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家的读后感高中生(合集20篇)

浏览

3508

作文

269

高中读《红楼梦》寒假读后感800字

全文共 831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杯具。《红楼梦》不只描述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并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

《红楼梦》是一部有关感情的小说,但作者并没有把着眼点完全放在故事情节上,而是在人物塑造方面下足了功夫,显示出高度成熟的艺术水准。全书共刻画了四百多号人物,不一样的身世命运,不一样的生活情景,在曹雪芹的笔下,人与事的来龙去脉,一概井然有序,从容自然。

上至皇庭贵妇,下至走卒车夫,其神色、语言及个性,都纤毫毕现。贾宝玉,荣国府的嫡派子孙,衔玉而生。前世为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灵石。

从小淘气异常,但其聪明乖觉处,百个不及他一个。贾宝玉是小说的核心人物。他聪慧异常,出类拔萃,但他不肯“留意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他是大家庭中的宠儿,但命运却不由得自我做主,与林妹妹相契相知,抒发真性情真心意,却被逼着娶了宝钗,终离了俗世,走入茫茫大雪作者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杯具。

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还表此刻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这一切,都是作者凭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艺术素养培育出来的,从而使她在十二钗的群芳中始终荡漾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

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芬芳《红楼梦》在思想资料和艺术技巧方面的卓越成就,不仅仅在国内成为“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并且在国际上也受到许多国家学者的重视和研究,有法国评论家称赞说:“曹雪芹具有普鲁斯特敏锐的目光,托尔斯泰的同情心,缪塞的才智和幽默,有巴尔扎克的洞察和再现整个社会的自上而下各阶层的本事。”是一部好书。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百年孤独高中生读后感

全文共 942 字

+ 加入清单

该怎么去看布恩蒂亚家族呢?家族的第一人被绑在树上,家族的最后一人被蚂蚁吃掉。

漫长的百年,几代人的智慧,有的聪明机智,有的求知若渴,勇敢坚强……他们虽孤僻,却有着自己坚毅的眼光,以独特的个人魅力吸引着美丽、个性的女性。其实谁也说不清这个命运多舛的家族到底有什么致命的弱点,但事实就是仅经过百余年,随着风雨袭来,这个家族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但你若是仔细品味,你又会发现好像没有什么可以值得叹息的地方。

但是又如同题目《百年孤独》一样,"孤独"成为了所有人物的一种基调。整个家族的人,都笼罩着一种孤独,他们都不会表达自己的情感,沉默寡言,却又可能为了一个目标疯狂的去努力,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渐渐的布恩蒂亚家族变的与世隔绝,疯狂至死。整个家族的第一位女性——乌苏娜为了改变家族孤独的局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可是最终,她失败了。每一个孩子都一步步重蹈覆辙,迈向了孤独的深渊。

深层次的说,布恩蒂亚家族百年来的兴衰荣辱,其实映照的是拉美历史的变迁。整个家族由于内战和外敌,命运急转直下对应的正是拉丁美洲的内战和殖民者的入侵。而家族内部的落后:成员之间的乱伦更是与拉美整体文化程度低下相关联。总是这个家族的孤独与苦难正是拉丁美洲人民的痛苦与血泪。科技的发展,城市文化的推进,殖民者的入侵,拉美人民从一开始的奋起反抗到最后的安于命运的安排,这既有着孤独的基调,又让人仿佛置身于情境之中。

其实在生活之中又何止书中的百年孤独,每个人都有孤独,每个人都会孤独,这与开朗活泼的外表无关。在现代化的都市之中,夜晚华灯初上,灯红酒绿,可无论外面多么喧嚣,总有人在某一时刻感到孤独,难以抗拒。你或者想着逃避,或者想着抵抗,无论用什么样的方式,是《百年孤独》里的疯狂,还是现实生活中的挣扎,无论何种方式,都充实了我们的生活。但是否我们在这重复的方式里失去了方式,丢失了真实的自我?

如果孤独不能避免,那就尝试去享受它吧。不去像布恩蒂亚家族一样抵抗孤独,最终只会体力不支,被孤独吞噬。谁也不想这样,到不如换一种方式,以骄傲的姿态俯视它,独自承受一切,承担自己的责任,毕竟总有一个人的时候,若是学会了适应孤独就再也不会害怕了。

去体验人生,勇于面对一个人时候的挫败。孤独可以帮助我们认清自我,孤独是一场自我对话,可以听清自己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高中生围城读后感600字

全文共 828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次读《围城》,觉得懵懵懂懂的,潜意识中觉得此书不简单,有深一层的含义,但一遍读完,却在云里雾里游荡,全然不知在讲些什么。精读后,稍有感触,仔细回味,才豁然开朗。钱钟书展现了生活本身:捧书时,你进入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生活;放学后,你亦生活在一个活生生的社会中。嬉笑怒骂,使你分不清是书中还是现实中的情景。

小说的魅力就在于有一种既睿智超拔又亲切入世的人性洞察,在于对生活个性的智慧传达。小说中的嘲弄与幽默,写人的心态与外貌,语言简洁明快,在调侃的自然延伸上,使智慧与学识一任展开。

“围城”中人在各种背景,纠葛,情势之下的可怜,痛苦,感伤,窘迫,可笑,自私,怯懦,卑劣,狂妄,尴尬,当然也还有快乐——尴尬余缝中的快乐,快乐时的尴尬,这一切的一切仿佛都在向我揭示某种哲理:围城中的人想突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大抵如此。

书中有这么一段:斜川把四五张纸,分发同席,傲然靠在椅背上,但他觉得这些人都不懂诗,决不能领略他句法的妙处,就是赞美也不会亲切中肯。这时候,他却在等待他们的恭维———大家照例称好,斜川客气地淡漠,仿佛领袖受民众欢迎时的表情。简简单单几句,但人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董斜川,他虚伪的内心。他觉得他们不懂诗,却傲然而又漠然地等待大家的称赞,多矛盾的心理。

生活中有多少人有这样的心理,又有多少像董斜川这样的人呢?回答是:数不胜数。每个人都有虚荣的心理,每个人都有好与不好的一面。人无完人,物无全物,我想在矛盾心理作祟时,就是围城里外的人流通时。

一向读不懂小说的最后一句话:这个时光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此刻明白了,小说的结尾,祖传的老钟从容自在地打起五个钟头之前的六点钟,然而对于主人翁方鸿渐来说:已经过去的一切都无法挽回了。或许整部小说,除了嘲讽调侃外。作家钱钟书也有着某种无限的感伤!

《围城》已读,生活仍在继续,围城如社会,故事如生活,但我期望:我的社会不是围城,我的生活也不是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平凡的世界读后感800字高中

全文共 879 字

+ 加入清单

平凡世界》是路遥的一部作品,荣获茅盾文学奖,是一部非常出色的长篇小说,深受我的喜爱。这本书讲的主要是孙少平一家以及同村人的奋斗历程和他们在奋斗过程中所遭受的挫折。书中的主人公是孙少平,也是我最喜欢的人物,他身上有很多性格特点。我认为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孙少平认为只有劳动才能获得价值。他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非常贫困,上高中时只能吃丙菜和黑面馍,他学习刻苦,在班级里成绩非常优异。但是高中毕业后他未能考上大学,准备离开双水村去黄原闯荡。因为他觉得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可以有更多的劳动机会,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奋斗来换取哪怕一瞬间的快乐。他蹲在黄原的东关大桥头上等着包工头来找他。因为高中毕业之后他在家干了几个月的活,有了一些干活经验,所以很快就被包工头选中了。等活干完了,他再继续揽工,干完了,再揽。我认为这就是他追求的理想,通过劳动实现自己的价值和尊严,走向更好的生活。

可难道孙少平真的只是一个老老实实的劳动者吗?当然不仅如此。记得他在胡永州那里做工的时候,有一天夜里他发现胡永州每天夜里都欺负为揽工汉们烧饭的小翠,而且把她打得遍体鳞伤。孙少平咬牙切齿,第二天就恶狠狠地瞪着胡永州,让他把自己和小翠的工钱都结了。胡永州知道孙少平很壮实,就照实办了。孙少平把小翠的50块连同自己的100来块钱都给了小翠,并把她送上了回家的巴士。,也丢掉了自己的劳动机会我认为少平心中有一个理想的世界,他眼里容不下残忍和丑陋,所以他只要看见黑暗的事情,就会挺身而出。

为什么孙少平那么在意自己的劳动,但又为了工友而不惜牺牲了自己的一份宝贵的工作呢?那是因为他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他追求内在的满足而不只是物质上的需求。孙少平在干活的同时,还一直从田晓霞那里借书看,保持着对阅读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他虽然干着非常辛苦的活,但是他认为读书可以获得精神上的收获,不管是书中人物成功也好,失败也罢,都能够激起孙少平内心的波涛汹涌,得到某种心灵的慰籍,这也反映出他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看完《平凡的世界》之后我感触很深。我很佩服,孙少平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并持之以恒地奋斗,希望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爱的教育读后感高中生

全文共 1063 字

+ 加入清单

教育中的爱是什么?读了《爱的教育》,对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师爱是一种依恋的心情,是一种奉献精神,是一种极端负责的态度,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爱心能架起师生关系的桥梁;爱心能春风话雨,浇灌每个莘莘学子;爱心能熏陶、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求知欲,养成其良好的情感品质,使之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是的,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敬爱的老师对自己的影响,常会令人终身难忘。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实验的效应我想就是爱的结果。爱是神圣的,师爱伟大!

师爱是阳光雨露,学生是花朵禾苗。对学生的爱既要象阳光一样普照大地,对学生一视同仁,又要对一些缺少爱的同学有所倾斜。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一书中也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是的,“爱”只一个字,但做起来谈何容易,那需要真心地付出。倘若为了某种利益去虚伪地爱学生,一旦目的达到便不管了,这样反而事与愿违,甚至扭曲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我想,爱对一个人的品格、一个人的底蕴,一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今后的成长都有重要的作用。

如果把整个课堂比作是河床的话,那么师爱是浮动在整个河床上面最耀眼、最灿烂、最动人的浪花,是大海富有生命的潮汐。“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诠释了爱的内涵。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用“爱满天下”办教育,不也正是有爱的奉献精神吗?!教育如果没有爱,实在不能算是教育;教师如果没有爱,实在不能算是称职的教师。爱是学生基本的心理需要,是学生生命成长和发展的原动力,也是生命中一种创造性的聚合力量。

教育中有爱,有助于学生个体生命的舒展,有助于学生个体生命的涌动。正如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愿我们老师心中有永不枯竭的无限情爱,爱满校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童年高中800字读后感

全文共 913 字

+ 加入清单

有时我观望着深蓝的夜空和天幕上偶尔出现的冷清烟火,觉得自己长大那么多,觉得自己离开童年已经走那么远。看高尔基的《童年》时,我读的是他的故事,震撼的是自己的心。

在高尔基那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那些吝啬、贪婪的人们利欲熏心勾心斗角。那些最黑暗的东西,他小小年纪却经历那么多。低沉,痛苦,无穷尽。可就算是这样,这个世界上还有掩饰不过的光明和温暖。再黑的屋子里点上一盏灯,也能照亮一切,人的心里也一样。就像他的外祖母哪样博大的胸怀和真诚的笑容,带给一个懵懂的孩子的不是力量,而是勇气、这样的一部小说,能使人们从冷酷无情中看到善良的体现,能从粗暴专横中看到人性的光芒。

在苦难中长大,苦难磨去他的棱角,却意外地给他勇敢和坚强的翅膀,给他爱和阳光。

高尔基的童年,怎样一段单纯可是却近乎残酷的时光里,怎样一种抬头和低头的姿势里,轰轰烈烈又平平淡淡,他就以这样顽强不屈的姿态或者,像一株素面朝天不拘一格的向日葵,不曾被束缚过的向日葵。

我看见高尔基幼小时候的时光在我的掌心中翻涌、升腾,最后归于平静,留下无法抹去的痕迹和似水一般温润平和的年华。

那些明亮的眼神和温和的笑容都留在他不断向后奔跑的记忆中,一切都成他难以抚平的伤痕和无法忘却的几年。他的童年如这般的坎坷悲苦,课高尔基却在这样的环境中炼就自己顽强的性格,在逆境中成长,我想这是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学习的东西。

那段回不去的时间里有他的那些笑那些年少时光,那些痛那些伪装潇洒。那么小的年纪里他懂那么多,那些悲苦的岁月中,那些善良向上的人们就是高尔基生命中不灭的灯光,他们源源不断发出的光芒照耀着高尔基义无反顾地向成长奔去,不会恐惧不曾恐惧。

这个世界给我们太多东西当然注定会同时也夺走我们太多东西。我记得曾经有人说过,如果你为错过夕阳而哭泣,那么接下来你就要继续错过星星。高尔基没有错过星星,他以如此向上积极的姿态奋斗不息,他最终创造出自己的辉煌成就。

我惊异于高尔基竟然可以用那么淡然的语气讲述自己幼时的如此悲惨的遭遇,那笔调几乎是可以说是有些乐观的,带着一种让人向上的张力,带着一种让人不想放弃的希望。他写出的文字抽象为一幅色彩明丽的油画,直至人心底最纯粹的快乐和哀伤。

最是梦回在童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高中生关于红楼梦的读后感

全文共 76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古代小说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每一部都精彩绝伦。

最吸引我的则非《红楼梦》莫属了,因为它没有过多涉及到了军事、神话,这些可能对于一个女孩子没有多大兴趣。《红楼梦》就是一部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作品。它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红楼梦》。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又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他们的家族是因为他们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这里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断,理还乱”,让人看到古时婚姻的纰漏,它们往往全有父母处理,什么“指腹为婚”,更为可笑的是,他们有时从未见过面便稀里糊涂地成亲了。

而且古时女子争着要进宫,因为那样可以使家族富贵,可皇帝有上千嫔妃,得宠一时,没多久又要冷清了,又何苦进宫呢?皇帝姥儿们饮酒作乐,衣食无忧,而老百姓则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生活之苦让人难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造反”了,祸害之缘还是在于皇帝身上啊。这一出出的悲剧让人心寒而又愤怒,让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时的苛捐杂税,它们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边上推,真让人深恶痛疾。

《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了很多,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高中作文

全文共 1218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中,我知道了圆明园是闻名世界的皇家园林;知道了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还知道了圆明园是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可是观看了《火烧圆明园》后,我又知道了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看了圆明园的毁灭,我真有些说不出的感情……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镇北的一片平原上。原为清代的皇家御苑。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到清乾隆九年基本完成。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一百五十多年。它的名字虽叫圆明园,实际上它是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等东、西、南三面的许多小园所组成。园中还有许多奇珍异宝等名人书画,所以,它又是闻名中外的一个博物馆、艺术馆与皇家园林。这是一座世上独一无二的园林,是一座人人都感叹的园林。

自视为天朝之国世界之王的大清帝国,自建政以来一个多世纪技术踏步不进,相信依靠马刀和弓箭就足以主宰统治世界,在群臣眼里西方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不过是康熙皇帝的“玩意儿”。这种夜郎自大的自负心态直接衍生了闭关锁国的落后政策。在乾隆年间达到农业社会的繁荣时,西方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大肆扩展殖民地,建立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国”;美洲摆脱殖民统治,成立美利坚合众国;法国取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西方的发展与东方的停滞形成强烈的反差。以致于出使中国的英国人马嘎尔尼一针见血地指出:“清帝国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多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而它胜过其邻船的地方只在于它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数十年过后,马嘎尔尼的论断得到了应验。

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了北京,他们拥有先进的枪炮,虽说那时清兵很多,虽然奋起反抗,可是清军的装备落后。英法联军拥有的是枪支炮弹,可是清军只有马刀和弓箭,没过多久清军就倒在了侵略者的枪下。他们很容易的就闯进了圆明园,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后,什么宝贝都不放过,首饰珍珠等小物品能带走的就统统掠走,大花瓶等沉重的东西不能带走的就就全部毁掉。然而,这群强盗还不罢休,十月十八日、十九日,三千五百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直到我国人民这个用心血和汗水创造的结晶,化成灰烬。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烧杀掳掠,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园残存和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抢一空,使圆明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从此金壁辉煌的殿堂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珍贵的历史文物没有了!这座万园之园,东方的博物馆,独一无二的人间仙境圆明园变成了一堆废墟。作文

我愤怒,因为一座精美绝伦的园林毁于一旦;我后悔,中国政府那么强大,为什么没有力量来反抗;我不解,同是女娲创造的人类,为什么要给我们带来灾难。我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就要受压迫。《圆明园》,记录着一个民族的荣耀与屈辱。历史不堪回首,中国要强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高中论语十二章读后感通用

全文共 867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生命中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当我静坐书房,捧起《论语译注》这本书,听着耳边沙沙的翻书声,闻着淡淡的书墨之香,何等惬意,何等舒畅。读《论语译注》这一本好书就好像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给我带来了快乐,让我摆脱幼稚,逐渐成长。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心灵的交流,都是心头的一次洗礼,都是充满乐趣的。在阅读中,我与作者交流,在交流中我幸福着他的幸福,快乐着他的快乐,追逐着他的追逐。

读了《论语译注》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读到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很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可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这是一件快乐的事。高山,是那样的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的壮丽无边,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的点滴之长。

读了《论语译注》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宜君子乎",我读到了:我们要把一切都想得美好一些。它告诉我们生活中还是有很多快乐的。于是,我不敢让一日闲过,怀抱信念,拥着信心,在快乐中拥抱生活,在充实中感悟人生,在感悟与交流中得到了心灵的洗礼和灵魂的升华。我们不应该怀着任何的怨恨去对待每一件与自己相关的事,去对待每一个伤害亏欠自己的人。生活于我们每个人只是一段客旅,我们只是生命的过客,也许幸福会让我们停留的脚步久一些,停留的时间长一些,但终究止不住我们前行的步伐,只要我们带着一颗快乐的心,生活就会充满快乐,明艳动人的花朵才会在我们面前尽情开放。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着它笑,它也对着你笑;你对着它哭,它也对着你哭。天地宽广,道路坎坷,带着快乐的心去倾听花开的声音吧!

面对着《论语译注》这本书,我轻轻翻开书页,与他进行心灵的对话,我仿佛到了一个广阔无比,奇妙非凡的世界。读书给我带来了快乐,这种快乐,像策马于原野之上,如泛舟于西湖之间,似尽欢于游戏之中。与《论语译注》这本书为伴,让心灵在一次次的洗礼中得到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高中生围城读后感600字

全文共 660 字

+ 加入清单

不知道是自己最近忙得失去自我了,还是其它缘由,读《围城》,对于方鸿渐的经历,潜意识里总觉得不真实,总觉得是假的,读到小说的最后了,还是觉得故事在铺垫,没有进入正文。也可能和我最近(不是最近,是一直)的生活状态有关系,我总觉得这个生活不是我的,我总在期待另外一种生活,期待另外一个我,另外一个他。

倒是最后钱钟书的夫人杨绛女士的附言更觉真实,不过也确实是写实。

方鸿渐之与四个女人鲍苏唐孙(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其中主要的是唐和孙,虽然和唐小姐没有结婚,和孙结了婚,但是倒不能说她更爱谁。只是觉得男女之间的种种误会太可怕了,因为误会,因为面子,本来相爱的两个人竟然各奔东西。

偶然想到《婚姻保卫战》里面,最后的总结也是,夫妻之间不要死要面子,要互相体谅,该说的软话就要说,心里要时刻为多方着想。

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但是从很多幸福的人夫妻,前辈,朋友的眼里,我相信还是要结婚的,婚姻的幸福是值得追求的。看了杨绛写钱钟书,就觉得很是羡慕。我就特希望我的先生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但是又总怕自己没有能力去欣赏他的才华,不像杨绛女士那样有才气。在她的眼中,钱钟书的很多在常人看来的缺点,她都爱称为“痴”气,这其中凝聚着多少爱,多少包容啊,夫妻能做到这样,也就心满意足了。万万不能像方鸿渐和孙柔嘉那样,本来心里还是想着对方的,但是在一起的时候,就互相伤害,什么硬话都能出口。

夫妻间,不能什么话都说的,伤感情的话尤其不能说。

引用一篇别人的书评,要比我的深刻得多,我这只是看到了表面的荒谬,没有体会到内里的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高中生围城读后感600字

全文共 744 字

+ 加入清单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一句简单的法国谚语就说出了钱钟书想要表达的主题。

高中的时候我就看过《围城》,可是当时也仅仅是走马观花地看了一下情节就放下不看了。记得那个时候语文课本上有一段《边城》的选段,讲边城的时候教师说了一句话我记忆犹新。他说:“在2000年左右的一年,《边城》被评为中国最受欢迎的汉语小说,《围城》排行第二;而在亚洲,《围城》被评为最受欢迎的汉语小说,《边城》排行第二。”当时我一下子想到了这其中的简单原因——《围城》在国外的受欢迎程度要还是很值得肯定的!有时候我觉得我不是很喜欢看钱钟书的文章,尤其不喜欢长时间看。因为总觉得看看的书异常地耗费脑力!就像《围城》,很多时候我得在他那巧妙的比喻中先停顿一下才能够继续前行。于是,断断续续地不明白花了多少时间才第二次把这本书给看完。

《围城》的爱好者应当不止是一类人吧!我觉得从青年到中年甚至老年都有其爱好的理由。青年嘛,正值恋爱的时节,正好有着看这书中曲折的感情故事的心态。中年人嘛,自我的家庭刚刚运营没有多么长的时间,有时候看看这书中的家庭中曲折逗人又有点合乎情理的故事还是很值得他们深思一下,反思一下自我的生活的。至于老年人嘛,老夫老妻们似乎最为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就是这年轻一代的感情生活与家庭生活了,他们是资格最老的观众。

看书的时候有时候也能够看得我有点纠结。为什么纠结呢很简单,一个围城的故事似乎又让我觉得感情与婚姻是一个不好接触的区域。尽管,中国的几千年历史以及国外那些童话传达给我们很多令人向往的感情故事,可是,这些完美的故事比起那种《围城》中的纠结故事来说的话又似乎是地税之余沧海了。有时候真害怕自我将来会成为那大海中悲催的一滴苦水。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冲出来,而我,暂时站在城门口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感恩》读后感高中生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

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的灿烂;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爱情和友情,就没有暖融融的人生。

看了李强老师《感恩》这一课,让我一次又一次的感动和震惊。感恩是人生的一堂必修课。学会感恩,不要忘恩负义;学会感恩,拥有谦虚之德;学会感恩,怀抱敬畏之心;学会感恩,生命中爱多恨少;学会感恩,懂得人生需要忏悔;学会感恩,不要再沉溺于财富和权力;学会感恩,永远不忘说声“谢谢”。当别人给你一个灿烂的微笑时,也请你记得回报一个微笑。

感恩,让我们以知足的心去体察和珍惜身边的人,事,物;感恩,让我们在渐渐平淡麻木了的日子里,发现生活本是如此丰富而富有;感恩,让我们领悟和品味命运的馈赠与生命的激情。

积极面对自己的人生,待人接物都要平和,就是有些不如意也得冷静处理,不可意气用事,时刻保持清醒,避免走弯路,用我们生命的高度去弥补生理的缺陷。做事要量力而行,不能强加自己去做做不到的事,把自己搞得身心疲惫。”

“正视我们自己身上的不足,少些消极的东西,多些积极快乐的信息,使我们浮躁的心平静下来。朋友们让我们共同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使自己及亲人朋友快乐起来,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每一个关心帮助我们的人,让世界变的温暖起来,让爱伴随我们谱写下精彩的生命篇章。感恩让世界充满真情!感恩让生活多姿多彩!

人生路上永远需要一颗感恩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高中生名人传读后感

全文共 991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到了,我终于有时间看我最爱的课外名著了,于是,我抓紧机会,挑了一本早就想看的《名人传》认真看了起来。

《名人传》描述了处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三位伟大艺术家的精神力量和心灵之美,他们是19世纪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着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文坛巨子托尔斯泰,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都是世界的征服者。我们享受着他们的天才创作出来的作品,同享受我们先辈的伟绩一样,不再去想听他们流出的鲜血,这无疑是使我们尴尬的事情,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我们宁愿去赞美他们的作品而不愿去感受他们人格的伟大。不是的,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们将在那里获得更大的启示。《名人传》就犹如向我们谱写了一首“英雄交响曲”。我们从中得到的启发是:每个人的身上都会降临苦难与灾害,我们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努力奋斗,与其羡慕伟人,不如学习伟人人格的伟大,让自己的人生充满意义,与其靠浮躁和急功近利所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不如坚持自己的信念、真理和正义,让自己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

这三位名人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们让世界记住了他们的名字,让世界看见了他们的执着与坚定,看完了他们的事迹后,我产生了很多想法,也是这种想法,让我再一次成长。

这三位伟人,他们是如此的坚定,我想到了自己的生活,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见一些困难,这些困难也许会使我们痛苦,我们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放弃,另一种是坚持。也许现在让我们来选,我们可以大声的说选择坚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面对困难选择的不是坚持,而是放弃。

那天报纸上刊登了一个报道,一个十五岁的小男孩因为考试失误,在家受到家里人的批评,心里想不开,于是在家里都没人的时候,上吊自杀了。这个报道使我十分震惊,一个花样的年华,在自己的想不开以及偏激中丧生了,这个男孩在困难中选择了退缩,他不能理智的面对生活,困难来了,他放弃了,所以他失去了最宝贵的生命。

我们在生活中又不如意是很正常的,每个人都期望一帆风顺,可是,回顾过去,有哪一个人说自己没有经历过困难,没有经历过失败?也正是失败与困难造就了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也就是因为这些困难,所以才成就了那么多的成功人,我们作为新世纪的人们,要勇于面对困难,勇于战胜困难,想《名人传》中的三位伟人一样,坚持不懈,努力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高中论语十二章读后感精选

全文共 924 字

+ 加入清单

论语,感到收获颇多,让我汲取思想的火花、感悟智慧的光芒。

一、《论语》既朴实无华又秀色可餐,白纸黑字,片言只语就勾画出了美好图景:“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道出治国真谛;“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酝酿凌云壮志;“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描摹君子气概;“仁者爱人,亲亲爱人”呼唤人间温情。这些朴素而睿智的词语使我的心灵干净明澈,引我走进了一个欣欣向荣的世界。

二、规范我的言行和学习方法。印象最深的是:上半年,我急于求成,却忽略了对概念、句型的理解,这使我学得并不扎实,特别是英语……后来,我反复咀嚼了《论语》,其中“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话语,使我受益匪浅。《论语》倡导的老实、严谨的学习态度,这比任何一种学习法都行之有效。反复咀嚼,如同在苍翠的青橄榄中嚼出丝丝清凉:做事一定不能违背原则,不仅仅是学习,否则必然失败。我豁然开朗。

三、思,然后明目标。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它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有了知识,没有思想,就是不切实际的罔。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学习获得知识,不是最终目标。我们还必须学会思考人生,人应当成为怎样的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前十天,我夸下海口说我知道一个半元音字母,结果我姐姐不信,偏让我说出来,哎,这下可闹笑了笑话。直到现在我才明白: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

思考,然后明确目标,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应思考立身和处世的原则。“内圣外王”的君子,是我们做人做事的目标和准则,也许也是需要用毕生努力不断去接近的一个目标。

读《论语》,让我们的心灵和谐饱满,让我们对生活有热爱,有向往。因为它太博大精深,我不敢说我已读懂《论语》,但我从中悟出了很多知识、启迪,更让我明白了关于学习和读书的方法、态度。我还会坚持研读《论语》,一点一滴的通透其心灵,使我的心灵芳香馥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高中生围城读后感600字

全文共 604 字

+ 加入清单

很早以前就听人提起过《围城》,最熟悉的语句自然是那句:“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围城》是钱钟书先生一生中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堪称中国近、当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这是一部读来如嚼橄榄回味无穷的奇书。在妙趣横生、妙喻迭出的幽默外表下,深藏着令过来人低徊轻叹、令少不更事者

然若失。因此,它是一部以看似超然的调侃语调述说人生无奈的笑面悲剧。

生活本就是一座围城,家庭与事业、学习与娱乐、发展与落后、成功与失败,都是这座七彩城中的一种颜色,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城中的一种元素。当一切人和事因为努力和乐观而变得美好,当城中的色彩都均匀和谐时,那么这座围城就不再是一种可怕的束缚和压力,而是一个幸福的乐园。我们的生活中“围城”随处可见。钱钟书用幽默的语言、深刻的哲理、巧妙的比喻,站在一定高度俯看人生,批判了人性的丑恶、虚荣。

当我读完全文后,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感到意犹未尽,故事戛然而止了。是啊,一切就这样都“结束”了吗?对于主人公的故事,对于整个《围城》,让人去细细地思索、静静地品味、慢慢地鉴赏。全文最后一句话:“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这种时间上的巧合不正是反映了世事的苍凉与变迁吗?

读完《围城》,从主人公精彩而又独特的故事前后,我看到了作者所表达的人性和表现的哲理,以及作者在文中生动传神的描述。笔者认为,这些精髓需要我们去理解、去意会、去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悲惨世界读后感高中生通用

全文共 691 字

+ 加入清单

悲惨世界》的主人公冉阿让当时正处于资本主义社会贫苦阶层。由于不忍心看着七个外甥过着挨饿的日子而偷了一块面包,先后坐了19年的牢。

出狱后,冉阿让饱受欺凌,招人歧视,处处受到排斥,是仁慈的主教伸出了援助之手收留了走投无路的冉阿让,他不仅不计较冉阿让偷了他的银器具,还把银烛台送给了他,并教导他好好做人。冉阿让被主教博大的胸怀深深震撼了。在主教的感化下,他成了一个胸怀坦荡,勤劳正直的人,并且当上了受人尊敬的市长,拥有很多财产。可他却把绝大多数钱给了需要帮助的穷苦人。

看到这里,我不由地思绪万千。冉阿让由一个苦役犯变成了一个市长,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又是什么力量使他对那些跟他毫无相干的人给予莫大的帮助呢。那就是爱的力量。一个心里充满了爱的人才会懂得去关爱别人,无私地去奉献。以至于他为了帮助实现芳汀临死前想见女儿一面的愿望,他又一次入狱。这一次入狱对冉阿让来说则是终生苦役犯的代价。虽然芳汀最终没能如愿就死去了,但冉阿让始终坚持着。他在土伦港趁救一名水手的机会,跳入海中逃走。他去德纳第家,救出了芳汀的女儿珂赛特,并用毕生的精力照顾她,把她当自己的女儿一样,两人相依为命。

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像冉阿让这样的人,宽容、善良、乐于助人,正是他的这种高尚的品德使得冷酷、固执、曾一味地追捕他的警长沙威因内疚自责而跳河自杀了。

冉阿让一生的道路是那么坎坷,他遇到的磨难是那么严峻,他的生活充满了惊险,但是他以惊人的刚毅、非凡的体力,凭着机智的头脑,一次又一次地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他的精神已到了崇高的境界。

冉阿让安详地离去了,尽管他的命运曲折离奇,然而他身后却留下了一曲曲爱编织的篇章,久久流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高中生观后感读后感大全

全文共 844 字

+ 加入清单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文集中分量最重的一部长篇,全景式的描写了中国现代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他描写了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现代城乡生活,刻画了以孙少平等为代表的普通人的形象作品,反映了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交织,整个作品读来令人回肠荡气。

曾经读过很多小说,也有一些小说,情节个性引人入胜的,读之不愿意放下的,但却没有一本像路遥的绝笔之作,《平凡的世界》,这么深入人心的作品。看到书中平凡的世界中,一个个平凡的人物,就如他们正活在我们的身边一样。

从这些平凡人的故事中,作者给我们引发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我们怎么去生活,和我们怎么对待生活的态度,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让我们忍受痛苦,那你一定要咬紧牙关挺下去,正是这些苦难与痛苦,才会让人伟大,那种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于平庸,生活上安于现状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

我们每个人心理上总不希望悲剧发生,然而生活中并不是如此,我想这也是作者想要给我们揭示的东西。

故事的结局,少安的妻子被查出了重症,少平深爱着的田晓霞,死于一场洪水中,我们想象中的那些美好结局并没有发生,也许这正是作者承受了太多生活的苦,对生活体验的深刻,感受到生活带给人们的这种不完美,而正是这种不完美,才是更加打动人的一种美,正如维纳斯的断臂一样,是一种残缺的美,我们由此也理解了作者路遥,把这种美刻画出来,那么我们也就理解他对作品中人物结局的安排了,正是如此安排,让生活的真善美达到了统一。

生活没有如果,平凡的世界告诉了我们,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受制于这个时代,我们不能完完全全的决定自己的命运,我们要做的就是怎样让我们能生活的更幸福,无论我们胸怀远大理想,还是想要平凡的生活,他们都是我们追求幸福的一种途径,无论怎样,我们都不能失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要学会生活,懂得珍惜,感谢生活赐予我们的一切,任何时候都要用一种生生不息的虔诚和热情去对待这个平凡的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海底两万里高中生读后感

全文共 107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读了《海底两万里》这部小说这部小说,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它告诉了我各个我不懂的美丽的岛屿,它告诉了我康塞尔是何等的忠诚,还告诉了我许多我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作者在海底遨游,能看见许多珍贵的鱼儿,又能经历这么多希奇古怪的事,我是多么的羡慕,但能看到这本着作,我真荣幸

皮埃尔阿龙纳斯被美国海军部部长邀请去寻找令人们不得安宁的“独角鲸”,在船上认识了尼德兰,并成了好朋友在一次次地追逐“独角鲸”以后,在一次偶然的撞击后落人了海里阿龙纳斯的仆人也跟着一起下来了就在绝望的时候,俩人一起不知不觉地被误落在“独角鲸”身上的尼德兰救了谜底终于揭开,原来这大得比所有鲸鱼还大的家伙竟然是一艘潜水艇不久,这家伙开始潜到水的深处去,尼德兰在潜艇上乱踢,好象里面的人发现了什么,总之不再下潜后来,艇上的人发现了他们,把他们带入了潜艇里,他们的奇幻旅行就这样开始了

因为阿龙纳斯教授其中两本着作也在其中,所以他们受到了款待他们在这次旅行中走遍了各个海域,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事情后来船长告诉教授,他的潜艇的动力是来源于电,海洋中的电,这一切多么不简单他们第一次旅行是林中打猎,船员利用电流在海中打猎,在猎物过程中,看到了许多美丽的生物,加上阳光的折射,色彩缤纷他们猎到了在捕鱼的海鹅,后来又遇见了鲨鱼,真是刺激好玩又危险跟着,在通过托雷斯海峡时,船被搁浅了,教授与他的仆人,还有尼德兰一起在陆地上度过了几天他们找了些水果蔬菜以及猎物后来遇上了土人,他们把嵌板打开,把铁梯通电,土人们被电流压回去了,2:40,船长的预言实现了,潜艇离开的托雷斯海峡他们来到了珊瑚王国,观赏着美丽的珊瑚,同时又含着悲痛埋藏了昨日因病逝世的同伴。他们漫无目的地在印度洋漫游着,后来船长主张去采珠场了解采珠人的生活,一个可怜的采珠人碰到了鲨鱼,船长英勇的救护使采珠人脱险,又参观了一颗正在成熟的珠贝,它大得惊人,足足有七尺之后船长告诉他们,有一条隧道可以快捷的从红海通往地中海,他们经过一晚,就顺利地到达了地中海,真是奇迹。船长从地中海行驶到维哥湾,他们进行了一次夜间海底旅行,看到一座沉没的城市,教授很疑惑,后来才知道这是大西洋洲。终于,他们三人要逃走了,遇到了挪威大旋涡,在小艇上失去知觉,第二天,安然无恙的在一艘小渔船上,最后作者记录了这么一本书。

在这么多个如果中,我非常佩服他们的是他们都不自私自利,我佩服啊龙纳斯教授的乐观向上精神;佩服教授的仆人康塞尔对主子的忠心耿耿与无私精神;佩服尼摩船长的勇气,和他那见到朋友有危险的时候就会奋不顾身的去营救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高中

全文共 808 字

+ 加入清单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著作,它讲述了一个真实而又感人肺腑的故事。我一口气读完,从中受益匪浅。

这本书记叙了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一生的经历。海伦一岁半时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觉,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是难以想象,难以忍受的痛苦。然而,海伦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在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下,她战胜了病残,学会了用手指“说话”,并掌握了五种语言。24岁时,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著名的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女子学院。此后,她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为世界残疾人谋利益的事业中,受到许多国家的政府及高等学院的赞扬和嘉奖。

一个不幸的残疾人能取得如此大的成绩和荣誉,是多么令人佩服啊!如果她向命运低了头,那她可能就变成了一条可怜的寄生虫。然而,她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走完了人生道路,并为人类作出了贡献,成为一个知识渊博,受人尊敬的人。

海伦.凯勒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她给予了我们极大的鼓舞,一个又盲又聋的残疾人都能以自己顽强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最后成为一名受人敬仰的作家。而那些健全的人呢?却总把条件差,困难多当作没有取得成功的理由。跟海伦.凯勒相比,我们这些困难显得多么微不足道啊!在宋朝鄂州地方有位妇人,有一天,拿著沙盆到河边去清洗;忽然天下起雨来,她身上的衣服都被雨水淋湿了;因此这位妇人就口出秽言咒骂上天;这时候,突然起了一阵怪风,把妇人卷入了河中;她的丈夫见到了,就立刻跳下河里把妇人救上岸来,而瓦盆的中间却破了一个大洞,刚好扣在妇人的头上,就跟被戴上了枷锁一样,想要脱下瓦盆,妇人就会痛入骨髓;闻风而至赶来她家观看的人,挤得是水泄不通;过没几天,妇人因为忍受不了这样的痛苦,就一命呜呼了! 可见,怨天尤人会的报应,还不如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事。

一个人只要树立明确的目标,拥有坚定的意志,就能获得无穷无尽的力量,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我们要学习海伦.凯勒那不屈不饶的精神,努力克服一切困难,这样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家的读后感高中生

全文共 766 字

+ 加入清单

我开始看这本书的原因是很奇妙的,老师要求看的巴金的《家》和这本书同名,我在网上搜时没有了解作者就开始看了。而看完才发现不是巴金的书,让我哭笑不得。但这本书确实很好,我去搜了作者,甚至都百科不到,我感叹真是“高手在民间”。

我觉得这本书是很贴近生活的一本书,也是最贴近心灵的一本书。而打开这本书,我就被作者的真诚又真实的语言以及书中内容给吸引了。

作者用着七岁孩童的视角描绘自己平淡而又不失涟漪的童年,辛酸的成长历程和自己看到的一切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争吵、悲欢离合。对父母深深的眷恋在作者笔下的一件件小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也让我想起了自己与父母之间的点点滴滴,在回忆中与作者的体会渐渐重叠,温情又矛盾。

文章中的“我”在不知不觉中明白了很多,好像忽然却又不是忽然间,发现自己不再是个幼稚的孩子了。我在成长过程中也是这样因为一些事,即使不那么重要,但就是使我们变了,看懂了从前看不懂的书,听懂了现在大人们说的事。

书中有些短短的句子,却能蕴含饱满的感情,让我读书时也为之流泪,比如“有很多漂亮的霓虹灯,也没有哪一盏是为我而开。”描写出小时渴望长大,对城市的美好期待,在真正长大后才明白生活艰辛时的心酸。

书中各个真实而又鲜明的人物让我印象深刻,母亲早上让人烦躁而又让人怀念的唠叨,父亲沉默严厉的话语和关心,慈祥的外婆为四个儿子的无奈和悲伤,爷爷奶奶互相不理解的无休无止的争吵,和我共同成长陪伴我的哥哥,还有为了家下定决心好好读书却又做不到的我。读着这些人的故事,也让我有些理解了我的家人。

亲人们有时会做一些让我们不能理解的事,从而让我们感到不满。但是他们其实都是为了我们,为了我们的家。我的家人总是吵架,因为一些解不开的误会,或者一些擅自的决定,又或者是对这些决定的阻挠的争吵。但我相信,大家心中都有一句话如这本书中所写:“我只是希望你过得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海底两万里高中生读后感

全文共 1342 字

+ 加入清单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的阶梯。”读了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后,我不得不这本科幻小说,巧妙地将科学和幻想结合起来,将水下的生物描绘的淋漓尽致。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鹦鹉螺号”的故事。1866年,有人以为在海上见到了一条独角鲸,出于对航海安全的考虑,也是在公众的呼吁下,由美国派遣了亚伯拉罕·林肯号对“海怪”进行追逐。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受邀参加了这次追逐行动。结果,追逐怪物的战舰反被怪物追逐,并遭到“海怪”的凶猛袭击。阿龙纳斯教授和他的助手康塞尔,以及一名捕鲸手尼德·兰落水,被“海怪”所救,此后便被尼摩船长软禁在这艘神秘的潜艇中,之后便开始了海底两万里的环球旅行,并发现这是一艘名为“鹦鹉螺号”的潜艇。最后,他们设法逃走,重回陆地。

在旅途中,阿龙纳斯一行人遇到了无数美景,同时也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例如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他们的船搁浅了,遇到当地土着人的攻击,尼摩船长用他连接在金属梯子上的闪电挡住土着人进入“鹦鹉螺号”;在南极他们被困在厚厚的冰下,潜艇极度缺氧,但潜艇上所有人轮流用工具和开水把底部厚10米的冰盖砸开,逃上大海;在大西洋“鹦鹉螺号”被章鱼所困扰,他们拿斧头和章鱼展开肉搏战,一名船员惨死;在北大西洋“鹦鹉螺号”遇到一艘英国驱逐舰的炮轰,除那三位“俘虏”外个个义愤填膺,用“鹦鹉螺号”的冲角把驱逐舰击沉;在印度洋的珠场和鲨鱼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尼德·兰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他们眼中的海底,时而景色优美、令人陶醉;时而险象丛生、千钧一发。经过一系列奇怪的事情,阿龙纳斯终于了解到神秘的尼摩船长仍与大陆保持联系,用海底沉船里的千百万金银来支援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斗争。

读完这本书,我十分佩服伟大的儒勒·凡尔纳了,它给人类带来了“鹦鹉螺号”——这艘与人世隔绝,却与人世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神秘潜艇,他凭借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向我们展现了深海两万里行程的奇幻旅程。我感叹道:“他真是太厉害了!”

凡尔纳所描绘的那些人物所体现出来的精神也是令我十分敬佩的。“鹦鹉螺号”艇长尼摩又是个身世不明之人,他逃避人类,蛰居海底,而又隐隐约约和陆地上的某些人有一种特殊联系。凡此种.种,都给小说增加了一层神秘色彩。既是小说,人物当然是虚构的,作家给鹦鹉螺号艇长取的拉丁文名字,更明白无误地指出了这一点——“尼摩”,在拉丁文里是子虚乌有的意思。但这并没有妨碍作者把他描写成一个有血有肉、让读者觉得可信的人物。

尼摩船长的热于创造、遇事镇冷、遇到困难不屈服的精神是我们当代中学生应该学习的。现在的我们都是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受到一点小困难就容易退缩,就容易放弃,今后走向社会,将会有更多的坎坷和艰辛在等着我们,我们要有尼莫船长的不屈不挠、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就会获得成功。

现在,像尼摩船长遇事冷静,敢于建造、发明的人越来越少,一些富翁游手好闲,有的竟骗取国家财产……他们万万没有意识到自己可以创造一样东西,为国家为社会贡献一点别人不能做到的好事。像尼摩船长遇事冷静,阿龙纳斯教授乐于探索,康塞尔的忠实,尼德·兰的勇敢都是我们该学习的。

《海底两万里》委实是一本经典的科幻小说,凡尔纳为我们创造了发展的道路,100多年前人类的幻想今日变成了现实,不禁感叹:“探索是永无止境的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