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实用6篇)

《长相思·山一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欢迎阅读。

浏览

3022

作文

6

篇1:纳兰性德&舒穆禄·雪梅:一生一代一双人

全文共 486 字

+ 加入清单

兰性德字容若,是清朝著名词人。他出身高贵,父亲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一代权臣纳兰明珠,母亲是英亲王阿济格的女儿。康熙爱其才,又因纳兰出身显赫,家族与皇室沾亲带故,故被康熙留在身边授三等侍卫,不久后晋升为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还曾奉旨出使梭龙,考察沙俄侵边情况。

作为重臣明珠的长子,本来注定荣华富贵,繁花著锦,可他淡泊名利,在内心深处厌恶官场的庸俗虚伪。不仅如此,他还生性多情,从小就和自己的表妹彼此爱慕。他表妹十四岁那年,父亲遇难,母亲去世,她只好寄居在舅舅纳兰明珠府上。年少失去双亲的舒穆禄·梅恰似林黛玉一般多愁善感。纳兰性德见她楚楚可怜的样子,经常呵护她。俩人便一块儿读书、一块儿长大,自然也就日久生情了。

待到舒穆禄·雪梅长大后,却被召进宫里,这一下让纳兰性德手足无措。进了宫的女人任谁也无能为力。纳兰性德为了能入宫见到他,甚至割掉了辫子伪装成和尚。痴情的雪梅知道再无可能和表兄共结连理,吞金而亡。纳兰性德得知后,也欲喝毒酒殉情,不过后来被救活了过来。

可能纳兰性德明白了过来,知道珍惜眼前人,于是才有了他和卢氏的美满。不过,纳兰性德还是在31岁的时候郁郁而终。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纳兰性德作文800字

全文共 812 字

+ 加入清单

在当今社会,高富帅这名词广为流传,顾名思义,长的高挑帅气,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在加上做事有礼貌,懂分寸,一般就变成了女生眼中的完美情人。如果你身边出现一个温文尔雅,长相俊美,身世显赫,能文能武,又一颗痴情心的男孩,你是否可以让为他变得如梦如痴?

兰性德是我为数不多敬佩的清朝婉约派词人,我曾因为他的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久久不能自拔。她的词作感情真挚,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我想,拜读过《纳兰词》的朋友,都会有种痛彻心扉,不能卒读的错觉。国学大师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足见纳兰性德的影响力之深远。

他的一生颇为传奇,父亲纳兰明珠是朝廷重臣,权势之大,让人不可小觑。母亲觉罗氏,一品诰命夫人。按现在人的话说,含着金钥匙出生,一生荣华富贵,锦衣玉食,加上从小聪慧,文韬武略无不精通,18岁中举,前途光明,可就是这样一个世家公子,他却有一颗超脱之心。“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就可以看出对名利的淡泊,他想追求陶渊明的世外桃源,美人为伴,男耕女织,不理世俗,安然若素。可就是这样简单的想法,对她来说却难比登天,事实证明,老天是公平的,他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却等不到相爱白首,徒增凄凉。

“我是人间惆怅客”透露出多少无奈。纳兰公子的第一任妻子卢氏,两人珠联璧合,恩爱有加,怎奈天意弄人,仅仅三年,卢氏就因产后受寒而死,对落入情网的纳兰公子来说,可以是致命一击。致使很长一段时间悒悒不乐。俗话说,诗人不幸诗词幸,为了挽怀亡妻,公子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悼亡诗,在诗词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纳兰性德也想做到仓央嘉措所说的不负如来不负卿。奈何时运不齐,命运多舛。人生第二位重要德女人沈宛出现,彼此爱慕,心意相通,克服种种困难,终于有成人成眷属,好久不长,年仅30的纳兰容若与世长辞,一代传奇,就此陨落。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全文共 1232 字

+ 加入清单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改名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长子,生于北京,自幼好学,谙熟汉族文化,尤好填词。年少聪颖过人,文武全才。康熙十五进士,官至一品侍卫,随扈出巡南北。康熙二十四年患疾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初三大词人。

纳兰性德短促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一位养尊处优,生于豪门的青年公子,写出的作品却凄恻哀苦,身为一个在蒸蒸日上的统治集团中的一员,自己的成长道路也一帆风顺,而作品流露的思想感情却如此消极,一位满族皇室外戚能和自己年长近一倍的汉族遗民后代们结成忘年之交。在许多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却如此和谐的交融在他的生命里。

纳兰性德凭敏锐的观察、新鲜的感触和高度的语言概括力,独造新境,表现出非凡的艺术创造才能。他善于用自己的心眼,直视眼前之景,直抒心中之情,把人人得见又人人所难言的情景真切准确地传达出来,创出未经人道的崭新意境。纳兰性德是清代文坛的一个奇迹,纳兰词的魅力至今不衰。三百多年后的今天,年轻人对纳兰词的热情依旧不减,以至有“纳兰一族”之说。

纳兰性德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赐淑人。是年卢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娈,性本端庄”。成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新婚美满生活激发他的诗词创作。但是仅三年,卢氏因难产而亡,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沉重的精神打击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饮水词》标题明确为悼亡的有七首,而词中实为追忆亡妇的共为三十首。至真至爱,催人泪下,数量之大,古今罕有。

纳兰性德自卢氏亡后,无论是妻子的生日,还是忌日,庭前花开花落,天上云卷云舒,都满怀对妻子的深切怀念。他悼亡词哀婉伤怀,缠绵悱恻,清代著名诗人顾贞观曰“容若词,一种凄婉处,令人不忍卒读。人言愁,我始欲愁”。

从凄切哀苦,到走向绝望寂灭,最后复归于平淡自然,这便是纳兰性德全部悼亡词作所含思想感情的发展历程。他的一生,失意多于得意,眼泪多于欢笑。他始终以悲眼观物,生活在以所处环境产生的尖锐矛盾的夹缝中,他把这种对人生的遗憾,失望,哀伤和悲痛重重融合在词作中。纳兰性德的悼亡词就是这一悲剧的产物。纳兰词总是缭绕弥漫着一片凝重的,难以掩饰的,剪不断理还乱的伤感情绪,包含着许多无法回避的,无法改变的人生缺憾所触发起的无可奈何的悲怆苍凉。再加上妻子早逝,使脆弱的纳兰更加难以承受。对亡妇的追忆,使纳兰性德的悼亡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超越前人,是他作品中拔起的高峰。也是这种无往不复的深情让纳兰性德的悼亡词在文学史上独具风格和魅力。

对于这位生命短暂而又灿烂似昙花一现,出生贵胄之家、文武双全;有着美好正直的品格,怀着炽热的报国热情,却无法施展,郁郁而终的传奇人物。这样一个迷样的人物和他极富戏剧色彩的人生经历,历经三百年,他的声音至今还为人所倾听;他的清辉,至今仍照映后世。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纳兰性德传读后感800字

全文共 779 字

+ 加入清单

柔中之水之人

执一笔,画众生。声泪过天,他总是无法从这世间的情与泪中全身而退。夜深千帐灯,他曾是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原型;垆边人似月,他又是妻子卢氏眼中的柔情丈夫;皓腕凝霜雪,他则是思家思国的重情之人。

他是满清诗人纳兰性德,是那个未闻其名,先诵其诗的人。

安意如,那个写尽风华绝代的女性,偏偏在他身上用尽柔美再三措辞。他的细腻,他的心思仿佛皓月当空的飞燕而过;仿佛对镜浅笑的女子的朦胧;仿佛只身单飞的鹧鸪的凄凉;仿佛初次浅尝咖啡豆的苦涩。他将如数的几多感情埋藏在心里。家庭没有带给他一丝安宁的恬淡生活,而是让他尝尽了落魄的苦;贵族没有带给他想象中的快乐,而是失去的绞痛在生活中烙印;他的爱情没有带给他一点点安慰,而是每一次生死之间难舍难分的决绝。他这辈子或许是太苦了,如同夏末开的最后一株荷花,连认真“把玩”的人都没有。他这一辈子或许是幸福的了,执笔研墨间写下的感情让不少人的感情为之动容。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是他对亡妻的丝丝回忆,引得他对赵明诚与李清照举案齐眉的羡慕。思如风轻,念如月明,仿佛他挥一挥衣袖就带走了每一个人内心最最隐处的感情;“聒碎乡心梦不成,夜深千帐灯”一曲写尽他的执念,对家,对国的执念;“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是他对生活和友情失去的情绪。在那样的日子,仿佛单单凭借他的诗,便可以慰藉最干涸的心灵。

作者仿佛太难以措辞,只能用无端的许多感情来慢慢烘托,又或许他太难以捉摸,她只能用深深的难以自拔的诗词一遍遍的诵读他的精彩,仿佛一辈子也道不尽这缘去缘由。

书中全篇贯穿着如水的诗词,不用作者讲,我们便与诗人融化在一起,所有的华丽都说不尽他的一字一句。

他没有回眸百媚生的容颜,却将回字千百转的人生写进了永恒的历史里。曾几何时,夜沉着的时候,他几番轮回的感念自己,我想在一切归于零的时候,他的梦和他的情,也在那一瞬间成为永恒。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长相思·山一程》作者简介

全文共 364 字

+ 加入清单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清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满洲正黄旗人,清朝政治人物、词人、学者。权臣明珠之子。纳兰氏,字容若,号饮水、楞伽山人。室名通志堂、渌水亭、珊瑚阁、鸳鸯馆、绣佛斋。[1] 原名纳兰成德,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改名纳兰性德。一年后,太子改名为胤礽,于是改回成德。顺治十一年生,死于康熙二十四年,年仅三十一岁。1676年(康熙十五年)进士,选授三等侍卫,寻晋为一等。著有《通志堂集》,词作先有《侧帽》一集,后增补为《饮水词》,后人汇辑本则称《纳兰词》,今存三百五十首左右。又与顾贞观合辑《今词初集》一选,为清初文人词选中著名之本。纳兰性德性情颖敏,多愁善感,不类贵族子弟。词风真挚自然而多凄恻哀艳,悼亡之作尤称绝调。向有满洲词人第一之誉,为清词大家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长相思·山一程》赏析

全文共 1203 字

+ 加入清单

上片“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

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纳兰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本应春风得意,却恰好也是因为这重身份,以及本身心思慎微,导致纳兰并不能够安稳享受那种男儿征战似的生活,他往往思及家人,眷恋故土。严迪昌《清词史》:“夜深千帐灯’是壮丽的,但千帐灯下照着无眠的万颗乡心,又是怎样情味?一暖一寒,两相对照,写尽了自己厌于扈从的情怀。”“夜深千帐灯”既是上片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片之间的自然转换,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经过日间长途跋涉,到了夜晚人们在旷野上搭起帐篷准备就寝;然而夜深了,“千帐”内却灯光熠熠,为什么羁旅劳顿之后深夜不寐呢?

下片开头“风一更,雪一更”描写荒寒的塞外,暴风雪彻夜不停。紧承上片,交代了“夜深千帐灯”,深夜不寐的原因。“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又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厌倦的心态。首先山长水阔,路途本就漫长而艰辛,再加上塞上恶劣的天气,就算在阳春三月也是风雪交加,凄寒苦楚,这样的天气,这样的境遇,让纳兰对这表面华丽招摇的生涯生出了悠长的慨叹之意和深沉的倦旅疲惫之心。“更”是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一更”二字反复出现,突出了塞外席地狂风、铺天暴雪,杂错交替扑打着帐篷的情况。这怎不使词人发出凄婉的怨言:“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更何况还是这塞上“风一更,雪一更”的苦寒天气。风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可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聒碎乡心梦不成”与上片“夜深千帐灯”相呼应,直接回答了深夜不寐的原因。结句的“聒”字用得很灵脱,写出了风狂雪骤的气势,表现了词人对狂风暴雪极为厌恶的情感,“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慧心妙语可谓是水到渠成。

从“夜深千帐灯”壮美意境到“故园无此声”的委婉心地,既是词人亲身生活经历的生动再现,也是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以景入心的表现,满怀心事悄悄跃然纸上。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泊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王国维曾评:“容若词自然真切。”

这首词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表现出真切的情感,是很为前人称道的。词人在写景中寄寓了思乡的情怀。格调清淡朴素,自然雅致,直抒胸臆,毫无雕琢痕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