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华礼仪故事十篇(精彩19篇)

过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那么关于过年的故事你知道么,看看下面的范文吧,也许对你有帮助哦。

浏览

1851

作文

80

中华文明礼仪的名言警句

全文共 1421 字

+ 加入清单

文明礼仪,是妈妈从小九教导我们,同时讲文明讲礼仪也是中华传统美德,下面是关于中华文明礼仪的名言警句,欢迎参考!

1、在宴席上最让人开胃的就是主人的礼节。--莎士比亚

2、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人间的面孔从未像在葬礼中看上去那么世俗--乔?艾琪渥斯

4、世界上最廉价,而且能得到最大收益的一项物质,就是礼节。--拿破仑。希尔

5、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

6、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荀子

7、君子忧道不忧贫。--孔丘

8、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周恩来

9、如果把礼仪看得比月亮还高,结果就会失去人与人真诚的信任--培根

10、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俄.赫尔岑

11、礼貌周全不花钱,却比什么都值钱。--西班牙。塞万提斯

12、怀着善意的人,是不难于表达他对人的礼貌的。--法。卢梭

13、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孟子

14、知识使人变得文雅,而交际使人变得完善。--[美]乔。富勒

15、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

16、恭敬之心,礼也。

17、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18、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左传

19、亲师友,学礼仪,香九龄,能温席。

20、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诸葛亮

21、道之以告德,齐之以礼--论语

22、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俄。 赫尔岑

23、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

24、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25、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礼仪越周到越保险。--[英]托。卡莱尔

26、礼义生于富足,盗窃起于贫穷--汉?王符

27、礼仪是成功的基石。

28、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英。洛克

29、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

30、给人玫瑰花,手上常有一缕芳香。

31、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孟德斯鸠

32、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民,政之大节也--左传

33、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王安石

34、谦恭有礼,人人欢迎。--托马斯。福特

35、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清。颜 元

36、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3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貌。--德。歌德

38、没有礼貌的人,就像没有窗户的房屋。--维吾尔族谚语

39、举行盛大的葬礼,与其说是向死者志哀,不如说是为了满足生者的虚荣--拉罗什富科

40、拥有一颗豁达开朗文明之心,能使平凡黯然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

41、生命是短促的,然而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有时间讲究礼仪--爱默生

42、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

43、彬彬有礼的风度,主要是自我克制的表现。--美。爱迪生

44、礼貌像只气垫,里面什么也没有,却能奇妙地减少颠簸。——约翰逊

45、头衔愈大,礼仪愈繁--丁尼生

4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7、礼貌像只气垫,里面什么也没有,却能奇妙地减少颠簸。--约翰逊

48、心诚气温,气和辞婉,必能动人。--[明]薛宣《谈书录》

49、一个人如果在街上注意观察的活动,我相信,他一定会在灵车上发现最愉快的表情--乔?斯威夫特

50、不学礼,无以立--论语

[中华文明礼仪的名言警句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文明礼仪童话小故事

全文共 475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天气晴朗,阳光灿烂,蔚蓝的天空上,飘着一朵朵洁白瑕的白云,有的像一只活泼可爱的小兔子,有的像雪白的小绵羊,有的像雄伟的狮子羊有的像生动的小熊,还有的像强壮的牛……

文明礼让的小绵羊在这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小绵羊准备去公园玩,它穿上衣服、裤子和鞋子就出门了。在路上,它看见了它的朋友小熊,就说“您好”。

小熊说:“您好,小绵羊你去哪里啊”

小绵羊说:“我去公园玩,你去公园吗?”

小熊说:“去公园?要不我们一起去吧!”

小绵羊说:“好啊!”

于是它们俩僦座285号车去公园玩了。

“上车的乘客请往车厢中部走,多谢合作”车厢里,人山人海,有的被挤到墙角去了,还有的连坐都坐不稳。

;车靠站了,门打开了,乘客蜂拥而来地冲上了车。这时上来了一位的白花苍苍的牛爷爷,只见它关发和胡子全白了,穿着一件红彤彤的衣服。

小绵羊亲切地对牛爷爷说:“牛爷爷您座这儿吧”!

牛爷爷高兴地说:“谢谢”!说完就座了下去。

小绵羊笑咪咪地说:“不用谢”!

牛爷爷说:“你真是个懂得尊老爱幼的好孩子啊”!

乘客们听了也连连称赞这个尊老爱幼的小绵羊。

小朋友们,我们也要学习一下小绵羊这种尊老爱幼的精神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刻苦学习

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勤奋读书方面表现得格外突出。不论是善于治国的政治家,还是胸怀韬略的军事家;不论是思维敏捷的思想家,还是智慧超群的科学家,他们之所以在事业上不同凡响,都是与他们从小的远大抱负分不开的。俗话说:“有志者立常志,无志者常立志”,立志,贵在少年——

铁杵磨针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终于成为有名的大诗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华成语故事:挥汗成雨

全文共 514 字

+ 加入清单

挥汗成,挥:洒,泼。形容人多。用手抹汗,汗洒下去就跟下雨一样,也形容出汗多。

成语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临淄三百闾 (lǚ,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张袂(mèi,衣袖、袖口)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公元前531年,楚国攻打陈国和蔡国,陈、蔡两国向晋国和齐国求救,晋国害怕楚国,不敢出兵援助,齐景公也不敢贸然出兵,决定先派晏婴到楚国摸一摸底细。晏婴接受派遣以后,欣然前往。

楚王听说齐国的使臣要来,召集文武百官商议,要把齐国的使臣羞辱一番,显显自己的威风。楚国君臣见晏婴个子矮小,相貌丑陋,就故意问:“难道你们齐国就没有人了吗?怎么会派你这样一个人来出使呢?”晏婴说:“我们齐国有的是人。国都临淄城里人山人海,每个人挥一下袖子,就能汇成一片阴云;每个人甩一把汗,就像下雨一样。”晏婴继续说:“我们临淄城中,大路上人来人往、拥拥挤挤,肩膀挨着肩膀,后边人的脚尖碰着前边人的脚跟,大王怎么说我们齐国没有人呢?”

楚王说:“既然是这样,你们国君为什么打发你这样一个矮小丑陋的人出国访问呢?”晏婴说:“我们国家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才派上等的使臣。我个子最矮,相貌最丑,所以就被派到贵国来了。”楚王听了,尴尬万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华成语故事:运筹帷幄

全文共 544 字

+ 加入清单

刘邦战胜了项羽,建立了汉朝,做了汉朝第一个皇帝。有一次他在皇宫里举行盛大的庆功宴会。在宴会上,他对大臣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能转危为安,建立汉朝?项羽那么强大,为什么反把天下丢掉了呢?”

将军王陵恭敬地回答说:“您看起来对人好像不够尊重,但实际上对功臣猛将都有奖赏,能和大家分享胜利果实。项羽表面上重视人才,内心却妒嫉有才能的人,对有功的人不仅舍不得奖赏,而且还怀疑他们,甚至要杀害他们。这样,部下就很难和他一条心了。所以他必然失败。”

刘邦笑笑说:“你仅仅是知道了一个方面,还不知道整个情况啊!说实在的,坐在军营的帷幕之中,制定那在千里之外取得胜利的大计,我不如张良;管理国家,安定人心,提供粮草,我又不如萧何;至于带兵打仗,我更比不上韩信。这三人都是英雄,而我能团结他们,发挥他们的才能,所以我能够取得胜利。项羽仅仅有一个范增,还不能重用,只是依仗自己的勇猛,怎能不失败呢?”

刘邦这番话,博得了大臣们的颂扬。 刘邦赞扬张良的那句话,原文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后来摘录成为成语“运筹帷幄”。“运”就是运用;“筹”就是谋划;“帷幄”

指古代军营中的帐幕。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表示善于分析敌我形势,决定正 确的战略方针。也引申为筹划、指挥,确定大政方针。它常和“决胜千里” 连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华成语故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东汉时期,班超奉命率部下出使西域,首先来到了鄯(shàn) 善国。

鄯善国的国王开始对他们很尊敬,礼节也很周到。但是没过多久,班超就发现鄯善国国王突然对他们冷淡疏远起来。班超觉得肯定发生了什么事情,连忙召集手下商议。经过分析,他们认为,一定是北方匈奴的使者来了,国王不知应该服从哪一方,所以态度才摇摆不定。

他们的猜测很快得到了证实。有消息说,匈奴派出的一百多名使者正在要挟国王。面对严峻的形势,班超对手下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铲除匈奴使者,我们就无法完成陛下交给我们的任务。”于是他们趁着夜色,冲入匈奴使者的住所,杀掉了他们。

第二天,班超将鄯善国国王请来,并把匈奴的头颅给他看。国王吓得不知如何是好。班超对他作了解释,并加以抚慰。这样,鄯善国国王终于被说服了,同意归顺汉朝,并把儿子送到汉朝去当人质。

【释义】:焉:怎么。不进老虎窝,怎么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文明礼仪伴我行,中华美德放光芒

全文共 1049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必担忧,因为最起码还有明天;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必叹惋,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真失去了,因为你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文明,一个并不陌生的字眼,贯穿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轨迹,划过了华夏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五千年啊!回顾历史,孔融让梨,这是尊敬兄长的文明;程门立雪,这是尊师重道的文明,孟母三迁,这是爱护晚辈的文明;高山流水,这互敬互爱的文明,中国的文明确实历史悠长,源远流长,它曾经是中国人民心中一笔财富,一笔值得炫耀的财富。也因此,我们的中国有史以来素“礼仪之邦”的美称。可如今“礼仪之邦”只是一个在作文里面会用到的成语,“文明”二字也只不过成了一个名词而已,古代人推崇的尊老爱幼,尊师重道或许已早被人们抛之脑后,所谓的“文明”二字真正的含义,是已经早已被人们淡忘了?

不,不是的。讲文明的例子在历史上还是有的,有一次,列宁同志正要下楼,在一个狭窄的楼梯过道上,正巧碰见一个女佣端着一盆水上楼,女佣一看是列宁,连忙退回去给列宁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自己端着水已经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你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佣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文明存在过人们心中,真正检验我们对文明的理解不是言辞,而是行动。

我们身在社会中,身份,角色在不停地变化中,我们这一刻讨厌别人,下一刻往往成为别人讨厌的对象,这些无非都是“不拘小节”的行为所欲。

当我们是售客的时候,我们会埋怨客人怎么要求这么多,当我们是顾客的时候,我们又会责怪售货员怎么这么没礼貌。

当我们是游客的时候,我们口中的口香糖,随处乱叶,当我们是清洁员的时候,我们又会气愤大家怎么这么不讲卫生。

当我们是老板的时候,我们会责骂员工工作效率这么低,当我们是员工的时候,我们又会埋怨老板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不体恤员工的辛苦。

当我们是老师的时候,我们会教训不听话,调皮捣蛋的学生,当我们是学生的时候,我们又会说老师偏心好同学,从不关心一下我们的感受。

……

我们不必埋怨这个社会文明水平不高,也不必怨自己的力量太单薄,对社会的影响不大,试想一下,面包里的酵母不是很少吗?可是,单凭这一点酵母,不是就把面包发起来吗?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应该做这个时代的酵母,让自己的酵素,在这个社会起到应有的作用。

文明城市之魂,美德修身之本,窗台上有一朵花,这个屋就有了生气,一棵树开了花,这个树就有了神采,一路上绽满鲜花,这条路就会充满诗意,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打造我们的文明蓝天下!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华成语故事:一箭双雕

全文共 420 字

+ 加入清单

一箭双雕出自《北史·长孙晟传》,相传长孙晟看见天空有两只大雕在争夺肉食,他只用一支箭便将两只大雕射了下来。雕,指一种凶猛的大鸟,一箭双雕指一支箭射下两只大雕,原形容箭术高超,后比喻做一件事情达到了两种目的。

北周有一个智勇双全的人叫长孙晟。据说,他刚生下来的时候,身体非常的瘦弱,很多的人见了之后,都认为他活不到成年。长孙晟的母亲却不这么认为,她觉得自己的儿子长大后一定会有很大的出息。

为了让自己的儿子身体能够强壮起来,长孙晟的母亲在他3岁的时候,就经常让他到山上去砍柴。一个三岁的小孩到山上砍柴,引起了很多乡亲的置疑。可是,长孙晟的母亲一直坚持每天让长孙晟去上山。这就样,等长孙晟8岁的时候,他已经比同龄的男孩强壮了,而且他有一股使不完的力量。一个8岁的小孩能搬起一个大人不能搬起的石头,这让很多人惊讶不已。不仅如此,长孙晟特别精通射箭。每次上山打柴,都会打一些野鸟回去。在他18岁那年,长孙晟终于练就了百发百中的射箭技艺,无人敢与他相比。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华成语故事读书心德

全文共 806 字

+ 加入清单

读了《中华成语故事》,我再一次被汉语的奇妙所震撼,为它的魅力折服。成语是人们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简洁而精辟的词语或短句。它是我国语言文化中最具魅力的一部分,因为,每个成语的形成一般都有一个典故,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通过这一个个的成语故事,我们不仅理解了成语的意思,还可以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宝贵的文化遗产、高超的智慧。

有一个滥竽充数的成语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战国时期,齐宣王喜欢听人合奏吹竽,所以派人搜罗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只吹竽乐队,并受到了优厚的待遇。有个叫南郭的人根本不会吹竽,但也混了进去。每次合奏吹竽的时候都只是做做样子。齐宣王去世后,他儿子齐湣王偏喜欢听乐师们单独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听说后十分害怕,赶紧溜走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意思,它是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是以次充好。同时,我也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弄虚作假,靠侥幸取胜。没有真才实学,最终是站不住脚的。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我学管乐时的情形。有一次,滥竽充数的故事再次上演,而我就是故事的主角。管乐课学了新曲子,老师让我们回家多练练,我也没在意,只练了一遍,心想到时候做做样子就行了。

上课了,老师先让我们合奏了一遍,我不停的按单簧管上的按键,摇头晃脑,好像吹的很陶醉,其实我根本就没吹出来音。终于吹完了,我长叹一口气,以为这样就完了,没想到,老师对我们吹得不太满意,竟让我们一个一个吹。我的心一下子悬到了嗓子眼里,急得抓耳挠腮。轮到我了,我没吹几句就吹不下去了,只得红着脸老老实实说了实话。结果自然免不了挨老师的一阵数落,受同学们的一顿嘲笑。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滥竽充数是不行的。

我喜欢《中华成语故事》这本书,它真的让我领略到了古人高超的智慧:一个词语竟然隐藏着这么一个内涵丰富的故事。这些故事,或可笑或感人,但都让我们学到了知识,明白了事理。

[中华成语故事读书心德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礼仪中华

全文共 826 字

+ 加入清单

众所周知,中华名族是数千年的礼仪之邦,“礼”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展示给世界最鲜明的一面旗帜。可是现如今的社会状况已经无法让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大谈礼仪并且以此为荣了。科技经济的高速发展在提高我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使我们在这个物欲横流,车水马龙的社会丢失了我们最本质的东西——礼。

说起礼的渊源其实最初是由周公创立,此后便是动荡不安战火纷飞的春秋时期,儒家就是在这乱世求治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孔子提出将“礼”作为一种特定的行为规范。以消除当时物欲横流,名分紊乱的时弊。在此之后,儒学虽然也曾受到严峻挑战,但也一直无法撼动它的独尊地位。于是“礼“这一思想便在中国人的心中根深蒂固了,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

可是现实却令人悲哀,祖先们所心心念念让后世子孙传承发展的礼仪规范不知何时开始变得无足轻重起来了,年轻人逐渐对那一套的繁文缛节不屑一顾,还振振有词的扬言道故事那一套已经过时了,早晚会被历史的场合所淹没。何其可笑!在西方国家渐渐被中国浓厚的文化底蕴所深深吸引并崇尚中国礼节的时候,我们国人却背道而驰,将中华名族的传统礼节抛之难后,口口声声要向前看,向现代化社会迈进,“理所当然”地遗弃了“礼”这份伟大精神。

于是在这份“理所当然”的潜移默化下,社会上各种不文明不礼貌的礼节比比皆是,不一而足,各种夸大放肆的行径充斥着我们的视线。

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大部分人都忽视了礼的重要性,随心所欲。其实礼是人由内而外的一种平的的表现,他人对于对于自己的评价以及看法都取决于这一“礼”字。从周公制礼作乐是为了维护社会等级秩序到渐渐发展为“三纲五常”再到如今数千年的发展,礼已经不再是口头上说说而已,也不是简单的行为规范,其实它更代表中华名族的伟大精神,是将中国文化传入世界的最好介质。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礼”五一是这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礼的人们组成的是一个无礼的民族。相反地,一个注重礼仪的民族崇尚礼仪的名族展示给世界的是一个进步的名族。我坚信,中华名族会是那样一个民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名人故事:中华人民的英雄——杨根思

全文共 852 字

+ 加入清单

杨根思,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战斗英雄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江苏省泰兴县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当过童工。1944年2月参加新四军。194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他作战勇敢,屡立战功,被誉为“爆破大王”,被评为“华东一级战斗英雄”,获“华东三级人民英雄”、“全国战斗英雄”称号。

1942年,杨根思从上海回到家乡,加入了基干队。1943年,区干部在羊货郎店召开秘密会议,放哨的杨根思发现了敌情,用手榴弹炸跑了敌人,保证了区干部安全转移。1944年2月,杨根思正式加入新四军,成为老一团一营3连的一名战士。1944年2月22日,参军后的杨根思首次参与作战,他用长矛刺进了敌人的心脏,并缴获了第一杆枪。1945年6月上旬,在浙江,国民党军已占领新登、临安两城,并兵分3路向孝丰城进逼,杨根思奋勇当先,用两枚手榴弹炸掉敌人重机枪扼守的哨口,为新四军开辟了进攻道路。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29日,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他率领全排顽强抗击,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当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的危急关头,他抱起仅有的一包炸药,纵身冲向敌群,英勇捐躯。

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杨根思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称号,命名他生前所在连为“杨根思连”。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题词赞誉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2009年9月,杨根思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杨根思是中华人民的英雄!他用他的鲜血和不怕死的精神赢来了这场战役的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作文素材

全文共 389 字

+ 加入清单

周立波“微博门”

“微博门”缘于周立波11月16日凌晨在微博上发表的一篇批驳网友的帖子,没想到这篇短短的微博立刻引起了一场网络骂战,不甘示弱的周立波以近30篇更新微博一一“舌战群儒”,其“自宫论”“公厕论”等引来了更大的反击。包括网络卫士方舟子在内的20万网友迅速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倒周团”,和周立波开始了一场口水大战,一时间网络上波涛汹涌,这就是周立波“微博门”。

点评

周立波的“海派清口”在脱口秀中腾空出世,曾一度备受推崇。但是这次,周立波一改往日的形象,“脱下西装,与网友爆粗对骂”,硬生生的把“海派清口”成功转型为“海派粗口”,也让人见识到了周立波在爆粗口上的造诣!

作为社会公众人物,受到别人批评是很正常的,他们应该有更大的容忍性。当然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进行还击,比如谣言、别人对你的误解,但是回击的方式,却应该是有理有据的。公众人物更应该珍惜自己的话语权,用好自己的话语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华礼仪博大精深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礼仪是一种文明的表现,它是一个人道德文化高低的反应。礼仪,普普通通的两个字,却能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常见的见到熟人要问好,见到长辈要谦让,做了错事要道歉。但中华礼仪,它博大精深,它所体现的并非前者所能比论的。

这个星期天,家里没什么吃的,我和妈妈也只好出去吃饭。走进家附近的一家小面馆,只见四周都坐满了人,只有一张四人桌,我辆也就坐了上去,看看四周的客人谈笑风声,吃着香喷喷的面,心想:这小小的面店也能有这么好的生意。正要点面时,突然走进来四个人,看看周围没有多余的位子便露出失望的表情,转身刚要离开,却见妈妈叫住了他们,然他们先坐,“谢谢。”只见有个人连声说,妈妈边笑边挥着手回答:“妈妈真是一个有礼仪的人,我一定要以她为榜样。”

“我要一碗半筋半肉面。”我听见旁边刚刚来的客人正说着我要的面,便留了个心,“对不起,做这面的材料不够了,您换一碗吧。”客人的脸上又露出了尴尬的神情,我的心在这里一跳,我何不把我这碗给他,自己再换一碗呢?想到这我便悄悄地对妈妈说了想法,妈妈微笑的点点头,和客人商量后,我坐在位子上听见了这句话“真的谢谢你”,感觉有说不出的愉悦和激动。作文

中华的礼仪,它有的是陌生人之间的一个帮助和谦让,它有的是赋予传染的力量,有的更多是博大精深。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作文

全文共 713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这部好书,他向我们讲述了许多历史人物的美德故事,非常引人入胜,它即增长了我的历史知识,又使我深深地受到了启发。

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多可圈可点的历史人物。这部书通过一个个历史人物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勤奋好学,热爱祖国,自强不息,诚信不愉,勤劳节俭,尊师敬老等种种中华传统美德。

书中【勤奋好学】篇讲述了一些历史人物故事勤学苦练,刻苦读书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孔子,他是个大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一个谦虚好学的学生。他向师襄子学琴,同一首曲子,他不停地练呀练呀,连续几个月,从清晨练到深夜,手指尖都沁出了血,最后终于领悟到了乐曲的深奥之处,连老师也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战国时代的纵横家苏秦每次读书到深夜,倦意袭来时,就拿起锥子狠扎自己的大腿,他发奋苦读,使学业大进,终于成功说服六国君主,合纵攻秦。还有西汉学家匡衡壁借光,远代大画家王冕痴狂学画,明朝文学家宋濂抄书苦读,等等。这些故事我很喜欢,也从中知道了一个道理:只有勤学苦练,付出艰辛的汗水,才能获得成功的果实。

历史上那些很有学问,事业辉煌的人都具有勤奋好学的优良品德。他们在生活很困难,条件很恶劣的情况下能够咬紧了牙关,克服许许多多的困难,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读书,这难道不是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学习和发扬的传统美德吗?

勤奋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品德。我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的过程中,要发扬孜孜不倦,勤学好问的精神,才能读好书,才能自强,自立,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书山有路勤力径,我们只有艰辛跋涉,奋勇攀登,才能到达一个又一个知识和品德的高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尊师敬长

全文共 310 字

+ 加入清单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就象燃烧的蜡烛,用知识之光照亮学生的心灵,直到生命的终结。——毛泽东尊师美德故事

作为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不忘恩师的故事,更是给我们留下美谈,做出榜样。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写好历史的续篇,这样才无愧于辛勤培养我们的老师,无愧于我们的伟大时代。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却始终尊敬自己的老师。1959年,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请韶山的老人们吃饭。毛泽东亲自把老师让在首席,向他敬酒,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意。

毛泽东青年时代听过徐特立先生的课。当徐特立60寿辰时,他特意写信向徐老祝贺。信中说:“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礼仪故事:杨香扼虎救亲

全文共 278 字

+ 加入清单

杨香扼虎救亲是一个中华传统礼仪故事

杨香是一个十四岁的女孩。有一天,她跟着父亲杨丰到田间去收割庄稼。两人刚走到半路上,突然跃出一只大老虎,咬住杨香的父亲便往回跑。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她临危不惧,一心只想着被老虎拖走的父亲,而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她拼命奔上去,抓住老虎的脖子便往死里掐。起初,老虎用力反扑,可杨香硬不松手,老虎渐渐元气大泄,磨着牙齿,终于断了气。杨香的父亲终于脱离了险境,免于老虎的伤害。

后人为赞扬杨香写文记曰:

杨香,年十四岁。随父丰往田中获粟,父为虎曳去。时香手无寸铁,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扼持虎颈,虎磨牙而逝,父因得免于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华成语故事集

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前541年,楚国的令尹公子围杀害了楚王,自己当上国君,史称楚灵王。公子围原本是个善于玩弄权术的人,篡夺王位后, 更是为所欲为,任意迫害他看不上眼的人。

灵王篡位不久,就出兵攻打齐国,将齐国的一个大夫全族处死。 接着又突然袭击弱小的赖国,从而引起各诸侯国的强烈不满。 为了供自己享乐,灵王不惜耗费大量钱财,征用无数民工,建造了一座豪华的章华宫,给百姓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 宗室大臣白公子张对此非常忧虑。为了楚国的前途,他明知灵王不愿听逆耳之言,也要寻找一切机会向他进谏,劝他节制淫乐,爱 惜民力,以德待人。 灵王开始还能让子张把进谏的话讲完,但次数多了。越来越感 到讨厌。一天他问一位大臣:“子张最近老是在我面前唠叨,要我注 意这当心那,你看用什么办法叫他不再开这种口?”

那大臣回答灵王说:“以后子张再咳叨,大王可以对他说,我常 和鬼神打交道,听到各种各样的劝谏,不想再听其他话了。”’ 不久,子张又向灵王进谏,灵王就用那大臣教给他的话回答。子 张听了,愤慨他说:“殷朝的武丁是位贤明的君主,还到处求贤。大王的德行比不上武丁,却如此讨厌别人规劝。做大王的臣子太难了!” 灵王听了这话,不便指责子张,勉强地说:“好,那你就继续进谏吧。我虽然不能采纳你这些规劝的话,但还是愿意把它放在耳朵里的!” 子张无可奈何,苦笑一声,说:“臣是为了大王采纳才进谏的。不然的话,巴浦产的犀角和象牙多得很,大王尽可以用来做滇(zhen) 塞耳,又何必把规劝的话当作滇来填耳呢?”

“以规为滇”这一典故,比喻不重视别人的规劝,简单易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名人故事

全文共 420 字

+ 加入清单

1910 年春,十二岁的周恩来,随伯父从祖籍淮安来到东北,先在铁岭银州镇银冈书院读书半年。到秋季,又插班考进奉天(今沈阳)东关模范学校。

东关模范学校是一所新式学校,既教经书,也教数理、外文等西方资产阶级的“新学”。有一天,学校姓魏的校长给同学们上修身课。当讲到“立命”这一节时,老校长突然问:“诸生为什么读书啊?”有的学生回答:“为明礼而读书!”也有的回答:“为做官而读书!”还有的回答:“为家父而读书!”一些家境贫穷的学生则回答:为挣钱,为吃穿,为改换门庭、不受欺侮而读书,等等。

老校长对这些回答都不满意,连连摇头。最后问到周恩来:“你是怎样想的呢?”周恩来肃然起立,一板一眼地答道:“我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这铿锵有力、不同凡响的回答,使老校长为之一震。他万万没有料到十几岁的周恩来,竟有如此宏图大志,高兴地称赞不已:“好,好哇!为中华之崛起!为中华之崛起!”接着,他又慷慨激昂地对全班同学说:“诸生们,听见了吗?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华成语故事英语版世外桃源

全文共 1234 字

+ 加入清单

During the Eastern Jin Dynasty, there was an old fisherman in Wuling. One day, he took his boat out to go fishing. As the boat floated downstream, the fisherman lost his way. Suddenly, a beautiful forest of peach trees with flowers in full bloom caught his eyes. He carried on sailing to the end of the forest where he found a mountain with a small cave at its foot. After the fisherman walked through the cave, a new world opened up before him. The people seemed happy and gentle, and lived peaceful lives with no arguments or disputes. The old rested quietly while the young played happily. Unlike the world东晋年间,武陵有一个老渔夫。一天,他驾着渔船出去打鱼。船沿着溪水行驶,老渔夫不知怎么迷了路。忽然,一片美丽的桃花林出现在他眼前。渔夫觉得很奇怪,继续往前寻找桃花林的尽头。树林的尽头是一座山,山脚下有个小洞。渔夫穿过了山洞,竟然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outside the cave, there was no conflict or turbulence. When they saw the fisherman, the people asked him not to tell others what he had seen there.那里的人们过着幸福安宁的生活,大家和睦相处,没有纷争,老人们安静地休息,儿童愉快地玩耍,没有外界那样动荡不安。大家看见了老渔夫,嘱咐他不要把在那儿看到的一切告诉别人。

But when he got home the fisherman told the other villagers about his experiences. They did not really believe him but followed him back to the cave out of curiosity. But he never found the place again.渔夫回到了家,把整件事告诉了村庄里的人。大家都不相信,于是跟着他去看看到底有没有这个地方。可是,这次去他们再也找不到桃花林尽头的这个世界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华成语典故故事精选6则

全文共 2587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成语是青少年学习中国文化的必经之路。成语故事以深刻形象的故事典故讲述一些道理。成语就是有道理的词语,它奠基着我国的文化之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华成语典故故事精选6则,欢迎大家阅读!

小巫见大巫

【成语故事】三国时,有两个同乡好友,一个名叫陈琳在魏国作官;一个叫张纮,在东吴作孙权的谋士。两人都很有文学才华,虽然各事其主,但相互仰慕,经常有书信来往,探讨作品。

有一次张纮见了栩榴枕很是喜欢,专门为此作赋。千里之外的陈琳见到了这篇赋后,赞赏不已。在一次请客宴宾时,特地拿出文章让在座的宾客传阅、欣赏,嘴里还不断地夸耀说:“这篇文章写得多么脱俗清新呀!你们知道吗,这是我的同乡张纮写的呀……”

过了不久,张纮也看到了陈琳写的《武库赋》和《应机论》,不由得击掌叫好,并马上写了一封信给陈琳。信上对陈琳文辞清新、见解独到的文章风格大加赞赏,并表示要好好地向他学习。

陈琳见信后感慨极了,他在复信时谦虚他说:“我生活在北方,消息闭塞,与天下的文人学士交往很少,没见过大世面。只是这里能写文章的人不多,因此我在这儿容易冒尖,得到了大家过分的称赞,并不是我的才学真有那么好,是你太夸奖我了。我和你及张昭两人相比,差距实在太大了,就好像小巫遇见大巫,没法施展巫术了。”

水滴石穿

张乖崖是崇阳县的县官。一次,他看见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吏从仓库出来时,顺手将仓库里的一枚铜钱放进了自己的口袋。他立即派人把这小吏抓来追问,并且下令用棍棒拷打,小吏心里不服,大声嚷道:“一枚铜钱有什么了不起?为什么对我这么凶狠啊!”

张乖崖听了,就拿起笔来,写了一条批语:“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意思是:一天一个铜元,一千日就是一千个铜元,这就像用绳子锯木头、水滴石头一样,日久天长,木头也会被锯断,石头也会被滴穿的。然后,他下令将这小吏斩首。

成语“水滴石穿”就是由这个故事来的。有时也写成“滴水穿石”,含义是一样的,故事原来的意思是说缺点、错误虽小,积累起来,也会造成很大危害。张乖崖就是根据这一条杀了小吏,这自然是滥用刑法。现在常从积极方面来使用,比喻学习或办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够“水滴石穿”,战胜困难,得到成功。

口蜜腹剑

出于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意思为嘴上甜,心里狠。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多指蛇蝎心肠的人。

唐玄宗(李隆基)的兵部尚书李林甫,论才艺,也还不错,一手字,画都很好;但他做官却不真真诚诚的办事,而是一味迁就和迎合玄宗的意旨。不但如此,他还用些不正当的方法结交玄宗亲信的宦官和妃子。

因此,他很得玄宗的宠信,一直在朝中做了十九年的官。李林甫和一般人接触。也总是在外貌上表现出和人很友好,非常合作,嘴里并说尽所有可以说的好听的、善意的话。可是实际上,他的性情和他的表面态度完全相反;他竟是一个非常狡猖阴险,常常使坏主意来害人的人。但是,坏人虽然有时可以得达害人的目的,逞奸谋于一时,日子久了,人家就发现了地这种伪善,于是大家便在背地里说他“口有蜜、腹有剑”。即是:口上甜甜蜜蜜,心中利剑害人。 唐朝还有一个做中书侍郎的李义府,平常的行动和表情,显得非常忠厚和温和;而且他不管和谁说话,总一定先自己咧开嘴笑,表现出十分诚恳和善良的样子。其实地的心地既刻薄,又奸诈,常使用阴险的计策害人。日子久了,人家也发现了他的这种假面具,就在背地裹说他“笑中有刀”。像李林甫和李义府那样的人是非常可怕的,因为也表里不一,若不小心,便要上当受害。所以“口蜜腹剑”不但是一句好成语,而且可作我们交友的戒言。 “口蜜腹剑”和“笑里藏刀”虽出自两个人的两个故事,但其含义是相同的,都是形容人口是心非和表里不一致;外面表现的很好,很讨人好感,叫人愿意结交,而心里却是尽想些坏主意计算人,谋害人。

口若悬河

晋朝时,有一位大学问家,名叫郭象,字子玄。

他在年轻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尤其是他对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一些现象,都能留心观察,然后再冷静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因此,他的知识十分渊博,对于事情也常常能有独到的见解。后来,他又潜心研究老子和庄子的学说,并且对他们的学说有深刻的理解。

过了些年,朝廷一再派人来请他。他实在推辞不掉,只得答应了,到朝中做了黄门待郎。到了京城,由于他的知识很丰富,所以无论对什么事情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再加上他的口才很好,又非常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每当人们听他谈论时,都觉得津津有味。

当时有一位太尉王衍,十分欣赏郭象的口才,他常常在别人面前赞扬郭象说:“听郭象说话,就好象一条倒悬起来的河流,滔滔不绝地往下灌注,永远没有枯竭的时候。”郭象的辩才,由此可知。

后人就以“口若悬河”来形容人善于说话,一旦说起话来就像倒悬的河水、滔滔不绝,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

司空见惯

刘禹锡是唐朝中期一位杰出的诗人。他在朝廷任职期间,曾在政冶上谋求改革,失败后降了职,被贬到偏僻的地方去当刺史(官职名),晚年才回京城。回京途经扬州时,他的朋友李绅为他举行宴会。李绅当过“司空”(官职名),家里很富有,也很讲究排场。宴会上喝酒谈笑,李绅又让歌女出来演唱,并要她们向刘禹锡殷勤地敬酒。面对这种豪华场面,刘禹锡情不自禁地吟了首诗:

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成语“司空见惯”就是由诗句“司空见惯浑闲事”压缩而成的。“司空”

原诗中指李绅。“见惯”是看得习惯了。现在“司空”已经失去了具体意义, 这句成语用来形容看得太多、便不足为奇。

类似的成语还有“屡见不鲜”。“屡”表明次数多;“鲜”是新鲜、新 奇。也就是说,见多了就不觉得新鲜了。

大器晚成

典故  【大器晚成】谓贵重器物需要长时间才能完成。常比喻大才之人成就往往较晚。《老子》:“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汉 王充《论衡·状留》:“大器晚成,寳货难售。大崇一朝辄成贾者,菜果之物也。”《三国志·魏志·崔琰传》:“ 琰 从弟 林,少无名望,虽姻族犹多轻之,而 琰 常曰:‘此所谓大器晚成者也,终必远至。’” 宋 陈师道《后山谈丛》卷二:“暮年方妙者,乃大器晚成尔。”《儒林外史》第四九回:“二位先生高才久屈,将来定是大器晚成的。”老舍《四世同堂》四一:“最后,那驰名的‘白杏’用绵纸遮护着下了市,好象大器晚成似的结束了杏的季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