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时评文的写作汇集八篇

很多小学生看到作文就头疼,面对作文题目半天想不出“一句话”,掌握作文写作文字运用的小技巧,让你的作文快速提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作文写作的“四不“,欢迎阅读。

浏览

5420

作文

8

篇1:时评类作文写作技巧

全文共 8156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示例:

1、最近,人教社出版的中学教材决定减少鲁迅作品,引来非议。中学教材里鲁迅作品是否保留,保留多少,历来有不同的意见,各有理由,相持不下。

对此,你有什么意见?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短评。

2、北大教授季羡林以98岁高龄辞世,上至中央领导,下至普通百姓,都纷纷悼念这位德高望重、著作等身的大学者;各种媒体也大量报道。就一个学者而言,这样的规格和影响在新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仅仅是痛失一位学贯中西博通古今的学者吗?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短评。

3、2009年9月9日,恰逢“三九合一”,“天长地久”的幸福寓意让很多青年男女选择在这个良辰吉日喜结良缘,登记结婚,讨一个好兆头,希望能为婚姻生活开个好头。中国人这种讨个好兆头的心理比较普遍,如手机号、车牌号等喜欢选“8”字,楼层、房号忌用“4”字;婚礼、葬礼,搬家、建房,都要选个好日子;生活中也有不少禁忌。

针对诸如此类的文化现象,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评论性的文章,说说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时评的基本特征:

1、讲究“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思想性”。尤其要注重准确性和说理性。

2、在写法上,分为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 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 就事论理,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

3、在命题上,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4、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

写作模式:

(一)引用材料(选准切入点,简明扼要,1自然段,约100字)

(二)分析材料(注意层次,逻辑关系要清晰,2-3自然段,约400字)

(三)联系实际说道理(搜集典型论据,适当发挥,约200字)

(四)结论(约100字)

“时评”也属于议论文,那么时评写作的基本思路就和一般的议论文的写作思路基本一致。它的基本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开篇引用材料的新闻报道内容。(引)【略】

2、对报道内容进行一些解析作为过渡。(点)【略】

3、从多个角度分析新闻,或阐释其意义,或剖析其谬误。(议)【详】

4、联系社会现实的类似现象,挖掘现象背后的根源。(联)【详】

5、最后从多个层面提出若干个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结)【详】

即:引——点——议——联——结

时评写作四要求:

1.选取恰当的当下新闻

2.确定鲜明独到的观点

3.搜集典型有力的论据

4.运用严密有趣的语言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陈小姐带着在BB车中熟睡的1岁大的孩子乘公交车,司机让陈小姐将BB车折叠放好,否则就多交1元的行李费。陈小姐表示,如果把车折叠起来会把孩子弄醒,而车上没有空座位,把小孩抱在手中乘车又很危险。她认为司机的要求非常不合理,坚决不交这1元钱,而司机则拒不开车。为了这1元钱,陈小姐与司机“对峙”数小时,其间陈小姐多次报警,警察两度出警,车上数十人被迫转车。最后,在警察苦口婆心的劝导下,陈小姐搭乘警车回家。

此事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反响,议论不一。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例文】

学会包容与体谅

因为一辆BB车,司机与女乘客“对峙”数小时;因为一辆BB车,警察两度出警;因为一辆BB车,数十乘客被迫转车。这也许只是大千社会中的一件小事,但却充满讽刺,令人唏嘘。(引用材料)

这件事本来不难解决,只要司机肯体谅一下那位年轻的母亲,让她把BB车停在车内一角,只要车上的哪位乘客能体谅一下司机的顾虑,把位子让给那位要抱婴儿的母亲,帮她折叠一下那BB车。但是在那天的车厢里,就是没有这种忍让,这种体谅,所以可笑可悲的一幕就此发生。(针对材料具体分析,点出论点)

每一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员,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与人相处,与人打交道,而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每个人都免不了会与别人发生磨擦,发生争执,但是如果大家都能体谅一下他人的难处,多为他人着想,也许,这社会中的许多干戈就能化为玉帛,也许和谐社会就不在离我们那么遥远。(过渡到生活实际)

但是,在这个唯自己利益至上,在这个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日益淡漠的社会中,有多少人可以先放下自己的利益去体谅他人,又有谁,肯牺牲自己的利益去忍让别人?城管为了严格执法,强行扣留小贩的货物,小贩为了与城管对抗,不惜把货物摔烂,不惜以死相挟;房地产商为了尽快收地,野蛮拆掉居民民房;住户为了争取更多的补偿,甘愿死守阵地,做“钉子户”;农户为了摆脱薰天的臭气,不惜火烧邻居的猪棚,学生为了一时之愤,用笔刺伤同学,邻居间为了越墙的树恶言相向……我们都忘了“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了吗?我们都忘了“以和为贵”的意义了吗?(联系生活现象反面论证)

但我们必定还记得蔺相如谅解廉颇对自己的不满,对对方处处迁就,最后他以国事为重,忍让同僚的品质使廉颇羞悔自疚,负荆请罪,我们必定还记得一位学者在建屋子的时候叮嘱家人为邻居留下几米小巷,结果邻居也为他们留下小巷子的故事。这其实就是我们大家想要的结局,少一些争吵,多一点忍让,少一点冲突,多一点和谐。这个结局,是需要大家一起努力的。(联系生活现象正面论证)

放下自己烦躁,功利、自私的心吧,多去体谅一下他人,多为旁人着想,也许人家也在体谅着你的难处,也在包容着你的错误。用包容的心,照亮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用体谅去化解每一场干戈。(总结、点题、扣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出结构模式。

2008年12月,天地壹号公司正式与35名研究生签订工作协议。大学生养猪、卖肉、擦皮鞋、沐足、当保姆究竟是浪费人才还是转变择业观念的体现?对此,各方众说纷纭。

有很多人认为,大学生卖猪肉合情但不合理。金融海啸的恶劣形势下出现这种情形情有可原。但如果都去从事这些与专业不相干的简单劳动,却是“不合理”的。资料显示,培养一个大学生,国家每年花在大学生身上的钱大约1.3~1.5万元人民币,每个家庭所花费的更多。如果只能去卖猪肉,那么投入的教育资源就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但不少签约研究生表示,“无论是什么行业,都必需从基层做起。”而且,在结束3天的卖肉实习后他们表示:“卖猪肉其实很有技术含量,猪肉的切割就可以影响20%的利润。”

针对2009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境,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说:“事实上我年轻时什么都做过,砌过墙,做过下水工。”他还一再强调,能够充分发挥一个人长处的职业就是好的职业,只有转变择业观念才会化解困境。

概述材料中心事件:

引:思考挖掘 找准切入点

1、关注时事主体

2、抓住事件本身的焦点

(与自己价值观、人生观有冲突或相一致,与社会文化传统、文明礼仪有冲突或相一致,与传统的道德底线有冲突或相一致等等 。)

金融危机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困难。

分析挖掘材料内容,明确立意角度 :

①大学毕业生要转变就业思维。要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积累经验,锻炼自己。“劳动不分贵贱”。“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大学生毕业选择养猪、卖肉、擦皮鞋、沐足作为自己的职业,实际上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

②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只有选择养猪、卖肉、擦皮鞋、沐足这些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工作,浪费国家教育资源和人民税收,增加了普通民众的经济负担,也是对学生时间、精力的巨大浪费。如果所有毕业生都去卖猪肉,如果所有有专业知识的人才都要从事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工作,那我们的高等教育难道不是失败的吗?高等教育亟需改革。

从对(赞成)、错(反对)的角度立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出结构模式。

家住长沙的韩女士在化疗后被医生建议服用一种癌症辅助治疗药芦笋片。这种芦笋片在湘雅二医院开价213元。韩女士经打听发现,其实这种芦笋片每瓶只需30元。

医院药品采购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院所有药品价格,均经过湖南省物价部门的审批,且按规定招标采购。记者查询了湖南省2010年度集中采购药品投标报价指导价格,发现芦笋片的指导价是136元。湘雅二医院实际上的加价率达56%,远超国家规定的15%。

记者从医药公司获取的销售清单显示,芦笋片从医药公司卖到医院,价钱从三四十元涨到了136元。而芦笋片入库价格仅需15.5元。也就是说,医院售价是批发价的7倍,是出厂价的14倍。

立意训练:

链接材料:

1、央视《新闻调查》: 哈尔滨市离休教师 翁文辉 患上了恶性淋巴瘤。因为化疗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被送进了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心外科重症监护室。 住院67天,花费近140万元,平均每天 近21000元。 更让人惊奇的是,医药单上居然有患者 严重敏感的药物,而在患者去世后的两天,医院竟然还陆续开出了两张化验单。

2、台湾医院误将艾滋感染者器官移植给五名病人 。

立意方向

1、恪守医德、天职

2、监管漏洞、为己牟利

3、 垄断物价,见利忘义

4、道德缺失

5、百姓生命 百姓权利

6、社会秩序 信任缺失

7、法律缺失

阅读材料,进行横向思考,发表见解。

2011年10月13日下午5点30分,广东佛山南海黄岐的广佛五金城里,2岁女童小悦悦在过马路上不慎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并两度碾压,随后肇事车辆逃逸,随后开来的另一辆车直接从已经被碾压过的女童身上再次开了过去,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几个路人,都对此冷眼漠视,只有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由此引发网友广泛热议。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于0时32分离世。小悦悦事件余波未平,又一还有几天才满3岁“悦悦”在增城新塘牛仔城附近自家档口门前被车撞倒, 被压在轮下,头部变形。 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身亡。

1、南京市一名75岁的老汉 ,一头从公交车后门跌倒在地,爬不起来,跟在身后的乘客都不敢上前救他,老汉大喊:“是我自己跌的,你们不用担心。”听了这话,众乘客才上前救他。

2、2006年11月20日早晨,一位老太在交站台等 车。人来人往老太被撞倒摔成了骨折,彭宇赶忙去扶她了, 另一男子 也主动过来扶 。老太不停地说谢谢,后 一起将她送到医院。”鉴定后构成8级伤残,医药费花了不少。老太指认撞人者是刚下车的小伙彭宇。老太及其家属一口就咬定彭宇是“肇事者”,告到法院索赔13万多元。

3、天津市车主许云鹤因搀扶违章爬马路护栏摔倒的王老太,被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法院判赔108606元。法院的判决理由之一,是“车主许云鹤发现王老太时只有4、5米,在此短距离内作为行人的王老太突然发现车辆向其驶来,必然会发生惊慌错乱,其倒地定然会受到驶来车辆的影响。” 许云鹤搀扶老人赔偿10万成第二个彭宇。 不少网友直呼这是翻版的“彭宇案”。

材料链接:

5、2011年 7月12日23时许,宁夏 连锁超市两名女员工下夜班回家,途经 裕民东街时遇两劫匪抢包。90后小伙儿李潇、纳正东刚巧路过,见状奋力追赶上抢包劫匪,两人被刺十多刀后仍坚持追赶,最终在出租车司机的协助下,警察迅速赶到将歹徒制服。二人随后被紧急送医院,目前尚在昏迷中,生命迹象暂时平稳。

4、2009年10月24日,为了抢救两名落水的少年,长江大学十多名大学生手拉手结成人梯扑进江中营救,两名男孩获救,陈及时、何东旭、方招3名大学生不幸被江水吞没,英勇献身。

【训练题目】

用横向和纵向思考对问题进行分析:

一、一说ABC,儿子就大哭大闹。家住渝北区新南路龙湖花园的王超,最近为这事儿伤透脑筋。他不知道,是该继续逼着娃儿学英语,还是该放弃?昨日,他把5岁的儿子送到位于龙湖花园的培正逗点早教中心,希望专业人士能给一些“灵丹妙药”,让孩子开口说ABC。“英语好重要哟。”说起逼迫儿子王思洋学英语,王超显得很激动。由于家庭条件比较好,他想把儿子送出国读高中,英语就成了重要的一环。王超的好友周祥记得,从小王的妻子怀孕起,小两口就买来《疯狂英语》等各类碟子,天天放起听搞胎教。在11月9号儿子5岁生日那天,王超买来英语教材,正式开始手把手教孩子学英语。怎料,第一天学英语,儿子拿起字母表,到处乱扔,随便怎样教,就是不肯开口说。“还专门制定了计划表。”王超的妻子李程说,每天早上七点教英语字母,下午五点半,教写英语单词。可是,娃娃一点也不感冒,随便自己怎么教,孩子嘴里只嚷着要吃饭。下午写单词,娃儿只是在纸上乱涂乱画。

所谓纵向分析,是由某种现象生发开去,对现象进行深入地剖析,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各种现象之间的联系,从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中挖掘出事物的本质,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1、联系社会类似的“英语热”、“钢琴班”、“奥数班”等儿童超前教育、早慧教育、特色教育的社会现象,提出评论的问题:我们的孩子该学点什么?我们的超前教育应该教些什么?

2、分析问题:成人与成才的关系、品德与学识的关系、小时的习惯养成对人生成长的影响等,要举例论证。

3、针对问题提出我们看法:成才先成人

由横向思考引出:

这种教育方法的危害( a、孩子失去了应有的欢乐童年;b、强迫会让小孩产生厌恶,久而久之,不仅仅是对英语,对学习,甚至对父母所要求做到的一切;c、强迫会让小孩产生依赖,失去自立; d、这种片面教育会影响孩子的知识结构和对世界的认知;

e、甚至会扭曲孩子的人格。)

解决问题的方法(a、教育要循序渐进、因时施教;b、儿童学习要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c、要注重激发和培养孩子的兴趣;d、儿童学习要寓教于乐[游戏、故事、卡通、影视等 ;e、英语学习要结合孩子的日常生活和行为等。)

由纵向思考引出:

例:值得思考的是,大学生卖猪肉实属正当职业,何以遭致诟病。中国的孩子从小被教育“劳动最光荣”,但在实际中却被教育“劳动也有三六九等”,这不是对教育的莫大讽刺吗?更何况人的一生不会只从事一种职业,朱元璋还是出身于乞丐呢!富兰克林从12岁起 在印刷所里当学徒,从事印刷工作很长时间。也许这正是他能成为大家的基础吧。因此,大学生们,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①形象收尾(比喻、意蕴句、排比段等)。

②情感收尾(感叹句、祈使句、展望)。

二、5月7日晚上8点多,20岁的胡斌和另两人分驾三辆高级跑车,从东而西沿文二西路一路疾速行驶。车辆行至紫桂花园和德嘉公寓两个小区门之间的斑马线时,撞上正通过斑马线横穿马路的25岁浙江大学毕业生、计算机工程师谭卓。谭卓的身体被车头撞上后,先是在空中翻转,在撞到挡风玻璃后再度飞了出去。“有两层楼那么高,至少20多米远”。根据当事人胡某及相关证人陈述,案发时肇事车辆速度为70公里/小时左右。70码车速能否将人撞飞5米高20米远?“70码”随后成了最热的网络新名词。网友们还在互动百科上创造了一个新物种——“欺实马”. “70码的车速怎么能导致飞高5米飞远20米?”由于警方的调查结果与众多现场目击者的描述相差甚远,浙大学生和杭州市民立即表达了极大不满。

针对杭州警方的网络恶搞随后展开。“70码”随后成了最热的网络新名词。网友们还在互动百科上创造了一个新物种——欺实马”,以此讽喻交警在通报会上的表现。

时事材料分析:

灾难片大师罗兰·艾默里奇的最新力作,电影《2012 :世界末日》横空出世。 长期以来,人类掠夺性地攫取资源,导致地球内部能量平衡系统崩溃,伴随着火山爆发,将导致地震、海啸,世界末日即将来临,人类将遭遇灭顶之灾。各国政府秘密制造方舟,希望能躲过这一浩劫。

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人类表现各异。勇敢者主动承担重任,自私者无所遁形。杰克逊带领自己的家人,驾驶一架临时租来的飞机,冲出被死亡阴霾瞬间笼罩的城市上空。为寻找查理所说的方舟,千千万万个生灵通过各种方法来到方舟制造基地,方舟有限的容纳数量引发前所未有的恐慌。最终,人们因互爱和对生命的尊重而得以生存。

材料链接:

思路 一: 以“责任”为话题

地球即将毁灭,地球人将遭受灭顶之灾,是谁造成这一恶果?面对灾难,人们将采取何种态度?是以拯救人类苦难为己任,还是逃之夭夭,为顾一己之私利?是君子风范,把妇女婴儿生命放在第一位,还是只图个人生存。灾难,是考验人品质的试金石,人们啊,不管什么时候,不能忘记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应尽的义务。

思路二:以“品质”为话题

灾难,激扬人性的光辉;灾难。彰显人类的风采。胸怀博大者,忧天下之所忧,急天下之所急,将拯救同胞的苦难作为责任,一往无前,义无反顾;卑劣低贱者,耍弄伎俩,以害人为快,残忍地置他人与死地,机关算尽太聪明,却害了卿卿性命,到头来只能把自己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冰心高杰者,面对死亡,从容镇定,蹈死而不顾,奉献无私之爱;私欲膨胀者,苦心钻营,为保一己之私利,挖空心思,不择手段,成为财富的奴隶。

思路三:以“呵护自然”为话题

地球灭亡,人类具有深重的罪孽。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的正是人类自己,破坏性的攫取资源,肆意毁坏自然,豪无顾忌地把科学作为掠夺的手段,结果就是环境污染严重、水土流失、二氧化碳增多,也因此给人类自己带来灭顶之灾。然而,现实中没有诺亚方舟,解决人类灾难的不二人选只能是人类自己,呵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命。

思路四:以“多难兴邦”为话题

世纪末日兴许只是惊世之言,然而,惊心动魄的灾难场景,直令人铭刻于心。

影片中地球人的行为印证了这一哲理:灾难面前,不能一味悲观失望,怨天尤人。而应空前团结,化悲痛为力量,坚强守望家园,用拼搏点亮生命的光辉。

事实是:苦难是孕育智慧的摇篮,可磨练人的意志,可净化人的灵魂,可更新我们生活的世界,多难,亦可振兴我们的邦国!

思路五:以“忧患”为话题

古语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现在,我们人类无法徜徉于陶潜笔下的世外桃源、梭罗心中的瓦尔登湖畔,执迷不悟,终将自食地球灾难的恶果。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要树立忧患意识,见微知著、洞察未来,保护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增强“忧患”意识,未雨绸缪,地球才会生生不息,真正成为一艘“诺亚方舟”。

思路六:以“爱”为话题

爱是地球毁灭时人们的相互尊重和对生的退让,由此,我们不难想到:爱是向对方奉献;爱,可构建和谐社会;爱,是生死存亡的考验。

作为每一个普通公民,也应“从我做起。“悠悠万事,民生为大。”灾情如火,在灾情的“烤问”下,作为每一个被纳税人供养的人民公仆,应多多忧民之忧、解民之虑。

思路七:以“发展”为话题

克服顾此失彼,重视均衡发展. 地方追求GDP增长而毁林建设,种植单一经济类树 种 ,破坏了生物多样性,水土保固功能降低,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反思经济发展模式。不能再执迷于高碳经济、GDP数字,要综合考量环境承载能力,转向低碳经济模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走科学循环发展的道路。

高考作文,有其不容动摇的社会属性:无论命题怎样改变,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对社会、民生乃至青年成长的深刻关注。做了书虫,受其牵绊,作文是做不好的。考生要真正懂得,用心、用思想去面对乃至评判现时色彩斑斓、内容驳杂的生活以及生活中的人和事,最起码,要让自己具有社会的责任意识、历史的人文精神和人生的悲悯情怀,而这,有时甚至比语言本身更重要。

写作训练:

近年来,一些公民在旅游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不文明行为,损害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引起了海内外舆论的关注和批评。“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扔杂物、排队加塞、乱刻乱画、衣冠不整”等这些随处可见的现象,被海外一些媒体归纳为中国游客的“通病”。有的境外旅行社和宾馆甚至因此拒绝接待中国旅游团队。这实在是令人难堪的现象。为此,中央文明委日前发出通知,部署在全国实施“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

这是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现代文明程度,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有效途径,也是维护国家形象,增强国家“软实力”的迫切需要。同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形成“文明可贵,不文明可鄙”、“文明走遍天下,不文明寸步难行”的共识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逐步养成文明的习惯,形成文明的社会大环境,孕育出“文明光荣,不文明可耻”的氛围。

要求:请根据材料提炼观点,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所写文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义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高考作文时评类写作素材

全文共 2874 字

+ 加入清单

1.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组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欲取得成功,必须与时代同步。古语云:“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天则要说:“识时代者为俊杰”。一个有头脑的人,要在环境欲变未变之时,见微波而知必有暗流,闻弦歌而知其雅意,处晦而观明,处静而观动。这方是智者之所为。假若对时代变迁视而不见,混混沌沌,必被时代抛弃。

2.“如果可能,那就走在时代的前面;如果不能,那就决不要落在时代的后面。”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欲取得成功,必须与时代同步。

3.智慧的巨著《易经》提出了“三易”——“变易”、“简易”、“不易”。随时代变化的是“变易”,超越时代不变是“不易”。我们要用“简易”的思维方式,选择和掌握“不易”的,以适应时代“变易”的需要。

4.以体力型的劳动力取胜、以技术力量取胜的时代都已接近尾声,未来的竞争将步入以智慧力量取胜的新时代。孙子说“上兵伐谋”,管子说“必先争谋”,孔子也说“好谋而成”。我国的《史记》高度评价谋的巨大威力:“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西方的《圣经》也高度评价谋的巨大价值:“黄金和白银可以提供安全的保证,但是比不过腹有良谋。”

5.在古代,可以“一策而转危局,一语而退千军,一计而平骚乱”,可以“计就惊天地,谋就泣鬼神”。在当代,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计谋就是效益,计策就是金钱,智慧就是财富。

6.优化思维,要学会既见正面,又见背面的“两面神思维”,既能正思、反思,又能合思的“太极思维”,既作系统分析,又作综合集成的系统思维;要进行横向思维训练、纵向思维训练、立体思维训练、网络思维训练、全息思维训练、跳跃思维训练、变易思维训练等;要培养高超的辩证思维能力、系统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灵感思维能力,使人思维不仅正确、全面、深刻,而且达到能出大智、巧智的思维高境界。

7.凡是那些对信息有着独到的眼光的人,在这份“眼光”的背后,必然靠着独到的思维能力——分析力、鉴别力、判断力等做支撑。思维能力是点“信息”成金的手指头。没有这个手指头,再多的信息也是一堆毫无价值的顽石。

8.世界上任何物质运动都具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并受其客观规律的支配。是否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是决定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成败的关键。孙膑有一句名言:“知道,胜。”“不知道,不胜”。这里的“道”,就是客观规律。尊重它、利用它,规律就会成为武器,使你如虎添翼,马到成功;反之,轻视它,违反它,规律就会变成对手,使你碰得头破血流、一败涂地。

9.当我们走近一颗颗英雄的心灵,当我们呼吸到英雄们的气息时,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的真谛就会被我们发现:就外因而言,是时势造英雄;就内因而言,则是雄心造英雄。

10.大成精神就是取法乎上的精神,就是力争上游的精神,就是不断进取的精神,就是持续发展的精神。大成意识就是一流意识,就是杰出意识,就是圆满意识,就是完美意识。我们应当大力弘扬大成精神,大力培养大成意识。

11.“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一计不能行,全都等于零。要“敏行”——立即行动,雷厉风行,“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要“稳行”——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浮躁,不冒进。同时,还应勇行、勤行、力行、严行,培养全方位的行动素质。

12.有这样一个故事:三个人一起散步,忽然其中一人首先发现前面躺着一枚闪闪发光的金币,眼神顿时凝固了!其中另一人大叫:“金币!”话音未落,第三个人已经俯身把金币捡到自己手里。可见,在机遇面前,眼快嘴快都不如手快。

13.“千招会不如一招绝。”任何人,贡献给社会的都是他的专长方面。往往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建筑在最特长的一点上,即建筑在“一招绝”上。

14.世间的一切都围绕着生命而展开,世间的一切都源于人的生命。林语堂说:“科学无非是对于生命的好奇心,宗教是对于生命的崇敬心,文学是对于生命的叹赏,艺术是对于生命的欣赏……”如果对生命作哲学的思考,不难认识生命的三重绝对性:绝对根本性、绝对一次性、绝对宝贵性。

15.“孔丘盗跖俱尘埃”。孔丘是最崇高的大圣人,盗跖则是最闻名的大盗。不管是大圣人还是大盗贼,都难逃一死,死后都一样化为尘埃。因此,死亡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只有真正认识死,才能深刻理解生。让我们每一个人深深铭记:生命只有一次,人生只有一回!我们共同的最大敌人只有一个:死亡!

16.人命关天,生命无价,这是常识。最大的真理往往是最平凡的常识,最朴素的道理。许多人、许多民族、许多国家,往往因为这一真理最朴素、最平凡,而不知不觉地忽略它、轻视它。蒙田说:“在我们所具有的一切弱点中,最为粗鲁的乃是轻视我们的生存。”

17.人正,世界正。心正,人自正。要正人心,必正文化。

18.今天,我们拥有信息但没有文化;我们拥有知识但没有理想;我们拥有技术但没有目标。我们依然不安,因为世界科技发展太快;我们依然焦虑,因为担心我们的观念更新太慢;我们依然躁动,因为展现在人类面前的机遇实在太多;我们依然思考,因为我们深信命运掌握在人类自己手中,因为我们渴望诞生美好的新人类,渴望拥有美好的新世界。

19.人的本性是喜欢和希望他人善良的。出于人的自利性,也希望他人善良,这使自己更有安全感,所以人的本性乃是亲善仇恶的。古时候中国人对孩子的要求是不恐智不达,惟恐德不修。在今天社会转型期,人们失落了善良和诚信。根据稀缺原则,越是稀缺越是珍贵,善良和诚信已成为我们市场经济中最为稀缺的资源。

20.毛泽东说:“出二十个题,学生能答出十题,答得好,其中有的答得很好,有创见,可以打一百分;二十题都答了,也对,但是平平淡淡,没有创见的,给五十分、六十分。”如今的考试评估标准却与毛泽东主张的标准正好相反,死守“标准答案”、“唯一答案”,学生答题不能越雷池一步。如果与标准答案稍有不符,只能自认倒霉。

21.言人心之应言而未言,言人心之应言而不会言,言人心之应言而不敢言。

22.娱乐经济的风生水起,风起云涌,正说明:我们的时代在发生着空前的革命——过去,实物产品才能增加财富,但是现在“快乐”也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

23.现实的人类是怎样的呢?狄德罗这样描述:“人类既强大又虚弱,既卑琐又崇高,既能洞察入微又常常视而不见。”很多方面,人类何其强大——强大到把地球折腾得天翻地覆,又何其虚弱——虚弱到那按着核按钮的手指一动就可以使全人类毁于一旦;既能洞察入微地研究外部世界的细小事物,又对人类内部的最大的共同利益视而不见!这样的人类,当然只配拥有一个相互争斗、相互残杀、战争不断、暴力丛生的世界。

24.“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不久的将来,义务科技优生,才会使那个早在两个世纪前所宣告的伟大理想——“人人生而平等”,不再只是一种心愿、一种梦想,而成为现实,人人获得真正的“生而平等”——平等地获得最好的先天素质,平等地拥有自我发展的一切最佳基础条件。

25.五百多年前,明朝有个叫万虎的人,把自己绑在47支火箭上,想飞上天去。他在一声巨响中被炸得粉身碎骨。当年嘲笑万虎“粉身碎骨”的凄惨结局的人,怎能想到今天我们能够飞上蓝天、征服太空?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时评类作文写作技巧

全文共 1694 字

+ 加入清单

写散文,就得需要用一些华丽的词藻来描写景色,衬托人物的内心世界;写小说,就得需要大量的对话,具体的人和物的描写,使用大量的形容词和量词,比如说你看到了一把刀架在你的脖子上,就应该说我看到一把闪闪发亮的短柄瑞士军刀架在了我的脖子上。呵呵,我不写散文和小说,只是大概说一说这两种文体的写作套路。由于泥人常写的文章以财经、管理、时评类为主,这里主要讲一下写时评类文章的技巧

时评文章,顾名思义,就是时事评论性的文章,写时评文章,其写作套路可以总结为取材、观点、组织三点。

首先是取材,取材是写时评文章的第一步。取材其实很简单,每天从各个报纸、新闻网站上看看,当天发生了什么重要的或者备受关注的新闻。然后,分析一下,这些新闻的背后是否有可以挖掘的东西。比如:最近发生的一些社会性事件有:真假华南虎事件、华为辞职门事件、嫦娥卫星上天事件、色.戒电影等等,还有当地的报纸上刊登的地方性新闻、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类看似正常或本来就不正常的现象。这些新闻事件和现象背后一定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和相关的因素值得去挖掘。这就是写作的取材。

其次是观点,有了写作材料,然后就需要根据写作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比如真假华南虎事件就可以来由此拷问社会诚信度问题、从技术或者情感角度去支持某一方、真假华南虎问题带来的社会正面影响、负面影响等等。从华为辞职门事件可以去分析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分析中国的钻空子文化、法律的尊严、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支持某一方的观点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思考和分析的话题,也许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新闻会有自己的直观判断,但如果我们去深入思考和分析,并将它写出来,就形成了自己的思想积累,长年累月,还会形成一个思想体系。

关于观点,本人的观点是宁愿偏激,拒绝平庸。一个平庸的观点,人云亦云的观点,是没有太大价值的。相反,如果我们从一些常人想不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就会提出新颖的观点,形成自己有个性的观点。例如泥人曾经提出的价值投机的观点、用股利增长模型分析房价等都是非常有个性的观点。如何形成自己的观点,推荐大家一本书《六顶思考帽》,《六顶思考帽》是用红帽子、黑帽子、白帽子、绿帽子、黄帽子、蓝帽子分别来形象的比喻:直观判断、负面角度分析、基本事实角度、创意角度、正面积极角度、综合系统控制角度来对一件事进行六维平性思考。通过六顶思考帽的平行思维方法,我们能对同一件事件从不同角度提出看法,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的观点。

第三是组织,有了写作素材和写作观点,剩下的事情就是如何来组织行文了。在网上写作,组织行文的技巧和传统平面文章有所不同。传统平面文章要求组织严密,行文严谨,用词规范等等,而在网上写作,在行文组织上,也要做到三点。第一是要做到标题标新立异且最好能吸引眼球。例如新浪的编辑将“大陆青少年为什么不再把父母当偶像”改为“大陆父母没资格做偶像?”就使标题更为夺人眼球了,这是一个眼球经济时代,眼球就是生产力。也因此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叫做标题党,指的是标题很哗众取宠,但与内容却不太一致,或者是内容的断章取义。第二是文章要同时给人和搜索引擎看。随着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被用户普遍使用,用户对一个网站的粘性已越来越低,而更多的是借助于百度搜索引擎来所搜自己需要的内容。因此,文章能不能被搜索引擎搜索到,成了网上写作的一个纯粹的技巧。我们不推荐使用大量的无关的关键字堆砌,但对于每篇文章的主题、核心词汇,就需要有一定有密度。例如,本文的主题是写作技巧,我们在文章就会不断地出现写作技巧这个词,这样有助于用户的搜索体验例如即用户想搜写作技巧这个主题,于是就输入写作技巧这个关键词,就能找到这篇关于写作技巧的文章。关于文章的关键字问题,又是一个话题,这里就不展开了。第三,文章的行文组织上,要做到思路清晰,尽量将论据、论点等一二三列出,让人一看,就能理清头绪,一面看了文章还是一头雾水。

写作技巧应该只是辅助性的,更重要的是文章的内涵和深度,一个没有深度的文章,写得时候很轻松,几分钟就能整出一个文章,然而对读者来说其价值并不是很大,甚至会浪费读者的时间。因此就取材、观点、组织这写作三部曲来说,观点就显得最为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时评写作指导

全文共 3019 字

+ 加入清单

用心培育一个读书的民族

前两年,在国内一大都市召开的全球市长会议上,西方发达国家的市长的发言风趣、幽默,观点新颖、条理清楚,思维敏捷、表达优雅,而我们中国的市长几乎都是满口的套话、空话,显得平庸无趣,江郎才尽,大失水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包括我们干部的选拔机制),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市长们大概是不怎么读书的。

(析:对比中外市长“口才”一敏一拙之事实,显出时评“时”之特征,而且得出自己的结论,并指向自己写作的方向:市长读书—读书—全民读书。)

我对国人的不读书,有着切肤之感:我们很多人对书籍没有兴趣,对精神生活没有兴趣,我发现很多人离开学校以后就几乎与书籍绝缘了。当我们走进许多家庭,就不难发现,什么高档电器都有,唯独没有几本书。我们这么大的国家,图书销量却很小,而且主要是教辅读物。以色列每年人均读书是55本,俄罗斯是50本,美国是44本,我们只有4本,而且百分之九十是教参和教科书。大家不妨想一想,你一年读了几本书?

(析:市长不读书是个由头,自然要引申“国人”,也算是从点到面。作者并不是只有“市长不读书”一个材料上打转转,又加上自己的“私藏”:国人读书与别国人读书之对比,量小单一。由此推广而广之:这个问题严重了。)

中国人中有阅读的需要和兴趣的人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无疑是很低的。很多非常好的书发行量也只有一两千册,这固然与中国经济不发达、百分之七十多的人尚在为生计而奔波有关,但那百分之二十多的人呢?尽管他们摆脱了生存危机,他们仍旧不爱看书,这就很值得深思了。

(析:前两句似乎是在为国人不读书而开脱。这样使得文章更切实际。然后把矛头转向“有余力者”,得出结论“摆脱生存危机者,仍不爱看书。的确值得深思。这样,文章已经更有针对了。)

政府官员大多不读书,他们忙着应酬,忙着出国考察和谈项目,他们热衷于去大学或研究机关兼职,热衷于捞学位,热衷于拿项目、搞课题,可就是不读书——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读书;商人大多不读书,他们忙着公关行贿,忙着猜拳、喝酒、洗桑拿。今天的中国是“仕场经济”,而不是知识经济,读书值几个钱?他们没有心情读书。工人农民大多受教育程度偏低,收入也低,既没有钱买书,又读不进去,读书对于他们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教师读书的也不多——中小学教师工作太劳累,没有精力读书,大学教师在为课题交差而读书,确切地说,是翻书,是查书。真正的阅读,超越功利的心灵阅读,恐怕是很少很少的。

(析:议论面已经扩大了。从官到商,再到工农,再到教师。教师不读书,这就真的严重了。以上总的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可以看成是“与时相关”的现象提炼概括:由一个由头,扩大到一种现象。这都可看成是时评的根基。没有这个根基,议论再高妙,也恐怕“论高易折”。)

一个民族不读书,这个民族的文化就丧失了创造性、批判性,个人就会被群体所淹没。国人为什么不读书?我仔细揣摩,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国人经历了漫长的、刻骨铭心的物质贫困,今天挣钱的机会突然多了起来,于是一个物质的时代,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普遍的浮躁,人们自然难以静下心来读书。

二是长期的思想专制使得人们头脑禁锢,才情枯竭。人们既不易创作出思想深刻、文质兼美的作品,即使有很好的作品,阅读时也难以产生豁然开朗、悠然心会的美妙感觉,人们难以从阅读中感受到快乐。

三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没有成功地从小培养起人们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理智的好奇心。应试教育的泛滥使学生自由阅读的空间变得十分狭小,并使学生从小养成阅读的功利取向。

四是中国文化是一个“皇权至上”的官本位的文化,是一个讲究伦常日用的文化,而对纯粹理性和精神超越缺乏强烈而深刻的追求。历史上频繁的改朝换代,使得中国缺乏贵族传统,从而也就缺乏一种崇高而强大的精神传统。中国传统中其实非常缺乏对于纯粹精神的崇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只因为读书可以做官,可以成为“劳心者治人”的“人上人”,功利的取向是赤裸裸的。

(析:从现象概括到原因分析,与后面的求解之法构成本文的主体框架,虽然后面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求解”显得相当乏力,本来中国人不读书就是一个知易行难的问题。在一篇文章里想求得“全解”,确非易事。四个原因,从物质贫乏到精神禁锢,再到应试教育,再到功利至上的文化。此等分析可算确论。)

没有出版自由与言论自由,阅读就难以成为大众深刻的精神需要。一个读书的民族一定是一个智慧的民族,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民族,一个必定有着光明前途的民族。过去我们讲:一个人的心灵,高尚的东西不去占领,低下的东西就会趁虚而入。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不会具有智慧和力量的,也不会具有崇高。以色列是全世界人均读书量最大的国家。直到今天,以色列人口也不过六百多万,而它在全世界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国家。读书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看过一幅对联:“为善最乐,读书更佳”,为善之乐在于“予”,读书之佳在于“取”。锦州铁路中学的苏凌老师说:“读书是一种可以忘乎所以悠然的自足,只要一卷在手,便可以拥有许多许多,我喜欢读书的感觉。”是的,有两种东西能让人的心灵永葆青春:真爱与好书。为了让我们的内心不再脆弱,让我们的心灵拥有力量,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多看点书,少看点电视”成为幸福人生的秘诀。更为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学校把教师的系统阅读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议程,作为校本培训的重要举措。

(析:下一段是“解决问题”之“怎么办”,那么,这里属于什么内容呢?这里应是读书之重要。如果说开篇的现状概括是分析之根基的话,那么,“读书重要”可算是全文的精神支撑。是下文“如何培养一个读书的民族”的基础。)

如何培养一个读书的民族呢?首先,作为家长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据研究发现,爱书的孩子其人格特征是温柔、善良、开朗、快乐、幽默、自信、有气质、有同情心,语汇丰富,人际关系良好,在学业上的表现也比较好。所以父母要循循善诱,引导孩子从小亲近书籍,崇尚学问,尽早养成阅读习惯。

其次,学校教育中要着力培养学生阅读的内在需要。学校要努力营造书香校园,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明代于谦所说的:“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中全无一点尘。”当学生能够认识到,读书可以使精神充实,可以使人远离蒙昧和低俗,可以提升生命的质量,使人觉悟到人之为人的根本,那么他们就会终身与书籍为伴。

在学校图书馆不一定要建在固定的地方,而可以建在楼层的各个角落,学生读书不一定要到图书馆去,图书对学生来说越近,阅读便随时可以发生。为了方便学生读书,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和地点建起流动图书馆,以期让学生在不经意间接触到更多的书。而且,学校固定图书馆和流动图书馆交替开放,而且实行超市式全天侯开放,使借书看书特别方便。

再次,要打造具有时代精神的高品质的大众读物。让读书成为每一个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社会风尚,学者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哲学界的周国平,文学界的余秋雨,史学界的易中天,经济学界的梁小民,伦理学界的何怀宏,他们的学术随笔都写得很好,对于唤起人们阅读的冲动和提升民众的阅读品位,功不可没。

(析:这里分析的层次为“学校、家长、社会”,就少了前文的力道,变得有些老生常谈了。时评怎样结尾,不见得一定要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般“全须全尾”。其实,有个现成的结尾,那就是还拿“市长不读书”说事,不就可以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时评类写作技巧

全文共 8018 字

+ 加入清单

时评”可以取材于新闻报道,对新闻事件和人物发表议论,也可以就“身边”事、“心头”事发表意见,只要是关于当下的(现在进行时)意见,就是“时评”。

几种形式

时评写作,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就事论事,就是对时事本身进行直接的评论。一般有三种类别,一是赞扬式,即对新闻中的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表示肯定,然后阐释肯定的理由。二是批评式,即对新闻中的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进行否定,然后从法律、道德等方面找出反对的依据。三是建议式,即提出自己对新闻事件中某个问题的建设性意见。

基本特征

1、讲究“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思想性”。尤其要注重准确性和说理性。

2、在写法上,分为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就事论理,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

3、在命题上,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写作要求

1.选取恰当的当下新闻(话题鲜) 2.确定鲜明独到的观点(观点辣)

3.搜集典型有力的论据(论据杂) 4.运用严密有趣的语言(语言趣)

基本思路

请就下面的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老师带领学生到建筑工地参加劳动,看到脚手架上悬挂着一副标语:“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老师问学生:“这八个字有什么含义?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范文示例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建筑工地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么一则令人信心百倍的宣传标语:“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引述材料)

这的确是一句睿智的口号!(亮出观点)

毫无疑问,建筑,理所当然的是我们生存生活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之一;建筑居室,也理所当然的是关系到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大硬件之一;它们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更是关乎百姓幸福生活的百年大计!因此,建筑工地上,绝不能允许偷工减料,粗制滥造,“豆腐渣”工程横行!而必须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展开一:分析材料——建筑)

由此,我们联想到,作为立国根本的教育事业又何尝不是应“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呢?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条标语有两层含义。其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应以“塑造人类灵魂”为己任,以“育人育本”的“思想教育”为重点,努力探索,积极实践,做到“质量第一”,努力培养出“思想先进,作风过硬,本领高强”的适合当前现代化建设需要并能与国际接轨的甘于奉献乐于助人且“以天下为己任”的优秀人才。而教育部门的领导者,更应首先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主要的工作任务来抓,决不应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地只管分数靠前而不问素质质量如何。其二,作为学生,也应该以这条标语为座右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从而做到“质量第一”。如果我们的教师和学生都不以“育人育本”的思想质量为高,不以“育人育本”的思想质量和教学质量为重,而只求分数上去了,其他则不管!那么,纵有再多的大学生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也是枉然!这样不仅会使祖国兴旺发达的现代化建设成为泡影,而且和谐社会建设也必将成为一句空话!中国人民又将永陷贫穷落后的万丈深渊之中!赶欧超美也永远只能是“白日梦”!(展开二:由建筑联想到教育—先教师后学生)

由此我们进一步联想到,无论干什么事业都需要强调“质量第一”。今天已是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时代,是高科技迅猛发展使地球成为小村落的时代。小而言之,一个企业,只有讲究质量,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站稳脚跟;大而言之,我国各方面的规划和建设只有奉行“质量第一”的原则,才能真正占领市场,击败称雄于全球的强烈竞争对手从而赢得真正的胜利。三鹿集团因质量疏忽而宣告破产的沉痛教训,再一次告诉我们: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更是国家的生命!哪个国家拥有高质量的人才,拥有高效率的管理,拥有高水平的领导,那么,哪个国家就一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展开三:事业—先企业后国家)

总之,没有“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精神,建筑队无法生存,教育无法发展,国家无法昌盛。(总结全文)

学生作文结构提纲与评点:

“述”,看到建筑工地上悬挂的标语“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述材料),深思之余,油然而生赞叹之情。(亮观点)

“议”,这不是一句单调的口号,它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有着启发人们心智的强大力量。(分析材料),它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把人们当前的工作与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挂起钩来,赋予平凡的工作以深远的意义。(稍作拓宽,为下文联系实际张本)

“联”,其实,何止建筑要质量,学校的教学,育人育本,更要讲究质量。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四化建设的未来力量。然而由于他们阅历较浅,辨别是非能力差,所以学校在抓教学质量的同时,不可忽视加强思想的教育,育人育本,质量第一。(联系老师、学生、学校实际来谈)……

无数的事实证明,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注意以小见大,由此及彼地推衍),一向都把抓好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第一位。

“结”,培育人才乃是国家之根本,而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的人才,更是千年大计万年大计。只有育人育本,讲求质量,社会主义大厦才能永远高高屹立。(小结全篇,干脆而不离题;照应材料,简洁而不重复)

它的基本思路是:引——点——议——联——结

根据例文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的写作模式:

1、开篇引用材料的新闻报道内容。(引)【略】

2、对报道内容进行一些解析作为过渡。(点)【略】

3、从多个角度分析新闻,或阐释其意义,或剖析其谬误。(议)【详】

4、联系社会现实的类似现象,挖掘现象背后的根源。(联)【详】

5、最后从多个层面提出若干个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结)

除了“联”,驳论与归谬也是时评中运用比较多的技巧。这种时评作文,往往在材料中有针锋相对的观点,这时采用的结构就稍有变化:先破后立。

所谓“先破”,即批驳对方错误码,可以驳观点、驳论扰、驳论证。尤其以驳对方论据的虚假、论证的可笑用得最多。

所谓“后立”,指批驳对方错误之后,再水到渠成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确立自己的观点。

示例:

中学校园里时下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鲁迅的文章生涩难懂,不好学,几乎成了中学校园里师生的“共识”。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作品明显减少,《药》、《为了忘却的纪念》等作品不见了,保留下来的只有《拿来主义》、《祝福》和《记念刘和珍君》3篇,更是引起疑惑:鲁迅的作品真的过时了?一时间,陪伴几代人成长的鲁迅作品,竟然在校园里面临尴尬的境地,是去是留,争议不断。

范文示例:

鲁迅不能远去,更不能删去

中学生随便杜撰的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害得鲁迅先生不轻。有些人就借这句话,想删去鲁迅先生的作品,减少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分量(述材料),我看是一种轻率不理智的表现。(亮观点)

大家可以推敲一下中学生的这句顺口溜,怕文言文,我们就要把文言文给删掉?怕写作文,我们就不写作文啦?显然不能。学生所怕的,反而是最有用,最应该加强的。传统国学不要啦?文言文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瑰宝,难道因为学生一句不太负责任的顺口溜就轻而易举的删去?写作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说了,难道因为学生惧怕,我们就不训练写作,就不再运用写作?就取消平日的作文训练?显然十分可笑荒唐!学生毕竟年幼无知,其意见也不定就正确,完全跟着学生感觉走,这是很明显是愚蠢不明智的。(驳对方论据与论证,推出一个荒唐的结果。从而可见,鲁迅经典是不可删的。)

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文章?看看学生读的课外书籍,你就会明白个大概。学生喜欢智慧背囊式的精悍的小美文,学生喜欢有浅显道理的所谓哲理故事,学生喜欢让人心动的情感故事,喜欢《读者》、《青年文摘》等刊物选载的新潮时尚文章。如果你细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学生喜欢的这些快餐式的美其名曰的美文,实际价值不是很大,最多给人一时的心动,不会长久的影响你。这些文章看似美,实际经不起咀嚼,也不会被历史沉淀下来。可是,由于高考、中考大量选用这类文章作为试题,大大影响了学生,给学生严重的误导。现在的高考、中考试卷中,,大多是流行的时尚美文。这些文章,阅读难度不大,语言华丽精彩,学生乐意读。所以,学生在阅读学习鲁迅先生那些有一定历史感现实感的文章时,就要费一点事,就觉得有难度。学生阅读,不想费事,不想费脑子,想的是轻松。很显然,这是有害的。快餐式文化作品,冲击了鲁迅,冲击了那些有一定难度的经典文章。(要论删鲁迅之原因,从反面找原因——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文章,这样有思维。)

鲁迅先生的文章,已经被历史证明有着很高价值的经典作品,他的作品不仅属于那个特殊的时代,也属于今天和未来,所以根本不存在过时的问题。有人说,鲁迅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可是,有谁不是时代的产物?谁能超越时代?脱离时代?

因为鲁迅关心社会,关心广大的民众,所以文章带有时代的色彩,留下了时代的烙印。鲁迅的作品是反映现实的,揭露现实的。可是,现在的很多中学生不关心现实,不喜欢看现实主义的作品。学生所喜欢的那些新潮的美文,往往不痛不痒,无病呻吟,和现实有很大的距离。实际上,这是很危险的。

而对鲁迅作品的畏惧和后怕,完全是学生以讹传讹的误导,是对鲁迅作品的误读。这句不负责任的顺口溜,伤害了鲁迅,也坑害了广大青少年。让学生远离鲁迅,不仅是一个天大的错误,而且是实实在在的无知。不是鲁迅作品失去了价值,失去了应有的历史地位,失去了市场,而是我们有些人的误导和错误教育,影响了鲁迅的存在。

我们已经十分无知,我们不能再错。让鲁迅留下来,不容商量!

技法点击

(1)要学会就事论事。就是要求旗帜鲜明发表自己对某件事或某现象的看法,或褒或贬,或弹或赞,实话实说

评“事”不限于一点或一个角度,可以多点或多角度,但需记,所评所说,必须与所评之“事”密切相关,不能游离于“事”高谈阔论。

(2)要为自己的评判写出分析和理由。

评事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才能评得文明,才能让人心悦诚服,才能收到辨是非、明事理的效果。能把看法说清楚,又能将看法的依据和道理写深写透,这样的时评才是好时评。评者,可以评,可以争,也可以谏、可以讽、可以怨,可以嬉笑怒骂,甚至可以作楚狂之歌。

①叙事议论不蔓不枝。举例新颖,最后一句分析回扣中心。确定一个中心句,并阐明确定中心句的依据。

②论点方面。要做到论点明确,一般有两种方式:a开门见山,开宗明义。b卒章显志,画龙点睛。只有做到论点明确,才能有的放矢。

③论据方面。

不去关注身边最新的时事要闻,热点的科技动态等等,论据就不新颖,就做不到共性和个性相结合,时代性(时代精神)和历史性(有新因素的历史素材)相结合,点(详写事例)和面(略写事例)相结合,叙议相结合,论据就不能为论点服务。

④论证方面,论证时必须叙议结合,即结合事例进行分析。一般可以有以下几种分析方法: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条件分析法,意义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辩证分析法。做到叙议结合的论证才是有力的论证。

⑤语言方面。中学生议论语言处于一种“失语”状态,没有属于自己的真的语言。真的语言,应该能让人感觉到一个“鲜活”生命体存在。作为中学生这个特殊年龄阶段的群体,要有一种青春的气势,褒扬真善美,批判假恶丑。

(三)注意拟题

提问法:把人们关心的问题提出来,为读者设置悬念。如《安排就业能不能“优先下一代”?》

数字法:用数字突显出问题的严重性或复杂性,使读者一目了然。如《二十六个百姓摊一个“仆人”》

判断法:用一个表判断的短语点明中心论点,如《恶搞是对批评的滥用》

反问法:用反诘的语气将批驳的事实或要评论的问题提出来,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如《格言能“震撼”贪官?》

引用法:直接引用要批驳的观点,并给予否定,这样态度鲜明。如《不可盲目“先就业后择业”》

范文赏析

微笑的中国

在“世界的十字路口”,古老而美丽的中国向世人走来,迈着时代的步伐,自信微笑。国家形象片中,中国在微笑;屏幕之下,华夏儿女更应让祖国微笑着走出去,敞开胸怀,让健康的中国形象走遍世界。(概述材料,提出观点)

“软实力”不知何时已成为街头巷尾的热门词汇,是的,在和平与发展的今天,手操导弹肩负战机的形象无疑让人生厌,而偏居一隅不问世事的态度也早已被时代淘汰。中国需要“走出去”的不仅是商品与资金,更是一个健康、微笑的国家形象。我们已受够因不了解而投来的白眼,我们需要打出响亮而有力的名片。

中国的微笑正在一天天愈加鲜明地展现给世界:世博园中志愿者们一张张友好而真诚的笑脸,是上海乃至中国的新颜。友好开放的胸怀、热忱真挚的态度、流利顺畅的语言、全面周到的服务……这些,都是再多高楼大厦、再多高新技术无法取代的国家名片。一句句善意的问候,一张张青春的脸孔,它们在无形中塑造着一个充满活力、充满人情的文明中国、微笑中国。即使“理性”的觉醒已过去百年,人们依然会用最直接的感性认识衡量一个民族:亲切态度远胜高强工业,金戈铁马难匹文明光辉。国家形象中寄寓着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血脉,挺立着不朽不折的民族精神傲骨。中国形象走出去,便是文化走出去,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文化在世界之林中崛起,文化影响力,千金难敌。

当孔子的仁义经典化作琅琅读书声传遍世界,当京剧百转千回的唱腔飘扬到大洋彼岸,当万千华人以越来越积极地态度在全球贡献光热,我们不难相信,我们正在见证国家形象的崛起,民族文明的复兴。(评析材料,深入分析)

然而,我们又绝不仅仅是见证者,我们当做时代巨浪中的一滴水,纵然气力微薄,也要尽己所能。我们无法在时代广场的屏幕上微笑问候,却可以在生活中为中国人的形象添一分友爱;我们无法站在世界的舞台上传送经典,却可以在一点一滴中让社会文明一些。事实上,真正组成中国形象的不只是光鲜的伟人,不只是各色的文艺,而更是我们,是亿万个平凡的我们。缔造微笑中国,我们责无旁贷。(联系实际,提出倡议)

五千年风雨,五千年屹立,中国有过传说般的富饶,有过史书上的安康,有过列强瓜分的屈辱,有过抗击外敌的坚强。而如今,重新出发的中国洗去“天朝上国”的姿态,摘去“东亚病夫”的污名,以微笑、自信的形象再次走向世界。微笑的中国,需要你我的推动。

愿有一日,得见中华巨龙腾而上,万里不止,中国的微笑在你我奋斗中闪耀世!(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附:作文题目

美国纽约时报广场是一个繁华的城市商业街区,这里广告林立,被称为“世界的十字路口”。2011年1月17号到2月14号期间,首部中国国家形象片在广场的大屏幕上持续滚动播放。中国各行各业的59位杰出代表,如袁隆平、杨利伟、马云、郎朗、姚明、邰丽华等人在片中展现了他们微笑、自信的形象。10月1日,时报广场户外显示屏上又出现了中国先哲孔子的形象,与熙来攘往的人群融为一体。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用心培育一个读书的民族

中外官员同台发言时,我总心生羞愧之感:西方的官们风趣、幽默,观点新颖、条理清楚,思维敏捷、表达优雅;而我们官们几乎都是满口的套话、空话,显得平庸无趣,江郎才尽,大失水准。口拙的背后的原因应该是:我们官们大概是不怎么读书的。

不读书的不限于官们,更可扩大到“国人”。不少人对“不读书”有着切肤之感:很多人离开学校以后就几乎与书籍绝缘了。许多家庭,高档电器一应俱全,唯独没有几本书。有资料称:以色列每年人均读书是55本,俄罗斯是50本,美国是44本,我们只有4本,而且百分之九十是教参和教科书。相比之下,还有几本真正意义的书可称得上读过?

中国人不读书当然有很多理由。政府官员无暇读书,他们忙着应酬,忙着出国考察和谈项目;商人不用读书,因为中国是“仕场经济”,而不是知识经济,读书值几个钱?工人农民读不进书,他们受教育程度低,收入也低,读书对于他们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教师没有精力读书,中学教师工作太累,没有精力读书,大学教师在为课题交差而读书,确切地说,是翻书,是查书。真正的阅读,超越功利的心灵阅读,恐怕是很少很少的。

一个民族不读书,这个民族的文化就丧失了创造性、批判性,个人就会被群体所淹没。国人为什么不读书?我仔细揣摩,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国人贫怕了,穷惯了,挣钱的机会突然多了起来,大家忙于挣钱,心浮气躁,自然难以静下心来读书。二是中国传统中缺乏对于纯粹精神的崇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只因为读书可以做官,可以成为“劳心者治人”的“人上人”,赤裸裸的功利取向。三是没有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理智的好奇心。应试教育的泛滥使学生自由阅读的空间变得十分狭小,并使学生从小养成阅读的功利取向。

一个读书的民族一定是一个智慧的民族,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民族,一个必定有着光明前途的民族。过去我们讲:一个人的心灵,高尚的东西不去占领,低下的东西就会趁虚而入。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不会具有智慧和力量的,也不会具有崇高。以色列是全世界人均读书量最大的国家。直到今天,以色列人口也不过六百多万,而它在全世界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国家。读书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看过一幅对联:“为善最乐,读书更佳”,为善之乐在于“予”,读书之佳在于“取”。读书是一种可以忘乎所以悠然的自足,只要一卷在手,便可以拥有许多许多。是的,有两种东西能让人的心灵永葆青春:真爱与好书。为了让我们的内心不再脆弱,让我们的心灵拥有力量,让读书成为幸福人生的秘诀。

小悦悦走了,但愿天堂里没有冷漠

小悦悦走了,因这个社会的残忍与冷漠。小悦悦走了,还未来得及鲜花盛开,还没有阅读世间繁华,没有领略人间美好,就这样走了。

面对小悦悦的撒手人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默哀,在内心深处点一支叫做良知的蜡烛。这支蜡烛照不出小悦悦的明亮未来,却能照出我们人性的小,照出人间的苦难与挣扎,照出这个尘世的灰暗和阴冷。

小悦悦的辞世又让无数人泪流,不能自已。我想,过不了几天人们便会忘记小悦悦,忘记我们的道德苦痛。“时光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小悦悦身上流淌在街道上的殷红血迹,会很快被淡忘和冷漠冲洗得一干二净。

但愿我们别过早地遗忘小悦悦。遗忘是一种罪!记住小悦悦,记住18个冷漠路人,记住我们每个人身上粗劣的道德伤疤。如果我们继续麻木,继续健忘,那么,发生在小悦悦身上的悲剧,一定会在我们身上残忍重现。小悦悦的悲剧,是在以一种极端残忍、极端血腥的方式,告诉我们:道德病了,人心病了,制度也病了,而且病得不轻。可预料的是,如果我们再不自我救赎,比小悦悦悲剧更残忍的事情还会出现。

惟一值得欣慰的是,还有拾荒阿婆陈贤妹,有了她,我们才不至于输得太惨。于是,有人感叹,一个国家的良心被一个拾荒的捡了起来!当社会良知以惊人的速度沉降,仅有一个阿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能做虚无的道德鼓吹者,如果自己不洗澡,反倒要求别人讲卫生,显得多么苍白。

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学者崔卫平如是说。因此,我们不妨扪心自问,如果我们在小悦悦受伤现场,我们是十八分之一,还是第十九人?如果我们只是感叹,只是抱怨,只是嘲笑冷漠,只是做口头道德家,我们站立的地方怎能光明?你有良知,中国便不会沉沦;你有尊严,中国便不会糟糕;你找准了正确的方向,中国便不会后退……

针对“小悦悦事件”,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呼吁:“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用良知的尖刀来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丑陋……”诚然,无论是官员,还是普通公民,如果都能用良知的尖刀来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丑陋,我们的社会就还有救,我们的国家就值得信赖。

有人说,小悦悦是冷漠祭坛上的祭品,到了该拆除祭坛的时候了。记住小悦悦,记住我们的罪愆,从官到民、从民到官,从道德呼喊到制度重建、从修复制度之伤到道德行动,这或许是自我救赎的惟一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时评类”作文写作指导

全文共 4848 字

+ 加入清单

时评”是“时事评论”与“时政评论”的略称,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新闻体裁。

“时评”可以取材于新闻报道,对新闻事件和人物发表议论,也可以就“身边”事、“心头”事发表意见,只要是关于当下的(现在进行时)意见,就是“时评”。

几种形式

时评写作,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就事论事,就是对时事本身进行直接的评论。一般有三种类别,一是赞扬式,即对新闻中的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表示肯定,然后阐释肯定的理由。二是批评式,即对新闻中的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进行否定,然后从法律、道德等方面找出反对的依据。三是建议式,即提出自己对新闻事件中某个问题的建设性意见。

基本特征

1、讲究“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思想性”。尤其要注重准确性和说理性。

2、在写法上,分为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就事论理,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

3、在命题上,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写作要求

1.选取恰当的当下新闻(话题鲜) 2.确定鲜明独到的观点(观点辣)

3.搜集典型有力的论据(论据杂) 4.运用严密有趣的语言(语言趣)

基本思路

请就下面的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老师带领学生到建筑工地参加劳动,看到脚手架上悬挂着一副标语:“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老师问学生:“这八个字有什么含义?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范文示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建筑工地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么一则令人信心百倍的宣传标语:“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引述材料)

这的确是一句睿智的口号!(亮出观点)

毫无疑问,建筑,理所当然的是我们生存生活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之一;建筑居室,也理所当然的是关系到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大硬件之一;它们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更是关乎百姓幸福生活的百年大计!因此,建筑工地上,绝不能允许偷工减料,粗制滥造,“豆腐渣”工程横行!而必须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展开一:分析材料——建筑)

由此,我们联想到,作为立国根本的教育事业又何尝不是应“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呢?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条标语有两层含义。其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应以“塑造人类灵魂”为己任,以“育人育本”的“思想教育”为重点,努力探索,积极实践,做到“质量第一”,努力培养出“思想先进,作风过硬,本领高强”的适合当前现代化建设需要并能与国际接轨的甘于奉献乐于助人且“以天下为己任”的优秀人才。而教育部门的领导者,更应首先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主要的工作任务来抓,决不应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地只管分数靠前而不问素质质量如何。其二,作为学生,也应该以这条标语为座右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从而做到“质量第一”。如果我们的教师和学生都不以“育人育本”的思想质量为高,不以“育人育本”的思想质量和教学质量为重,而只求分数上去了,其他则不管!那么,纵有再多的大学生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也是枉然!这样不仅会使祖国兴旺发达的现代化建设成为泡影,而且和谐社会建设也必将成为一句空话!中国人民又将永陷贫穷落后的万丈深渊之中!赶欧超美也永远只能是“白日梦”!(展开二:由建筑联想到教育—先教师后学生)

由此我们进一步联想到,无论干什么事业都需要强调“质量第一”。今天已是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时代,是高科技迅猛发展使地球成为小村落的时代。小而言之,一个企业,只有讲究质量,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站稳脚跟;大而言之,我国各方面的规划和建设只有奉行“质量第一”的原则,才能真正占领市场,击败称雄于全球的强烈竞争对手从而赢得真正的胜利。三鹿集团因质量疏忽而宣告破产的沉痛教训,再一次告诉我们: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更是国家的生命!哪个国家拥有高质量的人才,拥有高效率的管理,拥有高水平的领导,那么,哪个国家就一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展开三:事业—先企业后国家)

总之,没有“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精神,建筑队无法生存,教育无法发展,国家无法昌盛。(总结全文)

学生作文结构提纲与评点:

“述”,看到建筑工地上悬挂的标语“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述材料),深思之余,油然而生赞叹之情。(亮观点)

“议”,这不是一句单调的口号,它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有着启发人们心智的强大力量。(分析材料),它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把人们当前的工作与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挂起钩来,赋予平凡的工作以深远的意义。(稍作拓宽,为下文联系实际张本)

“联”,其实,何止建筑要质量,学校的教学,育人育本,更要讲究质量。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四化建设的未来力量。然而由于他们阅历较浅,辨别是非能力差,所以学校在抓教学质量的同时,不可忽视加强思想的教育,育人育本,质量第一。(联系老师、学生、学校实际来谈)……

无数的事实证明,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注意以小见大,由此及彼地推衍),一向都把抓好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第一位。

“结”,培育人才乃是国家之根本,而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的人才,更是千年大计万年大计。只有育人育本,讲求质量,社会主义大厦才能永远高高屹立。(小结全篇,干脆而不离题;照应材料,简洁而不重复)

它的基本思路是:引——点——议——联——结

根据例文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的写作模式:

1、开篇引用材料的新闻报道内容。(引)【略】

2、对报道内容进行一些解析作为过渡。(点)【略】

3、从多个角度分析新闻,或阐释其意义,或剖析其谬误。(议)【详】

4、联系社会现实的类似现象,挖掘现象背后的根源。(联)【详】

5、最后从多个层面提出若干个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结)

除了“联”,驳论与归谬也是时评中运用比较多的技巧。这种时评作文,往往在材料中有针锋相对的观点,这时采用的结构就稍有变化:先破后立。

所谓“先破”,即批驳对方错误码,可以驳观点、驳论扰、驳论证。尤其以驳对方论据的虚假、论证的可笑用得最多。

所谓“后立”,指批驳对方错误之后,再水到渠成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确立自己的观点。

示例:

中学校园里时下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鲁迅的文章生涩难懂,不好学,几乎成了中学校园里师生的“共识”。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作品明显减少,《药》、《为了忘却的纪念》等作品不见了,保留下来的只有《拿来主义》、《祝福》和《记念刘和珍君》3篇,更是引起疑惑:鲁迅的作品真的过时了?一时间,陪伴几代人成长的鲁迅作品,竟然在校园里面临尴尬的境地,是去是留,争议不断。

范文示例:鲁迅不能远去,更不能删去

中学生随便杜撰的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害得鲁迅先生不轻。有些人就借这句话,想删去鲁迅先生的作品,减少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分量(述材料),我看是一种轻率不理智的表现。(亮观点)

大家可以推敲一下中学生的这句顺口溜,怕文言文,我们就要把文言文给删掉?怕写作文,我们就不写作文啦?显然不能。学生所怕的,反而是最有用,最应该加强的。传统国学不要啦?文言文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瑰宝,难道因为学生一句不太负责任的顺口溜就轻而易举的删去?写作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说了,难道因为学生惧怕,我们就不训练写作,就不再运用写作?就取消平日的作文训练?显然十分可笑荒唐!学生毕竟年幼无知,其意见也不定就正确,完全跟着学生感觉走,这是很明显是愚蠢不明智的。(驳对方论据与论证,推出一个荒唐的结果。从而可见,鲁迅经典是不可删的。)

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文章?看看学生读的课外书籍,你就会明白个大概。学生喜欢智慧背囊式的精悍的小美文,学生喜欢有浅显道理的所谓哲理故事,学生喜欢让人心动的情感故事,喜欢《读者》、《青年文摘》等刊物选载的新潮时尚文章。如果你细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学生喜欢的这些快餐式的美其名曰的美文,实际价值不是很大,最多给人一时的心动,不会长久的影响你。这些文章看似美,实际经不起咀嚼,也不会被历史沉淀下来。可是,由于高考、中考大量选用这类文章作为试题,大大影响了学生,给学生严重的误导。现在的高考、中考试卷中,,大多是流行的时尚美文。这些文章,阅读难度不大,语言华丽精彩,学生乐意读。所以,学生在阅读学习鲁迅先生那些有一定历史感现实感的文章时,就要费一点事,就觉得有难度。学生阅读,不想费事,不想费脑子,想的是轻松。很显然,这是有害的。快餐式文化作品,冲击了鲁迅,冲击了那些有一定难度的经典文章。(要论删鲁迅之原因,从反面找原因——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文章,这样有思维。)

鲁迅先生的文章,已经被历史证明有着很高价值的经典作品,他的作品不仅属于那个特殊的时代,也属于今天和未来,所以根本不存在过时的问题。有人说,鲁迅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可是,有谁不是时代的产物?谁能超越时代?脱离时代?

因为鲁迅关心社会,关心广大的民众,所以文章带有时代的色彩,留下了时代的烙印。鲁迅的作品是反映现实的,揭露现实的。可是,现在的很多中学生不关心现实,不喜欢看现实主义的作品。学生所喜欢的那些新潮的美文,往往不痛不痒,无病呻吟,和现实有很大的距离。实际上,这是很危险的。

而对鲁迅作品的畏惧和后怕,完全是学生以讹传讹的误导,是对鲁迅作品的误读。这句不负责任的顺口溜,伤害了鲁迅,也坑害了广大青少年。让学生远离鲁迅,不仅是一个天大的错误,而且是实实在在的无知。不是鲁迅作品失去了价值,失去了应有的历史地位,失去了市场,而是我们有些人的误导和错误教育,影响了鲁迅的存在。

我们已经十分无知,我们不能再错。让鲁迅留下来,不容商量!

技法点击

(1)要学会就事论事。就是要求旗帜鲜明发表自己对某件事或某现象的看法,或褒或贬,或弹或赞,实话实说

评“事”不限于一点或一个角度,可以多点或多角度,但需记,所评所说,必须与所评之“事”密切相关,不能游离于“事”高谈阔论。

(2)要为自己的评判写出分析和理由。

评事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才能评得文明,才能让人心悦诚服,才能收到辨是非、明事理的效果。能把看法说清楚,又能将看法的依据和道理写深写透,这样的时评才是好时评。评者,可以评,可以争,也可以谏、可以讽、可以怨,可以嬉笑怒骂,甚至可以作楚狂之歌。

①叙事议论不蔓不枝。举例新颖,最后一句分析回扣中心。确定一个中心句,并阐明确定中心句的依据。

②论点方面。要做到论点明确,一般有两种方式:a开门见山,开宗明义。b卒章显志,画龙点睛。只有做到论点明确,才能有的放矢。

③论据方面。

不去关注身边最新的时事要闻,热点的科技动态等等,论据就不新颖,就做不到共性和个性相结合,时代性(时代精神)和历史性(有新因素的历史素材)相结合,点(详写事例)和面(略写事例)相结合,叙议相结合,论据就不能为论点服务。

④论证方面,论证时必须叙议结合,即结合事例进行分析。一般可以有以下几种分析方法: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条件分析法,意义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辩证分析法。做到叙议结合的论证才是有力的论证。

⑤语言方面。中学生议论语言处于一种“失语”状态,没有属于自己的真的语言。真的语言,应该能让人感觉到一个“鲜活”生命体存在。作为中学生这个特殊年龄阶段的群体,要有一种青春的气势,褒扬真善美,批判假恶丑。

(三)注意拟题

提问法:把人们关心的问题提出来,为读者设置悬念。如《安排就业能不能“优先下一代”?》

数字法:用数字突显出问题的严重性或复杂性,使读者一目了然。如《二十六个百姓摊一个“仆人”》

判断法:用一个表判断的短语点明中心论点,如《恶搞是对批评的滥用》

反问法:用反诘的语气将批驳的事实或要评论的问题提出来,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如《格言能 “震撼”贪官?》

引用法:直接引用要批驳的观点,并给予否定,这样态度鲜明。如《不可盲目“先就业后择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高考“时评”片段作文写作指导

全文共 4740 字

+ 加入清单

一、剪贴、收集“人物故事与时评”。

那么,应该收集一些什么人物故事与时事热点呢?我们在指导学生剪贴、收集“人物故事与时评”时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标准:

(一)、接近学生的水平。

例如,针对我校学生文明礼仪不尽如人意的现象,我们就指导学生收集关于“文化、文明”方面的人物故事与时评。因为与学生的水平接近,又贴近他们的生活,所以学生就有兴趣去收集,无形中也可以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

“文化”专题:《阅读睿智人生,学习孕育创新》、《秦琼战关公的“现代版”》。

“文明”专题:《“不文明”是后发国家的必经阶段》、《中国游人,你丑陋吗?》。

(二)、内容侧重思想道德建设和人生观。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很多都是围绕“人生观、道德”这些方面来设题的。因此如果学生能积累关于这方面的素材,写起作文来,就能更得心应手。其次“作文就如做人,知文能见其人,知人能解其文。”这虽是老生常谈,却是必须记取的至理箴言。

例如:“回报、感恩”专题:《为富当学霍英东》、《社会需要英雄和感恩的心》、《愿微笑挂在每个人的脸上》等。

“精神的力量”专题:《说不尽的长征》、《清华一学生弃学失踪》、《中国骄傲》。

(三)、大问题简单化。

时事热点的内容很多,有的范围还很大,要学生都收集、积累,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老师就要指导学生把大问题简单化,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

例如:最近的热门话题“和谐社会”,这是学生应该关注的热点。但是“和谐社会”的范围太大了,有政治方面的,有政策方面的等等。我们主要指导学生收集关于“人际交往、协调”等方面的内容。

“人际交往、协调”专题:《学会妥协:追求有限的、次好的目标》、《和谐社会:“共赢”》、《教育公平:和谐社会基础工程》、《“软实力”比拼需要更多茉莉花》等。

又例如,“教育”这个热门话题,我们就主要指导学生收集“家庭教育”和“危机教育”这两个方面的素材。

“家庭教育”专题:《贫困下岗女工母子先后考上大学》、《我们是否还有寻找回来的世界》等。

“危机教育”专题:《从“与狼共舞”到长大成“狼等。

(以上的文章来自《广州日报》、《南方日报》和《中国青年报》等等)。

二、用“时评”来进行作文训练。

(一)、利用“时评”进行审题训练

许多学生在写作文时,读不懂甚至读不完材料就急着动笔。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作文拿高分是不可能的。所以,学生一定要牢记“磨刀不误砍柴功”的道理,“审题”就是磨刀,是“砍柴”的基础。只有在读懂读完材料的基础上再动笔才能达到事半功倍。

为了让学生养成这种写作前审题的习惯,我们就充分利用收集来的“时评”,要求学生在收集时评后,认真阅读,并对时评进行多角度的思考。

例如:“回报、感恩”专题,学生阅读了《为富当学霍英东》、《社会需要英雄和感恩的心》、《愿微笑挂在每个人的脸上》等几篇文章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材料,得出以下几种观点:

1、受人恩惠,应该常怀感激之情。感恩,要上升为对公民的普遍要求。

2、感恩是私德,行善不图报是美德,没必要将感恩上升为对公民的普遍要求。

3、怀感恩的心,行报恩之举,早已是社会公德,已经是公民的行为准则。

(二)、利用“时评”来设计命意角度

材料作文同话题作文的区别是:材料作文不提供话题,写作前必须对所提供的材料综合分析,概括出材料的主旨,然后将其转换为写作的话题;而话题作文的材料往往只是引子,起铺垫、引出话题的作用,虽然也有些话题作文的材料对话题起限定作用,但话题一定是明确的。因此,材料作文需要更多地进行阅读、思考、分析。在弄清材料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归纳出话题(主旨)。

我们备课组设计“人物故事与时评”专题的目的也正在于此。希望借着对时事热点的收集,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从大方向把握作文的备考,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材料。

例如:回报、感恩专题,我们与学生一起设计了以下的命意角度。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二十多年的经济增长,让中国涌现了一大批富人,于是富人的财富就成了一个社会问题。很多人关心富人的钱是怎么来的,还有些人则关心富人的钱该怎么花出去——有人说获得财富的人都应当回报社会,富人有回报社会的责任;也有人说,富人虽然都有数以亿元计的财富,但财富并不是与生俱来,该怎么花有自己的自由。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国庆期间,由歌手晏菲、孙楠等人发起,蒋大为、冯小刚等明星共同参与的“明星一起来扶贫”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然而在这次活动中,由于某位明星拒绝加入,引起了人们很多的议论。

(1)网友IP:21021224

许多明星只是索取,没有对社会进行回报,他们不配做明星。

(2)网友IP:已隐藏

明星的钱又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难道有钱就要像泼水一样往外倒才是有道德的吗?(3)网友IP:已隐藏

我看不用指责XXX,这是中国有钱人的通病。

请你就以上材料,写一篇700字以上的文章,发表你的看法。

(三)、利用“时评”来训练行文格式。

“材料命意作文”的写作要求中有一点“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以我们这种E类学校学生的水平,怎样才能保证“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呢?

我们认为比较保险的方法是要求学生在文章开头部分“引材料”,这样既可以避免“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还能使文章的议论有了基础,可以有的放矢,起议更自然。

所以收集了“时评”后,我们都会针对时评内容就其中的一个角度来训练学生掌握这种行文格式。如:“回报、感恩”专题,学生针对《为富当学霍英东》这篇时评写的一篇文章的开头部分。

“在这个萧瑟的晚秋,香港著名爱国实业家、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先生病逝。霍先生的离世无疑能够给我们的社会一次启迪的机会——对大陆富豪财富精神的启迪。希望有更多的大陆富豪能够借这个机会,多多了解霍先生的内心世界,而不只是仰慕霍先生的财富和其经商致富之术。(概述材料)

我们应当借悼念霍英东先生之机发起一场“财富文化运动”,让更多的富豪们受到陶冶,提升境界,引导他们真正明了财富的意义,懂得财富的责任,悟透“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的道理,学会善待财富,学会“达则兼济天下”,至少不使巨量财富成为一种不良的示范。若能如此,家国当可更快兴旺,和谐当可尽速到达。”(提出观点)

(四)、利用“时评”来进行片段作文的升格训练。

学生写作文,常有“无米”之感,写出来的文章空洞无物。针对此现象在平时的写作中我们就要求学生利用“时评”来进行片段作文的升格训练。写作中倘若“无米”,勿忘“粮库”两座——“人物故事与时评”(另一座是课文的素材)。学生利用积累的“时评”作为素材,掌握一定的分析方法,实战演练,升格作文,效果明显。

我们利用《故事与时评》作如下几个方面的片断作文训练:

(1)、概括训练。如整合一些事件和数据。

(2)、充实训练。如为堂上作文补充材料。

(3)、表达训练。如扩展仿句等。

(4)、升格训练。

(5)、分析训练。如假设分析,因果分析等。(课例展示)

(6)、借题训练。如借高考作文试题作训练。

(7)、短评训练。如新闻短评。

原文段:的确,我们的社会需要我们的回报。其实,“回报”,就如诚实守信一样,应该是做人的一条最基本的标准!应该是可以上升为对公民的普遍要求的。这样,社会才会更和谐。回报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和谐社会需要每个人的回报,如果人人都有一颗回报的心,那么,社会就会更美好。(只有论述,欠缺实例的分析)

升格文段:的确,我们的社会需要我们的回报。穷则独善其身,“富”则达济天下,霍英东先生用行动为“回报”这个词做了最好的诠释。他是全港捐献最多的慈善家,他捐出的善款超过150亿元。他并不认为财富与生俱来,也不认为财富是专供富人挥霍享受的阿堵物,而是认为富人有回报社会的责任。在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造就了一批率先致富者,富了不忘回报社会应当成为先富者的共识,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如果人人都有一颗回报的心,那么,社会就会更美好。(利用了时评《为富当学霍英东》的素材,升格后文章内容更丰富、条理更清晰。)

[结束语]:

总之,不管高考作文板块的命题走向如何变化,要求如何变化,都不会改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的内核,因此,作文训练的过程始终要遵循写作的规律。我们提出的“着眼全篇,着手片段”,通过“故事与时评”来进行片段作文的做法,还只是初步的探讨,但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学生的作文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我们也希望老师们能给予我们更多的建议、指导。

内容:

美国《新闻周刊》最新报道,根据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的网民投票,评选出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2大文化国家,居前两位的是美国和中国。代表美国文化的符号有华尔街、好莱坞、麦当劳、NBA、哈佛大学、感恩节、自由女神像,代表中国文化的符号有汉语、长城、孔子、唐帝国、丝绸、京剧、功夫。

请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时评材料:

选取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某件事情客观地呈现在你的面前。一般少有情感倾向,多角度呈发散状(特点),以此作为评论对象(作用),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一般是由果及因,因事见理(写法)。不脱离材料内容(要求)。

立意---认识水平:

1、美国:文化影响力为何排第一?

①多元文化强国----国力是根本

②经济强势带来文化强势---国力是根本

2、中国:文化影响力为何榜上有名?

①文化本身:经典文化魅力永存--- 向世界展现我们的文化魅力

②经济发展:中国文化正在走向世界---传承文化,传递文化

3、中国美国文化特点比较反思

①排前两位:现代与传统文化兼容并包。

②褒中抑美:文化更需深沉;文化回归,而不是下海

③扬美抑中:让文化与时代同行;文化的延续在于创新

提示:归因或反思,均要结合结果和“符号”进行分析。

美文欣赏

千年寂寞

一个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千百年前的中国人宽袖缓袍,深谙儒学礼数,唇边是文雅的微笑;一个是当今世界走在最前沿的国家,千百年后高举自由的火种点亮尖端与新潮。

今日,当这两个国家相逢于12大文化国家的榜单,我似乎看到那儒雅书生的微笑中竟多了几分苦涩。

也许是根植得太深,沉淀的太厚,可千年后中国的代言仍是一身已泛了黄的长袍,丝绸的水袖甩不过时光的长河,仿佛中国的光辉只能定格在那个早已远去的时代。未免太过寂寞。

喧嚣却从大洋的另一岸传来,金融、影视、餐饮、运动、教育……无不独占鳌头。其影响力席卷全球,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领军的角色,一呼百应。最新、最先进、最权威,这些词汇往往是美国的声音。正如他们的文化符号一样,美国的手指着世界的方向,他们无疑是现代社会的代名词。

站在太平洋的西岸向东眺望,就像是站在历史的坐标上眺望远方。千年过去,原来我们在他人眼中仍站在原地,四顾无人,只有空空的寂寞。

太寂寞了,我们的文化。我们以为新时代早已为我们漆上了崭新的色彩,我们以为用摩天楼推到四合院就是社会变革,我们以为用滚滚黑烟熏散农田炊烟就是工业化,我们以为用靡靡之音驱逐牙板长歌就是时尚潮流。但我们错了,我们失去了文物古迹,失去了晴明蓝天,失去了京腔韵味,却没有换来别人眼中的新身影。而我们取得的种种辉煌成就,却仍不及外国人心中神圣的大唐帝国。一方面,我们的新文化确实未到世界前列的水平;另一方面,我们对新文化的宣传远远赶不上世界旋转的步伐。

历史固然不应丢弃,却也不能捧着历史吃老本。作为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我们更应该充分地传承并利用它,让千年的积淀成为新文化成长的土壤,古为今用,使其不失价值。只有当我们真正以一个与时俱进的大国的身份,在榜单上写下“中国”二字时,才能化解中国古典文化千年的寂寞.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时评类”写作指导

全文共 8338 字

+ 加入清单

它往往以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作为评论的对象,上至国家大事,小到凡人琐事, 有感而发,作出深刻评论。它可以是对先进的新生事物赞颂、褒扬;也可以是对落后丑恶现象批评、鞭挞;还可以就某一社会问题进行分析,阐发某种具有现实意义的道理。此类文评的对象是事实,所以叙是基础,议是叙的目的,是主。时评是论说文,但它在对事件作出理性判断和分析时并不排斥情感的作用,即要亦理亦情。

作文示例:

1、最近,人教社出版的中学教材决定减少鲁迅作品,引来非议。中学教材里鲁迅作品是否保留,保留多少,历来有不同的意见,各有理由,相持不下。

对此,你有什么意见?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短评。

2、北大教授季羡林以98岁高龄辞世,上至中央领导,下至普通百姓,都纷纷悼念这位德高望重、著作等身的大学者;各种媒体也大量报道。就一个学者而言,这样的规格和影响在新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仅仅是痛失一位学贯中西博通古今的学者吗?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短评。

3、2009年9月9日,恰逢“三九合一”,“天长地久”的幸福寓意让很多青年男女选择在这个良辰吉日喜结良缘,登记结婚,讨一个好兆头,希望能为婚姻生活开个好头。中国人这种讨个好兆头的心理比较普遍,如手机号、车牌号等喜欢选“8”字,楼层、房号忌用“4”字;婚礼、葬礼,搬家、建房,都要选个好日子;生活中也有不少禁忌。

针对诸如此类的文化现象,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评论性的文章,说说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时评的基本特征:

1、讲究“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思想性”。尤其要注重准确性和说理性。

2、在写法上,分为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 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 就事论理,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

3、在命题上,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4、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

写作模式:

(一)引用材料(选准切入点,简明扼要,1自然段,约100字)

(二)分析材料(注意层次,逻辑关系要清晰,2-3自然段,约400字)

(三)联系实际说道理(搜集典型论据,适当发挥,约200字)

(四)结论(约100字)

“时评”也属于议论文,那么时评写作的基本思路就和一般的议论文的写作思路基本一致。它的基本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开篇引用材料的新闻报道内容。(引)【略】

2、对报道内容进行一些解析作为过渡。(点)【略】

3、从多个角度分析新闻,或阐释其意义,或剖析其谬误。(议)【详】

4、联系社会现实的类似现象,挖掘现象背后的根源。(联)【详】

5、最后从多个层面提出若干个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结)【详】

即:引——点——议——联——结

时评写作四要求:

1.选取恰当的当下新闻

2.确定鲜明独到的观点

3.搜集典型有力的论据

4.运用严密有趣的语言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陈小姐带着在BB车中熟睡的1岁大的孩子乘公交车,司机让陈小姐将BB车折叠放好,否则就多交1元的行李费。陈小姐表示,如果把车折叠起来会把孩子弄醒,而车上没有空座位,把小孩抱在手中乘车又很危险。她认为司机的要求非常不合理,坚决不交这1元钱,而司机则拒不开车。为了这1元钱,陈小姐与司机“对峙”数小时,其间陈小姐多次报警,警察两度出警,车上数十人被迫转车。最后,在警察苦口婆心的劝导下,陈小姐搭乘警车回家。

此事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反响,议论不一。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例文】

学会包容与体谅

因为一辆BB车,司机与女乘客“对峙”数小时;因为一辆BB车,警察两度出警;因为一辆BB车,数十乘客被迫转车。这也许只是大千社会中的一件小事,但却充满讽刺,令人唏嘘。(引用材料)

这件事本来不难解决,只要司机肯体谅一下那位年轻的母亲,让她把BB车停在车内一角,只要车上的哪位乘客能体谅一下司机的顾虑,把位子让给那位要抱婴儿的母亲,帮她折叠一下那BB车。但是在那天的车厢里,就是没有这种忍让,这种体谅,所以可笑可悲的一幕就此发生。(针对材料具体分析,点出论点)

每一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员,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与人相处,与人打交道,而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每个人都免不了会与别人发生磨擦,发生争执,但是如果大家都能体谅一下他人的难处,多为他人着想,也许,这社会中的许多干戈就能化为玉帛,也许和谐社会就不在离我们那么遥远。(过渡到生活实际)

但是,在这个唯自己利益至上,在这个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日益淡漠的社会中,有多少人可以先放下自己的利益去体谅他人,又有谁,肯牺牲自己的利益去忍让别人?城管为了严格执法,强行扣留小贩的货物,小贩为了与城管对抗,不惜把货物摔烂,不惜以死相挟;房地产商为了尽快收地,野蛮拆掉居民民房;住户为了争取更多的补偿,甘愿死守阵地,做“钉子户”;农户为了摆脱薰天的臭气,不惜火烧邻居的猪棚,学生为了一时之愤,用笔刺伤同学,邻居间为了越墙的树恶言相向……我们都忘了“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了吗?我们都忘了“以和为贵”的意义了吗?(联系生活现象反面论证)

但我们必定还记得蔺相如谅解廉颇对自己的不满,对对方处处迁就,最后他以国事为重,忍让同僚的品质使廉颇羞悔自疚,负荆请罪,我们必定还记得一位学者在建屋子的时候叮嘱家人为邻居留下几米小巷,结果邻居也为他们留下小巷子的故事。这其实就是我们大家想要的结局,少一些争吵,多一点忍让,少一点冲突,多一点和谐。这个结局,是需要大家一起努力的。(联系生活现象正面论证)

放下自己烦躁,功利、自私的心吧,多去体谅一下他人,多为旁人着想,也许人家也在体谅着你的难处,也在包容着你的错误。用包容的心,照亮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用体谅去化解每一场干戈。(总结、点题、扣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出结构模式。

2008年12月,天地壹号公司正式与35名研究生签订工作协议。大学生养猪、卖肉、擦皮鞋、沐足、当保姆究竟是浪费人才还是转变择业观念的体现?对此,各方众说纷纭。

有很多人认为,大学生卖猪肉合情但不合理。金融海啸的恶劣形势下出现这种情形情有可原。但如果都去从事这些与专业不相干的简单劳动,却是“不合理”的。资料显示,培养一个大学生,国家每年花在大学生身上的钱大约1.3~1.5万元人民币,每个家庭所花费的更多。如果只能去卖猪肉,那么投入的教育资源就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但不少签约研究生表示,“无论是什么行业,都必需从基层做起。”而且,在结束3天的卖肉实习后他们表示:“卖猪肉其实很有技术含量,猪肉的切割就可以影响20%的利润。”

针对2009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境,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说:“事实上我年轻时什么都做过,砌过墙,做过下水工。”他还一再强调,能够充分发挥一个人长处的职业就是好的职业,只有转变择业观念才会化解困境。

概述材料中心事件:

引:思考挖掘 找准切入点

1、关注时事主体

2、抓住事件本身的焦点

(与自己价值观、人生观有冲突或相一致,与社会文化传统、文明礼仪有冲突或相一致,与传统的道德底线有冲突或相一致等等 。)

金融危机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困难。

分析挖掘材料内容,明确立意角度 :

①大学毕业生要转变就业思维。要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积累经验,锻炼自己。“劳动不分贵贱”。“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大学生毕业选择养猪、卖肉、擦皮鞋、沐足作为自己的职业,实际上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

②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只有选择养猪、卖肉、擦皮鞋、沐足这些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工作,浪费国家教育资源和人民税收,增加了普通民众的经济负担,也是对学生时间、精力的巨大浪费。如果所有毕业生都去卖猪肉,如果所有有专业知识的人才都要从事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工作,那我们的高等教育难道不是失败的吗?高等教育亟需改革。

从对(赞成)、错(反对)的角度立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出结构模式。

家住长沙的韩女士在化疗后被医生建议服用一种癌症辅助治疗药芦笋片。这种芦笋片在湘雅二医院开价213元。韩女士经打听发现,其实这种芦笋片每瓶只需30元。

医院药品采购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院所有药品价格,均经过湖南省物价部门的审批,且按规定招标采购。记者查询了湖南省2010年度集中采购药品投标报价指导价格,发现芦笋片的指导价是136元。湘雅二医院实际上的加价率达56%,远超国家规定的15%。

记者从医药公司获取的销售清单显示,芦笋片从医药公司卖到医院,价钱从三四十元涨到了136元。而芦笋片入库价格仅需15.5元。也就是说,医院售价是批发价的7倍,是出厂价的14倍。

立意训练:

链接材料:

1、央视《新闻调查》: 哈尔滨市离休教师 翁文辉 患上了恶性淋巴瘤。因为化疗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被送进了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心外科重症监护室。 住院67天,花费近140万元,平均每天 近21000元。 更让人惊奇的是,医药单上居然有患者 严重敏感的药物,而在患者去世后的两天,医院竟然还陆续开出了两张化验单。

2、台湾医院误将艾滋感染者器官移植给五名病人 。

立意方向

1、恪守医德、天职

2、监管漏洞、为己牟利

3、 垄断物价,见利忘义

4、道德缺失

5、百姓生命 百姓权利

6、社会秩序 信任缺失

7、法律缺失

阅读材料,进行横向思考,发表见解。

2011年10月13日下午5点30分,广东佛山南海黄岐的广佛五金城里,2岁女童小悦悦在过马路上不慎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并两度碾压,随后肇事车辆逃逸,随后开来的另一辆车直接从已经被碾压过的女童身上再次开了过去,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几个路人,都对此冷眼漠视,只有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由此引发网友广泛热议。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于0时32分离世。小悦悦事件余波未平,又一还有几天才满3岁“悦悦”在增城新塘牛仔城附近自家档口门前被车撞倒, 被压在轮下,头部变形。 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身亡。

1、南京市一名75岁的老汉 ,一头从公交车后门跌倒在地,爬不起来,跟在身后的乘客都不敢上前救他,老汉大喊:“是我自己跌的,你们不用担心。”听了这话,众乘客才上前救他。

2、2006年11月20日早晨,一位老太在交站台等 车。人来人往老太被撞倒摔成了骨折,彭宇赶忙去扶她了, 另一男子 也主动过来扶 。老太不停地说谢谢,后 一起将她送到医院。”鉴定后构成8级伤残,医药费花了不少。老太指认撞人者是刚下车的小伙彭宇。老太及其家属一口就咬定彭宇是“肇事者”,告到法院索赔13万多元。

3、天津市车主许云鹤因搀扶违章爬马路护栏摔倒的王老太,被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法院判赔108606元。法院的判决理由之一,是“车主许云鹤发现王老太时只有4、5米,在此短距离内作为行人的王老太突然发现车辆向其驶来,必然会发生惊慌错乱,其倒地定然会受到驶来车辆的影响。” 许云鹤搀扶老人赔偿10万成第二个彭宇。 不少网友直呼这是翻版的“彭宇案”。

材料链接:

5、2011年 7月12日23时许,宁夏 连锁超市两名女员工下夜班回家,途经 裕民东街时遇两劫匪抢包。90后小伙儿李潇、纳正东刚巧路过,见状奋力追赶上抢包劫匪,两人被刺十多刀后仍坚持追赶,最终在出租车司机的协助下,警察迅速赶到将歹徒制服。二人随后被紧急送医院,目前尚在昏迷中,生命迹象暂时平稳。

4、2009年10月24日,为了抢救两名落水的少年,长江大学十多名大学生手拉手结成人梯扑进江中营救,两名男孩获救,陈及时、何东旭、方招3名大学生不幸被江水吞没,英勇献身。

【训练题目】

用横向和纵向思考对问题进行分析:

一、一说ABC,儿子就大哭大闹。家住渝北区新南路龙湖花园的王超,最近为这事儿伤透脑筋。他不知道,是该继续逼着娃儿学英语,还是该放弃?昨日,他把5岁的儿子送到位于龙湖花园的培正逗点早教中心,希望专业人士能给一些“灵丹妙药”,让孩子开口说ABC。“英语好重要哟。”说起逼迫儿子王思洋学英语,王超显得很激动。由于家庭条件比较好,他想把儿子送出国读高中,英语就成了重要的一环。王超的好友周祥记得,从小王的妻子怀孕起,小两口就买来《疯狂英语》等各类碟子,天天放起听搞胎教。在11月9号儿子5岁生日那天,王超买来英语教材,正式开始手把手教孩子学英语。怎料,第一天学英语,儿子拿起字母表,到处乱扔,随便怎样教,就是不肯开口说。“还专门制定了计划表。”王超的妻子李程说,每天早上七点教英语字母,下午五点半,教写英语单词。可是,娃娃一点也不感冒,随便自己怎么教,孩子嘴里只嚷着要吃饭。下午写单词,娃儿只是在纸上乱涂乱画。

所谓纵向分析,是由某种现象生发开去,对现象进行深入地剖析,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各种现象之间的联系,从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中挖掘出事物的本质,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1、联系社会类似的“英语热”、“钢琴班”、“奥数班”等儿童超前教育、早慧教育、特色教育的社会现象,提出评论的问题:我们的孩子该学点什么?我们的超前教育应该教些什么?

2、分析问题:成人与成才的关系、品德与学识的关系、小时的习惯养成对人生成长的影响等,要举例论证。

3、针对问题提出我们看法:成才先成人

由横向思考引出:

这种教育方法的危害( a、孩子失去了应有的欢乐童年;b、强迫会让小孩产生厌恶,久而久之,不仅仅是对英语,对学习,甚至对父母所要求做到的一切;c、强迫会让小孩产生依赖,失去自立; d、这种片面教育会影响孩子的知识结构和对世界的认知;

e、甚至会扭曲孩子的人格。)

解决问题的方法(a、教育要循序渐进、因时施教;b、儿童学习要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c、要注重激发和培养孩子的兴趣;d、儿童学习要寓教于乐[游戏、故事、卡通、影视等 ;e、英语学习要结合孩子的日常生活和行为等。)

由纵向思考引出:

例:值得思考的是,大学生卖猪肉实属正当职业,何以遭致诟病。中国的孩子从小被教育“劳动最光荣”,但在实际中却被教育“劳动也有三六九等”,这不是对教育的莫大讽刺吗?更何况人的一生不会只从事一种职业,朱元璋还是出身于乞丐呢!富兰克林从12岁起 在印刷所里当学徒,从事印刷工作很长时间。也许这正是他能成为大家的基础吧。因此,大学生们,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①形象收尾(比喻、意蕴句、排比段等)。

②情感收尾(感叹句、祈使句、展望)。

二、5月7日晚上8点多,20岁的胡斌和另两人分驾三辆高级跑车,从东而西沿文二西路一路疾速行驶。车辆行至紫桂花园和德嘉公寓两个小区门之间的斑马线时,撞上正通过斑马线横穿马路的25岁浙江大学毕业生、计算机工程师谭卓。谭卓的身体被车头撞上后,先是在空中翻转,在撞到挡风玻璃后再度飞了出去。“有两层楼那么高,至少20多米远”。根据当事人胡某及相关证人陈述,案发时肇事车辆速度为70公里/小时左右。70码车速能否将人撞飞5米高20米远?“70码”随后成了最热的网络新名词。网友们还在互动百科上创造了一个新物种——“欺实马”. “70码的车速怎么能导致飞高5米飞远20米?”由于警方的调查结果与众多现场目击者的描述相差甚远,浙大学生和杭州市民立即表达了极大不满。

针对杭州警方的网络恶搞随后展开。“70码”随后成了最热的网络新名词。网友们还在互动百科上创造了一个新物种——欺实马”,以此讽喻交警在通报会上的表现。

时事材料分析:

灾难片大师罗兰•艾默里奇的最新力作,电影《2012 :世界末日》横空出世。 长期以来,人类掠夺性地攫取资源,导致地球内部能量平衡系统崩溃,伴随着火山爆发,将导致地震、海啸,世界末日即将来临,人类将遭遇灭顶之灾。各国政府秘密制造方舟,希望能躲过这一浩劫。

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人类表现各异。勇敢者主动承担重任,自私者无所遁形。杰克逊带领自己的家人,驾驶一架临时租来的飞机,冲出被死亡阴霾瞬间笼罩的城市上空。为寻找查理所说的方舟,千千万万个生灵通过各种方法来到方舟制造基地,方舟有限的容纳数量引发前所未有的恐慌。最终,人们因互爱和对生命的尊重而得以生存。

材料链接:

思路 一: 以“责任”为话题

地球即将毁灭,地球人将遭受灭顶之灾,是谁造成这一恶果?面对灾难,人们将采取何种态度?是以拯救人类苦难为己任,还是逃之夭夭,为顾一己之私利?是君子风范,把妇女婴儿生命放在第一位,还是只图个人生存。灾难,是考验人品质的试金石,人们啊,不管什么时候,不能忘记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应尽的义务。

思路二:以“品质”为话题

灾难,激扬人性的光辉;灾难。彰显人类的风采。胸怀博大者,忧天下之所忧,急天下之所急,将拯救同胞的苦难作为责任,一往无前,义无反顾;卑劣低贱者,耍弄伎俩,以害人为快,残忍地置他人与死地,机关算尽太聪明,却害了卿卿性命,到头来只能把自己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冰心高杰者,面对死亡,从容镇定,蹈死而不顾,奉献无私之爱;私欲膨胀者,苦心钻营,为保一己之私利,挖空心思,不择手段,成为财富的奴隶。

思路三:以“呵护自然”为话题

地球灭亡,人类具有深重的罪孽。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的正是人类自己,破坏性的攫取资源,肆意毁坏自然,豪无顾忌地把科学作为掠夺的手段,结果就是环境污染严重、水土流失、二氧化碳增多,也因此给人类自己带来灭顶之灾。然而,现实中没有诺亚方舟,解决人类灾难的不二人选只能是人类自己,呵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命。

思路四:以“多难兴邦”为话题

世纪末日兴许只是惊世之言,然而,惊心动魄的灾难场景,直令人铭刻于心。

影片中地球人的行为印证了这一哲理:灾难面前,不能一味悲观失望,怨天尤人。而应空前团结,化悲痛为力量,坚强守望家园,用拼搏点亮生命的光辉。

事实是:苦难是孕育智慧的摇篮,可磨练人的意志,可净化人的灵魂,可更新我们生活的世界,多难,亦可振兴我们的邦国!

思路五:以“忧患”为话题

古语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现在,我们人类无法徜徉于陶潜笔下的世外桃源、梭罗心中的瓦尔登湖畔,执迷不悟,终将自食地球灾难的恶果。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要树立忧患意识,见微知著、洞察未来,保护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增强“忧患”意识,未雨绸缪,地球才会生生不息,真正成为一艘“诺亚方舟”。

思路六:以“爱”为话题

爱是地球毁灭时人们的相互尊重和对生的退让,由此,我们不难想到:爱是向对方奉献;爱,可构建和谐社会;爱,是生死存亡的考验。

作为每一个普通公民,也应“从我做起。“悠悠万事,民生为大。”灾情如火,在灾情的“烤问”下,作为每一个被纳税人供养的人民公仆,应多多忧民之忧、解民之虑。

思路七:以“发展”为话题

克服顾此失彼,重视均衡发展. 地方追求GDP增长而毁林建设,种植单一经济类树 种 ,破坏了生物多样性,水土保固功能降低,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反思经济发展模式。不能再执迷于高碳经济、GDP数字,要综合考量环境承载能力,转向低碳经济模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走科学循环发展的道路。

高考作文,有其不容动摇的社会属性:无论命题怎样改变,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对社会、民生乃至青年成长的深刻关注。做了书虫,受其牵绊,作文是做不好的。考生要真正懂得,用心、用思想去面对乃至评判现时色彩斑斓、内容驳杂的生活以及生活中的人和事,最起码,要让自己具有社会的责任意识、历史的人文精神和人生的悲悯情怀,而这,有时甚至比语言本身更重要。

写作训练:

近年来,一些公民在旅游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不文明行为,损害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引起了海内外舆论的关注和批评。“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扔杂物、排队加塞、乱刻乱画、衣冠不整”等这些随处可见的现象,被海外一些媒体归纳为中国游客的“通病”。有的境外旅行社和宾馆甚至因此拒绝接待中国旅游团队。这实在是令人难堪的现象。为此,中央文明委日前发出通知,部署在全国实施“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

这是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现代文明程度,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有效途径,也是维护国家形象,增强国家“软实力”的迫切需要。同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形成“文明可贵,不文明可鄙”、“文明走遍天下,不文明寸步难行”的共识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逐步养成文明的习惯,形成文明的社会大环境,孕育出“文明光荣,不文明可耻”的氛围。

要求:请根据材料提炼观点,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所写文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义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