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风的作文:春风里(最新三篇)

浏览

523

作文

3

篇1:6我的春风与冬风

全文共 664 字

+ 加入清单

春风,那是属于我的,不要说我太自私,因为,那本就是属于我的。

我给她梳着头发,她让我骑着她,去采集茉莉花,因为她想让自己的头发,充满了茉莉花香。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她喜欢上了冬哥哥,冬风哥哥好可怜,除了梅花,他从来都没有见过其它的花,但他却很想见茉莉花,她没办法把茉莉花带给他看,但是有办法带给他闻。我问她,你怎么见他呢?她说,他就住在山后面,他好懒,不肯醒,头发有了茉莉花香,再把它剪下来,送给他。

瞧,她多天真!我帮她剪好了头发,她就急匆匆地到了冬风哥哥家,那是一趟漫长的旅程,她走啊走,终于到了,那时冬风也醒来了,因为他又要去找春风玩了,可春风,却在他家,他们错过了见面的机会,所以,我意外地获得了冬风。

对于一个女孩来说,拥有冬风可不是个好事!他动不动就发脾气,他把我辛辛苦苦收集的各种花瓣儿到处扔,忍无可忍,无需再忍,这句话说得真好,我气愤及了,把他轰出了家门。

伤心的他失魂落魄地走在大街上,不出我所料,他刮起了一阵大风,把人们的东西都吹了起来,我看到这副景象,才知道自己错了,立刻把他拉回家里,这不,他又开始大吃大喝起来了,可我还是受不了他这副懒散的样子,于是,我让他去找春风去。好在他还算听话,立刻就走了,家里突然清净许多。坏了!忘了让他传个口信给春风了!这可怎么办?看来他俩是会不来了。

就这样,我失去了春风,也失去了冬风,一开始,我还很难过,慢慢的,我想通了,春风喜欢冬风,冬风也喜欢春风,何不让他们给对方做个伴儿呢?我还有爸爸妈妈呢,可他们一个亲人都没有,多可怜呀!于是,我把春风送给了冬风。

[冬风作文600字6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春风吹绿桃李,才思开创新风作文

全文共 2185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曾言:“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名请名的人,有舍身取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盖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的确,在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许多多不该被历史所遗忘的人,他们的存在在历史的潮流中激起一朵朵浪花。

他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权威人物,其著作极富,桃李满天下,对我国的新文化运动和教育事业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在哲学、文学、考证学等多领域都有开创的功绩,称得上是一代宗匠。他就是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的胡适先生。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强,笔名胡适,字适之。徽州绩溪人,出生于甲午之战前三年,幼年生活是在甲午战争后度过的,此时清政府腐败,帝国主义进一步侵略,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多难,民不聊生,知识分子开始觉醒,要求改良政治挽救国家灭亡的危机。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领导的维新变法很快被清政府镇压下去,但康梁的改良思想对胡适的影响很深。

他在幼年时就读于家乡私塾并在其母亲的影响下,受到了良好的启蒙教育,正如他说的在做人方面他的恩师是他的母亲,他曾说:“我的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纵观胡适的为人处世,他温和有礼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母亲的教诲,正如胡适在《我的母亲》中所说“如果我学得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无疑,胡适的成才之路离不开他母亲的教导。

成年后,胡适在19岁那年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美国,入康奈尔大学选读农科。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师从哲学家约翰。杜威。在外留学的这段时期是他一生之中最重要的时期,他开始接受新思想,并用白话文表达自己的观点,为后来的学习以及白话文运动打下深厚的基础,也可以说这是他发展的起点。他在美期间关心中国政治局势,观察美国社会政治制度,参与演讲、辩论,参加中国学生会、世界学生会、耶教会、爱国会等政治活动,应邀到各地宣讲中国革命胜利历程以及伟大的历史意义,提倡新和平主义,潜心教育救国,倡导文学革命,他对祖国的安危和发展前途十分关心,有一份强大的社会责任感。

同时,他有一颗爱国的心,他告诫人们留学是不光彩的,留学生要明确自己的责任,不能把留学当作将来回国的猎取功名利禄的敲门砖,而是要如渡海之船夫,乘而来,采山之神药,乞医国之金丹,然后扬帆而归,以他人之所创,补我所不足,使我国古文明,得新生机而益发扬张大,为神州造一新旧混合之新文明。而他这么说,就这么做了,他通过哲学博士学位论文的最后考试后放弃在外更好的发展条件,毅然决然踏上回国的道路,投身中国复杂动荡的时局,正如他在一首将归之诗中所说“此身非吾有,一半属父母,一半属朋友。便即此一念,足鞭策吾后。今当重过来,为国效奔走”。那一年是1917年他27岁,不知读到此处,你是否受到震撼,当时的中国正面临着一战、张勋拥宣统复辟、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此时的中国目之所及皆是满目疮痍,那时的胡适以他所知,他本可以转身成为人上人,而胡适却放弃在海外优越的发展机会,毅然决然踏上归国的道路,投身中国复杂动荡的时局,此何等高尚人格!

纵观胡适先生一生,我认为他最大的贡献在于学术、教育领域。在学术上,他的著作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白话文的推广,推动了白话文改革以及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他主张“实验主义”“自由主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他在学术上大力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他的作品《尝试集》鞭挞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和旧礼教的虚伪,表现个性解放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它结束中国诗歌几千年在古典形态的发展变化,开新文学运动之新风,是胡适先生里程碑的著作,并由此引发“诗界革命”……对于胡适一生而言,他的学术研究活动主要在文学、哲学、考据学、教育学、红学几个方面,他的成就对我国的文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在一定程度推动我国文学的发展。

而在教育领域,他提倡教育改革,主张从高等教育下手,普及教育,提高教育质量,这促进国民政府对新学制的发布,结束了辛亥革命后教育上的混乱状态,缩短了学制,提高了中等教育及师范教育水平,小学国文改为国语、加强了人文科学和理科的课程,大大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奠定了现代教育模式基础。而他在北大任教时,培养学生独立意识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他平易近人、帮助同侪、提携后进,他提拔帮助梁实秋完成日后号称梁实秋对文坛的三大功绩之一的翻译莎士比亚全集。他提拔归国后的季羡林,让能者有平台展示,可谓伯乐也,他的高徒有顾颉刚、俞平伯、傅斯年、吴健雄……其中有许多人对中国近现代史有深远影响,他毕生着力提倡的是民主、自由思想和实验主义,正是这样的思想帮助许多青年人树立自由自主的人格,形成独立思考、尊重事实的思维方式,成为具有民主和科学素养的人。可以说,对于“五四”后中国民主力量的成长,胡适先生功不可没。

在文章最后,如果要我评价胡适先生,我想说的是“泱泱大国,巍巍华夏。先生之风,高尚凛然”他的平易近人,他的唯才是举成就他桃李满天下的局面,而他的独立思想,他的学术造诣丰富了文学发展,开文学新风。历史在推进,我们不应当忘记胡适先生,胡适,一个不应该被遗忘的名字,他的一生曾温润中华!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饮三两荷风,裁剪二月春风》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有时,夕阳西下,并无断肠人在天涯。

淅雨缠绵,轩窗外,翠竹凝水,却没有“枯藤老树昏鸦”,一切都清莹婉澈,秀丽脱俗。屋内,一香,一茶,一棋盘,足矣。细摸精致腻滑的雕文,青墨色的烟波垂柳,有如一气呵成的美玉,虽粗糙,但无失大雅,不去其韵。

古亭尖顶上顺溜下来的雨珠偶尔浸湿了温润的指尖,停下拨琴,瞬时万籁俱静。只闻清透茶香,只见水面潋滟,泛漾夕纹。

看浪涛江水,浩瀚星河,便令我想起了一位诗人。

他的诗意有如剑仗天涯,有如青桥坐翁,有时豪放洒脱,有时略显惆怅,他笔尖拟出的文字令人兴起,甚想斟酒低吟,尝千杯不醉,借酒浇愁,他一时狂妄,一时悲哀,似想人上人,又或低人一等。

读他的诗,有时凉了桌上茶盏,冷了席前好宴。

与他诗意甚不相同的便是女词人,李清照。

她以细腻哀婉的语调独上一筹,“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似乎笼罩着抹不掉的愁闷清婉,临摹描画哀人眉眼,卷书文扇中浮现昔日流年,似乎亦是过往,如烟,有时幽然如兰,春花秋月中抽出一丝的透彻,细水涓流,淙淙清水,似乎让她愁更愁。

晚墨倾烟,远眺江湖水面,犹如茶汤潋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