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的城市记忆作文【精品5篇】

在记忆深处,总有一双温暖的手,鼓励着我,陪伴着我。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的城市记忆作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浏览

2422

作文

5

篇1:关于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关于一座城市的沉重记忆

全文共 2878 字

+ 加入清单

一、名字倒写的骨灰盒

东北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有一个极其痛苦的记忆,那就是封建社会末期开始的沦陷。尤以一声雷鸣般的铁路上的爆炸声为重。

“9.18”是这块土地上人们不能忘记的一组数字。作为一个长春人,我深知本地人对这组数字独特意义的感受。尤其是那些经历过困苦年代的人们。

我的童年岁月里父亲曾经唱过两段歌词。歌中就唱到“九一八、九一八”,还有“我的家就在松花江上”。两句词是一首歌里的。

那时候不是太明白歌中的意思,但隐隐约约地明白松花江上的人们遭遇了侵略与压迫,而我们就住在松花江上。我的老家是紧临着松花江的,距离也就是四五里地的路程,隔着江还有我们的亲戚。

童年并没有从歌曲中领悟到歌词的沉重。毕竟松花江养育并陶冶着两岸的人们,那里水美鱼儿肥。童年只看到了松花江的好玩,从没想过一幅美景身后还有什么故事。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人渐渐就有了思想。有了思想就会思考,加上老人们还在述说着那些发生过的事情,于是我开始知道这里曾经被践踏、曾经被摧残。那是和侵略与战争扯不断关联的。

我的外祖父的父亲曾因为给日本侵略者出劳工而死在铁路旁。据说他当时还好好的,仅仅是犯了胃病,而且已经完成了劳工任务等待还乡。外祖父的父亲拖着病了的身体刚刚登上回乡的火车,却不幸被一个日本兵拦了下来。那名日本名用枪挑着将他扔进了火车站旁的狗圈里。

之后的事情可想而知。一个病人扔到日本人部队的狗圈里想不死都不可能。于是外祖父在家里接到了一封电报,赶到劳工工地地参加了日本人虚情假意为劳工们举行的群体性追悼会。并领取了他父亲的骨灰盒和一百多块钱。只是那钱实在不值一条人命的,那骨灰盒上的名字也倒立着。祖父的一家人一直都在疑惑,日本人为什么把死了的劳工的骨灰盒倒着写人名呢?这个事情直到祖父去世多年也没有弄明白。

没人能明白为什么日本人要把死去的劳工的名字倒写在骨灰盒上。他们只知道给日本人出劳工只有两种人能够回家,一种是活下来的,另一种就是死了的。而且活着的人还必须保证精神头十足。这个保证的前提仅仅是吃那能够维持活下来的一碗饭。给日本人出劳工吃饭也是定量的,每顿只给一碗。外祖父的父亲就是因为冬天里少吃了那一碗饭犯了胃病,结果失去了回家的机会。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死人也未必能够真的回乡。外祖父一家人带着疑惑安葬了那个名字倒着写的骨灰盒。之后又猜测日本人面对那么多死人又怎么知道被狗圈里的狗撕咬得面目全非的尸体是谁呢?那些劳工也不都是互相认识的。这个谜最终被一个四处游走的算命先生揭开了谜底。他说火化应该是真的,骨灰也应该是真的,但那到底是谁的骨灰就难说了。日本人雇劳工干活都不让歇着,还有时间找人给你挨个确认死者的尸骨和姓名?有那善意就不会搞侵略、也不会把病人扔狗圈里活活咬死!

算命先生撇着嘴笑了一下,他说工地上每天死么多劳工,火化都是一起进行的。祖父一家人什么都明白了,最终又不忍地把他带回来的骨灰盒从祖坟里挖了出来。

外祖父家的故事是我对东北沦陷的最初印象体会,那时候我还在长春所辖外五县的老家。外祖父家也住在那里,他们和我一样都是长春市所辖户籍。

二、愚蠢的末代皇帝

我终于从乡下来到了长春这座年月并不久远的城市

高中老师说长春这座城市在详实的文字记载中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这仅仅二百年的时间却有着一段令人悲怆的故事。这似乎和每个人的感受相同。

没有人不知道细菌战,没有人不痛恨世界大战。可谁又能想到这一切就在自己的身旁呢?在我如梦初醒的时候才明白过来,原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厂区的荒地上还有日本人研究使用细菌战的生化部队遗址,文化广场竟是日本人试图占领中华大地正式建都的地方。

原来当年的溥仪皇帝是那么可悲,日本人仅仅在偏处给他弄了处房子并做出一语让他当皇帝的承诺就做了傀儡。看一眼当年遗留的痕迹,文化广场那一带的规划明显是精心设计的,可溥仪那座伪皇宫却建在面朝坑洼的地方。谁都知道日本人的迷信。溥仪的伪皇宫在风水学上看绝对是个倒霉的住所。在当年那位置大概修坟能是个不错的选择。

日本侵略者的用心只在一切利于侵占和控制的目的。这让溥仪眼望着要给他修建的新宫殿却无福消受。他在伪皇宫那处面向坑洼的地带一住就是十几年,日本人答应给他的新伪皇宫却只打好了地基,然后一切都开始结束了。

日本人当年已经以文化广场为坐标沿着新民大街做好了他们在侵略地建都的规划,设计了各个中央级部门所需的建筑,就是新民大街两旁那些遗留的旧址。好在八年抗战让中华大地上响起了胜利的欢呼。一切丑陋与愚昧随即结束。今天老人们在太阳下还在回味和感慨,叙说当年。多数参加过抗日战争的人已经老去,遭受过侵害的也所剩无几。但他们的儿女还记得那些感慨万千的故事。

在我少年的记忆里,似乎曾有过日本人要租用开发长春某处街道地皮的传闻。传闻在老百姓的耳朵里直接转到嘴巴里变成了愤怒和抗议。在人民心里他们的土地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日本”两个字也显得十分敏感。他们可不像末代皇帝那样傻,再大的承诺也不能用自己的家园去做交换。

三、城市心声

不要以为中国的战争题材电影没有人看,这不过是新青年们尚未成熟的意识。在他们成长起来面对真实性审美的时候就会发现,原来战争片是那么吸引人。曾有一段时间我也是不看战争片的,但现在想起来总觉得那里面的男人有男人味道,那里面的女人也更像真实又理想化的女人。尤其是那战斗的情节。要知道,那可是这片土地上曾经演绎过的故事。

故事,在这座城市里显得那么沉甸。不知道日本生化部队在这里“生化”了多少人、变异了多少人、毁灭了多少人——

不要以为一座城市的沦陷就没有灯火辉煌。当年在长春这座城市最繁华的重庆路西端还有一处歌舞厅的,就是卓展百货那个位置。外面生灵涂炭死气沉沉,那里却是风花雪月夜夜笙歌。据说那是日本军官们风流快活的场所。试想,那里又有多少中国女人被残害糟蹋呢?难怪老人们看着抗日战争的镜头嘴巴里总是发出恨恨的声响。他们最讨厌看到的是侵略军得意的嘴脸,最喜欢的听到的是“又打死一个鬼子”。

每一年的9月18日对东北人民来说算是一个悼念日的。长春的城市上空也会在那天的9点18分响起防空警报。人们会在那一刻肃穆地听,然后互相说道被侵略的那些故事和感受。他们忘不掉沦陷的记忆,那些悲痛的历史早已经铭记在每个人的心中,包括他们的子孙后代。

在长春,我曾经听说过一个故事,那是关于9月18日防空警报的。说是一个人在9月18日那天的9点钟就惦记着听防空警报,结果一忙活就到了9点半。然后那个人生气了,说“怎么没听到防空警报?这里怎么他妈的没响啊!”于是旁人就笑,因为大伙都听到了。只是那个地方偏僻,距离使得警报声弱了许多,加上那个人还有手里的工作要做,所以他没注意到。这种事情在我身上也有发生,只是我比他文明一些,我当时说的是“打市长公开电话,投诉!”当然,最终我也没有投诉的,因为旁边的人都听到了。不知道有没有人投诉说防空警报的声音太小,这大概也是一个合理的要求。

据说这样的事情没少发生。“9.18”对东北人来说是个敏感的符号,人们希望听到记忆的声音。听到的不仅仅是记忆和故事,也不仅仅是沉重和肃穆,更是始于心中的振作和新人们发自内心的“崛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城市的记忆作文800字

全文共 768 字

+ 加入清单

“你还记得吗,前几天那几只鸭子……”“当然记得,我还给它们照了相呢……”

每当人们说起那几只鸭子和它们的母亲时,总会滔滔不绝地议论着。

五天前,一个看似平凡的日子,宽阔的马路上来了几个“不速之客”;一群憨态可掬的胖胖的鸭子跟在鸭妈妈后面漫步温哥华街头。它们实在太调皮了,在车水马龙的道路上横穿,一辆辆汽车像见了贵宾一样停了下来,不得不等待它们走过马路。

鸭子们大摇大摆地从汽车旁走过,这时意外发生了,几只小鸭子失足跌进了下水道,鸭妈妈发现了,焦急地对周围人群大叫;“嘎嘎,嘎嘎……”可是,没人理它,更没人帮它,倒是有些小孩还过来恶作剧地大声回应他;“嘎嘎,嘎嘎……”

这时,鸭妈妈才意识到自己的话没人听得懂,既然口语不行,那就用肢体语言吧!于是,它的目标锁定在巡警身上,二话不说,鸭妈妈三步并作两步上前去“叫”巡警。

一向工作不马虎的巡警怎么可能会被一只鸭子所干扰,过了一会儿,鸭妈妈累得气喘吁吁,但它没有停止扇动翅膀,后来干脆一口咬在巡警身上。

“啊!你这只鸭子给我站住!”恼羞成怒的巡向鸭妈妈追去,这正是鸭妈妈所期望的。当巡警追上鸭妈妈时,也看到了在下水道苟延残喘的小鸭。他也猜到了八九分,于是,他下去想把小鸭子捞上来,可是,就在只有一指之遥时,他却够不到了,眼看小鸭就要被冲走时,突然,就像是被谁号召一样,司机,行人纷纷拿这羽毛球拍,扫把等东西下去拯救小鸭。众人拾柴火焰高,过了几十秒,两只小鸭被人们簇拥着,从下水道捞了出来。

小鸭出来时很冷,鸭妈妈把它搂在怀里。过了一会儿,初梦如醒的小鸭与母鸭一起朝巡警“嘎嘎”地叫了两声,随后,巡警送它们摇摇摆摆地上路了。而这一幕被一个记者拍下了。

当人们在报纸上看见那几只鸭子的背影时,都无不对它们的妈妈表以称赞,直到今日,还是有人津津乐道的谈起它们,看来,那只鸭妈妈和那几只小鸭已经成为这个城市记忆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优秀城市记忆作文

全文共 852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国许多城市中,上海无疑是个异类,各国公民在这里汇聚,各种思想在这里碰撞,上海就像一个身穿旗袍的舞女,摩登而不失优雅,踏着时代的节拍,一次又一次华丽地转身,但古韵却不曾消失。

在我看来,上海最美丽的风景不是外滩那争奇斗艳的外国博览会,也不是陆家嘴那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石库门,才是最美的风景,她是城市生活的完美诠释。

风叩着黑漆大门上的铜门环,一盏昏黄的灯在厢房的窗柃上摇曳,顽皮的孩子老杨松木楼梯板上蹦跳,只呀有声。弄堂远处飘来悠远的“桂花赤豆汤——甜酒酿”的吆喝,这是石库门的风景。是久远但永远不会被忘怀的声音。

上海石库门不同于北京四合院的“土”,她的出现是那个“华洋杂处”的上海城市生活的一个写照。从她的建筑样式上就可以看出这是一种“中西合璧”文化的混合体。门和房间,天井的布局时中国传统建筑的格局,但二楼的窗户与门头的石刻门券却透露出西式洋房的装饰风格,石库门在诞生之初,是整幢出售的,要买得起,需有些“身价”,从四十年代开始,每幢石库门差不多是四方杂处,“七十二家房客”,上海人亲切地把其称为“弄堂”,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这些弄堂犹如其形状——“品”字形,折射出岁月的变迁与城市人的生活百态。

前楼客堂左右的厢房与亭子门构成了石库门最基本的元素,这种特殊的房屋结构形成并造就了老上海人的生活方式与相互关系,孕育了无数老上海人的童年,各家各户似是一个大家庭,互相关照,守护。隔墙有耳,楼上楼下只要一声招呼,左邻右舍得人马上会过去帮忙,这家小囡病了,隔壁阿婆`代为照料,那家阿姨包了馄饨,定会每家送碗尝鲜。那是何等的温馨啊!

石库门之所以美好,是因为邻里之间热烈,融洽,她那带给人的宁静温馨的生活方式是农村的人所羡慕的,城市,之所以会让生活美好,是因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紧密,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交流,需要一份融洽的人际关系。正如奥涅格所说:“人,正如树枝与树干连结在一起一样,脱离树干的树枝很快就会枯死。”石库门,作为上海这座城市的一部分,正是充当了这样的载体。石库门的出现,让城市真正地使生活变得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优秀城市记忆作文

全文共 852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座大都市。

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是这座城市的写照。一座座高楼大厦耸立在马路两旁,亭亭玉立,柏油路两旁,矗立着苍翠欲滴的树木,宽敞的道路上空架着立交桥,蜿蜒盘旋,汽车穿梭其中。大马路上,红灯亮时,城市得以有一刻的沉寂,绿灯一亮,立即打破了先前的寂静,又忙碌起来,继续奏响城市进行曲。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没有白天的喧嚣,这座城市时不时会回想起以前,回想起它披上华丽之前的原本面貌……

几年前的城市,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村庄。在那里,砖瓦房一座挨着一座,屋前是大片大片的稻田,稻穗在风中摇曳。

清晨,太阳还没升起来,天空中披着薄如蝉翼的雾,朦胧之中点缀着几点疏星。一群早起的鸟儿已在枝头上唱着婉转的曲子。好几户人家的烟囱上空炊烟袅袅,与半空中的雾萦绕在一起。

田间,已是一片忙碌的景象。人们在忙着给农作物浇水、施肥,沉睡了一夜的稻苗,此刻张开大嘴,贪婪地吮吸着养分,稻杆吸收了养分之后挺得更直了,满足地在风里摇摆。

雨天的田野稻苗就更畅快了。豆大的雨打在稻苗身上,稻苗尽情享受这场甘霖,尽情吸收养分,痛痛快快地享受大自然的滋润。

然而,雨天的道路就不那么容易走了。因为不是柏油路,路面经过雨水的冲刷后变得松软,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车子经过,溅起一片泥花,并且,还一路颠簸不停,人们出行极不方便。

当大雨停止了它的倾泻,太阳这才拨开云朵,放射出万丈光芒,这时候,田野出现了人们忙碌的身影。身影影影绰绰,在田间跳跃。杂草长了,要及时清理,养分少了,要及时施加,一点也不能马虎。阳光越来越强烈,田野里农作的人们汗流浃背,额头上布满了汗珠,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晶莹剔透。人们并不顾得上这些,用手背在额头上一抹,就又继续忙碌起来。直到傍晚时分,人们这才完成农活,迎着夕阳,带着几分疲惫,结束了一天的工作。

……

时光飞逝,昔日的小村庄褪去矮矮的砖瓦房,褪去泥泞的乡间小道,披上华丽的外衣,高楼雨后春笋般一座座耸立在城市的土地上,空气中弥漫着城市的气息。

过去那个小村庄已成为这座城市的记忆,而那段贫穷落后的岁月,城市将永远记住,永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一座城市的记忆作文700字

全文共 779 字

+ 加入清单

九月十四日这天,一场可怕的“莫兰蒂”风伴着肆无忌惮的雨悄悄地来到了。

“莫兰蒂”台风像神话里的魔鬼作法时那样,天空里顷刻出现了烧焦的破棉絮似的云块,变得天昏地暗、混混沌沌,灰蒙蒙的一片。台风在桅杆、支索上、天线上打着呼哨。暴风雨像瀑布似的,风流直下地倾泻下来。风把雨和水搅拌在一起,像密集的子弹噼噼啪啪射来,打在人的身上像针扎一样,痛到了极点,这台风真是来势凶猛呀!

风,放肆地咆哮着,雨狂虐着侵袭着大地。风雨加交,犹如鬼哭狼嚎一般,让人感到心惊胆战。风,呼呼地刮着,雨连继不断下着。这场景,使多少人失魂落魄,可是更可怕的,还在后面呢!第二天起来,整个厦门立马就变了个样,成百的树木被刮倒了,就连最粗壮的苍天大树也不例外,有人整个房子的阳台玻璃都被吹走了,台灯和玻璃都碎掉了;洪水泛滥着,露出了它那狰狞的面目;走在路上,公交车站的招牌玻璃全部都碎了,广告纸也被吹走了。沙发被台风吹到了树枝上,一辆辆小汽车被风吹翻了,或者被刮破了,压扁了的都有,如果在“莫兰蒂”登陆时走在街上,那么一棵树也会要了你的命,厦门——这个美丽的鹭岛城市,瞬间就变成了一个道路堵塞的城市。

人间处处有真情,人间处处有真爱。听到这个消息,解放军叔叔和志愿者们立刻火速赶往厦门,为我们做好防护救灾的工作。解放军叔叔冒着树林随时倒下来的危险,边搬走倒下的树木,将碎玻璃一块一块细心地捡起,他们连续几个日夜不眠不休地防灾防护中。几天下来,无论是狂风暴雨,还是炎炎烈日,他们依然任劳任怨,为厦门的美丽做出一份贡献。还有路边的交警们,他们默默地维持着。许多的爱心妈妈和那些无私奉献的学生及社区里自发献爱心的叔叔阿姨们,也默默地奉献着。“雷锋叔叔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这些献爱心的叔叔阿姨们的精神不也值得我们学习吗?

一座城市的台风记忆,让大家铭记在心,刻骨难忘,我永远不会忘记这次“难忘”的中秋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