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再见列宁》观后感(推荐2篇)

浏览

7368

作文

2

篇1:《再见列宁》观后感

全文共 2226 字

+ 加入清单

八个月,八个月能发生什么事,八个月可以使一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制度轰然倒地,可以使一堵曾经分割了一个民族的墙轰然倒塌,可以使一个国家的生活方式发生惊人的变化。这些发生在东欧,发生在东德,在那个冬天,东德人的生活开始改变,显然,对于经历了这场剧变的人来说,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受这样的变化,何况对于一个缺席了这场剧变的人。德国影片《再见,列宁》就向我讲述了这样一个人,还有这个人和她身边人的故事。

影片的开始是一家人的生活片断,那是在1978年,年幼的亚历山大. 科内尔目睹了东德宇航员西格蒙德.吉恩成为德国第一个畅游太空的人,那时的他对国家身份充满了自豪,憧憬着自己宇航员的未来。而就在同一天,他得知父亲与一个女性的“阶级敌人”逃往西德,自豪与悲痛在同一天让一个孩子来承受。而他的母亲克里斯蒂娜.科内尔则在苦闷中把全身精力献给了党和孩子们,献给了她的理想。时间转眼到了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份,亚历山大也走上了街头游行抗议,但是一天母亲目睹了他游行被抓的场面,顿时心急梗塞昏厥在地,而当她醒来时,已是第二年的六月。那是的民主德国已经不复存在,西方的生活方式已经充斥东德地区,而东德的人民也为昔日的敌人――西德的足球队在意大利之夏的表现而激动,而儿子也与一个女护士相爱。面对不能接受刺激的母亲,亚历山大选择谎言,选择一个延续民主德国生命的谎言来让他那对社会主义充满了坚定的母亲能有一个平静的生活。终于,虽然充满了曲折,她的母亲在民主德国繁荣和谐的梦幻中安静的死去。

我看过大多圆慌的影片,但是同样的影片你可以拍的荒诞喜剧如《甲方乙方》,也可以如这部《再见,列宁》,带给人们以感动,怀旧和思考。亚历山大很爱他的母亲,而他亲眼看到了母亲因目睹他的被捕而昏厥,所以他一直有一丝愧疚,他不愿母亲一下子承受那过去八个月的剧变。本来,他和家人热情的拥抱着新的生活,姐姐成为快餐店的职员并找到个西方的情人,他成为电视台的职员并和美丽的护士相爱。可是,为了母亲,他要回到过去,他要装饰一个对母亲来说美丽的谎言。和任何谎言一样,无论处于善意还是恶意,都会越陷越深,积重难返,家人也曾经试图揭示这个真相,但是面对母亲在这个幻象中的快乐与安详让亚历山大无法终结这一切。他与恋人,姐姐不断冲突,但是,谁又真能忍心看到一个已经很脆弱的妇女面对现实可能的震惊呢?他们最终一起来编织这个谎言,这个属于一个家庭的谎言,这个让一个崩溃的国家又存在了几个月的谎言。好几次,谎言看起来摇摇欲坠,特别是当克里斯蒂娜重新站立,颤颤的走向大街时,她看到了西德来的人,看到了西方的轿车,看到了路边的内衣户外广告,还有,她们那个年代的符号――列宁,一架直升飞机将一座列宁雕像吊起,从她眼前经过,而雕像伸出的手似乎在向她召唤,从一个逝去的年代向她召唤。看到这里时,我认为此时谎言将被戳穿,科内尔夫人将面对残酷的现实,但是亚历山大还是用更大的谎言蒙混过去。我想,此时是不是科内尔夫人已经知道了她生活在谎言中,只是,她明白了这是个善意的谎言,她不忍心把它戳破。为什么要把它戳破了,在这个谎言下,虽然亚历山大和他的家人朋友承受着压力,经受着折腾,但是,当他们在科内尔夫人的生日聚会上唱着过去歌曲的时候,当他们在昔日的别墅享受阳光的时候,我想就让谎言继续,当这片刻的欢乐荡漾于这个家庭时,什么政权更迭,意识形态之类的东西是不是应该至少在这个平凡的家庭让路,为一个远比过去的政治谎言高尚的爱的谎言让路。最终,他们如愿以偿,克里斯蒂娜在幸福中死去。

影片的结尾部分充满了戏剧性,当亚历山大他们为过去的八个月编织谎言的时候,科内尔夫人事实上已经编织了一个超过十年的谎言,在昔日的别墅,亚历山大得知,自己的父亲并不是因为一个西方的女人离去,他们全家本来都应该离去,本来他们早该生活在一个此刻他们生活的环境中,但是残酷的现实使他们互相都生活在谎言中。在科内尔夫人揭示真相的那一刻我才知道她对那些过去的理想并不如她看上去那么坚信,而支持丈夫的叛逃也不是因为她对过去的理想有什么怀疑,只是因为丈夫因为没有入党受到了折磨,甚至我觉得她根本没有看上去那样对政治充满热情,她只是想呵护好她的丈夫和孩子。谎言无所谓善意与恶意,在揭开真相的那一刻都是残酷的,被“欺骗”的人都会是很受伤的。所以,亚历山大默默离去,他的姐姐发疯般的寻找那被母亲藏起的父亲的信件。我喜欢这部影片温馨而又伤感的结尾,科内尔夫人的离去是无悔平静的,她告诉了儿女真相,卸下了心头沉重的负担,她与失散的丈夫见面,是的,心愿全部了却,而亚历山大们的谎言也快被戳穿,那么还等什么,还是选择在最快乐的时刻离去,在善意的谎言中快乐的离去,科内尔夫人这样离去,在天空凝望善良的子女们。

在片尾,已经成为一个出租车司机的西格蒙德.吉恩出现在亚历山大眼前,面对昔日的偶像,那个威风的宇航员如今竟然成为一个出租车司机,亚历山大充满了诧异与失落,童年的他曾经认为西格蒙德.吉恩是东德成为世界先进的象征,但是那是一个更大的谎言,这一幕充满了讽刺和象征意义,仿佛谎言是不可躲避的,而谎言拆穿后的失落也是不可躲避的。我们现实的人们是否也曾经生活在谎言中,面对过真相大白的震惊甚至痛苦,我们是否也在为他人编织着或善或恶的谎言。我不愿在这样想下去而陷入沮丧,因为乐观的看,谎言不总是狰狞的,就如生活在短暂的谎言中的科内尔夫人,善意的谎言令她快乐的在理想实现的记忆中离去,走的那么平静,那么满足……

[《再见列宁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再见列宁》观后感

全文共 3022 字

+ 加入清单

《再见,列宁!》是一部2003年的德国喜剧、剧情片,由沃夫冈·贝克执导,新生代青春偶像演员丹尼尔·布鲁赫和实力派演员凯萨琳·萨斯主演。当时初看电影名称时我以为是关于列宁一生的事迹,渐渐看下去突然发现与我原来的想象大相径庭。

故事发生在德国,讲述了一个东德家庭在两德由分裂到统一这段岁月里的变迁:影片中的母亲因为丈夫的背叛(后来证实为谎言)而专心于共产主义事业的建设,并获得了国家颁发的荣誉奖章。后来在shiwei游行的队伍里看到自己的儿子阿历克斯,并且被前来镇压游行的军队抓走突发心肌梗塞昏迷不醒。在她昏迷的八个月里,世界已经开始变化。当她终于醒来时,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9年11月9日,民主德国政府宣布允许公民申请访问联邦德国以及西柏林,柏林墙被迫开放。1990年6月,民主德国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东西德合并,以前的东德已经不复存在了,也就是说,主人公母亲一直为之奋斗的事业就像滚滚逝去的江水,成为永恒的过去。母亲的主治医师曾提醒过不能让母亲收到太大的刺激,主人公阿历克斯很清楚,以母亲现在病愈的身体,她定不可能接受自己一生所信仰的共产主义破灭的事实。于是他与整个家庭联合在一起,在朋友的帮助下,编织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让母亲继续活在自己的信仰之中,直至她安详地离去。电影即将结束的时候,母亲终于安详的走了。按照母亲本人的遗愿将她的骨灰伴随着绚丽的烟花消失在了夜空里。

这部电影曾经获得2003年柏林电影节最佳欧洲影片蓝天使奖,在各个层面都比较受欢迎。影片将一个儿子对母亲的爱来囊括在政治中的。片子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民主德国在79平方米房间里的延续》。其实在看这部电影的一段时间我会想会不会母亲就会在这样一个善意的谎言中结束自己一生,还是说最终母亲会发现谎言是拆穿还是继续维持下去。影片一直存在着悬念,那就是:母亲到底会不会发现承载她信仰的国家已经不复存在呢?那么届时母亲会不会带着怨恨去责怪自己儿子阿历克斯,在故事结尾告诉了我们答案。在阿历克斯找自己亲生父亲希望能让他见母亲最后一面时。他的女友劳拉偷偷地告诉了母亲真相,从影片中母亲的反应可以看出她很震惊和心中的难以置信。阿历克斯准备给这场闹剧收尾,他找到了好友制作了“民主德国国庆”的“新闻”,并将其提前了5天。在看到电视时母亲望着儿子的背影,眼睛里全部都是温暖。在母亲的目光中,我们看到了爱和欣慰,这一刻是人性闪烁着无限光辉的一刻,这一刻让我感觉到在母亲眼里现在一切都不重要了,不管什么主义,什么社会,这些都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珍惜眼前这个关心你爱护你的人。到头来都是为了保护对方的情感。

无论是对于阿历克斯,或是他的母亲,又或者是那些仍然怀念过去的母亲的朋友们。阿历克斯深深爱着他的母亲,于是,他克服重重困难,在统一后的德国为母亲“买”到东德酸黄瓜,每天为母亲播报逝去的东德新闻,还让母亲在西德人越过柏林墙投奔在社会主义的政治理想里久久回味??看到母亲在几十平方米的东德国度里面开心地、平安地生活着,直到走完她一生。阿历克斯虽然到处奔波劳累,

但感到真心的满足,也从不后悔。母亲虽然最终还是知道了真相,但是没有向儿子捅破这层窗户纸,在儿子为自己编造的谎言中,深深地感受到儿子对自己的用心良苦,欣慰的离开。在看完这部影片后给我的第一印象并不是那种制度的好坏,而是在这种环境下亲情所散发出的光辉,相比之下,意识形态的价值,则是孤立而短暂的。无论是东德还是西德,他们的存在,对于人们来讲,很多只是形式的不同。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所谓“过国度”而已。一旦轰然倒塌,大多数人还是可以调整好自己,去寻求另外的一种方式,就像影片中东西德的年轻人只不过是重新找份工作的事情,但或许对老年人来说或许有些不适应或者难以接受,毕竟是生活了 41年的国家。

母亲安详的走了,谎言使母亲的余生很快乐、很安详,她感受到人间最最温暖的亲情,给了她最美丽的晚景。她的骨灰将散落在德国的土地上,见证着一个新的民族的成长。正巧那一天正好是东西德统一的日子,一种信仰,一个国家,似乎都随着母亲随风飘走了,彻底的告别了这个世界。一切都结束了,新的时代就要来了!

社会的发展有其必然趋势。不管怎样,社会的发展总趋势还是积极向上的。事物的发展是不能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在影片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就算德国统一后,由于制度文化的差异在初期双方人民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友好。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民主德国)加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国和柏林完成统一。两德统一后,虽然柏林围墙不再存在,但仍有其他无数障碍存在,联邦德国的资本主义席卷民主德国企业,导致数百万的民主德国人失业。民主德国人

认为联邦德国人贪得无厌,联邦德国人觉得民主德国人好吃懒做,此一现象并反映在德东与德西地区之间的社会及经济现象。柏林墙的倒塌是社会主义在欧洲的失败的表现之一(其他是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 ,柏林墙的倒塌,给西德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给东德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资金并使东德的人民的生活有一定的改善. 柏林墙的倒塌代表了一个统一的德国,作为欧洲经济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德国的发展可以带动整个欧洲的经济发展,使世界经济向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并有利于形成,欧美日三强鼎立的经济格局. 柏林墙的倒塌标志着德国的统一,也推动了前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

纵观整部片子我觉得亲情方面比政治方面的篇幅要多些,本片没有任何批判的倾向,所以不要去想信仰的内容,信仰本无对错,关健是在乎人心。在影片中打倒的不只是东德的共产政权,还有东德的价值观和生活模式,所以在这个特殊年代,他们需要这种看似荒诞的形式来支撑自已。这不是自已骗自已,而是自我求赎,自我调整,这是我们都需要的。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生活还是要继续的,只要坚持自已的信仰,我们就能突破逆境去面对。

现实终究是现实,柏林墙倒塌了,资本主义提前把社会主义给过渡了,那么资本主义好还是社会主义好呢?其实谁也不知道,无所谓好不好只要能让人民过上好生活的制度就是好制度。其实柏林墙的倒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东西德虽然当时被美国与苏联控制,但是相同的语言,相同的肤色,这些都是德国统一的基本前提。

在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病愈后的母亲一个人走在街上,感受着新时代的变化,当被直升机飞离吊起列宁雕像与母亲“挥手告别” 的影像由远渐近, 慢镜头将列宁“挥手”的影像摇转到母亲那矜持的眼神中时,镜头的能动性充分表现了时代伤感和历史挺进的冲突,交织在母亲 那“恍若隔世”般的困惑中,仿佛一个时代已经从身边匆匆溜走了。在影片三分之二处,有一个突转,母亲一直瞒着父亲逃向西德的真实原因,但在这一段说了出来,原来父亲是受当时的执政党迫害才逃往西德,而母亲本来是准备带着儿女也去西德,但没有成功,所以才努力向执政党靠拢,为得是希望两个孩子能够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这不得不说导演的这出戏不禁让我们想到母亲的信仰真的有那么牢固么,还是说只是为了孩子们健康成长母亲才这样做。2代不同的人先后撒下了2个善意的谎言,所有这些谎言都只为了一个爱字。影片所做的并不是单纯的表示对制度和意识形态异化人、挤压人的批判,其更是表达了对于一个自由的环境的追求。

综合来看这是部很不错的温情电影,影片中的种种情节无不深深的打动观众的心,本片兼具政治讽刺和幽默,题材敏感又直击要害,刻画了一幅鲜活的变革时期德国民众的众生相,表达了对逝去的理想与信仰的告别。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