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以壮族三月三为主题的作文(汇总20篇)

五月的春风情深意暖,五月的花海流溢飘香,和着春潮,伴着夏韵,在花海灿烂夺目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我们的节日——青年节。下面是由开学吧小编我大家整理的五四青年节班会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浏览

7585

作文

55

篇1:“壮族三月三”习俗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阳春四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迎来了一个节日,大家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这,就是我们的“三月三”!

大家一定想问,三月三是怎么来的呢?其实,三月三有多种不同的来历,但最著名的非“刘三姐”莫属。

相传,刘三姐的歌声婉转动听,被誉为“歌仙”,但她的山歌里,揭露了财主们犯下的滔天罪行,财主们对刘三姐恨之入骨,于是趁其上山砍柴的时候让她跌入山谷身亡。于是人们在歌仙逝世的三月初三唱山歌来纪念歌仙。这,也就形成了三月三最有名的习俗,歌圩节。

三月三不仅仅是壮族的节日,也是汉族、瑶族等多个民族的节日,在一些地方,三月三甚至比过春节更重要。

三月三这一天,壮族人民家家户户制作五色饭,染彩色蛋,穿上节日盛装,赶去参加“歌圩节”。“歌圩节”的地点一般在离村子不远的地方。“歌圩节”一般持续两三天,附近的群众无论相识与否,都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在“歌圩节”上,各村的花季少年,纷纷三五成群地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山歌。通常男青年先唱“游览歌”,遇到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邀请歌”。得到女生回应,就唱“询问歌”彼此互相了解。了解后便唱“爱慕歌”和“交情歌”。分别时,唱“送别歌”。歌曲随心所欲地编,随心所欲地唱。亲切感人。

这,就是三月三,我们的三月三!

[壮族三月三习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壮族三月三作文400字

全文共 558 字

+ 加入清单

三月三,少数民族传统的节日,时间在农历的三月初三,古代称上巳节。魏晋以后,上巳节才改为三月三。后代的子子孙孙逐渐的在今天飙歌、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等。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是纪念黄帝的节日。同时,华历三月三日,古轩辕生于之世,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诞辰。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所以,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一大早我就起了床,看见妈妈在用一种我不知道的青菜煮鸡蛋。我禁不住好奇心就问:“妈妈,这是什么菜?为什么用它煮鸡蛋?”妈妈一边煮鸡蛋一边对我说:“这叫荠菜,荠菜味甘、性凉,对肝、脾、肾经、明目等效用。因为荠菜的谐音是“聚财”,所以民间传说,于三月初三这一天,在祭祖的时候,借助祖先的神灵和财气,人们会将新鲜荠菜洗净后捆扎成一小束,放入鸡蛋煮上一大锅,全家都吃上一碗,食之既可交发财运,又可防治头痛头昏病。”

下午,我们一家四口一起到久负盛名的鱼峰公园。来自全国11个省市的41位民歌手汇聚柳州市首届三月三“鱼峰歌坛”飙歌。壮族山歌、侗族大歌、苗族歌鼟(tēng)、蒙古族长调、回族花儿、陕西信天游、四川巴山背二哥……人们以歌叙事,以歌传情,咏叹生活的喜怒哀乐。原生态山歌盛宴让在场的每一位听众都大饱耳福、眼福。

三月三,荠菜煮鸡蛋;三月三,大家来飙歌;三月三;你我乐呵呵!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壮族“三月三”日记

全文共 376 字

+ 加入清单

三月三,是家乡一个传统的节日。在这一天,家乡人通常要吃一种比较特别的食物——荠菜煮鸡蛋。

荠菜在我们那里又叫地菜。春天,当南方的雨水伴着滚滚的雷声一阵阵洒下来的时候。荠菜便一片一片的从地里冒出来。田埂上、菜园里、河边的草地,都可以看到荠菜的身影。细而滑的茎,狭而长的绿叶儿,还有一簇簇散发着微香的小白花。在烟花三月的日子里,荠菜在春风里摇曳,在阳光下闪光……

在家乡人的意识里,三月三吃了荠菜煮鸡蛋,就能祛鬼除魔,确保一年平平安安的。母亲每次劝我喝苦涩的荠菜汤时,总是说:“喝吧,喝了它,今年就不生病,学习拿第一。”幼时的我居然也信了,把眼睛一闭,一口气喝了一大碗。然后再把沾在碗边的糖舔干净。那时的我天真的认为:只要到了三月三就会有荠菜煮鸡蛋吃。却没想过自己也会长大,也要离开家离开父母,也有吃不到菜煮鸡蛋的时候。

又是一年三月三,想起童年苏红那首老歌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关于壮族三月三习俗的作文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壮族传统歌节。又叫“三月三”、“歌圩节”、歌圩,状语交“窝埠坡”、“双龙洞”。

壮族人民每到“三月三”时,方圆数千里的男女青年,都开开心心地穿上盛装来参加,少则几百人,多多则数千人或上万人。顿时,人山人海,歌声响亮,成了歌的世界。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则佳偶,别有风趣。

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的答应;彼此互相了解之后,便唱“爱慕歌”“交情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即编即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男女青年经过对歌接触之后,建立了一定的感情,相约下一次歌圩再会。

在歌圩上还有碰蛋的习俗:小伙子用手上的彩蛋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如果有急就让小伙子碰。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

此外,还有抢花炮、演壮戏、耍杂技、舞彩龙、无彩凤、武术表演、唱桂剧等,整个山乡沉浸在节目的气氛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壮族三月

全文共 881 字

+ 加入清单

你要走了。原谅我不亲昵地叫你,因为名字太多,我实在无法抉择。还记得么,当我把你所有的名字写下来时,你撒娇般的感动伴着一个泪水涟涟的表情。可我知道你不会哭的。你曾许下诺言,初中三年你决不会让我们看到你哭的样子。可你最终还是违反了,因为一个男孩的欺负。你边擦干眼泪边说,这不算。后面的解释我早已记不清了,可我记得你倔强的表情,那个高傲的孩子,永远长不大。

那等到三月三日,我们分别的那一天,你会哭么?我们都不许哭,好不好?

你要走了。到另一个我们不熟悉的大城市去。你会不习惯么?你身边没了我们的芭比,没了我们的秘密花园,没了我们的疯笑。这里你不吃早饭时会有人提醒,那里呢?这样迟早会落下胃病的。你听了这话,只是笑笑,不服气地昂头甩辫子。我们有时明明都知道是对的,却用这样的方式装成不同意。我们这俩个奇怪的孩子,永远长不大。

那等到三月三日,我们分别的那一天,你会把悲伤藏起来,灿烂地笑么?我们会习惯这种分别的场面吗?

你要走了。我想,不习惯的不仅是你,更是我吧。你将不会天天在我身边,蝴蝶一般地转悠,你将不会与我走在花径上诉说心肠,你将不会以你万伏电压的眼睛玩笑般地电我……不会了!从此,没有人陪我一起疯狂地大笑,没人陪我摆弄那些在他人眼中幼稚的东西,没人拉我无所事事地闲逛,没人能如此了解我,没人能与我如此相象……

那等到三月三日,我们分别的那一天,我该挽留你么?

我们曾大喊:“我们要永远在一起做好朋友!”你还记得么?但我知道这不可能,所以我早已做好初三毕业后分离的准备。可为什么你要将这提早半年?

我甚至开始质疑“永远”。难道说,这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永恒的事情吗?所谓的永恒,只是天大的谎话?

那永远长不大,不也是一个笑话吗?长大了,就必须接受一次次这样残酷的洗礼?

我不知道。也许也不会有人知道。彼得?;潘只是想象中永无岛的精灵,《不想长大》也只是童心未泯者编织的美丽谎言。同样不想长大的我们,也在自欺欺人地欺骗着自己。

等到三月三日,我只能说声再见了。

再见。你要好好的。

再见。我们都要好好的。

再见。我们不许哭。

再见。请不要忘记,那些日子,那些地方,那时花开。

三月三日,离歌奏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壮族三月三习俗

全文共 505 字

+ 加入清单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每年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以农历三月初三最为隆重。大的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被誉为歌仙的刘三姐是壮族歌手的典型代表。歌圩期间还举行男女间的抛绣球、碰蛋等娱乐活动 ,吃五色糯米饭、唱壮戏、兼办物资交流等,预祝五谷丰登。唐代壮族已有舞蹈。广西宁明、龙州等地的断崖陡壁上留下了壮族先民绘制的众多崖壁画。铸造和使用铜鼓在壮族已有2000多年历史。壮锦是享有盛名的纺织工艺品。

壮族的婚姻,过去是父母包办,但婚前恋爱自由。盛行不落夫家或“坐家”,现在有些地方仍有此俗。住房多数与当地汉族相同。部分地区居民住二层干栏,楼上住人,楼下养畜堆物。近年来已有改变,实行人、畜分居。服装大部分和汉族相同,但还有许多地方仍保留着本民族服饰特点,且各地不一。男子多穿唐装。衣料过去多为自织的土布。过去有文身习俗,现已改变。饮食方面,喜吃腌制的酸食,以生鱼片为佳肴。主食大米和玉米。年节时,用大米制成各种壮族妇女粉、糕。妇女有嚼槟榔的习俗。结婚送聘礼时,必赠槟榔。除祭祀祖先外,还有自然崇拜,如祭祀山神、水神、太阳神等。唐宋以后佛教、道教先后传入壮族地区。近代有传教士到壮族城镇建立基督教、天主教教堂,但影响不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壮族的三月三活动作文

全文共 1081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就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这里保留了很多风俗习惯,我想介绍的是三月三歌圩节。 在我国三月三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相传三月三是皇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但是现在,每个民族的三月三都是不同的形式。壮族的三月三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

大家都知道山歌是壮族的特色,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为隆重。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有来旁观助兴。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壮族多于三月三来扫墓,通常在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

壮族山歌简称为壮歌,又称壮族民歌,一般指壮族人民用壮话演唱的民间歌谣。壮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壮族原始社会时代狩猎时的呐喊。虽然呐喊不能算是歌, 但它无疑孕育出了壮族山歌的种子。真正义意上的壮歌应该是从壮族原始社会中的生产劳动和祭祀活动开始,这从现在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中可见一斑。广西壮族古老的歌圩集会和绣球一直流传至今。壮族素以善歌著称,壮乡素有歌海盛誉。壮民善以山歌来表现生活,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壮族山歌历史悠久,壮民从盘古开天地一直唱到如今,几乎人人能歌善唱,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

歌圩节上抛绣球主要是娱乐,也作定情信物。当姑娘看中某个小伙子时,就把绣球抛给他。不过壮族人玩绣球,以抛绣球为乐,也不是近一两百年的事物了。南宋人朱辅所著的《溪蛮丛笑》,对歌墟的抛绣球活动描述道:土俗节数日,野外男女分两朋,各以五彩新囊豆粟,往来抛接,名为飞纶。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也说:土已日(三月三),男女聚会,各为行列,以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谓之飞纶。男女目成,则女受纶而男婚已定。所谓飞纶,就是今天的绣球。

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载,壮人迭相歌和,含情凄婉皆临机自撰,不肯蹈袭,其间乃有绝佳者。宋《太平寰宇记》中也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已经相当兴盛。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墟活动的地方就有多达26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如今在我们家里,虽然不会以唱山歌的形式过节,但仍然会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等等欢度节日。这样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将是永恒的经典。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三月三主题班会

全文共 2033 字

+ 加入清单

一、教学目标

1、促进同学们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承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培育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成才报国的远大志向。

2、让学生懂得名人、伟人之所以取得成功,与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分不开,“习惯就是素质”和“好习惯成就未来”的道理,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守则”和“规范”,养成文明的习惯以实际行动继承中华民族的文明礼仪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广西三月三弘扬民族精神小学主题班会教案

二、活动准备

多媒体、编制脚本、选好演讲学生、学生主持人

三、活动过程

( 活动前播放《好日子》,让大家沉浸在喜庆的氛围中)

主持人女: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

主持人男:也是促进中华民族与时俱进、不断走向兴盛繁荣和文明进步的重要精神动力。

合:我们四班特举办“弘扬民族精神,争做文明学生”的主题班会

女: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段画面(播放有关香港回归和奥运会的图片),看完图片之后我想问一下大家的感受。(生答自豪、激动等)

女:是啊,看到这些画面,做为中国人的我们怎能不高兴、激动。我们为我们祖国的繁荣富强而高兴,我们为国旗的再一次升起而激动。广西三月三弘扬民族精神小学主题班会教案

男: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我的中国心》(播放)会唱的一起唱

女:“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是啊,无论走多远我们都不能忘记我们是中国人。

男:无论到何时,我们都不能忘本,我们是炎黄子孙。

女:我们先进入第一板块“弘扬民族精神”,那么,到底什么是民族精神呢?我想先让我们的班主任给我们讲解一下民族精神。

师:民族精神概念: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在我国学术界曾经进行过几次关于民族精神问题的讨论,不断深化了关于民族精神的认识。但对于"民族精神"的概念尚未形成比较一致的看法。

中华民族精神是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有着博大精深的基本内涵和丰富内容。民族精神是一个有着丰富历史内涵的与时俱进的概念,它与民族一样,有其历史、现在与未来,具有传统性、时代性的特点,因此,其内涵也可以分为传统精神、时代精神。今天,我们就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来谈一谈民族精神的内涵。

男: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那么我们对于爱国方面的名句知道多少呢?下面我们来举行名句竞赛(抢答)

女:我们由刚刚的事例可以知道许多的名人、伟人他们的成功是与他们从小养成的好习惯分不开的,如岳飞从小他母亲就在他的背上刻下了精忠报国,让他从小就立下了报国的雄心壮志,那么我们也应该学习古人,从现在起养成文明的习惯,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下面我们进入下一板块“争做文明学生”

女:下面请我们的班主任给我们谈一谈争做文明学生应把握要点:

师:抓养成、促创新,培养讲文明、懂礼貌的合格小学生(屏幕上打出)

1、文明习惯:教育学生行走稳健,坐正、立直,谈吐举止文明。

2、学习习惯:很多同学对待新知识如饥似渴。新学期书一发到手,就把各学科的书粗览一遍,了解新的知识梗概。在日常上课,每一节课前充分预习,课上专心听讲,抓住重点。认真复习及时巩固,独立、按时完成作业 。利用课余博览群书,从中获取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

3、卫生习惯:既要讲究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勤理发,养成讲究个人卫生的好习惯。

4、生活习惯:按时休息,按时起床,不影响工作和学习。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更不要买路边无照商贩的小食品,以保证身体健康,要克服丢三拉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5、健体习惯: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广西三月三弘扬民族精神小学主题班会教案

女:我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中华文明靠我们传承,民族精神靠我们弘扬,中华民族靠我们振兴。为此,我们郑重宣誓:

一、深刻认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深入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二、树立远大志向和正确的理想信念,把个人的成长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联系在一起,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做好准备。

三、遵守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养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做到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

四、热爱科学,尊重知识,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勇于创新创造。

五、树立劳动意识、效率意识和环境意识,树立进取精神和科学精神,增强动手能力,提高基本素质,促进自我全面发展。宣誓(全体同学)

女:同学们,让我们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精神,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刻苦学习,健康成长,把自己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男:我们将把我们今天宣誓的内容整理为倡议书,向全校同学发起倡议,让他们都参与到“”的活动中来.为了把我们今天的誓言落到实处,班委决定在本班发起争当“文明使者”的活动,让我们来比一比,赛一赛,看看谁能成为下月份的“文明使者”

女:弘扬民族精神,不分你我,争做文明学生,从我做起,让我们在>的歌声中结束我们这次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壮族三月三习俗

全文共 786 字

+ 加入清单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壮族人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关于它的来历,民间有许多动人的传说。

一说古代有一对情人,经常唱山歌来表达爱意。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两人不能结为夫妻,于是他们双双殉情。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情侣,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传说最广是关于刘三姐的:壮族歌仙“刘三姐”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有一年的三月初三,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这天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这些传说现已难于考证,但在宋人着的《太平寰宇记》中就有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也很兴盛。

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圩也成了文化娱乐和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并出现了抛绣球的游戏。女子将绣球抛给自己心爱的男子后,双双退出歌场,互赠定情信物,到了清代,便形成了成千上万人参加的大型活动。到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圩活动的就有二十六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壮族对歌的场所叫歌坪,壮语“欢龙洞”。意思是到田间唱,也叫“欢窝敢”,即到岩洞外唱歌。届期,人们用枫树叶、黄花草、三月花煮染糯米饭,以祭奠刘三姐,并自己食用,俗说食此可以像花木一样兴旺茁壮。

壮族歌墟,是壮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它是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它的来历,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以“赛歌择婿”的故事流传最广。传说在很久以前,一位壮族歌师的女儿,品貌端序、美丽,歌声婉转清脆。歌师一心想为女儿选一个歌才、人品都出众的青年做女婿。消息传开,男青年一批接一批前来赛歌,负者自然离去,歌才最好的一个小伙子留下来与歌师的女儿成了亲,他们的结合被传为佳话。从此,男女青年借歌传情择偶。就形成了歌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壮族三月

全文共 772 字

+ 加入清单

充满奇风异彩的壮族节庆,多数是以村寨或家庭为中心的。说到交际最广泛、规模跨州过县、可以把所有人都牵动起来的节庆,莫过于三月三的歌墟了。

壮族人的能歌善舞是举世闻名的,他们以歌来讲述事情、表露情感、渲泄情绪,自古以来就有以歌会友、赛歌选贤能、以歌传情择偶、赛歌择婿等风俗,逐渐形成了“歌墟”这种以歌为主的节日盛会。

每到农历三月初三,壮乡处处成了歌的海洋。盛装打扮的人们向“歌墟”涌去,他们带着节前已做好的五色糯米饭和彩蛋,先去祭祀歌仙刘三姐的神像,祈求她赐予歌才。刘三姐是壮族人心目中美与爱、智慧与才能的化身,据说“歌墟”便是为纪念刘三姐而起的。

人们敬过刘三姐后,即争相亮七歌喉相对唱,歌声此起彼落。打擂台式的对歌是最有趣的,应对双方或单对单、或组对组,歌词往往都是脱口而出,即兴“爆肚”,以难倒对方为胜,当然大不乏戏谑诙谐之词,逗得听众哄堂大笑。

节日期间,不但有欢歌笑语,还有抢花炮,耍杂技、舞龙舞凤、演壮戏等各种文娱活动;而最终硕果累累的,却是造就了双双对对的美好姻缘。

实际上,壮族男女青年把三月三视为他(她)们的“情人节”,谁不想抓住这每年一度最好的交际机会,觅得意中人呢?这时,传情择偶的对歌便在歌墟的一角展开。通常先是小伙子唱“游览歌”观察特色对手,遇到合适的对象,就唱起见面歌、邀请歌,女方如果有意,便以歌声回应,彼此有了倾慕之心,就唱爱慕歌。若姑娘觉得小伙子的人才、歌才都合意,就会悄悄将自己精心绣制的绣球赠给意中人。

绣球是用12块花瓣结成的一个圆球,每瓣代表一个月份,它是壮族人的传情信物。有的专访,歌墟场上还会搭起彩棚让男女青年互抛绣球,那场面既欢乐又让人感到情意绵绵,煞是动人。隆重的歌墟往往要一连狂欢几天。而近年来,壮族歌节更发展成为“广西国际民歌艺术节”,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民歌好手也云集而来,自然,活动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壮族三月三小学四年级优秀作文

全文共 1121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就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这里保留了很多风俗习惯,我想介绍的就是“三月三歌圩节”。 在我国“三月三”就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相传三月三就是皇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但就是现在,每个民族的三月三都就是不同的形式。壮族的三月三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

大家都知道山歌就是壮族的特色,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为隆重。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有来旁观助兴。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壮族多于三月三来扫墓,通常在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

壮族山歌简称为“壮歌”,又称“壮族民歌”,一般指壮族人民民用壮话演唱的民间歌谣。壮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壮族原始社会时代狩猎时的呐喊。虽然呐喊不能算就是歌, 但它无疑孕育出了壮族山歌的种子。真正义意上的壮歌应该就是从壮族原始社会中的生产劳动和祭祀活动开始,这从现在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中可见一斑。广西壮族古老的歌圩集会和绣球一直流传至今。壮族素以“善歌”著称,壮乡素有“歌海”盛誉。壮民善以山歌来表现生活,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壮族山歌历史悠久,壮民从盘古开天地一直唱到如今,几乎人人能歌善唱,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

歌圩节上抛绣球主要就是娱乐,也作定情信物。当姑娘看中某个小伙子时,就把绣球抛给他。不过壮族人民玩绣球,以抛绣球为乐,也不就是近一两百年的事物了。南宋人朱辅所著的《溪蛮丛笑》,对歌墟的抛绣球活动描述道:“土俗节数日,野外男女分两朋,各以五彩新囊豆粟,往来抛接,名为飞纶。”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也说:“土已日(三月三),男女聚会,各为行列,以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谓之飞纶。男女目成,则女受纶而男婚已定。”所谓飞纶,就就是今天的绣球。

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载,壮人“迭相歌和,含情凄婉……皆临机自撰,不肯蹈袭,其间乃有绝佳者。”宋《太平寰宇记》中也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已经相当兴盛。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墟活动的地方就有多达26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如今在我们家里,虽然不会以唱山歌的形式过节,但仍然会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等等欢度节日。这样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将就是永恒的经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壮族农历三月三的传说

全文共 687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三月三是布依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至于此节日的来历,却没有统一的说法;

三月三最早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晚清《都门杂咏》里有一首七言诗是这样描写当年庙会之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传说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华历三月三日,是道教中主管军事与战争的正神。各地的道教宫观在三月三日这一天都要举行盛大的法会,道教信徒们也会在这一天到宫观庙宇中烧香祈福,或在家里颂经祈祷。“真武山太上真武碑记”对真武大帝的来历和国内主要的真武道场以及真武“救军旅之祸”的“仁人之心”都作了简明而艺术地阐释。说明了人们在三月三纪念真武大帝的来由和意义。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后汉书·礼仪志上》)。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晚上,家家户户在自己家里每个房间放鞭炮炸鬼,传说这天鬼魂到处出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壮族三月三活动作文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三月三,作为一个传统节日,我们都不应该都把他遗忘,而是要永久传承一下去。

周五放学回家,一进小区楼道,我便闻到了荠菜那浓浓的香味。原来,各家各户都忙着用荠菜花煮鸡蛋。明天就是三月三了。

过去每逢三月三都是爸爸把一切弄好,我只要在那等着吃现成的就行了,可今年我决定打破这样的习惯,由我来亲自操作一下。一个前期的准备和爸爸精心指导,过多久厨房里散发出淡淡的荠菜香味。我原以为这样就可以了,没想到这还不行,还要把蛋壳敲几个小裂纹,再放进锅中煮一下。放到第二天早上再吃,这样荠菜花的香味才能比较入味。

[壮族三月三活动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壮族三月三放假安排时间表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5年“壮族三月三”放假的通知》,通知指出,本自治区内全体公民于2015年4月20日至4月21日(即农历三月初二、初三)放假两天。

通知指出,根据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政府第98号政府令精神,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2015年“壮族三月三”期间,本自治区内全体公民放假2天,放假时间为4月20日至4月21日。各地各部门要认真总结去年欢度“壮族三月三”节日的好经验好做法,组织引导开展好今年节日的相关活动,把“壮族三月三”办成民族和地方特色浓郁的群众性节日。节假日期间,各地各部门要妥善安排好值班和安全保卫等工作,防止发生重大突发性事件,确保人民群众度过一个祥和平安的节日假期。

由于4月20日21日是周一、周二,刚好与前一周的周六周日相连,所以今年的“三月三”就与双休日连成了一个4天小长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壮族三月三活动的

全文共 396 字

+ 加入清单

壮族人民每到“三月三”时,方圆数千里的男女青年,都开开心心地穿上盛装来参加,少则几百人,多多则数千人或上万人。顿时,人山人海,歌声响亮,成了歌的世界。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则佳偶,别有风趣。

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的答应;彼此互相了解之后,便唱“爱慕歌”“交情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即编即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男女青年经过对歌接触之后,建立了一定的感情,相约下一次歌圩再会。

在歌圩上还有碰蛋的习俗:小伙子用手上的彩蛋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如果有急就让小伙子碰。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

此外,还有抢花炮、演壮戏、耍杂技、舞彩龙、无彩凤、武术表演、唱桂剧等,整个山乡沉浸在节目的气氛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壮族三月三活动作文

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是我们壮乡的传统节日。

今年的三月三又快到了。时间在飞逝,明天就是我早盼望来到的三月三了,我的心情哪,甭提多高兴了。

晚上,妈妈就开始作起三月三的食品准备。首先妈妈拿来红兰,炒了一下就滚了热水,就把红兰泡入水中,妈妈就用手co着红兰,不过多久,红兰便冒着热气,水变成了红紫颜色的了,香透了。我想彩妈妈就把糯米洗好,泡入红兰水,等到明天早晨蒸。听了妈妈说明天蒸,我焦急了。但还是得明天吃上这香喷喷的糯米饭,因为明天是三月三嘛,这只是准备。然后,妈妈做另一种食品,就是鸡蛋。

第二天清早,我一骨碌地爬床来,穿上衣裤就闻到一股糯米饭的香味。于是,我赶忙来到厨房。早起的妈妈见了我说:快快来吃糯米饭了。我兴奋地欢呼起来,拧开饭jin的盖,哇,好香啊,只见饭jin里乘着美丽的糯米饭,有黄色的,白色的,红色的,紫色的。我抓起一大把的糯米饭,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吃了一会儿,妈妈又递给我鸡蛋,我惊喜极了。于是,我又津津有味地吃起鸡蛋来。原来这些美味食品是妈妈一清早起来做的。我想:这天,有的小朋友还结了个鸡蛋网,挂在胸前,网里放着个红通通的鸡蛋(那时**)。我们还拿着鸡蛋,和别的同学斗呢,真是有趣。

我想:人们为什么要做各种颜色的糯米饭,肯定是它表示着使人们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利的含义吧!鸡蛋呢,也许是祝愿我们小孩呢感快长快长,健康成长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壮族三月三作文400字

全文共 248 字

+ 加入清单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对歌又是三月三的一项主要活动,因此又称“歌圩”或“歌节”。

歌圩,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的,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的场所。在壮语中被称作“窝墩”、“窝岩”,意为“出野外玩耍”。由于这种活动相互酬唱,彼此对歌,所以古代人之为“墩圩”。

壮族歌圩,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比较流行的是“赛歌择婿”的故事。传说在以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的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壮族三月

全文共 501 字

+ 加入清单

又是三月三,风筝飞满天……

每到这个时候,抬头望望在天空中随风飘荡的风筝,我的脑海中总是浮现出儿时的情景——

农历三月三,是传统的“风筝节”,在我的故乡,这个时候是孩子们的天堂。

春风微微地吹过田野和山坡,天空中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大的小的,圆的方的,长的短的风筝。有蜈蚣,有蜻蜓,有瓦片,还有燕子……

这些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才能放的风筝。那时候,我家里很穷,就只能放自己用纸糊的风筝,这也是当时最普遍的风筝了。

纸糊风筝很简单,一张废报纸,两根竹子,另外一杯浆糊,再加自己的巧手,就可以做成令人心动的风筝了。

风筝糊好了,我们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心愿和理想。

迎着春风,让手中的风筝放飞到天空。

风筝飘啊飘,有时翻两个跟头,有时摇摆一下尾巴……像是在跟我们诉说:一份成功·一份感动!

夜,来临了。我们将手中牵着风筝的线,轻轻一放……

啊!风筝飞吧!飞得更高更远!带着我们的愿望尽情地飞吧!

……

光阴似流水,童年的美好时光,只能留在记忆深处回忆。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现在的我正当风华正茂,青春年少——我要回首昨天,吸取不足的教训;把握今天,努力做好手头上的事情;展望明天,有计划地走好以後的人生道路!

朋友,跟我一起努力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壮族三月

全文共 346 字

+ 加入清单

三月三,煮鸡蛋,这个习俗来自一个传说。人们把这个地菜当成了灵丹,人们说,这是王母娘娘的生日,所以王母娘娘派观音娘娘去放仙水到下界去,可是仙水没有放到里,而是落在了地菜的身上,后来人们把地菜收成灵丹。

这天一早正是三月三作文 ,所以我就在爷爷家里吃蛋和地菜水,地菜水特别好吃。

爷爷还说吃了,这个地菜水就可以医好很多种病,这是全国的特色,今天这个地菜是发去田边找回来的,我的爷爷家里有很多地菜。

爷爷说三月三的地菜是很好,因为这个时候地菜有很大的营养的,这也是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外公家里去玩。

我和爸妈一起在街上买好了很多东西,后来就去了外公家里,到外公家进而后,我也看见外公早上吃的地菜煮蛋,唤上外公又给我们做了,几个地菜煮蛋,后来我又全都把地菜水给吃完了,后来外公给我们说了他很三月三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壮族“三月三”

全文共 577 字

+ 加入清单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对歌又是三月三的一项主要活动,因此又称“歌圩”或“歌节”。

歌圩,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的,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的场所。壮族歌圩,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比较流行的是“赛歌择婿”的故事。传说在以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的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阿昌族会街节是户撒和腊撒地区的传统节日。过去多在农历九月中旬举行,一般持续5 天左右,现在已改在国庆节前后的三天举行。

“三月三”,方圆数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兴高采烈地穿上节日盛装赶来参加,少者几百人,多达数千人或上万人。顿时,人山人海,歌声嘹亮,成了歌的海洋。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择佳偶,别有风情。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或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答应,就唱“询问歌”;彼此互相了解,便唱“爱慕歌”、“交情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随编随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青年男女经过对歌后接触,建立一定感情,相约下次歌圩再会。

歌圩上,除对歌外,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有精彩的抛绣球,有趣的碰红蛋,热闹的放花炮,以及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壮戏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