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通用20篇

扬州科技馆位于奥林匹克公园的旁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浏览

7024

作文

1000

扬州名胜古迹作文

全文共 350 字

+ 加入清单

8月6日,宿迁晚报举行了扬州一日游的采风活动。大约经过了3个小时的路程,终于到了古城——扬州。

下了车,我们来到有名的个园。进了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旁翠绿色的竹子,还有一簇盛开的鲜花。沿着一条小径向里走,来到了藏书楼,它分为两层,却找不到上楼的楼梯,好奇怪!

接着,我们来到了四季假山。先来到春山,春山上种满了翠绿的竹子,生机勃勃。其次是夏山,夏山那里有湖,湖里还有鱼,有黄色、黑色、还有红色的。站在湖边,感觉真好。然后是秋山,来到秋山,竹叶已经黄了,有的叶子都落了。此时此地,呼吸着新鲜空气,很是舒服。最后就是冬山,在冬山前,莫名其妙感到冷。地上,一块块石头就像一地的冰,让人感觉像是站在雪地里。

然后我们又游览了博物馆和风景如画的瘦西湖。不知不觉一天很快过去了,我们乘车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美丽的扬州。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蒋干盗书的典故

全文共 1352 字

+ 加入清单

蒋干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而今天小编要给大家分享的就是蒋干盗书的典故,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蒋干盗书,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赤壁大战前夕,曹操亲率百万大军,驻扎在长江北岸,意欲横渡长江,直下东吴。东吴都督周瑜也带兵与曹军隔江对峙,双方剑拔弩张。曹操手下的谋士蒋干,因自幼和周瑜同窗读书,便向曹操毛遂自荐,要过江到东吴去作说客,劝降周瑜。结果周瑜设下计策,令蒋干盗得假冒曹操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降书。蒋干献书曹操,令斩了蔡瑁、张允。后来蒋干盗书用来比喻中别人的反间计。

背景

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赤壁大战前夕,曹操亲率百万大军,驻扎在长江北岸意欲横渡长江直下东吴。东吴都督周瑜也带兵与曹军隔江对峙,双方剑拔弩张,准备大战一场。

起因

蒋干,字子翼,是曹操手下的谋士。他因自幼和周瑜同窗读书,便向曹操毛遂自荐,要过江到东吴去作说客,劝降周瑜,免得大动干戈。曹操闻知大喜,亲自置酒为蒋干送行。

经过

这天,周瑜正在帐中议事,部下传报“故人蒋干相访”。周瑜闻讯,已经猜出蒋干来意,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连忙吩咐众将依计而行,随后带着众人亲出帐门迎接。二人相见,寒暄一番,周瑜挽着蒋干手臂同入大帐,设盛宴款待蒋干,请文武官员都来作陪。席上,周瑜解下佩剑交给太史慈,命他掌剑监酒,吩咐道:“蒋干和我是同窗契友,虽从江北到此,却不是曹操的说客,诸位不要心疑。今日宴席之上,只准共叙朋友旧交,有人提起两家战事,即席斩首!”蒋干听了,面色如土,哪敢多言!周瑜又对蒋干说道:“我自领兵以来,滴酒不饮,今日故友相会,正是:江上遇良友,军中会故知。定要喝它个一醉方休!”说罢,传令奏起军中得胜之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周瑜举杯祝酒道:“在座各位,都是江东豪杰,今日之会,可称作群英会!真是—同窗契友会‘群英’,江东豪杰逞威风!”随后,乘着酒兴,起身舞剑作歌:“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直喝得酩酊大醉。宴罢,蒋干扶着周瑜回到帐中,周瑜说道:“很久没和子翼兄共寝,今夜要同榻而眠。”说着,朦朦胧胧地睡去。蒋干心中有事,想起在曹操面前曾经夸下海口,不知回去如何交代,听听外面鼓打二更,哪里还睡得着?他见周瑜鼾声如雷,便摸到桌前,拿起一叠文书偷看起来。正翻着,忽见里面有一封书信,细看却是曹操的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降书。蒋干看罢,大吃一惊,慌忙把信藏在衣内。再要翻其它文书,却听周瑜梦中呓语:“子翼,我数日之内,定叫你看曹操首级!”蒋干口中含糊答应着,连忙吹了灯,匆匆睡下。

清晨,有人入帐叫醒周瑜,说道:“江北有人来……”周瑜急忙止住他,看看蒋干,蒋干只装熟睡。周瑜和那人轻轻走出帐外,又听那人低声说道:“蔡瑁、张允说,现在还不能下手……”声音越来越低。蒋干心中着急,可又不敢乱动。不一会儿,周瑜回来躺下睡了。蒋干怕惊动周瑜,等周瑜睡熟,偷偷地爬起来,径直走出军营,守营军士也不阻拦。他来到江边,寻着小船,飞一般驰过长江,回见曹操。

周瑜的计谋

其实,这一切都是周瑜定下的反间计。他知道曹军中只有蔡、张二将精通水战,便设下此计,想借曹操之手杀掉这两个人。曹操果真上了当,斩了蔡瑁、张允。等到众人将蔡瑁、张允的头送上时,曹操才省悟过来,已经晚了,只好另换了两个水军都督。结果,赤壁一战,曹操水军一败涂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伍子胥感恩图报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855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时期,吴国的大将军伍子胥的历史故事,一个关于感恩的历史小故事,伍子胥为了报答打渔郎的父亲帮助过他,他不但不攻打郑国还让打渔郎得到奖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伍子胥感恩图报的历史典故,希望对你有帮助!

春秋时期,吴国的大将军伍子胥带领吴国的士兵要去攻打郑国。

郑国的国君郑定公说:“谁能?让伍子胥把士兵带回去,不来攻打我们,我一定重重地奖赏他。”可惜没有一个人想到好办法,到了第四天早上,有个年轻的打渔郎跑来找郑定公说:“我有办法让伍子胥不来攻打郑国。”

郑定公一听,马上问打渔郎:“你需要多少士兵和车子?”打渔郎摇摇头说:“我不用士兵和车子,也不用带食物,我只要用我这根划船的桨,就可以叫好几万的吴国士兵回去吴国。”

是什么样的船桨那么厉害?

打渔郎把船桨夹在胳肢窝下面,跑去吴国的兵营找伍子胥。他一边唱着歌,一边敲打著船桨:“芦中人,芦中人;渡过江,谁的恩?宝剑上,七星文;还给你,带在身。你今天,得意了,可记得,渔丈人?”伍子胥看到打渔郎手上的船桨,马上问他:“年轻人,你是谁呀?”打渔郎回答说:“你没看到我手里拿的船桨吗?我爸爸就是靠这根船桨过日子,他还用这根船桨救了你呀。”伍子胥一听:“我想起来了!以前我逃难的时候,有一个打渔的先生救过我,我一直想报答他呢!原来你是他的儿子,你怎么会来这里呢?”

打渔郎说:“还不是因为你们吴国要来攻打我们郑国,我们这些打渔的人通通被叫来这里。我们的国君郑定公说:“只要谁能?请伍将军退兵,不来攻打郑国,我就重赏谁!”希望伍将军看在我死去的父亲曾经救过您,不要来攻打郑国,也让我回去能得到一些奖赏。”

伍子胥带着感激的语气说:“因为你父亲救了我,我才能?活着当上大将军。我怎么会忘记他的恩惠呢?我一定会帮你这个忙的!”伍子胥一说完,马上把吴国的士兵通通带回去。

打渔郎高兴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郑定公。一下子,全郑国的人都把打渔郎当成了大救星,叫他“打渔的大夫”,郑定公还送给他一百里的土地呢!

伍子胥为了报答打渔郎的父亲帮助过他,他不但不攻打郑国还让打渔郎得到奖赏,这就叫做“感恩图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下车泣罪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918 字

+ 加入清单

通过学习历史典故,让孩子读懂半部中国史!下面是由小编为你精心编辑的下车泣罪的历史典故,欢迎阅读!

【出处】

(汉代)刘向《说苑·君道》。

【释义】

罪:指罪犯。下车向遇见的罪犯流泪。旧时称君主对人民表示关切。

【历史典故】

禹,通常被尊称为大禹,与尧、舜并为传说中的古圣王,又相传为夏王朝的开国君主。早在尧的时代,洪水便已泛滥成灾,给百姓造成了巨大的灾难。禹在舜的时期受命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完成了治水的任务,帮助百姓解决了水患带来的困扰。舜见禹治水有功,又深受百姓爱戴,便把部落领袖的位置以禅让的方式传给了他。

有一次,禹乘车出外巡视,刚巧有个罪犯被押着从他的车前经过。禹见到了,便吩咐把车停下,问押送的人:“这个人犯了什么罪?”押送的人回答说:“他偷别人家的稻谷时,被抓住了,我们把他送去治罪。”

禹听到这里,便走下车,来到那个罪人身边,问:“你为什么要去偷别人家的稻谷呢?”犯罪的人知道问话的是个大人物,吓得低着头不敢吭声。禹见他不说话,便尽力地规劝他,说着说着眼泪就流下来了。

禹身边的人见了,都十分不解。其中一个问道:“这人偷别人的东西,就应该送去受罚,大王为什么要痛哭流涕呢?”禹擦了擦眼泪,说:“我不是为这个人流泪,而是为自己流泪。尧和舜做领袖的时候,以德化人,老百姓都和他们同心同德,从来没有人作奸犯科。如今,我做了领袖,老百姓却做出这损人利己的事来,因此,犯罪的人虽是百姓,其实是由于我之不德所致,所以让我感到痛心的,不是那犯罪之人,而是我的德行不如尧、舜啊!”禹当即命人在一块龟板上刻了“百姓有罪,在于一人”八个字,然后下令把那罪犯放了。

【成长心语】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错误会伴随每个人的一生。但是面对错误,每个人的态度却各不相同:有的人面对错误,寻找它产生的原因,吸取教训,避免以后再犯;有的人面对错误,或将它归罪于外界的客观条件,或将它归罪于别人,总是不肯自我反省;有的人面对错误,从自身寻找症结,并将别人的问题也一并归到自己身上,连别人的那一份也一起承担……这其中的差别,我们一目了然;这其中的对与错,我们也了然于胸。孔子曾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与其浪费时间推卸责任,不如抓紧时间,好好地反省一下自身。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杯弓蛇影的历史典故_800字

全文共 700 字

+ 加入清单

杯弓蛇影:抛却疑虑,寻找生命中的陽光

【出处】《晋书·乐广传》。

【释义】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是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自己吓唬自己。

历史典故

西晋时期,有个做官的人叫乐广。他有一位好朋友,一有空就到他家里来聊天。很长一段时间,这位朋友也没有来。乐广十分惦念,就前去看望。到了之后,他发现朋友半坐地倚在床上,脸色蜡黄,这才知道朋友生病了。追问病因,朋友支支吾吾地不肯说,经过再三询问后,朋友才说:“那天在你家喝酒,看见酒杯里有一条青皮红花的小蛇在游动。当时恶心极了,出于礼貌,只得闭着眼睛喝了下去。从此以后,就老觉得肚子里有条小蛇在乱窜,什么东西也吃不下。”

乐广心想,酒杯里怎么会有蛇呢?回到家中,他在客厅里踱来踱去,分析原因。他看见墙上挂着一张青漆红纹雕弓,心里一动。他斟了一杯酒,放在桌子上,移动了几下,终于看见那张雕弓的影子清晰地投映在酒杯中,随着酒液的晃动,就像一条青皮红花的小蛇在游动。

这下真相大白了,乐广把朋友接到家中,让他仍旧坐在上次的位置上,仍旧用上次的酒杯为他斟了满满一杯酒,问道:“您再看看酒杯中有什么东西?”那个朋友低头一看,立刻惊叫起来:“蛇!蛇!又是一条青皮红花的小蛇!”乐广大笑,指着墙壁上的雕弓说:“您看看那是什么?”朋友看看雕弓,再看看杯中的蛇影,恍然大悟,顿时觉得浑身轻松,心病也全消了。

【成长心语】

乐广的朋友因为一条“英须有”的小蛇而整日忧虑,就如忧天的杞人一样。试想在一个人的酒杯里,怎么可能出现小蛇呢?疑虑是天空中的陰霾,只有及时驱除疑虑,才能看到万里晴空。多疑对人的身心是一种无形的伤害,会使人疑神疑鬼,患上心病。我们的生命需要的是陽光,而不是乌云。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有教育意义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3424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典故本身就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一篇有教育意义的历史典故,欢迎大家阅读!

一、无声的教育:老禅师的育人技巧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

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少顷,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傅的责备和处罚。

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

“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二、人格的力量:张伯苓先生以身作则

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1919年之后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

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 “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三、一句话:保罗校长“妙手回春”

“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一句普通的话,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

此话出自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保罗之口,话语中的“你”是指当时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罗杰罗尔斯。小罗尔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汗的聚集地。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不良影响,读小学时经常逃学、打架、偷窃。一天,当他从又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皮尔保罗将他逮个正着。出乎意料的是,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诚恳地说了上面的那句话并给予语重心长的引导和鼓励。

当时的罗尔斯大吃一经惊,因为在他不长的人生经历中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他记下了校长的话并坚信这是真实的。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象一面旗帜在他心里高高飘扬。罗尔斯的衣服不再粘满泥土、罗尔斯的语言不再肮脏难听,罗尔斯的行动不再拖沓和漫无目的。在此后的40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终于成了纽约州的州长。

四、宽容的力量: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五、赞美的力量:暗室中的一只蜡烛

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最近将有台风袭击一座海滨小城。

小城里的百姓惊慌起来,积极地投入到预防工作中。一位母亲忙碌着,旁边站着她的小女儿。

“这该死的台风……”,母亲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诅咒。

“我喜欢台风”,旁边的小女孩不同意母亲的说法。

母亲感到很诧异,因为台风破坏力极强,毁坏庄稼、吹倒房屋、阻塞交通,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的不便并造成损失,可眼前这个小不点儿居然说她喜欢台风。

“孩子,告诉妈妈,你为什么喜欢台风?”母亲小心翼翼地问。

“上次台风来了,就停了电”,小女孩不假思索地回答。

“停了电又怎么样?”

“晚上就会点蜡烛。”

“你喜欢点蜡烛吗?”

“是的,那回(指上次台风吹过的晚上)我点着蜡烛走来走去,你说我象小天使。”

母亲顿时无言,旋即放下手中的活计,抱起小女孩,亲吻着她的小脸蛋,凑近她的小耳朵并说了一句话:“孩子,你永远是天使!”

六、开花的佛桌:给浪子回头的机会

曾经有一个小和尚,极得方丈宠爱。方丈将毕生所学全数教授,希望他能成为出色的佛门弟子。没想到他在一夜之间动了凡心,偷偷下了山,五光十色的城市迷住了他的眼睛,从此花街柳巷,他只管放浪形骸。

20年后的一个深夜,窗外月色如洗,澄明清澈地洒在他的掌心。他忽然忏悔了,披衣而起,快马加鞭赶往寺里请求师父原谅。方丈深深厌恶他的放荡,不愿再收他为弟子,说:“你罪孽深重,必堕阿鼻地狱,要想佛祖饶恕,除非桌子上开花。”浪子失望地离开了。

第二天,方丈踏进佛堂时,看到佛桌上开满了大簇大簇的花朵。方丈在瞬间大彻大悟,连忙下山寻找弟子,却为时已晚,心灰意冷的浪子重又堕入荒唐的生活,而佛桌上的那些花朵只开放了短短的一天。是夜,方丈圆寂,临终遗言:“这世上,没有什么歧途不可以回头,没有什么错误不可以改正。”

一个真心向善的念头,是最罕有的奇迹,好像佛桌上开出的花朵。而让奇迹陨灭的,不是错误,是一颗冰冷的、不肯原谅、不肯相信的心。

七、正人先正己

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有一位女士养了一只珍贵的鹦鹉。这只鹦鹉非常美丽,可是它却有一个坏毛病:经常咳嗽且声音沙哑难听,好象喉咙里塞满了令人作呕的痰。女主人十分焦虑,急忙带它去看兽医,生怕它患上了什么呼吸系统的怪病。

检查结果证明,鹦鹉完全健康,根本没有任何毛病。女主人急忙问起为什么鹦鹉会发出那难听的咳嗽声,医生回答说:

“俗话说,鹦鹉学舌。它之所以发出咳嗽声一定是因为它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你们家一定有人经常咳嗽,是吗?”

这时,女主人有些不好意思了。原来,她自己有抽烟的习惯,所以经常咳嗽,鹦鹉只不过是惟妙惟肖地把女主人的咳嗽声模仿出来而已。

八、恶语伤人六月寒

一头熊在与同伴的搏斗中受了重伤,它来到一位守林人的小木屋外乞求得到援助。

守林人看它可怜,便决定收留它。晚上,守林人耐心地、小心翼翼地为熊擦去血迹、包扎好伤口并准备了丰盛的晚餐供熊享用,这一切令熊无比感动。

临睡时,由于只有一张床,守林人便邀请熊与他共眠。就在熊进入被窝时,它身上那难闻的气味钻进了守林人的鼻孔。

“天哪!我从来没闻过这么难闻的味道,你简直是天底下第一大臭虫!”

熊没有任何语言,当然也无法入眠,勉强地挨到天亮后向守林人致谢上路。

多年后一次偶然相遇时,守林人问熊:

“你那次伤得好重,现在伤口愈合了吗?”

熊回答道:“皮肉上的伤痛我已经忘记,心灵上的伤口却永远难以痊愈!

九、给每一株野草开花的时间

一位隐士住在山中,他很勤劳,每年春天,台阶上的野草刚探出头便被他清理掉了。

一天,隐士决定出远门,叫了一位朋友帮他看守庭院。与他相反,这位朋友很懒,从不修剪台阶上的野草,任其自由疯长。

暮夏时,一株野草开花了,五瓣的小花氤氲着一阵阵的幽香,花形如林地里的那些兰花一样,不同的是花边呈蜡黄色。这位朋友怀疑是它也是兰花中的一种,便采撷了一些叶子和花朵去请教一位研究植物的专家。专家仔细地观察了一阵,兴奋地说:

“这是兰花的一个稀有品种,许多人穷尽了一生都很难找到它,如果在城市的花市上,这种腊兰的单株价至少是一万元。”

“腊兰?!”这位朋友惊呆了。而当那位隐士知道这个结果时,惊呆的人又多了一个,他不无感慨地说:

“其实那株腊兰每年春天都会破土而出,只不过它刚发芽就被我拔掉了。要是我能耐心地等待它开花,那么几年前就能发现它的价值了。”

十、永不凋谢的玫瑰

在前苏联的一所学校,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美丽的玫瑰花,每天都有很多同学前来观看,但都没有人去采摘。

一天清晨,一个四岁的小朋友(就读于该校幼儿园)进入花房,摘下了一朵最大、最漂亮的玫瑰花。当她拿着花走出花房时,迎面走来了该校的校长。校长十分想知道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便弯下腰亲切地问:

“孩子,你可以告诉我你摘下的花是送给谁的吗?”

“送给奶奶的。奶奶生了重病,我告诉她学校里有一朵很大的玫瑰,奶奶不信,我这就摘下来送给她看,希望她早点好起来,等奶奶看完了之后我会把花送回来。”

听完孩子的回答,校长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小女孩的手,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说道:

“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奶奶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这位校长是谁呢?他就是伟大的教育家、万世敬仰的育人楷模苏霍姆林斯基。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萧规曹随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28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萧规曹随”,以酒治国,以醉治国,留下了千古美谈。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死后,大汉王朝就处在了风雨飘摇之中。

继承皇位的是幼小的刘盈,但真正的大权掌握在他的母亲吕后手里。这个早年善良贤惠,宽厚容忍的吕雉小姐,已经变成了心狠手辣,权欲熏心的吕太后了。她一心要除去所有刘姓诸侯和开国将帅,因为她相信这些人将来都会和惠文帝刘盈夺权。

幸而有个大管家萧何,支撑局面,平衡关系,一方面阻止吕后过分伤害刘氏政权,一方面疏导功臣对她的不满,避免强烈内争,造成皇朝崩溃。

但是萧何积劳成疾,重病不愈,不就去世了。

接替相国位置的,是曹参。刘邦死时有遗诏,萧何生前有推荐,这个位子非他莫属。

这个曹参,最早和刘邦,萧何一起闹革命,久战沙场,出生入死,身上有七十多处伤口。他资格比萧何老,战功比萧何大,却位居萧何之下,所以两个人的关系有点不对付,有点小杂音。

为了刘氏江山不变颜色,他们抛弃前嫌,完成了历史性的交接班。

奇怪的是,曹参这个猛将上任以后,没有点起“三把火”,却来个“新官上任三壶酒”,每天日夜饮杯,醉眼惺忪。上朝不是打盹就是打哈欠,官员将领们堵他的家门,他是兵来酒挡,将来也酒挡,谁来都是一句话:“请进!有酒!”扭住不放,一杯一杯地碰,一杯一杯地干。你要开口,他马上把酒递过去:“喝!喝!”不容说话,不喝个烂醉如泥,不放回去。相国府后院的小花园,成了官员们饮酒作乐的酒馆酒吧。

积压的公文堆积如山,他不看一眼,奏请的急件连篇累牍,他置之不理。他见人最常说的话就是“喝酒”。

上行下效,宫廷内外,一片豪饮之风。还有人不知好歹,密报相国府,说下面有人能饮酒误事云云,曹参亲自下去视察,到了现场,端起酒杯,就开始劝酒。大家喝得七倒八歪,他才心满意足地离开。

“能喝五两喝一斤,这样的同志咱放心。能喝一斤喝五两,这样的同志不培养。能喝白酒喝啤酒,这样的同志让他走。能喝啤酒喝饮料,这样的同志不能要。”必知这话是不是从那时传下来的。最后,连日夜沉醉在酒里的刘盈也看不过去了。这是哪门子相国?吊儿郎当,不务正业,是不是等着让我炒鱿鱼了?就把曹参叫来问话。

曹参反问刘盈:“陛下自认为在贤明方面,与先皇比如何?”

“朕哪敢与先皇相比!”

“那麽陛下认为我与萧相国,哪个更贤明?”

“说实在的,你差一大截子。”

“陛下讲得非常对,我们是不如他们。既然高皇帝和萧相国制定了非常完美的法令规章,臣的任务就是递守职位,按既定方针办,维持这套制度,让它化为习惯啊。”

好一个“萧规曹随”!刘盈茅塞顿开。原来曹参是有意降低政府效率,使吕后一党急于改变行政制度的种种努力被搁置,被延误,从而维持一个安定清静的政局。高,实在是高。

曹参当相国期间,无为而治,清静理国,坚守善法,以静制动,使得老百姓得以休息养生,安居乐业,在那个表面平和,实则波涛汹涌的年代,不愧是一个好的掌舵者。

可惜三年后曹参病逝。是不是死于酒精中毒,史无记载。如果是,真应该给他上报一个“因公殉职”,因为喝酒劝酒实在是他的重要工作之一。不管怎样,“萧规曹随”,以酒治国,以醉治国,留下了千古美谈。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素女与大鸿历史典故

全文共 1476 字

+ 加入清单

轩辕黄帝有个妹子,名叫素女,嫁给了黄帝的大臣大鸿。大鸿追随黄帝到涿鹿去灭蚩尤,一去三年不回,素女日夜思念着自己的老公。部落每日分给她的肉食果子什么的,她总留着些,想等大鸿回来吃。晚上总做恶梦,她经常从梦中惊醒,呆坐着说胡话:“这一仗败了,大鸿叫蚩尤杀了。”只有一次的梦她很满足,她正在梳着自己黑油油的头发,大鸿走来,悄悄地站在她身后,看着这个山花一样悦目的姑娘,眼里布满了柔情……素女提着竹篮在山上摘野果,“噢?嗨?”远远的平原上传来了大鸿粗犷的声音……他们又成亲了。大鸿走在男性的最前边,蛮精神的,咧着大嘴巴笑。素女和姐妹们端着烤肉和玄酒欢笑着迎接……她和大鸿手拉手在一个满是鲜花的山坡上走呀,飞呀……素女日思夜想,只盼着黄帝早日战胜蚩尤,使全国人都能过上安宁日子,也盼着大鸿早日回来团聚。她盼呀,想呀,不知流了几许相思泪。

这一天总算盼到了!黄帝骑在高头大顿时气宇轩昂,好多士兵扛着金戈、金斧,握着金刀,神气十足。素女挤在欢迎的人群里,急切地在部队中搜寻着大鸿……风后、力牧、应龙都回来了,惟独不见大鸿。素女急了,仿佛有些发狂,拦住黄帝,问大鸿哪里去了?黄帝低下头,停了一下说:“大鸿到另外地方执行任务去了,后边就回来。”可是素女的心却不由得扑扑地跳,她隐约以为哥哥在骗她。本来大鸿追随黄帝去作战,一直十分勇敢,每次上阵都挥动着石斧左右砍杀,蚩尤的人马无人能抵挡。这一天,全国着大雨,双方还在交战。黄帝命应龙借助水力摆一个水阵,抵挡蚩尤的进攻,谁知蚩尤的士兵全是南边人,他们水性好,一个一个;中过了水阵。大鸿看到这种景象,抡起石斧就和蚩尤战在了一起。应龙、力牧也各和蚩尤的一个上将拼杀。这时,凤伯雨师(蚩尤的两个上将)也冲过来围住大鸿血战。大鸿十分勇敢地挥动着石斧,以一当十,左砍右挡,不退一步。黄帝带领雄师叫嚣着冲过来。突然,风伯的金刀削过大鸿的肩头,大鸿负伤了!但是他仍旧拼力砍杀……风声、雷声、雨声掺杂在一起,像乱舞的战鼓轰鸣……大鸿一斧下去,蚩尤不及招架,滚向后去。大鸿回身架住雨师的金斧,冷不防,蚩尤从背后砍来……

黄帝终于忍痛告诉了素女,大鸿牺牲了。素女抽泣着,声音哀婉悲凄,谁听了都要流泪。举办葬礼的这天,素女没有哭。天近傍晚,部落前面的空隙上,燃起了三堆大火。素女双膝跪倒在大鸿的尸体旁,双手抱成拳贴在额前,虔敬地替老公祷告。来到坟地,人们把死者头西脚东安放进土坑里,一个人把陶壶里的玄酒倒在手上,向死者身上弹洒。素女噙着泪把自己亲手做的食物,连同平时为大鸿留下的果子一个一个装进陶罐,放在大鸿的右手边。黄帝从身上取下自己的长稍大弓,轻轻地放在大鸿的左手旁……

回到屋里,素女才想起了哭。她双肩抽动着,哭呀,哭呀,声音细细的,长长的。一钩残月挂在夜空,素女凄凄切切的哭声传得很远,很远……

黄帝用铜造了二十面大镜,送给素女慰藉她。素女对着镜子,更感到自己形单影只。她的眼睛清楚地凹了进去,眼光也凝滞了,表情惨白。伶伦造出乐器后,黄帝要求每个女性都得学会演奏。轮到素女了,她披散着头发,穿一身白色衣服,鼓瑟,那声音哀不自胜,在座的人都跟着瑟声落泪。素女越弹越哀痛,黄帝也以为太悲痛了,就将五十根弦的瑟破为二十五弦。

素女纪念大鸿,眼泪流干了,声音哭哑了。一天,她对看她的人讲,她梦见大鸿活过来了,在南山替黄帝放马,大鸿叫她去哩。素女终于随大鸿而去了。黄帝为了怀念素女的痴情和大鸿的功勋,就仿照素女的哭声,亲自制作了一种乐器,因为是两根弦一张弓,就取名为“二胡”。今后,每到夜晚,无论谁拉响二胡,人们一听到那凄凄婉婉的声音,就说是素女在哭大鸿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历史典故:莫须有

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mò xū yǒu

【成语故事】

绍兴和议之后,秦桧唆使其同党万俟卨向宋高宗呈上一道捏造岳飞抗金时拥兵不救、放弃阵地等许多"罪名"的奏折。此后秦桧再收买张俊、王贵、王俊去诬告岳飞儿子岳云曾写信给张宪,欲与之共同发动兵变。

绍兴十一年九月,张宪被捕入狱;十月岳飞、岳云两父子也被骗入狱。已经辞官在家、明哲保身的老将韩世忠忍不住,去问秦桧岳飞何罪,秦桧蛮横地回答:"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气愤地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是年十二月,高宗赐死了岳飞。

典故】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宋史·岳飞传》

【解释】原意是也许有吧。后指凭空捏造。

【用法】作谓语、补语、定语;指凭空捏造诬陷

【结构】紧缩式

【相近词】凭空捏造

【反义词】确凿无疑

【同韵词】万世不朽、无胫而走、十字街口、竭泽焚薮、捏捏扭扭、翘足企首、二五耦、天长日久、羊入虎口、两肩担一口、......

【年代】古代

【灯谜】一抹斜红不肯无

【邂逅语】瞎子捋胡子

【英语】unwarranted

【德文】unberechtigt

【日语】でっちあげ,根(ね)も葉(は)もない,いわれのない,ありもしない

【成语造句】

◎ 等莫须有的罪名,备受摧残。

◎ 为了一点莫须有的罪名,我不得不离开那相处过八九个月的地方了。

◎ 好在,这没什么关系,到了他能够知道孙悟空是"莫须有"的当儿,也就会懂得猴子变人是什么一回事了。

◎ 是党在全国科学大会前夕推倒了强加在我身上的莫须有的罪名。

◎ 这就更为老虎加上了害兽的莫须有罪名。

[历史典故:莫须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讳疾忌医典故故事

全文共 409 字

+ 加入清单

名医扁鹊,有一次去见蔡桓公。他在旁边立了一会儿对桓公说:“你有病了,现在病还在皮肤的纹理之间,若不赶快医治,病情将会加重!”桓公听了笑着说:“我没有病。”待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对人说:“这些医生就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把这个当做自己的功劳。”

十天以后,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还会加重,桓公不理睬他。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很不高兴。

再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转到肠胃里去了,再不从速医治,就会更加严重了,桓公仍旧不理睬他。

又过了十天,扁鹊去见桓公时,对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桓公觉得很奇怪,于是派使者去问扁鹊。扁鹊对使者说:“病在皮肤的纹理间是烫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在肌肤是针石可以治疗的;在肠胃是火剂可以治愈的;病若是到了骨髓里,那还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桓公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我也无法替他医治了。”

五天以后,桓公浑身疼痛,赶忙派人去请扁鹊,扁鹊却早已经逃到秦国了,桓公不久就死掉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于东施效颦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612 字

+ 加入清单

东施效颦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做真实的自己,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关于东施效颦的历史典故,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东施效颦:接纳自己,做最真的自己

【出处】(战国)庄周《庄子·天运》。

【释义】效:仿效;颦:皱眉。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

【历史典故】

春秋时期,越国有一位美女叫西施,无论举手投足,还是音容笑貌,都十分惹人喜爱。西施略施淡妆,衣着朴素,但美若天仙,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很多人向她行注目礼,都为她的美貌而折服。

美貌的西施却患有心口疼的毛病。一天,她的病又犯了,手捂胸口,双眉皱起,流露出一种娇媚柔弱的美。从乡间走过的人,无不睁大眼睛注视着心口疼的西施。

乡下有一个相貌很丑的女子,名叫东施。她平时动作粗俗,说话大声大气,总想让自己变成像西施一样的美女。她看到西施捂着胸口、皱着双眉的样子竟博得这么多人的喜爱,回去以后,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手捂着胸口,紧皱眉头,在村里走来走去。哪知这使她的样子变得更难看。结果,人们见了这个怪模怪样的东施,简直像见了瘟神一般,都离她远远的。

东施看到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知道其中的缘由,只是一味地模仿,落得一个被人嘲笑的下场。

【成长心语】

每一种花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人也都有自己独有的长处与特点,无论自己怎样,都要坦然地接纳自己,这样才能绽放出独特的芳香。每一个人毕竟是自己的花朵,妒忌和羡慕别人是愚蠢的。真正的智者懂得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懂得接纳自己的缺憾,做最真实的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关于乐此不疲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2296 字

+ 加入清单

乐此不疲,此:这。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下面请欣赏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乐此不疲相关典故内容。

乐此不疲的意思

[释义] 乐:喜爱;爱好;疲:疲倦。乐于做某事;沉浸其中;不觉疲倦。形容对某种事物特别感兴趣。

[语出]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如此;倒也乐此不疲。”

[正音] 乐;不能读作“yuè”。

[辨形] 疲;不能写作“皮”。

[近义] 乐而忘返 专心致志 沉迷不醒

[反义] 心猿意马 心不在焉

乐此不疲的成语典故

汉光武刘秀为建立东汉政权,东征西战,历尽艰辛。刘秀登基后,为巩固政权,改善黎民百姓的生活,他非常重视发展生产,提高国力。他每天很早上朝,处理国家大事,很晚散朝回宫,还要与文武公卿们谈论治理国家的道理,商量和处理一些问题,稍有空闲,他还要伏案读书、批文。每天很晚才能休息。他的儿子刘庄,见父亲每天如此劳累,满分作文,心中很不安。刘庄便劝刘秀说:“父王争战半生,如今临朝秉政,又如此操劳,儿臣实在放心不下,儿望父王效仿黄帝、老子的养身之道,使生活更悠闲、宁静。”

刘秀听罢,说:“皇儿之心,为父要以理解。只因我乐此道,不为疲也。”这话的意思是:我自己乐于这样,也不觉得疲劳。

用乐此不疲造句

1) 再美味的菜,吃久了都会腻;再惬意的生活,过久了都会倦。但唯独“爱你”这件事,乐此不疲,始终不变!

2) 他们又最爱自创新招,四兄弟个个三头六臂,一心几用,奏乐同时又玩杂耍,我拨你的结他弦线,你按他的笛孔仍然合拍,又乐此不疲戏弄别人,总之绝无冷场,最紧要好玩!

3) 六一六一,祝福穿上花衣,祝你万事如意,生活无忧无虑,没事打打太极,模样更加神气,心情保持美丽,天天乐此不疲!

4) 今天我和要好的朋友一起去上山,走了半小时的路上了山顶我们乐此不疲,我们难以抑制自己的高兴,不约而同的大喊起来。最后,我们步履匆匆的下山了。

5) 我们在学习上劲头十足,可谓学而不厌;老师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悉心辅导,可谓诲人不倦;我们和老师都可以说是乐此不疲啊!

6) 当别的同学问题问到我时,我都会不胜其烦地说不知道,但查田君都会很乐意地教他们,乐此不疲。

7) 不错,你现在是正当年,流连于岁的瑜伽教练和酒店服务生美眉之间,乐此不疲。但总不能永远这么下去吧。

8) 她成天躲在家,她凡事嫌麻烦,她不爱出门,她常常不修边幅,她不恋爱,过着枯燥无味的生活她乐此不疲。

9) 人生乐此不疲为哪般?佛曰:下班。

10) 青春就像是切洋葱,我们都泪流满面,却还乐此不疲。

11) 他对这件工作倍感兴趣,虽常夜以继日,但却乐此不疲。

12) 小明很喜爱园艺,一个人在自家的后院乐此不疲地重复着掘土种花的时光。

13) 世界各国乐此不疲的寻找着全球贸易路线并且不断派遣船只探路,这次他们看到了希望。

14)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乐此不疲地玩微博。

15) 他总是没日没夜地搞研究,每天乐此不疲。

16) 有时,在他人看来这些事情是毫无意义的,但是她却乐此不疲地追求这些微不足道的快乐。

17) 他每天都在马戏团表演小丑,真可谓是乐此不疲。

18) 老赵天天去公园慢跑,乐此不疲。

19) 小明总是帮助同学,乐此不疲。

20) 我在家里乐此不疲的做着家务。

21) 他乐此不疲地尝试非常规的货币政策,使美联储能够应对金融崩溃,即使美国的政客们已无力回天。

22) 这个小明,管起闲事来乐此不疲。

23) 跟facebook一样,用户心甘情愿、乐此不疲地免费为它做这项工作。

24) 有些人对麻将是乐此不疲。

25) 虽然植树很累,但同学们都为绿化我们的家园而乐此不疲。

26) 我十分爱看书,每当有书摆在我面前时,总能让我乐此不疲的乐在其中。

27) 小弟弟不是玩他的遥控飞机,就是玩他的奥特曼,真是乐此不疲。

28) 人们最乐此不疲的一项节日活动类似于摸彩.

29) 父亲是一个坚毅冷峻的男人,似乎永远不会屈服。但是,父亲却愿意低下头让我坐上他的肩头,而又乐此不疲。

30) 我个人对生活一无所求,吃住都十分简单,上天给我的恩赐,我并没多要财产的奢求。如果此生能做多点对人类、民族、国家长治久安有益的事,我是乐此不疲的。

31) 我听见回声,来自山谷和心间以寂寞的镰刀收割空旷的灵魂不断地重复决绝,又重复幸福终有绿洲摇曳在沙漠我相信自己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不凋不败,妖治如火承受心跳的负荷和呼吸的累赘乐此不疲。泰戈尔

32) 此决定对和平年代本已紧张的太平洋地区邻邦关系报道纷至沓来;穆帅自己火上浇油;记者们也乐此不疲,决心将热闹进行到底。

33) 亲情友情爱情情情相系,思念想念挂念念念不忘,官运财运鸿运运运亨通,短信真心诚心衷心祝愿你,赐福祈福祝福福福传到,重阳节欢乐喜乐快乐乐此不疲!

34) 六一六一,送你一件新衣,让你心情美丽,模样更加神气,没事打打太极,生活纸醉金迷,天天乐此不疲,心底无限欢喜,开心天下无敌!老小孩们,节日快乐。

35) 由于依靠政府救助基金才得以幸存下来,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除了欣然同意外别无选择,但是福特也同样乐此不疲。

36) 我从小便爱上了天文星相学,每每有关此类书籍摆在我面前总能让我乐此不疲地沉浸其中。

37) 重庆是中国西南的一个著名的大城市,全城群山遍布,倩影幽幽,让人乐此不疲。

38) 这位老先生,天生又是无论什么疑难,每问必知,据知而答,无答不即详且尽,并且乐此不疲。

39) 他在这权力的两极之间左右逢源又左右为难,既是游刃有余又是如履薄冰,巨大的利益诱惑使之乐此不疲,但暗藏的杀机又不得不让他盼望早日解脱。

40) 小猫对毛线团的喜爱众所周知,只要有机会得到,小猫就会乐此不疲的玩下去,总也不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暗度陈仓历史典故

全文共 984 字

+ 加入清单

暗度陈仓不只是一种战争谋略,还是一种指导生活的处世智慧,在适当的时候,我们需要将自己的真实意图隐藏起来,制造一种迷惑人心的假象。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暗度陈仓历史典故,一起来看一下吧。

【出处】(元代)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

【释义】度:通“渡”;陈仓:古代的地名,今陕西宝鸡东,为通向汉中的交通孔道。比喻正面迷惑敌人,而暗中从侧翼对敌人进行突然袭击。亦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历史典故】

秦朝被推翻的时候,势力最强的项羽企图独霸天下,他对一般将领都没有什么顾忌,唯独对刘邦不放心。早些时候,他曾与刘邦约定:谁先攻下秦都咸阳,谁就在关中为王。结果,首先进入咸阳的是刘邦。项羽不愿意让刘邦当关中王,也不愿意让他回到家乡,便故意把巴、蜀和汉中三个郡分给他,封他为汉王,想把他关进偏僻的山里去。自己则自封为西楚霸王,占领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一带广大肥沃之地,以彭城为都城。

刘邦的确有独霸天下的野心,可是慑于项羽的威势,只得听从支配,暂时领兵西上,开往南郑,并且接受张良的计策,把一路走过的几百里栈道全部烧毁。烧毁栈道的目的是为了便于防御,更重要的是为了迷惑项羽,使他以为刘邦真的不打算出来了,从而放松对刘邦的戒备。

刘邦到了南郑,发现了一个有才能的人——韩信,于是便拜他为大将,请他策划向东发展、夺取天下的军事部署。

韩信的第一步是,夺取关中,打开东进的大门,建立兴汉灭楚的根据地。于是派出几百名官兵去修复栈道。守着关中西部的章邯听到了这个消息,觉得他们自己烧了之后,再来修复,这么大的工程不知要到何年何月才能完成,所以根本没有重视。可是,不久章邯便接到急报,说刘邦的大军已攻入关中,陈仓被占,守将被杀。章邯证实消息后,慌忙领兵抵抗,已经来不及了,号称三秦的关中地区一下子被刘邦占领了。

原来韩信表面上派兵修复栈道,装作要从栈道出击的姿态,实际上和刘邦统率主力部队,暗中抄小路袭击陈仓,趁章邯不备取得了胜利。这就叫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成长心语】

蒙蔽别人最关键的在于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和目的。不能让人发现,更不能让人预见,所以诈者蒙蔽他人时,常玩的把戏便是声东击西。假装瞄准一个目标煞有介事地佯攻一番,其实暗自瞅准别人不留心的靶子,然后伺机施以致命打击。有时似乎不经意间流露出自己的心思,实际上是在骗取他人的注意和信赖,目的在于突然发难而出奇制胜。这时,暗度陈仓便成了一种易于成功的哲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人琴俱亡历史典故

全文共 1105 字

+ 加入清单

人琴俱亡说的是睹物思人,无法分割的兄弟情谊。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人琴俱亡历史典故,一起来看一下吧。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

【释义】琴:古琴;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人去世了,琴的音调也不再美妙了。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痛心情。

【历史典故】

王徽之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他性格豪放超脱、不受约束,为人十分洒脱。他有个弟弟叫王献之,字子敬,不仅精通书法,而且擅长绘画,与父亲王羲之齐名,并称“二王”。

兄弟俩的感情非常好,他们常在晚上一起读书,边读边议。有一晚,两人一起读《高士传赞》,献之忽然拍案叫起来:“好!井丹这个人的品行真高洁啊!”井丹是东汉人,精通学问,不媚权贵,所以献之赞赏他。徽之听了就笑着说:“井丹还没有长卿那样傲世呢!”长卿就是汉代的司马相如,他曾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和跟他私奔的才女卓文君结合,这在当时社会里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徽之说他傲世。

当时有个术士说:“人的寿命快终结时,如果有活人愿意代替他死,把自己的余年给他,那么将死的人就可活下来。”徽之听说了此事,便说:“我的才德不如弟弟,就让我把余年给他,我先死好了。”术士摇摇头说:“代人去死,必须自己寿命较长才行。现在你能活的时日也不多了,怎么能代替他呢?”没多久,献之便去世了。

家人怕徽悲痛,没有把这个消息告诉他。徽之一直很惦记弟弟,但始终没有消息。一天,他实在忍不住,便问家人:“子敬的病怎样了?为什么很久没有听到他的消息?是否出事了?”家人含含糊糊,欲言又止。徽之便明白了,悲哀地说:“子敬已经去了!是吗?”家人见再也瞒不下去了,便说了实话。

徽之听了居然一声不哭,只是下了病榻,吩咐仆人准备车辆去奔丧。到了献之家,他在灵床上坐了下来,命人把献之生前最喜爱的琴取来,想弹首曲子。但调了半天弦,都没调好。于是举起琴往地上一摔,悲痛地说:“子敬!子敬!如今人琴俱亡!”意思是说:“子敬啊子敬,你是人和琴同时死去了啊!”说罢,他便昏了过去。徽之因极度悲伤,没过多久就病情加重了,一个多月后,他也离世而去。

【成长心语】

睹物思人是一种最常见的怀念方式。当亲人离我们而去时,我们对他们的思念无以复加,对他们的思念无处宣泄,所以,我们只能回到当初共同生活的地方,或者是现在仍然充满他们气息的地方,悼念他们,悼念已经逝去的岁月,悼念曾经的幸福时光。在我们的眼中,他们曾经拥有的美好,也随着他们的离去而一并消失了,正如王徽之所说的“人琴俱亡”。但我们不能像王徽之一样停下前进的脚步,因为我们与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始终存在,因此,我们必须在他们离开后,将他们未能完成的人生,延续下去,这才是慰藉他们最好的方法。

[人琴俱亡历史典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关于春节贴春联的习俗典故

全文共 2323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知道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习俗,那么这个习俗典故是从哪里来的呢?来看看小编的介绍吧!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春节贴门神的习俗。

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非凡的本领。他们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的。

钟馗是民间比较流行的门神之一。传说唐明皇在夜里突发疾病,昏睡中梦见一个小鬼盗走了贵妃的香囊和自己的玉笛,并绕殿而跑。他正在气恼时,又见一个穿蓝袍戴着帽子的大鬼跑来,捉住小鬼挖出其双眼一口吞下。唐明皇问大鬼的来历,大鬼奏曰:“臣姓钟名馗,生前应武举未中,如今愿为明皇斩妖除魔。”明皇醒后,疾病痊愈,于是叫来当时最有名的画家吴道子,依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的画像:画上的钟馗着蓝衫短靴,长髯裸臂,相貌丑陋,但心灵纯正。明皇让人把钟馗的画像贴在门上,用来镇鬼。后来民间也纷纷效仿,在除夕夜把钟馗像贴在门上,用以镇鬼驱魔。

据史料记载,最初的门神是西汉时一位王爷让人绘制的一位叫成庆的勇士画像。而东汉时神话中两位受黄帝信任、对恶鬼毫不留情的两兄弟,哥哥神荼、弟弟郁垒也成为门神。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界,那里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须赶回鬼界。鬼界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和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坏事,神荼和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捆起来,送去喂虎。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和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辟邪防害。

在秦始皇执政时,勇士荆轲冒死行刺秦王,虽然没能成功,但人们也把他看成了英雄,所以在秦之后唐之前,人们习惯在门上贴荆轲的画像。

唐朝以后,除了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做门神。在我们都熟知的《西游记》中就有个故事与此事有关:泾河龙王为了和一个算卜先生打赌,结果少降了点儿雨,因此犯了天条,罪该问斩。玉帝命当时唐朝的贤臣魏征为监斩官。泾河龙王为求活命,向唐太宗求情,希望能躲过此劫。唐太宗答应了,到了斩龙王的那个时辰,便宣召魏征进朝与之对弈,以阻止魏征监斩。没想到魏征下着棋,不小心打了一个盹儿,魂灵就升天,将龙王给斩了。龙王责怪太宗言而无信,日夜在宫外呼号讨命。

门神太宗担惊受怕,彻夜不得安宁,就把此事告知群臣,希望大家能想出良策。

当时的大将秦叔宝(秦琼)说愿同尉迟敬德(尉迟恭)戎装立在门外守卫。太宗应允了,没想到那一夜果真安然无事。可是,太宗也不忍心让两位大将这样每夜守候。于是,就命巧手丹青,把两位大将的容貌画下来贴于门上。后来,这一习俗在民间广为流传。

民间还有贴关羽和张飞像当做门神的。

门神像左右门扇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门神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大门门神”,大多贴在车门或大门上,高约四五尺,宽约二三尺;第二类是“街门门神”,多贴在小街门上,高约二尺,宽约一尺。这两种门神都是一个黑脸,一个白脸。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狞恶,两个人都手执槊钺;第三类是“屋门门神”,比街门门神稍小一点儿,也是黑白二神,但有坐像的。屋门贴得最多的是“麒麟送子”像,两个傅粉涂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这种门神最初是贴在新婚夫妇的屋门上,以取吉利。

随着门神的出现,贴春联的习俗也应运而生。春联也叫门对、春贴,是对联的一种。它的主要特点是对仗工整,简洁精巧,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种形式。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开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它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古人认为桃木可以驱鬼,是一种吉祥之物。最早民间是用桃木刻上神荼和郁垒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辟邪防害。后来,为了方便,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和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到了宋代,人们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这种方式既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又表达了美好的心愿,还能装饰门户。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后期,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人们在象征喜庆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到了明代,“桃符”改称为“春联”。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就很重视春联,他曾下令过年时让各家各户都贴春联,并且一律在红纸上书写。

有一次他微服出巡,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贴春联,心中不悦,便去询问。一问才知这一家是阉阉猪的,都不识字,还没有请人代写春联。于是,朱元璋就提笔一挥,特地为这家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这副春联,联意贴切并且幽默风趣。

对联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照使用场所不同,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方”也叫“门叶”,为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上。

春联的颜色也有不同,一般人家春节都用红纸写,庙宇要贴用黄纸写的春联。如果守孝,第一年要用白纸写,第二年要用绿纸写,第三年要用黄纸写,守孝满三年后才能恢复正常,用红纸写。清朝统治者是满族人,因为满族崇尚白色,所以清代宫廷中春联用外面包蓝边里面镶红边的白纸写。

由于春联能表达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因此一直流传至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历史典故:辽东豕

全文共 391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liáo dōng shǐ

【成语故事】

东汉大将彭宠跟随刘秀打天下,并没有得到重用,他不服幽州长官朱浮的调遣想起兵反叛,朱浮写信给他,说有个辽河农夫因为生了一头白头猪就想去进献给皇帝,可走到辽东一带发现那里都是白头猪就只好打道回府,你就像那个农夫一样。

【出处】往时辽东有豕,生子白头,异而献之,行至河东,见群豕皆白,怀惭而还。若以子之功论于朝廷,则为辽东豕也。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朱浮传》

【解释】比喻知识浅薄,少见多怪。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少见多怪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井底之蛙、蜀犬吠日

【押韵词】将门无犬子、犁牛之子、不得其死、朱唇榴齿、不入兽穴,安得兽子、珠沉玉磒、忘生舍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原来如此、迷金醉纸、......

【年代】古代

【示例】如井底蛙,如辽东豕,如夜郎之不知汉大,如匈奴之自谓天骄。 清·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

[历史典故:辽东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琅琊榜》中的历史知识典故

全文共 1911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琅琊是山东省东南沿海地区的古老地名,涵盖今山东临沂以及青岛、诸城、日照一带。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由孔笙、李雪合力执导,胡歌、刘涛、王凯、黄维德、陈龙、高鑫、吴磊等联袂主演的古装剧《琅琊榜》最近在各大电视台热播,《琅琊榜》根据海宴同名网络小说改编,以平反冤案、扶持明君、振兴山河为主线,讲述了“麒麟才子”梅长苏才冠绝伦、以病弱之躯拨开重重迷雾、智博奸佞,为昭雪多年冤案、扶持新君所进行的一系列斗争。梅长苏在国仇家恨、兄弟情义的漩涡中见招拆招、游刃有余,奏出了“江左梅郎”赤子之心下的一曲慷慨悲歌。

很多朋友跟我说,《琅琊榜》太古朴了,个中太多专业名词、历史知识,读书少了还真是看不懂。没错,《琅琊榜》虽为虚构,背景是架空的,但个中礼节、文化,却扎扎实实地复古讲究。

这部电视剧,没有泛泛的爱情,没有大量爆发的情绪,看惯了大悲大喜的观众们一时无法适应,但是80后励志网听了身边很多朋友的反馈,我相信这是一部值得收藏的好剧,它不再是一次性产品,哪怕个中礼节演示,都值得你反复一观。

电视剧《琅琊榜》以其磅礴大气而又不失诗意的故事主线与画面感,为国内古装剧进行了全新的定义。不同于以往的古装剧,《琅琊榜》从精神气质上保持了鲁剧制作严谨、精良的风格, 在制作上,包括场景,服装,都十分精细,这方面也是鲁剧的优点。

以下分享豆瓣作者,猫眼电影特邀影评人“绿流三千里”的一篇《琅琊榜》的剧评文章:看懂《琅琊榜》,原来可以解锁这么多成就。在作者的剧评中,了解一些历史小常识,让大家迅速融入《琅琊榜》!

看懂《琅琊榜》,原来可以解锁这么多成就。

近期热播的古装电视剧《琅琊榜》,虽然是架空的大背景,但仔细点也能看出借鉴了南北朝的历史背景。以下,就来说说电视剧中出现的一些内容,希望能够使追剧的小伙伴们更了解故事背景,也更了解历史。

1、何为江左

麒麟才子梅长苏,江湖人称“江左梅郎”。于是问题来了,江左在哪里呢?江左就是现在的淘宝包邮区,大致范围包括皖南、苏南、上海、浙江、赣东北,古称江东。

额,江左就是江东,可是老师不是讲左西右东吗?

我国古代认为万物由“金、木、水、火、土”五行组成,五行对应着五种方位。太阳从东边升起,有利于植物生长,所以东方属木,你看繁体字“?”字的中间部分是“日”字,贯穿“日”字的是“木”字。金克木,所以与东方相对的西方属金。中国位于北半球,北方冷,南方热,所以北方属水,南方属火。由于北半球的房屋,坐北朝南可以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所以坐北朝南,以南方为正,成为中国古人的习惯,周朝就以坐北朝南为周王之座。当以南方为正时,便左东右西了。

历史上江左风流人物的代表是谢安。西晋末年,乱世,北方士族纷纷举家南遣,渡江到江左,史称“衣冠渡江”,“王谢堂前”中的谢氏家族便是其中的一支。谢安自小是神童,王羲之的好基友,为人胸襟博大,气度恢弘。他隐居东山二十载,四十二岁出山,粉碎了桓温称帝的美梦,以少胜多打赢了肥水之战,如此文治武功,丝毫不亚于梅长苏嘛,不愧是当时的国民贵公子,成语“东山再起”就是说的谢安。

2、何处是琅琊

琅琊是山东省东南沿海地区的古老地名,涵盖今山东临沂以及青岛、诸城、日照一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世家大族王氏、颜氏、诸葛氏都是这里的豪族。并不是欧阳修《醉翁亭记》里面提到的安徽滁州的琅琊山。

3、大梁是谁家天下

在晋朝灭亡之后,,南北对峙形成几个朝代,南方政权包括宋、齐、梁、陈四朝,北方则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其中的南朝梁,就是《琅琊榜》中大梁的原型,他们的君王都姓萧。由南齐宗室萧衍取代齐朝称帝,都城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因为萧衍的封地在古梁郡,故定国号为梁。

南梁又称萧梁,统治时间只有五十五年,但文化氛围非常浓厚,《昭明文选》的作者萧统、《宋书》的作者沈约、《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诗品》的作者钟嵘,以及江淹、丘迟、吴均、瘐信、陶弘景等大名士兼文学家、文学评论家,都是这个时期的人。

《琅琊榜》中梁帝的贴身太监叫高湛,这是当时北齐皇帝的名字。作者是有多恨北齐呐。不过北齐高家这一家子确实都是男神经病,家族遗传狂躁症,代代乱伦,一部北齐史完全可以当三级片看。于妈神剧《陆贞传奇》就改编自北齐亡国妖女的故事。北齐也不是好人都死绝了,我国著名美男子兰陵王便是北齐皇子。

4、都城“金陵”

《琅琊榜》中的京城叫金陵,当然就是南京啦。不过南朝梁时正式的称呼是建康。“金陵”二字最早用于城名是在战国时期。公元前333年,楚威王打败越国,把吴越之地都抢夺而来,并在石头山(今清凉山)筑城,石头山属于钟山山脉,当时钟山叫金陵山,所以这座建在石头山上的城邑就被命名为“金陵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扬州博物馆的作文

全文共 85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上午9点钟,我和妈妈及段红雨一家相约来参观扬州双博馆。虽然我们都来过了许多次,但它依然对我们很有吸引力。来到展厅前,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题字——愿扬州博物馆越办越好。

进入大厅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依据扬州出土五代木俑的比例塑造的,伏羲女娲的人道蛇身像,它也是双博馆的馆标。走上台阶,我们到了二楼,一个古代的大木船,让我们印象很深。原来这是一条唐代龙舟,它在1960年出土于邗江区施桥乡的夹江内,船长13。65米,宽0。75米,内深0。5米,是用整根楠木刳成的。

那么这是要用一棵长了多少年的树来制做的呀!我仿佛看到了那个赛龙舟的场面,十几个人坐在船里,齐心协力划着桨。岸上人成千上万在加油呐喊,水里的船千帆竞发,真的气势恢宏啊!接着我们来到了国宝馆,有唐代、宋代的玉雕,五代时的木雕,真的是精美绝伦,又看到了国宝级的文物珍品:元代青花瓷,它原名:霁蓝釉白龙纹梅瓶。它高43。5厘米,口径5。5厘米,最大腹径25。3厘米,底径为14厘米,瓶上刻着四朵火焰云,一只龙追赶一颗火焰宝珠。

它属于景德镇窑蓝釉瓷器中的大型器物,现在,这种文物仅存三件,一件在我们扬州双博馆,一件在北京牙颐和园,还有一件在巴黎吉美博物馆。北京的梅瓶有残损,巴黎的也有明显缺陷,这时三件梅瓶中最大,最精美的。由于它数量极少,又年代久远,做工精细,所以被评定为扬州双博馆的镇馆之宝。古代皇宫里有这么精美的梅瓶,把皇宫装饰得更加富丽堂皇了。我为扬州有这样的宝贝而感到自豪。随后,我们了解了雕版印刷的起源与过程,并看了大师们的雕版印刷时的高超技艺。亲手尝试了怎么去造纸,亲眼目睹了书法大师的书法技艺。

三楼讲述了扬州从古到今的历史,并介绍展示了一些珍贵的文物,让我们对扬州这个美丽的城市又多了一层了解。不知不觉该回去了,虽然有些不舍,但我以后一定还会来的。这次参观双博馆,让我感受到了我们祖国古代人民的智慧,让我对扬州的历史又有了一个新的印象,它不但是一个历史悠久,有特色的城市,还是一个充满文化底蕴的城市。让我们携手把扬州建设的更美好!

[扬州博物馆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三从四德的典故

全文共 684 字

+ 加入清单

三从四德”,是一种中国古代女性的道德规范,是为适应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利益需要,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的进行的规范要求。

“三从”一词最早见于周、汉儒家经典《仪礼·丧服·子夏传》,在讨论出嫁妇女为夫、为父服丧年限(为夫三年,为父一年)时,说“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所谓的“三从”,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意思是说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听从家长的教诲,不要胡乱地反驳长辈的训导,因为长辈们的社会见识丰富,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出嫁之后要礼从夫君,与丈夫一同持家执业、孝敬长辈、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坚持好自己的本分,想办法扶养小孩长大成人,并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这里的“从”并不是表面上的“顺从、跟从”之意,而是“辅佐、辅助”的意思。(《仪礼·丧服·子夏传》)

“四德”一词见于《周礼·天官·内宰》,内宰是教导后宫妇女的官职,负责逐级教导后宫妇女“阴礼”、“妇职”,其中较高职位的“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本来是宫廷妇女教育门类,后来与“三从”连称,成为对妇女道德、行为、能力和修养的标准,即“三从四德”。

所谓的“四德”是指:德、言、容、工,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言”,要有知识修养,言辞恰当,语言得体;其次是“容”,即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最后是“工”,即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周礼·天官·九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历史典故:洗耳恭听

全文共 767 字

+ 加入清单

尧帝,因封于唐而被后世称为“唐尧”。他德高望重,人民都很尊敬他。在他的领导下,各邦族之间团结如一家,和睦相处。到了尧老年的时候,由部落联盟推举他的继承人,大家一致推举了舜。尧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舜,又经过了长期考察后,才放心地将首领的位子给了舜。

尧舜时代,有一位贤人,叫许由。尧在选继承人的时候,听说许由是个世外高人,便想把首领的位子让给他。许由是个以不问政治为“清高”的人,不但拒绝了尧的请求,而且连夜逃进箕山,隐居不出。当时尧还以为许由谦虚,更加敬重,便又派人去请他,并传话说,如果坚决不接受帝位,则希望能出来当个“九州长”。不料,许由听了这个消息更加厌恶,立刻跑到山下的颍水边去,掬水洗耳。

许由的朋友巢父也隐居在这里,正巧牵着一头小牛来让它饮水,便问许由干什么。许由就把事情告诉他,并且说:“我听了这样不干净的话,怎能不赶快洗洗我清白的耳朵呢?”巢父听了,冷笑一声说道:“哼,谁叫你在外面招摇,名声大了,惹出麻烦来,完全是你自找的,还洗什么耳朵!别玷污了我小牛的嘴!”说着,牵起小牛,径自走向水流的上游去了。

这个故事中的“洗耳”与后来“洗耳”的含义完全不同。许由是因为不愿意听,且自命清高而洗耳;后世所说的“洗耳”则是准备领教的意思。

形容态度诚恳地聆听别人讲话,也是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

倾听,是有效沟通过程中最强有力的招数,一个成功的倾听者首先是一个虚心向别人请教的人,他非常尊重别人的经验和积累,总是把对方摆在自己之上,无论对方是什么人,他总是认为对方必定有某些可以借鉴的东西,在某些方面高自己一筹。倾听,或许会让你失去很多表现的机会,或许会给你喧哗乱耳虚实混杂的烦恼,但善于倾听者,一定能从别人的声音里分清鲜花和荆棘、珍珠和废渣,收获各种自己所不了解的知识与信息,然后听到机遇与成功的脚步声,最终获得成功。

[历史典故洗耳恭听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记扬州瘦西湖

全文共 49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和妈妈还有三个亲戚一起去游瘦西湖。瘦西湖可美了!它的湖面曲折迤逦,时窄时宽,错落有致的景点掩映在清丽的天然水道之间,或依山傍水,或空架湖面。姿态各异的沿湖小园有的是曲径通幽,清雅的绝地佳境,有的是登高远眺,尽收眼底的高冈亭阁。不愧有人称它是“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呢!

步入瘦西湖,沿着小路的桃红柳绿令人入迷。这就是长堤春柳了。有个诗人曾这么说过:“长堤春柳最依依,才过虹桥便入迷。”沿湖滨漫步,看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桃花缤纷艳丽,柳丝婀娜起舞,这时的长堤犹如挂满彩色帘珠的画廊。

出了长堤春柳,我们又去了瘦西湖非常有名的五亭桥。五亭桥全长有五十多米,造型别致,横跨湖面。桥上有五座挺拔秀丽的亭子,亭上有宝顶,亭内绘有天花,亭角挂着风铃。从上面往下看,就像五朵冉冉出水的莲花,故又名莲花桥。五亭桥下有十五个大大小小的桥洞,据说,每在月圆之夜,每个桥洞里都会映入一轮明月,形成奇特的奇观。虽然不知是真是假,但光听说说也会觉得令人兴奋。诗人曾说:“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萧。”

这就是瘦西湖。听了我的介绍,你也心动了吧!那你也去看看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