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富兰克林的自传读后感【11篇】

《童年》是一本独特的自传。它不像大多数自传那样,以一个主人公为形象创造出一幅肖像来。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富兰克林的自传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浏览

6947

作文

11

篇1:鲁迅自传读后感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前不久,我刚听完了《鲁迅自传》这本书,书中主要介绍了鲁迅一生的经历和生活。我认为这本书非常好。

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鲁迅。他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近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是浙江绍兴人,母亲鲁瑞,父亲周伯宜。“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从此成为世界最崇敬的笔名。他去过日本留学,开始是做医生,后来又成了作家。

在《鲁迅自传》一书中,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鲁迅的精神。鲁迅把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革命事业上。虽然他家很穷,但仍造就了一位伟人,真是好厉害!因为当时中国正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非常时期,而鲁迅则带领大家在这场暴风雨中前行。他顶住压力发表了许多着名的小说,真是太顽强了!先生很简单的介绍自己的作品,还提到“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其实,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其作品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为世人所推崇。他的这种写法,恰恰表现了他谦逊质朴的人品。我认为他才是真正的中国人,不做日本鬼子的奴隶,不当日本鬼子的俘虏。所以,我们应当学习他的精神。

“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说的这句话一点不错,而他也是这么做的。他的身影永远刻在我的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鲁迅自传读后感

全文共 651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位智士说过,不读鲁迅的文章,就不能懂得旧的中国;也可以说,不读鲁迅的文章,不能算是有修养的中国人。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翻开了这本《鲁迅自传》,映入眼帘的是鲁迅先生的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当我读到鲁迅先生原本是学医的,为什么最后会成为中国文学家呢?带着这样的问号,我继续往下读。

看到一半的时候我终于找到了答案,是20世纪初,学校放映幻灯片,其中有一个中国人被日军砍头,而周围都是一群神情麻木的中国人在观看。读到这时我深受感动,一个精神麻木,没有灵魂的人,无论体魄多么健壮,也是没有出路的。鲁迅先生也许是因为这部科影片改变自己,以文学作为终生事业,拯救中华民族的灵魂。

我们中华民族新的一次文化转型从20世纪延续到21世纪。五千年的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一份丰富遗产。鲁迅先生的创作生活就处于从新文化运动开始至抗日战争即将爆发的20多年间。这一时期文化运动是为新文化的建设奠定基石。他也是新文化的倡导这。以打倒“孔家店“为旗帜,鲁迅先生是从旧营垒中杀出来的斗士,他的斗争最为坚决,他与旧文化和旧制度的决裂最为彻底,他深爱着我们的民族和人民,他痛恨落后和愚昧。他以自己的如 之笔,作为投枪和匕首,向着反动势力进行了无情的不屈不挠的斗争。鲁迅的骨头最硬,面对敌人的迫害和自己营垒中同志的攻击。他左抵右挡,不顾身上的血迹,毫不妥协地进行了顽强的斗争,直至倒在革命的战场上。

读了鲁迅的文章,才能更深一步的了解鲁迅,了解旧中国。鲁迅用文学的笔杆,唤醒了沉睡的中华人民。鲁迅用一木一石,叠起巨大的建筑立在人们的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

全文共 892 字

+ 加入清单

燕地楚人

最近读完了《富兰克林自传》,便发现每读完一本书或一本自传,便认识了作者,知道了他大概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

本杰明富兰克林,美国开国三杰之一,是美国家喻户晓的政治家,科学家,慈善家……之前我经常会把本杰明·富兰克林和富兰克林·罗斯福弄混,不过这一次总算是弄清楚了。先大致介绍一下他吧!本杰明·富兰克林出生于波士顿一个漆匠家庭,他父亲生有17个子女,本杰明富兰克林是其中年龄最小的男孩,他少年便辍学,帮着父亲制造蜡烛和肥皂。之后他父亲又送他去他哥那做学徒,他哥是干印刷业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在他哥那呆不习惯,两人常常闹矛盾,最后他便决定独自一人乘船前往费城谋生,并在哪里有了一番事业和成就。

《富兰克林自传》一书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他事业成功之际,创办了各种有益的团体组织:创办教会,把一群爱读书的,品德高尚的仁人志士聚集在一起,相互监督督促,相互学习,相互娱乐,一起培养优秀的品德和良好的习惯;创办医院;创办消防队;创办教堂;创办学校供流浪儿童上学;创办图书馆;做慈善……这些都让我思想变得开明,正如他在《假如我又回到了童年》所说的那样,不会力图为自己谋幸福,更应为他人谋幸福。

富兰克林给自己设定了十三种美德。他做事总是让我觉得很聪明而又巧妙:他先要求自己拥有决心这种美德,有了决心,再继续养成其它十二种美德,这时就不会那么艰难了。我也像他那样,给自己制定了符合我自己的美德和习惯。

我特别喜欢富兰克林说过的经典话语:“如果及早养成这种专心致志的习惯,它将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诚实和勤奋,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

“我未曾见过一个早起勤奋,谨慎诚实的人抱怨过命运不好,良好的品格,优秀的习惯,坚强的意志,是不会被所谓命运击败的!”……我特别喜欢其中的第二句,仔细读着品味着,你会发现富兰克林讲话很巧妙而贴切,给人以非常舒服的感受。

本杰明富兰克林,他的优点,他的美德,我想我应该把这些坚定成我的信念,毫不动摇。最后,借用类似于《假如我又回到了童年》的一段话结尾:在坎坷的生活道路上,这些良好的品格和优秀的习惯犹如在漫长的冬天为我们歌唱的小鸟,那歌声使冰天雪地的寒冬变得较易忍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鲁迅自传读后感

全文共 1735 字

+ 加入清单

一、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鲁迅先生十三岁时,祖父涉嫌科场舞弊,被罢官下狱。狱中的打点需要钱,父亲一病三年也需要钱,家道急剧衰落,以至于学费都无法筹措。且家庭败落后,亲戚族人也都一个个换了嘴脸。这种由富家公子到乞食者急剧的变化,使少年鲁迅深刻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人生的阴暗面,过早的体会到了人情冷暖,看透了上流社会人物的虚伪与堕落,对于封建科举制度的吃人罪恶有了切身的感受。

这是一段痛苦而真实的人生经历。为了生存和发展,少年鲁迅不得不更多的为自己个人的前途和命运而奔波,虽然这其中的许多人生选择多是被迫的、无奈的。对此,鲁迅先生并不讳言。

也正是由于这一段痛苦的人生财富使得少年鲁迅迅速成长、成熟起来。当先生被亲戚称为乞食者时,我于是决心回家,决心二字包含了少年鲁迅无限辛酸和强烈的自尊;当学费也无法筹措时,少年鲁迅宁愿流离他乡也不愿做幕友和商人,自强自立,有强烈反抗精神精彩人生必备性格初见端倪。

胸怀大志、卓然不群的少年鲁迅,他怀揣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追求新思想、新事物的理想,毅然决然地跨出封建宗法社会的门槛,离开家乡,到南京求学。他之所以选择上水师学堂、矿路学堂,一是因为这两所学校免交学费,解决了当时经济困难,二是这些是新学,有自强救国的希望。可为什么考入水师学堂后很快又改进矿路学堂呢?这是由于少年鲁迅没钱求学,无奈选择了水师学堂,虽然水师学堂不要学费,但教员水平极差,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直到鲁迅离开二十年后,江南水师学堂还有教员公然在课堂上断言:地球有两个,一个自动,一个被动,一个叫东半球,一个叫西半球。所以,为了求学,少年鲁迅又改进矿路学堂。

在南京的4年间,中国经历了怵目惊心的剧变,戊戌变法彻底失败,义和团运动遭到镇压,八国联军蹂躏国土,这促使鲁迅更加急迫地寻找新鲜的知识和救国的真理。1902年1月,鲁迅在矿路学堂毕业。旋赴日本留学。

二、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选择学医,是确知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助力,想通过学医,改变中国人东亚病夫的状况,来达到强国的目的。但后来通过看电影事件认识到体质弱并不是导致国弱受人欺凌的根本原因,愚昧、麻木才是病根,因此弃医从文,希望通过提倡新文艺,对国民进行思想启蒙,来达到富国强民,改变落后面貌。

如果说出国前鲁迅多次的人生选择多是被迫的、无奈的,那么留学日本后,鲁迅也经历了数次人生道路的选择,则完全把自己的学业和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是为民救国的赤子。如果说出国前的鲁迅更多的是为自己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奔波的话,出国后接受了新思想的鲁迅,则成长为一位拥有救国救民理想、积极探索救国道路的志士,开始了他更富有传奇色彩的精彩人生。

工作以后,鲁迅从浙江杭州到绍兴,又从北京转到厦门、广州,最后定于上海。由普通中学教员到教务长、教育部员、大学教授,每一次波折都是一段精彩人生!都是因为宣传进步思想,揭露政府劣行和帝国主义列强罪行而受到排挤、迫害!而这些也正是他为人民奔波,同敌人作战的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写照。

鲁迅先生对自己的奔波表现得极为平淡,用走出又走出被拒绝到底被拒绝,较详叙述的只是从北京到厦门的一次,这表明鲁迅先生对个人奔波毫不介意,而对反动政府的迫害则不屑置辩,不以为然。由此可见,在文章朴实平缓的语言之中,包含了先生对民族、国家的挚爱,也有对反动者的气愤与不耻。到1926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被政府通缉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但鲁迅先生却以轻描淡写的语气表达出来,将那种欲置自己于死地的告密行为说成说我不好,重话轻讲,充分体现了先生蔑视反动政府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与反动军警不两立的坚定立场。而将告密者尊称为学者,则不无调侃嘲弄之味。

先生很简单的介绍自己的作品,还提到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其实,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其作品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为世人所推崇。他的这种写法,恰恰表现了他谦逊质朴的人品。

我们从《鲁迅自传》中看不到一丝先生对个人命运的慨叹惋惜,却能感受到他为祖国不惜一切、无悔奋斗的精神和谦逊平易的高尚风范。总之,先生光辉的一生,无愧于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宣誓,是一段真实感人、精彩纷呈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高尔基自传童年读后感

全文共 645 字

+ 加入清单

读《童年》,是高尔基写的一部小说《童年》.这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家童年的成长经历,描绘了19世纪末俄罗斯社会生活的画面。

就是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环境里,也有温暖与光明.这就是阿廖沙的外祖母和另外一些人,过的另外一种生活.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对阿廖沙的影响,正像高尔基后来写的那样:"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外祖母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幸福的童年都是相似的;不幸的童年各有各的不幸.《童年》以小主人公阿廖沙在外祖父家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刻画了一群性格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这里有严厉而暴躁的外公,有慈祥的外婆,有爱喝酒闹事的舅舅,有漂亮而忧郁的妈妈,还有会跳舞的"小茨冈";有抬起长腿踢妈妈的继父,有称为"奶奶"的绿老太婆,有孤僻而执著于化学实验的房客"好事儿",有自杀的小偷彼得伯伯,还有一群玩草鞋大战,去冰天雪地的小岛上偷木板过活的善良小流浪汉……

读完这本书后,我不仅从中读到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获得珍贵的精神食粮,而且还学习了作着刻画人物性格的匠心独运和简练的叙事风格.高尔基的生平教会我如何从容镇静地去面对人生的危机与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居里夫人自传读后感600字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我读了《群文阅读》中的《居里夫人自传》节选后,合上书,居里夫人那高尚品质使我深有感触,久久不能平复激动的心情。

这个节选主要讲述了居里夫人在简陋、潮湿的工作室里研究科学物质的故事。这个故事完全颠覆了居里夫人以前留给我的印象。以前我对居里夫人颇有了解:她是一个科学家、物理家、化学家,获得过两次诺贝尔奖仅此而已。现在,居里夫人留给我的印象是坚持不懈、永不放弃。

居里夫人之所以能获得两次诺贝尔奖,是因为她拥有这些高尚的品质。

居里夫人的坚持不懈,永不放弃,我没有做到!上车“小学生阅读之星”比赛有一个飞花令的项目。需要准备30个字的诗,大概一个人要背300首诗。才开始,我抱着好奇的心态去接触这些新事物,去背诵诗词。我本来还挺认真的,后来觉得越来越无聊,甚至有时还会向我的语文老师抱怨几句,现在想想,觉得自己太多怨言了。还有一件事情我也没有坚持下来,就是甩绳的事情。

以前,我是觉得挺好玩的,所以才去甩绳。现在看着其他同学在大课间的时候跑步、踢足球、打篮球,心里就有些不爽,但是我又不会跳绳,所以每天大课间的时候,我只能甩绳,偶尔会去跑步。现在我从居里夫人身上知道了做事情要有恒心,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必须像居里夫人一样下定决心要做的事情就得坚持不懈,永不放弃。

居里夫人正是因为在科学领域的不懈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居里夫人的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善于思考、乐观幽默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居里夫人自传读后感600字

全文共 683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读了一位传奇人物的自传居里夫人自传。

居里夫人,原名玛丽。居里,是世界上第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人。可是,这样一位可敬的科学家,翻一下她的人生史册,你就会发现里面很不平坦;不仅父母双亡、姐姐过世,而且与她一起获得诺贝尔的丈夫也不幸逝世。可就是这样一个经历悲惨的夫人、就是这么一个坚强的女人,创下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20世纪与21世纪的科技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连科学巨人“爱因斯坦”也对她表示赞扬。

这本书介绍了居里夫人的一生经历。居里夫人小时候很聪明,甚至比她姐姐还要聪明,这使她顺利考上了大学。在小学期间,她就经历了姐姐与妈妈的去世;大学的居里夫人在巴黎做教师。后来她结婚了,并与居里先生一起研究科学,发现了钋与镭等新元素。他们在一间简陋的工作室里工作,当时一克镭就价值十几万美元。后来她的丈夫去世了,便开始了第一次美国之旅,并得到了美国人的一克镭。后来,居里夫人由于长时间镭射,最终逝世。

虽然居里夫人离我们很远,但她那种为职业而献身,为人类造福的精神,离我们很近,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我们身边就有许多这样的人。

也许有人会问,呆在家里科学不一样发达吗?那么请你倒着想一下,你不学习,科技不会自己发达,肯定会有老一辈的人的心血、汗水与精神筑起起科学长城。如果你不努力、不造福未来,那么将来,你的子孙子们将会过的更辛苦。

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但前提是先做好自己的事,也就是好好学习,只有一点点的积累,一点一点的复习,才能牢牢地掌握知识,将来造福人类,到那时的你已经成功了。当你回首一下你走向成功的脚步,你才会发现,你走出了连你自己都觉得不可思的光明大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

全文共 987 字

+ 加入清单

王长清

马云、柳传志、李嘉诚、马化腾、李彦宏等,固然是成功人物,我们衷心祝福他们,不要有嫉妒、恨的仇富心理,任何一个伟大的国家都是鼓励人们积极创造财富。但他们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因为每个人的出身、经历、性格不同,我们不可能成为马云等,如果每个人都自不量力地好高骛远终将迷失自己。我个人觉得失败的人,尤其是失败之后又成功的,更值得我们学习,如邓小平、褚时健等。借用巴顿将军说:一个成熟男人的标志,不是在一帆风顺的时候如何平步青云,而是低估的时候如何绝地反击。

富兰克林自传》,这本书非常激励当下的我,有些是相通的,有些是我急需纠正的缺点,一本书只要能让自己优秀一点点,绝对是一本好书,但知易行难。

富兰克林说:“从小我就喜欢读书,为了买喜爱的书,我全部的零用钱几乎都花这上面了。正当我的求知欲非常旺盛的时候,我却没有机会阅读更适合的书籍,这是我至今仍感到遗憾的。我每天挤出一两个小时来读书,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我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遗憾”。我也酷爱读书,也坚持读书,这是我信心的源泉,促使自己的内心不断自省。你若勤勉,你将站在君王的面前,而不是站在庸人面前。

富兰克林提倡个人修身养性否认13种品德:

1、节制:食不过饱,酒不过量。

2、缄默:避免空谈,言必对己或对人有益。

3、有序:你的一切应井然有序,一时一事都要有周全计划。

4、决心:当做必做,做就要做好。

5、节俭:对人或对己有益才可花钱,绝不浪费。

6、勤奋:珍惜光阴,做有益之事,避无谓之举。

7、真诚:不欺骗,有良知,为人厚道,说话实在。

8、正义:不做不利于人的事,不逃避自己的义务。

9、中庸:避免走极端,容忍别人给你的伤害,认为是你应该承受之事。

10、整洁:保持身体、衣服和住所的整洁。

11、冷静:不因小事、寻常之事、不可避免之事而慌乱。

12、节欲:少行房事,除非考虑到身体健康或者延续子嗣;不要房事过度,伤害身体或者损害自己或他人的安宁与名誉。

13、谦逊:效法耶稣和苏格拉底。

以上13种品德,我有许多的不足,我不希望自己成为伟大的圣人,但不希望自己成为自己讨厌的人。

富兰克林说:“不要说一切直接与别人的意见相左的和一切过分自信的话。”这一点我的缺点非常明显,从此以后不直接提出与被人相左的意见,但仍要真诚、间接的表达自己观点,这种谈话的艺术其实更需要自己的内心成熟。

这本书,如中国的《道德经》,受益终身、受用终身,时时勤读之。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鲁迅自传读后感

全文共 1492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认识鲁迅先生的,那是我还在读小学,老师说,我们这个年龄不适合读先生的文章。我那时就纳闷了,就买了本《鲁迅全集》来看。第一篇是《孔乙己》,我读了5遍还是读不懂。到初中时,我又学了《鲁迅自传》才明白,要读懂先生的文章就得先了解先生生活的那个年代的背景。

鲁迅先生的大半生是复杂坎坷的,《鲁迅自传》仅用千余字就浓缩了先生近50年的人生经历和写作成果,表现了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态度和深沉的爱国思想,为我们展示了一段真实而精彩的人生。

鲁迅先生十三岁时,祖父涉嫌科场舞弊,被罢官下狱。狱中的打点需要钱,父亲一病三年也需要钱,家道急剧衰落,以至于学费都无法筹措。且家庭败落后,亲戚族人也都一个个换了嘴脸。这种由富家公子到“乞食者”急剧的变化,使少年鲁迅深刻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人生的阴暗面,过早的体会到了人情冷暖,看透了上流社会人物的虚伪与堕落,对于封建科举制度的吃人罪恶有了切身的感受。

也正是由于这一段痛苦的人生财富使得少年鲁迅迅速成长、成熟起来。

胸怀大志、卓然不群的少年鲁迅,他怀揣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追求新思想、新事物的理想,毅然决然地跨出封建宗法社会的门槛,离开家乡,到南京求学。后来因为国难旋赴日本留学。鲁迅选择学医,是确知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助力,想通过学医,改变中国人“东亚病夫”的状况,来达到强国的目的。但后来通过“看电影事件”认识到体质弱并不是导致国弱受人欺凌的根本原因,愚昧、麻木才是病根,因此“弃医从文”,希望通过提倡新文艺,对国民进行思想启蒙,来达到富国强民,改变落后面貌。

如果说出国前鲁迅多次的人生选择多是被迫的、无奈的,那么留学日本后,鲁迅也经历了数次人生道路的选择,则完全把自己的学业和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是为民救国的赤子。如果说出国前的鲁迅更多的是为自己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奔波的话,出国后接受了新思想的鲁迅,则成长为一位拥有救国救民理想、积极探索救国道路的志士,开始了他更富有传奇色彩的精彩人生。

工作以后,鲁迅从浙江杭州到绍兴,又从北京转到厦门、广州,最后定于上海。由普通中学教员到教务长、教育部员、大学教授,每一次波折都是一段精彩人生!都是因为宣传进步思想,揭露政府劣行和帝国主义列强罪行而受到排挤、迫害!而这些也正是他为人民奔波,同敌人作战的“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写照。

鲁迅先生对自己的奔波表现得极为平淡,用 “走出”“又走出”“被拒绝”“到底被拒绝”,较详叙述的只是从北京到厦门的一次,这表明鲁迅先生对个人奔波毫不介意,而对反动政府的迫害则不屑置辩,不以为然。由此可见,在文章朴实平缓的语言之中,包含了先生对民族、国家的挚爱,也有对反动者的气愤与不耻。“到1926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被政府通缉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但鲁迅先生却以轻描淡写的语气表达出来,将那种欲置自己于死地的告密行为说成“说我不好”,重话轻讲,充分体现了先生蔑视反动政府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与反动军警不两立的坚定立场。而将告密者尊称为“学者”,则不无调侃嘲弄之味。

先生很简单的介绍自己的作品,还提到“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其实,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其作品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为世人所推崇。他的这种写法,恰恰表现了他谦逊质朴的人品。

我们从《鲁迅自传》中看不到一丝先生对个人命运的慨叹惋惜,却能感受到他为祖国不惜一切、无悔奋斗的精神和谦逊平易的高尚风范。总之,先生光辉的一生,无愧于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宣誓,是一段真实感人、精彩纷呈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居里夫人自传读后感500字

全文共 543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是多么无私地把全部给了我们,我们又多么好的将它回报;世界孕育了一切,把所有爱给了我们,我们也要用行动来保护你!

虽然世界是那么不公,把悲伤都留给了她,但她依然不畏坎坷,挑战高峰;虽然世界对她不屑一顾,但她仍然勇攀科学高峰,这就是她,一位青史留名,流芳百世的女性,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玛丽。居里

在实验室特别简陋的环境下,发明了举世闻名的——镭。

最令我感动的就是居里夫人对记者说:“我现在非常需要一千克镭,我和我的实验室非常需要”,当时我也落泪了,是啊!一个发明镭的人,因没有生产专利而买不起镭,这是她自己发明的呀!终于,这一千克雷送到她面前的时候,她坚定地说:“这一千克镭不属于居里夫人,在我死后,也不属于我的孩子,它属于我们整个实验室”。这就是我们的居里夫人,这就是那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人。

她的功勋,国家不会忘记;

她的成就,世人不会忘记;

她的名字,输入法不会忘记;

她的一切,历史,绝不会忘记。

她是那么无私地将一切献身给了科学,她是那么地热爱科学,以至于孩子都被遗忘!

居里夫人一个多么不起眼的名字,可她却造就了人类辉煌的历程!

感谢那些为了国家、为了人民而牺牲的烈士;感谢那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人;更感谢那些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人,你们永远是我的榜样,是我学习的楷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鲁迅自传读后感

全文共 66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读了《鲁迅自传》一文,真是深有感触……

鲁迅于一八八一年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一周姓家庭。在幼小的时候,鲁迅家里很富裕,但在十三岁时,家里遭了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鲁迅被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鲁迅的父亲又生了重病,约三年多,死去了。鲁迅十八岁时,便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后,即被派往日本留学。但待到东京的预备学校毕业,鲁迅决定要学医了。原因一是不想中国人都像他父亲一样被庸医治死;二是让中国人身体健壮。但有一次,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被斩,其他的中国人在旁边看热闹。因此鲁迅觉得国民现在的问题不是身体健康与否,而是思想不觉悟,没有走出愚昧无知的状态,最需要改变的是他们的精神状态,于是鲁迅弃医从文。

我的心为之一震:是啊,我们身为中国人,就应该像鲁迅先生那样,在国家危难时刻,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彻底的民-主主义思想,表现出对反动当局的轻蔑,鲁迅先生唤醒国民而置个人安危于顾,这种为国为民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像鲁迅先生的人,比如周恩来总理,每天只休息五六个小时,其余的时间都有在工作上;居里夫人每天都呆在实验室研究镭,最后把研究成果毫不保留地奉献给了全人类;化学巨匠诺贝尔在炸药死神的一次次“亲吻”中,给人类留下一百多项发明及高达3。3亿瑞典币的巨额资金。这些人类的楷模,面对逆境甚至死亡的威胁,他们都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退缩,而是不畏艰难,为国为民。

我相信,只要中国人都像鲁迅先生一样,爱国爱民,我们的国家就会越来越强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