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有一个宝葫芦写一篇作文1000字(最新4篇)

虽然宝葫芦有魔力但是它没有自己的主意。人就不同了。他有大脑会思考。其实人也有“魔法”,就是人的潜能。把潜能发挥出来,才能做得更好。如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宝葫芦秘密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浏览

7561

作文

176

篇1:关于清兵卫与葫芦的续写

全文共 1041 字

+ 加入清单

自从清兵卫的父亲用锤子砸碎了葫芦以后,他又迷上了绘画。正如他热衷于葫芦一样,现在他正热衷于绘画……。

清兵卫本是不喜欢绘画的,但偶遇了那位画家之后,他又燃起了对绘画的激情。

距清兵卫的葫芦在劫难逃已有几个月了,这段时间他过得很颓废,像失去灵魂般,用父亲的话说就是“这东西,没个人样”。这天傍晚清兵卫孤独地漫步在清冷的街上。他身子单薄,双目无神。不知不觉中,清兵卫竟来到了辽阔的大海边,那的景色很美,空中的云,被那将西下的夕阳,染成各种色彩:深红、浅红、枯黄、淡黄……白天那蔚蓝的天空,这时被装点得富丽堂皇,随着太阳的渐渐西下,天空的颜色越变越深,浅紫、深紫、深蓝……风景如此美,只可惜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海的边上还有个画家,清兵卫有些好奇,便悄悄移步在画家身后。清兵卫站在画家身后,看到碧蓝的大海,雪白的浪花和天空飞翔的海鸥,在画家的笔下犹如赋予了生命一样,他激动得脸颊通红,两眼泛光,着魔地看着画家行云流水般地挥舞着画笔,直到夕阳收起最后一抹余晖。那画家收拾好画具离开,他才若有所思地离开了。

就这样,清兵卫又开始热衷绘画了。

人们总是可以看到一个背着画具的小男孩出现在海边,田野里,高山上……精兵卫感觉他现在一刻也不能离开绘画了。他想着,手正拿着画笔,正准备画,一看,分明是一双筷子嘛,惹得他频频发笑,父亲怪异地看着他。

清兵卫的噩梦终于降临了。那天,还是修身课的教员,他夹着一个书包再次踏进了清兵卫家的门槛,碰巧这次他的父亲在家。他板着脸严肃地对父亲说“请您把孩子管教好,我实在是受不了这样的学生……”原来好几次,教员下令交上作业本检查作业情况,可一看清兵卫的本子。哪里是作业本啊,分明是一本画册嘛,再往下看,画得全是这位教员上课时的模样,有严厉的,搞笑的……教员感觉他不被尊重,于是便跑来找家长了,整件事情便是这样。父亲听了这番抱怨,已是气的全身发抖了,这让他想起了几天前,让清兵卫去街上买一袋食盐烧菜,可许久还不见回来,便去瞧了一下,却见清兵卫充耳未闻的样子,正端坐在凳子上画着窗外打瞌睡的燕子,他一气之下便把清兵卫的画具砸了,也对清兵卫的喜欢绘画开始嘀咕了。这时清兵卫刚好背着画具回来,看见正厅上的教员和怒气冲天的父亲感到很不解。恰巧,父亲的怒火找到了突破口……父亲再次把他的画具粉碎,那狰狞的面孔吓得清兵卫忘记了挣扎、反抗,这是他第一次看见这么恐怖的父亲……

清兵卫现在也不沉迷绘画了,父亲说这孩子终于回归正常了。只是,没有人知道那一幕在清兵卫的内心留下了多大的阴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宝葫芦的秘密观后感800字

全文共 1027 字

+ 加入清单

在校园里,我是一名中等身材不太高,却很瘦。瘦到前几天台风来了,我得依靠我的书包增加体重,避免被大风吹离地面。因此,我的名字叫温小瘦,我在向阳小学上学,与王葆是同学。

据我所知,王葆的奶奶每天都会给他讲《宝葫芦秘密》的故事。王葆学习成绩不好,他最讨厌数学。经常完成不了老师布置的数学作业,还给本组拖后腿。有一次他又没完成作业,还若无其事的告诉我们:“放心吧,老师是不会提问我的。”结果这次王葆失算了,恰巧老师第一位提问,就点到了他。支支吾吾半天也没回答出来,老师说了一句话:“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说完就响起下课铃声。

开学季

一天,王葆拿了一张自己辛辛苦苦设计的图纸给苏鸣凤看,大家议论着说:王葆设计的图纸尺寸标注不明确。小组长苏明凤与同学们一起嘲笑、讽刺他,王葆听到后十分生气,拿起书包往外飞奔去。却不小心碰到同学们一起手工搭建的木头桥,顿时零件散落了地上。

放学后王葆去河边钓鱼,“这桶里怎么会有金鱼?”一个同学大声喊道。“根本就不可能钓到金鱼,金鱼不是在河里的。”另一位同学也说道。不服气的同学走进了图书馆,查找《海洋生物学》书籍。原来王葆说话是骗人的,同学们再也不相信他了。

歪打正着的王葆加入了游泳队,参加市里马上要举行的游泳接力赛。在接力的训练期间,王葆利用它那宝葫芦的法力,投机取巧的不付出辛苦,在模拟赛中取得好成绩后沾沾自喜。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又要考试了。王葆为了给爸爸妈妈惊喜,命令宝葫芦帮助他取得第一的好成绩。是谎言总会被揭穿的,当苏鸣凤上交白卷时,老师看出王葆的试卷是苏明凤的。此时的王葆实在无地自容,冲出教室。找到宝葫芦后,并且对宝葫芦大喊大叫。宝葫芦伤心地离开了王葆后,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变得勤奋好学。

开学季

在游泳接力赛中,前三名运动员都尽全力,眼看第3条跑道上的向阳小学就要输掉比赛。最后关头王葆超常发挥,在大家的鼓励下,反超其他选手后,终于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王葆醒一醒,吃饭啦!”原来王葆趴着书桌上睡觉呢!刚刚发生的一切只是一场梦。

“喂,你好!”妈妈的电话铃声响了,我揉了揉眼睛,才发现在图书馆看《宝葫芦的秘密》这部电影。将自己化身成温小瘦,跟着王葆一起走进向阳小学,居然跟王葆成了同班同学。

“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儿”王葆老师的话再次在我耳边响起,我从这部电影中学到:种下一粒种子,每天浇水、施肥,才会结出硕果累累的果实;收获源于努力,在学习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所以我要认真学习,永远记住那句话——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儿。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800字

全文共 1041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个暑假中,我读了好几本书,但是我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是《宝葫芦秘密》这本书。下面就和我一起来看看我读完这本书后的感想吧。

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宝葫芦真是一个宝贝,我要是有一个宝葫芦该有多好啊,要什么就有什么。可是当把整本书读完以后我的想法就变了,我认为,宝葫芦虽然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但是更多的也许是讨厌和烦恼吧!

文章是从这里讲起的:有一个叫王葆的孩子,他非常喜欢听奶奶讲故事,奶奶就总是讲宝葫芦的故事,有了宝葫芦就会变得好幸福,要什么有什么。有一天。王葆自己在钓鱼的时候,意外的钓到了一个宝葫芦,他一连在地上打了好几个滚。觉得他自己总算可以要什么有什么过得幸福了,先的时候,觉得宝葫芦真好,要什么有什么。可是到了后来,却发现宝葫芦知道了自己的心事,把他要做的事全部做了,自己没有什么事可做了。到了后来还发现宝葫芦的东西是偷来的,一气之下,就把这个秘密告诉了大家,使得宝葫芦没有用了,他也就把宝葫芦给扔了,自己也就彻底轻松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什么事都是要用你的劳动的成果换来,不能要不劳而获的东西。就拿这个宝葫芦来说吧,当你觉得你要什么有什么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很开心、很快活,可是当你发现这些东西是偷来的时候,你心里又会怎么想?不劳而获的东西在你的面前你会吃吗?宝葫芦知道我的心思,在邻居和同学面前把我想要的东西偷来放在我手上,这不是让我在邻居和同学面前难堪吗?所以,我们做什么事都不能贪图小利,贪心的人是没人理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不少贪图小利的人,这个宝葫芦的故事正告诉了我们,不能要不劳而获的东西,要用自己的劳动而换来的成果才是最珍贵的。有了自己用劳动换来的成果,才知道劳动的辛苦,就不会把别人的劳动不当回事了。小时候偷针,长大偷金,宝葫芦偷了东西我若接受了,也就等于是我偷了东西,时间长了我就会养成好逸恶劳的坏毛病。我提议,大家来一起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不偷任何东西,也不拿不劳而获的东西。

王葆最后把宝葫芦扔了,我们大家有两种不同的观点,有的是认为王葆把宝葫芦扔了是不对的;而有的人却认为王葆把宝葫芦扔了是一种正确的选择。我是这样认为的,王葆把宝葫芦扔了是不对的,因为既然王葆认为宝葫芦做得不对,那就应该提早地对宝葫芦说说自己对它的意见,而不是对宝葫芦大喊大叫的,我想如果宝葫芦真的懂得主人心里想什么,就应该和王葆一起做王葆自己想做的事,那宝葫芦也就可以和主人成为最好的一对了。我们不能收不劳而获的东西,但是可以让自己成为一个爱劳动、珍惜别人劳动、诚实的孩子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老西安的唐味——葫芦头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00 字

+ 加入清单

站在长安这片厚重的土地上面,我直视前方,面前是唐城墙遗址,无数古人在处于开元盛世的长安城繁衍生息,那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恢复,物质文化极大地丰富,跟随着药王孙思邈,我踏进了唐朝的长安。

古时的宫城大多坐北朝南,像长安城这样的以军事防御为最初目的大都市也不例外,顺着朱雀门一路向南,宽阔的官道一望无际,路上人马来来往往,随处可见街边的小贩叫卖着他们手中的手工艺品。孙思邈或许在长安城转的有些乏困、有些饥饿了,看到街边的一家卖煎白肠的小摊上食客稀少,与朱雀大街那阜盛的人烟产生了强烈的对比。一来觉得奇怪,二来顺便解决一下迫在眉睫的饥饿问题,便前脚一跨,坐到长凳上,让店家来了一碗煎白肠。许久,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白肠汤端到了木桌上。远处观看的我已经闻到了一股膻味,孙思邈看到眼前的杂碎汤也皱紧了眉头,小口细品,味道果然不如意,店家见状也走来询问意见。孙思邈问了之后才知道是店家没有掌握制作的方法,二话没说取下自己随身所带的药葫芦,抓了药,并授予烹饪之法,待店家学会后,味道果然不同凡响,临走前,孙思邈把药葫芦赠予了店家,店家感激不尽,遂把葫芦挂在店头。

孙思邈走了之后,我没有再追上去,也想品尝品尝这药王亲自传授的杂碎汤,我找了一家“葫芦头”也坐了下来,服务员送来两个馍,慢慢掰碎,烈火配猪骨汤冒一会,最后配上当地的“油泼秦椒”、加上好几片又肥又香的猪肥肠和各种配菜——经过现代人改良的“葫芦头”味道的确不赖,听说陈忠实、张学良、赵四小姐都被这葫芦头深深勾住了胃。

吃罢,我想看看那家小店生意如何,速速回到朱雀大街的那家“煎白肠”,果不其然,这里门庭若市,店家手忙脚乱,门口的药葫芦却不见了,一问,才知道原来之前的药葫芦已经被风雨冲蚀,给坏掉了。但人们一见门头有个葫芦的,老西安肯定懂这是“葫芦头”。

走在西安的大街,经常能见到这卖葫芦头的店,中午开始营业,一直到深夜才歇业关门。多少次,老西安人听完秦腔之后都要让这街边的香味给吸引过去,美美地吃上一顿,从唐至今,美食经历了各种改良和变化,唯有这门头画着的葫芦一直不变,吃完一碗口齿留香的感觉走到哪里可都忘不掉了。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李白遇到流放的时候不忘自己对长安的关切;这一碗葫芦头也一样,走遍了祖国大大好河山,也尝遍了各地的美食小吃,可人就是奇怪,再好的东西也抵不过自己家乡的,葫芦头是西安的一碗精髓,同样也是老西安的一碗充满满足感的家乡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