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讴歌母爱的纪录片《生门》观后感经典20篇

浏览

1446

作文

666

纪录片地球脉动的观后感

全文共 517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是我们唯一生存的地方,他无时无刻地养育着我们,让各种生物生活在地球上,给地球带来了生机。

从被挤到南极,我在北极看到了企鹅和北极熊在-70℃的低温下生存。企鹅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成群在一个地方缩在一起,而北极熊一直生活在洞里。在许多地方,即将到临冬天时,许多动物都向南迁移,从高数往下看时,一大片密密麻麻的,就像一个小小的芝麻在移动,在迁移的过程中,它们都在随时警惕着。生怕被身边的某个狮子盯住。所有的动物在没到达目的时,都遇到许多危险,看,一个羚羊被狼追捕着,一开始羚羊可以逃离被吃的魔爪,但是羚羊还是逃不过被吃的命运。一群大象正在沙漠上找水,面对又累又渴的情况下,他们继续向前走,找到水源,不幸大象们的眼睛被灰尘覆盖了于是有一些小象跟妈妈走失了。幸运的大象最后终于找到了水源,在河流中嬉戏玩耍。

在茂林丛林,里面居住着几百种昆虫鱼鸟类们,他们无忧无虑的生活着,杨宇这个儿女。

在海洋里,鲨鱼是一个凶猛的鱼类,看到它吃掉一个海狗,但海狗没有一下子被吃掉,他灵活的地游到别处,但鲨鱼的力量是非常大的,这时,就上演着灵巧与力量的斗争。

说了这么多,感觉世界上的万物都必须生活在地球上,如果没有了地球,就没法让生物沈村,也没法让人类生存。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央视《镜子》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770 字

+ 加入清单

大致把央视拍的《镜子》这部纪实的纪录片看完了。总长两个小时的纪录片的信息含量是相当大的。

有点题外话,这部纪录片已经相当震撼了,能够把很多不忍直视的问题披露出来,这个相当难得了。而且是在央视这样的主流媒体!是不是说明有关方面已经对当前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开始了反思,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啊!所以说是首都的一部分学校甚至听课来看这部片子。其实这部片子跟我们大武汉有很大的关系,片中的这个学校就在咱们武汉,里面涉及的孩子就是武汉的孩子,很多场景画面都让人十分眼熟,比如光谷步行街这块。不知道我们武汉的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有没有看过这个片子,咱不停课看一看?其中的泽清的爷爷还是湖北大学的副教授,与我也扯的上一点点关系。可能这样的片子的负面信息太大了,让咱们武汉有点丢脸?也许吧,无论如何,这部纪录片确实是值得家长和孩子一起收看的。不光只是让家长反思,其实里面包含的内容囊括了方方面面。应该是值得整个社会的反思。

这个学校收录的都是所谓的“问题少年”逃学,叛逆,迷恋网络等等。家长和学校已经束手无策了,只能借助于第三方力量。而从片中所透漏的信息主要是聚焦在家庭,孩子都是在对父母的控诉,这个是主线。家庭教育的缺失,这个其实不光是片子中的这些家庭的问题,应该来讲是代表了我们当前中国社会的主流的家庭教育的思维模式。只是这些孩子所遭遇的情况比较严重而已,走了一点极端而已,与他们的个性和性格也有一定的关系!其实不用庆幸自己的孩子没有向片中的孩子一样,个人感觉这个比例不会是少数,而心理问题都暗藏于很多类似遭遇的孩子心中,只是没有一个诱因和条件来爆发而已!或者是在一些情形下,在消解了一点。我们只能说是感到庆幸吧。而目前的所谓的“安全问题”形式的严峻,已经是我们当前教育的“警报”在拉响了!如果长此以往,只能会让家长和学校焦头烂额,会产生更多的问题,更复杂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观看纪录片老县长高德荣观后感

全文共 897 字

+ 加入清单

曾任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高德荣,为边疆民族地区发展、为独龙族群众脱贫致富,竭尽全力、无怨无悔。他的事迹经媒体传播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读者、观众和网民在感动之余纷纷表示,他的形象可亲可敬、精神可感可学,既受到了强烈感染,又得到深刻启发。

高德荣本来有条件、有资格享受较好的物质待遇,但他舍弃了,甘愿回到条件艰苦的山区去,和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奋斗在一起,事事冲在第一线,以此为乐;他本来可以正当合理地搞搞“家庭建设”,让自己和家人过得舒适一些,但他没有,而是时刻挂念着国家、民族、家乡和乡亲,只要“大家庭”过得好,他就开心;他本来可以含饴弄孙、旅游消遣,但他选择继续发光发热,把时间精力甚至工资花在为家乡建设、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上。

这么做的原因,在于他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更加透彻、更加深刻——生命的终极意义在于燃烧,人生的顶层快乐在于付出。

支撑他人生选择的动力,在于他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信念驱使他追求人的尊严、人格的完善、人性的温暖、人生的充实;是信念塑造他执着无畏、无私无欲、真实质朴、敢作善为的性格。

现实中,也相当普遍地存在汲汲于个人私利、单纯追求个人物质享受的现象,存在利己、虚华、飘浮甚至丑恶的价值判断。这些在高德荣精神世界的映衬下,就显得苍白和肤浅。

人非圣贤,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完全可以有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但人生的境界没有上限,却有底线。人要知廉耻、懂敬畏,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牢道德底线,守住纪律红线。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世界怎样变迁,对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应该是如一的。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句话,从来都不是生冷空洞的口号。

高德荣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幸福之上,把个人的尊严建立在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之上,他收获了有意义的人生,收获了群众的拥护,收获了同事和社会各界的尊敬。他的人生是有价值的,也是美丽的。

一个人的气质,不在他的形象和着装;一个人的力量,与他的体格和身高无关;一个人是否高贵,不能看他拥有多少钱多少房,而要看他是否有尊严、有担当、肯付出、重使命。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穹顶之下雾霾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012 字

+ 加入清单

你见过真正的星星吗?

没有……

你见过蓝颜色的天吗?

见过蓝一点的……

你见过白云吗?

没有……

“一个拉丁诗人信奉一句格言:一个了解事物原由的人,才是幸福的。如果他在中国,会把这格言改成:试图了解事物缘由的人,是要倒霉的。”这段话是柴静女士为张宏杰先生的著作《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所作的序中写的。历时一年,投资百万,走遍中外,为了弄清霾的原由,柴静女士所受辛劳我们无法想象,在这里,向柴静女士致敬。

一张张细致描绘曲线图,一个个真实的数据,一次次明察暗访,用“触目惊心”已不足以形容。我看见,烟囱燃烧的不是化石燃料,而是我们每一个人乃至每一个活物的生命;我看见,浓烟滚滚,尘土飞扬的背后,是物欲的贪婪,是权利的纠缠,是挑衅法律的尊严,是漠然与习惯。我不知道,如果没有柴静女士耗时一年殚精竭虑的调查,我们对雾霾的集体警惕和重视还会延迟多久,是否,还是一如既往的把雾霾编成段子,一笑了之?我不知道,如果没有对那些“既得利益者”的言谈观念进行曝光,那些灰色甚至黑色的地带还能隐藏多久。

有谁愿意重返1960年伦敦街头,行人连自己的双脚都看不见,交警需要用火把来为车辆引路?有哪一个妈妈,会把自己的孩子囚禁在家中,会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笑,生怕那样会吸入更多烟尘?有哪一位“既得利益者”希望自己的家人生活在自己创造的穹顶之下?有哪一个国人,愿意燃烧生命去换来锦绣繁华?我想,没有人会回答“我愿意”。那么,为什么,为什么还不在建筑工地的土堆上盖一层布?为什么还不在餐饮店里装一台油烟净化器?为什么还不在油枪上装一个油气回收装置?为什么还要一再践踏法律的尊严——执行?怕拖累经济发展,怕加大失业率,怕触犯有关部门的权利……这些都不是借口,都不是理由,唯一的借口是淡漠,唯一的理由是利益。

我只想春有云霞出海曙,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夏有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秋有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冬有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希望,这不仅仅是奢求,而是穹顶之下的我们共同担起的梦与责任。

后记:柴静女士的《穹顶之下》发布后,很多人越来越警惕与重视雾霾和环保,然而,也有一部分人趁机深挖她的往事,借机炒作,有人质疑她的动机,甚至有人说她“满纸荒唐言”,而我却只有“一把辛酸泪”。因为在当下,有太多盲从,太多恶意,太多无动于衷,太多眼睛被无知蒙蔽,太多脑袋失去理性,然而,这些都无法改变——每一个时代,都需要像柴静女士这样真正有良心的媒体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关于纪录片老头的观后感

全文共 1572 字

+ 加入清单

实话说,我从来没有看到过比《老头》更感人的纪录片,但是在看这部片子的时候,除了感人,更多的是一种令人窒息的压抑,90分钟的片子,我看了好几天才看完。我怕自己一下子全部看完就会崩溃,我怕自己会忍不住哭出来,我憋得慌。这部片子给我的震撼超过了以往的各种电影,无论是《山楂树之恋》还是《泰坦尼克号》,都不能给以我这种感动。我似乎在跟着拍摄者和这些老人们一起生活,单调的镜头,略显昏暗的画面,夹杂着各种噪音的声音,还有那些可怜的老头们。我看着他们笑,他们哭,看着他们在路上走,看着他们“回家”……

《老头》之所以给我这么大的震撼,我想或许正是它作为一种新生的DV大潮的产物,给我们带来的一种不同于传统影视的独特的审美意义。首先,就是真实。上面我的感受已经说明了一切,这些老头就是我们身边的人,而不是传统影视作品里面的那些演员们。不可否认演员的演技很好,能把人物塑造得很成功,但是我还是感动不了。而这些老头,他们一直在过自己的生活,他们也许根本就没有意识到他们将会被无数的人观看。因此,他们是那么的真,该哭就哭,想笑就笑,不爽了骂人什么脏口都可以出来,这种真才让我心里面被触动地那么深,那样重。对纪录片来说,这种真实性是很可贵的。我们了解到他们的世界观和生活方式,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触碰到无情的时光在他们身上留下的痕迹,看着他们渐渐从这世界消失。一直以来,纪录片的制作者宣称要还原人们生存原汁原味的面貌,但无论如何,创作者跟被摄对象的距离不可能完全消失,摄像机的存在本身已经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状态。特别是那种笨重巨大的设备,更加加深了被摄者与摄像机之间的隔阂。试想让你对着那样一个闪着光的巨大黑洞,你能够若无其事地做你的事吗。而DV使纪录片在最大程度上与生活同行,当时的这种原生态观念在DV纪录片身上获得了真正的实现可能性,因为DV的个人化与大众化,因为DV的小巧而使人感到亲切。看着那些老人在镜头面前毫不羞涩,甚至为了被拍而互相“吃醋”,我们可以知道这种机器真的很适合这种记录。当DV不代表媒体甚至不代表创作者而只是一台家用摄像机时,当手持DV的人也处于同样的生活状态中时,纪录片与人们的原生态生活真正同行了。

还有一个,就是创作者范围的广泛化,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自己通过自己的视野来观察这个世界,来进行他们的思考和对社会意义的探讨,以及对于一种人性的终极关怀。抛却了昂贵的笨重的操作复杂的技术要求高的传统摄像设备,当他们只要那一台DV机就能拍出自己想要的东西时,意味着他们开始在进行一种革命性的创造。打破了拍摄影像的垄断,DV赋予更多的人一种构造属于自己影像空间表达自我意识和关注社会价值的权利。《老头》的创作者杨天乙,不是什么专业人士,但是她却通过这部片子表达了自己对这个社会的一种观察思考,也给了其他的人们一个了解真实情况的渠道。杨天乙两年多的时间一直和这群老人泡在一起,我不知道她是怎们度过这种窒息的时间的,太压抑了。但她却是以一种近乎冷酷的平静,记录下这一切。她镜头下的老人们可以随便说话,可以叫她小杨子,可以表达自己的感情,但是她是怎样的,怎样的记录下这一切的?纪录片需要客观,但这部纪录片给人的是极强的主观上的感受。这一切,都应该谢谢创作者的一颗关怀的心和理智的记录吧。《老头》是中国老年人的缩影,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这部纪录片不但是让更多的人可以去关注关怀这些老人,也是启示政府的一些政策和处理方法。DV或许已经可以成为新的知识分子表达自己对于社会认识的一种手段,而这一切是那些传统的歌功颂德的纪录片所不能体现的。

技术的进步带来了影视艺术创作的巨大变革,但是我觉得就其审美意义来说,影视艺术,或者说艺术,终究是体现人的。当我们看一部作品的时候,不仅仅是要欣赏其各种手法技巧,更重要的是要能给我们的心灵一种软软的触动,这才是最好的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天津教育纪录片《道》观后感

全文共 731 字

+ 加入清单

按照驻局纪检组要求,今天下午,维修资金中心、招投标中心和物业协会的党员、中层以上干部、关键岗位人员集中观看了警示教育片《》系列教育片之《一个无视政治纪律和规矩公然反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和《国有企业严重违纪违法领导人员忏悔实录》。一个半小时的视频节目,让大家逐一了解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党委副书记、院长武红军理想信念垮塌,严重违反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违纪违法纪实,种种行为令人触目惊心。同时也目睹了百利机械装备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张文利、医药集团公司书记、董事长张建津等我市10名领导干部违反政治纪律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的违法、违纪事实。对此,大家开展了热烈的讨论。该片当事人都是我市主要单位的领导干部,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当事人的忏悔陈述,给大家触动很大。当事人涉及的违法、违纪事实不再只是滥用权力,收受贿赂的行为,而是违反党规党纪、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

支部书记指出,我们要引以为戒,警钟长鸣。一是增强“四个意识”,牢记党的宗旨。全体党员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四个意识”内涵,加强对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系列讲话的学习,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二是廉洁自律做清白人。所有的党员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必须积极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既用宪法和法律约束自己,也用党章和党的纪律规范自己,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党纪面前没有特殊党员。三、完善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加强党内监督。加强党监督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纯洁性和战斗力的迫切需要,是加强党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的需要。下一步支部要进一步完善党的各项组织生活制度,切实将党内监督落到实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纪录片家园的观后感

全文共 403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的存在已有46亿年的历史,在这个奇迹又美丽的世界。人类的生存已有20万年,聪明的人类在20万年改变了这个地球的面貌。在看了这部《家园》电影之后,让我真正了解到地球在短短几百年之内多种生物已绝种了。

电影的开始是把地球最美丽的一面展现给我们,表现出一种生态平衡的完美性。接着就是人类的出现和肆无忌大的扩张。消失的绿地,融化的冰川,以及多种动物面临的灭绝危机。温度不断上升,许多地方将遭遇旱灾、饥荒。森林被砍伐,就像电影里面所说的“森林的多样性被单一品种的棕榈取代”科学越来越发达,工厂也逐渐增多,空气也越将被污染。

人类的需求是无底的炉子,需要更多的燃料,石油终有一天会被采完,以后我们将要面临着怎样的灾难,到2050年会有2亿人沦为难民。

现在,重要的不是我们失去什么?而是我们还拥有什么?更需要的是一种保护的理念和行动。对未来悲观的预期,我们更需要乐观扎实的行动,而这样的行动才能让我们的未来更幸福而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纪录片《军工记忆》观后感想

全文共 1483 字

+ 加入清单

7月27日至8月1日每晚8点,由国家国防科工局拍摄的大型电视系列纪录片军工记忆》在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中央九台)连续播出。江南公司重点参与的兵器集团“红箭”产品的研制故事作为系列片中的一个章节,将在此期间与大家见面。

为传承军工文化,弘扬军工精神,国防科工局联合中央电视台,以军工重大历史事件为叙事背景,于近年拍摄制作并陆续播出了系列纪录片《军工记忆》。系列片以亲历者或见证者讲述精彩故事、历史资料画面等方式,回顾我国军工行业的有关重大历史事件,展现军工儿女献身军工的豪迈精神。该系列片荣获“第19届中国电视纪录片长片十佳作品奖”。

“从一无所有,到世界领先”,“红箭”产品作为中国兵器的一个品牌,创造了无坚不摧的神话,成为军工装备的重要产品之一。去年,国防科工局《军工记忆》摄制组先后两次来江南公司,历时十余天,通过人物专访、场景拍摄、资料收集等方式,采访、拍摄了红箭产品研制、生产的历程,向国人展现了江南兵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军工报国,甘于奉献,为国争光,勇攀高峰”的军工精神。

《军工记忆》观后感1200字

姗姗来迟的高温天里,坐于电视前,整整花了5个小时看完了6集电视纪录片《军工记忆》。作为老军工的我们顿时觉得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因为《记忆》里正为我们亲见、亲为、亲历。

长期以来,由于保密的原因,我们军工系统为国家为民族默默地奉献,但并不为人所知。如今随着时间推移,我们中的一部分渐渐老去,一些历史遗迹也慢慢消失。这次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中央电视台联袂打造在7月下旬推出《军工记忆》终于揭开了我国大型军事装备研发过程中那些鲜为人知的往事,讲述了我国防科技工业战线几代科研人员突破国防科技尖端,成功研制军工重大型号装备的精彩故事。时间跨度从上世纪60年代至新世纪。内容涵盖了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红箭8反坦克导弹、歼-10战斗机、座警2000预警机等多项军事装备的研发过程。展示了几百万军工人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的巨大贡献。它让人们看到了军工人的执着和坚守,极有价值地体现了这些鲜活人物的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然而《军工记忆》所揭示的更为重要的是:自主创新乃军工之魂。没有自主创新何来今天所能展现的光辉业绩,光鲜人物,光彩事迹。

建国之初,制约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因素很多,国内资源匮乏,国际环境险恶,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力不从心。到了1951年,我国财政首次实现收支平衡,且略有节余,国家立即关注新兴产业,决定发展航空工业;55年又作出了发展核技术和核工业的决定。56年毛泽东主席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发展尖端技术的问题,并指出:从巩固国防安全的角度,我国不仅要有更多的飞机大炮,而且要有原子弹。他指出,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从60年代开始,毛泽东进一步提出发展尖端技术的要实行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的辩证思维,认识到实行自主创新是使我国强大起来的唯一选择。

以后几十年的历史经验恰恰证明这一点,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才能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才能享有受人尊重的国际地位和尊严。

《军工记忆》是一种国家记忆,他所揭示的不仅仅是某个尖端武器和军工人的奉献精神。他通过诸多人物和故事所倡导的是自主创新精神,而要实现创新,关键是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激发整个民族的创新精神,提升创新能力,就要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要在新的科技浪潮面前,认真总结历史经验,不断深化改革,牢牢把握机遇,继续加大投入,坚定不移地增强自主创新的力度,最终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作出不懈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重返狼群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337 字

+ 加入清单

小制作小成本。排片极少,本来昨天就想看,但没排片了。是第一次在影院看纪录片,也是有史以来去过的最小的影厅,一排六坐,大概8排?

除了bgm在某些时候有故作煽情之嫌,整个片子很值得一看,哭了好几次。是个好题材,好故事。看完记住了若尔盖草原那苍茫的美丽,记住了亦风、李微漪这两个名字,记住了会狗叫会唱《传奇》的狼—格林。

他可真聪明啊!看格林咬缰绳牵马救人的时候就被他彻底折服了,智商一百八!人狼情太真实了,细节非常打动人。

影片最主要的就是真实。关于野生狼的一切,和人的互动,都是一般电影里无法捕捉无法拍摄到的。看到最后格林被狼群接纳,也松了一口气。

哎~我们能做的真的很少。但不穿皮草不戴狼牙象牙这些饰品总可以做到。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愿这些动物都能活得更自由自在不再有人祸烦忧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陈为军执导的《生门》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844 字

+ 加入清单

什么叫“生门”?一个生命诞生的全部环节,家属的纠结感,从产科医生到产科护士奔跑的脚步,从产妇的父兄亲属到每一张真切的人民币,也包括每一台抢救手术的关键时刻以及分娩室内外的人情冷暖。《生门》用了三年时间,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取得了四十位产妇及其家人的授权,采用镜头直击的手法,最后选择编辑了其中四位早产产妇在医院里里外外的故事。没有明星,没有既成剧本,没有大投资,全是对于一个生命从哪里来和怎样来的关注,也即一个小生命在未出生前和其周遭环境的关系,包括了其家庭,辗转经过的医院,在生产过程经历的种种困难与惊险,还在娘胎里时外面的医疗保险制度和医院的治病机制。

作为一个年看片超过100部的电影专业记者,作为一个在产房外焦灼过的父亲,我上一次为一部电影流泪还是六年前。那是在唐山市体育中心潮湿的草地上,我一边看着《唐山大地震》电影,一边把电脑放在腿上泪流满面地书写。看《唐山大地震》之流泪,是为了生命的逝去和艰难成长。

看《生门》,是一个更为复杂的体验。

男婴成功产出,产妇夏锦菊遭遇血崩,失血近两万毫升,相当于身体里的血换了好几遍,唯一的办法是切除子宫,但产妇却执意保留。为此,全体医护人员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子宫保卫战……

另一个产妇,中央型前置胎盘,双胎、重症糖尿病,保大人还是保小孩?铁汉柔情,泪洒病房。医生、病友、家人、朋友,筹款借贷的生死时速。

生男还是生女?为了生一个男孩,产妇曾宪春怀了第三胎。妊娠晚期,子宫穿透,命悬一线。赌命怀胎,换来丈夫的忏悔和全家的热泪……

医疗题材的影视作品多了去了,《生门》真实而残酷,但不乏轻松幽默。现实中被称为“中南一把刀”的中南医院产科主任李家福,是个充满魅力的人,有病人问,“李主任你哪天休息啊?”他幽默地说,“我休息日是32号!”早早地赶到办公室里,他也会拿起喷水壶,为他那早已枯掉的绿植喷喷水,引来观众一阵善意的笑声。有记者采访李家福,问他是否去看电影《生门》,他说,看电影要两个小时,够我抢救一个小生命了。没有救死扶伤的豪言,那是儒雅的医者父母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037 字

+ 加入清单

在1953年朝鲜战场夏季反击战中,志愿军某部三连接替了友军的防务,上了938.2高地主峰的前沿阵地,对面不到百米处就是美国鬼子。美军不甘心938.2高地被我友军夺取,天天向我方阵地前沿和纵深实施狂轰滥炸,隔一两天就以数十人或百余人的规模,在炮兵和坦克掩护下向刚接防的三连等阵地反击。那时,处在山沟里的炊事班送饭到前沿阵地,即使在夜间,也是三天两头有伤亡。不要说一天三餐,一天一餐也难保证,两三天才能送上一次饭。战友们回忆说:吃饭难,还有压缩饼干可以啃几口,抵一阵子饥饿,但饮水难时刻威胁着战士的生命。

接防上阵地那天早晨,每人都背了一壶水。有的战士在通过炮火封锁区时,水壶就被敌人机枪打中,水漏光了。多数人在炎热的夏天打了一天仗,没到下午,一壶水早已喝光。到了晚上,大家渴得唇干舌燥。上阵地第四天,天刚黑下来,指导员余发荣跑到三排十班的猫耳洞,对班长钟樟彩说:“没有水,战士们快渴死了,有的人已经接小便喝了。你负责的活动小分队,除了到敌前侦察敌情抓‘舌头’(俘虏)外,要加一项任务,就是到山沟里找水源。只要找到了水,拼上命也要把水背上来。”钟樟彩时年24岁,入朝后在烟台峰打坑道中光荣负伤,刚立过功。

指导员走后,他随即就叫战士到各班收集了30多个军用水壶,背上冲锋枪和水壶,离开猫耳洞奔往前沿阵地的山沟。在泛着少许白光的小路上,他仔细辨认路痕,确认没有埋着地雷后,加快速度走几步,又低下头仔细查看一段再走几步,就这样辨认一段走一段。

当跑下80余米时,山坡上已逐渐有些灌木和青草了,他放慢了速度,仔细搜索,特别注意听水流声音。猛然间,他发现不远处的小树丛里横着两段似原木一般的东西……他猫着腰手提冲锋枪警惕地向那两段东西走去。待走近了,才看清那是两具尸体,仔细一看,在紧靠上面那具尸体边的岩缝里,向上喷涌着一股清水,水量还不小。他高兴极了,随即将靠近泉边的尸体移开几步,看清楚了那是个穿志愿军服装的年轻战士,身上背着枪和一些水壶,手里拿着一个军用水壶伸向喷涌的泉水。他判定这两个战士是到这里灌水时,遭敌人封锁水源的机枪扫射而牺牲的。

他怕美军机枪再次射击,不敢怠慢,连忙趴下喝饱了泉水,又急速卸下身上背着的全部水壶,很快将所有水壶灌满。水背回之后,看着连里战士轮流传递水壶,喝着那甘甜泉水时的高兴劲,钟樟彩也乐了。

自从那天背水成功以后,他又每隔一两天去背过三次水。每次都遇到定向、定点打到泉水附近的机枪子弹和炸弹,但钟樟彩都根据美军打枪打炮的规律避过去了。他也因背水荣立了三等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同心战疫》纪录片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641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是一场全民众志成城的人民战争。

众志成城,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齐心协力,没有跨不过的沟坎。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无惧风雨、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这次疫情再一次激发了我们强大的战斗力。

我们正在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进行严肃的斗争。这场斗争,既是对党员干部的一次严峻考验,也是一场深刻的党性洗礼。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重要战场,坚定信心、下定决心、葆有恒心,我们就一定能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面对疫情,一声号召,他们全部返回岗位备战,逆流而上的姿态,不是朝着家的方向,不是走向团圆饭桌,而是奔向防疫第一线,奔向急救室的病床。他们,是医务人员。管控大型活动,全面禁止市场销售活禽,内防扩散、外防输出,严打哄抬物价,保障物质供应,火速开建河南版“小汤山”。他们,是各级政府部门工作人员。集贸市场、繁华街区、大型商场、医疗机构,他们不间断巡逻,协同卫生和防疫部门全面联查联控。他们,是交警、特警。村头喇叭“闲不住”,大街小巷“土味标语”,他们的话可能不够优雅,却饱含深情、用心良苦。他们,是千千万万乡村基层干部。

历史总是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磨难中曲折发展,人类总是在一个又一个难题中昂首前进。恩格斯曾经说过,每次历史的灾难总以社会的巨大进步为补偿。病毒肆虐,给予伟大民族的不是屈服而是奋起,不是毁灭而是生机。黄河儿女与全国同胞一道,矢志不移、风雨向前。

挺过这个冬季,就是繁花似锦的春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纪录片冲天观后感

全文共 1209 字

+ 加入清单

看到张导的这部《冲天》,真的是心中激荡着很多情绪。关于家国情怀,关于爱国,关于为国牺牲的这些感动,我也充盈于心,但我现在,想说一点不一样视角的东西。

当我看到飞行员写给妻子的信,我想到了林觉民的《与妻书》,同样是,虽然对妻子有着深沉的爱意,但是为了国家还是要去做牺牲,这一点让我感动,而更加感动的是,妻子遵从了丈夫生前的愿望,创建了学校,服务于飞行员子弟。

很多很细致的地方,包括电影中提到了贵族精神,也提到了人道远征,其实令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日本的神风特工队似乎也是一样的悍不畏死,也是一样的为国牺牲。在日本文化里,他们好像也被认为是英雄,那么,我国的飞行员和日军飞行员,我国人民与日本人民最本质上的区别在哪里呢?其实就在这个“贵族精神”上,在我们的大情怀上。

我其实最感动的是陈曼的那封信,这可能是被很多人忽略掉的细节。她作为一个飞行员的遗属,却将心比心(心理学的同理心)想到敌方的遗孀,对她表示了同情和关怀(在影片的最后有寻找日本遗孀的照片),这种大情怀令人十分感动。

电影中多次提到梁思成林徽因与飞行员的渊源,我也想起来一个他们的故事。林徽因的弟弟林恒在抗日战争中牺牲,按理说国仇家恨,怎样也不该对日本这个国度报有一分同情,可是,在美军轰炸日本的前夕,是梁思成想方设法保存下了京都和奈良的建筑。作为一个爱护家庭,关心妻子感受的丈夫,他不是不知道他的举动对妻子的影响,可是他还是做了,为了他心中的一份大情怀。

爱国情怀是激荡在我们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情怀,可是我还看到了比爱国情怀更伟大的情怀,就是真正心怀天下的一种情怀。我们一直说的是,恨“日本鬼子”,恨日本军阀,可是不恨日本普通民众,因为知道他们也是战争中的受害者。

每个人都在追寻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些年轻帅气的飞行员,他们人生的意义就是以生命来报效这个国家。媒体从业者的人生意义就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就是以艺术手段潜移默化地去影响观众的世界观。心理学者的人生意义就是减少大众的苦难感受,提升生活的幸福感,让社会更加和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价值。认真做好自己的本分其实也是一种爱国,甚至是对这个世界的热爱。

另外,从拍摄技巧上来看,导演的手法很漂亮,动画运用非常巧妙,画面一下子就生动鲜活了起来。用了很多的慢镜头,还有特写镜头,让镜头语言的力量一下子感染了观众。用地图与影像交叉的一个方式呈现画面,直观,立体,生动。

用了很多对比,浪漫的动画画面与残酷的现实影像的对比,让现实更加悲凉残酷,再配上如泣如诉的提琴声,把人的情绪烘托到了一个高度。这不是生硬地煽情,而是润物细无声的一种感动。

结尾的,民国风情的歌曲,蓝天白云中,飞行员的照片一幅幅闪现,把人们的情绪烘托到了一个高度,又是一个有力的点题。

觉得以前真的是孤陋寡闻了,确实想象不到纪录片能做到这个水平,观影效果完全不亚于院线大片。由衷地想要致敬导演,致敬所有工作人员,是你们的努力,做出了这么好的作品,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英国BBC纪录片《中国春节》观后感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bbc的纪录片可以说是闻名世界的,这源自于它精良的制作以及电影级别的镜头。在这部讲述中国新年的纪录片中也一样。

第一集的镜头是最美的。无论是春运的人头攒动,还是冰城哈尔滨,又或者是清晨的北京,同样的场景在bbc的镜头中就显得特别的美丽。就拿北京的大裤衩来说,这个建筑在各种镜头中不知道看过多少次,前不久才去过北京,对北京的城市风貌建筑感觉其实很一般。可是bbc的镜头中,北京显出了万全不一样的气质,更大气,更摩登了吧。最美的当属打树花了,看了之后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火树银花。镜头,无意是吸引我看bbc的纪录片的最主要原因。

第二集则有趣的多,主要以食物为主。看到两个歪果仁拿着木耳说是蘑菇,抱着冬瓜说是葫芦,我真是笑了。这次bbc还十分接地气的介绍了泡椒凤爪和辣条,不知道两个主持人品尝的时候是何种心情。还有混着喝白酒的桥段,真的不怕喝倒吗哈哈哈!介绍的花卉市场的拍卖倒是让我开了眼界,之前对此毫无了解。哦,对了,还有神级春晚。总体来说还算比较客观,一些比较重要的新年现象都被提及了。

第三集我不得不承认,没看完。香港的比重占据了非常大的篇幅。内容上也没什么让人耳目一新的地方。到底是干儿子啊。本来想给5星的,现在只能给4星了。

总体来说,第一集很美,第二集很有趣,总体节奏把握的很好,节奏对于纪录片来说是最重要的。唯一让我有点疲惫的是整体的讲述逻辑。看似好像很有逻辑,从北往南的几个地方,但是实际上在叙述的时候却显得很凌乱,既不是以地点来作为逻辑线,也不是以时间来作为逻辑线,各种无征兆跳跃,让人有点凌乱,大概是这个导演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大型真人纪实电影《生门》观后感

全文共 546 字

+ 加入清单

10月24日,纪录片《生门》在北京举行了看片及映后研讨会,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张卫、赵军等专家到场。诸多业内人士都对这部讲述生育问题的影片纷纷表达了高度赞扬,认为该片在当今商业片潮流中独树一帜,是能够“让以后的人知道这个时代人民面临的痛苦”的影片。据悉,该片已经定档12月,挤进了贺岁档。

《生门》由陈为军执导,耗时365天双机位跟踪拍摄,从40个家庭迎接新生命的故事中选取了4个作为代表。虽然这是一部纪录片,不过故事性较强,主要讲述了这4位遭遇极端情况的产妇及其家人在医院生产过程中经历的种种考验。所谓极端情况,就是生活中不算常见的病例,比如“中央型前置胎盘”的孕妇,还患有糖尿病,而且怀了双胞胎,随时都会大出血,需要5万元的手术费,但孕妇并没有医保、只有5千块钱,诸多问题接踵而来。此外,还有患有妊娠高血压、孕龄28周孩子却没有胎动的孕妇,以及手术中血崩需切除子宫的孕妇等等,在手术室里的真实情节看得人触目惊心。

然而,这并不是一部展现普通医疗过程的影片,手术只是个引子。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索亚斌表示,开篇的那场手术带来的震撼难以比喻,“把人的生死表现得淋漓尽致,后面才开始展现经济、社会、伦理等方面的问题。”而这些后面的问题,都是直指人心的,不少专家都表示,这部影片含义颇深,能够引人深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历史纪录片《脊梁》观后感

全文共 814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观看了《脊梁》影片之后,感触良多,忍不住手痒,遂作此短文说点心得,愿与诸位交流交流。

影片中所述的真实历史,展示了自1840年以来,咱中国真如歌里唱的那样:“我们战胜了多少苦难,才得到今天的解放!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咱中国人一路奋斗,历经百年,战胜无数艰难险阻,终于以巨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在整个“站起来”的过程中,中国***发动和引导人民,共同反对和战胜内外敌人,牺牲最巨,居功至伟,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近代以来,由于清朝政府腐败无能,我们中华民族积弱积贫,一步步滑向苦难的深渊。先是英军用炮舰轰开我国国门,接着是英法联军烧圆明园,再接着是八国联军冲进紫禁城的“太和殿”,接二连三的割地赔款,令我中华民族颜面扫地,国家资财陷入赤贫之境。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蹂躏了半个中国,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遭遇空前的民族危机。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是中国***捐弃前嫌,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举起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大旗,深入沦陷区,组织和带领不愿做亡国奴的人民,坚持抗战,反对投降,成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最后与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一道,战胜了凶残的日本强盗,取得了近代百年来民族自卫战争的第一次全面胜利。从此,中华民族才得以五大国之一的资格,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建立之后,也是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探索出适合国情的新的发展道路。其间虽也曾走过较大的弯路,可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短短十来年,初步建立起较完善的现代工业体系,民族经济得到恢复和初步发展;取得了抗美援朝以及三次国家边境自卫战争的胜利,两弹一星试验成功,国家安全与和平得到强有力的保障。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在中国***的领导下,我国综合国力的排名逐年上升,现在已经列于第七。一百多年来,我国无数志士仁人为之奋斗的强国梦,将在今后五十年内得以实现。想想过去,展望未来,我十分坚定地认为,中国***不愧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600字左右

全文共 1420 字

+ 加入清单

“雄纠纠 气昂昂 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 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进,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熟悉的歌曲

优美的旋律,这是上个世纪50年代人激动人心的美好 重要的回忆。

中国一向提倡和平,不愿引发战争,但这种表现却被其他国家认为是软弱

无能的行为。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晚清与民国时期,中国签署了许多丧权辱国的条约,对于世界各国列强的侵略中国均选择了退让,但中国一味的忍让却没有换来各国列强侵略的魔爪,导致中国的国土一块块被分隔。幸运的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渐渐的摆脱了“东亚病夫”

“支那”等污辱中国人的字号,尤其是60多年前的那一场抗美援朝战争。

知名作家李峰,参考了大量有关抗美援朝历史的图书,精心创作出了一部全景式再现朝鲜战争历史风云的经典作品《决战朝鲜》,全书共分为上

下两册,七个章节,共六百多个页次。全书以一种恢宏的气势和凝练的语言,加上翔实的史料与多维度的视角记述,全景式的再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抗击美军的战争历史。

抗美援朝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朝鲜的一项群众性运动。朝鲜战争于1950年6月25日在朝鲜内部爆发,美国立即出兵干涉其内政,中国人民解放志愿军携海

空部队在1950年10月19日越过中朝边境援助朝鲜抗击美军,抗美援朝战争持续了两年九个月零八天,于1953年的7月27日朝鲜时间22时停战协定正式生效。

那究竟是一段什么样的抗战历史呢?中国是如何在一个装备极其落后

后勤资源保障薄弱的境况下抵抗一支现代化装备的美军,让美军不得不宣布停战的呢?那个时期,中国军人没有防弹背心,也没有接受过“斯巴达式”训练,更没有火力强大的HK53

M16A2卡宾枪作为火力支援,有时候甚至三天三夜都没有食物供给。但他们依旧凭借着自身顽强的信念与作战意志,加上满怀着对新中国几亿人民负责的精神力量,才使中国军人在世界上赢得了尊严与生存。

著名军事战略专家 国防大学教授戴旭就对抗美援朝一战对中国的影响,作出如下评价:

“抗美援朝战争是终结中国近代史的一战,不仅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也一扫近代史上中国屡败于西方列强的屈辱纪录。”

美国作家莫里斯·艾泽曼在《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书中提到“身穿打着补西的棉制军装的中国士兵在这件事情上胜过地球上任何国家的士兵;他们能够在夜色的掩护下极其秘密地渗透到敌人的阵地中去,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中国军队的装备虽然落后,但他们懂得利用自身的优势加上抓住敌人的弱点,还有不畏牺牲的精神,才能在战役中获得成功。在这一次战役中,有多名英雄壮烈牺牲,

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因美军燃烧弹发落在邱少云潜伏点附近,火势蔓延全身,为避免暴露潜伏部队,他放弃自救,壮烈牺牲,时年26岁。

一级战斗英雄孙占元,在上甘岭战役中,他率突击排对敌人阵地实施反击,在双腿被敌炮弹炸断的情况下,仍旧以坚强的意志来回爬行指挥,用机枪掩护战士并摧毁3个火力点,敌人反扑过来,他打退敌人两次冲击,毙伤敌人80余,拉响最后一枚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

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进攻部队受到机枪火力压制,他身体多处受伤,突然迎着敌枪口,挺起胸膛扑上去堵住了敌机枪口,用生命为部队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

“不胜,毋宁死。”为抗美援朝英勇献身的中国军人还有千千万,他们的精神令敌军都为之肃然起敬,同时也令我们这些后辈感到骄傲不已。

这一段战争历史成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催化剂,它使那些一直觊觎中国国土的国家不再敢任意侵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高考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684 字

+ 加入清单

在老师的推荐下,我观看完大型纪录片高考,颇有感触。对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第一二集在毛坦厂的日与夜。

毛坦厂中学位于安徽省的一个小镇中,镇上的经济就是靠。毛中所带动的毛中有了万多名学生,大多数是复读生,他们都在应届的高考中失利,以新的心态。重新面对高考。镜头锁定了陈老师所教的复读班,在自习课上,并没有出现聊天的声音。整间房间都洋溢着学生的热情。在教室墙上和纸板上,我看见这样一句话:“这期间没有老师的监视器,只有上帝的望远镜”。学生们无需任何人的监视,你努力了会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你不努力社会将你淘汰。

在讲述的人物中,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吴世廉和何飞,吴世廉在高一高二时成绩很优异,能在学校中前300名,高三时成绩下滑至3000多名。吴世廉的父亲曾经有一个工厂,为了孩子上学,关掉厂子到学校当保安队队长,他们家里没出过大学生。当年高考时与大学失之交臂,夫妻二人的心血全部投入到孩子的身上,由于吴世廉成绩急剧下滑,父母焦急万分。后来经过老师的开导和自己的努力,在高考中取得了526分,他的父亲高兴的流泪了,付出多年的心终于得到了回报,可怜天下父母心!

何飞家庭条件不好,全家仅靠父亲一个人挣钱,在应届高考中对高考没有概念,复读期间在临近高考时才有悔悟,就像他自己说的,我遭到了报应,因为我以前笑的太多了,最后高考失败没有考上大学,其实家庭条件差并不能影响太多,只要你心中坚定着努力学习的信念,还有什么做不好,如果我们今天不努力,就会变成明天的何飞,想努力时已经晚了。

在学习的这条道路上并不拥挤,每个人的机会都是平等的,让我们用今日的努力拼搏换取明日的惊涛骇浪,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为了和平纪录片第一集观后感

全文共 1170 字

+ 加入清单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二师五一农场一处农家小院里,原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王万金蹒跚走来,由于脑梗塞,他的半边身体有些僵硬,但还可以勉强行走。古稀之年的他回忆起了那段不同的经历——和特务斗争的日子。

加入民警连

王万金,甘肃天水人,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3月入朝作战。刚开始,王万金被分到了步兵连,但是让王万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1953年停战以后,他加入了民警连。

1953年,敌我双方停战后,以三八线为界,各自撤出两公里,中间让出来4公里地方为公共区域。这个公共区域不能进部队,为非军事区。我军为此成立了专门的民警连,在这个区域巡逻。由于各方面比较优秀,加之反应快,王万金被调进了民警连。

王万金回忆说,当时他们的巡逻时间是每天20时至第二天早上6时,而夜里职守的范围也不是漫山遍野地跑,就守在山下的路口附近。他们一般是3个人一个小组,轮流巡逻。而巡逻的主要任务,就是监视检查,看敌人会不会放特务过来。

据了解,那时虽然是停战期间,但是为了窃取我军情报,想混进我军队伍的特务很多。而且这些特务很多都经过专门的武装训练,长的跟中国人差不多,又说着一口流利的汉语,一旦混入我方阵地,可能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和特务相处

就在这紧张的时期,王万金所在的民警连进来一名30多岁的男子。王万金说,这个人是从对方阵地过来的,说是我们的战士,战时和队伍失散了。他穿着志愿军军服,说着普通话,乍一看,确实没什么破绽,就被放行了。

“其实啊,只要从对方阵地过来的人,大家都很怀疑。”王万金说,那名男子就被安排进连队后,大伙就盯上他了。

头两天,不管这个人走到哪,干什么,王万金和战友们都在观察。这一看,还真看出了点问题。“这个人穿的军装虽然样式、颜色和志愿军服差不多,但细看一看,他的衣服下摆比我们的宽了一个边。”王万金回忆说,此外,到早上出操时,战士们一到时间,就能在几分钟之内整理好内务,迅速整队并投入训练。晚上吹了熄灯号,大家也都统一睡觉。可这个人却跟不上趟,往往是大家都排好队了,他还在找裤子,而大家都睡觉了,他还在磨磨这弄弄那。

特务现原形

这样格格不入的情况多了,大家都开始议论。连长看在眼里,对此人进行了批评教育。“我们志愿军一般没这么散漫,而且听了领导批评肯定改正。”王万金说,可是这个人听了连长的话,真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丝毫没有变化。

这下,他的异样就更加被凸显了出来。

不久后的一天,王万金和战友们看到这名男子被带走了,之后就再也没见过。王万金说,后来他听人说,此人遭到怀疑后,连里领导就问他在哪个部队干过,所在的部队去过哪些地方。

“你可别小瞧这些问题。”王万金说,因为在朝作战时,部队的番号很多,而且经常转移阵地,所以基本上只有真正的志愿军战士,才能把自己所在部队的番号和去过的地方对上号。

盘问的结果,此人一问三不知,立即暴露,现出特务的原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回望梁启超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517 字

+ 加入清单

第1集

1898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年,从这一年开始,中国从一个中世纪的国家迈出了走向现代国家的步伐,1898年的戊戌变法距今整整110年。有一位青年,他从戊戌变法开始登上中国思想、政治舞台,成为了新时代的启蒙者,他就是梁启超。

第2集

梁启超来到日本后,曾一度希望与孙中山的革命派联合,但遭到了老师康有为的阻止。美国之行也让梁启超感触颇多,相对于革命的道路,他认为,改良可能更适合中国的国情。

第3集

1911年,武昌起义在意外中爆发。中国的历史规律告诉梁启超,改朝换代将带来多年大乱,他希望利用自己在上层和军队中的人脉组织和平政变,免国家于兵火,实行立宪。但袁世凯出山,打乱了他的部署。

第4集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梁启超力主中国应该通过参战改变自己的孱弱的国际地位。他说服总理段祺瑞力主参战,但总统黎元洪却反对参战,参战问题后来竟成为政治筹码,黎元洪调张勋的辫子军进京“护驾”,辫子军一进北京却拥立12岁的逊帝溥仪复辟大清国,北京的政情乱成一团。梁启超与段祺瑞在马场誓师讨伐逆贼,第二次挽救了共和。

第5集

1919年,梁启超从欧洲回国,他决心不再参政,好好做点学问。但他在家里也清闲不了,总有一些屁股很沉的客人,他规定,每次见客只给5分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大型纪录片《一带一路》观后感

全文共 873 字

+ 加入清单

纪录片一带一路·连接历史的辉煌》将从文化的角度,阐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在“一带一路”拍摄和播出中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扬和光大。该纪录片共60集,每集30分钟,融合了儒家学说、建筑、宗教、风土人情、地方戏曲等多种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将突破地域概念,探寻新时代下的中国精神,以复兴、发展、融合、共赢为宗旨向世界展示当代中国形象,从传统文化的视角讲述“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深远意义。该片将在国家文化部的指导下,与多家省级卫视联合拍摄,其拍摄内容涵盖国内有节点的省份,以及中亚、东南亚、阿拉伯、欧洲等诸多国家。

在启动仪式上,中国传统文化促进委员会会长杨丽丽致辞说,时值当下,孔子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最具象征性的文化符号,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热议话题。全力打造一部多方位、立体呈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一带一路”纪录片,是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和文化担当。这部纪录片将以开放性的当代视野,创新性的电视影像风格,讲述鲜活的故事,解读深邃的思想,站在历史与今天,中国与世界的高度,讲述中华传统文化对拓展“一带一路”的当代价值。

此外,总编导张辉力也高瞻远瞩地给大家分析了《一带一路·连接历史的辉煌》在当下这个时代背景下拍摄的必要性。他介绍,60集纪录片《一带一路——连接历史的辉煌》创作策划于今年年初,它具有极强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我们希望借用“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以“一带一路”纪录片为载体,打破地域和民族的概念,探寻新时代下的中国精神,以复兴、发展、融合、共赢为宗旨向世界展示当代中国形象,把《一带一路——连接历史的辉煌》拍摄成一部能够让国内外观众长久记忆的经典文化作品,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制片人英子也在会上表示:纪录片《一带一路·连接历史的辉煌》,通过十一个部分60集的篇幅,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在一带一路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盛大阅兵,它将把中国最优秀的文化展现在世界面前。我们很高兴能够参与这部纪录片的拍摄,为其成功尽绵薄之力。该纪录片将于近期开机,有望明年与广大观众见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