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论流行与永恒作文(经典十篇)

浏览

5807

作文

10

篇1:论流行与永恒作文

全文共 1329 字

+ 加入清单

流行犹如春之花,借助肥沃的土壤,按季节应时开放;而永恒则好似风雨中的山陵,任岁月冲洗而愈见坚韧。

生活本来就丰富多彩,但往往总不及电视剧里演绎的那样五彩纷呈,瞬间就能跨越几个时代。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觉得有点枯燥乏味。在这个社会的间隙里,流行的东西便充当起调味的角色,以多变、怪异的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给那些人的单调生活各自涂上一点色彩,让他们产生短暂的幸福眩晕之感。

永恒的事物,谁也没有本领用“瞬息”这类的笔尖将其抹掉,或将其创造。它是用时间之锤,生命之火,共同铸造出的惊世宝剑。只有懂得回归自我,静坐参悟的人才有资格看见她的绝美容颜。

一杯清水,在你干渴之时,它的价值也是不可小觑的。流行的东西之所以有一点价值,那是因为它会或多或少撩起人的一点兴趣。现今,许多网络歌手,活跃在网络世界,靠着唱几句“我爱你”而赚取一群不会用心去感受爱情的少男少女的青睐,肆意传播虚妄的爱意,这些以功利为目的的歌手怎么可能领会宋祖英歌曲的人间真情?一首《小背篓》引起了多少回忆的情丝?同样,那一曲《二泉映月》感动了多少世人的心?

前段日子,大家阐发了关于明星出书的观点。虽然那些日子已成模糊的背影,但是那种借着自己的“超高”的人气,胡乱牵引潮流的举措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像这样的流行产物只会令一些有文化的智者不屑,而受其伤害最深的莫过于那些偏爱追随流行的学生们。

在中国的文字宝库中闪烁着无数经典,这些经典是我们真正的财富。其永恒的价值,值得每个人花上一辈子去领悟,其中的精神真谛,值得代代人忠实虔诚地传递。因为拥有这些,我们才可以骄傲地,挺直腰杆将它们传给我们的子孙后代。

然而,在经典著作被定义为永恒的星系里,同样或多或少存在着有悖社会发展的因素。中国有句老话“胜者王侯,败者寇。”很多人把它装进思想的口袋,将结果看得超于一切。但,社会实践证明,过程的价值往往比结果更加重要。姚明说过﹕“在美国,迈克尔·乔丹和查尔斯·巴克利都是英雄,虽然巴克利从未赢得年终总冠军,但只要你努力过了,即使不成功也能够出名。”可见,永恒往往需要时间的历练,毕竟社会的脚步只承认科学,只向往前方。而一些沿袭数千年的信条和观念,以及阻碍社会进步的话语,世人必须勇敢地将其抛弃。

流行与永恒又有一份特殊的关系,艺术经典无不来源于流行作品,永恒不是石头缝内蹦出来的孙悟空。现在所称的永恒,也是过去的新生儿掺杂着流行气息。流行好似一种风,它娇惯了众多浅薄的事物,但同时也孕育着有价值的生灵。没有流行的推动,就不可能有唐宋辉煌的文化盛典。所以,流行者要具有一双锐利的双眼,站在流行之风里的人更要多一份沉着,多几分理性。

如果把流行的比作混有沙和金的流水的话,那么,永恒的事物便是那些藏于沙中的金子,它们需要流行那股潮流推动,同时,永恒也体现出了流行的价值。流行在不断换班,而永恒却沉淀了下来。但在流行中占众多份量的还是沙,它浑浊了我们的视线,无法直接将沙与金分开,这就需要我们冷静地站在流行的溪边,耐心捕捉金的光泽。

流行没有被时光考验的使命,所以它们来得忽然,去得匆匆,快速地走完了生命就消失了﹔而永恒却肩负着科学、价值的责任,静静地在时光中沉淀下来,长时间触动着人们的心灵,推动人类精神大厦的建筑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论流行与永恒作文

全文共 886 字

+ 加入清单

人说:“流行如水,稍纵即逝;永恒如诗,源远流长。”其实永恒是流行的一种保持,一种长久的升华。

永恒,是大浪淘沙,留下了真金在那闪烁;流行,是微波小河,沉下了沙石留在水底。

如今,流行歌曲响遍大街小巷,其广泛性远远超过当年屈原的《离骚》,流行歌曲不能流行长久,而《离骚》却能流芳百世,其原因在于作品所拥有的内涵。流行歌曲是很流行,甚至比《楚辞》中任何一首都更悦耳、更上口,但其只能适合我们这一时代的某一时刻,相比之下《离骚》的成就也就不需要我在这里多说了。

流行也许是永恒的开端,但永恒不一定是流行的句号。

流行是永恒的前奏,一句“李杜诗篇万口传”,写出了当时李杜的诗篇流行之广,那时就是流行。这种流行经过时间的冲刷,岁月的考验,现在它就成了永恒。这正因为李白与杜甫的流行突破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达到了人们产生共鸣的要求,才有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永恒。

流行能促成永恒。古时,天是蓝的,水是绿的,人们居室是通透的,空气中没有这么多的“雾”。人们流行居于山水之间,所以当山的沉稳与水的灵动相辅相成时,就呈现出诗一般的永恒;人们流行于欣赏自然之美,所以当花的艳丽与蝶的活泼相互映衬时,就会显示出如画般的永恒;人们流行于赏月品酒之乐,于是那份“举杯邀明月”的洒脱和“白日放歌须纵酒”的愉悦,就成了仙人境界般的永恒。由此看来,其实流行与永恒是相关联的。

如今的流行,是一种纯粹的“流行”。经济飞速发展,水泥建筑物迅速拔地而起,大自然已不再“自然”,人们的心灵也好似被蒙上了一层看不见的隔膜,这时“流行”的是那些快餐歌曲、攀比时尚……人们的心灵在饱受压力,人们的思维在逐步统一,人们已不再能够真正的随心所欲了,社会给你施加了太多的枷锁,这时的人们渴望曾经的流行,向往曾经的永恒。所以当流行不流长久,不能升华时,它就会走向衰落,走向灭亡。从这个意义上说,其实流行与永恒相差又”很远。

流行因为其流行所以流行。

永恒因为其永恒所以永恒。

流行与永恒所在,其实很近,近得几乎等同。

流行与永恒所在,其实很远,远得几乎相隔千里。

所以流行与永恒真的很近很近,也真的很远,很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论流行与永恒

全文共 1176 字

+ 加入清单

青春的光环上总带有流行的色彩,忘了那是什么样的颜色。在这个安静的季节里,诉说着青春的永恒

逝去的生命恍如水流浸润过的纸,即使晾干,依然会留下一痕一痕如涟漪般荡开的凹陷与突起,任谁如何努力地平抚都无法使之平整如初。如同我们的青春一样,伴着追逐梦想的信念驰骋与流行的列车上,传承着永恒。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年代,无论是红色的,还是黑色的。我一直在迷宫的十字路口处寻找着我的年代,一辆又一辆打着不同标志的班车驶过,只是见不到属于我的那一辆。

沉默着。开始思考关于十七岁的一切。理想,追求,还是别的什么?看者身旁的他们和她们,越发不懂得十七岁的我们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经常听到身边的人在肆无忌惮地谈论着今年流行的颜色,流行的发型等等,看着一些时尚的字眼从他们的嘴里蹦出,感慨着他们知识面的广博,殊不知他们对正儿八经的教科书却一无所知。

“流行”在我们中间开始蔓延,逐渐覆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

近来,“非主流”一词以热火般的气势席卷了我们90后这一代人。“非主流”所表现的是一种不真实感,它那模糊、朦胧的感觉吸引了很多人的忠爱。“非主流”图片,“非主流”音乐……凡是用“非主流”命名的一切事物都被我们用来“装饰”自己。它的孤独悲伤,颓废都恰如其分地诠释了我们的心情。当我们看着“非主流”图的时候,你的思想会静止,仿佛空气都会因此凝固,时间会在这一刻停止,那种感觉美好得让人近乎“上瘾”。“非主流”像毒品一样在我们这一代人中间开始“泛滥成灾”。

“非主流”一词源于台湾,它已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时尚,在街头随处可见。然而我们在追逐时尚的同时,是否还会在乎那些亘古的历史,永恒的情怀呢?

“流行”与“永恒”,似乎注定是我们讨论的话题。

青春的我们却没有经历青春的生活,每天都重复着同样的生活:上学,放学,回家,吃饭,上网,听歌,睡觉。背着个灰白色的挎包,屁颠屁颠地来来回回走那条走了十几年的老路。有人说,这就是我们的青春。如果我的青春只能是这样的话,我宁愿钻进被窝里,永远不要出来。

记得那年看到了新概念作文大赛上的一篇文章《被窝是青春的坟墓》。那年的我完全不能理解作者近乎畸形的文字,只是感觉特别有意思,他居然能那么抽象地把两个没有任何关系的东西牵扯到一起。看完之后我像笑,而且是近乎夸张的大笑,因为我突然发现自己每天从上床睡觉到起床,像是反反复复的死亡与重生,想起来很有意思。

与那时的我相比,现在的我越发懂得那些古怪的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意义。那是一种青春的忧郁,它是人在这个时期所独具有的,并在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身上永恒延续。

青春的我们在追求时尚新潮的同时也印证了十七岁所具有的永恒的气息,这种气息永远不会磨灭。当它流经青春的你时,你便开始追逐流行的步伐,当你不再青春,它又会从你身上侵入另一个青春者的身上,如此延续着。

当青春的我们徘徊在流行的长廊之时,同时也在诉说着青春的永恒。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美丽的流行,永恒的经典

全文共 894 字

+ 加入清单

人们通常用时间来考量经典与流行文化的差别,因为只有时间才能公正地审视出任何一种文化所存在的价值和内涵,那些最丰盛的精神食粮并(虽)保存了下来,但那并不意味着那些被舍弃的都是文化垃圾。对生活的真实反映是文化的功能,真即是美,美不离真。从这个意义上讲,流行的文化是一种美,它是一种更加大众化、平民化的美。

我们是同时读着经典与流行成长起来的一代。我们在金庸的作品中寻找江湖义气、侠骨柔情,同时我们在李白和杜甫(身)上体味古人真实的豪迈或者沉郁;我们哼着《同桌的你》来纪念自己初长成的喜悦,祭奠我们终会逝去的青葱岁月,同时我们也学习吟听莫扎特《小夜曲》的安宁和贝多芬《命运》中的悲怆。流行与经典有时候是两个范畴的东西,偶尔的交集却不会因此而相互抵触、相互磨灭。我们不必因为文化的普及而焦虑经典的丧失,文化的概念的外延更加宽泛,却也是我们现代人善于吸收的一种气度。

活在当下的我们并没有被赋予权利标榜刚刚诞生不久的东西为经典,所以它们以流行的形式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但它们仍然是一个时代的真实写照。或许一百年后,当人们回过头来看的时候,其中的一部分会被确立为这个时代某种物象的象征,并成为经典。因为这个时代有一些纸醉金迷,所以意识流成为现代文学的一个常见表现手法,当言语不再能表达文化人的内心焦灼时,有些杂乱不着边际的搭配实际正是他们心中的呐喊。文化人正寻求着更多更新的突破口作为他们思想情感传递的媒介。于是,形式越来越多、越来越杂,但杂而不乱、杂却大同,任何真正可以被称之为文化作品的事物都蕴含着对现实深深的思索,流行诞生于此,经典也从这里孕育。

的确,由于大量新鲜事物的涌入,其中确实也存在文化的垃圾,对此我们更多的是需要一些宽容。因为经典与流行更多的是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他们的时间范畴不同,导致他们的价值取向不同,但他们都曾经伴随我们体验成长的喜悦与悲苦。还是多一些祝福吧,希望郭敬明的作品更加成熟,留给人们更多的思考,希望现在的流行音乐少一些靡靡之音。有人说李斯特的音乐曾经只是被当作那个时代情歌哼唱,那么说不定哪一天New Age的曲风也可以成为音乐史上的绚烂一笔。

流行美丽,经典依然永恒……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论流行与永恒作文

全文共 799 字

+ 加入清单

当众多90后对韩寒、郭敬明推崇至极时,我仍然徜徉于古典文学的海洋中;当烟熏妆席卷校园时,我依然坚持着自己的素面朝天。因为当时间的风沙侵蚀了一切,留下的只有永恒的精神。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张恨水的小说风靡一时,到如今还有几人记得?唐人昔日争相效仿的梅花妆现今还有几人贴在脸上?与此同时,《诗经》《论语》却穿越千年的时空,始终散发着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

流行可以相互交替,永恒可以流传千古;流行可以包罗万象,永恒却始终归结于精神。

康德曾经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望终生,一是我们头顶上璀璨的星空,二是人们心中高尚的道德。”星空因其辽阔而深邃,让我们仰望和敬畏;道德因其庄严而圣洁值得我们一生坚守,而对道德的尊崇也正是对精神的追求。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积淀给我们留下了一笔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到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从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孟子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古之圣贤无论其追求平淡或闻达,都以其精神留存于世,让世人崇仰万代。

如今,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快餐文化,更有所谓的非主流,哈韩哈日风侵袭人们的思想观念。这些流行符合了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契合了青少年极易为新奇事物所吸引的心理特征,但也正是因为这,我们的生活存在着诗意的缺失,种种被恶搞的经典名句流行于各个校园,它所造成的绝非是几句诗的遗忘,而是一种民族文化的破坏。而在那些开口诛仙,闭口日本动漫的青少年中,又有几人知道秋瑾?又有几人有那种“不爱沙滩擢贝手,扬帆击楫戏中流”的勇敢和无惧?

自然,身处现代的我们无法回到天真无邪的远古,无法采薇而食,无法种豆南山下,甚至难以寄情山水。但我们始终应在自己的心灵上开辟一方净土,在城市的喧嚣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乐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优美作文:永恒的流行雨

全文共 1290 字

+ 加入清单

遥望夏夜明净的天空,那一颗颗闪动的星辰,就像你清澈的眼眸。晚风习习,让我不禁回忆起那段美好的日子……

“喂,你叫什么名字啊?我叫Sara,11岁。”“Sara?你的英文名字吗?我叫龙媛,也是11岁。”我们相遇的那段时间,你可否记得?在图书馆,铸造了我们美好的友谊。

Sara,我们在一起游泳、打篮球、打羽毛球、看电影,还一起站在暴风中尖叫着淋雨。但是令我最难以忘怀的,还是那次我们去看狮子座流星雨。我原以为我们的友谊可以永恒,但没有想到会是这样。

夏天的夜晚,虫子们低低地吟唱着《夏夜曲》。月光轻抚,使大地成了淡淡的银色世界。漫步其间,用手轻轻拨开身旁的月光。鞋底触摸着沾满露水的青草,虽然脚已经湿了,但是我们毫不在意。最终,脚步停在了一个安静的湖畔,湖水静静地,泛着微微的涟漪,月光洒在水面上,数落斑驳的身影。湖面宛如一块神秘的魔法镜,就连星星倒映在魔法镜中,都偷偷地嬉笑。我们躺在草地上,望着星空。我们相视无言,彼此微笑不语。因为我们的心,早就和这世界一样静了。“快看,Sare,流星雨来了!”周围的恬静并没有阻止我们心里对流星雨的好奇。为了不破坏这美好的风景画卷,我们按捺住激动的心情,睁大眼睛看着,看着。

第一颗流星划破寂静的夜空,飞快离去了,但是在夜空中依然可以寻找它那辉煌的身影。紧接着,一颗,又一颗……彩光万缕,从遥远的天际划落。它们是那么淘气,那么可爱。大地的黑暗,顿时已经被流星的光所照亮,我们看呆了,想到这无边的宇宙和神奇的大自然有你,有我,我们有缘一起欣赏这宇宙的礼物,大自然的奇观……

“其实,我也是流星,从你的生命中划过,你看得见,也找得到我留下的印记。其实,龙媛,我明天就要离去……”说到这里,Sara突然说不出话了,哽咽住了。我转过身,目光早已从天空中降下,落到Sara的眼睛里。平时那洒落欢乐的光的大眼睛却不知不觉流下了晶莹的泪珠。看进Sara的眼睛,变得更清澈,更纯洁了。我什么都没有说,只是轻轻地将Sara抱住。抬头,看着那一颗颗的流星落下。“Sara,你就是那流星,来得快,走的急。”我拼命忍住那要流露出的泪珠,强装笑脸。“你不用装了,把心中的感情释放出来吧。我走了,你会哭吗?其实不用哭啦。瞧,那一颗颗流星。就是我们友谊的见证嘛。其实,”她的音调突然放低了,还伴有一丝丝抽泣,“我们的友谊,就好比这场流星雨,虽然灿烂,但是短暂。但是在你我的生命中,永远也不会忘记这场流星雨。它会留下更灿烂更辉煌的印记。我只是流星,不需要你那么眷恋,你要去寻找一颗永恒的星星。就像那颗、那颗,他们是永恒的,而不是短暂的。他们没有流星的辉煌灿烂,却更稳定,更贴心,更永恒。”我们不约而同地抬起头,透过流星看见那镶嵌在湛蓝天空中如一颗颗钻石一样洁净的星星,他们是安详、恬静的。就像藏在神秘世界里的一个个美丽的希望,就像探寻世界美好的未来……

我们都哭了,虽然这流星并不值得我们留恋。但是在我们的心中,在我们内心的深处,都深深地感觉到,这是一场永恒的流星雨,是流星们见证我们像流星雨一样的友谊。

Sara,你就是这颗永恒的流星,永远留在我心中,照亮我的生命,照亮漆黑的夜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有关永恒的作文:流行与永恒

全文共 1570 字

+ 加入清单

永恒,有吗?

苏子说:“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世上本无永恒与瞬间之分,只是人们习惯于从没落中寻求一丝证明自己存在过的安慰!

流行与永恒,似乎搁着太多的空格,只需轻轻一个手指,便恍若隔世……即便是这样,这所谓的永恒不也是曾经的流行吗?

人们说,流行只属于年轻人,就好象流星,一瞬而过,如似水年华,绚丽而短暂。人们总习惯将风靡一时的东西冠名以流行,就像不断涌现的歌手,终有一天被人们所遗忘。

于是,流行中便透着一丝伤感,忧伤的眼神,煽情的歌曲,凄美的童话故事,一切有关悲伤的东西一时间成了流行,但人们总愿意相信,雨过总会天晴,乌云终将散去,伤感必是短暂,流行注定只是过眼云烟。

这样看来,流行本身似乎真的带着一种不幸、宿命,人们于是就理所应当地在无尽的悲伤中发现了永恒,仿佛救世主一般给予人们过多的希望。

永恒是多么的美好啊!永恒——完美的象征!问心无愧地受着人们的朝拜。永恒,真有如此完美?

我以为流行即为永恒,世间万物本就是永恒的!只是哲学家们聪明的脑袋总要想点什么……

流行之所以称之为流行,我想就是因为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引起轩然大波,但最终被后浪所掩盖,犹如弃妇般被世人遗忘。可以肯定的是,流行的一定是一个确切的东西,可能是物质的,可能是精神的,就它们本身来讲,一时间受人朝拜,时间一久,人们便毫无留恋的转而朝拜另一种流行,于是人们就将它淡忘,甚至彻底遗忘,但是,是不是这样,它就不存在呢?又或者说从未存在过呢?如果你说是,那么你便是一个忠实的唯心主义者,通俗一点就是主张那种“存在即是被感知”谬论的忠实拥护者。它曾经存在过这是个不争的事实,这一客观存在性便是永恒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流行就是永恒啊。

从永恒的角度来看,是不是凡被定义为永恒的东西就是现在依旧存在,并与原貌无异呢?答案是否定的。就如儒家思想,春秋战国,孔子主张“礼”“仁”,敬鬼神而远之,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而后西汉董仲舒又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再到明清之际李贽、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这一切都是儒家思想,都在各个不同的时期风靡,儒家由孔子开创,但时代变迁,儒家思想早已不完全是孔子本人最初的那些概念了,但这并不影响儒家思想的存在,在人们眼中,儒家思想就是永恒的,这样看来永恒不就是同一范畴不同时代的流行的总和?这样看来,永恒与流行有并无绝对区别。

就具体事物本身来说,是不存在永恒的,它们总有自己的生长规律,有产生就有消亡,这是不可违背的客观事实,所以世间万物都只是一瞬,但就物质这一概念来说,它又是永恒的,它的消亡只是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而存在,比如枯叶飘落,化为尘土。

总的来说,永恒只是人们把流行的东西加以改造,使之成为适合社会人类生存发展而得以继续流行,人们只是不愿让也不想让自己心爱的东西就这么一点点的远离自己,所以只是努力使它成为自己短暂生命中的永恒。我同情这样的永恒,这样的永恒没有意义,它只不过是人们那可悲的愿望的一种体现,就像古代人幻想月宫里住着嫦娥一样。所以人们迫不及待的给它加上永恒的枷锁,生怕下一秒它就会从自己的眼皮底下溜走……

而真正的、足以让世人所震撼的东西是不需要这些可笑的名词来修饰的,即使它们是没有思想的,但并不影响它们的自信,它们深信自己的价值,反倒是聪明的人类,开始不相信自己的眼光。人总是太过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一样东西,拥有再多的赞美,再华丽的外表,可偏偏是你讨厌的造型,那么它只能是你眼中一粒微不足道的沙砾,即便是短暂的流行也是,相反你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也许在别人眼里一文不值,那你又何必将自己眼中的永恒强加给别人呢?

永恒与流行本无区别,只是人们总是太过注重于形式,其实永恒何尝不是流行的另一代名词呢?

永恒,一句经典的谎言,一个假想的符号,一个安慰心灵的童话,总是来得太过虚无,远不及流行来得真切!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论流行与永恒

全文共 655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中,流行的往往是时尚,永恒的却是文明。这两个原本毫不相干的词却在现代生活的推动下走向了一起。现代生活中的人们已不再为饱暖而担忧,取而代之的是寻求刺激,永恒就在这种氛围环境中慢慢衍生为流行。永恒与流行只在那一步之遥,流行因为有了它自身的存在价值而逐渐变为永恒,永恒只是在人们的需求中成为流行。作为90后的我们,是在流行时尚中成长,并不觉永恒是一种魅力。我们是在周杰伦的歌声中飞扬,在韩寒的小说中倘佯,作为新一代的我们,总是那么流行,那么时尚。永恒已被我们视作为逝去的古老远去的文明,已不在为我们所崇拜,所追寻。新一代的我们又怎么会理解永恒的真正含义呢?我们虽然是流行的,但我们狂妄自大,不明事理,终究不会成为永恒,永久的文明。

流行与永恒虽然只是一步之遥,但又是遥远的。流行的事物虽然只是昙花一现,表面似乎并无多大价值,但更深一层去理解,就会觉得其实它也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并不是偶然的,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永恒的最初发展也是流行的,只不过它与其它的流行相比具有一定的存在价值,成为永恒。流行与永恒是相辅相成,有一定的联系。我们可以从永恒中发现流行,也可以从流行中找到永恒的影子。这一点,我们不难发现。

现在,全国各地又兴起一阵私塾风,私塾作为古代的教学处所,在现在,已成为了永恒的历史,但这一阵,又流行起来。其实永恒与流行并无本质区别,只在于那一步,流行可以成为永恒,永恒瞬间可以成为流行。

我们现在穿的,喝的,说不定有朝一日也会变为永恒,永恒同样是可以流行的。永恒与流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以流行与永恒为题目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论流行与永恒

全文共 1880 字

+ 加入清单

浅浅的笑容镌刻进深深的石壁,那婀娜的倩影,即使穿越千年也不消褪 .

站在莫高窟前,抬头瞻仰着这一幅幅的永恒,她们的线条里有晋的风骨,有隋的笑意,有唐的张扬,有宋的精细;宛若大漠千年不息的驼铃,在每个时代都摇曳着它那悦耳的声响。这就是永恒的力量!仿佛是九天之上的星辰,亿万年来静静守卫着这片土地;仿佛帕提侬神庙的石柱,历经千年的雨水洗礼,风刻沙磨,依然矗立;恰如飞天,那轻柔的舞姿,巧目盼兮的笑容,早己溶进华夏民族的血脉,任它漠漠广寒,指间梭罗,再无法消弭。

这就是永恒!是神女峰上的望夫石,穿梭古今,经历风雨,历久弥新。而流行与永恒相比,仅仅是石上掉落的沙砾,风一吹过,什么都不会剩下。只有经过岁月的洗礼,雷与火的磨砺的事物,才能被称作永恒。永恒持久,因为它经得住考验;流行易变,它仿佛是大漠中的沙尘暴,强势而迅猛,然而下一秒,又不知会吹向何方。流行是水,永恒是山,流行一刻不停地行走在消逝中,而永恒就是永恒,纵然天崩地裂,海枯石烂,沧海桑田,它亘古不变。

我们这个时代,是个流行弥漫的时代。太多的流动元素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不可否认,有了流行,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有了流行,我们的青春焕发光彩。流行装点了我们的周围,同时也装扮了我们自己。然而,这个世界在越来越丰富多彩的同时,也变得越来越浮夸,越来越轻率。人人都说流行好,是的,流行引领着时代的潮流,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但是,有多少流行是真正值得人去追求的呢?有相当的一部份事物的流行,是建立在很多人的盲目追棒,近乎歇斯底里的呐喊助威之上,然而这些事物的真正的价值却值得推敲。在人类的狂热之下,很多颓废的,阴暗的东西也被冠以流行之名流传于世,又有很多真正值得去关注,去继承的宝贵财富却在不经意间失去,再也找不回来。流行是时代的旋律但不是主题,唯有那些经过深刻思考的精神文化才是历史不停进行的动力。太多的浮夸的流行元素:让我们的心无法沉静,无法透过这层层的迷雾去探索精神更深层次的东西---那才是真正的永恒。当铅华洗尽,流行逝去,有什么比永恒更值得人们去珍视的呢?

秦始皇追求永生。在不断派出方士去寻求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的同时,不惜以极大的人力物力,在骊山下修建他的三界万世宫,妄想他的王朝能够万世传承。然而秦始皇薨于东巡的途中,不可一世的秦王朝也不久而亡。躯体的死亡,王朝的覆灭,如风云实变,刹那而己,惟有精神,特别是那些在人类历史中闪烁着光辉的精华,才能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免于寂灭的命运。正如布鲁诺那般,为了支持日心说,被教延活活烧死在刑柱上,然而他的身躯虽然化作了焦炭,但是他的精神,他的坚持却在火光中得到了升华,成为了永恒。自古至今,我们不断地感概于春华易逝,红颜易老,殊不知外物的美丽只是短暂的瞬间,正如流行那般,来得快,去得也快。我们真正永恒的美丽,在于内心,在于我们不懈的精神追求。

永恒的力量在于久远古老的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一般,纵使历史沧桑巨变,这些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依然一代代地传承了下来。传承文化。又何尝不是追求永恒的一种体现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这种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中,我们也成就了属于自己的永恒。苏东坡在赤鼻矶下顿悟出的“物与我皆无尽也” 无疑是这份永恒最好的注脚。

有的流行的元素没有经过时间的考验,难免流于浮躁。然而不可否认,流行是永恒的一部份。流行有时候也会成为经典,剥开那层层华丽的外层,流行也就成为了永恒。就像后现代的设计,怪异,突兀,但是我们必须得承认,那是经典,也是永恒。

永恒脱胎于流行,没有哪一种永恒是与生俱来的。永恒也并非一成不变。它在岁月的荡涤中,不断抛弃陈旧腐朽的东西,又从流行中吸取有用的养分铸就新的永恒。这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和更新。正如杨丽萍的《藏谜》,古老的藏族文明与现代音乐元素发生猛烈的碰撞,使得藏族的音乐又唤发出篷勃的青春。这就是流行之于永恒的莫大影响。

永恒是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波澜壮阔,而流行仅仅是这条源远流长的河流不时激起的朵朵浪花和圈圈的涟菏。

永恒是一方浩瀚星空,深邃,幽暗而又不失璀璨,而流行仅仅是这片苍穹中昙花一现的流星。永恒是一曲亘古不变悠远乐章,而流行仅是这首曲子中时而激昂的音符。

永恒是时代亘古不变的基凋。当奥林匹亚宙斯巨像长满斑驳的青苔;当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成为真正的空中楼阁;惟有人类的精神文明,从九天之上的天河流下,流过耶路撤冷的疮痍,流过斯大林格勒的枪淋弹雨,成为一个个永恒,永远被人铭记。

当时代的洪流不可阻挡地席卷一切,淘尽六朝一梦的繁华,淘尽一切的浮夸,留下一个个基石般坚固的永恒。它们的周围,巨浪滔天,沧海横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美丽的流行,永恒的经典作文精选篇

全文共 1212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个浮躁却美丽的年代,我哼着光良的歌在海边大声许愿,我们手牵着手在草地上大叫“可以陪着你这样活着真好”,流行音乐、电视剧、小说正以铺天盖地之势将我们紧紧包裹住,偶尔生出一丝迷乱,偶尔有些彷徨,但这并不影响对于真善美的认知。不可否认,这是一个流行文化与经典同行的年代,当流行的美成为一种时尚,他并没有憾动经典的地位,反而可能孕育出新的经典。

人们通常用时间来考察经典与流行文化的差别,因为只有时间才能工整地审视出任何一种文化存在的价值和内涵,那些最丰盛的精神粮虽保存了下来,但那并不意味着那些被舍弃的都是文化垃圾。对生活的真实反映是瓮它的,真既是美,美不离真。从这个意义上讲,流行的文化是一种美,它是一种更加大众化、平民化的美。我们同时读着经典与流行成长起来的一代。我们在金庸的作品中寻找江湖义气、侠骨柔情,同时我们在李白和杜甫身上体味古人真实的豪迈祸沉郁;我们哼着《同卓的你》来纪念自己初长成的喜悦,祭奠我们终会逝去的青春岁月,同时我们也学会吟听莫扎特《小夜曲》的安宁和贝多芬《命运》中的悲怆。流行与经典有时候这是两个范畴的东西,偶尔的交集却不会因此而互相抵触、相互磨灭。我们不必因为文化的普及而焦虑经典的丧失,文化的概念的外延更加宽泛,却也是我们现代人善于的一种气度。

活在当下的我们并没有被赋予权利标榜刚刚诞生不久的东西为经典,所以它们以流行形式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但它们仍然是一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或许一百年后,当人们回过头来老的时候,其中的一部分会被确立为这个时代某种物象的象征,并成为经典。这个时代有一些纸醉金迷,所以意识流成为现代文学的一个常见表现手法,当言语不再能表达文化人的内心焦灼时,有些杂乱不着边界的搭配实际正是他们心中的呐喊。文化人正寻求着更多更新的突口作为他们思想情感传递的媒介。于是,形式越来越多、越来越杂,但杂而不乱、杂却大同,任何真正可以被称之为文化作品的事物都蕴含着对现实深深的思索,流行诞生于此,经典也从这里孕育。

的确,由于大量新鲜的通入,其中确实也存在着文化垃圾,对此我们更多的是需要一些宽容。因为经典与流行更多的是带给我们美的享受,他们的时间范畴不同,导致他们的价值取向不同,但他们都曾经伴随我们体验成长的喜悦与悲苦是一个浮躁却美丽的年代,我哼着光良的歌在海边大声许愿,我们手牵着手在草地上大叫“可以陪着你这样活着真好”,流行音乐、电视剧、小说正以铺天盖地之势将我们紧紧包裹住,偶尔生出一丝迷乱,偶尔有些彷徨,但这并不影响对于真善美的认知。不可否认,这是一个流行文化与经典同行的年代,当流行的美成为一种时尚,他并没有憾动经典的地位,反而可能孕育出新的经典。

还是多一些祝福吧,希望郭敬明的作品更加成熟,留给人们更多的思考,希望现在的流行音乐少一些靡靡之音有人说李斯特的音乐曾经只是被当做那时代情歌哼唱,那么说不定哪一天NewAge的曲风也可以成为音乐史上的绚烂一笔。

流行美丽,经典依然永恒……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