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七夕的来历作文六篇 作文怎么写【实用20篇】

浏览

3801

作文

937

压岁钱的来历

全文共 506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过年过节是小朋友们的最爱。因为那段时间,我们不仅玩得开心,而且还可以得到千年才来一回的压岁钱。我也不过如此,可是,我的压岁钱却有些来之不易。

一大早,我就被妈妈慌忙地叫醒了床,来到了姑姑家。本以为姑姑会格外迎接我,没想到她却一把逮住我,严厉地询问我的学习情况。唉!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啊!我的脸不觉红了起来,姑姑也可真会挑机会。无耐之下,我也只好张开紧闭的嘴,说出了实情。没想到姑姑把脸一板,盯着我默默无语,我呢,也是愁眉苦脸,今天的压岁钱也真有点不踏实啊!就在这时候,姑姑从包里拿出一百元,又拿出一张五十元,指着妹妹说:“今年成绩优秀,应该奖励。”说着把那张一百元塞给了妹妹。扭过头又看着我,“今年考得不咋样,还要继续努力。”我点点头,得到了一张五十元。本来也不是很沮丧,没想到妹妹却拿着那一百元在我面前走走晃晃,不知有多威风。弄得我是火冒三丈,可今天又是大年初一,不敢和她打斗,所以,我也只好熟视无睹了。

就这样,我每得一次压岁钱,就得被家人询问一次情况,真是让我有些受不了。好不容易才得到这来之不易的压岁钱,可一回到家又被妈妈抢购一空,真是苦了我呀!

这来之不易的压岁钱还真有些“来之不易”啊!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希望草的来历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110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6666年5月12日下午,在火星和煦的阳光里,绿树成荫,我照例走进学校的图书馆查阅资料。忽然,在书架的最顶层我发现了一本落满灰尘的晶石影像册,那是很多年前人们常用的日记本,里面可以长期保存着当时的声像、文字资料。

这么一件老古董会记些什么呢?怀着一颗好奇的心,我拿下像册轻轻擦去封面上的浮灰,激动的打开了它。划动书页,只见扉页上写着两行字---“2222年、南毅”。

“2222年,难道就是历史书上学到的那次地球大灾难的年份?”我的心不由得提到了嗓子眼。书上记载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这次大灾难中丧生,是地球有史以来仅次于恐龙灭绝的重大自然灾害事件,直接导致了地球最终被人类废弃。想到这里,我的兴趣更浓了,也加快了翻阅的速度。1月1日、1月2日、1月3日……5月12日,周一,在那天的日记里,南毅写道:

“今天早晨,天空灰蒙蒙的,我在上学途中甚至看不清自己脚上这双闪着淡黄色荧光的鞋子,尽管我早已习以为常这样的天气,但内心中仍有一丝莫名的不安。

第二节上课铃声传来,化学课张老师戴着那个“超级防霾面罩”走进了教室。他沙哑的声音从麦克风里传出来,只能看到他面罩内一张一合的大嘴,就像一只关在鱼缸里吐泡的金鱼。今天课程讲述的是“雾霾”的成因。

这时,天慢慢的暗了下来,天空中一团巨大的黑云遮住了昏黄的太阳。霎时间,狂风大作,灰色的颗粒状物质从天而降,敲击在窗户上发出呯呯的声音,教室的音箱里传来了王校长急促的声音:“所有的老师、同学们请注意,接环境应急部门紧急通知,由于空气中的雾霾浓度过高,全市范围内降下历年来最大的一场霾雹,霾雹落地融化分解后会生成大量有毒气体,擅自在室外活动可能引起气体中毒,请立即关闭门窗,千万不要离开教室,等待救援!”

读到这里,点击像册中的实时天气选项,只见卫星云图中有一个巨大的云团,就像《西游记》里妖怪掀起的妖风在空中扭动,从四大工业大国上空升起,逐渐蔓延到了美洲、欧洲、亚洲……。

像册的文字中断了三个多月。八月一日,周五,南毅写道:作为一名幸存者,今天我从医院出院。回家的路上,密闭的车窗外看不到一个行人。听妈妈说,家里已经买好了去火星的船票,准备乘坐诺亚方舟号太空船移民了,我的心里简直有着一万个不舍和无奈,希望火星不要成为第二个地球。

逐渐的我走进了南毅的世界,每天下午都会准时来到图书馆,借阅这本晶石像册,用了一个月时间。今天我终于读到了最后一页。十月一日,周一,南毅写道: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我感到自己将要走到生命的尽头,回首往事,我最自豪的事情莫过于通过自己毕生的研究,终于培育出适合火星生存的绿色吸霾植物——希望草,我想只要我的子孙们发挥愚公移山的精神,就一定能够将火星改造成另一个绿色的地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植树节的来历

全文共 381 字

+ 加入清单

孙中山先生从小就喜爱植树,在他的故居至今仍生长着一棵已满百岁的檀香山酸豆树。这是1883年,年仅只有18岁的孙中山,千里迢迢从美国檀香山带回幼苗亲手栽种的,在他的精心培育下终于成材。

孙中山也是我国近代最早极力提倡植树造林的人。他亲自起草的政治文献《上李鸿章书》中提出,中国欲强,必须“急兴农学,讲究树艺”。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先生提出了在中国北部和中部大规模植树造林的计划。1924年,他在广州一次演讲中强调:我们防止水灾和旱灾的根本方法就是要不断植树造林,而且要造大规模的森林。此外,他还在许多着作和演讲中,反复强调毁林的危害性和植树造林的重要性,并且身体力行,亲自植树。

在孙中山先生的倡议下,我国曾于1915年7月30日首次规定,每年清明为植树节。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决定将孙中山的逝世日——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以纪念他提倡植树造林的功绩。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七夕节的来历

全文共 544 字

+ 加入清单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七夕节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寒食节来历

全文共 517 字

+ 加入清单

或许你知道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所有人都很重视的节日。但千万别以为我国只有这些节日,比如在我们这里还很重视寒食节。寒食节是在清明节前一两天过的,我听妈妈说现在很多地方都不过这个节日了。

在中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你知道寒食节吗。寒食节可是我国一个很古老的节日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了。关于寒食节还有一个意义很深的历史故事。

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国君重耳,在外国流亡十九年。有一天,重耳及大臣们来到了一个荒凉的地方,饥寒交迫的他们再也走不动了,忠臣介子推见后,便忍着剧痛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煮熟后给重耳充饥。

重耳复国后,他奖赏了有功的大臣,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非常伤心,他带着年迈的母亲隐居绵山。有一次,重耳突然想到了还没有奖赏割股肉给他吃的介子推。为了弥补失误,便派人挨家挨户的寻找介子推,找了很长时间,才了解到介子推隐居绵山。重耳便亲自去请介子推,可是介子推不愿出来,这可把重耳给急坏了。

他为了让介子推出山,下令放火烧山,只给介子推留了一条小路。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火灭了,仍不见介子推的身影。就派人上山寻找,发现介子推身背老母,紧抱一棵大柳树,已经被烧死。重耳万分悲痛,为了悼念介子推,便下令介子推被烧死的这一天,全国上下不准生火做饭。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元宵节的来历200字

全文共 313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名间传统的庆典元宵节。俗称“灯节”。旧习元宵之夜,城里乡间,到处张灯结彩,观花灯,猜灯谜,盛况空前。届时,不论皇室贵戚,平民百姓,深闺淑女,均可破常规,顺习俗。制灯玩耍,出游嬉闹。

唐宋清明,元宵节成了年节中重要的民众娱乐活动。墨客骚人,常吟诗作画,作为增添雅兴。今天,元宵放灯、观灯,仍是中国广大地区人民喜闻乐见的民俗娱乐活动。特别是近几年,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可它究竟是什么时候起源的呢?在1983年出版的《中国年节》中认为:“到了汉明永定十年(公元67年),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汉明帝为了提倡佛法,命令在元宵节点灯,以表示对佛法的尊敬。”

这就是元宵节的来源。我喜欢元宵节。

更多元宵节的热门文章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建党节的来历作文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每年公历七月一日。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迅速传遍到我国,经过"五四"爱国运动,最早接 受马列主义的革命知识分子李大钊,陈独秀,毛主席,董必武等人,相继在各地成立共产主义 小组,宣传马列主义,从事工人运动。在列宁领导的公产国际的积极帮助下, 1921年7月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派出代表到上海召开了 中国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后因被帝国 主义密探发觉,会议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船上继续进行。参加会议的有李达,李汉俊,张国煮,刘仁静,董必武,陈潭秋,毛主席,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包惠僧,周佛海,共十三人,代表全国冠军五十七名党员出席了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柯尔斯基。大会通过了党的章程,选举陈独秀为总书记,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在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 中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时代,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 然一新。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环境困难,不能查记"一大"召开的准确日期,因此1941年党中 央决定召开"一大"的确1921年7月的首日即7月1日作为党的生日和纪念日。

[建党节的来历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清明节的来历

全文共 312 字

+ 加入清单

李林橙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相传,春秋时期晋文公臣子在他流亡时期非常急饿,介子推割自己的肉来给他充饥。后来在文公成为春秋五霸的时候封赏群臣,介子推却隐居山林,不要封赏。有人想了一个办法,放火烧山。结果介子推宁死也不愿意出来受封,和老母亲一起被烧死了。文王为了纪念介子推,命令所有人家都不能生火,并把这一天命名为寒食节。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这就是清明节的由来。

现在在清明节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都要在这个节日祭拜先人。扫墓时首先要整修坟墓,主要是清除杂草,培添新土,以表达祭祀者对亡人的孝敬和怀念。

这就是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作文

全文共 412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是中国农历的新年。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这是一个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因为过农历新年的时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们也把这个节日叫"春节"。

从腊月二十三起,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在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要大扫除,买年货,贴窗花,挂年画,写春联,蒸年糕,做好各种食品,准备辞旧迎新。

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春节的前夜叫"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团聚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笑笑,直到天亮,这叫守岁。除夕零点的钟声一响,人们还要吃饺子。古时候叫零点为"子时",除夕的子时正是新旧年交替的时候,人们在这时吃饺子,是取"更岁交子"的意思。这也是"饺子"名称的由来。

过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从初一开始,人们要走亲戚、看朋友,互相拜年。拜年,是春节的重要习俗。拜年时,大家都要说一些祝愿幸福、健康的吉祥话。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七夕古意说爱

全文共 792 字

+ 加入清单

一曲落花今夕何夕,惊了相思叶,一朝风月,脉脉含情,一里长亭,句句暖心,涟漪了字句,只为一人顾影。 --文:篱落疏疏

轮回间,亦如初见,一眼定情,涟漪了心河,一世两倾情,偷得契约定,携手人间行,怎奈风云起,天河迢迢,绾了青丝,低了黛眉,相思厚,两相知,心心念念,云水一望穿,万种的缱绻,痴心云上花,天涯亦咫尺,唱尽笙歌绵长,一曲离愁,今夕复何夕。经尘世风雨,感动天地,牵 心浓情,一年一刻一聚首,修得鹊桥会。抵达深情的岸,永不相忘怀。真情人间永流传。

七夕的夜,柔柔的风,没有你的情人节,是我淡淡的忧愁;为爱而飞的喜鹊,可曾带去我的温柔,在你耳边轻叙:爱你,原来是一种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今夕何夕,往事问记忆,梦已去,飘落枯井里。无波澜起,风吹水雾露端倪, 曾约同渡人生凌塘路。月如故花香伴绿竹,今夕何夕无助,有苦也不哭。碧颜换流年天涯望断,月圆无缺心枉然。今夕何夕蒙烟梦醒添缠绵。苍茫繁华褪去潇湘离。今夕为何夕星光迷,谁能抹去,伤无痕痛在心底,真难假,卑微尘埃也开花。

掬一捧花瓣,拈一世情怀,撒入清澈的湖水中,三分酿成柔情,七分酿成爱恋此刻,只想轻拂玉笛,醉拨琴弦,风情万种的演奏一曲痴心的爱到永远。月上东墙时,忧絮涟漪,幽怨千千,便碎去了一地的相思,消瘦了清眸流盼的舜容。如何可以,用我一生的温柔,谱一曲满弦的笙箫,为你深情守候。

窗前一缕淡香,长发上的芬芳,象一笔沉寂的传奇。熟悉的落寂,如一场繁花的殒落。风过云浮,柔肠百转。如画,诗境洇生。赏着一季的花开,盼着一瞬的回眸,念着一场的相思,请许我地老天荒;拥着一帘的烟雨,怀着一生的痴念,恋着一世的等待,请许你流年静好;在那一抹如水的轻愁里,守候这一世心疼,爱你爱到心碎也无悔,爱你爱到心碎也执着。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快乐鸟的来历

全文共 288 字

+ 加入清单

至于快乐来历,有人说他是智慧女神的孩子,也有人说他是天使的化身……可我们谁也不知道他真正的来历。碰巧,前几天我去森林玩儿,发现了一本书,上面记载了快乐鸟的来历:

从前,天上有一个神仙王族,神仙王族里住着智慧女神、快乐王子、玉皇大帝、王母娘娘……除了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其他神仙是不可以有婚姻的。

但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智慧女神和快乐王子相恋了,并产下一名男婴。

这事被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知道了,便把智慧女神和快乐王子贬为凡人;但他们看着这名男婴不忍心下手,便把他变成一只小鸟,并取名为“快乐鸟”。

既然事是智慧女神和快乐王子生下的孩子,瓦想快乐鸟一定充满着智慧,生活一定很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元宵节的来历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虽然已经过完了,但真正的新年却没有过完。元宵节是新年的最后一天,正月十四下午,我参加了一个德州晚报小记者的猜灯谜活动,并从中知道了元宵节的来历。这个活动的地点是德州游乐园。走进大门,放眼望去,到处悬挂着红灯笼,红灯笼上贴着灯谜。我看了好几个,都不会。我有些泄气。后来,我突然看到一个“耕一半读一半”字谜时,就不假思索地说是“讲”,结果正确!

今天我还知道了元宵节的来历。从前,有一位宫女叫元宵,因无法回家看老父母,心里非常难过。这件事让一位大臣知道了,他决定帮她。让她正月十五扮火神从大街上走过就行。当天,火神真的来了,她是元宵假扮的。她让百姓把一封信给皇帝。皇帝看完了信后,向大臣请教。大臣说:“火神爱吃汤圆,让百姓吃汤圆、提花灯、上街游也许有效。”

正月十五这天,元宵在花灯上写上了名字,元宵家人看见了她,一家人终于团圆了。于是,每年正月十五做汤圆、提花灯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传说:正月十五吃汤圆的来历

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

相传,远古时候玉皇大帝为了一统天下,特派灶神菩萨长驻人间了解民情,每月逢三上天回禀。有年夏历冬月二十三日,灶神菩萨向玉帝回禀道:“人间百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吃的是粗茶淡饭。每日辛勤劳动,从不歇息,长此下去,我担心庶民们会因过度疲劳累坏身体,不能生产,必将影响贡献。”玉帝闻奏即命群臣共商良策。太白金星奏道:“大王可命衲陀祖师下凡,给百姓们吃些药,叫他们慢慢地发起病来,自然就会休息。”玉帝准奏,使命衲陀祖师下凡照此办理。

夏历腊月初八早上,衲陀祖师就偷偷在百姓们的饭锅里丢下了疯人药,药一下锅就变成大豆、豌豆、蒜苗、豆腐和肉颗颗,百姓们吃了,果真慢慢地“疯”了起来:女的缝新衣、绣花鞋,男的杀猪、宰羊,都不想下地干活。过了腊月二十四日,疯人药性大发。人们就东家请人吃饭,西家邀客喝酒。到了腊月三十日中午,百姓们都拿出各种好吃的食物,围在桌旁,全家人大吃大喝起来。从正月初一起,男女老少不光吃好的,而且整日穿红着绿到处玩耍。有的画着花脸,敲锣打鼓四处游街;有的邀邀约约带着礼品,八方去拜年。

正月十三日,灶神菩萨上天奏道:“大王,不好了,百姓们全疯了!光吃光耍,一样活不干,这样下去,如何得了。”玉帝闻奏,十分惊诧,即命群臣再议良策。太白金星又奏:“若要治好百姓疯病,可令药王菩萨设法。”玉帝准奏,即令药王菩萨下凡治理。

正月十四日晚,药王菩萨就将百姓的夜餐变成了汤圆,里面放些芝麻、核桃、白糖等清醒剂,百姓们吃了,第二天早上疯病全好了,家家照旧男耕女织,恢复了往常的劳动。

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延续下去,就形成了过年的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元宵节来历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唐宋清明,元宵节成了年节中重要的民众娱乐活动。墨客骚人,常吟诗作画,作为增添雅兴。今天,元宵放灯、观灯,仍是中国广大地区人民喜闻乐见的民俗娱乐活动。特别是近几年,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可它究竟是什么时候起源的呢?

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名间传统的庆典元宵节。俗称“灯节”。旧习元宵之夜,城里乡间,到处张灯结彩,观花灯,猜灯谜,盛况空前。届时,不论皇室贵戚,平民百姓,深闺淑女,均可破常规,顺习俗。制灯玩耍,出游嬉闹。

唐宋清明,元宵节成了年节中重要的民众娱乐活动。墨客骚人,常吟诗作画,作为增添雅兴。今天,元宵放灯、观灯,仍是中国广大地区人民喜闻乐见的民俗娱乐活动。特别是近几年,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可它究竟是什么时候起源的呢?在1983年出版的《中国年节》中认为:“到了汉明永定十年(公元67年),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汉明帝为了提倡佛法,命令在元宵节点灯,以表示对佛法的尊敬。”

这就是元宵节的来源。我喜欢元宵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春节的来历600字作文

全文共 933 字

+ 加入清单

2015羊年春节就快要到了,过年的气氛也越来越浓烈,应届毕业生网的小编为大家准备了这篇关于过年的作文,祝大家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新年。

每逢春节快到时,大家都手忙脚乱地做准备,有的买鞭炮,有的买新衣服或红袍,有的买红对联。

在我脑海中,一个问号在问我:为什么人们总是这样忙?我把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笑咪咪地说:“这里面还有个传说呢!

”我很感兴趣,就缠住妈妈给我讲讲,妈妈讲起了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头叫“年”的怪兽,它一来百姓们就会措手无知的被它吃掉。它常年隐居于深海,每逢农历12月30日,“年”就爬上岸杀人灭口。天上的神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派出了一位大仙下凡,杀妖降魔,去帮助百姓们。一年离12月30日还差一天时人们收拾东西,逃去了深山之中。有一位老婆婆年纪大了,跑得很慢,在逃跑中,碰倒了一位老人,老婆婆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对…….对不起,我急着赶路一一不小心…..实在是对不起了!

”老人不紧不慢地说:“沒关系,我有些不明白为什么这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急着往山上跑呢?”老婆婆听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道:“你可不知道,我们这儿,有个“年”的怪兽,它只要一上岸,百姓们都会被它吃掉的,我还是劝你快走吧,不然你也会变成“年”的口中之物了!

”老人听后,捧腹大笑:“我天不怕,地不怕,干嘛怕一头怪兽呢?”说着拍了拍胸脯。老人住进了老婆婆家。傍晚,大地崩裂,原来是“年”来了。这次,“年”发现了不同之处:唯独只有老婆婆家有灯,便仔细看,灯是红色的,“年”首先是吓了一跳,之后,猛烈奔向老婆婆家,这时门开了,老人从屋里走出来披着红袍,拿着鞭炮,鞭炮发出了霹雳啪啦的响声,冲着它张开大笑。“年”一看,狂奔跳下大海,再也不敢出来了。原来“年”最害怕红色,和霹雳啪啦的声音。三天后,村民回到村庄,发现房屋并沒有被“年”推翻。老婆婆恍然大悟,赶紧对村民说了这件事,村民们一听,去到老婆婆家,原来,老人就是天上的神仙变的。老人治“年”有三个法宝:红对联,鞭炮,红袍。第二年人们试着用这三个法宝,“年”果然沒有再来了。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老神仙,并把农历的12月30日,定为过“年”,又叫春节。直到现在,每逢过“年”,春节时,人们照样是穿新衣或红袍,放鞭炮,买红对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元旦的来历

全文共 475 字

+ 加入清单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历来元旦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後,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1月1日为新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名字来历作文300字

全文共 372 字

+ 加入清单

你们想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吗?不知道吧!我叫谭晓姗,你们想知道我的名字来历吗?哈哈……那我就告诉你吧!

因为我爷爷、爸爸姓谭,所以我们随爸爸姓,我们三姐妹中两个姐姐的名字中间都有一个“晓”字,两个姐姐分别叫:谭晓艺、谭晓轩。所以呢我的名字也有这个“晓,”“姗”字呢是因为我在三姐妹当中最小,排行第三,所以妈妈给我用了一个姗,其实我知道这个“姗”还有一个成语就是“姗姗来迟”,可能爸妈盼了很久才盼来我这个小调皮吧。我名字的来历就这么简单,你们觉得有趣吗?

妈妈总是喜欢叫我们三姐妹“大爷”、“二爷”、“三爷”。我们三姐妹放学一回来就要跟妈妈报道:“妈妈我回来了。”要是我没回家的话,妈妈就会说:“咦?谁谁,那‘三爷’还没有回来呀?”

那你的名字是不是和我一样,有着有趣的故事呢?大家快来说一下自己名字的来历吧!一定也很有趣吧!我很想知道哦大家也都想知道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压岁钱的来历作文400字

全文共 462 字

+ 加入清单

新的一年又到啦!我到外公外婆家去拜年。外公外婆家热闹极了!爷爷来了,姨爹、姨妈和姐姐也来了。外公看到我和姐姐,激动得哭了。过了一会儿,我们就一起吃团年饭。

吃完年饭,外婆给了我两百元的压岁钱,爷爷给我三百元,姨爹给我三百元钱。合起来八百元压岁钱,我非常高兴。这么多钱我怎么用呢?我打算用这些钱买一些有用的东西。我准备用一百元买书籍和学习用品,书籍是知识的海洋,我要多读好书,好好充实自己。然后用两百元钱买一架滑板车。我现在上四年级,长得不是很高,我要用滑板车锻炼身体,提高体质。再用一百元当班费,如果班级的门锁坏了,便可以用班费来及时购买新的。其余的钱当然给希望工程喽!帮助那些失学的小伙伴,我还要对那些失学的小伙伴说:“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压岁钱的开支就是这样计划的。

我觉得这样做很有意义。因为这笔钱对自己、对班级和农村的小伙伴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张老师讲过“为善最乐,能够在自己能力达得到的情况下,为他人提供帮助,是高尚的行为,同时自己心情也会得到快乐”。我这样支配压岁钱,也是很愉快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清明节来历的作文

全文共 659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既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关于它的由来,有许多动人的传说。下面就挑一个来讲讲:“在春秋时代,晋国国君的儿子重耳为躲避追杀,在介子推等人的帮助下逃到了国外。他们在荒山中迷了路,又找不到东西吃,此时的重耳还心系百姓,这感动了介子推,他从自己腿上割了一块肉,烤熟了递给重耳吃。重耳在外流亡了19年后,终于回国做了国君。他给跟随他逃亡的人都封了赏,惟独忘了介子推。经人提醒,他非常过意不去,决定亲自去请介子推。谁知道介子推早就带着老母亲躲到绵山里去了,重耳带人搜山,也没能找到他们。有人提议放火烧山,重耳采纳了这个建议,结果适得其反,把介子母子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重耳非常后悔,把他们葬在柳树下,为忌烟火,他命令全国百姓每个的这一天都不得点火做饭,定为“寒食节”。第二年,重耳领群臣去绵山祭奠,发现柳树复活了,就把这棵柳树命名为“清明柳”,把“寒食节”禁火,在“清明节”插柳,代代相传,成了全国性的大节日。

我们知道先烈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国旗,用宝贵的生命为共和国大厦奠基,先烈们的丰功佳绩是不朽的,他们的精神是永存的,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人民不会忘记他们!生活在幸福生活中的少年儿童更不忘记他们!

忆往昔,诉不尽我们对先烈们的无限怀念;看今朝,唱不完我们对明天无限的憧憬;展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壮志豪情。不管我们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我们祖国的儿女,肩负着先烈们没有完成的事业,肩负着建设经济发达、文明富强、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伟大祖国的历史重任,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呼唤文明春风,告慰烈士忠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二十三,糖瓜粘”的来历和传说

全文共 2602 字

+ 加入清单

“二十三、糖瓜粘”,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小年,这一天的俗习是“送灶爷”,据说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述职,所以家家户户会敬献糖瓜(也有用芝麻糖、花生糖等代替),为的是让灶王爷嘴甜一点,多在玉帝面前说好话,来年给家里一个更红火的光景。

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神,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1.【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中国传统文化民间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

祭灶、送灶神、送灶王,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在唐代著作《辇下岁时记》中,间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爷)醉酒”的记载。人们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后,便将神像揭下,和纸与烟一起升天了。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时一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 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

送灶君时,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以此换取食物。

2.祭灶

送灶习俗在我国南北各地极为普遍,鲁迅先生曾写有《庚子送灶即事》诗: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他在《送灶日漫笔》一文中说:“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鲁迅诗中提到‘黄羊’的典故,出于《后汉书·阴识传》:“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后,暴至巨富。至识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阴子方看见灶神,杀黄羊祭祀,后来交了好运,从此,杀黄羊祭灶的风俗就流传下来了。

唐宋时祭灶的供品是相当丰富的。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对当时民间祭灶作了极其生动的描写: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俗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据说,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对于灶王爷的来历,说起来源远流长。在中国的民间诸神中,灶神的资格算是很老的。早在夏代,他已经是民间所尊奉的一位大神了。据古籍《礼记·礼器》孔颖达疏:"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为灶神。"《庄子.达生》记载:"灶有髻。"司马彪注释说:"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抱朴子.微旨》中又记载:"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这些记载,大概是祭灶神的来源吧。还有,或说灶神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或说是神农氏的"火官";或说是"黄帝作灶"的"苏吉利";或说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众说不一。

由于各地风俗不同,民间还有“跳灶王”和“打灶王”的活动。

3.吃灶糖

古话说“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

吃灶糖,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能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口味稍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然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关东糖又称灶王糖、大块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后才有出售。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灶神用的。清人写的《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清代祭灶,供品中就有“关东糖”、“糖饼”。关东糖在东北的农村、城市里,大街小巷、街市上,都有小贩叫卖:“大块糖,大块糖,又酥又香的大块糖。”乳白色的大块糖,放在方盘上,一般有三寸长,一寸宽,扁平,呈丝条状。新做的大块糖,放在嘴里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种特殊风味,是关东男女老少都十分喜爱的一种糖。它已从灶王爷的祭桌上走下来,广为百姓享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地藏节的来历说明

全文共 533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七月三十是一个宗教节日,名为"地藏节"。地藏是在释迦既灭以后,弥勒佛未生以前,世间众生赖以救苦的一尊菩萨,地藏王曾经发誓:他要在普渡众生以后始愿成佛,因此常常现身于人、天、地狱之中,救助苦难。有的佛书上说地藏王就是阎罗王的化身,是以慈祥面目出现的阴司主宰。

在过去,各地均有供奉地藏王的庙宇,每年七月三十,善男信女必往敬拜。特别是南京的清凉山相传为地藏菩萨修炼之所,从月初起烧香膜拜者就络绎不绝,到二十五日以后尤为兴旺,清凉山上下游人很多,到处设有茶棚。茶棚的布置,各种各样,一直到月底过了,方才停止香火,叫做"盖山门"。

常州地藏节以东郊三官堂为集会之所,拜香的人络绎于道,农民多于这天将田具及木制品陈列于路边任人购买。如皋县和泰县都于晚间用各种颜色纸剪成荷花瓣形状,粘贴碗口一周,碗内放只酒杯,燃以灯芯,放在门前,家家如此,叫做"地藏灯",亦称"碗儿灯"。

苏州地区,是晚人家各在庭院四角,几重门以及围墙下地面遍插棒香,同时点燃,叫做"烧地头香",俗称"烧狗矢香"。传说,元朝末年,张士诚统治苏州时期较得民心,死后苏州人还怀念他,就借用地藏节烧地头香的形式,寄托他们的哀思,名为"烧九四香",因为张士诚的乳名叫"九四"。日子一久,"烧九四香"便讹作"烧狗矢香"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