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党的女儿尹灵芝观后感【汇编12篇】

5月8日,正值母亲节,在宜宾长宁,有一位孝顺的女儿,用自己的行动去回报母亲,孝顺母亲。本文是小编为同学们整理推荐的党的女儿尹灵芝观后感优秀作文,欢迎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您。

浏览

4547

作文

12

篇1:家有女儿观后感

全文共 868 字

+ 加入清单

这段时间迷上了宋丹丹、高亚麟演的《家有儿女》的电视连续剧,此剧是系列情景喜剧,虽被说成是美国电视“成长的烦恼”的翻版,但我还是喜欢上了这部轻喜剧。

这部片子很适合中国的国情,让我在娱乐中学习了剧中家长的育儿经验,特别是父亲夏东海他对孩子的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更不是粗暴的打骂。他对孩子的教育是轻松式的、赞赏式的教育,他并不像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家长要求孩子文化课要在班上甚至年级顶尖,晚上要去参加奥数学习,培优竞赛,双休日又要学习各种特长,什么钢琴要过几级,英语要达什么目标,这种添鸭式的教育,惟恐稍一松懈自己的孩子就会掉队,这样的家长和孩子都会觉得身心疲惫。

再回头来看看自己对女儿的教育真的是有些惭愧,我与大众心态一样,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出人头地,花大价钱给她找最好的学校,请家教,休息日里逼着她去上陪优班,兴趣班,上专业课,并美其名曰:“为的是你将来的人生平台比别人高,为的是你将来能够做人上人”。可我们家长完全没有问一下:“孩子你的童年可快乐?孩子你的书包可沉重?孩子你的睡眠是否够?”

总认为“艺多不压身”,可当听见孩子说:“我最幸福的日子就是睡到自然醒”时,我的心颤抖了,我觉得自己似个狠毒的后妈,每天拿着鞭子守在孩子身边催她:学习,学习,学习……孩子似乎就是一台学习的机器。

于丹曾说:“每个孩子都是掉到地上的天使。他们来到地上是因为翅膀断了,在他们还没有忘记天空的时候,他们一直在寻找为他们缝补翅膀的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就是给他们缝补翅膀的人,我们的言行也许会影响孩子的一身。当孩子有点成绩时,我们要学“家有儿女”中的父亲那样用放大镜来看孩子的优点,多对他们竖大拇指,不要怜惜你的赞美词,还要加上适当的物质奖励,让孩子知道:其实我的成绩父母是很在乎的,我永远在父母的心中占重要地位。这样的孩子我相信他将来肯定会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对周围的人和物充满了爱,这样的孩子才是社会的有用之材。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从心底流出来的,就像那汩汩的泉水,静悄悄、无声无息永不间断的流着,看着孩子成长的痕迹,我们是快乐的!我们是幸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党的女儿观后感500字

全文共 835 字

+ 加入清单

党的女儿观后感500字

影片讲述了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影片中的中华儿女,不畏强权压迫,不畏虎豹豺狼,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民族的自由,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昌盛,谱写了一曲曲响彻云霄的爱国主义壮歌。

影片中的一个镜头时常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三名共产党员有重要情报汇报给游击队,在半途中,一名共产党员走失了,她不幸被敌人抓住,敌人逼她说出另外两名共产党员的下落,但她死活不肯说,因为在她的心中,革命的利益高于一切,她周身每个细胞都浸透了这种精神。

她知道,只有不让敌人得逞,我们才能赢。敌人发怒了,残忍地用火将她活活烧死。在火海中,她巍然屹立,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她的身影一下子变得那么高大。

此时的我已是热泪盈眶,这种感受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是啊,爱国主义的力量不可战胜,历史已经证明了这条真理。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我们的祖国开始了新的历程。我们现在的任务不是当年赶走侵略者、消灭反动派的血火战斗,我们应用我们青春的热血、青春的信念、青春的力量建设一个更加繁荣富强的祖国。

没有烈士们,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他们的壮举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发奋学习。我们中华民族,“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断涤荡自身,战胜艰难险阻,积累着日月精华,奔向那更加光辉灿烂的前程。这正是我们每个今天的中国人所骄傲的。当然,作为炎黄了孙,我们在继承发扬民族优秀传统的时候,要大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不断熔铸和培植更加符合时代潮流的民族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新世纪的少年应如何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呢?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需要成千上万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才报效祖国。因此,我必须先立足当前,展望未来,把强烈的爱国热情化为实际行动,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堂课,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我们进一步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崇高的爱国主义传统吧!用我们的双肩担当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重任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家有女儿观后感

全文共 815 字

+ 加入清单

我很喜欢看《家有儿女》。

夏东海,刘星、小雨、小雪的爸爸,一位儿童剧编导,也是一位教导有方的好爸爸,有时很调皮,有时很耐心。说起耐心,我倒有一句夏东海的座右铭:“爱心、耐心、宽大为怀。”

刘梅,夏东海的后妻,一位护士。一向对孩子严加管教,特别对刘星。她也是标准的“刀子嘴、豆腐心”——每次说要打孩子,可总是嘴上说说罢了。

每次看《家有儿女》,总有什么事发生,所以我给刘梅、夏东海的.广告词是“若有不明事,必定查分明。”

小雪,刘星、小雨的姐姐,被刘星称为“乖乖女”。的确,小雪一直是个成绩优良的好孩子。她有时候很淘气,有时候很孝顺。记得有一次中秋节,她既安慰了孤独的亲妈,又祝福了开心的后妈。

刘星,小雨的哥哥。用一个词来概括刘星——“油腔滑调”真是太合适了。可是在家里,他也是不被重视的一个。难得有一次考了一百分,一个人也没相信,反而怀疑他。所以他算蛮可怜的。

小雨,全家最小的一个。很胖,特别爱吃冰淇淋。记得有一次,他穿着“隐身衣“从冰箱里拿了6个冰淇淋说要证明一下吃完不会拉肚子。结果,片末他说了一句说:“事实证明,一口气吃完6个冰淇淋肯定会拉肚子。”我最喜欢小雨,不是因为他年龄最小,而是他很诚实。小雨的心里话在肚子里呆不久,所以,他可算是家里的头号功臣了。因为刘星的许多秘密都是小雨告诉爸妈的,间谍组怎么说也得给他枚胸章啊!

都几年了,电视上最热播的还是《家有儿女》,大家对这部充满喜剧色彩的电视节目仍那么热衷。看来,无论是在语言、情节、动作或人物刻画上,这部连续剧都有上乘表现。我想大家对这部电视剧那么热衷,也许是因为《家有儿女》里的故事很贴近我们的生活。

有一次,我问一位同样是《家有儿女》的忠实影迷:“你为什么喜欢看《家有儿女》?”她回答说:“嗯,我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也许是因为它对我的帮助很大吧!”

我恍然大悟,原来《家有儿女》并不是一部只为了逗人开心的喜剧片,而是一本解答成长烦恼的人生宝典,帮助我们渡过人生的每一个挫折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家有女儿观后感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看了一部2007年最热火的家庭喜剧《家有儿女》。大概有人会笑我说:“你怎么还看这么过时的电视剧啊!”我只能笑着回应你:“你错了,这个虽然只是普普通通的电视剧,但是它能给人们思考。”

《家有儿女》主要讲述的是刘梅和夏东海带着自己的三个孩子过上自己的幸福!我相信看到这个电视剧的人都会被刘梅和夏东海对他们并非“亲生孩子”深深的爱而感动。

单亲家庭又再婚已经不是生活中的热点了。一些子女碰上了狠毒的继母和残忍的继父更不是生活中的潮流了,而是已经成为了生活中平平凡凡的事情。2015年8月,一个男孩被自己的继母连坎30多刀,到达医院已经是血痕累累;还有些继母因为能让自己过上幸福的生活,让孩子早早的退学打工;更有着继父母把孩子关在家里捆绑,让孩子窒息最后导致身亡。

这些示例可真的是触目惊心。难道这些继父母天生就是这么的残暴吗?难道这些继父母对那些孩子有着与生俱来的仇恨吗?我相信许许多多的继父母应该不是天生就这样的吧,可是为什么不能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看待呢?为什么要狠狠地虐待孩子呢?为什么不能把这些爱转化为爱呢?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说你怎么那么体会到虐待孩子的继父母的感情呢?的确,我是不能体会到那些虐待孩子的父母亲,但是我和千千万万的孩子们一样拥有着一个充满爱的家庭。或许,你们当中有些人恰好是继父母,那我请求你们多去像刘梅一样爱自己并非亲生孩子的孩子吧!亲情无价,人间自有真情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家有女儿观后感

全文共 565 字

+ 加入清单

观看《家有儿女》这部电视剧后,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快乐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

一位妈妈带着她的儿子刘星,一位爸爸带着他的两个孩子夏雪和夏雨,组成了一个新家庭。无论这个家庭发生多大的事,他们总能乐观地去面对,最后总会很快乐地去解决。它没有过多的说教,看完后却能让你明白许多道理,知道应该如何轻松快乐地处理各种家庭矛盾,如何去与孩子相处。

确实,在这样的家庭中生活是快乐的,有这样的父母是幸运的。其实想一想,我也是很幸福的。记得有一次暑假,我去妈妈店里玩,店长同意我去玩电脑,直到下午,妈妈下班了,我跟妈妈一起回家,但刚回来不久,妈妈的手机响起来了,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店长打过来的,她说我把她一个整理资料的东西弄丢了,妈妈赶忙带我去店里,到了那儿,店长一直问我弄哪去了,可是我真的不知道,我一直在玩游戏啊!想到这儿,我的眼泪不禁“吧嗒,吧嗒”地掉了下来,妈妈不仅没安慰我,还更加严厉的责备我。我心里难过极了!店长请人来修,但需要80元,妈妈给了钱之后,就带我走了。妈妈在路上时才告诉我,她这样做都是为我好,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教会我诚实,但是我并没有把资料搞丢。甚至资料在哪里我都不知道,因此只能默默流泪。但后来我才知道,妈妈这么做都是为我好

快乐如香草般散发出淡淡清香,快乐如蝴蝶般在花丛中寻找生活的花朵,快乐真的是无处不在,如同空气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党的女儿观后感

全文共 726 字

+ 加入清单

伟大的中华大地养育了亿万儿女,圆明园的火光,列强的入侵,唤起了一代青年的致力共和。卢沟桥的枪声,日本狼儿女的狂笑,激发起又一代青年的拍案而起,舍生忘死,挽救民族危难。翻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册,每一页都闪耀着爱国主义光辉。

大江东去浪淘尽,却淘不尽你恒古不变雄浑的气宇;淘不尽你五千年历史的轩辕。今天的美好时代又是用多少英雄的血肉之躯得换而来。我们,怎能忘记。

看了影片《党的女儿》后,我感触很深,令我无法释怀。影片讲述了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影片中的中华儿女不畏强权压迫,不为豺狼虎豹,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民族的自由,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昌盛,谱写了一曲曲响彻云霄的爱国主义壮歌。

影片中的一个镜头市场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三名共产党员有重要情报汇报给游击队,在半途中,一名共产党员走失了,她不幸被敌人抓住。敌人逼她说出另外两名共产党员的下落,但她宁死不说。她知道,只有不让敌人得逞,我们才能赢。敌人发怒了,残忍地用火将她活活烧死。在火海中,她巍然屹立,没叫喊一句,犹如铁铸。在她心里革命的利益高于一切,她身上的的每一个细胞都浸透着这种精神。

时间的消逝可以让我们忘却伤痛,却忘不了屈辱。爱国主义的思想已经渗透进了中华儿女的血液中,一代代传承;爱国主义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历史已经证明中华儿女爱国势不可挡;历史翻开了新篇章,我们的祖国也在逐渐走向繁荣富强,中华儿女依然用不同的方式诠释着爱国主义思想。

烈士们用鲜血换来了尊严,用生命换来了和平和发展。他们的壮举激励这我们努力学习,发奋学习。作为新世纪的少年应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把我们的爱国热情化为动力,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用我们的双肩担当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重任吧!

[革命影视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大校的女儿观后感

全文共 1514 字

+ 加入清单

18集电视连续剧《大校女儿》昨晚播完了,我也一集不落地看完了,它是一部促人奋进的好戏。我认为好在它塑造了一群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人。他们是剧中人,也是现实社会的概括、升华和反映。其中尤其塑造了大校的女儿韩琳和从战士做起,驻过军校,后来从连、营、团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升到师长的姜士安。他们既幸福,又不幸福。他们幸福是生活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有了施展自己才华的条件和场所;他们又不幸,不幸在婚姻都不美满。

韩琳虽然在婚姻上“失败”了,但是并没有影响她积极上进的性格。她大学没有上成(被副司令员的女儿张雁南顶替了),学了护士,她在这个岗位上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她喜欢文学,常常写点反映现实生活的文章,投给报章杂志,不断得以发表,鼓舞她的勇气,更加激发了她的创造热情。领导发现了这棵“苗子”,调她专门从事了文学创作工作。她非常注意深入部队,深入生活,深入现场,亲身体验部队的生活和战士的欢乐和思想祈望,甚至她的视线也没有放弃观察军人家属的苦乐。她为军区话剧团写了不少反映部队现实生活的剧目,受到战士的欢迎和军区领导的肯定和赞扬。

姜士安可以说是我们部队中成千上万领导干部的典型,他作风扎实,常常和部队摸爬滚打在一起,对部队要求十分严格,又十分关爱战士的思想和生活,做到体贴入微。既是一位要求十分严格的长官,又是一位和蔼的父辈。最明显的例子是每年做好复员战士的工作;还有在对待处理三团团长林志怀为了帮助自己的下属而违反了纪律的事,既批评严格,处理宽容大度。从姜士安的身上学到如何在严格的部队管理中,体现以人为本,关心爱护下属。

姜士安师长所在的这个师,适逢部队50万大裁军,师要缩编为旅,而且已经确定师、团干部,转业地方工作,当然也包括师长姜士安。干部思想动荡,姜士安以自己的组织纪律观念,压住内心的不安,依然是自己作出榜样加强干部的管理。就在这个关头,上级下达紧急命令,令这个师去参加抗洪抢险,部队以高昂的斗志,个个干部身先士卒,经过六天六夜出生入死的战斗,终于战胜洪水,堵住了大堤的缺口。得到军区领导的表扬和肯定。部队最后去向如何,剧情没有交代,只是姜士安带着将军的军衔在银幕上晃了一晃,……。

作家韩琳也把儿子留在父母身旁,自己跟随抗洪救灾的部队深入与洪水战斗的第一线,获取创作的源泉和动力,……。

人们说:“将门出虎子”,或者说“老子英雄儿好汉”,这些话有它一定的道理,这在于老一辈对子女的正确的、严格的教育和熏陶。姜士安的儿子姜龙为了完成父亲的要求和爷爷的愿望也以自愿者的身份来参加抗洪现场的战斗。他和一个战士在巡察堤防时,发现堤坝漏水冒泡的隐患,两人毫不犹豫地跳入波涛汹涌的大江堵漏,危情消除了姜龙在那里?人们都在悬念着他时,戏剧结束前姜龙获救,站立在大堤上,……。姜龙还十分欣赏那位战士对他说的一个道理,战士问他:“世界上什么东西用钱买不到?”战士告诉他:“是本事!”

姜士安和韩琳本来是相爱的,但是他们遵守了为人做事的美德,相互支持和关怀,保持了同志的关系。当姜士安得知妻子翠华在公公突然去世后,忍受巨大的悲痛,没有告诉在抗洪一线姜士安,以免影响他的工作时,姜士安对韩琳说:“翠华是位好军属。”这就告诉人们这个家庭将会美满的生活下去。

这部电视剧的作者说:“以前大家所熟悉的我那些作品是‘写’出来的,但这部作品是‘流’出来的。‘写’是写别人的故事,‘流’是流自己的故事。”

这是一部好作品,看后给人以鼓舞,从中学到为人处世的正确道理。在部队的话怎样作一个勇往直前的指挥员,和一个遵守纪律又像“小老虎”一样的战士。这个连续剧可以说百看不厌,再放时我还要看。《戈壁母亲》中央电视台又重播,我又收看,继续从中获得精神力量。

[大校的女儿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党的女儿尹灵芝观后感

全文共 1899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党的女儿灵芝》讲述了尹灵芝如何从一个懵懂少女因为信仰而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并为之献出生命。影片以心中有信仰为主线塑造了少年尹灵芝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影片至始至终贯彻“信仰”二字,尹灵芝刚开始对信仰的认识是模糊的,但在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之际,她的信仰变得越来越真实、越来越清晰,并且融入到她的灵魂,她的灵魂与信仰一并汇入对革命胜利、对真理、对和平的追求之中。当她成长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后,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用生命诠释了“信仰的味道是甜的、信仰的力量是伟大的”真谛。

信仰的味道是甜的 “艰苦的生活依然可以过得那样甜?因为增加了信仰的味道。”尹灵芝以及她的同志们、乡亲们、小伙伴们在战火纷飞、充满浓重硝烟味的年代,深陷黑暗、遭遇到残酷折磨。但在如此艰苦的环境里,她在党的领导下引领百姓依然把生活过得很“甜”,因为她是有信仰的人,在艰苦的日子里增加了信仰的味道。让我们追寻、触摸、感受尹灵芝信仰的温度。

少年坚定信仰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普通老百姓最大的期望就是对和平的渴望,就是树立对生的勇气。年幼的尹灵芝成为儿童团团长时,她就坚定了自己对共产主义的信仰,让信仰有了滋味。她就这么每天穿梭在赵家垴村的每一个角落,关心百姓,热情为党的事业努力奋斗,赵家垴村的每一寸土地,都能感受到群众对党员信任的气息。这个坚强不屈、信仰坚定的美丽少女在花一般的年纪有着花一般的美好信念。影片传递出了尹灵芝无论面对怎样残酷黑暗的现实,都改变不了那颗因信仰而坚定了对党忠诚的心。

身体力行恪守信仰

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已经根植在尹灵芝的血脉中。在影片中唱的一首歌就是《时刻准备着》,少先队儿童团是我们共产党的后备力量,尹灵芝的父亲等四名中共党员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后,女儿坚强地顶上去,前仆后继,努力奋斗,被破格提拔。在因隐藏公粮和掩护群众不幸被国民党军队抓住后,她顶住酷刑,没有透露任何关于公粮和村民的信息。在牺牲前,尹灵芝讲了一句话:“谁不怕死,但是心中有了信仰就不怕了”,恼怒的敌人用铡刀把她铡了三段。她实现了她当时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誓言。影片的结尾引用了现在的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誓言,我想这是一脉相承的。永不叛党,随时准备着,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献出自己的一切。

尹灵芝的形象很鲜活,没有经过艺术的升华与塑造,她就活生生的存在于那个年代,并依然影响着同样对党怀有信仰的当代共产主义者。“创作不能违背历史,需要用心打造对得起下一代的作品”。影片导演卫晓茼也表示,“影片虽然是一部宣传正能量的红色主旋律影片,但影片拒绝口号,拒绝说教,力争让每个人物都充满人性、充满真情”。整个影片自始至终抓住了信仰,小小的年龄如何产生这种信仰通过身边的事情,通过家庭、通过教育、通过整个大时代背景,对信仰的诠释,成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二是共产党员的作用,不仅仅是口头上的。通过真实事例,在最关键的时刻是他们站出来,对这种革命历史传统的回顾,特别是通过影视手段,具有填补空白的历史性和对党员、青年教育的现实性。

重塑共产主义信仰的时代价值

对一个人来说,没有灵魂就没有生命力;对一个组织来说,没有灵魂就没有凝聚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的,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党性不是天生的,信仰也不是自发的,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

我认为在全党上下开展“两学一做”教育之际,让每一名党员通过观看电影《党的女儿尹灵芝》,从而增加信仰的力量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对信仰有更加准确地认知。“信仰”二字,可直译为相信并且仰望。就其对象而言,可以是国家,可以是社会,可以是个人。一个国家的信仰关乎这个国家的生死存亡,一个社会的信仰关乎这个社会的礼义廉耻,一个人的信仰关乎这个人的存在价值。可见信仰之于国家,社会,个人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信仰,是时代的主旋律,是社会发展的脊梁。一个社会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良知的泯灭。信仰,是个人的灵魂。最艰难的那段时期一定是你自己一个人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你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事物,尽管在过程中你可能面如死灰,萎靡度日,但是一定有那么一个时候你忽然醒悟,内心有一个声音告诉你不要再如此度过以后的日子。

信仰不是让人悬挂于墙壁上的物件,每一个人都可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解释自己的信仰。当我们的社会每一名成员都有一颗追求“真、善、美”的内心,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人情味的,有温暖的社会。

希望我们这个国家,这个社会,每一个人都拥有坚不可摧的信仰,每个人都可以相互触摸到对方信仰的温度。真正实现习主席所倡导的: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家有女儿观后感

全文共 644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里,少儿频道的精彩节目真是多呀,我看了《哆啦A梦》还想看《海绵宝宝》,还有战斗片《小兵张嘎》也吸引了我,真是忙不过来呀!但我最喜欢看的要数喜剧片《家有儿女》了,这部喜剧片讲的是一个重组家庭,他们每天发生的故事和我们的生活很贴近,所以我感觉自己也成了剧中的一个人物了。在这个家庭里,男主人夏东海是一个通情达理的好爸爸,他很会为我们小孩子着想,孩子做错了什么事,只要能改正错误,他都会宽大处理。我真希望我的爸爸也能像他一样,那我以后就不怕做错事了。女主人刘梅是一个比较豪爽的人,一个标准的中国式贤妻良母,我感觉我的妈妈特别像她,她从学习到生活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三个孩子,但她又很严厉,无论谁做错了事或出现了什么问题,只要是被她知道了,她都不会轻易放过,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

剧中的三个孩子活泼可爱,姐姐夏雪聪明又漂亮,她学习认真,成绩优秀,但我感觉她有点傲气。夏雨是个可爱又天真的小弟弟,他最喜欢学哥哥,姐姐的样,经常会闹出一些笑话来。还有一个就是顽皮鬼刘星了,他学习成绩不好,还老是给爸爸妈妈捣蛋,搞得爸爸妈妈晕头转向。三个孩子虽然有时也会产生一些小矛盾,但他们一起做游戏,一起学习,一起商量事情,一起出鬼主意,真是开心呀!家中有了这三个孩子,每天欢声笑语,家庭充满了温馨的气氛。真希望我家也有哥哥弟弟或姐姐妹妹,那样我就不会寂寞了。每天晚上看《家有儿女》是我的必修课,爸爸妈妈看我看得这么认真,也不知不觉地喜欢上了这部电视剧,真希望天下所有的家庭都能像剧中的一家人一样开开心心,和谐共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党的女儿尹灵芝观后感

全文共 794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7月7日,天河区社会党组织为了进一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高党务工作者思想意识,于是组织了全社会党务工作者在天娱广场集中观看了《党的女儿灵芝》。

电影《党的女儿尹灵芝》讲述了尹灵芝如何从一个懵懂少女因为信仰而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并为之献出生命。影片以心中有信仰为主线塑造了少年尹灵芝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影片至始至终贯彻“信仰”二字,尹灵芝刚开始对信仰的认识是模糊的。当她成长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后,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用生命诠释了“信仰的味道是甜的、信仰的力量是伟大的”真谛。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普通老百姓最大的期望就是对和平的渴望,就是树立对生的勇气。年幼的尹灵芝成为儿童团团长时,她就坚定了自己对共产主义的信仰,让信仰有了滋味。她就这么每天穿梭在赵家垴村的每一个角落,关心百姓,热情为党的事业努力奋斗,赵家垴村的每一寸土地,都能感受到群众对党员信任的气息。这个坚强不屈、信仰坚定的美丽少女在花一般的年纪有着花一般的美好信念。

最让我感到的是她在牺牲前,尹灵芝讲了一句话:“谁不怕死,但是心中有了信仰就不怕了”,恼怒的敌人用铡刀把她铡了三段。她实现了她当时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誓言。影片的结尾引用了现在的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誓言。永不叛党,随时准备着,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献出自己的一切。

现在全党上下都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让每一名党员通过观看电影《党的女儿尹灵芝》,从而增加信仰的力量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对信仰有更加准确地认知。一个国家的信仰关乎这个国家的生死存亡,一个社会的信仰关乎这个社会的礼义廉耻,一个人的信仰关乎这个人的存在价值。可见信仰之于国家,社会,个人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希望我们这个国家,这个社会,每一个人都拥有坚不可摧的信仰,每个人都可以相互触摸到对方信仰的温度。真正实现习主席所倡导的: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党的女儿尹灵芝观后感

全文共 1447 字

+ 加入清单

6月30日下午,来自中共文化部党校2016春季学期处级干部进修班临时党支部的40名党员在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认真观看了红色主旋律电影《党的女儿灵芝》,观影过程中感动不断,眼泪不断。结束后与导演共同探讨影片的艺术创作时,互动激情高涨,掌声不断。晚上七点,35名来自甘肃省舞台艺术编剧创作人员也观赏了该影片。

该片讲述了一个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严峻考验的山村少女尹灵芝,最终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并为之献出生命的感人故事。影片以心中有信仰为主线塑造了少年尹灵芝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影片至始至终贯彻“信仰”二字,尹灵芝刚开始对信仰的认识是模糊的,但在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之际,她的信仰变得越来越真实、越来越清晰,并且融入到她的灵魂,她的灵魂与信仰一并汇入对革命胜利、对真理、对和平的追求之中。当她成长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后,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用生命诠释了“信仰的味道是甜的、信仰的力量是伟大的”真谛。年幼的尹灵芝成为儿童团团长时,她就坚定了自己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并把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根植到血脉中。让信仰有了滋味。她就这么每天穿梭在赵家垴村的每一个角落,关心百姓,热情为党的事业努力奋斗,赵家垴村的每一寸土地,都能感受到群众对党员信任的气息。这个坚强不屈、信仰坚定的美丽少女在花一般的年纪有着花一般的美好信念。影片传递出了尹灵芝无论面对怎样残酷黑暗的现实,都改变不了那颗因信仰而坚定了对党忠诚的心。

尹灵芝的父亲等四名中共党员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后,女儿坚强地顶上去,前仆后继,努力奋斗,被破格提拔。在因隐藏公粮和掩护群众不幸被国民党军队抓住后,她顶住酷刑,没有透露任何关于公粮和村民的信息。在牺牲前,尹灵芝讲了一句话:“谁不怕死,但是心中有了信仰就不怕了”,恼怒的敌人用铡刀把她铡了三段。她实现了她当时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誓言。影片的结尾引用了现在的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誓言,我想这是一脉相承的。永不叛党,随时准备着,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献出自己的一切。

文化部机关服务局李丹阳总结这部影片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启迪:一是震撼和洗礼,看了这部影片让我们扪心自问,我们作为党龄比主人公年龄还大的同志能不能够经受住这样的考验?战争年代是血与火的考验,和平年代是金钱和权力的诱惑?所以我觉得这部影片让我们文化部党校处长班的学员接受了一场党性的震撼和洗礼,我们要时刻牢记历史,对党忠诚;二是锤炼和修养,这部影片给我们提供了一次很好党性锤炼和增强个人党性修养的机会;三是感谢和期待,在当今娱乐至上的年代,能够看到这样的主旋律电影,我们作为党的干部应该感谢投资方和出品方,给社会送来了正能量,不管票房如何,这都是一种尝试,我也愿意把这部影片推荐给更多的朋友和家人。

文化部文化科技司罗娟感慨,这部影片是一部有信仰,有温度、有力量的影片。这是一部主题非常鲜明影片,通过女主公的成长回答了共产党员的信仰究竟什么。情节的推进很有节奏,女主人公普通到与我们没有距离,但就是这样一位普遍人却有着崇高的理想和信仰,所以我们每一名党员甚至是非党员都应该有这样的信仰,这是我们在任何环境之下,任何历史背景下都不可以缺失的。罗娟说她会把这部影片推荐给身边的党员和非党员,希望他们走进影院去观赏这部影片。

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曾陆红认为,这部电影的教育意义在于解决了当代社会信仰缺失的问题,帮助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理顺了对信仰的认知过程。他愿意把这部电影推荐给身边更多的年轻人,让他们走进电影院,重温那段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读残忍母亲虐待女儿观后感

全文共 669 字

+ 加入清单

【提要】本篇《[素材]残忍母亲女儿舌头 读“残忍母亲虐待女儿”观后感_》由应届毕业生小编为需要观后感作文素材的朋友精心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内容如下:

读“残忍母亲虐待女儿”观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其中的内容很令人心痛,它讲述了一位母亲,不对,她不配叫做母亲。一个残忍的女人,凌虐自己的亲生女儿。

事情是这样的:这个女人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在当时,计划生育管得很严,他的女儿,实在儿子之后私生的一个孩子,她很怕被人发现,她有两个孩子,但是纸包不住火,最后还是被查了出来,在工厂里也被革职,于是。她将所有的错,都归咎于她女儿身上,残忍的虐待她,还经常不给她饭吃,小姑娘也是经常忍受饥饿的痛苦。

记得有一次,她女儿饿的偷吃鸡食,被她发现后,竟然把她的嘴巴缝了起来,还罚跪一个小时之久,当一个人到她家时,她女儿嘴上流的血,已将缝嘴的线给染红,惨不忍睹。

不止这样,还有一次,她的儿子想吃红烧肉,她立马为他做,而丝毫不顾她的女儿,她的女儿闻到肉的香味后,十分想吃,于是咬了一点肉渣,但又被那残忍的女人看到,先是一顿毒打,然后抓起她女儿的头发,将滚烫的油倒进他女儿嘴里,幼嫩的小嘴哪能经受住这般折磨,立马冒出白色的烟,而她却丝毫不理会。

她从不为他的女儿做任何事,只是一味的打他的女儿,旁人看了都很不忍心,却又无可奈何。

最终,这个年轻的小生命走了,她到了天国,远离了她的母亲,这个女人。根本不配做母亲。可恨的是,当别人要制裁她时,她还毫无悔意。

这种人,可恨!她的女儿,值得同情。愿她又幼小的灵魂,在天国里等到宁,让我们永远记住她的名字,----苏丽。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