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论语的论点作文精品20篇

导语:论语是二千多年前孔子及其门徒们的言行被记录后编成的一本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论语的论点作文,欢迎借鉴!

浏览

7826

作文

391

篇1:《论语》读书笔记

全文共 475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当今的父母大多认为,子女的教育是自己最大的课题。我也不能脱俗,总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快乐健康地长大,总怕自己没有教育好她。女儿11岁了,开始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了。我不想把我的强加给她,因此,我买了一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丛书,希望她会从中有所启发。《论语》是十本之一,也是她认真阅读的第一本。

我以前没有系统地读过《论语》,和女儿一起读时才发现,我许多为人处世的原则原来都可以在书中找到依据。我很遗憾,以前没有认真的阅读过《论语》,更希望女儿能够从中有所“悟”,如愿的话,女儿会从中大获裨益的。

孔子的学习观,我十分欣赏。他提倡学习不仅限于书本,更重要的是学习做人和做事,强调在实践中学习。这与当今社会对孩子们的要求是很一致的。如今的孩子,不仅要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注重能力和人际交往的培养。而这些,孔子在许多许多年前就用一句句精辟的经典格言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我不认为女儿学了“见贤思齐”就能立志成为圣人,学了“事父母,必竭其力”就能极孝,学了“学而时习之”就能学会学习,她的领悟需要时间,阅读《论语》只是对她的思想道德的一个启蒙。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议论文的论点

全文共 1354 字

+ 加入清单

科学思维求真理 旗帜鲜明著佳作

——鲜明的论点议论文的灵魂

常言说,群龙无首,一盘散沙。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和统帅,一篇好的议论文,必须有一个鲜明的论点。从思维角度而言,论点是在现实实践和事实的基础之上提炼而成的;作文时,论点一旦确立,就对论据起着支配和统领作用,使论据为它服务。我们在写作议论文的时候,必须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态度,呈现自己的价值判断。

意在笔先,在动笔作文之前要确定明确的论点。“以其人之昏昏,焉能使人昭昭”,论点明确是一篇议论文的成功的基础。清人刘熙载说:“古人意在笔先,故得举止闲暇。后人意在笔后,故至手忙脚乱。”成竹在胸,论点明确,才能很好地选择材料,明确说理的方向,从容不迫地作文。明确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基本要求,论点正确、鲜明、深刻、新颖才能真正提升一篇议论文的水准。

论点正确,就是论点要符合社会实践的要求,准确而科学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揭示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要做到论点正确,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论点的针对性要强,要旗帜鲜明地提出并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用道理和事实加以论证,让读者感到你的主张是正确的、合理的,从而接受你的观点。比如,对于钓鱼 岛问题,我们要基于基本的史实,确定钓鱼 岛是中国的神圣领土的鲜明观点;中日共管钓鱼 岛的观点,则是公然抛弃了中国对钓鱼 岛拥有的主权,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极其有害的。

论点必须体现时代精神,反映时代问题。网购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的购物形式,与普通的店面购物相比不但货品繁多,而且价格低廉,但很多人不能理智购物,往往购买了一些暂时无用、过期又不想用的商品,造成了大量的浪费现象,据此,我们就可以旗帜鲜明地提出科学理财,理智网购的观点,提醒读者,也有利于构建节约型社会。

我们要选择自己熟悉的问题,谈出自己的深刻体会,谈出对事物的透彻认识,提出有主见的论点。对于青春期的感情困惑,我们要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男女同学要建立纯洁的同学情谊,避免过早陷入感情的漩涡而影响自己的学业和人格的健全。

论点鲜明有力,就是我们对人对事的看法要清晰明朗,要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是非曲直,应该坚定分明,不能含糊不清,不能模棱两可。面对时尚与经典的话题,我们可以确立这样的论点人类文明需要时尚,更需要经典,或者让今天的时尚成为明天的经典;面对物质与自由的话题,我们可以立论:学会舍弃才能拥有自由,无为小利丢失自由等等。

论点深刻是指我们要透过平凡的事物和生活现象,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不能就是论事,平淡肤浅。在当今社会,老实人往往成为一些人奚落的对象,但老实人不一定就是吃亏,相反那些自以为是的聪明人则往往是占小便宜吃大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确立“老实人不吃亏”的论点。

作文贵在有新意,论点要新颖、精辟、独到。我们要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人和事有新鲜独到的见解,避免人云亦云,这样写出来的议论文才能说理透彻,发人深思。我们可以运用逆向思维,在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上翻出新意:弄斧需到班门、顺境更利于成才、头发长未必见识短、忠言顺耳利于行

写作时要时刻围绕论点,要时时注意表现它、证实它、突出它。切不可中途转换话题,节外生枝。作文写成后,看看先前确立的论点是否得到了证明,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否则,就要认真修改,使自己的观点得以切实的阐明和论证。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论语中的名言警句大全

全文共 1873 字

+ 加入清单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之后然后按照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别人不了解我也不恼恨,不也是君子吗?

2、巧言令色,鲜亦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没有什么仁德的。”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参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不是忠实?与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知道了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复习(温习、巩固)旧的知识,(并且)能够从中领悟到新的知识。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做老师了。”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学习而不知道思考,就会被知识表象所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对学习有害。”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东西你懂得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11、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举:选拔、推举;直:正直的人;错:同措,放置、安排;枉:不正直不正派的人。鲁哀公问道:“如何做人民才会信服呢?”孔子回答说:“选拔正直的人,位置安排在不正直的人之上,人民就信服了;把不正直的人安排在正直的人的位置之上,人民就不信服了。”

12、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4、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15、朝闻道,夕死可矣。

1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7、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23、德不孤,必有邻。

2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6、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27、君子周急不继富。

28、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5、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6、子不语:怪,力,乱,神。

3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4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4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42、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4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44、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4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6、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47、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48、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4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52、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53、食不语,寝不言。

54、寝不尸,居不容。

55、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56、未知生,焉知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高中论语十二章读后感通用

全文共 1025 字

+ 加入清单

在吃的问题上,孔子曾有这样一些议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割不正不食”——时隔两千多年,我们再来品味这些话,会感到它谈论的不仅是一种饮食习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阅读品味,一种审美倾向,一种人生追求。——写在前面的话

初读《论语》是在九岁,那时是在父母的要求下无奈地阅读,但是在睡前的半小时仔细品读中,发觉《论语》既朴实无华有秀色可餐,白纸黑字,片言只语就勾画出美好图景。“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道出治国真谛;“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酝酿壮志凌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描摹坚贞意志;“仁者爱人,亲亲爱人”,呼唤人间温情。这些朴素而又睿智的言语使我的心灵干净明澈,引我走进了一个充满智慧的世界。

在时光与岁月的见证中,我慢慢咀嚼《论语》,规范我的言行与学习方法。其中,改变了我的方法与选择的要数那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还记得刚步入初三时,我急于求成,却忽略了对概念定理的理解,这使我学得并不扎实,各种教辅书上的方法使我眼花缭乱,不知所措,成绩是忽高忽低,不能稳定。无意中,我读到了“温故而知新”,如同在黑暗中找到了指路的明灯。从此,我开始勤于思考、努力学习、阶段复习,终于我考上了实验班、实现了长久以来的梦想。而反复品读《论语》,如在品读香茗中嚼出丝丝甜意:做事不能违背原则,否则必然失败。我豁然开朗。

读《论语》至今六年,回味起来,最沁人心脾的是《论语》所蕴含的思想馨香,印象最深的是那一篇《待坐》:孔子“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思想有悖与国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但这种平凡的理想源于生活、源于心灵的根本,让我们的心灵和谐饱满,让我们对生活有热爱、有向往,这种理想也是我们所追求的。

《论语》伴随我走过了六个春秋,无论我面临困难还是身处险境,无论我哭泣悲伤还是吟咏感叹。它就像一位忠实的朋友,为我指引迷途,帮我改变人生轨迹:它就像是一叶轻舟,带我飘过知识的海洋、智慧的溪流,驶向诱人的港湾、神秘的小岛、未知的地方。蓦然回首,我与《论语》相识、相知、相悟,仿若“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换的今世的相遇,我与它应该是两千年前注定的缘分吧!

一句句警示哲理,一次次仔细咀嚼,汇成了浩瀚无垠的书海,畅游其间,采撷下多少?不多,但很有益,就像风尘仆仆的归人接受了家的洗礼,焕然一新。而我还会品味生活,研读《论语》,一点一滴,通透其灵魂,使我的心灵芳香馥郁。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论语读书笔记

全文共 428 字

+ 加入清单

同学们,我想大家都知道论语吧?大家读后都因该有深刻感想吧!我也不例外。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给我的启发很大,它的意思是:学习了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自己,光想而不学习,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我原来就是这个样子,天天把作业一写玩就玩去了,从来不去检查、思考自以为写对了,可是老师给我打了一个大大的叉。虽然作业错了,但我只是改一下,从来不思考为什么会错。现在我学了论语这课懂得了:学习之后要去思考、去巩固、去复习。只有这样才可能有好的成绩。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似乎也对我有所启发,它的意思是: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他,不也算得上君子吗?我懂得这句话的意思后,我天天复习所学的知识,别人错怪我了我都不怪他,赢得了同学的喜爱。

论语可以教导我怎没做人、怎没学习,论语给了我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态度论语这本书真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临场问题七:写到中途没有思路边想边写,思路突然中断了:或写过一个分论点之后,想不起出下一个分论点;或

全文共 954 字

+ 加入清单

救急方案:

(1)并列式补救。检查自己的分论点,如果分论点着眼于分析事物的危害性,就可围绕一个问题,转变视角来分析。例如,分析唯分数论的危害,写了第一个分论点“过度强调分数,加重孩子心理负担”后,还可以从对学生个性的影响、道德修养的影响等视角进行分析,设计“过度强调分数,影响孩子个性发展”“过度强调分数,损害孩子道德修养”等分论点。如果分论点着眼于分析事物的意义,可以将意义从个人意义扩展到社会意义,从现实意义扩展到未来意义。

(2)递进式补救。检查自己的文章内容,如果前半部分已经完成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两个环节,那么接下来,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例如,提出“课堂,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这个观点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之后,可进一步从“课堂,对提高语文素养的意义”“课堂,语文学习应该怎样实施”等,一步步地将议论引向深入。

(3)材料式补救。如果文章的分论点确定好了,只想到一则材料而中断思路,那么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联想材料,续接行文。

一是同质补救。写过一个古代材料,联想性质相同的现代材料;写过一则国内材料,联想国外相同性质的材料。

二是异质补救。写过一则材料,联想与其性质相对或相反的材料,用对比的方式续接,呈现两种价值取向,在对比、衬托中,追求观点、态度的鲜明性。

赏识教育,就如同漫画中第二个小孩的家长一般,以鼓励赞许为主。这与我国近年来提倡的素质教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其目的在于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最终培养出好学习、学习好的好学生。“飞天神女”刘洋曾说过:“感谢母校,感谢曾经帮助我树立信心,走‘飞天’之路的老师们!”因为,是他们让刘洋坚定信念,一飞冲天!

“虎妈教育”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字——严,古语曰“严师出高徒”,到了这里,倒应该改为“虎妈出凤女”了。在教育孩子上与“虎妈”持相同理念的“狼爸”萧百佑在回应质疑时曾说:“假期并不是用来让孩子们放松娱乐的,而是让他们赶超他人的!”他的孩子表示,自小学开始自己就没有游戏玩乐的时间,课外生活被各种兴趣班填满,同时他们也表示,虽然很累,但最终考上了北大,也是对自己的付出的回报。

(2016年高考河南考生《赏识教育or虎妈教育》)

“赏识教育”与“虎妈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引出两种相对的材料,让思路得到续接,也让内容得到拓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论语读书笔记大学生

全文共 873 字

+ 加入清单

现代的社会里,处处都应存在着诚信。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国之本;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业之本。对于每个公民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身之本。

假期里,我又一次捧起《论语》这本书,饶有兴趣地品读起来。在这本经典著作里,蕴含着古代灿烂的文化历史,富有哲理的人生名句箴言,中华民族文明的精髓。即使今日,处在21世纪的新社会,《论语》仍在文化界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引领着人民朝着未来、文明,跨步前进。

《论语》中,一句至理名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最让我刻苦铭心。从中,可见孔子对诚信的重视。在孔子看来,诚信是每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范畴,取得人们的信任比什么事都要重要。

“一个月包退,两个月包换,终身维修。赶快拿起手中的电话订购吧!”在许多电视频道中,经常看到这排山倒海的场面,听到这声嘶力竭的呼喊的电视购物广告。多功能手机,褪黑仪,增高鞋,这一个个广告里的产品难道真的拥有那神奇的魔力吗?其实不然。在前几个星期,新闻里就揭开了电视广告背后的神秘面纱。主持人带着大家,一齐总结了电视广告的种.种特点,拍摄电视广告的招招秘诀。其中主持人举出了一个典型事例。广告里介绍的一个号称“排毒基”的洗脚盆,声称只要你把脚放进去,并撒上一点盐,就可以把你体内各个部位的毒素统统地排出来。从电视屏幕上,观众分明亲眼目睹了那黑黄相间的毒素排出来。然而,买回洗脚盆的消费者发现,不只是放脚,即使放其他的物品,这水还是会变得浑浊不堪。看来,这毒素根本不是人体里排放出来的。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原来,洗脚水变色是由于洗脚盆里能量泵中的电极和溶于水后的精盐发生电解反应所产生的。

无论是在生活、社会的哪一个角落,都应保留着最为珍贵的诚信,才能取得别人对你的信任。失去诚信,就相当于一个健全的人失去了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只五彩的蝴蝶失去了一对翅膀。没有了诚信,宏伟的企业项目将面临失败!没有了诚信,人与人之间将不再存在着由信任搭建起的桥梁!没有了诚信,世界将充满着灰暗与欺瞒!“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这《论语》中的名言,教给我们:诚信,是我们的为人之本!是世间最美好的道德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读《论语》有感

全文共 755 字

+ 加入清单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之一,是一部记录古代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不少言论颇具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其中有几句论语,我受益非浅。

温故而知新。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它的意思是:温习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我对这句话有较深的体会:我时常会拿起小学时的课本来复习,每次复习后,就会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有时还能发现一些以前不曾注意的新的知识,由此可见复习的重要性,何乐而不为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讲的是处世之道。意思是:自己所讨厌的事,就不要施加到别人的身上。不是吗?自己不喜欢的事或物,怎么可以强施到别人身上呢??举个例子吧:开学时,xx要发新课本给同学,如果她/他发现有一本课本缺了个角或有破损,就马上发给了别人,这就是错误的做法。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如果人人都能学习鲁迅先生,这世间该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和谐啊!!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读了这句话,可想而知,松柏是多么坚韧不拔,是那么经得起恶劣环境的考验。我们不正需要这种精神吗??不论在如何恶劣的环境中,都应该坚强不屈,高风亮节!!抗战英烈吉鸿昌,面对着敌人的酷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烈士罗学瓒在狱中坚强不屈,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共产党员贾起面对反动派的严刑拷打,但他沉着冷静,英勇不屈,严守党的秘密这些烈士,他们这种坚强不屈的品格,是多么令人肃然起敬!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免不了要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我们决不能退缩,应该坚强面对,鼓起勇气战胜困难,勇往直前!!

通过学习《论语》,使我明白了:学习要讲究方法;遇到困难,就得去克服它;还懂得了处世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读论语有感作文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青春励志高中作文800字范文:青春论语

全文共 1011 字

+ 加入清单

青春的歌,如诗如画,如云如水,如痴如醉。青春的歌,不忘怀旧,不忘《朋友》,不忘《同桌的你》。青春的歌,唤起青春的童心,穿梭在飞雪中,在草地上堆起了《雪人》。青春的歌,有着恋情结,萨克斯演奏的《回家》令人想起远方的牵挂。青春的歌,讲述着青春的故事,一首含情脉脉的《谈心》碰撞着青春萌动的心。青春的歌,荡着青春的柔情,因为有情,这歌才动听。

时间在流去,我们在长大。有时青春很迷茫,有时青春也会堕落,我们要明白:青春不是风花雪月,青春也不是红杏绿柳,青春更不是富丽的象牙塔,它是生命的一个阶段,是人生成熟的渐近过程,也是我们奉献的开端,因此我们要有一个好的开端,同时珍惜这唯一的青春,力争实现它的应有价值,虽然它是千金难买,但我们可以无限奉送给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新事业。

与当下的青春相比,曾经的“青春”生活的确是充满“残酷”,而曾经的“青春”姿态却是那样的昂扬:杨沫的“青春”是反抗的,虽然白色恐怖充斥着青春的角角落落,处处是危机,美丽的生命随时可以中止在某一时刻,但是热情的“青春之歌”从来就没有停息;王蒙的“青春”是激情的,时时刻刻的精神亢奋是那一代青春的特征,即便他们的生活中只有萝卜白菜豆腐,身上的衣服也不是黑色就是灰色,但是这些都挡不住“青春万岁”的呐喊。

如果你说人生如梦,只因你生活在梦中;如果你说青春是一个迷,只因你不懂青春的含意。青春本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有把青春融入生活,你才能领会青春的真谛。青春并不是华丽的外衣,人生并非花团锦簇,青春的笑容也常和眼泪融在一起。几次挫折便是生活的全部吗?走出失败的阴影,世界会变的更加美丽,并不是所有的失落都意味着不再拥有,当你感叹夕阳西下的时候,朝阳正从你的背后升起。我们不一定能使自己完美……

青春是花,美丽却易飘零,假如不去呵护,在来不及美丽时,就会凋谢枯萎;青春是雨,朦胧却又多情,假如不去把握,就会变成清泪,在伤心时破碎;青春是风,来得仓促去得匆忙,假如不去挽留,就会在不经意间转瞬即逝,无情地飘走无踪;青春是希望,即使有人落空,依然会有坚定执着的梦;青春是自由,想唱就可以唱到地老天荒,要哭就哭得悲悲壮壮;青春是负荷,让人在付出的轮回中找不到休息的角落;青春是拼搏,让人懂得攀登才能揽胜,奋斗才会成功;青春是一条不悔的路,走过去就无法再回头;青春是一本厚重的书,可以填满快乐,也可以写下孤独,却不能在它的扉页上因等待停下前进的脚步。

[2017青春励志高中作文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论语读后感

全文共 819 字

+ 加入清单

论语》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对流水的感叹,融进了他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的感叹。用逝水象征时光的流逝——一种促人及时行动的紧迫感,一种生命价值只有在奋斗中才会实现的历史责任感,都在一声叹息中流露出来,带给人无尽的思考。

时间——是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东西。一步步、一程程,已经走了多远,永不停留,走过秒、分、时、日,又积成日、月、年代。高尔基说过:“时间是最公平合理的,他从不多给谁一分。勤劳者能叫时间留下串串果实,懒惰者的时间留给他们一头白发,两手空空。”我们不能让时间停留,但可以每时每刻做些有益义的事。

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前途。时间老人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不多也不少。时间老人对每个人又是不公平的,在同样的时间内,人们的收获却不同。所以我始终相信“珍惜时间的人时间也会珍惜他‘”这句话。懂得珍惜时间的人会好好地使用一分一秒。因为他们知道时间是宝贵的。如果你会把握时间,你就会把握生命,你才不会虚度人生,如果你虚度人生,那么在你虚度的一分一秒的时间里,你可能不会感觉到什么,然而有一天你去计算,你会觉得浪费的时间可以干很多你没时间干的事情。这时,有的人懊恼,有的人想祢弥补,但这是无济于事的。俗话说的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如果你不想自己以后后悔,那么现在你就要珍惜时间。历史上凡是有成就的人都十分珍惜时间。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与朋友约会,他站在桥头一边等一边在纸上写着,雨淋湿了衣服,他也毫不察觉。朋友来了满怀歉意的说“不好意思,耽误了你宝贵的时间。”爱因斯坦却兴奋地说:“我非常有意义地度过了这段时间,因为在这些时候我又想起了一个出色的想法。”时间是宝贵的,它总是不知不觉地从我们身边流走。你是想把它当作日历一天天撕下去,到最后只留下一个生锈的日历夹吗?因此我坚信珍惜时间的人才会拥有美好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论语读后感3000字

全文共 2332 字

+ 加入清单

论语》的内容包括政治主张、哲学是想、品德修养、伦理道德和教育原则等各个方面。《论语》这本书虽然像记录一样用简单的文字记载那些教条式的名言懿行,但却经过门人弟子们的悉心编排,有他自己的体系。

《论语》的首章就是“学而第一”。孔子所倡导的学习的具体方法和态度,直到今天乃至将来,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如最出名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这些都是修身养性,使自身达到所谓“君子”的标准。

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论语难懂,给人一种枯燥的感觉。而于丹教授却用通俗易懂、朴实无华的语言和一个个震撼人心的小故事对《论语》中孔子的一些为人处事作了经典的诠释。使我们对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有了一个再认识,也使孔子的形象在我们的眼中变得清晰、亲切而温暖。对我的生活观、为人处事观、教育教学观等各方面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第二届上海市十大“平安英雄”颁奖晚会上,当主持人问黄埔区法官徐文娟“为何在信访调解上成绩斐然”时,她说是小学班主任杨老师的一句话鼓励她努力、勇敢、奋进。由此可见,教师的言行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下面从两方面谈谈体会:

一、让“快乐”陪伴我们的教师。作文

孔子说,“居之无倦,行之以忠,”他主张“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就强调教师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作为一名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水平,以较高的水平去完成自己的任务,努力教好自己的学生,向他们传授有用的知识,让他们有所发展。还应利用平时的休息时间来不断学习,来适应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在工作和学习中,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中,一种涵养一种自信让我感受到无比的充实和快乐。

在今天这么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保持良好的心态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教师,只要自己拥有健康的心态,才能培养出拥有健康心态的学生。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这种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态不同,也许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质量。比如这几年,我任教三个班级数学,课时少,内容多,要求高,班内差生多,教学任务繁重,每天备课备得头昏眼花;同时又担任班主任和教研组长,每天有一大堆的事务需要处理。又由于所带的班级学生年龄小,许多事都要老师亲力亲为,手把手教。但是我经常告诉自己:每天认真备课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教材,更好地教我的学生;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应学会遇事冷静、对学生有耐心,有爱心,不能让坏心情一直围绕你,否则会影响工作的心情,效率,甚至一事无成。其实学生都怕老师,特别是犯错误后,更不敢在老师面前抬起头来,这时老师如果大发雷霆,往往不起作用,如果是平心静气地谈话,在情在理地耐心教育,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又如经常听老师说,我们很尽力,也很认真负责,但一次次的考试成绩却不尽如人意,总感觉自己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在每一次考试成绩出来后,总有一段时间心情是很郁闷的。读了“论语心得”后,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们要明确这个缺憾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也许有较长时间的面对,绝不要抱怨学生的懒惰,抱怨家长的不配合,抱怨领导的不理解而是要积极思考,班级里尽管有部分差生,但也有较多好学生,说明我们的教学不是完全失败的,对于那部分学困生,只要我们不断反思,努力寻找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终有一天他们也会进步的。作文

正如那句经典的老话:“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要学会积极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让快乐成为教师生活的主旋律。

二、用“真爱”对待我们的学生!

儒家理论的核心和最精髓的东西之一是“仁”,于丹老师在“天地人之道”中解读了“关爱别人,就是仁”。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就是要爱学生。那么怎样爱学生呢?

于丹说得好,过分的苛责,不如宽容的力量而恒久。学会了宽容,老师就可以走进学生及家长的内心世界,学生及家长也就会感恩于老师的付出;学会了宽容,我们的内心将会有一种坦荡荡的感受,而不是整天怨天尤人。作为教师的我们,与学生的接触较多,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学生,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情,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我们在处理时,多从积极的方面来看问题,要少一些指责和抱怨,要多一些鼓励和赞扬。只有这样,你才会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较好的印象,你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才能正常地开展。只有这样,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才会和谐与融洽。

《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心态去尊重每一个人,彼此之间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朋友之道,亲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点分寸,得到的往往是海阔天空。

尊重学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从学生的差异出发,因势利导,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倾听他们的意见与呼声,给予他们适度的宽容与谅解,体谅理解他们的难处与苦衷,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不说任何伤害他们自尊的话语等,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看到自身的价值,鼓起他们自信的风帆,让每个学生都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而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关爱学生是师生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学会宽容与包容,要以智慧去解决,以人格去感化;爱由心生,心中有爱,言行才能有爱!所以教师必须要有一颗宽容、博大的爱心!

《论语》是传承华夏的五千年精神财富,是凝聚在炎黄子孙心中最为神圣的精神圣殿。读了《于丹论语心得》,让我领略到的是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到现代社会中的理性道德。也让我品味了一道丰盛的精神美餐,体味生命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论语读后感2000字

全文共 2133 字

+ 加入清单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9日上午,孔子故里山东省曲阜市的杏坛剧场内传出朗朗的诵读声。2000多名少年儿童齐声诵读《论语》中的经典名句和中国历代名篇佳作明月高悬,孤灯一盏。橙黄色的灯光笼罩着周遭的一切。我正襟危坐于桌旁,在这样一个宁静而又安详的初春的夜晚,仔细背诵着一本蓝色仿线装的,薄薄的小书——论语。

说它是薄薄的一本小书,实在不假。虽然字印的斗大,再加上注释,翻译,总共也不过220页。想想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此的一本小书。若是摆在那些厚似馒头,重似砖头,印刷精美似绣花枕头的大部头巨著之中。实在是不起眼之极了。何以想象,就是如此的一个薄薄的小书,却统治了中国近二十个世纪,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呢?

从辩论的角度看,孔子肯定是输了,而且输得心服口服。可是如果从生活的角度看。孔子又是赢家,是大赢家。这是历史证明了的,不是我说的。也许,真理本不是辩出的,而是做出的。

孔子何以获胜,辩论为何不出这样的道理,我不知道,天资太差,脑子太笨。但我知道孔子说了些什么,他说的是做人的道理,生活的道理,生存的哲学!如果你是人,你生活在一个群体中,不论你做什么:你去干革命,做领导,开公司,或是你去当土匪,做强盗,当恶霸。如果你想做强,作大,你就必须相信孔子说的,从这个角度说,孔子的道理,是永恒的真理!

说起生活的道理,生存哲学。我们中国人可是不会陌生。因为我们有五千年的等级社会的生活经验,世界上哪个国家也比不上。比如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争权夺利,互相倾扎,落井下石,背后捅刀,见利忘义,过河拆桥,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说的一套,做的一套,损人利己,假公济私,猜疑嫉妒,暗地造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还有什么,大家补充。

总之,我们中国人最不缺的就是智慧,尤其是生存智慧。中国人是适应力最强的生物,在任何的环境里都可以生存。并且还有一整套自我娱乐的方式,我们是最喜欢内耗,窝里斗,最容易忘记过去,最经常变得麻木不仁,最喜欢隔岸观火,充当看客的民族。好了,不说了,鲁迅先生比我说的强多了,不敢班门弄斧。

鲁迅先生原以为可以用笔做刀剑,用激烈的言词,大声得呼喊惊醒沉睡的中国人。可是她错了,文学的力量微乎其微,鲁迅本人也似乎被我们遗忘了。是毛主席率领的,手握着真正的枪杆子的百万雄师,彻底改变了中国,用政治和经济的力量改变了中国人。可是很遗憾,毛主席也犯了一个错误,以为单单依靠唯物主义,辩证法,就可以改变人的精神。于是,他打倒了孔子。于是,有了今天的局面。

不论是孔子,毛泽东,还是鲁迅,他们对人性善和恶的两面都有着自己的认识,解决的方法也因自身的特质和所处时代而不同,至于结果,只有历史去评说了。我在这里说的,不过是发一点牢骚罢了。

随着我这并不聪明的脑子的一点小小的进步,我越来越感到:社会主义革命与其说一场经济和政治革命,不如说是一场人性的革命。如何能让劳动者联合起来,不是仅为自己的一点私利,团结一心,为捍卫胜利果实而奋斗。如何保证那些代表人民掌权的人真正的为人民谋利益,而不是为了一己的私利,更不是做剥削,欺压人民的奴隶主,地主和资本家。

更重要的是,究竟这种出自于公心,而非私心的推动力有多强大呢,真的可以代替私心成为推动历史的发展的动力吗?从历史看,至少目前为止,所有的努力都失败了。人们的私利显然要比公心有着更为强大的推动力,确切的说,真的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所以,到目前为止,资本主义还是具有其合理性的,生命力的。战胜资本主义的道路,也就是战胜人类自己自私,自利的道路,是异常艰难的。但是,我相信,由于人的自私,自利而造成的对抉择的失衡,也就是对中庸之道得丢失——诸如此类的问题的关键并不在是否知道有这么回事,大家都知道的。而是如何去做到这件事,这是大家不知道的,为了真正做到平衡,不极端,除了要摆正物质和精神之间的根本关系外,恐怕真正需要的是“吾日三省乎己“和“非礼毋视,非礼毋听,非礼毋闻“的毅力和信念,是坚决的信仰和执行,而非理论的探讨。但我知道信念和毅力,这正是当今世界所缺少的(抛开对金钱的毅力和信念不算)——必会造成“群体短视“,也就是:不到黄河不死心,不见棺材不落泪。注定了我们只有在一次大规模的毁灭之后,才会在废墟上建立这样一种共识。

从这个角度看孔子,其意义有了极大的不同。孔子其实是最早的社会主义的倡导人,是第一从实践上去探索的学者,只是方向有些不同——他的学说是对人性善恶的理解和把握,和各种实践的操作方法。这同样是儒家现代复兴的基点所在!

孔子和毛泽东,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伟人。他们的思想境界高的超乎想象。他们一个用温文尔雅的情感力量,一个用躬身亲为的实干家力量。改变了中国。所以,我喜欢《论语》,喜欢《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因为这些道理,不是辩出来的,是做出来的!

另外,本人工作学习很忙,实在没时间去把我的文章总结发展了,还望见谅。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我的首要任务是了解社会,适应社会,而后才是改变社会,所以,不论是人性的善和恶,我都要潇洒走一回了,不论这水多混,我都要摸一回的。也许有一天,我会出淤泥而不染,那时,我也许会写出更有分量的文章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论语读书笔记

全文共 669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暑假,我参加了三味书屋举办的经典诵读“《论语》10+10”夏令营。

我又见到远道而来亲切的“大萝卜”—子舒老师。

子舒老师告诉我们,《论语》是记录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反映了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在我心目中,孔子距离我们很遥远。子舒老师像讲故事一样跟我们讲述其中的道理。一下拉近了古代和现代的距离。其中有许多句子耐人寻味,让我受益匪浅。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意思是:学到了知识或本领以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不也是令人愉悦的吗?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是啊,在学习中,有时候学过了的字在应用时我却不知道怎么写,就是因为学过之后没有复习,没有牢记。我们应该经常复习,掌握好它的形态、字的意义,让这些字牢牢地记脑袋里,就不会忘记了。我们读书要经常读,多读书才会学到新的知识,学过的东西一定要复习,“温故而知新”,只有这样才能把学到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上;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取长补短。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处处留心,处处都有老师。

《论语》中还提到:做了好事不一定要别人知道和理解。不管别人理不理解,知不知道,都应该多做好事。还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有道德的人。虽然,孔子距离我们很遥远,但是,孔子思想却代代相传。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要好好学习,努力做一个正直,谦逊,与人为善的人,即使不能成为参天大树,也要做好一颗螺丝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最新高中生论语读书笔记

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

简洁而经典的句子是中国古诗文的特色,正因如此,中国古诗文以其共同的魅力倍受注目。我以为,在中国古代文明的珍宝中,《论语》就是其间精品之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正人乎?”贫穷的人仰慕富豪,由于他有让他一辈子也花不完的钱;而富豪却仰慕那些平凡的人,由于他们很快活,不会整天杞人忧天地忧虑钱是不是被用光、是不是被偷走。可是,就如孔子说的,高兴的事有许多:学了又经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开心吗?

有情投意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不仇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正人吗?曾子曰:“为人谋而不忠乎?与兄弟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现在的大大家,更注重物质化的国际,却疏忽了中国的传统观念:忠、信。曾子提出的自省办法,却恰似给咱们亮了一盏明灯:我每天屡次反省自个,为他人就事是不是鞠躬尽瘁了呢?同兄弟往来是不是做到诚笃可信了呢?教师教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温习了呢?

我的课外英语辅导班教师从前给咱们讲过一个有关她的学生的故事。那个学生学习极好,很受同学与教师们的期待,可是却有同学发现那个学生偷同学们的笔和钱,从此,那名学生开端被同学们排斥,最终不得不转学。

这正验证了孔子的一句话: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品德永远是做人的榜首,想做一个受人期待的人,没有德与孝不行。这些就是给我感触最深的句子。

读《论语》,令我收获颇丰。往后,我要细读论语,细读这中华悠悠千年才智,读懂这其间的做人道理与处事办法,品味这暖暖的心灵鸡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论语读书笔记摘抄赏析

全文共 798 字

+ 加入清单

论语》是我国儒家思想的经典绝学,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大多是孔子回答弟子们的提问后所做的记录;有一部分是回答诸侯国君、卿大夫和各方人士的问题;还有一部分没有问题,只是记录孔子的一些言论。

因此,《论语》中记载的言论涉及方方面面,充分反映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其中的很多思想至今对我们的言行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例如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中,孔子告诉我们如何正确对待已经学过的知识;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中,我们知道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空想而不读书就必然会产生疑惑等等。

然而,如果我们仔细阅读《论语》,除了那些我们都很熟悉的千古名句之外,我们还会找到一些能够反映时代背景的语句。例如:“自行束脩以上,我未尝无诲焉。”它的意思是:学生主动带一束肉干来见我,我是不会不教他的。我认为,当今社会的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尊敬老师,老师爱护学生,这些都不需要物质来衡量的,而在孔子生活的那个年代,学生要送礼才可以得到老师的赐教,这足以反映出当时封建社会的腐朽。

再如:“朝,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意思是说:孔子上朝的时候,与下大夫说话,侃侃而谈,从容不迫;与上大夫说话,态度和悦;君子在场时,说话局促不安。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和不同等级的人说话态度明显不同,他的做法与当今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是不相符的,充分说明孔子所处时代是一个等级分明的时代。

此外,“从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的意思是说:朋友送的礼物如果只有车马,没有祭肉,孔子也不会行拜礼。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当时的人们很重视祭祀祖先,即使别人送再多的东西,如果没有祭肉,主人也不会高兴等。

当然,虽然在《论语》中,我们看到了一些带有明显时代色彩,透露出封建社会的腐败气息的言论。但从整体上看,它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做人做事的原则、治家治国道理,使我们受益匪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论语》读后感

全文共 489 字

+ 加入清单

这段时间,我们把《论语》这本书学完了。还记得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封面非常的精致,上面还写着非常大气的两个字——论语。刚翻开书页,就看到了人物介绍。这本书的作者是孔子。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今山东曲阜),中国古代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师业,被中国人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俗话说:他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其中著名的弟子有:颜回,曾子,子路,子贡,管仲……

《论语》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辑而成,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包括历史,哲学,政治,经济,艺术等方面,有许多富有启发性的至理名言是我国古代名言之一。全书语言精练,意义深刻,有许多言论被人视为至理名言。

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起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改之,这句话的意思是三个人一起走,除了我之外的两个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选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有缺点的话,把它当成一面镜子,看我有没有这样的情况,许果有的话就立刻改正。

《论语》是孔子智慧的精华,书中讲到的做人的道理,值得我们一生去慢慢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论语》读书笔记精选

全文共 990 字

+ 加入清单

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昨日《论语》共修,老师讲解此章。当时听到,就觉惊心动魄,感慨不已。今日重听录音,仍有步步惊心之感。遂整理成文,以享诸位:

为何学?

有些人天生淳朴,为人厚道,在一般人眼里也确实是好人。这样的人,常常对自己的现状感到满意,也因此一辈子就被限定在这样的境界里,不足以通达人性的核心,进入圣域。故夫子曾言,“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不学的善人终究只是俗人。这样的善,层次其实是很低的,一旦人生出现大的变动,往往经受不住,难免留下遗憾。唯有通过学习得到的满足,才是真满足。

孔子十五志于学,至七十从心所欲,其中也是经过漫长、艰难困苦的修学,却不曾见夫子中道而废。释迦摩尼在悟道之前,也是广学多闻,转益多师。只要中途任何一次,他觉得“我可以了”。这世上就不会有佛教。

这“入于室”就是进入人格成就的殿堂。门外路过的人,永远不知道自己失去的是什么。唯有进入者,才能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跟谁学:

在学道路上,“好人”有时候是一个贬义词。学习是为了什么?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吗?你需要那么多俗人的肯定做什么?涛涛者天下皆是也,最重要的是你要跟着谁走?

古往今来,人类历史上什么样的人没出现过?随大流的也有,自称“大师”的也有,随便跟着一个人糊里糊涂去走,你会走向哪里呢?这路上的脚印可乱着呢!因此,必要怀着戒慎恐惧、恭敬之心,选择正确的老师。读后感·即使全世界都反对,只要有一个明眼人肯定就可以,只要老师的一句赞叹就够了。

怎么学:

真正求道的人不会迷失。会走错路的,都是自己先迷失的人。为何会迷失?就是因为自作聪明,自作主张。孔门高足中,聪明者不可谓不多。然最能体会夫子心法的,是“参也鲁”的曾子,是“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的颜回。

我们虽然离圣人遥远,但圣人留下的经典,仍然鲜明地记录着圣人的足迹。它即是真理,又是道路。顺着这些足迹走,我们才能走进最深的内殿。而这条路的第一步,就是立志。第一步没踩对,一步错,步步错。人的生命,首先要有个定向,定下终极的目标,这就是远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鼠目寸光,只看眼前,每一步都是未知的,怎么能不担心呢?相反,以目标为导向,即使中途走了几步弯路,只要目标不迷失,还能纠正回来。

虽然我们现在还在旅途中奔波,风雨飘摇,前路也不见人。但能顺着圣贤留下的足迹走,我们也能走进人格成就的殿堂。一路上,历代圣贤都在看着我,护着我,等着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论语》读书笔记精选

全文共 872 字

+ 加入清单

既然我们可以有这么多朋友,那么朋友有没有种类之分呢?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可视为开放与包容,“同”可视为封闭与单一。从人际交往来说,“和”指与不同类型的人交往,“同”是指只与气息相投的人交朋友。不同类型指得又是什么呢?我觉得“朋友”这个词事实上很难定义,在很多场合,“朋友”只是“有用的熟人”的代名词。勉强加以分类,可以以一个个体为中心,从他的主观角度出发,以工具性目的和价值或情感认同性目的各自所占比例为尺度,画圈。围绕个体最紧的是主要以纯粹价值认同为纽带的朋友,越外围的朋友,工具性越重。

当然,所谓工具性和认同性只是为了划分方便,在实际中,两者搀杂在一起,很难一刀切。不过,也会有极端情况,如果我们对于一个人毫无感情可言,与他相交只剩利用价值了,我想我们即使称之为朋友,其内涵也变味儿了。这还仅仅是主观的划分,读书笔记客观的现实生活常常让我们与工具性朋友保持最密切的关系,而认同性朋友可能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但两个人的心还是相通的,客观不能,主观也无须见面。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可能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但是这种划分仍不严密,只考虑了常态、共时的情况。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我们都会结交上述两种朋友。有的朋友相伴一生,有的朋友只解燃眉之急,有的朋友只在人生旅途中同路一段。最值得珍惜的是老朋友,最难忘的是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出现的,又不能永远在一起的朋友。这虽然是人生憾事,话又说回来,我们也不必刻意去保持联系。因为情感的相投、价值的认同往往只在某一情境、某一机缘下才产生。执着地追求全面的了解可能会使刹那的美感烟消云散。所谓距离产生美,我和他不可能在每一方面都取得一种和谐,该散就散,回忆有时更加美好。

所以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子罕)再进一步说,如果我们能欣赏他人异于己的地方,那和他们交朋友也不是件困难的事。这一点与认同感并不矛盾。接受甚至欣赏异己,便意味着从反面认同了对方的“异”,从“异”中求得了“同”,达到“和合”的境界。这或许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论语》读后感

全文共 246 字

+ 加入清单

爸爸给我讲了“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一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读半本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了。我想:“这本书有这么神奇么?”我和爸爸买了《论语》来读。

在这本书里有句话我很喜欢。这句话就是“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内容深刻但是用词不恰当就会让人觉得文章简陋,用词恰当但是内容不深刻就会让人觉得文章浮浅,用词恰当内容深刻才是还文章。这也可以形容君子。

我有两本《三国演义》。一本很精彩内容很深刻,这就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啊!还有一本用词简单,这就是“质胜文则野”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于《论语》读后感800字

全文共 784 字

+ 加入清单

宋代的开国宰相赵普曾经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这说明《论语》这本儒学中的“圣经”有太多太多的营养等待我们去吸取。

一翻《论语》我们一定会看到“仁、德、孝、学、礼、和、知”这七个字,它们整部论语的核心,更是整个儒学的核心。可以说儒学的核心是《论语》,而《论语》的核心便是这七个字,我们便要读懂这七个字。

读懂它们不容易,两千多年来多少名人在思考这个词题到今天也说不清楚,以下是我的个人见解。

“仁”即爱人,善待身边的每一个包括陌生人。这一点与墨家类似,但是儒学没有一味的爱人。“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说的便是这个道理。那些好人要爱,知错能改的人要爱,唯独犯了大错且不思悔改的人不能爱。爱人有限度,有底线,所以说人要善待人但不能没有底线。

“德”即道德,与道家有些相同之处。但道家提倡顺其自然,但孔子认为“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显然孔子认为道德不能顺其自然,只能靠自己。

“孝”即孝道,孔子在《论语》中的“孝”有一部分涉及了封建思想,但抛弃这些渣滓,乘下的都是精华。“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会让我们终生受用。

“学”即思学,按照王守仁的话说是“知行合一”。这正是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句学习秘决的高度概括并提纯。

“礼”是“克己复礼”,这可以说是孔子被现代人指责的一个地方。在我看来,它其实是指不能越过的道德底线,“礼”是道德中的法律。

“和”为和谐,现代社会缺少这个,如同人人心怀“和”便不会铤而走险去犯罪,不会对贪污抱有一丝幻想,不会为了贪欲去侵略他国。

“知”便是“智”。正所谓“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水变幻莫测,飘乎不定。没有实体,却实实在在在那里。有明,纯洁,可以一眼看穿,但是又是那么令人捉摸不透,这便是智慧。

这七个字像大海一样无边无际,一眼望不到头,我也只在这海边捡些贝壳暗自窃喜,却可能永远也见识不到这辽阔的大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