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秋抒怀是什么意思(六篇)

月是中秋分外明,我把问候遥相寄;皓月当空洒清辉,中秋良宵念挚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常见的幼儿园猜灯谜,欢迎大家参考!

浏览

1004

作文

6

篇1:中秋抒怀高一作文

全文共 71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中秋节,我们全家举行了一场“中秋大本营”活动。

“中秋大本营”分为这么几个活动:吃月饼、博饼以及画月亮。

我们开始了第一项活动——吃月饼。比赛规则是:每个人的桌面上摆放着3个自己精心挑选的月饼,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吃完,谁就是冠军。听完爸爸的介绍,我心里暗暗窃喜:切,不就是几个月饼吗,我肯定是冠军。比赛正式拉开帷幕,只听见妈妈一声令下,我抓起一个月饼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我一边吃着月饼,还不时往自己的两边瞧。“啪!”,爸爸吃完了。我赶紧把嘴里的月饼咽下去,也拍了一下桌子。最后的成绩是:冠军是爸爸,亚军是我,季军是妈妈。

第二个游戏叫“博饼”,是我最喜欢的呢!规则是:在一个碗里放六个骰子,每个人摇一次,的奖项是“状元摘金花”,分别是4个四点红和2个一点。博饼开始了,爸爸先摇,摇出了四点红和两个六点,“状元!,哈哈,我是状元!”爸爸眉飞色舞,得到了一包瓜子和一包香烟。接下来轮到我摇了,我把抓起骰子,捧在手心里上下摇晃了几下,接着洒在碗里,只见它们乒乒乓乓地在碗里来了个360度大旋转,结果出来了:两个一点,四点红!我掩饰不住内心的狂喜,大声叫了起来:“状元摘金花!,我赢了,”

最后一项活动——画月亮。都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所以这一次,我们不用任何模具画一个月亮,看谁画得圆,谁就胜出。我一手拿铅笔,一手拿笔擦,不紧不慢地画起月亮,看似简单的任务,在这一刻竟然变得如此繁琐。而妈妈很细心,她每画一点,停笔观察一下,再修改。然后又在月亮旁边画上几朵云彩,一轮害羞的圆月若隐若现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顿时眼前一亮,这回的冠军非妈妈莫属。

这一次的“中秋大本营”活动很难忘,它在我心中留下了美好的记忆,我期待着明年的中秋节还有更精彩的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秋抒怀高一作文

全文共 701 字

+ 加入清单

时光飞逝,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来了。那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吃完饭之后便来到红梅公园赏月。

一进公园,哇,真热闹!赏月的人还真不少:有的拿着照相机到处寻找,想随时把这自然的美景定格下来;有的架着天文望远镜,想和月亮来一个“零距离”的亲密接触;还有的把自己浸润在如水的月光里,给自己洗一个美美的“月光浴”……

过了一会儿,人们渐渐散去,周围也变得宁静起来。月光犹如一盏明灯,温柔地照耀着大地,给大地送去光明,给周围的景物都镀上了一层白银……点点繁星调皮地眨着眼睛,好像在跟“月亮姐姐”诉说着自己昨天做的美梦。一阵微风吹来,平静的湖面上闪闪烁烁,像是撒了一湖的碎银。迎着这徐徐的凉风,我感到无比的惬意。红梅公园,我来过很多次,不过我还是第一次静静地亲近月亮,亲近月色,没想到她竟是如此的美丽。

凝望着空中的那轮明月,我不禁想起了千里之外的外公和姨妈他们。此时此刻,他们在做些什么呢?是不是也在赏月呢?是不是也像我一样在思念我们呢?往事像潮水一样向我涌来:我们一起下象棋;一起去农家乐;一起吃烧烤;一起KTV……在一起的日子真是快乐啊!

还有这学期刚刚转学的王彦翔,他也在想我么?他是我一年级时认识的第一个朋友;二年级,我把他弄伤了,他依然把我当朋友;三年级时,他介绍我加入了水墨社团;四年级时,我们又都成为班级的板报组成员,共同协作,完成老师布置的每一项任务……四年以来,他给我带来了数不清的欢笑;他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可现在,他却离开了我们,但愿我们的友情依然常青。”

中秋之夜是美丽的,我本想静静地赏月,却又思念满怀。我第一次体会到了“伤感”。妈妈见了说:“你长大了!”

是啊,月亮年年如此,而我渐渐长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秋抒怀

全文共 1518 字

+ 加入清单

今日是中秋节。在这个美满的节日,我不由得滋生了好多好多的遐想。

我想起了弃官从文的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首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若非异乡游子,若不思念亲人,若无孤独之感,能有如此情怀吗?好个李白,他自有消除寂寞的办法。“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一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邀云汉。”这样吟诵着,他不仅消除了孤独感,心里热闹起来了,在明月相随下,飘飘欲仙了。

我想起了愈经挫折愈加旷达的刘禹锡。“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遭遇贬谪不算什么,在诗人开阔的胸襟中,一切打击全都无所谓,就连与己无关的明月,也美得出奇。于是,在那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的年代,他奇迹搬地抵达了“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境界。

我想起了“无往而不乐”的苏东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玉宇琼楼,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是在接踵而来的逆境中,苏轼以自己的智慧,化解了人生的种种烦恼和不幸,不仅活得滋润,还屡有建树。他曾总结说:“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正是在这几处难以生存的的境遇中,他立德立功立言了。不仅如此,他还深切期盼世人忘忧得乐,花好月圆。其人其心,真如如月一经天江河行地也。

我想起了曾为文坛领袖的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一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这种彻夜望月、竟夕相思,追求美好理想和求之不得的惆怅,实在非常动人。

其实,对一个具有人文情怀的士人来说。不只是中秋明月使之牵肠挂肚,借景抒怀。一年四季,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让他们神往和愉悦。

“春踏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早在北宋的神童诗中,就有这样的美妙诗句,足见那时的文人雅士,就很会欣赏自然、享受生活了。要不,是不会空穴来风的。

在我看来,暖春百花艳 盛夏清风来 秋有明月美 冬赏雪花舞。这些来自生活环境的美好事物,只要你善于发现,是不难找到的。即就一天而言,朝有旭日冉冉上升,午有中天之日辉煌灿烂,暮有晚霞满天,能说不美好吗?还有,晴天的蓝天白云,阴天的云遮雾罩,雨天的清爽惬意,多云天变幻莫测的云彩,哪一个不是别具一格的风景?在家庭生活中,父母的成熟稳重,祖父祖母的慈祥宽厚,小孩的天真活泼,不是也都很美吗?当然,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就像月亮,月圆的时候一月能有几天?大多情况下还不是残缺不全?人生,也不可能经常会是圆满的,诚如国学大师季羡林所说,不完满才是真实的人生。对我们来说,可贵的不是老是期盼圆满,而是随遇而安,调整心态。在感到如意的时候自然要高兴,在感到不如意的时候也不必过分在乎,要认识到顺心和不顺心都是生活的正常状态,只要调整心态、实现心理平衡、保持内心宁静,那就值得欣慰了。

宋代无门和尚诗曰:“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清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当然是很妙的诗,很超脱的胸襟,很会享受生活的心境。但是,老实说,没有“闲事”、烦事、苦事是不可能的。贵在看透,贵在转化,贵在化解,贵在营造,贵在升华。主观世界不只是消极地反映客观世界,也可以能动地美化优化客观世界。心理状态可以改观,精神家园能够创建。勿让烦恼败雅兴,要寻美感悦我心。我的心情我做主,岂容外物来左右?这些,我想是可以做到的,只要你学习、思考、咨询、努力、修炼、参悟。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秋抒怀高一作文

全文共 809 字

+ 加入清单

“月到中秋分外明!”夕阳西下,夜悄悄地拉下了黑色的帷幕。当那“白玉盘”高高地悬挂在深蓝色的天空时,犹如东方一颗璀璨的夜明珠,那么夺目,那么耀眼。那丝丝缕缕的银光,毫不吝啬地洒向大地,给大地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晚上,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又香又甜的月饼,一边欣赏着天上的圆月,有说有笑,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三岁时,中秋节的晚上,当我看到香喷喷的月饼,便天真地问奶奶:“今天为什么吃月饼呀?”奶奶总会慈爱地告诉我:“因为今天是中秋节呀。”然后,我会好奇地问奶奶:“为什么我的爸爸妈妈不陪我一起过中秋节?”奶奶神秘地一笑:“因为他们到广寒宫陪嫦娥仙子过中秋节去了。”我听后更加好奇,可不管怎么问,奶奶也不肯告诉我原因。无奈,我只好放下心中的疑惑,一蹦一跳地和爷爷奶奶一起吃月饼去了。

慢慢地,我长大了,七岁了。又到了中秋节,我看着桌子上包装精美的月饼,委屈地问奶奶:“为什么别人家的爸爸妈妈都陪着自己的孩子一起过中秋节呢?而我的爸爸妈妈却从不陪我一起过中秋节?”奶奶打着马虎眼:“因为他们在广寒宫帮玉兔捣药呢!”我望了望天空,好奇地问奶奶:“他们怎么去的?”“坐飞机去的。”……听了奶奶的话,我若有所思,但也只是有些沮丧地和爷爷奶奶一起吃月饼去了。

四季轮回,日月如梭。转眼间,我十一岁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中秋节,奶奶做了满满一桌子色香味俱全的各式菜肴,望着那“满汉全席”,我傻傻地问:“奶奶,今天为什么做这么多好吃的?”奶奶故作玄虚:“嘘!暂时保密。”话音刚落,门外响起了那令我魂牵梦绕的声音:“宝贝!我们回来了。”轰!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天呐!竟然是爸爸妈妈回来了,我飞快地打开防盗门,欣喜地扑向妈妈那温暖的怀抱,紧紧地搂着妈妈的脖子,泪眼朦胧,久久不愿撒手……

在这太平盛世、花好月圆的中秋佳节,我们一家人能够欢聚一堂,吃着象征团圆的月饼,喝着香甜的茶水,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秋抒怀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月挂天上,映木楼,照小窗……”在中秋节这特殊的日子里,一首沁人心脾的《思乡曲》又萦绕在我的耳旁,不禁又勾起了我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俗话说:“月到中秋分外明。”伴随着夜幕的步步逼近,月光也仿佛明朗了起来。月亮高高地悬挂在碧彻的苍穹里,犹如东方的一颗璀璨的夜明珠。那如水般的月光,显得是那样的皎洁与宁静,连一些平时闪耀的小星星都害羞地隐藏了起来。月亮高高地悬挂在半空,把那丝丝缕缕的银光洒向大地。

这也许是我国的通俗习惯,为了纪念这最亮最圆的明月,家家户户都亲手做了像中秋明月一样圆圆的饼,名曰“月饼”。在这令人愉快的日子里,一家人团团圆圆,像过年一样,在茶几上放几样小点心,再摆上自制的月饼,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又香又甜的月饼,一边欣赏着天上的一轮圆月,高谈阔论,有说有笑,真是别有一番风味啊。人们说着月宫中的嫦娥,再次向孩子们讲起那段凄美的故事,让人听了不禁充满无限的遐想。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这皎洁的月光下,在这美丽的月色中,会有多少身处异国他乡的游子举杯仰望明月,吟唱着苏轼的那首千百年传诵的咏月名篇,更会有多少人在明月下望着圆圆的月饼盼望着与亲人团聚?分离已久的心情,在今夜会对故乡萌发出一股不可阻挡的思念:家乡的变化大吗?村里人都过得好吗?今年又是个丰收年吗?这一切,身在异乡的游子都很难得到答案,他们只能寄情于明月,让明月这位“使者”向家乡的乡亲们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吧。

“独在他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身在异乡的游子哪个会不思念自己的家乡,哪个不向明月传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呢?

[中秋抒怀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秋抒怀作文

全文共 2287 字

+ 加入清单

“又是一年中秋到,年复一年人未老”,这是多少人良好的愿望啊!当下生活节奏飞快,但永恒不变的是满满的亲情。早年中秋的一些习俗和活动已经时过境迁,不过这么多年的中秋情怀却能让人永久怀念,回味无穷。

孩提时的中秋节印象有些模糊了,可回忆的镜头虽然比较少,但依然历历在目,如在昨天。那时候,爷爷、奶奶还都在世,有一个蛮大的家族,作为长支长孙的我,自然有很多的优越感。上世纪70年代,月饼自然是比较少但真的好吃。不过总会有我的,那些小叔啊小姑啊都不如我优先,有爷爷奶奶的庇护,他们有意见也不管用了。晚上也是一大家人聚在一个矮桌周围,品着自家制作的菜肴,蔬菜不用买,爷爷菜园里种的,花样很多,放现在就都是有机蔬菜了。几个荤腥也都是叔叔们野外弄来的,蚂蚱、知了、鲫鱼都不用花钱。有一个菜是除了爷爷以外只有我能享用的,那时觉得很神秘的,就在堂屋高高的后窗台上,爷爷有一个密封的瓷罐,里面是炖好闷在那里的鸡肉和汤,存放的时间比较长。平日里我想看看里面是什么也是绝不让我动的,就是等过节的时候才有机会品尝,想到这里,就知道爷爷是多么偏爱我,那浓浓的隔代亲情是非常的醇厚了。好的时候还会有酒喝,小孩们可以喝格瓦斯,还记得我那时喝过一种苹果汽酒,70年代末,村里小卖部只有一家,买东西自然是很快乐的。拿上两瓶苹果汽酒,已经是非常奢侈了。那酒度数低,比较甜,适合小孩的口味,不像白酒那样烈,不过即便喝不多,小脸也会通红,步履也有点蹒跚了。记忆里那时的中秋月是又大又圆又亮的,电灯是比较少的,只有堂屋里才会有,瓦数也都很低,其他屋里只能点“洋油”灯。家家屋里生火做饭,墙上都很黑,屋里光线暗,自然就感觉明月好亮了。吃完团圆饭,叔叔姑姑们都会满大街的去做藏猫猫游戏,嘴里喊着哇哇还有老辈们传下来的歌谣。印象比较深的是“月明奶奶割韭菜,割了韭菜包包子,包了包子给***吃”,这里面的人名当然就是家里的小辈,我的名字很长时间在里面,真是值得骄傲的一件事啊。我不愿出去蹿,主要是怕“鬼”,他们为了的安全,怕我磕着碰着就编造些鬼故事吓唬我,不让我跟着去玩罢了。不过正好我喜欢听爷爷奶奶讲故事,他们的故事真多,奶奶揽着我,还轻轻拍打着我的后背,听着听着就会睡着,很舒服。即便有一年阴天或者下雨,长辈们也会很高兴,他们说:“八月十五云遮月,单等来年雪打灯”,很给人希望的。现在回忆起来,当时的爷爷奶奶子孙满堂,家庭和睦,虽然物质匮乏,穷了一点,但也是其乐融融的。好几年的中秋月是那么的温润、明亮。

起初并不知道人的健康会不好,虽然小时见过很多的丧事,但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爷爷也会这样离我们而去,爷爷病重的样子我是忘不掉的,以至于后来经常梦见他生病的样子,但是很怪,梦中他从来都不再和我说话了。那个中秋好像家人就没有那种惬意的感觉,只有怪怪的忧心忡忡、匆匆忙忙的样子,人也还是那些,只是气氛不同了,我们在院子里无声的吃着,有点索然无味,爷爷在屋里躺着,瘦的不成样子,已经不能上桌,食道癌我那时并不了解,只是知道它很厉害,让爷爷吃不下,也就不愿和我们一起吃饭了,他说怕自己“馋”。我自然也就受了冷落。皎洁的月光在此时也觉得凉意很浓了。后来就是奶奶的寡居,只记得父亲为了减轻她的孤独,让我们兄弟俩陪着她,夜深的时候她有时会偷偷哭泣,很伤心。虽然我们听到了,但从来没有劝止过她,因为她认为我们俩睡着了。渐渐的适应了没有了爷爷的生活,大家生活条件有了些许的改善,但我受重视程度下降的厉害了,没有了从前的优越感,好长时间心里空落落的。倒是渐渐的懂事起来,每年的中秋节总是刻意的陪着奶奶吃饭,也能帮她干点什么了,觉得自己虽小也是男子汉了,有责任让她舒心一些。奶奶这方面觉得我们兄弟俩是她的希望了,经常在人面前夸赞我们,俨然是她的生命的寄托了。那时候大家族也都分家而过,平时是我们陪奶奶的多,父亲隔几天会在晚上探望奶奶一次。平日里来客人奶奶是比较愁苦的,尽管有父亲的帮助。好几个这样的中秋都是我们兄弟俩在奶奶那里,品点低档小酒,虽然清苦,却也很有些团圆的味道。奶奶平日里不喝酒,倒是中秋节和我们喝点,她有六盅白酒的量呢。只是再也没人提起长支长孙的事情了。后来奶奶也离我们而去,这让我伤心了很长时间,有好几个中秋节会黯然神伤,吃着月饼竟然无声地流下眼泪,月饼竟变得很噎人了。于是就会一个人去散散步,月光依旧安静地照耀着大地,心情也会渐渐平息下来,只有奶奶的歌谣还在耳边回响:“一辈留一辈,老猫屋上睡”,反复吟唱,能体会到淡淡的忧伤和无奈,似乎还夹杂着些许对子女的哀怨。她总是和我说希望能背着重孙子在街上玩耍,而这已经永远也实现不了了,是我心中的一大遗憾。时光飞逝,世间真的不断演绎着奶奶的歌谣,轮回着就像是一个定律。

再后来我成家了,身边的老人也变换了角色,我也逐渐感觉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重了。每年中秋都陪着父母去过,随着年龄的增长,更觉得应该珍惜现在,招呼一下弟弟,一大家子在一起吃个饭,理由是总能找得到的。特别是孩子们渐渐大了,似乎比我们当年更加懂事,温暖人心的话也多了起来,心里也会有一丝丝的宽慰了。中秋又到了,尽兴地喝着酒,品味着新时代的大家子的团圆和睦,赏那月亮时似乎比以前更圆更大了。平时比较忙碌,总觉得应该为父母做些什么,心里才舒服些。这么多年过去了,父母也渐渐老了,有些疾病,但依然矍铄。好在他们不会再像爷爷奶奶那样了,现在物质生活好很多了,也不用特操心劳累,只要我们在身边,他们也觉得有底气。看着天空那轮圆月,自己也悄然的转换着角色。整理行装,我在路上,承担着,成熟着,耳边依旧回响着奶奶的歌谣:一辈留一辈,老猫屋上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