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传统节日作文经典20篇

中国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立冬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立冬是中国传统节日,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今天小编为同学们带来了传统节日作文优秀作文,供大家学习,希望你认真看完,会对你有帮助的!

浏览

5435

作文

1000

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优秀的三年级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至今为止,中国人过春节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

为了迎接春节,年前家里的大人们就忙碌起来了。打扫卫生,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等,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的传统习惯,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年春节,人们还要在门上贴春联,窗上贴窗花,忙碌了一年的人们最期待的就是赶回家和家人吃上一顿年夜饭。年夜饭可丰盛了,鸡鸭鱼肉,瓜果蔬菜,应有尽有!我最爱吃的就是甜甜的年糕了,年糕寓意着一年比一年高,真希望新的一年我的成绩也能一次比一次高。我们家过年都会吃羊肉,因为“羊”与“洋”谐音,象征着喜气洋洋。吃完年夜饭,我们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一起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十二点的钟声敲起,“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震耳欲聋,此起彼伏。“嗖——”一发冲天炮飞上了天空,各种各样的烟花在夜空中闪烁,有的像光彩夺目的钻石,有的像划破天际的流星,还有的像绚丽多彩的喷泉。孩子们的欢笑声和烟花的爆炸声相互融合,合奏着一曲欢乐的歌。

春节是快乐而又难忘的,它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与笑声,它也给大人们送去了憧憬和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八年级传统节日作文600字

全文共 580 字

+ 加入清单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我们迎来了猪年的春节,也是我的本命年。今年的春节,我不仅去看了电影,放了鞭炮,吃了大餐,还和全家去萧山走亲戚,看我的表弟了。

初六的早上,我们一家五口早早的就出门了,我急切地盼望着车子能快点开到,就能早一点和表弟玩了。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了表弟家。我迫不及待地一口气跑上六楼,看见表弟也早就翘首以待地在等着我来了。

大人们聊天吃点心,我们玩得起劲。先玩电脑,在游戏中打得天昏地暗,不亦乐乎。紧接着又玩木制拼插积木,表弟是属猴的,他就拿出一个小猴子来给我拼。我在图纸上找相同的编号,找得眼花缭乱,表弟也和我一起找。我们正玩得兴起时,大人们来催促我们去饭店吃中饭了。其实我们俩对吃饭一点兴趣都没有,只想接着玩。

到了饭店,我们走进一个又宽敞又豪华的包厢,看见一张巨大的美丽的圆桌,中间还摆放着姹紫嫣红的鲜花,还有桌上精美的菜肴。但这一切并不吸引我们,我们只是草草地吃了一些,就去一旁拼装敢达模型了。

敢达模型是现在最流行的,而且拼装也非常复杂,这个只有三百多片,据说还有一千多片的,要拼上十几个小时呢!我和表弟先从头部开始一点一点往下拼。一个小时后,模型的头,胸加上一只手才完成了,我这才发现,这个比我以前拼过的所有木制拼插积木都要难。直到大家吃完饭走了,我还没完工,唉。

我和表弟依依不舍地分手了,我真想天天与他玩,但只能期待下一次的聚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国传统节日清明作文400字

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有许多特别的传统节日,它们都有着不同的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它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重要的节气,到了清明节,气温慢慢升高,这是春耕春种的好时节。俗话说:“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依据这句俗语人们开始种田。清明节和寒食节的时间非常接近,但它们并不一样,寒食节的习俗是禁火扫墓。由于它们的时间太相近了,渐渐地,清明节和寒食节就合二为一了。从此,清明节又称寒食节,习俗是不动火、吃凉食。

清明节的活动挺多。“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前后,长辈们会带着子孙来到墓地祭祀已故的亲人。祭祀时要准备一些祭祀品:小元宝、冥币、冥纸摆在那里,结束后会把冥币烧掉。接着子孙会跪在地上念念有词,希望亲人保佑自己和家人,家人会在旁边讲一些以前和现在的家庭琐事,有的人还会挖一些新土盖在坟墓上面。人们通过纪念已故的亲人表示对他们的怀念,也可以教育子孙要学会文化的传承。

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骄傲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有着二千多年的历史,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产生的。今天农历初五,这一天有着浓浓的节日气氛。它能和家乡的春节、清明、中秋节一样热热闹闹,处处洋溢着人们欢歌笑语,欢度节日的快乐。

家乡的端午节更加隆重,端午节前几天家家户户就准备迎接它的来临,后几天准备划龙舟庆贺。这天人们买好箬叶、棕、?米和肉等物品包粽子。今年的端午节更加具有节日气氛,你看现在离节日还有四五天,挨家挨户都在紧锣密鼓地包粽子。原来单调的粽早有了改进,现在有豆沙馅的、板栗馅的、蜜枣馅的……真是五花八门,口感好极了。满街都能闻到粽子飘香,真是猴得人直流口水,提前带来节日的气氛。

端午节这天,每家每户早餐桌上都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早点,让你看得眼花缭乱。不过最不能缺少的是包子、麻圆、粽子、茶蛋和大蒜,这是家乡传统的佳肴。大家欢度在一起,团团圆圆,吃得热热闹闹,津津有味,但对我来说到没有什么新鲜感,因为这些东西我早就吃厌了。听外公说,他们小时候多么盼望节日这一天的到来,因为只有过节才有这样的幸福生活,平时那有这样好的生活呢?

想想现在,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呀!这真要感谢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我们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要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传统节日小学二年级作文

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

“鞭炮烟花,烟花鞭炮,户户红春联。锣鼓铿锵,铿锵锣鼓,舞狮跑旱船。问候朋友,恭喜新年,我们的心愿。琴棋书画,柴米油盐,红火日子甜。岁岁平安,家家团圆,真情满人间……”新年又到来了,家家户户、大街小巷都准备着“红红火火”过大年。

超市里,天花板上挂着大大小小的红灯笼和中国结,而各式各样的春联也随处可见,他们把超市打扮得红光满面,渲染着过年的气氛。客人们也在精心挑选,选出一副自己满意的春联,然后认认真真地贴在自家门口,迎接新年。身在老家的我也不例外,在大人们贴春联时,我会热情地帮助他们,替他们做些杂活。有时还会纠正他们上、下联贴的顺序。

贴好了对联,往远处一站,看看自家门口,呦!好一个红红火火呢!财神一定十分愿意到我们家来!到了大年初一,就该到各家各户拜年了。来到近亲街坊家,便要说吉祥话了。哈哈,这可难不倒我!“祝三爷三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长命百岁!”“祝姐姐学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考大学金榜题名!“祝叔叔(阿姨)越来越帅(漂亮),颜值越来越高!”祝福的话语一句接一句,长辈们开心得合不拢嘴。

吃完年夜饭,我们一大家子围在一起烤火,夜是冷的,可跳跃着的火焰却是温暖的,我的心也是暖暖的。在坐的每个人都会时不时往火里扔些树枝,爷爷笑眯眯地说:“过年了,大家都为了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添一把柴!”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八年级传统节日作文600字

全文共 715 字

+ 加入清单

小时候由于家里穷,外婆没读什么书。但是,我觉得外婆特别有知识,她说的话经常让我耳目一新。

每年的立春,外婆都很忙,忙着买鞭炮,忙着向各处的老年人打听今年立春的时辰。我问外婆:“为什么要看时辰?”外婆说:“老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迎接好春,往后的日子就会顺顺利利!”

眼看着立春的时辰就要到了,外婆在阳台上做好了接春的准备:放上三杯茶水、三杯红酒,还有一盘苹果、一盘橘子,还摆着用红线捆着的三根大蒜,并点上三柱香,燃上两根蜡烛。我好奇地问:“这些东西是干什么用的呀?”外婆说是:“祈福用的,老话说苹果代表平平安安,橘子代表吉祥如意!”我又问:“那大蒜呢?”外婆捏了捏我的鼻子笑着说:“那代表会精打细算过日子”。原来这些普普通通的物品,有这么深刻的寓意啊!我高兴地说:“那我也来帮忙!”我手忙脚乱的去厨房拿酒瓶准备添酒,结果手没抓稳,“啪”的一声,瓶子打在地上碎了,我惊慌失措地叫着:“不好了!外婆!”外婆看见了,赶忙一边收拾,一边嘴里念叨着:“不要紧,不要紧,老话说了,碎碎(岁岁)平安,碎碎(岁岁)平安!”啊哈!坏事在外婆嘴里变成了好事,外婆的“老话”总是让我心里感到踏实!接春时刻一到,外婆就“噼里啪啦”放起了鞭炮。

接春之后,全家人坐在一起吃春卷。春卷是立春吃的特定美食,面皮里包着胡萝卜、豆芽、切碎的豆腐干、肉丝等,好香啊!我迫不及待拿了一个春卷放进嘴里,“哎呀喂,好辣啊!”原来是外婆在包春卷时,悄悄放了一个小小的红辣椒。“老话说,谁吃到辣椒,就寓意着她的日子会过得红红火火。”外婆说,“哈哈!佳佳你吃到了,那你读书的热情要像这辣椒一样红红火火呦!”全家人听了都哈哈大笑。

这就是我们家的立春,外婆的“老话”让我们的生活温暖如春!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二年级的小作文传统节日

全文共 58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里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然而这部分节日早已成为大家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在的年代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国际环境,因各种地域文化交汇融合,导致在中国里过着外国的节假日愈加多,这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不能不高度的看重起来,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是大家每一个人应有些使命。

中华传统节日有不少,有除夕新年,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每个节假日都富有非常浓的中国历史文化的背景,也包含了国内历史上著名的名人圣人,假如说每一种节日都能突出国内的历史传统文化的风俗内涵,但更多的是通过一种节日来纪念国内历史伟大上的先人,对于先人一种敬佩精神,借助节日风俗的寄托来告诫后人要学习先人的榜样,进而发挥中华传统节日的辉煌,一代传一代,进而致使没落的现象。

而最具备代表着中华传统节日的莫过于新年了,这也是国内民间最为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同时新年更可以代表着中华传统文化的节日特点,而新年也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文化风俗如剪纸,贴对联,放炮竹,吃年夜饭等等,更多的体现出中华传统节日丰富多彩与浓浓的中国民族文化风,而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要显示出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就需要经过千百年里长期的积累之后又经后人概括和实践而成的,故在中华传统节日里每一种不只代表着文化上风俗,更寄托每一位先人的精神。

所以大家需要加大对传统节日的宣传与弘扬,从自己做起,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国传统节日作文中秋节

全文共 2124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中华民族有很多传统节日,如除夕、元宵、清明、端午??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是中华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

在每年的家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晚上,人们无论在那个地方,都会回来跟家人团聚。那一天晚上月亮特别大,特别圆,也特别亮。中秋节晚上,大家在一起吃月饼,吃完后走出门外赏月,这时,如果你拿望远镜去望月亮,你会发现月亮里似乎有一棵桂树,有一个人在拼命地砍树,可就是砍不断。传说,那是犯了错误的吴刚被王母娘娘惩罚,让他把广寒宫里的神桂树砍倒,才可以回于宫继续做神。可这查神桂树无论都砍不倒,吴刚也就回不了天宫,享不了福了。这个传说有趣吧!正像苏轼所说那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我的家乡长安镇,人们过中秋节时,除了吃月饼赏月外,还举办烧烤呢!今年,我们学校还举行了猜灯谜、送灯笼的活动。大人吃水果、吃花生、聊天、唱卡拉OK,笑声不断;而我们小孩呢,则举着灯笼,在操场上闲逛,比一比谁的灯笼大,谁的灯笼亮,操场上顿时像有无数个一闪一闪的萤火虫似的,真好玩!

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我了解到我国人民非常重视亲情,他们无论在多远的地方,都会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每逢过年过节,不管多忙,他们都会回来和亲人团聚。

中国的传统文化----------剪纸

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有民间工艺陶瓷,民族艺术戏剧,国画,风俗习惯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等等,不过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间艺术剪纸了。中国传统节日作文1000

剪纸是中国的民间艺术瑰宝,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看了让人羡慕不已,啧啧称赞。剪纸的内容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鸟,虫,鱼,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这些人们熟悉而又热爱的自然景观成了人们剪纸的花样。每逢过年过节或喜事临门,人们都要剪一些“福”、“喜”、“寿”等贴在窗户上,门上来表示庆贺。   瞧,这幅剪纸作品多有趣呀。一只穿着彩衣的小老鼠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他的眼睛滴溜溜地搜索着四面八方,生怕被人发现它在偷灯油。可是老天像和他作对似的,葫芦里的灯油全流到地上了,小老鼠以最快的速度,从灯台上跳下来趴在地上,伸出那利剑似的舌头贪婪的舔着地上的灯油,那滑稽的样子真是逗人喜爱!

剪纸艺人剪得十二生肖也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就连外国人也啧啧称奇,竖起大拇指一个劲的来夸赞。十二生肖被印成邮票飞到世界各地,让全世界的人都来认识中国博大精深的剪纸文化。

太精美了!它体现了民间艺人的心灵手巧,他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展示,是民间传统文化的结晶。我也想像民间艺人一样剪出一副精美绝伦的剪纸作品,送给外国的小朋友,让他们了解中国的剪纸艺术,让剪纸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我家乡的春节

春节灯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从小到大,我们都是伴随着这些年年依旧的节日,和亲人一起度过一年又一年的。这些节目,包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凝聚着浓浓的血脉亲情,在这众多的节日中,我则独情于春节。

每年的春节,都异常的热闹,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挂起红灯笼,亲戚朋友都大老远的回到自己的家为的只是吃上这一年才有一次的团年饭。饭桌上,大人们都讲述着这一年的所有经历,而孩子们则毫无忌讳的吃着、喝着、玩着、闹着。   我最喜欢的是大年三十的夜晚,等到了十二点整时,千家万户都会拿出早已准备了许久的烟花,随着“轰轰”的响声,天空中绽开了五颜六色的花朵,姹紫嫣红,美丽极了,随着这一阵阵声响,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大年初一,穿上新衣裳,早早地跑到亲戚家,逐个地给长辈拜年。这时,长辈便会拿出好吃的点心和一个红包塞进我的口袋中,望着自己的收获,心中真是比吃了蜜还要甜,不禁开心的蹦跳起来……

给长辈们拜完年后,家中的主妇便都到厨房准备吃的去了,没多大会儿,一顿丰盛的午餐便做好了,有香喷喷的烤鸭、烤鸡、蒸肉,还有各种各样的炒菜,但都以猪肉居多,因为家乡人都喜爱猪肉嘛!不仅有菜,还有孩子们爱喝的各种饮料,大人们爱喝的各种酒、茶。饭间,家中的主妇总是主动地给大家盛饭、递菜,让大家吃饱、吃好。

大年的初四或者初五,我都会随父母去外婆家,同样给他们拜年,然后得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红包,让自己再一次陶醉在甜蜜中……

瞧,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一个热闹,充满了人情味的春节。我爱我的家乡,也同样爱自己家乡的春节。

优美的古代诗歌

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我们有精美的民间工艺,我们有古老的民族艺术,我们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优美的古代诗歌。

放学后我回到家,写完作业就赶紧跑到电脑旁,查关于古代诗歌的资料。 我了解到《诗经》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人们在生活与劳动中有感而发,创作出诗歌。早期的诗就是歌,表演时配乐歌唱。诗歌的特点是语言精炼形象,节奏鲜明,韵律优美,一般分行排列。我还知道写景抒情的诗有《赠汪伦》《蜂》《咏柳》??咏物言志的诗有《梅花》《石灰吟》??记事感怀的诗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夜书所见》??怀古咏史的诗有《赤壁》《贾生》??边塞征战的诗有《凉州词》??

这些诗我背的滚瓜烂熟。我去给同学们背,他们都夸我背的好呢!

我会背了很多诗,心里很高兴。以后我还要继续学习古诗,感受古代诗歌的优美。

[中国传统节日作文中秋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我们传统节日春节作文600字

全文共 1004 字

+ 加入清单

因为爸爸妈妈热爱旅游的缘故,我的童年总是充满着陽光和美景,古人曾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途中的经历总是最难忘怀的,都在我童年的记忆里闪闪发光。

这个春节,我们展开了追寻陽光的旅程。陽光之旅的第一站是西昌的明珠邛海,邛海边的木栈道两旁挂满了红灯笼,一派节日的喜庆,每个红灯笼上还挂了灯谜,我高兴地跑来跑去,猜一个取下一张红纸条,直到手里都拿不下了,一兑奖,哇,猜中了9个!得了许多这里的特产苦荞茶,妈妈开玩笑地说,我们这趟游玩的茶水就由我负责了。

在邛海边晒过太陽,我们又来到了草莓基地。西昌的草莓是我吃过最好吃的草莓了。在草莓地里我们这里摘几个,那里摘几个,还摘到了几个“双胞胎”,好特别,真可爱。本来我是舍不得吃我的“双胞胎”,但是这里的草莓真甜,一吃起来就停不了口,一时没忍住就把我可爱的“双胞胎”草莓给吃了。

我们的陽光之旅的第二站是泸沽湖,它的湖面从四川省一直延伸到了云南省,那里是个女儿国,生活着我从来没听说过的摩梭族,他们有奇特的“走婚”习俗,不过现在沿袭这个习俗的摩梭族人已经很少了。

我们住在草海,旅店对面有一片空旷的湿地,这个季节草黄黄的,草地上有一座枯朽的木桥,还有两、三只废弃的小船,每当太陽升起或是夕陽西下时,映得草海一片金色,这枯草、破桥和小船就在妈妈和大人们的镜头里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不禁让我想起“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两句诗来。夜晚,我喜欢站在这里看星星看月亮,很美!

泸沽湖最美是里格岛,这里有开阔的湖面,和天空连成一片,湛蓝的湖水清澈见底,可以看见水草在湖底摇摆,湖中的岛屿像宝石镶嵌在平静的湖面上,岸边有细白的沙石,踩在上面软软的,沙石发出悉悉索索的声音,好像在说“好痒、好痒!”。我们坐上了摩梭族特有的猪肚船,这船中间直两头尖,据说是用需要几人合抱的大树掏制而成,没有拼接,所以也不会漏水,摩梭人都是用这种船作为水上的交通工具。在划船的摩梭族阿姨带领下,我们唱着山歌在湖面游弋,陽光、小船、碧水蓝天、歌声悠扬、多么美好,船划到湖中央时,划船阿姨说:“的湖水可是国家二级矿泉水。”我问:“可以喝吗?”阿姨说:“当然可以。”于是我用带上船的可乐瓶放进湖里灌了一瓶水,喝了一口,果然,凉凉的,还有一丝甜甜的回味,真好喝。

六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不得不和这里的陽光和美景告别,这次春节的陽光之旅让我度过了一个温暖又难忘的寒假,同时也期待着下一次的旅程……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全文共 4009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习俗: 熬年守岁

【元宵节】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习俗: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

【寒食节】时间:清明节前一天习俗:起火烧饭、吃冷食。

【清明节】时间:农历三月初八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公历4月5日左右)习俗:扫墓、踏青。

【端午节】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习俗:吃粽子、赛龙舟。

【七夕节】时间:农历七月初七 习俗:穿针乞巧。

【重阳节】时间:九月初九 习俗:登高、插茱萸。

【中秋节】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习俗:赏月。

【腊八节】时间:农历腊月初八习俗:喝腊八粥。

【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春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这是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写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了这个节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岁首春节的风俗。但当时的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00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独未赏介子推。子推便隐居山中。重耳闻之甚愧,为逼他出山受赏,放火烧山。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烧死。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

【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尽,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来悼念他。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端午节是我国较为古老的传统节日。每逢阴历五月初五这天,人们都要在江河湖海上举行赛龙舟,还要吃粽子、戴香袋、踏青采艾蒿等,这些活动已成为千古不变的习俗,从古至今一直在沿续着。

若说到端午节的来历,人们首先就会想到爱国诗人屈原。相传战国时,楚襄王宠信奸佞,屈原因仗义直言遭革职放逐。秦国趁机进攻楚国,楚地千里疆域毁于一旦。眼见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屈原是有心报国而无力回天,愤然之下,屈原抱巨石投汩罗江而去。当地百姓闻听屈原投江,纷纷前来救助,他们顺流而下,一直追到洞庭湖,也未寻见屈原的尸体,湖面上舟船往来穿梭百舸争游的场景蔚为壮观。这一日正是阴历五月初五日。后来,每逢这一天,人们就在江河上赛龙舟,意在怀念屈原。人们还把粽子投入水里,只为了喂饱鱼龙虾蟹,保全屈原的尸身不被吞食。

【乞巧】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少女节或七夕。相传,天河东岸的织女嫁给河西的牛郎后,云锦织作稍慢,天帝大怒,将织女逐回,只许两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晚在鹊鸟搭成的桥上相会。或说:天上的织女嫁给了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将织女抓回天庭,只许两人一年一度鹊桥相会。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也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七夕节又称为“乞巧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相传,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

【中秋】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唐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后,更富浪漫色彩。历代诗人以中秋为题材作诗的很多。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又因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据史书记载:“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嫦娥此举所付出的代价是罚作苦役,并终生不能返回人间。李白为此颇为伤感,写有诗句:“白兔捣药秋复春,女亘娥孤栖与谁邻?”嫦娥自已虽觉月宫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圆夜清之时,返回到人间与夫君团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须回到月宫。后世人每逢中秋,既想登月与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许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时,祈求“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年复一年,人们把这一天作为节日来庆祝。

【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唐人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 重阳节又名重九节,九月九,荣萸节,菊花节等。重九日是古代即有的庆祝风俗。唐代把重阳正式定为节日。在唐代,重阳节人们有登高、插茱萸的习俗。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代。屈原在《远游》中曾写道:“集重阳人帝宫兮”。到了汉代,重阳之俗逐渐在民间流行。据说,汉高祖刘邦的爱妃威夫人被吕后惨害后,侍候戚夫人的宫女贾也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贾传出: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都要佩茱萸、食莲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于是,重阳之俗便从宫中传到了民间,并逐渐盛行。

【腊日】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腊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后——个月(腊月)举行,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佛教的腊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俗。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小年】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除夕】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守岁”。零点时,众人争相奔出,在庭前拢火燃烧(古称“庭燎”,取其兴旺之意),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此时,爆竹声、欢叫声响成一片,一派“爆竹声中除旧岁”的景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小学生作文:传统节日

全文共 602 字

+ 加入清单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我国一年一度的春节即将来临。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一种传说是: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兽。"年"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常年深居海底,每到特定的一天(就是现在的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这一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村里一片匆忙的恐慌的景象,没有人理会他,只有村东头的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那老人把胡子撩起来笑道:"婆婆若让我在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赶走。"老婆婆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噼里啪啦"的爆炸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爆炸响。这时婆婆家的门开了,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窜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的办法。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贴对联.燃放炮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广泛流传,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小学生作文:传统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保护传统节日的作文高2

全文共 644 字

+ 加入清单

“噼啪—噼啪”如此熟悉的鞭炮声,原来是一年一度的新年除夕,每一年的这一天,都让我念念不忘。

每一年的除夕夜,我们家都会在家吃一顿大餐,吃饱饭后,会到空旷的地方玩烟火或放沖天炮。从除夕夜的前一天,我就看着爸爸妈妈準备新年需要的东西—水果、年糕、鸡肉和鱼……等。记得有一次,初二回外婆家时,我不小心打破碗时,外婆口中念着“岁岁”平安,小心翼翼的将碎掉的碗用红纸包起来,并放在神龛上,原本我还很怕会被骂,外婆和我解释说:“过年打破碗盘是很不吉利的”。最后就是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我们会吃汤圆,听说吃汤圆是因为汤圆的外形圆滚饱满,象徵团圆、幸福。经过这些礼仪、习俗,预告着一年的开始与希望。

其实每一种传统习俗,都具有不同涵义,如“挂艾草”驱毒避邪;“父母分赠新生儿弥月油饭”代替“满月酒”表达喜悦与送礼的心意;“吃粽子”为了避免鱼虾吃食屈原的尸体;“红包金额要凑双数”是希望好事成双的好兆头。然而,这些涵义都是传递人与人之间诚挚浓厚的意味—人情味。但也未必完全没有坏处,或对大自然和人体没有伤害。

烤肉是大家最热衷的中秋节活动,因为在烤肉的同时所飘散出来的,不只是香香的烤肉味,还有一股浓浓的人情味。焚香烧金纸也时常在祭祀时使用,但在烤肉或焚香烧金纸的过程中,我看到了空气污染,为了地球的生态环境以及温室效应,我们应该尽量少从事以上等相关活动,如以吃月饼等方法代替。

传统习俗让亲朋好友之间的感情更加紧密,像是刚出生的婴儿与父母密不可分一样,它让大家放下了手机,而期许我们能把传统习俗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华传统节日三年级400字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时间像一阵风"呼”的一声便到来了,春节到了,我又大了一岁,今年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妹妹一起在家过春节。

大年初一,一大早我便早早的起来穿上新衣吃完妈妈做的饺子,便和爸爸妈妈、妹妹一起去爷爷、奶奶家拜年,大门一出便听见"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看见大街小巷上人山人海,有的人家大门上都贴好春联了,看见这么热闹的景象,我不禁想起唐代诗人王安石的一句名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到了爷爷和奶奶的家拜完年后,我便和爸爸妈妈、妹妹一起去广场的游乐场,开始妈妈不想让我们去游乐场玩,但在我再三祈求下才答应让我和妹妹去玩,我们来到了游乐场,玩了各式各样的滑梯和许多游戏后,玩累了才肯回家,晚上吃完饭后,我们一家又去外公和外婆家去拜年。

回到家后我和妹妹一起在客厅边看动画片一边吃零食,爸爸和妈妈在屋里玩手机,不一会儿,春节联欢晚会要开始了,我们家都坐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看小品,一会儿哈哈大笑,一会儿谈笑风生,开心极了,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欢乐而又喜庆的日子,就像一首美妙的乐曲,刻在我的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于传统节日初二作文

全文共 646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来了,很多家庭都会有粽子。为了庆祝端午节,我们不仅会吃粽子,还会赛龙舟,放河灯等等。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和为什么要吃粽子吗?不知道?那我告诉你!

下午去街上问了几个公公婆婆,公公婆婆说: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一个叫屈原的人。屈原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死后被恶龙困住。世界很难过。他每天把五色粽子扔到水里驱蚊,以防止龙吃屈原的尸体。有公公说:屈原投河汨罗江后,当地百姓立即划舟相救,直奔洞庭湖,但屈原的尸体却始终不见。当时正好是下雨天,湖上的船只聚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他们正在抢救神医屈时,他们又冒雨外出,冲进了茫茫洞庭湖。为了悼念,人们在河上划船,然后逐渐发展成龙舟比赛。端午吃粽子赛龙舟似乎与纪念屈原有关,唐代文秀诗《端午》为证:谁说节日指端午,传闻千古是屈原。我笑不出楚江的空虚,所以洗不直。

当我问公公婆婆端午节的一些食物和龙舟比赛时,他们说得更起劲了。他们说:端午节的食物和赛龙舟已经成为人们庆祝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东西。是中国人两千多年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故事传说众多,不仅有许多不同的节日名称,而且不同地方的习俗也不同。其内容主要包括:女儿回娘家,挂钟馗画像,迎鬼船,藏午间,挂菖蒲、艾草,游百病,戴香囊,备丧事费,赛龙舟,比赛,打球,荡秋千,给孩子画雄黄,喝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时令鲜果等。赛龙舟等一些活动有了新的进展,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界限,成为国际体育赛事。

在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人们总是怀念屈原,在月光下,他们诉说着对世界的美好祝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传统节日小学生的二年级作文

全文共 519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的气氛还在弥漫,元宵节的气息又扑面而来。街上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天人们有吃元宵、赏花灯的习俗。

元宵节的晚上,我们一家三口去姥姥家吃团圆饭,姥姥准备了满满一桌子菜,但是今天我最感兴趣的是元宵。一直催着姥姥:“我要吃元宵,我要吃元宵……”。姥姥把从超市买回来的元宵放在锅里煮,小小的元宵刚放在锅里就沉到了锅底,过了一会儿,它又慢慢浮了上来,而且比刚刚还大了不少。好像一只小天鹅在水上游泳。元宵终于熟了,姥姥用勺子把元宵盛进碗里,看着热气腾腾的元宵,我都流口水了,赶快夹了一个放进嘴里咬了一口,黑芝麻的味道涌入了我的嘴里,真是好吃极了,我一口气吃了五六个!

我和爸爸妈妈吃饱了以后,就去广场看花灯。广场里的花灯琳琅满目,数不胜数,最引人入目的是一个坐在大鼓上,头上戴着小皇冠,手里拿着小灯笼的俏皮小孩子的花灯。他的脸上一副骄傲的表情,好像在和人们炫耀自己的新玩具。真有意思!我们继续在灯丛中散着步,这看看,那看看!不知不觉已经很晚了,我接二连三地打着哈欠。妈妈说:“哈哈,准备打道回府吧!”我恋恋不舍的点点头。

这时天空中忽然燃起了绚丽多彩的烟花,五颜六色,煞是好看!人们沉浸在一片欢乐中,这个元宵节多令人难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描写中国传统节日400字三年级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俗称过年。是农历的岁首,也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节日。你知道吗?自从西汉以来,就有过春节的习俗了,一直流传到现在。春节是一个万家团聚的日子,大人们忙着包饺子和做年夜饭,我们却玩得不亦乐乎,放鞭炮、贴福字、贴对联……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叫“年”的怪兽,平时住在海底,除夕时出来吞食家畜和人。所以一到除夕人们便带着自己的老人孩子去山上的松树林中藏起来。

一年除夕,一位老人来到了这个村里面,人们都在往山上跑,没有人去管这位老人。老人叫他们不要慌,给他们的门前都贴了一张红纸,让他们在“年”兽来时放炮,可村民不干,只有一位老奶奶和这位老人留在了村里面。

“年”兽一进村,发现村里的气氛与往年不同。它一看见红纸,便打了一个哆嗦;它又听见有人在放炮,吓得“年”兽嗷嗷乱叫;它又见家家户户都烛火通明,便抱头逃窜,一头扎进海里,从此“年”兽再也没来过了。

中国的风景绚丽多彩,文化也同样绚丽多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传统节日小学生二年级作文怎么写

全文共 517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但我一直都对中秋节情有独钟,因为中秋节有甜甜的月饼吃。

记得去年中秋节一大早,我匆匆忙忙吃完饭就和爸爸妈妈一起高高兴兴地去购物。走进超市,我就被眼前的一幕给震惊了。超市里人山人海,人挤着人。看到这个场面,我的心情十分糟糕,但一想到晚上就可以看到美丽的月亮,吃甜甜的月饼,我的心情又开朗起来。好不容易挤到月饼区,这里的月饼可真多啊!有红豆馅的,绿豆馅的,芝麻馅的……

看一眼都会让人直流口水。

吃完午饭,一家人开始准备晚上的大餐,有的杀鸡,有的杀鱼,有的洗菜,厨房里热气腾腾的。时间过得可真快,转眼间,就到了晚上,一家人吃着美味可口的饭菜,聊着一年中的苦乐。

吃完晚饭,我和爸爸妈妈坐在阳台的凳子上,看着天上的月亮。月亮好像在天空中看着大地,大地上十分安静,偶尔会有一点声音。密密麻麻的月光就像一封封飘飞的“星级特快专递”,那是嫦娥姐姐邀请地球上的小朋友去月宫分享她亲手制作的月饼吧。

桌子上的月饼可真多!我最喜欢的是蛋黄月饼,看着小小的月饼,如此的精致,竟有点不舍得吃了。我迫不及待地一口咬下去,只觉得软糯可口,有点淡淡的咸味,更多的是蛋黄的浓香,那么的美味,让人欲罢不能。

那天的月亮真圆,淡黄的月光洒在桌面上,真美丽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传统节日年级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可多了,有团团圆圆的中秋节,有热喧闹闹的端午节,有祭祀亲人的清明节……但我最喜爱的要数喜气洋洋的春节了,在这个长长的节日里,人们除旧迎新、走亲访友,谈天说地,其乐融融。

每年春节,我们一家都要到乡下的爷爷奶奶家度过。在除夕来临前,爷爷奶奶早早的就把家里的各个角落都打扫得干干净净了,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爸爸妈妈也买了各种年货,从除夕的白天开始就准备晚上的年夜饭。我也拿出了一份神秘礼物,那就是一副我自己写的春联:一路顺风吉星到,万事如意福临门,横批:羊年大吉。我迅速地摘下去年的春联,清理干净后,再小心翼翼地贴上了我的得意之作,顿时家里又增添了几分过春节的气氛。爷爷看着不住地点头,夸奖我说:“不错啊,比去年进步很多呀!”

除夕之夜,一盘盘可口美味的菜肴端上餐桌,我们全家围在一起吃年夜饭,这天不管有多忙,家人都要团聚在一起吃饭,象征着团团圆圆。吃完年夜饭,奶奶又忙活起来,准备年初一的早餐——酒酿汤圆,那可是我的最爱呢!而妈妈开始收拾碗筷、清理垃圾,因为大年初一是不能扫地倒垃圾的,因为那象征着财富。今年,我决定和家人一起守岁,我们一边看精彩的电视节目,一边嗑瓜子说笑话。很快,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赶走了恶兽“年”,迎来了农历羊年。

大年初一,晴空万里,真是个难得的好天气!今天是相互拜年,问候的日子,我吃完汤圆,就向长辈们拜年,祝他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长辈们也会给我压岁钱,祝愿我快乐成长,学习进步。

欢声辞旧岁,笑语迎新年,我最喜爱过春节了,因为她象征着新的希望,新的开始,充满着积极向上的能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写传统节日的作文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和重阳节……其中,重阳节是我最喜欢的。

重阳节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在重阳节,我们都吃重阳糕。特别喜欢吃重阳糕,有白的,粉的,红的等等,插了个小旗,哈哈,真好玩!蒸完重阳糕,咬一口,感觉又甜又糯,真好吃!不过重阳糕有点不好,老是粘牙。

去年重阳节,我们一家人去了南通的登郎山。这一天,秋风飒飒,处处有秋的感觉。爬上蜿蜒陡峭的石阶,两边的大树都是灰暗的,阳光从树缝里射下来。偶尔,昆虫和游客在树林里欢笑。

父亲带头,爷爷妈妈跟着,我带着奶奶在后面。我最佩服的是我爷爷,虽然已经70岁了,步伐矫健,背上背着一个大包,手里拿着一个相机。他一边爬山,一边拍照,精力像年轻人一样旺盛。奶奶腰椎有病,爬山有点困难。我帮她慢慢爬起来。

很快,我们爬上了山顶。俯瞰这座山,风景壮丽。太阳照在宽阔的河上,流淌的河水轻轻荡漾,巨轮远航。我伸展双臂,享受微风。太酷了!我们拍了一张全家福,留下了这段美好的回忆。

重阳节是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祝天下老人重阳节快乐!天天开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传统节日中秋节

全文共 216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是与亲人团聚的节日。中秋节有两件事是必须做的:就是吃月饼和赏月。

晚上,我和爸爸坐在阳台上赏月,这时妈妈端来一盘月饼并说道“香喷喷的月饼来啦!小馋猫大馋猫快来吃吧。”我们一边吃着一边赏月。妈妈突然问我“心平,你听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吗?”在月光的倾洒下,香喷喷的月饼中我饶有兴趣的听完了那精彩的故事!

秋风袭袭,我看着爱我的爸爸妈妈,看着那轮美丽的月亮,不禁感叹“如果每天都是中秋节那该多好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小学四年级关于传统节日的主要

全文共 1182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是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是啊!这是一首关于清明的诗。清明节有一个习俗,你们知道吗?那就是--扫墓。在这个清明节假期,我就跟着妈妈,去扫墓了。

我们来到老家,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来到墓地,我们就开始扫墓了。

首先放祭品,点香,待香燃尽之后烧纸,烧纸完后敬酒,并说说家里的近况。

我在一边远远地看,妈妈对我说:“烧纸一定要在香燃尽之后不能在没烧完的前提下就烧纸,这是最基本的礼仪。”我点点头,过了一会儿又说:“你敢不敢去说?”我摇摇头,“就算敢也不行,像你这种辈分小,年纪小,就不应该去。”又过了一会儿,我们来到了最重要的环节--把碑上的字再描一遍,为了使碑更新一些。

通过这次扫墓,我知道了怎样扫墓,还知道了许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又是一年清明节,我望着天空那绵绵之中加有几分忧愁的细雨,思绪不禁飘向了那个小山村.......

还是在暮春时节,同样是在清明,天空中扬起了毛毛细雨,湛在人嘴边,涩涩的,花中西施杜鹃花正开的妖娆,在细雨中,又多了几分姿色,洁白的杏花攀满了枝头,簇拥在一起,在雨的抚摸下,散发出了一阵清香,沁人心扉,近观,每朵杏花都染了一抹胭脂,朴素典雅,风韵天成,在清明这样忧愁的日子里,更是渲染了一份凄凉。远处,像薄纱似的薄雾罩住了青山,让人有一种想要拨开这神秘面纱的冲动,山——多绿;花——多娇;哭声——多凄凉。

我望着撕心裂肺,痛彻心扉的人们,在亲人坟前,抛去了一切限制和束缚,尽情宣泄,所有的情绪一涌而出,所有的思念像千言万语,在此时,却只汇成了撕心裂肺的哭声,回荡在山间,风轻轻烟雨疏疏,情悠悠清泪几许,我不禁思考:生与死,是阴阳的两极,是动与静的自然,人活一世,动一世,累一世,长眠于地下,化作一堆黄土,何尝不是一种解脱?

愁鸦悲鸣,雨洗清秋,风吹哀愁,淡淡的伤悲在心满蔓延开来,莫名有些厌烦,古墓花影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亲人的音容笑貌我们或许都已忘记,但那份思念,不可磨灭。

忽然,一阵风吹过,将树上的杏花带了下来,飘飘扬扬,白色花瓣在空中飘舞,飘啊飘,或许,是飘到亲人的身边,寄去浓浓的思念吧......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也许,这之间,也有情人的情思吧,我还小,不知什么是情,但我知道,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逝去的他,或许就在天上默默守护着她。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雨了了,哭声也停了,这世界像被洗过一番,变得透彻清凉,只有杏花还伤心未了,滴下几滴泪。阳光淡淡的,隐隐约约看见了彩色的光圈,雾散了,山更绿了,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愿以后的日子里,对亲人的思念,不是那么伤感,愿阳光充斥在我们身边,看清世间万物的美丽。

清明——暮春时节。飘零的花像思念飘杨,兜兜转转,终究是化作春泥罢,滋润了大地,开出下一个花季,迎接下一个清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