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小学作文辅导教学视频合集20篇

芦芽山系管涔山的主峰,位于山西宁武县境内,距宁武县城西南30公里处,属吕梁山脉。因形似一“芦芽”而得名,海拔2739米,恰似一尊巨人手擎利剑直插云霄。开学吧小编为您分享小学作文辅导教学视频,欢迎阅读参考!

浏览

5913

作文

121

TOP10《我爱写作文-小学生作文同步辅导四年级》

全文共 442 字

+ 加入清单

【简介】

针对每个作文题,从题目解析、写什么、怎么写几方面详细讲解写作方法,使学生快速提高写作水平。精选优秀范文,拓展写作思路;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让学生从此爱上写作文!

【家长评价】

以前买过很多版本的作文书,但我认为这一套是最好的。我先买的三年级的。一看内容真好,又买了四年级的。书上对如何写作文写得比较清楚,分析的也很好,还有专家对作文的评论。对于不会写作的家长来说很好。儿子也看看上面的作文。

好用!作为教学或培训资料相当不错,直接复印给学生也看得懂,有告诉你写什么,怎么写,提纲,例文,还有不同类别作文也提供几种好的开头与结尾的写法和实例参考。买过很多作文书,全都扔在一边没用得上,唯独这本,后来把一到六年级的都买齐啦,很难得的书,值得购买!

每篇习作都有题目解析,告诉你写什么,怎么写,例文有点评,不是通常那种总结式的点评,而是在写的好词句后面点评,非常细致,最让我满意的是每篇例文都有一个模板,也就是作文提纲,这正是我女儿需要学习的,女儿三年级了,每次作文结构都很乱,让我很头疼。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小学作文教学如何创新

全文共 2474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教学历年来是语文教师最感头痛的事,大部分老师觉得作文教学无从入手,过于放手觉得学生写得文不对题,指导过多,又时常会出现“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学生由于生活实际较少,怕写作文,觉得无话可说。“作文难,作文难”成了师生共同的“口头禅”。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作文也迎来了艳阳天。新课程要求小学作文教学要着力于改变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重视学生的个性、爱好和特长,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基于此,笔者在作文教学中,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发展学生的作文能力,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一、降低作文教学要求

《课标》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亲经历的事情或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小学生作文是练习,是习作,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自己的话写出来,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就怎么写,无需做太多的加工润色。这是作文教学的基本要求。语文老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将作文要求复杂化,可以说这不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年龄的特点,学生的作文往往达不教师的要求,一般习作只能受贬。记得詹姆斯曾经从心理学的角度揭示出:“人性中深切的本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林肯也曾说过:“人人都喜欢赞美。”确实如此。从内心深处谁不想得到肯定与赞美,小学生更是如此。而事实上,小学生往往很难在习作上得到老师的赏识,其原因就是为师者心之过急,拔苗助长,违背规律,事与愿违,其实万物发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去寻求最佳方法,一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无疑是呼吁教师降低作文教学要求,充分相信学生,引导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消除了习作的神秘感,有了习作的兴趣。其实,你也就成功了一半。

二、丰富学生习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是说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素材,学生习作的素材从何而来,从他们的生活中。叶圣陶就曾说过这样的话:“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生活是海洋,生活中值得写的可以说是太多太多了,但小学生往往不去留心观察,以致于到习作时无从下手,无话可说,我们认为这就要求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有意识,有目的地创造素材,如我们在教学《抹桌椅》这篇作文时,如果只单纯地引导学生去读例作,学生最多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例作用词的准确、生动,而让他自己写,仍不知从何处下笔。为此,我们在课前就作了精心准备,每班让两个学生分别带来了盆和抹布,课上,让一名同学表演抹桌椅的经过,再现生活,引导观察,指导说话,结果学生兴趣盎然,写作成了一件轻松愉快的事。同时,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还充分发挥阅读教学对作文教学巨大作用,将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谁都知道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名篇佳作,且课本的编排也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所以在材料、遗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都能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就能从中领悟写法,不失时机地要求学生仿作,实现读写迁移。可以说丰富学生习作素材的途径是很多的,只要我们教师善于发现,善于组织安排,一定会让学生远离“无米之炊”的困境。

三、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学生有了习作的素材,是解决了“无米之炊”的苦恼,但教师如果只给学生以米,而不教给他们做饭的方法,并非人人都能做出一锅喷香的米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精心设计教法,构建“综合作文训练”和“研究式作文训练”模式,将传统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相结合,注重教给学生写法,设计一些新颖、有趣、能激起学生好奇心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以于永正老师的《一块面包》为例吧,于老师的这一节课,在教法设计上可以说是颇费苦心,独具匠心的。其实,他这一课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粮食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的教育。一般老师只会让学生说说粮食是怎么来的,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教学,学生通常也能接受,或许也能写出不错的作文来,但学生的兴趣可以说是不会高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没有习作的兴趣,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久而久之,将会是一种怎样的情形呢?而于老师这节课,开始就声情并茂地讲了一个学生丢面包的故事,并且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说说“让你见了,打算怎么办?”那么一个贴近生活的故事,处理权又全盘交给学生,谁不能劝说两句,到这里,于老师又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怎样说,告诉学生要想“劝告”别人,首先要敢说,其次要会说,那说些什么呢?进一步指导习作的条理性,让学生列提纲,然后讨论板书。让学生从这些方面思考劝告内容,接着创设情境(师生表演)激发灵感,整个教学过程自然流畅,真正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者结合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是多么重要啊!

四、增强学生习作信心

自信是人成功的第一要点,学生习作的信心需要教师的百般呵护,想方设法让学生尝到成功的甜头,作文批改采用高分政策,批语从激励学生角度出发,确实做到心慈手软。常言不是说吗: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可别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你的良苦用心,会让他感动,催他奋进。作文评讲时,可多读学生的好作文,特别是有进步的习作,要知道这对教师来说轻而易举,小事一桩,可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同时还可给优秀习作提供发表的机会,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开辟作文栏,或推荐给学校红领巾广播站,校内宣传栏,对一些作文兴趣浓,作文能力强的学生,建议他们向报刊杂志,电台投稿,习作发表后的那份喜悦一定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者不就是要从受教育者现有的素质实际出发,充分开发其身心,提高和完善其综合素质水平,促使其个充分自由的发展,并成为特定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恨铁不成钢”的办法已不可取,和风细雨的滋润才能使禾苗茁壮地成长。正如泰戈尔所说:“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日臻完善。”

以上所述,只是我们对小学作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一些浅显的看法,还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讨。我们相信“创新教育的具体内容会不断变化。但创新教育的灵魂将永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全文共 1940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性教育,关系着学生整个语文学习生涯,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若要实现小学生在语文运用方面的能力提升,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便是开展课外阅读学习,使学生在进行阅读时能够丰富语文知识体系,拓展学生的视野,从而提升其对于语文写作学习的兴趣。

一、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写作兴趣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心智与思维比较幼稚,自制力较差,容易被外界事物吸引,因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往往会有较多的困难。鉴于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小学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当注重对于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乐于学习。当小学生对学习有了足够的兴趣时,才会集中精力并主动参与语文写作学习,从而提高语文写作教学的课堂效率和质量。在进行语文作文的教学时,可以多鼓励学生阅读名人列传以及其他相关书籍,帮助在学生进行课外书籍的阅读时,帮助其书籍当中汲取更多的养分。由于多数的名人列传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以及故事性,因而能够吸引小学生对于书籍阅读的喜爱,并且名人列传的故事具有良好的榜样作用,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逐渐被榜样的力量所感染而更加热爱学习。同时教师作为与小学生接触和交流时间比较多的人,学生的思想也较容易受到来自教师的影响,教师在进行课堂教育的同时,也应当充分利用课余的时间与学生一起阅读课外书籍,并加强对学生的交流和指导,逐步培养起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1]。

二、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文学作品感知力

借助课外阅读可以十分有效的提升人们文学感知力以及写作能力。在以往的教育环境中,家长以及教师普遍认为只有教科书以及工具书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成绩,而课外书籍则只会误人子弟,因此家长以及教师在为孩子进行书籍的购买选择时多以作文大全以及好词佳句之类的书籍,而对于其他文学类读物则不会过多的去考虑,这主要是由于在以往的教育环境下家长与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课外阅读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意义。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课外阅读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得到了家长以及教师的一致认可,并得到了学校方面的重视。通过课外阅读能够有效帮助小学生感悟生活周边的事件,并激发感想,从而为其写作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在实际的课堂写作教学中,课外书籍阅读较多的同学往往能够拥有更为广泛的知识面以及更加敏捷的思维能力,无论是在遣词造句还是人际交流方面都拥有更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通过大量阅读课外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加丰富的知识,也即是说只要做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工作,便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文学理解的能力,既能减轻小学生的语文写作学习压力,也可以使其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感受快乐,使其更加乐于学习,并取得良好的语文写作学习效果[2]。

三、课外阅读有助于加强学生语文写作的素材积累

语文写作需要在学生积累大量文学素材的基础上才能展开。而这些文学素材一方面需要小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和挖掘,另一方面则是通过阅读课外书籍进行获取,这两者在素材的积累方面是密不可分的。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进行每天的读报以及自由组成课外阅读小组的方式下,指导学生收集和积累文学素材,并对这些素材进行讨论,使学生能够拥有自己的看法,在进行素材的积累时不仅仅要注意量的累积,也要注意质的重视,将一些比较优秀的写作手法和技巧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拥有更好的写作能力。并且就小学语文教学的情况而言,写作能力并不局限于单纯的语文作文写作,也包括了与其年龄相对的文学体裁创作,例如简单的诗歌或者是童话故事的创作等。小学生若要想写出相应的作品则必须拥有丰富的文学素材积累,也即是拥有大量的课外阅读实践,在拥有充足的词汇量以及文学感知力的同时,小学生便拥有了较强的文学表达能力,因此也能够写出有模有样的文学作品。小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可以将自己比较喜欢的文学词汇或者是文学内容进行摘抄并一一做好归类和收集,随着积累的不断加深,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也逐步加强,对于文学素材的理解和应用也将更加得体和恰当[3]。材料积累作为的一项比较容易体现的阅读效果,能够帮助小学生完成写作材料的丰富。而在其实际的写作当中,也能够完成对于所积累素材的重新整理和组合。课外阅读不仅能够极大地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并且可以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能够拥有更为充足的课外时间,丰富其课外生活,使其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发掘在生活周边的文学素材,加强学生对于生活的感悟,对于小学生文学情感的培养也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总结

由于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在基础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必须要加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应用,通过课外阅读提高学生写作兴趣以及写作能力,并加强小学生文学素材的积累,使其作品的内容和题材更加丰富多彩,对于生活也能拥有自己的感悟,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小学生作文教学效益低下的表现和对策

全文共 2864 字

+ 加入清单

当前小学生作文教学普遍存在效益低下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沿袭了传统作文教学的模式,应试教育的“幽灵”仍在“作祟”。其表现如下:

1.重主导,轻主体,包办多,自主少;

2.重形式,轻内容,理性多,情趣少;

3.重虚构,轻生活,模拟多,写实少;

4.重共性,轻个性,统一多,能动少;

5.重结果,轻过程,指责多,肯定少。这些都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

二、提高小学生作文教学效益的对策

崔峦同志指出作文教学要“从教学目的上划清提高素质同应付考试、追求高分的界限”,要“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改进作文教学”。这正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益的根本出路。下面笔者就此谈几点肤浅看法。

1.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作文教学观。

传统作文教学把学生作文看作是应试工具,专注于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模式写“八股文”,得“高分数”。大量的机械训练和僵化的教学模式,已使作文教学陷于套用某种模式或范文的境地。因此作文教学必须转变观念,树立起正确的作文教学观──素质观(作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素质)、练习观(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习)、生活观(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为生活服务)、人文观(尊重学生的个性、情感、差异,塑造完善的人格)、民主观(自由表达思想,平等参与训练)和发展观(以学生为主体,自主训练,主动发展)──从提高素质的高度来改进作文教学。这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益的前提。

2.减少束缚,宽松习作氛围。

目前小学生作文教学沿袭了传统作文教学专制的教学模式(教师命题→讲解文体结构和写作要求→提供范文→分析写作技巧→模仿范文进行习作),教师总是以自己的责任和权威,压抑学生的主体性,强迫学生按照一定的方式、一定的标准去写作;学生只能奉命而作,依样画瓢,不敢越雷池半步。长此之后,学生思维受束缚,个性受限制,思维遭定势,作文无生气。孰不知,习作如创作,也需要一种自由的习作氛围,让学生在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开放、宽松、愉悦的课堂中无拘无束,敢说敢写,自由奔放;其次,要减少命题作文,多一些只给范围的开放性较强的作文,减少束缚,增加作文的自主性。

3.投身生活,接受生活馈赠。

有些教师忘记“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错误认为“只有课堂才是习作的殿堂,课本才是习作的源泉”,不准也不敢让学生离开课本,离开课堂。他们一味采用封闭的教学模式,专注于模仿范文,套用“路子”,让学生在一个预先划定的框框里施展“拳脚”,创造“吹牛”作文。这种脱离生活这个在课堂的“闭门造车”的教学方式,无异于“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孰不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只有根深才能叶茂,源远才能流长。因此,作文教学必须打破鲁迅先生所说的“高墙上四角的天空”,把学生引入校园内外那片沸腾的生活海洋,让学生在投身生活、观察生活之中,汲取写作的素材和灵感,接受生活无私的馈赠。首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为民服务等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其次,要拓展语文实践活动天地,组织故事会、演讲会、朗诵会、辩论会、学生文社等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课和各种校园游艺活动;第三,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寻找生活场面,选取精彩镜头,勤记观察日记,积累作文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

4.从读学写,在积累上下功夫。

课文是写作的范例。通过对一篇篇精美范文的观察、研习、化用(能动模仿),可以使学生从作者创作思路的“原型”之中,得到启发,获得规律性的写作知识,获得语言和语感的积淀,为学生写作找到拐杖和依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正是从读学写、读写迁移的写照。因此作文教学要正确处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抓住读写结合点,在积累上下功夫。首先,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有意识地在阅读教学中穿插作文辅导,使学生从读学写,“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遗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其次,要引导学生广泛涉猎课外读物,体会迥异的写作风格,领悟、借鉴不同的写作技巧;第三,在积累写作知识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品赏、摘抄优美词句,建立“语言宝库”,积淀语感,积累语言。

5.为读者而写,激发习作欲望。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不管是什么人,对自己的劳动成果都有一种让别人认同的心理。学生的作文是他们苦思冥想、奋力“创造”的结晶,他们同样渴望得到人们的认同。但是,长期以来,他们的作文得不到教师(唯一的读者)的认可,因而写作激情逐渐消退,最终失去习作兴趣。美国著名作文教学专家罗伯特?希尔里奇博士在《儿童作文教学法》一书中提出了“课堂作品出版法”。认为教师指导学生将作文制作成“学生的书”,在班级、学校或更大的范围内进行传阅,使他们拥有更多的读者群(特别是同龄读者),可以满足他们的好胜心和认同感,激发写作的欲望。这种方法启示我们,教师不应只把阅读作文、评讲作文作为自己的专利,应该提供作文交流机会,建立作文园地,出版作文小集,满足学生的认同感,鼓励学生变“为教师而写”为“为读者而写”,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6.自主作文,为情而造文。

自主学习是教育活动的核心,因为学生不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只有具有个人的意义,内化为个人的需要才能被学生主动地接受。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太多的人生体验,学生有太多的成功和失败、喜悦和苦恼急于“倾吐”;同时,在阅读教学中作文辅导的强化和课外读物的广泛涉猎,也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知识和语言材料。这些都为“自主作文”提供了可能。如果把作文课上成“自主作文”课,就能成为学生倾吐情感、为情造成文的写作实践课,“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作文宗旨也就能得以实现,教师也就无须喧宾夺主、越俎代疱,大讲写作方法,逼着学生说假话。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发展性和主体性,树立“自主作文”意识,一改过去一手包办的做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写,写自己,自己改,改自己”,使学生“爱作文,练作文,能作文”。首先,作文训练要减少命题,只给学生作文任务要求,让学生自由选择,自由描写;其次,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寻找题材;第三,应提供评价标准,引导学生互批互改,自批自改。当然,“自主作文”并非“放任作文”,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削弱,训练计划的安排、训练目标的调控、训练过程的组织、训练难点的指导、训练结果的评估都离不开教师的作用。

7.分层施教,殊途而同归。

人在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个性差异。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虽然经历共同发展阶段,但发展的速度、水平、区域则千差万别。如果过分强调共性,忽视差异,不管是对优生还是差生来说,都是不公平的。因此作文教学首先必须客观地把握学生的层次;其次,要科学地把握不同的训练要求;第三,要合理地把握不同的教学速度和进度;第四,要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第五,要注重个别辅导,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最终必定达到殊途同归。

总之,作文教学如果能正确处理好“阅读与写作、内容与形式、课内与课外、过程与结果、共性与个性、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改进作文教学”,必将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小学作文《介绍我自己》教学设计

全文共 1724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学生所准备的一个说课的教案,以下是“作文《介绍我自己》教学设计”,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教学目标:

1、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展现自我,能抓住自己的外貌特征,真实自然地表现“真我”。

2、初步领会介绍人物的基本要领:抓住人物的整体形象、长相、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下来。

3、尝试与人合作,共享习作的无穷快乐。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性格与爱好等写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抓住自身特点,准确而真实地表现“真我”。

指导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个小小的竞猜游戏,猜猜老师描述的是谁?

(课件出示:灰太狼简介,录音)

嗨!大家好!我呀,总是喜欢头戴一顶黄色的打补丁的帽子,脖子上围一条黄色的三角巾;脸上有一道长长的伤疤。左耳缺了一块,左边的牙齿也配合默契地缺了一块。至于接触得最多的,当然非平底锅莫属了。猜出我是谁了吗?

生:灰太狼。

师:真聪明!(课件点击:出示灰太狼的图片)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生1:头戴一顶黄色的打补丁的帽子。

生2:脖子上围着一条黄色的三角巾。

师:你们是从穿着上猜出来的。

生3:脸上有一道长长的伤疤。

生4:左耳缺了一块。

师:哦,原来你们是通过外貌猜出来的!

生5:平底锅。

师:哦,你是从道具上猜出来的。

师:真了不起,有理有据!看来,这个游戏对在座的来说,简直易如反掌。接下来还敢不敢猜?

(课件逐句出示)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件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衣服。手提一柄九齿钉耙。

生:猪八戒

师:你是根据哪些内容猜出来的?

师:恭喜你,答对了!了不起。也正因为抓住了他的特点,所以寥寥几笔,就让猪八戒这个人物形象活灵活现了。(点击多媒体)

师:那么,写人物时,除了要抓住人物的特点,还要注意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习作《介绍我自己》吧!

(点击多媒体)板书课题:习作《介绍我自己》

二、 口头作文“说一说”

1、我们试试口头介绍一下自己吧。说什么?让别人认识我们的第一步,可以说说自己的外貌。外貌描写要突出自身特点。所谓特点就是与别人不同的地方,特别的地方重点描写, 能给人留下清晰难忘的印象。师:如果大家写外貌方面最突出的特点,老师准备了一些佳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点击多媒体)写外貌的参考词语

在那么多的外貌特点中,最突出的是哪几点?画“√”。向同桌介绍一下你的外貌吧。要抓住自己的特点,把句子说流畅喔。

2、我们介绍了自己的外貌,别人认识我们了,要让别人了解我们还可以介绍自己的(指板书)(生接:性格、爱好、优点、缺点……)

这就需要我们打开记忆的匣门,(点击多媒体)可以看着大屏幕,希望大屏幕能帮助你们插上回忆的翅膀。

仔细想想,在“性格、爱好、品质”的这些特点中,你认为最能表现你的特点的是什么?每个方面留下一条画上“√”。

同桌交流:

说说你的性格。平时自己是怎么表现的,(点击多媒体)

三、指导成篇,加题目。

1、师:一段话,我们写得非常精彩,我们怎么把它变成一篇完整的自我介绍?你还准备写些什么?(学生讨论,出示范文讨论。)

师:我们写作文,不仅要看好要求,还要注意写上一个好题目,还要注意修改。请看看这里的温馨小提示吧!

2、温馨小提示

(1)、写好以后,别忘了给你的佳作配上一个吸引人的精彩题目。比如:《爱哭鼻子的我》、《胆小如鼠的我》、《我是个电视迷》、《聪明的我》等等!

(2)、俗话说:好文章不厌千回改。同学们写好作文以后可要反复去读 , 再三修改,才能出佳作!

四、总结。(为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

师:孩子们,你们的活泼可爱,反应灵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信你们在作文中一定能展示独特的自我,祝愿大家写出精彩的“自我介绍”。写出一篇好作文是一件令人非常快乐的事,说出我们的作文口号,“我作文,我快乐”。

教学反思:

《介绍我自己》是三年级的习作题,本次作文的内容是向别人介绍自己。我在作文教学指导时,首先作了三方面的习作要求:一、介绍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二、介绍要抓住特点来讲述;三、要说真话,写完后加个题目。为了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我还设计了一个“题目套餐”打开学生的思路,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感受到作文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小学作文《介绍我自己》教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小学生作文指导教学经验分享

全文共 2769 字

+ 加入清单

古往今来,我们要了解一个人的思想,就是通过他的文章。我们可以通过作文了解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一个人的思维发达,有语言智慧,这个人往往有很高的素质,为人处世游刃有余。对作文教学展开论述,探讨了写作本质、明确题目和正确审题等方面的内容。

作文指导写作本质明确题目正确审题

一、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

言为心声,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尤其如此。小学生经历的事情较少,指导他们写作,要求他们对生活多观察,把自己平时看到的、经历过的,做一个细致的描述,经过自己的加工,融进自己的思想,经过布局谋篇,用与众不同的语言来描述,这就完成了一篇属于小学生的写作。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文章需要有非常强的能力,它能够表述思想,传承文明,沟通情感,语文素质高,学习其他各学科,有了难题也往往能够迎刃而解,反过来,语文素质低,读书、学习辄成障翳;即使他有很高的技术,由于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欠佳,如宝镜蒙尘,良马受勒,在成功的道路上往往坎坷不断。因此,我们要开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个个能够做到下笔千言,思如泉涌,妙笔生辉。

二、认清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性质

对小学生的写作不要要求过高,只要描述自己见到的、想到的、听到的就可以了,凡是亲身经历过的,往往能够描写的具体深刻。如果只是一味地凭空想象,叙说一些假大空,是提高不了小学生的写作水平的。小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认识规律,就是生活的再现,经过作者的加工,把大自然中的搬运到纸上,实现简易的口头到精确凝练的笔头的转化,把写变成了一种由内到外的自由倾吐,其实就这么简单。这就是写作的本质,让小学生懂得了这些,小学生不会有写作的压力,往往我们看到小学生,提笔锁眉,临纸踟蹰的痛苦样子。其实,这是教师的失职,小学生没有懂得写作的规律,没有把平日里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当做写作的内容,以为写作一定要天花乱坠。其实是不用的,完全小题大作了。只要抒发自己的内心的感情,写自己的自得之见,描写自己的兴趣,写自己的生活,内容五花八门十分广泛,这就搬除了写作困难的大山,心里没有了障碍,消除了压力,就可以轻松上阵,写出令人喜欢也让自己满意的文章。关键就在于教师点明写作的精髓所在,给学生以准确的指导。

三、明确题目内涵

学生对客观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他才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一篇文章是否优秀,就看作者是否准确地把握了事物的本质,对客观事物作出了正确的描述和评价,文章的思想是否健康,取决于写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文学就是人学,就是一种教育,所以说古人提出文章千古事的结论,通过一篇文章往往能够改变很多人的一生。历史上很多文章千古流传,大家往往学习的不是文章的修辞手法,也不知有多少精美的词句,往往看中的是文章的思想,钦佩注重的是作者的人格。历史上也有一些人,文章写得很好,可是却为大家所不喜,原因就是作者的格调不高,或者节操有问题,出众的学问、超凡的见识都比不上千古的品格。让学生知道了这一点,他们更懂得了怎样去写作。比如说,我让学生写一篇《我喜欢的一个人》,不是让学生描述他如何的优秀,怎样的聪明好学,而是要描述他的品德有什么超人之处,他具体为别人做过什么,当大家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是怎么做的?是通过怎样的事情打动了我,让我喜欢他。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适当提高一点要求,写文章要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能够拨动人的心弦,动笔写作之前,深入挖掘出题目的内涵,这样总体上有一个思路,就不至于跑题,动起笔来,描述有轻重,为作文的“航行”点燃一盏明亮的“航标灯”。

四、合理命题,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如何让学生写作有兴趣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没有兴趣,做任何事情都不会出成绩。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它能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有了兴趣,就用不着教师再三地叮咛嘱咐,她们自己就有一种动力向着认定的目标前进,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没有生活,写作是无源之水,势必干瘪空洞,命题作文要结合现实生活,让大家有话可说。一个漂亮的文章题目,往往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着他们的创作兴趣,犹如火种投入干柴,能够燃烧起熊熊的大火。如果文章的题目脱离生活很遥远,学生们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无从下笔,搜肠刮肚,无米下锅。教师要多方研究,不断地总结经验,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让他们侃侃而谈,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作文命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命题不要含糊其辞

命题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让学生明白写作的要求,那个是重点哪个是难点,要突出描述什么,这个题目一定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大家曾经接触过,有一定的认识,学生布局谋篇时也容易选择适合自己文章的材料,同时需要注意到题目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与想象力。

2.命题要要考虑到所有的写作者

每个人的家庭生活情况不一样,经历也各异,命题不要古怪,比如说,不要选择《我姑姑在美国的生活》《我第一次坐飞机时的感受》,因为很多学生没有坐过飞机,如何下笔?我们要考虑到半命题作文,让学生自己去加以选择,比如说《我第一次……》《我最难忘的……》等等,这样学生都有话可写,可以随意开拓自己的思路。同时,注意命题不要千篇一律,要有一定的新意,让学生感觉到有兴趣。

五、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审题

把握题意,以免出现偏差。若出现偏差,即使写的文采斐然,哪怕用了很多力气,也必然徒劳无功。进行正确的审题,是写作的基础。可以专门拿出一些时间来进行析题训练。写出一些题目让学生来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自然能够进行正确的审题。要注意让学生把握题目的“表”与“里”,“露”与“含”。比如说,一个题目《记难忘的一件事》,带领学生一起进行分析。我们要描述的是一件事情,什么样的事情?让我们刻骨铭心,不容易忘却的事情。怎么样的事情不容易忘却呢?一定充满了甜美和痛苦,甜蜜的让我们永远回忆,痛苦地让我们历久弥新。所以,要抓住一个“难忘”。比如说,《记有趣的一件事》,一定要写得有意思,才可能突出这个“趣”字。要进行辨析训练,类似的几个题目,它们有范围大小的区别,让学生认真地甄别,判断准确,才不容易离题万里。如《记一个优秀的同学》与《记一个学习好的同学》,这两个就有很大的区别,优秀包括很多种,范围较大,比如说学习勤奋,乐于助人,讲文明懂礼貌等,后一个文章的题目,只是说明学习好而已,也可能是一个懒惰的同学。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此外,还要有选题、配题、拟题训练等。如果学生用这种方法去写作文,就能迅速地找到一把通过“审题关”的“金钥匙”。

总之,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谙熟门径,从而让学生自由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无拘束地写,想怎么写,就写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把作文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表达出来,这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作文教学的理想境界。

[小学生作文指导教学经验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浅谈如何利用暑假辅导小学生写作文

全文共 2805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是学生的意识活动的产物,都只能来源于生活外部和内部的刺激,才能激发倾吐的欲望、写作的动机和创造性表达的热情,从而获得持久动力,小学生作文暑假辅导。而浓厚的兴趣,却是作文的一种良性的、有力的刺激和动力的源泉。当前,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看,学生的作文兴趣呈现出相当明显的冷淡趋势,许多孩子讨厌作文,惧怕作文,产生一种谈“文”色变的压抑心理。

但我认为,小学生每年的暑假大约有两个月,只要充分利用好这段时间,就能有效地提高小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水平、汉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以及观察世界的敏锐性,提高孩子习作兴趣,逐步消除厌“文”情绪。现结合我个人利用暑假辅导孩子们写作的实际谈几点体会。

2009年暑假到了,应部分家长的要求,也为了下学期办好六年级实验班做好准备,我组织了一个有30人参加的暑假习作辅导班,这些学生都是有一定基础的五年级学生。

在辅导小孩写作过程中,我紧紧围绕提高小孩的写作兴趣为根本出发点来安排写作活动。我们应该明白,小学生写作文的性质是基本上练笔,是习作,而不是搞创作,不是一件浩大的让人望而生畏工程。因此,不能让小孩觉得写作文并非枯燥乏味,而是一件赏心乐事。在暑假期间,我重视激发小孩的写作兴趣,努力做到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我要求小孩每天通过一句话或一个词记录一些具体事物,接着我再讲评,充分肯定他们记录的意义。比如,我让他们看天上的云,只看云,除云之外的任何东西都不理。他们观察之后所记录下来是:“云,像盛开的棉花”;“云是被咬过的棉花糖”。有些学生觉得无话可写,我就引导他们分别以时间、地点、人物等开头写一句话。如以时间开头的话:“今天,我参加了暑假辅导班的学习。今天下午,我要到外婆家去摘菠萝蜜。9月10日是教师节。”以地点开头的话:“在教室里,坐着30位同学。在家里,妈妈最爱我。树上,小鸟在歌唱。”以人物开头的句子:“小丽是我最要好的朋友。老师,您好!爸爸,快点接我回家。”可见,写几句话并不难,小朋友写的多好,多么贴近生活。

我想,写作的自信心和热情应该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吧,作文指导《小学生作文暑假辅导》。

在辅导小孩的写作过程中,我始终坚持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多读好文章的思路,让孩子明白写作能力的根本是阅读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大量地阅读,就能开阔孩子的视野,从而做到举一反三。比如,我让孩子每天读一篇《十万个为什么》和《一千零一夜》里面的故事。然后写读书笔记,做到以读促写。孩子读得开心,写得用心,往往能记住故事里面的一些好词句并运用出来。孩子读了好多篇文章,就大大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认识,增加了文化和语言积累。

在辅导小孩的写作过程中,我始终注意要求他们下功夫去观察身边的任何事物。尤其是在暑假这段充裕时间内,更是如此。我认为,写作一定要言之有物,要有内容,而作文内容大都来源于生活,需要通过仔细观察才能发现,主要分四步。第一步是培养孩子细致观察的能力。小孩精细观察的能力一般都不强,所以一定要悉心培养。比如,每天我都在桌上放一片树叶,让孩子观察五分钟,然后把观察到的东西写下来。之后,再观察五分钟,写下再次观察后所发现的不同的东西。每天变换不同的观察对象。十多天下来,小孩居然可以做到潜意识里仔细观察身边的任何事物,任何时候对眼里的东西都好像要“入木三分”地观察个透。第二步是培养孩子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能力。在小孩的眼里,一件东西就是一件东西,不管从什么角度看都无所谓。因此,培养小孩的逻辑思维能力尤为重要,让他们明白,观察事物需要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从左到右等等不同方位入手,不同的方式会有不同的描绘结果。比如,我让小孩观察一片树叶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由实到虚、由点到面分别具有什么特点。掌握了这种方法,孩子观察事物的兴致非常高,走在大街上也要试一试,逻辑思维能力有了一定增长。第三步,是培养小孩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能力。在这点上,我所提出的方法是要求孩子不假思索地说出所看到事件的最基本特征,然后再观察不明显的其它特征。比如,我让他们观察树叶,第一眼观察的最基本特征结果是绿色,第二次观察的特征结果是清香,第三次观察的特征结果是扇形,第四次观察的特征结果是网状经络。以此类推,半个月下来,小孩对事物特征的观察能力大幅提高。第四步,要让他们对身边的事物随时保持一种新鲜感,让他们从熟悉的事物中发现新的吸引点。比如,每天都要路过龙塘墟,已经见惯不惊,但我让他们观察街道上的铺店、街坊、货物、菜市场以及街上来来往往的各式各样的人。

有了观察之后获得的内容,那么就要组织材料如何写成文章。我让小孩明白,即使有了内容,要想写好作文,还要靠精心地安排、组织材料,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哪里要平铺直叙,哪里要画龙点睛,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写成好文章,而不是心里一团糟,想到哪里写哪里,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比如,我辅导他们写《树叶》,指出要先写整体,后写局部;先写表面,后写内在;先写事实,再写感想。通过这种练习,半个月下来,他们对于所描写的事物大致可以做到有条不紊,逻辑清楚。经过十多天的努力,孩子们学会了观察、思考,学会了看到什么就能写出来。在我的悉心指导下,孩子们写出了自己熟悉的东西,如:《美丽的大榕树》、《龙塘桥风光》、《摘坡梅》、《龙塘的菜市撤《迎新娘》等令人耳目一新的作文。

在辅导小孩的写作过程中,我始终坚持要求孩子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只要顺序不错,想用什么文字表述就用什么文字,反正就是要把握“真实”二字。我们都知道,孩子有孩子自己的语言,他们不会从成人的角度去选择语言、避讳忌语。他们的喜、怒、哀、乐会毫不掩饰地写在纸上。比如,在暑假里,孩子写道“我一脚踩在水坑里,脚指头好凉快”,“反正我不想起床,我就是想睡懒觉”。从这些,我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孩子的纯真。我不能纠正他们不能写“脚指头”而应写“脚趾”,不能消灭他们想睡懒觉的想法,有想法是没错的,我们纠正的是生活习惯而不是封杀孩子天真的思想。半个月下来,虽然孩子写了一些并不优美的语句或文章,但我都强调他们说真话,写真事,最终落脚点在要做一个敢作敢为的诚实孩子。

孩子就是孩子,孩子有孩子自己的世界,孩子有孩子自己的语言,孩子有孩子对待问题的看法。孩子眼中的世界是成人无法看到的,是别样的五彩缤纷。因此,利用好暑假辅导小孩写作文,是一个时间充裕、机会多多、收效明显的好策略,可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或减轻个别孩子厌倦写作的情绪,也可以降低孩子提笔忘字的可能性。

之后,我收集了孩子们的习作,经过修改,把它们办成一张名为《丑小鸭》的小报。发小报的那一天,孩子们高兴极了,个个喜不自胜,争相传阅。这毕竟是自己的“作品”啊!从此,孩子们写作的劲头更足了,他们喜欢上了写作文。上六年级之后,这批学生都编入实验班,虽然功课繁重,但对写作的的兴趣更高了。后来,这个班的大多同学考上了重点中学,是历届实验班中最好的一个班。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四年级小学生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1777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作文教学的难点其实在于学生无素材写。无素材可写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把作文教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在两千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说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孔子的话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知识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生活是作文创作的源头活水。作文与生活是血肉相连的。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

一、作文教学要体现生活

“体现生活”是新课程的一大特点。贴近生活,让语文教学生活化,是重塑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中最具生命个性的教学层面,是具有个性的学习主体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放飞情感,表明态度,实践人生价值的体现。新课标要求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基于这一理念,我认为,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敢于表达的能力,要解除羁绊于学生作文情感的条条框框,为学生提供体验生活的机会。学生让学生在开放中放胆作文,弘扬人性,放飞情感,写真实的生活,述生动的情感。

二、让生活成为习作的来源

生活,永远是作文创作的源头活水。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读的活动总陪伴我们左右。我认为引导学生“多读、多听、多想、多说、多记”是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关注生活,扩大信息接受量,让源头活水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学习作文、应用作文。“生活处处皆作文”,报刊杂志要看,广播电视要听,中外名著要读,名胜古迹要赏,山川河流要游。从打电话到接待客人,从写留言条到写申请书,从看电视广告到看电器说明书,无一不是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读、多听、多说、勤写生活随笔”,努力把习作自然而然地由课堂扩展到生活天地。生活有多广阔,习作就有多广阔。

家庭生活是日常生活重要的部分,家庭是小社会,在这其中学生品尝了成长过程中的苦乐酸甜,也体味到了亲情的可贵。然而,许多学生认为每天都和父母接触,实在没有什么让人激动的事情。在这时,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去细心观察、用心感受家庭中让学生动情的东西。如让学生回家参加家务劳动,学习劳动技能,和父母一起体会劳动的甘苦;父母节日或生日的时候,给父母送上自己亲自做的礼物等等。体验亲情,积累写作素材。还可以让学生和父母每周谈一次心,把成长的困惑告诉家长,把成长的成果和家长一起分享。学生在与父母的交流中,享受到了亲情,也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情感的基础,同时也积累丰富的习作材料。有了丰富的习作材料,学生将必克服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难题。

三、让语文教学生活化

作文是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语文是否学的好、学的扎实,是作文成败的前

提。“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把语文教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中,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学好语文。四五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提高了,并学会了做读书笔记。在每节课的组织教学时间里,我指名一、二位学生将课外书中抄录的好段落、好句子念或背给大家听。。一方面,更多的学生主动去阅读课外书,另一方面,写作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做生活的有心人,并为写作提供素材。渐渐的,学生在生活中养成了会听、会想、会说的习惯。充分利用班级举行的各种活动学习语文。如班委选举,上台作竞选演说;运动赛场,小记者在行动;新年到了,让学生写《新年的快乐》??班级的这些活动“语文化”,真可谓一举多得:学生既是在实践语文,又是在搞班级建设;教师既是在进行语文用法训练,又是在进行班级教育。每月学生独自出一份手抄报。由于学生平时能留心班级生活中的闪光点,一篇篇感情真挚,内容鲜活的文章,由此诞生了。对学生而言,这些手抄报是他们小学时代的成长纪念册;对老师来说,则是班级生活与语文素养和谐统一的结晶。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让生活成为语文学习的动力和参照吧,同时让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去关注生活,获得各色人生经验,品味各色别样人生,书写心中的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小学作文教学的思考

全文共 1796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作文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体现着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认知水平,为小学生今后的语言文字功底打下基础。但是,在语文教学中,小学作文课往往是小学生感到头疼的一个问题,学生们怕写作文,有些学生还对作文课产生厌烦的情绪等等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新的课程理念为改进作文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但是,怎祥进行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呢?

一、改变教学观念,趣味教学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作文,确实还像刚学走路的孩子,有不少缺点甚至错误,我们应该以鼓励为主,表扬为主,千万不能求全责备,千万不能使他们害怕。任何课程,一旦使学生害怕了,那就坏了——害怕是厌学的前兆。

小学生,无论观察事物的视角还是理解事物的方式,都与我们成人大不相同。他们的视角和方式未必就是错的,未必就无可取之处,恰恰相反,有时他们的视角和方式表现出一种成人无法企及的天真和浪漫、独特和创意。就像一个故事一样: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问幼儿园的孩子,他们说:“是饼干、是圆圈、是乒乓球、是月亮……”答案真是五花八门。问小学生,他们说:“是句号、是圆圈。”,似乎再找不到其他的答案。再去问中学生,他们觉得奇怪:“怎么会问这么幼稚的问题?”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幼儿园孩子的想象力是多么丰富!

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素材

生活就是作文的源泉。任何文章都是生活在作者头脑里反映的产物。如果作者在生活中没有积累,那么他所写出来的就是空洞的、没有活力的东西。比如,学生要写一篇描写家乡变化的作文,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家乡过去的面貌和现在的面貌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写出一篇强烈表现家乡变化的作文来。可是,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力求学生写真实的生活。这样有助于切实有效的打好作文的基础。如果基础没有打好,那么你的作文水平也是提不高的。所以要搞好作文教学,必须打好基础,而且必须从低年级就要培养学生的作文基础。比如,要求低年级学生看图写一段通顺的话,让中年级的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情写清楚,让高年级学生记事、写物做到真实、具体等。

三、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积极创新

教师在作文指导时不应该怕学生奇思怪想、异想天开,而是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敢为人先。要从学生的年龄、经历、兴趣、爱好等特点出发,调动学生情感、思维等方面的因素,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写作欲望,调动写作兴趣,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目标驱动、任务驱动、兴趣驱动、情感驱动等方面注意“先放后收”。“放”,即放开心灵,放开手脚,放开笔墨,放胆为文。“收”,即对文字的考究,对文面的讲求,对文体的留意,对主题的牵引等。“先放后收”使思维在文章形成中处于核心地位,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活动,把写作和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很好地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创新,就要在作文教学中做到关注差异,在凸显个性中以人为本,在感悟体验中互动提高,体现出让不同学生有不同发展的面向全体学生的新理念。作文指导时,教师要留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参与作文各个环节的过程中重获主观体验,建构语言知识,形成表达技能。

四、注重读学写,读写结合

阅读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之一。我们说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这是从根本上说的。一个人的经验既有直接取得的又有间接取得的,但是人不可能事事都来自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知识都是间接取得的。间接的知识、经验主要来源是阅读书面的资料。从阅读中获得的许多知识,在作文中就能将自己的经验表达出来。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中,要教学生写好作文,必须先教学生学会如何读,从读学写,读写结合。这样既使学生学会了怎样读,又使学生学会了怎样写,学生在读的时候也积累了许多的知识,也就为他的作文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五、尊重学生,让作文尽显生命原色

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给予明确、具体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或者组织引导学生互相帮助,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探究体验,用心灵观察人、事、景、物,用心灵感悟人生,学会将自己的真情实感倾注于作文的字里行间,变被动写作为自主探究、创意写作,尽显作文生命的原色。传统的作文教学,通常是老师讲得多,等作文指导结束,学生己经失去了写作的兴趣。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作文教学应该有新的思路和方向,这就是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

[小学作文教学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小学创新作文教学论文

全文共 1880 字

+ 加入清单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课标的实施,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当前人才培养的目标。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以及作业布置三个环节,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师的创新教学以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创新教学

创新能力是衡量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指标。但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应从小加以引导和培养。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一门主要课程,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的内在需求。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创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综合素质过硬的优秀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注重以生为本,做好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要有层次性。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师要学会尊重差异。面对班级里几十个理解能力、学习能力不尽相同的学生,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显然不够合理。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具有层次性的教学目标。

2.立足教材,加强课内外联系。教材是教学的根本依据,离开教材的教学设计,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水之源,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依托教材。居高方能临下,深入才能浅出,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充分整合各项资源,建立与学生日常生活及课外活动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

3.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必定建立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小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逻辑思维能力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教学设计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选择最优方案。超越学生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的设计,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二、创设开放式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1.鼓励学生质疑。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创新的前提。人类社会也正是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以发展的。长期的"一言堂"教学方式使学生丧失了质疑的能力,不会问也不敢问,被动接受无疑会造成课堂一潭死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的,具有创新活力的。"教师要允许学生质疑、鼓励学生质疑,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教师学会放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比教会学生某个知识点重要得多。新课程改革一直非常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要学会放手、敢于放手,充分相信学生,把探索的权利交还学生。如,阅读课文可以交给学生自学,以小组讨论等形式开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其团体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当然,放手不是放任自流,要把自主探究学习落到实处,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

三、优化作业设计,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1.作业内容要有差异性。传统作业布置采取一刀切方式,全班几十个学生面对内容相同、标准相同的作业。但因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客观差异,这样的作业不可避免会造成有的学生"不够吃",有的学生"吃不下",遏制了部分学生的能力发展,也给另一部分学生造成了沉重的课业负担。《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层次性、差异性的作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的才智和特长,享受作业完成的过程,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2.作业形式要具多样性。传统的家庭作业大多以听、说、读、写的形式完成,注重知识获取,却忽略了综合素质的培养。家庭作业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更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内化。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单凭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不够的,更需要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安排作业时,不仅要考虑内容的丰富,还要兼顾形式的多样。在巩固型作业的基础上,适当安排实践性作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社会活动,在实践中磨炼意志,擦出思维的火花。

3.作业评价秉承多元性。不同的作业内容、作业形式,自然要建立多元的评价标准。传统的以分数、等级为标准的评价体系已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多元的评价方式必须要打破单一、僵化的评价标准,不仅重视知识学习,还要看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整合各方,综合考量。

充分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终身、个性化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内涵。自觉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完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小学生作文教学心得经验感想

全文共 4865 字

+ 加入清单

学生们常苦于写作文。于是,一篇篇学生习作要么千篇一律,毫无特色,要么空洞无物,言之无味。究其原因,作文教学不得法也。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有效进行作文教学呢?让我们把视线移向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他曾经以睿智的目光穿越深邃的时空,以他对语文教育真谛的深刻把握,透视语文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阐发有关语文教育的真知灼见。叶老早就指出:“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须。”我们如果像河伯观海、井蛙窥天那样,局限在课堂内教作文,局限在笔头上练作文,那注定会“走进一条死胡同”。倘若“作文成为生活的必须”的话,学生还会怕作文吗?学习、借鉴叶老的语文教育思想,结合自己的教学,我有几点感悟。

一、写作源自生活,需给学生自由生活的空间

1、生活是写作的基础。对于生活与写作的关系,叶老有一个形象而生动的比喻,他认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多年的教学,我也深刻体会到: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样的文字,写作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有了多彩的生活,才会有多样的文章。

2、写作是生活的需要。要着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要作文?对此,叶老有过这样精辟透彻的论述:“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并没有话而勉强要说话,或者把别人的话拿来,当作自己的话,都是和写作的本意相违反的。”从写作的目的上来看,写作是因为自己有话要说才把要说的话写下来。生活中人人都有说话的需要,都有需要倾吐的时刻,“写作就是说话”,建立起这样的认识,学生就可以把写作看作是稀松平常之事,就不必从心理上去害怕它。这对刚刚接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显得尤为必要。

3、情感是文章的灵魂。叶老指出,“意思情感和表达方式都是从一个人的整个生活中而来”。“必须整个生活产生得出精妙的意思情感与适宜的表达方式”,才能写出像样的文学作品的希望。”真正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会更深领悟古人说的“世事洞明皆学问”的深刻内涵。生活中的一景一物、一人一事,一种情感、一点感悟都可写进文章中来,真实的情感是我们写作的灵魂。

因此,我们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给了孩子多少广阔的生活的空间?整天呆在“象牙塔”里、埋首于“教科书”中,孩子们能产生出多少 “精妙的意思情感与适宜的表达方式”来?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但是需要我们认认真真地做,实乃难事。叶老说,写作之前,要让孩子“知人知事”,这“人”这 “事”,必须使孩子们去亲眼目睹、去亲自体察才行。叶老曾经发出这样的感叹:“国文教授并非是限于教室的教科啊!国文教授并非是限于书本以内的教科啊!”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此也作了明确的表述:要让小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观察事物,丰富见闻,只有生活才能赋予学生具有这样的本领。因此,我们要为学生开创一片自由的生活,让他们有自己主宰的时间,有属于自己的空间。节假日,孩子们可以去郊外踏青、去乡间游玩,亲近生活、走进自然;双休日,孩子们可以去逛街购物、去参观游览;更别忘了让孩子们有自己亲密的小伙伴,那里也有一个“小小”的社会、“大大”的人际关系。

二、写作基于阅读,需给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

阅读与写作是一个统一体。“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是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不明白这一点,会让我们局限于作文训练这个狭隘的圈子里,干“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事,写作水平是不会提高的。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目前作文教学效率低下、水平低落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 “阅读”这一关没过好。叶老说:“阅读与写作是一贯的,阅读得其法,阅读程度提高了,写作程度没有不提高的。”写作的技能、本领应该是从阅读中来的。但是如何教我们学生阅读,我认为要注重方法:

一是教学生自己感悟。一篇读物的意义,可以是作者作文的本意,也可以是读者通过自己积极的思维活动去发现文章所包含的种种意义,也就是说读物的意义并不等于作者写作的本意,读物的意义应该有读者和作者共同来创造。我想,这样的阅读才是开放的阅读,这样所获得的文章意义才是积极的意义。有人歌咏向日葵的“目标专一”,有人却鄙视它的“毫无主见”;有人钦佩春蚕的“全心奉献”,有人却讥笑它的“作茧自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名言,证明了“读书解义”并不是读者被动接受作者所给的意义,而是积极参与、主动投入的过程。学生读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语文学习的过程不应是教师把作者、自己的意图强加给学生的过程,而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切己体味,通过眼前所读的文字提取自己的生活积累、调动自己的亲身体验去再现作者笔下的情景、去体现作者的生活感受,至于能体会多少、体会多深,教师大可不必强求到位,即使主观上有这个愿望,客观上也不可能。小学生读柳宗元的《江雪》与中学生、大学生读之所得体会一样吗?对一篇文章的理解,应允许见仁见智,允许创新求异,关键是去悟自己所能体会的“情”、所能感悟的“理”。例如,对于《趵突泉》中的“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永远那么活泼”这句话,有学生读出了自然界的“神奇”,有学生读出了大自然的“伟大”,有学生读出了泉水的“持之以恒”,有学生读出了泉水的顽强生命力,对此,我都予以了充分的肯定与积极的鼓励,因为这是学生切己的体察,这是一种体现主体意识的自我阅读。

二是教学生在读中传情。在学生“读中领悟情、切己体察情”之后,教师还应要求吟诵玩味,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进入作者的意境、传达文字的情趣、抒发自己的感兴、演绎文章的旨趣。学生如能达到这个程度,就是诵读达到了另一境界──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叶圣陶语)。悟到了情,还要传达出情,这才达到了“读中悟情”的第三层次。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语言渲染、音乐背景、实物再现等手段,带动学生多种感官,使情动于中,形之于声。例如,在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时,我通过音乐、语言、画面把学生带入了美好的暮春田园。“你看到了那金灿灿的菜花地了吗?你闻到了菜花的阵阵香味了吗?你听到了孩子们的声声欢笑了吗?”三个问题,伴随着美妙的乐曲调动了学生多种的感官去唤起记忆中的感知,“菜儿黄,蝶儿飞,孩儿戏蝶欢” 的场面形象的出现在学生的头脑中时,我就要求学生不要用语言而是通过朗读把你仿佛看到的景、所能体会的“情”表达出来,即“读中传情”。

三是教学生在读中领会知识。课堂上读起来了,课文就活起来了:鲜活的语言形式使学生直接而充分地感知了,丰富的语言现象让学生直观而自如地接触了,那么,在老师的适时引导、点拨下,那些关于语言、语法的一些知识的获得、一些常见的语言运用的规律的掌握将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之事。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 “知识”包含着应该积累的语言材料、语言表达形式、语言运用的习惯,也包含篇章结构的知识、写作的知识,这种知识切忌以十分理性的“面貌”去告诉学生,而是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自读自得,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有利于抽象知识的具体化。

三、写作贵在真实,需给学生自由为文的空间

学生为什么要写作呢?叶老说:“那是为生活上有记载知闻,有表白情意的必要,时时练习,时时把知闻记载下来,情意表白出来,这样成了习惯,才可以终身受用。”由此看来,写作是一种由内而外的需求,是一种内需,是一种真实的感受。叶老指出:“写作决不是无中生有。必须有了意思才动手写作,有了需要才动手写作。”叶老曾这样论述作文的认真与不认真:“自己有什么就写什么,就是认真。……反过来,自己没有什么而勉强要写什么,就是不认真。”如何使学生达到叶老所认可的“认真作文”的状态呢?我看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要给学生选择写作内容的自由。写作内容来源于生活,每个人的生活不尽相同,于是每个人笔下的生活也是千姿百态。因此,老师应给学生绝对的自由写每个人的生活。不要一味以“法官”的眼睛去审视学生作文的内容是否有意义,是否值得作为写作的题材。学生写一天的“流水账”,那也是他一天的生活。只要生活存在,就有“倾吐”的权利。试想,一个还刚刚七八岁的儿童,就被告知这个不可以写、那个不可以用,那会泯灭他多少情感“表达情意、记载知闻”的需要。长此以往,他还会认为“写作是生活的必须”吗?

二要给学生选择表达情感的自由。由表达自己情感的需要出发的写作比仅仅从描摹生活的需要出发的写作,来得更为深刻,对写作的意义也了解得更为透彻。因此,教师不适宜给学生出命题作文,更不适宜给学生的作文定中心。学生需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与心绪,那只能出于他个人的需要。即使非出命题作文不可,也应做到叶老说的“题者何?思考之范围也。必以学生所有的东西作范围,或学生尚未全有,亦宜以其力所能搜索为范围。”

三要给学生选择写作时间的自由。每周2节定期作文课的安排,从作文意义的本意出发,也不够科学。叶老说:“咱们学习写作,也要像说话一样养成习惯。凡是需要写作的时候,就提笔写作。错过需要写作的机会,便是自己对自己的禁遏。一回错过,两回错过,禁遏终于成功;于是,你觉得一支笔有千斤般重,搜尽肚肠你觉得没有东西写的,你不会写作了。”多么透彻的写作心理分析!我们应让学生养成“凡是需要写作的时候,就提笔写作”的良好的写作习惯,那样才会让学生感到真实,让学生受益无穷。同时我们也要给学生宽裕的时间写作,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准备,不要总是“今天布置作文,明天立马就交。”

四要给学生选择表达方式的自由。既然写作是表达情感的需要,是倾吐见闻的需要,可以随便写,可以随时写,那么一切都应该是自然的:生活的自然再现、情感的自然流露,应该如泉水“滔滔汨汨地无穷无尽地流注出来,而且是非常澄清的”。于是写作(非文学创作)似应无章法可言,更多的是“清水出芙蓉,自然去雕琢。”对于小学生作文更应该是如此。叶老多次强调,“写作系技能,……不能空讲知识,以为多讲知识即有裨于写作能力之长进,殊为不切实际之想。”围绕着写作技能的作文训练会让学生陷入新八股的窠臼,迫使学生循格就范,写出“只有骨架而没有血肉”的作文来。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一是“时时写”。“凡是需要写作的时候,就提笔写作。”老师要引导学生养成每有所得即刻写作的记录的好习惯。如当时条件不允许马上写也应养成即刻记录的好习惯。老师可建议学生身边常备一个本子,一点新鲜的事物,一点心灵的感动,随时简约的予以记录。二是“日日记”。叶老提议: “日记最好能天天写,对修养有好处,对写作也有好处。”许多有作为的人,在谈到成功的经验的时候,许多多归功于他们所养成的“每天写日记”的习惯。把一天中的要事记下,把白天来不及写的有价值的东西一一记录。可别小看了这小小的日记,不仅培育了情思,锻炼了文笔,积累了材料,更养成了“思考、审视、坚持” 等等人生必备的优秀品质。三是“常常作”。为养成写作的习惯,非多作不可;同时为适应生活的需要,也非多作不可。写作是一种能力,“凡能力必须继续不断地磨练,才会越来越精强。”在叶老语文教育理论中,“实践”的思想是一个十分突出的范畴,对作文教学的指导意义就更大了。一学期8篇的作文练习量是无法培养出“自能作文”的学生来的。“多读书、多写作”是许多人总结的成功经验。大脑同四肢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写作当然也不例外。有了“时时写”、“日日记”的过程,相信“常常作”将是水到渠成之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这样才能让学生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这样的教学才是叶老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年小学六年级作文训练辅导

全文共 801 字

+ 加入清单

习作训练一:记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习作要求:审清题意,选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1、审清题意要注意哪些问题?

命题作文的基本要求是紧扣题意作文,如作文脱离了题目的要求,那就会出现“文不对题”的现象,这是很不应该的。

要达到紧扣题意作文的目的,就必须先审清题意。“审清题意”就是要仔细观察、思考题目的意思。

审清题意首先要琢磨题中的每一个词的含义,明确习作中的对象、要求范围。如本次训练的作文题,“对象”是“事”,记一件事。“要求”是必须亲身经历的,道听途说不行,臆造虚构更不行。“范围”是“一件”事,不要“两件、三件”。

同时要注意作文的体裁。从命题中,我们大体可以知道是“写人”还是“记事”,是“状物”还是“绘景”,是“议论”还是“说明”……另外,还要抓题目中的关键词,关键词往往是文章的中心,需要作者着重表现的。像本次习作命题中的“中心词”应当是“亲身经历的”,这也正是这篇文章能否写生动的关键所在。

2、怎样正确理解“虚构与真实”?

写作文应当真实,这个“真实”,主要指真实的思想和感情,也就是不说假话、昧心话,不能作文是一套,心里想的又是一套。

“真实”并不都是“真人真事”。如“看图作文”、“条件作文”,写什么,都是人家规定的,要照所给的“图”或“条件”来写,这当然就不会是真人真事。但是你在这些作文中所表达的思想认识和爱憎感情,同样应当是真实的,也就是把你的真实的认识、真实的感情写出来。这样,虽然“图”和“条件”提供的材料不是真人真事,但你对提供的材料的认识和反映的感情,仍然是真实的。反过来,即使你写的“事”确是生活中发生的“真事”,但如果你对这件事的认识和态度并不是真的,那也不能算是“真实”的了。

因此,作文中只要表达了真情实感,就符合了“真实”的要求。至于的有的作文题目,明确表明必须写真人真事,那就不可以虚构。如:本次习作训练命题已规定“记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就必须是“亲身经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小学教师教学周记

全文共 873 字

+ 加入清单

著名作家毕淑敏少年时曾是学校合唱队成员。有一次,指导教师训斥她:你唱歌不好听!她受到了打击,开始怀疑自己真的唱歌不好听。后来在表演中,指导教师命令她 “ 只能张嘴不能出声 ” ,这一命令使毕淑敏深感自卑和恐惧,从此在她的一生中都不敢放声歌唱。

看着这则小故事,回想两年来的教学历程,自己也多次批评训斥学生,此时此刻坐下来,静静想一想,作为老师我们总是 “ 习惯性 ” 地批评和训斥孩子,让孩子陷入恐惧与自卑当中,要知道,这样的习惯是多么可怕呀!

可能仅仅是习惯性的一句话,习惯性的一个表情,习惯性的一个眼神,就会改变孩子的一生!不知那位老师是否想象到,毕淑敏直到现在也不敢开口大声唱歌。可见,教师的教育习惯对学生的影响是多么巨大呀!而我们的许多教育者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对孩子对学生批评训斥的原因大多源于孩子的成绩,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只看分数,因为决定人生成败或幸福与痛苦的往往不是学问的高低,而是人格的健康水平,行为习惯恰恰是影响人格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少年儿童时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培养好习惯自然成为少年儿童教育的根本使命。 我们不得不重提,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的那句珍贵的话: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正是知道习惯的重要性,我们才需要不断地教育孩子要养成好习惯,改正坏习惯。而反观我们自身,我们的习惯养成如何呢?我们身上是不是也有一些需要改正的习惯?我们身上是不是已经存在了一些需要改变而又很容易忽略的习惯? 作为教育者,反思教育习惯应该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因为教师的教育习惯直接影响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担负着一定责任的。可以说,教育习惯是教育观念乃至教师综合素质最持久最顽强的表现,好的教育习惯决定了教师必然走向成功,坏的教育习惯决定了教师必然走向失败。

毫无疑问,教育习惯是值得反思的,只有反思才能觉醒,只有觉醒才有行动。但是,仅仅反思是不够的,仅仅觉醒甚至一般的行动也是不够的,必须养成良好的教育习惯。也许可以说,只有广大教师与父母养成了良好的教育习惯,发现孩子和解放孩子才有了希望,孩子的健康成长才让人放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小学写人作文及教学点评

全文共 250 字

+ 加入清单

我有一位爱我的妈妈,她扎着长长的辫子,一双亮晶晶的眼睛,她很温柔。

她是一名医生,她懂得很多的医术,看好了好多病人。我羡慕我的妈妈。她对我管教很严,每天晚上我都要做作业,练电子琴,每当我做不好时,她就给我讲道理,有妈妈指导,我的功课很棒。 我爱我的妈妈,我想唱一首“世上只有妈妈好”送给她。

教师评语:文中小作者从外貌、工作、对我的管教三方面对妈妈进行了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妈妈的感激之情。文章结构合理,层次清晰有条理;文章语言流畅,感情表达真挚。如:“我爱我的妈妈,我想唱一首“世上只有妈妈好”送给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小学生二年级作文教学

全文共 1633 字

+ 加入清单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二年级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二、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三、鼓励学生自主积累语言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二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班队课、体活课、放心班时,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学生产生了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之后,如何引导他们写作文,学会写作文就成了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首先,二年级的小学生刚接触作文,帮助他们树立写作信心很重要,所以作文的命题范围应比较宽泛,要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如果条条框框限制太多,学生的畏惧心理就会更加严重,写出的文章也会内容空洞,缺乏活力。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总体特点,选择合适的题目,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要使学生觉得有话想写,有话可写。教师可以多出一些诸如“我想__,“一件小事”此类的题目,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有更多的素材可选,使他们觉得写作文并不太难,逐步树立写作信心。此外,在初学作文时,学生的水平并不高。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善于发现文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以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兴趣。

其次,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教师应引导他们从中挖掘合适的写作素材。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和家里度过,接触外界的机会不多,所以教师在指导写作时,要善于引领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去体会,深入发掘题材,要给学生创设情境,把生活搬进课堂,演绎其中的精彩片段,给学生以真实的感受,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挖掘素材。例如描写秋天的景物,教师可以诱导学生谈一谈曾经参加过的秋游和秋季的实践活动,帮助他们回想见过的景物,产生一个直观的认识,再通过相互讨论交流和老师讲解等方式引导他们掌握描写景物的基本思路、方法、好词佳句等等。这样学生会很快的提取出素材,写的文章也比较真实。

另外,作文的修改也很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修改草稿的良好习惯,并根据每次作文情况讲解一些修改要点,修改方法等,逐步引领学生学会修改作文,提高文采。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这是一项重要而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实践、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小学年后的我《二十年后的我》教学设计

全文共 638 字

+ 加入清单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敢于幻想、热爱幻想,善于幻想的品质,点燃他们对未来幸福的期盼与神往,鼓励他们为美好的梦想而奋斗。

2、启发学生大胆创新、巧妙创新,运用创新的方法与窍门,去精心设计未来的生活,并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具体生动地描绘20年后的情景。

3、指导学生开拓思路,精心选材,选取最感兴趣的内容习作,做到语句通顺,叙述有条理。

二、教学重难点:

展开想象,具体描绘未来的生活情景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时光消无声息的从我们身边溜走,然而留下的回忆却是美好而甜蜜的。现在的我们是天真烂漫的,但过了二十年后我们又将是什么样子,在做着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看看他们的成长变化。

(二)揭示本次作文主题

谈话:时间在无声无息的走着,我们也在慢慢成长着,五年过去了,十年过去了。那么20年以后你们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大家对这一话题肯定很感兴趣,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讨论,写篇想象

作文(板书课题:二十年后的我)。

(三)小组讨论:

1、20年的你是什么样子?

2、20年后的你可能在做什么?

(四)汇报交流成果。

(五)确定习作题目,明确习作要求。

(六)学生自由写作。

(七)同桌互评互改。

(八)展示学生写作成果。

(九)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敞开心扉,不但畅谈了二十年后的我们,还将它完整的写了出来,我们把今天的习作成果好好保存,等二十年后再拿出来看看是否你成长为今天作文中的你。希望同学们能在学习中健康成长,在成长中快乐学习!

五、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小学作文辅导ppt

全文共 3901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生作文指导与训练讲座(一)

同学们,你们觉得作文难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探讨关于怎样作文的问题,小学生作文指导ppt。

一、作文,就是用笔说话

“作文、作文,难死小人!”“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心就烦。”……这些,成了某些学生的口头禅。其实啊,作文是件非常容易的事。为什么这样说呢?

作文与说话本是一回事。人,每天都要说话。人们平常说话时,何曾有为难、发愁或劳累的感觉呀?作文呢,其实就是说话,只是不用口而用笔罢了。对此,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作文就是用笔说话。”换句话讲,把嘴说的话用笔记录下来,就是作文。也可以说,凡是会说话、会写字的人,就会写作文。因为:平日说什么,就可以写什么;想说什么,就可以写什么;想怎么说,就可以怎么写。

1.说什么就写什么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像百花筒,像七彩阳光。校内、校外,同学们聚集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说话,都说一些什么内容呢?无非是向别人讲述自己每天或每时每刻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把自己用口说的这些内容,改用文字原原本本地写下来,就是作文,就是文章。换句话说,同学们作的哪一篇文章,能离得开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做呢?例如:

自画像

我姓王,名鑫。“王”就不用说了,是爸爸传下来的姓。“鑫”呢,从字体上看是三个“金”字落在一起,也许是爸爸妈妈希望我长大了当“大款”。

我现在已经度过了12个春秋了。我长得不算好看,大脸盘,一双不大的眼睛,高鼻梁。我的优点很多,但最大的优点就是争强好胜。记得那是在上学期,我参加了中心校举办的作文选拔赛。那时,我满有把握,心里想:肯定能被选上。可是,事实却与我想的相反,我落选了。当消息传来的时候,犹如晴天霹雳,在我的头上炸响。我放学回家,实在是控制不住了,就趴在桌子上哭了起来。妈妈见我哭得如此伤心,问明了原因,说:“这说明你作文水平不高。没关系,失败乃成功之母嘛!这次失败了,我们还有下一次的机会。以后的机会还多着呢!”我听了哭着说:“失去了这次机会,恐怕小学就再也没有机会了。”说着,我又哭了起来……

我的缺点也不少。上课的时候,我经常搞小动作、说话。就因为这个,老师时不时地盯着我所在的这一片。有时候,我上课说话,老师还把我叫起来。因为有这个毛病,我感到很烦恼。我有意克制自己上课不说话,可就是管不住自己,嘴巴老想说。

同学们,你们对我有些了解了吧!对我有什么看法,请快告诉我。

【简评】这篇短文就是小作者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向新任课教师介绍自己时说的话。课下,她把自己说的内容用文字详细记录下来了。瞧,这不是一篇十分优秀的文章吗?同学们不妨也试一试,先向伙伴介绍一下自己,然后拿起笔来把自己的“像”画下来。

【思考练习】

(1)为什么说会说话、会写字的人,就会写文章?

(2)先向伙伴介绍一下自己,然后拿起笔来把自己说的话记录下来

2.要说真话,真实话

平常,同学们凑在一起,总要说真话,说自己的心里话。除非想有意欺瞒对方,人才说假话。说假话、谎话不好。为什么要说真话呢?说真话,说发自内心的实在话,怎想的就怎说,这是一种良好的品格。也只有说真话、实在话,别人才爱听,才能感动他人。说假话、谎话,心口不一,让别人厌烦,不能感动自己,又岂能打动他人呢?

作文的目的,无非是要别人了解自己,表达自己喜怒爱憎的思想感情,进而感染、打动读者。因此,作文也一定要写实在话,写自己的心里话,不能说假话、谎话。这是作文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要求。例如:

我眼中的爸爸

天底下,我最不欢迎的就是爸爸,因为跟他在一起,我处处不痛快。

就拿这个星期天的事来说吧。我家对门的戴云哥哥参加山东省中学生运动会回来了,得了两枚金牌和一枚银牌,作文指导《小学生作文指导ppt》 ◆分享好文◆妈妈兴致勃勃地把奖牌拿来给家里人看,只见那闪光的金牌和银牌,系在鲜红的缎带上,沉甸甸的。全家人都替他高兴,我更是佩服极了。妈妈顺手把三枚奖牌挂在我的脖子上,爸爸笑眯眯地看着我说“儿子,好不好看?”我羞红了脸忙点点头。爸爸忽然让我把奖牌送回去,我拿着奖牌往外走,心想,爸爸肯定又有什么阴谋,要不然不能让我这么快就送去。果然不出所料,我一回来,他的脸色已晴转多云。只听爸爸说:“超超,你看了这些奖牌有什么感想?”你看看本来高高兴兴的事,又弄这么复杂,让我谈什么感想。戴云哥哥从小爱好体育,又受训练多年,我和他是井水河水两回事,哪有什么感想。可我又不敢不说,只好说:“向他学习呗!”爸爸脸一沉说:“就这么一句?不行,去屋里好好想想!”我憋了一肚子气又不敢违抗,只好像士兵一样绝对服从命令,进自己的屋“好好想想”。

再说家里每天刷碗、倒垃圾,本来是妈妈全部承包,无怨无悔。可是爸爸却偏偏让我干,他和妈妈袖手旁观,还不时地挑毛病,说什么从小就要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他平时爱给我买书,我是很欢迎的,可是我读完了,他却要我讲给他听,或给我提出书中的问题,稍有疏漏,就又遭顿训斥,说什么要认真看书,勤思考,不能看热闹。再比如,在家做作业,随便轻松一下,可爸爸却不让,“玩就玩,写就写,要讲效率。”嗨!反正他都有理,处处跟我过不去。就连玩,我也玩不好。记得有一次,爸爸带我到烟台山公园玩,本来玩应该是很开心的,可是爸爸一在就不一样了。他给我讲烟台山的来历,讲灯塔的用处等等。我必须得认真地听,因为爸爸随时会考我。所以他带我去玩,就和上课一样得全神贯注,这能叫玩吗!

爸爸不让我痛快的事情太多了,几乎天天都有。哎!什么时候我才能欢迎爸爸呢!

【简评】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说真话,写实话。文章一开头,作者就直言不讳地道出“天底下,我最不欢迎的就是爸爸”;然后,便讲述爸爸“处让我不痛快”的事例;结尾,再次强调“么时候我才能欢迎爸爸呢”。透过小作者这些真实的心里话,一个在生活中事事注意培养教育儿子的严父形象便跃然纸上了。尽管小作者可能一时还没有认识到父亲的这些良苦用心,还没有体会到父亲那滚烫的情怀,误解了父亲;可是小作者勇于说真话、写实话,这一点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思考练习】

(1)作文,为什么要说真话、写实话?

(2)以《××,我想对您说》为题,向父母或老师写一写心里话。

3.怎么说就怎么写

人在平常说话时,除要有意模仿他人之外,一般都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因此,由于性别、年龄、性格、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等方面的差异所致,所有人说话的特点是各不相同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说话的个性和“棱角”。这就好比人的长相,是各有特别之处的。个性、特点,这就是美,是不分优劣的。

作文呢,也是如此,提倡:嘴上怎么说,手就怎么写,即“我手写我口”;写自己想说的话、爱说的话,不说空话、套话,不刻意追求、模仿他人说话的腔调儿。这样,由于写了自己想写的情景,说了自己喜爱说的话,贴紧了现实生活,抒发了真情实感,因此写出来的文章,就容易做到内容具体;生活气息浓厚,语句表达顺畅,有特色。

可以这样讲:“解放”自己的口和手,着眼于现实生活,紧紧贴近生活的脉搏,随心所欲,怎么说就怎么写,平日爱怎么说就怎么写,充分体现自己的语言个性,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一个“秘诀”。例如:

爱唠叨的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40多岁的中年妇女。她什么都好,就是有一条:爱唠叨。这也是我和爸爸最受不了的。

“何扬”妈妈看到闲极无聊的我大声说道,“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有空儿多读会儿英语,放假多少天了,英语书连摸都不摸,开学以后……”“又来了,真烦,我去还不行吗!”我小声嘟囔着,不情愿地走进了小屋。“还有你,何新,星期日一大堆衣服不洗还看电视!去,快去!”“哎呀!知道了!知道了!”爸爸也放下遥控器急忙朝洗衣机走去。我们家就是这样,我和爸爸总是受“老妈”的压制。可又有什么办法呢?我们只好默默地忍受她那喋喋不休的唠叨。

有一次,我正在玩游戏机,妈妈干完了活,走进了大屋。“又玩上了?”我感到势头不对,回头一看妈妈的脸:这张脸拉得老长,眉毛也由“10点10分”变成了“11点5分”。“刚开始玩,不过10分钟,再说,作业也做完了。”我试探道。

“我最反对你玩游戏机了!玩游戏最费眼睛,你的视力是5.3,应该好好保护。再说你有空干点什么不好,看书、画画、打球,非要……”我虽然有自己的一大套反驳妈妈的话,只是不想听她那无休止的唠叨,无奈只好将游戏机关上。

妈妈平时还非常爱干净。只要她回家时看到家里的“脏、乱、差”现象后,就一下子变脸且把矛头指向我和爸爸:“我一不在家,你们就把家里折腾得乱七八糟,还得我来收拾……”我们立即放下手中的事,一边忙着答应,一边以“每秒120个动作”的速度收拾家务。

说起来也怪,唠叨是不爱听,可是听惯了不听还不行。长时间的家庭生活已经把“妈妈”和“唠叨”融为一体了。如果没有“唠叨”就没有妈妈,如果没有“妈妈”就没有“我们这个家”。看来唠叨也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唠叨也是一种情感的交流。

我爱我的妈妈,我爱她那喋喋不休的唠叨。

【简评】读了这篇习作,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的语言非常随便,充分体现出自己的个性特点。如:“我和爸爸总是受‘老妈’的压制。可又有什么办法呢?”“这张脸拉得老长,眉毛也由‘10点10分?’变成了‘11点5分’。”“我们立即放下手中的事,一边忙着答应,一边以‘每秒120个动作’的速度收拾家务。”“说起来也怪,唠叨是不爱听,可是听惯了不听还不行。”也正是因为语言这样随便,文章才显得这么生动,耐人寻味。

【思考练习】

(1)作文,为什么要提倡怎么说就怎么写?

(2)以《那次,我真的很____》为题,写一写自己当时高兴、生气或委屈的情景。要求平日怎么说就怎么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小学教师教学周记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2、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课堂是提升学生能力的主阵地,我们要充分利用这块沃土,让学生学到比知识更可贵的东西,学会倾听是要培养的一种最重要的能力,是综合素养的体现。同学在课堂上能够做到全神贯注、勤于思考,这样的学习效果一定会很理想。

3、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现在的课堂追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活动特别多,我们个别同学始终不参与小组学习。

4、多动脑,大胆发言,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发言是思维活跃的表现,是训练口才、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机,我希望所有的同学,每节课都有发言的欲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小学古诗教学初探

全文共 952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而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体验,是人类精神园地里永不老去的童心梦幻,是文学的源头,是艺术审美金字塔的顶端,是个性抒发的最近途径。古诗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增强文化素养;有助于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那么,在教学中,怎么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呢?以下我主要从四个环节进行古诗教学,提高古诗教学质量。

一、结合作品背景,挖掘古诗主旨。

诗必有感而发,优秀的诗作都是诗人感情被现实生活激发点燃后抒写的。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生活及个人际遇、经历、创作意图、个性气质不同,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一样。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有助于学生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谈心。古诗和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了解时代背景,使学生了解诗的作者及生活的年代,才能更好地理解诗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杜甫的《春望》,当时正值安史之乱,首都长安被叛军占领。杜甫被捕,在长安城里,目睹了叛军的种种倒行逆施,第二年三月,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但这只能增加忧国忧民的诗人的痛苦和伤感,所以诗人的忧国思家之心就跃然纸上。教学中只有比较详细地介绍作品背景,才能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人的感情脉络。

二、抓住诗眼,挖掘古诗内涵。

感情是诗的生命,诗歌以抒发真实的,带有普遍性情感为主要特征的。诗人描写的人、事、物、景时都注入了他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注入了他的思想主张,所以我们要重视古诗的思想感情分析,分析它的思乡怀人,离愁别绪,忧国伤时,寄情山水等感情。那该如何做呢?就应该有必要抓诗眼知感情了,即抓住诗中的重要字词句和重要章节,围绕重点词句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如李商隐的《无题》诗,诗眼就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抓住这两句诱导,可以提挈全篇,领悟诗人忠贞不渝的感情;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极其完美地表达了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三、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想象对于审美能力的培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一件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想象力的创造物,欣赏者的艺术接受活动也必须有一定的想象力,这样才能更好的去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小学六年级作文辅导技巧

全文共 1914 字

+ 加入清单

一、整理生活中的素材

努力回忆六年来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中记忆尤为深刻的小事,哪怕是一次单手磕鸡蛋的经历都不要放过。因为孩子有对生活的观察、积累,有真实的体验、感受,他的表述一定会具体而生动,他所表达的情感一定是真实的。翻翻过去的作文、周记,从多个角度,搜集这样的素材,将细节完整地记录下来,进行分类整理。

有些家长大量地看作文选、杂志,想帮助孩子从上面搬些素材下来。我不大同意这样的做法,因为那不是孩子的生活,他很难像成人一样具有缜密的思维,进行合理的想象情节,他也很难描摹当时的细节,这样的作文不能打动读者。不如让作文选、杂志成为勾起孩子回忆生活的媒介,从与作者相似的经历中挖掘写作素材。如:从作文选上看奶奶为我掖被子的细节,想到冬天,妈妈买药回来,为我滴眼药时怕我嫌凉而搓手的动作,这样一来写母爱的文章就有了素材。

二、素材的多角度立意

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老师对达·芬奇所说的自己画蛋的体会:即使是同一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形状便立即不同了。这告诉我们对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我们可以多角度分析。文章源于生活,它的立意亦应多角度进行。

我们以一个发生在同学们身边的事件为例

今年春天,我和爸爸来到高尔夫球场,第一次学打高尔夫球。看教练做很简单,我按照教练的要求去做,却发现和想象的不同,要么杆碰不上球,要么球出去就偏离了方向,经历了一次次失败,我终于成功了。

就这一事例,我们可从如下角度立意:一、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战胜自己就会走向成功;二、一招一式,看似简单,做起来难,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三、成功需要方法;四、运动带来快乐……

这样,一个素材,可以根据命题的不同,确定立意,设置情节,确定描写重点。但无论从哪个角度立意,打球的动作细节是不能丢的。

三、练习写好文章的细节

学生练习作文的过程中,很多孩子注意了情节的起伏,语言的流畅,但总感觉文章空泛,这是为什么呢?忽视了细节描写。

怎样写好细节,简单地说,细节描写要还原生活,去发现场景细节、服饰细节、语言细节、动作细节、心理细节等,按照生活本来的面目去描摹。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如何将“陌生叔叔帮我把车修好”写细,我们首先要还原生活场景,在头脑中勾勒出雪中修车图,再从这一图画中去寻找描写的细节。

这是一位同学的作文片断:“叔叔迅速地摘下手套,用右手拿着链条,左手帮着把链条搬过去,链条一点点地扣上去了,一节一节地扣住了后轮的齿轮。‘咣当’一声,链条滑了出来,这一次努力前功尽弃。我的心咯噔一下,万一叔叔告诉我修不好,我该怎么办呀!可事情并非如我想象,只见叔叔向拢起的双手呵了呵气,又蹲下了身子。他为了不让链条弹开,用右手把链条往前面齿轮上套住,然后右手拉住链条往后齿轮上移,左手护住链条不让它再滑出来。后来,他看到位置有些偏,就用左手把它移正再装,洁白的雪花落在了他冻得通红的满是油污的手上,我知道他的手一定很冷,很冷,可他的心一定很热,很热。终于,链条一节一节地和齿轮扣住了。他猛一转脚踏板,车子居然又完好地转动起来。”文章中最直观的细节是叔叔修车的动作细节,摘、拿、套、拉、护、移、转等动词的使用,写出了叔叔雪中修车的不容易,突出了人物精神。其次应当是外貌细节和心理细节的描写衬托了人物美好的心灵。

每个人观察生活的角度和经历不同,再现的生活场景也就不同,但无论采用怎样的方法,我们达到这样一种境地为最好——做到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

四、努力锤炼文章的语言

佳酿总是经过酿造才有它独特的芳醇,文章也是一样,经过锤炼的语言才是有生命力的语言,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可尝试这样的几种方式,让语言焕发色彩。

在句式变换上下工夫。在表达强烈的情感时,可以将陈述句用反问、设问或感叹句的形式表达。

在准确地运用词汇上下工夫。在文章中可以用一些拟声词来丰富表达;另外,可使用叠词使描绘更加准确,而且能使语言具有节奏感,从而让语言富有音乐美。再有,四字词语和成语的使用,会使语言表达更为简练。

在恰当地运用修辞上下工夫。修辞不但使文章语言生动活泼,而且能调节音节,增强语言的音乐美,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例如:“风追着雨,雨赶着风,风和雨联合起来追赶着天上的乌云,整个天地都处在雨水之中”一句,意思是说“大雨来了”。但是作者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风、雨当作正在奔跑的人,飞快地追赶天空的乌云,这样一说比“大雨来了”更能表现出雨来的之快、之急、之大。当然,修辞方法还有引用、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等,我们应根据需要采用。

尽管复习紧张,还是要抽出一定的时间读文章,学习他人如何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积累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于丹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视频观后感

全文共 121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和孩子一起观看了于丹老师关于感恩教育的讲座:勇敢承担爱与责任。于丹老师对孩子孝敬父母,社会责任感的养成,都进行了很好的诠释,令我印象深刻。

讲座开始,于丹老师讲述了一个孩子和大树的故事。这个故事中,父母被比喻成大树,在孩子一生的成长过程中,无私的奉献了自己所有的一切,而孩子也陪着大树走到了最后。听完以后,我非常感动,这不就是每个当父母的所追求的吗?能拥有一个孝顺,有责任心的孩子。再看看我们现在的父母们,哪个不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倾其所有,但现实却不是故事,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陪伴父母到最后,看看当今社会,空巢老人,不孝顺的子女,比比皆是。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初衷无法实现呢?接着,于丹老师又给我们举了一些现实中非常普遍的例子,现在的家长,把孩子当成宝,物质方面都力所能及,生怕孩子受苦。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已经不是什么贬义词了,而是成为了一种新的“教育标准”。孩子就应该操心学习,其他的一概不用操心,不用过问。所以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回家以后,忙得不亦乐乎的父母,和在一旁悠哉玩耍的孩子。那么,这么做到底会产生什么后果呢?只会让孩子越来越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对周围人的关心,形成不了任何的责任心。

“正为本,孝为先”,“孝为德之本”,这些古训由来已久,都是古代圣贤,留给我们的良言金句。于丹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很多榜样,例如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父亲过世以后,50多岁的他居然彻夜痛哭,让人感动不已。还有“感动中国”当中的一些人物,他们的事迹也让我感到震撼。纵观他们的成长经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家境贫寒,自身艰苦奋斗获得成功,但是对父母都是无微不至,有始有终。难道是他们从小的家庭环境造就了他们孝顺父母的品德和责任感?那么普通家长,要如何才能让孩子拥有一颗对社会和家人负责任的心,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孝顺的孩子呢?

接下来,于丹老师向我们讲述了一个 “仁”字,用来阐述孩子的责任感是如何形成的。“仁”从结构上来看是一个“人”加一个“二”,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要让孩子有责任心,必须让他们出去和其他人交流,看到别人的优点,发觉自身的不足,看到别人的困境,和自身的环境对比,从而受到感动,因此培养责任心,懂得去体谅人,关心人,对于自己的父母,就表现为孝顺和关爱。讲座中,提到一个例子,一个城市组织一个活动,让城里的孩子,去和打工学校的孩子一起读书,当他们体验到打工者的孩子,艰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以后,都发生了改变,懂得了去同情他人,关心他人,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自己的责任感。回到家中,对父母也是关心备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可见,孩子责任感的形成,重点在于他人的交流,这点对我很有启发。

节目最后,于丹老师强调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重要性。让孩子开阔眼界,从人文古迹中获得人生的感悟。看完节目后,我感慨良多,也从中得到了很多收获,认识到了以前自己做的不足的地方,对以后孩子的发展方向和教育思路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