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包汤圆写一篇作文1000字(推荐11篇)

人生中有许多的第一次,第一次走路跌跌倒倒,第一次烧火做饭把脸整的黑黝黝的,活像一个包公……但令我最难忘的是第一次做汤圆。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包汤圆写一篇作文1000字,欢迎参考。

浏览

1520

作文

607

篇1:汤圆中的母爱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22 字

+ 加入清单

儿时的我不怎么喜欢吃汤圆,总是被妈妈哄着:“觐弘,吃一颗汤圆长一岁哦。我常常被妈妈的话所迷惑,吃50颗景长五十岁啦!所以我如果一吃,就绝对吃上一大碗,像成为一个百岁老人似的。

时光在飞快地流逝,我也知道妈妈是在哄我吃汤圆罢了。平常的日子,破天荒的做上一碗大汤圆,自然就成了全家人的乐趣。这时候,妈妈威风凛凛,最为昨意,一手倒面粉,一手掺水,接着开始和面,她一和面像在打仇敌似的,又降龙十八掌,又流量飞拳,面和得软硬适度,捏捏成长条,最后盆手两交发,不沾一点面粉。然后我呢,手忙脚乱地擀皮,百分颇像一个大忙人。

一般,妈妈要包两种汤圆,一种带焰的,一种外表裹着红糖的。这时候,圆圆的盖帘上分两码上不同焰的饺子,像两军对弈,隔着楚河汉界。一次,妈妈正在做汤圆,我好的看着。妈妈将擀过的皮里装上花生酱,又滚成圆状,而令一品种的汤圆呢,妈妈总是将滚好的没装馅的汤圆放到装有很多红糖的大盆子里,然后用锅铲像炒菜一样炒着,将白白的大汤圆穿上一件金黄的外衣时,脸露出了不少惊讶。那煞是好看的汤圆,真像一个橙红色的球儿,可爱极了。

那些艰苦的岁月,妈妈的大汤圆给了我难忘的记忆。但是,这些记忆直到那一刻才开始清晰起来,仿佛它一直沉睡着,必须用我的经历可以把这唤醒。

那一天是我的生日,妈妈一大早就开始做我最喜欢的大汤圆给我吃。我也不例外,老早就起了床,要知道看做汤圆是我最大的乐趣。我看见妈妈从菜场买回来的面粉都是最贵。妈妈开始和面,谁知妈妈这次和面和得十分认真,一丝不苟,和完便捏成条,切块成一个小小的白球,小白球,像小棉花的,玲珑可爱,楚楚动人。接着妈妈正想将汤圆倒进锅,谁知,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时贪玩的我一不小心碰到妈妈的后背,妈妈一下子将大锅的汤圆全倒了进去,渐起了大水花。突然,妈妈大声地叫了起来,我连忙一看,妈妈的手被烫着了,一大块通红,我心里不禁牵起一丝内疚,“妈妈,不好意思我不想吃汤圆了,你不用做了!”“没事,不疼!”我知道妈妈在强忍着疼痛,可她坚持为做着汤圆。在用红糖裹汤圆的,我看到了妈妈的手明显有几些呼力。

一会儿,一碗热腾腾的汤圆,我津津有味地吃着,心里有种不知趣的滋味。好吃的汤圆,吞进嘴里,像滑梯一军溜进胃里,有种不温暖的感觉。抬头看看,只见妈妈在用凉水洗着烫痕,那烫痕也偷愈发红肿。的汤圆,可都没有我在生日时吃

在过去的日子里,我吃了很多次大大唐中汤圆,可都没有我在生日时吃得那样好吃,因为在这渺小的汤圆里,包含着妈妈对我深深的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做汤圆的

全文共 1019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次,是难忘的;第一次,是刻骨铭心的……有了第一次,才有下一次。我有过很多第一次,第一次骑车,第一次削苹果,第一次洗碗……但我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我的第一次做汤圆,虽然这件事很小,但给我的感受是……

“来来,我们来我们来做汤圆!”奶奶招呼我去做汤圆,“恩!”我答应到,便去洗干净手,跑去跟奶奶做汤圆。

奶奶端来了芝麻馅和面粉。我将面粉加了点水和芝麻油,用出吃奶的力气使劲的揉,将它揉成很软时,再把它们一个一个揉成小球。我明显是抵挡不住夏日的炎热,才做了一会,豆大的汗珠不停的往下流,时间“滴答!滴答!”的走过,我早已汗流浃背。

终于将一个个小球球揉好了,我又将芝麻馅拿出来,用勺子一小勺的小心翼翼的将每个小球中心都填满,然后再将它们一个个捏起来,生怕里面的汁会流出来。

做好揉的工作,现在开始煮的主要工作了。我把汤圆倒在水开了的锅里。平时看奶奶煮汤圆都是这样,汤圆得浮在水面上才会熟。不一会儿,锅里冒出了烟。我打开锅盖,心想汤圆一定好了吧。可一看,汤圆还是像一个个睡梦中的小孩,静静地躺在水中,还没浮上来。可我不气馁,盖上了锅盖。再等了几分钟,我揭开锅盖一看,呵!汤圆全浮起来了,而且还很大,活像一群顽皮的小孩在水中嬉戏。我连忙关掉火,把汤圆舀了起来。

“煮好了!”我兴奋的大叫起来,我拿来漏斗,将它们一个个都捞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吃到了自己亲手做的汤圆!真是快乐无比!

我用勺子捞起一个汤圆,咬开他的一边,皮要在嘴里滑滑的,软软的并附有弹性,黑芝麻的清香在嘴里回荡,让人回味无穷,吃了还想吃。

我的芝麻香,吸引了爸爸妈妈,他们也纷纷来跑来,看看这是什么东西,那么香啊!当妈妈看到我在吃汤圆时,奇怪的问我,:“你这汤圆是哪里买的啊?怎么那么香,我怎么都不知道啊!”我听了妈妈的话神秘的说:“为什么都要给你知道啊?嘻嘻!”还是奶奶插嘴到说:“她才不是买的,她是自己做的,她的手艺比我还好了,我的孙女长大了!”听了奶奶的话,妈妈和爸爸都愣了一下,异口同声的说:“那么香何必不给我们尝一下啊!”

听了他们的话,我哪舍得自己的宝贝汤圆,就一口气将那次小白球们都吃了下去,吃完了还摸摸嘴,好像还在回味似的说:“俗话说:吃了亲手做的,你就甭想吃了!”爸爸妈妈听了都说我是个十足的小坏蛋,专门“骗人”!

这就是我做汤圆的第一次,虽然是那么辛苦,但俗话说的好:辛勤就会有收获啊!

这次做汤圆的活动,让我意义深刻,让我感受到只有自己做,才是最有意义的,才是最美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包汤圆作文800字

全文共 954 字

+ 加入清单

“包汤圆,包汤圆,我包的汤圆是圆又甜……”我边得意洋洋的哼着改编的小曲,边手不停歇地包着我最爱吃的汤圆!平时由于学习紧张都是外婆做给我吃,现在放寒假,我决定和外婆一起包汤圆。

我拿出面粉倒在一个大盆子里,然后倒上热水,在外婆的指导下将面粉搅拌均匀,再用手大力揉捏面粉。揉啊揉,我的手都揉酸了才将面粉揉成一个软硬适中的大团子。

接下来就看我大展身手了。首先在大面粉团中揪出一个小圆子放在手掌搓圆,再用大拇指在中间按一个小窝,因为我爱吃芝麻,所以就装了一大把芝麻放进去再用四周的面粉把它包起来。可芝麻放得太多,面粉根本包不住,我又舍不得把芝麻倒掉一些,就又揪了一点面粉把皮补上,搓圆了放进装汤圆的篮子里。

这时外婆已经包了好几个了,白白的、小小的汤圆放在绿色的篮子里,如盛开的梨花铺满枝头,别提多赏心悦目了。可把我包好的汤圆加入其中,立刻破坏了这份美丽,仿佛被风吹起的塑料袋挂在梨树枝头,大刹风景。

外婆忍俊不禁道:“我们家宝贝包的汤圆就是与众不同,一看就是小吃货包的,这是一个顶几个呀?”

“哎呀,外婆,你就别笑话我了!我这不是想多吃点芝麻嘛!下面我一定少放一点。”我不好意思开始包第二个汤圆。这次我只放一点点芝麻,正准备包起来,外婆连忙拦住:“宝贝呀,你这样不是芝麻汤圆,是实心圆子里面夹了一点芝麻。这包汤圆呀,馅多了不成,馅少了也是不成的。外婆给你示范一个,你好好学着。”

我停下手中的活,仔细看外婆包汤圆。前面都一样,到了放芝麻时,只见外婆把芝麻装进圆子皮中,用勺子舀掉突在上面的,再用勺子压一下芝麻,压得比汤圆皮低一点,再用四周的汤圆皮把芝麻包起来,在手上搓一搓,一个圆滚滚的汤圆就做好了。

看着外婆完成了,我迫不及待的继续手中的活。这次我有样学样,严格按照外婆的做法,依样画葫芦。虽然撒了一点芝麻,但终究是包好了,果然比第一个好看了许多。有了第一次的成功,后面的就显得简单的许多。真是熟能生巧,反复几次后我包的汤圆已经和外婆包的不相上下了,我心窃喜呀!

看着铺满在篮子里的汤圆,我心里也被铺得满满的:“原来包汤圆可不是一件小事,看似简单其实蕴含深意。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多也不能少,所谓多一分则胖,减一分则瘦,只有把握住这个度,认真去做才能取得成功!”

晚上吃着自己亲手包的汤圆,感到一股特别的味道,那就是——超级香!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吃汤圆

全文共 1009 字

+ 加入清单

冬至节,古来官民有汤圆的习俗,人们有这样一种说法:吃了冬至汤圆,大家又增一岁喽!人们对于冬至的这种度节意觉,我写入敝诗《汤圆》了。”(陈志岁《载敬堂集·风物记》)。陈志岁《汤圆》诗:“颗颗圆圆想龙眼,耋龆爱吃要功夫。拌云慢舀银缸水,抟雪轻摩玉掌肤。推入汤锅驱白鸭,捞来糖碗滚黄珠。年年冬至家家煮,一岁潜添晓得无?”

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许多人家利用这一夜,用糯米粉做"冬至圆",为了区别于后来的春节前夕的"辞岁",冬节的前一日叫做"添岁"或"亚岁",表示"年"还没过完,但大家都已经长了一岁。

我国各地的风俗民情虽各有差别,但大致是相同的。作冬至圆时,经常应孩子们的要求捏一些小动物,小猫、小狗、小兔子、小老虎等等。孩子们每到此时都很高兴。吃冬至圆以前,在门窗桌柜床灯的后面,都要分别粘一个冬至圆,称为"耗晌",要等到"送灶"以后才能烤食。如果这时家里有孕妇的话,冬至圆发了,就会生男,否则就会生女。吃冬至圆时入口必须成双成对,以求吉利。吃到最后只剩两粒,已婚的人将会万事如意,剩下一颗,单身未婚者将会凡事顺利。还有些家庭在傍晚,用应时的果品、三牲拜神祭祖。也有在这一天"晒冬米"的,就是把白米用水洗过,在这天的阳光下曝晒后收藏起来,留给日后有病的人煮粥吃。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象征家庭和谐、吉祥。

冬节甜丸一般在天亮前煮熟,家人起床后,都要吃一碗“冬节丸”,潮汕有“冬节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表示年虽还没有过,但大家已加了一岁。孩子们最盼吃这碗甜丸,往往夜里醒来都要问天亮了吗?然而天好像要与孩子们开玩笑似的,老是不亮,故潮俗有“冬节夜,啰啰长,甜丸未煮天唔光”的童谣。其实,每年到了冬至这一天,夜的时间最长,冬至过后,才逐渐变短。昔时潮汕城乡在冬至日还有以甜糯米丸拜“司令公”,备三牲祭祖和扫墓的习俗,冬至扫墓叫“过冬纸”。人去世未满三年,后代扫墓应在清明节“过春纸”,以后才“过冬纸”。冬至扫墓,因为冬天少雨,阳光充足,在山野举行祭祖较为方便,也借此郊游,起娱乐身心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包汤圆[1000字]

全文共 1015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吃八宝饭、饺子,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就可以吃元宵了!我学过包饺子、馄饨,就是没学过包汤圆。平常在超市里买的汤圆都是包好了的,一列一列规规矩矩地躺在塑料盒子里,可我从来不知道这圆溜溜的小汤圆是怎么包出来的?妈妈说,这些都是用机器生产出来的,外婆亲手包的,可比机器生产的好吃得多呢!

今年,恰巧外婆在我们家过元宵节,我就央求外婆教我包汤圆,外婆看我真心想学,只好点点头,答应了。首先我们去超市买糯米粉和黑芝麻馅儿。外婆边走边告诉我,宁波汤圆是最正宗的汤圆。以前,水磨粉是由自己家的石磨磨出来的:先把精挑细选出来的糯米浸在水里,浸一整天,然后一调羹一调羹舀出来,用石磨细细地磨。通常需要三个人合作:一个人负责一勺一勺地把糯米倒进石磨的小窟窿里,另两个人负责磨(一般都是小孩子抢着干)。接着把糯米用纱布挤干、取出待用。至于黑芝麻馅儿就得靠大人了。先将黑芝麻洗净,再把它们炒熟,然后用擀面杖研碎后加入绵白糖、猪油糅合在一起,最后团成一粒粒的黑芝麻馅。就这两样原材料就得两天功夫。现在这原材料到超市买就行了。哎,差别真大啊!

回到家后,外婆把水磨粉倒进大碗里,加入适量的水,糅成一长条,再把它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妈妈在一旁糅着黑芝麻馅儿。准备停当之后,终于开始包汤圆了。只见外婆拿了一小段糯米,放在左手的手心里,用右手的大拇指在糯米的中间掐出一个小窝窝,再放入一粒黑芝麻馅,很熟练地糅啊糅啊糅,像变魔术一样,一个汤圆做好了。再一糅,又一个小汤圆做好了。我学着外婆的样子,也不动声色地糅啊糅啊糅,心想:嘻,简单。结果糅好了一看,咦?“汤圆”黑白黑白的,而且我的手心怎么像抓了煤一样,黑不溜秋的?外婆和妈妈见我狼狈不堪的样子,禁不住哈哈大笑,异口同声地说:“宝宝,你忘记封口啦!”我这才想起来,“啊!外婆做了假动作!”这下我可不能再自以为是了,得虚心学习。妈妈叫我洗好手,重新包汤圆。我仔细观察外婆的小动作,原来外婆在糅之前,把汤圆迅速地封了口!我照着外婆的秘诀,果然做出了圆溜溜的小汤圆。

等我们都包好之后,爸爸刚好回来,我、妈妈、外婆都劳动过了,就差爸爸一个人没劳动,他只好乖乖地去下汤圆了。不一会儿,一碗碗热气袅袅的汤圆便摆在了餐桌上。我觉得自己亲手包的汤圆和超市里买的真是有很大的区别呀!超市里的馅少皮厚,自己包的馅多皮薄。尤其自己包的特别精致、小巧玲珑,口感也非常好。

我们一家四口一边吃着热气腾腾的汤圆,一边说着笑话,真是一桌“小团圆”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儿时的汤圆甜作文800字

全文共 1040 字

+ 加入清单

年的味道还来不及细细咀嚼、品尝、享受,亲戚朋友家的门还没有串完,元宵佳节又悄然来了。路过市中心广场,看着琳琅满目的盆花和猜谜灯,还有摆在超市里品种齐全的汤圆及馅料时,挤在喜气洋洋的人群里,感受着节日气氛的浓郁和高涨,我的思绪不禁闪回到儿时那古朴而充满着童趣的元宵节。

每年元宵节的主打节目是吃汤圆,那都是母亲亲手做的。当然了,别人家的汤圆,会有各种馅,有红糖、芝麻、桂圆花生等很多种,味道各异,我们家通常只有一种实心的汤圆。元宵过后,就是考虑五个小孩开学的巨额学费,那时候家里穷,实在没有钱去买馅料。

元宵节前几天,母亲会把家里仅有的几十斤糯谷送到碾米厂碾好,脱谷壳。在元宵节前一天晚上,母亲在糯米里按比例加入少量粳米,再用水浸泡。母亲说,这是因为糯米的黏性太强了,加入粳米便能中和糯米的黏性,这样做出来的汤圆才能够独立成形。

泡了一个晚上后,早晨起来,母亲便把泡软的糯米倒在竹箕里沥水。早饭后,她又把沥干水的米倒在石臼里,挥舞着胳膊,用结实的木槌把糯米砸碎直至成粉末。这个过程通常比较耗时又耗力,米多的话,差不多要四五个小时,米少,也要两三个小时。

糯米砸成粉后,就可以动手做汤圆了。母亲端着糯米粉来到灶台前,我则赶紧坐到灶台下烧火。母亲洗锅后,舀一木勺水往锅里一倒,然后她一只手抓了几把糯米粉轻轻地放入锅里,加入适量食盐,另一只手用筷子快速地搅拌均匀,随着火力加大,没有多久,糊就做好了。

糊做好后,母亲便开始揉粉团了。母亲揉粉团的姿势很好看,我和弟妹们便围在一起看着。母亲仿佛一个魔术师一般,不过十来分钟便把一团散沙的糯米粉压实揉成了一个圆形的东西。紧接着,母亲把粉团切成很多的小长条,再把它分成很多小截扔在团箕里。这时我们便可以帮忙揉汤圆了。

汤圆小小的,刚好放在我们的小手心。在大家的欢声笑语里,汤圆很快就做成了。汤圆煮熟后,母亲给每人盛一小碗,在每个小碗里撒上少许的白糖。我们几个小孩早已口水直流,像一只只小老虎一样来不及端到桌子上,挨着灶台就把碗里的汤圆吃了个底朝天,连碗底残留的一点点白糖也不放过,伸出舌头把碗给舔了个锃亮。母亲见了,总是笑着说我们是饿鬼投胎,然后又把她自己的那一碗又分拨给每人的碗里,自己则在锅里舀半碗汤喝。

后来,我们长大了,纷纷外出工作,能陪在父母身边吃汤圆的日子很少了。虽然每到元宵节,市面上的汤圆有各种各样的馅料,品种也很齐全,可我总觉得不如儿时母亲做的实心汤圆味美。或许,那儿时母亲亲手做的汤圆里包含了母亲浓浓的母爱和温馨,才总让我不时地回味和怀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冬至包汤圆作文800字

全文共 950 字

+ 加入清单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逢年过节就吃汤圆,但却从未尝试过自己做汤圆。十二月二十二日是冬至,所以我们班在星期二举行了我们盼望已久的活动——做汤圆,吃汤圆。

在活动开始之前,家委会的家长们就把教室打扫了一下,每个课桌桌面都铺上了保鲜膜,膜上放着一碗豆沙馅团子。我们在“铃铃”地上课铃声中,开始了做汤圆活动。家长们一个挨着一个的发糯米团。一开始我学着家长教的方法包了起来,先拿了一些已经和好的汤圆团,放在手心中间,两只手不停地使劲搓,搓成了一个像鹌鹑大小的“小皮球”接着汤圆团就变成了像小饭碗似的“小酒窝”,之后我把面粉撒在保鲜膜上,向“小酒窝”洒了一些面粉,把之前准备好的馅团子也搓成圆形,放进“小酒窝”中,再把“小饭碗”的窝口封死,这样一个汤圆就成形了。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这不才开始,我不小心馅放多了,捏来捏去,总不能合拢,汤圆简直就是一个调皮捣蛋鬼,一点也不听话,等我捏完这一头,它立马又从另一个头钻出来了,我只好无可奈何地试着把另一个头捏拢,可是它又从这边露出来了,没有办法,只能加点糯米粉,继续搓起来,汤圆上立马出现了一条条小裂缝,豆沙馅就溢出来。我气急败坏,在裂缝处使劲一捏,捏是捏拢了,可是汤圆却变成了一个棕白相间的“大花脸”,我环顾四周,同学们做得得心应手,好不快活,我默默地给自己打气,吸取上次失败的“大花脸”教训,少放了一些豆沙馅进去,小心翼翼地,一指一指地捏拢,接着在手掌心,轻轻揉搓起来,最后,一个圆嘟嘟的大圆球就诞生了。我心里想:“太好了,我这一次终于大功告成了!”接下来,一个,两个,三个……看着这些白白胖胖,洁白无瑕的汤圆,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幸福和开心。

这时,家委会的家长们收走我们的汤圆,放进沸腾的锅里煮,过了一会儿,汤圆就从锅底慢悠悠地浮出了水面,好似泡澡的胖子,悠闲自得,远看,一个个小球挨在一起聊天;近看,小球黏呼呼的,好像连体婴儿,让人忍不住垂涎三尺,闻一闻还有一股清香扑面而来……,吃起来汤圆,里面的馅和汤圆汁流淌进我的嗓子眼里,顿时,有一股香甜甜的暖暖的味道直流进我的心里,劳动的果实“真香”那!

这次活动不仅让我尝到了成功的滋味,更让我悟到“失败乃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只有不断从失败中积累经验,才能令自己不断提高,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元宵节吃汤圆作文800字

全文共 986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节,亦称为上元节、小正月、元夕、小年或灯节,时间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下面应届毕业生网为你整理了这篇关于元宵节的文章,仅供参考:

今年元宵节2月17日是元宵节。这天,同学们早早的来到了学校,在学校里度过了欢乐的元宵节。

中午,我们举行了元宵节班级主题活动。路尧和宋佳薇是主持人,为我们介绍了元宵节的由来。通过了他们的介绍,我知道了: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年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接着,又有一些同学也为我们介绍了元宵节的传说和风俗,从他们的口中我知道了:在很久以前,凶猛的野兽很多,到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在一起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生气,传令让天兵在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冒着生命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人们听说了这个消息,吓得不知所措。过了好久,有个老人想出个办法,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放烟火。这样,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赞,便去准备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夜晚,天帝往下一瞧,看见人间一片红光,响声连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这样,以为是燃烧的火焰,心中十分高兴。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和财产。为了纪念这天,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我还了解了元宵节那天各地区的风土人情,如猜灯谜,耍龙灯,舞狮子等等。通过他们的介绍,我对元宵节的认识更上一层楼。晚上,我和妈妈在做汤圆。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先用水把糯米粉调和,接着,搓成一个小圆球,然后,用手指在“小球”上戳了一下,让“小球”上出现一个洞,再用猪油,白糖和黑芝麻做成馅儿,并装在汤圆里,最后把汤圆搓圆,一个汤圆就做好了。

我又按照这个汤圆做了许多汤圆。开始下汤圆了,先把水烧开,等水沸腾了之后,再把汤圆放进水里,过了一会儿,汤圆煮熟了,我赶紧把汤圆捞起来放进嘴里使劲一咬。啊!太好吃了!甜甜的味道在我嘴中回味,让我久久不能忘记。我喜欢元宵节,更喜欢元宵节的温馨气氛。我希望自己对元宵节有更多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元宵节吃汤圆作文500字

全文共 1018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吃汤圆,每家每户都会有一番自己体会,都会吃出自己的品味来。

今年我在外婆家过年吃汤圆,吃出了新的感受。

那是元霄节晚,我们一家子吃过饭,就围坐在电视机旁,等着收看元霄晚会。这时,外婆从厨房里拿出已经准备好的糯米和芝麻,准备包汤圆。我好奇地问:“外婆,为什么过年都要吃汤圆呢?”外婆神秘地笑着说:“你先帮我包汤元,包好了我告诉你。”

为了早一点知道结果,我请来哥哥帮忙。在我俩的努力下,我们很快就把汤圆包好了。由于我技术不到家,我做的汤元,要么大,要么小,要么圆,要么扁,很不规则。

大约22点,我请外婆快告诉我答案,可外婆还是不慌不忙地一边拿碗一边说:“等你吃完了汤圆,你就会懂的,如果你还不明白,那时我再告诉也不迟呀!”我心存凝虑回到客厅。

“快来吃汤圆了。”厨房里传来了外婆的声音,我第一个冲到桌前,看到一碗碗热汽腾腾的汤圆,馋得口水直流,恨不得一下子全都吃掉。

我吃得正香,不知什么时候外婆来到我的身边,她笑着问我:“现在你该知道答案了吧!”“吃汤圆是不是代表着团团圆圆,美美满满。”我脱口而出。外婆没有告诉我对不对,而是会心地笑了,笑得那么甜,从外婆的笑中,我看到了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快乐。

转眼间,就到了元宵佳节,汤圆、元宵便一下子成了人们最受欢迎的食品,家家户户都要将它们摆上餐桌。

这样的情景总是让我不解,因为我从小就不喜欢吃汤圆。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吃汤圆,我一下子将汤圆放入口中咀嚼,马上口中便粘了起来,牙齿上、舌头上到处都是发粘的、令人恶心的糯米面,怎么咬都咬不烂,顽固的粘在一团,像一团软虫盘踞在我的舌头上,令人有一种想呕吐的感觉,我一下子就吐到了垃圾桶里,此时我的舌头也马上清爽了许多。从此以后我就再也没吃过这种难吃的汤圆和元宵,我也和这两种元宵节的代表食物从此拜拜了。但是从小到大,很多东西都在改变。这天晚上看完元宵晚会,便突发奇想决定煮几个汤圆吃,心里想不知这汤圆会不会突然变得好吃了呢?

我用小勺盛起一个绿豆馅的汤圆,只见它的一层糯米皮晶莹剔透,如早晨的薄雾一样环抱着淡绿色的陷,我试探着轻轻的咬了一小口,一层薄薄的散发着绿豆清香的汤圆皮便躺在了我的舌头上,仿佛要融化了一般,我又轻轻吸了一口馅,半被打碎的香甜绿豆就覆盖到了我的舌头上,甜甜的、又很清凉,我的味觉几乎要被这意想不到的美味汤圆所征服。最终经过这次试探性的考核,我决定将绿豆陷的汤圆列入我的美食表中。

这晚的突发奇想,成功让我喜欢上了汤圆,这种具有历史传统的美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吃汤圆作文400字

全文共 1040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元宵大家都在开心的汤圆,来看下别和你有什么不同吧:

第一编:

欢笑声,炮竹声之下,映射出的是扬起笑的脸。很久没有,如此肆意的快乐,如此畅怀的开心。我过年,我快乐。 一道道晨曦划破夜空;一个个灯笼飞上屋檐;一幅幅对联贴上墙壁;一件件新衣奔离衣柜;一声声爆竹响彻天地;一片片彩霞空中飞舞;一阵阵欢呼请出红日;一句句祝福口耳相传――过年啦!

大年初一的早上,我一起床,妈妈便搬来了一碗刚煮好的汤圆。圆溜溜、雪白雪白的汤圆在清水里翻滚、沉浮,犹如一个个小精灵在追逐嬉戏,宛如喝饱了牛奶的孩子,又像刚洗过澡的婴儿,又圆又胖,又白又滑,让人忍不住一口气把它们吃掉!

我拿起勺子摇起一个汤圆,那扑鼻的香味,馋得人直流口水。细看煮熟的汤圆,晶莹透明,稍带褐色。裹在里面的乌黑的芝麻隐约可以看见。这汤圆就像一颗硕大的白珍珠,只要轻轻一咬,香喷喷,甜滋滋的芝麻就会流出来……

我将汤圆放入口中,那嫩滑柔软的汤圆在口中蹿来跳去,一口咬下去,里面的芝麻就立刻钻了出来。那比蜜还甜的芝麻和那柔软如布的汤圆皮一起缓缓吞入肚中,这种味道真是妙不可言,仿佛吐出来的气也带来了一丝芝麻的清香。这种感觉真是太美妙了,让人怎么也吃不厌。

汤圆不但非常好吃,而且可爱又有营养,我很喜欢汤圆的这种味道,那么你呢?

第二编:

说起吃汤圆,每家每户都不同都会有一番自己体会,都会吃出只属于自己的品味来。

今年我在外婆家过年吃汤元,吃出了新的感受。

那是元霄节晚,我们一家子吃过饭,就围坐在电视机旁,等着收看元霄晚会。这时,外婆从厨房里拿出已经准备好的糯米和芝麻,准备包汤元。我好奇地问:“外婆,为什么过年都要吃汤元呢?”外婆神秘地笑着说:“你先帮我包汤元,包好了我告诉你。”

为了早一点知道结果,我请来哥哥帮忙。在我俩的努力下,我们很快就把汤元包好了。由于我技术不到家,我做的汤元,要么大,要么小,要么圆,要么扁,很不规则。

大约22点,我请外婆快告诉我答案,可外婆还是不慌不忙地一边拿碗一边说:“等你吃完了汤元,你就会懂的,如果你还不明白,那时我再告诉也不迟呀!”我心存凝虑回到客厅。

“快来吃汤元了。”厨房里传来了外婆的声音,我第一个冲到桌前,看到一碗碗热汽腾腾的汤元,馋得口水直流,恨不得一下子全都吃掉。

我吃得正香,不知什么时候外婆来到我的身边,她笑着问我:“现在你该知道答案了吧!”“吃汤元是不是代表着团团圆圆,美美满满。”我脱口而出。外婆没有告诉我对不对,而是会心地笑了,笑得那么甜,从外婆的欢笑声中,我看懂了什么是快乐、什么是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做汤圆作文800字

全文共 1024 字

+ 加入清单

“天上白玉盘,人间糯米团。团中藏芝麻,华夏乐团圆。”今年元宵节,我不仅为汤圆作诗一首,而且还亲自参与做汤圆,感觉别有一番风味。

奶奶要包汤圆了,我赶紧洗手穿围裙,着急忙慌地来到奶奶身边。只见奶奶把雪白的汤圆粉倒进铁盆里面,盆口立刻腾起一圈“白雾”,一股淡淡的香甜扑鼻而来。奶奶拿着一碗水往里一点一点地倒,还不停地用筷子搅拌均匀。我也学着奶奶的样子,可是越搅越觉得不对劲,原来,我一下子把很多水都倒在了同一个地方,结果面一坨稀一坨干越来越搅不顺了。奶奶赶忙来救场,才使得它们逃过一劫。奶奶先用手将它们聚集在一起,接着利用水分将它们揉成一团,然后用手按,再反过来,再揉一下,再翻过来……看着奶奶娴熟的手法以及面团那雪白、胖乎乎的身体,还有它随着奶奶的手从盆中翻跃滚动的身影,我已经跃跃欲试了。

终于等到奶奶说∶“可以包了”。我迫不及待的用手将面团抓起……怎么会这样?上一秒看着还光滑白嫩的面团,下一秒怎么就粗糙分裂开了呢?原来,汤圆面团的性质很奇特,你如果用手掌柔和的搓揉它,它也会变得听话变得光滑起来;如果你用手粗暴地抓它,它便会分裂开散开,露出“凶恶”的一面,真是“吃软不吃硬”的家伙。

没办法,我只好看着奶奶先做示范,她揪掉一小个面团,搓圆,接着在中心地带按出一个凹,往里面舀点儿馅,再把它包起来,揉圆,摆放在平盘里!我也拿起一个面团,小心翼翼地揉成一个小球,也按出一个凹,舀了些馅。可就在我要包起来时,那调皮淘气的馅漏了出来,我像一个妈妈一样将淘气的馅宝宝按回它雪白的房子里,接着,我把“白房子”的“门”关上,又轻轻将它搓得滚圆,才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摆放好。我终于完成了自己做的第一个汤圆,心里欢乐得很。后来,我的馅能越包越多,我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我们的汤圆犹如一只只雪白的小鸟从空中飞跃,滑入锅里。

当我看到沸腾的锅里一个个漂亮的汤圆,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和激动。水开过几滚后,我赶忙舀了一个汤圆尝了一口……啊!滚烫滚烫,不仅有糯米的清香软绵和花生芝麻馅的甜味,还有从和面开始到汤圆起锅奶奶对我的耐心和我努力好学的味道,而且还有温暖的家的味道……

我们把汤圆从锅中舀出,装进大家的碗里。看着家人甜蜜的笑容,我突然体会到了咱们中国人元宵节吃汤圆的真正意义,那就是只要一家人能团聚在一起,幸福的感觉就会像汤圆里的花生芝麻馅儿一样香香甜甜,让大家在新的一年里一边回忆此时的美好一边期待来年的团聚……

或许,你也应该尝一尝自己做的汤圆的味道,真的超乎想象的好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