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传承家风文化争做时代新人的征文【汇编19篇】

四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环境优美。下面看看开学吧小编整理的美丽四平幸福家园征文,大家快来学习吧!

浏览

1310

作文

1000

读《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有感

全文共 379 字

+ 加入清单

这本书里面讲了很多关于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也讲了一些节日的习俗和事情,主要讲了中国文化血脉、民族精神、传统美德、节日习俗。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本书告诉了我诸子百家,四大发明,四大名著一些文化成果和孔子、老子这样的文化名人,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除此以外,其中讲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更是值得让我们学习。还有中国的节日习俗,这些节日习俗多姿多彩。张骞,郑和一些人让中国文明走向世界。

书里面讲的非常好,让我知道了一些知识,作为祖国未来的下一代接班人,应该从小树立爱国意识,铭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学习,为祖国更美丽的明天作贡献。我们应该从身边点点滴滴小事做起,文明用语,礼貌待人,乐于助人。生活中,我们要尊敬长辈,遇到长辈要打招呼。

让我们珍惜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中华文化的传人,共同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传承龙文化作文600字

全文共 571 字

+ 加入清单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这两句歌词时常在我耳边荡漾。

中国的龙文化历史久远,源远流长。在中国,龙是吉祥的象征,它可以用来祈福、抵御灾难,既然龙这么富有神话色彩,那就让我们来说一说关于龙的成语故事和传统习俗吧。

中国古时候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大画家张僧繇,一天梁武帝要他在寺庙的墙上画四条龙。张僧繇用了三天就画好了,并且画得栩栩如生。大家听说后,走近一看,却发现每条龙都没有眼睛。张僧繇解释说:“如果我给龙加上眼睛,它们就会飞走了。"大家都不相信,坚持要他加上眼睛,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给龙加上了眼睛。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四条龙腾地一声飞上了天。这就是成语画龙点睛的由来。

中国的传统习俗赛龙舟源于我国楚国。楚国人不舍得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去拯救他。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的五月初五划龙舟以纪念屈原。激烈的赛龙舟很好的诠释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也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奋勇拼搏、积极向上、齐心协力的精神。

中国是东方的一条巨龙。长城在崇山峻岭中飞舞,那是龙的身影;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成功,那是龙的骄傲;奥运赛场上中国运动员夺得一块有一块奖牌,那是龙的荣誉;上海成功举办世博会,那是龙的骄傲。

我是龙的传人,我是炎黄子孙,我是中华儿女,我骄傲、我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传承中华文明营造美德家庭征文

全文共 968 字

+ 加入清单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的力量源泉。文化必将深刻地影响一个国家的发展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

缺失的文化

现在,有许多有识之士不断地呼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当以文化复兴作为灵魂,警惕我们中华民族不断缺失的传统文化。遗憾的是:传统文化的缺失,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

然而没有一个国家像我们这样矫枉过正。从清朝时期的天朝上国思想,发展到后来的崇洋媚外;从新文化运动,发展到对旧道德、旧文化的全盘否定;从文化大革命,发展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全盘鄙弃;从改革开放,发展到让洋节日和英语上升到一个空前绝后的崇高地位,以至于本来就被冷落的传统节日和受白话文解释的中国母语,均受到史无前例的漠视。

文化精神无法自立,只懂得人云亦云,纵然经济发展全球第一,将文化立法保护。我想,这也是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是背道而驰。

复兴的文化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长河中,逐渐孕育出了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方式。文化,是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我们决不能让它走向缺失。

央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已经举办三季;《中国成语大会》已经举办两季;《中国诗词大会》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在这些节目收视夺冠、成千上万网友参加,赢得无数好评的背后,是现代人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人们对中华文化的思考与感悟。

中华文化繁衍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对我们的影响是随处可见。

子路百里负米,不论严寒酷暑,都不辞辛苦,只为家中老母能吃上米饭;十四岁少年赵文龙,承担起家庭的责任,独自一人照顾患有脊椎裂痕和尿毒症的母亲,赢得了“最美孝心少年”的称号;郑成功不惧艰险,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领土的完整;师昌绪从条件优越的美国毅然回国,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贡献……这是从古至今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是中华文化的复兴。

文化的复兴使得社会和谐、人们安居乐业,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充满了向心力和凝聚力。我相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友善、爱国、敬业、民主……定会使得我们更加幸福、快乐。

结语

文化,民族的灵魂,国家发展的精神导向。一个国家只有带着充分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才能谈得上伟大复兴;一个国家,只有当文化展现出比物质和资本更强大时,国家和人民才能强盛、幸福。

让我们携起手来,传承中华文化,传承我们的文化,共同营造我们幸福的大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传家风守家训作文_文化作文2600字

全文共 2462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篇:

家风是一家的道德标准,如同粮食一般,是一个家必不可少的成分。而在我们家,也有家风,它就是如何做人。

做人,肯定要做到善良。有一句话叫“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而父母也从小这样教育我,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故意向一条小道扔小石头。虽然小道又窄又偏僻,爸爸看见了,急忙上前制止了我,并教育我道:“怎么能这样子呢?”“怎么了……”我感到爸爸在生气,但又委屈地说。“你这样可能会让骑车的人摔倒,这等于是在陷害别人!”爸爸激动地说着,我在一旁默默地听着,慢慢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看到我好像意识到了错误,爸爸的口气缓和下来了,继续说:“儿子,你应该还记得去年摔倒的痛吧?骑车摔倒比那样还痛!”我下意识地捂了捂左手,那道伤,令我难忘。这时,爸爸变得和往日那般慈祥,道:“快把那些小石子捡起来吧。”“好!”

一个教训,让我知道,我应该小心地做每一个细节,我生怕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伤害到他人。

当然,做人还要守时,虽然妈妈没有给我讲这个道理,但却总是用行动告诉我这个道理。每次,和别人约定出行时间时,妈妈总是要提早几分钟到达。她说,这样,才不会让别人等我们。有一次,我还戏谑道“宁教我等天下人,休教天下人等我”。但是,久而久之,我也耳濡目染,学着妈妈,养成了守时的好习惯!

父母的一些举动,总能影响孩子。优秀的品质,就是从中培养起来的。

这就是我家的家风,它让我从中养成了许多好品质,这样的家风,值得传扬!

第二篇:

每个幸福的家庭都会有一套出色的家风,我们家也不例外。主要可以概括为:“孝、俭、修”这三个字!

而我们家最为突出的更是孝,爸爸因为在外地工作,只有周来才有时间回来,但每逢爸爸回来总要去桥林看望爷爷和奶奶,带上他们爱吃的蔬菜和水果,放到冰箱里,让他们吃上几天。因为老人家平时都很节俭,舍不得买菜吃,总是喜欢将就一下。妈妈也同样,每过几天就会打个电话给他们二位老人家,问问他们的身体状况如何,奶奶有腿疼的老毛病,在家里又总是闲不住,所以总让人操心。因为我们平时都和公公婆婆住一起,所以对他们照顾起来比较方便,对他们的身体状况都掌握的很好。我们家还有一位老人家同住,那就是妈妈的外婆,我的太太,她老人家八十多岁了,可是她耳不聋,眼不花,身体棒棒的,平时家里的家务活儿都抢着做,但是太太有个血压高的毛病,所以平日里,家里的饮食都要注意,妈妈也经常询问太太的血压药还有多少,每次都去药店刷上几盒回来给她。爸爸也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他常常教育我要尊老爱幼。

其次是俭,也就是勤俭。我们家这一点做的不是很好,因为妈妈总是喜欢大手大脚的花钱,每次一抱着手机就开始上淘宝了,总喜欢给我买好多衣服回来。每年整理橱柜里衣服的时候,总能整出吊牌都没有剪的衣服都已经小的不能穿了,可她就是这么一个人,总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购物欲望。爸爸则比较爱打牌,妈妈为此也跟他没少呕气。相对来说,家里的老年人都比较节俭,他们平时打打小牌娱乐娱乐。

最后便是修养了,这点都是日常生活累积的,就比如在公共场所不能随地吐痰、不能大声喧哗、不乱扔垃圾、不能抽烟,主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群,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是很重要的,只有先会做人,才能把事做好。

一个好的家风,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必经之路,只有经历过的东西才能铭记在心。

第三篇:

青花罐流传至今,经岁月积淀,时光打磨,散发着历史的光辉;几枚勋章,象征爷爷的功绩,是先辈保家卫国的最有力证明。青花罐与勋章作为传家宝,固然有其价值,但“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祖训,凝聚先祖智慧,告训子孙以忠厚待世,凭诗书修身,岂不更具价值?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家风家规又称家训,一般指一个家族传承恒久不变的精神规则。其侧重于对整个家族成员修身持家、自省自励的影响。可以说家训是中华民族传承文明的缩影,一些古代著名家族的家训曾一度引领中国一些家族的辉煌历史,如《诫子书》、《朱子家训》、《范氏家训》、《颜氏家训》、《曾氏家训》等。“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一丝一缕,应念物力维艰”;“业精于勤荒于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等哲理名言许多都是出自一些著名家训。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许多家训一度曾引领一个家族甚至一个国家的兴亡,但随着时间和家族的变迁,社会价值观的改变,现代社会家庭的分散和独立,家风家规已变得越加少见稀缺。笔者不由反思:近些年社会公德和价值观的各种扭曲现象是否与家风家规的日益衰败密不可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我们民族传统儒家文化的根基,而其中的精髓是仁悌忠孝礼义廉,“惯儿不孝,惯狗上灶”,“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一丝一缕,应念物力维艰”,“业精于勤荒于嬉”,“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都是强调严教、勤俭、勤奋、自立才能最终功成名就,实现个人价值,并光宗耀祖。知耻才懂后行,知礼义才知善恶,才能行善行仁而“积德以遗子孙”。真正的传家宝是一种品质,是一种作风,折射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是我们的精神大厦。

伴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济发展,今天更多的孩子已变成“小皇帝”和“小祖宗”,而结果是导致更多的“啃老族”出现,他们的社会价值观往往偏向了“钱代表一切”,在此观念下衍生出了当今社会的各种假恶丑现象:唯利是图、盲目跟从、虚荣攀比、仇官仇富,逐利不惜挺而走险,违法乱纪,女性忠贞观早已演变为嫁钱不嫁人,笑贫不笑娼。“扶不起的老人”更折射着真善美礼义廉在金钱面前不堪一击的尴尬之痛。

缺少了精神和信仰的民族是可悲的,传承民族文化,把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祖训当做传家宝,把符合中国特色和价值观的家风家训中的爱国、尊师、感恩、孝道等宝贵的品质、优良的作风,传承下去,荫庇后代,造福子孙。

精神之训,万世之宝,秉承祖训,大放异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作文800字

全文共 855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民族是一个屹立在东方强大的民族,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近现代更是蓬勃发展。当今世界,中国正起着巨大作用,但却也面临巨大危机。在今天,中国虽然在国际上起着重要作用,中国文化却也遭到西方文化的重大冲击。传统文化的没落,西方文化的盛行。这却也不得不让人陷入深深的思考。中华传统文化真的正在消失吗?

1977年,卢沟桥事变以后,中华民族便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有多少革命先烈为了中华民族的传承而牺牲,那些被人记住了的,那些没被人记住的,数也数不清。今天的中国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然而在今天,多少人忘记了那段悲痛的历史,忘记了今天的中国是无数先辈用生命换来的,如果,一个民族失去了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那么这个民族也失去了战斗力,将会变的不堪一击。在这个崇洋媚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守住底线,把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继承下去,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三百六十行,每一行都有着每一行的学问,这些学问就是我们中华文化的表现,不管哪一行,我们都应该很好的传承下去,不要让它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了,中国是礼仪之邦,礼貌是我们中国每个人都具有的美德,在我们很小的时候,父母就会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讲礼貌的好孩子,这就是中华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更表现出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当我们中华民族危难之时,无数热血青年挺身而出救我中华民族于水火,他们代表的是民族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的民族,在过去的历史中我们共同抵抗外族侵略者,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会更加团结的生活在一起,中国由千万个家庭组成,中国是千万个小家的大家,既然是家人,我们更应该团结在一起互帮互助,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在这个世界有很多好心人,在别人需要帮助时帮助过别人,他们不求回报,他们传递的是正能量,是民族精神。

在当今社会,中华文化虽遭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但却依然默默地传承。民族精神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在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真的正在消失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传承朱子文化征文

全文共 1097 字

+ 加入清单

朱熹是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具有世界影响的杰出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并被视为东方文化的象征。朱熹寓居建阳、武夷山之史事,尽人皆知,殊不知朱熹之所以与闽北结下不解之缘,盖源于其父朱松来尉政和,群山迤逦千年不老的闽北古城政和,是朱氏家族入闽的第一站。现在大家都这样说,朱熹孕于政和,经过历史考证是正确的,但是我们说政和是朱子文化的发祥地更为准确,更能说明政和于朱子文化的关系。目前我们政和遗存的了两座对于研究朱子文化来说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那就是朱熹祖父朱森墓和朱熹祖母程氏夫人墓,朱森墓在铁山护国寺边,程氏夫人墓在星溪富美村。

朱熹一生70年,大部分时间都在闽北度过,我把朱熹与闽北的关系概括为五句话20个字:朱子孕于政和、生于尤溪、长于建殴、学于武夷、老于建阳。

孕于政和:宣和五年(1123年),在政和任县尉五年届满的朱松调任尤溪县尉,监泉州石井镇税。建炎三年(1129年)12月,刚要调建州(今建瓯)工作的朱松听到金兵自江西突入福建邵武的消息,放弃所摄之职,携带在尤溪的家眷回到政和,寓居铁山护国寺。此时兵荒马乱,烽烟四起,政和也不安全,建炎四年(1130年)8月,朱松仓皇买舟携眷避到自己任职的尤溪,时刻都作着避入深山的准备。 离开政和月余后的9月15日,朱松的第三子沋郎——未来的理学宗师朱熹降生。

朱熹生于尤溪郑氏草堂,7岁以前随父母在政和尤溪一带生活,朱熹7岁下半年,随父亲从尤溪迁往建州(现建瓯)暂居,绍兴十年也就是1140年朱熹11岁时,时任朝廷四品承议郎的父亲朱松,因反对卖国求和,遭秦桧党羽的排挤,被贬,受任出知饶州(今江西波阳)。未赴任,朱松忿然辞官南归,举家正式来到建瓯,居住在建瓯城南的环溪精舍,从此在家专心教育子女。到绍兴十三年1143年的春天,正当朱熹勤学苦读之时,年仅四46岁的朱松郁闷成疾去世。

朱松病逝后,朱熹遵从父亲遗命,14岁的朱熹到崇安(今武夷山市)五夫里,依附朱松生前挚友刘子羽,子羽视朱熹如已子。在五夫里,南宋宿儒胡宪,刘勉之,刘子翬均授朱熹以学,五年后,年仅十九岁的朱熹即登进士。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朝廷授朱熹为迪功郎,任泉州同安主簿,后历事南宋高宗、孝宗、宁宗、光宗四朝,累官知南康军、知漳州、潭州。朱熹一生宦途坎坷,仕宦七载,立朝仅46天,任祠官达23年,待职、无职或罢职16年,在朝当官时间很短。

朱熹在武夷山呆的时间最长,14岁到武夷山至64岁迁居建阳,除去外地为官的七年,其他时间都在武夷山,前后达五十年。64岁迁居建阳考亭,1200年4月23日(南宋庆元六年三月初九日),朱熹在家里忧愤而死,享年七十一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家风家规征文:家风家规伴我一路成长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告诉我,人要善良的活着。渐渐地长大了,也就把善良当成了我们的家风。等到我有了家有了孩子,当听到儿子第一次叫我妈 妈的时候,我就自己 在心里说,孩子妈 妈不希望你多优秀,但一定要做个真善美的人。也就从那时候开始,潜移默化的我就把“真善美”当成了我家庭的家风。

记得教孩子表演的第一个节目就是手语《感恩的心》。粉嫩粉嫩的小手,站不稳的脚步,唱不清的歌词,却让孩子成了我的老师。我爱孩子的认真,但我更想让孩子懂得:感恩,真的不是唱的,而是用一颗心用行动去实现的。从那一天开始,感恩的种子已经在孩子的心里发芽。

孩子四岁,我就开始领着他参加所有的公益活动。在敬老院,说话并不清楚的他却能大方的为爷爷奶奶唱《小燕子》,义工宣传现场,他是跑得最快发名片最多的一位,在募捐衣物的现场,他会在众多大人的眼皮下,拖着大大的衣服,向对面捡垃圾的老爷爷走去。不知不觉中,孩子已经有了一颗向善的心。

言传身教。参加活动越多,孩子的认识 也越强烈。有一次在市场买菜,一转眼看不到孩子了。着急的寻找,才发现他在不远处一位卖菜的老大爷摊前。他把一张义工的联系卡给了老大爷,并告诉爷爷如果需要衣服和钱就找临淄义工帮忙。······我拉着他离开后问为什么这么做,儿子的回答让我很感动 。“妈 妈,你没看到爷爷脚上穿的鞋都破了个洞,衣服破破烂烂的吗?他家里一定很穷,义工不就是帮助穷人的吗?我是小义工,当然得帮他们了。”一刹那感觉儿子真的长大了。三天后,我和儿子再次见到老爷爷,给老人买了一双棉鞋,那位大爷激动的恨不得把所有的白菜都给我才能表达他的谢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文化传承作文

全文共 460 字

+ 加入清单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孝亲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更应该把它传承下去。

我和我的奶奶、爸爸、妈妈,住在一起。奶奶像苍老遒劲的树根,没日没夜地为我们家这棵大树输送养料。虽然奶奶嘴上不说,但我知道她有多辛苦。近几年,奶奶的身体也不如往年硬朗,隔三差五的会往小诊所里跑跑。我很担心,生怕奶奶生什么重病。有一次,我的奶奶不知是因为晚上睡了有海绵垫的床,还是因为早上衣服穿少了受凉的。一回到家后就病的动弹不得,一动就浑身发痛。我猜一定是奶奶的腰间盘突出这个老毛病又复发了。医生叮嘱爸爸妈妈:“这几个月,大妈必须躺在床上休息,再忙也不要让她插手家务事。”爸爸妈妈精心照料奶奶,没让奶奶受一丁点儿罪。我是奶奶的大孙子,奶奶生了病也会在想我饭吃得好不好呀,睡得好不好呀······我怕奶奶操心,病情会加重,就比以前更乖了,有空时我还和奶奶谈谈心,聊聊我在学校里发生的事。在我们一家人的关爱下,奶奶的病一个月就好了起来。

中华民族的文明住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里的。我们将用这些文明来创造我们美好的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圆梦新时代征文

全文共 540 字

+ 加入清单

看到这个题目,我陷入了沉思:究竟何为中国梦呢?在我看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因为这个梦想,它是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华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的期盼。只要每个人的梦想都实现了,中国梦也就会实现了。

然而,我的梦想是什么呢?我再次陷入了沉思……

时光倒流到六年前。那时候,我还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六岁小孩。有一次,妈妈带我去科技馆玩,奇妙的科学世界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小球居然可以在一股气流的帮助下升得高高的;一个明明没有弦的手风琴,只要在上面抖抖手,竟能发出美妙的声音;几面镜子竟可以让我看到许多个自己……后来,在妈妈口中,我知道了发明大王爱迪生,也知道了他通过奇妙的科学,发明了许许多多的东西,造福了人类。从此一个梦想在我幼小的心中发芽了:我要当个发明家,要发明出许多实用的东西!

想到这儿,我情不自禁地笑了。这个梦想,我虽然曾经一次又一次地想起过,也曾经一次又一次地想要重新拾起这个梦想并为之奋斗,可最后不是被我渐渐淡忘,就是被我以“这不可能”为理由恨恨地把念头驳了回去。但是现在,我要为我那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梦想而奋斗!

同学们,你们的梦想是什么呢?你们是否在为这个梦想而奋斗呢?让我们一起放飞梦想,点亮中国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家风家训征文1000字:家风伴我成长

全文共 983 字

+ 加入清单

家风是一盏灯,照亮我前方的路。家风是一条路,伴我走向光明。家风是一面镜子,时刻发现自己的弊端 。

在我家里的大厅里,端端正正的挂了一幅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每每看到这十个大字,心里总是有所感悟。爷爷说要把这句话铭记于心,它会使我受益匪浅。

步入初中后,学习压力像个巨大的包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到了初三以后这样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初三的我们不再像小学时候那样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呆在温暖的被窝有更多的时间去品味早餐。初三的我们更怕冬天的来临,寒风像个怨妇一样在我们的耳旁嘶吼着、咆哮着,它告诉我们你只能前进,尽管这样的学习很艰苦,但是却没有一个人退缩。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信仰:那就是成功,为明天铺上一条美好的路。

我慢慢的闭上眼睛,脑海里像电影一样倒带重放,记得前一段时间我的英语成绩下降的很快,老师问我原因,我也答不上来,自己独自去好好思考。这天回家我心情很是不好。爷爷问了我情况,我便如实的回答了。爷爷听完慈祥的笑了。爷爷说:“最根本的原因是你最近没有认真,对吧?”我看着爷爷点了点头。“怎么回事,你能告诉爷爷么?”我低着头说:“其实我最近很累的,每天要完成功课很晚。”爷爷听完后,便指向大厅上那几个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呆呆地望了它许久,爷爷说:“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把这幅毛笔字挂在这里么?”我摇了摇头。爷爷说:“这里的故事可多呢!”我便趴在桌子上听爷爷讲里面的含义。

爷爷说这个家风被传承了几十年,在他小的时候,老爷爷就告诉过他,如果你想得到甘甜的蜂蜜不穿过蜂林,一味的退缩你就永远达不到。如果你想成功,不吃苦拿什么积累经验,去体会生活的美好呢。听爷爷讲到他们过去的辛酸,相比之下自己是最幸福的。我也顿时茅塞顿开,我开始拿起英语书,认真地拼写单词,人易我易我不大意,人难我难我不畏难。回味爷爷说的每一句话。学习的动力也就回来了,好像浑身充满了力量。这次模拟考之后,英语成绩也提升到以前的样子了。

家风伴我成长。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会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吃苦是我们的美德,因为所有的努力都不是白费的,它会给予你超出你想象的回报。家风牢记我心。也会伴随着我一直传承下去。

这是一篇叙事的文章,小作者自始自终充满着对“家风”的崇尚,如“家风是一面镜子,时刻发现自己的弊端”,感人肺腑。文章构思巧妙,写作方式新颖独特,语言生动活泼,读来让人爱不释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文明礼仪优秀征文1500字

全文共 3164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又是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文明礼仪征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我们的祖国在漫长的岁月里,孕育了长青的山川,长碧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作为一个中国人,可堪自豪的事实在是太多了。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一. 爱国、气节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说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气节。古往今来 ,多少仁人志士为维护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在爱国和气节方面为后人作出了榜样。 诸如卓有见识的林则徐,血染吴淞口的陈化成,维新被杀的谭嗣同,推翻帝制的孙中山,横眉冷对的鲁迅,抗日献身的张自忠,以及无数为国捐躯的共产党人都体现了这一民族爱国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之魂。

浩然正气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久不衰执着追求的完美精神气质。南宋文天祥的述志诗《正气歌》以其浩然正气与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邪气”斗,与元统治者的威胁利诱“邪气”斗,留取丹心照汗青。共产主义者李大钊“要为人间留 正气”,大义凛然牺牲在张作霖的屠刀下。著名诗人朱自清临终前虽贫病交加,也以其浩然正气饿死不领美国粮……

“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为她服务。”这是一切爱国科学家的心声。 国外科学家纷纷回归祖国,要为新中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钱学森面对美国方面的关押、软禁、监视,毫不动摇;华罗庚放弃在美国被重金聘用的工作;李四光谢绝英国老师让他攻下博士学位再回国的劝告……

以上种种爱国、气节的实例,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然而在中华历史上面对物质世界的诱惑及权势的威迫,小则卖友求荣,大则卖国求贵也大有人在。这就要求我们时时刻刻都要以祖国和民族利益为重。

二. 奋发、立志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奋发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决定了一个人,一个 民族,一个国家在前进道路上的努力方向。

“斫梓染丝,功在初化”说明一个人的成长与其少年时代有密切联系,历史上少年大志者不乏其人。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前去广州革命根据地,途经长沙写下的《沁园春.长沙》 ,其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表现出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并为之奋斗终身。十九岁的周恩来所作“大江歌罢掉头东”也体现了他改造旧中国的远大志向。可谓少年壮志凌云。

当个人、民族、国家处于逆境时更应奋发立志。司马迁曾总结:“……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 《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违迁蜀,世传 《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这些是发愤立志的最好例 子。“卧薪尝胆”的故事更显现了从逆境中走出来的可贵精神。迭经优患的中华民族始终坚强地屹立于世界之 林,“卧薪尝胆”的志向,多难兴邦的信念,坚韧不拔的精神起了多大的激励作用啊!

有志者事竟成。但这志唯有以天下百姓,以国家民族为出发点、为归属,才符合传统的民族精神,才能宏大高尚。奋发立志既要从大处着眼,更要从小处着手,从自我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在人生途中不断地砥砺操行,完成大志。这就要求我们胸怀鸿鹄之志,奋发图强。

三. 改革、创新

中华民族虽遭受过外族的入侵和列强的蹂躏,但她却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能保持自己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伟大民族。原因很多,其中与中华民族跟随时代潮流、勇于改革创新的传统美德是分不开的。

被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的王安石,面对北宋中期以来积贫积弱的现状,大胆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与中国封建社会儒家正统思想是何等的针锋相对。王安石这种反对守旧,勇于进取的思想及大胆变法、勇往直前的精神,使他大大领先于时代,为后人推崇和尊敬。

中华民族同时又是一个善于不断吸取其他民族、国家先进文化,勇于创新的一个民族。近代的林则徐从中国反侵略战争和国际交往的需要出发,组织翻译整理成《四洲志》,成为我国近代第一部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书籍。策划海防时也先着手调查西方情况,这对打破长期以来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封闭愚昧状态,为中国人认识世界和学习西方长技,迈出了坚实一步。直至陈独秀开创的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民主”和“科学”;李大钊宣传介绍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之路,都体现了中华民族改革、创新的优良传统。

历史告诉我们,要要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既离不开生养、哺育我们的这块黄土地,也离不开及时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这就要求我们锐意进取,敢于和善于改革创新。

四. 勤学、好问

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极为丰富,这与古人的勤学是分不开的。锥刺股是先秦纵横家苏秦好学的故事。苏秦为吸取广博知识,夜以继日发愤苦读,当困乏时,以锥子刺腿,用来振奋精神,坚持学习。 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都说明勤学的道理。

读书光好学还不够,还需善疑好问。孔子从小入太庙“每事问”。他主张“疑思问”,“不耻下问”。荀子把“不知则问”和“不能则学”相提并论。王充更是“智能之上,不学不行,不问不知”。他们都把学和问联在一起。不学不问怎能成为学问家,学贵在问,这样才能有所提高,有所超越。

由此看来,勤学好问对我们中学生来说是尤为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中多思考,大胆质疑,逐步形成勤学好问的良好品德。

五. 勤俭、廉正

勤俭、廉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汉唐时期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的勤政、勤俭带来了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与前朝秦隋的穷奢极欲导致覆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古人云:“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表明中华民族对勤俭与奢侈鲜明的善恶态度。

不为金钱或物质所惑,不为权势所动,终身保持廉洁、清正的节操,这就是廉正。明北京保卫战中的于谦,“要留清白在人间”。他为人间留下了两种清白,其一是为民族为国家不计个人安危的“清白”之心;其二是平时严于操守,廉正不苟的“清白”之风。由于北京保卫战有功,他受到赏赐还加官进爵,但都被他坚决推辞,后遭谗陷抄家时却是家徒四壁。于谦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仅赢得世人崇敬,于今天也深有启迪。从他身上可以看到中华民族传统的勤俭、廉正美德得到升华。

作为优良的道德传统,勤俭和廉正在今天更要发扬光大。这就要求我们从一点一滴中学会勤俭,培养廉正的美德。

六. 敬长、知礼

敬长即尊敬长辈。敬长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李大钊曾说过:“……我不主张儿子对自己行孝 ,可是我疼爱自己的老人,因为他抚养了我,教育了我,为我付出过很大的心血,疼爱自己的老人这是人之常情 ”。而今天敬长传统美德更应提倡和发扬,这是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风 范。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又是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虚席以待”“ 倒履相迫”“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史上广为传诵,深刻反映了这一点。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知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也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却衰退 ,与一个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民族,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相容吗?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的关键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圆梦新时代”主题活动征文

全文共 850 字

+ 加入清单

浅浅的蓝色不着痕迹地延至天际,夜风把露水涂在草尖,作为季节的馈赠,在晨早的浓白中闪烁,初夏宛如一个羞涩的少女,带着海的气息,在沙滩上印下一个个小巧的脚印······夏,已经来临。

趴在阳台上,安静地看着夏的来临,春的逝去,道路上,是几个孩子骑着自行车呼啸而过的身影,背景是一大片的竹叶轻轻摇摆,似曾相识却又陌生的场景,天边悠悠飘过几朵白云。

“我的梦,中国梦”在日记本上浅浅写下几个字,笔尖微微一顿,闭上眼睛,静静聆听风拂过发梢、尘埃落地、种子破土而出的声音,良久,缓缓睁开眼睛,用极轻极轻的笔触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似乎从很久很久以前就开始了,忘我地陶醉在淡淡的油墨香之中,将自己与喧闹的世界隔离,享受着属于自己的那一方净土,用一枝铅笔,浅显地记录下断断续续的语句。似乎,从那时候开始,我最娇嫩的第一个梦便油然而生。

时光逆转,我变回了小小的我,小小的我捧着一本厚厚的《红楼梦》,一知半解地读着,“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那时的我不懂悲为何物,只是有浅浅的感伤萦绕在心头。也许,从那时开始,梦的种子便已被悄悄埋入心底,等待萌芽的那一刻吧。

一支笔,一张纸,便可造出优美的词句,童话已满足不了我,于是,小小的我开始攻略散文的城池,诗一样的文字,画一般的意境,让我久久不能自拔,我沉浸在那一米阳光中,仿佛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

时光荏苒,我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娃了,心也不似当时那般无所顾忌,一片飘落的树叶,一缕消逝的青烟,任何一样东西的消逝都能勾起我的淡淡愁思,“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周围的一切都慢慢发生了变化,唯一不变的,只有那个已经悄悄萌芽的梦。

我有梦,中国也有梦。我的梦想,用空灵清澈的文字书写出属于自己的快乐;中国的梦,用自己的勤劳,自立于世界之上,为了这个梦想,她发奋,她图强,她忍受无法言语的苦难,只为自己挺起胸膛!有梦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有梦的国,才是真正的国!我的梦就是中国梦,我的梦,成为作家,为国尽力;国的梦,繁荣富强,让我们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征文

全文共 1328 字

+ 加入清单

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当然优良的传统美德也是不可缺少的。这些中华美德需要永久的传承下去,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髓。

我们要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要先从一件件小事做起,比如说:在学校向老师鞠躬问好,主动捡起学校里的垃圾,与同学团结,主动帮助他人等等。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以“崇尚道德”和“礼义之邦”而著称于世界民族之林。爱国、诚信、厚仁、重义、敬亲、贵和、求新、好学、勤俭、奉公等道德要求,经过数千年的不断陶冶、实践和发展,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极其重视“精神生活”、“道德人格”、“崇高境界”、“理想信念”、“诚实守信”在人的生活中的导向功能,这对于克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些目光短浅、低级庸俗、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等腐朽思想来说,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中华民族的这些传统道德,只要我们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吸取其精华、批判其糟粕,传承其美德,抛弃其局限,并力求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赋予其新的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就一定能够成为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发展,有助于“以德治国”的实施。

传承中华美德,培养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时代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方面。按照传统道德基本内容,把传统美德分为爱国、明智、持节、自强、诚信、知耻、改过、厚仁、贵和、敦亲、重义、尚勇、好学、审势、求新、勤俭、奉公、务实等18个部分,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传统美德的各个方面,本着少而精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格言”,这对于加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和陶冶他们的道德品质,进一步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加强以德治国,培养民族精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说:“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然而,在这所谓的道义背后,在一桩桩英雄事迹之中,始终有一个千年不变的精神内容存在,这便是—传统精神文化。

当前,培育和弘扬传统文化,首先要培育与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知难而进、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清正廉洁、永不自满,乐于奉献等的民族精神,不落于时代而不断发展;不囿于陈规而勇于创新;不敢于骄傲而奋发向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振兴中华的民族精神。今天的伟大变革和新的伟大实践,正是孕育新的传统文化最佳时期,我们要抓住机遇,反复提炼,不断总结,为民族传统文化的宝库增光添彩,这既是民族发展的攻坚战,又是民族精神前进的光辉点。

仰望中华世纪的圣火我们感到中华民族正闪耀着我们民族特有的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伟大精神。而且,正是这种不屈的民族精神,使古老的中国从落魄中重新崛起,并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祖国后代的我们,所要做的是同先辈们一样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真正地做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立志报效祖国。这不但是每个中华儿女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根本途径,更是祖国对我们的要求。让我们一起为中华传统文化这颗长寿树浇水、施肥吧.

[有关传统美德的优秀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党员正家风的征文

全文共 1025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期间,央视推出的家风街访引起社会共鸣。“家风就是不许欺负老婆”,“家风就是教育孩子学好习,做好人”……老百姓用简朴的言语诠释家风的同时也向人们传递着一种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体现着家人的价值追求和传承,家风也是社会风气、公民道德的源头,一句话、一个故事、一段记忆都是家风的载体,在生活点滴中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着孩子的人格,从而带动整个社会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

家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师。有人形象地将父母比喻成青山绿水,给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毋容置疑,在我们身边也有的父母表现出两面性,让孩子面对一些社会现象出现焦虑和困惑。春晚小品“扶不扶”以幽默的语言、滑稽的动作勾勒出面对跌倒的老人究竟应该选择“扶”还是“不扶”的矛盾心情。“人倒了还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了起来了!”在金钱和良知面前,我相信更多的人会选择良知。同时也呼吁:面对人们为自己不受冤枉之灾而置跌倒老人于不顾时,面对跌倒的道德,当社会无力扶起时,法律应该帮一把——让好人有好报。

作为六十年代出生的我,自小受家庭和父母的影响,把“勤奋、努力、勤劳、节俭、正直、和善”作为家风用来规范自己的行动和价值观,并影响自己的家庭和孩子。我们夫妇虽然都是普通而平凡的石油工人,但我们在岗位上兢兢业业,用努力和奉献在平凡中诠释人生的精彩。在视“分数”为至尊、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时,我们的观点是尊重孩子的选择、激发孩子的兴趣,步入高中生活的儿子学习很紧张,可当儿子提出“要参加校学生会干部竞聘 ”时我们选择尊重的同时提醒儿子要合理安排时间,妥善处理学习和活动之间的关系,一个学期下来,担任学生会主席的儿子在搞好学校活动的同时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电视前、餐桌旁,我们也曾谈论一些热点新闻和校园趣事,“在拔河比赛中**班因作弊导致两班同学大动干戈”,“**班同学因谈恋爱被开除”……有时我也会将群里看到的“*男生在校遭女同学骚扰,成绩下滑被父母误认为谈对象而离家出走”、“*女孩因讨厌英语老师而罢课”等问题与儿子交流,“如果换成是你,你该如何处理?”“做为家长,我的观点是……”站在不同的角度聊自己的观点,在沟通中固化了平等、尊重的家风,增进了母子感情。

“寒门家风好,少年早成才。”作为平凡而普通的我们,也许不能给予孩子丰厚的物质条件和宽泛的人际关系,但我们会努力将父辈的优良家风传承下来,让它成为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力量影响并引领孩子健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文化传承作文

全文共 907 字

+ 加入清单

从《诗经》的嘤嘤呓语,到楚辞汉赋的铺采摛文,从七夕的金凤玉露到重阳的登高赏菊,从秦腔的底韵悠绵到京剧的唱练坐打,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华夏浩繁的史帙中显得那样熠熠生光,璀璨压目。

然而,在今天“全球化”的中国里,熙熙攘攘的人们似乎早已将赤县浓重的传统文化丢掷在了一个偏僻的旮旯里。少了王荆公“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元旦洋洋喜庆,少了杜牧之“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清明断魂之哀,少了辛稼轩“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的元宵盈盈笑语,圣诞节的雪撬,情人节的巧克力、玫瑰,却远渡重洋,从西洋一路风靡了东方的中国——这个古老的民族。

中国传统文化黯淡下去了,犹如浩渺寰宇里一颗茕茕孑立的孤星,那样形单影只。可是,我不甘心,难道在流行浪潮的面前,中国的传统文化就真的那么一文不值吗?

屈原用楚地方言演绎着《离骚》《怀沙》;左思用唯美的文字抒写着《魏》《蜀》《吴》之赋;陈子昂用幽州台歌,开辟了新唐四杰的雄浑之风,李白杜甫用浪漫与现实在中国文化的坐标上以双峦的形象拔地而起,苏轼以大江东去的如椽巨笔开创了宋词的新纪元,关汉卿用元代话剧不止地将一个个哀艳的故事流传。中国的文化在无声之中包罗着天地万象。它浩瀚无边,犹如挟泰山以超北海难以逾越。

也许我的呐喊无法像黄钟大吕一样震耳发聩,倾刻使国人清醒冷静下来,我只是希望,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要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丧失。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更应倡导学习,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而只有不断汲取这个民族的文化底蕴,或许才有资格被称之为龙的传人。如今,我国取消无意长假,将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都增设了一天的假期。这不正是为了让每一位炎黄子孙都铭记中华民族特有的节日吗?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惟有保住民族文化之根,续接断裂的文化之脉,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全面发展与进步,才能让东方巨龙真正从沉睡中苏醒。让我们一起来期待!让我们一起去努力!重新紧握那远去的传统文化,使其重归我华夏大地,使其长盛不衰!让我们一起期待,一起努力,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在神州大地上再次展现出傲人的风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龙江历史文化论坛·2024”征文启事

全文共 844 字

+ 加入清单

为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 《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 的 讲话 》以及两次对黑龙江讲话 精神的 研究与学习、 阐释, 增强“四个自信”,助推 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走出新形势下黑龙江全面振兴新路子,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信息中心 《学术交流》 和 《知与行》 两 编辑部 将 主办“龙江历史文化论坛·2017 ”征文活动。 现面向全国征集论文。

一、论坛主题

黑 龙江 历史 文化 研究、 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嫩江流域文明研究、渤海国研究 、金源文化研究 等。

二、征文要求

1.论文主题鲜明,观点正确,论述深刻,体现科学性、思想性、学术性和创新性,未公开发表过。

2.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学术道德,不得有剽窃、伪造、篡改、重复发表等学术不端行为。

3. 其他要求:

(1)所有稿件均需提供以下信息:作者姓名、工作单位、简介、所在省市、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信箱。

(2)论文的非正文信息须包括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3-5个),有基金项目的也要列出。

(3)文章参考文献至少6条,同时注意避免过多过滥。参考文献及注释 要 规范。

(4)具体论文格式请参照《学术交流》或《知与行》杂志。

三、征文时间

从征文发布之日起,至 2017 年 6月30 日 截止 。请于截止 日期 前将论文以WORD格式(文件名皆为“龙江 历史 文化论坛投稿论文+姓名+单位”)发送到547335022@qq.com和zhiyuxing111@163.com信箱。

四、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杜 娟 0451-82808217 徐雪野 0451-82808211

征文活动结束后,将组织专家对论文进行评选,优秀论文作者代表将被邀请参加“龙江 历史 文化论坛·201 7 ”活动,论坛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同时,优秀论文还将被选入《龙江 历史 文化论坛·2017》论文集,并根据具体情况在优秀论文中选择部分论文 推荐给 《学术交流》或《知与行》发表。

《学术交流》 编辑部

《知与行》编辑部

2016年11月21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新时代征文:我眼中的移动支付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154 字

+ 加入清单

汉东省京州市某机构曾经做过一次测验:某市民志愿者早上出门,不带银行卡和一分钱现金,只随身带着一台手机。她在外面吃、喝、玩、乐、购整整一天,全部通过手机扫码支付,十分顺畅,满意而归。这,就是移动支付带来的魅力与神奇。

说移动支付神奇,其实也不神奇。

首先,移动支付是生活倒逼的客观结果。试想,如果这位市民出门时带了银行卡和很多现金,她还会不会全部用移动支付呢?她会不会习惯性地用现金支付、接受找零,或用银行卡刷卡,接着输入密码、签字,经历这些繁琐的程序呢?正是因为她身无文分,所以每次都必须用移动支付与商客成交。也许,这就是平常所说的通俗一点的“倒逼”吧。

其次,现代科技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是移动支付的有力支撑。如果没有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没有无所不在的3G、4G、wifi网络信号,没有微信、支付宝及其他类似的移动支付平台,移动支付能实现吗?除非她会“隔空飞钞票”,并美其名曰“移动”支付。但你要让商家服务员也有“隔空接钞票”的本事呀。哈哈,开个玩笑,活跃一下紧张的高考气氛。

俗话说:“微信扫一扫,支付完毕了;支付宝一扫,网购到了手。”移动支付的便处之处,就不用多说了。你懂,她也懂。这位市民的聪明之处就在于,她出门其他任何东西都可以不带,但没有忘记带手机。

是的,移动支付,大家都懂。每天早上,我和同班同学沙喜欢一起到学校门口吃米粉。米粉店门上贴有一个微信支付二维码,由顾客主动扫码付钱。可以进店点粉时付钱,也可以吃了粉以后再付钱。

慢慢地,我发现一个秘密。沙同学经常进店时扫码付一次钱,吃完离店时再扫码付一次钱。有一次,我好奇地问他:“你为什么每次吃粉都要付两次钱呢?”沙同学对我笑笑说,他记性不太好,不知道进店时已经付了款还是没有付款?为了避免有“白吃”的嫌疑,不如干脆付两次。

我提醒说:“你刚才到底有没有付钱,查一下手机上的支付记录就知道了。”他仍然是对我笑一笑,不置可否。移动支付可以让人不重复花钱,沙同学这是明知“可为而不为”呀。简直不可理喻!

高考越来越近了,大家忙于复习,与沙同学同进同出的机会少了,我渐渐地把这事忘了。

一天,饭店老板匆匆来到我们教室,把一沓整整齐齐地现金摆在讲台上,激动地说:“同学们,你们班上的沙同学,不知从哪里得来的信息,知道我来自贫困山村。为了暗中帮助我又不想让我失面子,他每天早上在我店里吃粉,进店和离店时都要以付粉钱的名义,通过微信支付有意给两次钱。我的手机微信里都有记录。现在,我们老家在政府帮助下正在进行脱贫攻坚,我明天就要回家去参与扶贫开发。今天我把沙同学高中三年来多给我支付的米粉钱5400元一分不少地送过来,向沙同学和全体老师、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

没有口令,同学们整齐地站起来,个个脸上挂满了百感交集的泪花。

比起赤裸裸的现金,移动支付还是一份无形的爱!大爱而无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圆梦新时代”主题征文素材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梦,以微微的曙光掺和着青草淡淡的绿意,带着我走向希望,编织着二十年后,迷离地梦幻,我希望也有故事……

在水星谈话结束后,我乘自己的“潇洒五号”宇宙飞船飞往火星谈话。我一向是很节约时间的,所以自然也不放过这一点点时间,我一边用“诺基亚超薄智能手机”进行星际贸易洽谈,一边欣赏大型屏幕里的地面景色:一辆辆高级小轿车如同流水般地在无污染的马路上奔驰着,一幢幢高耸入云造型别致的摩天大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崭新的高速公路在中华大地上延伸,还有那密如蛛网的立交桥,铁路奔驰着磁悬浮列车。到处绿树成荫、繁花似锦!

忽然,一副熟悉的画面映入我的眼帘。虽然画面很小很小,但是我一眼就认出了那是我的家乡——唐山,我激动不已并赶忙将画面放大。哦!伟大的唐山!久别的南湖!你让我看到了家乡的新变化!我不禁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公园里,小朋友们在这里愉快地玩耍,叔叔阿姨们在这里悠闲地散心,爷爷奶奶们在这里安详地度过晚年!外国的旅客们为唐山的巨大变化赞叹不已!山清水秀,绿树环绕着青山,青山环绕着秀水,秀水衬托着红花绿叶,这成了唐山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这二十年里,我们伟大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机器人已经广泛运用到工业和农业生产领域,农民伯伯不需要再干活了,只要控制好电脑系统就可以了。可视电话已经普及到一般家庭,假日里人们还可以乘坐宇宙飞船遨游太空……

梦醒了,但是我有了更深的感悟,那就是以后好好学习,能够成为祖国的栋梁,为国家的建设增添一分色彩!

二十年的梦,希望能够成为现实,祝福我们家乡能够更加富强!同时也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能够更加繁荣昌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征文

全文共 1739 字

+ 加入清单

家风,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格、风气、风尚。而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对人的品格、三观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个人到国家,家是最重要的精神源泉。“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今年是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陈云家风》一书中就描述了他自己不仅廉洁自律,还十分重视树立良好的家风。因此,对党员干部而言,家风是折射作风的一面镜子,是透视党风的一个窗口。党员干部好作风的形成,必然少不了好家风的把关。可以说,传承好家风,树立好作风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

有人认为,现代社会是一切向钱看的社会,铺张浪费、奢靡之风在一些地方盛行,甚至一些政府机关也变成了重灾区。家风对于塑造勤政廉洁的党风政风,转变社会风气有用吗?“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我们祖国这个“大家”不正是由千千万万的“小家”组成的吗?“清白家风不染尘,冰霜气骨玉精神。”如果每一个小家都能做到家风严、家风正,那我们的国家必然清正廉洁,正义凛然。家风和国风是相互影响的,家风正则国风正,国风正则家风亦正。

而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几千年来封建“官本位”、“封妻荫子”的陈腐观念,“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丑陋规则使得官员及其家属的贪腐问题为世人所诟病。近年来,领导干部子女、家属腐败类案件一直呈上升趋势,涉及面广,影响恶劣。80%的官员腐败案都与家庭成员有着密切关系,并且贪官大多都有不良家风,具体表现为“父子兵贪腐齐上阵”,如刘铁男和刘德成;“夫妻档弄权又弄钱”,如苏荣和于丽芳;“全家腐敛财总动员”,如周永康家族式腐败。这一个个“大老虎”落马的根源,正是因为家教不严、家风不正,让他们把家庭当成了权钱交易所,把家人当成了利益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春节团拜会上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党员干部要抓好家风建设,就要从自身、家人、制度三方面着手。就是自己首先要树立正确权力观,再严格管好家里人,同时也要靠制度保障,“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这样三管齐下方能树立好家风,形成好作风。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第一要义。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至关重要,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就要注重品德和修养,从而树立正确权力观。应回答好“权力从哪里来,掌握权力干什么”的问题,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服务好群众,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敢于顶住“人情风”“枕边风”“膝下雨”,不为照顾关系“闯红灯”。

严格管好家里人是基本要求。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一块重要阵地,不正的家风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因此,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注重维护和培育良好的家风。首先正人先正己,领导干部要带头落实“三严三实”要求,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同时要尊敬长辈,从父辈那传承良好的家风。其次要与伴侣互敬互爱,做好另一半的“贤内助”。最后也要言传身教,为子女做好榜样。严肃家规,扶正家风,严格要求,防微杜渐。

编密制度的“笼子”是根本方法。要从根本上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权力脱缰是家风不正的根源。因此,建立良好家风,必须编密制度“笼子”,让权力不再“任性”,让贪腐之心无处生根。核心在于建立起让全体党员干部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如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制度,严格监督领导干部配偶、子女经商,并加强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加大问责力度。从制度层面让好家风成为党员干部为官从政的“护身符”、成长进步的“助推器”、家人平安的“保护伞”。

正人先正己,廉政亦廉家。只有自觉摆正党性与亲情、家风与党风的关系,才能经得起各方面的考验,掌好权、用好权。经营好家庭、维护好家风、涵养好家教,是每一名领导干部的必修课。清正廉洁,是对家人的最好馈赠;家风淳正,也是对领导干部的最好保护。树立好家风,则风清气正的好作风必然会在中华大地上冉冉升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

全文共 210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是一个繁荣富强的大国,一个具有五千年文化传承的文明古国。如果我是一棵幼苗,那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便是我的根,时刻滋润着我,促使我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就如同小树的根,很多。那作为小树的我们应该先吸取哪个根的养分呢?我认为,作为新世纪的小主人,我们应该先学会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如果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座百花园,那诚信便是这座百花园里最芬芳动人的那一朵鲜花;如果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天上的那一群星阵,那么诚信一定是星阵中最闪亮的那一颗明星,拥有了诚信,便拥有了最美好的品格;拥有诚信,便会拥有玫瑰一般沁人心脾的芬芳。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是,现在大部分人的脑袋里想的都是钱:怎样赚钱,怎样有钱。完全忽略做人的基本原则,从而昧着良心赚黑心钱,渐渐地,他们失去了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诚信。

记得去年我和妈妈到炎刘菜市场买菜,有一个卖鱼的人不停的吆喝着,夸自己的鱼有多好,于是,很多人听后便买了他的鱼。我和妈妈听后,便到他那里看看,见他的鱼还不错,妈妈便买了他一条大约两斤半的鲤鱼,结果,老板称出鲤鱼重量也是两斤半,老板娘用计算器一算说20元。妈妈摸摸口袋递给了他一张50元的纸币。老板接过钱,很快的便找给了妈妈一张20元和一张10元的纸币,妈妈接过钱,看也没看,便放进了口袋里。回家路上,刚走到广岩岔路口,我们遇到一个驼背老奶奶,只听那驼背老奶奶沙哑着嗓子喊:"卖土鸡蛋,一块二毛一个。"妈妈见那个老奶奶年纪这么大了,还在这里卖鸡蛋,不禁同情起这个老奶奶。于是,妈妈便拉着我走到了那位老奶奶面前,妈妈先是看了看老奶奶篮子里的鸡蛋,见鸡蛋还可以,就买了20个鸡蛋,付钱时,妈妈便把卖鱼的找的30元钱递给了老奶奶。只见老奶奶拿着钱十分谨慎地左看看右看看,然后便自言自语道:"这钱怎么看起来有一点怪呢?""不可能,怎么会。"妈妈说着便拿着钱仔细看了一番,发现卖鱼的找给她的30元都是假币,当然,妈妈可不会骗老奶奶的鸡蛋,于是妈妈又重新从口袋掏出了一张崭新的100元纸币,递给了老奶奶,老奶奶将这张100元纸币看了又看,发现这张一百元是真的,便立即找给了妈妈70元,妈妈装好钱后,便和我骑电动车回家了。

回到家,妈妈一看早已到做饭的时间了,便立刻煮饭、烧菜。当妈妈烧西红柿炒鸡蛋时,才知道,原来她买的都是一元钱一个的洋鸡蛋,妈妈十分生气,她一边把烧好的菜端上来,一边嘀咕:"这年头连老奶奶都出来骗钱了,真不知道以后的社会会变成什么样!"

是呀,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如果金钱可以换得你人生,那你的人生可以说是毫无意义的。

从你做起,从我做起,从大家做起,从每个地球人做起,让我们为诚信喝彩,让我们成为诚信之人,让我们继承诚信文化的美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祖国变得更美好!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翻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华民族其实就是一部宏篇巨幅的文化发展长卷。从我们祖先创造发明甲骨文开始,到老子、孔子、墨子等诸子百家盛况,再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以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等,都无一不是中华文化贯穿始终、一脉相承,都无一不是把中华文化作为民族振兴和独立解放的精神支撑和动力。因此,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既是历史责任,更是光荣使命;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时不我待,需多措并举。

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要加强学习宣传。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和去年全国文艺座谈会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党员干部要身体力行、以身示范,做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践行者、先行者和引领者,切实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进一步加大中华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力度,让优秀的中华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工厂、进农村,让中华文化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让全社会能够接受到中华文化的涵养和熏陶。

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要创新体制机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人民、依靠人民,惠及人民。因此,要想实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改革目标”,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创新体制机制。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拆除制约文化发展的各种藩篱,解开捆住文化发展的手脚,让文化自由地在市场遨游、自主地呼吸新鲜空气。

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要主攻薄弱环节。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文化发展极不均衡,资源配置存在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在许许多多的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山区农村,文化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文化基础设施差、文化人才严重缺乏、文化教育普遍落后,由此直接导致许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迟缓。因此,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必须要调整发展方向,要主攻农村这个重点和薄弱环节,让大量的文化扶持资金、优质的文化资源、专业的文化人才投向农村、用在农村、留在农村,真正让文化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让我们携起手来,众志成城,把中华文化传承好、发展好,共同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文化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