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辛亥革命的作文(实用20篇)

导语:辛亥革命在清政府的强压和帝国主义国家的压迫下,取得了重大突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辛亥革命的优秀作文,欢迎查阅!

浏览

4350

作文

218

篇1:辛亥革命_1000字

全文共 1215 字

+ 加入清单

100年前一场革命轰轰烈烈,他以排山倒海的气势和一往无前的力量席卷了中华大地,震惊了世界四方,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辛亥革命,使民族独立,振兴中华成为一种信仰,他揭开了救亡图存的历史篇章,也在中国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上画卷上书写了举足轻重的一笔。

电影《辛亥革命》还原了民族存亡、战火纷飞的岁月。片头秋瑾的从容赴死,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勇捐躯令人心生悲愤;片中孙中山满怀救国之志,广播革命思想,推进民主共和;阳夏保卫战黄兴浴血奋战,誓死追随令人倍感振奋、热血沸腾;晚晴王朝内忧外患,风雨飘摇;袁世凯处心积虑,窃取革命果实令人愤恨惋惜。影片通过对典型人物的刻画和的不同细节演绎,生动的展现了孙中山、黄兴为首的革命党人和革命先驱,为实现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不断探索,不屈斗争的革命信念和爱国情怀,再现了激情澎湃的辛亥革命,描绘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场景。向我们阐述了革命的定义和革命的精神,诠释了改革、信仰和希望对于一个民族存亡的重要。

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屈辱走向富强,100年过去了,重温这段历史,我们心潮澎湃。“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面对山河破碎、生灵遭涂炭的危局,一批批爱国志士在呼号、在求索、在抗争,直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纲领的提出和“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理论的横空出世,民主共和的观念才第一次深入人心,振兴中华才的呼喊才第一次成为响彻华夏的最强音,他让苦难的人民看到了希望,为迷茫的革命者指明了方向。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国父孙中山以他睿智的政治思想,非凡的远见卓识,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气贯山河的革命气魄带领着顽强不屈,心怀壮志的革命义士舍生忘死,将中华民族带入了崭新的发展轨迹,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

有了辛亥革命的探索和斗争,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兴起开辟了解放思想的新局面,进一步促进了民族的觉醒,使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直至辛亥革命十年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更是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他接过辛亥革命高举的爱国主义和“振兴中华”的旗帜,完成了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进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八百年的封建统治;开创了亚洲第一个共和体制;写下了人类社会民主主义的新篇章!展望未来,这条历尽沧桑却傲然腾飞的东方巨龙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让我们在辛亥革命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承担起先辈们未能完成的伟业,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继续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一个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纪念辛亥革命的

全文共 1324 字

+ 加入清单

从1911年一直到2011年,辛亥革命已经走过了一百年.回顾这一百年,辛亥革命为我们带来的影响绝不会仅仅是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辛亥革命这一百年给我们带来的还有很多很多.

辛亥革命是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四川等地爆发保路运动.1911年10月10日,武汉地区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动武昌起义,接着各省纷纷响应,因为1911年为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辛亥革命被中国共产党称为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在此之前的中国的历次起义都是以一个朝代代替另一个朝代而结束,但辛亥革命却彻底推翻帝制,并试图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共和制.但是,在辛亥革命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二千余年的帝制、专制思想都没有在中国完全消除,而且还一度具有相当的社会基础.尽管中国共产党声称在1949年建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但一些人则认为,在实际运作上,所谓“真正的民主共和”还从来没有得以在中国全面实行——无论是北洋政府、国民党的南京国民政府、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辛亥革命还被誉为“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是“思想启蒙运动”,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就在打破了帝制政治的价值观和政治思想的同时,也对于中国传统以儒家为主的诸多价值观的权威性产生冲击,致使在其后的新文化运动中一度出现打倒孔孟、“全盘西化”等民族虚无主义思想.文化权威的消失,也造成这一代知识分子产生前所未有的焦虑感,因此如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三民主义、社会主义(尤以具有明确进程的共产主义)等具有完整系统的新价值体系,成为了大批中国知识分子的新信仰.

但不得不说,从辛亥革命开始,中国开始了分裂,混战的局面,除了袁世凯曾在二次革命之后曾短暂大致统一全国之外,其他中华民国的政权都未能直接统治整个中国,一直要到1950年代,才由中国共产党使中国大陆再度统一.长期的分裂及战乱,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及现代化建设造成很大的阻碍.

辛亥革命虽然是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还被誉为“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但是由于中国分资产阶级并不强大,而保守实力又太过于顽固,导致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不如想像中来得大.辛亥革命只打倒了社会顶层的满人权贵,但中国传统地方社会居领导地位的各省士绅及汉人旧官僚,也大多在辛亥革命中转投向革命而获得地位,反而更加巩固他们的地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辛亥革命的印象似乎在消失,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如果没有辛亥革命,就不会有后来的新文化运动,五四学生运动也难以成功,包括后来到共产主义传到中国都与之有关,所以,辛亥革命的影响是深远的,巨大的.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中的民生、民权、民主到现在也一直都是我们所倡导,如果没有辛亥革命,“三民主义”也不会被如此广泛的被人们所了解,从这方面,辛亥革命在这百年中的影响同样是不能忽视的.

时间流逝,我们学习在辛亥革命中烈士们奉献精神,更应牢记中山先生的那句振聋发聩的一句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任需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辛亥革命博物馆观后感

全文共 610 字

+ 加入清单

以前通过教材书和电影《辛亥革命》了解辛亥革命部分内容,2015年**月11日,我们13级博士班一起参观了辛亥革命博物馆,进一步了解辛亥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

武昌是辛亥革命的发源地,辛亥革命博物馆又名武昌红楼,是辛亥革命中鄂军都督府旧址。1911年10月10日,在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指引下,湖北地区的革命人士发动了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从一个展厅走进另一个展厅,跟随着历史的脚步慢慢深入那段峥嵘岁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馆的展品包括文物真迹、历史图片、美术作品及图表、模型和场景等,全景式展现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历史。

此次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的感悟很多,印象深刻:

第一,其中一个场景展示了滚动的海面上船头站着望向远方的少年孙中山与坐着的母亲远渡重洋求学探索。场景逼真,这个场景展现了孙中山从小就立志报国的远大抱负,孙中山先生为追求民族独立、民族自由和民族幸福而奉献自己毕生的精神永垂不朽。

第二,“红楼”这个名称的由来是因为它的建筑所采用的材料是红砖,红色代表着辛亥革命催生一个崭新的国家,也代表辛亥革命中英烈的鲜血。

第三,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推行民主政治的政策和法令,比如:禁止买卖人口;废除主奴身份;通令剪辫子;禁止赌博、缠足、吸食鸦片等。这些政策法令移风易俗,革故鼎新,促进了民主观念的传播,推进了社会的进步。

我们缅怀革命先烈,纪念辛亥革命,学习先烈的革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珍惜和平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辛亥革命读后感300字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辛亥革命这部电影是由电视剧转过来的。我看这一部电影也是有原因的,老师让我们在国庆假期看一部爱国电影并写观后感,爸爸妈妈也让我了解一点中国历史,所以我看了这部片。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新世纪电影城观看了辛亥革命这一部爱国电影。刚刚进了新世纪电影城的六号放映厅,电影就已经开始放映了。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二十世纪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大变化——晚清末年,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到了危亡之际,改良派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决心以革命推翻清政府、结束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的辛亥革命的整个过程。辛亥革命,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结束了两千八百年的封建统治;写下了人类社会民主主义的新篇章,更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真理:历史的潮流浩浩荡荡,不可阻挡!

我看到一半的时候,我就知道了:我深深的感觉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热爱我们的祖国,所以今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更上一层楼,将来为祖国做出我应有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辛亥革命历史意义集锦

全文共 3921 字

+ 加入清单

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纪念日。这是一个值得所有中国人纪念的日子。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进入20世纪后发生的一次伟大的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个最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是秦朝以来中国历史最伟大的一次历史性转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一直十分重视辛亥革命的纪念。除了1951年和1971年因为特殊原因没有举行隆重纪念,每逢辛亥革命整十年纪念日,党和国家都要以最高规格举行纪念活动。如此高的规格,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和中国共产党的生日可以媲美。这说明,辛亥革命具有其他革命所不具备的伟大历史意义。

推翻皇帝制度,是历史的巨大进步。辛亥革命的最大意义在于,用武装起义的方式掀翻了皇帝的宝座,动摇了中国人对于封建专制—皇权统治的崇拜。中国历史上扳倒皇帝的例子有很多,但每次扳倒后,又有新的皇帝登上那个宝座。近代中国也是如此。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虽然号称要建立新天新地新世界,但终究免不了登皇位;戊戌变法,虽然尝试多项改良,但目的不是要反皇帝。辛亥革命则不同,其目的不是拥立新皇帝,而是推倒任何皇帝。皇帝被掀倒了,皇帝宝座被废除了,人民接受了与中国传统政治完全不同的共和立宪观念,成立了共和国,即中华民国。从此以后,中国形成了一个新的观念: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顷刻覆灭,便是天下共击之的例子。政治鼎革,带来了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一系列变化,带来了对外关系的一系列变化,影响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以共和制代替帝制,是一次巨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从制度变革和社会转型的角度说,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以共和制代替帝制,是中国历史了不起的转折和成就。陈胜在秦末农民起义时说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不过是说,你可以称王称帝,我为什么不可以称王称帝。辛亥革命开创的局面则大为不同,这个新局面是:中国人从此抛弃对皇帝的尊崇,不管这个皇帝姓爱新觉罗还是姓袁。无疑,这是一次巨大的思想解放!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甫成立,各种政党组织、群众团体公开成立,纷纷表达各个不同利益集团对时局的意见。这也是辛亥革命带来的思想解放。因为在封建时代,中国政治一向反对结党,结党就是营私,“党人”往往是政敌攻击对方的有力话柄。结党就是对皇帝的不忠。不能结党是封建时代的特征。否定封建皇帝,自然就要肯定结党的正当性。在时代的碰撞、打磨中,有两个政党逐渐成为大众关注的重心。一个是1921年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后正式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另一个是1924年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加以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的联合与斗争,成为此后半个世纪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基本内容。

武昌首义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随即发布文告,宣布“永久建立共和政体,与世界列强并峙于太平洋之上,而共享万国和平之福”。不久颁布的《中华民国鄂州约法》以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构建近代中国第一个民主共和制政权。南京临时政府制定并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贯彻了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共和宪法的基本原则,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民主色彩。与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颁布的具有君权宪法性质的《钦定宪法大纲》相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鲜明的民权宪法性质,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了较为充分的肯定;与《中华民国鄂州约法》相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更具有全国性意义,内容也更加系统完备。前者只是一个具有宪法性质的地区性民主立法。因此,在中国宪政史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重大意义不言而喻。也许有人会说袁世凯和北洋政府破坏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不可否认的是法治观念已经为民众接受。共和国的执政者只能在宪法的范围内活动,这是辛亥革命留给后人的最大遗产。

辛亥革命是以民族革命为起点的革命,“五族共和”思想和中华民族概念为此后中国的民族平等提供了思想基础。从民族革命角度说,反清是推翻以满族作为统治阶级的少数民族对占人口大多数的汉族等民族的统治。满族统治中国,不是以满族中的地主阶级作为统治阶级,而是以整个民族作为统治阶级。因此,反清是要反掉满族作为统治阶级的特权。这种统治特权反映在民族关系上,就是民族不平等。因此,孙中山先生说,民族主义是要扫除民族的不平等。当然,这个“民族不平等”也包括后来他所说的列强对中华民族的不平等。由于辛亥革命的成功,1912年以后满族与汉族、其他民族在政治上的不平等被取消了。这是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贡献。孙中山先生在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宣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这就是“五族共和”的主张。“五族共和”是以取消民族不平等为先决条件的,要求五族平等。

随着“五族共和”主张的提出,中华民族概念也具有了新的内涵,具备了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的特点。用中华民族概括中国境内各民族的总和,最为恰当,没有厚此薄彼之嫌。使用这个称呼,为中国各民族消除大汉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提供了丰厚的理论基础。中华民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这个称呼就为全国各民族人民接受。民族平等和中华民族,是辛亥革命留给现代中国人的珍贵遗产。

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自称人民公仆,确认了人民本位。这对于中国阶级社会以来的官场政治,不啻是一次大革命。1911年12月29日,孙中山先生为感谢各省代表选举他为临时大总统,在致各省都督电中称:“今日代表选举,乃认文为公仆。”把大总统等同于人民的仆人,体现了人民至上的革命精神。他曾以大总统名义发布通令,要求所有政府官员“皆系为民服务,官规具在,莫不负应尽之责任,而无特别之利益。”他说:“国中之百官,上而总统,下而巡差,皆人民之公仆。”

在实际生活中,孙中山先生以身作则,廉洁自持,始终保持国民公仆形象。这是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留给后人的珍贵政治和精神遗产。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一直强调各级党政干部是人民公仆,清廉为政。今天一些人以官员自居,不以人民为本位,为政失廉,贪污腐败,不仅玷污了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和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理想信念,也是对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公仆精神的背离。

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党人为革命奋不顾身、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鉴湖女侠秋瑾被捕后,面对死亡毫无惧色,体现了“他年成败利钝不计较,但恃铁血主义报祖国”的爱国情怀。黄花岗起义中牺牲的烈士林觉民、方声洞,在参加起义前写给妻子和父亲的信,体现了一个革命者既爱亲人又爱祖国的情怀。为了挽救祖国,他们抛妻别子。武汉革命党人詹大悲在他主持的《大江报》上刊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的时评,号召“爱国之志士”、“救国之健儿”起来革命。被官府逮捕刑讯,詹大悲抗议审判官:“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我一片爱国热忱,反因之得咎!”武昌起义前夕,彭楚藩、刘复基、杨宏胜三烈士壮烈赴死,革命意志极其壮烈。彭楚藩本是宪兵,受刑讯时大声斥责湖广总督瑞澂,历数“亡国灭种之祸,迫于眉睫,革命救国之大义,自己怀抱牺牲之志愿,慷慨激昂”。

辛亥革命为近代中国的历史性进步打开了闸门。近代中国的政治进步与觉醒,是辛亥革命开启的。毫不夸张地说,辛亥革命为20世纪中国的历史性进步打开了闸门、拉开了序幕。辛亥革命虽然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峰,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不否定皇帝专制,就难有辛亥革命后的大幅进步,就难以发生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就难有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出现,就不可能有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并最后取得胜利的结局,就不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就不会有现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即使反帝不彻底、未能成功解决农民问题等失败教训,也对后来的革命者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启示。让他们思考,要完成全面的社会革命,怎样做才会更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展开,都与此有着或明或暗的关联。

辛亥革命的历史,是海峡两岸中国人共同的历史记忆,是香港、澳门和所有海外华侨华人共同的历史记忆。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是辛亥革命历史遗产的继承人。正确阐释辛亥革命历史,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坚持反“台独”,坚持一个中国和“九二共识”的重要思想基础。华侨是革命之母,华侨给予辛亥革命以人力、财力的巨大支持。香港和澳门是当年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出发地,港澳人民给孙中山先生以巨大支持。

孙中山先生在辛亥革命时期提出的振兴中华的号召,关于中国现代化的追求,关于中国应该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理想,给后人留下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孙中山先生在失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职位后,精心设计了中国现代化的蓝图。他提出中国应追上世界的发展,应该“驾乎欧美之上”;并谆谆告诫中国应该统一。这些都成为中国人的奋斗目标。毛泽东同志在1964年写道:“中国大革命家,我们的先辈孙中山先生,在本世纪初期就说过,中国将要出现一个大跃进。他的这种预见,必将在几十年的时间内实现。”今天,孙中山先生的理想和毛泽东同志的预言,都已经实现或基本实现。我们正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向着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目标坚定前行。

总而言之,辛亥革命以后的历史发展证明: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救不了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历史同样已经证明,这一选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今天中国的繁荣昌盛、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以及中国的国际地位,都是这一选择的必然结果。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和最忠实的继承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辛亥革命100周年演讲稿:辛亥革命, 振兴中华

全文共 941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时光的流逝,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让我们把思绪回到那百年前神州大地的武昌城,我们耳边仿佛又响起那场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中隆隆的炮声,一副英雄的面孔仿佛又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是他们为真理与民主自由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行动,才有了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他们是革命的先驱,我们应该永远缅怀他们。

百年前的神州大地正处于清王朝的统治晚期,在风雨飘摇的封建统治中,有一批接受了西方先进的文化与思想的青年,为了中华民族的自由与民主,悄然成立了一个个革命的团体。这些团体成为了革命的火种,成了日后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20世纪初,武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快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由于各种近代学堂的设立,湖北出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他们成为革命的骨干。其次,武汉是帝国主义侵略较早的地区,帝国主义的掠夺和封建主义的压榨,使这里人民的反抗怒潮不断高涨,为武昌起义奠定了群众基础。第三,革命党人在武汉地区进行了较长期的起义准备。文学社、共进会深入湖北新军,做了大量宣传与组织工作。这样,武汉成了辛亥革命的摇篮。

文学社与共进会时那时的秘密革命团体,在湖北地区特别是湖北新军中积极活动,经过他们的争取,1911年,湖北新军中参加革命团体的达到五六千人,占湖北新军的三分之一,成为起义的主要力量。在同盟会的推动下文学社和共进会在武昌组成起义的领导机关,文学社社长蒋翊武任军事指挥,孙武任参谋长。十月九日,孙武等人在汉口俄租界制造炸弹发生爆炸,俄国巡捕闻声赶来,将起义用的旗帜、印信、书稿和革命党人的名册全部搜去,转交给清政府。革命党人彭楚潘、刘复基等被捕就义,蒋翊武幸免于难。

1911年10月10日,湖广总督在武昌实行全城戒严,按名册大肆搜捕革命党人。革命正处于群龙无首状态,形式极为严峻。一部分革命党人自行联络,继续发动起义。当晚,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等率领士兵鸣炮冲出营房,占领楚望台军械库。震动中外的武昌起义爆发了。经过一夜的激战,革命军占领武昌。

虽然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但我们永远不要忘记先烈们的革命事迹。是他们为革命献身,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和平年代。我们青年一代要牢记历史,放眼未来,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知识。为了将来,为了民族,为了人民,为了祖国,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写辛亥革命的作文:让我们记住辛亥革命的历史

全文共 949 字

+ 加入清单

辛亥革命是我们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变化,推翻了几千年来的帝国的封建主义,而被称为“中华民国之父”的孙中山就是这次战役的重要人物。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原名孙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逸仙,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的时候曾用名中山樵,孙中山之名便由此而来。他诞生于1866年11月12日,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没有鞋穿,没有饭吃。童年时代的艰苦生活使孙中山对农民的悲惨遭遇感触很深,也使他萌发了自由、和平、博爱的思想。小时侯看到姐姐缠小脚的痛苦,开始产生了对社会制度的怀疑和不满,也渐渐认识到封建社会的没落和腐朽;青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战斗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

1911年10月10日晚7点左右,金兆龙、熊秉坤的第一枪揭开了武昌起义的序幕。起义发动以之后熊秉坤等率众直奔楚望台军械局,把守军械局的工程营士兵顿时纷纷加入到起义队伍,起义士兵的战斗力和信心越发得到加强。经过一夜的战斗,到11日拂晓,武昌早就被革命军全部占领了。11日晚和12日早,汉口和汉阳新军也发动了起义。武汉三镇全部为革命军所占领。武昌起义胜利的消息很快传遍全国。湖南、陕西、山西、江西、上海等10多个省市一个接一个的发起起义,成立军政府,宣布独立。清王朝在各地迅速瓦解。因为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所以这次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

在武昌起义前的黄花岗起义虽然没有成功,但也同样惊心动魄。1911年初,孙中山亲自去欧美各国华侨中募集起义经费,购买武器。黄兴组织了一支800人的敢死队,做为黄花岗起义的中坚力量,并在广州设立了40处秘密机关。4月27日下午5点30分,黄兴在广州小东营起义指挥部召集军队,做好起义部署,然后率130余人直扑两广总督衙门。起义军一把火烧了总督衙门。敢死队冲出后与清军大队人马相遇,展开了激烈的战争。黄兴右手负伤断了两根手指,仍旧坚持指挥战斗,用左手打枪。喻培伦胸前挂着满满的一筐炸弹边冲锋,边投弹,所向披靡。许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经过一昼夜的战斗,起义队伍伤亡惨重,被迫退出战斗,起义失败了。这次战斗中,革命党人共牺牲100多人,收敛到尸体72具,合葬在广州黄花岗,称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历史,记住这一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革命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电影《辛亥革命》观后感500字

全文共 1621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辛亥革命观后感500字

电影《辛亥革命》讲述的是我们国家由封建国家进入现代国家的那一段历史:

当神州大地处于风雨飘摇的封建统治末期,一批接受了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进步青年,为了中华名族的自由与民主,成立了“中国同盟会”,是他们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主张,它的领导人就是受人敬仰孙中山。1911年10月10日,在孙中山和同盟会领导下的辛亥革命打响了反帝反封建的第一枪,斗士们众志成城,经过鏖战,武昌起义以胜利告终,随之产生连锁反应:湖南、江西、山西、云南、陕西五省宣布独立。不久,清政府彻底土崩瓦解。孙中山先生的智慧、大度和谦逊赢得了人民的尊重和推崇,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宣布就职,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是一场人民的革命,是一场光荣的革命,他推翻了清王朝,同时也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变革,为重振中华铺平了一条崭新的路。随着时光的流逝,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去,但是看着电影,我的耳边又响起那轰轰烈烈的枪炮声、呐喊声,眼前又清晰地浮现出一副副英雄的面孔……如果没有他们为真理、民主和自由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没有今天屹立于世界的中国!革命先辈们抛妻别子、心怀大爱、舍身赴死的精神,将永远铭记在我的心里!

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世界,则国以屹立世界。”辛亥革命将永远激励着我们青少年勇往直前!

电影《辛亥革命》观后感500字

这是一次伟大的革命,是一次惊天动地的革命!我看到了!看到了中华儿女们的自强不息,看到了英勇奋战的精神!辛亥革命牵动着多少中华人民的心呀!我激动地说了一句:“我是中国人!”

电影一开始是一位妇女,她戴着枷锁一步一步顺着围观观众开辟的道路走着,她步伐刚劲有力,她说:“我此蕃赴死,是为革命。中国妇女还没有为革命流过血,当从我球瑾始。纵使世人不尽知革命为何竟让我狠心抛家弃子。我此蕃赴死,正因为回答革命为何事,革命是为给天下人创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我此蕃赴死,是为革命。死并不足惧,亦并非不足惜。但牺牲之快,之烈,牺牲之价值,竟让我这一刻自心底喜极而泣。”我不由得感动,她是多么的伟大呀!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这看似一个普通的日子,然而它有那么不平凡。就在这一天,武昌城城头一声枪响,它预示着革命第一次的成功,也宣告清王朝的灭亡!武昌首义前后,无数革命烈士洒下了热血,舍生忘死的精神令我敬佩!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当年的辛亥革命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孙中山先生说:死不是革命的目的,革命是改变命运,为天下人谋取幸福,是许多年轻人用生命的代价换取让他活着的人更好的活着!”

“革命”是国家发展不可缺少的,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强大的目标,这目标,将会是你人生的“革命”!

电影《辛亥革命》观后感500字

《辛亥革命》这部电影是由电视剧转过来的。我看这一部电影也是有原因的,老师让我们在国庆假期看一部爱国电影并写观后感,爸爸妈妈也让我了解一点中国历史,所以我看了这部片。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新世纪电影城观看了辛亥革命这一部爱国电影。刚刚进了新世纪电影城的六号放映厅,电影就已经开始放映了。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二十世纪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大变化——晚清末年,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到了危亡之际,改良派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决心以革命推翻清政府、结束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的辛亥革命的整个过程。辛亥革命,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结束了两千八百年的封建统治;写下了人类社会民主主义的新篇章,更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真理:历史的潮流浩浩荡荡,不可阻挡!

我看到一半的时候,我就知道了:我深深的感觉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热爱我们的祖国,所以今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更上一层楼,将来为祖国做出我应有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辛亥革命观后感500字

全文共 488 字

+ 加入清单

在清朝末年,中国人民为了不再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国家受到外国侵略者的践踏与分割,想要发动革命,却受到了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的百般阻扰。孙文先生为了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经过了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带领群众与清政府展开激烈的对峙,终于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这就是一部十分了不起的电影《辛亥革命》的内容。清政府是多么的可恶呀!为了阻止孙文先生的爱国行动,竟然为此下了如此的狠手。难道中华民族因此灭亡了吗!不,中华民族不可能灭亡!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他并没有向敌人低头,而是带领群众,经过不懈的努力与奋斗,终于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中华人民终于站了起来!

中华民族是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人民的生活刚刚平稳了几年,万恶的日本侵略者的狼子野心就开始蠢蠢欲动,在中国人自己的领土上放肆杀人,攻占了我们许许多多的土地,就在中华民族即将灭亡时,赵一曼、雨来等许许多多的爱国人士不顾自身安危,勇敢的站了起来,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前进、前进、前进进……

中华民族终于站了起来,沉睡已久的东方雄狮终于苏醒了过来。在中华人民的浴血奋战下,可恶的日本侵略者终于被赶出了我们自己的土地,中国古老的文明之花终于在世界的东方重新绽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辛亥革命观后感作文

全文共 1794 字

+ 加入清单

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活动即将拉开帷幕之际,纪录片《辛亥革命》开始播放了。作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学者,我感到十分有意义。

任何一个中国人都知道,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大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中国自身仍面临许多挑战,但是社会发展的坚冰已经被打破,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大趋势已经不可逆转。而在这一时刻,回顾近代中国走过的曲折道路,回顾百年前的先人们为改变中国面貌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与牺牲,仍然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宝贵资源。

近代前的中国曾经是大国、强国,但是近代以来,由于政治的腐朽与经济的衰退,无法扼制西方列强的侵略与压迫,在一次次列强的进攻面前败下阵来。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都是中国被迫割地赔款,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而引起列强的瓜分狂潮,直至八国联军进入中国并强迫签订《辛丑条约》,迫使中国“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即解除防务,而外国军队则驻扎于中国京畿周围的要地,实行永久军事占领。中国在西方殖民主义强加的不平等条约体系束缚下一步一步地“沉沦”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中国人民当然不甘心承认备受列强欺凌的侵略现实,面对列强侵略的加深也掀起过一波又一波的反帝活动。民族复兴的追求是几代人的目标、理想。但是,实现近代中国的复兴则面临十分艰巨的困难:摆脱帝国主义的外来干涉侵略与压迫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第一步,而使广大人民摆脱贫困,使中国作为大国富强起来,则是中华民族复兴更艰巨的一步。历史上,许多人为这一目标曾经进行了多次尝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是前人从事的努力。中国近代史就是人们以这样一种精神支撑着从坎坷中走过来的历史。

我们重视辛亥革命,是因为尽管1911年的革命有着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境遇的局限,但是,辛亥革命扫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制度,消灭了皇帝制度,打破了君主世代相袭的制度。此后发生过两次帝制复辟的活动,但都不能成功,说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这是相当重要的功绩。

列宁曾就中国的辛亥革命表达过这样的观点:“没有真实的民主主义高潮,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摆脱历来的奴隶地位而求得真正的解放,只有这种高潮才能激发劳动群众,使他们创造奇迹。在孙中山纲领的每一句话中都可以看出这种高潮。”

辛亥革命吸纳了当时几乎所有的中国先进分子,他们献身革命,同时也在革命中接受教育,不断修正改变积贫积弱中国的想法。孙中山作为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与当时的志士仁人们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后中国的道路仍然是曲折的: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夺取革命果实而导致封建复辟,日本军国主义提出企图独占中国的“二十一条”加剧了中国主权沦丧。但是在革命跌入低潮,革命党人陷于苦闷的时候,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给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新的世界观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正是在辛亥革命10年后,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人重新考虑中国的问题,科学地明确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和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认识到人民是力量的源泉,胜利的保障,是历史的主人,自觉地最大限度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才能有效地唤起人民,并将其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使之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体力量,终于使复兴的理想得以实现,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巨变。

百年后的人们已经很难切身体会辛亥时期的社会状况,甚至不能理解当时的革命志士们的历史性的抉择。所以在辛亥百年后的今天,社会上流行着一些模糊的认识:如认为“辛亥革命给社会造成的破坏大于建设,延缓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或者认为革命的设计“超越了中国的国情”,“搞君主立宪会更好些,政治局面会更稳定持久”,而“辛亥革命是激进主义思想的产物”,还是避免为好。

其实,辛亥革命的亲历者们如何不欢迎以温和的没有牺牲的方式改变封建中国的面貌呢?对辛亥革命时期革命者的人生经历整体考察后即可看出:他们并非从一开始就醉心于以激进手段改变中国落后局面,但是在经历了一再的失败与挫折,意识到清王朝决不可能真心实意地退出权力的中心而实施“立宪”,而当时的政治环境也并没有开明到可以以和平请愿的手段而推动立宪的时候,他们才选择了被认为是“激进”的革命道路,这其实是当时条件下应当做出的正确选择。看了纪录片,对革命者的选择就会有更清醒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00字《辛亥革命》观后感

全文共 2101 字

+ 加入清单

辛亥革命是在1911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它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在我们的初中、高中的历史书中,我们都学过这些基本的知识,但我们没有关注过其中的细节,得到更深刻的感悟。而我认为其最重要的是辛亥革命揭示了一个真理:历史的潮流浩浩汤汤,不可阻挡,顺其者昌,逆其者亡。在我们幸福生活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学会反思历史,反省自身。

众所周知,革命并非易事。

还记得电影《辛亥革命》开场的第一幕,是沉重的铁链发着“叮叮哐哐”的响声,紧接着是宁静所饰演的同盟会员的秋瑾拖着沉重的枷锁走向人群,走向刑场……

她说:“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中国妇女还没有为革命流过血,当从我秋瑾始。纵使世人并不尽知革命为何,竟让我狠心抛家弃子。我此番赴死,正为回答革命所谓何事。革命是为给天下人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纵使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早已麻木,不知宁静温和为何物。”

她的眼里没有犹豫,坚定的走向前去。环顾四周,有位母亲在给她的孩子喂奶,她的眼中顿生暖意。当行刑的人拿着她与她的孩子的照片对她说:这两个孩子将失去母亲。她却微笑着说:我的死是为了所有的孩子!

她说:“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死并非不足惧,亦并非不足惜。但牺牲之快、之烈,牺牲之价值,竟让我在这一刻自心底,喜极而泣。”

回想当今社会,有多少人真正关心天下的孩子,有多少人真正关注过孩子们的成长。“科教兴国”,教育是国家强盛的关键。作为我们学习教育学专业的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关注教育。学好自己的专业的知识,多阅读相关书籍,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学以致用,关注孩子们的成长,关注孩子们的教育。

然而,这只是电影的开始。《辛亥革命》这部电影,以秋瑾的牺牲拉开序幕,从第一个镜头就给我们一种沉重的画面。然后就是1911年4月27日,黄兴等人领导的广州起义。起义队伍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但最终因力量不敌而失败。后收殓到72具烈士遗骸,合葬于黄花岗,由此建成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但此次起义中牺牲的起义军则不止此数。

每一次的战斗都有牺牲,每一次的战斗都会给活着的人以伤痛和对生命、生活的反思。特别是电影中的青年林觉民,他的那封“与妻书”,他的那句“我们一同举事,一同赴死。大清索我的命,我诛大清的心”,真正的震撼了我。在战斗的前一刻,他还在海边奔跑、追逐打闹、嬉笑;在战斗后他不顾一切奋战,却不幸被俘,被抛入海中。前后的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一刻给了我震撼,使我感动。中国的人民应该有着一颗为国奋斗的心,中国的年轻人也应如此,他们有着年轻的面容,年轻的体力,更有着年轻的思想!我们,不应畏惧。

革命并非一朝一夕便可完成,革命并非个人能够完成。革命的路途遥远,但途中总有那么几个能够感动、能够领导人们的人。

国内武昌起义成功了,举国震惊,消息传到美国,孙中山和同盟会的成员欢心鼓舞。孙中山在危急关头,认识到要想推翻清政府就得先断了他的经济来源,他奔赴海外,力排众议,最终说服西方列国财团,不再借贷款支持清廷。而后,孙中山带着所有人民的希望回国了,我还记得那个把所有华侨希望托付给孙先生的时候说:“我们这些代华侨,总是要落叶归根的,但清王朝不是我们的家”、“ 革命要是不成功,你欠我们几代人的”。

家啊,人民要得是一个真正的家! 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今天有个幸福的家。落叶归根,不论身在何方,家总是你最温暖的港湾。国家,是我们行在任何地方的最终避风港。因此在面对钓鱼岛等关于国家主权的问题上,它们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将始终维护它们。

“雅安不哭,四川加油!”不论是2008年的汶川地震,还是现在的雅安地震,当国家出现危难之时,它的子民总会挺身而出。捐款、捐物……一切可以给予帮助的方式我们都会尝试。不光光是它本土的子民,身处异地的华侨同胞也总会在第一时间帮助它的祖国母亲。

一部好的电影,总能够在它的细节之处给人启示,让人感动。《辛亥革命》正是如此。虽然主题在于讨论“革命为何”,但是我认为其更多的是在探索革命的路途之中,使我们有所信仰、不懈前进!

在电影的最后,孙中山先生说“今天你们问我,革命所谓何事,一百年后人们也许还会问,在绍兴被杀害的同盟会员秋瑾的回答是‘革命是为了给天下的孩子造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黄花岗的烈士林觉民在给妻子的信中说‘革命是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我以为:革命,是让社会进步的理念从此深入,人们懂得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革命,是让我们将有中国人自己的工厂、银行、铁路、矿山,有了可以追寻的民生幸福,革命是让我们这个即将强盛起来的民族,不再受略强的侵略和掠夺;,不再做任何人的奴隶;革命就是在任何地方、在任何一个时候、在任何人的心里,永远、永远、永远都不再惧怕列强,都不再有封建皇权,使全国之人都无一贫者,使中华民族屹立世界之东方,这就是革命的意义。”

是的,即便是在当今社会,这样的革命主题并非改变。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革命,而是意味着我们仍不能够放松警惕,仍需不断探索、改革,使中华民族屹立世界之东方,使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关于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2117 字

+ 加入清单

篇一:

100年前一场革命轰轰烈烈,他以排山倒海的气势和一往无前的力量席卷了中华大地,震惊了世界四方,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辛亥革命,使民族独立,振兴中华成为一种信仰,他揭开了救亡图存的历史篇章,也在中国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上画卷上书写了举足轻重的一笔。

电影《辛亥革命》还原了民族存亡、战火纷飞的岁月。片头秋瑾的从容赴死,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勇捐躯令人心生悲愤;片中孙中山满怀救国之志,广播革命思想,推进民主共和;阳夏保卫战黄兴浴血奋战,誓死追随令人倍感振奋、热血沸腾;晚晴王朝内忧外患,风雨飘摇;袁世凯处心积虑,窃取革命果实令人愤恨惋惜。影片通过对典型人物的刻画和的不同细节演绎,生动的展现了孙中山、黄兴为首的革命党人和革命先驱,为实现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不断探索,不屈斗争的革命信念和爱国情怀,再现了激情澎湃的辛亥革命,描绘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场景。向我们阐述了革命的定义和革命的精神,诠释了改革、信仰和希望对于一个民族存亡的重要。

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屈辱走向富强,100年过去了,重温这段历史,我们心潮澎湃。“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面对山河破碎、生灵遭涂炭的危局,一批批爱国志士在呼号、在求索、在抗争,直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纲领的提出和“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理论的横空出世,民主共和的观念才第一次深入人心,振兴中华才的呼喊才第一次成为响彻华夏的最强音,他让苦难的人民看到了希望,为迷茫的革命者指明了方向。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国父孙中山以他睿智的政治思想,非凡的远见卓识,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气贯山河的革命气魄带领着顽强不屈,心怀壮志的革命义士舍生忘死,将中华民族带入了崭新的发展轨迹,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

有了辛亥革命的探索和斗争,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兴起开辟了解放思想的新局面,进一步促进了民族的觉醒,使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直至辛亥革命十年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更是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他接过辛亥革命高举的爱国主义和“振兴中华”的旗帜,完成了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进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八百年的封建统治;开创了亚洲第一个共和体制;写下了人类社会民主主义的新篇章!展望未来,这条历尽沧桑却傲然腾飞的东方巨龙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让我们在辛亥革命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承担起先辈们未能完成的伟业,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继续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一个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篇二:

今天,我们看了一部历史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辛亥革命》。我觉得这部影片看后却久久不能释怀。

这部电影,细腻,深刻,把辛亥革命的精神体现的淋漓尽致。影片片头宁静的那段告白,秋瑾带着脚镣走向断头台的那一刻,初影时间很短却让我最为感动,牺牲就义前她说:“我的死是为了所有孩子的幸福!”,顿时,我有一种眼泪要冲出眼眶的感觉。

今天当我们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真的不要忘记那些流过鲜血甚至牺牲的革命先烈,是他们用宝贵的生命及坚定地信念换来了我们今天的欢笑和幸福。战争的场面让人揪心,那么到底是什么让他们勇敢的抛家弃子,拿起捆绑的手榴弹冲向清军。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一件件忘我的事迹,一幕幕不能忘记的场面,深深的烙印在我的心中!

片中的旁白说:“这场革命所谓何事?”秋瑾说:“革命是为了给天下的孩子造一个温和的世界。”林党民说:“革命是给天下人谋求幸福。”孙中山说:“革命是使全国之人无一贫者,使中华民族屹立世界之东方。”这一句句,无不感人肺腑,而我流泪的原因是他们的美好愿望。这些愿望多么美好。他们为了他们的愿望抛头颅,洒热血,只为国人能过挽回失去的尊严!

片中的主人公孙中山,从一位医生成为中华民国民选总统的转形,不仅推翻了封建帝国,发动了十一次武装起义,其间越挫越勇,百折不饶,历尽磨难,其坚定地爱国信念,深深的感动我们。为了给国家留下光明体系,他毅然辞职让位,以总统一职换袁世凯叛清,实现共和制度,其伟大的人格令人景仰,这样的不畏困苦,不畏挫折,为了自己的信念最终成为了一大伟人。如今,我们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耿耿于怀。所以孙中山的品质是难能可贵的。正因如此,当时的热血青年才追随他,为之奉献生命。

一个世纪的光阴犹如弹指一挥问,一百年前如果没有这些为了心中的信念、自己的理想用抛头颅,洒热血的方式追寻新的希望,那么中国将是怎样的场面?庆幸的是,历史没有留给我们血雨腥风的生活和戎马疆场的机会,我们该以新方式去开拓进取,寻找利国利民的新道路。

最后,谨以此缅怀我们心中的革命先烈,希望我们能够发自内心的去保持对于前辈先贤们的崇敬,并以其为榜样,激励自己,为了心中的那份信念和信仰,勇往直前,永不放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辛亥革命的作文

全文共 675 字

+ 加入清单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站在它的面前都是渺小的,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历史,历史是人民一般回忆的方式,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

辛亥革命是中国旧民主义革命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对帝国主义以及其走狗清朝政府郁积着愤怒和仇恨的大爆发,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丰富多彩,可歌可泣。

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光辉业绩,弘扬战斗不息的爱国主义热诚,光大自强不息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建设中国特色主义。历史留个了我们太多的回忆,有耻辱也有荣誉,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光荣,带给我们的遗迹太多了。

一百多年来,国人对于宪政的追求,未尝隐匿,无需害羞,只要阳光照得到,就必定反射再人间,正如孙逸仙尝云:天下大势,浩浩汤汤。又正如毛泽东所言:这不是阴谋,这是阴谋。所以那些遍布于全过各地的中山路,就其寓义来说,其实叫人民路更加贴切,宪政着,人民通向理想祖国之大道也。中华民族错过了很多机会,中华民族还有很多机会。

展望,2011。回首,时间沿着辛亥的印记已滚过一个世纪,可越过一个世纪的追求与目标却从未改变。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手段达到了“国富”使得我国日益从经济、政治、外交等多方面强大起来。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再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中国人民长期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如果没有辛亥革命,中国将会怎么样?历史无法如果,但未来可以在历史的如果中吸取经验,做出不一样的假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辛亥革命》观后感800字作文

全文共 943 字

+ 加入清单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纪念日。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革命,在中国历史舞台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我们去回顾它、铭记它,并必将把它给我们传递的一种精神和历史使命延续到以后的无止尽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去。时光流逝,历史远去。岁月可以改变沧海桑田,但是永远无法抹去历史在此间留下的烙印,那震耳发聩的枪声将永远定格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可以这样说,随着硝烟散去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一直在探究这段历史以期从中吸取有益的借鉴。

当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失败之后,当转瞬即逝的戊戌变法落幕之时。资产阶级一场救国图强的立宪运动在当时外寇横行、内政腐朽的历史背景下有条不紊的开展起来。废帝制促共和为民族民权民生担起天者大任;兴同盟倡博爱号联俄联共联心创生国之新元。一大批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满怀着一腔热血,用生命谱写着一段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那一腔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热忱,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敬畏。

历史总将这场革命一分为二的看待,说它既成功了又失败了。我不否认它最终的胜利果实被卖国贼所窃取的失败,但我觉得它的成功经验远比它的失败教训更值得铭刻在历史的车轮上。它推翻了中国20xx年的封建统治,给水深火热的中国燃起了新的希望;它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先进力量的进步,为新思想与新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它让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不论之后何人再复辟帝制,人们都会拿起武器去战斗,去维护自己的利益,去捍卫自己的尊严。

一个世纪的光阴犹如弹指一挥间,历史不容假设,所以我很难想像,如果100年前,没有这样一部分人为了心中的信念、自己的理想用抛头颅洒热血的方式执着的追寻新的希望,那么如今的中国该是怎样的一种场面?不过,既然历史没有留给我们血雨腥风的生活,没有留给我们戎马疆场的机会,那么我们就该以新的方式开拓进取,去寻找利国利民的新道路。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古人云: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我们,这些生活在安乐世界里的人们,怎该忘记这段历史?如今的我们要做的已不是追寻梦境中童话般的天真,而是在现实世界里脚踏实地的去践行党和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要将孙中山先生“博爱”的思想发扬光大,即使道路崎岖、布满荆棘,也该微笑着握紧拳头,因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关于辛亥革命的结束时间

全文共 488 字

+ 加入清单

辛亥革命的起迄时间:1911年10月10日-1912年2月15日(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

1911年夏天,湘、鄂、粤、川等省爆发保路运动 ,运动在四川省尤其激烈 。9月25日,荣县独立,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 。

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夺取位于中和门附近的楚望台军械所 。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分别于10月11日夜、10月12日光复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武昌起义胜利后的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 。1912年2月12日,清朝发布退位诏书。至此,2132年的帝制历史告终结。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不过,由于共和民主并没有在辛亥革命后得到广泛的、真正的实施,辛亥革命实际上是“既成功,又失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辛亥革命话题作文

全文共 688 字

+ 加入清单

辛亥革命》这一电影是对历史事件的纪念,通过荧幕上的历史画面,让我们看到祖国发展的道路,通过了解历史,认知历史,以促进当代的发展辛亥革命话题作文600字作文。

《辛亥革命》是一场充满荆棘的革命,在这一道路上,革命烈士用自己的鲜血描绘祖国的未来。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注定了辛亥革命是一场空前的革命,孙中山先生用自己的坚强意志,开拓了革命的新道路。电影中有许多细节描述,比如孙中山先生在国外与外国政府官员协谈时的激烈争论的一幕,其以一己之力舌战众人,在面对种种刁难与不理解的情绪下,孙中山先生丝毫没有动摇过自己的意志,这是铁一般的意志!这是铁一般的力量!正因为孙中山先生在思想上已经有了彻底的觉悟,在整个革命的道路上,才能走到最后。

电影中还有那么一幕,在孙中山先生与革命同志们讨论临时大总统的事宜的时候,有刺客枪击一阵慌乱后,刺客被抓,在审问刺客的过程中,刺客对孙中山是满嘴的辱骂,黄兴进来后说了一句:"他和我们没有生活在一个世界里。"从这一细节可以看出,在当时清政府的历史背景下,要完成一场革命并不只是军阀形式的占领,一场完整意义上的革命,应该是深入群众的内心,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要播种革命的种子,而且还要让其健康成长。所以说,辛亥革命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它不仅改变了形式,而且革命的精神深入人心,是一场实质改变的革命。

时代的发展需要结合实际,一旦其发展变成盲目的,脱离实际的,就需要勇于改变,将发展的方向标重新定位。辛亥革命给予了我们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历史不会再重演,但历史的规律是会再现的,我们要观史而明智,把握历史的发展规律,正确指导自我的发展,不断提高自我的综合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辛亥革命博物馆观后感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全班同学来到了那以前只在书上见过,听老师说过的革命圣地——辛亥革命博物馆。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绵延两千年的封建帝制,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我们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亲身亲身感受了那革命的气息,去与历史真正的“零”距离接触。

还未走进博物馆,就可以看到由红色砖砌的鄂军都督府,它庄严宏伟的气势立刻吸引了每个人的目光,在解说员的陪同下,我们先后参观了传达员室,外交部,都督会客与会议室,黎元洪起居室等十余间古色古香的房屋,然后就去参观辛亥革命的壁画,在墙壁四周都陈列有关辛亥革命的画,同学们在仔细看着,想象着,解说员了也就一旁不停地叙说着,不仅如此,我们还见到了先烈们的部分遗物与手迹,还有战斗时的血衣,大炮,刀等战斗工具。最后,在孙中山的题词“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则昌,逆之则亡”。结束了参观,每个人都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而博物馆的一切却永驻每个人心中。

历史,那是属于过去的东西,当然我们不能忘记,要以此来激励我们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但未来与现在相比之下却更加重要。未来,是属于当代大学生的,未来的历史的乐章由我们去谱写,如何才能写好呢?那就是我们现在应努力在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增强素质,适应社会需求,做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去报效祖国,投身社会。

未来是美好的,是更加辉煌灿烂的。为了自己、祖国的明天,我们要从现在起,从此时起把握机遇,创造辉煌,明天由我们来创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辛亥革命的精神遗产

全文共 1146 字

+ 加入清单

实现共和宪政.共和国的执政者只能在宪法的范围内活动,这是辛亥革命留给后人的最大遗产.武昌首义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随即发布文告,宣布“永久建立共和政体,与世界列强并峙于太平洋之上,而共享万国和平之福”.不久就颁布《中华民国鄂州约法》.《鄂州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地区性资产阶级民主立法,为以后南京临时政府制订和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提供了范本.《临时约法》贯彻了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共和宪法的基本原则,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民主色彩,是中华民国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临时约法》具有鲜明的民权宪法性质,人民的民主权利在此得到较为充分的肯定.因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中国宪政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尽管袁世凯和北洋政府破坏了《临时约法》,法制观念仍为民众所接受.用宪法代替封建专制,这是共和宪政最大的特点.

提出民族平等和中华民族新概念.辛亥革命是以民族革命为起点的革命,“五族共和”思想和中华民族概念为此后中国的民族平等提供了思想基础.从民族革命角度说,反满是要反对满族作为统治阶级的特权.这种统治特权反映在民族关系上,就是民族不平等.因此,孙中山曾说,民族主义,是要扫除民族的不平等.当然,这个民族不平等,也包括后来他所说的列强对中华民族的不平等.取消民族不平等,是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贡献.孙中山在1912年元旦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立即宣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这就是“五族共和”的主张.五族共和是以取消民族不平等为先决条件的,五族共和就是五族平等.随着五族共和主张的提出,就是中华民族新概念的出现.中华民族的概念规定了中国境内各民族是一律平等的.民族平等,是孙中山民族主义的核心观念,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提供了丰厚的理论基础.中华民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这个称呼为全国各民族人民所接受.

提倡以人民为本位的公仆精神.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自称人民公仆,从而确认人民为本位.1911年12月29日,孙中山为感谢各省代表选举他为临时大总统,在致各省都督电中称“今日代表选举,乃认文为公仆”.把大总统等同于人民的仆人,体现了人民至上的革命精神.他曾以大总统名义发布通令,要求所有政府官员“皆系为民服务,官规具在,莫不负应尽之责任,而无特别之利益”.他还说过:“国中之百官,上而总统,下而巡差,皆人民之公仆.”孙中山自己更是以身作则,廉洁自持,始终保持国民公仆形象.孙中山曾对来访者言:“总统在职一天,就是国民的公仆,是为全国人民服务的.”“总统离职以后,又回到人民的队伍里去,和老百姓一样.”这是一种伟大的公仆精神,也是孙中山、辛亥革命留给后人的珍贵的政治和精神遗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一优秀作文:历史的记忆——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年

全文共 954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时光的流逝,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让我们把思绪回到那百年前神州大地的武昌城,我们耳边仿佛又响起那场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中隆隆的炮声;

一副英雄的面孔仿佛又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是他们为真理与民主自由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行动,才有了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他们是革命的先驱,我们应该永远缅怀他们。

百年前的神州大地正处于清王朝的统治晚期,在风雨飘摇的封建统治中,有一批接受了西方先进的文化与思想的青年,为了中华民族的自由与民主,悄然成立了一个个革命的团体。这些团体成为了革命的火种,成了日后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20世纪初,武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快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由于各种近代学堂的设立,湖北出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他们成为革命的骨干。其次,武汉是帝国主义侵略较早的地区,帝国主义的掠夺和封建主义的压榨,使这里人民的反抗怒潮不断高涨,为武昌起义奠定了群众基础。第三,革命党人在武汉地区进行了较长期的起义准备。文学社、共进会深入湖北新军,做了大量宣传与组织工作。这样,武汉成了辛亥革命的摇篮。

文学社与共进会时那时的秘密革命团体,在湖北地区特别是湖北新军中积极活动,经过他们的争取,1911年,湖北新军中参加革命团体的达到五六千人,占湖北新军的三分之一,成为起义的主要力量。在同盟会的推动下文学社和共进会在武昌组成起义的领导机关,文学社社长蒋翊武任军事指挥,孙武任参谋长。十月九日,孙武等人在汉口俄租界制造炸弹发生爆炸,俄国巡捕闻声赶来,将起义用的旗帜、印信、书稿和革命党人的名册全部搜去,转交给清政府。革命党人彭楚潘、刘复基等被捕就义,蒋翊武幸免于难。

1911年10月10日,湖广总督在武昌实行全城戒严,按名册大肆搜捕革命党人。革命正处于群龙无首状态,形式极为严峻。一部分革命党人自行联络,继续发动起义。当晚,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等率领士兵鸣炮冲出营房,占领楚望台军械库。震动中外的武昌起义爆发了。经过一夜的激战,革命军占领武昌。

虽然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但我们永远不要忘记先烈们的革命事迹。是他们为革命献身,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和平年代。我们青年一代要牢记历史,放眼未来,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知识。为了将来,为了民族,为了人民,为了祖国,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辛亥革命》观后感

全文共 1617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时光的流逝,现在的我们虽然还对辛亥革命有了解,可是我们已经不能真正的感受到当初的隆隆战火、那些苦痛人民的呻吟,还有那些革命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情景。今天我们一起从《辛亥革命》这部电影中重温那场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见证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我在那鲜活的画面中真正的感受到了那些曾经无数个为了今天的中国而英勇奋斗的情形。我也从电影里,深刻的体会到今天的我们是幸运的,今天的我们是幸福的,但我们也不能忘记我们是踩在他们的身躯上过来的。所以我们要懂得珍惜,并激励自己为如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而不断奋斗。

电影一开始就以秋瑾的牺牲拉开序幕,从第一个镜头就给我们一种沉重的画面。然后就是1911年4月27日,黄兴等人领导的广州起义。起义队伍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但最终因力量不敌而失败。后收殓到72具烈士遗骸,合葬于黄花岗,由此建成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而此次起义中牺牲的起义军则不止此数。这里有一个镜头让我印象最深,就是那一件件衣服里放着的各种的“与妻书”、“绝命书”,他们是怀着一种怎么的心情走的?安静的画面压的我喘不过气来,连哭都没有勇气。电影里也塑造了很多小角色,例如林觉民,他的那句“我的死是为了所有孩子。大清索我的命,我诛大清的心”,真正的震撼了我。

而重点还是孙中山,他说:“我的手拿得起笔,拿得起手术刀,怎么就拿不起枪呢?这朝廷不堪一击,天下就是革命的。”我很敬佩孙中山先生,他无疑是伟大的,在中国最艰难的时候,他义无反顾的选择为了全中国人民而奋斗,他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实现了“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的誓言。在他的领导下,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之下,广泛传播革命思想,积极兴起进步浪潮,连续发动武装起义。套用电影里的一句话,“孙文,他是一个无私的人!”

国内武昌起义成功了,举国震惊,消息传到美国,孙中山和同盟会的成员欢心鼓舞。孙中山在危急关头,认识到要想推翻清政府就得先断了他的经济来源,他奔赴海外,力排众议,最终说服西方列国财团,不再借贷款支持清廷。

而后,孙中山带着所有人民的希望回国了,我还记得那个把所有华侨希望托付给孙先生的时候说:“我们这些代华侨,总是要落叶归根的,但清王朝不是我们的家”、“ 革命要是不成功,你欠我们几代人的”。家啊,人民要得是一个真正的家!

自此,革命形势进入了南北对峙的局面。而就这这时经过十八省代表的公开民-主选举,孙中山被推选为首任大总统。在选举的时候,荷马里说:“历史,这就是历史。我就坐在历史的身边,站在历史的门外。”那我们呢,我们是站在历史的长河里,只能通过那些资料、影像来了解当时的情景。孙中山说不能再让无辜的人民牺牲,所以他表示,只要袁世凯敦促清帝退位,他即可让位,由逼退清让位的人,出任中华民-国大总统。这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袁世凯绝非善类,可是孙中山说,我们要建立的是一种制度,谁当大总统都是一样。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在电影里有一个镜头虽然细小却很深刻,就是孙中山在国外的时候有个小女孩问他,在中国是不是女孩子都要裹脚很疼很疼啊!虽然只是这么一句话,却深深的反应了中国封建社会对人民的毒害。辛亥革命以后,对中国的生活文化影响很深,“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我想我会深深的记住这一刻,我知道电影只是展现了当时革命的一个小小的一面,但已经足以教育我们新一代的人们。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