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传承长征魂作文佳作(汇总20篇)

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传承长征魂作文佳作,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和借鉴。

浏览

4438

作文

1000

峥嵘岁月里的“长征”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55 字

+ 加入清单

春日融融的日子里,扯下一大片31℃的阳光,拥抱热情洋溢的四月风,简单的行囊,或交谈或期盼,享受着出行前的喜悦,年少的我们,总是不甘原地踏步。

春风吹战鼓擂,沙场上有战士在点兵,临行前的我们,也在小操场“点兵”,“……不畏风吹雨打,立志用鲜血和汗水铺就成长的道路……”铿锵的誓言在校园里回荡,四季青的枝叶随风飘摇像是在为这誓言鼓掌。

路上,有汽车鸣笛,有彩旗飘扬,我们热情高涨,跑着、跳着、笑着……走过大马路,踏上河堤的小径,小径的两旁是花草,是碧绿的河水,草坪上有运动、健康、爱护自然之类的标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一句”经风雨,见世面”,好一个”经风雨,见世面”!青春的我们,不就是应该经历人生的风风雨雨,而后才能开阔自己的眼界么?今天的这一次”长征”,又何尝不是人生的一场风雨呢?

走到小径的深处,穿过几座桥,汗水浸湿了衣服,而我们却从不曾妥协,仍是以最具热情的歌声去迎接着一份酷暑,青春的路途,哪能少得了歌声?向前望去,却见一番茂盛的景像,是林子!白杨树被栽在一起聚成小片林子,走近林子,顿感清爽,再向四周看,是一朵朵、一片片簇拥在一起的花儿,和平时看到的不同,这里的花儿,是自由的,它属于大自然,它爱在风雨里舞蹈。看到这一番胜景,我们不禁发出赞叹。此时的林子里,一路笑语欢声,一路繁花相送,构成一番美妙的风景。

归途上,尽管已是归途,但我们的兴致却丝毫未减,“长征“尚未结束,又怎能就此低头呢?早在来时就看到有一座格外壮观、格外高的桥,但来时是从桥下走过的,归途有机会登上大桥,站在高处,看远处水天一色,交相辉映,任风吹任水流,我们只是在最高的地方一睹桥下的风景。“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谁主沉浮?经历跋涉登上大桥的我们,当主这片天地的沉浮!

毛主席有诗云:“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次远足,不是长征,胜似长征。今天的我们啊,也像是那时长征的战士一般,他们无畏艰难,我们也不怕远走的风险,他们勇往直前,我们也从未甘于原点,他们万水千山走过只为最后的胜景,我们一步两步踏来却是想展示青春的风采。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长征,长征,走过了这段长征,经历了这番疲惫,还有什么战胜不了的呢?不管以后有什么困难险阻,我们,都绝不向他低头!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传承长征魂共筑中国梦

全文共 440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家喻户晓的诗句正是当年毛主席为红军战士所写的。

如今,离红军长征胜利已经80周年了。 二年的徒步行走,二万五千里的跋涉,这考验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长征,更是心理上的长征。 80年前的今天,红军们正经历着漫漫风雨路,一次有可能一去不复返的征程。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跨过雪山……说不尽的艰难险阻,道不完的智勇多谋。 波涛汹涌的赤水冲走了战士的躯体,却留下了坚强不屈的精神,茫茫雪山冰冻住了战士的脚步,却留下一颗颗如火的心在胸膛里熊熊燃烧,灰暗的沼泽吞噬了战士的身体,却留下了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

烈士们踏着鲜血和荆棘,用他们的身体铺完了长征之路,铺向了我们美好灿烂的今天,今天,往日的硝烟滚滚已不在,骇人的大炮已不在,无情的枪口已不在,四处吹响着和平的号角,可我们缅怀先烈的真心还在,那颗赤诚的爱国之心还在,那通往光明的前进道路还在。

在长征胜利80年后的今天,让我们展望未来,再完成一次通往中华人民伟大复兴之路的万里长征。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传承长征魂共筑中国梦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当我们翻开烟云过往,拂去岁月尘埃,凛冽的寒风犹在脸庞,高亢的军号犹在耳畔,冰冷的雪山上流动着红军奔腾的热血;荒凉的草滩上升腾着红军无悔的信念。两万五千里的雄关漫道,满是敌人的围追堵截,可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正是这群心怀远大理想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热血男儿,刚到陕北就跨过了滚滚黄河,用自己的血肉筑成了抵御日寇的长城,在表里山河的三晋大地发出了中华民族最后的吼声!

八年的抗战岁月也是山西大学的多难之秋,从太原到三原,从三原到虎啸沟,从虎啸沟到克难坡,这是山西大学的长征!1937年9月,周恩来到山西大学做抗战演讲;彭德怀到山西大学做抗战动员,1937年10月丁玲到山西大学宣传抗日救国纲领,红军的长征和山西大学的长征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日寇的入侵让我们,失去了校舍,失去了图书,失去了亲人!但我们却如红军一般获得了坚定的信念,获得了不屈的灵魂,获得了自强报国!

自强报国的基因一直传承到今天,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每个中国人的梦”,本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担子历史性的落在我们的肩上。只有中西会通的胸襟,求真至善的执着,登崇俊良的品质,自强报国的精神。才能让我们在奔向中国梦的征程上斗志昂扬。

同学们、朋友们,山西大学的青年们,让我们勤耕四野,让我们勇拓八荒。既然肩负希望,必当奋发自强,豪饮一路风雨,争做明日朝阳!豪饮一路风雨,共做明日朝阳!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尊重文化传承精彩的作文

全文共 733 字

+ 加入清单

前几年,有一部名叫《刮痧》的电影引起了国际间的热议。电影讲述的是一对居住在美国的中国夫妇,因儿子不舒服给他刮痧,后来孩子背后的淤痕被人发现后,引起了轩然大波,美国人认为这对夫妇虐待孩子,并剥夺了他们的监护权,将孩子送到专门机构。而这对中国夫妇则认为这是中医中的一种治病方法,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事件。

这部电影充分体现了中外文化间的差异,也呼吁人们用宽广的胸襟包容差异,尊重文化多样性。

我们每个中国人都知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在这个拥有六十多亿人口的地球上,文化之间必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们的文化在其他民族人的眼里,可能并非是最好的,相反,他们的文化才是最好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当今这个中外交流频繁,全球化趋势增强的社会中,学会包容与理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周恩来曾在一次亚非国家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成为了处理国际关系,对待国与国之间差异的重要方法,伟人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呢?

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许多外国人选择来中国留学,工作,他们中不乏一些黑种人,他们的行为习惯,言谈举止和我们存在很大的差异,于是一些中国学生经常嘲笑他们的外表,穿着甚至公然做出不尊重,歧视他们的行为来,而他们则可能因为语言不通不理解那些嘲笑,或者理解了,也宽容看待,一笑了之。这一切都彰显了我们民族胸怀的狭小。我们不妨换位思考,如果我们中国留学生在外国如此遭遇,心情会是怎样?因此,有一颗包容理解的心很重要。

出现这种现象,究其原因有一下几方面:一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劣根性,中国古代,多称外国人为“蛮夷”等这类带有明显歧视意味的名称,另一方面则是现代教育的缺失,没有从小灌输孩子平等,尊重的思想。

我们以一种包容的心态对待文化间的差异,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文明更加灿烂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优秀征文3000字

全文共 3700 字

+ 加入清单

真正贴近河西走廊,才能感受到它特有的魅力,认识它由严酷和温厚、粗犷和柔媚所组成的真面目。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当我的双脚真真切切地踏在这片布满砾石的戈壁上,晨光透过薄雾的缝隙,洒落在高山丘壑的脊背中,远山遮着静谧的面纱,安详地绵亘在地平线上,一路向西的风景已被我们匆匆的脚步抛在了身后。一路上,从没听说过的村庄和与它们有关的地名,伴随着徐徐落日和冉冉月光,蹚过岁月的荣光与伤痕,依然默默地存在着,不会行走的地名,固守着人类赋予的使命。

我又一次走到了高台县城的面前,远处的一座低矮的旧建筑一身破茧,映入眼帘的净是房屋周边的枯草与荒凉,这是河西走廊上俯拾即是的一道风景,这种遥远的风景是建立在河西走廊之上的,亦如河西久远的历史。

站立在荒丘之上的一棵垂柳之下,回首苍茫西部叠现的一幅幅绚丽画卷:祁连雪峰,瀚海沙漠,戈壁绿洲,长城烽燧,古堡关隘,石窟寺塔,流沙坠简……驼铃声中,商队穿梭,琵琶伎乐,舞裙摇曳!而我面前的这片废墟在这漫漫古道边却没有挽留住行走的脚步,也许她不愿让这些惊诧的目光惊扰,也不愿让这纷乱的脚步驻足。这个大地的烙印,无论你选择观赏还是选择放弃,但只要真实地存在就是站在目光里的风景,她会撩拨你的思绪,延伸你思想的触角……

河西,这条穿越时空的丝绸古道,不仅萌生和辉煌地展现过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特色的灿烂文化,也曾在驼铃蔓延的古道与大漠中狼烟屡燃,杀伐迭起。走在这片被马蹄踏遍的戈壁上,眼前仿佛还在萦绕着金戈刀剑的影子,战争让千年前的这片土地充满了血雨腥风,我不知道而今的那些茂草,是否就是那些血沃沙场的将士的灵魂之根,但当我走在这片大地上时,以一名行者的目光,环顾四周,心头骤然升腾起一种难以名状的大义和悲壮,城墙上残存的城堡、炮台、鹿角、擂石在风吹雨蚀中寂寞无语,没有人能够听得懂它们在阳光里的窃窃私语,高台城内的遗迹已荡然无存,马路旁和原野中,只有柔韧的红柳和骆驼刺密密匝匝寂寥地守护着往昔的繁荣。

真正贴近河西走廊,才能感受到它特有的魅力,认识它由严酷和温厚、粗犷和柔媚所组成的真面目。当踏上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时,我们感到心中的层楼八面来风,漫卷起缤纷的历史烟云,在每个人的脑海中蔓延。狼烟袅袅,战马嘶鸣,霍去病、班超越祁连击匈奴;金秋黄昏,孤雁南飞,持节不失的张骞、虔诚合掌的玄奘,迈向了西域;旌旗飘扬,驼铃声声,走过了和亲远嫁的细君公主、弘化公主、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巍峨的雪峰,纵横的瀚海,回荡着远谪xq的林则徐“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的悲啼……当缤纷的丝绸之路把远古的文明史话展现在我们面前时,也许你会为它的壮美而惊叹,而感慨;也许你会为它的流彩而目眩,而神摇!

虽然历史步履匆匆,但时空留在某一点上,会处于胶着状态,留下永不磨灭的辙痕。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一千八百余名将士西渡黄河,组成西路军,向甘西、xq挺进。为了中华大地的光明,他们沿着冷寂的丝绸古道,溶进了浓重的刀光剑影的血色之中;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他们把自己的信念和生命,铸入了雄浑荒蛮的原野和皑皑雪山,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雄浑壮烈撼人心魄的篇章!

红军将士在丛蒿野草中踩出的荒漠小道,如今已变成平坦如砥的光明大道。我们多么想把红军走过的路描绘成一串盛开的鲜花,但花开了总是要凋谢的;我们多么想把它渲染成一抹飘浮的彩虹,但风来了彩虹会消逝的;我们多么想把它抒写成高山和大海,但山的巍峨和海的辽阔不足以表现它的崇高、它的悲壮!这条印满带血脚印的大道,凝聚着红军健儿的痛苦与欢乐,绝望与希望,奋进与搏击。这是震颤跌宕的红色音符,记载着丝绸古道上一曲动人心魄的悲壮乐章……

我们踏上宽阔的新公路,匆匆而行。我们在崎岖的山路上攀登,脚下坎坷不平。我们沿着红军血染的道路寻觅,看到了许多,听到了许多,想说的也很多……但我们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那些渐渐谢幕的往事,在记忆中永远不会消逝,它将会渐次累积在心,铸成一座远比阳光照耀下高入云天的祁连雪峰还要巍峨、辉煌的纪念碑,屹立在亿万人民的心中,告诉未来,历史永远不会忘记。

伫立黄河岸边,凝望虎豹口拍岸的惊涛、峭立的岩石,浮想联翩的思绪在抢渡黄河的战场上驰骋,仿佛看见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总政委陈昌浩在陡峭的山崖上,任由寒风吹拂衣角,依旧挺立如岸,沉着指挥英雄健儿奋勇渡河,虎豹口奏响了红西路军西渡黄河北上远征的高亢战歌! 1936年10月24日的夜晚,孕育烛天的火焰,冲破黑暗,用鲜血和生命托举黎明的曙光,成为一个永恒的纪念日,激励追求真理的后辈步入新的征程。

高台县是座美丽的城,滔滔的古浪河从脚下流过,巍峨的祁连山在身后突起,城内屋舍与高楼鳞次栉比,穿城而过的车鸣与熙熙攘攘的人流在早春的阳光下,衬托着这座西部小城的繁华与生机。这里曾是红九军与马家军激战的战场,这里曾经掩埋过红军将士的铮铮铁骨,这里的泥土因浸润革命英烈的殷殷热血,一朵朵殷红娇美的山丹丹竞相绽放,尽情渲染祁连山下绚烂无比的色彩!

我们在高台县烈士陵园陈列室,被几张从敌伪档案中缴获的照片吸引。其中一张照片,中央的条凳上并排放着三颗血淋淋的人头。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十三师师长叶崇本。我们的心被一种浓厚的悲愤情绪所笼罩,一种撕心裂肺的情绪,让目光瞬间变得潮湿起来,热浪不断冲击着眼眶,从腥风血雨的冷酷旧社会到温暖的新中国,这绝不仅仅是时间的流程,而是老一辈革命者用理想,用鲜血,用美好的青春岁月浇铸的康庄大道。阳光溢满陈列室,我们久久地站在照片前,眼前变得模糊了……

老槐树铮铮挺立在高台县人民政府的院中,挺直的树干,翠绿的枝叶,是那么青翠,流露着勃勃生机,亦如河西朴实无华的村庄。马家军曾经将一名年仅十五岁的红军女护士长,用两根长钉活活地钉死在树上,抚摸老槐树粗壮而斑驳的躯干,历经流年酷暑秋霜和风雨洗涤,突兀的肢体昭示着“历史不会凝固,光明终将代替黑暗”的真理。

在高台、在张掖、在古浪、在河西……老百姓把枝叶繁茂的老槐树尊为“红军槐”。“红军槐”老枝嫩叶,郁郁葱葱,清风掠过枝头,时而像高歌长啸,时而似浅唱低吟。“红军槐”的尊誉,不仅赋予了广大民众刻骨铭心的纪念和哀思,也寓意了革命星火的世代相传!

在河西,我们徜徉在倪家营子村旁的枣树林里,寻觅红军走过的足迹,倾听高台县红西路军纪念馆的工作人员给我们讲述发生在1936年冬天的故事:红三十军政委李先念端着一碗清汤粗米饭,还未送到嘴边,屋外响起了枪声,马家兵已冲到军部周围,李先念扔下饭碗,拔出短枪,旋风般冲出军部门口。暗地里冲出的马家兵,将闪亮的刺刀指向了代军长程世才的左肋,只见火光中跃出一个身影,一名小战士箭步上前,双手死死攥住刺刀,鲜血顺着他瘦弱的胳膊浸染了缝满补丁的衣襟,紧跟而来的战士,用枪托砸碎了敌人的脑袋,小战士露出欣慰的笑容,扬起血淋淋的手,甩去血迹,拿起武器又冲到敌群中。

“救救我们吧!快,快!里边还有吃奶的尕娃!”茅屋起火了!一个老乡似火人般地爬出门外,指着烟雾腾腾的里屋。“涝池”被马家军严密地封锁着,许多井也因人多而干枯。“汤,用汤救火!”炊事班长指着一锅米汤——那是用全部米袋刮出的米粒煮成的一锅清汤,冒着热气的清水中飘浮着屈指可数的米粒,还有少许叫不出名的犹如枯草般的野菜。“哗——”第一盆泼上去了,“哗——”第二盆泼上去了。没有一个干部犹豫,没有一个战士抱怨,火灭了,孩子救出来了,米汤也泼完了,“好人哪——”老乡一家哽咽着齐刷刷地跪在了红军将士的面前。

“打完日本鬼子和反动派,解放了全中国,老百姓的日子就会好起来!”乡亲们永远记着红军说过的话,“徐向前、李先念在我们村住过。”憨厚朴实的一句话,成为村庄和老百姓永远的荣耀。“红军走了,给我们播下了火种,留下了希望。”这是乡亲们最常说也最爱说的一句话。

在河西,我们寻觅红军走过的足迹,在早春二月,我们翻阅河西的笔记与档案,看到红西路军总供给部部长郑义斋,为及时向总指挥部上交军费牺牲在马家骑兵的白刃下;红九军政委陈海松,为掩护更多的战友安全退出祁连山而血洒梨园口;看到红九军军长孙玉清,负伤被俘后英勇不屈,大义凛然,英勇就义,星星峡写满了悲怆和凝重……

胜利的鲜花扎起艳丽的凯旋之门,殷红的国旗壮美如画,英雄的生命开满鲜花,壮丽的青春昂扬前进的诗章。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二万一千八百余名中国工农红军将士西渡黄河,北上西征的英雄路。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华夏儿女毅然豪迈前行,新的长征之歌将永远铭记西路红军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人类的自由英勇搏击的雄姿,激励后辈勇往直前,再铸辉煌,让历史告诉未来!

行走在河西,矫健的雄鹰飞翔在巍峨的山巅。广袤无垠的原野跳跃着灵动的光芒,河谷山川在春风的吹拂中从恬静中醒来,河西大地花果飘香,稻香四溢。我们在行走中倾听大地的脉搏,感受泥土的芬芳与绵绵不断的滋养,丝绸之路古战场上的残垣断壁与沟壑中残存的堑壕,正在聆听西风深情的诉说,诉说当年的硝烟战火、血雨腥风,诉说不能忘却的因由,诉说今日华夏一副副坚挺的脊梁托举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想继往开来,昂首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形容长征精神的4字词语

全文共 2277 字

+ 加入清单

希望这篇有关于形容长征精神词语,能帮助到您,让您有所收获更多的知识。

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勇往直前、前仆后继。

在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中强化“四个意识”

今年初,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首次公开提出“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将“全党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写入《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这“四个意识”既是对新形势下提高全体党员思想政治水平的新要求新概括,也是广大党员自觉坚守的共产党人的特有品质,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精神传承。

前不久,全党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在纪念大会上,总书记也要求:“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可以说,“四个意识”既是长征取得胜利的重要政治动力,也是我们走好新的长征路的重要思想引领。当前,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抓好《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落实,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就是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将80年前的长征和新形势下的长征结合起来,在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中自觉增强“四个意识”。

党员干部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讲政治是第一位的要求。长征的胜利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政治上的胜利。中国工农红军不同于当时任何一支武装力量的地方在于,这是一支有着政治灵魂的军队。正是因为有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坚定革命信念的武装,这支部队虽然武器简陋,却有着超乎寻常的战斗力,能“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今天,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的征途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赢脱贫攻坚战、抓好“一带一路”建设等任务之重、难度之大,不亚于爬雪山、过草地,不亚于攻打娄山关、腊子口。面对这些硬仗、恶仗,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站稳政治立场、强化政治意识、增强政治定力,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用“四个自信”克服软弱、祛除犹疑、提振精神,用群众观点和群众工作方法凝聚人心、形成合力、攻克难关,有效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不断矢志奋斗的政治动能。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强调,制定各方面决策部署,首先要有正确的大局观,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上想问题、看问题。红军四支主力部队纵横十余省、长驱几万里,留下来的部队坚持三年游击战争,条件不一样、方式不一样、路径不一样,但都始终围绕解决生存危机和拯救民族危亡这一个共同的大局。红四方面军克服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三过草地、最终北上;红二十五军主动暴露自己、吸引敌人,以策应中央红军行动;红三十四师作为后卫师,血战至最后一人……广大红军指战员自觉在大局下行动,既体现了服从,也展现了默契。当前,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的重要时刻,改革、发展、创新都是事关全局的决定性、关键性、引领性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全局意识,认清本地区本单位和本职工作对于全局的重要意义,增强角色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切实冲破思想观念障碍,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坚决围绕大局、服从大局、服务大局,自觉做改革的促进派、发展的实干家、创新的推动者。

“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这是邓小平同志的谆谆告诫。历史也告诉我们,之所以红军在遵义会议之后转危为安、革命事业不断打开新局面,就是因为通过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如《长征组歌》中“遵义会议放光辉”一章所唱,“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革命战争年代党要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建设和改革的年代同样如此。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进展,夺取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成效,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靠的就是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靠的就是这个领导集体的把握方向、统揽大局、统筹全局作用的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进一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制度,坚决做到“四个服从”;各级领导干部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听从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决维护总书记的威信,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

古人说“凡兵之道莫过乎一,一者能独往独来”,意在强调军事行动中整齐划一的重要性。实际上,之所以红军在长征途中能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能战胜严酷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党内错误思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马列路线指航程”解决了思想统一的问题,“官兵一致同甘苦”解决了组织统一的问题。现在,全党要走好新的长征路,同样要保持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整齐,而“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要常常喊看齐,做到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增强看齐意识,结合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学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既要掌握丰富内涵,增强贯彻落实的全面性、坚定性;又要掌握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的科学性、创造性。在实际工作中,还要学习以总书记为代表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人格魅力,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赤子情怀,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阅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明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87 字

+ 加入清单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当我第一次读《三字经》的时候,我的老师告诉我,《三字经》是国学经典,里面的每一句话都是我们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如今,我也站在了讲台上,把老师当年告诉我的话,告诉我的学生。从一年级到如今的三年级,看着他们一点点长高,读书的声音由稚嫩变得清脆,对经典的理解也丰富起来。

记得我第一次把三字经写在黑板上,教他们背诵时,他们有的闭着眼摇着头学着古人,看起来有模有样。《三字经》通俗易记、朗朗上口,聪明的他们总是很快就能背的滚瓜烂熟。但是我也会产生一种担忧,他们何时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呢?拔苗助长是不可取的,但在他们自然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有人引导,方能成长地更茁壮。于是,在他们犯错误的时候,我第一件事不是批评他们,而是引经据典地引导他们明白自己的错误。当我引导吵架的两个学生说出“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的时候,看着他们涨红的脸,就知道他们已经知道了羞愧和错误,这种价值观的引导比就事论事更有意义。

《三字经》中,除了仁义诚敬孝,还包含了中国传统的文学、哲学、天文、地理等文化。读到如“赤道下,温暖极”这样的句子时,会有学生疑惑:赤道时什么?在给他们通俗的讲解,是对他们积极发问的一种鼓励,也是对他们视野的一种开阔。我也会很欣慰于这类学生有了读书中的思考过程,而不是死记硬背。读到“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时,我会引导他们想到广袤的田野、茂密的树林、绕堤的水田,告诉他们自然风光的美好,激励起他们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读到“曰江河,曰淮济”时,我会告诉他们中国有多少河流,黄河是怎样的,长江是怎样的,让他们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有多么的壮阔。

在我成长的岁月里,《三字经》曾给我很大的影响。里面的每一句话,都深深刻在我的脑海中,尤其是那句“蔡文姬,能辨琴”,还有之后那句“彼女子,且聪敏”,曾激励我要成为蔡文姬那样有才学的女子。由于对文学的热爱,毕业后的我选择做了一名语文老师。在讲台上站立的日子,看着台下每一个对知识渴求的面孔,总会想起我当年求学的时光。

《三字经》读了一代又一代,精华的文字流淌了一千年,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中国少年。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强不仅指知识能力要强,还有心智思想方面要强。《三字经》是少年心智成长路上一堂重要的课,上好课是我作为语文老师的使命,而接过上一辈教师的粉笔,弘扬国学的经典与文明,却是我要终身奉行的使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传承中华文化需自觉作文

全文共 1450 字

+ 加入清单

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活水,也是世界思想文化发展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源。然而,中国传统文化正处于危机中。青少年儿童只有亲近中国传统文化,重温经典文化,从现在做起,才有可能传承文化传统,化解危机。因此,重视青少年儿童传统经典著作的阅读势在必行。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流传下来,有着博大精深的内涵和鲜明的特质。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具有影响,有益于子孙后代的优秀精神遗产,有利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意识、信念、价值追求、走向文明的思想、品格、伦理、气质、观念、道德风范以及是一个有着的与时俱进总的概念。它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即具有传统型,又具有时代性;既蕴含着对优秀传统精神的继承,又在不断结合着当今时代特点,是历史传统精神、革命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古往今来,一个民族的兴盛往往与民族精神的高扬同步,一个民族衰落时半响的往往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残音。可以说,民族精神是民族存续的精神命脉、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民族兴盛的精神资源,对任何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都有着极端重要的意义。传

统优秀文化是培养民族精神的资本,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晶,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蕴藏着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不竭动力,凝聚并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文化心理、审美旨趣,是世世代代华夏儿女安身立命的共同精神家园,这就是独特的本组文化和知识结晶,是历经数千年发展而积淀下来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内涵深刻,蕴藏着大量的人文内涵。它将作为人的精神个体和文化艺术,上升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乃至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它将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对塑造人们的精神灵魂,开启人们的智慧,陶冶人们的情操,拓展人们的视野,可见,这就是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传统经典著作,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根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情感的载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支柱。 当今时代需要我们重新唤起关于本民族精神的记忆,找回那些已经被人们遗忘的优秀经典著作。阅读经典是为了汲取传统优秀经典文化的精华,弘扬传统优秀经典著作。特别是青少年对阅读传统经典著作来说,传统优秀经典的世界:就是塑造心灵的世界;开启智慧的世界;陶冶情操的世界;拓展视野的世界;唤醒的世界。阅读经典对他们洞察人生,精华灵魂,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方法。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人类的智慧、世界的瑰宝,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教育的精华,是民族文化和知识的结晶,犹如“精神母乳”,是哺育一

个民族的精神源泉。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通过阅读搜集和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开拓视野、陶冶情操,积累文化,不断增大词汇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读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掌握诵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语言精华,有利于语言能力的培养,语文水平和审美能力的提高,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阅读经典著作可以让青少年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将来博览群书打下基础。使青少年学生养成自学能力,即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眼界,从而又了解到我国优秀的文化和民族精神,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有名的长征故事

全文共 1135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没带辣椒。小董刚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队员一直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啦。到了山腰,小董实在又冷又累,但还是坚持着,终于到了山顶,小董看队员们都滚了下去,一滚就是几十丈,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滚,100多丈。终于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有名的长征故事五:

长征的时候,肖彬在红二方面军 6 师 18 团 9 连当指导员。泽章坝遭遇战中,他负了重伤。过草地的时候,上级给了他一匹马,并安排连里的小通讯员吴玉民照顾他。

小吴这年刚刚 16 岁,个子不高,黑黑的,长得挺结实。别看小吴年龄小,可是很会照顾人。每到宿营地,他都先找到一块干燥或者背风的地方,把自己那床补丁摞补丁的破被铺在地上,扶肖指导员歇下后,马上支起小铝锅烧开水,给指导员洗伤、消毒,然后拿出半小瓶儿红汞(这是当时他们部队唯一的药品)为指导员换药。

部队一天一天朝前走,肖彬和小吴的粮食袋越来越轻了。伤势好一些,肖指导员开始硬撑着帮小吴打些下手,到了宿营地,小吴拣柴火烧上饭,然后肖指导员看着火,小吴就去放马。

这几天,小吴不用肖指导员烧火了,放马走的时候,他总是带上小锅,说是可以边放马边烧饭,两不耽搁。每回,他都是很晚才回来,把小锅里热腾腾的饭盛给指导员吃。指导员一让他吃,他就笑着拍拍肚子说:"看,鼓鼓的,早吃饱啦!"

可是,指导员总是觉得小吴好象越来越瘦弱了。刚出发时,他每天都马前马后跑来跑去,不知道什么是累似的,可这一段,他不光不大跑了,而且走路急一些都气喘吁吁,满头大汗。指导员让小吴爬坡时抓着马尾巴,小吴总是笑笑,坚持自己走。尽管他老是帮作笑容,可指导员却看出他在瞒着什么。

这天傍晚,小吴安顿好指导员,又去放马了。

肖指导员悄悄跟上了他。但由于腿上有伤,他只有慢慢地爬,被远远地落在了后头。当他在一处小树林追上小吴时,小吴正端着锅,一口一口地吃着什么。

"小吴!"肖指导员轻轻唤了一声。

小吴吃了一惊,一看是指导员,急忙把小锅藏在了身后,稚气地笑着问:"指导员,你怎么来啦?"

肖指导员没有回答,仍然向前爬着。小吴赶紧起身扶他。指导员顺手端起了小锅。小天急忙用手去捂,指导员用命令的口气说:"把手拿开!"

小吴只好拿开了手。

肖指导员凑着火光向锅里一看:天啊,这能叫饭吗?一锅黑乎乎的草根树叶,即使是饥肠辘辘的时候,见了它也就"饱"了,而这位只有 16 岁的小鬼,为了照顾战友,自己竟用它来充饥......肖指导员的眼睛模糊了,这时,他的耳边断断续续传来小吴低低的哀求声:"指导员,你别生气,你批评我什么,我都接受......"

肖指导员能批评小吴什么呢?他放下小锅,一把将小吴紧紧地抱在怀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文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这响亮的口号声是我们新世纪中小学生秉持的信念。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而古诗文就是这当中的一朵奇葩。古体诗一般又称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的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诗是四个字一句,五言诗是五个字一句,七言诗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诗和七言诗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皆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中国文化真是源远流长啊!

而《论语》,也是一部代表着中国礼仪文化的名著。《论语》有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的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使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中国现在发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有很多,例如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米处的兵马俑坑内。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战车,战马和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虽然做不出什么弘扬文化的事迹。但是,我们从小接触这些代表着中国文化的东西,就是在传承,继承!这种文化,代表着我们的民族精神!

祖国悠久古老的文化,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正因如此,我们才应该继承,传播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我的长征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459 字

+ 加入清单

一路走过来,我看到许许多多令人痛心疾首的事情,上网玩游戏通宵达旦,逃课迟到,攀比炫耀等等。是的,或许我们觉得这样子很幸福,但这仅仅只是停留在物质层面的,扪心自问我们学到的知识有多少,心虚了吧。

或许年轻的我们会迷途,会不知所措,就像红军当年那样不知往何走,但请不要轻言放弃,只有不动的目标最容易被找到,还有哈佛图书馆管训说到“学习时的痛苦是短暂的,学不到的痛苦才是终生的”,在我们这个最需要知识的时期浇灌的时候,或许为了将来的胜利我们要静静的沉寂、蓄势待发,但请不要怀疑自己的价值。往哪走,跟着走,跟着党走,用党先进的思想不断武装自己,承担起我们大学生背负着铁的使命——振兴中华民族。

当然我们大学生不用流血也不用牺牲,但我们却要以铁的意志来要求自己,也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完成我们“铁的使命”.以史为鉴,想着我们的革命先烈在我们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一路抛头颅山热血才换来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看着他们的故事想着我们自己的人生,想着我们周围的是是非非,无疑会为我们浑浊的灵魂注入道道甘泉,而且这也会给我们如何去走未来的路指明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忆峥嵘岁月悟长征精神优秀征文2500字

全文共 2109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的《长征》读起来总是那么令人振奋,使人倍受鼓舞。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忆峥嵘岁月悟长征精神征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纵横11个省,长驱二万五千里,排除万难,胜利到达陕北。

光阴荏苒,一晃80年过去了。80年前的长征,红军表现的英勇是史无前例的。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副无比壮丽的历史画卷,是人类军事史上一个空前的奇迹,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壮举。是一部气吞山河的英雄史诗。

茫茫长征路,途中艰辛谁能体会?寒风刺骨,风如刀一般割在脸上。在冰天雪地中,一支长长的队伍,宛如一条巨龙在云雾中蜿蜒盘旋,慢慢地蠕动……夜,伸手不见五指。草地上坑坑洼洼,沼泽连片,没有道路,没有人烟,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葬身泥潭。坚强的红军战士硬是咬牙挺过来了,他们以惊人的速度,在7天内走过了600多里的黑草地……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的《长征》读起来总是那么令人振奋,使人倍受鼓舞。是呀,敌人的围剿算得了什么?湍急的金沙江,奔腾咆哮的大渡河算得了什么?只剩几根铁索,令人毛骨悚然的泸定桥又能算得了什么?那高耸入云的大雪山和杳无人烟的黑草地,这些被人们视为可望而不可及的“天险”,不是都被我们这些坚强的红军战士征服了吗?

虽然曾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战士现在已经所剩无几,但红军前辈们留给我们的丰硕的精神财富是永存的。他们在那种艰难困苦中对革命理想和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追求和无比忠诚。英勇顽强,勇于拼搏,不怕牺牲的英勇气概;憧憬未来,充满乐观主义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崇高品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及至今不忘的历史使命。他们高尚的品格永远是一剂催人奋进的催化剂,永远激励着我们。

毛主席曾经写过《长征》这首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我第一次读的时候,我深深的体会到毛主席当时的心情。他以磅礴的气势描绘了长征途中战胜的艰难险阻,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不怕任何艰难对革命必胜的信心,热情赞扬了红军藐视困难,无往而不胜的英雄气概。

说起长征精神红军们同甘共苦,意志坚决充满革命必胜的信心。为了救国救民红军们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甚至不惜付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团结群众,与人民生死相依,这些精神人人皆知,可为什么我们不能拥有这些伟大的精神呢?

艰苦卓绝的长征,它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经过了整整二年才胜利。它锻炼和严重的考验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保存党和红军的和平,留下了光荣的革命传统长征的胜利,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

今年则是纪念了长征胜利70周年,我想对那些给我们和平;温暖幸福的一个家;给我提供好的条件让我读书学习;过上快乐的日子;这一切都是用战士们的生命,同鲜血换来的这一切的一切,我都要真心的感谢那些伟大的战士们。

今天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有的人逐渐养成了好吃懒做的习惯,特别是在我们年轻一代中,好吃懒做、铺张浪费现象十分突出。不过在这里我就要严重的批评那些好吃懒做、铺张浪费的人和那些不认真学习到处流浪的学生们。正所为“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也许在几十年后,他们会后悔的。最可恨的是那些制大量的毒品:白粉,冰毒,海洛因等流传到人类中,到处骗取大量钱财,严重危害群众,破坏一个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家,让人家破人亡,有家不能归,尽做一些给自己家庭、祖国丢脸,更严重的是危害了祖国的利益,且不是大大的和红军战士唱反调吗?他们为国为民,不惜付出生命。而你们是伤害人民破坏祖国利益,不过最终你们还是逃不过法律的制裁,这时且有些人后悔,不过有些相反,在生命最后一刻时还不悔改,还想着发大财的白日梦等,可是他们想过有,你们的家人会因为你们而抬不起头,会受到别人的藐视,而不被人重。……

同学们,为什么不好好学习呢?想想我们现在所拥有丰衣足食的日子、富裕的生活是怎么由来的?好好的发扬那宏伟的长征精神,这样你的家人会因为你们而骄傲,祖国会因你们光荣而自豪。

现在我们共同拥有一个和平而幸福美满的家园,这可是过去乡亲们,战士们梦寐以求的所想要的家,可是当红军战士们把这一切带来时,自己却悄悄地消失了,他们并没有尝试自己的成果。我们难道不会好好珍惜吗,这一切,是革命先烈用他们的鲜血、甚至是他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来的。有些人还去践踏他们的成果,这些人禽兽都不如,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的一切,因为这一切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用自己最宝贵的生命所换来的,他们同样的是人,同样的只有一条命,有亲人,可他们没有自私心,他们背景离乡还忍受着侵略者给他们带来的痛苦和挫折去战斗,去给祖国创造辉煌。成功的第一步:“和平”,而我们比他们的生活,条件等好上几千倍,而我们又给祖国取得发什么成就?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用我们的心声呼唤大家吧,从那阴暗是生活中走出来吧!认真学习,继承他们的那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让他们的精神永远留在我门心中。珍惜眼前这来之不易的一切,让我们永远记在心里吧,那我们就用行动来证明这一切,让我们这一代去创造祖国,让祖国更辉煌强壮,那就让我们跨出成功的第一步:“学习长征精神。”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传承中华美德作文300字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一个伟大、独特、充满东方神韵的国度,雄踞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在这块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汇集了秀丽的自然美景、众多的历史遗迹、丰富多采的文化,12亿勤劳、智慧、好客的人民在这里繁衍生息。

我只是中国一个不起眼的子民,但也深爱着我的祖国!

中国,我的祖国母亲,我爱您!我爱您的“秀”,您犹如一位花枝招展的小姑娘,长城是您的动脉,青藏高原是您的脊梁,故宫是您洁白的牙齿,北京是您的心脏,桂林山水是您飘逸的长发……您美的动人,美得无法形容。

我爱您的气魄,您有着老人般的稳重,又有少年般的朝气。

我爱您的胸怀,您有着动人的身姿,却毫不吝惜地展现给子民们;您有着丰富的天然资源,又无私的留给后人;人们肆虐的从您身上索取,没有回报,您也“一笑置之”。

我爱您的勇敢顽强,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残酷欺凌,面对XX反动派的疯狂迫害,使母亲您贫困交加,遍体鳞伤。但您没有倒下,而是坚强的面对,终于有一天,您重新焕发容颜,又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令世人震惊,使那些“外国佬”们刮目相看!

我爱您的“雄”,中国地图之形像一只雄鸡,而现在的您确是一只名副其实的“雄鸡”,从加入WTO到申奥成功,从“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到奥运会的英勇夺冠,都在世界证实了您的地位,您的尊严!

我的祖国,我的母亲,马上又要迎来您的55岁生日了。这个日子应是灿烂的,这一天应是难忘的,因为12亿华夏儿女都为您祝寿。我——您的一个不起眼的女儿,谨以少先队员最崇高的敬礼向您致敬,祝您生日快乐,兴盛昌隆!相信我,十几年后,我会用一份最珍贵的礼物回报您,我的母亲!

[传承中华美德作文3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传承长征精神作文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大家还记得这首诗吗?这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亲自为红军长征写的一首诗。其实,我们学过的许多课文都与长征有关。比如,《丰碑》《金色的鱼钩》《军神》。我们应该向课文里的人学习,学习他们身上的各种好精神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解放军们克服种种困难,纵横十一个省份,攻占七百多座县城,进行了三百余次战斗,突破敌人的重重包围,两夺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穿越荒无人烟的地区,不知死了多少人,终于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奇迹!

今年10月,是红军长征出发70周年纪念日,我们要弘扬长征精神,学习长征精神。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的整整两年,中国工农红军离开了原来根据地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有一个人叫于利祥,从1998年10月8日至2005年10月22日,自费110多万元,累计用了整整4年零8个月的时间,跨越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走完了红一,二,四方面和红军二十五军长征经过的路线,共行9万多华里,现场拍摄长征遗存图片2万多张,寻访老红军数十人,写日记及相关资料80多万字。他的行动本身,就体现出了可贵的长征精神。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告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传承雷锋精神作文

全文共 797 字

+ 加入清单

雷锋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这个名字是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代名词,他是一滴水,滋润了祖国每一片土地,他是一缕阳光,照亮了大地每一份黑暗。他就是那一颗小小螺丝钉,坚守自己生活的岗位,有多少人能像雷锋一样,永远的那么富有爱心,永远的那么真诚善良,永远像一颗小小的螺丝钉?

雷锋,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7岁失去父母,成了孤儿,他的六叔奶奶收养了他。解放后成为人民解放军战士。他从来没有惊天动地,他只做了一些极其平凡、我们每个人都做得到的事情:为老人让座、帮列车员打扫车厢、帮妇女抱小孩、帮旅客拿行李、给受灾的战友家寄钱、路过工地参加义务劳动、雷雨来临之际用自己的被子盖水泥……然而就是这些平凡让无数个灵魂为他感动,在生命中反复回味,无法忘却。

记得有一次我和姐姐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位抱着小孩的母亲,当时车上人很多,很挤,小孩被挤的哭个不停,售票员只好大声喊:“哪位给这位大嫂让个位?”可喊了半天没有一个人愿意让坐的,这时我身边的姐姐站了起来,“来坐我这吧,”那位阿姨连说好几声谢谢,姐姐却只淡淡的笑了笑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这样的平凡对于生长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我们,又有着怎样的一份感动,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有雷锋的精神继而去发扬他,对朋友真诚哪怕是帮他拾起掉落的铅笔,体谅老师幸苦答好每一份考卷,还有含辛茹苦的父母在他们累的时候为他们捶捶背,打一盆热水替他们洗脚,下一次厨房为他们做饭,对于同一片蓝天下的陌生人,我们更要做到力所能及,做我们应该做的,搀扶老人,拾金不昧……我们做到的或许还很少,但我们却可以延伸雷锋的精神让他永垂不朽。让我们捧出握在手心的温暖,捧给爱的人,捧给身边的人,捧给陌生的人,捧给成长了我们的社会,教育了我们的校园,抚养了我们的国家。让它成为一粒粒种子,播散在我们的心中直至生根发芽,永生不忘。

同学们从我做起,从你做起,以雷锋叔叔为榜样。多做好事,做一个小小螺丝钉,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好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在书本中传承高三学生作文

全文共 818 字

+ 加入清单

时代的车轮滚滚而过,卷起万千灰尘扑面而来,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是否掩盖了我们的阅读能力?我们多久没在那静谧的时光中,饮一杯清茶,读一本好书。

书,是文化的载体,是传承的衣钵,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还有那中国人骨子里不可磨灭的印记。无论各种终端使用如何广泛,碎片化阅读始终代替不了书本阅读。

季老曾说:“我愿读书,为的不只是那书中的黄金屋与颜如玉,还有那沁人心脾的书卷香味。”在机油弥漫的社会中,我们多久没有触摸到纸张的柔滑,没有嗅到那醉人的书香。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全靠书本传承,可以说我们炎黄子孙是最依赖书本的人,因为那其中有我们的文化,有我们的根。可是,据统计,我国人均每日阅读时间为一点六五小时,相比APEC其他国家少了三点一六小时,是的,这是我们的现状,我们没有时间阅读!研究表明社会上多数人除工作之余忙于应酬,而在北上广等大城市,人们在上班路上就花了近两个小时,这就给碎片化阅读提供了机会。

没时间阅读是不读书的借口吗?我们不敢承认,也羞于承认!放眼望去,名人世家,哪个不喜读书!陆游家中书籍多得举步惟艰,匡衡为读书凿壁偷光。我们不善阅读,寻不到黄金屋,找不到颜如玉;我们不善阅读,无法与白鹿为友,无法与鱼虾为侣;我们不善阅读,无法传承自己的文化,撑起民族的脊梁!

在碎片化阅读中,我看不到源于民族的东西,有的只是无病呻吟,哗众取宠,却迎来比传统阅读更多的称赞与追随。这让我感到恐惧,因为那摞摞古书中的精髓,我们不能丢,我们也丢不起!

坚船利炮能让我们亡国,可传承的终止会让我们亡种。文化的缺失,是多高的GDP也无法弥补的。我不愿后生崇拜那打开我国门的伪君子,不愿传统文化被他国弘扬,更不愿当我着一袭汉服,世人却笑我褪去霓裳。

当我们有音乐神童,却不知官商角之美时,当我们手捧《论语》,却不知儒家精髓时,读书吧!不要让碎片化阅读终止了我们的传承,只有读书,才能让我们了解中华之荣辱,只有不断传承,我们才能抬起自己的文化,撑起民族的脊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传承孝道文化作文[3]

全文共 760 字

+ 加入清单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些脍炙人口的名言名句,是教育我们要孝老敬亲,从小就要对父母、亲人百般孝顺和爱护,我们几乎就是背着这些名言名句长大的。幼时,我们一定想:长大后一定要对父母和亲人好,可是现在社会上有些人的行为动作令人发指。我前不久在网上看到一则令人心酸的,又令人发指的新闻:一位母亲亲手把儿子抚养大,她的儿子长大了,竟然觉得母亲很碍事,便将母亲扫地出门。无论刮风下雨,老母亲只能一人流落街头,靠乞讨为生。看完后,我愤怒了:怎么可以这样?有这样的儿子还不如没有,简直冲破了做人的底线。这名男子的做法简直有辱我们这个一直以来以孝闻名于世界的中华民族!

当然,世界上也不缺乏有孝心的人。看完下面这个故事,也许你会欣慰多了。

孙朋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只因为她的一片孝心,感动了千千万万个山东人。她刚嫁给丈夫时,丈夫就经常生病,以至生活不能自理。婆婆也愈渐年迈,从此,家庭中一切重担就落在了她一个人身上。她每当干完农活就赶紧回家,她知道,年迈的婆婆肯定会很担心。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无怨无悔地照料着年迈的婆婆和多病的丈夫,风雨无阻地撑起一个家。如今,她把婆婆照料地很好,丈夫的病也有所好转,在接受采访时,她的脸上充满了美丽的笑容。这笑容,这孝心,有谁能不感动呢?

孝老爱亲,也要我们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传承一代又一代的美与爱。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尽量为父母做什么:比如帮他们多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帮他们捶捶背,揉揉肩,不要让他们操心……这是我们每个子女都应该做的。

孝老爱亲,用实际行动去传承,传承一份份美与爱,传承这一种伟大的传统民族文化,唤起每一个人的孝心!

[传承孝道文化作文大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长征魂中国梦

全文共 1058 字

+ 加入清单

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子,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的马,早已让给了重伤员。将军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他不时被寒风呛得咳嗽。他要率领这支队伍向前挺进,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等待他们的将是十分恶劣的环境和十分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可能……哦,可能太多了。这支队伍怎么样呢?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冻死了一个人……” 警卫员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着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落满了雪,一时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祥: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飞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着,忽然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地走进了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了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这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哪怕过去的风雨飘摇,就算前方荆棘遍地,他们依然怀揣必胜的梦想,毅然前行。实现的将是一个不朽的巨龙腾飞之梦。

中国梦本该如此,成,有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超然脱俗。败,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倔强傲岸。“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逐梦精神,激励着他们为理想而奋斗不懈,即使失败又有何悲,又有何悔?在失败中前行,一样能走向光明!

中国梦本该如此,宠辱不惊,熟视岁月如流,有雪底苍松的不屈,有僻地兰草的淡泊,只为青山不放松。怀揣中国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携长风,浩荡而去,破云雾,看巨龙飞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观《长征》有感

全文共 737 字

+ 加入清单

这世上,奇迹有很多种:金字塔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飞机是交通运输的奇迹;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地球是宇宙的奇迹……而今天,我要讲的是关于军事的奇迹——《长征》。

《长征》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红军因错信了王明的话,不幸被统领的多次围剿后一网打尽,从而不得不向被认为是绝无生机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进行远征,途中危机四伏,到处是镇守的重兵,都被毛泽东率领的红军一一破解,他们日夜行军,不畏艰难险阻,成功于在甘肃根据地的红军主力会师。

观到此处,让我不禁心潮起伏,特别是“飞夺泸定桥”这个环节,让我更是记忆犹新。红军的先头战士们为了大部队主力的安全渡河,拿起一块又一块的木板,迈着整齐的步伐坚定地走上这一去不复返的不归路。只见他们抬起头来,凝视远方,仿佛在与身在异乡的家人作最后的离别,接着他们怀着一种不畏惧死亡的坚强意志,不顾一切地冲了上去。“砰砰砰”,一阵枪林弹雨打破了原来的沉寂,“嘟嘟嘟——一声声响亮的号角声,在大渡河上环绕着,“冲啊!”满腔热血的战士们齐声发出惊天动地的呐喊声,桥上的木板越来越多,呐喊声越来越响,尸首也越来越多,河水也越来越红……终于共产党主力前仆后继地冲过河,一举歼灭了敌军。

长征,这或许不是人类史上的第一次。曾经,拿破仑试过长征,失败了;郑成功也试过长征,同样以失败告终;为什么毛泽东率领的红军队伍就成功了呢?有人说,他们只是一时的运气好,不,这一行军路上,到处都是敌机,到处都是炸弹;有人说,是手下留情,不,如果是,那路上又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艰难险阻呢?其实是因为红军战士爱戴领袖,大家心心相连,没有畏惧死亡,齐心协力,共渡难关,正因为这样,他们才成功了。

看完这伟大的《长征》,我的心不禁热血沸腾……今天的幸福生活,总让我想起长征时,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场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长征观后感

全文共 134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下午,厅机关党委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干部观看电影《我的长征》,当我赶到七楼会议室时电影刚刚开演,不知是何缘故,平日里可以容纳二、三百人的会议室今天显得冷清了许多,很多位置都空着。我选择了最后一排的空位坐了下来。平日里习惯了在电影院看电影,而今在会议室看电影,虽然窗帘都拉上了,但心里总有一种异样的感觉。

与以往的战争影片电影相比,《我的长征》不再以领袖人物为主要刻画对象,而是通过一个小红军战士的视角,将视点主要对准基层官兵,再现长征的艰苦卓绝。无论是开篇湘江大战的长镜头带来的震撼力和心理时间延续力,还是飞夺泸定桥时镜头的紧迫感和冲击力,或是尾声时少数民族战士达尔火将红旗插上高地时那凄美至极画面,都为这部影片的成功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作曲大师张千一的音乐紧紧抓住了影片的节奏,经过他的音乐情绪的渲染,影片的大片气势更是无与伦比。男主角钟秋年仅十七岁,但是成熟的演技使他担任这部大片的主角丝毫不显单薄。影片充满了浓浓的深情,飞夺泸定桥是全篇最精采的部分,也是最动人的部分,如果说其他场面让我饱含热泪的话,那么这一场面则让我热血沸腾、震撼不已。

影片站在今天时代的高度,对主题思想进行深度的开掘,表现红军战士“跟着走”的坚定理想信念,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影片用一家人的悲欢离合串联起主人公的整个情感经历和心路历程,实现以小见大、真实感人、发人深省的艺术效果,真正触摸到了长征的精髓所在,体现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高度统一,具备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是激励人们继承革命先辈遗志,激发人们深厚爱国情怀和民族情感的精品力作。

在看片过程中,我一直是眼含热泪,仿佛置身在七十年前的腥风血雨中,不满十六岁的小红军王瑞的情感仿佛就融入在我的情感中,看着他睁着一双惊恐的眼睛,看着自己的亲人一个个地从自己的身边消失,和大人们一起拼杀在战场上,冲锋在枪林弹雨中,我不禁感慨,这是怎样的一种撕心裂肺的疼痛?怎样的一种刻骨铭心的经历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何曾体验过这种感觉?当我们怀着自己所谓的生命的疼痛,来看七十多年前祖辈的疼痛时,才发觉我们是那么地造作和渺小。

平日里说起长征,我总是联想到“两万五千里、雪山草地、草根树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这样一些词,还有一些电影,电视里的画面。至于更具体,更深入的东西,就不清楚了。但看了这部影片后,一段段悲壮的故事,一个个荡气回肠的场面,让我真切地了解到长征的艰苦卓绝,我也被深深的震撼着:在明知有危险的情况下,是什么力量在支撑并凝聚着他们毫无畏惧、前仆后继地勇往直前呢?那不正是一往无前、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吗?

我不禁在想,纪念长征,如果耽于纪念日的隆重,显然是不够的。我们更应该思索:以什么样的纪念让这段历史完好的保存下来,以什么样的方式让人们更充分的汲取其中的价值,以什么样的途径让伟大的长征精神与具体生活结合起来。作为身处新时代的我们,弘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更是责无旁贷。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传播、宣传,而且要身体力行,刻苦努力,用实际行动去实践、去发扬。正如一位当代大学生所言:“开始于70年前的长征还远未结束,我们每一个人都肩负着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在中国地图上,很容易找到长征的起点,在我们心里,长征永远是起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观二万五千里长征有感

全文共 484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上周星期一观看长征纪录片时我的耳边反复的萦绕着这首由毛泽东所写的诗——“七律长征”。在那段红军长征路上:红军穿着草鞋,裹着破布袄,挂着水壶,背着粮食,提着枪杆,为保卫祖国冲锋上阵。登过严峻陡峭的山脉,走过泥泞易陷的泥潭,穿过迷失方向的丛林,趟过湍急刺骨的河水,一方面为了继续赶路,一方面为了保卫祖国而抗战。不管风在狂,雨在大;不管敌人有多阴险,有多残酷,将生命置之度外,勇往直前。

每天的太阳将他们潮湿的衣服晒干。他们用树皮来充饥,拿沙土当被盖,翻过群山峻岭,一路拼搏,一路顽强,一路抵抗。

然而如今,我们则应该:“重温长征路,共铸名族魂。”学习红军不怕苦,不怕艰难,奋勇向前,摔倒再爬起来的精神。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们吃穿不用愁,但还是应该学习他们节俭朴素的好品德,学习他们热爱祖国,为国献身的精神。

让我们也拥有那颗赤子之心,那颗爱国之心,现在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即使没有重大成就,也要为社会尽一下责,努力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