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元宵节传统节日作文(热门20篇)

每年的10月1日是什么节日呢?那就是国庆节啦。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我喜欢国庆节的作文,供大家参考。

浏览

3558

作文

1000

传统节日二年级作文

全文共 514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正月初一是春节,俗称“过年”,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

春节前,大家都忙地热火朝天,姥姥忙着做各种美味佳肴,我帮着妈妈打扫卫生,姥爷忙着采购年货。到了除夕这天,我是最兴奋的,因为可以穿新衣、放烟花,吃年夜饭。这天早上,我早早起来,换上最漂亮的新衣服,就帮着姥姥贴对联、挂灯笼,把家里装饰的红红火火。到了下午,一家人欢欢喜喜地坐在一起吃年夜饭,说到年夜饭,可是有讲究的呢,桌子上一定是有鱼的,因为这意味着年年有余。吃完年夜饭,大家有说有笑地坐在沙发上看春晚了。

当新年的钟声响起,漫天的烟花就像一朵朵莲花绽开了笑脸,各式各样,五光十色,把天空点缀的格外美丽。按照姥爷家乡的习俗,要在晚上12点吃饺子,叫做“揣元宝”。我和妈妈在院子里看姥爷放烟花,姥姥在厨房里忙着煮饺子。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了桌,大家都希望能吃到包了硬币的饺子,因为这代表着新的一年一定会带来好运。结果,一家人都吃到了有硬币的饺子,原来是因为姥姥包了很多个有硬币的饺子,为的是让我们全家人都能在新年有好运!

美好的春节,美味的饺子,绚丽的烟花,到现在我还念念不忘。“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背着王安石的诗,我期待着下一次的春节赶紧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中国传统节日作文

全文共 639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最后一天是中国人最开心的日子那就是处夕,因为过了除夕就是年。在这一天人们都会开始准备年货。来迎接新得一年,在这一年人们都会穿新衣,买年货、包饺子、包红包、买鞭炮、串亲戚送祝福。而春节的由来。在民间有很多传说。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些故事。

为了让大家知道在民间人们眼中的夕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年兽是一种传说生物。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种头如狮子身如壮牛的凶恶怪兽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

在古代有一只无比凶残的怪兽名叫“夕”在每年的最后一天出来胡作非为,因为大雪覆盖没有食物,就到人们所住的村庄破坏,吃人。长久以来人们就开始害怕“夕”有一年村里来了一位少年名叫“年”。看到大家如此紧张,就上前一问。明白了是有此事,“年”看到村民百受“夕”的迫害感到十分伤心。决定帮助村民们永不受“夕”的迫害。他想了一个办法让村民们把家里的红布拿出来贴在房周围,把家中的竹子拿出来给我,然后会家和家人热闹的吃饭吧!人们将信将疑不过只有这了。“年”把“夕”引来。“夕”看到家家户户都贴着红布和热闹的欢笑声不敢进入。就走到村中央“年”见到“夕”立马把竹筒扔进火里。发出霹雳扒拉的声音。“夕”害怕的逃走了。“年”也悄悄的走了。

大家出来发现“年”和“夕”都不见了。以为“年”是神仙。

以后每年人们就学“年”的方法。后来就演变成了成了除夕和新年这俩大节日

新年即将来临我为大家做了一首藏头诗祝大家新年快乐。

祝融司方发其英,

大衣高盖汉乡风。

家家鸡犬惊上屋,

新茎未遍半犹枯。

年年下第东归去,

快剑斫断生蛟鼍。

乐助埙篪酒易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保护传统节日的作文高2

全文共 644 字

+ 加入清单

“噼啪—噼啪”如此熟悉的鞭炮声,原来是一年一度的新年除夕,每一年的这一天,都让我念念不忘。

每一年的除夕夜,我们家都会在家吃一顿大餐,吃饱饭后,会到空旷的地方玩烟火或放沖天炮。从除夕夜的前一天,我就看着爸爸妈妈準备新年需要的东西—水果、年糕、鸡肉和鱼……等。记得有一次,初二回外婆家时,我不小心打破碗时,外婆口中念着“岁岁”平安,小心翼翼的将碎掉的碗用红纸包起来,并放在神龛上,原本我还很怕会被骂,外婆和我解释说:“过年打破碗盘是很不吉利的”。最后就是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我们会吃汤圆,听说吃汤圆是因为汤圆的外形圆滚饱满,象徵团圆、幸福。经过这些礼仪、习俗,预告着一年的开始与希望。

其实每一种传统习俗,都具有不同涵义,如“挂艾草”驱毒避邪;“父母分赠新生儿弥月油饭”代替“满月酒”表达喜悦与送礼的心意;“吃粽子”为了避免鱼虾吃食屈原的尸体;“红包金额要凑双数”是希望好事成双的好兆头。然而,这些涵义都是传递人与人之间诚挚浓厚的意味—人情味。但也未必完全没有坏处,或对大自然和人体没有伤害。

烤肉是大家最热衷的中秋节活动,因为在烤肉的同时所飘散出来的,不只是香香的烤肉味,还有一股浓浓的人情味。焚香烧金纸也时常在祭祀时使用,但在烤肉或焚香烧金纸的过程中,我看到了空气污染,为了地球的生态环境以及温室效应,我们应该尽量少从事以上等相关活动,如以吃月饼等方法代替。

传统习俗让亲朋好友之间的感情更加紧密,像是刚出生的婴儿与父母密不可分一样,它让大家放下了手机,而期许我们能把传统习俗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传统节日端午节主题

全文共 130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端午,农历的五月五日,又叫端五、重午。每当端午的时候,人们都赛龙舟、吃粽子、佩戴茱萸、喝雄黄酒。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是为了纪念屈原。 Today is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On May 5th of the lunar calendar, it is also called Duan Wu and heavy noon.Whenever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people are racing dragon boats, eating rice dumplings, wearing dogwood, and drinking male wine.Why is this? It turned out that this was to commemorate Qu Yuan.

相传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由于楚怀王听信奸臣,不采用屈原的政策,导致楚国灭亡,从而在端午(农历五月初五)跳进汨罗江殉国。

屈原在群众中有很大的威信,因此。屈原刚死,百姓就跑到汨罗江边,投粽子、划龙舟。投粽子是为了让鱼虾吃饱粽子不吃屈原的遗体,划龙船是为了吓走水中的蛟龙。

今天我可在西溪湿地大饱了眼福:在西溪河道上,一条条龙船你追我赶,场面煞是壮观。最引人瞩目的是,那艘竖着蓝旗、船员身着红色衣服的龙舟。随着鼓声和锣声,船员有节奏地划起了浆,这艘龙舟越划越快,船员越来越起劲,水在船的龙头上激起了巨大的浪花,鼓手也情不自禁地划起浆来,舵手卖力地掌舵,希望能给船一个的方向,并时而站起,时而蹲下,致使船的龙头一上一下,将西溪河道里的水一吞一吐,龙船边上激起阵阵白色的浪花,仿佛水中的蛟龙在激腾潜行。

有趣地是,紧跟着这艘龙船的是一艘插着红旗的龙船,只见它拼命地在那里追赶,船员们使出了的力量,鼓手伴随着划手们的吆喝声,龙船在浪花中摇晃着穿行,周围的人在呐喊着给他们加油鼓劲,周围的一个老爷爷看到这艘龙船还是赶不上他们的对手,就给大家出主意说:端午节是要喝雄黄酒的,应该不能说加油,应该说加酒,他们才有力量的。

于是大家就喊“加酒!加酒!”我也跟着这样喊,也许是我们真的给船手们加了酒的原因,只见那艘嗖嗖往前冲的插红旗的龙船,突然之间摔出一个人来,掉进水中,溅起了一朵更大的浪花来。那船的速度立刻减慢了下来。这个时候大家才回过神来看那艘插蓝色旗帜的龙舟,只见它抓住了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所有的船手发一声喊,在鼓手的催阵声中,奋力地在水中“画”出了一条白色的浪痕,一霎那间,就把那艘插红色旗帜的龙舟抛在了身后,只见这时站在河道两岸的观众齐声欢呼,在这片欢腾之中,我,来不及看到它是怎样冲过终点的,可是周围那欢呼的声音,明白地告诉了我,他们是这次争夺赛的得胜者。

在这一片欢腾之中,我沉思了:我们用欢乐的形式来怀念历史,怀念几千年前那悲壮的一段历史,今天,我们不仅仅是在表达我们的哀伤,相反,我们在怀念在一段悲凉的历史中,爆发出了另一种力量。就像汶川发生了大地震一样,我们在哀伤的同时,中华民族良的一种品德——在哀伤的同时,会爆发出无穷的力量,这种力量,使我们永远战无不胜。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

全文共 361 字

+ 加入清单

祁山小学304班 江文轩

有人喜欢端午节,有人喜欢重阳节,而我却喜欢大年三十的春节。

过春节的时候,必不可少的习俗就是贴窗花和放鞭炮了。我记得我家有一个挂在墙上的一个钟,里面有一个福字,这个福字是倒着的,寓意是:福倒(到)了。

接下来和你说说放鞭炮。我和爷爷拿了一些钱下了楼,到小店买了一些擦炮和一个打火机,来到了小河边放擦炮。我拿出一个擦炮,点燃了它,赶紧扔进河里,生怕炸到自己。过了一会儿,河里炸出了水花,我突然异想天开,觉得炸鱼应该没问题。这样的话,今天晚饭就有着落了。嘻嘻,说干就干,我一连点燃了好几个擦炮,一起扔进水中,小河里的水立刻像小喷泉一样喷出来。再仔细一看,不仅鱼没炸到,却把我身上弄湿了,但是我玩得还是很开心的。

晚上,妈妈煮了一大盘饺子,我迫不及待地蘸着醋,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就这样,我愉快地度过了春节之夜。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传统节日二年级作文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炮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我盼你呀,盼你,终于盼到了热闹非凡的春节之后,大街小巷充满了过年的气氛,大红的春联贴上了火红的灯笼买几挂,红红的心里身上装个沉甸甸的红包手中了,红艳艳的鞭炮响不停。

新年的味道,是贴在门上的那一副春联和挂在屋檐的一串串大红灯笼。除夕的前一天,家家户户把旧春联撕下来,细心地贴上崭新的春联,这不让我想起了王安石的诗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联寄托了人们对新的一年期待与祝福。火红的灯笼被高高挂起,烘托出一片喜庆的新年气氛!

新年的味道,也是穿在身上的那一件件红红的新衣和手上拿的一个个沉甸甸的红包。正月初一,人们都会穿上新衣服,这蕴含了迎新纳福的心愿。最让我期待的还是长辈们给我发的红包了。每年我都能收到充满充满祝福的红包,这饱含了长辈对晚辈的关心和期待。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放花炮,每年我和爸爸妈妈都会去外婆家放花炮,舅舅把花炮放地上,我看着旁边的舅舅把烟花一个接一个的点燃,五彩缤纷的烟花快速地窜上了星光闪闪的天空,在夜空中绽开了笑脸。一个烟花烧完了,舅舅再把第二个红蓝颜色的烟花放在地上,舅舅一点烟花,烟花像一个孔雀开屏一样在空中绽放。外婆家乡是盛产烟花的地方,每次过年回外婆家都会放烟花。

我喜欢过年,新年的味道真甜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秋节传统节日

全文共 38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就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日子。

今天,妈妈买了一大袋月饼,做今晚的准备,因为中秋节也就是月饼节。到了晚上,我和我的爸爸、妈妈、姐姐、哥哥一块吃月饼,边吃边观看天上又大又圆的月亮。

可是,有栋房子在我们家前面,月亮在天空中时隐时现。一会儿躲到那栋房后面,一会儿又出现在我们眼前,好像和我们玩捉谜藏一样。我吃着月饼看着月亮,感觉月亮越来越像一个大大的月饼。月亮上嫦娥姐姐好像在说:“小家伙,你太幸福了。”天上的星星好像小孩子一样,眼睛一眨一眨的样子很调皮。我们全家一边吃着月饼,一边说说笑笑。我还给姐姐出了一个谜语,谜语是:“什么鱼怎么放也放不坏。”姐姐说:“金鱼。”我说:“错啦,是木鱼。”我嘿嘿地笑起来,跟着大家都笑了。

我们一家人又开始看月景了,月景是那么美丽,那么好看。今天晚上我直到十一时三十分才睡觉,今晚过得真美呀,我们慢慢地进入了梦乡。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华传统节日主题

全文共 596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据说端午节是为纪念屈原的,唐代的文秀说的正是这样的“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我喜欢端午节是因为这一天可以吃到我最喜欢的粽子,还可以看赛龙舟比赛,这对于小朋友来说是最开心的了。

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有着特殊的意义,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艾节”、“五日”……端午节小孩子们都会佩带香囊,端午节大家都会在家里团聚,一起吃粽子,在这一天,我们都很开心。

前年,奶奶还在家里自己做粽子,我在旁边看着,闻着极香的糯米味、搅拌着盘里的豆沙,我迫不及待的想要吃到这美味的粽子,奶奶说:“看你馋的,等好了再吃,生的可不能吃,再等一会吧!”我听了一脸不高兴,吃不到了,“好了之后,先给你吃。”小时候,我一听到有人大声叫喊:“卖粽子了,一元一个,绝对是纯手工,”我就吵着让奶奶给我买,奶奶没办法,只好给我买我拿着粽子十分高兴,不知怎么,长大之后一听到那个叫卖声,我还是那么幼稚吵着让妈妈给我买。

我只是认为,粽子是一种吉祥和安乐的象征,认为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端午节还要赛龙舟,说起赛龙舟我是很在行的,赛龙舟在我国南方是很流行的,它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直到20__年广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我喜欢端午节,不仅因为可以吃到我喜欢的粽子,因为我觉得我们还应该向屈原致敬,为他对国家做出的贡献。以后我也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中华传统节日800字

全文共 870 字

+ 加入清单

嘿,小伙伴们知道吗?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家,一个具有传统节日文化的国家,一个值得我们中华儿女为之而骄傲自豪的国家。倘若说起我们国家的节日,即中华传统节日,不晓得你们又会有着什么样的感慨感言的呢?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的国家,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节日,它都有着一段传奇的历史故事,耐人寻味。

说起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中国人过春节已超过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其中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春节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因而一提到春节过年,孩童们就最是欢喜了,不仅吃得比往日丰盛,且最关键的是能收获大人们的红包祝福,脸上别提有多欢快的面容呈现出来了。晚饭后还可以和亲人好友们玩上几把烟花,看着夜空中闪闪火光的景象,内心不乏快乐之感,甚是幸福满足。这也是春节存在的意义,合家团圆,欢乐美满,每个人都可以收获喜悦和幸福。

中华传统节日除了春节有团圆之意外,中秋佳节也是一个阖家幸福的节日。说起中秋节,它其实与春节、端午、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节期为农历即阴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所以每年一到中秋节,也是我们最为重视的一个传统节日,即使是远在他乡的游子也会抽时间赶回家与亲人团聚,共度中秋佳节,别提有多欢喜了。

作为华夏儿女,我们都应该倍感自豪与欣喜。如此多的传统节日,不仅浓缩着中华文明的历史,且更多的是寄托了炎黄子孙淳朴的感情。所以有意义的中华传统节日,我们都需要好好对待,并且努力传承下去,延续中华民族传统,永存华夏文明,更好地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传统节日七夕有关

全文共 527 字

+ 加入清单

七夕——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词语,在岁月的冲刷中,似乎风华已逝。

小时候听多了牛郎织女的故事,至今仍回响在耳旁。牛郎织女的日子,仍铭记在心中。鹊桥已建,争相目睹两人相聚时的声声细语。

现在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外来节日似乎逐渐替代我们的传统节日。人们知道有西方情人节,并在西方情人节那天送给女朋友或老婆许多的礼物,但是否还记得,遥远的东方有个七夕?

恒河系里,一个美丽的传说,一座美丽的桥梁,一个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爱情故事。儿时,你们也许听得多了;儿时,你们也许曾幻想着有那么一天牛郎织女会在一起。

中华儿女,为什么不能将这个美丽的故事延续下去?中华儿女,难道你们真的那么喜欢外来文化,而不喜欢自己那个“丑陋”的中华文化?中华儿女,难道你就让喜鹊搭成的桥梁白白地消失?

我想,不会的。中华儿女不会忘记自己的“老祖宗”——中华文化。虽说有糟粕,但是大多都是好的。儒家的思想教会了我们要尊师爱幼,那么,七夕这个日子,又教会了我们什么呢?

七夕,这个感人的日子。它教会了我们要努力争取自由,获得自由。无论是人是神,人生也是平等的,人生相爱,没有神的界限。人与人之间的爱恋没有隔膜,也没有人可以阻止。

七夕,一个永恒的节日,同时也是一个逐渐被人们遗忘的情人节。

[传统节日七夕有关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国文化传统节日小学三年级作文

全文共 42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今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传统文化之一:五月五日端午节的来由。

公元前287年,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不愿看到楚国沦亡,不原看到楚国的百姓受秦国的残害和欺压,于是在五月初五那天,抱了块大石头投过了汩罗江中。当地老百姓得到这个噩耗,都很悲痛,争先恐后的来打捞屈原的尸体。也不知来了多少船,打捞了多少时间,也一无所获。有人对着江面,把盛在竹筒里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祭祀屈原。第二年五月初五那一天,当地的百姓想起这是屈原投江一周年的日子,又划船去把盛在竹筒里的米撒到水里,祭祀他。后来,他们把划小船改成赛龙舟,把撒盛在竹筒里米改为包粽子。这种纪念活动一直延续到现在,成为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以前,粽子要自己包,可现在只要去超市里就可以买到各种口味的粽子。有肉的,有红枣的,还有花生的,各种各样数不清。

过端午节时,从电视上可以看到各地的龙舟大赛,选手们你追我赶,敲锣打鼓,可真热闹呀!

中国的传统文化真是让我赞叹不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传统节日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的传统节日可真多啊!有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等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春节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春节的来历吗?哈哈!让我白婧彤神探来告诉你们吧!故事要开始喽,准备好了吗?

从前,有一只叫年的怪兽,它在每年的最后跑来吃人。为此,大家很焦急。一个个都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急得团团转。有个人知道年怕红红的和声响大的东西。于是,他让大家贴春联,放爆竹。这样就把年吓跑了。这个时候定为春节。

春节习俗有很多。比如放炮,看春晚,贴春联与倒贴福字。我呢,最喜欢放炮了呢!我欢蹦乱跳地拿着刚买的炮向楼下奔去。嘭啪各种炮。瞧啊,那炮像一朵朵美丽的水花,迎着光飞奔而去,背着光慢慢落下。好美哦!OH!MYGOD!那火花直冲我奔来。我吓得拔腿就跑,夺路而逃。等火花熄灭了,我也跑得气喘吁吁了。

除了习俗,最令人垂涎三尺的非美食莫属了。年糕年糕年年高升,汤圆汤圆团团圆圆,饺子饺子吉祥如意。在众多的食俗里,我最爱吃的就是美味的家家团圆的汤圆了。光看起来美,闻起来香,吃起来甜就能说明一切。咬开一口软软黏黏的皮呀,芝麻流露出来。再咬一口芝麻,哇哦!好美味哦!正是此味只应地上有,天上能有几回闻啊!

过春节是我最喜欢的。有年的故事,有好吃的汤圆,还有美丽的爆竹。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你给我们了多少快乐,我喜欢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以中国传统节日为题的作文

全文共 98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传统节日百态千姿、万音和鸣,合奏一支盛世太平·社会和谐、百姓欢乐之歌。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是最隆重的节日,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新年文化。春节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怪兽叫“年”,它喜欢在除夕这一夜到人间来吃人。人们很怕它,便早早的躲到西方去避“年”。正在人们忧愁的时候,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叫人们在门口用桃木刻字来防“年”,结果“年”看到这些就抱头而逃。从此,人们就在红纸上写字,并称这些为对联,这段时期为春节。过年例时,家家户户宰鸡杀鸭,买鱼买肉,大摆酒席,遍请亲朋好友来“吃年例”,联络彼此的感情。体现着浓浓的乡土气息,百姓们热情厚道好客,欢欣的精神风貌。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书写着生活小康、社会和谐的赞语。这隆重的年例、流传的习俗,将新年的味儿延续着,甚至将它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这天,为了纪念自己的先祖、缅怀自己的先祖,一大早,人们便开始忙碌着,准备好祭拜品:金猪、鸡、鸭、鹅、鱼、糕点、纸钱……十点左右,一家族就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原本空无一人的山上,变得热闹非凡,他们都是来祭拜祖先的。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在山中回荡。如今,远方的游子,久居城市的人们,趁机带着一家老小,来到乡间,来到郊外,踏一方清幽,撷一片青绿。祭拜先祖,洗涤心灵……

“节分端午为谁言,乃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说法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了。著名诗人屈原投江自尽,百姓们怕鱼儿糟蹋屈原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米团投入江中。后来就形成了吃粽子的习俗。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逐渐发展为龙舟竞赛。这一天的活动还少不了挂艾叶、佩香囊、喝雄黄酒……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月儿圆圆,合家团圆,一家人聚在一起赏月、吃月饼,多么幸福的画面啊!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这一天是我们敬老、爱老的重要节日。人们还会借此机会去登山、赏菊、饮菊花酒……

中华习俗丰富多彩,是中华儿女宝贵的财富。温家宝总理曾在中外媒体见面会上讲过:“中国文化对我的影响,是一生一奋发图强、鞠躬尽瘁。中华文化发扬光大,是中国现今社会不断进步、自强不息、奋发图强、共到和谐的根基之本。”我认为既然要发展社会经济,应先发展中华习俗。

[以中国传统节日为题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在传统的节日里作文

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说起中秋节,人人都会有一些美好的回忆。

中秋节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而八月十五又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

一说到中秋的习俗,想到的第一个习惯莫过于吃月饼了,我特别喜欢吃月饼,月饼有各种馅的,可我却最喜欢吃椰蓉馅的,甜而不腻,令我百吃不厌。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把中秋赏月和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到了中秋节,我和爸妈都会赏月,此时的月亮变的特别圆、特别亮。

每逢佳节倍思亲,当我和爸妈品月饼、赏月亮的时候,使我想起了远在家乡的外公、外婆。从我出生一直到我五岁,我一直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和他们建立了很深的感情,当我每次回家看望他们,我都舍不得回来,可是有相聚就有离别,每一次的分别我都会哭,看着天上那么圆、那么亮的月亮,我想外公、外婆一定也在思念着我。

每过一个传统的节日,预示着我又长大了一岁,我希望时间能停住它的脚步,却又期待它快快前进,因为我不仅想要快乐的童年,也想去成人的世界里看个究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传统节日清明节的

全文共 42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就是清明节,也就是扫墓的日子。

早上,我们吃过早饭,便驱车去老家——张田楼扫墓。

一进村,我向两边一看,家家户户都就是四合院,和古代的房子一样,也就是黑色的房顶。

三爷拿着铁锹,和我们一起向墓地走去。道路越来越窄,最后变成羊肠小道,走不好就会掉到沟里。路不但窄,而且还十分陡峭,这时,我才尝到红军长征的滋味。

来到墓地,四周就是一望无际的麦苗,麦苗中间还夹着菠菜和莴笋。三爷用铁锹把墓地周围的杂草一点一点地挖掉。爸爸说:“这叫除草。”我和爷爷把金元宝和银元宝放在祖先张增轩的墓前,又解开钱纸,也放了上去。爷爷用打火机点燃了,然后我们一起跪在地上说:“过节了,放心花吧!”三爷也点燃了纸钱,跪在地上说:“有金元宝,还有银元宝,尽情的花吧!”这时,我看见另外一个墓边放着一个酒瓶。我感到很奇怪,于就是就问爸爸,爸爸说:“因为他生前爱喝酒,所以死后家人才放了一个酒瓶,让他永远都有酒喝。”下午,我们回到了家里。

今年的清明节,我第一次随爷爷回老家扫墓,真就是受益匪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描写传统节日春节七年级

全文共 934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的阴雨天气确实不怎么令人高兴,可过年的喜气早已满满地挤进了阴雨的天空。有时看见了街上的人们都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急匆匆地往家赶,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笑逐颜开,他们的手上还提着新衣服,这不禁使我联想到过新年穿新衣的习俗。 The nearest rainy weather is really not very happy, but the joy of the New Year has long squeezed into the rainy sky.Sometimes I saw people on the street rushed to the house with big bags and small bags. Everyones face was smiling, and their hands were still carrying new clothes.The custom of clothing.

小时候穿新衣总是那么高兴,不管新衣的式样和品牌,只要是新的,就会欢欣不已,就会觉得是过年最好的象征,是一年里最好的衣服。

早在春节降临前,为了接待亲戚朋友上门拜年,我们都会把住家里的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还会在门上贴上一幅春联,祈求好运。传统的对联是在红纸上写上黑色或金色的联语,什么“财源广进”“步步高升”“富贵满堂”的,反正都是些吉祥的话语。

送灶神是过春节前的一件大事。听奶奶说,送灶神是在农历的十二月二十四日,这天灶神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的事情。人们都希望灶神上天说好话,因此这一天人们都会特别准备了丰盛的供品拜祭灶神。

除夕这一天对人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辞旧迎新,吃团圆饭。一年一度的团年饭能充分地表现出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在吃完团圆饭后,就开始守岁了。

最值得小孩子们高兴的不仅仅是在过年的时候能穿新衣,玩鞭炮,最为重要的是能够收到大人们给的压岁钱,收压岁钱也可以说是收红包,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大人们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多少并不重要,主要是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

在爆竹声中,春节就早已过去了,但年味儿仍是挥之不去,仍给了人们无尽的回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传统节日重阳节

全文共 864 字

+ 加入清单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户户就会有人病倒,甚至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惨不忍睹。

当时汝南县有个青年叫恒景,有一年瘟疫夺走了他的父母,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恒景病愈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害。恒景历经艰险,终于在一座古山里找到了一位法力无边的仙人,仙人为他不辞劳苦、为民除害的精神所感动,决定收他为徒,给他一把降妖宝剑,并密传授降妖剑术。恒景废寝忘食,日夜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有一天,仙人把恒景叫到跟前,对他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如今你的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这时,仙人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瓶菊花酒,并授以避邪秘诀,让恒景立即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九日早晨,他按照仙人的嘱咐把乡亲们领到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狂风怒号,北风骤起,天昏地暗,随着几声凄厉地吼叫,瘟魔冲出汝河,扑到山下。就在这时,瘟魔突然闻到茱萸的奇味和菊花酒的醇香,脸色突变,瑟瑟发抖,不敢前行。说时迟那时快,恒景手持降妖宝剑,立即奔下山来,经过几个回合的激烈搏斗,恒景将温魔刺死,瘟疫消除。从此,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登高避疫的风俗便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据说,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寓意生命长久、健康长寿,所以人们把重阳节又叫老人节。

九九重阳,还有历史渊源。早在春秋战国时,屈原在《远游》中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三国时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他已明确写出重阳饮宴了。晋代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说明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习俗。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至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让传统回家的传统节日作文

全文共 1465 字

+ 加入清单

5、4、3、2、1——”随着时间的步伐,我们又迎来新的一年。咦,为什么没有满天爆竹声呢?正当我困惑时,爸爸在一旁道:“你以为人们都像你这么傻在熬夜守岁?估计呀他们现在正在和周公喝茶呢!”唉,好不容易今年有兴致守岁,却这般无趣,真败兴!

大年初一早,我们一家人去跟邻居互相拜年,但走在街上,拜年的人真是少了又少,爸爸又感叹到:“连年味都没有,这是过年吗?唉,我们小时候,那街上,张灯结彩,车水马龙啊!算了,我们回家吧。”爸爸的这番话引起了我的深思……

是啊,近年来,我国经济日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呈上升趋势,但在这背后,我们却在渐渐失去祖先几千年来传承的文化,这,不是得不偿失么?( )

想想国庆节,各大商场大肆宣扬促销打折,这有什么意义呢?不,最起码提醒着人们今天是10月1日。在这一天,有多少人能伫立在国旗下,缅怀先烈,为祖国强盛呐喊助威!想想中秋节,圆月已不再是中秋特色,月饼成了可有可无,团圆也渐渐变成了奢望。中秋之夜,蒙上了一丝悲凉;月光,使人感到了凄凉。再想想圣诞节,大街小巷都能找到圣诞老人、圣诞树的影子,逛街、聚会好不热闹!还有情人节,街上成双成对,鲜花、巧克力遍地都是;再看看七夕节,多迷人的节日,同样的意义,但却是截然不同的一番景象……

不只是传统节日,各类古书经典也渐渐随着一批又一批的新书出版而被人冷落……为什么中国不断强调创新,为什么要提倡保护文化遗址,不就是为了时刻提醒国民要关注传统文化吗。传统文化去哪了呢?

我想说:让传统回家,传统想家了!

是谁,在白露横江的夜低低的呤着:“露从今夜日月是故乡明。”是谁,在沧海横流间为白话文开路,为新文化呐喊?

一代代仁人志士曾是那么捍卫着我们的文化,可长城寂寞了,琵琶喑哑了,人们不再愿“浪费时间”在这些传统的慢文化,而是倾心于那快餐文化不愿回头,冷落了传统,所以我语疾呼:扎根基于传统,强吾身以外城文化!

时代滚滚的前进,愈开放国门,愈是让我们感受到异域文化的不同,求之于诗,外国直白易懂,我们含蓄冲淡,求之于节日,外国搞的轰轰烈烈,像那万圣节时的化妆舞会,圣诞节时家家一棵圣诞树,而我国都只有中秋黄月,端午赛龙舟,比之他人,我国的确失于含蓄内敛,于是在时代的热浪下,越年轻越热衷于热闹喧嚣的外国文化自是当然。

可对外国文化的热爱并不等于抛弃自我啊!可殊不见拔地而起的建筑哪还有飞檐雕花,廊腰缦回檐牙高啄之景,若说地少、为何西洋别墅遍地开花?殊不见多少大学生早读四级英语,晚看《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或沉迷于波西米亚的异域风情中?金陵十二钗谈出了人们的视线,张爱玲的小说因一部电影而再度的据饭后杂谈,同是文化,为何传统文化如此寂寥?是时代的快节奏抛弃了传统文化,还是我们自己,不够爱它?

答案自然是后者,这个社会依然有人效仿古人流觞曲水论画闲谈,依旧有人在为论语历史的传播而努力,事实上,传统并未远离,它在我们的心深处时刻等着我们——回家。

是的,我们需要外来文化,我们喜欢那种有别于自己的新奇的事物,但没有了传统,我们只能是逐浪的萍,天所依的落叶飘浮不定,叶落归根,百川到海,只有传统才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最深的动力。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传统文化就是这月,是我们生命中最初的美好,也许我们会热衷于过圣诞节,看评电影,但永远都应铭记:历史的大河不能黯淡于我们手中,我们应做的是为传统批上外城文化的大衣,让它抵御伤害走的更远,但它永远是不变的自己。

“不是我,而是风”,劳伦斯夫人如是说,迷失了路的我们,随风一般变动的我们,何时才能为传统找到回家的路?

[让传统回家的传统节日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苗族的传统节日作文:苗族姐妹节

全文共 951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开始接连3天,是贵州省清水 江畔苗族传统节日----姐妹节。姐妹节的最大特色就是要吃姐妹饭。

在贵州苗族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相传很早以前,清水江畔是苗族姐妹们的世界,在那里住着几十个聪明、勤劳、美丽的姑娘。她们丰衣足食、生活愉快,美中不足的是那里比较偏远,来的人少,所以她们早已成人却都未出嫁成婚。经过商量,她们决定大家准备好饭菜,举行一次聚餐,邀请四邻八寨的苗族小伙子前来与她们一起唱歌跳舞。到了吃姐妹饭的那天,远方的小伙子来了许多。姑娘们殷勤地招待他们,小伙子们也拿出了他们的本事,又是唱歌,又是跳舞,又是吹葫芦笙,还进行斗牛、赛马,真是热闹极了。临别时,姑娘们用自己 绣的帕子包上糯米饭,送给喜爱 的小伙子。高兴而归的小伙子们,过了几天又来到姑娘们的村寨,说是还帕子,实际上带了许多姑娘们喜欢的小礼物表达谢意。从那以后,他们经常来往,互相了解建立了感情,不久姑娘们都找到了自己喜爱的人……从此吃姐妹饭、过姊妹节的习俗,便一代一代地相传下来。现在它已不仅是妇女们的节日,而且是清水江畔苗族人民,特别是青年男女的共同节日。节日的前一天,每户苗家的姑娘都要为做姐妹节吃的姐妹饭,上山去采野花 和野果。远方来的小伙子陪姑娘们上山,帮助 采野花野果,在活动中他们互相有了了解。

姑娘们做姐妹饭,是将采来的野花野果浸出颜色,用来把糯米饭染成红的、黄的,蒸熟后,糯米饭五颜六色、晶莹透亮,既好看又香软可口。过节那天,家家都吃姐妹饭。姑娘们的心意也都藏在了这姐妹饭里。:姑娘们用手帕或篮子装好姐妹饭,送给两天来陪伴她的小伙子。小伙子打开饭包,如果姐妹饭上放着一对红筷,表示姑娘喜欢他,愿意与他交朋友 ;如果只有一支筷子,是姑娘婉转地暗示小伙子,不要再单相思了;如果姐妹饭上放着辣椒、葱、蒜,则表明姑娘不喜欢他,知趣的小伙子就该转移目标了;如果姐妹饭上放着树叶 和松针,那是告诉小伙子至少还有希望,小伙子应该买些绸缎或丝线送给姑娘,加强联系和了解。

吃过姐妹饭,姑娘们穿着节日盛装和小伙子们一起看斗牛、斗雀,唱歌跳舞,吹芦笙、敲木鼓。暮色降临后,江边草地、沙滩、树林,到处都是青年人的天下。他们相聚唱歌谈情,一支支婉转动人的情歌悠然飘出,一颗颗充满爱情的心悄然传送,人们尽情地欢乐,往往通宵达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最新传统节日端午节九年级

全文共 767 字

+ 加入清单

午后静寂,温和的阳光照满小院,一股清香幽幽地飘来。 The silent in the afternoon is silent, the gentle sunlight is full of courtyard, and a fragrance floats quietly.

哦,是墙角的艾草。艾草一入门,端午也跟着到了!

那把艾叶无妖娆姿态,无绚丽色彩,无独特之处,唯有香气迷人,令人喜爱。闻着这般的艾香,我托着腮帮子,注视着门口。哦,是姥姥来了!

眼前的姥姥是多么消瘦,手拎着浸水后更显碧绿的粽叶。她从一旁熟练地搬来板凳,将粽叶放进一个洗净透亮的铁盆里,铁盆的周围放满了圆滚滚的糯米,还有香甜的蜜枣。

姥姥捞起一根粽叶,包成一个圆锥形,放入糯米、蜜枣,再用棉绳围起扎好。哦,所有的动作都是那么娴熟,水到渠成一般,令我眼花缭乱。在她包好成堆的粽子之后,便开始下锅煮了。

很快,一股浓烈的粽香向我袭来,我循着味儿,信步走进厨房。可是,当我揭开锅盖,里面却空空如也。我如梦方醒,方才的一幕幕,只是我的幻想罢了。

爱依旧有的,我坚信!

这不,昨天姥姥在电话里充满歉意地说,她今年端午不来了,但会托人捎一些粽子给我。我的心中有着一丝怅然。很快,这份怅然又被收到的粽子驱散。

哦!让我去“偷幽香一缕”,但也不要忘“闻粽香一片”。

我将姥姥寄来的清一色碧绿的粽子放进锅里,加水、点火、开煮,等待真正的那一片粽香。很快,锅内的水沸腾了,粽香溢满整个小院。

待粽子煮好后,我将粽子装到碗里,开始品尝。我将粽叶撕开,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满嘴的糯米,粘粘的,香香的。立即,我最爱的丰硕的蜜枣便露了出来,甜味袅袅地钻到心底,那是最熟悉的味道。

我走在小院的小径上,只有那艾香万里。爱直扑我心,我心甜蜜。

端午,我“艾”你。

我想粽子与艾叶之间,还蕴藏着,我与姥姥浓浓的祖孙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于传统节日初二作文

全文共 646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来了,很多家庭都会有粽子。为了庆祝端午节,我们不仅会吃粽子,还会赛龙舟,放河灯等等。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和为什么要吃粽子吗?不知道?那我告诉你!

下午去街上问了几个公公婆婆,公公婆婆说: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一个叫屈原的人。屈原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死后被恶龙困住。世界很难过。他每天把五色粽子扔到水里驱蚊,以防止龙吃屈原的尸体。有公公说:屈原投河汨罗江后,当地百姓立即划舟相救,直奔洞庭湖,但屈原的尸体却始终不见。当时正好是下雨天,湖上的船只聚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他们正在抢救神医屈时,他们又冒雨外出,冲进了茫茫洞庭湖。为了悼念,人们在河上划船,然后逐渐发展成龙舟比赛。端午吃粽子赛龙舟似乎与纪念屈原有关,唐代文秀诗《端午》为证:谁说节日指端午,传闻千古是屈原。我笑不出楚江的空虚,所以洗不直。

当我问公公婆婆端午节的一些食物和龙舟比赛时,他们说得更起劲了。他们说:端午节的食物和赛龙舟已经成为人们庆祝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东西。是中国人两千多年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故事传说众多,不仅有许多不同的节日名称,而且不同地方的习俗也不同。其内容主要包括:女儿回娘家,挂钟馗画像,迎鬼船,藏午间,挂菖蒲、艾草,游百病,戴香囊,备丧事费,赛龙舟,比赛,打球,荡秋千,给孩子画雄黄,喝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时令鲜果等。赛龙舟等一些活动有了新的进展,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界限,成为国际体育赛事。

在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人们总是怀念屈原,在月光下,他们诉说着对世界的美好祝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