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秋节的习俗的优秀作文【通用20篇】

浏览

7211

作文

122

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

全文共 459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

到了唐代,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还有一种说法,是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时,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彼此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除了全家人围桌而坐,彼此祝福、共赏明月、边吃边谈外,在全国各地古老的中秋赏月活动,已被多姿多彩的群众赏月和文艺演出所替代。

中秋节时,“万里无云境九洲,最团圆夜是中秋。”清澈的月、清澈的天,清澈的情感,在天上人间合而为一之时,该是中秋赏月的最佳境界了。

[关于描写中秋的作文大全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关于中秋节的习俗作文450字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每逢到了那天,奶奶就买来鸡鸭鱼肉用来祭灶,往上面贴圆形的红纸,往佛台前烧纸钱。佛台前摆着一对蜡烛,插着香,一团火在铁盆里燃烧着,奶奶则在一旁不断添纸,直到化为灰烬。屋里烟雾弥漫,可我们还得向佛祖磕头。

到了晚上,饥肠辘辘的我们迫不及待想吃月饼,由于爸妈今天休息,所以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月饼会有种兴奋洋溢的感觉。奶奶切开了一个大月饼,首先她把两份月饼摆在了灶台上,然后拜了拜,终于开始吃了…。。当我们吃得差不多的时候,就要出去放纸灯了。

中秋节放纸灯,是姐姐想的点子。这个程序,是一件十分烂漫的事情。奶奶拿出了几张五颜六色的大彩纸,她将厚厚的纸放在手中搓来搓去,让纸变得柔软起来,这样可以折起来方便些。我们在一旁马上拿出了蜡烛,点上了火,蜡烛便燃烧起来。心灵手巧的奶奶三下五除二就把纸折成了一只较大的船。我们接过纸船,往它的下面和侧面均匀地滴上了蜡烛油,然后将另外小巧玲珑的小杯子状的蜡烛放在了纸船的中间。一家人就到河边放起了纸船,火光照亮了纸船,在水中渐渐漂去,我们都闭上了眼睛,默默许愿……

之后我们聚在阳台上,望着夜空中的圆月,吃着月饼,说有关于中秋的美丽传说,猜有关嫦娥的歇后语……。就这样,我渐渐地睡着了。

每一次的中秋节,都因为这些习俗而特别有意义!

[关于中秋节的习俗作文45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秋节习俗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485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这时候,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民俗。关于中秋的月亮还有许多美妙的故事。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来,后羿娶了个美丽的女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王母看后羿有功,就给了一包长生不老药给后羿,后羿舍不得嫦娥,就没吃,暂时放在嫦娥那里。这时,心怀不轨的蓬蒙想盗取长生不老药,他趁后羿出去的时候威胁嫦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但他怎么也追不到,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

另外,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四川”省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

在“北方”,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山西省潞安则在中秋节宴请女婿。大同县则把月饼称为团圆饼,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陕西”省西乡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论贫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门吹鼓,讨赏钱。洛川县中秋节家长率学生带礼物为先生拜节,午饭多于校内聚餐。

中秋节是快乐的,是团圆的象征,是充满喜悦的象征,中秋节也体现了中国的不同的地方风俗习惯也不同,让我们共同欢过这个有”意义”的”中秋节!”吧!

1.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作文

2.中秋赏月习俗作文

3.家乡中秋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4.中秋节习俗的初中生作文

5.中秋节习俗作文300字

6.中秋节的习俗开学作文

7.中秋节习俗作文

8.在中秋佳节赏月的习俗作文

9.中国少数民族过中秋的习俗范文

10.中国南方和北方庆祝中秋的习俗范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秋节习俗的初中生作文

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

就在前些天,老师让我们查找关于中秋节的来历、传说和习俗。回家翻看日历,我才知道今年的中秋节过些天就要到了。

记得去年中秋节的时候,妈妈曾告诉我,中秋节可以赏月、吃月饼、听传说、庆团圆。这让我想起了一首著名的古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虽然,今年的中秋节马上到了,这几天却一直阴雨蒙蒙,不过蒙蒙细雨却给中秋传说增加了许多神秘的色彩。嫦娥奔月让我想起了美丽善良的嫦娥仙子;玉兔捣药让我想起了那可爱无比的小玉兔;吴刚伐桂让我想起了那广寒宫前的桂花树,不知道桂花树是否还那么枝繁叶茂,吴刚是否还在砍伐桂树,一直做着那种徒无功的苦差事……

老师曾讲,关于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全国各地各有各的习俗,地方特色也非常突出,听起来还挺好玩的呢,有趣极了。比如说,在福建浦城,女孩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要挂灯向月宫求吉兆;而在我们当地也有吃月饼、赏月等习俗……

这几天,连绵的细雨一直下个不停。看来,中秋之夜,想看到“白玉盘”好像是不可能了。不过那些美丽的传说我却一直念念不忘,因为我喜欢那些美丽的传说,更喜欢这个家家团圆的日子。我在想,大人们的想法应该和我是一样的吧,要不,您瞧,他们每个人的脸上挂着幸福而甜蜜的微笑。

1.中秋节习俗作文1000字

2.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作文

3.中秋赏月习俗作文

4.家乡中秋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5.中秋节习俗作文300字

6.中秋节的习俗开学作文

7.中秋节习俗作文

8.在中秋佳节赏月的习俗作文

9.中国少数民族过中秋的习俗范文

10.中国南方和北方庆祝中秋的习俗范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作文:中秋节的习俗

全文共 944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在从前是个几乎与春节相当的大节,合家团圆,气氛非常热闹,现代都市版的中秋风俗。身处现代化的城市,没有了以前的那种场景,中秋节“异化”到了只剩月饼,没有喜庆,甚是可惜。何不尝试过一个采纳传统习俗的现代版中秋节呢?

登高揽月

大都市里现在最不缺的是高楼。住在高层的自然可邀约亲友对月玩赏,关了灯,让看得见月亮的房间撒满清辉。或者可去酒楼赏月。金茂大厦87层是上海离月亮最近的餐厅,差点就可以与月亮碰杯,而在和平饭店顶层的露天酒吧可邀月共饮,浪漫非凡。

月夜游江

月夜游江也是中秋的一项传统娱乐活动。在外滩或浦东滨江大道闲坐品茗喝咖啡,看着江中之月与天上之月相互呼应,是情侣们约会的好时刻。中秋节那天,黄浦江上还将有彩船大巡游,不可错过。如果到水乡古镇夜游,乘着游船去追水中之月,岸上的人看到你们已在水月中,而你却觉得月亮总是离你那么一点点,也很有意趣。

中秋赏灯

豫园是老城厢传统中秋聚会的好去处。先在得月楼预订一桌中秋宴,寓意近水楼台先得月。经典的九曲桥湖心亭赏月是不成了,中秋节将成“浦江月·中华情”晚会会场,但豫园商业区的各色彩灯中,有许多古色古香的灯彩,还有原汁原味的江南民间艺术表演,热闹程度也同以前的灯会一样。当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人还习惯到南京路去看灯,那么,不妨再试一次中秋看商业区的辉煌灯火,或许心境会不一样。

月夜行街

在上海的月夜,结伴漫步街头,看一年之中最大最圆的月亮,看商业楼的剪影,看快乐的人群,走累了在公共绿地小坐,饿了按旧俗分吃块月饼,或走进小店吃碗桂花糖芋艿,还可以给朋友发个“节日快乐,我正在街头乐着呢”的短信,将传统习俗进行到底。

阿细跳月

现在的城市青年晚上也喜欢跳舞,跳迪斯科、拍拉拍拉、街舞,趁中秋圆月之夜,走出迪厅,约几个年轻男女朋友,学苗族“阿细跳月”,到人民广场或绿地广场跳月光舞,真正释放心情,相信这夜将会创出新的时尚。

月下赏桂

中秋月下赏桂是古代文人的风雅之举。桂林公园04年中秋夜曾再现盛唐赏桂风俗,但要全盘唐装,而且限额1000人。大观园的桂花园和东方绿舟的桂花可以白天观赏,晚上只适合有车族。桂树最多的是上海植物园,有一万多株,交通也方便,中秋还将开赏桂游园会。住进松江花桥的青青旅游世界里,可以闻到许多百年老桂弥久的馨香,不过消费水平较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秋食俗初一年级中秋节习俗作文

全文共 779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据史料记载,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时代,民间就已有为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太师饼”。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引入胡桃、芝麻等,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胡饼”,唐高宗时,李靖出征匈奴,于中秋节凯旋而归,当时恰有一个吐蕃商人进献胡饼,李渊很高兴,手拿胡饼指着当空的皓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月亮)。”随后分给群臣食之。若此说确实,这可能是中秋节分食月饼的开始。但“月饼”一词,最早是见于南宋吴自牧的红菱饼。月饼是圆的,且被赋予团圆之意的时代是明,刘侗《帝京景物略》说:“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说:“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又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还记述了明代北京中秋制作月饼的盛况:坊民皆“造月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心灵手巧的制饼工人翻新出奇,月饼上做出各种花样,彭蕴章《幽州土风吟》描述说:“月宫符,画成玉兔窑台居;月宫饼,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悔煞嫦娥窃药年;奔入广寒归不得,空劳玉杵驻丹颜。”

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北京的月饼则以前门致美斋所制为第一。遍观全国,已形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且围绕中秋拜月、赏月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而后全家人掷骰子,谁的数码最多,即为状元,吃大块;依次为榜眼、探花,游戏取乐。

[中秋食俗初一年级中秋节习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秋节的习俗

全文共 514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按中国人的习俗,今天每个人都要回家和家人团圆,吃月饼、赏月。

我和爸爸、妈妈吃完早饭,就来到了爷爷家,爷爷奶奶看见我们来了真是高兴,满脸的皱纹都变成了微笑的花朵。儿孙满堂的屋子里人真是热闹极了,姑姑家的小表弟看我来了,扯着我的手就让我领他出去玩。

我和弟弟不知疯玩了多久,妈妈招呼我们吃饭了,我们的肚子也都饿了,我一进屋就闻到一股扑鼻的香味儿,好诱人!我和表弟的口水都流流出来了。桌子上的菜好丰盛:糖醋鱼、可乐鸡……还有我最喜欢吃的牛肉饺子,这下比过年还过瘾呢。爷爷像宣布重大赛事开幕一样宣布中秋团圆饭开始,大人们倒满丰收的美酒,开怀畅饮,谈论着国家发生的桩桩喜事;而我和表弟却大吃特吃,人们都说饥不择食,我们吃的喝的可都是最好的东西呀。吃喝进行曲正在进行着,不知是什么时候大人们的脸上都挂了彩,每个人的脸上都红扑扑的。爷爷喝的最高兴了,用筷子敲着碗竟然唱起了二人转,乐得我们全桌人前仰后合。我和表弟也拿出了我们的绝活——打快板,给大人们助兴,赢得了满堂喝彩。就这样我们全家人开开心心热热闹闹地吃了一顿团圆饭。

今天虽然阴天,没有赏月难免有些遗憾,但全家团聚,让亲情在酒桌上释放,我认为这是一个最快乐的中秋季。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秋节习俗作文300字

全文共 313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之美景,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湖广一带有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

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作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树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竿,灯笼两颗,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秋节习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755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所以又称中秋节。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效仿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渐渐地就成了我国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五彩缤纷,其中嫦娥奔月神话故事流传最广。相传,有一名叫后羿的英雄,一口气射下了天上多余的九个太阳,因此受到百姓的爱戴和尊敬。后来娶了一位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一天,后羿巧遇王母娘娘,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药”,他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有一次后羿外出狩猎,小人蓬蒙闯入后院内宅,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当机立断,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她的身体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户,向天上飞去。后羿知道此事后,悲痛欲绝,仰望星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的发现月亮中有一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无论怎么样也追不到,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蜜食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这一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节除了赏月、祭月习俗外,在这天还有人燃灯、吃月饼、饮酒的习俗。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殷周时期,有一种纪念大师闻仲的边蒲心的“大师饼 ”,它是我国月饼的“始祖”。在唐代,有一年中秋之夜, 唐太宗和杨贵妃赏月时,心潮澎湃,随口说出了“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传开。

这个传统佳节对于很多家庭来说,都有着许多的特别的意义,它代表着团圆,代表的收获。因此,一提到中秋节,满满的都是幸福与温馨!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家乡的中秋节习俗

全文共 396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不过有一个比较特别的事情估计其他地方是没有的。

在中秋左右这段时间,农历8月份,我们家乡几乎每家每户的主妇们会去磨"八月米"——农历8月糯米参合着大米磨成的糯米粉。这种糯米粉是用来做汤圆的,这种磨出来的糯米粉和宁波水磨粉很不同,比宁波水磨粉比较粗,但是做汤圆时糯性已经足够,又不容易开裂,不容易变形,吃起来也不容易腻味。

很多人可能都吃过酒酿圆子,这个圆子就是典型的宁波水磨粉做成的。我觉得水磨粉做的汤圆不管是甜的还是咸的都容易腻,粘牙,吃不多。而且我们家乡的汤圆还有很不同的地方是,馅子不是芝麻的,也不是鲜肉的,而是由几种材料混合而成,荤素搭配,通常包括猪肉、豆腐、葱(我家通常是这些馅)等剁碎了炒过才开始包,如果能够加上油渣子那么会更香更好吃。也有一些主妇不会做汤圆的,所以我妈有空时也会给她一些朋友做上一些送去,让他们自己汤里加点青菜煮了吃,据说每次都是大受欢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秋节的习俗作文250字二:中秋节的习俗

全文共 241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它起源于唐朝时期,那时,以赏月为中心。到了清明时期,成为“民俗大节”。

中秋节为“花好月圆”之时。人们从天上的月亮想到了人间的团圆。因此,中秋节在古代被称为“团圆节”。人们向往着团团圆圆。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中秋节十分重视亲情的培育与表达,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有着不可替代的好作用。

我很喜欢中秋节。每当到了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就要团团圆圆在一起赏月、吃月饼和看《中秋晚会》。今年的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大家说说笑笑,可开心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全文共 2644 字

+ 加入清单

一、中秋节来历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中秋节习俗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民间拜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月光马儿

明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早期纯道教色彩的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这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也叫“月光马儿”。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九○六年)。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兔爷儿

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不一而足。

“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此外,南纸店,香烛也有出售的。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叭哒嘴”,更讨人喜欢。它虽为拜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

玩花灯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早在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另外南方还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在江西、广东、广西等地都有流传。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颇有爱国的思想。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的统治,于是汉人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峰火台点火起事,这种反抗虽被镇压下去,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习俗。这个传说与中秋吃月饼的传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广西中秋节的习俗:放龙灯

全文共 341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玩花灯是其一。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早在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节,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节晚上,在湖面或江面上飘着各式的灯,这些灯叫“龙灯”。城市或乡下都有放“龙灯”的习俗,邻居黄阿姨给我讲了放“龙灯”趣事,据黄阿姨说中秋节放“龙灯”是南宁民间的习俗,到了中秋节的晚上想要出嫁的女子拿一个柚子,先小心地挖柚子,放进一支蜡烛,“龙灯”就做好啦。待月光照到江面时,点着蜡烛把“龙灯”放到水面上。谁的“龙灯”飘得快谁就可能嫁得快;飘得远或近,可能嫁得远或近。虽然“龙灯”不能准确的预告人们的婚姻大事,但是放“龙灯”作为美好生活的中祝愿被沿袭至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秋节的习俗作文素材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我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每个节日都有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介绍这些节日是怎么来的,有什么寓意等等。都可以在这个节日的故事里得知。

中秋节有很多故事,其中有一个是众人皆知的——传说很久以前嫦娥飞上月宫后。后羿很想念他,一天王母告诉后羿说,月圆时向西做好一些糕团,三更时呼唤嫦娥,嫦娥真的飞来,后来这些糕团就称为月饼。所以中秋节也叫月节等等的名字。

中秋节有很多习俗,活动。就比如赏月,拜月,吃月饼提灯笼舞火龙等等每个地方都有不一样的习俗,活动。我记得我小的时候,中秋节最喜欢就是吃月饼,然后就是和一些经常在一起玩的人去赏月,晚上九点钟月亮很圆很大。就拿着手电筒去地坛。我们躺在尼龙纸上面,对着月亮。关掉手电筒观察月亮,圆圆的月亮里有一棵树,在月亮上显得很弯曲,好像是绕着月亮伸展,月亮发出来的光很柔和。洁白亮丽,它的光照下来,不用打开手电筒也能看清路。月亮的光照在地上,就像我们也在月亮上面一样。赏玩月我们就开始聊天。不过比我大的孩子都是聊一些我们没经历过的事。聊完天,大的孩子就想捉弄小的孩子,就骗我们说“闭上眼睛在这里睡一下,感受一下。”当我们闭上眼睛多久他们就会跑,所以我们有的真闭上眼,有的眯着眼看他们,他们静静的跑了,我们也在跟着跑,有些跑得比较慢,又追不上我们,被他们吓一吓就边哭边跑等我们停下等他她来到我身边就哭着跑变成笑着跑。

现在回想起来,觉得现在的中秋节没什么节日气氛,中秋节变得有点冷淡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秋节的习俗作文250字一:中秋节的习俗

全文共 294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是合家团圆的好日子。我国不同的地方,中秋节有很多不同的习俗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很多地方的人们都有互相馈赠月饼表达良好祝愿的习俗。月饼作为吉祥、团圆的象征,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吃月饼和送月饼的习俗从宋代一直延续至今。

每到中秋节,我们全家吃过团圆饭以后,妈妈就忙着准备拜月光的仪式。我会帮妈妈摆上很多水果和传统赏月食品: 田螺、柚子和芋头等等,当然少不了我最喜欢吃的月饼。知道我为什么喜欢吃月饼吗? 因为月饼里面的馅儿可好吃了,甜甜的,滑滑的,很细腻。

中秋节有月饼吃,所以我最喜欢过的节日就是中秋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秋节的习俗作文欣赏

全文共 297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我最喜欢中秋节了!

我国的中秋节有吃月饼、赏月……的习俗。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中秋节那天,我一边大口大口地吃饭一边赏月,可开心了!月亮又大又亮,真好看!吃完饭后还有各种各样的月饼吃!吃完月饼,我们这些小朋友就去玩花灯!有的小朋友的花灯上刻着一只美丽的天鹅,有的刻着一只顽皮的百灵鸟,我的花灯上刻着一只凤凰……我点了火,花灯马上亮了起来。我把它举起来一看,哇!真漂亮!

过中秋真美好!我特别喜欢中秋节吃月饼和赏月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全文共 1763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月亮的礼俗,据《周礼》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农历八月中旬,又是秋粮收获之际,人们为了答谢神祗的护佑而举行一系列仪式和庆祝活动,称为“秋报”。中秋时节,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正是观赏月亮的最佳时令。因此,后来祭月的成分便逐渐为赏月所替代,祭祀的色彩逐渐褪去,而这一节庆活动却延续下来,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中秋节的演变过程中,古老的礼俗与众多神话传说及中华传统文化中其他诸多因素结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重要节庆。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围绕着月宫的一系列神话,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等,它们给月宫挂上了七彩霓虹般神秘绚丽的光环,使之充满浪漫色彩。唐代中秋赏月宴饮之俗已颇为盛行。从流传下来的众多描写中秋的诗句中,可以看到当时已把嫦娥奔月等神话与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了。唐朝初年,中秋节可能已成为固定的节日。不过,当时中秋节似乎还是以赏月和玩月为主,还没有在民间广泛流行。

中秋节的正式形成尤其是在民间盛行应是宋代的事情。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赏月、吃月饼、赏桂、观潮等节庆活动蔚然成风。明清时期,中秋始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每逢中秋,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准备瓜果月饼,“向月供而拜”,所供月饼必须是圆的,瓜果切成如莲花般的牙瓣。街市出售月光纸,上面绘有月神和玉兔捣药等图案。祭月后将月光纸焚烧,所供的果饼分给家中的每个成员。中秋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人们互相馈赠月饼表达良好祝愿,很多人家还要设宴赏月,一片佳节盛况。

明清以来,中秋节日益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不仅全国各地,甚至在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和东南亚等地逐渐传播开来。在赏月、吃月饼等活动的基础上,各地还逐渐发展出“卖兔儿爷”、“树中秋”、“舞火龙”、“走月亮”等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使得中秋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具有更多的文化内涵,更加迷人。

中秋节习俗

围绕着中秋节,自古以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其中既有各地普遍接受的流行风俗,也有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习俗。

吃月饼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据说唐朝时期已经有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但是月饼作为食品名称并同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则是宋代的事情。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南宋文学家周密在《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的名称。传说元末,人们还利用月饼来传递反元信息,说明当时月饼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对制作月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明清时期,饼师已经把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一位清朝文人形容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和现在的月饼已颇为相近了。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更加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还分成平式、苏式、广式、台式等不同风味。月饼作为吉祥、团圆的象征,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而吃月饼和送月饼的习俗也一直延续至今。

赏月

我国自古就有祭月和赏月的习俗。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活动。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除了赏月和吃月饼之外,不同地区的人们也都根据自己的地域传统和社会风情来欢庆中秋,形成了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不同的中秋风俗。如南方许多地区盛行中秋赏桂和观潮,老北京流行玩兔儿爷,此外还有广州的树中秋、安徽一带的烧塔、香港的舞火龙等等,很多少数民族也有跳月、拜月等中秋习俗,这些活动大大丰富了我国传统节日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秋节传统习俗作文的范本

全文共 414 字

+ 加入清单

月,一个丹桂飘香的季节;十五,一个月满西楼的良辰;八月十五,这个天底下最温馨最浪漫最美好的节日--中秋节。中秋节传统,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中秋节,是中国的一个古老节日,因为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秋季的正中,所以称为中秋节。节日的特色是吃月饼和提灯笼。

中秋节和农历新年一样,是一个家人大团圆的家人。中秋之夜,月亮最圆、最亮,月色也最皎美。家家户户把瓜果、月饼等食物,摆在院中的桌子上,一家人一面赏月一面吃月饼,正是“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这是多么美好的图景。

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

后来,朱元璋终于把元朝推翻,成为明朝的第一个皇帝,虽然其后满清人入主中国,但是人们仍旧庆祝这个象征推翻异族统治的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秋节的习俗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现代每家每户都吃月饼赏月了。

中秋节的晚上,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妹妹出来看月亮,我看到了月亮不禁想起一则神话故事:传说嫦娥偷吃了仙药,导致她在冷宫里和玉兔生活。突然,一片灯笼从眼前飞过,我问妈妈:“那是什么?”妈妈回答:“那是孔明灯。”妈妈还告诉我孔明灯是诸葛孔明发明的,诸葛孔明被敌人包围,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

从那次以后,世世代代都在中秋节放孔明灯,并在孔明灯上写下自己的愿望以实现自己的心愿。

妈妈帮我买了孔明灯,我在孔明灯上写下自己的愿望,我把蜡放在孔明灯上,让爸爸点燃,点燃以后我把手松开,让孔明灯飞起来,把我的心愿也带走。

中秋节是团圆的日子,家人都要一起吃饭,赏月,放孔明灯,吃月饼。但是,有很多人在远方打工无法回家团圆,如果是我,我会思念母亲对我的爱,我还会非常孤独。

这就是中秋节的习俗,中秋节从古代流传到现代,现在国家把这一天定为法定节日,让我们去了解国家的习俗,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秋节赏月习俗作文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不知不觉,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来了。今年的中秋节,妈妈提议,晚上一家聚在一起赏月。“这真是个好主意!”我欣喜若狂。

吃过晚饭,爸爸把小桌子搬到院子里,我忙着搬例子。这时妈妈已经把瓜子、水晨等小零食放到了桌子上,当然少不了月饼。这时一轮明月当空照,我们沐浴在银色的月光里,阵阵凉风迎面吹来,真是心旷神怡。

我们一边吃零食,一边也扯开了话题。我问妈妈:“中秋节为会么要吃月饼?”妈妈笑着说:“你没看见月亮这么圆,月饼也这么圆吗?中秋是个团圆的日子,可是好多人为了工作,为了事业,却不能和家人团聚。在这个节日,他们只能对着这轮明月,遥寄一份相思。”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看着明镜似的月亮挂在天空中,我不由浮想联翩。突然,爸爸指着月亮问我:“灵子,你看到月亮里的嫦娥、玉兔和桂花树了吗?”我摇了摇头。爸爸便娓娓动听地给我讲起《嫦娥奔月》的故事来。听着听着,我入了迷。看着圆月,听着故事,我想得很多很多……月亮圆了,家团圆了,香港、澳门回来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台湾也会回来。到那个时候,我们的祖国就圆了!我在心里默默地祈祷,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

抬头看天上,月亮更圆了……

[中秋节赏月习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秋节习俗

全文共 528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人过中秋吃月饼、赏月等习俗与全国其它各地大致相同。客家人称八月节或八月半。

每逢中秋圆月升起时,客家的人们早早便在庭院、楼台,或屋前的禾坪对月亮升起的地方,摆出月饼、花生、柚子等果品,准备“敬月光”活动。

拜过月后,一家大小在外面赏月、吃东西。赏月是大人们的事,小孩子一般不会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赏月,而是在皎洁的月色下追逐嬉戏,此时是他们的天堂。而吃东西则是有些讲究的。家长往往先让大家吃这些祭过月神的祭品。在华夏祭祀文化中,有这样的传统,就是在神主享用后,祭者常常会把祭品分吃掉,这样整个祭祀礼仪结束。我们分吃过程,一方面接受了月神的赐福,一方面履行了传统的祭祀文化。梅县人的说法是,吃了这些祭品更“乖”,吃了有福气的,吃了会更吉利。

在梅州,除了月饼这个传统的、带有普遍意义的中秋食品外,柚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食品,品种有金柚(沙田柚)、蜜柚或水晶柚。而吃柚子也是有一定的含义的。“像剖柚子叫‘杀柚’,带有驱邪的意思在里面。也有说剥柚子皮是‘剥鬼皮’,寄寓了驱邪消灾的愿望。”

客家地区的月饼,除普通月饼外,有“五仁月饼”,还有一种用糯米粉加糖压制成大小不一的圆形糕。虽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但客家人始终继承传统饮食文化又在发展民间饮食文化,而中原遗风始终不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