开展寻找朱熹足迹活动;组织师生观看有关朱子文化的视频这些活动,拨开了历史与时空的垂蔓,让师生们近距离地接触了朱熹,亲近了朱熹,更深切地感受理学大师酚酚的文化气息。

3.开展研讨活动,贴进朱熹。为了进一步了解朱熹,更深入地领会朱子文化的精髓,学校还专门组织开展了以朱子文化为主题的多种研讨活动。有针对朱熹理学思想的谈我眼中的朱熹活动;有针对教育教学思想的谈学朱熹的收获活动;甚至还专门设置一些主题聘请县朱子文化研究会的专家到校开讲座。这些举措,从不同程度上进一步把朱子文化的传承引向深入,让师生们真正地踏进朱子文化的精彩世界。

吐.开展活学活用活动,活化朱熹。任何管理都不能流于形式、浮于表而,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如此。我们宣传朱子文化,传承朱子文化,真正的目的不是让师生们读读朱子诗书、说说朱熹故事等,而是要让他们从朱子文化中汲取养料,丰盈自身,让古人的思想精髓在师生们的身上重现光彩,获得新的生命力。基于这一目的,我们在开展学习朱子文化的过程中,始终把学和用结合在一起,并且把用摆在了突出位置。全体师生如何运用朱熹的思想修身育德,教师如何运用朱熹的教书育人思想指导教育教学,学生如何运用朱熹的读书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学校通过开展学朱熹,用朱熹活动,引导师生从这些问题出发深入学习和实践,努力把从朱熹思想中领悟到的精髓贯穿于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四、延伸经典,塑造儒雅书香校园

朱子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还应该具有向外延伸和辐射的意义。它是一个点,它所辐射的外在区域才是无限广裹的文化世界,也是我们努力触摸的愿景。所以,学校在开展学习朱子文化的同时,大力鼓动师生广读群书,丰富学识,让书香飘满校园,让校园成为真正的文化圣地。

总之,朱子文化博大精深,它是我们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源头活水。它的清澈,它的甘甜,它的深远,它的广博无不成为师生们饮之不尽的生命源泉。作为学校的引领者,我们的努力和探索还在继续,我们校园的朱子文化还会更具生命力,校园的书香还会飘得更沁人心脾,校园的一切一定会更和谐、更美好。

[关于传承朱子文化营造和谐校园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陶艺传承文化作文800字

全文共 957 字

+ 加入清单

陶艺,就是陶瓷的艺术。说到它,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还有可能亲自参与过。在这个三天两夜的社会实践当中,笔者有幸感受到了这个古老文化的魅力陶艺,翻开中国陶瓷发展史,在每一个朝代的任何一个阶段,几乎都有陶艺的新品种,新工艺和新风格出现。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宝贵的制瓷工艺,到了近代却淡化甚至失传。

陶艺,广泛讲是中国传统古老文化与现代艺术结合的艺术形式。从历史的发展可知,"陶瓷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文化积淀历程。它与绘画、雕塑、设计、以及其他工艺美术等有着无法割舍的传承与比照关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西方现代艺术的介入,西方的"当代陶艺"观念对中国陶瓷艺术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陶艺"的概念也一度成为了陶瓷艺术界的新时尚。它所体现的仍然是一种东、西方文化的矛盾与碰撞。

荣昌陶艺大师刘吉芬认为,在加强荣昌陶的传承保护的同时,要做到与时俱进,借助现代技术、工艺和新材料,积极研发推出符合现代人审美特点的陶艺产品。

笔者认为,传统的陶艺主要注重在实用性,而现代陶艺主要注重在美观性,可谓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无论是传统亦或者是现代陶艺,都体现人们想要发展好,传承好这个文化。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表现出一种渴望回归自然,以缓解日益激烈的竞争所带来的精神符合。现代陶艺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中应运而生的,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要如何保护传承陶艺非遗,就要靠国人的双手,智慧来面对这个问题。为了鼓励这方面的创造性工作,兴许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陶艺兴趣,开设陶艺班,许多国家、民族、地区、集团在有关学者专家的协作下,举办多种形式和专题展览、竞赛,以刺激器皿文化现代版式的花样翻新。

器皿文化现代版式的创作在人类文化史进程中,将为拥有它和记录它的同家、博物馆等收藏机构提供一个重要的可以通它来了解它本身和它的时代的文明的文物层,再过若干年以后,它这方面的意义和价值将会越来越显要。(对某一个历史时期文明的记录和文物的拥有,在下一个历史时期将变成一种文化发展上良性循环后带来的经济价值的回复,现代文物的拥有将成为下一个历史时期商战中文化旅游资源的战略投资。)

传承陶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人民重视,值得国家重视,值得世界重视。大力推广陶艺文化,发扬灿烂古老文化,让人类智慧结晶源远流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文化传承作文

全文共 1095 字

+ 加入清单

日益繁忙的`都市,偶有几处静谧幽深的街道,街道两旁的老房子都有些年头了,隐隐透着一股历史的沧桑,古典的韵味和少有的充实。

老房子,在内居住的多是老苏州,少见精美华丽的日历,而大多只惯用老黄历,可能是认为那一本厚厚的小黄历会记录下一年内的功德,每天一早撕下一页,那么昨天才算过的踏实。老房子门前总会有三三两两或站或坐的人在聊天,聊的多是自己的儿女,或者就是些新闻热点。也正以为如此,老房子里的消息总是最为灵通的。

推开老房门的一霎那,门板“咯吱”作响,似乎要勾起沉睡千年的回忆。从门口走到门前虽只有短短几步路,似乎有什么要从脚下那凹凸不平的青砖间渗出。绕过第一幢房子,墙角有一个煤炉,即便已经很久没用了,它却一直在那,似乎可以看见从前老人在煤炉边忙碌的样子。转弯便是一条幽深的走廊,顶上三三两两有几个天窗。白天,这条走廊总有几处是明亮的,夜晚却漆黑一片,那明亮处通向的是一个个小院子。走廊中两边的墙十分粗糙,双手贴合墙面,依稀可辨掌下的花纹。顶上的横梁不再精美,却充满古老的气息。老房子里的人家大多都还没有装衣架,几根竹子横跨放两户人家的屋檐,竹子上挂着衣服,同时联络着两户人家的感情。前院房子里的人家,每每听到院子里的人在聊天,会搬着凳子到院中,有时还会捎上些新的点心。每逢过节,一家有好货,几天后家家都有。

苏州的老房子和北京四合院不同,而很多老人依旧愿意绕到房后的院子中,打磨时间。小孩子就直接趴在窗台上,害怕错过好戏。院子中总有几户养花草的人家,老人们或是相互帮忙养着,或是相互交流经验,以至于园中的花草总是那么美丽,那么动人。

许多老苏州不愿搬离老房子,因为这里有一份怀念和寄托。他们不愿离开相伴多年的好友,不愿住进只有钢筋混凝土构建的冰冷的房子里,那种没有人情冷暖的生活是他们所不喜的。他们不愿有住了十几年却不认识邻居的感觉。他们要的是如纳兰容若心中“小构园林寂无哗,幽篱曲径仿人家。”的生活。

当灰黑的砖瓦开始泛红,老头老太便相互搀扶走进厨房,商量着晚上的伙食。苏州人烧菜总按人头算,每个人爱吃什么菜,都刻在老人心中。每天他们都期盼着接到儿女的电话,又害怕听到儿女有事不回家吃饭的消息,害怕面对一张张空椅子,一个个空碗。淡黄色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在一起吃晚饭的情景,总是老房子里最温馨的时候。

每当到俗称“过节”的时候,老房子中的人家都会聚在一块折锡箔。有时小孩也会来凑热闹,学着长辈的样子,可谓有模有样。大人大多不愿从外买现成的,只是默默围坐在一起,怀着一颗对先人的怀念的心。那是老祖宗的日子里,老人心中会不断牵出无限牵挂和思绪。

就是在这样平淡的日子里,苏州人平静地传承着千年的思想和精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

全文共 1151 字

+ 加入清单

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传承,是我们每一个青少年的无比神圣的任务。

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

中国文化,文明的延续性是最为顽强的,是这股顽强不屈的劲让这位“老人”经过了衰败,经历过了兴国,尝过了苦,也品过甜。这位“老人”心里藏着许多事,但她从不会像那些小妇人那样八嘴八舌的说个干净。这位“老人”很坚强,这位“老人”手非常巧,巧的编织了无数令人敬重,仿照的魂宝。这位“老人”很聪明,创造数不胜数造福于人类的神奇之创。中华是一个包容大度的国家,没有那些小赢小利的思想,大方的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和拥有的东西奉献出来,让国际的友人赞赏不已。但是在威胁国家之安危,民族之利益的人面前,中华民族的子女是没有退缩的,“士可杀不可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刚健奋发,矢志不渝,多难兴邦的阳刚之气都在这里体现。

文化成果 光照百代

中国的传承,让我们受益终生。中国文明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是世界文明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页。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是我们的责任和荣誉。中国,念起这位母亲的名字,内心激动的,不知从何说起她的好。因为她太伟大了,说起来大多都是好,她创造了数不胜数的让中华子女受益匪浅的文明文化,创造了闻名世界的科学技术。而构成这一独特科技文明主要支柱有“四大学科”、“三大技术”和“四大发明”,对世界“天文学”、“数学”、“医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比欧洲的发明都要早几百年。

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诗经》、《清秋》、《史记》、《资治通鉴》……像这样保存了如此浩瀚的文化典籍,也只有像中国这样经历上下五千年风雨沧桑的文明之国才能做到吧!瑰丽璀璨的古代文学,精彩纷呈的古代艺术,世代传承的文明礼仪都是最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爱国主语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阅读完岳飞精忠报国、范仲淹胸怀大志、戚继光驱逐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这些故事后,让我更加明白了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希望,民族就有希望这句话的重大意义。

家庭和谐 家风良好

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在一个好的环境成长,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书中同龄人例举出了他们的榜样事迹,我想中华民族子女是像他们那样,是因为那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感染,熏陶着我们。

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广褒无垠的文化知识和传统,需要我们传承的太多太多,我们要牢记的太多太多。读完这本书,回溯五千年的历史足迹,感受了百年沧桑巨变后的坚强毅力,我的心深深被她的坚强震撼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不仅是一部民族文化文明的创造史,一部民族精神的生长史,也是一部民族发展的探索史。她经历了风、雨、阳光……才铸就了这样富有民族特点的民族之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传承汉字文化

全文共 758 字

+ 加入清单

汉字,乃是我国的一大魅力。从古代的仓颉造字,到草书、行书,再到如今的各种字体,汉字在我们的手中变得更加美丽多彩。

想想,古代的人们为什么造字?为的是能更好地交流沟通。那些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为什么要将汉字写得那么漂亮呢?因为他们想让外国人瞧瞧,这是我们中国独有的美。都说秦始皇焚书坑儒、修筑长城,是个暴君。可他在统一全中国后做了一件重要的事,就是统一文字。这对于我国的汉字史是重要的一步,要是秦始皇没做这个决定,有可能如今的汉字不会出现。

再聚焦现代,虽然汉字已经离不开我们的生活,但是“提笔忘字”这种毛病已经严重地入侵到我们的生活中。所以,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档节目,呼吁人们让古籍里的汉字活起来。我本人很喜欢这档节目,因为我对古籍比较有兴趣。平常自己没事时也会翻翻字典,看看一些难字和生僻字,并记下来。字与字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有时,一个字可以引申出许多的词、成语和故事。我查字典时,查到要查的字了,并不是合上字典,而是翻到后一页去,瞧瞧后一页有哪些字。所以,我每次查字典,收获的都不止一个字,久而久之,这也成了种习惯。这不,《汉听》来选拔人才了。这可撞我枪口上了,通过平常翻字典与看《汉听》的积累,我轻松地通过了初赛与校赛,但越往后比越难,看来赛场上也是高手云集啊!那些字难吗?不难。只是因为平常没去关注他们。我觉得《汉听》这个节目十分有意义,不仅发掘出了许多的汉字天才,更让人们惊叹道:“哇!原来还有这么多我不认识的字!”使得人们提高对汉字的重视。

参加《汉听》选拔赛,令我受益匪浅。不仅了解了一些我所不知道的词,还交了一些实力强劲的朋友,共同交流这方面的知识。我要为《汉听》点个赞!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少年,作为国家新一代的栋梁,我们应当传承中华文化,争做中华文化推广大使。

[传承汉字文化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传承中华文化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6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又是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了,我们来到了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大足石刻。下车后,我们穿上了老师为我们准备的四种颜色不一的古代服装。总体分为白色、蓝色、黑色、红色四种颜色,我们班的女生穿了白色的服装,男生穿了蓝色的衣服。接着,我们就向大足石刻前进。

走进大足石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浓雾朦胧的景色,接着迎面扑来的是一阵凉爽的风,最后再吸一口气,这感觉就如同吃了一块薄荷味很重,去不至于呛鼻的糖。雾蒙蒙的景色、凉爽的风以及清凉的空气,简直令人心旷神怡、沁人心脾。

接着,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戴上了耳麦。在我们正好奇这个耳麦时,耳麦里想起了老师的声音,老师指引我们来到了一张张桌子前,这不是我们平常用的桌子,桌子上平摆着一张水写字帖,用中性笔写着两个大大的镪铮有力的“人”字,字帖的两旁各放着两卷书。这时,一位老师站在桌子上,拿着话筒,告诉我们第一个环节是:拜孔子。老师教我们扶手,也就是右手在左手前面,放置胸前,手臂打直,向孔子行了三礼后,就是拜老师、老师回敬。然后老师让我们照着字帖上写下“人”字,写完后,便让我们拿起书卷,轻轻翻开,第一眼看见就是“弟子规”三个醒目的大字。老师让大家一起朗读弟子规。这整个过程显得那么庄重、严肃。最后一个项目,也就是最激动人心的环节——点朱砂。吴老师用食指轻轻蘸了一下朱砂盒里的朱砂,随之,食指头上便沾着红色的朱砂,再轻轻点了一下我们的眉心,就这样,每个人的眉心上都冒出了一个红色的小圆点。我们互相望了一下对方,大家都捂着嘴笑了。

接着我们又去体验和听导游讲了一些项目和故事,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千手观音。当我看见了闻名已久的千手观音,我大吃一惊。古代很多人刻千手观音都没有刻到一千只手,而大足石刻的千手观音,是的的确确刻了一千只手。我虽然没有一只手一只手的挨着数,但是这密密麻麻的手,让没有密集恐惧症的人,也会一身鸡皮疙瘩。这大足石刻的千手观音,一千只手中都有一个眼睛,而一千只手都拿着不同的法宝。虽然经过多年的风蚀,但是大致模样还是看得清,然而经过专业人员的修复后,千手观音殿变得金碧辉煌,看起来十分宏伟。令人不得不赞叹人类巧夺天工的手艺。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虽然时间短暂,但是大足石刻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让我看见了人类的聪明才智,也让我懂得了更多知识、使我受益匪浅,它还让我学会了许多道理,使我受益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文化传承作文

全文共 567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星期天,是个不平常的日子,我可不像往常一样躺在床上睡大觉,而是五点多就起了床,快快地吃完饭到学校去。肯定有人会问我,“今天是怎么了?”那好吧,我就告诉你们,今天我们学校要举行“经典诵读”大型活动,很多学校的老师同学都要来我们这演出,这是一个多么激动人心的日子,我心里不断地在想:“既然参加了,就一定要把它演好。”

到了学校,我们迅速化妆,到舞台上找位置。尽管天气骤然变冷,但丝毫没有阻挡住我们愉快的心情,寒风吹在脸上,心里却暖暖的。早在两个星期前,我们班排练的“少年中国说”节目就已经开始准备了,一遍遍背诵、彩排,不知流下了多少汗水,更加坚定了我们一定要演出成功的信心。

最紧张的时刻就要来到了,上午十点左右,轮到我们上场了,当迈上舞台的一刹那,紧张、快乐、甜蜜等许多心情都积攒在一起,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五味杂陈。一百多人共同演出,气势磅薄、气宇轩昂,没有一点扭捏做作。

演出刚刚结束,台下就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我的心里有种难以言语的成就感,以后若还有这样的活动,我一定会尽全力积极参加,不光能深深感受中华传统的文化底蕴,也能锻炼自己的胆量,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通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让我懂得了,在家要做一个孝敬父母,感恩父母的人,在学校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知书达理的好学生,我以后还会多读、多看这些经典之作,把中华文化之精髓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文化与传承作文400字

全文共 528 字

+ 加入清单

2月10号上午,小记者们在下孙文化村宗祠开展了一场“文化与传承”的主题活动。虽然天空飘着蒙蒙细雨,但阻挡不了大家兴奋的心情!

第一个活动是进行“开笔礼”。中国是礼仪之邦,崇尚“礼”。古人人生有四大礼,分别为开笔礼、进阶礼、感恩礼和状元礼。开笔礼是以前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形式的俗称,在这里寓意我们以全新的姿态来迎接新的一年。仪程有四项:正衣冠、行拜师礼、朱砂启智还有启蒙开笔。

穿上了汉服,感觉大家都变成了斯文的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大家排得整整齐齐,认真地向孔老先生行了拜师礼,然后提笔在地下练字,知道了“青砖练字”的故事,懂得要勤俭修身。

这其中还出现了一个搞笑的小插曲:引导老师说她读一句三字经,学生们跟着念一句。结果当老师念了第一句之后,大家自然而然顺势背诵了下去,引得家长们莞然而乐。

简单而庄重的开笔礼完成之后,老师便带领我们参观了湘湖文化展览馆,一起感受文化的熏陶。展览馆里设有“序厅”、“历史厅”等八个厅,集中展示了湘湖悠久的历史风貌,深厚的民俗文化、风土人情。湘湖有著名的特产,如柔滑的莼菜,肥嫩的杜父鱼等。名人更是数不胜数,其中贺知章最为大家所熟知。湘湖的山山水水,为历代文人喜爱,他们歌咏湘湖,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

这一次活动,印像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吟诵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作文800字

全文共 825 字

+ 加入清单

12月31日晚上,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和满腔的热情观看了城北小学全体老师和部分学生的庆元旦经典诵读晚会。那天晚上我们师生欢聚一堂,我们热烈欢呼,我们激情澎湃,我们斗志昂扬……

晚会在《木兰辞》歌舞中拉开序幕,精彩纷呈的节目让人目不暇接。五年级老师的书法表演《兰亭序》令人耳目一新。那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遒劲有力的毛笔字,让人不得不对中国书法及古典诗词的精妙赞不绝口。

六年级老师的《江山代有人才出》将晚会推向了高潮。首先是集体诵读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老师们的朗诵高亢激越,充分展示出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我喜欢《满江红》中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句话表达了岳飞的雄心壮志;我喜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句话反映了岳飞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对后人的殷切希望;我喜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句话说明了岳飞高尚的人生观,不论事实如何,志向却不改变。紧接着是师生的歌舞表演《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那深沉、浑厚的歌声,更叫人浮想联翩。它把我们拉进了那段群雄逐鹿的动乱时代,也引我们进入了那个英雄辈出的岁月。以前每读到这首词的时候,就有种荡气回肠的感觉,它让人在感受苍凉悲壮的同时,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最后是吟诵雄浑磅礴的《沁园春·雪》。它给我们带来了威武雄壮的气势、沁人心脾的情感、成就伟业的抱负!再次聆听这首词,有种如逢故知的感觉。它激起了我心底的涟漪,激起了我的爱国情怀。毛泽东主席的预言,今天实现了!看!中国的风貌“红装素裹,分外妖绕”,中国的事业“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华儿女正为振兴中国,实现我们国家更强大的梦而拼搏争取。历史已证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整场晚会在一声声荡气回肠的千古绝唱中,开启了一次梦的旅程。广大师生们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诠释了经典诗文的美感,表达了对伟大祖国的由衷赞美。在《祝愿歌》的一句又一句祝福声中,晚会圆满落下帷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做文化传承的小达人

全文共 943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妈妈非常喜欢传统文化,没事她就写写毛笔字,看一些很难读的诗词古文。受妈妈的影响,我也非常喜欢看关于历史文化方面的书。我已经读完了《中国历史故事集》、《中华上下五千年》以及《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儿童读本。最近我又喜欢上了《明朝那些事儿》。

从这些书籍中,我认识了很多有趣的人,比如诸子百家里的孔子和庄子我都喜欢。我觉得庄子是一个非常会讲故事的老爷爷,他很幽默,他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而且他还能跟骷髅头说话,他讲的寓言故事里都包含着很有意思的道理,周庄化蝶的故事在我看来如此玄妙。

有一次,我的妈妈在读《苏东坡传》这本书,我很好奇,也翻了起来:原来苏轼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我特别佩服他面对困难和挫折而不被打败的坚强品质,妈妈说那叫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面对逆境就要积极乐观。我很喜欢他的《水调歌头》这首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有一次我还在班里朗诵过呢。

还有,我看书柜里有一本《史记》,又大又厚,引起了我的兴趣,我拿出来一翻,傻眼了,是我看不懂的古文,妈妈就给我讲它的作者司马迁是如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他创作的《史记》做准备,我又觉得司马迁也非常了不起,我觉得我也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为了让我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妈妈带我去了一些历史文化名城,我们去过北京、西安,西安的秦陵兵马俑非常震撼,那时候的秦国真是一个铁血帝国。我很喜欢西安的兴庆宫公园,每一个景点都有二维码,只要一扫二维码,有关景点介绍和诗歌的音频就有了,可以一边游玩,一边欣赏唐诗,感觉就像穿越了历史一样。

我们还去过安阳的殷墟博物馆和文字博物馆,了解了汉字发展历史,我觉得汉字作为我们中国人的文化密码真是太神奇太强大了。

在曲阜的孔庙,我了解了孔子的事迹,他提倡的“仁、义、礼、智、信”我虽然不能完全理解,但我觉得他和老师给我们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通的,比如他说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也是妈妈所讲的诚信,如果那些想挣钱的人都讲诚信,讲道义,那么我们孩子就不会吃到毒奶粉,我们的社会就是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

就这样,我每天在阅读中熏陶,一有机会就亲自去体验历史文化名城,让传统文化的种子慢慢地在我心里生根发芽。我愿意做一个传承传统文化的小达人,从我做起,让优秀文化发扬光大,让我们的精神家园芬芳四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直面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作文800字

全文共 790 字

+ 加入清单

没有造纸术的发明,欧洲还在使用羊皮、牛皮;没有指南针的发明,何来地理大发现;没有印刷术的发明,何来的思想解放、社会进步。中国文化曾一度引领世界前进的步伐,然而,现在有些中国人却对中国文化产生了质疑……

孔子——儒家学派的开创人,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百善孝为先”的观念更是深入人心,但现在却有人将孔子的影响力置于众多诺贝尔得主谈论的中心,以肯定孔子学说的权威与孔子的地位,这是多么荒谬,难道那些“外行人”能读懂“孔子”?

雷锋,做好事不留名,可他的画像却已漂洋过海,挂在美国西点军校,甚至把雷锋精神作为美国军人学习的模范,但经过李慎之先生的考证,这是子虚乌有的,是中国人杜撰出的笑话,雷锋的精神难道要外国人去肯定吗?对于雷锋精神,难道外国人比我们更有发言权吗?雷锋精神难道也要被国人强加上“洋”字吗?这一举动,令人费解,也使人受辱。

“情人节”、“圣诞节”等各式各样的洋节涌入中国,被大多数人奉为潮流,他们甚至忘记了中国传统节日。他们以为过洋节,自己就是潮人,自己就是洋人,外来文化就是最棒的,而中国文化却是土文化,不值一提,或许,几年后就没人知道端午节为了纪念谁,重阳节的意义是什么,中国文化的前景令人担忧。

当英语成为学习的重点,甚至超过汉语时,可曾考虑到现在的大学生连汉字豆没完全掌握;当人们摒弃豆浆油条,吃上汉堡时,可曾考虑过豆浆油条的营养;中国一直在改变着自己的文化,对外来文化照单全收,完全没能领悟“取之精华、去其糟粕”的真谛。

追其缘由还是有些国人对中国文化的不自信,认为谁的综合国力强,谁的文化就是优良文化,其实不然,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底蕴,中国的文化领先世界几千年,中国的每一个常识,每一个习惯,都是经过不知多少代人总结出的精华,所以我们应先学好中国的优秀文化,再去筛选外来的文化,这才能与世界同步,甚至再次引领世界“潮流”。

切记:不要在中国文化前加一个“洋”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