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诚信的小论文大学生(优秀20篇)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无论在过去,现在或是未来,诚信都是人们所必不可少的。本文是小编给同学们分享的一些关于关于诚信的小论文大学生优秀作文,供大家学习,希望对您有帮助。

浏览

1656

作文

63

思修论文:当代大学生的自我定位

全文共 2685 字

+ 加入清单

大学生作为时代的一个新新力量,也是时代的青年佼佼者。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思修论文当代大学生的自我定位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摘要:人生环境是一个很广义的概念。它很复杂,与每个社会成员息息相关。大学生做为时代的一个人才主力军,对人生环境的处理,更不可忽视,因为这关系到民族的未来与国家的地位。 大学生既有梦想,又有追求,同时又有一些自负。担心。恐惧与迷茫。

关键词:实践能力 道德教育 心理定位

1、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大学生应该有合理的心理定位。

大学生是一个高智商的群体,这是他们有一种优越感,在大学生找工作。择业时,形成了好的工作得不到,低不就的局面,有的干脆在家闲着,成了恳老族。在大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对未来充满憧憬时,正确地自我评价与估计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大学生年轻是一个资本,其次大学生却缺乏经验,你们的专业等等。合理调整自己不符和实际的就业取向,例如:与他人攀比,面子主义等等。总之要使你的择业目标与你的心理定位相统一,不要成为过分的理想主义者,而要培养脚踏实地的从小事做起的能力。

从小事做起,一步步走向成功的顶峰,大学生在面对挫折时,如果有这种心理准备,就可以克服好高骛远的通病,正确的自我评价,对自己的所学专业。工作特长。优势劣势有正确的把握。

2、良好的交际能力非常必要,良好的人际关系。 成功=(努力+机会)*人际关系。

开集体与社会,如果你要想获得成功,你必须尽快融入你所在的单位团体或工作单位,做好自己的工作,伴好自己的角色。与他人协调地工作,完美的沟通,是一种基本的能力,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传统的学习中,并没有掌握,所以你必须重新学。

一个人要想被集体所接受容纳,就必须有集体荣誉感,同时要尊重他人,接受集体的价值观念,决不能有个人英雄主义,更不能目中无人。

有人说大学生在二十八岁以前吃专业饭,二十八岁以后靠人脉吃饭。无形中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人际关系是一种能力社会需要,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也需要人际交往,毕竟人是社会的人,决不能脱离社会,也不可能脱离社会。 与他人交往应遵行四大原则:平等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人际交往是不同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影响。这就是说交流的双方都具有主体性,都有合理的利益,这决定了在集体中你不但要利己,而且要利他。做到投桃报李,礼尚往来。遵行四大原则,形成无形的人格魅力。

3、大学生所必备的实践能力

行动高于一切,当今某些中国优秀人才,到了外资企业,忽然觉得自己的能力还不如一个技工,由此可见当当今的大学生应缺乏动手能力而失去许多机会与挑战。我们要学历,但不唯是学历,我们更要重视我们的实践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动,我们现在单纯强调学历与文凭的观念将会改变,学历与技能[动手能力]并重的观念将回被社会所接受。

学历与技能并重的观念将会是一个潮流,我们必须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即很好的动手能力。

4、拥有一颗平常的心,平常心态,善代挫折

勇于面对是良师,是益友,因为挫折与失意在人生路上是少不了的。当一个大学生从学校走上社会,一定会有许多不适应,加上工作的压力与挫折,会产生一种不平衡的心态,如何找到心里的平衡点?就需要自己的调整与勇敢面对。 对自己不满得人和无加以客观的对待,不要怨天尤人,因为发牢骚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勇敢面对,并从挫折中汲取教训,自己才能吃一趼,长一智。以后才会有长途的发展,才有进步。

5、拥有一技之长,发挥自己的长处。

人们都说要样样通,更要几样更通,坚决反对样样通通,样样松。由此可见,一技之长是必须的。在人生路上如果一人用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相比,那么他们肯定会有自卑心理,觉得技不如人。 发挥自己的特长,因为经营自己的短处回是你的人生贬值,发挥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灵感,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做一个成功的人士。

6、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

在社会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做到既敢于竞争有善于竞争。面对日益变化的竞争社会,大学生应增强竞争意识,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提高参与竞争能力。

正确认识竞争,正确的竞争能够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潜力,造福于社会,造福于国家。在科技与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竞争必不可少。正确的竞争一定是合法的道德的竞争。

正确认识合作,合作是某几个群体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协调一致地活动,一个人一个群体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真正伟大的力量在于团结合作,团结有力量团结能制胜。现代科学技术内容复杂,学科交叉,配合精密,要求大学生具备健康的心态良好的素质,团结合作精神与组织协调能力。

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竞争与合作是相互伴随,相互统一的。从形式说,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具体来说,要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主角与配角的关系等。

7、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面对国我们的党和国家,我们要有“我是一块砖,东西南北任党搬”的信念,“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与自身的完美,人们只有为同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到达完美。”伟大的共产主义导师马克思。

现在有四种不同的:一,光宗耀组型,考取功名,为家族增光,显耀四邻。二,自我奋斗型,时时处处为自己将来的美好前程着想,这类人没有丧失自我,但过于自私,往往成不了大事。三,为他人活者型,这类人富于奉献精神,牺牲精神,为历史所赞颂。四,为国增光性,这类人把子自己的出发点建立在国家的兴旺上,名族的兴盛基础之上象年轻时的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8、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

当今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无规不成方圆,但规则又离不开道德的维护。当今社会科技与经济日益全球化,要立于不败只地,良好的道德修养遇法律意识是必不可少的。道德是上层建筑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他通过社会形式,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持,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由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严格程序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道德+法律=有秩序的社会环境,这就要求每个社会成员的努力,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公共道德,是我们的社会更加协调,是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使我们的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再次崛起。

总之,大学生作为时代的一个新新力量,也是时代的青年佼佼者,毛泽东说过“你们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以上的论述是所必须具备的,但是一个大学生只有这些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有为的大学生,武装自己,随时迎接时代的挑战吧。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论文:诚信的含义与本质

全文共 1240 字

+ 加入清单

诚信这一范畴是由"诚"和"信"两个概念组成的。诚,指真诚、诚实;信,指信任、信用和守信。"诚"与"信"合起来作为一个科学的道德范畴,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在现代社会,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法制化以及文化的多元化和交往方式的现代化,无不凸显着诚信的价值并要求践行诚信。我们可以把诚信定义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同现代经济契约关系和民主政治密切相关并继承了传统诚信美德的真诚无欺、信守然诺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诚信的本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首先,诚信是一种人们在立身处世、待人接物和生活实践中必须而且应当具有的真诚无欺、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信守然诺的行为品质,其基本要求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诚信之诚是诚心诚意,忠诚不二;诚信之信是说话算数和信守然诺,它们都是现代人必须而且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品格。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们只有树立起真诚守信的道德品质,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其次,诚信是一种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它要求人们以求真务实的原则指导自己的行动,以知行合一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在现代社会,诚信不仅指公民和法人之间的商业诚信,而且也包括建立在社会公正基础上的社会公共诚信,如制度诚信、国家诚信、政府诚信、企业诚信和组织诚信等。这就是说,任何政府和制度都要按照诚信的原则来组织和建构,亦需按照诚信的原则行使其职权。一旦背离了诚信的原则和精神,政府就会失信于民,制度就会成为不合理的包袱。

再次,诚信是个人与社会、心理和行为的辩证统一。诚信本质上是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或者说信念伦理与责任伦理的合一,是道义论与功利论、目的论与手段论的合一。如果说"诚"强调的是个人内心信念的真诚,是一种品行和美德,那么"信"则是诚这种内在品德的外在化显现,是一种责任和规范。在中国历史上,就有"诚于中而信于外"的说法。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目的,是人们应当具有的一种信念,而且也是一种道德手段,是人们应当承担的一种社会责任和谋取利益实现利益的方式。诚信,既可以是价值论和功利论的,又可以是道义论和义务论的。价值论和功利论的诚信观把诚信作为一种价值和实现目的的手段,认为人们如果不讲诚信就无法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也很难取得长久而真正的利益。道义论和义务论的诚信观则把诚信视为一种应尽的义务和内在的要求,认为人们讲求诚信是提升自身素质和实现全面发展的需要,讲求诚信哪怕不能带来物质上的利益,仍然是弥足珍贵的。我们主张在诚信问题上把道义论和功利论结合起来,既把诚信的讲求视为一种谋利和促进发展的手段,又把诚信的讲求视为一种神圣的使命和内在的义务,使诚信的讲求既崇高又实用,既伟大又平凡,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价值特质。

总之,诚信是一切道德的根基和本原。它不仅是一种个人的美德和品质,而且是一种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不仅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和价值,而且是一种外在的声誉和资源。诚信是道义的化身,同时也是功利的保证或源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大学生法学论文基础知识、选题及写作方法

全文共 10632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大学生法学论文基础知识选题写作方法,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法学论文的写作,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欲写出高水平的法学学术论文(亦称“法学学术理论文章”),必须既具有较高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坚实的法学专业基础知识功底,又掌握并且能较熟练地运用写作技巧。现就与此有关的问题,阐述如下。

一 法学论文概述

学术论文,也称学术理论文章。它是指在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领域内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学研究成果的论文。法学学术论文,是指在法学领域中对某个学术理论问题进行专门的系统的科学研究,并且表述某些研究成果的论文。“学术”,是指有专门的、系统的学问和方术。“理论”,是指科学的论点、论据及论证的体系。法学学术论文,就其功能而言,它既是探讨法律科学问题,进行法律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阐述法律科学研究成果、进行法学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法学学术论文,一般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

法学学术论文,就其性质而言,属于论文中高级别的具有创造性的论文。它要求作者对法学学术理论界的某个问题有新的发现,提出新的学说,新的构想;或对以往的法学理论、法学观点有较多的新发展或深入开拓;或对法学中的旧学说提出不同的独立见解;或论证法学旧学说错误、疏漏之处;或提出新的法学预见、构想,启迪后人研究,等。凡法学学术论文,其要求均应如此。本文所言之法学学术论文的写作,仅指篇幅一万字左右的立论方式的法学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 等法学毕业论文除外)的写作,至于驳论方式的法学论文的写作暂不涉及。

(一)法学学术论文,一般说来应当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学术性,即指论文对法学学术理论问题具有科学的论证性;

2.理论性,即指论文运用充分占有的材料,经过严密论证将法学中某个或某几个问题“升华”到理论高度,从而找出带规律性的东西的思辩性。

3.创造性,即指论文论述的法学问题“发前人所未发”,探求法学中前人没有发现的规律或匡正通说的独创性。

4.专业性,即指法学论文对法学学科中的某个或某几个专门问题进行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具有供法学专家、教授、学者研讨和交流的专业性。

(二)法学学术论文的主要要求是:

1.所研究和论述的法学问题,观点正确,对社会主义革命和法制建设有促进作用;

2.能推动法学领域学术理论的研究向前发展;

3.具有学术论文的诸特点;

4.全文观点与材料统一,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5.论证中逻辑严密,推理正确;

6.所用的法学语言准确、概括、精炼;

7.文风庄重,就事论理,据理立说,以理创新。

(三)从总结前人的经验观之,要写出质量高的法学学术论文,论文的作者应当具备相当高的素质。择其要者是:

1.具有相当高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并能用马列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实践中(如公安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或匡正旧说。在研究中能以辩证唯物主义作指导,用发展的、辩证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不犯或少犯形而上学的、机械的、片面的等错误。

2.具有深厚的法学专业功底,即在法律专业领域内发现新问题,经过调查研究和证明,能独立地做出超越前人的新结论。

3.具有经过严格科学训练的科研能力和智力,即观察问题思维敏捷,概括事理水平较高,论证问题逻辑严密,创造新见能力很强。

4.具有不畏艰难,坚持真理的精神,即不惧怕研究中碰到的任何困难,即使遇到困难,也能想方设法地去克服,为取得研究某个问题的成功而奋斗不止;在法学科研和写作中,不唯上、不唯书、不唯旧说,不畏权威,只唯实,只唯新;对于符合客观事实的真理敢于坚持,对于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结论敢于作出。

由此可见,欲写出高质量的法学论文,必须加强上述素质的培养和训练。

(四)要写出好的法学学术论文,作者应当具备某些条件。它们主要是:

1.充分了解法学学术界在自己的论文题目所含内容方面已有的成就。法学学术界已研究和争论的问题很多,对自己来说,应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研究的论文在法学学术界是否有人研究过?如果有人研究过,还应了解已取得哪些成果?如果对此有争论,应了解各种观点的论点及论据是哪些?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只有在了解上述情况的条件下才能确定自己选择研究什么新问题(即选题),才能不再研究前人已经研究过的问题,不再作重复的劳动甚至是无效的劳动。

2.充分掌握与自己论文有关的主要资料。掌握必要的资料是写好法学学术论文的基础。所谓必要的资料,是指写作论文所必不可少的资料。欲掌握这些资料,首先应收集与论文有关的所有资料,经过筛选,择取主要资料,在写作论文时对它们妥贴地加以利用。这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备料工作,必须做好。否则,写出的论文就缺少坚实的根基,质量自然不高。

3.有充足的写作时间。写作法学学术论文,从选题、收集资料、编写提纲到行文写作、修改定稿等,需要很多、很长的时间。关于法学学术论文的写作时间,且不说写博士、硕士论文需要一至两年,即使是写一篇一万字左右的法学学术论文,也必须花费几个月乃至一年的时间。既想写出高水平的法学学术论文,又想在十天半月之内一举成功,即使是写出来了,质量也不会高,其结果,必然是欲速则不达。这是因为,写法学学术论文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科研活动,在很短的时间内是无法取得高质量的科研成果的。

4.有充沛的写作精力。写作法学学术论文,既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又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一旦写作提纲定型,从行文开始,就必须集中一段时间,夜以继日地将论文一气呵成。如果自己没有充沛的精力,是难以完成此任的。由此可见,充沛的精力也是写出高质量法学论文的一个重要条件。

二 法学论文选题

法学论文选题,有广狭二义之分。广义上的选题,是指法学科学研究中选定的课题。所谓课题,是指需要研究或讨论的法学学科领域中比重较大的项目。狭义上的选题,是指选定法学学术论文的题目。所谓题目,是指法学论文的标题(或称“名字”)。本文所言之选题,特指后者而不是前者。

(一)法学论文选题的作用

选题在论文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论文题目选得准、选得恰当,写作就能顺利进行。所谓论文题目选得好是“论文写作成功的一半”之说,就是这个道理。选题的作用主要有:

1.能确定研究方向。法学研究发展很快,门类繁多;法学中待研究的题目也不少。选定了某个题目,就确定了法学研究的方向和主攻目标。方向定得准,目标愈集中,写出来的法学学术论文成功的可能性就愈大。

2.能促进构思活动。法学学术论文写作是一种精神劳动。法学学术论文的写作是为获得法学研究成果而进行劳动的体现,也是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中经过反复思考后反映出来的产物。它需要自己围绕学术论文的题目进行深思熟虑的和绞尽脑汁的构思和论证。选定一个好的法学论文题目,就能促进上述构思活动的深入顺利开展。

3.能指明写作思路。学术论文的题目选定之后能促使自己构思怎样开头,怎样发展,怎样深入,怎样完篇;考虑应当将哪些材料置于论文的前半部分,哪些材料置于论文的中间或后半部分;考虑怎样论证和运用哪些论据论证更有说服力,等。

(二)法学论文选题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

其原则诸多,择其要者主要是:

1.有研究价值。它是指法学论文题目有学术价值,即有助于法律专业和法学学科的发展。

2.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指对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指导或促进作用。法学论文题目,应当有助于立法司法和教育公民守法,对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推动作用。

3.有创新性。它是指该题是前人没有研究过,根据这个题目写出来的法学学术论文,能填补本专业的空白。

4.有深入研究的必要性。它是指自己选定的法学学术论文的题目虽然有人已经写过,但内容不深刻或不全面,或有疏漏甚至是谬误之处,自己选定的题目,角度比他们更新,写出来的内容有较多的创见和发展。

5.有强烈的创作欲。由于写作法学学术论文需要付出艰辛的脑力劳动,要克服重重困难,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自己有主动的强烈创作欲望。实践表明,只有自己想写且非写出来不可的题目,经过一番努力研究之后创作出来的论文,才可能是高质量的论文。

6.符合自己擅长的法学专业。这是指选定的法学学术论文题目,是自己擅长的法学专业内的题目。法学学术论文,是法学专业性、学术性很强的文章。只有选定自己擅长的法学专业的题目,由于法学专业基础知识厚,造诣深,写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论证严密,质量甚高。

7.吸收相关学科的知识,使法学专业知识与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逻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等知识相融合。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写出创新突出,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的学术论文。

8.本人力所能及。它是指根据自己的法学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能写出来的能力,因为具有能写出此题的能力,就会在较短或有限的时间内又快、又好地将法学学术论文写出来。如果某个选题很有学术价值,但因自己能力有限或不及,即使竭尽全力去写,其结果也写不出高质量的法学学术论文,这样就会事倍功半。

9.题目大小适中。它是指选定的法学学术论文的题目与所写出的内容要恰当。题目太大,由于篇幅或时间有限,就会草率成篇、面面俱到、蜻蜓点水,研究不会深刻;反之,题目过小,内容难以展开,说理不会透辟,因此,论文的质量也不会高。有鉴于此,必须注意所选择的题目大小应当适中。在是否选择大题目或者小题目的问题上,对于写出字数在一万至二万的学术论文而言,笔者主张小题大作。力争做到:“题目小,内容新,挖掘深,论述精。”

(三)法学论文选题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1.选题应避免盲目性。所谓选题的盲目性,是指作者不考虑自己的主观条件和外界的客观条件,灵机一动就定下选题。其结果,要不是写不下去,就是无法展开,造成写作半途而废。

2.选题应避免随意性。所谓选题的随意性,是指作者不下苦功,轻易定题。这样做,因为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所选定的题目或者包括的内容太多或太少,或者写作难度太强或太易。题目包含的内容太多,写出来的论文会面面俱到没有重点;题目包含的内容太少,就深写不下去,写不出更多的深刻内容;题目太难,可能因为力不胜任写不下去;题目太易,即使写出了论文,其质量必定不合格,所述观点不会有创见。所有这些,都有碍于写出高质量的法学论文。

3.选题应当避免偶然性。所谓偶然性,是指本人阅读了他人的文章或听了别人的发言后偶有所获,但认识不深,在缺乏准备的情况下就草率地选定题目,这样做,往往因考虑欠周,资料不多,因而也不可能写出高质量的法学论文。

三 法学论文写作的准备

欲写出高质量的法学论文,应当作好多方面的准备,其中,主要是如下三个方面:

(一)制定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是指研究的方法、步聚和时间安排等方面的筹划。制定研究计划,包括预先自我规定从哪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先研究什么,后研究什么;从哪些方面着手收集资料;再怎样合理地安排时间,等。只有这样,研究起来就会重点明确,方法和步骤井然有序,防止研究时顾此失彼和做重复劳动等情况发生。

(二)广泛收集材料

广泛收集法学论文资料,是指广泛收集与法学学术论文题目有关的材料。充分占有丰富的材料是写出高质量论文的雄厚基础。这是因为:

1.充分占有资料,能了解到与论文有关的问题学术理论界研究到何种程度;哪些问题没有研究过;哪些问题虽已有人研究过但不深刻;哪些问题虽有旧说但需要匡正,等。这样,就能明确自己研究的重点和主攻方向。

2.充分占有了资料后,能拓宽研究问题的视野并提高认识问题的整体高度,为使自己站在前人已研究过的问题的更高层次,为写出更高水平的法学学术论文打下基础。

法学论文资料的来源,从大的方面观之,有直接地从社会调查、访问、实验中获取,也有间接地从书籍、报刊、文件、法规、电影电视、广播和其他文献中得到。收集法学论文资料的途径主要有:从校内外图书馆、资料室已有的资料中去查找;通过做实地调查、社会实践或实习等渠道获得;通过自己的平时观察和做实验获取。

收集法学论文资料的传统方法主要有:

1.自制资料卡片,上面写明资料的题目及简单内容,资料的出处、页码、年、月等;2.自己抄录;3.全部或部分复印;4.剪下自己订阅的报刊上的有关材料,等。在当今信息时代,收集资料的方法可购买有关资料的光盘,可从电脑上查阅或者下载,等等。所收集的材料内容包括:典型事例或案例、有关引文、法律条款、领袖的语录、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历史资料、数字、至理名言或格言、对立观点的论点和论据等。

收集法学论文资料应当注意:1.要全面地收集与自己的论文有关的材料;2.对资料进行整理、分类;3.再选择出写论文所必需的典型资料,以备待用。只有这样,才不会使自己被浩瀚的资料所困扰,甚至被它们搞得头脑发懵,良莠不辨,主次不明。

(三)编制法学论文提纲

编制法学论文提纲,是指在收集到了大量材料的基础上,根据论证论文主题的需要编写和制作该论文结构的框架和体系。实际上,它相当于由序码和词语所组成的一种逻辑图表。制作论文提纲十分必要。这是因为:1.它能促使自己从宏观上对全文进行谋篇布局。由于编制提纲需要对材料进行选择;接着按论证主题的需要,对必用材料的使用按先后顺序进行安排和调整;对不必要的材料忍痛割爱,等,因此,这就促使自己对全篇作合理的布局。2.它能使论文的框架视觉化。好的论文提纲能使论文的中心论点、下属论点及论据安排得先后井然有序,层次分明,因而能使自己一看就一目了然,清清楚楚。3.能帮助自己在写作时,按已定的论文框架沿着先后顺序行文和避免重复。由于写作法学学术论文需要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完成,有了一份详细的和纲目分明的论文提纲,能使自己按图索骥,流畅成文。

如果没有论文提纲,虽有腹稿,写作起来,由于写作时间较长,在论文写到中间或后半部时可能忘记前半部分已写的内容而又重复写上;或因时间长将应该写上的内容因遗忘而漏写,这样,就必定出现重复或漏写的情况,影响论文的质量。

编制法学论文提纲应当做好两方面的准备:1.确定基本论点,就是确定全文的表达中心。在此之后,再确定下位论点,即阐发基本论点的若干个小的论点。下位论点最好写出论点句子,使其固定下来。确定下位论点时,应根据论证基本论点(上位论点)的需要选用与上位论点逻辑关系最密切、说服力最强的论据。2.选定材料。选定材料,就是选定将要写入论文中的材料。此项工作应从收集到的大量材料中选出最能证明观点(上位论点、下位论点)的材料,并将它们作为立论的依据。这些材料,应当少而精。选择和整理材料应当分清主次。在选定材料的过程中,可采取如下几种办法:把选好的材料按问题分开;将证明每个问题的材料划分为一组;每一组的材料按使用的先后次序排列好。经过对材料作上述整理,又使其与论点连在一起,就便于下一步编制提纲。

编制提纲。要编制一份好的一万字左右的法学学术论文提纲,应当注意三个问题:

1.有合理的项目

一般在法学论文题目之下,编制出两个或三个层次的小项目。例如,写明:第一,题目(中心论点);第二,三至四个分论点(下位论点);第三,一至四个论据。第二和第三项的写法,既可用标题写法,即用简要语言,以标题的形式把该部分内容概括出来;又可用句子的写法,即用一个比较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式把该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两者各有所长,各人可视自己的需要择一。

2.采用有效地编制论文提纲的方法

其方法主要是:

(1)拟定标题,即自己给论文起名字。它要求标题能传内容之神,名副其实,使读者看了一眼便知:论文所概括的全文主要内容。

(2)考虑构篇大小和顺序安排,既考虑全篇从哪几个方面,或按什么顺序展开、阐述基本论点(全文的逻辑结构框架);又逐个安排每个下位论点,再依次考虑每个段的安排,把准备使用的材料按构思的顺序标上序码并排列好,以备行文时使用。

(3)全面、反复地检查提纲,作必要的增、减或调整。

3.编写内容详简适当的论文提纲

提纲分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的内容只包括论文题目、下位论点,详细提纲除此之外还包括论证下位论点的各种证据。一般说来,宜编制详细提纲。因为编制这种提纲,一则能帮助自己全面地进行谋篇布局,二则能帮助自己在写作过程中有条不紊地进行。

四 法学论文的起草

法学论文起草,就是在已掌握的材料基础上,按照论文提纲的框架,写成一篇法学学术论文初稿。起草,就是狭义上的写作,亦即论证论题。起草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现在:1.起草,能把自己欲论证的问题,写成一篇法学学术论文草稿,并使其初步固定下来。2.起草如同“一朝分娩”,能使科研工作草创初成。这比在收集资料、编制提纲那个“十月怀胎”阶段的工作又前进了关键性的一步。

(一)起草必须对论题进行充分、有力地论证

所谓论证,就是对论文的中心论点进行说理的证明。古人云:“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做学问和写论文就是要“聚”、要“辨”。“聚”,就是收集资料;“辨”,就是分析、研究、起草的过程,就是提出论点、论据和运用论据进行论证的过程。提出的论点,应当符合正确、严密、鲜明、集中和深刻的要求。提出的论据,应当符合真实、典型、恰当、新鲜的要求。进行论证应当符合讲透道理和使“据”与“证”有机结合起来的要求。

(二)在进行论证过程中,可采用事实论证、事理论证、比较论证和因果论证等形式

1.事实论证。所谓事实论证,就是运用客观事实资料作为论据而展开的论证。它是常用的、简便而又准确的论证方法之一。事实论证过程中,可采用夹叙夹议、纵横并举、点面结合、连续排比、优劣对比、有总有分等方法进行。事实论证的一般要求是:既可以用重大的客观事实、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典型案例等,也可以用平凡的客观事实(如一般事例、案例、数据等);应尽可能选择运用人们知晓的客观事实;事实材料应力求新颖,富有说服力。

2.事理论证。所谓事理论证,是指运用经典著作中的基本原理、生活中的道理、哲理或名言等作为论据展开的论证。事理论证可用一般的事理论证(讲清道理)和引证(引证经典著作中的论述、格言、成语、警句等)两种方法。采用事理论证应当注意做到:思想敏捷,说理透辟;引证的内容准确、典型、恰当和自然,能点石成金。

3.比较论证。所谓比较论证,是将甲事物与乙事物进行比较的一种论证方法。比较论证常用的有类比论证、对比论证和差比论证三种类型。(1)类比论证,是指把本质上有相同或相似点的同类事物进行比较,通过已知的甲事物的某种属性推导出乙事物亦具有这种属性的论证方法。采用类比论证的要求是:用以类比的事物必须同属一类事物;同类事物相比,必须有本质意义上的相同点或相似点。(2)对比论证,是通过对两种对立的事物的对照分析来进行说理的方法。它是人们经常采用的说理的方法之一。对比论证可采用横比和纵比两种。“横比”,就是横向比较,即将相互对立的这种事物与另一种事物或一事物的这一方面与另一方面进行对照比较,以达到分辨是非、褒贬好坏、扬善抑恶的目的。“纵比”,即纵向比较,是通过对某一事物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情形的对比分析,以揭示事物现实与历史的矛盾的论证方法。横比和纵比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对比的着眼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在论证社会主义的法律或某种法律的优越性时,可以采用对比论证中的纵比方法。(3)差比论证,是通过具有差异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进行比较分析,以论证论题的方法。采用差比论证时应当注意:既看到它们的相同点,又看到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在差异比较分析中,着重点放在不同点上;为充分揭示出差异点,应当善于从不同方面去发现差异点。在比较中国法律与外国法律、民法与刑法的差异时,可采用这种论证方法。

4.因果论证。所谓因果论证,是指运用对客观事物本身或客观事物之间因果关系,分析、研究所得到的材料,对论文所确立的论点进行的论证。因果论证可采取并列、层递、转换、推论等方法。(1)并列法,是指运用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同类性质的因果分析来证明论点的方法。(2)层递法,是指通过逐层、连续地阐明事物的多方面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采用此法,通过逐层地阐明因果关系,使人们认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看到事物的本质。(3)转换法,是指通过阐明事物之间互为因果的关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采用这种论证方法,必须首先弄清从一个角度看,此一事物是因,彼一事物是果;从另一个角度看,彼一事物是因,此一事物是果的这种因也是果,果又是因的复杂关系。(4)推论法,是指凭据因果关系用已知推论出未知来证明论点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应当注意:已知事实与未知事实已有因果关系;推论必须符合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要求。

除了运用上述方法以外,还可以采用逻辑上的演绎法和归纳法。所谓演绎,就是从一般到特殊;所谓归纳,就是从特殊到一般。它们亦是写作法学学术论文中运用证据证明论点的常用方法。

(三)法学论文写作应注意正确地使用法言法语

法学论文的法言法语,要求具有准确性、抽象性、逻辑性和论辩性。准确性应体现出用词贴切和造句恰当;抽象性应体现在概括、简洁和精要、深刻;逻辑性应体现出合乎逻辑合乎事理,严密有序;论辩性应体现在从正面论述和从反面辩驳两个方面。法学学术论文的法言法语,应用法律专业用语。例如,法的本质、国体、政体、犯罪、犯罪构成、罪责自负、证据确凿、定罪量刑、罪刑相应、畸轻畸重、法人、有独立请求的第三人、自然人、行为能力、责任能力、连带责任、事实婚姻、法定年龄、责任能力,等等。

(四)法学论文起草过程可以采用的两种写作方法

1.一气呵成法。所谓一气呵成法,就是根据已有的材料,按照提纲的先后次序,一鼓作气地、从头至尾把全文写出来。这时,不管在写作过程中发现什么问题,诸如观点不深刻,材料不充实,结构不严谨,以至某些文字不通顺等,一般不作修改,将它们留在全篇初稿完成之后再考虑。采用此法,能使自己思路不中断,集中一切精力和时间将论文的轮廓描绘出来,保证写作的进程。如果在写作过程中为修改或增加观点,考虑如何遣词和造词等停顿下来,就会中断思路,分散精力,妨碍一气呵成。正因为如此,此法是一种最普遍的起草方法,为大多数人所采用。

2.分块合成法。所谓分块合成法,是指作者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先写提纲中自己已考虑得比较成熟的部分,然后写完其余部分,再排列组合成一篇完整论文的方法。采用此法,自己不受提纲中部分与部分之间先后次序的限制,对某一部分认识成熟就写那一部分,然后,再“养精蓄锐”,集中精力“击破”其他相对难度较大、初时考虑还未成熟的部分。上述两种起草方法各有优劣,至于自己采用哪一种,应根据本人的情况决定。

(五)法学论文写作时需正确运用引文和加注

一般而言,法学论文中都会或多或少地有引文和加注。对这两个问题,必须知晓。

1.关于引文问题。所谓引文,是指在法学论文写作过程中,由于论证上的需要,引用经典著作或文献中的内容、法律条款或其他内容的原文。引文的作用主要在于增强自己对论题的论证力。引文时应当注意两点:引文在论文中应尽量少而精,切不可求多;引用经典著作、文献资料,不可断章取义,各取所需,而应当按原著的本意引用。引文有两种:第一种是直引,即直接引用经典著作、文献或法律条款中的字、句、段、条、款等,作为论证之根据。直引时应当注意:原则上,直引的内容须与原文相符,不能有任何差异;没有正式公布的文献资料、法律条款、内部文件等内容,一般不得引用。第二种是意引,即对经典文献、法律条款等原文经过作者加工、改写或概括之后引用其主要意思。意引时应当注意:意引写出的内容相对原文应当浓缩;意引的意思必须符合原文的意思,不得篡改或歪曲。法学论文引文的方式,常用段中引文而很少用提行引文。段中引文,是指将引文加写在论文之中。如果是直引,应在引文的首尾字之上加引号;如果是意引,可只在引文前加冒号,也有的不加冒号而加逗号。无论直引或意引,均需注明引文的出处。

在引文问题上,当前有一种很不好的倾向,即有的作者,既不考虑被引之文是不是精典之述,也不管是否与引文能质证相符,而大段大段地引用外国不知名的律师、法官等人的话语,以充自己论文的字数,简直是良莠不分,兼收并蓄。这不仅削弱了论文的论证性,而且使人感到有拼凑文章和外文资料汇编之感。其效果是十分不好的。对此,应当以此为戒。

2.关于加注问题。所谓加注,就是注明出处。其作用在于使编辑和读者知道引文出自何处。加注有四种方法:段中注,即夹注,将引文用括号标明;脚注,即在有引文的页脚注明出处;章、节注,即注在一章一节之后;尾注,即把注附在全文末尾。

五 法学论文的修改定稿

(一)法学论文的修改

修改就是改正论文草稿中的缺点或错误。修改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古人云:“改章难于造篇”,其理就在于此。正因为如此,法学论文的作者应当把修改当作一项再创造。要有责任心和耐心,决不可有凑合和厌烦情绪。只有有了这种认识,才会有对论文草稿进行反复修改的决心和恒心,才能把论文修改好。

修改有重要意义:1.能更加深刻地反映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经过修改,能促使自己一次或多次地讨论文中的某个或某几个问题,进行思索,使认识进一步深化。2.能更准确地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因为,在修改过程中,自己对草稿中的某些字、句、段进行推敲和修改,使论文表达的意思更准确,亦即更准确地表达了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修改包括两个内容:1.从内容方面应当考虑修改的是:写作的目的是否表达清楚;基本论点是否明确;下位论点与中心论点是否“合拍”;论据是否充分、有力。2.从形式方面应当考虑:题目是否简明、贴切;论证是否深刻;详略是否得当;结构是否严谨;文字表达是否准确;文面是否合格。

修改的具体方法是:增、减、删、换、移。为了提高修改质量,还应当采用如下方法进行再修改:搁置一段时间再修改;深入调查研究之后再修改;查阅有关资料后再修改;听取同行意见后再修改。

(二)法学论文的定稿

就是把已修改过的稿件,眷清定型。眷清应用稿纸,一般以用20×20,每页400个格的稿纸为宜。眷写时,应用蓝色或蓝黑墨水眷写。眷文务必做到字迹工整。眷清时应当随手标上页码,以免串页。眷清之后,再将全文检查两至三遍,对不当之处还可以更正,直到自己认为没有任何错、漏和自己感到满意为止。目前,已广泛用电脑打印。印成后,也应当反复校对。成文后,最好留有软盘。只有使论文达到这个程度,一篇高质量的法学学术论文才算最后完稿。(摘自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6月,原文:“法学术论文写作之我见” 作者 周国均 《中国法学》杂志总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3000字

全文共 3735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共同的教育使命,两者的进一步融合是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客观需求。尽管各有侧重点,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同属于精神领域工作,并且有着共同的教育对象———具有独立人格和主观能动性的青年学生个体。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共同的教育目标是二者融合的前提之一。此外,当代高等教育培养的是全能人才,过硬的综合素养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与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一样,心理健康素质也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成分。只有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心理承受力、社会适应力,才有可能培养出道德高尚、体质强健、心理健康、文化素养过硬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其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内容上互为补充、相互促进。作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侧重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及马列思想基本理论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侧重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二者虽各有侧重,却并不是完全分离的,它们不但有着共同关心的问题,也都属于人的精神领域和意识范畴,具有相互渗透的基础条件。方法上,心理健康教育更为系统,操作性更强,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值得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学习借鉴。

二、以创新思维发掘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点

1.转变教育理念

以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个性与能力不够重视,一味地向学生灌输道德规范和知识。在缺乏人文关怀的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被理解成一种专门治疗心理疾病、只面向少数病态学生的特殊教育形式。对此,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摈弃学生不正确的理解,树立起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此外,既不可有意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割裂开来,也不要简单地将它们混为一谈。要客观地看待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联系,利用它们互为推动、互为补充的深层关系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二要尊重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独立学科的特异性。只有这样,才能在不影响二者有效融合的前提下真正发挥出各自独有的教育优势。

2.创新工作机制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离不开工作机制的支持与保障。对此,高校需要积极探索出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长效工作机制。同时,要进一步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融合互动,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机构和领导体制,为两者的深度融合创造制度、人力及物质上的保障。

3.改革教育手法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所采用的方法既有共同点,也存在差异。应在保留两种方法各自优势的同时以相互借鉴的方式探索出更多共同适应于二者的方式方法。对此,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借鉴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思维和宏观视野,变被动为主动,将个体的受教育对象发展普及到广大学生群体之中。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正面作用,认真挖掘潜在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逐步形成集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于一体、融教育与自我教育于一身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意识地摆脱说教式的方式。即要尽快建立起集启发、渗透、集中教育于一体的教育方法体系。在教育过程中,不应忽视不同学生在个性、气质及心理特征上的差异,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

三、以内容渠道拓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针对性

1.强化政治方向引领

当代大学生成长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不同文化的冲击容易动摇他们对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信心。信仰的迷失和价值观的嬗变让青年学生在对自身的过度关注日趋功利化,继而精神萎靡、思想空虚。而这种心态特点无疑会打破大学生原本稳定的心理结构,并引发他们种种心理问题和行为失范。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是交织产生、相互关联的。一个人的心理问题能够在侧面反映出这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反之,一个人是否三观端正又多少少少决定了这个人能否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从这个角度看,想要保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效果,强化其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就必须紧跟时代节奏、尊重大学生心理与思想之实际,不断强化对他们的政治引领。这就是说,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及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根本指引,引导学生了解党的基本理论、路线及纲领。同时,还要在此基础上积极展开革命教育、国情教育以及科学发展观教育,帮助学生认清国家命运、坚定政治方向、明确自身责任,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寻求到自身价值与社会需求间的平衡点。

2.坚持情理交融

长期以来,情理脱节一直是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社会快速发展、急剧变革的今天,青年学生亟需思想政治教育以一种科学的视角来阐释他们在社会中遭遇的大量感性现象。这提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源自对学生群体及他们真实生活的贴近。只有寓理于情,将理论融入现实,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他们大多有一定的人生经验与知识储备,但尚未形成坚定的价值观,容易表现出明显的趋利性特点。这就是说,不论是心理健康教育还是思想政治教育,都不能脱离学生的现实状态和个体特征。唯有想学生所想、与学生群体打成一片,才有可能以真情感染他们,以智慧启迪他们。做到以真情打动学生、以真理说服学生,让学生在具有穿透力的理论中构建起做人的理想和有作所为的信念,在情感的震撼中生发出为真理奋斗和为他人造福的人生志向。

3.注重人文关怀

为了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深入融合的有效性,高校还需进一步重视对青年学生的人文关怀。首先,必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目标,帮助大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自身的社会适应力,做到内外兼修、德才并进、知行合一。所以,不仅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观察力和记忆力,引导他们丰富学识、开拓视野,培养创新能力,还要注重大学生意志、情感、人格以及心理因素的发展。其次,要重视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太过看重外在影响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而忽视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这种背离大学生身心特点的教育模式常常让高校的思政工作事倍功半。只有尊重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维实际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从而达到引导大学生主动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目的。

四、创造条件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1.创造和谐的育人环境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外在条件之一。校园文化至关重要,因为它是大学生思想品质、道德情操和美好心灵形成的重要环境因素。所以高校必须加紧校园文化建设,从文化、舆论和校园周边环境等方面入手提升校园整体环境。一要通过文化体育、理论研讨及科研交流等活动彰显时代精神,引导大学生领会人生精要,继承优良传统,不断成长。二要充分整合好校内外的教育资源,灵活调动包括家庭、社会在内的各方力量,动员他们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合力,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提供一个合适的大环境。

2.强化德育师资队伍建设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的另一个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就是拥有一支高效优质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不但要专业知识过硬,更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同时做到结构合理、专兼结合。所以高校绝不能松懈相关教师选择的每一个环节,既要严格筛选、合理任用,又要用心培养、促进其不断成长进步。通过深入的职业素质建设不断提升教师的服务能力、管理能力、教学能力、网络运用能力和应急管理能力,并逐步形成一个有利于教师人才选拔的师资队伍长效建设机制。具体来说,一要做好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工作。辅导员是高校学生德育建设工作者,抓好他们的选拔、培训及管理工作将有利于高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并且能够间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互渗。二要对相关教师展开工作方法指导和心理知识培训。必须确保上岗教师具有过硬的心理健康知识、足够的思想政治素养以及强烈的职业奉献精神。同时要鼓励他们长期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线,不断累积教育实践经验,逐渐发展成为专门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和专业人员。

3.落实全程、全方位育人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同样不能偏离“育人”轨道,应有意识地将“育人”的理念贯穿于高校管理、教育及服务等各项工作中。例如,为了强化对学生的心理干预,可以建立起专门的校园心理咨询工作室,以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管理心理健康档案、展开心理健康检测等方式来强化大学生的心理应急性和社会适应力。再如,为了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体系,进一步统筹课堂教育资源、积极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机会、主动组织好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并充分利用好社团、网络、班会、党团组织及各类学生组织等不断探索新的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不断更新、充实和完善方法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

全文共 2702 字

+ 加入清单

摘要:当代大学生诚信品质整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但是有部分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诚信缺失的现象,这和学生本人以及教育体制都有直接的关系。高校应把 “诚信为本”的教育思想放在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首位,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出新一代具有诚信品质的高素质大学生。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教育 原因 途径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对学生的诚信教育的重要任务。做好新时期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需要,也是社会和谐进步发展的需要。

一、大学生诚信现状

当代大学生诚信品质总体上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不容忽视,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也有部分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诚信缺失。主要表现有:

1、考试不诚信。

高校考试作弊行为屡禁不止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尽管各高校都制定了严格的考试制度以及相应的奖惩措施,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学生的作弊手段是防不胜防。

2、论文剽窃。

部分大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以及毕业课程设计只是简单地运用所谓“拿来主义”,于是严谨的学术创作变成了在网络上的随意拼凑。

3、恶意拖欠学费。

各高校秉承国家的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没有学费而辍学的宗旨,提出了缓交学费以及减免部分学费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负担。但这其中,不乏有贫困生身份值得质疑的学生。他们想尽办法开具所谓的经济困难证明等材料,进而向学校申请资助,使学校的贫困生资助工作不能有效开展。

4、拖欠国家助学贷款。

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国家出台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助学贷款政策,但部分贷款的学生在毕业后不知去向,毫无音讯,银行更是无处追讨贷款。这种诚信缺失的做法严重损伤了贷款生个人以及学校的贷款信誉度,大部分银行不愿意承担所谓信贷风险。因而,国家的贫困生贷款政策在银行难以得到充分地支持。

5、求职简历造假。

一方面高校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另一方面,金融危机风靡全球,企业用工不断缩减,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部分高校毕业生不去想如何提高自己进而提升就业能力,而是对求职简历夸大其词,虚构简历,涂改成绩甚至伪造各类证书,以至于在某高校招聘会上同一班级出现几十个班长的笑谈。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探析

1、社会的不良影响。

社会上广泛存在为了眼前利益不择手段、信用缺失的现象,加上我国的信用约束体系不健全,约束效应不显着,使那些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在社会竞争中攫取了不当利益却未受到相应的谴责和惩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部分意志薄弱的大学生放弃了自己的诚信品质,影响导致这部分大学生的知行不一,信誉缺失。

2、高校诚信教育的滞后。

我国大学生诚信现状不同程度地折射出高校诚信教育的滞后,主要表现为高校诚信教育机制的不完善和诚信理论教育滞后。首先,在诚信教育机制方面:高校诚信评价体系不完善,所以他的导向作用以及管理措施作用不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生诚信意识薄弱;其次,在诚信理论教育方面:重智轻德是高校普遍现象,专业课成绩往往是学生评优、评先等的主要依据,再加之思想道德教育过于理论化和形式化,缺乏多样性的有效性载体,大学生对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不感兴趣。学校对违反考试作弊等行为规范的学生的约束措施也不够完备有力。

3、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在不断升学的压力下,学校和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却忽略了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甚至有的学生家长没有能够以身作则,相反家长的不诚信行为,对孩子带来了不良影响。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立足社会是许多大学生首要考虑的问题,因此拿到一些证书被认为是必须的显性“筹码”,错误的认为手握的“筹码”越多,竞争力就越强,而诚信品德就成了可有可无的内在软件。虽然大学生有时也意识到诚信品德的重要性,但迫于社会上各种不良价值观的影响,再加之就业激烈竞争的压力,使道德困惑的大学生感到无所是从。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

高校应把以“诚信为本”的思想放在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首位,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全体教师要充分发挥教书育人作用,深入开展诚信道德意识教育,使大学生养成良好诚信品德,提高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水平。

1、深入开展诚信道德意识教育。

高校的每一位教师都要高度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将人文教育与道德教育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努力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塑造、自我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与此同时,以为人师表的榜样效应在教书的同时把育人贯穿在教学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之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塑造,着重培养他们的良好的诚信行为习惯。

2、完善高校诚信评价体系。

制订将大学生诚信表现量化打分的评级制度,以其作为学校各项评优以及学杂费减免等的依据之一,相应设立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罚机制。值得注意的是失信惩罚机制虽然着重于防患于未然,但对于失信者的惩罚也应落到实处,奖惩平衡才能更好的引导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进而更有效的解决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

3、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

依据高校大学生行为规范中各项诚信行为要求,为在校大学生建立“信用身份”档案,主要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履行相关责任义务和兑现承诺的情况。诚信档案分为两项内容:(1)诚信承诺书的签署,由学院组织学生与所在组别、班级范围签订诚信考试等诚信做事、诚信做人的承诺;(2)电子诚信记录,即对学生个人资料的说明以及个人品德鉴定等,督促学生时刻谨记“诚信为本”。

4、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载体作用。

广泛开展诚信道德实践活动育人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广泛的、多层次的。

首先,学校要充分利用宣传阵地如设置诚信教育专栏,在公共场所适当设置诚信格言警句牌等,大力宣传诚信教育的社会意义。其次,广泛开展以诚实守信为主题的各种实践活动如演讲、征文比赛、主题班会等,充分发挥校园媒体的舆论作用引导学生,表扬诚实守信的先进典型,积极营造“以诚信为荣,以失信为耻”的良好风气。再者,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都应以诚信为本,以强制性和导向性,促进良好地诚信氛围的形成。

作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大学生诚信品德的培养事关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高校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视诚信教育,为培养出新一代具有诚信品质的高素质大学生而努力。

参考文献:

赖肖曼.大学生诚信伦理道德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12期

陈平.大学生诚信培育的体系失缺与构建[D].中南大学.2007年

胡章记.和谐校园的构建路径:铸造诚信人格[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05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大学生诚信问题论文2500字

全文共 3358 字

+ 加入清单

诚信大学生的立身之本,也是其造福社会的基本前提。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学生诚信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摘要:诚信是大学生的立身之本,也是其造福社会的基本前提。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质,不仅可以使学生个体受益终身,而且有助于推动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本文从大学生诚信档案建立的必要性和如何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等两个方面,阐述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档案

个人诚信档案是每个公民在社会活动中是否诚信的真实记录,是公民个人是否诚实守信的真实凭据。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在社会生活中,“信”是一个人立身之本,如果没有诚信,也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条件。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是社会的高素质人才,是未来国家生存发展的主力军,理应具备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但是,目前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并不十分乐观,无论是在招生人学还是进校求学以及最后的求职、就业等各个阶段都存在着种种欺诈失信行为,令人不禁扼腕痛惜。这不仅站污了大学生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而且也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对此,本文就高校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一、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必要性

首先,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是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手段。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我国信用记录虽然刚刚起步,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信用意识会逐步增强。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将有助于督促学生重视信用,自觉地维护自己良好的信用,意识到诚信是一一笔无形的资产,这笔资产无论对于将来出国深造,还是在国内发展都至关重要。可以说,诚信档案是大学生的第二张身份证,是大学生步人社会的通行证,也是关系大学生未来前途的公证书,它警示大学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关注自己的诚信形象,切莫为贪图一时的蝇头小利而断送自己的大好前程。川建立诚信档案可以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诚信教育,可以使大学的“终极产品”—毕业生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讲信用、负责任的复合型人才。

第二,建立诚信档案是信息时代大学生求职就业的客观需要。目前社会上大量假文凭、假证书、虚假求职简历的出现,使得用人单位不得不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调查真伪,担负起打假的重任。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把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大量信息以动态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对学生的在校行为作出信用评分,出具个人信用评估报告,使大学生在毕业时,除了成绩单和各种资格证书外,信用档案的内容将作为用人单位的主要参考资料,让毕业生带着个人信用档案踏上求职之路。从而将学生的信用记录延伸到了社会。对个人来说,有了一张良好的信用记录就等于大学生在激烈的人才竟争市场上多了一份举足轻重的竟争优势;对用人单位而言,也就等于有了一份清晰可信的关于应聘者品质的鉴定。

第三,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有利于国家助学贷款的偿还。为了使大学生能按时偿还贷款,各高校绞尽脑汁,想尽各种办法,但实际效果都不理想,而且做起来又缺乏依据,显得底气不足。要彻底解决这一间题,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不失为上策。通过这一举措把学生的贷款情况与个人档案一并输人微机,将学生步人社会之前的第一张信誉卡公布于众,让他们接受社会的监督。这样不仅能使银行及时了解学生学籍变动情况和毕业后的去向,而且方便了银行与学生的准确、快速联系。同时,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将有助于督促学生重视信用,自觉维护自己的良好信用,以及时还贷为荣、恶意拖欠为耻,在有偿还能力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归还贷款。这样就能较好地保证国家助学贷款的偿还,有利于助学贷款的继续开展。

第四,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有利于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人是组成社会的单个细胞,没有个人的诚信,也就谈不上整个社会的诚信,个人信用度之和反映了全社会的信用度。对一个人而言,诚信乃安身立命之本。不讲信用,无异于自杀,害人害社会,最终害的还是自己。对一个地区、一个国家而言,信用环境是衡量其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准,也是经济发展之本。综观历史,横看世界,没有一个不讲信用的人能够长久立足;没有一个不讲信用的企业能够发展壮大;也没有一个不讲信用的国家能够兴旺发达。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各界已越来越意识到信用问题的重要,对建立个人信用体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目前只有少数地区建立了个人信用体系。而大学生信用档案的建立有利于推动社会的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社会的个人信用体系也会对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发挥积极作用,从而更好地促进国家的助学贷款工作。

二、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的构想

个人档案是档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尚处于起步阶段,应当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逐步建立健全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制度。就目前而言,刚人校园的绝大多数学生,无论是在金融信贷、投资保险方面,还是在奖励、惩罚等方面几乎是空白。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可以为他们今后完善自己的个人信用档案奠定基础。为此,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要将人事档案作为个人诚信档案的载体。在我国,无论国家干部还是普通工人,都有一个与其一生相伴随的人事档案,大学生也是如此。在他进人大学校门以前就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人事档案,随着时光的流逝,档案的内容也在一点一点地充实。在人事档案的工资之后再加上一项个人信用的内容,这样既符合中国国情,实行起来也比较容易。因为几十年来,我国各行各业都形成了一种共识,只要涉及、了解并证实有关个人履历等方面的情况,都习惯查阅相关人的个人人事档案,因为它记录着个人在社会主体活动中的原始情况。档案的原始性和凭证性是任何东西都不能取代的。在人事档案中增加个人信用档案的内容,是对人事档案的进一步完善,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对于一名大学生来说,人生刚刚掀开精彩的第一页,最绚丽的蓝图要靠自己去描绘,个人的信用也是如此。

第二,要合理规划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内容。凡能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证明主体信用的材料都应视为诚信档案。而对于一名大学生或刚人学就需申请助学贷款的大学生来说,他的诚信档案还是一片空白,需要在未来的岁月中自己去书写,因此应从这一时刻开始,就着手收集能反映大学生诚实守信的资料.具体内容应包括:(1)个人的基本资料。即大学生姓名、年龄、户籍所在地、家庭情况、所在院’校、学习专业、特长、学籍变动、学习成绩、健康状况等基本信息。(2)个人信用资料。即大学生与银行签定的国家助学贷款合同和申请续贷合同、离校后与银行联系还贷情况、学杂费的交纳情况、在校期间的奖惩情况,以及学校对学生作出的信用评分和权威部门出具的个人信用报告等。(3)个人毕业资料。即大学生毕业与否、就业情况、就业单位、联系方式,以及毕业后继续深造的院校名称和所学专业等信息。

第三,完善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档管理。要尽快建立大学生信用管理系统和大学生信用登记制度,并接受经办银行对借款学生个人情况的查询;逐步建立普通高校学生信用征询系统,将学生借款情况纳人个人档案,并将大学生信用档案的建立同学籍管理结合起来。同时为每位大学生设立一个和居民身份证号一致的信用档案信号,经办贷款银行向教育行政部门提供违约学生的有关信息,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在高校毕业生学历查询系统上及时输人这些信息,并过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不守信用者的姓名、人学前家庭地址、毕业学校、毕业后就业单位、身份证号码和拖欠贷款本息金额。这样从网上即可查询到每位毕业生的信息,包括信用信息。随着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无论大学生到哪里,都能从网上或人事档案中查询到他们的信用情况。如果有不良信用记录,就会影响他们今后的求职、贷款、出国等,从而对大学生的行为真正起到制约的作用。

有“信”走遍天下,无“信”寸步难行。个人信用档案的建立虽然在我国刚刚起步,但它所蕴含的“信用威力”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将是极其深远的。当代大学生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其信用意识和信用知识将直接影响我国信用体系的实施和发展。大学生诚信档案是建立信用制度的基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大学生诚信档案不仅能推动国家助学贷款,也必将推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大学生网上买论文爆有人靠代写论文月入上万

全文共 2952 字

+ 加入清单

正值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准备毕业论文的繁忙时节,很多人没有自己正式的去写论文而是想走捷径,找人代写,这最终只会人才两空。

正值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准备毕业论文的繁忙时节,很多学生开始手忙脚乱起来。有的忙于找工作,没时间;有的平时不好好学习,到了该交论文的时候临时抱佛脚,肚子里却没有料。于是,他们打算“走捷径”。一个特殊行业迎合了这部分人的口味,正在逐渐“兴盛”,这个行业就是论文代写。找人代写论文靠谱吗?违法吗?学校对此是什么态度?记者对此展开调查,试图为你揭开冰山一角。

小伙想走捷径网上买论文 “文钱两空”面临无法毕业

“您还在为论文而烦恼吗?我们可以帮您发表论文和改写论文。量身定制高质量论文,全程协助,包修改,包通过!”半个月前,被论文弄得焦头烂额的重庆某高校本科毕业生小王看到这条消息,就像抓到了救命稻草。

小王称当时自己正在实习,没有精力应付毕业论文,朋友给他介绍了一家名叫“众人教育”的论文代写网站。

“第一次和客服谈话时,对方有问必答,很有礼貌,感觉很靠谱。”小王回忆称。于是,他以900元的价格买来一篇6000字的论文。

但当他收到对方发来的论文成品时,简直气炸了:“根本文不对题!”随后,小王联系售后客服,客服用各种理由一拖再拖,最后干脆置之不理,直到小王错过上交论文的时间。小王十分气愤,却又无可奈何。钱已经通过网上支付的方式交给网站,而拿到手的却是一篇不能上交的论文。

代写乱象:论文明码标价 代写业务陷阱多

记者打开网页搜索,输入“论文代写”,跳出来的代写毕业论文、学期论文等广告数百条。记者找到帮小王代写的论文网站“众人教育”,立即跳出一个对话框。该中介自称拥有专业的团队,可满足各学科的论文需求,包通过。

随后,记者以心理学本科学生为名,要求代写8000字左右的毕业论文,并与客服谈论价钱。该客服说,计算机、医学、英文等的论文都是1000字150元,而心理学的1000个字70元钱。该客服还说保证售后服务绝对优质,可根据老师意见进行修改,不限次数。

当记者问到要是已经付款,对论文还是不满意该怎么办,能不能和写手联系?该客服再次保证会修改到客户满意为止,却拒绝提供写手联系方式。

熟悉该行业内情的人士向记者透露,写手并不会和顾客直接联系,和顾客联系到的都是论文买卖中介,他们通过提成获得收益。很多代写论文机构都是骗人的,真正的代写原创论文“业务”都不会在网站公然叫卖,而是隐蔽在QQ群中,通过熟人互相介绍业务,不少明码实价的论文代写代发都是“陷阱”。卖家要么拿钱消失,要么就像小王一样,拿到一篇不符合自己要求的论文。

记者暗访:中介称每日交易达十篇 有人靠代写论文月入上

经过多方查探,记者通过微信和QQ联系了多家论文买卖中介,又以一名历史专业大四学生的身份要求买论文。记者以不放心网上转账,想要当面付款为理由要求当面详谈,遭到了三家中介拒绝。

在微信联系到第四家论文买卖中介时,记者表示需要买三篇不同专业的论文,需要见面细说,对方终于答应了记者要求,约定于4月13日中午1点,在重庆大学城某快餐店见面。

当天中午12点30分,记者来到快餐店。等到13点05分,已经过了约定的时间,中介还是没有现身。随后,记者第一次拨打了对方电话,但无人接听。5分钟后,记者第二次拨打对方电话,这次电话很快被接听。对方是个年轻女子,问清记者的位置以及所穿衣服颜色后,表示很快就能到达。

1点20分,一男一女从餐厅侧门进入,径直坐到记者面前。年轻女子拿着手提包,画着浓妆,打扮时尚,男子身着休闲装,身材魁梧,看上去不超过25岁。男子带着笔记本电脑,一坐下就把电脑打开在查看东西。还没等记者开口,女子就主动表示,自己就是刚才和记者电话联系的人。

“我们的写手能代写多种专业论文。”为了让记者相信他们的实力,男子告诉记者,“由我们写手代写的论文去年的通过率百分之百,并且保证会修改到顾客满意为止。”

记者表示对于写手的身份产生疑问,该男子说:“我们的写手团队有一位国内著名高校的正教授,该教授是学院二把手,每月单靠代写论文收入就达3万余元。”该男子特别提及,“我们的写手都是经过层层挑选的,每个我都见过面。”

记者提出有朋友花高价买来的论文几乎都是复制粘贴,导师不给通过。男子继续拍胸脯保证:“我们是保过的,每篇论文保证原创。”随后,该男子向记者用电脑展示他们写手之前完成的论文成品。一再强调“这些都通过了”。

看记者有点动心了,在一旁的女子急忙告诉记者:“每年春节过后都是接单的高峰期,我们每日接到的毕业论文代写好十几笔。要是你今天不确定,可能晚好几天才能拿到完成的论文。加急件会收双倍甚至更多的费用。”

记者表现出惊讶的神情,询问他们是通过何种方式做的宣传。男子示意记者靠近些,缩小音量说:“我们在重庆各大高校都有代理,代理根据每篇论文不同的价格进行提成,高峰期两三个月收入上万元。”

在问及如何付款时,该男子表示:“先要付一半定金,在第一次写稿完成后就需要付剩下另一半,可以通过网上转账的方式付款。”

记者表示需要回去跟朋友商量一下,晚上给回复。随即,记者先行离去,两名中介还坐在座位上在商讨着什么。

高校教授:论文代写影响毕业 导师应该严格要求

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教授表示,代写论文现象的出现与导师有一定的关系。现在,往往一个导师指导好几个学生的论文,他们的教学科研任务很重,再加上担任一些社会职务,因此忽略了毕业论文的指导。常有学生抱怨导师太忙,与自己沟通指导的机会较少,想写好论文的时候老师又不在,到了找工作就迫不得已“放弃”论文。

所以,对于学生抄袭或者购买毕业论文,导师往往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现在学生的就业压力也很大,导师不愿意在论文上和学生较真,这也助长了论文代写作假的风气。该教授建议,导师应该严格把控论文完成进度,按时检查学生论文完成情况。

另一名教授认为,代写论文现象除了归咎于一些学生懒惰以外,也和论文的审查机制不无关系。首先,高校对毕业论文的审查并不是很严格,要求也不是很规范;同时,因为下载论文和买卖论文的网站实在是太多了,老师有点“防不胜防”,很难核实每篇论文是否有抄袭的成分在里面,让不少同学钻了空子。

但是,学校对于论文作假的行为是严厉打击的。“学生或者教职人员出售论文一旦被发现,将被开除;学位申请人若通过购买论文申请答辩,一经查实,将被取消申请资格。”这位教授表示,一年前,一位学生的论文被查出严重的抄袭作假行为,学生及家长多次找到校方求情,但是学校态度坚决不予参加论文答辩,该生直到现在都还未能毕业。

律师提醒:找人代写不违法但违规 论文作假三年内不能申请学位

上海锦天城(重庆)律师事务所李炎表示,代写论文肯定是违反道德的,也违反教育部门及学校相关规定。但由于国内没有相关法律明文禁止代写论文业务,因此谈不上违法。

但是她个人认为,找人代写论文是一种违法行为。一方面,违反了民法很重要的诚实性原则,对社会大众有欺骗行为。另一方面,这是一种学术不端,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

记者了解到,教育部2013年开始实施的《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明确规定,学位申请人员出现由他人代写的作假情形,可以撤销学位获取资格,并且三年内不能申请学位。对于论文中介的经营行为,由于他们没有在经营范围内经营,工商局可以进行行政处罚。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论文3000字

全文共 3251 字

+ 加入清单

陶渊明说过“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经过几天的休整,当刚回到家时的兴奋与惬意渐渐淡去,我回想了一下自己这半年的学习生活,虽然在学校里的生活平静而快乐,可我却看到了“危机”——就业危机。在大学这个相对自由的天地里,同学们都在努力的通过各种机会来磨砺和充实自己,希望能多学习一些东西对自己将来走进社会有所帮助。然而,大学只是一个沟通校园与社会的桥梁,是我们步入社会前继续充实自己知识的“深加工厂”。最终我们还是要面临社会和市场无情的竞争与淘汰,仅仅依靠校园里的知识是不够的。于是,我开始思考:怎样才能让自己在寒假这个短暂的时间里学到一些校园里学不到的东西,从而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

经过了一番思考后,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母:独自到附近的装饰装修公司去应聘。由于考虑到自己各方面的实际情况(一没经验;二没学历;三时间有限),决定进行为期10天无偿的义务劳动,主要目的是体验和学习,以便尽早适应社会的工作环境。在得到父母的认同后,我决定第二天就出去找单位应聘。

15日一大早和父亲在外面吃过早饭后,我揣着自己仅有的身份证和学生证,开始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次求职。

虽然在电视上看过人家应聘,心里也作好了被打击的准备,可毕竟是第一次,站在应聘单位的门外还是紧张的打起了退膛鼓。一直在一旁的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说道:“要不我去帮你问问,看看人家要不要人,你再进去。”“不„„不用了,我自己去问,不行我再换一家,你......你还是先回家吧。”我拒绝了父亲的“帮助”,因为我知道,从小到大我一直都生活在父母的扶助中,现在的我如果不迈出这独立的第一步,那么这次应聘将失去意义,即使得到这份工作,对我来说也没什么实质性的收获,因为我已输在了起跑线上。待父亲转身离开后,我稳了稳自己的心绪,深呼吸,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了艾帝尔装饰公司的大门......半个多小时过后。

“成功了!”我带着难以掩饰的欣喜走了出来,因为急着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家人,回家的脚步也显得轻快了许多,可没想到一抬头,发现父亲就在不远处的拐角处等着我。原来,他这既是监督我(怕我半路落跑)又是关心我(怕我遭受打击),顿时体会了父亲的一片良苦用心。在确定我这次单独应聘成功后,他也只淡淡的对我说了一句:“看来真的是长大了。”是呀,就在这一刻我发现自己真的长大了,不再是那个什么事情都要等父母安排妥当了再去做的小孩子了。这又不禁有让我想起刚才临离开公司,经理退还我学生证时对我说的话:“我之所以录用你,是因为我欣赏你的就业危机意识和这种敢于单独到社会里推销自己的勇气,对于你这样一个刚上大一的女孩子来说,能做到这两点是很不容易的。”想到这里,再一次庆幸自己之前没让父亲为自己去打探,否则,这份工作说不定就丢了,而我也少了一次考验自己信心和勇气的机会。

当天下午2:00我准时来到公司,和办公室的同事打过招呼后,见大家都在忙自己的事情,我就找了两本书关于家居专修基本常识的书看,因为上午和经理商量过,由于我的能力和时间有限,一些复杂和长期的工作我也不能做,于是就安排我每天早上做一下办公室(包括卫生间)的清洁工作,以及简单的客户接待工作,其它时间就自己看书学习或看别的同事如何制作电脑效果图。而要作到接待客户时能应付一般的提问就必须先增加自己这方面的知识,于是决定先看看书熟悉一下。我拿着书翻翻看看,不知不觉已经快5:00了,这时一直在外面忙的经理回来了,见我书快看完了就说到:“快看完了啊,速度挺快的嘛,看的怎么样了?看完了我要检查的,你要能复述出来才行。”“啊?”我心里不禁一惊:怎么办呀,我翻的太马虎了,复述恐怕......经理没理会我的惊讶去忙自己的事情了。这时我才知道,经理这么说一方面是要考验我的学习吸收能力,一方面是要求我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一定要认真仔细,看书同样如此,决不能走马观花,要对自己负责。尤其是一些看上去不起眼的小事,更是不能马虎的,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而让我深切体会这一道理的是第二天的清扫工作。

一直都认为打扫卫生是个再简单不过的工作,家里的清洁工作我也只是偶尔做做,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可这次的清洁工作,让我改变了对清洁的看法。把办公室的卫生做完之后,我开始了卫生间的清洁工作,把地板上的水渍扫干净以后,擦了墙壁与镜子,看看没什么要弄的了,准备出去看书了,忽然想起了“细节决定成败”:既然我是出来锻炼的,就要得到老板的认同才行,而像我这样的清洁工作谁能做,怎样才能让我的工作更出色?就是更细致的清洁!从新审视了整个卫生间,我发现自己之前的工作的确是不够彻底的:墙上的瓷砖上还有星星点点的小水渍和污垢,洗漱台下面也有不少灰尘,而问题最严重的还是便池上的污垢。看到“任务”还如此“艰巨”,我就脱去外套准备来大干一场,说句实话,在自己家里我还没这么勤快过呢,但为了工作我决定“牺牲”了,还好没有什么异味,但心里还是有点不舒服,面对一些顽固的污渍,我也顾不上衣服会溅到污水,拿着刷子就使劲的刷,不觉间时间就已经过去了两个小时,看着被自己打扫的整洁一新的卫生间,忘记了酸痛的胳膊和鞋子上的水渍。虽然这件是并没有被经理注意到,但我自己却有了收获,那就是对“细节决定成败”更深层的理解:人与人之间在智力和体力上的差异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大,很多小事,一个人能做,另外一个人也能做,只是做出来的效果不一样,往往是一些细节上的工夫,决定着事情完成的质量。

渐渐的工作步入了正轨,我也慢慢的适应了我的工作,可时间过的很快,10多天的实践工作即将结束,经理特别为我开了一个简短的小会:

1)检查《家居忠告》的学习情况;(因为那天经理说要检查,第二天我就准备了一个笔记本,把书又从头认真的看了一遍并做了笔记,可经理却要求我不能只讲书本上的知识,还要结合自己的看法来谈,这样才能有所提高和收获。)

2)谈谈各自的缺点和不足,共同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与同一个办公室的小王和小邹相处了一段时间,大家互相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谈自己的缺点来更加清楚的认识自己,改正缺点弥补不足,共同进步。)

3)学习《基本营销礼仪》;(接人待物处处都是学问,与人的沟通除了语言的表达外,最重要的就是肢体语言即礼仪,为了能给客户留下较好的服务印象,顺利开展接下来的工作,基本的营销礼仪是必须掌握的。)

4)列举分析哲理小故事;(很多有趣的哲理小故事是启迪人生的金钥匙,工作中的不明白的很多事理都可以在这样的小故事中找到答案。)

5)对自己近期学习情况的总结。(虽然从表面上看我似乎就是看了一些书,作了一些读书笔记,可我觉得我所收获到的远不只这些。首先,有规律的工作时间,让我在寒假依然能有正常的作息时间,而不是一味的睡懒觉。其次,家居的一些小常识也帮助我养成了更健康的生活习惯。再者,让我更清醒的认识到了自己在面对就业这一方面还欠缺哪些东西,以便我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做到有的放矢的去弥补。)

我短暂的实践生活就这样结束了,除了收获以外留下的是更多的思考。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让我明白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学生投身改革开放,向工农群众学习,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这次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社会是另一个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既能让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体现,更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陶渊明说过“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从实践中得到锻炼。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大学生数学论文写作方法

全文共 1658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大学生数学论文写作方法,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很多从事数学教育工作人士认为数学教育论文难写,事实上他们还没有掌握撰写数学论文的规律。

数学论文分两种,一种称为纯数学论文,另一种为数学教学论文。很多从事数学教育工作者很难拥有大量时间从事纯数学研究,而职称聘任制又需要公开发表论文,这样一来很多人将自己工作经验加以总结转而写一些数学教研论文。 数学教研论文是对课程论,教学法,教育思想,教材及教育对象心理加以研究。但无论哪一种数学论文都要遵从论文格式及写作规律。

1 撰写数学论文应具有原则

1.1 创新性

作为发表研究结果的一种文体,应反映作者本人所提供的新的事实,新的方法,新的见解。论文选题不新颖,实验没有值的报道的成果,即使有高超写作技巧,也不可能妙笔生花,硬写出新东西来。基础性研究最忌低水平重复,如受试对象,处理因素,观测指标,结果与前人雷同,毫无新意,这样论文不值得发表。

1.2 科学性

科技论文的生命在于它的科学性。没有科学性论文毫无价值,而且可能把别人引入歧途,造成有害结果。撰写论文应具备:(1)反映事实的真实性;(2)选题材料的客观性;(3)分析判定的合理性;(4)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1.3 规范性

规范性是论文在表现形式上的重要特点。科技论文已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论文格式,大体上由文题,一般不超过20字;摘要(应用的方法,得到的结果,具有意义等);索引关键词;引言;研究方法,讨论,结果等部分组成。这种规范化的程序是无数科学家经验总结。它的优越性在于:(1)符合认识规律;(2)简洁明快,较少篇幅容纳较多信息;(3)方便读者阅读。

2 撰写数学论文忌讳

2.1 大题小作

论文不是书,如论文题目选的过大,那么泛论,浅论就在所难免。数学教育论文基本特征:有数学内容,讲数学教育问题,具有论文形态,不贪大,不求空,具有新见解。这样作者应将课题选的小一些,写出特色。

2.2 关门写稿

一本学术杂志中的论文,单独拿出来看自然是独立完整的。就杂志的整个体系来看就会有一些联系,它们或是构成一个小专题或是使讨论不断深入。这样作者就要对你准备投稿刊物有所了解,以免无的放矢。不能缺乏事实凭空捏造,夸大结论。首先应该知道别人做了些什么,写了些什么,避免在自己的 论文中重复。同时可以借鉴别人成果,在他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避免做无用功。

2.3 形式思维混乱

科学发展到今天,科技论文的基本格式在世界范围内已趋向统一。论文要求规范化,标准化。有的论文东拼西抄,前后矛盾,这样的论文很难教人读懂。所以撰写论文应遵守形式逻辑基本规律,正确使用逻辑推理方法尤为重要。

3 关于数学论文选题

数学论文选题是找“热门”还是“冷门”?“热门”课题从事研究的人员众多,发展迅速。如果作者所在单位基础雄厚,在这个领域占有相当地位,当然要从这一领域深入研究或向相关领域扩展。如果自己在这方面基础差,起步晚又没有找到新的突破,就不宜跟在别人后面搞低水平重复。选择“冷门”,知识的空白处及学科交叉点为研究目标为较好的选择。无论选“冷门”还是“热门”,选题应遵循以下原则:

(1)需要性 选题应从社会需要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出发。

(2)创新性 选题应是国内外还没有人研究过或是没有充分研究过的问题。

(3)科学性 选题应有最基本的科学事实作依据。

(4)可行性 选题应充分考虑从事研究的主客观条件,研究方案切实可行。

4 关于数学论文文风

4.1 语言表达确切

从选词,造句,段落,篇章,标点符号都应正确无误。

4.2 语言表达清晰简洁

语句通顺,脉络清楚,行文流畅,语言简洁。

4.3 语言朴实

语言朴实无华是科技论文本色。对于科学问题阐述无须华丽词藻也不必夸张修饰。总之撰写论文应有感而写,有为而写,有目的而写。借鉴他人成果,博采众长,涉足实践,提炼新意,在你的论文中拿出你的真实感受,不简单重复别人的观点,这样的论文才可能发表,并为广大读者接受。参考文献(略)(摘自《长春大学学报》2007.1,原文:“谈数学论文写作”,作者:王晓阳 长春大学学报编辑部)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3000字

全文共 6384 字

+ 加入清单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四、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1、客观方面

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

2、主观方面

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

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二是失望与失宠感。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四是畏首畏尾。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

五、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 10%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 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六、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基础

二十一世纪的晨钟已经敲响,在这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培养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重任。如何培养跨世纪人才,其核心是加强对青年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二十一世纪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且相互和谐统一,这也是健全人格的科学内涵。我们应该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们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学识才能素质,而较为忽视的是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即使在比较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今天,仍未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心理卫生死角”引起足够的重视,其结果是导致学生中出现了大量的心理问题,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影响了人才的整体素质,阻碍了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给国家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态,不仅关系到广大学生健康生理、心理的发展,良好思想道德的养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关系到人才素质的整体提高、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直至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大学生诚信考试主题班会记录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主持人:组织委员

参会人:班主任老师和全班同学

记录主题:诚信应考

记录人:王祥源

内容:快要期末考试了,同学们或多或少有些担心不能通过。可能有人会因此而去找答案或是抄袭。为了使我校的考风不常受影响。我班组织了了以诚信应考为主题的班会。会上同学发言积极,同学们谈到的主要的几个方面的内容如下:

一.诚信

1.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诚:诚实、真诚、谦诚

3.信:信用、信誉、守信

4.诚信是一个人的品格,可以不优秀不可以输人品

5.言必诚信,行必中正

二.诚信应考

1.对考试来论,诚信是尤其重要的,这是测试你学习成果的考查。

2.期末临近,对于我们来说它不单是一次考试,而更是我们体验人生历程的时机。

3.大一的我们可以通过这次考试找准自己的学习方向,重新审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4.不要怀有侥幸心理,只要平时认真点,考试就不担心会挂科。请相信你自己。

5.一次考试也是展现我们人格的魅力的时候。

最后:请同学以诚信的态度去面对这次考试,端正考风、严肃考纪、独立答卷,考出无愧于心的风貌。也祝愿每一位同学都取得佳绩!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论文1500字

全文共 3073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和物质世界的日益充裕,人们关心的焦点从传统的衣食住行等生理需求逐步转向对人的心理世界的关注这个更深的层面上来。尤其是对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正处于转型和塑造期的大学生。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摘要: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国民精神风貌的塑造和国家的强盛。因此,笔者结合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探究影响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问题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和物质世界的日益充裕,人们关心的焦点从传统的衣食住行等生理需求逐步转向对人的心理世界的关注这个更深的层面上来。尤其是对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正处于转型和塑造期的大学生来说,个人角色的转换、所处环境的变迁、心智成熟度的增加等使得大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也日益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国家教委近年在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被调查的12.6万大学生中,近五分之一的大学生存在着各种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具体表现在大学生感情脆弱、意志消沉、迷惘困惑、自卑感强、人格丧失、心理承受能力弱、人际交往障碍等方面上。这也是影响当代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栋梁,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身心健康的大学生群体不仅关系到国民精神风貌和精神文明建设,更关系到国家的富强。因此,笔者结合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探究影响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行建议。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突出表现

(一)环境巨变引起心理不适应

现在大学生多出身于独身子女群体,自理能力较差,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一旦脱离原来由家长进行全方位照顾的环境进入到大学,一切生活起居皆要开始自行处理。此时,如果不能很快学会自理和适应集体生活,就会产生自卑、困惑、茫然无措、无助等心理障碍。此外,一部分来自农村的同学,远离家乡来到喧嚣和繁华的新环境,往往会由于语言、气候、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不适应,产生恐慌、惧怕心理。

此外,就社交环境来说,大学生来自天南海北,大家齐聚一堂,交际圈子变广、变复杂,难免会产生各种摩擦,如果不能尽快适应这种变化,心理会容易受到挫伤,感到孤立无援,而且这张心理创伤对人的影响最大,伴随时间最长,解除的难度也最大。

(二)个性缺陷

基础教育阶段应试教育成为教育的核心和重点,心理教育往往被人忽视,难免会造成学生心理和个性上的多样化。大学阶段,群体生活和交际成为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重点之一。个性的多样化往往会造成交际和集体生活中的摩擦。有个性孤僻、急躁易怒、斤斤计较、胸怀狭窄、贪恋虚荣等个性缺陷的人在大学生活中比那些个性开朗、内心阳光的人更容易受到各种心理问题的困扰。

(三)自我逃避

当前教育体制的缺陷使得大学生在学校和专业选择上缺乏自主性,很多学生并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这使得他们由于梦想和现实的矛盾对现在的专业学习产生了懈怠和逃避,这不仅严重阻碍了学生独立意识的发展,还使得学生在学习上缺乏长远的规划,使得学习和人生失去了方向性和目标性,感情容易变得脆弱,在遇到挫折和失败时容易不知所措、自暴自弃,长此以往,会对学习和人生产生一种逃避心理。

(四)求职就业问题

高校的迅猛扩招使得大学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这也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由于种种客观原因造成的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和就业压力的日益加重,使很多大学生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进而对自我、对人生产生怀疑,变得消极悲观、怨天尤人。

二、引起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个人心理发展阶段

大学生的心理成长正处在走向成熟但又不完全成熟的时期,是人一生中心理逐步塑造成型的时期。因此,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常常面临着理想与现实、理智与情感、独立与依赖、自尊与自卑等方面的矛盾。这些矛盾如果不及时得到疏导和解决,长久郁积在心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

(二)社会转型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政治、社会的全面转型期,这使得整个社会的意识观念、价值观、利益格局等发生重要转变,人们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重要的变化。大学生虽然有自己的判断力和行为准则,但是情感上和心智上毕竟并未完全走向成熟,其日益觉醒的民主、科学、公平等一时在面对社会现实尤其是负面现实时往往会产生心理失衡,变得激进或者与世同浊。此外,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人际关系的日益负责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进而滋生负面心理,产生心理障碍。

(三)学校心理教育缺失

应试教育使得学校成为单纯成绩、升学率等数字符号的机构,导致了对学生社会认知、道德教育、情感教育、“三观”教育的缺失。这使得一些大学生道德信念缺失、以自我为中心、“三观’’不正、抗挫折能力差等。从大学生群体校园文化塑造来看,当前学校普遍缺乏应对多样化的大学生文化群体的准备,使得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无法通过一个普遍共识的文化平台来加以交流和疏导,从而加剧了大学生人际交往和集体生活的摩擦。

(四)家庭因素

家庭文化、家庭教育和家庭的和谐、幸福等对学生的心理塑造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甚至可以说,在学校心理教育缺失的现状下,家庭因素是形成大学生人格和心理的重要因素。如父母的溺爱导致孩子自理能力的缺失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的形成;家庭的贫困导致学生的高度自卑,家庭不和谐导致学生没有安全感、感情脆弱等,因此,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视家庭因素的作用。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对策

结合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及其主要成因,笔者从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强调大学生人格的健全和发展,它在注重学生思维、智力、知识、技能等系统性的知识认知学习之外,还注重对学生兴趣、情感、信念、决断、价值观等心理认知的培育和塑造,切实追求

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协调发展。因此,当前大学生教育要强调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切实关注学生心理,注重做好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工作和心理健康的塑造,切实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倾听学生心理诉求,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夯实牢固的心理基础。

(二)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是个体化差异明显的大学生群体进行和谐、广泛交流的良好平台,也是在积极的环境下潜移默化地培育和影响学生心理的重要途径。丰富多彩、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等够对大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调节、陶冶情操、启迪思想、提升修养,还能减少人际交往和集体生活中的矛盾和摩擦。因此,当前大学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充分发挥校园广播、校报、学生社团的文化宣传和塑造的优势,将校园文化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三)构造全面、多元的心理预防和援助机制

当前大学应当普遍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等常设机构,训练一支由专业心理教师、辅导员和学生干部组成的心理健康工作队伍,以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方面的工作,倾听学生心理诉求,帮助其分析和解决和心理问题。同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普及心理教育,从整体上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心理问题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为此,我们还要紧紧抓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个主题,积极、及时的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新苗头、新趋势、新内容和新形式,真正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个长期工程,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实现新的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思修论文:大学生对成长的定义与选择

全文共 3587 字

+ 加入清单

大学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就应当对大学四年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规划。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思修论文大学生成长定义选择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成长 什么是成长,成长的意义什么?我们不妨先看看《辞海》里是怎样说的:长大,长成;向成熟的方向发展。成长,成长就是改变,改变的方式有很多,或好或坏。有人不断受挫反而越挫越勇,如爱迪生,如共产党;有人一击就倒愈加颓废,如你如我如他。有人在失败与成功间寻找平衡,一样过得很好。成长是不变,坚持心中所坚信的目标,一往无前无惧挫折。杨宗纬有首歌特别好--《我变了我没变》。这里面有句歌词我一直记着“我做了那么多改变,只是为了我心中不变.......”我们奋斗那么多年,父母和老师付出了那么多心血,我们为的是什么?无非可以有一个让自己满意的未来,为了这一天可以早点到来,我们不断拼搏,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同样也是为了坚持我们心中那不变的梦想! 在我看来成长的意义在于不断追求。这个过程应该是快乐的,自我的,按照自我价值来衡量的。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在学习中摸爬着成长。从童年,少年到青年,中年最后是老年。每一段都是一次艰辛的历程,都是我们成长的乐章。那么,我们怎样自定成长的意义?我们在成长中得到怎样的启示?当我们从幼稚开始成长,最终找到真正的自我时,是否也会为自已的曾经心跳或释怀呢? 小时候我们都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当我们费尽心思去寻找时,似乎怎么也找不到。而当我们放弃了,认输了。发现要找的人就在周围。这时懊悔说:“我只差一步就找到了!”然而,就是这样的一步,让我们成为了这场游戏的失败者。我不禁想起了一句台词:“差不多,就是差很多。”的确,我们在成长中会遇到许多这样只有一步的路程。这一步是执着的迈出,还是理性的停留。都会产生各样的结果。无论是好与坏,成与败,差一步,就是差很多……

后来我们渐渐成长,走进了人生最宝贵的青春时光。“洽同学少年,丰华正貌。”各自都充满着理想与渴望。面对着同样不断成长的社会与世界。我们开始接触人际交往,为人处世,培养积极兴趣,操控充实时间……这无一不是难题。因此我们学会了以责人心责已,以恕已心恕人。明白了“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懂得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忽然发现,原来每个问题早就写好了答案。难的不是解决,而是怎样在成长中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从小一直在父母的怀抱下所成长的我们,这时会想去叛逆一下,挣脱一次。让自已去面对叛断与选择,学着选择自已的方向,迈出那不知对错的一步。然而我们谁不曾有过迷茫?又有谁不曾体会过失望?为什么从小都是父母告诉我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选择这个,放弃那个。似乎认何判断与选择都是那么的理所应当。而自己去做时,竟是那么的困难。 青春是渴望独立的,然而当我们真正独立时,却早已不再青春,让我们打开梦想的蓝图当作画布,涂上最美丽的颜色展示青春吧!

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文章说人生就如同学生做的选择题,判断题和填空题。选择题利在于可以去选择,即使不知答案,也可以凭直觉做出选择。就像成长中所要选择的各种人生道路,当我们不知道怎么走时,只能去选择一条,或是通向光明的天路,或是迈向黑暗的迷途……判断题判断是非对错,成长中有太多事是我们不能凭主观去判断的。但我们也有一半对的机率。填空题没有选择性,所以它最难,也是在成长中我们做的最多的题。 想象一下,在短暂的青春年少后。我们也将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大人。步入青年,中年甚至是老年。像父母他们那样,寻找生活里的不足,努力去将其填补。学会了付出与包容,坚强与坦然。用信念支撑着自已的责任与压力,填补着似乎永远也填不完的空白。因为越成长就有越多的渴望。于是我们又将懂得去竞争,学会当别人耽搁时你决定,别人拖延时你开始,别人抱怨时你学习,别人放弃时你坚持……虽然做起来会很难,但它会让我们在别人失败时迈向成功。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成长中给取收获。 到了垂暮之年,我们不会再有太多的空白与遗憾。当我们回忆童年时会为天真的幼稚而发笑。当我们回想少年时,会为年少的勇敢而自豪。当我们回首中年时,会为沧桑的辛劳而感慨……但我们也同样会像保尔说的那样:“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为卑鄙庸俗而羞愧!” 这就是一个人成长的价值。这就是一个人成长的启示。自定我们成长的意义,她乘载快乐,却充满坎坷,她耐人寻味,却无法挽回,她无畏短促,却渴望永恒;她蕴含价值,却千金难买……在成长中体会了太多的好与坏,品尝了太多的苦与甜,经历了太多的成与败…… 我们把成长自定义,将美好的甘露注入胸襟,让成长的春花长成秋实,让放飞的梦想交织成云,让缤纷的青春从此绽放,纯真的希望才会快快来临!

大学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就应当对大学四年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规划。

为了在学习中享受到最大的快乐,为了在毕业时找到自己最喜爱的工作,每一个刚进入大学校园的人都应当掌握七项学习:学习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兴趣培养、积极主动、掌控时间、为人处事。只要做好了这七点,大学生临到毕业时的最大收获就绝不会是“对什么都没有的忍耐和适应”,而应当是“对什么都可以有的自信和渴望”。只要做好了这七点,你就能成为一个有潜力、有思想、有价值、有前途的快乐的毕业生。大学:人生的关键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进入大学是你终于放下高考的重担,第一次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兴趣。这是你离开家庭生活,第一次独立参与团体和社会生活。这是你不再单纯地学习或背诵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第一次有机会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亲身实践。这是你第一次不再由父母安排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而是有足够的自由处置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支配所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这是你一生中最后一次有机会系统性地接受教育。这是你最后一次能够全心建立你的知识基础。这可能是你最后一次可以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的人生阶段,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可以拥有较高的可塑性、集中精力充实自我的成长历程。这也许是你最后一次能在相对宽容的,可以置身其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的理想环境。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都应当认真把握每一个“第一次”,做好选择。让它们成为未来人生道路的基石;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也要珍惜每一个“最后一次”,不要让自己在不远的将来追悔莫及。在大学四年里,大家应该努力为自己编织生活梦想,明确奋斗方向,奠定事业基础。 大学四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大学四年应这样度过……自修之道:从举一反三到无师自通

有一位母亲问一位大学信息类教授:”大学究竟教给我的孩子什么,为什么她连VisiCalc都不会用,那位教授是当时当时回答道:“电脑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不能保证大学里所教的任何一项技术在五年以后仍然管用,我们也不能保证学生可以学会每一种技术和工具。我们能保证的是,你的孩子将学会思考,并掌握学习的方法,这样,无论五年以后出现什么样的新技术或新工具,你的孩子都能游刃有余。” 她接着问:“学最新的软件不是教育,那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教授回答说:“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 其实这就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大学不是“职业培训班”,而是一个让学生适应社会,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平台。在大学期间,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习独立思考的方法,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只有这样,大学毕业生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上中学时,老师会一次又一次重复每一课里的关键内容。但进了大学以后,老师只会充当引路人的角色,学生必须自主地学习、探索和实践。走上工作岗位后,自学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微软公司曾做过一个统计:在每一名微软员工所掌握的知识内容里,只有大约10%是员工在过去的学习和工作中积累得到的,其他知识都是在加入微软后重新学习的。这一数据充分表明,一个缺乏自学能力的人是难以在微软这样的现代企业中立足的。

自学能力必须在大学期间开始培养。许多同学总是抱怨老师教得不好,懂得不多,学校的课程安排也不合理。名家这样说:“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蜡烛”。大学生不应该只会跟在老师的身后亦步亦趋,而应当主动走在老师的前面。例如,大学老师在一个课时里通常要涵盖课本中几十页的信息内容,仅仅通过课堂听讲是无法把所有知识学通、学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就把课本中的相关问题琢磨清楚,然后在课堂上对照老师的讲解弥补自己在理解和认识上的不足之处。中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更多地是追求“记住”知识,而大学生就应当要求自己“理解”知识并善于提出问题。对每一个知识点,都应当多问几个“为什么”。一旦真正理解了理论或方法的来龙去脉,大家就能举一反三地学习其他知识,解决其他问题,甚至达到无师自通的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有关大学生诚信论文2500字

全文共 3170 字

+ 加入清单

正如孔子所说“言必信,行必果”,即“人无信不立”。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学生诚信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摘要: 所谓诚信,即诚实与守信,她是一种美德、一种品质,为我们中华民族世代所信奉。 诚信是立身处世的准则, 是人格的体现,是衡量个人品行优劣的道德标准之一。正如孔子所说“言必信,行必果”,即“人无信不立”。在全社会倡导诚信的今天,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接受文明教育最充分的大学生,应该身体力行,领文明之先风,做诚信之表率。然而,大学生的诚信现状让人无法乐观。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

根据我的了解,我总结大学生诚信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诚信,背信违约。

据《中国青年报》的一次调查统计表明,在校学生中未说过假话的平均只有6.2%,其中,幼儿园小朋友占84%,小学生占51.3%,中学生占20.1%,大学生占0.48%。孩子的心灵本是一张洁白的纸,纯真无邪,净洁无瑕。随着接触社会,童心受到社会的玷污,诚信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匮乏,到大学阶段达到了不诚实最低点。

2.抄袭成风,蒙混过关。

在大学制定的教学计划中,给学生留有很多自习时间用来预习、复习课程或涉猎课外知识。但现在有很多学生把这些自习时间用来打牌下棋、上网聊天等,要到交作业时,借其他人的作业花一、二十分钟完全抄袭过来就算完事。

尽管各高校都制定了严格的监考制度,不仅对考场纪律有严格规定,而且对监考老师的职责也有严格的考核,但学生的作弊方式还是层出不穷,无奇不有,作弊的手段也是防不胜防。

4.求职履历,“掺水”成风。

随着高校扩大招生,大学毕业面临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有些学生在求职履历上作文章,涂改成绩、夸大事实、制造假证件、虚构经历,绞尽脑汁玩手段。

5.助学贷款,处境尴尬。

为了保证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大力开展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涉及面广、支持力度强、深受广大学生欢迎的重要举措。国家推行政府贴息助学贷款政策,无需抵押。如期还贷,靠的正是学生的诚信。但结果往往让学校和银行处于尴尬境地,这是大学生诚信素质低劣的重要表现。比如前不久,中央财经大学的一项调查就显示,有20%的受助大学生竟然表示未曾考虑过还款问题!

虽然只是少数大学生走在不诚信的行列上,但他们影响的却是整个大学生队伍的荣誉。大学生诚信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但是针对以上大学生出现的诚信危机,我们又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大学生道德品质下降,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诸多的现实原因。

1.历史积淀的负面影响。

长期以来,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上,虽然形成了“童叟无欺,相互礼让”等诚信的经典之句,但在封建社会长期的专制下,人们的诚信意识也存在着扭曲的一面。历史上“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老实人易吃亏”等格言古训,导致人们在潜意识中诚信意识的匮乏。诚信的基本要求是诚实、信任、不欺骗,也就是以信用取信于人,对他人给予信任。这些格言古训恰恰违背了诚信的最基本要求。这也说明,历史积淀中的带有“世袭”观念的残余还在影响着当代大学生。

2.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也深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带来的新观念、新文化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趋势日趋明显;随着入世,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也就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当中,使他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这些新变化使得大学生在认知中产生了一种错位,那就是不诚信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甚至是获得利益回报的一个途径。这种负面效应的影响,对大学生心灵的腐蚀是不可低估的。

3.家庭教育对学生诚信品德形成的影响。

中国的家庭教育长期以来所强调的是智育,只要得高分、进名校,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甚至是可以忽略的。因此导致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有的家长只重视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忽略日常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子女平时的不诚实行为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有的学生家长不能以自身的行为影响子女,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诚信缺陷也是导致部分学生诚信危机的原因之一。

4.教育内部原因的影响。

教育内部的原因主要包括:(1)教师个人的诚信素养、教育价值观、职业道德、专业水平等都会影响教师教授诚信教育。(2)教育方式、方法问题。目前我们的教育方法以灌输、说教为主,将德育教育视为政治说教,或把德育教育当作知识“传输”,忽视情感教育。试想如果淡化情感教育,怎么会培养出真的情感!没有真的情感,又怎么会有诚信呢!显然,不诚信的教育方法也不可能结出诚信的果实。(3)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原因。由于高校内部管理不严给大学生不守诚信提供了可乘之机。学校在具体执行各种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公正和不诚信,也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诚信机制未能引入学校及学生群体,也使得学生诚信意识不强。

5.教育外部原因的影响。

教育外部原因的影响主要是指学校教育以外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作为社会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生存和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环境有着极大的关联。时下,社会大环境和家庭的负面影响对学校的冲击很大。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到社会关系中人际交往感情的淡漠、诚信的缺失、安全感的缺乏等,使人们对传统的道德观念和诚信原则发生了动摇和怀疑,也使我们当前进行的诚信教育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那么如何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呢?

首先,要在教育中加强对诚信教育的重视程度。教书育人,是教师工作之本。一般地说,“教书”是指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学生的智能;“育人”是指教师通过课上课下的教学和教育活动,通过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进行的一些显性的或潜在的政治、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目的就是要为社会培养和造就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及个性心理品质,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及技能的劳动者和接班人,即所谓“德才兼备”。诚信是道德修养、成才做事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教书育人一定要抓住诚信教育这个根本,时时事事处处突出诚信教育。我个人认为,狠抓诚信教育主要应从三方面入手: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时时事事讲诚信,给学生作诚实守信的榜样;其次,课堂教学要随时注重诚信教育。课堂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一定要充分发挥其育人的强大功能,把诚信教育落到实处;其三,充分利用学生课外活动,充分依靠全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依靠学生的各种组织,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深入细致的有针对性的进行诚信教育,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诚信道德修养,另一方面也使教育者自己受到诚信教育。

其次,要在管理体制中强化对于诚信的教育。我们知道,诚信是一种优良品质,是社会要求人们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带有某种程度的强制性。如果人们违背了诚信原则,不仅要受到遣责,而且要受到惩罚,特别是在利益关系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根据诚信的这一特点,在管理育人中,管理干部、后勤职工和教师一样,首先要诚实守信、率先垂范,还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各种诚信制度和诚信教育制度,以强化诚信教育。要把诚信的具体规定列入有关的制度中去,让全校师生都知道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所谓诚信教育制度,是指学校加强诚信教育的有关规定。认真执行诚信教育制度,决不能让投机钻营者得逞,也决不应该让老实人吃亏。另一方面,还要建立诚信的考评体系和相应的信誉档案,并和全社会的信用制度协调一致,同时加大对不诚信行为的处罚力度。这是诚信制度执行的关键和强有力的手段,它会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500字

全文共 6432 字

+ 加入清单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四、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1、客观方面

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

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

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

2、主观方面

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

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

。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二是失望与失宠感

。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

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四是畏首畏尾。

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

五、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

10%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六、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基础

二十一世纪的晨钟已经敲响,在这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培养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重任。如何培养跨世纪人才,其核心是加强对青年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二十一世纪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且相互和谐统一,这也是健全人格的科学内涵。我们应该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们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学识才能素质,而较为忽视的是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即使在比较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今天,仍未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心理卫生死角”引起足够的重视,其结果是导致学生?出现了大量的心理问题,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影响了人才的整体素质,阻碍了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给国家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态,不仅关系到广大学生健康生理、心理的发展,良好思想道德的养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关系到人才素质的整体提高、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直至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3000字

全文共 2839 字

+ 加入清单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欢迎阅读,希望文章对大家有帮助!

摘要:大学生群体,一个看似轻松,事实上却承担巨大压力的群体,学业、生活、情感、就业多重大山的压迫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告急。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些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的不断增多,自杀、凶杀等一些反常或恶性事件不时见诸报端,一个个血淋淋的事实,在不断警示我们,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健康的心理,以积极进取、服务于社会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树立远大理想,“以天下为己任”,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推动大学生努力完成学业,自觉攀登科学高峰。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如果离开良好心理的培养,就培养不出具有先进文化知识的合格大学生。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一些诱惑,这些诱惑往往会给你的心理带来些许的波动,诱惑贯穿每个人的一生,面对诱惑我们应该调整心态,以正确的方式对付,以合理的方式解决,我们才能成长,成熟。

关键字:心理、健康、调整、成长。

大学生心理健康是一个被受关注的话题,如今对于以踏入大学生活的我们来说,如何正确的树立一个好的人生观,培养一个健康的心理是尤为重要的。通过这次学习我明白了人生也许可以分为很多阶段,每个阶段心理都有着不同的转变。 心理健康是一种想法上的、观念上的健康。在这里我对大学生活的人际交往问题以及大学生恋爱心理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大学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问题

记得上课时老师讲过“比起中学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更为广泛,独立性更强,更具社会性。”这也就意味着我们从一个私有的小空间,逐步的向社会这个大的空间融入,如何可以更好的融入这张大的人际关系网成我们前进的潜在问题。正因如此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我们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我们正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然而并不是每个人在交往中都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在这一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人会产生各种问题。认知、情绪及人格因素,都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建立。一旦在这一过程中受挫,就可能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与焦虑之中,或因企图对抗而陷入困境,并由此产生心理问题。

如何在大学中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呢?首先在大学人际交往中要注意一下几点。

1、要注重自身人格塑造和能力的培养。

人们喜欢真诚、热情、友好的人,讨厌虚伪、自私、冷酷的人。在同学中选择朋友,首先考虑的是个性品质,与成熟、热情、坦率、有责任感的人多交往。所以,若想要增强人际吸引力,融洽地与他人相处,就应充分健全自己的品格,表现自己的特长,使自己的品格、能力、才华不断提高。

2、要宽宏豁达,学会体察对方心理,做到以诚相待。

我们在交往中要学会做个有心人,善于体察别人的心境,主动关心他人,使他们感受到你的善意和温暖。以同宿舍的室友为例,每个人都要注意观察,尽量满足他人的需要,如经常打水、扫地,为生病或有事的同学打饭、补习功课等。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的时候,我们需要多进行换位思考,只有将心比心,以诚换诚,才能达到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共鸣。

3、掌握一定的社交技巧。

交往中的技巧犹如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可以帮助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增进彼此的沟通和了解,缩短心理距离,建立良好的关系。

二、大学生恋爱心理

大学生的恋爱心理是指大学生在心理、心理能量。环境的共同作用下表现出来的对异性的求知、接近、进行恋爱、追求爱情等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

长久以来恋爱心理问题就是是困扰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站在一个理性的角度来说,恋爱所带来并不一定是快乐和幸福,往往有些人体会到的是烦恼和苦涩。对这样的人来说,还需进一步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否则匆忙进入恋爱,很可能弊多利少。大学阶段的学习很紧张,时间很有限,如果为了处理恋爱中的矛盾、烦恼而花去很多时间、精力,影响学习和全面发展,无疑是于己于国都不利的,也是违背恋爱心理健康的。人格不成熟的大学生匆忙涉足恋爱容易导致不成熟的恋爱,容易产生多种心理问题。如果恋爱双方都不成熟,那么失败的可能性就更大,或者会产生更多的负面影响。从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实践看,恋爱中的矛盾纠纷多产生于他们不成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在我看来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主要存在的现状。

1、自卑现象

总感到自己缺乏被爱的吸引力常有一些人为自己还没有恋人而自卑,认为自己对异性没有吸引力,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不敢坦然与异性交往,更怕在异性面前失误,只好用回避与异性接触的办法保护自尊心,并极力掩盖内心深处的痛苦与失落。

对于有这种心理困境的大学生应从各方面多寻找自己的长处,挖掘自己能吸引他人的闪光点,并学着变换一下思维方式,用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去对比,以增强自信。

2、能做恋人的异性朋友难寻

这种恋爱心理困境的原因主要在于对友情和恋情的认识还很肤浅,对社会中人际关系的科学认识的缺乏更证实了他们的性心理发育的确滞后于性生理的成熟。当然,也不排除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观念更新所形成的复杂人际关系对大学生们的影响及心理冲击。

揭示爱情的自然性、社会性和复杂性,引导大学生在寻求爱情的过程中既要有主观上的用心、又要顺应自然。在与异性的交往中要学会控制感情,勇于说“不”,不自作多情,更不要错把迷恋当爱情。

3、“试婚”现象

“试婚”现象这除了与大学生性心理发育的成熟及角色的特殊性相关外,一方面是受西方“性自由、性解放”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我国在学校性知识教育上的薄弱、大众媒体宣传的不适当有关。

大学生应该正确的恋爱观将对他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于在大学生中出现的恋爱现象,我们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

结束语:

通过大学里心理健康课程的学习使我明白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性和不可或缺性,我们需要时刻保持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态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同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一下需要帮助的和有心理障碍的同学,让大学充满健康,充满快乐和温馨的气息,远离心理问题。

虽然这个学期的心理学课程已经结束了,他能给我的也很有限,但是有更多的东西值得我自己去领悟,去体会。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受益非浅,他给我的生活带了很多改变。在此,我要真诚的感谢陪我走过这一学期的心理学,更要感谢我们的心理学老师的精彩讲授,教会了我们很多很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当代大学生艾滋病防控问题论文

全文共 3412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的艾滋病疫情已经从高危人群开始向普通人群蔓延,青少年已成为受艾滋病影响的主要人群。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当代大学生艾滋病防控问题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摘要】艾滋病自20世纪80年代初在美国发现,至今仍是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最严峻的传染病挑战。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以来,发病人数和感染者人数处于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职业为学生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给出的数据:学生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占当年病例报告总数的比例从2006年1-9月的0.96%上升至2011年1-9月的1.64%。大学生艾滋病感染率的上升,不仅危害大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且影响我国人口结构和整体素质。本文将从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原因和途径入手,通过对大学生危险性情况和政府制定防控干预政策的分析,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以达到大学生艾滋病预防控制的目的。

【关键词】艾滋病 防控 干预政策

一、大学生艾滋病感染的现状分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给出的数据和分析指出:"截至2013年8月31日,我国现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428867例,死亡人数127758例"。 其中15-24岁青年学生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从2008年的482例增加到2012年的1387例,占每年新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构成比例从2008年的0.9%到2012年的1.7%,呈现较大幅度的上升趋势。

"我国的艾滋病疫情已经从高危人群开始向普通人群蔓延,青少年已成为受艾滋病影响的主要人群。" 当代大学生的生理处于活跃时期,心理发展还未完全成熟,知识尚不完整,性观念又比较趋于开放,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缺乏相关的经验和知识来抗击艾滋病,让自己免于艾滋病的侵袭,因此,有学者将大学生也归为了艾滋病毒的高危易感染人群。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主要途径是不安全性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变化,我国大学生的婚前性行为态度逐渐开放,性行为的发生率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高校学生卖淫嫖娼的行为以及男性同性恋感染艾滋病的新闻报道也已屡见不鲜。另外,虽然政府机构在积极倡导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艾滋病,但由于艾滋病对人体巨大的危害和至今为止的不可治愈性使恐艾心理在中国民众中普遍存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也不例外。根据笔者的调查,有74%的同学表示不愿意和艾滋病人或艾滋病毒携带者住同一个寝室,有72%的人表示如果自己不幸感染率艾滋病将会选择不将其公之于众。因此,面临大学生艾滋病感染率的逐年上升,对该群体及时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非常必要。

二、大学生艾滋病感染率上升的原因

(一)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缺乏和认识的偏差

通过对安徽、湖南、兰州地区部分高校的300名大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大学生对艾滋病本身的认识及其传播途径的知晓不全面准确。分别有41%、53%的同学一般都在报纸书刊、电视广播中获取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和新闻。而通过老师传授获得艾滋病知识的学生只占28%。有57%的大学生表示在大学期间从未参加或遇到过学校举办的任何关于艾滋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活动。有很大一部分同学觉得艾滋病离自己的生活很远,和自己并没有多大的关系。能够完全清楚正确地回答出艾滋病的三种主要传播途径的学生数也只占43%。大多数学生也表示不知道感染艾滋病病毒后或艾滋病发病期间身体会出现怎样的反映和症状。同时大部分学生也表示愿意甚至渴望了解更多关于艾滋病的知识 ,对艾滋病防控问题持有非常积极的态度。

艾滋病所带来的社会恐慌也会影响艾滋病感染率的上升,本只是慢性传染病的艾滋病在我国被赋予了道德的不同色彩。那些艾滋病毒携带者怕受到外界的孤立和职责而不敢对外宣扬,有的甚至可能会出现抱负社会的负面情绪。而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匮乏使得他们不能正确对待艾滋病毒携带者,以此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调查数据指出,当知道有同学感染了艾滋病后,有67%的学生选择会减少与之交往的频率,大部分学生表示不愿意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同住一个宿舍。

(二)学校对艾滋病的预防控制不够重视

被调查者中有53%的人表示在大学期间从未参加或遇到过学校举办的任何关于艾滋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活动。国家和政府非常重视艾滋病的预防控制,采取下发文件,增加投入等十分积极的措施,但是在具体的落实方面仍存在不够重视或流于形式等问题,宣传内容带了太多理论化的色彩,形式单一,在学校开展的艾滋病宣传教育还不到位,不能满足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需求。学校对艾滋病预防控制重视程度的不足会直接导致学生的防艾意识观念淡薄。

(三)大学生心智尚未成熟,易受外界诱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转变,人们对性的看法和认识越来越开放,青年学生更容易接受这样的新观念,对婚前性行为和同居甚至同性相恋的观念变得更加开放。同时,大学生的生理正处于青春期这一阶段,他们对性产生更多的兴趣,并由最初的反感转为爱慕,这本身就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这一时期的学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知识结构也不完整,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情绪又很多变,在诱惑面前感性和冲动往往会战胜理性而不能自制。也有学生因为金钱等利益的诱惑而成为性工作者,通过性行为感染艾滋病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另外,教育的缺乏和青少年自控能力的不足让部分大学生容易染上毒品,从而也增加了大学生的艾滋病感染率。

三、大学生艾滋病防控的建议措施

艾滋病的危害已经不单单是对个体生命和公共卫生的影响,它已经转变成整个社会的一种价值理念,危及到了社会的和谐运行机制。当代大学生作为我国新生代的主力军,对艾滋病的防控变得越来越必要,本文大学生艾滋病的预防控制也尝试提出一些解决的建议。

(一)高校需加大艾滋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

前文所提学生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仍非常缺乏,同时也抱有积极学习的态度。高校作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和领导组织单位,应高度重视大学生艾滋病的防控工作。学校可开设生理卫生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选修课程,通过老师的讲述让学生更加全面、系统、深入地认识艾滋病。举办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讲座,邀请专业人士前来讲学。另外学校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在校园内外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艾滋病预防控制的活动,例如在每年的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前后举行以艾滋病预防控制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或者座谈会等各种不同形式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学校在举办这些活动的时候应按照宣传教育为主、培养文明健康生活的方式,坚持贴近学生实际,注重活动的实际效用,而不只是流于形式,只为完成任务,要将经常性的宣传和重点宣传相结合。

(二)开辟新的引导途径来培养大学生健康的行为方式

人们都通常更愿意听取与自己年龄相仿,背景、兴趣爱好等相近的朋友或同伴的看法和建议,特别是大学生还处在迷茫、叛逆的青春期,需要那种可以相互讨论怀孕、性、吸毒等一些敏感话题的同伴,因此在艾滋病预防控制的工作中,大学生的同伴教育有时远比老师的说教有效得多。招募一些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对艾滋病的防控工作有热情的大学生志愿者,对他们进行艾滋病知识和沟通能力等的培训,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健康的行为方式。这些志愿者通过同伴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行为示范等来影响和教育周围的同学,以此类推,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中形成积极的影响和效应。

另外,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社交已经不再局限于校园生活,各种网络社交团体中都有大学生的身影活跃着。网络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对大学生健康行为方式的建立会产生很多的不良影响,因此要正确引导大学生的网络社交行为,避免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诱惑而感染艾滋病毒。

(三)鼓励学生自发的组织干预,在社会的防艾工作中起带头作用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知识层次比较高,更易于接受和掌握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可塑性又很强,在学校的教育和引导思维同时,鼓励大学生自发成立关于艾滋病预防控制的社团组织,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教育,定期举行艾滋病防控的主题活动,由大学生自己策划、宣传和执行,能带动更多的学生加入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队伍。在进行大学生自身艾滋病预防控制的同时,还可以走进社会,走进艾滋病人的生活,宣传艾滋病的防控和治疗,作为纽带来帮助艾滋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人接触社会,融入社会生活。只要足够的重视和正确的引导,大学生的青春朝气和爱国热情将会给我国艾滋病的预防控制发挥积极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大学生诚信优秀征文

全文共 4231 字

+ 加入清单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史中,得到了不断的洗礼和升华,诚信教育已在神州大地上扎下深厚的根基,具有悠长的历史渊源,培养了一大批倡导诚信的仁人志士,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国家和人民做着贡献。语文迷小编分享一篇大学生诚信征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摘要:“人无信而不立”。诚信是一个大学生最基本的道德素质,现在我们的民族正处于伟大的复兴时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非常有必要提倡诚信教育,努力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努力做到“诚信立人、诚信立学、诚信立国”,这对于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秩序也具有深远意义,为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 诚信教育

一、诚信:中华民族的复兴的基础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一页,然而近代的中国遭受列强欺侮,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从这样一个起点和基础上实现民族复兴,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取得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帝国主义列强曾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一些国家在中国境内还享有驻军、领土租借、内河航行和领事裁判等各种特权,甚至连中国海关的行政管理权和关税收支权都掌握在外国人的手里①。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再到抗日战争,中国民族都在尝试复兴,这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代一代中华儿女矢志不渝的追求。辛亥革命以来,中国人民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实现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人民的富裕和幸福,民族的解放和复兴。经过不懈的奋斗和艰辛的探索,我们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目标,正朝着第三步战略目标阔步迈进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力有显著的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国际社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际相对的和平环境给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一个好机会,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机遇,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华民族的复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要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才可以实现的。作为当今的大学生,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担,要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我们首先要提倡诚信教育。中华民族素有“言必信,行必果”、“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的传统美德和名言警句,因为诚信是立人、立业、立国之本。

二、诚信教育:必要性和重要性

诚信教育在一段应试教育阶段曾经被遗忘过,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标准也在改变,社会更多看重的是个人的良好道德水平和应用能力,而诚信作为个人道德的基本标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引起了党中央的重视。进入新世纪,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的同时,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2001年9月20日党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纲要概括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三年来,各地各部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纲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特别是诚信教育,各级党委和政府已经把其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各个学校也同样重视学生的诚信教育。《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发布以来,全社会普遍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公民道德教育活动,良好社会道德风尚逐渐形成,全民族的文明素质不断提高。但在一些领域和地方不守承诺、欺骗欺诈等失信现象却屡禁不止,这些社会不良现象也侵蚀着校园,给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在一些地区和学校,少数学生考试作弊、言行不一、欺骗他人的情况时有发生③。教育部在2004年3月25日发出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虽然这个通知没有涉及到大学生,但并不表明大学生不需要诚信教育,相反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部分大学生在校求学期间申请了助学贷款但毕业找到工作后迟迟不还;学校每到重要考试,就会有出现枪手的情况,考试作弊就更不在话下。诚信是现代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立身之本,是青年大学生道德发展的基本要求;诚信教育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整个公民道德教育的基础。面对社会发展变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大学必须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大学诚信教育、建设诚信社会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性;充分认识诚实守信的品德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必须加强培养,不能放松,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充分认识诚信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件大事,认真抓紧抓好④。

三、诚信问题:主要表现与原因

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作弊现象严重。某高校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同学都有考试作弊的动机,20%的学生还曾经有过作弊的经历。大家都认为作弊见怪不怪,是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甚至在全国一些英语大型考试,有32%的学生曾经有过找“枪手”的想法,11%的学生曾经找人替考过。新浪网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偶尔作一两次弊的占40.34%,经常作弊的占21.66%,公共课作弊,专业课不作弊的占8.49%,从不作弊的只占26.51%。甚至还有人认为,作弊就像谈恋爱一样,在学校里无法禁绝。

2、合同观念不强。主要表现在大学毕业生单方违反就业协议,随便和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从中选择工资高,福利好的职位。据统计,重庆大学每年毕业学生单方违约的比率达2%,一些学生不仅违约,而且还设法逃避违约的法律责任。

3、过分夸张推销自己。主要表现在毕业生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对自己的简历加上许多欺骗的成分,例如:荣誉证书、英语等级证书和个人经历等方面。

4、信用意识淡薄。这方面表现在学生在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毕业后迟迟不还。广东已有64所高校的23000多名困难大学生从国家助学贷款中受益,合同贷款总额3.1亿多元,实际已发放2.1亿多元。然而部分高校毕业生还贷率低已成不争的事实。去年底,广东某高校没有及时还贷的金额近百万元;有些高校的违约率甚至超过了20%。按银行与高校之间的协议,如果贷款违约率超过20%,且不按时还款人数达到20人,银行将暂时中止提供助学贷款⑤。据了解,在北京其他个人消费贷款群中,不还钱的比例远远低于千分之一,而大学毕业生却高达10%的欠款率,虽然有实际还贷能力方面的原因,但大学生信用意识的淡薄不能说不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为什么会在大学生中会出现这些情况,我们分析了以下几点原因:

1、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中国曾经是个小农社会,小农意识可谓是根深蒂固,中国传统社会的诚信是在封闭的生产关系、人员很少流动的社会条件下形成起来的,一般都没有法律的约束,通过道德或者是在血缘、地缘关系的基础上靠熟人之间的舆论、面子来维系的。现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员的流动更加频繁,诚信已经不能通过传统的方式来维持了。新时代出现的诚信问题需要新的维系手段,法律和信用制度就是这些手段中的两个重要方面。现在出现信用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在旧的信用维系手段失效的同时,新的即法律和信用制度的手段还没有建立或健全起来,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社会信用保障体系的缺位或“真空”。

2、由于社会这个大环境在信用制度出现了问题,校园里这个小环境难免要受到影响。现在的社会中人与人缺少的是一种信任,正因为缺少这种信任,我们的经济秩序受到了影响;我们的政府、银行、企业以及包括我们个人在内的整个社会的信用都面临严重问题。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很强的影响,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自然会受到社会的这种不良影响,出现上述的现象也就不奇怪了。

3、高等教育中忽略或者放松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诚信教育往往被认为只是中小学生应该学习的,大学生就没有这个必要了。近来,国家制定和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这里面去忽略了大学生这个重要的群体。诚信教育不仅仅只是一个面向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应该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

4、个人因素的影响。我们的大学生没有很好的抵抗力来抵抗社会上这些不良风气的侵袭,急功近利,没有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不知不觉中失去了诚信这个人生的宝贵财富。

四、诚信教育:实施的方法与途径

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参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关于开展社会诚信宣传教育的工作意见》,突出抓好诚实教育和守信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大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内容,懂得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提高守法、守则的自觉性,牢固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从小立志做个讲诚信、讲道德的人。把诚信教育纳入到德育工作计划,诚信教育要与社会公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有机融合,提高整体教育水平。要充分利用好“两课”的教育,把“两课”教育和诚信教育有机地联系起来,充分发挥“两课”的优势;同时利用好每年9月20日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和每年9月全国“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月”的契机,将诚信教育作为重点之一,组织安排相关教育活动。弘扬民族精神是整个中华民族应该做的,作为大学生,我们有必要走在前列,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不欺骗别人,不弄虚作假,考试不作弊;

2、诚实待人,不虚情假意,要真心真意帮助有需要的人;

3、守时、守信、有责任心,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不吹夸自己,言必信、行必果。遇到错误,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就改 ;

4、增加法律意识和契约观念;

5、营造一个诚信的环境,同时积极在家人中宣传诚信的作用;

五、结束语

中华民族的复兴正处在一个非常好的时期,作为当代的大学生,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担,还要努力把我国建成诚信大国。一个国家需要诚信,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所以出现了那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是我们没有建立好一套完善的信用制度和法律制度;一个政府需要诚信,一个没有诚信的政府是不可能得到老百姓拥护的,不可能为老百姓承诺什么,也不可能为老百姓做些什么;一个人同样也需要诚信,没有诚信的人将难于立足于社会,因为我们的社会正朝着信用社会前进。愿我们为把中国建设成为诚信大国而努力,愿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能够早日实现而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大学生诚信演讲稿

全文共 1684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各位校领导、评委,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xxx系xx班的学生,在这象征着青春活力、充满激情的五月,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有幸参加这次有关诚信话题的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

诚信,一次心灵的握手

握手,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可却流露出人与人相见时的礼仪。然而,在和谐社会里,人与人互相共处还需要另一种更为高贵的礼仪,那就是——诚信。

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乃至整个人类所公认的一种美德。如果提起诚信,也许每个人都会说很容易,不说谎话、办实事,仅此而已。可是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与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在关键关头,又有几个人能坚守住诚信呢?虽然,诚信二字是很简单,但要做到就需要我们用心去实现了。

同学们,如果我们认真追忆曾经自己走过的每一步,相信一定会找出许多诚信的影子。小时候,家里的长辈经常会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要守信用”。上学了,我们通过课本学到了鲁迅先生所说的“诚信是为人之本”。今天,我们走进了大学校门,跨入了更高层次的文明礼堂,我们站在这里赞美诚信、歌颂诚信,是因为它已经不紧紧只是停留在言语和书本之上那么简单。诚信,对于我们这些站在时代浪尖、即将接受社会洗礼的大学生更具有实际意义。

我国的一所大学关于诚信做过一次详细的问卷调查。其中有一小部分同学在思想上出现了偏颇,他们认为诚信是“理想主义”,并不现实。其实,出现这种问题不足为怪,如果是经常关注新闻媒体,浏览互联网页的同学可能会观察到,去年我们经常会看到关于“殇”类题材的报道。例如,“球殇”、“牛奶殇”、“论文殇”,后期还出现了“情殇”、“国殇”。是啊,为了金钱和利益,一些缺失诚信的人踢假球、卖有毒奶粉、抄袭学术论文,甚至有时还能看到一些大学生为了自己拖影而出、谋得一份好工作,不自觉地夸大简历、伪造获奖证明,做一些投机取巧的事情。种种恶劣的行为确实让国人为之伤心、让我们这些大学生为之震惊。但这毕竟只是伤心,只是震撼,在现实生活中,在我们生活的校园里,诚信这一真实不欺的美德,像一颗长青树依然扎根在你我心灵的深处。我们不会忘记,曾经接受过国家助学贷款、现已经走出校门的师兄、师姐,虽然刚参加工作工资相对微薄,但他们却时刻提醒自我要省吃俭用、尽早还上贷款,好让更多因为家境贫困的学子圆大学梦;我们不会忘记,曾经走出校外实习的学子们,虽然他们相对单位其他员工缺乏干练,但真诚的话语,守信的言行,依然得到了用人单位对他们的赞誉,对我校的褒奖;我们不会忘记,这些在校大学生,也就是我们自己,一度肩并着肩、手拉着手,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甚至会联想到在运动会接力赛场上,我们都会把自己的一棒交给队友,并为他高呼加油时的目光。是诚信让我们守住了诺言、是诚信让我们收到了赞誉、是诚信让我们彼此走的更近、更近。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和在座的很多同学一样,憧憬着自己在学校期间能够得到老师、同学们的信任;憧憬着自己走出校园后,将来能够成为一名公司白领、甚至是企业家,圆了自己为国家的经济腾飞贡献力量的梦想。相信,大家也都看过央视曾经热播的电视剧《乔家大院》,剧中的乔致庸是真实活跃在我国清朝末年的山西晋商。当乔致庸年迈时,总结自己成功的秘诀,只是简单概述为“不缺斤短两,不以次充好,做生意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要诚实守信”。对,无论是我们今天在学校立志读书,还是将来走进社会建功立业,诚信这块儿金字招牌应该永远作为瑰宝、从我们的手中继续让它传承下去,让它永不退色。

身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一名泱泱大国的学子,我们从小就懂得“坐着读书、站着做人”的道理。现在,我们在学校除了掌握知识之外,还要在学习和生活中注重培养自己的品德,铸就人格。诚信为人,必能取信于人,立信于人,收获的一定是朋友;诚信做事,必能韧如江流,动如海啸,赢得的一定是信赖和尊重;诚信对待生活,才能挫之不馁,安之不燥,使我们未来能够一步步走向成功。

同学们,诚信是驿站,给劳顿的步履以歇息;诚信是力量,给疲惫的身心以补给;诚信更是我们做人处世之根,安身立命之本,给我们生命以支撑。让我们敞开心扉,为社会、为你我、为身边的人打开一扇窗户,用充满诚信的心灵,握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1500字

全文共 3109 字

+ 加入清单

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建设对高校的要求之一,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正逐步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在校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学校校区的快速扩大、学校与社会的逐步一体化,这些都对大学校园和大学生的安全带来了更大挑战,导致近年来学生被骗、被抢的案例,学生的伤害、伤亡事故,学校的“安全事件”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高校的稳定发展,我们迫切需要重新审视和高度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保障高校安全稳定的重要方面

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建设对高校的要求之一,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高校最重要的主体,是高校教育培养的对象,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未来建设者与接班人。他们在校期间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广受国家、社会、家庭的广泛关注。如果发生涉及大学生的“安全事件”,就必然会牵动社会、家庭、宣传媒体和大学生群体的神经,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甚至在全社会产生强烈的负面影响。因此,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防范于未然,是确保高校安全稳定的重要举措。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全教育涉及大学生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强化法律意识、提高自控自律能力;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是大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是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内容;安全教育中针对大学生进行的心理辅导和心理问题矫正本身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可见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构成和重要组成部分。

(三)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

从大学生成长的历程来看,大学是大学生成长成熟的关键时期。多数大学生是从中学校门直接迈进大学校门,社会生活经验比较欠缺,人生阅历尚浅,思想相对单纯,对社会复杂程度和安全防范的认识不足。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安全知识和安全防范意识,不仅有利于保障大学生在校正常生活学习,顺利完成学业,而且有助于增强他们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他们成长成才。

二、影响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新形势

市场经济发展对社会环境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剧烈冲击,高校扩招带来大学校区的急剧扩大,大学生人数迅速增加,以及独生子女大学生时代的到来,都是大学生安全教育必须面对的新形势、新情况。

(一)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环境的日趋复杂性

1、市场经济负面影响对社会传统道德观念形成冲击。市场经济活动存在的弱点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反映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容易诱发自由主义、分散主义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这必然会反映到高校青年学生的头脑中来,在一些大学生中出现道德观念弱化和扭曲现象。一些学生出现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爱贪便宜、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等不良倾向,因此而出现陷入传销骗局、傍“大款”而引发冲突、校内盗窃、考试作弊等安全问题。

2、校园开放性带来的安全隐患更加突出。扩招带来校区急剧扩大,校园成为一个开放的教育园区,社会上各种人员进校服务。这种复杂的新形势,造成学校与社会接触频繁,外来人口增加,素质参差不齐,鱼龙混杂,从而使高校的人员结构更加复杂化。高校校园也不再是过去单纯的“一方净土”,而更像是一个具有多元化、多层次的比较复杂的小社会。围绕高校校园的学校经济圈的形成,少数学生在校园周边自主租房居住,学院安全保卫力量的相对不足等,都使高校面临日益严峻的安全形势。

3、网络虚拟社会带来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网络化趋势给大学生安全教育也带来了挑战。对于思想活跃的当代大学生来说,网络是他们了解社会、接受知识、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国内外一些反动势力利用网络进行文化渗透,一些道德败坏的人传播不健康和低级趣味的网络游戏、黄色网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以网上交友为借口进行犯罪活动,等等。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心理尚不定型,认识能力有待发展,容易沉迷于“网络社会”,受到不健康信息的诱惑、侵害,各类安全隐患随时可能发生。

(二)独生子女大学生自身特点的特殊性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成批量的独生子女进入大学,中国进入了独生子女大学生时代。在特殊社会背景、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中长大的独生子女大学生表现出独特的个性特点,对大学生安全教育产生着重要影响。

1、以自我为中心。独生子女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兄弟姐妹的相处经历,加之家长的过于关注,使他们长期处于家庭的中心地位。进入大学按照惯性思维,在交往与处理人际关系上缺乏“平等意识”,有控制和支配欲,导致人际关系不协调,常因一些生活小事而发生争吵、斗殴和伤害事件。

2、社会经验缺乏。独生子女大学生由于长期处于父辈和祖辈的双重呵护之下,一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家长们“过度的关爱”使独生子女几乎没有自理生活的机会和经历,导致社会经验缺乏。在离开家长进行独立生活之后,常常由于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和必要的防范意识而陷入一些骗局或遭受经济财产损失。

3、心理素质脆弱。独生子女长期在顺境中成长,缺乏挫折教育的磨炼,容易出现情感脆弱、心理承受力差、意志薄弱等。又因为不善于人际交流沟通,容易形成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严重阻碍大学生健康成长。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体系和措施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体系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将贯穿大学生活的始终。其涉及的内容很多,但概括起来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

1、不要伤害别人。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栋梁,他们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要具备完善的人格,各方面都应成为社会的主流和典范,包括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首先要教育大学生珍爱生命,善待他人,用理智思考和对待社会、对待他人。要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学生,这是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最基本要求和首要之义。

2、不要伤害自己。大学生应当是人格高尚、情趣高雅、心理健康的人。安全教育要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既要善待别人,与人友善;又要善待自己,珍爱生命,有对社会、对家庭、对别人的责任感。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成败得失,不做出伤害自己的傻事。

3、不要被人伤害。要针对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容易上当受骗,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传授安全防范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大学生安全防范和自卫能力,尽量减少被伤害。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具体措施

1、加强纪律和法制教育。要在大学生中加强法制教育,通过普法学法课程,培养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形成法律意识,并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对于校园内的各种因为违纪违法而发生的安全事件,可以作为案例在法律课程教学、安全知识讲座、主题班团活动中开展讨论,以案学法,增长知识,吸取教训,促使大学生增强法纪观念,避免做出伤害他人的愚蠢举动。

2、加强挫折教育、感恩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要针对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具体特点,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要加强挫折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感恩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懂得感恩,明白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特别要加强对存在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学生的关注、关心、关爱和心理疏导,尽力避免因心理问题而自杀或伤人事件发生。

3、加强社会知识和安全防范教育。要广泛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大学生深入社会,学习了解社会知识;要在大学生中开设安全文化课,向他们讲解防火、防盗、防骗相关知识,以及应对流氓滋扰、群体纠纷的处理和预防等相关知识,防范和减少大学生上当受骗、被人伤害的事件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大学生创业论文2500字

全文共 2507 字

+ 加入清单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学生创业的风气已经吹遍整个中国,激起各大高校的大部分学子的心。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创新创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摘要:21世纪流行创业,但是对于大学生创业我们需要冷静思考,理智客观的分析。人生底蕴的厚度决定事业的高度,大学生应该在学校努力学习,多读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文化底蕴,为以后的创业作充分准备。

关键词:创业 冷静 底蕴 厚积薄发。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学生创业的风气已经吹遍整个中国,激起各大高校的大部分学子的心。浓烈的风气已经凝聚成一股沉重的雾气,笼罩在每一个大学的上空,蠢蠢欲动的学子虽然看不到光明前途但却执着的前进,尽管一大批大学生创业者都以失败高中,但后面的学弟学妹们仍旧可以若无其事的扛起创业大旗,继续在创业的道路上奋力前进。大学生创业似乎已经成为一个时尚的词语,流行于各大高校之中;大学生创业俨然已经成为社会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大学生创业貌似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成为学校的主流,成为社会的特殊现象。

xx年代流行下海,xx年代流行经商,21世纪流行创业。但我们该如何看待大学生创业?该不该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政府的呼唤一味的鼓励大学生创业?大学生的确是未来中国发展的主力,年轻气盛充满朝气,创新能力强,有活力,但这并不是创业的基本条件。大学生处于青春时期,充满激情可以理解,但是奋力燃烧青春的方式却需要更理智一点,对于有限的青春我们尤为更需要谨慎的善待,所以我们要学会理智选择创业。

对于大学生创业和在校大学生创业我们需要理智的去思考,不能脑子一热而就进行创业。创业并不是我们所了解的那样简单,对于社会上的种种报道,有多少是浮夸出来的。我们不知道。我们对社会了解多少,我们对行业又了解多少,我们难道就凭着媒体的一点点浮夸而不顾一切的去创业?恐怕到时候我们连是怎么失败的都不知道。

比尔盖茨过去那么多年了,也才出现一个马克?扎克伯格。我们相信天才的存在,但是我认为天才不是拿来模仿学习的,天才是拿来欣赏的和借鉴的。我们不能以自己的才能自居,不要以为我们将会成为下一个比尔盖茨,下一个马云。放眼看去,整个中国,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的能有几个?所以,我们要正确的看待自己,正确的分析形式。冷静思考,客观的处事,不能全凭主观意愿去创业,创业且忌浮躁,心平气和的进行理智分析才会多一份成功。但如今的大学生又是最浮躁的群体。马云在演讲中说过:大学生创业,100个人里面,有95个是死掉的是失败的,而且是连声音都没有听见的,有4个人是已经开始“哀哀”往下掉的,只有一个人在那边摇摇晃晃的。马云说的是事实,也是社会的客观真实的体现。只是很多时候被我们忽视了,我们只看到成功的一面,没有冷静思考成功的背面。再或者我们根本就不相信那些是事实,总想亲身经历后才会甘心。

但是要不要创业?答案是肯定的。俞敏洪老师说过:不创过业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在事业上,宁为鸡头不为凤尾。对于俞敏洪老师的话我是持赞同态度。自己就得好好为自己绘制人生的精彩画卷。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用生命的宽度弥补它的长度。

创业是应该的,但是我不赞同大学生毕业后就创业或在校大学生创业。俞敏洪老师在北京工商学院演讲时曾说过:“大学生缺乏理解社会的能力,缺乏与人打交道的能力,缺乏与人合作的能力,更加缺乏对中国社会许多潜规则深刻的了解,所以一进去就碰一鼻子灰,往往创不成业不是因为专业技术不行,而是我们发现大学生专业技术行了,但是他们几个共同创业的伙伴打架也已经打开了。对于毕业的大学生而言,先工作,学会打交道,想干什么再到别的企业学习实践,要知道你现在进去是为了以后出来自己创业的。”

这样做除了增加经验,也算是了解对手,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刚走出学校的大学生对行情不懂,对企业运行的模式不懂,所以毕业的大学生就应该先学会把自己的知识用到社会上实践,先增加必要的社会知识,增加一些在学校不曾学到的知识,只有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在社会上学到的知识完美结合才能更有助于在创业过程中吸取教训,少走弯路,更容易取得成功。

对于在校想创业的大学生也不能浮躁,尽管有跃跃欲试的冲动,但是要学会理智。要想创业有所成功,除了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尽可能多读书。毕竟,人生底蕴的厚度决定事业的高度。

如果说xx年代创业靠的是下海的运气,xx年代创业靠的是经商的勇气,那么21世纪创业靠的是高学历,高文化,高素质。

放眼望去,如今知名企业的领导人谁不是高素质人才。北大毕业的俞敏洪,北大毕业并留学归来的李彦宏,浙江大学毕业的史玉柱,深圳大学毕业的马化腾,“海龟”的张朝阳,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毕业的丁磊等,哪个不是高学历高文化高素质人才。人生底蕴的厚度决定我们事业的高度。一个企业家的人生厚度将决定这个企业发展程度。所以这一批批企业家更容易成功,企业也越做越强。

要创业我们就得为创业做准备,积累知识,知识改变命运,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我们才会容易运用我们的知识,才能从中看到机会,才会比较容易成功,我们不是总说:“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积累的多了,才会从中发现别人不曾发现的机会并且抓住。我们也不能等到一切都成熟了才创业,当所有机会都成熟了就轮不到我们了,有时候就得创造机会,创造就需要能力,能力就是知识经验的积累。

一个企业家的文化深度往往决定这个企业的文化程度。所以在校大学生要有远大志向决定干出一番事业的话就得用知识充实自己。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努力学习,等待将来厚积薄发。屠格涅夫说过:“等待分两种,一种是什么事情也不干空等,一种是一边学习一边把事业向前推进。”我们在校大学生应该践行第二种。

再说,大学生在校的任务就是学习,如果就为了创业那上大学岂不是浪费?我们不能本末倒置。马云曾说过:“大学生即使想创业,也是要建立在拿到学位证和毕业证的基础上的”。大学的青春时光也就四年,是吸收知识的大好时光,所以,我们要好好把握这大好时光,努力使自己的文化底蕴更加浑厚。

当然我们不排除天才的存在,如果非常具有创业实力的学生可以去大展宏图,但是我们在创业之前必须进行冷静的思考,客观的看待问题,正确的认清自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