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三种戒烟的方法世界无烟日知识竞赛试题心得体会(实用19篇)

导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种戒烟的方法世界无烟日知识竞赛试题心得体会,欢迎大家的阅读和借鉴,希望这些范文可以为大家提供版帮助。

浏览

4662

作文

1000

“齐鲁最美教师”颁奖典礼观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2273 字

+ 加入清单

书藉是人类知识的结晶,是精神的生活盛宴,是强盛民族、进步社会、健康人生须臾不可或缺的巨大支撑。书籍使我能够有机会以文字的形式,聆听大师的声音,提升自己的心灵。当我合上书本时,稍思片刻,就会深深地发觉:原来教育可以这样美的。

利用一学期时间,我学习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陶行知教育名篇》两本书的许多篇章,深有感触。明确了很多道理。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一言堂"已全盘否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专家和名师。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首先,教育事业是一个崇高的事业。教师对美好的事物应保持敏锐的态度。教师面对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他们有纯真的心灵、诚实的态度、自然的感情、善良的愿望,如果不能捕捉到那些美,你就辜负了造化的赐予。教师对美好事物保持高度的敏锐,才会发自内心的爱孩子,并因为爱而满心欢喜。教师要有“赤子之心”。做个很单纯、很简单、很好奇、很幼稚,有时有点傻劲的人。教师应有独立思想,让我经常思考教育问题,思考人的问题,思考我为什么而教,怎样教,将教育活动与人生思索融为一体。

其次,在新的教育理念引导下,应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学生作为人,是需要灌输精神理想的,那么教师首先应该做的就是顺乎人性。学生需值得去珍爱,在工作过程中要学会宽容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另一方面,教师在尊重学生时,也要学会合理合法地惩戒学生,所谓“惩戒”,是指通过对不合规范的行为施以否定性的制裁,从而避免其再次发生,以促进合范行为的产生与巩固。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要学会不培养乖孩子。如果我们将一个个乖孩子树为学生学习的楷模,而必然的报应就是,在这个多元化、个性化的时代,调皮捣蛋的孩子越来越多,而那些当初的乖孩子,将来他们也许就是“弱势群体“,汇入茫茫的失业大军。教师要做到“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必须具备多种素质和条件。我认为以下几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第一,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涵养师爱,以情促教。育人之道,爱心为先。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第二,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人格,严慈相济。教师要“目中有人”切实关怀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人性中最宝贵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让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树,把绿阴覆盖在他们身上;让体罚和变相体罚远离文明的场所。当然,作为教书育人者,也不能对学生的不良现象放任自流,宽严有度才是爱,做到严慈相济。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维,开拓眼界、拓宽思路。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实质就是或因势利导,或抛砖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话题转移,摆脱眼前的窘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敏捷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才能左右逢源,化险为夷。

第四,要有丰富的学识。有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我觉得不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桶水远远不够,要开凿一眼泉,有了源头活水才能胜任今天的教学。”开凿一眼泉,就是教师要终身学习。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程度是惊人的。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本,善于拓展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融汇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护学生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让自己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如果教师能做到精通专业,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并善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就能信手拈来,驰骋自如,找到偶发事件与教学任务之间的联系,迅速地切入正题。

总之,通过这一个阶段的学习,自己的理论水平有了提升,思路更明确了,方法更具体了。作为教师,既然我们已经干了这一行,就要热爱它,从中寻找让我们快乐的一点一滴。每天抱怨,应付工作,只能让我们自己沉浸在自己制造的愁苦氛围内不能自拔,最终影响的是自己的身心健康和事业发展,何苦呢?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此书让我感动,更让我深思。但愿在其新锐思想的指引下,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心得体会

全文共 6181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就学习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作出重要批示,对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重温这篇著作提出明确要求。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加强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建设的通知》指出,各级党委(党组)要充分认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的深刻意义,把《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纳入“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重要内容。中央党校《学习时报》2016年2月25日头版头条全文刊发《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作为一名党史工作者,我感到在当前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重温毛泽东同志这篇著作、学习掌握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是毛泽东同志在1949年3月13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结束时总结讲话的一部分。当时,全国革命已胜利在望,中国共产党即将由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转变为一个掌握全国政权的党。毛泽东同志充分认识到这是党的一个历史性关节点,指出“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面对新的任务、新的问题,“我们熟习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习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这就是困难”。他形象地把入主北京比喻为“进京赶考”。能否考及格,能否不当李自成,在他看来,关键在于能否保持并进一步发挥党的正确领导。而要发挥正确领导作用,作为各地区各领域最高领导机关的党委会,能否运用科学正确的工作方法乃是关键中的关键。

毛泽东同志一贯重视工作方法。早在1934年,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他就形象地打过一个比喻:“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打败国民党后,建设一个新中国的任务,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从未趟过的一条“大河”。能否安然过去,“桥或船的问题”至关重要,《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就是为全党准备的“桥或船”。毛泽东同志在这篇文章中提出的十二条重要工作方法,总字数不到三千,却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它们既是对以前党的工作方法的总结,又是面临新问题对党的领导机关和干部提出的新要求。

关于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

《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核心内容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第一、二、三、四、十条,讲的都是这个问题。在他看来,民主既是一种制度,又是一种方法。党委会本身就是一个实现民主的机构,其最根本的工作方法即是充分地实现党内民主。

体现民主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少数服从多数,党委会中书记和委员之间就是这个关系。“党的委员会有一二十个人,像军队的一个班,书记好比是‘班长’。”但是,这个“班长”不同于军队的班长,最大的不同是要坚持民主的原则。书记要当好“班长”,即是要善于发挥各委员的作用,加强集体领导。正如他在七大上曾说的:“一个人搞不完全,要依靠大家来搞,这就是我们党的领导方法。”1948年9月,他还为中央专门起草过一个关于健全党委制的决定,其中指出:“党委制是保证集体领导、防止个人包办的党的重要制度……重要问题的解决,不是由党委会议做决定,而是由个人做决定,党委委员等于虚设。委员间意见分歧的事亦无由解决,并且听任这些分歧长期地不加解决。党委委员间所保持的只是形式上的一致,而不是实质上的一致。此种情形必须加以改变。”

党委制设立的一个根本目的就是防止个人说了算。后来,他曾尖锐批评党委领导中的个人独断。“听说现在有这样的情况:一切事情,第一书记一个人说了就算数。这是很错误的。哪有一个人说了就算数的道理呢?只要是大事,就得集体讨论,认真地听取不同的意见。如果不是这样,就是一人称霸。这样的第一书记,应当叫做霸王,不是民主集中制的‘班长’。”其实,容纳和接受批评,是发扬民主的另一个重要方法。领导机关和领导人物要不犯错误,关键是要善于听取和采纳各方面特别是反对的意见。在某种程度上,营造批评的环境是促使党的政策正确的一种工作方法。1960年12月,毛泽东同志向人讲,批评就是帮助,对人是有好处的。“我们之间,进行批评帮助都是好意。就是明明知道某些批评是恶意也要听下去,不要紧嘛!人就是要压的,像榨油一样,你不压,是出不了油的。人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

为了让领导干部明白这一点,毛泽东同志多次引用过历史故事。1962年1月30日,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说:“刘邦,就是汉高祖,他比较能够采纳各种不同的意见。”比如:一采纳了郦食其夺取陈留县的意见;二听张良劝说,封韩信为齐王;三楚汉划界鸿沟后,听张良、陈平之劝,趁机追击引兵东向的项羽;四是刘邦称帝后,欲建都洛阳,听齐人刘敬建议,入都关中长安。刘邦能够作出一些正确的决策,与他善于采纳不同的意见密切相关。相反,项羽失败,就是由于他“不爱听别人的不同意见”,“他那里有个范增,给他出过些主意,可是项羽不听范增的话”。领导者如果对“不同意见”和“批评”无动于衷,就等于失去了鉴戒之境,迟早会犯错误。

党委会是一个领导集体,这个集体必须团结、和谐。在毛泽东同志心目中,集体决策、分工负责是党委会的一个根本原则。“班长”和委员之间要能真诚沟通、互相谅解。“书记和委员,中央和各中央局,各中央局和区党委之间的谅解、支援和友谊,比什么都重要。”日常工作中,“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不要背后议论”,“党委各委员之间要把彼此知道的情况互相通知、互相交流”。加强沟通、彼此尊重、密切协作、步调一致,既是党委会工作的要求,又是实现集体领导的必要途径,更是保障党的团结的基本规矩。

对于民主集中制,毛泽东同志还有另一个说法,即多谋善断。多谋就是民主,善断就是集中。他多次谈到三国时曹操的谋士郭嘉。在1959年3月召开的郑州会议上,他说郭嘉给曹操出了很多好主意,如打吕布、打袁绍、打袁绍的儿子袁谭和袁尚,都取得胜利,曹操称道郭嘉:“平定天下,谋功为高。”可惜郭嘉38岁就死了。赤壁之战时,曹操想他,说如果这个人在,不会使我处于这种困难境地。1959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郑州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再次讲道:“多谋善断这句话,重点在‘谋’字上。要多谋,少谋是不行的。要与各方面去商量,反对少谋武断。商量又少,又武断,那事情就办不好。谋是基础,只有多谋,才能善断。谋的目的就是为了断。要当机立断,不要优柔寡断。”这很像许多古人都说过的:“谋之以众,断之以独,疏之以导,策之以励。”

在党委会中,无论是民主还是集中,书记即“班长”的作用非常突出。能不能充分发扬民主,关键要看书记的素养如何。所以,书记应该很好地进行学习和研究,特别是向下级学习。“不懂得和不了解的东西要问下级,不要轻易表示赞成或反对。有些文件起草出来压下暂时不发,就是因为其中还有些问题没有弄清楚,需要先征求下级的意见。我们切不可强不知以为知,要‘不耻下问’,要善于倾听下面干部的意见。先做学生,然后再做先生;先向下面干部请教,然后再下命令。各中央局、各前委处理问题的时候,除军事情况紧急和事情已经弄清楚者外,都应该这样办。这不会影响自己的威信,而只会增加自己的威信。我们做出的决定包括了下面干部提出的正确意见,他们当然拥护。下面干部的话,有正确的,也有不正确的,听了以后要加以分析。对正确的意见,必须听,并且照它做。中央领导之所以正确,主要是由于综合了各地供给的材料、报告和正确的意见。如果各地不来材料,不提意见,中央就很难正确地发号施令。对下面来的错误意见也要听,根本不听是不对的;不过听了而不照它做,并且要给以批评。”充分尊重、吸纳下级意见,是民主方法的一个重要体现。作为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人经常向下级学习,是保证决策正确的一个重要方法。

关于“弹钢琴”与胸中有“数”

领导者不同于一般人,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面对各种复杂的工作,毛泽东同志提倡党委的同志要学会统筹兼顾,对此他形象地称之为“弹钢琴”。“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互相配合。党委要抓紧中心工作,又要围绕中心工作而同时开展其他方面的工作。我们现在管的方面很多,各地、各军、各部门的工作,都要照顾到,不能只注意一部分问题而把别的丢掉。凡是有问题的地方都要点一下,这个方法我们一定要学会。钢琴有人弹得好,有人弹得不好,这两种人弹出来的调子差别很大。党委的同志必须学好‘弹钢琴’。”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区别和相互转化的。因此,在工作方法上不能顾此失彼。

毛泽东同志是“弹钢琴”的高手。民主革命时期,他往往一方面强调中心工作是军事和打仗,另一方面又号召做好其他一切革命工作。1933年,在中央苏区的一次经济建设工作会上,他说:“革命战争是当前的中心任务,经济建设事业是为着它的,是环绕着它的,是服从于它的。”特别是随着革命力量的发展,随着毛泽东同志领导职务的变化,他面临的工作也越来越多,比如思想政治工作、政权工作、文化工作、教育工作、宣传工作、党的建设、统战工作、对外工作,等等。毛泽东同志基本上都能做到有条不紊,齐头并进,“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轻松自如。其主要原因,就是他善于“弹钢琴”。

“弹钢琴”要注意细节,一个音符错了,整个曲子也就砸了。毛泽东同志往往给人挥斥方遒、气势磅礴的感觉,其实他是非常注重细节的。在指挥一场战斗之前,甚至战士碗里有没有肉,他也要关注和嘱咐。现在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毛泽东同志的成功,与其既能挥舞大棒又能弄绣花针,不无关系。

学会“弹钢琴”,不但要心中有“谱”,而且还要胸中有“数”。钢琴有多少键,每个键能弹出什么音符,必须了如指掌。解决矛盾,要深入到矛盾中去,特别是要掌握与之相关的数字。毛泽东同志把胸中有“数”也列为一条重要的工作方法:对情况和问题一定要注意到它们的数量方面,要有基本的数量的分析。因为任何质量都表现为一定的数量,没有数量也就没有质量。如果不懂得注意事物的数量方面,不懂得注意基本的统计、主要的百分比,不懂得注意决定事物质量的数量界限,一切都是胸中无“数”,结果就不能不犯错误。

胸中有“数”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成绩和缺点有数。“要划清正确和错误、成绩和缺点的界限,还要弄清它们中间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例如,成绩究竟是三分还是七分?说少了不行,说多了也不行。一个人的工作,究竟是三分成绩七分错误,还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必须有个根本的估计。如果是七分成绩,那末就应该对他的工作基本上加以肯定。把成绩为主说成错误为主,那就完全错了。”当然,即使取得了十分的成绩,也不能骄傲,“力戒骄傲。这对领导者是一个原则问题,也是保持团结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没有犯过大错误,而且工作有了很大成绩的人,也不要骄傲”。历史上有很多因骄傲而失败的例子。所以,在党即将取得全国性政权的历史时刻,毛泽东同志清醒而明确地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关于一定要“抓紧”

在毛泽东同志看来,党委对该做的工作一定要“抓紧”。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抓而不紧,等于不抓。伸着巴掌,当然什么也抓不住。就是把手握起来,但是不握紧,样子像抓,还是抓不住东西。有些同志,也抓主要工作,但是抓而不紧,所以工作还是不能做好。不抓不行,抓而不紧也不行。一位老一辈中央领导同志回忆,毛泽东同志自己“看准的事情,一旦下决心要抓,就抓得很紧很紧,一抓到底,从不虎头蛇尾,从不走过场”。

怎样抓得紧呢?工作布置下去,不能认为就完成了。毛泽东同志说:“全面规划,几次检查,年终评比,这是三个重要方法。”其中,“打电报、打电话、出去巡视这些方法,也是很重要的领导方法”;“一年至少检查四次”。通过检查,督促进展,修正错误。1948年2月,他在谈到工商业政策的时候说:“必须随时掌握工作进程,交流经验,纠正错误,不要等数月、半年以至一年后,才开总结会,算总账,总的纠正。这样损失太大,而随时纠正,损失较少……随时提醒下面,使之少犯错误。这都是领导方法问题。”也就是说,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要干到底,直到真正见成效才能罢休。

发扬民主和“抓紧”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开好各种会。党委会行使职责的一个重要形式就是开会。党的各级机构和各种组织,“都必须建立健全的党委会议制度,一切重要问题(当然不是无关重要的小问题或者已经会议讨论解决只待执行的问题)均须交委员会讨论,由到会委员充分发表意见,做出明确决定,然后分别执行。地委、旅委以下的党委亦应如此。高级领导机关的部(例如宣传部、组织部)、委(例如工委、妇委、青委)、校(例如党校)、室(例如研究室),亦应有领导分子的集体会议”。日常工作中,“有了问题就开会,摆到桌面上来讨论,规定它几条,问题就解决了”。

开会要事先通知,像出安民告示一样,让大家知道要讨论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并且早作准备。“在会议之前,对于复杂的和有分歧意见的重要问题,又须有个人商谈,使委员们有思想准备,以免会议决定流于形式或不能做出决定。”有些地方开干部会,事前不准备好报告和决议草案,等开会的人到了才临时凑合,好像“兵马已到,粮草未备”,这是不好的。“开会的方法应当是材料和观点的统一。”如果没有准备,就不要急于开会。

开会时,不要照本宣科,充分发挥参会人员的作用。先把报告草稿发下去,请到会的人提意见,加以修改,然后再作报告。报告的时候不是照着本子念,而是讲一些补充意见,作一些解释。这样,就更能充分地发扬民主,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对各种不同的看法有所比较,会也开得活泼一些。每次会议时间不可太长,会议次数不可太频繁,不可沉溺于细小问题的讨论,以免妨碍工作。此间,讲话、演说和写决议案,都应当简明扼要。“凡是看不懂的文件,禁止拿出来。”“每次会有一个主题,其他问题也吹一下。开会的时候吹吹闲话,引起兴趣,接触问题。”

对于各级党委来说,立场问题是根本问题。通览《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划清两种界限”是要害。在毛泽东同志看来,“首先,是革命还是反革命?是西安还是延安?”不懂得划清这种界限,就从根本上犯了错误。正如他指出的,国民党的官僚主义和共产党干部偶尔会犯的官僚主义,是有本质区别的。如果我们不是从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在党忧党、在党护党的立场上,辩证分析我们党员干部中出现的官僚主义,而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官僚主义就把“延安”说得一无是处,那就完全站在了党的对立面,成了一种资敌行为。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党委“一班人”,在这个问题上必须有高度的自觉。

毛泽东同志写《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已走向成熟,即将掌握全国政权,形成了一整套正确有效的工作方法。因此,这十二条方法既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一般要求,又体现了中国作风和中国方式。从那时到现在已过去半个多世纪,虽然我们党的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毛泽东同志这篇文章的基本思想历久弥新,对于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学习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学习掌握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仍然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心得体会

全文共 10090 字

+ 加入清单

[摘要]关于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原因一直是中共党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近年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的解释。实际上,如果从中国共产党本身来看,其成功很简单,仔细读一下《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便知。它向世人展现了共产党的领导机关是如何开展工作的:一、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二、在胸中有数的情况下做到统筹兼顾;三、工作“抓得紧”,利用开各种会把内部充分动员起来。毛泽东提出的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既是他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具体运用,也是他对党以前实际工作经验的总结。这篇著作是理解中国共产党内部机制和成功之道的一把钥匙,至今仍在发生效用。

近年来,关于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原因,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解释,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历史进程的多面性和多样性。然而,如果从中共本身去考察,其成功的原因可能远没有那么复杂。革命是干出来的,了解一下中共是如何开展工作的,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其为何在面临那么多问题的情况下还能取得成功。在党的日常工作中,起作用的主要是工作方法,其形成的一套自上而下的工作方法,具有明显的现代性;如果从近代中国转型的角度来看,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独特的创造。

《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是毛泽东1949年3月13日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结束时所作的结论的一部分。当时,全国革命胜利在望,中国共产党即将由一个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毛泽东充分认识到这是党的一个关节点:“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27页。)面对新的任务、新的问题,“我们熟习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习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这就是困难”。(《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80页。)他形象地把进入北平比喻为“进京赶考”。能否考及格,能否不当李自成,在他看来,关键在于能否保持并进一步发挥党的正确领导。而要发挥正确领导作用,作为各地区各领域最高领导机关的党委会,其工作方法乃是关键中的关键。

毛泽东一贯重视工作方法。早在1934年,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他就形象地打过一个比喻:“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9页。)打败国民党后,建设一个新中国的任务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从未趟过的一条“大河”。能否安然过去,“桥或船的问题”至关重要,《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就是毛泽东为全党准备的“桥或船”。毛泽东提出的十二条重要工作方法,总的字数不到3000字,却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它们既是对以前党的工作方法的总结,又是面对新的问题对党的领导机关和干部提出的新要求。

一、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

《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的核心内容是坚持民主集中制,一、二、三、四、十条,讲的都是这个问题。但是,集中讲的少,民主讲的多。在毛泽东看来,民主既是一种制度,又是一种方法。党委会本身就是一个实现民主的机构,其最根本的工作方法即是充分地实现党内民主。

体现民主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少数服从多数,党委会中书记和委员之间就是这个关系。“党的委员会有一二十个人,像军队的一个班,书记好比是‘班长’”。(《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40页。)但是,这个“班长”不同于军队的班长,最大的不同是要坚持民主的原则。书记要当好“班长”,即是要善于发挥各委员的作用,加强集体领导。正如他在七大上曾说的:“一个人搞不完全,要依靠大家来搞,这就是我们党的领导方法。”(《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98页。)1948年9月,他还为中央专门起草过一个关于健全党委制的决定,其中指出:“党委制是保证集体领导、防止个人包办的党的重要制度。近查有些(当然不是一切)领导机关,个人包办和个人解决重要问题的习气甚为浓厚。重要问题的解决,不是由党委会议做决定,而是由个人做决定,党委委员等于虚设。委员间意见分歧的事亦无由解决,并且听任这些分歧长期地不加解决。党委委员间所保持的只是形式上的一致,而不是实质上的一致。此种情形必须加以改变。 ”(《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340页。)

党委制设立的根本目的就是防止个人说了算。后来,他曾尖锐批评党委领导中的个人独断:“听说现在有一些省委、地委、县委,有这样的情况:一切事情,第一书记一个人说了就算数。这是很错误的。哪有一个人说了就算数的道理呢?我这是指的大事,不是指有了决议之后的日常工作。只要是大事,就得集体讨论,认真地听取不同的意见,认真地对于复杂的情况和不同的意见加以分析。……如果不是这样,就是一人称霸。这样的第一书记,应当叫做霸王,不是民主集中制的‘班长’。”(《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94—295页。)

其实,容纳和接受批评,是发扬民主的另一个重要方法。毛泽东说:“我们都是从五湖四海汇集拢来的,我们不仅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相同的同志,而且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43页。)领导机关和领导人物要不犯错误,关键是要善于听取和采纳各方面意见特别是反对意见。在某种程度上,营造批评的环境是促使党的政策正确的一种工作方法。1960年12月,毛泽东向人讲,批评就是帮助,对人是有好处的。“我们之间,进行批评帮助都是好意。就是明明知道某些批评是恶意也要听下去,不要紧嘛!人就是要压的,像榨油一样,你不压,是出不了油的。人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毛泽东谈从历史文化中学习工作方法二十则》,《党的文献》2008年第1期。)

为了让领导干部明白这一点,他多次引用历史故事加以阐发。1962年1月30日,他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说:“刘邦,就是汉高祖,他比较能够采纳各种不同的意见。”比如,采纳了郦食其夺取陈留县的意见;听张良劝说,封韩信为齐王;楚汉划界鸿沟后,听张良、陈平之劝,趁机追击引兵东向的项羽;称帝后欲建都洛阳,听刘敬建议,入都关中长安。刘邦能够作出这些正确的决策,与他善于采纳不同的意见密切相关。相反,项羽失败,就是由于他“不爱听别人的不同意见”,“他那里有个范增,给他出过些主意,可是项羽不听范增的话”。(《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295页。)1963年1月3日,他批示将《史记》中的《项羽本纪》“送各同志一阅”。(《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238页。)自然,毛泽东希望领导干部吸取项羽的教训,而向刘邦学习“豁达大度,从谏如流”。领导者如果对“不同意见”和“批评”无动于衷,就等于失去了鉴戒之镜,迟早会犯错误。

在党的八届七中全会上,毛泽东批评有些领导,根本不同人家商量,不大愿意听不同的意见,只愿听相同的意见。与相同的意见谋得多,与相反的意见谋得少。“要多谋。什么叫多谋呢?你听听人家不同的意见嘛。”(《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4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8页。)对此,毛泽东有很多以身作则的例子。1948年,当粟裕对中央军委已经决定的“渡江作战方案”提出不同意见时,毛泽东专门请他去说明,最后采纳了他的意见。1949年,当毛泽东主持“国旗”方案的讨论时,本来他已经对另一种方案有了一定的倾向。但是,当听到张治中的意见后,又重新组织讨论,集合群智共识,最终确定了“五星红旗”方案。

党委会是一个领导集体,这个集体必须团结、和谐。在毛泽东心目中,集体决策、分工负责是党委会的一个根本原则。“班长”和委员之间要能互相谅解。“书记和委员,中央和各中央局,各中央局和区党委之间的谅解、支援和友谊,比什么都重要。”日常工作中,“党委各委员之间要把彼此知道的情况互相通知、互相交流。这对于取得共同的语言是很重要的。有些人不是这样做,而是像老子说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结果彼此之间就缺乏共同的语言”。(《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41页。)彼此尊重、密切协作、步调一致,既是党委会工作的要求,又是实现集体领导的必要途径。

对于民主集中制,毛泽东还有另一个说法,即多谋善断。多谋,就是民主;善断,就是集中。毛泽东多次谈到三国时曹操的谋士郭嘉。在1959年3月召开的郑州会议上,他说,郭嘉给曹操出了很多好主意,如打吕布、打袁绍、打袁绍的儿子袁潭和袁尚,都取得胜利,曹操称赞他:“平定天下,谋功为高。”可惜他38岁就死了。赤壁之战时,曹操想他,说这个人在,不会使我处于这种困难境地。《三国志•郭嘉传》值得一看。在郑州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再次讲到:“多谋善断这句话,重点在‘谋’字上。要多谋,少谋是不行的。要与各方面去商量,反对少谋武断。商量又少,又武断,那事情就办不好。谋是基础,只有多谋,才能善断。谋的目的就是为了断。要当机立断,不要优柔寡断。”(《毛泽东谈从历史文化中学习工作方法二十则》,《党的文献》2008年第1期。)

这很像古人所说的“谋之以众,断之以独,疏之以导,策之以励”。在党委会中,无论是民主还是集中,书记即“班长”的作用非常突出。能不能充分发扬民主,关键要看书记的素养如何?所以,书记应该很好地进行学习和研究。

其实,做领导的人都要善于学习,特别是向下级学习。“不懂得和不了解的东西要问下级,不要轻易表示赞成或反对。有些文件起草出来压下暂时不发,就是因为其中还有些问题没有弄清楚,需要先征求下级的意见。我们切不可强不知以为知,要‘不耻下问’,要善于倾听下面干部的意见。先做学生,然后再做先生;先向下面干部请教,然后再下命令。各中央局、各前委处理问题的时候,除军事情况紧急和事情已经弄清楚者外,都应该这样办。这不会影响自己的威信,而只会增加自己的威信。我们做出的决定包括了下面干部提出的正确意见,他们当然拥护。下面干部的话,有正确的,也有不正确的,听了以后要加以分析。对正确的意见,必须听,并且照它做。中央领导之所以正确,主要是由于综合了各地供给的材料、报告和正确的意见。如果各地不来材料,不提意见,中央就很难正确地发号施令。对下面来的错误意见也要听,根本不听是不对的;不过听了而不照它做,并且要给以批评。” (《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41—1442页。)充分尊重、吸纳下级意见,是民主方法的一个重要体现。作为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者经常向下级学习,是保证决策正确的一个重要方法。

二、“弹钢琴”与胸中有数

领导者不同于一般人,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面对各种复杂的工作,毛泽东提倡党委的同志要学会统筹兼顾,对此他形象地称之为“弹钢琴”。“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互相配合。党委要抓紧中心工作,又要围绕中心工作而同时开展其他方面的工作。我们现在管的方面很多,各地、各军、各部门的工作,都要照顾到,不能只注意一部分问题而把别的丢掉。凡是有问题的地方都要点一下,这个方法我们一定要学会。钢琴有人弹得好,有人弹得不好,这两种人弹出来的调子差别很大。党委的同志必须学好‘弹钢琴’。”(《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42页。)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区别和相互转化的。因此,在工作方法上不能顾此失彼。

毛泽东可谓是“弹钢琴”的高手。在民主革命时期,他往往一方面强调中心工作是军事和打仗,另一方面又号召做好其他工作。1933年,在中央苏区的一次经济建设工作会上,他说:“革命战争是当前的中心任务,经济建设事业是为着它的,是环绕着它的,是服从于它的。 ”但是,不能因此而不抓好经济工作,相反,“革命战争的激烈发展,要求我们动员群众,立即开展经济战线上的运动,进行各项必要和可能的经济建设事业”。(《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23、119页。)在他看来,如果认为革命战争是中心,而不去抓经济工作,甚至把搞经济工作骂为右倾,那是极端错误的。有些人口头上说一切服从战争,但不知如果取消了经济建设,这就不是服从战争,而是削弱战争。只有开展经济战线方面的工作,发展红色区域的经济,才能使革命战争得到相当的物质基础,才能扩大红军,打败敌人。(参见《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39页。)当然,中心工作之外不只是经济工作。特别是随着革命力量的发展,随着毛泽东领导职务的变化,他面临的工作也越来越多,比如思想政治工作、政权工作、文化工作、教育工作、宣传工作、党的建设、统战工作、对外工作,等等。毛泽东基本上都能做到有条不紊,齐头并进,“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轻松自如,其主要原因,便是他善于“弹钢琴”。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对“弹钢琴”的运用,集中体现在对“十大关系”的处理上。他指出,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上,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在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上,要充分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基地,以便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上,要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在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问题上,三者的利益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既要提倡艰苦奋斗,又要关心群众生活;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上,要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地方的权力,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问题上,要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在党和非党的关系问题上,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问题上,必须分清敌我,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是非关系问题上,对犯错误的同志要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要允许人家犯错误,允许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在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问题上,要学习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参见《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44页。)这些矛盾的发现和处理方法,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告诉党的干部:干工作要善于处理各种关系,齐头并进。

“弹钢琴”要注意细节,一个音符错了,整个曲子也就砸了。毛泽东做工作往往给人挥斥方遒、气势磅礴的感觉,其实他是非常注重细节的。在指挥一场战斗之前,甚至战士碗里有没有肉,他也要关注和嘱咐。现在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毛泽东的成功,与其既能挥舞大刀又能弄绣花针,不无关系。

学会“弹钢琴”,不但要心中有“谱”,而且还要胸中有“数”。钢琴有多少键,每个键能弹出什么音符,必须了如指掌。解决矛盾,要深入到矛盾中去,特别是要掌握与之相关的数字。毛泽东把胸中有“数”也列为一条重要的工作方法:对情况和问题一定要注意到它们的数量方面,要有基本的数量的分析。因为任何质量都表现为一定的数量,没有数量也就没有质量。如果不懂得注意事物的数量,不懂得注意基本的统计、主要的百分比,不懂得注意决定事物质量的数量界限,一切都是胸中无“数”,结果就不能不犯错误。(参见《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42页。)

在运用数据方面,毛泽东也有过人之处。比如,对中国革命的定位,就是他从中国占90%以上的农民这一“百分比”出发作出的。不是注意和了解这一数据,他就不可能到农村去“闹革命”,不可能得出中国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开辟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除此,毛泽东论述问题和布置工作任务,也经常运用到数字。在七大上,他强调之所以需要“资本主义的广大发展”,是因为国共力量相差还很悬殊,接着他即用了一组数字进行说明,“他们有一百五十万军队,我们只有九十一万军队;……他们有两万万人口,我们只有一万万人口”。(《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55—56、127、190页。)有意思的是,档案资料显示,蒋介石敢于发动内战,同样是基于一组数字。不过,他了解的中共真正具战斗力的军队只有四五十万人,正是基于此,他才提出了三个月消灭中共的狂妄计划。解放战争爆发以后,毛泽东比蒋介石更高一筹的是,不在地盘上或空间上计较数量得失,而是在军队人数上注重力量增减,他明确要求中共军队每个月至少消灭国民党五个旅的有生力量。在某种程度上,国共之间的较量,是一种“数”的较量,谁对“数”有更精确的了解,谁更能抓住各种“数”,谁就能取得胜利。

把数字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一个典型的实例是抗战时期毛泽东在政权中推行“三三制”。从1940年开始,各抗日根据地普遍建立了“三三制”政权,就是在各级政府和参议会的组成人员中,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左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中间分子和其他人士占三分之一。这极大地调动了各阶级各阶层的积极性,扩大了中共局部执政的基础。再如,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引用了两种数字,“中国已经有大约百分之十左右的现代性的工业经济”,“中国还有大约百分之九十左右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并据此提出了“一系列的战略上、策略上和政策上的问题”。(《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30页。)后来,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显然也与这两种数字有相当的关联。

胸中有数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成绩和缺点有数。“要划清正确和错误、成绩和缺点的界限,还要弄清它们中间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例如,成绩究竟是三分还是七分?说少了不行,说多了也不行。一个人的工作,究竟是三分成绩七分错误,还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必须有个根本的估计。如果是七分成绩,那末就应该对他的工作基本上加以肯定。把成绩为主说成错误为主,那就完全错了。 ”当然,即使取得了十分的成绩,也不能骄傲,“力戒骄傲。这对领导者是一个原则问题,也是保持团结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没有犯过大错误,而且工作有了很大成绩的人,也不要骄傲”。(《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44、1443页。)历史上有很多因骄傲而失败的例子。所以,在党即将取得全国政权的历史时刻,毛泽东清醒而明确地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38—1439页。)

可见,毛泽东对党取得的成绩是非常有数的。当然,这是建立在对历史有数的基础上的。对历史有数,就会对未来有数。正是毛泽东这种对骄傲的高度警惕,使中共经得起胜利和成功的考验,从而把事业顺利地推向一个新阶段。

三、“抓紧”与开会

在毛泽东看来,党委对该做的工作一定要“抓紧”。“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抓而不紧,等于不抓。伸着巴掌,当然什么也抓不住。就是把手握起来,但是不握紧,样子像抓,还是抓不住东西。我们有些同志,也抓主要工作,但是抓而不紧,所以工作还是不能做好。不抓不行,抓而不紧也不行。”(《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42页。)据薄一波回忆,毛泽东自己“看准的事情,一旦下决心要抓,就抓得很紧很紧,一抓到底,从不虎头蛇尾,从不走过场”(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42页。)。王任重的日记记述了这样一个工作实例:“这两天,主席写了三封信,申述了他的主张,要各省开六级干部大会,看来,主席抓得很紧。 ”(《毛泽东传(1949—1976)》(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921页。)

怎样抓得紧呢?工作布置下去,不能认为就完成了。毛泽东说:“全面规划,几次检查,年终评比,这是三个重要方法。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350页。)其中,“打电报、打电话、出去巡视这些方法,也是很重要的领导方法”(《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78页。);“一年至少检查四次”(《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346页。)。通过检查,督促进展,修正错误。1948年2月,他在谈到工商业政策的时候说:“必须随时掌握工作进程,交流经验,纠正错误,不要等数月、半年以至一年后,才开总结会,算总账,总的纠正。这样损失太大,而随时纠正,损失较少。……随时提醒下面,使之少犯错误。这都是领导方法问题。”(《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286页。)也就是说,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要干到底,不见成效决不罢休。

发扬民主和“抓紧”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开好各种会议。党委会行使职责的一个重要形式就是开会。党的各级机构和各种组织,“都必须建立健全的党委会议制度,一切重要问题(当然不是无关重要的小问题或者已经会议讨论解决只待执行的问题)均须交委员会讨论,由到会委员充分发表意见,做出明确决定,然后分别执行。地委、旅委以下的党委亦应如此。高级领导机关的部(例如宣传部、组织部)、委(例如工委、妇委、青委)、校(例如党校)、室(例如研究室),亦应有领导分子的集体会议”。(《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340—1341页。)日常工作中,“有了问题就开会,摆到桌面上来讨论,规定它几条,问题就解决了”。(《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40—1441页。)

开会要事先通知,像出安民告示一样,让大家知道要讨论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并且早作准备。“在会议之前,对于复杂的和有分歧意见的重要问题,又须有个人商谈,使委员们有思想准备,以免会议决定流于形式或不能做出决定。”(《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341页。)有些地方开干部会,事前不准备好报告和决议草案,等开会的人到了才临时凑合,“兵马已到,粮草未备”,这是不好的。开会的方法应当是材料和观点的统一。如果没有准备,就不要急于开会。

开会时,不要照本宣科,要充分发挥参会人员的作用。先把报告草稿发下去,请到会的人提意见,加以修改,然后再作报告。报告的时候不是照着本子念,而是讲一些补充意见,作一些解释。这样,就更能充分地发扬民主,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对各种不同的看法有所比较,会也开得活泼一些。(参见《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113—115页。)

每次会议时间不可太长,会议次数不可太频繁,不可沉溺于细小问题的讨论,以免妨碍工作。此间,讲话、演说和写决议案,都应当简明扼要。(参见《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341页。)“凡是看不懂的文件,禁止拿出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8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196页。)“每次会有一个主题,其他问题也吹一下。开会的时候吹吹闲话,引起兴趣,接触问题。”(《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论述》,《党的文献》2013年第5期。)

党的委员会须分别为常委会和全体会两种,不可混在一起。同时,要大型、中型和小型会议相结合。(参见《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356页。)这三种会议一般指的是群众大会、干部大会和领导班子会,把工作干好就得学会开这些会。“小型会议最好商量问题,我对小型会议很有兴趣,时间不长,就地召开,这种形式最好。”(《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论述》,《党的文献》2013年第5期。)

党的决策要开会,政策的执行也要开会,开会是一种日常的基本的工作方法。毛泽东之所以不厌其详地讲如何开会,主要是让人明白,开会必须解决问题,必须有实效,而不能只走形式。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反对决策时把党委会变成一言堂,更要反对执行时以会议落实会议。其最大的功效就是能够把内部充分动员起来,为一个明确的目标而奋斗。

以上就是《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的要点。毛泽东常讲,学习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可以说,毛泽东提出的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既是他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具体运用,也是他对党以前实际工作经验的总结。他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已走向成熟,由几十个人的组织变成了一个即将掌握全国政权的大党,形成了一整套正

确有效的工作方法。因此,这十二条工作方法既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一般要求,又体现了中国作风和中国方式。值得注意的是,以往人们大都关注的是毛泽东的理论著作,而对这样一篇专门讲工作方法且至今仍在发生效用的著作,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其实,工作方法乃是推动中国共产党走向成功的更为直接的因素,这篇著作可以看作是了解中国共产党内部机制和成功之道的一把钥匙。

从特定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取得的一切成就,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绩,都得益于正确运用这十二条工作方法。然而,要每时每刻都能正确运用这些工作方法是不容易的,即使毛泽东本人也没有完全做到,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说,毛泽东和党所犯的错误和所经历的挫折往往与没有正确运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有关。由此也可印证,这些工作方法在党的历史上的价值。

中国共产党的任何一级干部,都处于党的各级组织即党的委员会中。因此,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党的领导干部牢记于心。在任何工作中,只要把这些方法运用好,就会多成绩,少失误!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培根随笔》读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767 字

+ 加入清单

当我翻开《培根随笔》这本随笔集,第一印象即它的短小简洁。对此培根以幽默形象的比喻作解释:“冗长而玄妙的讲话不利于快捷,就像长袍拖裙不利于赛跑。”他力求以最短的篇幅摆明事实,讲清道理,同时又注重文字的深刻、有力,几乎篇篇都是警句名言。总之,这是一本博学而智慧的书。

在《谈厄运》中,印象深刻的是一句:“集人的脆弱与神的旷达于一身,才是真正的伟大。”一个人倘若在经历了厄运且并未被击倒,他必定保留着人性,磨砺出了坚忍的品质,对生活更加旷达。我不禁想到身患肌肉萎缩症的霍金,病症的痛苦无法阻挡他对科学的探索、对宇宙的热爱,他对量子物理的贡献,对黑洞的假设,激励了无数科学家和宇宙爱好者继续前行,这让我联想到罗曼罗兰的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在《谈美》中,培根写道:“论及美,容貌美胜过肤色美,文雅得体的举止又胜过容貌美。”形态上的美是一眼就望到头的,品德上的美在言行中得以体现,灵魂的美需要经历时间的摸索。似乎我们观察得越久,对美也就获知越多。当美驻足在灵魂中时,它就变得永恒,因为这种美已经成了一个人的本质。

在《谈迷信》中,培根指出,引起迷信的其中一个原因即过于器重动机,结果为想入非非、标新立异开了方便之门。我国汉代时期,儒学成为正统,它对社会起到稳定作用,但随着统治者专制逐渐加强,到宋明时期新儒学的缺点渐渐显露,三纲五常开始扼杀人的个性,摧残固话人们思想。“良好的礼仪规章可能会堕落成一些繁文缛节。如果人们认为离原来的迷信越远越好,这反而出现了一种躲避迷信的迷信。”好在儒学在时代的磨砺中保留了精华、去掉了糟粕,它彰显的文化力量在全球得到传播。

胡适先生说:“明知道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这句话用来总结《随笔集》这本书也颇为恰当。真理无穷,能获得片言闪光的智慧,也足矣。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战役2024之我是医生观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430 字

+ 加入清单

伴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一场重大疫情从我国的湖北武汉蔓延至全国,人们陷入了紧张和恐慌之中,这场灾难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面对着步步紧逼的病毒,我们的白衣天使临危不惧,化身为坚不可摧的白衣战士,战斗在前线,打响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我本以为会在短暂的时间内打赢这场战争,然而事实上,疫情每天都在加重。不断增长的数字触目惊心,以至于全国几乎进入了封锁状态。在被封城的这段时间,我的内心思绪万千,我在思考:病毒为什么这么猖狂?我们在武汉的同胞们能否战胜这场疫情?我亲爱的祖国能否挺过这场难关?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当全国各地的人们向武汉送去物资时,我为中国人的团结一心而激动万分;当钟南山老先生挺身而出加入抗击疫情的战斗时,我为他的无私奉献而心潮澎湃;当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和专家与病毒奋战时,我为他们的忠于职守而热泪盈眶。

我始终坚信,暴风雨越猛烈,雨后的彩虹就越美丽!可怖的寒冬已经被温暖的春风吹散,万物正在复苏。待春暖花开之时,山河会无恙,国泰且民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关于国家安全教育心得体会校园安全教育感悟

全文共 436 字

+ 加入清单

国家安全日这天我们接受了安全教育,懂得了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也懂得国家安全不仅关乎国家的兴亡,还关乎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该记住国家安全日,践行社会主义国家安全观。

通过此次安全教育,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心得体会,以下是我们中航大学子的国家安全感受。

对于国防和国家安全,我也有自己的理解,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要以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契机,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全面实施国家安全法,深入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要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夯实国家安全的社会基础,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在我的心中,国防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根本,国防事业是每个中国人都引以为豪的事业。国防是一个国家稳定的首要条件,没有国防,就没有国家的安全,没有国家的安全就没有了生命的保障。国防与国家是两个息息相关的词语。只有国防强盛,国家才能兴旺。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法治教育片观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497 字

+ 加入清单

此次法制报告的目的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做优秀学生,做合格公民。

结束之后我回过头来想想朱教师的精彩演讲,感到受益匪浅。不禁感慨:我们青少年正是犯罪的高发季节,如果我们稍稍不注意就会误入歧途,身不由已。仅有懂得了法律我们才明白怎样不触犯法律,做一个可爱的地球人。

教师向同学们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教育同学们明辨是非,提醒同学们在违法犯罪面前要进行自我防范:服从学校教师的管理;交友慎重;凡事研究后果,克服一时冲动,可是分争强好胜;自尊、自立、自强,珍惜学习机会;珍爱生命,做到学法懂法,增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本事。

我深知在学校的小范围之内连最起码的纪律遵守都做不到,何谈社会上的遵法,哪怕是犯一个小错误,都足以在一瞬间否认你!

我相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自我的所作所为将会不久的未来见证你所得到和拥有的,所有人都要为自我的所作所为负责,代价必定是你犯错时所必须付出的。

后悔这两个字写起来容易,但却是人生最难捱的痛苦。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警言应当时刻在我们的脑中闪现!

历史的长卷是由自我谱写的,不要让其沾上不光彩的污点,人生仅有在光明的道路上才会绽放光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430 字

+ 加入清单

今日我们在五楼报告厅举行了英华小学“孝心是一种美德”的主题队会。

我们观看了最美孝心少年的视频,最让我感到的是一个叫李家帮的一个男孩。他是一个被领养的一个孩子,每次回到家都会照顾一位双目彻底失明的奶奶和一个患有股骨头坏死的爸爸。他每次放假都会按时完成作业并且把每周需要的柴火提前找好。在捡柴的时候把腿弄伤了也不给家人说。就用草嚼烂敷在受伤的地方再用泥巴一湖回到家用手洗净就不流血了。

当我看完一后我感到很惭愧。在家里有一点小事都要麻烦家长。还不帮家长干活总是在那里玩游戏看电视。

还有一对姐弟,因为姐姐患有先行残疾所以上不了学。一开始收到上学通知书的时候是妈妈背她上学,之后因爸爸在接电线的时候不幸被电死之后就变成弟弟王泽盼负责被姐姐上下学。

还有一个年龄不满六岁的小女孩,她的生活十分悲惨爸爸因犯罪被抓进监狱,妈妈看见后边离家出走。那时六岁的王安娜就担起了照顾奶奶和曾祖母的职责。

还有一对兄妹哥哥李升才在家里照顾爸爸妹妹李升梅在外面买陀螺,最终他们还是生活的很欢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老师好观后感_观看老师好心得体会

全文共 1175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教师师德培训内容我认识到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是教育工作者的灵魂。

对于教师的仪表和言行得体,不少教育家及国家领导人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等;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是为人师表。都是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人和塑造人的神圣使命。毫不夸张的说,一个民族的希望,是通过教师托起的。教师不但教人以知识,使人从无知到文明,教师更重要的是教人以德,使人学会如何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民族的素质直接折射出这个民族的教育程度,反之,要提高民族的素质就必须有一支良好的教育队伍。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

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教学规范、办公有序尤为重要。通过观看视频我意识到,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是根本,但仅仅做到这一点还不能说你就是一名合格的教师。作为教师,还应加强自身的人格塑造,要做一个高尚的人,有着良好素质的人,这进行必要的角色转换,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中摆脱出来,要从家长的威严中解放出来,要从唯一正确的师长的假想中醒悟过来,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懂得赞美,善于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对教师来说,最好的回报就是得到学生的真心拥戴。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

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榜样和楷模,身教重于言教,因此幽默风趣的谈吐,得体大方的着装,亲切热忱的态度,扎实渊博的知识,犹如和煦的阳光照射到学生的心灵上,使他们感到温暖、舒畅、轻松。融洽的师生关系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尊敬感。努力进取。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任何事情都是双向的,学生如果看到老师这么努力、这么认真,付出这么多来教他们,我想他们肯定会首先在思想上对这位老师予以肯定,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老师的教学态度持有怀疑,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显然是很有利的。以身作则。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遵纪守法、严于律己。

以上是我对师德师风的一些体会。我自己要从以上各方面努力。坚持不断地学习,使自己能在不断更新的知识中汲取营养,能够把自己所学奉献给学生,更会在道德和作风方面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儒林外史》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全文共 838 字

+ 加入清单

吴敬梓是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文学素质十分丰富。他学习认真、刻苦,头脑聪颖,不读死书,但却屡次科举不中。出身于清朝的他,潜移默化地对那个时代的亲身感悟,这也是他能成名的原因之一。

提起《儒林外史》,我的第一个反应便是被扣上“吝啬”这个别名的严监生。

两年前的一节语文课上,老师手捧着课本,边来回踱步边瞄着课本,照着一行一行字念着。教室里,我们听着老师讲解的吴敬梓描写的严监生,时而交头接耳谈论,时而捧腹大笑。依稀记得老师在点评严监生的片段时提到过,本文字里行间,每句话,每个神态描写、动作描写都能体会出严监生吝啬的性格,但全文都没有出现过“吝啬”二字。

这几天又去回味一遍《儒林外史》,我便对它有了一个更深刻的了解。再去品味严监生的片段,也不难想象为何会出现这样一番场景了。

严监生在临终之际,伸着两根指头就是不肯断气,不为钱,不为地,就只是为了那区区两茎灯草!恐浪费了油。直至赵氏挑掉了一根,他才肯放心,咽了气。这一个行为实在是让读者哭笑不得。文中交代,他家中的谷物多到吃不完,烂在仓库里了。这种行为往好的方面说可以是节约,但更好的表达方式应为“吝啬”,似乎更合理。

吴敬梓靠一行行生动的文字构造成一个个活灵活现的画面,为了一盏灯茎,他居然始终不忍这么咽气,让读者瞪大了双眼。

中国的科举制发源于隋朝,流传了好些年。不知多少人,因为一次中榜,顿时将自己封闭了多年的如山般的压力一股脑全倾倒了出来,为了能选上官而盲目跟随大众的脚步必然是错的。

在如今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又有谁能做到真真正正的清心寡欲呢?人人都在奔着名利而生活着。有时,我们也可以在自己身上寻到严监生的影子。我一直朝着自己所渴望的目标奔跑,即使目标达成,会不会抱怨,会不会变得贪婪了呢?

书中也有这样一位人物,开篇的王冕,他也天资聪颖,不愿交朋友,当然也反对世俗,最后逃往山中,隐姓埋名,认为那儿才是所属他的人生观点,与严监生大相径庭,自然也走了不同的道路。

看一本书,回想其细节,悟出些许道理,继续为人生的路添块小石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国家安全教育日心得体会观后感

全文共 1253 字

+ 加入清单

国防是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无论是国家的统一,还是民族的团结,都离不开具有强盛战斗力的国防军队和后备力量的建设。国防建设离不开党军队科技人员的艰辛努力,更离不开全体人民的努力。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份子,我们应如何来帮助国家一起来建设国防呢?我个人认为每个人应该明白两个方面:一是为什么要做?二是如何做?

为什么要做?这其实就是指国防的重要性。要想了解国防的重要性,就必须了解历史,以史为鉴。我想大家都应该知道世界奇迹之一的长城吧!它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更是世界人民的骄傲。其实在古代,它只不过也是一种国防,一项防御工程。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为了抵御少数民族的侵扰,秦始皇动用了几十万劳动人民,把北部其它六国修建的长城连接起来,形成了雄伟的万里长城。自从万里长城修成后,其它少数民族很少来犯。有了万里长城做保障,少数民族对中原也只能望而兴叹。可见有强盛的国防,国家的安全才会有保障。

而清代中期至末期,政治腐败,国防十分空虚。在西方国家,资本主义蓬勃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国家首先开始了贪欲的掠夺。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岛澎湖列岛等;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中国输的一败涂地。一次次的被侵略,一次次的委曲求全,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这段令人胆战而又愤慨的屈辱岁月,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惟独四个字——国防太差。

综上所述,国防强,则其它国家民族就不会来侵略欺负我们,就不会有落后受挨打的局面;而国防差,人人都会来侵略,来掠夺。如此看来,国防是多么重要!

了解了国防的重要性,接下来就要了解如何去做?就是建设国防应该采纳什么方法,我认为,每个公民都应该明确义务,并努力履行义务。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每个人都有义不容辞的国防义务,而公民又有哪些义务呢?

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的义务。这是国防最基本的义务之一。国防为了什么,就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抵御其它国家的侵略。祖国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是我们国防事业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每个公民神圣的职责。要想履行这一义务,就要有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决不做危害祖国的事。

保守国家军事机密的义务。军事机密不仅关系政权的巩固,社会的安定,而且关系到整个国家今后的发展生存。泄露国家机密的人,必定会受到法律的严惩。曾经有一个事例,正好能说明。1999年5月7日,郭某在上网泄露了一些关于航天工程的秘密,被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

依法服兵役的义务。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每个公民都应自觉履行这一义务,为神圣的国防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公民还有保护国防设施接受国防教育支持和协助国防活动的义务等等。这些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尽的义务。

国防不仅是军队和武装部门的事,而且还是全体人民的事,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增强国防观念,履行国防义务,为祖国的国防出一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老师好》观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1342 字

+ 加入清单

我也是一名教师,尽管我们的教育环境迥然不同,但我们可以共享同一种精神、同一种信念、同一种态度和同一种操守,那就是、奉献、钻研和甘做人梯。在以后的教育职业生涯中,我将在先进教师先进事迹启迪和鼓舞下,树立正确荣辱观,努力增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的教师使命感,不断强化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心。为此,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

一、端正态度

要想让课堂有亮点,一要端正工作态度。态度决定一切,能不能上一堂好课,能不能让课堂呈现出更多的亮点,教学态度是至关重要的,个人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是次要的,个人的教学能力再强,水平再高,缺少一个端正的教学态度,课堂也是很难出彩的。只有端正工作态度,把教育作为事业来做,把教学作为艺术来研究,才有可能上出高质量的课,才能让课堂亮点不断闪现。不枉教师的光荣使命。

二、练好基本功

要教给孩子一滴水那么多知识,教师就要具有一桶水那么多的知识。所以,白天,我们不仅在学校上课,批改作业,处理一些班务,搞教研活动,还要抓紧业余时间外出听课学习,晚上回家还得备课,看书学习,查阅资料等,当别人在与家人聊天,朋友聚会,吃喝娱乐,享受工作之余的悠闲的时候,我们还在为明天的的上课做准备,还在为某个学生的个体行为伤脑筋,还在为写一篇论文而冥思苦想。是呀,可当我们看到学生的一丁点进步时,有家长向我们道谢时,自己课堂教学闪现出一丁点火花时,工作得到同事、领导的肯定时,那种兴奋与激动是难以言表的。觉得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人的一生虽然漫长,可记忆力和精力最黄金的时期却是有限的,现在的我倍感岁月的不饶人,眼看人生的黄金时间匆匆从脚下流过,如果还不努力学习,不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积淀下一些经验的话,可能确实就要来不及了,所以,我想:现在辛苦点,累点,虽然会失去一些娱乐时间,但我会得到一笔人生最宝贵的财富,那就是解惑授业的经验。天道酬勤,我相信只要辛勤耕耘就会收获丰硕的成果,哪怕一颗青涩的小果,我也要为之努力奋斗,心里也觉得很甜。

三、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对待别人的孩子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都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当我们希望别人怎么教自己的孩子时,就一定得怎么教别人的孩子。当家长把孩子送到我们手上的时候,他们对我们寄予很大的希望,所以,我们要象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真诚的爱他们,用积极的情感去感染他们,扣击他们的心扉,激起他们感情的波澜,这是一种责任。我们要象慈母一样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孩子身体不适时,我们应该嘘寒问暖;孩子有缺点或不足时,不歧视,不挖苦,不嘲笑,应该有颗包容之心,要想到:他们是孩子,拥有犯错误的权利;当孩子的优点或进步时,要及时表扬,加以肯定和鼓励,……总而言之,作为教师,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心、细心和关心,让孩子真正能健康快乐地成长,那才是我们的心愿。

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都说人是要活到老学到老的。时代在进步,孩子在成长,对老师的要求也就有所提高,所以,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学习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大胆创新,积极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让自己的脚步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最后,我用这句话跟大家共勉:既然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行,我就要用我的热情,用我的爱心把这份光和热永远延续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故事里的中国第二季观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831 字

+ 加入清单

面对未知时诚实 谦逊的态度,团结协作 各展所长的劲头,终将帮助我们赢得这场与病毒的竞赛。

近日,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的科研人员将表达出的新型冠状病毒N蛋白菌株,无偿提供给科研机构和医药公司。这一做法的价值是,科研人员无需重复合成病毒基因序列,不仅节约了宝贵的时间,还有助于相关诊断试剂产品研发。这是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防疫抗疫一线的缩影。

眼下科研与疫情正在赛跑。早一分钟查明病毒源头,搞清楚病毒的传播致病机理,能为下一步疫情防控抢出更多时间;找到准确快速的诊疗方法,能提高诊断的效率,分流病人,避免交叉感染;筛选潜在的治疗药物开展临床试验,能为病人送来希望……正因为如此,疫情暴发后,科技部当即启动了疫情防控应急科技攻关,部署了在病毒传播快速检测对症药物

疫苗研制等方面的科研工作。

如今,一批针对疫情防控急需短期内有望及时完成的申报项目优先获得支持,一些科研项目审批有了绿色通道,实验室成了疫情防控的特殊战场,与医护人员忙碌的救治一线相比,这里或许没有喧闹,但工作同样紧迫,每一秒都如金子一般珍贵,每一刻都承载着期望。

令人鼓舞的是,我们的科研工作已经取得一定进展:在短时间内快速地分离和鉴定新型冠状病毒,实现了全基因组测序,并在第一时间向国际社会共享;快速研制出了检测试剂盒,核酸诊断试剂已经全面投入应用:初步遴选了部分具有潜在的抗新型冠状病毒作用的药物,正在加紧推进进一步的疗效验证: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和病毒株,疫苗制备正在路上。

然而,由于本次肆虐的是一种全新的冠状病毒,人类对它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无法马上揭开它的所有秘密。它的真正来源是什么,是否存在中间宿主等,仍然需要更多科学证据;如何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依旧需要专家在临床中总结;初步遴选的治疗药物,还需到临床中进一步验证。这些都提示我们,与疫情赛跑,科研人员要有打硬仗的准备,敢于担当集中精力,全力投入攻关任务上来。面对未知时诚实谦逊的态度,团结协作

各展所长的劲头,终将帮助我们赢得这场与病毒的竞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1996 字

+ 加入清单

真的感谢书籍,感谢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个教室,可以让我们师者在前行的路上更加勇敢而充满智慧。

这是一个奇迹——一个来自美国教育的奇迹。音乐在静静地流淌,书页在一张张翻动,面前就是那位狂热的英雄教师和他的孩子们,仿佛我也置身于五十六号教室里了。

细细地品味,细细地体会,然后就是一次又一次地感动,一次又一次地惭愧。

艾斯奎斯给人的感受,首先不是教学的技巧,而是一种职业的激情,这也是新教育提倡的一种精神。艾斯奎斯无疑是个富有激情的老师,特立独行的个性、截然不同的观念、别出心裁的创意都是艾斯奎斯教学热忱的体现。很早便成名的艾斯奎斯本来有很多机会离开教学一线,但他不愿离开学生。他服务的丛林小学处于一个充满贫穷与暴力的地区,56号教室里的孩子大多来自移民家庭,成长的环境并不好。但这些孩子经过艾斯奎斯的教育,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在他看来尽管教书是件苦差事,但成果却是甜美的。

艾斯奎斯给全班学生定的座右铭是“好好表现,勤奋学习”,教室正面的墙上挂有“成功无捷径”标语。艾斯奎斯说,我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就首先需要做什么样的人。我希望他们成为一个友善、勤奋的人,因此,我必须是他们见到过的最友善、最勤奋的人。艾斯奎斯把自己的热情传染给了孩子们,可以说艾斯奎斯是上帝送给孩子们的礼物。

艾斯奎斯的教育生涯也并非一帆风顺。艾斯奎斯一直精心构想着如何做一个好老师,但“三剑客”还是伤害了他的感情。由此可见,任何时候,教育都是一项艰苦的工作。的确需要经历一段时间,才能开发出自己的智慧,成为一流的教师。一个好老师需要相当的聪明才智,还必须得扮演好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学家的角色。一个对学生充满期待的老师,才能教育好一个班级。任何教学的决策都必须谨慎小心,务必以学生的最大利益为考虑。学会使用更优雅、更成熟、更能达成目的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以超然的角度和孩子站在同一阵线,用心体会他们的问题。

这点,促使我重新审视自己,剖析自我。仔细回想一下,真的是当局者迷,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好老师。但有很多次,教育方式有所偏颇,其实我应该再多点耐心。尤其是班级里家庭环境复杂的孩子,让人难以琢磨,行为散漫过于懒惰,出现了学习问题,并使我陷入了艰难的境遇。令人沮丧的失败也随之而来,这是一种可怕的经历。好心做了傻事,这的确令人很尴尬、很难过,有些甚至是刻骨铭心的痛苦。

成功是没有捷径的,必须要努力才行。虽然曾经有过成功、有过失误,但我依然热爱自己的职业。《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我自我发现之旅的开始,从艾斯奎斯身上值得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如何找到平衡真正以孩子的观点来看待问题,汲取教训学会跟孩子沟通,让自己成为一个既有智慧又很成功的教师。

新的学年又是一个新的开始,现在,我有了一个自我激励的口号:成功无捷径!

具体工作方法如下。

1、以信任取代恐惧。

艾伦的话:“我去年问一个老师问题,结果她火冒三丈地对我说:‘我不是已经讲过了?你根本没在听!’可是我有听啊!就是听不懂嘛!雷夫老师会讲解500遍,一直到我听懂为止。”听了这段话,我有些惭愧。每个班都有后进生,我也曾经因为我反复讲解学生听不懂而大发雷霆。表面上看,好像是为学生着想,实际上却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让他们对我产生畏惧或者干脆破罐子破摔,那我们做的努力岂不是适得其反。我们为什么不能想雷夫老师那样,讲3遍不懂,可以讲5遍,5遍不懂,可以讲10遍,所以,“遇到学生不懂的时候,绝对不该感到沮丧。我们应该用积极的态度与耐心来面对问题,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驾于恐惧之上的信任。

2、做孩子们可靠的肩膀。

小时候我们都听过”狼来了“的故事,知道做人要诚实。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断对学生开着”空头支票“。这在一些公开课上最为常见,什么”课后讨论“”下课老师再和你交流“,这甚至一度被称为教学机智。可问题是我们真的实现我们是诺言了吗?也许,我们不会像雷夫老师那样疯狂,可至少我们必须对我们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身教重于言教“,让我们在自己的学生面前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吧。

3、 纪律必须合乎逻辑。

惩罚学生其实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老师可以严格,但不公平的老师会被学生看不起。“所以,惩罚学生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公平。除了公平之外,我们也可以让惩罚变得有趣些、生动些、让学生易于接受些,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

4、 你就是榜样。

”孩子们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学生做到的事,自己首先要做到。我们希望学生勤奋、谦逊、有礼,首先我们自己要做到。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因为我们的工作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要时时刻刻做学生的榜样,需要时时提高警惕,关键是打心眼里热爱这份工作、热爱学生,把教育当成事业来做,而不只是谋生的手段。

希望能有一天,我能成为创造奇迹的人,让我的教室也能产生奇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心得体会观后感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当今时代,经济迅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文化多元化。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更是一个需要奋斗的时代。当代青年正处在中国梦的黄金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广大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

在这个时代,我们拥有更多的机会、更大的空间去施展手脚,与此同时,面临着更多的诱惑、竞争和不确定性。正因为如此青年人的理想信念、责任担当就显得尤为可贵。崇高的理想会带领我们走入不平凡的境界,坚定的信念决定着我们事业的成败。我们唯有将个人的奋斗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奋斗大潮中,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才能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

在过去的百年中,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历史是与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不断探索和英勇奋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们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谱写了壮丽的青春之歌。

今日恰逢_大四学生拍毕业照的日子。从青涩的入学照,到端庄的毕业照;从翠绿的军训服,到黑色的学士服,在大学的四年间,我们更深刻地意识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在毕业后即将踏上的社会旅途中,我们既要有追梦的激情和理想,更要有圆梦的奋斗和奉献。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新世纪,我们这一代的青年人将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连接祖国和民族的今天、明天及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1周年大会心得体会观后感

全文共 1827 字

+ 加入清单

尊严在勇者的剑锋之上

——终结中国近代史的“一战”

朝鲜战争爆发已经__年了。不管哪个岁数的中国人,只要朝着自己版图的右上角看一眼,很多人耳畔就会响起“雄赳赳,气昂昂”的战歌声和密不透风的枪炮声。那是年仅一岁的新中国,出于国际主义义务和保家卫国的需要,果断出兵,和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及军队殊死搏杀,并获得巨大胜利的“一战”。这一仗,不仅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也一雪近代史上中国屡败于西方列强的屈辱。

自鸦片战争到抗美援朝战争,中国连续不断地经历了__年的战争,去除国内战争的章节不说,在对外自卫战争中,鲜有独立战胜外敌的记录。但是,1950年,这一历史都重写了。他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华民族史上的历史功勋无与伦比。美国作家协会主席索尔兹伯里在评价长征时说:“人类的精神一旦被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上甘岭上再一次展示了那一代中国人的冲天豪气。

经此“一战”,不仅傲慢的美国人颜面尽失,连几年前十分不服气地在中国放下武器的日本人,也真的相信中国人确实站起来了。这“一战”,让世界华侨扬眉吐气,大批海外英才百川归海般回归祖国;这“一战”,让世界许多国家纷纷伸出手来拥抱新中国。这“一战”,有太多的奇迹写在世界近代战争史和国际关系史上。因此有无尽的启示供今天和未来的人们回味。

因此,当我读到李峰先生所著《决战朝鲜》的时候,心中犹如万马奔腾。关于这一仗的故事,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中国人,大都耳熟能详。我一直认为,作为中华民族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一仗,中国人应该以超过教徒般的虔诚,熟记它的每一个细节。李峰先生此书,在我看来正是从细节解读、记忆历史的。虽然它不是唯一一部这样的著作。本书从《雅尔塔协定》落笔,全景式记录这场战争,这就有了纵深感和立体感,也有了现代史学的某种价值。

但最重要的,我以为还是作者隐含在字里行间的,对于当今中国和未来时代的深情寄托。和平不是靠退让得到的。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晚清和民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连续对世界大大小小的列强退让了一百多年,结果让了琉球丢了台湾,让了东三省丢了北平城,几乎亡国灭种,也没有换来统治者一直幻想中的和平。最后还是拼死“一战”,才死里逃生。新中国刚刚成立,以美国为首的十六国,又循着八国联军的惯性思维,气势汹汹地兵临中国家门口。但是,这一次它们遇到的不是只会点头哈腰签订不平等条约的中国人,而是毫不畏惧敢于用“大炮、机关枪去辩论”的新中国人!新中国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顺手也把绞索般的各类不平等条约付之一炬,和平的阳光第一次照在中国人灿烂的笑脸上。

尊严在勇者的剑锋之上

朝鲜战争已经过去了71多年。今天的中国一如既往地爱好和平,但今天中国的周边环境依然被一条由敌意的军事基地、军事联盟、核武、赌场和毒品以及恐怖主义等连续的“破碎地带”所包围。日本评论家宫崎正弘利用一年时间,跑遍了中国的周边邻国,深入调查后发现:中国是一个“完全被地缘政治包围的国家”。一些国家公然侵占中国领海、岛礁;一些国家肆意武装挑衅,辱杀华侨;民族分裂分子气焰嚣张。在经济领域,正掀起针对中国的的世界性贸易攻击;连海盗也跟着凑热闹。

外患严重,而内忧堪虑。官场弥漫腐败之风,而民间盛行拜金主义。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积累了一点财富,但相当多的国民却沉浸在歌舞升平中不思进取,曾经使新中国昂立于世界的尚武精神,几乎湮灭殆尽。

此时此刻,回忆并沉思那场惊天动地的战争,回味能战才能有和、敢战方能言和的历史启示录,或许会有稍许清醒剂的作用。新中国之所以昂着头,那是因为黄继光站在中国人的前头。

今天的中国,满世界提倡和平和谐,但仅靠两千多年前孔子重新周游列国和在各种场合只念“和”字经恐怕是不行的。一个没有勇武精神的民族,不要说什么崛起和复兴,连获得别国起码的尊重、保卫自己最基本的合法权益,事实上也难以做到。有的学者还宣扬中国发挥什么“软实力”。是力就一定是硬的,把软和实力拼接在一起,只能自欺而不能欺人。软的就是软的,软实力是硬实力的影子。老牛处处求和而时时危急,老虎一声不响而不求自安,谁的“软”更有力量?大道至简,自然界的规律不仅存在于人类的历史中,在现实和未来也依然隐伏运行着。

历史如果不能昭示未来,那不过就是一堆陈年旧事。相信读过李峰先生这部呕心之作后,21世纪的中国人,或许会有一些崭新的感受。

信笔写来,算是一个没有打过仗的老兵对前辈的追思、对后人的寄语吧。同时,也谢谢李峰先生,让我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遥想激情燃烧的岁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观看秀美人生心得体会_秀美人生观后感

全文共 720 字

+ 加入清单

2019年6月17日凌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乐业县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在返回百坭村时遭遇山洪不幸遇难。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不忘初心、无私奉献,她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不忘初心,就是不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时时刻刻牢记人民的利益,为祖国事业谋发展,是一句说起来简单,却需要一生为之奋斗的话语。纵观我国和我党发展的历史,在每个年代总会涌现着那么一些人,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中国人民的美好未来不断奋斗着,付出了自己的一切,哪怕是最宝贵的生命。

不忘初心,就是对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人民群众是我党执政最大的底气,也是祖国蓬勃发展最根本的力量和保障,重视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人民群众谋幸福,是一个党员应该时刻铭记于心的。正是因为对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时刻牵挂着人民群众的利益,黄文秀同志在看到天气预报之后,想到的是驻村地点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危,毅然返回驻地去帮助当地群众抵御自然灾害。

不忘初心,就是拥有无所畏惧的力量。正是因为坚定不移信仰社会主义,许多党员同志才会一直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无私付出。当面对狂风暴雨的时候,黄文秀同志并没有退缩,而是毅然决然地踏上驰援贫困村民的道路,在赶赴驻村地点的途中,还不忘联系同事,询问村民的受灾情况。

“时代楷模”黄文秀同志生前的事迹再一次让全党上下的同志受到了“不忘初心”的力量,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应该主动向该同志学习,保持一名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守初心、担使命,与人民群众紧紧相依在一起,为祖国强盛、民族复兴而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培根随笔》读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627 字

+ 加入清单

培根随笔》为英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哲学家的弗兰西斯·培根所著。《培根随笔》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思想家》、《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

在《论猜疑》中,培根说道:“当你产生了猜疑时,你最好还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于外。这样,当这种猜疑有道理时,你已经预先作了准备而不爱其害。当这种猜测疑无道理时,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误会了好人。可见在人生中猜疑,是人的思想在做乱。

在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是《论美》篇。这是一篇关于“美”之作,语言简洁,内涵土独特,充满哲理性。“美”本身是个很广泛的问题,本文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人生观问题。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他们虽然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所以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每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论嫉妒》中,我也领会不少彼此越了解,嫉妒心将占据越高。人可以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绝不能容下让身边人的种种上升的趋势。一个循序渐进地高升的人也不会招来嫉妒。因为这种人的提升被看作是正当的。

嫉妒在人的生涯中是毕竟的道路,同情心总是医治嫉妒的一味良药。但有多少人能明白文中的道理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抗击疫情心得体会1000字

全文共 895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更扎实高效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疫情是魔鬼,我们不能让魔鬼藏匿。”“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果断的措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广大党员干部立即行动起来,在防疫一线唱响战歌,在疫情中坚守初心,在防控中担当使命,始终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在防疫一线唱响战歌,扛起“一马当先”的党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广大党员干部一马当先,奋战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同时,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及时组织广大乡村、社区党员成立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临时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党旗就会高高飘扬到哪里。正如《八月桂花开》歌曲所唱,“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啊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光辉灿烂闪出新世界。”在疫情防控中带领人民群众充满了百战百胜的信心。

在防疫一线唱响战歌,抒写“一以贯之”的爱国情怀。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时,党中央立即采取“紧急”行动,并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统一指挥下,全国上下一盘棋,各族人民大团结。在前线,10万军民齐聚武汉为“疫”而战,在大后方,千千万万的党员干部坚守一线同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参加保“家园”行动。正如《国家》歌曲中所写到:“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把爱国爱家的言行深深地根植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在防疫一线唱响战歌,形成“一口同声”的强大合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时说“把社区居民发动起来,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线。”乡村、社区是人们的主要居住地,也是生产生活及经营活动的“主阵地”,同时,也是“疫情”防控中的重点“部位”。有首歌唱得好:“一支竹篙呀,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哟,开动大帆船……”,在疫情防控中,作为党员干部,就要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疫情防控中来,形成“一加十,十加百,百加千千万。你加我,我加你,大家心相连。”的强大群防群控合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海底两万里读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1485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假期,我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读了《海底两万里》这部小说。这部小说,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它告诉了我许多我不了解的美丽岛屿;它让我了康塞尔是何等的忠诚;还告诉了我许多我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作者在海底遨游,能看见许多珍贵的鱼儿,又能经历许多希奇古怪的事,我好羡慕作者,但我有幸能看到这部着作,也算三生有幸。

皮埃尔被美国海军部部长邀请去寻找令人们不得安宁的“独角鲸”。在船上认识了尼德兰,并成了好朋友。他们在一次次地追逐“独角鲸”,但都没有成功。在一次捕捉过程中却不幸与其仆人(康塞尔)掉入水中,却意外游到了这只怪物的脊背上。

后来得知这只惊动一时的独角鲸原来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船。这潜水船是一位叫尼摩船长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其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途径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然后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稀罕的海生动植和水中奇异景象。最后,当潜水船到达挪威海岸是,阿龙纳斯不辞而别,把他所有知道的海底秘密公之于世。

主人翁尼摩船长是一个带有浪漫、神秘色彩的人。他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精心研究、设计、建造了这只独角鲸大怪物潜水船(鹦鹉螺号),他与潜水船在海底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但好像这又不是他这种孤独生活的唯一目的。他躲避开他的敌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搜寻自由,又对自己孤僻的生活感到悲痛。在这孤独的生涯中他巧遇了阿龙纳斯并与他共同经历了一幕幕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事件。

其中有几处引人入胜,使我难以忘怀,上部第二十章托“里斯海峡”,“鹦鹉螺号”第一次遭受困境碰触到海峡的礁石而被迫停下来。然而这对阿龙纳斯,他的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却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们能在旁边的小岛上逗留了两天,这对一个原来生活在陆地上却因为某种原因而留在海上3个月的人来说是上天何等的优厚待遇啊!然而,在他刚想享受战利品时却遇到了土人围攻。他们把嵌板打开,把铁梯通电,土人们被强大的电流压了回去。他们获救了!

下部第三章“一颗价值千万法郎的珍珠”:这一章叙述尼摩船长,阿龙纳斯,他的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在收集珍珠时发现一位印度采珠人遭到黑鲨的袭击,幸亏尼摩船长以无以匹比的勇敢和尼德兰对鲨鱼身体结构的熟识,用鱼叉刺中鲨鱼的心脏而完结生命为告终。在细节可以看出尼摩船长他,作为逃到海底的人类种族代表之一,而对人类表现出无私的奉献精神。不管他平时嘴上怎么说,但这个奇怪的人善良之心至今还未完全泯灭。

这本书还写了冰山封路、章鱼袭击……许多险情。这些故事情节都是非常曲折紧张,扑朔迷离瞬息万变的人物命运,丰富详尽的科学知识和细节逼真的美妙幻想融于一炉。

看完这一本书,我想到了一个充盈丰富的世界,一片浩瀚无边的海洋,尼摩船长带着我们一起探索海底的奇妙。在这本书里,我感受到了平时感受不到,想到了我们平时想象不到的东西。

在这本书里,你可以知道海底森林是能漫步的;可以知道在海底是如何打猎的;可以知道尼摩船长是怎样制服鲨鱼的;还可以了解到诺第留斯号是怎样冲破冰山的围攻脱离险境,安然无恙地奔驰在危机四伏的海底的;这里能给你全新的感受,体验到另类,刺激的人生。

我了解了这么多,说到底还是要读书,如果不读书,也就不会了解这么多。其实多读书是有好处的,像我读了《海底两万里》这本书,有时可以开发你的智慧,启迪人们的思维,活泼人们的大脑,让大家在惊险与刺激中得到艺术的享受。

让大家多读书,走进文学的时代吧!走进文学,情感会为之温润;走进文学,心灵会为之舞蹈;走进文学,生命会为之永恒,在这个时代里,“课外书”将会让新世纪少年前行的路上多飘逸几缕纯静怡人的书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