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白梅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合集20篇)

中考语文试卷,作文分值比重相对较高,怎样写出高质量的作文是每一位语文教师、考生、家长都十分关注的事情。小编收集了白梅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欢迎阅读。纵观近几年的中考作文题目,大部分是话题。话题的内容不外乎以下三方面:1.“我”与社会。2.“我”与他人。3.“我”与自己。再看中考一些优秀作文,之所以得高分不外乎以下几点:1.醒目的标题。2.精彩的开头。3.意味深长的结尾。4.深刻的议论。5.动人的细节。6.美化的文面。针对这些,我制定了以下几个方法:

浏览

4217

作文

48

篇1:中考作文写作素材及运用

全文共 3222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你是有心人,就会发现“春城无处不飞花”。

(一)课本素材的积累与运用

从小学到初中,我们学过数十册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等教材,它们理应成为我们作文素材的“天然粮仓”。2011年绍兴一位考生的作文《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借高尔基笔下海燕的“微笑”立意,请欣赏:

……那是一个怎样坚毅的微笑啊!灰色的头颅上一双机敏的眼睛,燃烧着热情的火焰。黑色的喙透着不屈,突然,它的嘴角好像微微翘起。或许是被海风吹得麻木了,或许是被浪花打得疲惫了,但我更愿意相信这正是海燕的微笑……

作者机智地对课本素材进行拓展,把高尔基笔下海燕的飞行姿态“加工”得无比英武,并从拟人化的“微笑”中抽象出“坚忍不拔”作为自己的精神追求,恰到好处。

(二)经历素材的积累与运用。

个性化的经历是宝贵财富,积累经历丰富库存是选材出新的必备。考场上这类独特素材的运用方法有:

1.从群体性生活中提取个性化感悟。例如2012年长春文题“留得往事成回味”,有位考生从生活库存中迅速提取寄宿生活的苦事、趣事、乐事,奏响了一曲来自自身经历、不可“复制”的“交响乐”。

2.精心选取“物”为线索,连接生活片断,演绎主旨。例如2012年南通文题“就这样慢慢长大”,一考生精心选取3件物品——“一岁时穿的衣服”“跳芭蕾时穿的舞鞋”“装满玩具的小包”,叙述自己的成长经历,颇有新意。

3.从生活中提炼让自己动心的“情”为线索,穿越时空,连接场面。例如2012年天津市一考生的作文《以微笑珍藏曾经》,文章以“忧伤惆怅”“留恋伤感”“兴奋幸福”“微笑前行”作为情感脉络,选取紫色小花、老班训话、窗外蝉鸣、微笑往事、临别赠言作为情感依附,构思成文。请看片段:

随着6月25日的临近,我的初中生活,在某种意义上就要结束了。

听老班最后的训话,每个人都默默无语,仿佛都希望安静地记住也许下一秒便要失去的东西。窗外的阳光很灿烂,还有那夏天特有的蝉鸣。老师停下来时,偌大的教室显得出奇地静。

在这片难耐的安静中,我细细地重温了记忆中的初三。每天都在书山题海中埋头奋斗,偶尔抬头时与同桌相视一笑,胸口总有一种暖暖的感觉;每个清晨大家都带着黑眼圈互相打招呼,有时拍拍对方的肩膀说句“别累坏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哦”,脸上便会浮现出幸福的微笑……那些如夏日树叶般翠绿的日子,如今回想起来,都会升腾起透过阳光看清楚叶脉的那种兴奋,那种幸福。

站在开满紫色小花的树下,看树叶飘然落下,想起同学录上的那段话:“当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各奔东西,也要记得彼此。因为那是属于我们的记忆,独一无二。”

……

微笑着回首,把记忆珍藏;微笑着前行,没有了忧伤。

(三)名著素材的积累与运用。

名著素材的运用主要有“缩写”(用于议论文例证)“改写”“续写”等形式。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需与原著中的人物“接通”,都要与时俱进,彰显时代气息。例如2012年青岛作文题为以“自我反省”为话题写作,一考生取题“反省殿”,讲述的是取经归来后3个徒弟的老毛病复发,唐僧要建“反省殿”约束他们,于是引出趣味横生的故事。文中,“下岗”“粉丝”“签名售书”“国家级贫困县”“肚皮舞”“公开招标”“豆腐渣工程”“拖欠农民工工资”等新词运用贴切,人物描写符合其性格特征,体现出针砭时弊、幽默风趣的特点,具有普遍的警示意义。

(四)名人素材的积累与运用。

这包括名人的经历、成就、精神、言论、诗句等,对此类素材的运用要把握三点:

1.引入古人素材要有新视角。2012年铜仁市作文题为“这也是一种美”,有位考生以“告别为美”立意,用3个小标题展开:“文成入蕃——告别不是悲伤,是和平的彩桥”;“勾践离国——告别不是悲伤,是坚毅的奋起”;“屈原投江——告别不是悲伤,是感人的忠心”。小作者所引历史名人虽人所共知,但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思考,令人耳目一新。

2.当代名人的新鲜材料更能引人入胜。2012年安顺市作文题是以“心”为话题作文,有位考生以“享受心理平衡”为题写议论文,其中的一个分论点是“外在平衡决定于内在平衡,第一‘享受’的,应该是内心平衡”,论据引入平衡木世界冠军刘璇的答记者问,刘璇说:“16年中有成功,但更多的是失败。我得到的最大财富是学会了失败后怎样平衡心理,只有心理平衡,才能在平衡木上平衡。”切合论题,巧妙机智。

3.引入名人言论诗句要恰到好处,对诗词名句的“改装”需服从主题需要,体现个性。2012年连云港市作文题为“道路前面还是道路”,一考生选取的论据是:获得过两次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把成功当做过眼烟云,将金质奖章给小女儿当做玩具,她说“我要让孩子知道,这一切并不是永恒的”。这样的名句与论点高度契合,说服力极强。又如2012年六盘水市作文题为“一路上有你陪伴”,一考生将陪伴者“你”定为“精神食粮”——书籍,“我”则是一个“书虫”,开篇为“‘懒虫,起床了,都8点了!’妈妈使劲推醒我。‘昨夜月朗星稀,沉读不知疲倦。试问催我人,却道懒虫一个。知否知否,读书趣味多多。我非懒虫,书虫也!’”作者摹仿李清照的《如梦令》,笔调轻快诙谐,在自我调侃中,一个以读书为乐的初中生形象跃然纸上。

(五)热点素材的积累与运用。

时代活水浪花飞溅,社会热点吸引眼球。热点素材的积累与运用应做到以下几点:

1.热点素材与题目的关联度要高,切入点要新。2012年遵义市作文题为“伸出我的手”,有位考生把目光投向抗灾英雄一双双“传递”的手,3个小标题是“传递温暖”“传递真情”“传递关爱”。精选雪灾、震灾和洪灾中“伸出我的手”的感人事例,对有些虽然精彩但与考题关联度不大的材料敢于“忍痛割爱”,从而使热点素材的运用紧扣文题,又有新意。

2.人有我新,同中见异,彰显个性。还以2012连云港市作文题为例,一考生在亮出“成功永远站在失败的背后”这一分论点后,亮出新意迭出的论据:“一次,被寄予厚望的西班牙球队在球场上失利,队员们垂头丧气地回到祖国,一下飞机便看见热情的球迷打出的横幅——‘这一切都会过去’,让他们无比感动。几年后,当他们从国外凯旋,迎接他们的依然是那些热情的球迷,只不过横幅上的字变成了‘这一切也会过去’。睿智的球迷用这种方式激励他们的偶像。是啊,一切都会过去,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当一切繁华浮尘散尽,等待我们的又是一个新的开始。”崇拜足球明星的初中生很多,能选用“两个横幅,仅改一字”为论据的却不多见,这充分体现出“人有我新”个性化热点素材运用的作用。

3.合理想象,变“共性热点”为“个性热点”。在事件真实的基础上,要走进故事,情系人物,急人之所急,爱人之所爱,忧人之所忧,痛人之所痛,总之,你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为此,可以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使人物“活”起来,情感“火”起来。这样的文章远离“复印”和“克隆”,震撼性和可读性肯定胜人一筹。2012年福州一位考生以农民工子女学校生活为题材的作文《爱,还要会爱》,先引用农民工子女朗诵的3句话,表现他们的求学困境——“我们的校园很小,放不下一个鞍马。”“我们的教室很暗,灯光只有几瓦。”“我们的桌椅很旧,坐上去吱吱哑哑。”作者据此真诚地自我反省,心情内疚而沉重,筹划帮扶活动……农民工子女继续朗诵:“但是,我们的作业工整,学习不差!”“别人与我比父母,我与别人比明天!”此时“我”为之一震,心潮澎湃——“物质支持是爱,学习、弘扬他们的精神才是最好的爱!”这样的素材运用使大家熟悉的素材个性化,“共性热点”成了“事件细节化,人物真情化”的“个性热点”。

4.发挥长处,创新形式,“另类”构思也精彩。2011年广东茂名文题为“2011年的春天,我真____”,在众多考生以“高兴、烦恼”等词补题时,有位考生别出心裁地补入“飒”字,以书信体作文,拟题“给企业家马云的一封信”,文章写了读马云的《活着努力,远比死后裸捐重要》《做一个内心强大的女子》等文章的体会,诉说了把马云误作女性的尴尬,表达了对马云精神的敬佩。小作者对热点素材进行创新处理,赢得了阅卷老师的青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如何在写作中运用好排比句

全文共 3732 字

+ 加入清单

排比本是一种修辞方式,可是,一旦将这一语言样式扩大使用,就会使自己的语言收到绝好的修辞效果。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如何在写作运用好排比句的内容,欢迎阅读!

排比本是一种修辞方式,可是,一旦将这一语言样式扩大使用,就会使自己的语言收到绝好的修辞效果。适当运用排比,不仅可以增强语言的气势,更集中的表达某种意思或感情,而且可以造成结构形式的整齐美,增强文章的艺术美。用以叙述,则清晰深刻;用以描写,则形象生动;用以抒情,则情深意厚;用以说理,特别能让读者感受到一种鞭辟入里、理直气壮的强烈气氛。排比可用于句子和段落之间。

一、用作段与段之间,即段的排比。如高考作文《多解的一个问题》开头三段是这样写的:“幸福是什么?//曾认为幸福便是拥有金钱,但我看到当一些人使尽浑身解数拼命挣钱而腰缠万贯,却发现世间还有许多金钱买不到的东西时,我迷惘了。//曾认为幸福便是拥有美女,但我看到一些人历尽千辛万苦寻找国色天香,待跪在美女裙下却发现美女也有衰老的时候,我没有找到幸福的答案。//曾认为幸福便是拥有权势,但当我看到一些人疏通官路、官位显赫时,发现当官不为民做主被百姓戳脊梁骨,不如回家卖红薯,我明白我仍没有找到答案。”三个排比段整齐而不呆板,结构严谨而不落俗套,开篇就展现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二、用作段内的排比句。它可以是成分的排比,也可以是单句的排比,还可以是复句的排比。如高考优秀作文《横看成岭侧成峰》,最后一段是这样结束的:创新是石,擦出星星之火;创新是火,点燃希望之灯;创新是灯,照亮前行之路;创新是路,引导我们前行!相信,横看成岭侧成峰,只有创新才不同,只愿“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作者语言文采飞扬,排比句式使语意连贯延伸,归纳了全篇,深化了主旨,更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例文1: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生活、工作、学习、理想的不同,都会造就不同的人格,雕塑不同的形象。

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于是便有人问:你喜爱四季中的哪一个?

“我喜欢春,春天是苏醒的季节,万物萌生,百业俱兴,春意暖人心。它是昂首挺过寒冬的象征。另外,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又是一亮丽的起跑线,是生活的又一个新起点。”

“我喜欢夏,热情洋溢的夏,炽热的太阳暖和了春寒料峭的心,火一样的阳光,给我们奉献了更多的热能。”

“我喜欢秋,金光灿烂的秋,收获在这时进行,风景这时独好。秋风瑟瑟,洪波涌起,秋日的落叶化为了泥土,肥沃了土地,滋生了万物。”

“我喜欢冬,没有冬,就没有春的到来。我喜欢雪,雪只属于冬天,白雪皑皑,树林披上了白纱。我喜欢冬天的太阳,在严寒覆盖大地的时候。只有太阳能给带来温暖。”

看呀,这就是答案,丰富多彩,各有所爱。绚丽多彩的春,热情洋溢的夏,金光灿烂的秋,白雪飘飞的冬,不同的性格热爱不同的季节,可谁又能说哪一个季节就不好呢。

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都不止一个。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体会,独到的见解,世界千变万化,爱憎便不尽相同。

有人崇拜军人,因为军人是祖国的卫土。祖国安全的顶梁柱,没有军人,便会成为亡国奴,处处被动挨打。

有人崇拜企业巨人,没有他们的冲浪搏击,世界经济就不会高速发展,人类历史将停滞不前,社会变革将难以发生。

有人崇拜医生,有人崇拜演员,有人崇拜作家……

每个人都面临着一张人生答卷,选择哪条道路,全由自己主宰。

生活如大海中的一叶扁舟,自己驾驭生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乐莫大焉!莫为他人而使自己遗恨终生。“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简评】: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放笔抒写自己的见解,行文自如,文采斐然。在对人们对四季各有偏爱的评说中,抓住季节的不同特点,观察细腻,用词准确。“风景这时独好”、“秋风瑟瑟,洪波涌起”等语,化用诗文极为得体,与文章融为一体,浑然天成。接着由自然转入社会,点明军人、企业巨人等对社会文明进步所起的作用,可谓“形散而神不散”。

例文2:

感悟生命

我们时常被周围的人和事感动着。有了鲜花绿树,才有鸟语花香;有了蓝天白云,才有一望无垠;有了海涛浪花,才有烟波浩渺……于是,我在感动的养分中成长,学会了感悟生命——这道时时刻刻在上演的最好剧目。

友人告诉我:生命是崎岖坎坷的,路上有着荆棘、沼泽,也有鲜艳的花果。想想,这成长的路上是有着许多烦恼、挫折和成功的。是啊,友人的话没错,生命就是一条路。

老师告诉我:生命是一场充满着遗憾,又满是拼搏的较量。较量中的每一个选手都是自己的劲敌,而我们所要抗衡的也不仅仅是那些强劲的对手、糟糕的处境,更重要的是,生命中所要战胜的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望着老师慈爱的面庞,我点点头。生命真的就是一场一直在进行着的较量!

父母告诉我:生命是一盘漫长的棋局。这盘棋局里没有猎猎西风,没有四起的狼烟,只有在取舍和进退之间的抉择。就像棋子中最不起眼的卒,要有那股勇敢前进的魄力。是的,生命正是一盘如此的棋局。

这么多对于生命的感悟,而我呢?我决定自己寻找生命的真谛。

我向着蓝天大喊,看着白云在悄悄的游走,洒下那一丝丝一绺绺棉絮,看着鹰展翅翱翔,只为丈量那广袤的天际,看着“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我想:生命就应该是那自由自在的灵性和一份闲适的情怀。

我奔向田野,谛听树与树之间的耳语,跟随蜜蜂去点数花蕾,与蝴蝶一起在阳光下旋舞,与风一道叮咛屋檐下轻响的风铃,去寻找生命的生存方式,去询问那生命的存在。

风对我耳语:“生命是我这样的轻盈岁月!”

雨对我歌唱:“生命是我这样的淋漓尽致!”

雷对我咆哮:“生命是如此的铿锵有力!”

电对我眨眼:“生命是如此的亮丽透明!”

还有那些小草告诉我,生命就是一抹淡淡的绿意;花儿告诉我,生命就是绽放时的多姿……

还有,还有……

我在学着感悟生命。而父母、教师、友人以及自然界里的一切,都在诉说着他们对生命的知觉和领悟。是啊,对于生命,每一个人的感悟必然是不同的,答案也是丰富多彩的。

对我而言,生命是有着许多合音的交响,生命是有着一颗感恩而快乐的心,生命是能够每日洋溢的幸福……有着成千的解释。

可是,我想,只有把努力与汗水献给生命,这才是我们每一个人感悟生命时最好的礼物。

呵!感悟生命,用心去感悟。

【简评】:世间万物都有生命,而生命是什么?生命的真谛何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命感悟。本文句式灵活多变,大量运用排比,从开篇“有了……才有……”到后面的排比段“友人告诉我……”、“老师告诉我……”、“父母告诉我……”气势酣畅,通过对生命的感悟,明白了生命的意义。

例文3: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正是害怕“枪打出头鸟”,几千年来,我们多惯于谨守中庸之道,我们的脑筋被传统和习惯紧紧地绑住,看问题力求合乎大众眼光,论事情千万不敢“离经叛道”,这种“标准化”的思维给过我们所谓的安宁与平静,却也给了我们老套与滞后。科技大潮汹涌澎湃的今天,相信千万人都和我一样在想,我们是该给脑筋松绑了,该换换眼光,换换角度,换换思维了,因为“横看成岭侧成峰”,只有创新才不同。

有位学者曾出过这样一道题:○、△、、四个图形中,哪一个与其他三个类型不同?有人迟疑不决,不敢开口;也有说是△。其实,这四个图形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作为正确的答案,只是回答的角度和标准不同罢了。简单的问题,多彩的答案,告诉我们一个值得深思的哲理:看问题是可以换种角度,换种眼光的。

换角度不仅是可以的,而且是必要的。对于个人来讲,只有换角度,才能体会到生活的精彩;只有换角度,才能化矛盾为和谐。或许母亲的唠叨常常让你心烦,但如果你能从中体会到母爱的无微不至,这种唠叨不也是爱的乐音吗?失败了,我们常常心灰意冷,但如果你记着“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不是又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吗?用心品味,生活本来就有滋有味。

换角度,是一种创新,是一种智慧,对国家和社会的前进来说,就是动力之源。

香港、澳门问题不能不说是一个难题,是邓小平同志换角度的思维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使久出家门的孩子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换角度,是一种财富,是一种勇敢。当前,西部大进军的口号震天响,许多人头脑一热,就要赶去西部淘金,以为还没开发就已经遍地黄金了,对风险估计不够,对困难认识不足。这时,不乏明智之人换了角度看问题,提出西部热中的冷思考,为西部进军热打上镇定剂,为“春风再度玉门关”做了保障。

换角度,说来容易做来难。第一个实行变法的商鞅被五马分尸,第一个提出“日心说”的哥白尼死后仍不得安宁。可见,要写出个“一”就要饱蘸心血和汗水,就要有迎接困难甚至献出生命的准备。因为国家需要创新,时代需要创新!

创新是石,擦出星星之火;创新是火,点燃希望之灯;创新是灯,照亮前行之路;创新是路,引导我们前行!相信,横看成岭侧成峰,只有创新才不同,只愿“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简评】:本文紧扣中心,说理透彻。多处引用或化用古诗文,两处引用谚语警句,用得贴切、巧妙,使文章满篇生辉。特别是中间四个排比段,最后一段以排比句收尾,造成语意连贯延伸,归纳了全篇,深化了论点,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写作中学会运用博喻

全文共 1087 字

+ 加入清单

博喻,顾名思义,就是用很多比喻来表达一个事物的一个特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在写作学会运用博喻,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博喻不同于明喻、暗喻、借喻等等各种比喻,博喻运用得当,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博喻能将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内涵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出来,这是其他类型的比喻所无法达到的。

1、博喻使立意更加高深新颖。如杜牧《李长吉歌诗叙》中“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世;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这四个比喻,分别形容女子高贵的品质、纯洁的个性、光辉的神采和美丽的容貌,具有很强的艺术效果。

2、博喻使描绘更加鲜明生动。朱自清《荷塘月色》:“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作者用“明珠”作比,写出淡月辉映下的荷花晶莹剔透的闪光;用“星星”作比,写出绿叶衬托下的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用“美人”作比,写出荷花纤尘不染的美质。这些比喻惟妙惟肖,给读者以美好的感觉。

3、博喻使说理更加具体形象。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有这么几句:“但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红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这一连三个比喻,将一个抽象的道理写得具体、生动、形象,使写景、叙事、抒情、说理紧密交融,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4、博喻使节奏更加强烈感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优美动听琴声的句子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诗人用“急雨”、“私语”、“珠落玉盘”,描绘琵琶乐声的轻柔尖细、清脆圆润。这些比喻不但通俗别致,而且使句式整齐畅达,读起来琅琅上口,节奏感很强。实际上,博喻的节奏感不只限于诗句,在很多散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刘白羽先生的《长江三峡》中应用的民谣:“滟预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预大如鱼,瞿塘不可回;滟预大如猴,瞿塘不可游;滟预大如象,瞿塘不可上。”这首民谣也运用了博喻,有很强的节奏感。

秦牧先生说过:“美妙的譬喻简直像是一朵朵色彩瑰丽的花,照耀着文学。它又像是童话中的魔棒,碰到哪儿,哪儿就产生奇特的变化。它也像是一种什么化学药剂,把它投入浊水上面,顷刻之间,一切杂质都沉淀了,水也澄清了。”这段文字讲的是整个比喻的作用,它本身又是以博喻的形式出现的,十分精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高考语文记叙文写作手法

全文共 1092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语文是一门集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基础性学科,高考,作为选拔人才的高规格的考试,自然对语文这门基础学科要进行考察,而且要求也更高。为了让大家充分地做好高考备考,以更好的状态迎接高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考语文记叙文写作手法,欢迎大家参考!

第一人称叙事法

由于文章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或者就是叙述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

采用第一人称,由于叙述人是当事人,所以叙述的人与事,只能是“我”活动范围内的人物和事件。活动范围以外的人物和事情就不能写进去。

第三人称叙事法

用第三人称叙事,叙述人既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也不受生理、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展现在读者面前,能自由灵活地反映社会生活。但第三人称叙事又往往不如第一人称叙事那么亲切自然。

顺叙法

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否则,容易出现罗列现象,犯平铺直叙的毛病,像一本流水帐,使人读了索然无味。

倒叙法

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

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

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

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插叙法

插叙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

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注释、说明。

使用插叙一定要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节外生枝,不喧宾夺主。

在插入叙述的时候,还要注意文章的过渡、照应和衔接,不能有断裂的痕迹。

补叙法

补叙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在前面,以引起下文。补叙的作用,一般不发展情节、事件,只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

分叙法

分叙的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有条不紊。

分叙可以先叙一件,再叙另一件,也可以几件事情进行交叉地叙述。采用分叙时要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确立叙述的线索,还要交代清楚每一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时间。

详叙法

详叙一般用在对每件事发展变化过程的具体叙写。

详叙时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或事情的细节进行详尽、细致的描叙。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考作文写作素材及运用

全文共 3150 字

+ 加入清单

【主题阐释】

亲情:

亲情与生俱来,血脉相连,不以贫富贵贱而改变,不以个人喜好厌恶而取舍。亲情需要彼此精心呵护,懂得相互宽容与理解;作为至亲,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些都能珍惜和保持亲情。也许有时候一家人会闹点矛盾,但一点小风浪是不会打击到亲情的。在人类的诸多情感中,亲情是最恒久的。

友情:

友情是一种抽象的、令人捉摸不透的东西,和亲情、爱情一样值得我们去珍惜。拥有友情的双方,称之为朋友。朋友在你开心时为你高兴,在你悲伤时给你安慰,在你彷徨时给你信心。真正的友情不依靠事业、祸福和身份,不依靠经历、地位和处境。它在本质上拒绝功利,拒绝归属,拒绝契约。它是独立人格之间的互相呼应和确认,它使人们独而不孤,互相解读自己存在的意义。

【事实素材

1.废墟中的母爱

营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罹难了。透过那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这时营救人员发现在她的身下还有一个孩子,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地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看到在她的身下躺着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婴儿。因为母亲身体的庇护,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地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随行的医生解开襁褓准备做些检查时,却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屏幕上有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妈妈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作为一个母亲,她赐予了他生命,又用自己的死捍卫了这个幼小的生命。

2.舜的故事

黄帝的后裔舜,父亲又聋又瞎,性情十分暴躁,母亲则十分贤淑。舜在母亲的照料下,幼年过得相当美满。但后来他的母亲得了重病,不久离开人世。自母亲去世后,他父亲的性情变得更坏。后来父亲聚了继室,生下了弟弟象。从此父亲对继母更加宠爱,而继母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常在父亲面前说舜的坏话,使舜常被父亲责打。但孝顺的舜没有因此而心生埋怨。当舜二十岁那年,他的孝行传遍千里,天子尧亦由地方官吏的推荐而得见舜,他亦非常赞赏他的为人,便把两个女儿嫁给舜,而舜的孝行最终亦感动了继母和弟弟,一家人最终和和美美地过日子。而尧亦禅让给舜。在舜的治理下,国家得以兴盛太平。

3.荀巨伯探病友

荀巨伯从远方来探视生病的朋友,恰逢胡贼围攻这座城池。朋友对巨伯说:“我现在快死了,你可以赶快离开。”巨伯回答道:“我远道来看你,你让我离开,败坏‘义’而求活命,哪里是我巨伯的行为!”贼兵已经闯进,对荀巨伯说:“大军一到,全城之人皆逃避一空,你是什么样的男子,竟敢独自留下来?”荀巨伯说:“朋友有重病,不忍心丢下他,宁愿用我的身躯替代朋友。”贼兵相互说:“我们这些没有道义的人,却闯入了有道义的国土!”便率军撤回。全城人的生命财产得到了保全。

【理论素材】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2.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3.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4.慈父之爱子,非为报也。——《淮南子》

5.父亲的德行是儿子最好的遗产。——塞万提斯

6.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

7.在背后称赞我们的人就是我们的良友。——塞万提斯

8.友谊永远是美德的辅佐,不是罪恶的助手。——西塞罗

9.友谊真是一样最神圣的东西,不仅值得特别推崇,而且值得永远赞扬。——卜伽丘

10.在快乐时,朋友会认识我们;在患难时,我们会认识朋友。——柯林斯

【实战演练】

亲情,是妈妈温柔的笑脸,是爸爸宽阔的脊背;亲情,是生病时妈妈细心的呵护,是犯错误时爸爸严厉的鞭策;亲情,是阳春三月的田野里一家人用笑声放飞摇曳的风筝,是秋高气爽的树林里挽着爸爸妈妈的手悠闲的漫步……亲情,没有历史史诗的撼人心魄,没有风卷大海的惊波逆转,亲情总是默默穿行于平常小事之中,只要你用心品味,就会感受到其中蕴涵的醇美。

请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技法点拨】

亲情是一个咏唱千年经久不衰的话题,要写好这个话题,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构思:可以从母亲在家庭生活中的付出与奉献切入,操劳一生是母亲的共性,抓住这一特点来表现母爱,可以让文章显得真切动人;可以从最铭心刻骨的父亲的一句话切入,父亲一般不多言语,但在关键时候,他说出的一句话会让我们铭记终生。从这个角度来表现父爱,必然很深刻;可以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对我们的照顾切入,亲情不只是父母之爱,还包括我们与祖辈、与其他亲人之间的情感,围绕这方面写一写生活的酸甜苦辣中包含的浓浓亲情味道,也是不错的选择。

明确了思路后,应该注意以下技巧:一是要精心选材,挖掘生活中有意义的细节。亲情总是浸透于生活的琐碎与细微之处,如离家时母亲目送我们的温柔目光、生病时父亲捂在我们额头的温暖大手、伤心时姐姐给予我们的体贴宽慰……我们要有一颗易感的心,要善于张开感觉的网,从细节中捕捉到亲情的醇香,以小见大,使之定格为永恒。二是要找准感情的载体,具体描摹。深厚的感情往往凝聚在一件普普通通的小物件上,有了具体的寄托物,亲情会显得更加贴切,更加真实。同时,如果把载情之物作为行文的线索,可以使文章思路清晰,主题更加鲜明。三是要力求创新,使文章引人入胜。亲情的主题被演绎了千百年,下笔时创新是关键。如果我们能变换思维角度,从反面入手或侧面迂回,做到人无我有,就能在众多文章中脱颖而出。如母亲的一个耳光、一句讥讽、一次精心设计的考验等都体现了特殊的爱。

【作文展示】

心中住下阳光的颜色

我坐在写字桌前,铺开作业,一缕缕阳光闯进字里行间。我搬开一切障碍,让大朵的金色肆意在桌子上流泻,一丝丝温暖充斥我的心房。我忽然记起,是他,让我拥有这抹金黄,这般温暖。

那是六月的一个黄昏,虽太阳已偏西,天气依然闷热无比。我回到家,瘫在沙发上,连句“我回来了”都没说。热气稍减,我提起书包,准备回房写作业。刚走到房门,就看见爸爸在收拾着什么。

他头发零零乱乱的,耳后挂着几滴汗珠,左手竭力按着写字桌的一角,黝黑的胳膊上彰显出几块硬邦邦的肌肉,右手抓住最前面的桌边,用力往上一抬,腿和脚也顺势向旁边一迈,桌子立即来了个90度大转弯。调整好桌子一回头,看到我在门口,他显然有些吃惊,说:“今天怎么回来得晚啊?”

“噢,同学过生日,我去给她买了个礼物。”

“哦。我给你的桌子换了个方向,夏天太阳毒,朝南很刺眼。”

“嗯。”

每次都这样,一入夏,他总会及时地把桌子给我换个方向,避开直射的阳光,朝西或朝东,还解释说:太阳毒,会害眼。夏天一过,他又会及时把桌子再换回原来的样子,向着窗户,朝着太阳,也说:“以后阳光就少了,朝着太阳你写作业会暖和点儿,白天也让你的床晒晒太阳,一举两得!”说完,还不忘带上一个骄傲的微笑。

那天晚饭时,妈妈说:“今天是你爸的生日……”我心里一颤,突然明白为什么刚才爸爸听到“生日礼物”几个字时为何一顿。我的心中顿时涌满了惭愧和自责:我怎么这么粗心啊,竟然把爸爸的生日忘掉了啊!

晚饭后,我走到书桌前,给爸爸写了这样一封短信:

爸爸,您就是我生活中的阳光。正是因为您,我的生活才充满了温暖与色彩。您的爱,虽平淡却灿烂。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将这份爱好好珍藏,会将您时刻放在我的心间。爸爸,祝您生日快乐!身体健康!

从那一刻起,我的心中就住下了阳光的颜色——那一抹最温暖的金黄。

点评:

文章围绕“亲情”这一话题,通过记叙生活中与爸爸之间发生的一件事,很巧妙地将“父爱”与“阳光”融合在一起,表达了对父亲的感激之情。生活中表现父爱的题材很多,小作者独辟蹊径,选取了在不同的季节,为了沐浴冬日的暖阳和避开夏日的骄阳,爸爸为我适时搬移写字桌这件事,从一个新颖的角度表现了父爱的无微不至。细节描写的运用,很真实地诠释了人物内心的情感,突出了文章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常用写作手法的答题技巧

全文共 577 字

+ 加入清单

①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事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比如朱自清的《春》一文中写春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就是拟人句,生动形象地写出春花争艳的美景。

②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③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表达.........

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虽烈的印象。《安塞腰鼓》中多次运用夸张,描写黄土高原上的蓬勃的生命力。

④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

⑤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比如《变色龙》一文,把奥楚蔑洛夫因狗主人身份的变化而变化的态度用对比的方式表达出来,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

⑥衬托(

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以次要人物衬托主要的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思想、感情等。如《藤野先生》中描写他不拘小节的性格就是用的侧面烘托;而写他工作严谨则是正面描写。

⑦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 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比如吴敬梓的《范进中举》。

⑧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比如鲁迅的《阿长与》。

⑨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⑩ 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写作中积累与运用语言的几种方法

全文共 907 字

+ 加入清单

写作语言运用有着严格要求。学生在习作中经常会出现“有话写不具体”的现象,究其原因,是缺乏语言的积累。下面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语文课本中积累语言。

教育心理学指出:“在儿童的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活动水平的基础。这个‘储备’就是背诵。”现行苏教版教材插图美,语言文字更美。课文中出现了许多名言警句、人生格言、成语等好词佳句,如道道甘泉,使人回味无穷。他们都是前人语言的精粹,是学生语言积累的好资源。如苏教版第六册《庐山》学完后,可引导学生积累以下好词:千姿百态、瞬息变幻、四蹄生风、云遮雾罩……

2、现代媒体中积累语言。

21世纪的今天,科技经济高度发展,电视、电脑等媒体已进入千家万户。教师鼓励学生在欣赏精彩画面、动人音乐的同时,用心听其中的语言。如最近的《雅典奥运会》,我让学生看电视、听采访,随时记录解说词中美的词语与句子,让学生获得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语言。

3、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道出了阅读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本中的好文章的同时,还应多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让学生阅读。应当说,阅读是作文积累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学生的词汇;它可以使学生获得多种知识:自然的、社会的、人生的等;它还可以启迪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操。这一切,都为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阅读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一个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在教学中,只要学生能读懂的作品,尤其是名着《西游记》、《水浒传》等,我都大力推荐,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划出自己喜欢的词语与句子,然后再摘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4、学生交往中积累语言。

学生是社会的人,也时常与他人交往。在交流中及时捕捉他人闪光的语言,先在头脑里暂时记忆,后抽空做好笔录。

要想真正落实语言的积累,还需要同学们多拿起笔来,碰到好的文章、好的名言警句随时记录下来。并能用自己的方式品位语言,最终咀嚼消化成为自己脑子储存的知识,到用的时候可以呼之欲出,随心所欲。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写作基础:在写作中学会运用博喻

全文共 1075 字

+ 加入清单

博喻,顾名思义,就是用很多比喻来表达一个事物的一个特点。下面一起来看看!

博喻不同于明喻、暗喻、借喻等等各种比喻,博喻运用得当,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博喻能将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内涵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出来,这是其他类型的比喻所无法达到的。

1、博喻使立意更加高深新颖。

如杜牧《李长吉歌诗叙》中“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世;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这四个比喻,分别形容女子高贵的品质、纯洁的个性、光辉的神采和美丽的容貌,具有很强的艺术效果。

2、博喻使描绘更加鲜明生动。

朱自清《荷塘月色》:“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作者用“明珠”作比,写出淡月辉映下的荷花晶莹剔透的闪光;用“星星”作比,写出绿叶衬托下的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用“美人”作比,写出荷花纤尘不染的美质。这些比喻惟妙惟肖,给读者以美好的感觉。

3、博喻使说理更加具体形象。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有这么几句:“但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红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这一连三个比喻,将一个抽象的道理写得具体、生动、形象,使写景、叙事、抒情、说理紧密交融,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4、博喻使节奏更加强烈感人。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优美动听琴声的句子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诗人用“急雨”、“私语”、“珠落玉盘”,描绘琵琶乐声的轻柔尖细、清脆圆润。这些比喻不但通俗别致,而且使句式整齐畅达,读起来琅琅上口,节奏感很强。实际上,博喻的节奏感不只限于诗句,在很多散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刘白羽先生的《长江三峡》中应用的民谣:“滟预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预大如鱼,瞿塘不可回;滟预大如猴,瞿塘不可游;滟预大如象,瞿塘不可上。”这首民谣也运用了博喻,有很强的节奏感。

秦牧先生说过:“美妙的譬喻简直像是一朵朵色彩瑰丽的花,照耀着文学。它又像是童话中的魔棒,碰到哪儿,哪儿就产生奇特的变化。它也像是一种什么化学药剂,把它投入浊水上面,顷刻之间,一切杂质都沉淀了,水也澄清了。”这段文字讲的是整个比喻的作用,它本身又是以博喻的形式出现的,十分精当。

[写作基础:在写作中学会运用博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常用的写作手法有哪些

全文共 898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常用写作手法有哪些,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常用的写作手法及作用:(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5)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写作标点符号的运用

全文共 1513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在标点符号运用方面,大家会怎么使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写作标点符号的运用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标点符号的考查有两个特点:

1.本用法的考查较多地集中于顿号、冒号、括号、书名号、问号和引号的易混、易错之处;

2.把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和正确表达文意结合起来考查。

一、标点符号的种类

标点符号16种,这是1990年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重新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的最新数字。包括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接号、书名号、专名号。

二、重点掌握

1.问号:

①反问句和设问句都是无疑而问。前者只问不答,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后者自问自答,以期引起读者注意,但二者均是疑问语气,因而句末都用问号。

②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完整的意思,因而只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用逗号;但有时为了强调各选项的独立性、也可以在各项之后都用问号。

③有些表示委婉语气的祈使句,句末也可用问号。

④有的问句,主语和谓语倒置,应注意把问号放在句末。

⑤有的句子里虽含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样等),但并非真正发问,而是表达一个陈述语气,因而应用句号。

2.冒号:

①用在书信、发言稿开头的称呼语后面,有引起他人注意的意思;用在“某某说”之后,表示下面是引用的话。

②用在总括的话后面,表示后面要分项说明或表示冒号前面的话引起后面的话。

③用在提示的话的末尾,表示后面有要说的话、所想的内容或所作的分析。

④用在总括语的前面,表示总结上文。

3.引号

①表示直接引用的话,

②表示突出强调。

③表示讽刺和否定。

④表示特定称谓。

⑤有时用来引用成语、谚语、歇后语等。

使用引号应注意:

①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倘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依次类推。

②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

③引文不完整或者说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句末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

④如果引文连着有好几段,每段开头都应用一个前引号,直到最后一段的未了才用一个后引号。

⑤如果只把别人的话的大意说出,不照原样引述,这时,不用引号。

4、括号

括号里的是注释或补充说明句中一部分词语,这叫句内括号。注释语如果有标点,那么最末一个标点(问号、感叹号除外)应省去;括号是注释或补充说明全句内容的,这叫句外括号,注释若有标点,可照样不动,也可不用。

三、标点符号的位置

句号、问号、感叹号、分号、冒号、逗号、顿号书写时都要紧挨着文字,放在文字的右边偏下,并用一个格。

引号、括号、书名号都用在文字前后,占一个格。这三种标号的前半边,可以出现在一行的开头,不能放在一行的末尾;后半边,可以出现在一行的末尾,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

省略号和破折号书写时都放在字格中,用两个格。它们可以出现在一行的开头,也可以出现在一行的末尾,但不能拆散使用,即不能出现前行末尾用一格,后行开头用一格的情况。

间隔号和连接号均放在被间隔或连接的字词中间,书写时占一格,处于格中部。连接号在连接汉语拼音时占半个字的位置,而在铁路、公路等交通部门标时运行起迄点时,占两个格。

着重号和专名号都放在文字的下边,不单独占格。

四、标点练

我以为我早已经忘记了一切,忘记了他;他说:你错了,她会落到我的身旁,陪我看日落斜阳。标点符号专项讲解及练习4年,他没有再回小城。我们爱花草,就把它们强行剪枝掐叉修成自己喜欢的样子?生活中。五公死后,五婆就把我们那时候借钱买房的五万多块的欠条当着我妈的面撕了。这趟 车是5:08分的,所以我们仨可以稍事休息一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三册经典对比论证手法在英语高考作文中的运用

全文共 2767 字

+ 加入清单

在新概念三册中,对比论证的方法反复被运用到,至少出现了五次,分别在篇章L12,L23,L38,L41 和L54的第一段出现。如果对这五篇文章中的对比论证段落仔细研读,会发现这些段落有着几乎完全一样的结构,有规律可循,所以对比论证方法应该是三册学习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部分。

这里我们就拿第12课为例。对比论证出现在了第一段。作者在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了论点:Most of us have formed an unrealistic picture of life on a desert island(我们许多人对于荒岛生活有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之后作者讲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想法:一种想法是imagine it to be a sort of paradise(认为荒岛是天堂);另一种想法是Life on a desert island is wretched(荒岛生活很可怕)。最后一句话是个总结句。作者正是通过两种呈对比的想法来论证“人们对荒岛生活有不切实际的想法”这一观点。需要读者关注的是,在两种成对立的想法之间作者用了一句非常漂亮的过渡句:The other side of the picture is quite the opposite. (另一种想法恰恰相反)。于是,一个结构清晰严谨、论述有理有力的段落跃然纸上。

读罢上述五篇文章的第一段,不难发现它们都是由两种相反的观点组成,而在相反的观点中间,作者都运用过渡句,这里对对比论证的过度表达稍作总结:

The other side of the picture is quite the opposite. (L12)

on the other hand (L23)

but (L38)

…be only part of the picture. (L41)

however (L54)

了解了对比论证之后,我们不妨思考下如何运用这种手法,毕竟学以致用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如果针对当前的英语高考作文题,我们完全可以让它在我们的考场上发挥作用。这里以上海2004年和2005年的英语高考作文题为例,看看这一新概念三册中反复出现的手法如何作为应试技巧运用到考试中。

2005上海英语高考作文题:

古人云:“天生我材必有用”(There must be a use for my talent.)。通过描述你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人各有所长,无论才能大小都能成为有用的人。

写作文首先要做的是审题,这个题目要求你在写文章时做到两点:你的观点是支持“天生我才必有用”;用你生活事例论证。如何引出自己的观点呢?我们可以运用对比手法,可以先就题中话题先找到两个对立观点,然后再抛出自己的观点。值得一提的是,考官在批阅一片作文时首先会注意考生是否偏题。那我们如何避免偏题呢?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在开头就告诉改卷老师你扣题了。比如笔者写下如下一段作为作文首段:

People have formed an unrealistic picture of their talents. Some imagine themselves to be unconquerably intelligent. On the opposite, others tend to consider themselves a drop in the ocean, powerless and useless. There is an element of truth in both ideas, but I am convinced that there must be a use to out talent, as it can be proved by my own experience.

先写人们对自己的天赋形成了不切实际的看法,然后写两种极端的看法:一种是认为自己绝顶聪明,另一种是自己如沧海一粟,微小无用。在这两个相反的观点之间有了on the opposite来过渡。这正是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但是别忘了上述的两点考题要求。在列举了两种相反的观点之后就可以抛出自己的观点:I am convinced that there must be a use to out talent.而后自然用过一个as it can be proved by my own experience的句子过渡到以下的事例对这一观点进行论证。如此一写,完全不用担心是否扣题的问题,因为在这一文章首段告诉了考官自己的观点,并且通过一个过渡句说明下文内容是起到论证作用的事例。当然不要忘记这里是通过对比的手法来引出自己的观点的。

上述高考题属于比较严肃的话题,如果遇到的话题涉及生活事件呢?下面再列举另一种风格的高考作文题。

2004上海英语高考作文题

老师要求你负责班级墙报(wall newspaper)工作并征求你的意见。在日记中表述你的决定并谈谈想法。

我们首先还是要捉摸清楚考题的要点:你的决心;你的想法。负责班级墙报貌似是个小话题,但是我们完全可以运用上对比论证的手法。比如在写自己的决心时,不妨先写一般人对这样一个老师指派的任务是何种态度,而后引出自己的决心。而在写一般人的态度时完全可以用上对比的手法。比如笔者写下如下一段作为作文首段:

People show different attitude when appointed to be in charge of wall newspaper. Those who regard the task as a great burden would decline it while those who long to serve their fellow students would accept it with great pleasure. As for me, it is a golden opportunity to practice myself, so when the challenge comes, I will accept it.

可以先用一句话总起人们会有不同的态度,而后写两个呈对比的观点:一种是认为这是个负担因而拒绝承担;另一种是渴望为民服务因而欣然接受。中间运用的过度是while,这样可以将呈对比的做法浓缩在一个句子里,句子结构的复杂性提升。然后通过as for me来表达自己的态度,也就是我的部分决心。

当然,不要忽略作文题中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即该作文是以日记形式出现,所以不妨将将这一比较正式的段落放在文中而非文首。

这里暂以两个高考作文题为例,运用上新概念三册中的对比论证手法,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启发,帮助大家真正地将这一结构手法活学活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考作文写作手法有哪些

全文共 804 字

+ 加入清单

即将走上中考考场的考生们,语文作文的写作手法你们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编辑整理的资料,告诉你语文写作手法有哪些。

1、小中见大:本文从我们所熟知的……入题,抓住……的……特点,让我们从平常小事中领悟到深刻的生活道理。(或从平常小事中体现出了崇高的思想境界;或从平常小事中表现出美好的精神品质。)例,《哨子》《帆》《萤火虫》。

2、对比:本文巧用对比,把……和……巧妙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很自然地从对比中感觉到……的变化(或说优劣好坏),从而鲜明地表现出……。例,《范进中举》

3、象征:本文运用象征的写作手法,抓住了……与……相似的特点,通过对……准确的描写刻画,更好地达到了表现……的目的。例,《白杨礼赞》

4、巧合:本文巧妙地运用了巧合,……,既在读者的意料之外,却又在生活的情理之中,很好地表现了主题,令人读后不免颔首称许。例,《麦琪的礼物》

5、抑扬:本文运用了抑扬之法,作者的本意是……,而先……,令读者更全面深刻地认识……,使所表现的对象更丰满,更鲜明。例,《白杨礼赞》

6、衬托:本文运用了衬托之法,用……的……衬托……的……,使作者对自己的表现对象的表达意图更明确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例,《白杨礼赞》

7、烘托:本文大量运用环境烘托,把表现对象的……心理,放在一个……的环境里,更好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例,《孤独之旅》

8、托物言志:本文巧妙地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紧紧抓住……的……的特点,精心刻画,从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理想(或人生观或生活态度或精神品质)。例,《爱莲说》

9、卒章显志:本文运用了卒章显志的写作手法,层层铺叙,直到最后才突然揭开谜底,……,令人有恍然大悟之感,然后又转入深深的思考。

10、悬念:本文巧妙地运用了悬念的写作手法,先把……抛给读者而又并不说明原因,层层设疑,紧紧地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好地达到了表达自己主题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作文常用的写作手法

全文共 1342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是一项要求综合能力很强的知识点,也是语文中一个很大的知识点,包含了诸如修辞、语法、造句、词语、成语、名人名言等等很多方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作文常用写作手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写生法:学习画画,要从写生、素描学起;学习书法要从描红临帖练起;学习状物也需从写生素描练起。我们作文时,如果能把看到的物品用文字描绘出来,读者看了文章,如见其物,我们的作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用写生法描写物品要注意描写的顺序,或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或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或先中间后两边,或先两边后中间,或先整体后部分,或先部分后整体。其次要注意细部的描绘,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转动法:采用转动法描写物品要有一定的顺序,不能颠来倒去。其次要准确地运用方位词如正面、反面、下面、上面、左面、右面等等,在转换物品的方向时,要用方位词标明。此外要有详有略,能反映物品特点的一面要详细描述,其他作简略交代,切忌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

剥笋法:有些物品结构比较复杂,光用转动法还描述不清,抓不住特点,我们就要从外到里或从里到外的顺序把物品的结构描述出来。这就要用过渡词语把进入哪一层交代清楚。此外,要有重点地介绍物品的结构。

拟人法:把动物比拟成人要注意找出动物的特征与人相似之处,并进行细致的描绘。把动物比拟成人,首先要从整体上把它比拟成人,然后找出局部相似之处。这样,我们读了以后才能有整体感。如果只抓住局部进行比拟,容易显得不伦不类,不易读者想象。把动物比拟成人,也用于动物动作的描写。这主要是按照人物的心理活动想象动物动作的目的。

化动法:想象物品的动态要与静态描写相结合,这样才能相映成趣。文章从描写静态转入想象动态或从动态转入想象静态,描写要交代清楚,否则会分不清楚哪部分是看到的,哪部分是想到的。文章所想象的物品动态要符合物品的特点,使人读了可信。

说明法:采用说明法描写物品时,首先要真实地说明它的特点,其次要抓住重点来说明。例如对物品的各部分进行说明时,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质地;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特点;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作用。此外说明物品的历史、特点或用途时要围绕全文的中心,切忌扯得太远。

运用“五觉”法:眼睛可以看到物品的颜色、形状;耳朵可以听到各样的声音;鼻子可以嗅出香、臭、腥、臊;舌头可以知道物品的苦、辣、酸、甜、咸、淡、涩;皮肤可以感知物品的软硬、冷热。我们描写物品时,可以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感受来写物品的特点。采用“五觉”法来描写物品,要注意围绕物品最主要的特点写,切忌支离破碎。此外,还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描述。

借物抒情法:借物抒情要求我们在描写物品时,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关键是找准物品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的地方,使物品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

托物言志法: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已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全文共 757 字

+ 加入清单

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作用分别如下: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写作手法指写一首诗,使它好的所有的手法,它可以有很多方面,修辞方面,表达方式方面,表现手法方面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如何运用反衬手法给文章添色

全文共 618 字

+ 加入清单

反衬是衬托手法的一种。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如何运用反衬手法给文章添色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所谓反衬,就是运用其他事物与要突出的事物之间的相反特点或不同情况,从反面来衬托主要事务,使对立两极的事务互为映衬,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相反二皆相成也”。反衬主要有一下几种:

一、以动衬静。

如《老山界》中写静夜:“除此之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这里作者用蚕吃桑叶,马驰平原等四个比喻写出声响,以此来衬托山中夜的寂静,使人更觉其静。

二、以丑衬美。

如《苏武》一文,为了突出苏武的崇高品格,作者特意用张胜、卫律、李陵这三个叛徒来反衬,鲜明地突出了苏武威武不能屈、利禄不能诱、私情不能移的民族气节。从而使苏武这一历史人物更加光彩照人。

三、以乐衬哀。

如唐诗《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后四句:“淑气摧黄鸟,晴光转禄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诗人以眼前的美景、明丽的颜色来反衬自己思乡之情的沉重、痛苦,这就愈显出其苦。

四、以有衬无。

如李白《月下独酌》中这样两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明只有自己一人,却说看到了三个人影,这就是以有衬无。这样写,就把李白当时孤独寂寞的生活际遇和感情,准确地表现出来了。

说了这么多,我们很明显可以看到反衬与其他衬托方法相比,确实能更好地突出和表现主体,使其更鲜明。而且由于反衬都是从对面着笔,因此,比起其他衬托手法来,反衬更具有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语文写作手法

全文共 814 字

+ 加入清单

语文考试中常有写作手法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具体辨析与作用分析的题目,其实这些概念是较难区分的,一是因为这些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有专家用语与教育用语之别,二是从来也没有一部权威性的著作对这些问题概念进行准确界定并辨析过。以下所只是个人的理解及一般的说法。

写作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具体内容如下:

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一种很模糊的概念。从广义上来讲表现手法即写作手法,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狭义上来讲种类也很多,包括:开门见山、前后照应、伏笔铺垫、设置悬念、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动衬静、欲扬先抑、衬托对比、正面侧面、烘托渲染、实写虚写等。

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主要包括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五种,其中描写与抒情是常考内容。抒情又包括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是指作者不直接出面,通过其它方式来抒发感情,语言比较冷静客观,或借人物之口来抒情,或通过特定的语调来抒情。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间接抒情又分为咏物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结情、以乐景写哀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借古讽今等。直接抒情就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也叫直抒胸臆。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分细描与白描、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虚写与实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修饰文字词句,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包括象征、夸张、拟人、比喻、借代、对偶、反问、设问、双关、谐音、用典、互文、叠词等。

写作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宽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尽量抓到得分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散文写作手法有哪些

全文共 7213 字

+ 加入清单

一、常用记人散文写作格式

记写人物的方法种种,而常用的不过如下五种:引联式、转情式、议证式、寻访式、纪传式。1.引联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是:睹物思人→联想回忆→睹物议人,总结全篇。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就是这一式的典范篇目。使用这一套路的关键是联想回忆的触发物应找好,如:一张照片、一本日记、一封书信等,凡是一件记录着被回忆者品格与某些特殊经历的物品,均可作为引起联想的触发物。

其次是所回忆的故事要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某些品质,并且要与引起你产生联想的触发物相照应。切莫写成触发物是触发物,主体部分人物的行为与触发物无干。

第三是结尾“睹物议人”,它的作用之一是总结全篇点出文旨;作用之二是与开头照应。因此,从什么地方联想开去还应再回到什么地方去。其思路图实质上是一种倒叙的形式。只不过它是因物而引出回想,不是因事而引起的回想。

2.转情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恨的产生→恨的淡化→爱的萌生→爱的发展→爱的深化。或者反过来:爱的产生→爱的淡化→恨的萌生→恨的发展→恨的深化。

这一式是学生必修式,因为用这一式写出的文章就是复杂的记叙。用这一式去落实大纲中有关复杂记叙的要求,是事半功倍的。而且这一式又是记事、抒情、记人三种文章的通用式。例如,用本式写“我的朋友”、“我的好老师”,“我的理想”等都是得心应手的。可以说,这一式不仅在记人套路中,甚至在整个记叙、抒情套路中都属于当家套路。

运用这一式应注意四点:①开始的贬抑应适度,为下文由恨转爱留余地,埋伏笔,不然下文就无法转了。因此开始的恨一定是误解,是偏见一类的东西。②要注意以后的每次感情变化的原因要可信、自然。③要注意结尾的褒扬升华要有方,杨朔是做了个梦,当别人都在做梦时,你就可以清醒地写篇日记,沉思着凝望远方等待。④要注意加工题材,原有的材料不可能都是由五个阶段构成,初学习时,一定要对材料进行补充。缺少的部分,可根据已占有的材料所形成的思维定势适当用虚构来补充。这一式,初、高中学生经过两三次训练就可以熟练掌握。掌握了这一式,学生作文的思路会有一个飞跃性的进步。

3.议证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阐明中心→叙写事实→总结照应。

运用这一式的第一步是用抒情的笔调,表露你对所写人物的总评价,点明文旨。第二步是从三个不同方面具体叙写人物事迹,落实文旨。第三部是总结全文的记叙,照应文章开头,再一次抒情议论、升华中心。能集中代表本式的名篇是《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式的设计,意在落实大纲中关于学会夹叙夹议的写法的要求。

4.寻访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寻访缘由→寻访经过→寻访结果→寻访感想。

本式是以寻访为由头,用寻访经过去歌颂主人翁。这一式又可细分为定点寻访和移步寻访。如《驿路梨花》就是定点寻访,寻访的扬所就是小茅屋。移步寻访的典型篇目是《猎户》,本来要寻访A——董昆,由此回忆起B——幼年记忆中的尚二叔,顺路先访百中老人,最后才去见打豹英雄董昆。由此引发出保卫家乡、保卫丰收果实的感想。

这一式的特点是多线索,在一主线之上,支线横生。以此落实大纲中关于多线索记叙的要求。

5.纪传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简介概况→重点记叙→今日概况或卒年,卒后有关情况→简要评价。

简介的概况包括:姓名、生平、籍贯、家境、学业建树等。重点的记叙是介绍其主要成就,一个成就一段。如果所记之人尚存,就写其今日概况,如果所写之人已故,就写卒年情况与逝后有关情况,如影响等。最后是对其一生做简要评价。这一式的典范篇目很多,如《柔石小传》、《陈涉世家》、《张衡传》等等。

设计这一式,主要是为了实用,在日常工作中,时常会遇到记写人物生平的情况,学会了这一式,对将来的实际工作很有意义。

总之,记人的文章是常用体裁,要想打好基础,必须明确地学会几样,然后才能谈得上灵活运用。只要学会了这四样,一般情况下,写人的题目是不会难住你的。

二、常用叙事散文写作格式

1.倒叙式。

本式的特定含义不同于平常所说的倒叙,是专指以事开头的倒叙,如《火刑》、《为了六十一个阶段弟兄》都是以事开头的,而《一件珍贵的衬衫》平常人们也称倒叙,但它是以物开头的。这一式大家熟知,就不详细介绍了。只强调两点,一是从什么地方开篇的,结尾仍要回到什么地方;二是开篇之事要能带动全篇。

2.领悟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亲历一事→悟出哲理。

刘白羽亲历长江三峡的航行之后,悟出了“人们只要从汹涌的浪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的途径,也就战胜大自然了”的道理。

这一式应用率很高,凡生活学习中的事,动动脑筋,都很有悟头。

3.失得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为甲而去→因乙失甲→怅然若失→转念领悟,所获甚大。如写买书,由于遇一儿童迷路而哭,同学硬拉他帮助儿童找父母,孩子父母找到了,可书却没买上,怅然而归的途中,细细想来,今天确实有所得,从同学的行为中真正懂得急人之难的道理,这是买不到的生活教科书啊!这一式往往可以别开生面的立出新意,开人眼界。

使用这一式要注意两点:一要注意意外之事的急迫性,非到不立即解决而不行的程度,不然放弃本来要做的甲事,而去做乙事,就不合情理;二要注意乙事办完再回到去办甲事上,从甲事未办成的失中寻得,应感情细腻而真实,自然合理。

4.悬念式,也叫溯因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设置悬念→探因解疑→解疑明旨。

这一式的代表篇目是《第二次考试》。陈伊玲初试成绩优异,才气过人,而复试为什么落差极大,前后判若两人?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这是设置悬念,造成疑问。于是苏林教授决定去探个究竟。一路所见,都是为突出陈伊玲的精神。这是探因的过程。原因找到了,原来她为救灾,不顾自己明天就将考试的处境,宁肯失去个人的机遇,也不愿置人民生死于不顾。疑问排除了,陈伊玲的品质也突出了。

使用本式的首要问题是开篇的悬念,一是悬念设置要自然,结果要在情理之中;二是悬念要能带动全篇。

5.集锦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交代文旨→

其主要特点是开头有个引子,引出话头,然后从几个不同角度记写几件事,这几件事都能反映人物的品质,或反映开头点明的文旨。

这一式无论记事、记人和抒情均可通用。记人可用来写《我的×××》一类文章,记事可写《×××市场行》一类文章,抒情可写景物,如《××景物记》。

6.对比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①甲的高大←→乙的渺小,如《一件小事》;②一个人行为几个阶段的对比:甲是乙→甲不是乙→甲是乙→甲不是乙…… 如《变色龙》。

总的说来,记事套路多半也可用来记人,有的还可用来写抒情散文。设计这些套路,意在指导学生入叙事之门,克服叙事的简单化和单一化。既有利于参加各种考试,又有利于将来工作中的应用。

三、常用抒情散文写作格式

抒情散文大致可分为借景抒情、因物抒情和以事抒情三类。以事抒情课本中多划为记叙文范畴,因而只设计了借景抒情的四式和借物抒情的两式。

1.参游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参游起因→参游见闻

本式的特点,作者是文中的穿线人,由作者的目击联想来描写景物、抒发感情。典型篇目:《难老泉》、《雨中登泰山》(兼有两式特点)等等。

使用本式,题旨有的在行文中显出,如《难老泉》,有的在文末点明,如《雨中登泰山》。选用哪种形式,主要据个人行文的习惯而定了。

使用本式应注意三点:一要注意众多的景物应以作者行踪为线串联起来,移走换景,景不离步;二要注意每进一步,地点要交代明确,描写要虚实相间,这样才能清晰而深广;三要注意描写手法的使用,众多的景物要详略得当,详处着力描写,略处简要概述。

2.静赏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进入景点→依次静赏→赏景联想→离开景点。

这一式的代表篇目是《荷塘月色》。作者由于心里不宁静而想起荷塘,经过小煤屑路进入荷塘,这是进入静景的欣赏地点。接下来依次先赏月下荷塘,次观塘上月色,再览塘周树影。这是从下到上,从中间到四周地赏景。赏景之后触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又由江南水乡的采莲,想起《西洲曲》中的句子,相比今天游荷塘,却没有当年采莲的生气。这是赏景的联想,以加深写景的含义。

用这一式应注意三点,一要注意进入景点的缘由要自然,最好能点到主题上;二要注意多角度写主要的景物,至少要有三个角度;三要注意使用联想,旨在与开头所交代的缘由相照应,用抒发情感的方式来深化主题。忽视了这三点,这篇文章就成为一张简单的多镜头照片了。

本式多用于写静景,故称静赏式。可用来写山写水,画雨绘云,草原树林都可如法去写。

3.象征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物的概述→物的性格→由物及人。

本式的代表篇目是《白杨礼赞》、《茶花赋》等。其主要特征是用物来象征人,形在写物,旨左象征之人;二是卒章显志,篇末点旨。用白杨象征抗日精神,用童子面象征祖国新貌。

4.情索式。

所谓情索,就是以情为线索,来连缀景物。本式的套路模式为:情的缘起→情的积蓄→由情至人→情的归结。

如朱自清的《春》,这一式看似处处写景物,实是处处借景抒情,只是为情感找一个假托物而已。运用这一式的关键是要善于将景物特征分解成若干个方面,从若干个点上来抒情。

这一式还可称并列式,因为几幅画或几个方面是平列关系。如《井冈翠竹》。

5.怀念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睹眼前景→思从前景→抒怀念情。

运用这一式抒写怀念家乡、母校、亲友之情均可。

6.叙史式。

这一式难度较大,只作为一般了解,其套路模式为:一语统篇→分叙史实→抚今抒情。

《土地》和《内蒙访古》等都是本式的典型篇目。

总的说来,抒情套路旨在教给学生在行文思路和结构柜架上扎实的学会怎样将感情寄托于景物中。

四 哲 理 散 文 写 作

摘 要

无论高考作文命题形式如何变化,但从阅卷者的角度或是从普通欣赏者的角度看,哲理散文都将是公认的最受欢迎的形式;为其短小精悍而又能超越时空的限制选材,又洋溢着浓厚的诗情画意,且贯穿着深刻的社会内容和强烈的思想感情。然而,哲理散文的写作不好驾御也是毋庸置疑的,弄不好给人空洞无物、无病呻吟感。

正 文

无论高考作文命题形式如何变化,但从阅卷者的角度或是从普通欣赏者的角度看,哲理散文都将是公认的最受欢迎的形式;为其短小精悍而又能超越时空的限制选材,又洋溢着浓厚的诗情画意,且贯穿着深刻的社会内容和强烈的思想感情。然而,哲理散文的写作不好驾御也是毋庸置疑的,弄不好给人空洞无物、无病呻吟感。

依笔者多年的任教经验和写作体会,哲理散文的写作若能养成法自然的习惯,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老子说:“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纯任自然。”(《老子》二十五章)我们写作哲理散文能不法自然?

一、法自然的哲理散文特点如下:

1、新颖美

一般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形式,读者定感索然无味;一般哲理散文篇幅短小、形式自由、取材广泛、写法灵活,能够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读者也可能司空见惯。但是,在哲理散文的写作中融入自然景物、客观生物的描写并寄情于景、物,写人不常写,写常人不易写,定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例文《另一种“由表及里”》中的奔马形象、青松形象、礁石形象、小草形象比起直写人类的文明形象、高尚形象、进取形象、卑微形象、低劣形象,定然是更有新颖美的。

另一种“由表及里”(由形象到心灵,以“形象”为话题)

驰聘于浩瀚沙漠的奔马,展现出它桀骜不驯的品格;

矗立于悬崖峭壁的青松,诠释出它坚忍不拔的内涵;

不惧海浪侵袭的礁石,焕发出它顽强坚定的意志;

栖身墙角的小草,彰显出它生命的刚劲。

“形象“,一扇心灵的窗户,一种性格的体现,一种精神的昭示,无不让一个生命或闪烁其耀眼的灵光或彰显其龌龊阴暗。

2、诗意美

诗歌的特点在于语言的高度凝炼、思想感情的丰富集中、节奏的鲜明和谐,哲理散文写作法自然也能够做到这一点。例文《渴望沟通的桥梁》就将“小草”、“小溪”、“大海”、“天空”拟人化,较集中地体现了“沟通”的思想内涵,加上每句11字,两字一节拍,给人一种强烈的诗意美。

渴望沟通的桥梁(以“沟通”为话题)

小草懂得感受雨点的心声,

小溪懂得聆听夜莺的歌唱,

大海懂得欣赏浪花的舞蹈,

天空懂得观摩晚霞的画展。

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沟通,可是万物之灵的人类呢?

3、画面美

一般议论文、哲理散文的写作,关注的焦点是社会人情、国计民生、精神品格,很难展现那种扑面而来的画面美,法自然可在这方面作重大弥补。例文《学会共处,让生活充满生机》中的“小草和小树的共处”“嬉戏的小鱼与清澈的小溪共处”“雄鹰与蓝天的共处”“温驯而机灵的绵羊与凶悍的群狼共处”就有相当强的画面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学会共处,让生活充满生机(以“共处”为话题)

那是长在悬崖上的小树和小草,它们也许永远不会长大,但它们还是相互依偎,拥抱在一起,送走昨日的狂风暴雨,又迎来今日的冰冻雪飘,还要准备迎接明日的干旱少水,它们没有倒下。小树和小草共处,为了生活的美好。

那是从石缝里涌出的汩汩细流,小鱼在水中嬉戏,怡然自得。清澈的小溪与嬉戏的小鱼共处,为了生活的和谐。

那是翱翔在蓝天的雄鹰,天空因此而不显单调并充满生机。雄鹰与蓝天共处,为了生活的和谐。

那是大海中的轮船,在与风浪共处;

那是飞翔的海燕,在与暴风雨共处;

那是温驯机灵的绵羊,在与凶悍的群狼共处。

共处充满和谐,也充满危机。更确切地说,是使生活充满激清,充满活力,充满生机。小草与小树共处于磨难之中,小溪与小鱼共处于悠闲之中,雄鹰与天空共处于自由之中,绵绵羊与群狼共处于竞争之中。这一切的一切都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聪明的人类,你们学到了什么?是磨难,是悠闲,是自由,还是竞争?

4、映衬美

哲理散文的重点当然是在“哲理”,其内容必然是一些深刻的社会内容、服人的思想观点、动人的精神情感。好花还须绿叶衬,如果我们能在文章中把上述“内容”融入到自然景物、客观生物的描写之中,文章的哲理性将更强。这样的以“自然景物、客观生物”之“绿叶”衬“哲理内容”之红花必然产生一种耐人寻味的映衬美,从而发人深思。

平淡是真

清香四溢的名茶,始于无味,终于无味;

湍急飞泻的瀑布,始于宁静,终于宁静;

声势显赫的权势,始于落寞,终于落寞;

形形色色的人生,始于平淡,终于平淡。

平淡,才是人生的真正况味。

5、含蓄美

一篇文章有好的立意角度,又有华美的文采,固然算好文章,但要脍炙人口,让读者拍案叫绝,就得隽永、含蓄。含蓄方可给人一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哲理散文写作法自然有可能做到这一点。例文《认识幸福》中:“幸福”是“一泓清泉”“一座远方的引航灯”“一条山间小路”,就比直说“幸福是在困境中得到帮助”要含蓄;“幸福”是“一弯山涧小溪抵达大海”“一粒种子长成参天大树”“一叶扁舟到达彼岸”就比直说“幸福是冲破艰难险阻后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要隽永。文中的“爬虫”“老鼠”则象征损人利己者终将走向不归路。

认识幸福(以“幸福”为话题)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身处浩瀚无边的沙漠而倍感恐惧时看见的一泓清泉,幸福是身处一片漆黑的汪洋中而惊慌失措时远方出现的引航灯,幸福是当身处原始森林而生死未卜时出现的一条山间小路。

一弯小溪自唐古拉山起程,坚定自己的信念,不畏道艰路险,勇往直前,日夜兼程,最后抵达自己向往已久的大海,这就是幸福。

一粒种子被飞鸟带到陡峭石崖,面对炎炎烈日,经受住干旱少水危机的考验,最终从坚硬无比的崖缝中发芽,长成一棵立于天地之间的参天大树,这就是幸福。

一叶扁舟漂游于茫茫大海而不知方向,面对海浪的追赶,暗礁的偷袭,终于到达胜利的彼岸,这就是幸福。

然而,一群爬虫侵蛀于参天大树而过得逍遥自在,全然不顾那将到来的灭顶之灾,这在它们看来也是幸福。

一只老鼠走家窜巷寻找食物而吃得油光满面、肥头大耳,却不理会即将无粮度日的人们会以鼠肉充饥,这在它们看来也是幸福。

二、法自然的两个必然条件

1、关心自然,勤奋积累

大凡山川胜景、花鸟虫兽、茂林修竹、春华秋实、草长莺飞、自然更替等,都应当是我们关心的对象。校园里的花鸟虫鱼你不应当太陌生,家乡的老槐古樟你可能熟视无睹,大自然的高山流水,飞斑走兔,你是否视而不见?因此,对典型的自然景观、具有象征意义的客观生物,要能入耳、入脑、入心。平时多写观察日记,写“随笔”“杂感”“散记”等。需要用时,能俯仰即拾,笔下泉涌。也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刻地体会“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刘勰《文心雕龙》)的妙用。

2、训练联想、想像能力

联想是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的过程,这里的甲、乙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如:说到“人形象”,我们可以联想到“驰聘于浩瀚沙漠的奔马形象”“矗立于悬崖峭壁的青松形象”“生命力顽强的小草形象”;说到“建筑师”,我们可以联想到“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说到“抗战军民”,茅盾联想到“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白杨礼赞》);说到人需要“教育的约束”才能有作为,我们可以联想到“风筝”正是在线绳的约束下才能飞得高。就文章全局来说,联想的好处在于能拓宽思路,弘扬题旨;就文章局部来说,联想能够丰富和加深文章的内容。

想像是人脑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改造并创造新形象的过程,这里的新形象并不客观存在,需要我们去创造。如:说到女性的忠贞,我们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娥皇、女英的传说,再联想到点点泪痕的斑竹,可是娥皇、女英之泪是怎样化作斑竹之“痕”的呢?这里就可以有我们丰富的想像了。

冯至在《蛇》中就把自己的寂寞想像为一条蛇,郑愁予在《错误》中就将盼望意中人的姑娘的心想像为“小小的寂寞的城”“小小的窗扉紧掩”,李乐薇在《我的空中楼阁》中将“红”“白”“绚烂”的“云

霞”想像为“牡丹或芍药”。再如写《我的小屋》(以“我的精神空间”为话题),就可以这样写:“我要宽容作它的地面……我要坚强作它的墙壁……我要梦想作小屋的天花板……”这里就把一个人精神上的“宽容”“坚强”“梦想”想像为一间小屋的“地面”“墙壁”“天花板”。通过想像,可以将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串连起来;可以推动构思,创造新形象;可以丰富表现内容和手法。

由此可见,联想和想像是哲理散文写作中实现法自然的重要手段。当然,这里的联想和想像都必须“立意化”,要为文章的表情达意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记叙文常用写作手法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在写记叙文的时候,我们常用手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记叙文常用写作手法,欢迎阅读。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 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考作文修辞手法的运用

全文共 1734 字

+ 加入清单

妙用修辞,平添情趣美,修辞手法运用恰当,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

从美学上说,人的审美眼光是独特的,但是对美的追求却是一致的。美总是借助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以感情为铺垫,并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拟写文题时,巧用修辞,可以增加文章的美感,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1.拟人手法

例如:2002年常州市中考话题作文,“人们可以改变环境,环境可以改变人------人们的习惯可以改变,人们的观念也可以改变------学习方式可以改变,生活态度可以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改变。请以‘改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写你的经历,体验,可以谈你的感受、想法,也可以编故事。题目自拟。”考场佳作的标题有《“耳朵”挑食》。拟题跳出了常规定势思维的窠臼,把耳朵拟人化了,并以耳朵的挑食为线索,演绎了“真话”逐渐失落的故事,抨击了社会的不良现象,激起了读者强烈的研读兴趣。《一张渔网的诉说》、《死去的风筝》、《哭泣的老树》,都让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又如2002年南昌市、太原市中考作文,以“幸福”为话题。题目《雪花的快乐》、《无忧鸟》,把自然界的物写得很有灵性,附着人的感情色彩,体现了幸福需要感悟的真谛。另外如《选择生活的色彩》、《让信仰作主》、《阳光的脚步》等都令人耳目一亮,博得评分老师的好感。

2.比喻手法

例如:2002年盐城市中考话题作文,“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结果往往靠不住,‘坐吃山空’、‘望洋兴叹’的情景总时有发生;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大事的成就或小事的做成,靠的是坚韧不拔,靠的是团结协作,靠的是勤奋学习,靠的是踏实苦干,靠的是-----请以‘靠’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等,题目自拟。”考场佳作的标题《爱的港湾》。标题用比喻的手法,把家视为停泊风浪的港湾,准确而又形象的点击“靠着这份爱,我们在家的港湾度过一个个春秋;靠着这份爱,我要乘风破浪,而父母将青春常在”的主旨。又如以“诚信”为话题。标题《诚信是金》、《一诺似千金》,用比喻的修辞把“诚信”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表现得淋漓尽致。再如以“诚实”为话题,标题《诚实就是财富》,把诚实这种美德比作财富,有力的证明了只有用诚实才能换得友谊,赢得成功,获得知识的主题。又如以“奉献”为话题。标题《最后的烛泪》,含蓄生动,用比喻来象征姥姥无私奉献到了生命的尽头,包含了对姥姥一生奉献的无言又无尽的歌颂,形象贴切,不落窠臼。

3.反问、设问手法

例如:2002年连云港市中考话题作文,“选择是一门人生的必修课。在人生旅途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选择:选择朋友、选择学业、选择职业------选择高尚或卑劣、选择积极与颓废、选择欢乐或忧愁------也许你曾经选择过,也许你正在选择着,也许你即将面临选择。苏格拉底曾经说过:在我们的人生过程中,无论你的选择是对还是错,生命都不会给你第二次选择。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珍惜每一次机会,把握每一次。请以“选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标题《安能取熊掌而舍鱼?》(反问)、《究竟谁错了》、《林黛玉非死不可吗?》(设问),把问句形式用于标题,能有意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去追寻其中的答案。

4、对比手法

例如:2002年贵阳市中考作文题,以“回报”为话题,拟题有《回报与索取》。又如以“诚信”为话题,拟题有《诚信与虚伪》、《对与错》、《走出与回归》、《白雪红梅》。标题两相对照,孰是孰非,一目了然,使读者未读全文就留下思考的空间。

5、引用手法

文题中恰当地引用一些成语或名句,能达到言简意赅、精练凝重的效果,使你的文章增加一份沉甸甸的文化底蕴,更显典雅蕴籍,富于文学情趣。例如:2002年贵阳市中考作文题,以“收藏”为话题,自拟题目。标题《昨夜星辰昨夜风》,这是李商隐诗《无题二首》第一首的起始句。写的是由今宵情景引发对昨夜的追忆。在这里借来表达对昔日友情的回味与珍藏,可谓情景交融,相得益彰。再如:2002年湖北襄樊市以“信任”为话题的中考作文。标题《一句话、一辈子》引用流行歌曲《朋友》中的歌词,简单朴实中会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又如《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以“明天”为话题)、《昙花一现》、《小城春秋》(以“改变”为话题)等,都能体现作者“厚积薄发”的语言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运用修辞手法为考场作文增色

全文共 2975 字

+ 加入清单

最早的作文考试可以追溯到隋以后的各封建王朝设科考试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其中,又以唐、宋为盛,其时主要考试诗赋,这大大促成了唐宋诗词、歌赋极度繁荣的格局。

恢复高考30年来,高考考场无一例外均须完成作文考试,高考作文现在已占60分(语文满分150分)。一道题的得分能有如此之高的比重,其重要性恐怕是任何学科中任何一道题都无法比拟的。可以说,作文好坏直接体现一个人运用自己母语水平的高低。近年全国有不少省市甚至在做“语文考试只考一篇作文”的尝试。教育界更有“高考要过关,作文是关键”的共识。高考作文阅卷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个评分等级标准。“基础等级”是对考生作文基本写作能力的要求,“发展等级”是在前者基础上的较高层次要求,分为“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四项,这一等级的作用,是拉开考生作文距离。其实,考生没有必要对“发展等级”要求望而生畏,在考场作文中,考生若能熟练运用修辞手法扮靓语言,不仅能使语言有文采,丰富文章的内容,还能使表达富有个性,增添文章的亮点,为自己的作文锦上添花。

本文主要围绕修辞手法为话题,谈谈在写作中修辞手法的写作中的运用。

一、画龙点睛,修辞让作文题目抢眼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抢眼的作文题目能给阅卷教师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在阅卷场上阅卷教师往往会潜意识地给文章打高分(在其他方面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如以“美景”为话题,某生拟题为《扮靓母亲河》,运用拟人手法新奇地写出了母亲河的变化特点。又如以“感受生活”为话题,以及以“靠”为话题,同学们拟题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分别引用了普希金和华罗庚的诗句作题目,新颖巧妙,体现了很好的文学素养。又如《老师,我心中的灯》、《生活是张调色板》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灵动优美。《大禹会治水吗?》运用反问修辞手法,观点明确,有一定批判精神,吸引读者阅读。我们在作文时还可灵活运用借代、对偶、反复、通感、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标题新人眼目,别具一格。

二、闪亮登场,修辞让作文开头华丽

如果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那么好的开头就是漂亮的“脸蛋”,直接影响到读者对整篇文章的印象。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文的开头部分非常重要,一篇作文好的开头将对人产生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阅卷的老师通过对作文的开头审判基本上确定一篇作文的水准。写好了开头可以说便成功了一半,所以对作文的开头的打造不能小视。

下面是有个学生以“理想”为话题的作文开头部分:

时光如水,生命如歌,日月一天天在穿梭,花开花又落,唯有我心中之梦不曾凋落……

给鱼儿一片海,它就会自由遨游,给雄鹰一片蓝天,它就会展翅飞翔,给猛虎一座高山,它就会自由驰骋,给一个心愿,它就会温暖你的梦境。

以上两例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手法,生动传神的表达了作者内心世界,别具一格,给人以清新、洒脱且韵味无穷之感。灵活运用修辞开头,就能写出有创意的开头,使读者过目不忘,让作文笔下生花。

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驱散了凛冽的寒霜;爱心是久旱后的一场甘霖,滋润了龟裂的心田;爱心是汪洋中的一个航标,指明了新生的希望。(选自湖北荆州中考满分文《把爱心带给他人》)

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的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华,我摘一束最灿烂的;对人以和,待人用善,待人和善。(选自江西中考满分文《待人和善》)

上面几例中,第一例运用比喻、排比手法,第二例采用排比,叠词手法生动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抒发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语言亮丽多彩,读之令人耳目一新,容易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开头如此不凡,自然会给阅卷老师一个良好的印象。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许多优秀作文开头运用了一些新奇的比喻,有的引用名言警句、俗语、谚语,开头显得精彩。如重庆市中考满分作文《批评是良药》开头是:“表扬是兴奋剂、催化剂,那么批评则是良药,甘甜的良药。”比喻手法准确得当,鲜明地表现自己的观点,有很强的吸引力,使文章结构漂亮,光彩夺目。

三、华衣锦衫,修辞让作文的内容增彩

在作文的内容安排上,也可利用修辞手法在自己的作文展示文采:

(1)运用修辞手法刻画生动的人物形象

《红楼梦》对人物的刻画是最成功的,如对林黛玉的肖像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多处运用了比喻及对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黛玉的聪颖和病态美。同学们完全可以写出类似的佳作。如优秀作文《报答》,作者生对“爷爷”的刻画是:爷爷的脸成了一张老树皮,头发早已脱落,仿佛是光秃秃的山坡。运用比喻写出了爷爷的苍老,形象生动。又如《老师,我想对你说》,写了一位不修边幅的年轻教师,劝说老师要注重形象,其中对老师的刻画是:我们刚分配出来的老师非常洒脱,活像一位大艺术家,头发像野草,戴着一幅方形眼镜,脸上总是阴天多云,分明十足的机器人。身着牛仔服,一穿就是几个月,散发出不可名状的味道,同学们问其原因,他深沉地说道:“酒是陈的香,这才叫现代,才叫酷。”这段描写运用了反语、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恰当准确艺术地刻画了这位美术老师的形象,鲜活生动。

(2)运用修辞手法描绘美丽的自然景物

要写出事物的特征,除了进行客观的描写外,通常运用修辞手法来实现。如“鹅毛般的大雪”、“梨花白”、“桃花红”等。朱自清的散文《春》,运用了比喻、拟人、引用、排比等修辞手法,描绘出了春草、春花、春雨的特点,写出了春的勃勃生机。又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一段文字:“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文章运用了比喻、拟人、通感、对比等手法,把月光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刻画得出神入化,美感的语言形象地、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情绪,可见修辞的巨大魅力。写荷花:“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本句连用了通感等修辞手法,新颖灵活,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描绘了荷花的情态,读之令人荡气回肠,回味无穷。如优秀作文《当我面对大海的时候》,其中描写大海可谓妙绝。“碧绿的海面不时地飞溅起白亮的海浪,浪花在空中显示着自己的雄伟和多姿。海水不断地冲击着礁石,被礁石击成片片绿色的翡翠,装饰着大海的美丽。撞击声、欢笑声、嬉笑声传入我耳中,原来是海水在和礁石苦苦抗争,孕育出串串美丽壮观的浪花。”这段文字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大海的博大和浪花的美丽,细腻生动。

四、锦上添花,修辞让作文的结尾闪亮

恰当运用修饰手法酿造一个好的结尾,使文章结构紧凑,浑然一体,从而锦上添花。如《花市》的结尾写道:“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又如以“灯”为话题,一个学生在《理想是灯》一文结尾处运用了比喻、顶真、排比的修辞手法:“理想是石,能击燃生命之火,理想是火,能点燃生命的灯,理想是灯,能照亮前进的路。”抒情性的议论加修辞修饰增添了文章文学色彩,使文章浑然一体,亮丽的结尾为文章润色不少。

修辞在作文中的合理运用,不仅可以使作文富有文采,而且可以使全文富有美感,真正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