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理性看待网红演讲稿汇总8篇

导语:爱国,仅仅就两个字,可是表达他的方式有许多。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爱国的作文,欢迎查阅,谢谢!

浏览

6636

作文

8

篇1:理性看待足球进校园作文600字

全文共 911 字

+ 加入清单

本报探讨“中国的7000个梅西从哪儿来”的报道经网络转载后,引来了不少评论,其中被点赞最多的一条是对现行教育制度的批评:“一个高考挡住所有梅西通往球场的道路。”

话虽夸张,却道出了不少人的体会和心声。

为什么老爸没收了我的足球?为什么语文和数学老师占用了我的体育课?这样的疑问,想必曾萦绕在很多年轻人的心里,而当他们步入中年、为人父母之后,也许会明白其中的原因。

“对足球的价值和规律认识不足,急功近利的思想行为严重,组织管理体制落后……”这是足改方案做出的深刻反思。

正因如此,推进校园足球的发展,成为足改方案中最能引起共鸣的措施之一。

“增强家长、社会的认同和支持;建设足球特色学校;促进文化学习与足球技能共同发展;建立四级联赛体系……”这是足改方案提供的全方位路径。

因此,我们看到,清华大学时隔5年再次招收男子足球项目的高水平运动员,将有12人凭借出色的球技和不错的高考成绩进入中国的名牌学府。

各地的校园足球方案也陆续出台,孩子们踢球的笑脸频频见诸报端。

不过,挡住梅西的不只有教育制度和传统观念。陕西省志丹县足协主席丁常宝的一席话令人深思:“中国不是没有梅西,中国的梅西在开拖拉机。”

足球进校园终归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观念、资金、场地、教练等各种问题以及体育、教育、政府、企业等各个主体,一旦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就像有了短板的木桶,可能限制整项改革的高度。

之前,志丹全县只有两块有草皮的场地,许多学生只能在黄土高坡或河滩上练球;而仅有的六七名教练以及体院学生的不定期指导,难以填补23所学校的缺口。

可以想见的是,作为全国首个校园足球试点县,志丹的足球少年们能够得到充分的足球资源,去展示足球天赋、释放青春活力。但在更多默默无闻的田间地头,同样有未来的“梅西”在渴望着机会,我们该怎样去发掘和培养他们呢?

中国足球已禁不起以往的那种“瞎折腾”,对于曾经的教训,必须时刻予以警惕:是否真正认识了足球的价值和规律,将足球普及视为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是否避免了功利足球、政绩足球,防止校园足球成为“一阵风”、“一刀切”?能否克制住“政府的手”,让“市场的手”伸长一点,理顺足球发展的体制?

对于改革方案的具体落实,理应进行这样的审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半小时观察:理性看待学区房不要被炒作“忽悠”

全文共 265 字

+ 加入清单

学区房火热的根源在于教育资源的分配失衡,国家有关部门近期也在出台政策力图积极扭转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现状。在前面的节目我们看到,学区房的 房价也并非永远只涨不跌,学区的阶段性调整、教育改革等因素,都有可能让家长的投入受到损失。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学区房“天价”不断,也与部分二手房中 介、媒体、自媒体的炒作密不可分。这些炒作助长了学区房价格的非理性增长,具有很强的欺骗性、诱导性,容易引发消费者对房价上涨产生非理性预期,必须引起 有关部门的重视,这里我们也提醒每位购房者不要被一些炒作“忽悠”,能够理性、辩证、长远地看待学区房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理性看待“碎片化”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97 字

+ 加入清单

可能你对“碎片化”三个陌生的字眼不甚了解,可是,你一定过着某种“碎片化”的生活。早晨起床,打开微信朋友圈,不厌其烦地地浏览朋友们的家长里短、心路感想;然后你边吃早餐边刷着新闻头条,当然会选你喜闻乐见的读,吸引你的是小编超强的“标题写作能力”;上班开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各抒己见,却很难整合成一个最终结论;下班后,逛商场看到醒目的“半价”标语,进店一看,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上例子,为“碎片化”下一个定义,那就是完整的东西被分为一块一块的碎片。这个大家族囊括了碎片化阅读、碎片化购物、碎片化社交方方面面。我们不一定愿意花时间接受完整的某个东西,但却因局部而产生巨大神经冲动。

这几年,我们一直在诟病“碎片化生活”,我认为它的确有许多问题。由于长期接受片段信息,少了系统整合这一个重要过程,我们变得越来越懒惰,就像学生做了很多题,但没有能够总结出普遍性的答题规律来。这样的结果便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信息,不去“过脑子”,导致知识是支离破碎的。比如写作就是最典型的。议论文写作如果缺少一些必要的引用,文章不够有力度。尽管我们看的不少,走的不少,但真正要露一手时却发现无材可取,因为我们没有主动思考,没有化作自己的东西。但是就算我们想出来一句应景的名言,又何曾查阅过出处,思考过真正含义?断章取义的现象在新闻里也不少,比如前段时间福建失踪女教师,在日本写下的日记,就几番被媒体曲解,只因几句奇奇怪怪的句子。

信息的不完整、思考的被动性,正在消耗我们的思考深度和力度。

但是,它是否有可取之处呢?朱光潜曾在《只言片语妙天下》中写道:随感录主要是供咀嚼的书,虽是零篇短简,他们是长久涵养的结晶。他提到,长篇大论若是一口气看下去,不免腻味,但若读者能够优游涵泳,吸收一些精华也是可取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年代,多数时候,时间不允许我们在一个问题上钻得过深过久,系统性的学习在我们成年以后,是很难做到的。此时我们就需要碎片化地吸收知识,在互联网的海洋中逐渐学会筛选有用信息。这基本上不需要太多意志力,所以不累,还挺有意思的其实。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信息大爆炸的年代,我们接受新知识的渠道多了,但不意味我们将更聪明。我们可能患上松鼠症,不断积攒松果可始终吃不饱。因此,请理性对待碎片化生活吧!可以用它来放松身心、长长见识,但对于正经的学习,也是为了防止患上阿尔茨海默,还请避而远之。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理性看待网红议论文

全文共 763 字

+ 加入清单

一些隐藏在网络背后的人,希望披着“网红”的外衣混入商圈、娱乐圈。随着这种现象增多,“网红”越来越不是草根红人的闪亮标签,而演变成为一个充满贬义的头衔。在看待“网红”时代的到来,我们要更加理性和客观的去看待。

“网红”现象呈现井喷状态,由于公众的求乐猎奇心理、各方的逐利欲望都似脱缰野马、肆无忌惮地在网络平台中竞技,才受到了大众的热捧。一方面,不得不承认,“网络红人”以其极具创造性的造型或行为为公众提供了更多的娱乐,拓宽了人们在日益紧张的社会竞争中的展示或宣泄途径;与此同时,一些正面的网络红人在不同领域为公众树立榜样,成为新时期的“英雄人物”传播着正能量,其草根性和亲切感使其较传统人物有更好的效果。但另一方面,“网络红人”反传统的张扬和表演,扭曲了公众的审美观和价值观,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影响令人担忧;再者,其爆红后的巨大利益回报,助长了社会上的急功近利、不劳而获思想,对我国传统的文化标准带来巨大冲击;最后,在毫无规范约束下的“人肉搜索”、“被爆红”等行为,更是对隐私权的践踏。“网络红人”现象的双面性,既提醒我们要区别对待其发展,又敲响了规范网络文化的紧急号。

对互联网的信息的管理亟需加强,这也是任重道远的。第一,政府要加强正面引导,加强管理。政府要对信息的发布严格“把关”,建立一个清洁的网络信息环境;第二,媒体一定要找到自身对社会担负的责任。媒体要通过宣讲、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进行传播带来的滞后性不能满足快节奏下的信息需求,互动交流的缺失;第三,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要为脱缰的“网红”加上一把枷锁。例如,针对网络直播中的一些低俗现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在通知中规定了未取得许可证的机构和个人不能从事直播业务,必须使得这些三俗内容的网络信息做到有法可依,坚决抵制。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理性看待“国学热”例文

全文共 1204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国学、国学阅读和国学教育,几乎成为人们谈论思想文化时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各种解读国学的书籍争相出版,各种品说古人的节目陆续播放,一些地方还有老师着汉服上课、学生进孔庙祭拜的事情,足见人们的热情。但是,越是这种言必称国学的时候,越需要认识国学的内涵与外延,辨析其中精华与糟粕,了解其价值与意义。因为,惟有真正的了解,才有真正的热爱。

所谓“国学”,是关于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学问。其所蕴涵的内容,实为中国所特有,或在中国的地理环境、语言环境、人文环境,乃至在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历史等特定条件下所形成,或在中国文化母体中孕育、产生、演变和发展的学问总和。就其外延说,它是一个无所不包的文化整体,其中也必然含有精华和糟粕。

国学有精华,也有糟粕,扬精华弃糟粕,不能含糊。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曾经走过许多弯路,有过许多教训。把洗澡水和婴儿一起倒掉的现象,仍在当前存在,尤其值得注意。有些人并不知道国学为何物,却盲目排斥,谓国学抗拒进步,抗拒科学民主,主张要像“五四”时期那样,把国学统统扫进历史的垃圾堆。有这种现象的大量存在,可知国学非热而实冷。

另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是国学热的虚火。有些人利用人们对国学的热情和判断力不足,甚至在报纸、图书、讲坛、传媒上一哄而起,把国学变成捞取名利的工具,鼓吹向古人学习如何走捷径;如何赚大钱;如何耍权术、保权位;如何求神佑、避灾祸,甚至如何得长生、玩女人等,以国学的名义兜售假、冒、伪、劣的文化产品和文化糟粕。这些国学热之虚火,恰为一些人提供了攻讦和否定国学的口实和弹药。虚火不熄,则国学亦不能真热。

检验国学是真热还是虚火,应有两个起码的标志:一是国学教育是否真正走进从小学到大学的课堂,并成为终身教育,从而使国学非热于一时一地,由热转为常态;二是国学是否具有核心价值和文化精神的社会实践,其中包括和谐社会和国家软实力建设;发展模式的创新和国际话语权的确立;全民素质的提高和政治文明的进步;个人道德品质的提升和社会规范的有序等。

在国学的内容纷繁复杂,人们阅读国学也应该理性对待。第一需要有选择性。国学著作汗牛充栋,虽然是很多古人杰出智慧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成分,正是这种良莠并存的状况,使得国学阅读尤其要注重甄别,择善而读。第二,阅读国学著作,需要培养慢读与重读的习惯。国学经典不同于网络上速生速朽的文化产品,它是一种智慧的发酵与岁月的沉淀,蕴涵着丰富的知识与深刻的哲理,惟有细细咀嚼,才能领悟。一遍不行,便再来一遍,久而久之,才能逐渐进入“温故而知新”的境界,每次重读,都有新得,如此读书,才会收益无穷。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阅读国学需要“转识成智”,“下学上达”。国学究其根本,是滋润人生、净化心灵的学问,使人之所行不悖规律,合乎大道,所以我们阅读国学,应该越过工具理性,到达价值理性,使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智慧,并成为对人生境界的一种润泽与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理性看待网红议论文

全文共 766 字

+ 加入清单

在《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的2015年十大流行语当中,“网红”一词赫然在列。有人说,这是一个“红生万物”的时代,随着网络的发展,催生了网络红人,出现“网红”产业,兴起“网红”经济。很多青少年,甚至竟将“网红”定位为将来最期望的职业。

目前大量“网红”让人感觉品位低劣,且有很多抖机灵、爆粗口等粗鄙表现,所以一说到“网红”,大众最容易想起来的就是那种经常在微博上活跃,想起假脸,想起卖假货,想起无休止地互相谩骂互相揭短的一批网络红人。可见,在中国,这一行业早已被破坏。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网红”跟大多数公众人物一样,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无数关注,他们必须要考虑到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大众带来的影响。更何况,“网红”的大部分粉丝都可能是未成年的青少年,不良的示范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当然也有不少“网红”是凭专业精神、生活智慧来获得公众关注,向大众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不管是此前的中学教师教学视频被追捧,还是横空出世的阿尔法围棋,甚至是作为世界顶级物理学家的霍金,只用了3天时间就成为一个“超级网红”,从他们身上都可以看到“积极网红”的因子。他们增加了人们对于科学知识的了解,增加了对个人奋斗精神的激励,这些人也为互联网世界增添了更多的积极因素。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红”在资本和利益相关者的热炒之下成为了风口。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当下的各种“网红”乱象,监管要管、平台要治;对于我们普通大众来说,应该理智看待网红现象,不要盲目追风,不能忘记本质;而“网红”们更当自重自强,当“网红”不能放弃底线,应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网红”才会红得长久、红得有价值。

总之,“网红”是个新生事物,社交媒体兴起也没多长时间,它能够成为什么样,首先取决于我们把它想象成什么样。也不要简单抱怨网络和社交媒体的肤浅,而要多想想它为什么像现在这样肤浅。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理性看待网红议论文

全文共 1003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长大后你想做什么”这个问题,有一个答案新鲜出炉——当网红。面对令人瞠目结舌的少年梦想,家长们意见不一,踌躇、支持抑或反对,一时间竟成为莎士比亚式的哲学问题。

其实,网红梦作为新时代互联网的产物,恰如大潮涌来,势不可挡,因此,我们明智的态度是顺应潮流,积极因应。既然无法拒绝,我们能做的,就是学会理性看待它。

网红梦可以有,但前提是你要真正了解它。网络的发展方兴未艾,海量信息扑面而来,没有判断能力的小学生也许还没掀开它神秘的面纱,就已被那朦胧的气质蛊惑了。所以,在确立网红梦之前,你得先认真了解清楚,网红到底是个什么职业?它的工作性质是什么?它一如你头脑中想象的那么简单吗?还是你只是被它惊人的收入与光鲜的表面所迷惑,以至于看不清它的本质?正所谓“让美梦成真最好的方法就是醒来”。清晰地分析过这个行业之后,如果你仍一如既往地热爱它,那说明你的追求是真的。这时,你便可以开始制定详尽计划,并征求父母的意见,一步一步将梦想成真。

然而,网红梦需要的绝不仅是热情与计划,更重要的是,你要明确网红这样一个公众人物到底应该坚持什么样的价值观。

白岩松曾说:“世间有种永不落俗的风尚,叫明辨黑白。”作为网红,真善美的价值观的输出至关重要。靠外在,炫身材,甚至出位的表现,你也许可以走红一时,却注定无法赢得未来人的“芳心”;但靠优秀的品格与卓越的才艺吸引世人的眼球,你定然可以走得远,走得值得,走得光彩。

郭美美炫富晒照终落得吃几年牢饭的下场,papi酱炫内涵时评最终迎来事业的春天;蓝瘦香菇依靠低俗娱乐赢得几日头条,傅园慧凭借“洪荒之力”最终跨界爆红。凡此种种,对比的就是众生百态,亦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如何定位自己的网红梦至关重要。

网红的标签大多源于自身,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在网红这个鱼龙混杂的行业,守得住内心的那股清流,你才可能走得更远。而这股清流要早在“网红”仍是一个梦想时就要开始酝酿。

钱钟书说:“每一个偶然,都是化了妆,戴了面具的必然。”网红梦汹涌澎湃,实则是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娱乐浮躁的表现——内心不安,活着不易,却又汲汲于名利,这让太多的人如此渴望一夜爆红。

少年总会长大,理想的实现绝非一日之功,家长们大可不必过分焦虑。网红梦看似来势汹汹,但去势也汹汹。倘若孩子真的想成为网红,那就细细规划,正确引导,鼓励孩子成为一个正能量的网红,也未尝不可。一言以蔽之,理性看待,方为正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理性看待微信与微博

全文共 925 字

+ 加入清单

王尔德曾言:“一件事情的本质是什么,取决于我们让它成为什么;一件事情是什么样子,取决于我们看待它的方式。”当网友们在为微信与微博谁更胜一筹而激烈争辩时,我却认为要理性看待这两者的利弊。

在我看来,微信是对熟人社会与个人情感的回归,而微博则是对开放社会与多元思想的追求。

微信的方兴未艾,显示了人们在熟人间寻求情感共鸣的需求。于坚曾感叹:“中国的传统社会是熟人社会,乡土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但现代社会却是一个陌生人社会。”因此,当现代化的历史车轮碾过昔日维系宗族情感的宗祠,当冰冷僵硬的水泥建筑吞噬着邻里的温情,现代人迫切需要在这样一个陌生无依的环境里寻求来自亲友的情感慰藉。而微信上来自儿时好友的一个“赞”或是由昔日同窗贴出的一张校园里木棉花怒放的照片,都能让如梁鸿所言的“被现代社会急剧抛弃了”的人们抚平被孤独划破的创伤,重获来自人情交往的感动。他们从微信中获得的,是如顾城叹道的“人都要回家,都要用布把星星盖好,然后把灯碰亮”的回归家园与集体的归宿感。

然而,一味沉迷于微信所营造的隔绝外界的只由熟人筑建的避风港,必然会导致狭窄的眼界与僵化的思想。此时,我们便需要微博上的自由氛围与多元思想。

罗素写道:“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而微博,正是这样一个为不同思想提供自由表达机会的强大平台。微博打破了现实社会中的阶层固化,让各阶层人们在平等氛围中使思想各自交锋,共同沸腾。在微博上,你既可以热心公益,转发一段“冰桶挑战”的视频;也可以针砭时事,与刘瑜探讨《观念的水位》中透露的社会转型动向;还可以尽情吐槽,在“春晚”的微话题里感受言语盛宴的狂欢……而这些无不在传递着自由平等,畅所欲言的现代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使社会前进的催化剂。1780到1820这短短40年间,德国的思想天空群星灿烂,康德,歌德,黑格尔等思想家层出不穷。这一切与当时德国开放自由的学术氛围密切相关。因此,微博所营造的自由氛围实则是现代精神的闪烁,微博上的言语交锋也实是思想火花的迸射。

哈瑞·爱默生曾感叹:“被风吹动的水面不能平静下来接受美丽的风景。”当我们平静下来以理性态度审视微信与微博,便可兼得微信中的温暖人情与微博中的自由思想,从而在情感的安抚下踏入思想的圣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