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古代文学史口诀(最新20篇)

中古古代有很多的寓言故事,这对我们的成长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古代文学史口诀,欢迎大家阅读!

浏览

5652

作文

37

篇1: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无题诗

全文共 745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无题诗,我们会想到李商隐。关于无题诗还有哪些知识是我们需要掌握的呢?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国古代诗歌中,常常标有"无题"为题的诗篇。无题胜有题,之所以用"无题"作题目,是因为作者不便于或不想直接用题目来显露诗歌的主旨。这样的诗,往往寄托着作者难言的隐痛,莫名的情思,苦涩的情怀,执著的追求等。无题诗有五言无题诗、七言无题诗等。

一.李商隐用无题为名的爱情诗,称无题诗。无题诗具有“朦胧”的特点,旨意隐秘。

二.无题诗的范围,一般认为是作者抒写不原明言的生活遭遇或思想感情的诗篇。包括以《无题》为题的十五首,和以句首二字为题“准无题”近三十首。主要包括两种,即寄托说和爱情说。

李商隐无题诗的内容和特征:晚唐诗人李商隐最为人传诵的,是他以无题为名的爱情诗,他的无题诗具有“朦胧”的特点,旨意隐秘。关于无题诗的内容和作意,主要说法有两种,即寄托说和爱情说。一.无题诗多数与爱情有关,有的寄托痕迹比较明显,有的则似有似无。抒写的是交织着希望和失望的悲剧性爱情和爱情心理。一些无题诗,在爱情篇章中融入对社会人生的清凉体验、和那种恍惚不定、总是有所失的情感,如《无题二首》“凤尾香罗薄几重”写青年女子与对方邂逅,渴望相间而不得的心情,可能寄寓了作者落拓不遇的感伤。二.善于运用比兴象征手法写爱情生活中的种种感受,十分注意比兴本身形象的鲜明、生动、完整,力求其既富于生活感受,又具有启发性,创造出交织着希望与失望、令人目眩神迷的带有伤感情调的情诗之美。如《无题二首》“昨夜星辰昨夜风”两心相应一点通,但徒留羡慕不已的回忆而已,非常的失意怅惘。《无题》“相间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伤别复伤春,明知别后会合无望,仍痴心不改、这种执著于苦恋的怨旷之情,已近于爱情绝唱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诗豪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诗豪,指刘禹锡,字梦得。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诗豪,指刘禹锡,字梦得。晚年刘禹锡变得性格乖戾,很少和人往来,以专门从事创作来消闲度日,自得其乐。他常和白居易往来,酬和颇多。刘“善诗精绝”,白居易赞扬他的诗说:“刘君诗在处,有神物护持。”推刘禹锡为“诗豪”,意即诗人中的豪杰、出众者的意思,后人也就据此而称之。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捷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谪居年月期间写下多篇诗文屡屡讽刺、抨击政敌。

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确实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终不曾绝望,有着一个斗士的灵魂;写下《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重游玄都观绝句》以及《百舌吟》、《聚蚊谣》、《飞鸢操》、《华佗论》等诗文,屡屡讽刺、抨击政敌,由此导致一次次的政治压抑和打击,但这压抑打击却激起他更为强烈的愤懑和反抗,并从不同方面强化着他的诗人气质

其诗现存800余首。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大历十才子

全文共 901 字

+ 加入清单

大历十才子大多是失意的中下层士大夫,也多半是权门清客,他们都是谁呢?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唐朝大历年间。“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翊、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十才子”齐名的重要原因是,因大历初年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而为世人所瞩目,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他们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升平、吟咏山水和称道隐逸成为基本主题;擅长写送别诗和隐居的诗歌。诗歌艺术:讲究格律辞藻,追求清雅闲淡,工于白描写景。

他们的艺术特色有:1.都擅长五言律诗,风格大致相同,个性表现不强烈不分明,遣词造句都偏重于工整精练。追求清雅闲淡的艺术风格。2.受特定心境和意绪支配,选择的诗歌词语往往带有凄清萧瑟、暗淡的色彩,因而其诗具有凄凉的整体风格。如用“秋风、落叶、夕照、寒雁”等。3.喜用白描手法,多用描述性意象。其意象虽为生活中常见事物,但描写细致,刻画逼真。如钱起《湘灵鼓瑟》,追求精确和具体的写实倾向,往往是极细微处感受体认,再逼真地描绘出带有清幽韵味的小境界。4.诗的意境疏于浅近狭小。往往一、两句就勾勒出“诗中有画”的优美诗境,但往往构不成通篇浑融一气的意境。

大历十才子大多是失意的中下层士大夫,也多半是权门清客,因而多投献应制之作。歌颂升平、吟咏山水、称道隐逸是其诗歌的基本主题。但他们在仕途失意和战乱宦旅生活中,也间有反映现实和体验真实的作品。他们都擅长五言近体,善写自然景物及乡情旅思等,语词优美,音律协和,但题材风格比较单调。 大历十才子,大都以王维为宗,秉承山水田园诗派的风格,寄情于山水,歌咏自然,其中也有一些佳作。

格律归整、字句精工也是他们作品中最明显的特点。他们的作品体裁多用近体格律,很少能见到乐府歌行体。警句名联在十才子的诗中俯拾皆是,说明他们均有较深的功底,所以时有惊人之笔。不过有时也不免显露出雕琢的痕迹,从而因小失大,走到唯美的道路上去。虽有警句而全篇欠佳,这也是那个时代的风气使然。 大历十才子等人的诗歌在内容上比较狭窄。不过总的来说,他们的作品虽然在气格上不及盛唐,但对前辈名家还是有所继承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变文

全文共 682 字

+ 加入清单

变文的名称虽早见于文献记载,但变文实物则19世纪末才发现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变文是唐代兴起的一种说唱文学,多用韵文和散文交错组成,内容原为佛经故事,后来范围扩大,包括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如敦煌石窟里发现的《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伍子胥变文》等。在诗歌发展取得辉煌成就,散文文体文风进行了影响深远的改革的同时,唐代在其他文体的发展上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小说出现了新的体式唐传奇。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以了成熟的阶段。它的发展与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大致同步,中唐达于极盛,至晚唐而稍衰。除唐传奇之外,此时还出现了通俗文体俗讲和变文。俗讲和变文,不仅扩大了文学的传播与影响,而且在文学渐渐由雅而俗的发展过程中,有其不容忽视的意义。

变文的体制不完全一致,有说散体,如《刘家太子变》;有六言赋体,如《舜子至孝变文》,而更多的则是散韵并陈、说唱相间,如《破魔变》、《汉将王陵变》。变文既演说佛教故事,又演唱历史故事,还可以演讲当代时事,如《张义潮变文》。说唱变文者称为转变(转同啭,即唱),可以是僧人,也可以是俗家歌女。

变文的名称虽早见于文献记载,但变文实物则19世纪末才发现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近代学者多用变文的名称概举俗讲经文及俗赋、词文、话本等说唱文学,如《敦煌变文集》就收入了多种文体的通俗文学作品。近年来有一些研究者陆续提出疑议,认为变文应以原题有“变”字的文体作为标准。无论从广义或狭义理解 , 变文实质上都是通俗的叙事文学,并以说唱相间为其主要艺术特征,应当视为戏曲和通俗小说的重要渊源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古代文学常识口诀大全

全文共 633 字

+ 加入清单

大致说来,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天文地理、目录辞书、科举职官、礼仪习俗、姓名称谓、衣食住行、器物用具、史传典籍、音乐娱乐、学校设置”等等。下面就介绍几种巧记方法:

一、文体记忆法

中学教材所选的古文篇目,一般都是按“语录体、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这四种文体去优选文章的:《论语》,语录体,是孔子的弟子和后学者关于孔子言行思想的记录,共20篇512章;《春秋》、《左转》、《资治通鉴》,编年体,是按年代顺序编写的史书;《国语》、《战国策》,国别体,是分国叙述的记言史书;二十四史,纪传体,是以记载帝王、诸侯王、社会各界著名人物事迹的历史巨著,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他都是“断代史”。

二、雅号记忆法

2001年,上海语文春考中的第17题,检测了杜甫的雅号为 “诗圣”。实际上,诗人的雅号还有许多,如“诗仙”李白、“诗佛”王维、“诗魔”白居易、“诗豪”刘禹锡、“诗鬼”李贺、“诗骨”陈子昂、“诗杰”王勃等等。

三、基数记忆法

殿试一甲等,(状元、榜眼、探花)

汉代二京都。(洛阳、长安)

政务三省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星宿四象分。(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

夜晚五时段,(一更、二更……五更)

许慎六书创。(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人有七情欲,(喜、怒、哀、惧、爱、恶、欲)

方位八荒地。(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古国九州天,(冀、豫、雍、扬、衮、徐、梁、青、荆)

儒家十义德。(父慈、子孝、兄良、弟悌、父义、妇厅、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五言长城

全文共 308 字

+ 加入清单

唐代诗人刘长卿擅长五言诗,号称“五言长城”,意思是说他人难以胜过。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刘长卿】

五言长城出自《新唐书·隐逸传·秦系》:“长卿自以为五言长城,系用偏师攻之,虽老益壮。”

唐代诗人刘长卿擅长五言诗,号称“五言长城”,意思是说他人难以胜过。刘长卿“以诗驰名上元、宝应间”(《唐诗纪事》)。他的诗多写贬谪飘流的感慨和山水隐逸的闲情。擅长近体,尤工五律,曾自称为“五言长城”。风格含蓄温和,清雅洗炼,接近王孟一派。他写山水隐逸生活的诗,成就较高。用严格的律诗写景抒情,能作到凝炼自然,造意清新。传世名作有《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长沙过贾谊宅》、》、《江中对月》、《送灵澈上人》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花间词派

全文共 892 字

+ 加入清单

晚唐时局动荡,五代西蜀苟安,君臣醉生梦死,狎妓宴饮,耽于声色犬马。间词正是这种颓靡世风的产物。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花间词派是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产生于西蜀,得名于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主要的词人还有孙光宪、李珣、牛希济。花间派中“花间”两字出自花间词人张泌“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这一词派题材狭窄、情致单调。大都以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他们的离愁别恨。在这些词中描绘景物富丽、意象繁多、构图华美、刻画工细,能唤起读者视觉、听觉、嗅觉的美感。由于注重锤炼文字、音韵,从而形成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对后世的文人词产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花间词诞生于晚唐五代,花间词派作为最早的流派之一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有着巨大的影响。晚唐五代时,南方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为词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相继出现了西蜀和南唐两个词坛中心。五代赵崇祚撰《花间词》,收集了温庭筠、皇甫松、孙光宪、韦庄、和凝、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顾夐、魏承班、鹿虔扆、阎选、尹鹗、毛熙震、李珣等人的500首词作。其中除温庭筠、皇甫松、孙光宪之外,都是集中在西蜀的文人,称为“花间派”。

晚唐时局动荡,五代西蜀苟安,君臣醉生梦死,狎妓宴饮,耽于声色犬马。花间词正是这种颓靡世风的产物。晚唐五代诗人的心态,已由拯世济时转为绮思艳情,而他们的才力在中唐诗歌的繁荣发展之后,也不足以标新立异,于是把审美情趣由社会人生转向歌舞宴乐,专以深细婉曲的笔调,浓重艳丽的色彩写宫能感受、内心体验

“花间”词人奉温庭筠为“鼻祖”,但只继承了温词中偏于闺情、伤于柔弱、过于雕琢的“柔而软”的词风,多数作品尽力描绘妇女的容貌、服饰和情态,辞藻艳丽、色彩华美,题材狭窄、内容空虚,缺乏意境的创造。花间词的题材和风格,以“绮罗香泽”为主。其中也有少数作品能够脱去浓腻的脂粉气,具有较为开阔的生活内容。而以韦庄成就较高,牛希济、李 、孙光宪、鹿虔扆、欧阳炯等人也有不同于花间派词风的佳作。“花间”词风直接影响了北宋词坛,直到清代“常州词派”。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诗文革新运动

全文共 295 字

+ 加入清单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发扬了唐代古文运动的现实主义传统。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宋仁宗庆历年间,范仲淹等人主持庆历新政,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包括针对晚唐五代文风的改革。

后来,在政治上支持范仲淹的欧阳修主持科举,严令应试者写平实朴素的古文,摒弃时文。政治改革要求文风改革,彼此促进,诗文革新运动蓬勃兴起。

欧阳修等人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等唐代古文家的进步主张,强调“道”先“文”后,文道并重;对于“文”主张要有特色,反对因袭模仿,这与韩、柳的“文以载道”、“惟陈言之务去”等主张一脉相承。

由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发扬了唐代古文运动的现实主义传统,从而得以健康发展,并取得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韩孟诗派

全文共 642 字

+ 加入清单

韩孟诗派”是中唐的一个诗歌创作流派,以韩愈为领袖。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韩愈】

“韩孟诗派”是中唐的一个诗歌创作流派,以韩愈为领袖,包括孟郊、李贺、卢仝、马异、刘叉。他们主张“不平则鸣”,苦吟以抒愤,并互相切磋酬唱他们具有变态的审美趣味,“以丑为美”,以震荡光怪为美,以瘁索枯槁为美,以五彩斑斓为美。表现出重主观心理、尚奇险怪异的创作倾向。诗歌形成一种奇崛硬险的风格。他们在艺术上力求避熟就生,标新立异,力矫大历诗风的平弱纤巧。这种诗歌的新的追求与新的变化,积极推动了盛唐以后诗歌艺术境界的开拓。

韩愈不仅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中坚力量,而且在诗歌理论及创作方面,他同孟郊、李贺等一群仕途阻塞、时命舛蹇的寒士一道,大胆地摆脱传统诗教的束缚,一改盛唐以丰腴肥润为美的审美时尚,努力追求自屈原以来“发愤以抒情”的精神,以“不平则鸣”为创作理论,形成了重神尚骨,以奇险怪异为审美的诗歌主张。在创作中,这派成员除对杜甫、李白的自觉接受与推崇外,还主动从禅宗及佛教思想与艺术中吸收合理成分,把“心”当作诗歌创作的源泉。他们的创作,表现的往往是自己心灵的历程,尤其是李贺,他的有些诗,干脆就写一个虚构的世界,以曲折地宣泄他内心的幽微。他常把现实生活中的感受,与自己虚构的世界融合在一起,其诗想像离奇怪诞,往往使人感到虚实不定,跳跃怪奇,不可确解。韩孟诗派的成员在语言方面也有大的变革,他们力求“陈言之务去”。

(主张:不平则鸣、笔补造化、雄奇怪异之风、以文为诗、以议论入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离骚

全文共 301 字

+ 加入清单

离骚》一诗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光芒。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离骚》是屈原最杰出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根据诗的基本内容,可以分两个部分。

1)从开头到“岂予心之可惩”为前半部分,内容主要是回顾过去的经历,以描述现实为主

2)后半部分的内容主要是用幻想的方式,探索未来的道路。

《离骚》一诗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光芒。诗人从叙述自己的身世、理想、遭遇入笔,强烈地抨击了楚国的政治,表达了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全诗借用古代神话,驰骋壮美奇特的幻想,绘就一幅色彩绚丽、气势磅礴、人物命运起伏跌宕的画卷,寄寓了诗人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的波折,并展示了他为理想奋斗不息、至死不渝的崇高人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初唐四杰

全文共 935 字

+ 加入清单

“初唐四杰”是指我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旧唐书·杨炯传》说:“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他们力图冲破齐梁遗风和“上官体”的牢笼,把诗歌从狭隘的宫廷转到了广大的市井,从狭窄的台阁移向了广阔的江山和边塞,开拓了诗歌的题材,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赋予了诗歌新的生命力,提高了当时诗歌的思想意义,展现了带有新气息诗风,推动初唐诗歌向着健康的道路发展。首先,表现在作品题材与内容上,其中包括有咏史诗和咏物诗,还有山水诗,像王勃的《滕王阁》;或为抒发登临送别的感慨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以及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有歌唱征人赴边远戍的,描写征夫思妇的,与表达对不幸妇女的同情的。四人均才高而位卑,使他们比较接近社会现实,所以常用诗歌对某些社会现象加以揭露。其次,初唐四杰为五言律诗奠定了基础,并且使七言古诗发展成熟。五言律在“四杰”之前已有出现,唐初诗人王绩(王勃系王绩侄孙)曾作过一些努力,但作品不多。到了“四杰”的时候,五律这一形式才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在他们的作品中被逐渐的固定下来。“四杰”以多数量、高质量的诗篇为稍后于他们的沈佺期、宋之问的律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王勃明确反对当时“上官体”,“思革其弊”,得到卢照邻等人的支持(杨炯《王勃集序》)。他们的诗歌,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陆时雍《诗镜总论》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

代表作品: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律骈文《滕王阁序》著有《王子安集》。

杨炯 ,《从军行》。 卢照邻《长安古意》、《卢升之集》、《幽忧子集》。 骆宾王, 《在狱咏蝉》另有著名的《讨武檄》作品集为《临海集》世人皆知《咏鹅》。特别是他的《帝京篇》,与卢照邻的《长安古意》被称为“姊妹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俗讲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唐朝是传播佛教思想的隆盛时代,僧侣将佛经译成文雅的经文;为向人们进行宣讲,又把经文和其中的动人故事编成通俗文字加以演唱,先用说白散文叙述事实,然后用歌唱(韵文)加以铺陈渲染。这种演唱佛经的形式,称“俗讲”,即通俗讲经之意。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俗讲,是唐代流行的一种寺院讲经形式。多以佛经故事等敷衍为通俗浅显的变文,用说唱形式宣传一般经义。其主讲者称为"俗讲僧"。随着佛教的传播,印度佛教徒在诵经中讲说和歌唱并用的方式也传到中国。唐朝是传播佛教思想的隆盛时代,僧侣将佛经译成文雅的经文;为向人们进行宣讲,又把经文和其中的动人故事编成通俗文字加以演唱,先用说白散文叙述事实,然后用歌唱(韵文)加以铺陈渲染。这种演唱佛经的形式,称“俗讲”,即通俗讲经之意。其文字脚本称“变文”,即改编的佛经之意。如《阿弥陀经变文》、《大目乾莲冥间救母变文》等。同时,长篇乐府诗《孔雀东南飞》、《木兰辞》等,已具有说唱的雏形。民间的这种传统和佛教的唱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这种宗教性的说唱艺术。

俗讲流行区域这样广,存在时间这样长,但在北宋时,由于政治的原因,与异教一齐遭受禁止,至南宋已名存实亡。但它的影响却极其广大,宋以后说话人(分小说、说经及说参请、讲史书、合生商谜四科)、话本、宝卷、诸宫调、弹词等,均可溯源于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诗仙

全文共 601 字

+ 加入清单

诗仙,指李白。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贺知章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且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讴歌理想,抒发悲愤。蔑视权贵,追求自由。揭露现实,抨击时政。情绪起伏,充满矛盾。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

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 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李白成功地在诗歌中塑造自我,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因而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他喜欢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在诗中毫不掩饰、也不加节制地抒发感情,表现他的喜怒哀乐。对权豪势要,他“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醉后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劳动人民艰辛劳作时,他“心摧泪如雨”。当社稷倾覆、民生涂炭时,他“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南奔书怀》),那样慷慨激昂;与朋友开怀畅饮时,“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又是那样天真直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骈文

全文共 242 字

+ 加入清单

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古代中国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骈文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一种文体,是和“古文”的不拘格式的形式相对立的一种文体,也叫“骈偶”或“四六等”。 南北朝时期,文人大都生活在帝王贵族周围,所以他们的生活、思想都有很大的束缚。

主要特点:(1) 讲究声韵和谐,多用对偶的句子,句式整齐,助长了文学形式技巧的发展。(2) 由于创作内容的贫乏,文人们大量用典,词藻华丽,用华丽纤巧的形式来掩盖空洞乏味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边塞诗派

全文共 746 字

+ 加入清单

边塞诗派是盛唐诗歌的主要流派之一。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边塞诗派,盛唐诗歌的主要流派之一。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汉魏六朝时已有一些边塞诗,至隋代数量不断增多,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又进一步予以发展 , 到盛唐则全面成熟。该派诗人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其他如王之涣、王翰、崔颢、刘湾、张谓等也较著名。这些诗人大都有边塞生活体验,他们从各方面深入表现边塞生活,艺术上也有所创新。他们不仅描绘了壮阔苍凉、绚丽多彩的边塞风光,而且抒写了请缨投笔的豪情壮志以及征人离妇的思想感情。对战争的态度,有歌颂、有批评,也有诅咒和谴责,思想上往往达到一定深度。其诗作情辞慷慨、气氛浓郁 、意境雄浑 ,多采用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的形式。杰出作品如高适《燕歌行》、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等。另外,中唐卢纶、李益也有些格调苍凉的边塞绝句。

盛唐的边塞诗具有美学风格,它包含了: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等各个方面。盛唐边塞诗的特点,在于以下四个方面:(1)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2)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3)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4)体裁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

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边境战争十分频繁,给诗人们提供了丰厚的创作素材。边塞诗歌的表现内容与盛世的时代精神之吻合,因此尤为适合表达时代的主流情绪。盛唐边塞诗是对我国古代边塞诗创作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通江唱和

全文共 407 字

+ 加入清单

通江唱和是文学史上一个令人注目的现象。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所谓唱和,就是你赠我酬,我唱你和。

通江唱和是文学史上一个令人注目的现象。中唐诗人间的交往唱和之风,早在贞元年间即已初露端倪。当时应进士举者 “多务朋游,驰逐声名”,形成了“侈于游宴”的“长安风俗”。而文人游宴多要作诗唱和,有时即使不游宴,也要以诗唱酬,或联络感情,或展示才学。这些诗的内容并不充实,艺术性也不强,却对贞元末年的诗坛风尚颇有影响。到了元和年间,又出现了比一般唱和更进一步的以长篇排律和次韵酬答来唱和的形式,而元稹和白居易便是这种形式的创始者。元、白此期的唱和诗多长篇排律,次韵相酬,短则五六十句,长则数百句,洋洋洒洒,蔚为大观。如白居易有《东南行一百韵》寄元稹,元稹即作《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回赠。一方面锻炼了诗人的智慧、技巧,丰富了诗歌的种类,另一方面也因过于重视形式技巧,诗人的真情实感反被冲淡乃至淹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沈宋体

全文共 570 字

+ 加入清单

沈,即沈佺期,宋,即宋之问。沈宋体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沈宋”,是初唐武后暑期的宫廷诗人沈佺期、宋之问的合称。他们所创作的五七言近体诗标志着五七言律体已趋于定型。所谓“沈宋体”,在当时是指经沈宋诗为规范的、内容多为奉和应制、侍从游宴而形式上对仗工整、平仄谐调、词采精丽的五七言律诗。代表作如沈的《仙萼亭初成侍宴应制》(五律)、《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七律),宋的《麟趾殿侍宴应制》(五律)、《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七律)等等。

是律诗的别称。初唐诗人在诗律方面有很大进展,他们主要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做了两个工作,一是把四声二元化,二是解决了粘式律的问题,从律句律联到构成律篇,摆脱永明诗人种种病犯说的束缚,创造了一种既有程式约束又留有广阔创造空间的新体诗——律诗。其中贡献最大的就是沈佺期和宋之问,他们总结了六朝以来声律方面的创作经验,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因此又称律诗为“沈宋体”。

如果说“回忌声病”还只是对沈约“四声八病”说的继承的话,那么,“约句准篇”则属于他们的发展、创造了。 沈宋在当时唱一代宗师,但其所作律诗,在内容上多无可取,即使是写于贬谪途中那些颇具真情实感的作品,也无非叹老嗟贫而已。在艺术上,除了声律精严、属对工巧之外,他们也只以词采的富艳精丽见长,不足以开一代新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公安派

全文共 281 字

+ 加入清单

公安派是明代后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公安派是明代后期万历年间的一个文学流派。

主要人物:“三袁”——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因为“三袁”是湖北公安人,故得名“公安派”。

文学理论主要有三方面:

(1) 认为文学的发展方向不在于“复古”,而在于“创新”;

(2) 反对文学创作剽窃摹拟,矫饰虚假,强调文学创作要抒发自己的实际感受和独到的见解。

(3) 反对古奥艰涩、隐晦难懂,主张意达辞畅。

“公安派”在创作上的主要贡献是散文,他们的游记、随笔等写景抒情,自然地表露了他们的个性特征,对当时以及后世的文学发展都有较深远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唐传奇

全文共 707 字

+ 加入清单

传奇的思想内容唐传奇题材广泛,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传奇本是传述奇闻异事的意思,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它远继神话传说和史传文学,近承魏晋南北朝志怪和志人小说,发展成为一种以史传笔法写奇闻异事的小说体式。唐传奇内容更加丰富,题材更为广泛,艺术上也更成熟。唐传奇“始有意为小说”,标志著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阶段。

唐代经济繁荣,特别是城市经济迅速发展,使市民的文化生活丰富,各种民间艺术得以发展,为传奇小说创作奠定了社会的基础。唐代各种文学形式的繁荣,并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互相促进,也为唐传奇在题材内容和写作技巧上提供了营养。唐代科举考试中的“温卷”之风,也推动了传奇的发展。魏晋南北朝以来志怪及志人小说的创作则是唐传奇产生的文学渊源。

唐传奇的思想内容唐传奇题材广泛,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其中数量最多、成就最高的是描写婚姻爱情题材的作品,如《柳毅传》、《莺莺传》、《李娃传》、《霍小玉传》等。这类作品表现了对婚姻爱情生活自由的向往和追求,抨击了封建礼教、婚姻制度和门第等级观念。唐代传奇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的社会生活面较广,有的表现了男女情人的悲欢离合及社会原因,有的通过幻想形式反映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理想,有的暴露了上层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有的歌颂了见义勇为,反抗犟暴的豪侠行为,大都具有积极意义。唐传奇也包含着许多思想糟粕,如宣传鬼神迷信和宿命论,宣扬女人是尤物、祸水,赞美出于个人感恩而为主子效忠的行径等等唐代传奇对后代小说、戏曲及讲唱文学有较大的影响。唐传奇对宋以后的白话短篇小说即话本也有明显影响,很多题材和人物为话本所采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元白诗派

全文共 442 字

+ 加入清单

元白诗派是指韩孟诗派同时稍后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白居易】

元白诗派是指韩孟诗派同时稍后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重写实,尚通俗。

白居易的创作代表了元白诗派的最高成就。他们发起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的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语言方面则力求通俗易解。这派诗人重写实、尚通俗,走了一条与韩孟诗派完全不同的创作道路。清人赵翼说:“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瓯北诗话》)表面看来,二者似背道而驰,但实质却都是创新,取途虽殊而归趋则同。 胡马和羌兵的践踏,使得唐代社会和各种矛盾更加激化,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土地兼并,民不聊生,边患四起,战祸频仍。乱世的文人们,位卑未敢忘忧国,他们用自己的文学创作来反映社会,汇导人情。

以元稹和白居易为代表的一批诗人,发起了轰轰烈烈的新乐府运动,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宗旨。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