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广东佛山游记作文【6篇】

《格列佛游记》作者用了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的幻想写出了荒诞而离奇的情节,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英国议会中毫无意义的党派斗争,统治集团的昏庸腐朽和唯利是图,对殖民战争的残酷暴戾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同时它在一定程度上歌颂了殖民地人民反抗统治者的英勇斗争。下面四开学吧为大家提供的读书笔记范文,供大家参考。

浏览

7021

作文

6

篇1:佛山森林公园游记

全文共 22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去乌苏佛山森林公园游玩。经过3个多小时的行程,我们来到了佛山公园,公园里空气非常清新,一级级的台阶顺着山势蜿蜒向上爬去,我们爬呀爬呀,终于爬到了山顶,啊!一大片开阔地,一眼望不到边,远处的房子都像火柴盒一样,这让我感到新疆真大呀!

下山后,我们去泡了温泉,这是山上天然的露天温泉,温泉冒着热气,散发着淡淡的硫磺味,梅子阿姨的银手镯泡了温泉后居然变黑了。

泡了一小时温泉后,爬山的疲倦一扫而光,晚上在宾馆里美美地睡了一觉,明天准备进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广东山水游记

全文共 571 字

+ 加入清单

去年暑假,我和妈妈还有两个朋友一起去广州游玩。那些天,我深深体会到了广州的魅力。

乘着飞机,我们很快来到了广州。那天天气很凉爽,天空还飘着绵绵细雨,凉爽的天气让我心旷神怡。我们迫不及待地找到了甜品店,点了著名的双皮奶、黑芝麻糊和莲子百合红豆沙。我刚舔了一口双皮奶就大叫:“我敢肯定,这是世界上最美味的甜品了!”

广州除了美食多,美景也多,城市的花草树木很多很漂亮,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广州的行道树。

广州的行道树很多都是有着两三百年历史的大榕树。大榕树的枝条上垂下来密密麻麻的须条,像极了老爷爷的长胡须,在风中摇摆,谁看见了都想去抚摸几下。晚上,榕树上的星星、月亮灯亮起来的时候,整条街顿时变得流光溢彩,人们仿佛都在美丽的星空里漫步。

那几天我们去了很多著名的百年老店品尝美食,像泮溪酒家、广州酒家、陶陶居、南信双皮奶等,还去了陈家祠游玩。

陈家祠是中国清代宗祠建筑。房檐上雕刻的麒麟啊,凤凰啊,金龙啊,看得我眼花缭乱。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房子!现在陈家祠已经是广州的一个工艺品展览馆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精致的粤绣。看了无不让人啧啧称奇!就拿一幅孔雀来说吧。在灯光的照耀下,那幅孔雀就变得闪闪发光,栩栩如生,好像随时都会飞出来一样!参观完了陈家祠,我对祖国的传统工艺充满了无比崇敬之情!

美丽的羊城——广州,我还会来看你的!

[广东山水游记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带你游新佛山游记800字

全文共 949 字

+ 加入清单

佛山,是一个有许多魅力可以发掘的城市。就她自身的“外在美”来说,已经多得数不胜数。关于佛山,你一定听说过祖庙,西樵山,岭南天地,千灯湖,荷花世界……但是你听说过仙湖度假区,冰玉堂,南风古灶,南国桃园,山水森林公园,西坑水库,树生桥,南海湿地公园……吗?

没听过?没关系。今天我就带你游玩新佛山,让你对佛山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现在我们先去顺德均安的冰玉堂:

冰玉堂坐落在顺德均安镇沙头管理区,是佛山顺德均安沙头同乡会筹建的华侨姐妹安老院。该院坐落在沙头管理区的鹤岭山麓,故又称鹤岭静安舍。它是两层楼建筑,地下分左、中、右三座,中座供奉着自梳女们信奉的观音,左、右安放着已故的自梳女的灵位,楼上是木做的阁楼,是自梳女的睡眠之处。建筑面积约为五百平方米,占地近两亩。

大家可能不知道自梳女是什么吧,我来跟大家介绍:指女性把头发像已婚妇一样自行盘起,以示终生不嫁、独身终老,自梳后的女人被称为自梳女,也称马姐或姑婆,死后称净女,是古代中国女性文化的一种。过去时代,封建礼法苛严,不少女性不甘受虐待,矢志不嫁,或与女伴相互扶持以终老,约自明代中后期起,相继产生了自梳女和不落家的特殊习俗。由于蚕丝业的兴起为女性提供了独立谋生的机会,这些习俗在封建礼法压迫下,得以相沿300余年,在晚清至民国前期达于高潮,直至20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女性社会地位提高和战乱的影响而渐趋消歇。

好了,是时候和冰玉堂说再见了,我们要转到下一站了——石湾公仔街

美吗?哦,那是当然的,石湾公仔是佛山一直保留的一门手艺,历史悠久。

石湾公仔又称石湾艺术陶瓷,是一种汉族传统陶瓷工艺品。产于中国陶瓷名镇的广东省佛山市石湾镇,是在日用陶高度发展,商业流通活跃繁荣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艺术创作植根于民间,每件作品充满着浑厚、粗犷、质朴、率真的审美情趣。石湾公仔上釉别具一格,釉色浑厚斑斓,造型生动传神。在技法上,塑造人物以不施釉的陶泥“胎骨”表现人体肌肤,取得了“比瓷雕更有温情和人性”的艺术效果。自明代以来,“石湾公仔”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兼收并蓄、善仿善创的发展进程中,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陶艺史上的一朵奇葩。是一种富有乡土气息的汉族民间艺术。

新佛山是不是很美?是不是很喜欢?佛山还有多美之处,今天我就不一一举例,希望你经常来新佛山感受她的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广东山水游记

全文共 421 字

+ 加入清单

来到广州不能不去白云山,这白云山可被称为“羊城第一秀,南越第一山”。一大早,我就带着激动的心情,乘上了B18公交车,前去这早有耳闻的白云山。

行走白云山,别无特别,最好从索道边上。经历了一小时的车程,我终于来到了这南门。

走入南门,开始是千尺嶝。这千尺嶝不仅高,而且还很长刚走不过10多分钟,就让人气喘吁吁,而千尺嶝的两旁,经常能看到些坟墓,我就好奇看了,发现这尽是朝廷的高官。走着走着,不知不觉中就走完一半了,向远处眺望,整个羊城尽收眼底,迷迷蒙蒙的雾笼罩着羊城,有着海市蜃楼的感觉。

不久到了白云山顶公园,才能深吸一口气,好好休息。在这山顶公园上,有许多人在这锻炼,有打羽毛球的,有打太极的,也有的跳健身操的,三五成群,玩的不亦乐乎。

走出这个鸣春谷,天色也不早了,我沿着大道下山,一种感觉油然而生,白云山虽没有泰山的挺拔,没有黄山的雄伟,但它更像一个美丽洁净的大花园。是一个蕴藏着无数小生命的地方,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使人感觉与大自然的无限亲近。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广东佛山行通济路线公布:管控路线延长4.3千米

全文共 3323 字

+ 加入清单

“行通济,冇闭翳”,元宵佳节马上到来,又到了行通济的日子。为确保行通济大型民俗活动安全有序进行,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禅城警方已全面升级各项行通济安保措施。与往年相比,今年行进路线有所延长,管控范围进一步扩大,安保警力也将增至2300人次,全力护航市民安全行通济。

路线一:卫国路(汾江路口)——普君西路兆祥路——文华路(同济东路入口)――同济东路――骑楼通道――通济桥――济世广场――普澜二路(同济路、同华东一路、同华东二路)。该路线的管控长度较去年约延长3公里,市民可从卫国路、普君西路、兆祥路沿线支路进入,并统一经文华路入口进入。

路线二:季华路(汾江路口)——季华路(岭南大道入口)――岭南大道――同济东路――骑楼通道――通济桥――济世广场――普澜二路(同济路、同华东一路、同华东二路)。该路线的管控长度较去年延长约1.3公里,市民可从季华路沿线路口进入,并统一经岭南大道入口进入。

备用路线:季华路(岭南大道以南)――文华公园(电视塔广场)――文华路――同济东路――骑楼通道――通济桥――济世广场――普澜二路(同济路、同华东一路、同华东二路)。

人流从岭南大道、文华路进入同济东路由东向西行进,进入骑楼通道和通济桥,最后由济世广场出口到普澜二路向北、西、南三个方向疏散。经由普澜二路、同华路疏散的群众,可通过季华公园天桥及东建世纪广场天桥向南通过离开。

紧急疏散通道:市府南小公园、厚源路(普君南路至岭南大道路段)、后龙东街、后龙西街、后龙横街、金鱼街(普澜一街至同济路路段)、同济路(普澜路至金鱼街路段)、同济东路北侧(金鱼街至岭南大道路段)、普君新城等路段。

管制区域:卫国路、季华路沿线不予车辆通行

元宵当晚19时起,管控范围为汾江中路(卫国路至季华六路)以东,卫国路、普君西路、兆祥路以南,朝安路(兆祥路至季华路)以西,季华六路以北区域。在此区域内车辆禁止出入,直到管制措施解除。此外,为了避免交通拥堵,19时开始,禅城警方将禁止外地车辆驶入禅城辖区。

与往年相比,管制区域和禁行路段均有所增加。警方增设了朝安路以西及绿景路(岭南大道至文华路)以北的外围管制区,卫国路、季华路沿线也将取消去年的单向行驶,转而实施全线封闭,不允许车辆通行。

交通管制开始后,以下路段将禁止机动车通行:卫国路(汾江中路至岭南大道)、普君西路、兆祥路(市东下路至文华路)、文华路(兆祥路至季华路)、同济路(文华路至汾江中路)、岭南大道(普君西路至季华路)、季华路(汾江中路至朝安路)、金澜北路(华远街至季华六路)。

以下路段允许机动车单向通行:祖庙路(卫国路至建新路)、卫宁路、福宁路(卫国路至建新路)、市东下路(兆祥路至南桂西路)、朝安路(兆祥路至南桂西路)只允许机动车由南往北方向行驶;兆祥路(文华路至朝安路)、新风路(文华路至朝安路)、同济东路(文华路至朝安路)、忠义路(文华路至朝安路)只允许机动车由西往东方向行驶;平远直街、华远西路、岭南大道(季华路至绿景路)、文华路(季华路至绿景路)只允许机动车由北往南方向行驶。

以下路口将禁止车辆驶入:汾江路与平远街口、汾江路与影荫路口、汾江路与园南大街口、季华路与汾江中路口、汾江中路与同华西二路口、汾江中路与同华西一路口、汾江中路与同华横街、汾江中路与同济广场南侧路口、汾江中路与同济路口、汾江中路与乐园北街口、汾江中路与卫国路口、祖庙路与建新路口、建新路与卫宁路口、建新路与福贤路口、卫国路与福宁路口、市东下路与南桂西路口、文华路与南桂西路口、南桂西路与文华路口东侧小路口、朝安路与南桂西路口南侧小路口、兆祥路与朝安路口、朝安路与新风路口、朝安路与同济路口北侧小路口、同济东路与朝安路口、朝安路与忠义路口、季华路与朝安路口、文华路与彩虹路口、文华路与绿景路口、岭南大道市一医院停车场入口小路口、岭南大道与绿景路口。

警方呼吁,有关市民尽量选择在实施管制前出入。

警方表示,在分别以普澜路、卫国路、普君西路、兆祥路、南桂西路、朝安路、季华六路为界线的内围区交通管制区内,除了停放在停车场内,“行通济”路线内禁止机动车停放。“行通济”当日上午10时开始,警方将开展清理占道停车的专项行动,建议市民提前停放好车辆或选择公交出行。

安全保障:全面升级安保措施确保安全有序

1、安保警力由1600人增至2300人次

禅城警方表示,为了保证有充足警力维持活动现场秩序,应对各项突发事件,警方将再次增加了安保警力。由去年的1600多人次增加至2300人次。所有警治力量将在安保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根据各自的职能分工,共同开展安全保卫工作。元宵当日,行通济核心区域平均每1米都有1名警力值守。

为了避免外围路段的堵塞现象,禅城交警细化了交通疏导方案,加大警力投入,由去年的250名交警增至今年的450名,扩大疏导范围,对人、车辆更加合理的分流、疏导。

2、管控路线延长4.3千米,增加禁行路段

今年行通济活动与往年相比,参加人数可能超过70万。为了确保群众安全行通济,禅城警方将管控路线延长了4.3千米。今年行通济同时设置了2条主路线以及1条备用路线,将2个入口分别设在文华路路口(北线入口)和岭南大道路口(南线入口),南北管控路线比去年分别延长了1.3公里和3千米米,同时开放两条路线。高峰时期如果人流过于拥挤,警方则会立即对岭南大道采取封闭措施,启用备用的电视塔广场路线。备用线路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迅速有效地分流主路线的人流压力。

同时,为了确保人流有序通过,警方增加了季华路、卫国路及汾江中路以东、朝安路以西等多条禁止机动车通行路段。

3、管控范围扩大5平方公里,搭建应急通道

今年管控范围比去年增加约5平方公里,管控范围内充分利用物理隔离措施(水马、铁马等物理隔离措施)进行人流、车流分隔,确保人流安全、通畅。管控区内设置多条畅通无阻的应急救援绿色通道及应急疏散通道,保障人群有足够疏导通道,并保证应急救援人员、车辆等救援措施及时到位。

4、新增8道人群分割点,增设近600人应急救援队

为防止大量群众突然涌入而出现拥挤情况,今年禅城警方在行通济沿线设置8处人群分割点。当出现拥堵踩踏等事件时,警方将马上利用水马、人墙形成区域封锁节流,防止后方群众对前方事故地点产生冲击,避免出现更严重的事故。

此外,禅城警方还在核心区域内部署近600人的应急救援队伍,每组应急队伍均由分局民警、市武警支队武警、市局特警、消防战士和医护人员组成,在行通济活动中全程待命,负责处置沿线有可能发生的群体性踩踏事故、暴恐事件等各种突发性事件。

5、行进路线全部纳入监控,新增60个LED提示屏

禅城警方表示,行通济行进路段将全部纳入视频监控范围,并有专人监测人流密度。当人流密度达到一定数值时,便发出预警,确保指挥部有效全面掌握整个行通济的人流情况,利用科学手段,对人流进行分析,据此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警方还为沿线各执勤单位新增配置了60个LED执勤提示屏,确保在夜晚光线不足的情况下,有效引导群众配合执勤民警指挥。

安全提醒:推荐公交出行 避开人流高峰提前或推迟行通济

由于行通济路线较长,如有群众因体力不支无法行通济的,可以向现场执勤民警提出,执勤民警将打开水马让市民离开行通济队伍。同时,相关部门还在行通济沿线设置医疗救助点,方便市民求助。另外,为方便外地市民行通济,警方协调相关部门在外围区、管制区和核心区设置了近200余块路线指引标牌,在普君北路、祖庙路等地铁站周边设置了行通济路线指引标牌。

元宵节当晚,因公安机关将对通济桥周边区域进行管制,也将影响通济桥周边区域居民出入,警方呼吁有关市民尽量选择在实施管制前后出入,同时警方将尽可能做到便民利民,尽量方便通济桥附近区域居民通行。

警方还提醒,由于行通济人数众多,警方建议市民尽量乘坐公交车、地铁、的士等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当晚行通济的市民一定要服从现场执勤民警指挥,自觉按照指引路线行走,不在牌坊、桥面等管制路段逗留,不推挤、打闹和起哄;禁止携带烟花爆竹、香烛、氢气球等易燃、易爆危险物品。

此外,按照惯例,元宵节晚20时到24时是行通济的高峰时段,比较拥挤,有老人、小孩行通济的家庭最好避开行人流高峰期,提前或推迟行通济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广东佛山“行通济”的缘起和演变

全文共 4736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节“行通济,冇闭翳”已经成为佛山人每年不可或缺的一个习俗。不过,延续几百年的“行通济”风俗缘何而成?通济桥上桥和下桥的台阶数为何不同?“行通济”是元宵节走还是正月十六走?生菜是拿回家还是扔掉?很多市民对此却依然“蒙查查”。

近日,佛山传媒集团联合报道组专门采访了知名民俗专家,揭秘“行通济”有趣的缘起演变

■缘起:

“行通济”缘起明代

台阶数寓意“九出十三归”

通济桥是佛山最早修建的桥梁之一,建于何时已无从考究。明朝户部尚书、乡人李待问回到佛山,见此桥年久失修,于天启五年倡建修桥,翌年建成并取名“通济桥”。

“行通济何时成为佛山人的习俗已经不可考了。不过,根据我们的研究分析认为,可能是从明清时期开始的。”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佛山民俗专家余婉韶认为,这一结论,是根据通济桥的时代建筑文化特色而考证的。

“通济桥的上桥台阶数是9,下桥台阶数是13,寓意九出十三归,这是典当行的行规——九块钱买的东西要用十三块赎回,也就是‘小本大利’的寓意。从明代开始,典当行在佛山是非常盛行的。”余婉韶说,通济桥如此设计寓意了外出的人们都能够顺顺利利,赚大钱回家,这说明通济桥的习俗与当时的经济发展程度是有关系的。

余婉韶说,当年通济桥上的一副对联则说明了通济桥的地理位置和为何要建这座桥。这副对联的上下联分别用“通济”开头,以前通济桥的桥头有个通运社,是一个土地庙。桥尾则有一座南济观音庙,南济观音是白衣观音,是求福求子的。通济桥横跨佛山涌,是佛山的水上交通要道,更是佛山商贸交流的重要通道,无论进京赶考还是出外做生意,都要经过这里。因此,佛山商民为求来年生意顺境,便行通济桥讨好意头,逐渐成风,便有了“正月十六行通济,行过通济冇闭翳”之说。

余婉韶认为,从这副对联的下联就能看出珠三角岭南文化的特征。“济祠联广宇,康元社稷共升平”,寓意了通济桥虽然只是一条桥,但它却可以“联广宇”:从这里出发,水道通向全国各地,可以看到整个天下,行通济就能够和谐、天下升平。

生菜寓意“胜意菜”

行完通济要拿回家

佛山人“行通济”,最大的特色就是要带风车、风铃和生菜等吉祥物。不过,余婉韶却表示,“买生菜”的确是“行通济”的习俗,但带风车和风铃却是后来逐渐演变出来的。

“旧时行通济,生菜被叫做‘胜意菜’。行完通济,买棵生菜带回家,寓意这一年都会‘万事胜意’。”余婉韶说,至于“扔生菜”的习俗则是人们的误解。据她考究,“扔生菜”是上世纪80年代后恢复“行通济”后才出现的,当时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到佛山工作,参与“行通济”,一则不了解佛山的习俗,二则因为家不在这边,觉得拿了生菜没用就随手一扔,久而久之,就成了个“美丽的误会”。

个人祈福到通济天下

随着时代的推进,“行通济”也在不知不觉中演变着,在政府与传媒的积极引导下,这项古老的民俗被融入了更多的时代元素。

“行通济”民俗活动原为禅城及周边乡人的自发祈福活动,在政府的引导下,把古老的个人祈福活动注入了慈善募捐新元素,体现“通济天下”的精神。如2000年举行了“佛山市献爱心捐善款元宵万人行”活动;2005年禅城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制作了大型生菜灯,倡导引菜(财)归家,并把生菜灯拍卖所得用作善款捐献给佛山福利事业;2006年更组织了“畅行通济·引财归家”——万家通济系列文化活动,为古老的习俗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

“行通济”民俗活动体现佛山人“和谐”、“仁爱”的人文意识和价值观念。这种自发的民俗活动通过政府的积极引导,吸引四面八方群众参与,从10万人行通济,到20万人行通济,再到2006年的40万人,2008年更是达到了创记录的53万人,本地人和外地人共同经历佛山的发展,共同分享佛山今天的成就,共同期盼佛山美好的将来。“行通济”大大增强了民众对佛山的认知和认同感。

不过,“行通济”延续至今几百年,一直没有变的就是每年几十万人行通济都平安无事,这不得不让人佩服。对此,余婉韶也深有体会,“这不能不承认行通济真是一种淳朴的佛山的地地道道的良风习俗,是人们一种对和谐幸福的企盼。”

开辟旅游点宣传佛山优良风俗

“行通济”延续几百年,从建国后一直保存至今,余婉韶认为,政府支持必不可少,也应该给予更大的支持。

“‘行通济’是佛山人非常淳朴的习俗,这种习俗促进了人们的和谐相处,促进了民间的友好来往。”余婉韶建议,应该把行通济扩展成为旅游项目,不仅仅是佛山人走,还要对外来游客开放。

“比如我们有‘行通济,冇闭翳’之说,这是每个人都企盼的好意头,外地人肯定能够接受,也乐意参与。而‘先通后济’这种做善事的呼吁,也是大家乐意去做的。我们只要通过一些宣传的方式,与旅游项目结合起来,开辟一个行通济的旅游点,不仅仅是正月十六走一次,平时都可以走,通过宣传,旅游部门带外面的游客来游览这个地方,了解佛山的这种良风良俗的渊源,宣传佛山的这种优秀的风俗,对宣传佛山也有好处。”余婉韶说。

据了解,在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行通济”已经作为春节习俗的一项内容,被列为广东省级及佛山市级的“非遗”名录。目前,佛山正在申报成为国家级的“春节习俗保护基地”,如申报成功,将进一步促进这项传统习俗的保护。

传媒助力 擦亮民俗文化品牌

元宵节,岑桑等岭南文化名家将应邀前来与市民一起行通济

筑桥搭台,聚省内外名流共赏共论盛事;穿针引线,邀境内外媒体宣传助势。佛山传媒集团巧心烹烩,不断为“行通济”这一佛山民俗盛宴注入新的内涵、新的活力,为这张佛山文化名片增添更加夺目的光芒。

今年元宵节,佛山传媒集团又策划了“岭南文化名家行通济”。届时,著名岭南文化人岑桑、中国著名作家范若丁等名人,将与市民一起行通济。

■传媒助翼

民俗文化声名远播

2007年元宵节期间,佛山传媒集团在组织旗下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对“行通济”这一民俗活动进行全方位报道的同时,还主动介入这一民俗盛事,策划举办“著名作家闹元宵”,邀请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总裁张胜友,《天下无贼》原著者赵本夫、“北极村”女作家迟子建、《暗算》作者麦家等20多位全国知名作家齐集佛山,品味畅谈佛山民俗文化。

应佛山传媒集团邀请,2008年的元宵节,来自全国知名媒体及省港两地的传媒精英齐聚佛山,一同见证“行通济”的空前盛况。他们中间既有省政协常委、省广播电视协会会长胡国华,省新闻出版局局长陈俊年等领导,更有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广州日报、凤凰卫视、TVB等媒体高层,也有广东电视台、南方电视台等媒体的知名主持人。他们与50余万之众的浩浩人流同行一条引财归家路、共越一座祈福通济桥,亲身感受佛山民俗文化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借助文化名人的名气,通过境内外媒体的覆盖率、影响力,佛山民俗文化名声远播。“行通济”作为一张城市文化名片、作为佛山城市精神的载体,为越来越多的人知晓。

■巧心烹烩

民俗文化味层次更丰富

民俗活动不只是民间盛事,佛山传媒集团为“行通济”佐以丰富的内容,为传统文化增添魅力增添活力,为这场民俗盛事烹制出无穷回味。

2007年,著名作家来佛山闹元宵,在为佛山增添喜气的同时,更浅吟低唱,挖掘这一民俗盛事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精神内涵,为这一民俗盛事增添文化气;坐而论道,将文化产业发展、多媒体互动做强文化产业等话题不断引向深入。著名作家白天光说,一个城市的文化品质在于对民俗的认可程度,佛山民俗文化人气旺盛,城市文化特征明显,佛山具有佛气、人气和文化气。

2008年传媒精英的到来,除了为“行通济”增添人气、扩大影响力,更为佛山的跨媒体合作写下序言。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南方月刊》总编辑蔡玉明说,今后《南方月刊》以及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其他媒体,将继续加强对“行通济”等佛山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的报道。香港TVB中国业务部总监刘建辉表示,今后将与佛山电视台合作联合直播。

■再出新意

佛山传媒人今年助兴又助势

前年是著名作家佛山闹元宵,去年是省港传媒精英行通济。佛山传媒集团董事长刘宁说,集团今后每年都将在元宵节举办类似活动。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不但要在本地传承,还要在海内外传播好。

今年元宵节,佛山传媒集团又策划了“岭南文化名家行通济”。届时,领导、嘉宾及著名岭南文化人岑桑、中国著名作家范若丁等一众名人,将与市民一起行通济,并在“行通济”活动最高潮的时间——晚上10时30分,一同出席“岭南文化节启动仪式”。叶问长子叶准将从香港赶到佛山,参与行通济活动,畅谈咏春拳与佛山的渊源,并亲自率徒表演咏春拳。

当晚,佛山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将首次采用大型晚会直播的形式,通过现场连线和精彩的节目,呈现数十万人行通济的盛况,及作为“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的佛山的欢乐与祥和。晚会上,学者名流们还将从城市建设的角度解读“行通济”这一古老的民间习俗,包括佛山民俗与岭南文化、民俗文化与城市经济等,将“行通济”这一民俗盛事引向更深更远的思考,带向更宽更广的领域。

■相关链接

行通济为何要带“吉祥三宝”?

现在市民行通济,都习惯于带纸制风车、风铃、生菜这“吉祥三宝”:风车象征时来运转、风铃象征迎来福音、生菜象征祈求生财。

据民俗专家余婉韶介绍,旧时行通济,生菜被叫做“胜意菜”,行完通济,买棵生菜带回家,寓意这一年都会“万事胜意”。后来人们取“生财”的谐音,又赋予生菜祈求生财的寓意。

至于带风车和风铃“行通济”,余婉韶说是上世纪80年代后才出现的。当时刚恢复行通济,还没有农民敢带生菜出来卖,烧香拜神又不被允许,有些头脑灵活的商家,就拿风车和风铃来卖,取其“时来运转”、“迎来福音”的好意头,又能吸引小朋友,渐渐地就形成了一种习惯。

到底是十五行还是十六行?

“现在人们还有个误解,以为是在元宵节‘行通济’,其实不对,应该是在正月十六行。”今年已70多岁的余婉韶从孩童时便开始“行通济”,她说,按照传统的做法应该是正月十六“行通济”。因为正月十五是春节的最后一天,而正月十六则是人们结束假期开始工作、商家开市的第一天。人们希望在这一天走过通济桥后,取个好意头,希望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赚大钱。“而且以前人们行通济不会拿着花灯,解放前又没普及电灯,基本上人们都是白天走通济桥。”余婉韶说。

■小资料

行通济

通济桥是佛山最早修建的桥梁之一。在明代曾几次重修。据《佛山忠义乡志》载:明天启年间,明朝户部尚书、乡人李待问回到佛山后,见此桥年久失修,于天启五年(1625年)倡建修桥,翌年建成并取名“通济桥”,寓意“桥以通济名,必通而后有济也”,“以正义通,以亨屯济”。

清代嘉庆十二年(1807年)通济桥再次重修,保持原貌。民国时期,该桥虽然完整,但河道已淤塞,船只不便往来。60年代后,通济桥改建为钢筋混凝土公路桥。随着佛山城市化的发展和河涌的演变,通济桥下的河涌被改为暗沟,桥面也被建成马路,通济桥名存实亡,但“行通济”习俗仍得以继续。

2001年1月18日,佛山市政府斥资1700万元在原址旁重建通济桥,并整治美化周边环境,扩充建成通济广场。通济广场以通济桥、闸门楼及南北两个广场为主轴线,再配以桥下水体、周边绿化,形成一个面积7300平方米的公园。重修后的通济桥长32米、宽9.9米。桥两端的抱鼓石,以祥云和蝙蝠衬托风车,体现出通济桥民俗的象征物——风车。桥身上雕刻着相传八仙过海时所执的神器,寓意市民过桥时祈求消灾、寻求平安的美好祝愿。

每逢农历正月十六,佛山民众及四乡男女老少,联群结队,携男带女,步行至通济桥,或在社坛焚香烛、烧炮仗,或步入南济观音庙烧香,参神叩拜,男子求签,妇人则扯神前花灯灯带,求赐丁财。接着购买“行运风车”,持着游行于通济桥上。凡行通济桥的人,须一次从桥头(北岸)行至桥尾,不能折回复返,并由桥尾右傍大基而去,经尾窦到澳口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