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建设办公楼的报告(精选20篇)

党风廉政建设关乎民心向背,关乎事业成败。今天,开学吧小编为广大朋友们精心收集整理了关于公务员党风廉政建设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尽在开学吧网站!

浏览

5889

作文

916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全文共 528 字

+ 加入清单

本届五中全会的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6日,此次会议开幕当日,《人民日报》署名“任仲平”的文章说:2016-2020的“十三五”规划,将是本届中央领导集体主持编制并完整实施的一个五年规划,将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向更高发展阶段迈进的艰难跃升,将是迎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最后冲刺,也是跋涉在民族复兴之路上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关键一程。

既如此重要,那么该如何规划呢?其实在五中全会之前,中央高层就通过调研、座谈会等形式频释信号,其中最受关注的当属经济发展。

中新网记者注意到,中央政治局7月20日和10月12日召开的两次会议均指出,“十三五”时期要以经济建设中心

其中,7月20日的会议强调,“十三五”时期,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实际出发,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10月12日的会议则强调,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中国发展不断提供强大动力和有效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家庭文明建设600字作文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住在我家对门的是韩奶奶,她虽说有儿有女,但是韩奶奶的儿女们都在外地,经常不在家,韩奶奶有时生病了也没人照料她,只能硬抗着。我看着很是心疼,想抽出时间来多陪陪韩奶奶。

今天是星期天,但是韩奶奶的儿女们没有回来,到了晚上,韩奶奶好不容易做晚饭且吃过晚饭后,韩奶奶事情显得特别忙,所以,我打算帮韩奶奶洗碗做一些家务活,好让韩奶奶歇一会儿。

我想虽然自己不是经常洗碗,但是也洗过,应该不成问题的。我想着想着,就乘韩奶奶还在擦桌子的时候走进厨房,洗起了碗来。我小心翼翼地把碗放进了水里面。清澈见底的自来水变得混浊了。接着,我拿起了一块抹布把碗一只又一只地洗了起来。我把碗全部清洗了一遍。紧接着,我倒掉脏水,换了一盆清洁的自来水。这一次,我放了一些洗洁精在自来水里。因为刚才,我觉得这些碗不太干净有点油腻。我用手在水里晃动了一下。水中立刻产生了许多泡泡。接着,我把碗一只只地放了进去,让它们浸着。这一次,我洗碗时特别顺利,一只碗只要擦洗一遍就干净了。最后,我把碗放到自来水龙头下冲洗。清洗结束,我用一块干净的干抹布再把一只只碗擦干。然后,我把碗筷全部放到碗柜里去。

洗完,我把台面擦干净。然后,我快速离开,回家去了,心里面在想,让韩奶奶吃惊一次吧。

等到韩奶奶拖完地后去厨房,看到了已经洗干净了的碗,很是惊讶,而我却没有暴露我的“行踪”,心想我做了一件好事,心里甜滋滋的,以后只要有空,就来当一次活“雷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作风建设在西藏心得体会

全文共 1155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尼玛县纪委监察局通过电话通知、微信平台的方式,要求各乡镇、各单位集体或自行组织观看了自治区纪委录制的《作风建设西藏》,反响强烈。

通过观看该专题片后,全县各级党员干部一致认为,该纪录片聚焦作风建设,资料详实,让大家认清了区党委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决整治“四风”,全面深化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看到了我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落实执纪监督的坚决行动;认清了中央八项规定、区党委“约法十章”“九项要求”出台以来,全区上下狠抓作风建设在党风、正风、社风、民风方面的巨大变化。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坚决把纪律挺在前面,守纪律、讲规矩,紧密结合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加强作风建设,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树立崇高的人生追求,时刻用党章、用纪律标准要求自己,经常反省和剖析自己,时刻自重、自警、自省、自励,真正做到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干事、坦坦荡荡从政。

为切实改进和加强作风建设,持之以恒纠正“四风”问题。2016年7月4日边坝县纪委组织全县干部职工在县青少年活动中心报告厅集中观看“作风建设在西藏”宣传教育片。

宣传片中重点介绍了以超标准接待、铺张浪费、公款吃喝、公款送礼、公车私驾的“享乐病”、“官僚病”为主的典型案例,以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区党委“约法十章”、“九项要求”为要求,加强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党风党纪和廉洁自律教育,进一步弘扬“老西藏精神”、“老边坝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筑牢拒腐防变、抵制歪风邪气的思想道德底线。县纪委监察局始终坚持在重要节日、重要节点狠抓不正之风,提前下发相关纪律要求文件,做到早提醒、早预防。切实把《党章》、《廉洁自律准则》及《纪律处分条例》等内容作为教育重点。

同时为切实抓好宣传片中提到的节日期间和工作期间的作风建设问题,县纪委监察局对全县党员干部履行廉洁自律、执行厉行节约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凡发现单位或领导干部以节日为名公款吃喝、相互宴请、赠送节礼、公车私驾、参与赌博或以各种名义突击花钱和违规发放津贴、补贴、奖金、实物等违纪行为的,将按照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一是通过公开举报电话、设立举报箱、发放廉政读本等方式拓宽畅通群众监督渠道,积极营造崇廉倡俭的浓厚氛围,遏制隐形腐败现象的滋生,对不正之风形成有效震慑。二是定期组织全县干部职工观看廉政教育片,及时报送观后感,做到人人都看、人人有感、人人警示的效果,使规矩立起来、纪律严起来,让党员干部清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做到顾大局、懂规矩、守纪律。

通过观看“作风建设在西藏”宣传片,切实加强全县党员干部思想教育和文化引导,有效维护了党内各项纪律的刚性约束。县纪委监察局将继续抓牢自身责任,始终维护《党章》等党内法规,持续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建设伟大祖国建设美丽家乡

全文共 1171 字

+ 加入清单

“南部是我家,人人热爱她”。这是一句朴实的话语,也正是南部人民共同的心声,更是我们前进的不竭动力。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是一片希望的田野,更是130万儿女为之魂牵梦绕、身心永系的家园。在她温暖的怀抱里,我无忧无虑、幸福愉快地度过了九个春秋,南部伴着我成长,我时刻感受着家乡的辉煌。

南部县历史悠久、山川秀美、生态环境良好、物产资源丰富,城市建设起点高,发展快,基础设施完备,投资环境优越,绿化、净化、亮化、美化、全省闻名,是省级卫生县城和市级文明卫生县城。工业门类齐全、能源、食品、化工、机械、纺织、建筑、建材已形成支柱产业;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畜禽、蚕桑、水果、优质枇杷、中药材等已形成规模。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旅游业更加兴旺。升钟省级风景名胜区、嘉陵山水、禹迹山揽胜、碑院大佛、古刹里封观、“三陈”故里、红军战斗遗址、红岩子风景区、凌云山公园、八尔滩水库,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南部大地。每年吸引大量游客,社会化事业全面发展,一个新兴快速发展的中等城市,一个正向着生态园林形城市发展的新南部巍然屹立于嘉凌江畔。南部不论什么时候它都给我美的享受,不论什么时候它都用独特的秉性陶冶着我的情操。南部的春天是温柔的,南部的夏天是豪放的,南部的秋天是丰硕的,南部的冬天是纯洁的。正可为“翠绿的春,火红的夏,金黄的秋,洁白的冬。”

我们是幸运的,出生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我们这一代不曾经历过战争年代的苦难,不曾看见过祖国母亲昨日的沧桑,但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了解到了民族的兴衰,亲眼看到了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年来,西部开发了,我们南部又迎来了新的春天!南部的儿女们拆危房、建新楼、修公路、创品牌……外塑形象,内强素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坚持不懈地不断努力奋斗着。在党和国家的带领下,南部人民利用科学走上了致富之路,为把南部建成祖国西部的明珠而奋斗。

我家住在南部县大坪镇,这儿也在和祖国一同成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土坯房、茅草房到花园洋房;从烧柴火到用上天然气;从井水时代到自来水时代;从搓衣板时代到全自动洗衣机时代;水泥马路纵横交错,人民的生活蒸蒸日上……与十几年前那荒凉、穷困的穷山村相比,这样的变化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一点儿也不夸张。祖国母亲,我大坪镇的变化,不正是南部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吗?

在这个美丽的地方,在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有着质朴的兄弟姐妹,有着深沉厚重的关爱与支持,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学习!我深深地明白,如果没有祖国母亲的培养,如果没有家乡父老的关爱,也就没有我们美好的明天。

我自豪,我是中华民族的儿女!让我们用知识武装头脑,用感恩回报社会。让我们怀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挺立潮头,勇担重任:

弘扬拼搏争先的南部精神,

建设繁荣昌盛的和谐社会。

创造美好辉煌的南部未来,

续写蒸蒸日上的大坪篇章!

让南部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第四集《党风正民风淳》心得

全文共 1269 字

+ 加入清单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铁腕反腐败、认真落实八项规定、颁禁令,让一大批的干部落马被查处,展现了中央正风肃纪的坚定决心和信心,党风、政风及民风正亲情回归,让群众感受到了国家振兴、民族振兴的希望。

这部专题片共有四集:《承诺与期盼》,《正风肃纪》,《狠抓节点》,《党风正民风淳》。该片对话违纪人员,感受他们的反思痛悟;倾听专家学者,洞察作风之变后的深层律动。近百位受访者中,还有腐败分子身边人,会所服务员,举报人,暗访记者和纪检监察干部,普通群众等,不同观点,多元视角,为观众全景式呈现 " 作风建设在路上 " 这两年来不平凡的历程。

所有的结束,都是新征程的开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活动收尾绝不是作风建设收场"、"全党要以此为起点,在从严治党上继续探索、不断前进".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了教育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对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作出了全面部署。

变化是最扎实的答卷,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明。通过一年多的教育实践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精神上补了"钙","四风"得到有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症结难点得到突破,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探索出了有效途径,以转作风改作风为重点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这些实实在在的成绩,使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进一步树立,党心民心进一步凝聚,形成了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我们这样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的大党,在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必须坚持从严治党,才能使党始终成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坚强领导核心。从严治党必须具体而不是抽象、认真而不是敷衍地落实到位,这是这次活动给我们提供的最深刻的启示。这些启示和经验,其重大意义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显现出来。

在作风建设工作中要更加注重文化建设,作风与文化密切相连,作风是文化的外在表现,文化是作风的内在依托。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党风民风上的问题,从而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只有在文化建设上下工夫。例如,之前在网络上盛行的“光盘行动”,在全社会掀起的节约风潮,便是非常典型的案例。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发展成为令人们共同认可共同追求的文化理念,才能将其转化成为人们所共识的社会风气。而这其中党风对民风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广大党员干部不仅是党风建设的主体和执行者,更重要的是只有从广大党员干部做起,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才能真正的将我国优秀的传统精神文化转化成为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引领民风。

我国正快速地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然而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实不容忽视,即便我国在不久的将来从整体上越过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资源不丰富,人口众多的事实面前,依旧要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而这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党风正民风淳,以党风政风带动民风。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党风廉政建设

全文共 135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看到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新闻“向济南飞行员冯思广致敬”。不禁想起2年前汶川大地震时那足以载入史册的感人瞬间。2008年5月14日11时47分, 15名空降兵义无反顾的从5000米高空跳下!不知下面是村庄,抑或峡谷;不知下一秒是成功,抑或牺牲……他们写好遗书,撑开了跳伞,撑开了灾区人们心中的避风伞,扬起了一个中国人,一个中国军人,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旗帜!灾难在人们心中的创伤已渐渐平复,可这些英勇的事迹,至今再看,仍叫人心酸,热泪!在那一刻,全体中国人民的心,紧紧的连在一起!在那一刻,我们深深体会到了党对我们的意义和价值!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球化对我们的影响也在日益加深。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天天崛起,经济迅速发展,政治不断完善,文化事业不断进步……一个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不断壮大!这时的美国,决不允许世界上出现任何一个国家,可能与他抗衡,唯恐其超级大国的地位有所动摇,欧洲国家,更希望,21世纪,仍旧是一个资本主义统治世界的时代!于是,“中国威胁论”“人权主义”“汇率之战”“糖衣炮弹”……纷纷向我们袭来!奢侈的生活,追求自我的享受,这些资本主义思想也趁机侵入。最近,查出的“黄光裕”“李真”“秦裕”等一系列贪污腐败案例,让人们大跌眼镜!近几年来,我党深刻认识到这一问题的普遍存在,不断加大惩处监督力度!可仍有不少贪官员出现。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发展构建了十分成熟的道德价值体系。“克己奉公”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中国文化中的大同世界,其基本精神就是一个“公”字。就是热爱祖国,情系人民,对社会,对名族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从古至今,清官留名青史,受到世世代代人们的爱戴。我国历史上曾出现无数爱国爱民,廉洁公正,为民族,为社会,舍生取义的杰出人物,是他们创造了中国历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岁月,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回顾我党刚刚成立之时,贫困,微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百姓们吃不饱,穿不暖,却舍命支持我们的事业!这,就是因为我党廉洁,正气,遵纪,守信,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

利为民所谋!

无论时代怎样变化,无论历史怎样变迁“廉洁公正”始终都是我党必须遵守的准则,是我党赢得人民支持和信任的法宝,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道德基石。新的时代,要杜绝腐败,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复杂任务,必须坚定不移的稳步实施。最为重要的是,要加强党员廉洁自律意识,从根本上预防和杜绝腐败现象。

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认真学习研读了2010年2月23日《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深刻体会到加强大学生党员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现在,大学校园里,不少学生干部,党员干部,铺张浪费,以自我为中心,利用活动虚报经费……已经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如,利用校园网络,广播,加强宣传教育。组织深入群众,农村,调查实践活动,深入社会,加强对党员意义的理解。

党风建设关系我党的生死存亡,尤其在这样一个社会转型的关键时刻。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诚实守信,廉洁自律,遵纪守法,大公无私。从我做起,克己奉公,将党风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于全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心得体会

全文共 1735 字

+ 加入清单

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依法治国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强调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强调要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证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部署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作为一名基层组工干部,我认为要在认真学习领会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基础上,树立法治理念、善用法治思维,结合“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要求,把依法治国的理念贯穿到组织工作各个方面去。

一、执政要有法治思维,讲政治是前提。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科学立法是前提。虽然我们组织部门不是立法权力机关,但《决定》提出各级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普遍设立公职律师,原因之一就是一些重大决策多首先由党委作出,党委设立公职律师,在保障决策合法性方面起到积极作用。这就要求我们组工干部从起草文件、调查研究、制定政策的一开始就必须树立法律思维,依法听取民意、依法集中民智、依法民主决策、依法公平贯彻。如何贯彻这个要求,“讲政治”是前提。我个人认为:一方面是坚定理想信念,习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学习十八大精神培训班”上强调,衡量一个干部的理想信念是有具体标准的,关键是看“六个是否”,组工干部要对照这六条逐一反思、逐一改进,始终做到忠于党、忠于人民,做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另一方面要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自觉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当前特别是中央的“八项规定”和县委张书记讲的“三线二区”、“约法三章”要求,在新常态中、实现新作为。

二、执行要有法治意识,重公道是保障。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公正司法是核心。公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有之义,也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这一点对我们组工干部来说,就是“重公道”。我个人认为:公道才能选贤,正派才能服众,组工干部要守住公道正派这条底线,公道对待干部,公平评价干部,公正使用干部。一方面从组织工作全局来说,要严格“20字”标准,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决抵制不正之风,敢于担当,甘为人梯;要务实创新,夯实基层基础,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另一方面从组工干部个人来说,要以“为人处事要公道,言谈举止要端正”为准则,常思常想“进组织部为了什么,在组织部做了什么,离开组织部留下什么”, 把公道正派的职业操守融入生命血脉,一生一世守规矩、知方圆,时时刻刻做到言谈有礼节、办事讲原则、交往有规则。

三、做事要有法治理念,业务精是基础。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严格执法是手段。我们组织部门虽然不是执法部门,但我们是《党章》和许多党内法规贯彻执行的重要部门;我们组工干部如何担当好这个使命,学法、知法、懂法是前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业务精”。我个人认为:一方面要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一种职责、一种追求,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做到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另一方面要埋得下头、静得下心、吃得了苦,养成“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习惯,力争成为熟悉党务工作的政策通、精通干部工作的活字典,在办公室出谋划策时能当“笔杆子”、在基层一线解决问题中能算“行家里手”。

四、做人要有法治品德,作风好是基础。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民守法是目的。我们是一名普通的公民,同时是一名组工干部,要带头模范遵守法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作风好”。保持优良作风,是组工干部的做人之道、立身之本,也是组织工作的“生命线”。我个人认为:第一要大兴实干之风,传递组织工作“正能量”,做到坚持标准不走样、执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一板一眼抓布置、不折不扣抓落实。第二要大兴从严治部之风,俗语讲“严师出高徒”,对我们组工队伍来说,严出凝聚力、严出战斗力、严出公信力,我们常常讲“要求别人做好的,我们自己先做好;要求别人不做的,我们自己先不做”,因此组工干部要慎言、慎行、慎独、慎微。第三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把群众意见作为“晴雨表”,把群众满意作为“风向标”,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工作中服务群众、在实践中带富群众,切实在群众中树立组工干部可亲、可信、可靠的良好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年寒假家教实践报告范文

全文共 1024 字

+ 加入清单

实践目的:

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为那些低年级的同学给予帮助,假期我帮助一名初二的学生补课。将初三的知识大致给她讲了一遍,我的目的就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她提高学习成绩。

实践过程:

对于教人而言,我还完全是个生手,丝毫没有经验,不过这并没有影响我的信心,毕竟学生只是个初二的同学,对我这个已经即将迈入大二的大学生而言,应该不成问题,关键是要把她教好,要真正的让她在暑假这一次的学习中学到东西,而不仅仅是消磨时间。这便成了我对这份工作的最终目的。

在开始的几天里,我并没有急于给她讲书本上的知识。我先和她沟通了一番,大概了解了她的学习情况。然后我将书本上的内容了解了一番,觉得她是一个很聪明的女生,于是,我觉得应该将书本上的内容挑重点给她讲。

最初几天给她讲的是化学。因为初三他们第一次接触化学,对化学这一门学科一点都不了解,于是,我从书上的内容一点点让她了解化学,知道化学学的是什么。她也很认真的学习。给她讲了一些例子之后,她会很认真的将书上的内容细致的回味一遍,加深印象。之后让她理解化学应该怎样学,教她学习化学的一些简单方法。之后就按照书上的章节给她一点点渗透化学知识。然后给她留一些课后习题,让她自己研究。下一天给她讲前一天的习题。根据她自身的学习热情,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

数学是她比较擅长的学科,给她补数学时基本上没怎么讲课,书上的例题她都能看懂,每次补课时都是给她讲一些她不会做的题。不用按照书上的内容一点点讲。数学基本上都是她自学的。而我只能算是简单的帮她一些。

英语不是我擅长的学科,我唯一能帮助她的就是告诉她单词怎么读,她每天都背一些单词然后我考她。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她大概记住拉一册书的单词。

初三物理是很难学的,幸好她比较聪明,我给她讲一个类型的题基本上其他类似的题她自己都会做,物理的内容太多,没有时间都给她讲明白,于是我挑一些重点的给她讲,简单的让她自己看书就行。在补课期间把压强、浮力、力学大给她讲拉。在教她物理期间基本上我每天都要复习一段时间,因为长时间没有看那些知识自己都忘拉。我每天也都会做大量的题,只有自己做会拉才能给她讲。如果盲目的瞎讲会误导她的。

就这样每天教她学习,学习累拉我们也会聊天,缓解学习的压力,就这样一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拉!虽然短暂的时间我不能帮助她太多,但我觉得自己已经尽力拉!

实践意义:

短暂的实践活动让我懂得很多,教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有自己的能力提高拉才能教好别人。谈到做家教的最大感受。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加强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学习

全文共 322 字

+ 加入清单

邓勇要求,全省公安机关要按照中央“四个目标”、省委“五个结合”的要求,坚持“六个深刻把握”,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最鲜明特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党组织、每位党员民警、每个岗位。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指示要求,进一步加强全省公安队伍建设。深刻把握省委关于全省经济建设发展的部署要求,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深刻把握省委和公安部党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系列要求,着力破解难题、补齐短板。深刻把握中央、省委关于脱贫攻坚重要指示精神,切实保障改善民生、服务群众。深刻把握中央、省委、公安部党委和省厅党委学习教育标准要求,扎实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落实落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高中生环保作文:齐心建设绿色竹山

全文共 820 字

+ 加入清单

竹山是我家,环保靠大家。竹山是生养我们的第二母亲,我们在她的怀抱中长大。她有山有水,有蓝天有白云,是一个生态文明的城镇。但要想让母亲更加美丽,还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通过提高环保意识,把“外修生态、内修人文”根植每个人的心田。

提高意识很重要。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同时也积淀了许多传统美德。仁者乐水,智者乐水,建设一个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责任和价值追求。为了实现目标首要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现在仍然有人去做一些不爱护环境的行为,使我们的母亲不再亮丽。我们要杜绝这些破坏环境的行为。要通过文明意识的提高增强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努力为“十星高地、秦巴强县”贡献力量,点亮我们心中的绿色小康梦。

付出行为很重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美好竹山的建设需要我们付出行动。保护环境其实很简单,它就体现在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之中,如见到垃圾弯弯腰,坚持步行骑车去学校,看到破坏环境就当即制止,当好志愿者去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积极去参加社会各类保护环境中公益活动等等。这些不是很简单吗?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行动一小步,竹山就会向生态文明迈进一大步。

共同参与很重要。保护环境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责任,是我们共同的梦想与追求。竹山是全国文明城市,我们正在创建环保模范城、森林园林城,“五城联创”“绿满竹山”活动的开展激发了竹山人民的热情。这些目标都需要共同去参加、共同去努力、共同去完成,让目标变成现实。要让大家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明白好环境的来之不易。

外修生态需要我们共同维护家园的美丽,让绿色成为竹山的底色,成为我们共同的希望。内修人文需要我们共同维护精神的崇高,象保护眼睛一样呵护心灵的纯洁,让十星文明在荆楚大地绽放光芒。保护环境是我们的准则,关爱竹山是我们的责任。你看那静静的堵河,象母亲一样把我们紧紧环抱,生活在一个文明环保的城市里是多么的幸福呀。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我们为竹山的美好建设,为明天的绿色繁荣而努力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注意教育建设国防

全文共 810 字

+ 加入清单

1954年后,叶剑英任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监察部部长、训练总监部代部长等职。1958年任军事科学院院长兼政委。这一时期他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我军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之中。

早在1956年叶剑英就明确地提出了在“原子武器条件下军队行动特点和军队夜间战斗的训练”等重大问题。叶剑英亲自组织领导辽东半岛抗登陆演习,演习中进行模拟使用原子武器和化学武器条件下的抗登陆战役。

叶剑英注重军事教育,1956年夏主持召开了全军院校工作会议,在会上他提出了军队和平时期的中心工作是训练,训练的重点是干部的思想。提出了军队院校实行“三级制”,强调晋升军官必须经过相应的院校培养。

叶剑英尤其注意和平时期的军事训练工作。1963年秋,他在一份“军训简报”上见到了郭兴福教学法。12月份,他亲赴南京军区,观看郭兴福教学法现场表演。看完表演之后,他不仅给予了高度评价,还亲自进行总结,使郭兴福的教学法更加系统化、条理化。他提出的把兵练得“一个个都象小老虎一样”的意见,受到毛泽东的肯定,毛泽东说:“这一条我最感兴趣。”在叶剑英的努力下,中央军委发出指示,号召全军掀起学习郭兴福教学办法的运动,不久,一个全军性的群众练兵热潮轰轰烈烈地全面展开。叶剑英为我军在和平时期的建设工作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开创了新时期军事教育和训练的新局面。

“文化大革命”期间,叶剑英与林彪、江青反党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那种极端特殊的环境下,只要让他主持工作,他就尽最大努力把工作干好。为了维护正义,他不顾个人的安危,敢与林彪、“四人帮”进行针锋相对地斗争。

1976年10月,在粉碎“四人帮”的斗争中,叶剑英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拯救国家于危难之际。“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叶剑英先后担任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等职。他的论著丰富了毛泽东军事思想,主要著作已收入《叶剑英选集》。他文武双全,人称儒将,精通诗词,尤工七律,1983年出版有《叶剑英诗词选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全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心得体会

全文共 15866 字

+ 加入清单

法治中国与富强中国、民主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公平中国、美丽中国、平安中国等中国梦的核心要素相辅相成,共同编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愿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法治中国建设的指导思想,集中而言,就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它包括一个统领概念、一组理论纲要和一套思想体系。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法治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为主要参照,可以定位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目标。法治中国建设的重大任务包括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四项基本要务,以及推进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法治化等八个工作重点。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党的十五大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即将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做出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法学界多年的愿望和亿万人民的期盼终将成为现实。越是临近这一时刻,越是感到许多重大的理论前沿、制度前沿和实践前沿问题需要认真梳理和研究。对法治前沿问题的梳理与研究,需要站在法治中国建设的制高点,采取新的思维、新的参照、新的方法,以形成新的概念、新的观念、新的理论、新的建议。这正是中国法学面临并应承接的重大而迫切的任务。

本文把法治中国建设的前沿问题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指导思想;二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目标;三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大任务。

一、法治中国建设的指导思想

法治中国建设的指导思想,集中而言,就是习近平法治思想。本文认为习近平法治思想包括:一个统领概念、一组理论纲要、一套思想体系。

(一)统领概念:“法治中国”

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开创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局面。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法治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的概念、命题、论断和论述。笔者认为,其中统领性概念当属“法治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确认了“法治中国”这一概念,并将法治建设的纲领确定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1]。

“法治中国”概念的提出,是我们党在法治理论上的又一重大创新,也是党执政理念的重大创新。“法治中国”是对我们党历史上,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关于法治建设成功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未来中国法治建设的科学定位,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实践经验基础和强大的导向定位功能,构成我国法治建设新时期新阶段的时代主题。“法治中国”,以其无可比拟的包容性、凝聚力、感召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话语体系和法治理论体系的统领性概念,亦可视其为基石性范畴。

(二)法治中国理论纲要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法治的专题讲话,其中包括:201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实施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3年2月23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4年1月7日《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2月17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14年9月5日《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这几篇专题讲话连同总书记相关的重要批示和谈话,构成了法治中国理论纲要。其要点如下:

1. 法治中国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梦与中国梦一脉相承,法治中国与富强中国、民主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公平中国、平安中国等核心要素相辅相成,共同编织成中国梦的美好愿景。

2.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和法治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三者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注重借鉴丰富多彩的人类法治文明成果,但决不能囫囵吞枣、决不能邯郸学步,不照抄照搬、不削足适履。

3.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体系就是国家治理的制度体系,治理能力就是治理制度体系的执行力、运行力,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维护社会和谐。

4. 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面守法,不断开辟依法治国新局面,谱写政治文明的新篇章。

5. 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6. 宪法和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后,确保宪法法律的实施至关重要。必须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形成人们不愿违法、不能违法、不敢违法的法治环境。

7.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依据法治原则建立政府权力清单制度。

8. 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之一,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司法公信力,着力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破解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障碍;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司法人员公正办案,只服从事实、只服从法律。

9. 全面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推进监督制约法律化、制度化、程序化,依法授权、依法管权、依法用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10. 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11.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相信法律、自觉运用法律,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宪法不仅是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而且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武器。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坚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他律与自律紧密结合起来,高度重视道德对公民行为的规范作用。引导公民既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又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做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相一致;做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就要信仰法治、坚守法治。

12. 改革要于法有据。许多改革举措涉及现行法律制度。凡属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需要修改法律的可以先修改法律,先立后破,有序进行;有的重要改革举措,需要得到法律授权的,要按法律程序进行。有序推进改革,该中央统一部署的不要抢跑,该得到法律授权的不要超前推进。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

13.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同时也将推动各国共同坚持和平发展,构建民主法治、公正合理、合作共赢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中国将大力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法治化,与各国共同维护人类良知和国际公理,在世界和地区事务中主持公道、伸张正义,更加积极有为地参与热点问题的解决,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中国将继续通过平等协商处理矛盾和分歧,以最大诚意和耐心,坚持对话解决问题。

(三)法治中国思想体系

梳理和解读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谈话、论述和批示,我们发现:有关法治中国建设的思想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其标志首先在于,有关法律和法治的理论要素几乎都已涉及,例如,法治的本质、法治的价值、法治文化、法治信仰、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法律的权威、法治与国家治理、法治与社会治理、权力监督制约、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治军、依法办事、依法反恐。其次在于,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对中国法治建设实践的理论表达,有针对性地全面系统而又科学回答了有关法治中国建设的一系列关键的实践问题,诸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道路,推进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弘扬传统优秀法律文化,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人民民主、实行法治的关系,坚持党的领导与确保国家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履行职责的关系,认真对待人权和公民权利,正确处理权力与权利、管理与服务、维稳与维权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民主与专政、政策与法律、法律与道德、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改革决策)与法治(立法决策)、活力与秩序、监督与制约、文明(执法)与严格(执法)的关系,统筹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等等。

二、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目标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法治中国建设,首要的是进行顶层设计。顶层设计当中,最重要的是确定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目标。如何确定呢?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有原则性表述,即“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2],“推进法治中国建设”[1]。根据这一思想原则,立足当下、面向未来、放眼世界,可以采取“三重参照、三重定位”。

(一)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参照,定位法治中国建设目标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以“两个一百年”为参照,可从法治国家和法治中国两个层面考虑“两个一百年”的法治建设战略目标:

到2020年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基本建成法治国家,实现国家层面的法治,即法律体系更加完善,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基本确立,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以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到20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基本建成法治中国,即全面建成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不仅建成法治国家,而且建成法治社会;全面实现执政党依法执政,人民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公正司法,全体人民自觉守法,宪法法律有效实施,法治的核心价值充分实现。

(二)以法治现代化为参照,定位法治中国建设目标

法治现代化的目标是加快推进我国法治的转型升级。法治转型升级的实践路径包括:从法治国家转型升级为法治中国,从法律之治转型升级为良法善治,从法律大国转型升级为法治强国。

第一,从法治国家转型升级为法治中国。从建设法治国家到建设法治中国,意味着我国法治建设的转型升级。“法治中国”既是中外法治文明的现代版,又是“法治国家”的升级版。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国家本质上属于政治范畴,建设法治国家的着力点是在政治层面实现国家治理法治化,特别是把国家各项权力(包括立法权力、行政权力、司法权力、监督权力等)纳入法治范围,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法治中国”“不断把法治中国建设推向前进”[3]。“法治中国”的内涵比“法治国家”更加丰富、更加深刻、更具中国特色:建设法治中国,不仅要建设法治国家,还要建设法治社会、法治政府、法治政党;不仅要推进依法治国,还要推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治理、依法自治;不仅要搞好国家法治,还要搞好地方法治(区域法治)、行业法治,促进三者协调发展;不仅注重有形的法律制度硬实力建设,还要加强无形的法治文化软实力建设,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文化;不仅致力于国内法治建设,还要面向世界,推动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民主化、法治化,不断提升中国在国际法治和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第二,从法律之治转型升级为良法善治。“法治现代化”这一概念,既指从传统人治社会到现代法治社会的历史性变革,又指法治(法制)由传统型到现代型的历史性转换。世界范围内的法治现代化有各种各样的目标定位和发展道路,例如西方国家的自由主义、理性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等。就当代中国的法治现代化而言,我们走的是一条与改革开放同步的、与“五大建设”相适应、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发展道路,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协调的法治现代化道路,是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法治现代化。

中国古代的法治是工具主义法治,是君主专制独裁的严刑峻法;西方近代的法治基本上是形式主义(形式合法性或形式正义)的法治。它们既可以服务于“善”,也可能服务于“恶”。反思中国古代工具主义的法治文化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影响和西方近代形式主义法治文化,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的利弊得失,在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我们应当严肃地思考一个问题: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法治,也就是说,中国法治的核心价值和精神元素是什么,中国法治的目标模式(法治的中国模式)应该是什么。回答只有一个:中国法治作为现代法治,不仅应当是形式上的法律之治、规则之治,而更应当是良法之治。这种形态的法治同现代社会的制度文明和政治文明密不可分,它意味着对国家权力(尤其是对行政权力)的约束、对权力滥用的制约与制衡措施、对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平等保护等;意味着立法、行政、司法以及其他国家活动必须服从法律的一些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人权原则、正义原则、公平合理且迅捷的程序保障原则,等等;意味着法治要求国家维护和保障法律秩序,但国家必须首先服从法律的约束;意味着法治要求人民服从法律,但同时要求人民服从的法律必须建立在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基础之上。这种形态的法治就是内涵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理性、文明、秩序、正义、效率与合法性等诸社会价值的良法善治。

第三,从法律大国转型升级为法治强国。“截至2012年底,中国已制定现行宪法和有效法律242部、行政法规721部、地方性法规9200部,涵盖社会关系各个方面的法律部门已经齐全,各个法律部门中基本的、主要的法律已经制定,相应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比较完备,法律体系内部总体做到科学和谐统一。”[4]由宪法统领,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自治条例构成的法律体系已经相当丰富和庞大。中国人民用30余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立法行程。通过这些规范性法律文件,我国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民主政治、人权保障、社会发展、环境保护要求和需要的法律制度。就成文法而言,我国已经成为一个“法律大国”,而且很可能是第一法律大国,但还远不是一个“法治强国”。基于这种判断,法学界、法律界人士提出要加快从“法律大国”转型为“法治强国”。法治强国是强国之梦的组成部分。为实现强国之梦,我们党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提出了一系列“强国战略”,诸如,四个现代化、工业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教育强国、文化强国、海洋强国、网络强国……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中,应当十分明确地提出“建设法治强国”,实施法治强国战略。只有实现了法治强国,中国才有可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强国。正如胡建淼教授所言:“法治立国、法治稳国、法治救国、法治强国,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经验总结”[5-1]“法治是中国的强国途径,法治强国是中国的战略目标。”[5-2]

法治强国有多层含义:其一,法治是实现强国的手段,实行法治是强国之路,故,要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并保证其有效实施,以推进和保障国家强盛目标的实现。其二,法治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正所谓“明法者强,慢法者弱”(《韩非子·饰邪》)、“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有度》)。认定国家强盛,法治是重要一项。在强国中,法治成为国家与社会的核心价值,成为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根本方式,成为支撑国家兴旺发达的强大力量;全社会尊重法治、信仰法治、坚守法治;宪法具有极大权威,法律具有普遍的实效,任何个人和组织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其三,法治作为国家强盛的软实力。奉行法治,才能使我国在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中拥有与我国的历史文明、人口总量、经济实力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相当的话语权、决策权和规则制定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正是朝着实现“法治强国”的方向迈进。

(三)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参照,定位法治中国建设目标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1]

以此为参照,法治中国建设的目标也可分别确定为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实现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民主化、法治化。

到2020年的阶段性目标:在法治建设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及其运行机制,更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宏观样态可以描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科学完善;宪法法律得到有效实施;依法执政水平明显提高;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大幅提升;法治文化繁荣发展、法治社会建设卓有成效;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改革开放、持续发展的国际法治环境进一步优化。

在这一目标设计中,“法治体系”是个关键词。法治体系是法学研究的新概念,也是法治建设的新思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中国法治建设的中心任务应当升级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是中国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后必然提出的新任务。

法治体系由多个层面叠加构成。第一个层面是法律体系。法律体系指法律规范体系,是法治体系存在和运行的基础。第二个层面是法律运行体系,通常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等环节。在法律体系形成之后,我们感受深刻的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等现象依然突出,法治运行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不够协调。所以,法治体系建设要注重法律运行各个环节的有序性、有效性以及每一环节彼此衔接、相互促进。第三个层面是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法治政党及其有机统一;国家法治、地方法治(区域法治)、行业法治协调发展;国内法治、国际法治、全球法治有效衔接。

法治体系的形成是一个国家的法治走向成熟强大的重要标志。从这种意义上说,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目标就是加快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三、法治中国建设的重大任务

基于对法治中国建设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的研究与定位,可将今后一个时期法治中国建设的重大任务概括为四项基本要务、八个工作重点。

四项基本要务,就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是十八大做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部署的核心内容。

科学立法。之所以强调科学立法,是为了突出提高立法质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所指出的:人民群众对立法的期盼,已经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管用不管用、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国,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好国;越是强调法治,越是要提高立法质量。提高立法质量,关键在于:一要尊重和体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客观规律,使法律准确适应改革发展稳定需要,积极回应人民期待,更好协调利益关系;二要坚持问题导向,切实提高法律的针对性、及时性、系统性、协调性,发挥立法凝聚共识、统一意志、引领公众、推动发展的作用;三要注重增强法律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愿、得到人民拥护,使法律法规立得住、行得通、切实管用;四要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全方位推进立法工作;五要坚持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完善立法体制和程序,提高立法效率。

严格执法。党的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讲话都特别强调严格执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是法律实施的重要主体,必须担负法律实施的法定职责,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坚决整治以权谋私、以权压法、徇私枉法问题,严禁侵犯群众合法权益。”[3]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往往同执法失之于宽、失之于松有很大关系。有的政法干警执法随意性大,粗放执法、变通执法、越权执法比较突出,要么有案不立、有罪不究,要么违规立案、越权管辖;有的刑讯逼供、滥用强制措施;有的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甚至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等等。对违法行为必须严格尺度、依法处理、不能迁就。否则,就会产生“破窗效应”。

公正司法。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司法从执法中分离出来,将公正司法单独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务,体现出全党对司法的性质和重要性的认识的深化。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所以,司法必须公正。所谓公正司法,就是受到侵害的权利一定会得到保护和救济,违法犯罪活动一定要受到制裁和惩罚,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如果人民群众通过司法程序不能保障自己的合法权利,司法就没有公信力,人民群众也不会相信司法。司法是定分止争的最后一道防线。所以,司法必须发挥法律本来应该具有的定分止争的功能和终结矛盾纠纷的作用。要做到定分止争,司法必须公正,如果司法不公、人心不服,不仅难以定分止争、化解矛盾,甚至可能激化和聚集矛盾。司法还是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的最后一道防线。要发挥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的作用,司法必须公正、公开、公平,司法机关必须有足够的尊严和权威、有极高的公信力。为此,应当深化司法改革,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确保司法公正高效廉洁,切实有效地提高司法公信力。

全民守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全民守法。全民守法,就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原则,并负有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国家机关、政党(包括执政党),都要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在社会转型、矛盾凸显的当前形势下,要引导全体人民通过法律程序来表达诉求、维护权利、解决纷争,决不能让“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现象蔓延;要努力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在全社会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遵循这四项基本要务,应当着力于八个工作重点。

(一)推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法治化

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既是执政党,又是领导党,拥有对国家政权机关和整个社会的领导权。所以,建设法治中国,实现法治中国梦,关键在于党,在于党科学而又有效地依法执政。因此,依法执政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根本保证。法治中国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完善党依法执政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确保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照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制度行使执政权和领导权;确保党既严格守法又能科学有效地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和司法;提高各级党委及其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国理政的能力和水平。尤其应强调的是,通过长期不懈的依法执政实践,把党建设成为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国理政的执政党,坚持宪法至上、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的执政党,尊重和保障人权、促进社会公平的执政党,领导、支持和监督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国家权力的执政党,实现党的执政方式和执政活动法治化;在全社会全世界树立法治政党的伟大形象。

(二)加快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完备有效的法律体系是法治中国的重要标志,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制度前提。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实践是法律的基础,法律应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全面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推行行政体制改革、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保护生态环境,都对立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要继续完善法律体系。一方面要适时制定新的法律,另一方面要及时修改和完善法律。

要加快有关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创新社会治理、维护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等重点领域、重点问题立法,确保国家发展、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有效推进五位一体现代化建设。

要积极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新和立法体制创新,切实提高立法质量和立法效率,让每一部法律都成为精品之作;坚决克服立法过程中的地方保护和部门利益化倾向,防止地方和部门越权立法,避免重复立法、粗糙立法、腐败立法;促进法律体系的部门划分更为合理,法律法规的系统性、协调性、统一性进一步增强。

(三)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保证宪法法律统一有效实施

确保宪法法律实施,是法治中国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其中宪法实施保障问题尤为突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所以,要坚持宪法至上,保证宪法全面有效实施。为此,应进一步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应加快健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监督宪法实施的体制机制,加强和完善以全国人大常委会为中心的立法监督制度,维护法制统一。

要运用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和考评标准的引领、保证作用。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应涵盖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律监督等各个领域。

(四)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和严格执法,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都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时间紧迫,法治政府建设必须提速。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必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构建职权法定、行为规范、程序正当、公平公开、高效便民、诚实守信的行政权力运行体系,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必须优化政府公共服务,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必须严格公正廉洁文明规范执法,保障法律法规统一正确实施。为切实保证严格公正廉洁文明规范执法,必须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程序规范、权责统一、公正高效的综合执法体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保障、海域海岛等重点领域综合执法;完善城管执法体制机制;建立健全以裁量权为基准,以程序规范为关键,以制约和监督为保障的行政裁量权运行机制。

(五)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内容。为此,必须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确保权利救济、定分止争、制约公权等司法职能得到充分发挥,确保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从司法改革的目标来看,新一轮司法改革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改革,聚焦三个突出问题:确保司法公正;增强司法能力;提升司法公信。从上述目标和问题出发,司法改革的重要任务包括:

第一,推进司法权力运行制度机制创新,确保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特别是人民法院的审判独立。对司法权独立行使造成严重干扰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司法地方化,二是司法行政化。所以,为了确保司法独立,就须推进以去地方化和行政化为重心的司法管理体制改革。

首先是去地方化。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去地方化作为司法改革的首要任务,设计通过改革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案件管辖制度来破解司法地方化。具体举措包括“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1]“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1]等。

其次是去行政化。目前,法院的行政化倾向日趋严重。法官和法院工作人员按照行政机关“官本位”层级模式定级,法官群体因被划分为不同等级而存在上下级隶属关系,院长对副院长、副院长对庭长、庭长对法官是一种领导与被领导、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这就为法院各级领导影响和干预法官办案留下了制度空间,致使审判庭庭长、分管副院长、甚至院长直接插手合议庭和法官审理案件、干预合议庭和法官裁决的情况时有发生,在一些法院甚至常规化,人情案、关系案由此产生。由于法院领导行政式地干预办案,法官审判的责任心有所下降,审判质量不高。司法行政化不仅表现在一个法院内部,也表现在法院系统内部。上级法院过多地干预下级法院的审判工作,事前干预、审理过程干预、审判之后继续干预,也有扩大的趋势。超越法律规定的各种名堂的“内审”,不仅拖延了审判期限,而且滋生司法腐败。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行政化绩效考核中的改判率、发回重审率等指标,也迫使下级法院(法官)不得不经常“请示”上级法院(法官),以避免改判或发回重审。针对司法行政化的弊端和危害,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采取了多项司法去行政化措施。其中包括:“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明确各级法院职能定位,规范上下级法院审级监督关系。”[1]司法去行政化,是为了确保法官独立办案、独立负责地作出裁判,更好地提高法官的司法能力和水平。此外,中央还明确规定建立健全违反法定程序干预司法的登记备案通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改革涉法涉诉信访机制,建立健全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凡是涉及法律的信访都应回归司法程序,避免行政化方式处理涉法涉诉信访所造成的社会问题。在重视发挥审判委员会、合议庭作为司法民主组织形式积极作用的同时,推进法院内部去行政化改革。在保证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同时,确保主审法官、合议庭在案件审判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依法独立办案责任制。健全审判权运行机制,真正让主审法官、合议庭在法定程序内行使职权,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

第二,推进司法职权配置科学化。自党的十七大提出优化司法职权配置的任务以来,有关司法改革的方案都涉及该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从“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的新角度再次关注司法职权配置优化问题。《决定》指出:“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健全司法权力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机制,加强和规范对司法活动的法律监督和社会监督。”[1]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要求形成在党的领导下,在宪法法律的制度框架内,司法机关(含具有部分司法职能的机关,如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之间既互相制约监督又有效协同配合的法治局面。

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当以保证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为要义。在全部司法案件中,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民行诉讼案件约占90% ;在刑事诉讼案件中,人民法院担负着最终定罪量刑、惩恶扬善的职责。所以,从司法权运行规律出发,必须确立以审判权为中心的科学理念,必须树立审判权应有的权威。司法改革不能以牺牲或弱化审判权为代价,不能不适当地压缩审判权的运行空间。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强调“健全司法权力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机制”[1],强调“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1],强调“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1]

第三,推进人权司法保障法治化,切实维护人民权益。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推进司法人权保障法治化是新一轮司法改革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和法治理念出发,把“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作为司法改革的重大任务,这在我国司法改革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司法领域,严重侵犯人权的现象集中表现在对公民人身权利和自由的侵害,以及对公民财产权利的侵害两个方面。《决定》有的放矢地宣告“严禁刑讯逼供、体罚虐待”[1],强调“健全错案防止、纠正、责任追究机制……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1]。在一些刑事案件中,存在随意违法违规处置犯罪嫌疑人的财产、赃款赃物并且不随案移送的情形,因此当被告人被宣告无罪时,被查封、扣押的财产却渺无踪影。在一些民事案件中,也有超标的查封和扣押当事人财产,严重影响当事人正常经营和生活的情况。对此,《决定》要求“进一步规范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物的司法程序。”[1]因此,必须强化疑罪从无、无罪推定、程序正义的司法理念,强化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和监督,建立健全严禁刑讯逼供、体罚虐待的约束机制。完善错案防止纠正责任追究制度。针对这些年严重侵害人权的冤假错案接连发生,中央政法委发布了《关于切实防止冤假错案的规定》,就严格遵守法律程序、加强防止和纠正错案机制建设作了明确规定:一是健全防止错案机制,严格遵守证据裁判原则,严禁刑讯逼供、体罚虐待,严格执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准确把握刑事案件证明标准。二是健全发现错案机制,着力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的申诉、控告权,充分发挥律师的辩护作用。三是健全纠正错案机制,明确错案的认定标准和纠错启动主体,完善错案纠正程序。四是建立错案责任追究机制。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要求尊重被告人的诉讼主体地位,维护被告人的辩护权等诉讼权利,坚持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程序公正原则、审判公开原则和证据裁判原则。2013年,全国法院恪守罪刑法定、证据裁判、疑罪从无等原则,严格排除非法证据,依法宣告825名被告人无罪[6],确保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同时,应完善以国家司法救助制度、诉讼费用担保制度、法律援助制度为基础的司法救济体系。优化刑事辩护权的配置,充分保障可能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获得诉讼全过程的法律援助。充分发挥律师在依法维护公民和法人合法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健全人权司法保障制度,还应加快完善诉讼制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诉讼权利。继续推进刑事诉讼制度和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加快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创新行政诉讼制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诉权,确保人民群众高效便捷地通过司法途径、在法律范围内实现权利救济、正义伸张、矛盾化解,引导和保障人民群众以合法理性的方式表达诉愿。完善科学文明高效便民的诉讼机制。以一审明断是非定分止争、二审案结事了、再审依法纠错为龙头,完善司法为民的诉讼机制。建立健全网络、电话、邮件、信函,公民预约、社区巡回、上门服务特殊人群等受案、立案、申诉多渠道便民利民方式,规范司法救助,让老百姓打得起官司,让群众合理诉求及时就地解决。建立健全繁简分流和速裁机制、轻微违法犯罪案件快速处理机制,保障当事人的便利诉讼和权利救济。加快建立宽平台的法律咨询、法律服务、诉讼引导机制,引导群众形成内心信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治习惯。

第四,推进司法职业化,增强司法人员的能力。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多种原因,我国司法职业化程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为了提高司法职业化水平,加强司法职业保障,《决定》要求:“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司法人员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统一招录、有序交流、逐级遴选机制,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职业保障制度。”[1]同时,“完善律师执业权利保障机制和违法违规执业惩戒制度,加强职业道德建设”[1]。为此,应完善司法人员职业准入、职业培训、考核晋升、交流轮岗、福利待遇、终身职业保障等制度体系。建立与法官法、检察官法、人民警察法规定的法律职务等级挂钩的薪金福利保障、与公务员法衔接的单独的职务序列及工资制度。建立法官、检察官专业考评管理委员会、惩戒委员会等评价体系,承担司法人员职务晋升、职业禁止、违法惩戒等事务。推进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探索建立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法律学者等法律职业良性流动机制。完善律师执业权利保障机制和违法违规执业惩戒制度。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改革。围绕破解制约司法能力难题,加快推进司法职业化,建立以法官、检察官为主体,以司法助理官、书记官、司法警察、专业技术人员为辅助,以综合管理服务事务官为保障的三个序列适度分离的现代司法组织体系。

第五,推进司法保障体制机制常态化。最近几年,司法的物质保障有了较大改善,但仍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部分法院在受理案件剧增、办案支出扩大而同时诉讼费用锐减的情况下办案经费紧张,特别是经济相对落后的省区法院,问题更为突出。为此,建议尽快研究建立人民法院经费保障长效机制,将人民法院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办案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与诉讼费收入彻底脱钩;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有效保障高级法院、中级法院和落后地区的城区法院正常运转和法庭建设、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装备建设。

(六)推进依法治理、依法自治、全民守法,建设法治社会

从宏观样态上说,法治社会主要包括三个基本层面:第一,党和政府依法治理社会。各级党委和政府依据法定的职权、程序和规则,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调节利益关系,解决社会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第二,公民依法自由结社,社会主体依法自治。社会组织、基层群众、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等社会主体依据法律的规定自主处理本组织、本行业、本单位的内部事务。第三,人人自觉守法。公民、社会团体、政党等依据法律的规定自主行使法定权利,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承担法律责任。

建设法治社会,必须推进和保障社会自治。一个平等、自由和协商的社会领域是法治国家的根基所在。社会自治为公民及社会组织通过自我协商、平等对话参与社会治理、依法解决社会问题留出了广阔空间。社会依法自治和国家依法治理相结合,构成了法治社会的多元共治体系。

(七)依法规范权力,实现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法治化

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依法规范权力、加强权力监督,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此,应建立健全边界清晰、运转高效、相互协调、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模式,确保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建立严格的权力清单制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着力构建党的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和民主监督、社会监督有机结合、覆盖全面、运转高效、执行有力的全方位、立体化监督体系。依法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八)统筹国内法治和国际法治两个大局,加强国际法治交流与合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良好的国际法治环境

在当今全球化时代,我国要全面推进法治建设,必须确立统筹国内法治和国际法治两个大局的观念,正确处理国内法治与国际法治的关系。首先,应积极参加国际公共事务的商讨,参与全球治理对话,善于运用法治的话语表达中国的立场和观点,将中国对国际公共事务的关切明确表达出来,并鲜明地建立和维护国际法治的立场,促进在各个方面和领域形成国际法治的格局。其次,认真研讨并总结中国过去半个多世纪的经验与教训,对于国际法在中国的适用与实施提出总体性规则,并在恰当的时机使其进入宪法修正案。第三,依据国际社会共同认可和接受的法治精神、法治理念和法治原则不断推动中国法治的发展,使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国、认同中国,树立法治中国的良好形象,并在促进国际法治的参与过程中维护我国的合法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全文共 2211 字

+ 加入清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充分运用第一批活动经验,紧紧扭住反对“四风”,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问题,把改进作风成效落实到基层,真正让群众受益,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总书记强调,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但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昭示了我们党在作风建设上一鼓作气、一抓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坚定恒心,为巩固和扩大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确保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推进、永久“扎根”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指引。

贯彻群众路线、加强作风建设,关乎人心向背,关乎党的执政之基是否牢固。只有把改进作风的成效落实到基层,真正让群众受益,“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除”,才能打通我们党执政为民理念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是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之役。在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进入收尾阶段,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即将展开之际,习总书记再次发出作风建设的动员令,进一步动员全党从思想上拧紧螺丝、上紧发条,必将保证教育实践活动“不歇脚”“不断线”、善始善终、善做善成。

“治大国者先治吏”“吏治则国治”。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力度之大、效果之好,广受赞誉。人们普遍感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钉钉子精神狠抓作风建设,立新规、动真格、求实效、防反弹,说到做到、有诺有践、旗帜鲜明、斩钉截铁,得到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广泛拥戴。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对存在的问题不回避、不掩饰,不等不靠、立行立改;民主生活会、座谈会等不绕弯子、真刀真枪,真正起到了红红脸、出出汗、触及思想、触及灵魂的效果。作风方面的各种问题一项一项来抓、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来破,“四风”顽症被涤荡,干群关系融洽回暖,党风政风焕然一新。

同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相比较,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涉及的单位和人员范围广、领域宽、数量大,与群众贴得更近、联系更直接。因此,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被称为 “开在百姓家门口”的活动。人民群众对党的感情最朴素,也最直接。“民之苦乐,皆系于官之贤否。官贤则民安,否则民之困苦无所底止。”基层单位干部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分量,直接关联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应当说,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恪尽职守、真诚为民的,但确有一些害群之马在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危害党的执政之基。“理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门则不言货利”,这是古训,但有的干部将手中的权力当作了个人谋私的工具,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甚至毫无忌惮地公开敛财,群众敢怒不敢言。如去年以来曝光的多起“亿元巨贪”案中,绝大多数居然是市县乃至镇村干部,这些人“靠山吃山”,疯狂蛀蚀公家资产,教训极其深刻。也有的干部满足于当撞钟和尚,得过且过混日子,纯属“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的尸位素餐,群众意见很大。还有的干部在新的考验面前出现“本领恐慌”,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捉襟见肘,老百姓打心眼儿里瞧不上。

“为政不在多言,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存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市县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和基层单位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直接,其不良作风更直接损害群众利益、伤害群众感情。必须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类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我们要按照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聚焦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和损害群众利益这两大问题,盯住作风问题不放,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情抓起,勇于较真、敢于亮剑,让群众的急难愁有人问、有人解,让“四风”及其变种原形毕露、失去空间,让党员干部在贯彻群众路线中坚定信念、提升能力、增强本领。

习总书记强调,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有效途径,必须聚焦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汇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的正能量。突出问题导向,就需要红脸出汗,需要洗澡治病,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坚持以问题整改开局亮相,以问题整改注入动力,以问题整改交出答卷,坚决不走过场。要通过教育和实践两手抓,让作风之弊、行为之垢纤毫毕现、无处遁逃,使党员干部从灵魂深处受到洗涤和震撼。干部作风好坏最直接和最终承受者是广大群众,因此,第二批活动更要“开门”进行,让基层群众对干部作风有置喙的机会和权利。

天地悠悠悬秤杆,百姓芸芸秤砣心。严纲纪、正作风是一场大手术,唯有伤筋动骨,才能从根本上激浊扬清。作风建设是一场没有结尾的斗争,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变种又会冒出来,不能一阵风、刮一下就停。因此,习总书记告诫全党: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但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形成风气不在一朝一夕,改变风气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抓作风要成为我们永恒的课题。

俄国作家契诃夫有言:“蚜虫吃青草锈吃铁。”吏治败坏、作风不正,会如蚜虫与锈一般蚕食我们党的执政之基。因此,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要求,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制度,让“软建设”成为“硬约束”,从根子上改变“生态环境”,铲除歪风邪气滋生的土壤,使作风建设成为党内生活的一种常态、成为党员干部的一种自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为建设幸福中国而努力奋斗

全文共 936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个假期里,我仔细品味了《建设幸福中国》这本书。这本书使我真正的了解到了中国这些年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成就。让我感受到了国家以及社会对我们青少年的亲切关怀,从身边点点滴滴的变化,如︰教育﹑生活﹑交通等等。所以我感到了“幸福”!

2011年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两会”上,大家共同提出了“幸福中国”这个号召。整本书分为6个篇章,分别是“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共享发展成果”“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困难家庭住上新房”“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整本书仅仅围绕 “幸福中国”四个字,使我们大家感受到了幸福中国的繁荣富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1978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施改革开放……这些历史表明想要幸福,就要努力创造、奋斗!

这本书里的第一篇章的《喜看十一五》中的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一个章节使我深受教育。这一篇章主要讲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中实施的“三免一补”的小故事。三免指的是免除课本费、杂费、文具费。“一补”是针对小学半寄宿制学生和初中困难学生生活给予补助。从这些信息中我体会到国家对九年义务教育十分重视。

不仅如此,从我们身边的变化,就可以体现出建设幸福中国的成果。比如:我的学校操场跑道原来是用水泥做的,而现在是用塑胶﹔原来教学楼是4楼现在变为6楼﹔教室原来是脏兮兮的,窄窄的,光线昏暗而现在教室宽敞明亮,南北透风,光线充足,现在老师还用“多媒体”教学呢!现在学校经常搞些活动,有运动会、有讲故事比赛还有唱歌比赛……数不胜数,而以前呢,根本不能和现在一起相提并论!

每当夜幕降临,虽然天已经黑了,但是在广场跳舞的那些人心还是火热热的。你瞧那位阿姨在广场的音乐伴奏下,手势一挥,脚步一踏,腰一扭就成了幸福中国的和谐篇章。

再比如现在九年义务教育不要交学费,爸爸妈妈可以用这些省下的钱帮我买课外书,让我丰富课余生活,让我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像这种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它蕴含这许许多多的艰辛与汗水和感动。我读完《建设幸福中国》这本书之后,我认为建设幸福中国人人有责,哪怕是一点点微薄之力,大家一起努力,汇聚成大海。如果你问我怎样才能幸福,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你,只有国家幸福,我们才会更加幸福!

祝愿祖国在新的一年里能够繁荣富强,龙腾虎跃,越来越“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全文共 232 字

+ 加入清单

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审查和批准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审查和批准201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批准2016年中央预算;

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草案)》的议案;

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建设和谐社会优秀作文

全文共 1076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种美,令人回味,促人追求,这是一种可以吸引目光的美,她——光彩夺目;有一种美,飘逸在浮云之上,深埋在古垒之下,这是一种可以吸引灵魂的美,她——深藏不露;有一种美,。朴实真挚,发自肺腑,这是一种可以创造奇迹的美,她——无处不在。有一种美,无与伦比,集三“美”于一身,那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和谐社会需要人与自然的和睦相处。我们每天都幸福地生活在大自然里。仰观日月星辰,纵看江河湖海,遐想太空奥秘,探索地下宝藏,欣赏花草树木,品尝美味佳肴,倾听风的声音……这一切都是赠给我们人类的礼物。我们珍惜了吗?千万年来,人类无穷无尽地向大自然索取,她却用博大的胸怀包容着我们,毫不吝啬的奉献自己。随着社会发展,人类越来越多的污染抛给了我们成长的母亲——大自然。与日俱增的人口使城市变得臃肿不堪,各种现代化的机械设施让大自然不堪重负。许多动物;植物濒临灭绝,资源消耗,能源紧缺,环境污染……为了我们永远幸福地生活着,就让我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吧!从心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珍惜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每一棵树;每一颗花……

和谐是个广泛的话题。小到人与人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只有心存关爱,互相体谅,才能拥有和谐的美丽。一个家庭需要和谐;遇到事情互相商量,有说有笑,民主平等,一家人团结和睦其乐融融。同学之间需要和谐。同学忘带东西,会毫不犹豫地借给她。同学生病了,会送上温暖的问候,遇到困难会互相帮助。和谐是一张张热情的笑脸。邻居之间需要和谐。邻居向你借东西或要你帮忙,你应借给他,帮助他。

和谐大到国与国之间。人类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和平。因此我们向往安定有序;我们追求安定有序;我们守护安定有序。如果国与国之间经常打仗,那么世界还会和谐吗?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一道道柔和的车灯。有一晚上妈妈打的回家,那个好心的司机一直摁亮着车灯,直到妈妈走进家门才把车开走;建设和谐社会,需要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心;你看那个春节,大雪无情人有情,警察叔叔们不畏寒冷,不顾安危,为了老百姓坚持跟大雪抗争到底;建设和谐社会,需要一颗感恩的心,为疲乏的父母端上一杯热腾腾的茶。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也是微笑着对别人说声

“您好!”“谢谢!”“对不起!”需要平凡人生迸发的创业激情,是车间飞溅的钢花、耀眼的电弧;需要和平卫士的奉献与承诺;需要没有污染的土地、郁郁葱葱的森林……建设和谐社会需要这样大大小小的细节。

和谐,就像是春风,能吹暖人的心灵,也似冬日里的阳光,会给予温暖和力量。让我们共同努力,建设和谐社会,让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祝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绿色生态文明建设作文

全文共 360 字

+ 加入清单

我——一片小小的绿叶。我不像香味四奇花异草一样诱人;也不像碧波荡漾的湖水那样优雅;更不像色彩绚丽的彩虹一样漂亮。但是,我却无私的将自己贡献给了人类!

我将自己唯一的装饰品——叶绿素,与太阳结合制造出人类所需的糖和蛋白质。我还不断地为人类制造出氧气,并且,我还制服了许多对人类有害的污染……

我如此的为人类付出,但最终得到的却是人类肆无忌弹地砍伐森林,破坏环境,破坏我所居住的美丽家园!

现在,人类的所作所为,使得沃土变成了沟壑,流沙埋没了良田,大气层更是“漏洞百出”。我们的家园受到了破坏,人类的生存受到了威胁。但是,正当无数次灭顶的洪灾袭来时,人类仍不知悔改;正当人类即将濒临死亡时,人类仍毫不察觉。

沉睡着的人类啊,赶快觉醒吧!善良的人类啊,赶快行动吧!执迷不悟的人类啊,放下手中的“屠刀”吧!我真心希望人类能把它建得更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建设扶贫民情日记

全文共 719 字

+ 加入清单

呼吸着乡野清新的空气,迎着初夏淅沥的细雨,从车窗向外望,田间地头一片葱笼,远处的山峦飘起了细纱。在我们党95岁生日前夕,在这样夏日难得的清爽和凉意中,县人社局组织开展了专题党日暨精准扶贫结对帮扶活动。伴随着一路的美景,我作为67名人社党员干部的一员,乘大巴准时到达了目的地——距县城百里之外的省级贫困村崔家桥镇金马村。

一进入村部,会议室内鲜艳的党旗,张贴的横幅准确的契合了今天的主题。在听取情况介绍后,人社局集体佩戴党徽,高举右拳,面对庄严的党旗,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瞬间,我的心重新跳回到了十年前那令我激动澎湃的频率,脑海中又翻腾起无数儿时膜拜的英雄形象,习总书记那低沉浑厚的“不忘初心”音犹在耳。在这样主题党日活动的洗礼下,我由衷的感受到了作为共产党员的自豪和责任。

在村干部带领下,我们同行的十余人沿着蜿蜒的山路向大山深处进发。雨越下越大,路越走起陡。同行的同事沿路分散到了各自的帮扶对象家中。转过一个山坡,映入眼帘的是一栋现在农村已少见的土坯平房,覃主任告诉我们这就是帮扶对象聂建军的家。

聂建军本人肢体残疾,妻子有智力障碍,两个小孩都还在读书,家里的主要经济收入就靠几亩薄地。走进他家低矮的房门,家里只有简单的几件家具,吃饭也没有单独的厨房,只在堂屋挖了一个火塘。由于聂建军和妻子两人均外出打工,我们只好将慰问金和帮扶卡转交给他六十多岁的老母亲。

考虑到聂建军家的实际情况,我们与覃主任共同商议,一是为其申报农村低保户,在9月份以前落实,我们具体负责与民政部门的衔接与协调。二是转变种植模式,建议待聂建军回家后,在山地上种植烟叶,提高家庭收入。

在贫困中摸索的人群,只要给予足够的希望,就播下了种子,燃起了火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征文

全文共 2248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领导: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xx镇卫生院全体医护人员热烈欢迎各位领导来我院考核指导工作,希望各位领导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下面我就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工作做以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xx镇位于xx省xx县南部,东连xx,南频xx,西接xx,北邻xx,离县城南白镇26公里,距历史文化名城遵义50公里,总面积106.9平方公里,共辖8村1社区,192个村民组,全镇居民(含城镇居民,流动人口)共有49466人。全镇卫生资源主要以xx镇中心卫生院为主,卫生院现有职工70余人,开放床位100张,门诊设有内儿科、外科及妇产科、中医科和预防保健科,病房设有内儿科、外科及妇产科。辖区内设置村卫生室24个,村医37名。卫生院全院职工和名村卫生室人员共同开展公共卫生工作。

(二)、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各项工作开展及完成情况:

1、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工作:2012年建档的总体要求是求质量,求效果,高质量完成每一份居民健康档案。对今年达到65岁的老年人和新出生的儿童,继续进行了体检建档,对已经建立的居民健康进行一次认真细致的回头看,查漏补缺,正确规范填写健康评价和中医治未病干预措施,特别要求一定做到三个相符,即体格检查与实验室检查结果要相符;妇幼报表和公共卫生报表相符;计划免疫疫苗接种报表和公共卫生报表相符。现已建立档案46157人,建档率93%。

2、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村村设置了健康教育宣传栏,定期更新了宣传内容,利用全民体检入户的机会户户发放了健康教育资料;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疾病预防、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活动;指导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尤其是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通过集市等人群集聚的地方发放了健康教育宣教资料;医院在内儿科、妇产科设立了高血压、糖尿病、孕产妇健康咨询台,患者随时可以享受免费咨询服务;每村刷写了2-3条宣传标语,重点宣传了公共卫生、医改、中医等重点工作。

3、65岁以上老年人、孕产妇、0-6岁儿童的随访:按每季度一次随访的要求,完成了第一季度的免费随访和体检,将死亡的老年人及时进行了删除,对新增的及时更新了信息。加强了对妇幼保健和儿童保健工作的督导,确保了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率保持在95%以上。向孕产妇提供5次产前检查、3次产后上门访视和1次产后常规检查;向已婚育龄妇女每年提供1次常见妇女病检查等。继续推进新生儿“两病”筛查工作,降低残疾发生率。现系统管理0-6岁儿童38485人,孕产妇199人,65岁以上老年人3578人。

4、高血压、糖尿病、重症精神病的随访:加强对慢性病的随访,及时指导治疗,降低致死致残率,已经完成了第一季度的随访工作,免费进行了一次心电图、血糖、体格检查。对新发现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及时的更新了2011年的纸质和电子档案,纳入重点管理目标,按季度进行随访。重症精神病及时与当地政府和派出所进行了对接,提高防范意识,减少对社会安全的危害。系统管理高血压1385人,糖尿病102人,重症精神病41人。

5、疾病预防控制和传染病报告工作:

(1)对传染病的报告更加及时正确规范,门诊医师在接诊传染病患者的时候,要求如实填写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册和传染病报告卡,及时报防保科,组织医护人员认真学习和掌握了传染病报告流程,传染病的分类,严格实行首诊负责制,制定漏报处罚办法,凡发现门诊及住院医师漏报1例罚50元。

(2)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有医务工作者,必须熟练掌握应对对方公共卫生事件的措施,处理和报送流程。做好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抢救;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技术培训;承担或协助做好传染病病人的消毒隔离、治疗和其它防控工作;协助开展疾病监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等。

(3)继续做好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工作,卡、册、证与网络儿童信息必须一致。

6、配合上级相关部门做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全面完成各项任务。

(三)主要做法:

一是成立公共卫生服务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负总责,副院长任副组长分管具体工作,公卫科主任负责业务工作,防疫、妇幼专干为技术指导,抽调7人实行包保责任制,负责所包村的各项工作。

二是认真学习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实施细则,积极参加业务培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利用周会组织全院医护人员学习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相关业务知识,提高知晓率,让人人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更好地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三是强化技术指导,确保按质按量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四是组建了公共卫生服务小分队,按照整村推进的要求对全乡居民进行一次地毯式的免费体检。

五是分工明确,分类服务。由村保健员和卫生院包村医生完成对重点人员的随访,开具免费体检单,动员来医院集中免费进行检验、影像检查,对确实不能来医院检查的动员到村卫生室集中检查和医院医疗小分队直接上门检查,真正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

六是对村医实行绩效考核和聘用制:对村卫生室的工作进行半年一次的绩效考核,根据考核的结果发放工资。

( 四)存在问题

一是村医工作水平参差不齐,40%的不会用电脑,居民休息完全由卫生院医务人员录入;

二是群众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知晓率不高,部分群众有抵触情绪,不能很好的配合;

三是群众对免费体检的认识不够;

(五)今后工作打算

一是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分解所承担的具体任务,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卫生院医护人员和村医进行相关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尤其要加强对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与管理方面的培训和指导,强化日常督查,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方案。

二是加大对群众的宣传力度,让全民参与,支持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全文

全文共 11784 字

+ 加入清单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但总体上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制约。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抉择,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重大举措。要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动员全党、全社会积极行动、深入持久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推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以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重点,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加快建设美丽中国,使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作为基本方针。在资源开发与节约中,把节约放在优先位置,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在环境保护与发展中,把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在生态建设与修复中,以自然恢复为主,与人工修复相结合。

坚持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建立在资源得到高效循环利用、生态环境受到严格保护的基础上,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

坚持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基本动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断深化制度改革和科技创新,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坚持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将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生态文化的宣传教育,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

坚持把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作为工作方式。既立足当前,着力解决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约性强、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打好生态文明建设攻坚战;又着眼长远,加强顶层设计与鼓励基层探索相结合,持之以恒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在全社会得到推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进一步优化。经济、人口布局向均衡方向发展,陆海空间开发强度、城市空间规模得到有效控制,城乡结构和空间布局明显优化。

——资源利用更加高效。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能源消耗强度持续下降,资源产出率大幅提高,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65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减少,大气环境质量、重点流域和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0%以上,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56%,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50%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生物多样性丧失速度得到基本控制,全国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

——生态文明重大制度基本确立。基本形成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补偿、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等关键制度建设取得决定性成果。

二、强化主体功能定位,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空间规划体系,科学合理布局和整治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

(四)积极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健全财政、投资、产业、土地、人口、环境等配套政策和各有侧重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推进市县落实主体功能定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多规合一”,形成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区域规划编制、重大项目布局必须符合主体功能定位。对不同主体功能区的产业项目实行差别化市场准入政策,明确禁止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准入事项,明确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禁止和限制发展的产业。编制实施全国国土规划纲要,加快推进国土综合整治。构建平衡适宜的城乡建设空间体系,适当增加生活空间、生态用地,保护和扩大绿地、水域、湿地等生态空间。

(五)大力推进绿色城镇化。认真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严格控制特大城市规模,增强中小城市承载能力,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尊重自然格局,依托现有山水脉络、气象条件等,合理布局城镇各类空间,尽量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保护自然景观,传承历史文化,提倡城镇形态多样性,保持特色风貌,防止“千城一面”。科学确定城镇开发强度,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建成区人口密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从严供给城市建设用地,推动城镇化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严格新城、新区设立条件和程序。强化城镇化过程中的节能理念,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便捷的交通体系,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提高城镇供排水、防涝、雨水收集利用、供热、供气、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所有县城和重点镇都要具备污水、垃圾处理能力,提高建设、运行、管理水平。加强城乡规划“三区四线”(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绿线、蓝线、紫线和黄线)管理,维护城乡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杜绝大拆大建。

(六)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完善县域村庄规划,强化规划的科学性和约束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加快农村危旧房改造,支持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开展农村垃圾专项治理,加大农村污水处理和改厕力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治理农业污染,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依托乡村生态资源,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休闲业。引导农民在房前屋后、道路两旁植树护绿。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环境整治和民风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文明村镇创建。

(七)加强海洋资源科学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根据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科学编制海洋功能区划,确定不同海域主体功能。坚持“点上开发、面上保护”,控制海洋开发强度,在适宜开发的海洋区域,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积极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严格生态环境评价,提高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综合开发水平,最大程度减少对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严格控制陆源污染物排海总量,建立并实施重点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加强海洋环境治理、海域海岛综合整治、生态保护修复,有效保护重要、敏感和脆弱海洋生态系统。加强船舶港口污染控制,积极治理船舶污染,增强港口码头污染防治能力。控制发展海水养殖,科学养护海洋渔业资源。开展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综合评估。实施严格的围填海总量控制制度、自然岸线控制制度,建立陆海统筹、区域联动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机制。

三、推动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必须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

(八)推动科技创新。结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符合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科研活动特点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加强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研究,开展能源节约、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开发、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方面取得突破。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对绿色产业发展方向和技术路线选择的决定性作用。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综合集成创新能力,加强工艺创新与试验。支持生态文明领域工程技术类研究中心、实验室和实验基地建设,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形成一批成果转化平台、中介服务机构,加快成熟适用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加强生态文明基础研究、试验研发、工程应用和市场服务等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九)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采用先进适用节能低碳环保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服务业,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积极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加强预警调控,适时调整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名单,严禁核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逐步提高淘汰标准,禁止落后产能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做好化解产能过剩和淘汰落后产能企业职工安置工作。推动要素资源全球配置,鼓励优势产业走出去,提高参与国际分工的水平。调整能源结构,推动传统能源安全绿色开发和清洁低碳利用,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

(十)发展绿色产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以推广节能环保产品拉动消费需求,以增强节能环保工程技术能力拉动投资增长,以完善政策机制释放市场潜在需求,推动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施节能环保产业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化工程,规划建设产业化示范基地,规范节能环保市场发展,多渠道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加快核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新材料、新装备的研发和推广,推进生物质发电、生物质能源、沼气、地热、浅层地温能、海洋能等应用,发展分布式能源,建设智能电网,完善运行管理体系。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提高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推广普及力度。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以及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林产业。

四、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使用,推动利用方式根本转变

节约资源是破解资源瓶颈约束、保护生态环境的首要之策。要深入推进全社会节能减排,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各类资源节约高效利用。

(十一)推进节能减排。发挥节能与减排的协同促进作用,全面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低碳行动,实施重点产业能效提升计划。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加快推进既有建筑节能和供热计量改造,从标准、设计、建设等方面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上的应用,鼓励建筑工业化等建设模式。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优化运输方式,推广节能与新能源交通运输装备,发展甩挂运输。鼓励使用高效节能农业生产设备。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创建活动。强化结构、工程、管理减排,继续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十二)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加快建立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务业体系,提高全社会资源产出率。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开发利用“城市矿产”,推进秸秆等农林废弃物以及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再制造和再生利用产品,鼓励纺织品、汽车轮胎等废旧物品回收利用。推进煤矸石、矿渣等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组织开展循环经济示范行动,大力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推进产业循环式组合,促进生产和生活系统的循环链接,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十三)加强资源节约。节约集约利用水、土地、矿产等资源,加强全过程管理,大幅降低资源消耗强度。加强用水需求管理,以水定需、量水而行,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促进人口、经济等与水资源相均衡,建设节水型社会。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和产品,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城市节水,推进企业节水改造。积极开发利用再生水、矿井水、空中云水、海水等非常规水源,严控无序调水和人造水景工程,提高水资源安全保障水平。按照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率的原则,加强土地利用的规划管控、市场调节、标准控制和考核监管,严格土地用途管制,推广应用节地技术和模式。发展绿色矿业,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促进矿产资源高效利用,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

五、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严格源头预防、不欠新账,加快治理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多还旧账,让人民群众呼吸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十四)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加快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形成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川滇、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近岸近海生态区以及大江大河重要水系为骨架,以其他重点生态功能区为重要支撑,以禁止开发区域为重要组成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提高沙区、草原植被覆盖率,有序实现休养生息。加强森林保护,将天然林资源保护范围扩大到全国;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森林经营,稳定和扩大退耕还林范围,加快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完善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经营管理体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严格落实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加快推进基本草原划定和保护工作;加大退牧还草力度,继续实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稳定和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启动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和退耕还湿。加强水生生物保护,开展重要水域增殖放流活动。继续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黄土高原地区综合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开展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试点。加强水土保持,因地制宜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地下水保护和超采漏斗区综合治理,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强化农田生态保护,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加大退化、污染、损毁农田改良和修复力度,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建立监测评估与预警体系,健全国门生物安全查验机制,有效防范物种资源丧失和外来物种入侵,积极参加生物多样性国际公约谈判和履约工作。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对重要生态系统和物种资源实施强制性保护,切实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及自然生境。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实行分级、统一管理,保护自然生态和自然文化遗产原真性、完整性。研究建立江河湖泊生态水量保障机制。加快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和应急等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十五)全面推进污染防治。按照以人为本、防治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原则,建立以保障人体健康为核心、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防控环境风险为基线的环境管理体系,健全跨区域污染防治协调机制,加快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继续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逐渐消除重污染天气,切实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严格饮用水源保护,全面推进涵养区、源头区等水源地环境整治,加强供水全过程管理,确保饮用水安全;加强重点流域、区域、近岸海域水污染防治和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控制和规范淡水养殖,严格入河(湖、海)排污管理;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制定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优先保护耕地土壤环境,强化工业污染场地治理,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大种养业特别是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力度,科学施用化肥、农药,推广节能环保型炉灶,净化农产品产地和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推进重金属污染治理。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推进尾矿安全、环保存放,妥善处理处置矿渣等大宗固体废物。建立健全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险废物等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切实加强核设施运行监管,确保核安全万无一失。

(十六)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坚持当前长远相互兼顾、减缓适应全面推进,通过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优化能源结构,增加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碳汇等手段,有效控制二氧化碳、甲烷、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等温室气体排放。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能力,加强监测、预警和预防,提高农业、林业、水资源等重点领域和生态脆弱地区适应气候变化的水平。扎实推进低碳省区、城市、城镇、产业园区、社区试点。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积极建设性地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格局。

六、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引导、规范和约束各类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十七)健全法律法规。全面清理现行法律法规中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相适应的内容,加强法律法规间的衔接。研究制定节能评估审查、节水、应对气候变化、生态补偿、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修订土地管理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矿产资源法、森林法、草原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

(十八)完善标准体系。加快制定修订一批能耗、水耗、地耗、污染物排放、环境质量等方面的标准,实施能效和排污强度“领跑者”制度,加快标准升级步伐。提高建筑物、道路、桥梁等建设标准。环境容量较小、生态环境脆弱、环境风险高的地区要执行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鼓励各地区依法制定更加严格的地方标准。建立与国际接轨、适应我国国情的能效和环保标识认证制度。

(十九)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明确国土空间的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监管者及其责任。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用途管制制度,明确各类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边界,实现能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按质量分级、梯级利用。严格节能评估审查、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制度。坚持并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管控,加强土地用途转用许可管理。完善矿产资源规划制度,强化矿产开发准入管理。有序推进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二十)完善生态环境监管制度。建立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禁止无证排污和超标准、超总量排污。违法排放污染物、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要依法查封扣押排放污染物的设施设备。对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淘汰制度。实行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适时调整主要污染物指标种类,纳入约束性指标。健全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环境信息公开等制度。建立生态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

(二十一)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树立底线思维,设定并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合理设定资源消耗“天花板”,加强能源、水、土地等战略性资源管控,强化能源消耗强度控制,做好能源消费总量管理。继续实施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理。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严格实施永久保护,对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规模实行总量控制,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确保耕地数量不下降、质量不降低。严守环境质量底线,将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作为地方各级政府环保责任红线,相应确定污染物排放总量限值和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红线,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科学划定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等领域生态红线,严格自然生态空间征(占)用管理,有效遏制生态系统退化的趋势。探索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资源消耗和环境容量接近或超过承载能力的地区,及时采取区域限批等限制性措施。

(二十二)完善经济政策。健全价格、财税、金融等政策,激励、引导各类主体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深化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定价要体现基本需求与非基本需求以及资源利用效率高低的差异,体现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进一步深化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调整矿业权使用费征收标准。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统筹有关资金,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修复与建设、先进适用技术研发示范等给予支持。将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加快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清理取消相关收费基金,逐步将资源税征收范围扩展到占用各种自然生态空间。完善节能环保、新能源、生态建设的税收优惠政策。推广绿色信贷,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探索排污权抵押等融资模式。深化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研究建立巨灾保险制度。

(二十三)推行市场化机制。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节能低碳产品和有机产品认证、能效标识管理等机制。推进节能发电调度,优先调度可再生能源发电资源,按机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依次调用化石类能源发电资源。建立节能量、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深化交易试点,推动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加快水权交易试点,培育和规范水权市场。全面推进矿业权市场建设。扩大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范围,发展排污权交易市场。积极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引入社会力量投入环境污染治理。

(二十四)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科学界定生态保护者与受益者权利义务,加快形成生态损害者赔偿、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运行机制。结合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归并和规范现有生态保护补偿渠道,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逐步提高其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地区间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引导生态受益地区与保护地区之间、流域上游与下游之间,通过资金补助、产业转移、人才培训、共建园区等方式实施补偿。建立独立公正的生态环境损害评估制度。

(二十五)健全政绩考核制度。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大幅增加考核权重,强化指标约束,不唯经济增长论英雄。完善政绩考核办法,根据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实行差别化的考核制度。对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对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分别实行农业优先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评价;对禁止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重点评价其自然文化资源的原真性、完整性。根据考核评价结果,对生态文明建设成绩突出的地区、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责任离任审计。

(二十六)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完善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及问责制度。严格责任追究,对违背科学发展要求、造成资源环境生态严重破坏的要记录在案,实行终身追责,不得转任重要职务或提拔使用,已经调离的也要问责。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不力的,要及时诫勉谈话;对不顾资源和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领导责任;对履职不力、监管不严、失职渎职的,要依纪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监管责任。

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统计监测和执法监督

坚持问题导向,针对薄弱环节,加强统计监测、执法监督,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二十七)加强统计监测。建立生态文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加快推进对能源、矿产资源、水、大气、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和水土流失、沙化土地、土壤环境、地质环境、温室气体等的统计监测核算能力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提高准确性、及时性,实现信息共享。加快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耗在线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循环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开展全天候监测,健全覆盖所有资源环境要素的监测网络体系。提高环境风险防控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健全环境与健康调查、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度。定期开展全国生态状况调查和评估。加大各级政府预算内投资等财政性资金对统计监测等基础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

(二十八)强化执法监督。加强法律监督、行政监察,对各类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实行“零容忍”,加大查处力度,严厉惩处违法违规行为。强化对浪费能源资源、违法排污、破坏生态环境等行为的执法监察和专项督察。资源环境监管机构独立开展行政执法,禁止领导干部违法违规干预执法活动。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加强基层执法队伍、环境应急处置救援队伍建设。强化对资源开发和交通建设、旅游开发等活动的生态环境监管。

八、加快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风尚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各行各业、千家万户。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民心、集中民智、汇集民力,实现生活方式绿色化。

(二十九)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积极培育生态文化、生态道德,使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从娃娃和青少年抓起,从家庭、学校教育抓起,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意识。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将生态文化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挖掘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思想和资源,创作一批文化作品,创建一批教育基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态文化的需求。通过典型示范、展览展示、岗位创建等形式,广泛动员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组织好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森林日、世界水日、世界海洋日和全国节能宣传周等主题宣传活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树立理性、积极的舆论导向,加强资源环境国情宣传,普及生态文明法律法规、科学知识等,报道先进典型,曝光反面事例,提高公众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

(三十)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倡导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广泛开展绿色生活行动,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加快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坚决抵制和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不合理消费。积极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能效家电、节水型器具等节能环保低碳产品,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限制过度包装。大力推广绿色低碳出行,倡导绿色生活和休闲模式,严格限制发展高耗能、高耗水服务业。在餐饮企业、单位食堂、家庭全方位开展反食品浪费行动。党政机关、国有企业要带头厉行勤俭节约。

(三十一)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及时准确披露各类环境信息,扩大公开范围,保障公众知情权,维护公众环境权益。健全举报、听证、舆论和公众监督等制度,构建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有关组织可提起公益诉讼。在建设项目立项、实施、后评价等环节,有序增强公众参与程度。引导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各类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发挥民间组织和志愿者的积极作用。

九、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健全生态文明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勇于探索和创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蓝图逐步成为现实。

(三十二)强化统筹协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负总责,要建立协调机制,形成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格局。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协调配合,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

(三十三)探索有效模式。抓紧制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研究不同发展阶段、资源环境禀赋、主体功能定位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模式。各地区要抓住制约本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瓶颈,在生态文明制度创新方面积极实践,力争取得重大突破。及时总结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完善政策措施,形成有效模式,加大推广力度。

(三十四)广泛开展国际合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全球视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把绿色发展转化为新的综合国力、综合影响力和国际竞争新优势。发扬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加强与世界各国在生态文明领域的对话交流和务实合作,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和管理经验,促进全球生态安全。加强南南合作,开展绿色援助,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和帮助。

(三十五)抓好贯彻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及中央有关部门要按照本意见要求,抓紧提出实施方案,研究制定与本意见相衔接的区域性、行业性和专题性规划,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和时间要求,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情况要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同时抄送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就贯彻落实情况适时组织开展专项监督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项目建设总体思想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雷锋精神文化产业园,将构建为多业态、复合型、集约型、互动式、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聚集区和文化主题旅游区,力争成为全省第一、中部领先、国内一流的区域文化产业品牌和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力争建设为集创意产业、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思想教育、生态生活和影视基地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力争成为湖南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三大平台”:一是文化新业态、新产业的重要平台;二是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与旅游资源开发紧密结合的重要平台;三是打造反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价值观念的精神文明阵地,成为教育培养青年传播精神文明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探索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机制、新体制的重要平台。

雷锋精神文化产业园,在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的同时,更着眼于未来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打造中国第一座集文化性、科学性、经济性、生态性为一体的综合产业基地,形成完整的文化产业链。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同时,力争将彪炳千古的雷锋精神推升到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国际化影响力的人文思想,为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