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ld not connect to memcache and try to use file cache now!
民间剪纸艺术 - 开学吧

0

三年剪纸的作文(通用20篇)

浏览

4595

作文

574

民间剪纸艺术

全文共 388 字

+ 加入清单

剪纸虽然存在于纸张上非常的轻盈,不但容易保存,而且成本还非常的低。但是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特点,也使得剪纸不太适宜长时间的保存。虽然剪纸从纸张被发明之后就已经很流行了,但是保存到至今的传世作品却非常的少。不过我们还是能够从一些经典的古诗集中寻觅到剪纸的踪迹,例如李商隐在《人日》诗中就有着“楼金做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这里的“剪彩”就是剪纸的意思。而剪纸这个词本身更是频繁的出现于诗句中,例如著名诗人杜甫的《彭衙行》所写的“暖汤灌我足,剪纸招吾魂”,这里就直接采用了剪纸这个词。

由于剪纸有着非常强的民间灵魂和气息,所以生存力非常的强,虽然经过了千年的发展,剪纸艺术依旧长盛不衰,甚至变得愈发壮大起来。我们可以注意到,过去的剪纸创作常常是围绕着一些山水和吉祥图案来进行创作,但是现代的剪纸已经发展到种类多样,内容齐全的样式。这可以看到剪纸在中国民俗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剪纸的日子

全文共 245 字

+ 加入清单

一张张四四方方彩色的电光纸,对折,对折,再对折,小小的剪子在上面运转自如地剪起各种花样。剪好了,打开来,心中真是高兴,又是一张创作,图案真美,自己欣赏好一阵子,夹在一本爸爸的厚厚的洋书里。

剪纸,并不是小学里的剪贴课,而是北方小姑娘的艺术生活之一。有时我们几个小女孩各拿了自己的一堆色纸,凑在一起剪,互相欣赏,十分心悦。

等到长大些,如果家中有了喜庆之事,像爷爷的生日,哥哥娶嫂子,到处都要贴寿字、双喜字,我们就抢不及地帮着剪,这时有创意的艺术字,就可以出现了。

[我的“小脚儿娘”作文30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我最喜爱的传统文化——剪纸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这么多的传统文化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剪纸艺术!

爸爸年轻的时候就非常喜欢收集代表传统文化的东西,特别是剪纸。有一次,我发现了爸爸收集的两袋剪纸,打开一看,哇,真好看!一份里面剪了一些小人:有的在纺织,有的正扛着斧头往家走,还有的把羊儿赶到羊圈里休息……另一份里面剪了几只蝴蝶:有的在空中翩翩起舞,有的拖着长长的“舞裙”赶往“皇宫”跟“王子”跳舞,还有的停在花朵上产卵……这些剪纸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从中我体会到劳动人民是多么的心灵手巧。从此,我便对剪纸的手法产生了好奇心,而且对剪纸艺术有了极大的兴趣。

我不但喜欢欣赏图片,而且还经常上网查找有关剪纸的资料。有一次,我发现“剪纸”还能叫做:刻纸、窗花或剪画。还有一次,青青老师让我们做一张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我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才剪出一只活灵活现的蝴蝶,可见这门手艺可真不简单呢!

在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中国人,我真为传统文化-剪纸感到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剪纸艺术

全文共 56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早上起床后,吃过早饭,我开始写我的语文作业。写完作业又看了一会儿报纸;在报纸上我看到了一幅剪纸很漂亮,就决定也剪一幅。

我拿来了纸和剪刀叫妈妈教我剪纸。妈妈让我学着她的样子先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成长方形,然后再对折成小正方形,最后对折成三角形。我们在三角形上分别画上了一个光头的男孩。妈妈告诉我男孩的手一定要画到纸的边边上,不然剪出来他们就不会手拉手了。

男孩画好后妈妈问我:“千千,你猜我们这样剪会剪出几个男孩”?我说:“不知道”妈妈说:“想一想,我们刚才对折了3次”。“6个”,“不对,再想一想”。我又仔细地想了想:对折一下是2个,再对折一下是4个,再对折是8个。“呵呵,我知道了是8个”。妈妈笑着点了点头。说完我们俩就开始剪了,我小心翼翼地拿着剪刀沿着画好的图案一点一点剪。不大一会儿就剪好了。我高兴地把纸打开,啊!真好看!我想如果涂上颜色肯定会更漂亮。

说干就干,我拿出彩笔给每个男孩都画上了笑脸,还给他们穿上了不同颜色的衣服。穿上衣服的男孩更好看了,像是正在做游戏。我高兴的看了又看。接着,我们又用同样的方法剪了8个扎着小辫儿穿着裙子的女孩。剪好后也给她们画上了笑脸,把裙子涂上了不同颜色,快要涂完的时候,门响了,开门一看是我楼下的两个小伙伴来找我玩儿。他们看到我的剪纸都说很好看。我急忙把剩下的涂完就下楼玩儿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扬州剪纸的作文

全文共 1545 字

+ 加入清单

全国各地都有剪纸,而扬州的剪纸自有特色。

剪纸,不仅是用剪子剪,也包括用尖刀刻。另外,民间剪刻也不限于用纸,在古代也用于剪刻金属箔。扬州是我国古代漆器工艺的发源地之一,扬州出土的汉代漆器数以千计,其中有许多漆器是采用了贴金和金银片嵌等工艺,那些金银箔片剪刻成的花纹图案,可以说是扬州剪纸的源头。李商隐《人日即事》诗中有“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之句,就是指的这类剪刻技艺。

扬州的剪纸技艺多数是应用在人们的民俗生活中,如剪刻窗花、挂络、喜花、刺绣花样等。

旧时,扬州人家贴窗花还是很普遍的。扬州的传统民居多用窗棂木格,为了防尘防风,在尚未普遍采用玻璃以前,这些窗棂木格上都糊有一层白纸。扬州人家每到春节都有掸尘习俗,总要把窗格上的旧纸清除,新贴上一层白纸,这层白纸上常常就有红艳艳的新窗花加贴在上面,民居经过这番出新后,再陈旧的房屋,也会显得红红火火,喜气洋洋。

扬州窗花的题材十分广泛,有花卉、雀鸟、走兽、人物、文字和吉祥图案等。普通的图案,常常是老奶奶和小女孩自己动手剪。而另外还有一些集以上各种题材于一体的图文,构图格外精细复杂,这就要出自专业的剪纸艺人之手了。如新婚洞房里的“喜”字窗花,这“喜”字的原形,百姓中有人解释为“葫芦”,认为葫芦多籽,是子孙满堂的象征,所以有人干脆把“喜”剪成葫芦的形状。有的还把葫芦剪成一串,叫“串喜”;有的把两个葫芦剪成并连,叫“双喜”,其寓意都是预祝喜事接连而来。有的还把“双喜”字同其他图形结合,把石榴、莲花、双鱼、万年青、龙、凤等造型图案变化成“双喜”的笔划,其构图之精巧,寓意之丰富,都是非剪纸艺人而莫能为之了。

如今,扬州城里好多人家都住进了公寓楼,但贴窗花的习俗还是传承下来,尤其是新婚洞房的窗户上,一定会贴上红“双喜”字。这“双喜”字不仅在洞房的窗户上贴,在陪嫁的嫁妆上,接新娘的轿车上以及在新房的家具陈设上,都会贴得琳琅满目,正是这些纸剪的喜花,构成了新婚之际的喜庆氛围。

新春佳节在家中贴门笺挂络,扬州乡村至今仍然十分流行。每年到了秋冬农闲之时,乡村里的剪纸艺人买来成刀的绵红纸,找出传承了几代的稿样,就忙于剪刻各式各样的门笺挂络,。他们剪刻的门笺挂络,一部分是留给自己用,一部分赠送给亲友乡邻。其他的都拿到乡村集市上销售,每当春节来临之际,乡村里的门笺挂络都是很畅销的。

扬州的剪纸和刺绣还有不解之缘。旧时,扬州妇女大多擅长刺绣,她们刺绣时的图案,就是用剪纸做底样,底样粘贴在布料上,然后再进行手绣,故扬州人把刺绣又叫做“绣花”。而扬州的剪纸艺人,旧时就称之为“剪花样的”。

说到“剪花样的”,就不能不说到扬州的一位工艺美术大师,曾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工艺美术家”的张永寿老先生。张老先生是在20XX年秋获此殊荣的,当时全国共有34人登台受誉,但作为民间剪纸艺人,只有张老一位。

张老先生出生于扬州的剪纸世家,家传的剪纸技艺传承到他己是第五代了。他和他父亲年幼时都出过天花,又都是排行第三,故扬州人称他父亲为“老张三麻子”,称他为“小张三麻子”。由于父子俩的剪花样技艺在扬州一直是声名卓著,所以“张三麻子”的称呼成了遐迩闻名的艺名。

扬州的张氏剪纸,其特长就是为刺绣的人家剪花样。

清代扬州的繁盛,使得百姓人家都讲究穿戴和装饰。稍有一定经济收入的人家,居室之内从门帘、帐沿、桌罩、被面、枕套等,凡是可以见到布料的块面,大多都有刺绣的图案。即连绢帕、香囊、笔袋、荷包等小物件,也是以绣花为美。若是有结婚、生子、祝寿等喜庆,所需的绣品则更多。所有这些绣件都是需要花样的,而这些花样大多都是出自剪纸艺人的手下。有些妇女都藏有一只小匣,小匣中收藏有各式花样,有的妇女以收藏花样繁多为荣耀,相聚在一起拉家常时,相互都会打开小匣,观摩欣赏,以为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剪纸里的故事

全文共 71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看到了一副精美的剪纸,它的样子大概是这样的:一个男孩头戴一顶大草帽,身着一身花衣裳,这打扮一看就知道是农村的孩子。他骑着一头身着艳丽花朵衣裳的大黄牛,手拉着另一个小男孩的手,好像在说悄悄话呢!小鸟静静地“坐”在牛角上,偷偷地听他们讲话。我呆呆地凝视着这幅精美的剪纸,情不自禁地摆动着洁白的翅膀,飞向了想象的王国……

前不久,铁蛋上山放牛,他把牛牵到山上的一个水草丰满的地方,把绳子绑在树上,让牛自个儿在这里吃草,自己却跑到一边玩了起来。因为怕牛挣脱绳子,他不敢走远。忽然,铁蛋隐隐约约地听到不远处传来救命声。他从小好奇心就强,于是又牵着牛顺着声音去寻找。

铁蛋站在茂密的树林里,东张西望,好不容易找到了那个呼喊救命的人,问清楚了事情的前因后果—那个孩子叫钢蛋,从西边的村子来的,他和铁蛋一样,都是到山上来放牛的。钢蛋委屈地说:“我刚刚还好好地牵着牛到处溜达,不知怎么,牛突然像发疯了似的,我怎么扯绳子怎么安慰牛都不管用。紧接着,我被一块大石头绊倒了,膝盖破了,牛也挣脱绳子跑了。我忍住疼痛站起来看了看四周,发现自己在树林里迷路了。”铁蛋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听了钢蛋的遭遇,想都不想,他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钢蛋抱上了牛背上,骑着黄牛带他回到了自己的家。

铁蛋的父母见儿子带了好朋友回来,热情地招待他,又是收拾房间,又是给他们做饭,又是把家里最好的药拿出来擦在钢蛋的膝盖上。钢蛋见铁蛋一家都这么热情好客,于是深深地鞠了一躬,表示他的感谢,然后他又害羞地说:“铁蛋,我能跟你成为好朋友吗?”“当然可以!”铁蛋拉起钢蛋的手,两人一起朝外面跑去,他们一边跑一边笑。

一把剪子一张纸,就能创造出如此丰富、精美的艺术品,这就是咱们中国的剪纸!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一张栩栩如生的剪纸作文

全文共 581 字

+ 加入清单

翻开书本第83页,上面的剪纸都非常精美,其中,最让我影响深刻的是那副蓝色的剪纸作品……

剪纸的样子大致是这样的:在一个小屋子里面,有一个小女孩正跪在一块手工编织的花毯上看书。她身着蒙古服装,一双闪闪发亮的大眼睛。她的前面有一张小方桌,桌子上摆着一本书,小姑娘正认认真真地品这本书的内容呢!窗外,两只白蝴蝶飞了过来,轻轻地站立在了窗台上,出神的望着小姑娘读书。屋子外面,牵牛花张开了小嘴,吸吮着清晨的露水。我展开了想象,它似乎在给我们讲述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从前,在大草原的蒙古部落上,有一个专门研究植物种植的子部落,一位叫萨仁的美丽小姑娘,从小就非常有这方面的天赋,而她的父母也从小培养她,可是在一次部落战争中,萨仁的父亲被抓去当兵了,过了不久就传来了他阵亡的噩耗。而萨仁的母亲由于每天干活的辛劳和丈夫死去的打击,天天以泪洗面,也在一年后去世了。萨仁就跟着奶奶生活,日子过的很艰难。

虽然生活艰辛,但萨仁却从未对学习失去希望,上不起学,买不起书,她就向学习植物种植的邻居家的孩子借书自学,每天都会在蒙古包里学上一整天。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她对植物种植非常熟练了,并取得巨大成功。在此同时,她也在蒙古包周围种上许多牵牛花,那是父母最喜欢的花,来思念不父母……

到这里故事就结束了。

剪纸,是中华名族的民间技艺,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它的栩栩如生是我惊叹不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剪纸艺术

全文共 343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们学校要举办一次时装秀,听说我的艺术老师也要去参加。听到这个消息后,我迫不及待的跑向学校。

一进学校的大门,只见操场上人山人海,操场的正中间搭了一个T形舞台。在舞台的周围有许多五颜六色的气球和五彩缤纷的鲜花,把操场打扮的更加炫丽多彩。

不一会,表演开始了,没想到第一个上台的竟然是我们的艺术老师。只见艺术老师随着悦耳动听的音乐迈着猫步走向了舞台的中间。当她来到舞台的正中间时,艺术老师把自己的双手向外舒展开来做了一个亮相动作,这时,我们的艺术老师就像一只欢快的小鸟在天空中飞翔。

慢慢地,音乐变得舒缓了,老师又以轻盈的猫步走向了舞台的左边。当她来到舞台的左边时,她用自己的双手捏着裙边,把裙边往两边一拉,她又像孔雀开屏一样漂亮。这时,只见摄影师“咔嚓、咔嚓”地为老师照相。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剪纸艺术进学校

全文共 1537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青龙满族自治县龙王庙镇希望小学的老师在给孩子们讲解剪纸技法(12月2日摄)。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深化素质教育,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龙王庙镇希望小学聘请剪纸艺人执教,将民间剪纸艺术引入学校,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开封“蝶王”40年剪3万种蝴蝶 曾获世界纪录

淑女蝶、梁祝蝶、凤蝶…这些姿态翩翩,结构流畅的剪纸蝴蝶均出自一位55岁的开封男子之手。40多年来,他只凭借手中的一把剪刀,剪出了3万多种蝴蝶,曾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至今无人打破。

12月10日,记者来到位于河南省开封市的“蝶王”胡宝国家中。现年55岁的胡宝国出生在河南开封一个回族家庭,现工作于河南大学。一走进他的家门,墙壁上、卷缸中、几案书桌各处都可见到胡宝国的剪纸作品。一幅9米长的《清明上河图》,人物、建筑、题跋精致细腻,细节之处下足了功夫;另一幅长卷《百子图》中,百余个童子的形象民间气息浓郁,开脸生动活泼,人见人爱。胡宝国告诉记者,这些都是他仅凭剪刀和纸,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完成的。

最吸引记者的,还是墙上挂着的那些姿态翩跹的蝴蝶剪纸和一张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证书。据胡宝国介绍,他最早开始剪蝴蝶要追溯到1969年。在1998年时候,他共剪出了万余种蝴蝶,无一重复,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数量最多的彩蝶剪纸作品”,至今无人打破。而在获得世界纪录后至今,他的蝴蝶剪纸作品种类已经超过了3万种。这些蝴蝶被胡宝国自己认真的装裱起来,按照年份珍藏在家中。

觉察到记者的好奇,胡宝国大方的坐下,拿出剪刀和纸,翻开一本蝴蝶图鉴,为记者现场演示起来。“我剪蝴蝶,不需要画底稿。先要读稿,再剪出轮廓,之后剪细节部分。”胡宝国熟练的运用着手中的剪刀,边和记者聊着。“想不到吧,我这双大手还挺灵巧的,我剪出的最细的孔只有小米的六分之一大,细的纸条可以刃针!”大约十分钟左右,胡宝国手中的蝴蝶剪纸就完成了,这次剪的是美国国蝶“大桦斑蝶”,胡宝国把自己剪出的蝴蝶与图鉴上的蝴蝶做以对比,剪纸蝴蝶灵气十足。

据胡宝国说,他小时候身体虚弱,家人送他去练功以强身健体,为磨练心性,开始学习剪纸。与蝴蝶的不解之缘则是他在一次机缘巧合中,被花坛中纸扎的彩蝶被风吹过翩翩的姿态所感动,就想把蝴蝶的美态通过手中的剪刀表现出来。“我喜欢蝴蝶,是因为蝴蝶是美的化身,它翅膀上花纹的组合千变万化,体现了大自然神奇的力量。”胡宝国对记者说道。

为观察蝴蝶,胡宝国早年曾三次赴大理,在那里,他见到了梦幻般的大片蝴蝶齐飞。而另一次为了追逐蝴蝶而掉到山谷里昏厥的经历,则让他从此有了“蝴蝶痴”的称号。一次在野外,他发现了一种不常见的蝴蝶,翅膀展开有20多厘米,漂亮异常。他在追逐过程中不慎掉落山崖,醒转过来的时候天都黑透了,不知过去了多少小时,而蝴蝶也不知去向。知道他这段经历后,朋友都称他为“蝴蝶痴”。

“我希望我的作品能让更多的人知道开封的魅力。我剪《清明上河图》、剪《百菊图》、开封八景…这些都是希望通过我的剪刀,让更多的人了解开封,了解河南。我也希望将河南的美,通过剪纸这种艺术手段表现出来。”谈到剪纸中的清明元素,胡宝国对记者讲述道。

剪纸给胡宝国带来了名声,也带来了经济利益。“我其实不在意这些能卖多少钱,喜欢的、有缘分的人看到了,我不要钱也让拿走。但是我希望我这门手艺能传承下去,现在也有几个徒弟,但是灵气并不十足,更多的是在重复,不过我还是相信这一切都会变好的。”在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胡宝国谈到了未来的打算,这样对记者说道。(曹铮)

巧手慧心 剪纸勾勒家乡美

生动活泼的骏马牛羊、造型别致的皮影人物、雍容华贵的牡丹花开……12月4日,走进彭德平位于眉山城区的家中,一件件精美的剪纸作品便“闯入”视线,让人爱不释手,让人意外的是,这些细腻、美妙的作品都是出自一个大男人的手。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剪纸的故事

全文共 1878 字

+ 加入清单

剪纸在中国农村是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早在汉、唐时代,民间妇女即有使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胜、花鸟贴上鬓角为饰的风尚。后来逐步发展,在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故事,贴在窗户上(叫“窗花”)、门楣上(叫“门签”)作为装饰,也有作为礼品装饰或刺绣花样之用的。剪纸的工具,一般只用一把小剪刀,有的职业艺人则用一种特制的刻刀刻制,称为“刻纸”。

剪纸的内容很多,寓意很广。祥和的图案企望吉祥避邪;娃娃、葫芦、莲花等图案象征多子,中国农民认为多子便会多福;家禽家畜和瓜果鱼虫等因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剪纸表现的重要内容。作为民间艺术的剪纸,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陕西窗花风格粗朴豪放;河北和山西剪纸秀美艳丽;宜兴剪纸华丽工整;南通剪纸秀丽玲珑。剪纸虽然制作简便,造型单纯,由于其能够充分反映百姓的生活内涵,具有浓郁的民俗特色,是中国农村众多民间美术形式的浓缩与夸张。从对剪纸的了解中,可以便捷地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其它方面。

中国手工剪纸历史

我国的民间剪纸手工艺术有它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我国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纸艺术的出现的,但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史记》中的剪桐封弟记述了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封姬虞到唐为侯。战国时期就有用皮革镂花,(湖北江凌望山一号楚墓出土文物之一),银箔镂空刻花(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出土文物之一),都与剪纸同出一撤,他们的出现都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是在1967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幕群中,发现的两张团花剪纸,他们采用的是麻料纸,都是折叠型祭祀剪纸,他们的发现为我国的剪纸形成提供了实物佐证。

关于剪纸手工艺术的历史,即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纸张是一种很容易霉烂的材料,在我国东南部地区气候湿润,再加上当地每年五、六月的梅雨天,时间一长纸张制品就霉烂,而民间剪纸又是一种大众化的东西,人们不会象珍宝一样保存起来,搞坏了自己还可以再剪。而在我国西北地区天干少雨,气候干燥,纸张也不易霉烂,这也可能是新疆吐鲁番地区发现北朝剪纸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诗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纸招魂的风俗当时就已流传民间。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剪纸均可看出当时剪纸手工艺术水平已极高,画面构图完整,表达一种天上人间的理想境界。(图3-1)唐代流行颉,其镂花木版纹样具有剪纸特色,如现藏日本正仓院的“对羊”,其羊的纹样就是典型的剪纸手工艺术表现手法。唐代民间还出现了利用剪纸形式制作的漏版印花板,人们用厚纸雕刻成花版,将染料漏印到布匹上,形成美丽的图案。

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如成为民间礼品的“礼花”,贴于窗上的“窗花”,或用于灯彩、茶盏的装饰。宋代民间剪纸的运用范围逐渐扩大,江西吉州窑将剪纸作为陶瓷的花样,通过上釉、烧制使陶瓷更加精美;民间还采用剪纸的形式,用驴、牛、马、羊等动物的皮、雕刻成皮影戏的人物造型;蓝印花布工艺制作的镂花制版是用油纸板雕镂成纹,刮浆印花的花版纹样就是采用剪纸的技法,有阴、阳刻之分,长线要割断,以点分虚实。

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举凡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成再加工的。而更多的是我国民间常常将剪纸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美化居家环境,如门栈、窗花、柜花、喜花,棚顶花等都是用来装饰门窗、房间的剪纸。除南宋以后出现的纸扎花样工匠外,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的最基本的队伍,还是那些农村妇女。女红是我国传统女性完美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女红的必修技巧——剪纸,也就成了女孩子从小就要学习的手工艺。她们从前辈或姐妹那里要来学习剪纸的花样,通过临剪、重剪、画剪、描绘自己熟悉而热爱的自然景物,鱼虫鸟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以至最后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信手剪出新的花样来。在我国的民间手工艺术中,这样的剪纸能手为数不少,她们是美的创造者,也是密件吧手工艺术的传承者。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我们切不可忽视她们吧。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犹如一株常春藤,古老而长青,它特有的普及性、实用性、审美性成为了符合民众心理需要的象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剪纸故事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了,我们民间风俗火起来了:拜年、吃饺子、贴窗花......在诸多的民间的艺术中,民间剪纸是最点缀人们的生活了。

记得我六岁那年,我便去奶奶家。奶奶有一双巧手,常常是随便几剪子就能将一张纸剪出许多花样来,那泛黄的纸,带有泛光的剪刀,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从那时候起,我就被剪纸的魅力给征服了。常常学着奶奶剪纸的样子来剪纸,久而久之,我也学会了剪几幅简单的小东西了,其中由有一幅让我最深刻的是连年有余:一个胖娃娃,穿着兜肚怀里抱着一条大鲤鱼,脸上挂着笑容。

每当看到这幅画的时候,我就想起来一篇民间故事:从前在一个寒冷的冬天里,天上的神仙下来人间看看,他来到一个偏僻的山庄,他从第一家问到的最后一家,着一家事两个老人,老人把他收留了,老人把自家的鹅给杀了。神仙看到很感动。于是在老人的门上了连年有余四个字。写完他就飞走了。过了一会,他的儿子从外面回来,还抱着一条大鲤鱼。他儿子过路的时候,在路上捡的。

现在于是学习紧张。我一般没有时间剪纸。但是那些剪纸,却一直印在我的心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关于第一次剪纸的

全文共 64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在我的语文课本中看到一幅窗花,剪的是这样的一幅画面:一个农村放牛小孩坐在一头牛的背上,只见这牛牛角弯曲,身体健壮有力,身上还有很多花的纹案,很是漂亮。再看它背上的小男孩,正用胖嘟嘟的小手把他的好朋友用力往牛背上拉。

这幅作品大小疏密无可挑剔,牛角、牛角上的喜鹊,牛身上的漏花花纹,就连牛脖子上的那一圈棕毛都剪得惟妙惟肖,这种我平时连画都画不出来的作品,竟然有人能剪出来,我不经啧啧赞叹。

看完后,我的思想不知不觉的开始想象,想象这幅画中的故事。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一个牧童,吹着短笛,骑在一头健壮有力的老牛背上。忽然,小男孩发现不远处,他平时最要好的朋友小华从村子里向他走来。小男孩身上穿着刚织好的衣服,肩上背着一个大包,里面放着很多的书本。小男孩问他:“小华哥哥,你这是要去哪里啊?”小华对牧童说:“爸爸要送我去镇上的学校上学了,今后不能来陪你一起放牧、割草,一起吹笛子了,只能等到放假的时候我才能来找你一起玩。”牧童听后舍不得,拉着小华的手说:“哥哥,你出去后,一定要常回家看我,我们还要在一起玩耍。”小华点点头对牧童说:“哥哥可以到外面去上学,可以看到这个小山村看不到的东西,放假回来时,我把外面看到的事情讲给你听。”牧童开心的点点头,并决定送他一程,他把小华拉上牛背,老牛拉着两个好朋友向村子外面走去。

想到这里,我的思绪拉回到书本,我不经佩服起中国的剪纸文化,让一幅普普通通的剪纸表达出这么多的思想感情。看来,中国的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我们一定要让它传承下去,不让这门艺术失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我爱剪纸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65 字

+ 加入清单

我有许多好,看书、跳绳、折纸、剪纸等,但是我最喜欢的是——剪纸,它就像我的朋友,时刻陪伴着我。下面我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剪纸的故事吧:

故事源于我在电视上看到的一个小节目,节目是介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其中讲述了很多剪纸艺术,我喜欢那些剪纸作品,更喜欢那些民间剪纸能人。恰逢去年通渭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的一位老师教授剪纸艺术,我欣然报了名。可是学习的过程并不是那么容易。刚开始学的时候,我觉得有点难,因为老师一开始就讲了好多剪纸知识,折法有三角的、四角的和五角等等,折好之后还要在折纸上画图案,图案复杂多样特别难画,画好之后还要做修改,一时间,我心里开始打起了退堂鼓,想放弃学习剪纸艺术的想法在我心里慢慢滋生了。

老师正式教剪纸的时候,告诉我们先从五角的学起。老师让我们拿出一张彩纸,一起跟她学怎么折,我花了好长时间才折出来,正好这时老师说要开始在折纸上画文案了。我以为老师会教一个很简单的图案,谁知,老师画了一个很难的图案,老师说这个图案有点难,让我们认真画,可是我不会画。没办法,我只能看着图案自己画。

我画出来,感觉不太像,便擦了重新画;画好之后,感觉还是不太像,又擦了重画;画好之后,看着依然不像,这时候我想放弃了,我心里想着可能我没有学习剪纸的天赋,老师看我委屈的表情就走到我旁边安慰我说:“多练习练习就好了,孰能生巧的”。想到“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名言后,我画了又擦、擦了又画……终于画出了自己感觉还不错的图案,我便剪了出来,老师看到后说我还得好好练习剪。我听后有点泄气了,但还是坚持下来了。

回到家之后,我还给我安排了一个任务,每天除了在学校里练习两小时剪纸,还在家里练一个小时,这样才能更快地提高我的水平,如果有闲暇时间的话,我还可以加练半个小时,终于慢慢地赶上了同学们的剪纸水平。

在快放学的时候,老师说要进行一场考试,还要评分,我一听心里有些紧张,因为我暂时还是有些不熟练,不过我还是在放学回家后认真练习,希望能考一个好成绩。临考试前,我练习了足足两个小时才赶到学校考试,还温习了一遍老师讲的剪纸细节,因为我想考一个好一些的成绩。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考试中得了第二名――98分。

有了这个第二名的荣誉,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对剪纸也更加喜爱,我常在没事干的时候拿出笔纸、橡皮和剪刀剪一些水果、动物、窗花之类的。我相信勤能生巧,我也相信一次次的失败是为了更好地成功,相信在我的不懈努力下我的剪纸手艺一定可以更上一层楼。

我爱剪纸,我深深地爱着祖国,爱着祖国的民间艺术,我相信我一定会将剪纸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我学会了剪纸

全文共 501 字

+ 加入清单

我喜欢剪纸,为什么我这么喜欢剪纸呢?这还要从上个星期一说起……

星期一早上第二节下课,我看见刘宣余在剪纸,剪刀在她的手上就像长了眼睛似的,灵巧地转动着。不到半小时,她就剪出各种各样的图案:有雪花、有五角星、有苹果、还有蝴蝶……我羡慕不已,就走过去对她说:“宣余,你真棒!你可以教我剪纸吗?”刘宣余微笑着说:“当然可以。”我高兴地跳起来。

刘宣余说:“你初学,先教你简单的对边折剪吧!”我点点头。她帮我折好,画好线,我便开始剪了。我沿着她给我画的线剪,剪好之后,便心急地打开“作品”。结果用力过猛,把“作品”撕烂了。我把两半合起来一看,才知道不是连衣裙。这时,刘宣余看见我那两半的“连衣裙”,哭笑不得。她问:“怎么成两半啦?”我回答说:“不小心撕烂了。”她说:“学剪纸要胆大心细,再试一次吧!”我又重新剪起来。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指导下,我成功地剪出五角星、连衣裙……

后来, 她又给我一叠学剪纸的卡片,我每天一有空就练习剪纸。现在,我也已经能熟练地剪很多的图案了。家里的墙上,贴满了我的作品,爸爸也夸我心灵手巧呢!

学剪纸让我明白了“失败乃成功之母”,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不怕困难,就一定能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国结、剪纸、刺绣、黎族织锦黎锦

全文共 2839 字

+ 加入清单

剪纸: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术,在我国流传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剪纸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剪纸艺术这一中国民间艺术瑰宝,至今仍然绽放着绚丽的光芒。中国在西汉以及东汉时代就发明了造纸术,以后就有了剪纸。剪纸是我国最普及和最具有群众基础的民间艺术,具有浓厚的民族民间艺术特色。剪纸,也称为“窗花”。在新春佳节时,中国百姓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剪纸(窗花),集装饰性、艺术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请参考我以前提的建议:《建议把春节假期确定为十天,把腊月二十八定为“窗花节”》。

刺绣:刺绣是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术,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的历史。刺绣织物主要是丝绸和丝线。中国四大名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在中国的传统刺绣工艺品当中,常常将产于江苏省的“苏绣”、湖南省的“湘绣”,广东省的“粤绣”、四川省的“蜀绣”,合称为“中国四大名绣”。中国的刺绣工艺在秦汉时期便已达到很高水平,是历史上“丝绸之路”运输的重要商品之一。中国最为突出的刺绣是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广东的粤绣、四川的蜀绣。除此之外,还有河南开封的汴绣、浙江杭州的杭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汴绣、杭绣,可以合称为“中国六大名绣”。

苏绣:苏绣即苏州刺绣。苏绣至少有2500年的悠久历史。苏绣的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仍以苏州为中心,现已遍及江苏省的扬州、无锡、常州等地。江苏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蚕桑发达,盛产丝绸,自古以来就是锦绣之乡。优越的地理环境,绚丽丰富的锦缎,五光十色的花线,为苏绣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据西汉史籍记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国已将苏绣用于服饰。到了明代,苏州江南一带已成为丝织手工业中心。在绘画艺术方面出现了以唐伯虎、沈周为代表的吴门画派,推动了刺绣的发展。刺绣艺人结合绘画作品进行再制作,所绣佳作栩栩如生,笔墨韵味淋漓尽致,有“以针作画”、“巧夺天工”之称。自此,苏州的刺绣艺术在针法、色彩图案等方面已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苏绣也成为天下名绣。

湘绣: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带有鲜明湘楚文化特色的湖南刺绣产品的总称,是湖南人民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精心创造的一种具有湘楚文化特色的民间工艺。湘绣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从长沙战国楚墓和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大量绣品中,可以窥见当时湖南地方刺绣技艺已经达到令人惊讶的高度。据记载,1958年在长沙楚墓中发现的龙凤图案绣品图案之精美,绣工针法之细腻,令世人叹为观止。1972年又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中出土了四十多件刺绣衣物,说明远在二千一百多年前的西汉时代,湖南地方刺绣(湘绣)已发展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粤绣:粤绣产于广东。粤绣是以广东省广州市为生产中心的手工丝线刺绣。广东,特别是广州等珠江三角洲一带,是中国桑蚕业的发达地区。粤绣,包括“广绣”和“潮绣”(潮州绣)。粤绣,有时也称为“广绣”,一般来说,粤绣是广绣与潮绣的合称。粤绣创始于黎族,粤绣与黎族织锦同源。粤绣有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粤绣始于唐朝。关于广绣有一段真实的故事。据史籍记载,唐代的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广东南海县一位名叫卢媚娘的14岁的广东姑娘在一幅一尺见方的丝绢上绣出一卷佛经《法华经》,字体比粟米还小,而且细如毫发,点划分明,唐朝皇帝唐顺宗嘉奖其工,谓之视姑。粤绣从此名扬天下。这个故事说明广绣历史悠久,技艺卓越超群。宋元时期,广州港的繁荣促进了粤绣工艺的飞速发展,粤绣品开始输出国外。明代广州的刺绣艺人已经能够娴熟地运用各色丝绒线刺绣,并创造性地使用动物的尾羽缠绒作线,使绣品更加自然生动,粤绣已经成为民间重要的手工业之一。明正德九年(1514年)一个葡萄牙商人在广州购得龙袍绣片回国献给国王而得到重赏,广州绣品从此扬名海外,每年均有不少产品输出国外。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葡萄牙人克罗兹看到珠绣花鞋等一些广绣工艺品而发出“绝妙的工艺品”的惊叹。当时广州刺绣艺人已经达到极高水平,能够娴熟地和创造性运用绒线绣,用孔雀毛、马尾作线缕和勒线,用金线和银线刺绣。

蜀绣:蜀绣是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蜀绣也称“川绣”。四川省是中国桑蚕业的发达地区。蜀绣的历史很悠久,蜀绣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西汉文学家扬雄诗中。汉末三国时,蜀锦蜀绣就已经驰名天下。晋代常璩《华阳国志》中记载,当时蜀中的刺绣已十分闻名,并把蜀绣与蜀锦并列,视为蜀地名产。蜀绣至少有2200年——3000年的悠久历史。

汴绣(宋绣):汴绣,也称“宋绣”,汴绣起源于宋代的国都开封,当时开封作为北宋的国都,称为“汴梁”,也称为“汴京”,是当时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汴绣(宋绣)距今已有1000年的历史。汴绣是中国著名绣种之一,它以绣制中国著名古画著称于世,绣品古朴、典雅、细腻,早在宋代就驰名全国,汴绣(宋绣)绣工精致,针法细密,图案严谨,格调高雅,色彩秀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汴绣素有“国宝”之称。

杭绣:杭绣,即:杭州刺绣,起源于汉代,南宋时达到极盛时期。杭州是“杭绣”的发源地,杭州历来有“丝绸之府”之称。丝绸业的兴盛,促使了刺绣工艺的发展,刺绣在杭州有悠久的历史。宋高宗南渡,杭州成为南宋的国都后,画师绣工云集,繁华至极。

黎族织锦(黎锦):黎族织锦,也称为“黎锦”,是海南岛黎族的民间织锦。黎族织锦(黎锦)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有着3000年悠久的历史。黎锦在春秋时期就享有盛名,黎锦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史书上被称为“吉贝布”,“吉贝”在黎语中就是木棉的意思。海南岛盛产木棉,心灵手巧的黎族祖先很早就发现了木棉的用处,就用木棉纺纱织布。黎族人民采用木棉花(木棉花也就是攀枝花)来织锦。黎锦是以棉线为主,麻线、丝线和金银线为辅交织而成。黎锦有纺、织、染、绣四大工艺,黎锦精细、轻软、洁白、耐用,“黎锦光辉艳若云”就是古人对黎族织锦工艺发出的由衷赞美。具有3000年悠久历史、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黎族织锦(黎锦),堪称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其纺织技艺领先于中原1000多年。海南岛因黎锦而成为中国棉纺织业的发祥地。黎锦是中国纺织艺术的一朵奇葩。在黎族文化中,文化底蕴最深厚、历史最悠久的当属黎锦,极富东方神秘文化的色彩。黎族织锦工艺是黎族传统工艺中的奇葩。黎锦,是从天上飘下的云彩,黎锦,是织在布上的民族史诗。从宋代,黎锦都是向朝廷进贡的珍品,被誉为“东粤棉布之最美者。”宋朝以前,黎族人的棉纺织技术远远领先于中原汉族,后来棉花逐渐由海南岛传入中国南方,元朝时上海人黄道婆又将黎族的纺纱、织布等技术加以改进传播到内地,迅速推动了长江下游棉纺业的发展,掀起了被海内外学者称誉的持续数百年的“棉花革命”,使棉织品取代麻织品成为生活必需品,黄道婆也成为中国纺织业的始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剪纸作文350字

全文共 34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有许多传统文化,比如:剪纸、茶、皮影、糖葫芦等等,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剪纸吧!

在我们小区里有一个很会剪纸的老婆婆,有时候我到她家去玩,看到她在剪纸,她能剪出各种奇形怪异的图案,美丽极了。她还经常给我们讲很多很多剪纸的故事。老婆婆告诉我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寓意很广,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她家有很多剪纸作品,有猴子吃桃、小白兔吃萝卜、小松鼠吃松果……在这些作品中我最喜欢小松鼠吃松果。一只顽皮可爱的小松鼠正捧着一个又大又可口的松果,还嬉皮笑脸的呢,好看极了。

那么多精美的剪纸作品,展示了老婆婆心灵手巧、聪明才智。我也想尝试一下剪纸,老婆婆就耐心地教我剪纸,我也认真地学习。刚开始我剪得不知成什么东西,后来慢慢的我就能剪出小花类的小东西了。我喜欢剪纸,也羡慕那些会剪纸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剪纸作文

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五,老师布置了一份特殊的作业,学习剪纸。我一听头就大了。小时候虽然已经跟爷爷学过了,可想起来唯一能想到的就是一张剪纸在天边飘过的影子,更别说剪出来了,可偏偏老师还要求把自己的一幅作品带到学校去,怎么办呢?

星期五回到家作业就被扔到了一边,看了会电视,很早就睡觉了。

星期六一天写完 除剪纸之外的所有作业,剩下时间用来看书。

直到星期日的晚上,我还是没到剪纸。“车到山前必有路。”挺害人的。我一边望着面前桌上的纸和剪刀一筹莫展一边这样想。现在“车到山前”的我想要找一条路,找起来真麻烦。老妈似乎看出我很为难,就走过来拿起一张草稿纸刷刷几下一只憨态可掬的小狗便横空出世了,我的嘴巴一下变成了一个鸭蛋:“天哪,老妈,你怎么剪的?就这么简单?”“恩。”你可别拿我的去摸冲你的哦。“好的。”

有了老妈的模本,我信心十足地拿起了剪刀,轮廓到是好剪,可里边细小的花纹就难了,一不小心,哎,小狗一条前腿掉了,这还能行吗?没本法,半天功夫报废了。只好重新剪了。重新剪的还没有剪完轮廓,老妈又凑来看了。“啊?你才剪了这么点?”我只好把报废的那张给她看,没想到她噗嗤一声笑了出来,我这下蒙了。她还真是幸灾乐祸,可没有想到她笑完了对我说:“你干嘛非得把小狗身上的花纹剪下来呢?简单一点也可以嘛。”我这才恍然大悟,很快剪完了。

通过这次剪纸。我真正了解了什么叫“车到山前必有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剪纸作文600字

全文共 63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早早来到了作文班,听说今天作文班有一个剪纸活动,为此我还特意去商店挑了一把手工剪刀。

“叮铃铃……”上课铃声响了,老师对我们说:“剪纸是我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汉朝,发展于南北朝时期,兴盛于清朝。”老师话语刚落,同学们渴望的目光便纷纷投来,“那我们今天的活动是不是与剪纸有联系呢?”一个同学提出疑问。“聪明!”老师回答道。

不一会儿,我们的高校长拎着一个大口袋上来了,给每个人发了三张红纸,我拿起一张纸就开始剪了一个最简单的“喜”字儿。我先用笔在纸上画了一个“喜”字,然后用剪刀把“喜”字儿剪下来,本来以为就要大功告成了,但是却剪出了八个“喜”字。我知道要写半个“喜”字儿,又拿了一张纸继续剪了起来,但是,两个“喜”字却分了家,我彻底泄气了!这时,校长走过来,问我:“怎么了?”“我剪了两次,都没有剪好”我哭丧着脸说,希望从校长这儿得到一些安慰或帮助。校长笑了笑,和蔼的对我说:“没事的,要注意观察,这就是剪纸的魅力所在。”后来校长教我把一张纸折成五折,在上面画了一个五分之一的星星,把星星外边儿的多余部份剪掉,一展开就变成了一个五角星。我把剪好的作品粘在一张白纸上,一个新作品就诞生了。

接下来,我向校长要了一张刻纸和一把刻刀,按照画好的线刻下去,但因为我的失误,把阴刻和阳刻弄错了,所以一张印米老鼠图形的剪纸刻的四分五裂,只能重刻。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又拿起了刻刀动手操作,一个又一个的作品从手中“复活”了。

我喜欢剪纸,因为它可以培养我们的耐心和手工操作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剪纸艺术初一作文

全文共 522 字

+ 加入清单

剪纸艺术在中国源远流长,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就在20XX年5月20日,剪纸艺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今天金老师请来了酷爱剪纸的王老师,给我们教剪纸,好让我们亲身感受剪纸的魅力。

剪纸前我的心情十分激动。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来剪纸。而看了王老师一个个精美的剪纸作品,我感到很惊讶。她居然能剪那么好,于是我想我也一样可以做到的吧。

剪纸开始了,王老师先在黑板上教我们剪‘寿‘字。她画好了草图,我也照猫画虎的画出了构图。看着老师寥寥几笔的勾勒,再看看自己的构图,总觉得画得不够好,似乎还缺一点什么。于是我就去请教王老师。王老师把我画的图略加精致了一些,让我剪时要小心。我记住了王老师的话,剪纸的时候仔仔细细不敢有半点马虎。就在我剪到最后像‘花‘一样的地方时却怎么也剪不好。我的心情瞬间由激动转化为伤心……经过了几番尝试终于剪出了我的第一幅作品‘寿‘字。它象征着寿比南山、福如东海,我打算把这个作品在奶奶的生日上送给她。

剪完后,我心里十分高兴也很得意心想:在奶奶的生日上送她这个她一定会很高兴,妈妈肯定也会表扬我的……于是,我小心翼翼地把作品带回了家。

这就是我的第一幅作品,它也是我剪纸的开始,在以后的生活中我想我一定会再剪出更好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写剪纸的作文500字

全文共 558 字

+ 加入清单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剪纸大师睡着以后,她的作品本里传来一阵阵争吵声。

“十二生肖作品”、“青花瓷作品”、“中国功夫作品”、“动物世界作品”,他们两个一对,三个一群,争论个不休。十二生肖里的老虎骄傲地说:“大师最喜欢我!你们看,她把我剪得栩栩如生,连一根毛发也看得清清楚楚。”一旁的中国功夫受不了了,急得大声嚷:“什么?什么?你们简直不可理喻,你们难道不清楚大师最喜欢我吗?别的剪纸艺人都剪过你们,只有我,是大师呕心沥血,精心设计的。她连草稿都剪了很多遍。哼,我才是独一无二的呢!”动物王国作品里的老鼠和喜鹊“哗”地一下站了起来,异口同声地说:“不对,不对,我们才是大师最喜爱的作品呢!虽然我们的形象常常出现在其他剪纸艺人的手中,但是,你们看看我们的眼睛、尾巴,这么活灵活现,你们说,大师如果不是最喜欢我们,会把我们剪得这么与众不同吗!”

就这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论得好不热闹!

这时,曾经随大师去过波兰访问的青花瓷作品慢吞吞地开口说话了:“你们别吵了,你们都是大师最珍爱的作品。大师从五岁开始跟着她奶奶学习剪纸,剪的作品不计其数。现在她的作品经常代表中国去国外展览。外国人看了都竖起了大拇指,赞叹不已。他们都叫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青花瓷的一番解释慢慢地平息了作品们的争吵,大家心满意足地回到了大师的作品本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我爱剪纸

全文共 558 字

+ 加入清单

每当一低头,我就会看见手上的疤痕,脑海里就会浮现出我剪纸时的情景。

记得有一天,妈妈带我去逛街,正巧遇到了奶奶,奶奶很高兴,她买了一张红纸回到家,便龙飞凤舞的秀了一张蝴蝶。看到这儿,我又是好奇,又是欢喜。感觉特别有意思,立刻就喜欢上了这种美丽的工艺品,一有空我便跟奶奶学剪纸。从此走上了那条充满艰辛而又充满甜蜜的剪纸之路。

苦苦的剪纸

到了奶奶家,我便软磨硬缠的让奶奶教我,奶奶终于答应了,又严肃的说:“你准备好了吗?”“уes!”我回答道作文吧http://wwW.ZuowEn8.coM/作文吧。然后,奶奶便开始向我介绍剪纸,剪纸有月牙纹,锯齿纹,回形纹…接下来,开始剪了,我的就像一只小笨熊,笨头笨脑,不敢跳舞,而奶奶的手像一只蝴蝶上下飞舞,不一会就剪出一只可的小狗。我重新鼓起勇气,拿起小剪刀,还没有开始呢,那锋利的剪刀咔嚓一下子把手指头剪出血来。我又害怕有生气,立刻就想放弃,但是转念一想,要想让同学们刮目相看,就得付出点代价啊!。于是,我拿起创可贴,贴在伤口上,又专心致志的剪了起来。

甜甜的剪纸

终于,在奶奶的帮助和教导下,我的剪纸技术终于一日比一日强。我也能剪出像模像样的剪纸作品了!一转眼,已经开学了。老师看了我的小剪纸,很漂亮,夸奖了我一番,我心里喜滋滋的。

剪纸,谢谢你给我带来无穷的乐趣,剪纸,我爱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