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七夕情思散文【汇编三篇】

优秀的应试作文,要开篇点题,开宗明义,开门见山,先声夺人,引人入胜。因此,议论散文的开头,语言要富有文采,明示中心论点。中心论点须放在开头文段的末句。论点的表述最好警句化。话题材料可引也可不引用。有什么方法呢?下文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浏览

1543

作文

3

篇1:中秋情思散文精选

全文共 4409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我们在中秋节思念着家人,有着思乡之情。小编整理了相关的作文范文,快来看看吧。

【中秋情思

在我这里,中秋只是一个概念;中秋的月亮就只是一个记忆或是一个美好的梦想了。

这是一个霉雨的季节。乡间的秋收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家家小院里都晾晒着新打下的谷子,由于很少金色的阳光,多半是潮湿和霉烂,一股不适的气息总是酝酿在空气中。

今年的中秋来得有些朝气,早上,还是阴雨绵绵,中午,小雨停了,下午,终于有了一米阳光。按这个发展趋势,晚上应该能看见月亮了。如果是真的话,老人们可以找到自己的记忆,孩子们就可以实现梦想了。因为,真是十几年没有见过中秋月了。中年人是对这一切抱无所谓的态度,繁忙的工作早把心中的诗情画意荡涤得无影无踪,能不能见中秋月你明天还不照样的上班,一大堆的工作你不照样去做?

夜晚终于降临了,但不知什么时候竟又涌起团团的云雾。这团团的云雾把老人们仅存的那点儿记忆敲得粉碎,一个个再也提不起兴趣去回忆那陈芝麻兰谷子的故事,都悻悻地回屋睡觉去了。只有小孩子不甘心,总是想验证一下中秋的月亮是不是真的最圆最亮。但终是因为年龄太小,抗不住困倦,竟不知不觉地睡去,于睡梦中被父母轻轻的转移到了床上。

一切就这么静下来了。

我的窗外有一缕月光掠过,经不住她的诱惑,我掀开窗帘。月亮正沉沉的穿过云雾,苍白的脸上有云块的痕迹,仿佛撞了墙壁留下的创伤,但掩盖不住她美丽的特质。她的美丽从团团雾霭中透射出来,摔在地上,被摔成斑斑驳驳的一地影子。我静静的读着她,我疼痛的抚摸着自己那一半残存的记忆和另一半微弱的梦想……

今夜无风,今夜无风啊!

我伫立窗前,心踏着月色,努力地寻找一份皎洁

【中秋之夜】

中秋是从对亲人的想念开始的。

隔中秋还有好几天,M便给女儿发了一条思亲的微信,“伫立庭中搔白首,独女中秋不返家?”明知女儿无假,他依然要问,只不过想以此期盼得到一个意外的惊喜而已。我只好以一句“为赋新词强说愁”来调侃他的多愁、安慰女儿的无奈,却不曾引得一微友笑弯了腰,算是意外收获,皆大欢喜总是好的。

今日中秋,盼着赏月,我们下午六点多便从市区赶回了远在郊外的山居。

一进家门,M便捧着手机不停的给朋友拜节祝福,我则在厨房准备简单的晚餐与祭拜供品。几只秋蚊对我兴趣甚浓,见我走来走去,便不时学针灸师给我来一针,虽然痛痒难耐,但今天借着过节的名义,便懒得跟它计较了。从厨房的窗户望去,西天燃起了大片的火烧云,那浓艳的色彩美得让我不忍移步。飞鸟大概不知今天是过节吧,仍然玩童一样在树木与房檐间飞来飞去,鸣叫着追逐打闹,不知它的爸妈是否也在巢中翘首以盼?草中的秋虫,隐士一般只闻其声难觅其影,夜幕未降,它便迫不及待的奏响千古小夜曲,但在今晚,就让我暂且将它称为月光曲吧!园中的松叶牡丹象太阳的信使,在星月出场之前就早早闭目安睡了。与它相邻的石竹花则不同,总要陪着栏外的三角梅与朱槿,不分昼夜的渲染它们的热烈与欢欣。偶有一只松鼠,依着花茎敏捷的爬上栏杆,一边如杂技演员的跑跳蹲卧,一边机警的东张西望……我正这样悠闲的寻着乐子摆着糕点水果,不曾想,突然从楼上传来M急急的呼唤声,那感觉,不像是月亮升起来了,倒好像嫦娥下凡了似的。我一边应着,一边嘀咕着这不七点刚过嘛,慌啥。

来不及擦干双手,我寻声朝楼上阳台跑去,果然,一轮中秋满月,已静悄悄的从东方升起。先不说那满月的静美绝伦,单就那一路上追随的云彩,就足以让人心动的了。今夜的云彩,仿佛读懂了人们对月的那份深情,要与明月共同演绎出吉祥美满的画卷。于是,它收敛起平日散漫不羁的个性,将自己化作一柄造型精美、色彩祥和的玉如意,托着熠熠生辉的一轮明月,横亘在蓝丝绒铺就的天幕上。而今夜的明月,一切犹如初生时的美好,我不知它是上等昆仑子玉的杰作?或是上等白瓷的神工?只见它稳稳的立在那柄精美的如意上,那样的饱满、瓷实、温润、洁净、细腻,除了依稀的桂影,不着一丝多余的装饰,一副婴孩般可亲可爱的清纯模样。M一边惊叹着月色之美,一边用他那像素很低的手机不停的追拍着,只想着即时转发给成渝两地的亲人,不仅以此带去我们满心的祝福,也弥补他(她)们因天气原因无缘赏月的遗憾。(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因了明月,夜幕也只是轻纱一般的飘渺。搬一张小几,置两把藤椅,二楼阳台成了年年赏月的观景台。一盘月饼,摆成了花儿的形状,花芯是女儿寄来的孝心,花瓣是朋友表达的情谊,看着心里都是暖暖的。那盘石榴,则全托朋友所赐,两个品种组合在一起,艳如玛瑙,淡若脂玉,一个莲雾点缀其间,为这个组合增色不少。还有一盘肉食,那是困难时期沿袭下来的习惯,倘若待客无肉,便不足以表达主人的热情和对客人的尊敬。我将它们一一摆上小几,最前放一只插着绿萝的小瓶,倒上两杯红酒,搁上两双竹筷,我们便怀着同乐的心情邀请月神与家中那些已迁居天堂的亲人们吃喝赏月了!

室内电视上的中秋晚会正在江油进行,那是诗仙李白成长的地方,于是,诗人那一首首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被激情满怀的吟诵着、歌唱着:月下独酌、静夜思、蜀道难、将进酒……这些都是我们喜欢的。由于节目拘泥于地理所限,他们竟忘了我心爱的东坡老,忘了他那“千里共婵娟”的千古绝唱。于是,我和M走出门来,在阳台上请各位神仙和先人与我们交换位置,他们回屋歇息,我们坐下赏月。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我和M对坐举杯,喝着仙(先)人吻过的红酒,望着渐上中天的明月,一起说着闲话。

“不管科学如何千方百计证明,你看着今晚的月亮,你会相信它的表面是一片荒漠吗?在这点上,我情愿相信神话也不相信科学。在这个世界上,能给人以美好遐想的东西本就不多,科学的推进,不能总以牺牲人文情感为代价,更何况,那月,本不是我们的世界。只要人类不是贪得无厌的想在上面放羊,月球的荒漠与人何干?”我这样自顾自的替月说着。

听了我的话,M难得的没与我反驳,不知是他有同感亦或是托了过节的福。

挑一块女儿寄来的月饼,说是朋友推荐的,全手工制作,贵在还是新鲜出炉。吃一口,面皮酥酥的,蛋黄软软的,那感觉,确实没有浪得虚名。

吃着月饼,想起我们儿时过中秋的事。如今大多数人为了应节才去碰一下的月饼,在我们小时候,它只存在于书本或故事。在老家,每年到了八月十五,如果家里拿得出来,定会蒸一锅糯米饭,然后将它倒入石臼中。瞬间,大人小孩立即被石臼中升腾起来带有浓郁糯米香味的蒸气吸引,围上一圈,人手一枝芦竹,说笑中,将芦竹在石臼中捣来捣去状如儿戏,直到糯米变成了稠软的糍粑。揪出一团,放入小碗,加上红糖,如果是蜂蜜就太好了,趁热咬一口,满嘴是糯米的纯香、芦竹的清香、蔗糖的甜香……虽然,糍粑没有月饼的形态寓意,但那种参与的乐趣与企盼的心情、那种千万米粒糅合于一体的聚合,却是另一种难忘的记忆。

对饮一口,对着天上的月亮,也来个举杯邀月,并趁机说些酸文假醋的话。过节,不就是这样吗?

“你知道为什么这些文人都爱写月亮而不是太阳吗?”M以一惯好为我师的语气启发我。

“为什么?”我还算善解人意,一定给他这个机会。

“因为太阳虽好,但它把握不好度,有些季节和有些地方老晒,有些季节和有些地方老不晒,整得人类对它是又爱又恨。”

他这样说好像还真是有点道理的。以前,每到稻谷收获的时候,奶奶就要祈求老天爷,千万要出太阳啊,可别让半年的辛苦打了水漂哦。而到了栽种的季节,又最怕大日头天天晒得土地开裂。这时,奶奶就又开始念叨了,要求老天爷开开恩,别把刚栽的苗苗晒成了干柴,那可是我们一家的口粮啊。

“你看,与太阳相比,月亮,就永远都是这样温温柔柔的。”M看着月亮,显得有些动情的继续说道。

是啊,此时此刻,在月华融融的清辉里,仿佛一切都是那样明亮,明亮之下,却又是那样朦胧,好似梦乡,让人心不知不觉有一种被融化了的感觉。假如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这是不是作为一个男人,对另一半的一种本能的期盼呢?是不是在他们眼里,所谓的女强人其实就如同太阳,而他们想要的,却是月亮般温柔静美的女人。这本无错,但问题是,这个世上,又有多少能与之相配的既有阳刚之美又有达人之智的男子呢?因为过节,也因了这静美的夜,我没有与他顶针。

月下一壶酒,对饮无闲愁;举杯邀明月,柔情漫心头。

就着这葡萄美酒、鲜果甜点,静坐在这清亮的月光里,心里涌上的,多是与月相关的思绪。

我想,这月亮,不光是男人喜欢,女人也同样喜欢。喜欢那些小时候学到的有关月的神话、喜欢那些读到的有关月的诗词、喜欢那些听到的有关月的乐章、喜欢那些看到的有关月的圆缺……

这让我从小相信,相信那月上定然住着美丽的嫦娥,还有酿酒的吴刚、捣药的玉兔。想她们一家三口,每日在桂树下歌舞、酿酒、捣药,没有人间的战火纷争、饥饿寒冷、疾病苦痛,那才是真正的无忧无虑的神仙生活。

我相信,每一个静夜的清风明月,对于可爱的东坡与浪漫的太白,在他们心里,早已不只是一种自然风物。虽是《月下独酌》,独不见诗人寂寞,满篇只有天人合一的潇洒、歌舞飞扬的旷达。赤壁把酒,世人皆叹“哀吾生之须臾”,唯东坡,胸襟浩荡。他用清风明月滋养的生命,其生命也定然与天地共存。“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所幸,此时此刻,我们不但沐浴在东坡老的清风明月中,也沐浴在他的人生智慧里。

我相信,一曲《彩云追月》定是受了上天的启迪,才有了那般超凡脱俗的音韵。

我相信,月的阴晴圆缺,从不曾是为了迎合人的悲喜情感,那一定是它自身生命的轨迹。如果从月的角度来看,缺,是圆的基点;圆,是缺的重生。每一个轮回,它都不是表面的重复,而是一种更高级别的渐进,在渐进中变幻出生命的多姿,从而展现一种独特而鲜活的美丽。

夜渐渐深了,月亮已升至我们的头顶,夜空也仿佛知道今天是月亮的专场,尽数退去了一路的浮云,只留下一方明净如洗的青天。我们恋着越来越明亮的月色不愿回屋,躺在摇椅上,安享着这一夜的清风明月、蛙鼓虫鸣。虽然时至中秋,但在这攀西大地,似乎还感觉不到一丝秋的萧瑟,就是这深夜,借着路灯,你也能很容易的看到满园盛开的花草,如果不看日历,与春天倒也别无二至。

闭着眼,虽然我又想起了那些有关月亮的科学与神话的截然不同,但我不再纠结。人的生命毕竟是短暂的,人与月的距离毕竟是遥远的,只要我自己不曾因为科学的发现而改变对月的美好印象,我用我眼看到的就还是那个美丽的月亮。而月亮本身,也从不曾因为科学的发现说它是一片荒漠就从此暗淡下去,它仍然每日变幻着圆缺,散发出光华。也许,这便是距离产生美的最有力的一个例证吧!其实,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隔着一点距离,记住一些美丽,相信,年年中秋之夜,定然一如今日这般祥和、这般静美、这般安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静静情思,默默泪痕散文_[第四单元]写散文作文1500字

全文共 1381 字

+ 加入清单

爱玲,一个从美丽与哀愁的烟雾中走出来的女人。

美丽,是她的外壳,哀愁,才是他的灵魂。

初识爱玲,是在儿时的时候,因为《半生缘》。现在回想起来,对《半生缘》映像最深的一幕该是在桃花林中,风吹桃红飘如雨,花美人更美,而她,则是巧笑言兮,顾盼生姿,那是,曼贞还是幸福的。此后的一生,则是悲情苦味的。我只为她欢喜了好一段岁月,也为她悲戚了几个年华。

而我,后来才知道的是,曼贞的形象是爱玲的灵魂塑造的。

出生于大家之家, 继承了母亲的美丽与气质,却在“大家”之中被培养成为一个笼罩着哀愁面纱的女人这与她的身世经历是分不开的。父母早年离异,母亲远渡英伦,留下她和弟弟由父亲抚养。也和所有的现实一样,父亲再娶,后母也扮演着所有人心中的角色,不喜欢她和弟弟,尤其是对酷似爱玲母亲的弟弟,更是备受折磨,看着弟弟一天天的沉落下去,除了难受流泪,她连话都说不上。更甚的是,她曾被父亲囚禁在家中长达半年,不见天日,不问人事,完全与外界隔离开来,这段经历,在爱玲的心里留下了莫大的阴影。

爱玲的大多数作品的主人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是心里有病,就是生理有病,有的甚至是生理心理都有病,这些人大多是现实生活的折射,所谓的现实,就是爱玲生活的那个复杂而病态的封建社会。如在《沉香屑》里,葛微龙和梁太太,她描写微龙的堕落,极力的些梁太太的住宅来暗示微龙堕落的心里变化。《茉莉香片》中的聂传庆虽然是个心理变态,他憎恨自己的父亲和家,希望有一天能够摆脱他们,世界变成他的,但这是一种悲哀的现状……

在爱玲的笔下,几乎每个故事都是有头有尾的而且是完整的。任务的性格在发展中得到完成,具有完整美,而人物的性格也不是是一成不变的。另一方面,她作品中的人物都是不彻底的。最大的特点是几乎所有人的面貌都是不好不坏,亦好亦坏。

记得爱玲在《自己的文章》里喜欢更有深长回味的苍凉。她总是参差对照写出现实生活中人的虚伪与真实,浮华与朴素……

翻看爱玲的照片,发现几乎所有的神态莫不是头高高昂起连同眼神一起。我只想得起淡云胧月,离烟漠漠,清幽寥远来形容,谈不上什么意思或者是来源,只觉得该这样形容才是恰当。就像有人评论说她是悲天悯人又远离众人,如月在高空与你相见却又永远无法触摸到。

喜欢爱玲,悲她所悲,喜她所喜。她就像轻雾缭绕的湖面上伸出的白莲,纤尘不染而又绽放七彩光芒。还喜欢她那种近乎寡淡的临时态度——世界,你乱你的,我自有我,一切人情,你只管欢喜,不要管我怎样平淡。一切尘世的喧嚣永远进不了她的眼耳和心。她算是不入世,还是心已经出世了。

记得她曾经说过这样的两句话,让我无法忘却——

默默情思静静泪痕,却像是晴天落了白雨;

物物清正,既非感伤,也不悲切,不是痛楚,只是苦楚;

没来由的喜欢,若真要说出个所以然,可能是她把情感写的太细腻了,太形 象了,也可能是她那悠悠远远的情怀触动了我。

有时候,我总在想,我们的世界无论多大,都始终是有一层外壳的,我们生活在里面,可以看清外面的师姐,但怎样也走不出去,而走出去的。回头看 ,尘世纷扰,心若多想,就产生了一切的苦吟和悲情,李清照如此,爱玲如此,海男如此。

爱玲,很苦。

若是李煜的愁苦可如东水流去,那爱玲的苦也随西水逆流,苦涩了一整个年华,苦了她经历过的所有人和事,也苦了读她的人,苦了时光。

日日说不完,夜夜诉不尽。

那逝去的光阴,飞扬的尘土,掩映的岁月里她走出来。如此美丽,又如此哀愁。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高一抒情散文:雨的情思

全文共 874 字

+ 加入清单

,晶莹的雨,透明的雨,朦胧的雨。雨,虽然有着变化多端的角色,但是我最喜欢雨的那种晶莹、透明、朦胧又不失韵味的感觉。

慢慢的,我撑着伞去书店看看数学书到了没有。雨,又细又密的从灰蒙蒙的天空中飘落下来。江面上腾起了迷迷蒙蒙的烟雾。雨,无忧无虑的下着。雨,无声无息的下着。雨中漫步似乎别有一番情趣。我这时突然有种冲动:把雨伞抛开,独自一人在江边游荡。可是这种想法、冲动很快便消失得无影无踪,我也不知道是被什么取代了。

我想起了文人雅士的意境。他们往往以雨来抒发一种情怀,我也说不清是什么情怀,大概就是这样朦朦胧胧的才能更好的让后人去品味吧。雨,往往和相思紧紧联系在一起。我想到这里,突发其想地停住脚步,往江面望去,试图也迸射出一些思念的情怀。可是我就是体验不出,可能是因为我没有经历过“生、离、死、别”中最重要的“离、别”吧。算了,为何要强求自己呢?我又迈开步子,轻轻地走着。自从我的网名中不知所云的出现了“雨”,我对雨也更加注意、喜爱了。我不敢像平常一样走,因为我怕我的脚步踩碎了这些活泼可爱、晶莹剔透的雨滴。

不知为什么,每当这种雨天,我的心情不知怎么的特别得会忧郁起来。是雨造成的吗?难道说他们的无忧无虑是从我身上剥夺走的吗?不,不是。我不愿意这么想,或者说我不希望这么想。从书店出来,已经是雨下得最大的时候了。我不知为什么突然开心起来,撑着雨伞轻快的走在江边。雨在和江面亲密接触着,江面立刻变得欢乐了,露出点点滴滴的酒窝给雨。

我走到我们小区的那片荷花塘时,突然之间一股悲腔油然而生。我鼻子一酸,泪珠伴随着雨珠声滚下。我哭的厉害,伞也倾斜了,根本没有遮到我。回到家,已不知是泪水还是雨水了。到家后,看见摆在桌上花瓶里的玫瑰花,又涌起一种冲动。我拿起玫瑰,跑到外面,心想:刚才我想有情感却没有,现在我既然有了,我就要好好挥霍这份情感。我把玫瑰放在外面,让它尽情淋浴着这淅沥的雨。我发现,雨中的玫瑰更加雍容、高贵、美丽,有着一种特别的气质。

呵呵,雨还在飘飘然然地下着,现在雨中的玫瑰被我看到了,我更加喜爱雨了;我也更加喜欢“雨中玫瑰”“雨飘然”的感觉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