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眼中的屈原(精品20篇)

导读:对于屈原,人们纵说纷纭。“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将自己说成是世上最清醒的人,何等的傲慢,但仍然坚持,那种坚持,那种不与世同浊的坚持是很少有人做到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关于描写人物的作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浏览

3022

作文

268

篇1:读《屈原》有感六年级作文500字

全文共 553 字

+ 加入清单

空气凝固,风欲起而未能。屈原,你最终还是来到了边。你脸色憔悴,形容枯槁。面对无理的欺负、不公的流放、坎坷的人生,你最终选择了纵身投进的这条大江。

用尽了力气,拂不去悲伤的回忆。你——屈原,楚怀王的左徒,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相当年,你是多么的精明能干,你是多么的擅长言辞,又是多么的明于治乱。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你主张抗秦,却遭受到楚国佞臣们的迫害。他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们以小人之语谤君子之为,他们以小人之技蔽君子之才。于是,你渐渐被君王疏远了,被流放了,直至看到你心爱的祖国灭亡了!

在寂寞的风中,你在行走,伴随着夜的精灵,你赋《离骚》。没想到当年大名鼎鼎的楚国大夫,却遭到受尽欺负的后果!

你竭忠尽智,但终日被谤,你的心里又怎能无怨无恨呢?理智是冰冷的慰藉。你最终选择了汨罗江为长眠之地。这一天,你出现在汨罗江边。憔悴枯槁的身心,就连渔夫都能看得出你那沉重的心。

你宁愿赴江流而葬身鱼腹,也不愿蒙受尘世之污浊。

这就是你,华夏大地上坚挺而自豪的脊梁。

你,就在这一年的这一天,纵身一跃,以转瞬即逝的生命,表达了对楚王的憎;以高尚的情操,表达了对楚国的爱。即使成为鱼腹中的佳肴,你也要与楚国永在一起,永不分离!

这时,在那一段沉沦历史的长夜中,熠熠生辉的只有这汨罗江中的一颗不屈的心!

啊,屈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屈原作文

全文共 765 字

+ 加入清单

尚记两千年前,贾公过长沙,自慨命运之不济,悒郁思索,而做斯赋。竟有同命相似之感叹,其悲叹人才之不为用,而忠言不被纳之意,盖与君之所行谬矣。命吾于考场之上,端午佳节,重做斯赋,以吊先生之灵呜呼,君虽为楚王之同姓,其血缘之亲.可谓近矣,君累世为官,与楚王之忠心,可谓昭然也,然竟为世人所不容,被君王黜免,终于郁郁而沉于汩罗矣。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有日月齐辉之才,一旦被疏,不复被用,虽心系楚国,胸怀天下,岂不枉然。

余叹其感情之无用焉,君临天下,当以理为重,奈何信奸谗之语,而疏远信臣忠义之士也,怀王不用汝击,终招患祸,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吾惟惜其不以事理相推,而竟以感情之草草行事也。

故天下之成就大事者,莫不恪守理,而自制于情也,人情莫不好悦己者,而恶直言者也,故庄宗虽有天下而终自戳于伶人之手,其沉溺于私情使然也。夫奸谗当道,以美色诱之,丝竹乐之,财物乱之,使其远正直而近谗邪,虽已似日之昏昏,而不自知,至于祸已至矣,乃有悔色,岂不晚哉?

人情有远近.而缘有亲疏,而公理无远近,正道无偏邪,君于九天之上,可忆及昔日否,子兰之流,力劝怀王之秦求和,终使怀王之魂留他乡,子兰岂不为楚王之亲近哉,有骨肉之亲,却不能远谋,有远谋之臣,未有骨肉之亲,情理相较,于情于理,竞何如哉,怀王屈理从情,终至斯地,虽有天地为其悲惜,然留笑柄子青史矣。

君沉汩罗,去今两干余载矣,夫两千余载之中,屈理而从情者,不可尽数,今日光华闪耀大地,然此事仍无有断绝之时,余作此文,毕汝可知,展汝之盛德,示汝之才华,以警戒世人,使其屈情从理,如此,则官不贪,如此,则民不奸,如此则百姓直田享用不尽矣。

怀王于冥冥之中,定当后悔不迭,特以为情乃理之末,而理为情之始也,理从情而家不立,则国不治,则天下难平,情从理,则行路之人,可为骨肉之亲,邂逅之人,可助成大事,岂不如此哉?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于屈原的名言名句

全文共 832 字

+ 加入清单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离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离骚》)

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离骚》)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离骚》)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离骚》)

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离骚》)

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离骚》)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

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九歌·湘夫人》)

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九歌·大司命》)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九歌·大司命》)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九歌·东君》)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九歌·山鬼》)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九歌·山鬼》)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九歌·礼魂》)

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九章·抽思》)

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九章·抽思》)

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九章·抽思》)

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九章·怀沙》)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九章·涉江》)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九章·涉江》)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九章·涉江》)

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九章·涉江》)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渔父》)

薄暮雷电,归何忧?(《天问》)

魂兮归来!(《招魂》)

目极千里兮,伤心悲。(《招魂》)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卜居》)

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招魂》)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忆端午,思屈原

全文共 679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

与诗人有关的而且是全民族的节日,恐怕也只有屈原了。如今我们对于屈原的理解或已离历史上真正的屈原很远,我们所能记录的也只是他生平事迹中支离破碎的一角,但是他的精神却被许多人怀念着。

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屈原,屈原的意义也因为有这些理解,而越来越丰富,其影响也越来越深远。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屈原并不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但屈原之所以如此深刻地影响历史,也许正是因为他的失败。这是理想对现实的失败。我们每一个人都有面临质疑和失败的时候,当我们的独特个性与大多数人发生冲突时,坚持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我们往往会选择避免发生冲突。唯独屈原,既要坚持个性,又要坚持以自己的个性去改变世界,以个性去融化冰冷的现实。他以古代的圣贤作为自己的榜样,但是却感受到了无限的委屈和孤独,他的作品大多数都是在诉说这种委屈和孤独,甚至觉得没有一个人能理解他。他为大多数人谋福利,但大多数人都不能理解他,甚至他的亲人都骂他、不支持他,还要他屈服。在别人的眼中,他太固执、太钻牛角尖,不容易沟通,屈原就只能死在孤独之中。而在他逝后,却被人们怀念和追悼,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无所畏惧的勇气和永不妥协的执着。

端午节对屈原的纪念使我们永远记住了这个悲剧而光辉的英雄,也铸就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珍贵的文化传统。鲍鹏山说:“是我们以血肉之躯支撑着真理与正义,而不是真理与正义在支持着我们的事业!”端午时节忆屈原,我要学习这种固执和倔强,也要学习他作为诗人的温暖和善良,让他激励着我,陪伴着我,一路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遇见屈原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278 字

+ 加入清单

“喂,听说没?好像有个大官被流放到咱们这一带了。”“那得犯了多大的过错才会被流放到这儿啊。”闻言,我皱了皱眉,已不大想听二姊与四妹的下文。旧时,楚国掌权者楚怀王昏庸无道,听信谗言疏远屈原,甚至荒唐到为秦国许诺的“六百里”便同齐断交,后仍不知悔改。当今顷襄王更为无能,同其弟迫害忠良。长叹一声,我无奈地自那榻上坐起,出门去透透气。明明策马于荒原之上,我的心中却只有烦闷。

不自知的,似有仙灵指引,我竟来到了汨罗江。下马缓缓步上礁石,心中思绪万千。

“哎,君主无德,信奸佞斥忠良,我大楚将衰啊!”滚滚江水奔腾,飞溅的水花落在衣襟上,一浪又一浪拍打着我所立的礁石,似是感受到我那悲愤的情绪,竟也同我哀思起来。忽地,我听到了话语声。惊疑不定地张望片刻,只见一人竟坐于不远处的礁石之上,手提一小坛酒,不晓得在说什么。缓缓靠近,却见其衣衫不整发冠凌乱,透着股颓然之气,却难掩其凛然正气。约五六十岁,眸中却亮极。知晓我的存在,他也只是微微仰头看了看我们一人一马,便又往嘴里猛灌了口酒。却不料酒过于烈,竟被呛了一下,狼狈地咳嗽起来。这人虽落魄,却着一身官袍,且也不像个会喝酒之人。端详片刻,我问道:“……为何来江边喝酒作诗?这儿景色不好,又终年没什么阳光。”那老伯闻言,笑了。再看我的打扮,朗声道:“年轻人,看你打扮倒想是这一带最富人家的小公子吧?寻常公子哥又为何来这荒凉之地?反正绝不是为了赏花吧。”语闭,他缓缓起身,挺直了腰脊:“谁还不曾风流富贵过呢?只是国家存留之际,老夫却无能为力了啊!君主无德,斥尽忠良,留奸佞贪官于朝,大楚,将亡啊!悲哀,悲哀!”说完便提起酒坛子向远处走去。隐约还尚可听到他在吟诗,似是仍在感伤国家的命运。不过,明明是一副醉醺醺的样子,语调却是染上了几许悲凉愤慨之意。

次日。我步出房门,入眼的便又是二姊与四妹切切察察的姿态:“今日,我可听爹爹讲了,那被流放的便是屈原……”“啊?他不是忠臣么?怎的……”闻言,我大惊:那气度谈吐,莫非昨日那老伯……震惊之中,我冲出家门,向汨罗江奔去。到了城门,却见一片乌压压的军队正在入城。群众都惊慌失措,跑路的跑路,逃窜的逃窜,一片混乱之景。我慌了,心下想着出城的办法。咬一咬牙,我抢了一匹马,决定回宅自后面溜出去。家宅后门已上锁多年,它可以通向一条小路,小路一直蜿蜒至树林,此事还是我儿时贪玩发现的。

跌跌撞撞地奔至江边,我慌乱地张望,却见那熟悉的身影正立于礁石之上。“先生,屈原先生!”

那人闻声转过身,只见一身整齐官袍,发也梳得一丝不苟。屈原笑了,没理会我,自顾自地念到:“国破了,匹夫又怎能苟活?”他又笑出了声,似是在对我说话,又像在自言自语:“一曲《离骚》诉尽臣心,没能护主平安,那老臣便同我大楚共存亡吧!”语闭,他在我惊乱的眼神之下,跳入了江中。

“老先生……”

这,便是我熟知的屈原。年少也曾轻狂,满骨忠良,从不苟活于世。思索着,探求着,从未与我深谈,却在我的人生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他投江之时,我也曾迟疑要不要阻止他,但现在,我终于理解了他的初心——以身殉国,同国家共存亡的决心!

那,更是一颗赤胆忠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与屈原的对话作文600字

全文共 693 字

+ 加入清单

千古之人,际遇所苦多矣,但我却独怜屈原。《屈原列传》中说:屈原,“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但由于朝政混乱,权贵勾结,楚王昏庸无能,屈原很快被疏远,终遭流放到汨罗江畔。

怀着对屈原的好奇,我按下了时空遂道的键,来到了汨罗江畔。此刻展现在我眼前的屈原脸色憔悴,形体枯瘦,双日正远望着远处,又好像要投江自尽一般。我忙呼道:“慢哉!慢哉!”

我说:“你为何要这样呢?”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话毕,我深深一颤,平时只在书上看到这句话,可是此时的屈原说出来却别是一番感觉,那种坚定,出淤泥而不染的情操在他的身上凸显得淋漓尽致。

我又问:“凡是聪明的圣德之人,都不固执已见,而能随着环境形势的变化而有所变化。既然世人都是混浊的,你为什么不随着大潮糊里糊涂往前混呢?”屈原答道:“我宁可跳进常流常清的江水,葬身于江鱼之腹,又怎能让自己高尚的品质蒙受世俗尘滓的污染呢?”

屈原的回答让我哑口无言,我一时无言以对。在我未反应过来时,屈原怀抱一块大石头跳进了汨罗江,江面只留下一片涟漪。

也许,有的人会说屈原愚笨,不懂得变通,何苦要这样呢?可是,他是在执着自己的理想、事业。为自己理想执着那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我说:那些不能理解他的人才是真正的愚笨。

屈原一生创作很多,他敢于直抒胸臆向老天提问,便有了《天问》,后又有《离骚》。鲁迅更是对此评价甚高,“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10个字中也肯定了《离骚》重要的艺术价值。

面对着那一片片涟漪,我的所思所感慢慢的飘向了远方,长久地景仰着一代伟人。

[与屈原的对话作文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端午节悼念屈原投江诗歌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祭】

汨罗江上,

没有香车美人,

没有芍药芝兰,

没有湘妃虞舜,

在缠绵交错的水草中,

平躺着一具亘古不朽的躯体,

他生前忧国忧民,

死后激励万人。

一波波江涛,

似乎诉说着他的故事,

一阵阵清风,

好像他的长长的叹息,

一朵朵白莲,

是不是他人格的积淀和释放?

龙舟在健儿有力的双手下飞梭,

貌美的少女从船上扔下玲珑的粽子,

昔日的三闾大夫啊,

你可曾想到今日,

千年以后的今日,

你仍然活着亿万炎黄子孙的心中,

激励着无数的仁人志士,

抛头颅洒热血创造出共和。

昔日的诗人啊,

你是否料到今日,

百代之后的今日,

你浪漫的诗篇仍然光辉灿烂,

诗中的抱负被后人实践,

诗中的情怀为后人惦念。

你的墓志铭不需要累牍长篇,

只需要以一句话悼念

有的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却永远活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端午佳节话屈原

全文共 560 字

+ 加入清单

年年五月五,岁岁端午节.这一天,我国人民习惯饮雄黄酒,吃粽子,赛龙舟.这是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

屈原,名平,字原,又自称名正则,字灵均.出自楚国贵族,初辅佐怀王,做过佐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革新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因此,遭到贵族子兰,大臣勒尚和郑袖谗害去职.

楚怀王死后,顷襄王继位,屈原又遭到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勒尚的陷害,被放逐到湖南沅、湘流域,但他始终热爱祖国。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了楚国的郢都。楚国的危亡和百姓的痛苦,屈原痛不欲生。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生死存亡,又深感自己政治理想的破灭,大约就在这一年的五月初五,他投汩江身亡。当地老百姓闻讯,曾纷纷划船去救并把粽子投入江中,免得鱼鳖去吃屈原的尸体。这就是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的来历。

屈原一生的政治生涯是悲痛的,但他却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如《 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以他的代表作《离骚》为例:这首诗共373句,2490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离骚》辞藻华美,想像丰富,文采绚烂,气魄雄伟,也是一篇照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

屈原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李白在《江上》中说:“屈平词赋悬日月”。这代表后人对他的作品的景仰。

目前,屈原的作品已译成多种外文,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我心中的屈原的作文

全文共 683 字

+ 加入清单

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长太息以掩涕兮,衰民生之多艰”中,我进一步地认识了他——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是热烈而浪漫的。于是他敢于把自己比作“美人”,饰香草缀明珠,驾虬驭骖,上天入地,与重华呼朋唤友,与天地日月并存,无不充满了浪漫的幻想与恢宏的情感,然而屈原并不是豪放自由,恣情欢娱,追求自我的个性解放和自然完美的融合。屈原眼中的自然时时露出心灵的影子——“乘鄂诸反顾兮,欸秋冬之诸风”,在屈原眼里,一景一物,一花一草,早已不再是本来的面目,而是带上了浓重的主观感情色彩,这种牵连,这样的不能释然,深刻地表露了他对故国安危,人民冷暖的关注。于是景物由情所化,文学以血写成,人说“草木总有情”,大概就是这个意识吧。

屈原具有坚定的信念,高洁的情操。“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末悔”,正是诗人一生血泪铸就的誓言。理想不容于世,他朗吟“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怀抱赤诚而不被人理解。他高歌“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但他关心的永远是“世间事”——楚地的安危,人民的冷暖。于是他将自己置入了一个最痛苦的境界:遭贬谪却心忧朝政,处一隅而胸怀天下。他耳边萦绕的不是松涛飞泉,而是农人的哀号,他眼前浮现的不是明月花径,而是强秦的觑视和朝廷不思安危的宴饮戏笑,他的心流血,然而他从没想过拯救自己。楚国才是他,黎民才是他,天下才是他,楚国亡了,他自沉汩罗江——这不是轻生,不是自戕,因为他,已失去了自己。这样一个屈原,用写,书写他自己——一个热烈高洁的灵魂。

携着那汩罗江畔的“万古悲风”,顺着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屈原走进每个爱他,敬他的中国人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屈原沉江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460 字

+ 加入清单

楚国自从被秦国打败以后,一直受秦国欺负,楚怀王又想重新和齐国联合。秦昭襄王即位以后,很客气地给楚怀王写信,请他到武关(在陕西丹凤县东南)相会,当面订立盟约。

楚怀王接到秦昭襄王的信,不去呢,怕得罪秦国;去呢,又怕出危险。他就跟大臣们商量。

大夫屈原对楚怀王说:“秦国****得像豺狼一样,咱们受秦国的欺负不止一次了。大王一去,准上他们的圈套。”

可是怀王的儿子公子子兰却一股劲儿劝楚怀王去,说:“咱们为了把秦国当做敌人,结果死了好多人,又丢了土地。

如今秦国愿意跟咱们和好,怎么能推辞人家呢。”

楚怀王听信了公子子兰的话,就上秦国去了。

果然不出屈原所料,楚怀王刚踏进秦国的武关,立刻被秦国预先埋伏下的人马截断了后路。在会见时,秦昭襄王逼迫楚怀王把黔中的土地割让给秦国,楚怀王没答应。秦昭襄王就把楚怀王押到咸阳软禁起来,要楚国大臣拿土地来赎才放他。

楚国的大臣们听到国君被押,把太子立为新的国君,拒绝割让土地。这个国君就是楚顷襄王。公子子兰当了楚国的令尹。

楚怀王在秦国被押了一年多,吃尽苦头。他冒险逃出咸阳,又被秦国派兵追捕了回去。他连气带病,没有多久就死在秦国。

楚国人因为楚怀王受秦国欺负,死在外头,心里很不平。特别是大夫屈原,更是气愤。他劝楚顷襄王搜罗人才,远离小人,鼓励将士,操练兵马,为国家和怀王报仇雪耻。

可是他这种劝告不但不顶事,反倒招来了令尹子兰和靳尚等人的仇视。他们天天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

他们对楚顷襄王说:“大王没听说屈原数落您吗?他老跟人家说:大王忘了秦国的仇恨,就是不孝;大臣们不主张抗秦,就是不忠。楚国出了这种不忠不孝的君臣,哪儿能不亡国呢?大王,你想想这叫什么话!”

楚顷襄王听了大怒,把屈原革了职,放逐到湘南去。

屈原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富国强民的打算,反倒被奸臣排挤出去,简直气疯了。他到了湘南以后,经常在汨罗江(在今湖南省东北部,汨音mì)一带一边走,一边唱着伤心的诗歌。

附近的庄稼人知道他是一个爱国的大臣,都挺同情他这时候,有一个经常在汨罗江上打鱼的渔父,很佩服屈原的为人,但就是不赞成他那愁闷的样子。

有一天,屈原在江边遇见渔父。渔父对屈原说:“您不是楚国的大夫吗?怎么会弄到这等地步呢?”

屈原说:“许多人都是肮脏的,只有我是个干净人;将多人都喝醉了,只有我还醒着。所以我被赶到这儿来了。”

渔父不以为然地说:“既然您觉得别人都是肮脏的,就不该自鸣清高;既然别人喝醉了,那么您何必独自清醒呢!”

屈原反对说:“我听人说过,刚洗头的总要把帽子弹弹,刚洗澡的人总是喜欢掸掸衣上的灰尘。我宁愿跳进江心,埋在鱼肚子里去,也不能拿自己干净的身子跳到污泥里,去染得一身脏。”

由于屈原不愿意随波逐流活着,到了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他终于抱着一块大石头,跳到汨罗江里自杀了。

附近的庄稼人,得到这个信儿,都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汪洋大水,哪儿有屈原的影儿。大伙儿在汨罗江上捞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

渔父很难受,他对着江面,把竹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献给屈原的。

到了第二年五月初五那一天,当地的百姓想起这是屈原投江一周年的日子,又划了船把竹筒子盛了米撒到水里去祭祀他。后来,他们又把盛着米饭的竹筒子改为粽子,划小船改为赛龙船。这种纪念屈原的活动渐渐成为一种风俗。人们把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称为端午节,据说就是这样来的。

屈原死后,留下了一些优秀的诗歌,其中最有名的是《离骚》。他在诗歌里,痛斥卖国的小人,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心情,对楚国的一草一木,都寄托了无限的深情。后来人们认为屈原是一位我国古代杰出的爱国诗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屈原爱国的作文

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端午节,早上六点,我和妈妈骑自行车来到龙潭桥下.呵!

来往的人群川流不息,熙熙攘攘,买卖的,叫唱的,热闹极了。有卖花的,有卖衣服的,有卖水果的......。我发现一种象芹菜一样的绿油油的植物,问妈妈:“这是什么?”妈妈说,“问问那位阿姨。”“阿姨,这是什么?”“是艾蒿。”“能干什么?”“驱邪,习俗嘛!

到了端午节大家都买艾蒿,5毛钱一把!

”我来了两把,顺着人群走着走着。我又看到了一种植物,叫香朴。浑身香味,能防蚊子。长长的,犹如一根长竹子,随着风摇摇摆摆好看极了。我买了4根,1毛钱1根可便宜了。旁边小朋友的脖子上都挂着五颜六色的小荷包。戴着五彩线,荷包和五彩线是吉祥之物,能给人们带来平安与幸福。

我们又买了好几种不同口味的粽子。我边香甜地吃,边问妈妈为什么端午节吃粽子。妈妈说,粽子是端午节的重头戏,这是纪念屈原的日子.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为人耿直、忠诚。因为楚王相信奸臣的话,就把屈原革了职,在楚国灭亡时,屈原放声大哭,于五月初五投江自尽。老百姓为了不让鱼吃忠臣屈原的身体,就包了粽子扔到河里。以后就流传下来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我听了,心里一阵发酸,望着滔滔的松花江水,我仿佛看到了“难酬蹈水亦英雄”的屈大夫,真是“风萧萧兮江水寒,贤士一去兮不复还”。

这个端午节让我增长了不多知识,知道了端午节的来历,知道了 艾蒿、荷包和香朴的含义,更重要的是知道了屈原大夫忠贞与高洁的品格。他慷慨赴死,视死如归,在楚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坦然睡去,睡整张汩罗江的河床。我感觉,他虽然死了,但他几千年了,仍然活着,因为他的血系中有一条长江的支流。他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我要向他学习,向他致敬,但我要做一个能忍辱负重的、策略灵活的爱国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屈原的名言警句

全文共 1450 字

+ 加入清单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人们想到屈原就会想到端午,,小编收集关于屈原的名言警句,欢迎阅读。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

·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 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 —— 屈原名句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用;数有所不及,神有所不通

· 路慢慢其修远兮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 —— 屈原语录

·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 屈原语录

·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

·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 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诏以昭时。

· 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 —— 屈原名言

· 秘密事之载心兮,虽过失犹弗治。

· 君含怒而待臣兮,不清澈其然否。

· 蔽晦君之聪明兮,虚惑误又以欺。

· 信谗谀之浑浊兮,盛气志而过之。

· 惭光景之诚信兮,身幽隐而备之。 —— 屈原名言

· 君无度而弗察兮,使芳草为薮幽。

· 焉舒情而抽信兮,恬死亡而不聊。

· 闻百里之为虏兮,伊尹烹于庖厨。

· 介子忠而立枯兮,文君寤而追求。

· 封介山而为之禁兮,报大德之优游。 —— 屈原名句

· 思久故之亲身兮,因缟素而哭之。

· 或忠信而死节兮,或訑谩而不疑。

· 弗省察而按实兮,听谗人之虚辞。

· 芳与泽其杂糅兮,孰申旦而别之?

· 何芳草之早殀兮,微霜降而下戒。 —— 屈原名言

· 谅聪不明而蔽壅兮,使谗谀而日得。自前世之嫉贤兮,谓蕙若其不可佩。妒佳冶之芬芳兮,嫫母姣而自好。

· 虽有西施之美容兮,谗妒入以自代。

· 愿陈情以白行兮,得罪过之不意。

· 乘骐骥而驰骋兮,无辔衔而自载;

· 乘泛泭以下流兮,无舟楫而自备。 —— 屈原名句

· 背法度而心治兮,辟与此其无异。

· 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

· 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

· 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

· 上无所考此盛德兮,长离殃而愁苦。 —— 屈原名句

· 帝告巫阳曰有人在下,我欲辅之。

· 魂魄离散,汝筮予之。

· 巫阳对曰掌梦!上帝其难从;

· 若必筮予之,恐后之谢,不能复用。

· ”巫阳焉乃下招曰魂兮归来! —— 屈原名句

· 去君之恒干,何为四方些?

· 舍君之乐处,而离彼不祥些。

· 魂兮归来!东方不可以托些。

· 长人千仞,惟魂是索些。

· 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 —— 屈原名言

· 彼皆习之,魂往必释些。

· 归来兮!不可以托些。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

· 雕题黑齿,得人肉以祀,以其骨为醢些。

· 蝮蛇蓁蓁,封狐千里些。

· 雄虺九首,往来倏忽,吞人以益其心些。 —— 屈原语录

· 旋入雷渊,爢散而不可止些。幸而得脱,其外旷宇些。

· 归来兮!不可久淫些。魂兮归来!西方之害,流沙千里些。

· 其土烂人,求水无所得些。彷徉无所倚,广大无所极些。

· 归来兮!恐自遗贼些。魂兮归来!北方不可以止些。

· 增冰峨峨,飞雪千里些。 —— 屈原名句

· 归来兮!不可以久些。

· 魂兮归来!君无上天些。

· 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

· 一夫九首,拔木九千些。

· 豺狼从目,往来侁侁些。 —— 屈原名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端午节悼念屈原投江诗歌

全文共 253 字

+ 加入清单

屈原,那一天

那一天有些早

还得好几年,楚国

才会灭亡

楚国果然灭亡

但不要紧,楚国

还有好几家人呢

仍然存在力量

楚国果然灭秦

楚国还有几家子

至少有两家吧

其一可承担大任

屈原,但是很遗憾

剩下这一家楚国人

似乎不是贵族

不知你是否伤心

屈原,那一天

好象日子不错

你死了正好纪念

屈原,那一天

好象你选择日子

死了好有些效果

屈原,那一天

日子好象被日子

证明效果没有

屈原,那一天

好象你错了呀

你更应该活着

屈原,那一天

你一定坐了一条船

屈原,那一天

大家都找你一定

屈原,那一天

你被发现失踪了同时

屈原,那一天

一定有人发现船丢了

屈原,那一天

船的下落没有被流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端午节歌颂思念屈原弘扬爱国精神诗歌

全文共 229 字

+ 加入清单

又是一年艾草青青

时光悄悄走近端午

小儿手臂上的五彩丝线啊

爱国诗人的灵魂

在翩翩起舞

家家户户缠着米粽

遍地飘香喜气洋洋

不知有多少人

还能知晓当初

屈老夫子壮怀激烈

以身殉国魂归何处

人声鼎沸呐喊助威

百舸争流龙舟飞渡

此起彼伏里蕴含着

多少凄婉的楚辞歌赋

叹那楚君昏庸无度

亲小人远贤臣

拒听良言

将诗人远远的放逐

纵使有满腔热血奔涌

却是报国无门

悲愤难以倾诉

无奈国破家亡秦吞楚

五月五汨罗江

成为诗人爱国明志的归宿

佳节端午

这千载悠悠的习俗

不仅仅是我们怀念的节日

更是啊擂响我们

爱国斗志的铮铮战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你好傻啊,屈原

全文共 869 字

+ 加入清单

汨罗江畔,冷风凄凄。

一个峨冠博带、腰配长剑的人,缓缓地走着。他面色憔悴,形容枯槁,但是,他的心在激荡,激荡如这眼前不息的波涛。

你有着贵族的血统,还有出众的才华、挺立的傲骨,更有拯救天下苍生的雄心壮志和不畏强暴、为民做主的高尚情操……你始终铭记着自己的责任,你活得光明磊落,活得心安理得……

但是,你好傻啊,屈原!

怀王重用你,让你起草宪令,这是多么棘手的一个差事啊!你要真的改革,会得罪多少权贵,会结下多少仇敌!你的前途会蒙上多少阴影!但这些你都不顾,你都忘记了。你只铭记自己的理想,铭记国家的富强,你毫无畏惧地说:“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两次被贬的委屈压不灭你的理想之火,小人的谗言、君王的昏庸不能掩盖你的理想之火。怀王在关键时刻还是想到了你,把你调回……

但是,你好傻啊,屈原!

你明知官场黑暗如昔,你明知怀王会再次听信谗言,你明知上官大夫等人不会善罢甘休,你为何忘记了这些,却执拗地铭记自己的使命呢?

你真的回来了,结果又怎样呢?昏庸的怀王又一次听信了上官大夫一伙人,竟然放走了张仪!你又能怎样?只能徒留叹息!

莫如算了吧,何必那样执着呢?对国家,对怀王,你尽了心尽了力,既然已经不能挽狂澜,何必承受无边的苦痛?扛着锄头,披上蓑衣,回家种地,闲来访友喝酒,明月清风作诗,不是很好吗?

但是,你好傻啊,屈原!

你满怀雄心壮志,要救楚国于水火,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竟以死来证明,为何?为何呀?

你始终铭记着自己的责任,正是因为这份铭记,这种看似愚拙不化的铭记,你在滔滔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永放光芒,才使得那条本来很普通的汨罗江散发着品格的幽香。

【评点】

作者将对屈原的无限敬仰之情聚集于“忘记了自身的前途和安危,铭记着自己的责任和抱负”。

写屈原可以有多个角度,如爱国爱民、矢志改革、操守高洁、文学成就等等。作者从众多的角度中选择“操守高洁”来展开2005年高考全国卷三作文以“忘记与铭记”的话题。

第三自然段中“责任”二字,全文立骨,它既是“铭记”的对象,还是能“忘记”自身安危的原因。标题和文中的“傻”字和最后自然段中的“愚拙不化”,应加上双引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考名人写作素材:屈原

全文共 1046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屈原所在的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他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最终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几起几落的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屈原在20多年的流放生活中,始终关心着楚国的命运,陆续地写出了《离骚》、《天问》、《招魂》、《哀郢》等诗篇,表白了自己不愿与黑暗腐朽的势力同流合污的立场和决心。

高中课文《屈原列传》、《离骚》、《湘夫人》等,都说到屈原。

【原文再现】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摘自《屈原列传》

【素材评析】

在屈原的作品《涉江》一诗中他自己写到:“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这是屈原受到奸臣谗陷,被楚王流放时,在愤激之下而写的。正如司马迁所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所以作诗《离骚》泄愤。但是,屈原的高洁之处,在于他无论遭受什么样的打击与谄害,但他总是执着地坚持自己的操守,所以司马迁赞美到:“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适用话题】

适用“肩膀”、“位置与价值”、“我想握住你的手”、“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责任”、“理想”、“执着”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我敬佩的爱国诗人屈原

全文共 477 字

+ 加入清单

我最敬佩的名人是爱国诗人——屈原,他是一位文学造诣相当高的诗人,而且十分爱国。

出生于公元前三四三年,也是我国的战国时代,屈原诞生于当时楚国,屈原从小就很聪明,记忆力特别强,加上父母为他请最好的老师,让她受良好的教育,所以他不但知识渊博,才华更是出众。

二十六岁那年,他开始跟随楚怀王,一开始仕途顺逐,可惜其他同事的忌妒和排挤,而遭到放逐。放逐在外的屈原,心仍向朝廷,抑郁不得志,加上忧国忧民的情怀,使他上跳汨罗江寻死得绝路。

这两次的放逐,对屈原来说,实在很大的打击。不过,经过这两次的放逐,使他有机会由宫廷走向民间,深入了解民生困苦。而他振兴国家的心愿,也更为迫切,虽然 屈原知道自己没有招回宫的希望,他怀是满怀对国家的热爱,时时刻刻关怀国家的安危。他常常利用诗歌的写作,抒发自己的情感,只希望能唤醒当政的人,力图振作、挽救国家、改善百姓的生活,而这些诗歌后来都被收入《楚辞》总集里。

每年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诗人屈原。他遇到困难时,永不放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受到一些挫折,我一定要像屈原学习,坚持自己的信念,永不放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端午节屈原诗词名句汇总

全文共 1192 字

+ 加入清单

屈原其实姓芈(发米音),司马迁曾在屈原列传中说:“屈原,名平,楚之同姓者也。”楚国国君姓芈,至少在春申君黄歇代楚自立之前,楚的国姓就是芈。屈是屈原的氏,当时姓与氏分开。如《始皇本纪》:“(嬴政)姓赵氏。”《孝武帝本纪》中就没有出出现姓王氏的说法。孙俪娘娘主演的《芈月传》中的芈月,也是这个姓氏。

以下是屈原的诗词名句精选:

《离骚》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九歌》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

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悲莫愁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天问》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东流不溢,孰知其故? 东西南北,其修孰多? 南北顺椭,其衍几何? …… 增城九重,其高几里? 四方之门,其谁从焉?……何所冬暖?何所夏寒?焉有石林?何兽能言? 焉有虬龙、负熊以游?

薄暮雷电,归何忧? 厥严不奉,帝何求?……悟过改更,我又何言?

《九章》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后皇嘉树,桔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远游》

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

驾八龙之蜿蜿兮,载云旗之逶迤。……仆夫悲余心怀兮,边马顾而不行。思故旧以想象兮,长太息而掩涕。

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

《卜居》

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渔父》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招魂》

魂兮归来!东方不可以托些。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魂兮归来!西方之害流沙千里些。魂兮归来!北方不可以久些。

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屈原——为什么活着

全文共 661 字

+ 加入清单

原创:2020-E6班赵毓璇

对国家的热爱,对国家发展的奉献,对人民的关心,这三种情感支配着屈原的一生。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爱国诗人,第一个拥有国家意识的先驱,这样的情感,既使他鹤立鸡群,与他人不同,为历史所铭记,又让他在那个纷争的时代倍感孤独与无助,不知东西。

他热爱国家,是因为他明白他脚下的这片土地是他生活和成长的地方,是他要倾尽心力守护的地方。他是国内显赫的贵族,本可以随波逐流,享受着悠闲的生活,但他依然勤勤恳恳,将自己的一片忠心献给了楚国。他一直提倡举贤任能,就是希望腐朽的楚国可以早日振作起来,重新变为那个强大的楚国,统一天下。

他奉献国家,是基于他对祖国的热爱。他致力于变法改革,提出一条又一条的变革方针。即使他被奸臣所害,流放南方,也依然坚守本心,忠于楚国。就如他在《离骚》中所说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从未放弃,心中揣着的是对整个楚国的牵挂和惦念。他可以为了他的国家投入毕生心力,甚至是他的生命。

同时,他关心着人民。虽然他出身于贵族,但却一生亲民爱民,希望能让百姓摆脱战争的困扰,安居乐业。也只有关心民众,才能做到“国泰民安”。屈原也痛惜于百姓困苦的生活,发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感叹。大概也正是因为他心系百姓,所以在他投江后才会有那么多的人自发地去纪念他吧。

屈原为什么活着?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他终其一生都在追求国家的统一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当他得知楚王逃跑,国家就要土崩瓦解时,他的信仰也随之而倒,于是他选择了纵身一跃,自投汨罗。不是他害怕,而是他已失去了活下去的理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给屈原的一封信作文

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楚国遭难,楚王不听先生忠言,接连走错路。以至楚国到了朝不保夕的地步!先生即痛恨又伤心,准备投进汨罗江,以此来结束自己的痛苦,晚辈以为且不可。

先生有得有才,又是能言善辩之士,且有外交之才。学生虽愚,也愿为先生策划一二,愿先生在跳江之前读一读。其一欲使内政开明,必先除靳尚、郑袖等奸臣。要先下手为强,先生早已知他等之间,又有令伊、昭雎等忠臣协助,先生何不除此大患?且先生多次降职后被流放,靳尚等奸臣陷害占主因。而楚王的昏庸只占次要。先生若在权位之时杀掉奸臣,又令二忠臣在楚王面前说其利害,想那昏庸的楚王也不能把先生怎样。况这样做一来,极有希望让楚国免受亡国之灾,百姓免受流离之难,先生何不为之!我也总结了一句话:“总观千古兴亡局,尽在朝中用佞臣。”其二先生做事不周。先生出使齐国,靠自己能言善辩和外交才能,好不容易恢复了齐楚两国的联盟,为的是什么?而后张仪又来拉拢楚国,楚怀王不吸取自己一而再再而三上秦国当的教训,又听靳尚、郑袖小人谗言,又和秦国结好,可怜先生如此努力,却是一场空啊!其实楚王并非张仪,只是听了谗言罢了,再加上自己懦弱无能的性格很容易上当。先生聪慧过人肯定晓得秦王得到知楚齐重新联盟,必派张仪来楚国想法阻止,若先生令本部人马在半路把张仪杀掉,不仅楚国可能免亡国,其他几国也可能免亡国。众所周知秦统一天下,张仪功劳甚大。把张仪杀掉是不怕秦国来攻的,更何况楚等几国已经联盟,他秦国真若来攻,几国联盟应该能抵挡住的。

若不信张仪话,若先生除掉张仪,顶多则是秦国一国来攻。若信了张仪,事实上是秦国来攻在后,其它几国联盟怀恨来攻在前!丢城池,损兵将,可怜楚国!可怜先生!我为先生出的策略可能是狂妄之言。让先生投江之前读已是空话。事非成败转头空,那骄横的秦国早已灭亡,世道到了今天是先生万万想不到的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