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端午节的由来和传说端午节的故事有哪些(20篇)

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描写寓言故事的事例作文,欢迎大家参阅学习!

浏览

3412

作文

269

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作文

全文共 283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传统节日有很多,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节日还是端午节。端午节的由来你们还不知道吧,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两个国家。一个国家叫楚国,另一个国家叫秦国。楚国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叫屈原。

有一次,秦国要攻打楚国,楚王知道了这件事,并没有特别重视。这件事让屈原知道了,屈原连忙找楚王商量对策。楚王说:“不会败的,放心吧!”后来,楚国战败了。屈原知道国家战败了,便跳进汨罗江自杀了。

楚国百姓得知屈原自杀了,便去汨罗江打捞屈原的尸体,但是没有打捞到。因为屈原投江的日子是五月初五,所以每年五月初五人们往江里扔粽子,免得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

这就是端午节的来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端午节的由来的作文700字

全文共 677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艾节、端午、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各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就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游百病。

端午节是我国纪念屈原的日子。屈原,这就是春秋战国时期,楚怀王的一位大臣,屈原很忠良,所以楚怀王很喜欢他,还有一位很嫉妒屈原,便用阴谋来害他,这就是楚怀王渐渐不信任他了。有一次,秦国要跟楚国与好,屈原仔细分析,知道了秦王的阴谋,便冒着生命危险去告诉楚王,楚王不但不听,还把他释放到远离他乡的地方。当楚王刚到秦国就被擒住,他后悔当时不听屈原的话,因气大而死,屈原当得知国家快灭亡时,他不忍再看下去了,写了最后一首爱国诗,便抱着石头跳进汨罗江,当地人知道后,赶紧划船去打捞屈原的遗体,有些人向江中扔鸡蛋、粽子,倒雄黄酒,全都是为了不让鱼虾不吃屈原的遗体;赛龙舟就是因为当时打捞屈原遗体的原因。不仅,端午节有它的历史还有一些食俗与风俗。

端午又称重午,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

端午节流行于汉、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区。

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要用雄黄水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字,还要佩带五颜六色的香囊。

端午节就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忠良。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九寨沟的神话传说故事

全文共 201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素有“人间仙境”之称的南坪县九寨沟,以它独特秀丽的山水景色驰名中外,关于九寨沟也有着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九寨沟五绝之彩林。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境内,以原始的生态环境,一尘不染的清新空气和雪山、森林、湖泊组成了奇幻、幽美的自然风光,被誉为“童话世界”、“人间仙境”。九寨沟的高峰、彩林、翠海、叠瀑和藏族风情被称为“五绝”。

相传主管草木万物的地神,又称大山之神名比央朵明势巴有九个美丽、善良的女儿。尽管这九位姑娘冰雪聪明又惹人喜爱,同时还拥有世间男子所没有的超强本领,但比央朵明热巴仍然因为没有一个儿子来继承他的志向而感到苦恼。不过,他还是很爱自己的这九个女儿。他在水晶般明亮的大岩山中,为女儿建造了很多漂亮舒适的楼阁庭院,让她们吃世间最好的东西,看世间最狂犬病的景色。为了更好地保护几个女儿,比央朵明热巴每次外出时,总是把大山之间紧紧地锁上。

九位姑娘一天天地长大了,出落得一个比一个优秀。她们想像男子汉一样,走出秀楼,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一番,学些本领,为父亲多分担一些事情。可是,要想出去经历风雨,父亲是不会同意的,就是走出这道房门都是件难事。

这时,最聪明的九姑娘提议说:“我们各自都会变幻,可以变成一只蜜蜂或者蚊虫,贴在阿爸的身上,偷偷学习他如何开、关大门,这样我们就可以出入自由了。”几个姐妹都很赞同。于是,当比央朵明热巴要去察视山川河流时,大姑娘就变成蜜蜂,悄悄地趴在阿爸的肩膀上,学会了开、关门的法术。

九寨沟五绝之叠瀑一天,九个姑娘趁阿爸不在,变成一群彩蝶飞了出去。时值正午,她们来到十二座大雪峰的上空,发现下面沟谷纵横,霉烟四起,清泉溪河全都变成了污水毒气,庄稼都枯萎了,山林中的鸟兽横七竖八地死在溪水旁,老百姓也都一个个死在道路两旁。九个姑娘立刻变幻成人形,走到一位奄奄一息的老婆婆面前,问她这里发生了什么。老婆婆说:“姑娘,你们快走吧。这里来了个叫蛇魔扎的妖怪,据说,他只要杀死十万条生命,就能天下无敌。他在所有的河里都投放了毒物,把这里变得乌烟瘴气,毒死很多生命啊。”

“这里出了这么大的事,比央朵明热巴怎么不管呢?”姑娘们不解地问。

老婆婆说:“那个蛇魔扎很厉害,比央朵明热巴几次都败在他的手上。”

姑娘们一听,才明白为什么这段时间阿爸一直闷闷不乐,原来是这个妖怪在作祟。她们救起老婆婆,然后就开始商量如何对付那个蛇魔扎。

可是阿爸的法术如此高强,都败给了蛇魔扎,她们几个女子,法术又不高,如何是那妖魔的对手呢?聪明的小九妹突然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她神秘地说:“阿爸不是经常说阿舅雍忠萨玛很有本领嘛,就连阿妈生前,帮助阿爸降妖除魔的本领都是阿舅雍忠萨玛教的。我们不如去找阿舅帮忙吧。”可是阿舅住的地方谁也不知道,只有按照阿巴石箱里的地图上的路线才可以找到。大家做好了决定,第二天一早,大姑娘见阿爸出门了,就从石箱里偷出了地图。

九寨沟五绝之翠海她们按照地图上所标的路线,变做九条飞龙,朝西天飞去。她们经过冰峰幽谷,冰雪把她们的龙皮冻成了厚茧;她们飞跃火海群,火焰把她们的龙皮烧焦,眼睛也烧得金黄金黄……几经磨难,她们终于来到了一处烟云飘渺的大山跟前。姑娘们抬头望去,半空中飘着一朵祥云,上面站着一个天神模样的人。他就是金刚降魔神——雍忠萨玛。他被姑们娘的诚心所感动,决定帮助她们。

雍忠萨玛取出一只玉石绣花针筒和一串绿色的宝石送给姑娘们,并说:“这个针筒是你们阿妈炼成的,你们见到蛇魔扎,只要把针筒对着他叫你阿妈的名字,万根金针会刺破妖魔的眼珠和心脏;他若还是不服,你们连叫三声我的名字,我会帮助你们的。降服蛇魔扎后,再把绿宝石撒向十二座雪蜂,那里就会恢复原来的样子了。”

九寨沟五绝之雪峰姑娘们向阿舅告辞后,拿着宝物,风雨兼程,直奔那十二座雪峰而去。蛇魔扎见到九位姑娘,露出了可怕的嘴脸,他挥舞着魔爪,喷射着毒气向姑娘们扑了过来。姑娘们拿出针筒对着他,喊出阿妈的名字,只见针筒中万根金针一起射向蛇魔扎,扎得他浑身是血。但是蛇魔扎仍不甘心,他把地上的污水卷成巨浪,冲毁良田房舍,直往雪谷外冲去。姑娘们见此情景,急忙呼叫阿舅雍忠萨玛的名字。突然,空中传来一声巨响,一面闪着金光的镜子挡住了汹涌的洪水,洪水顿时消退了,蛇魔扎的头挂在了宝镜的前面。

正在这时,比央朵明热巴也赶到了十二座雪峰前,他看到九个女儿勇敢地与蛇魔扎作战,赞许地望着女儿们,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姑娘们请求阿爸让她们留下来恢复这里的山川河流,阿爸答应了她们。

九寨沟五绝之藏情姑娘们把绿色的宝石撒向十二座雪峰,这里的山绿了,水绿了;她们洗过澡的湖泊变得色彩斑斓;她们耕耘过的地方,长出了很好的庄稼;她们去过的树林,鸟儿欢唱,小动物舞蹈,她们所到之处一片生机盎然。九个姑娘帮助这里的人们重建了家园,并分别与九个藏族小伙子结了婚,慢慢地形成了九个部落,分居在九个藏寨中,大家团结如一家。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地方叫做九寨沟。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端午节的由来作文350字

全文共 348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让我说给你听听吧!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是一位很有能力的人。有一年秦国攻打楚国,把楚国的国王楚怀王抓走了。楚怀王的儿子楚顷襄王即位,他不想救他爸爸,因为他爸爸回来以后他就当不了国王了,所以他就找个借口说:“秦国太强大了,咱们还是别惹他的好!”

屈原对楚顷襄王说:我们可以联合齐国,共同去抗击秦国。

当时有一个奸臣,怕屈原得到国王的信任,就向国王说了屈原很多的坏话。楚君襄王听了这位奸臣的谗言,把屈原的官罢了,还把屈原流放到沅水、湘江一带。

公元前278年,秦国功进楚国的都城,楚国灭亡。屈原居然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很伤心。抱着石头投江自杀了。

从此,每年的这一天,人们更会用各种方式,开展各种活动,来纪念屈原。如包粽子、竞龙舟、喝雄黄酒。

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关于端午节的英语作文:端午节的由来

全文共 2136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重午、午日,此外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May in Chinese lunar calendar, known as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the end is the beginning "," early. ". Fifth day of the called side five. Chinese to Chinese era,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ases in February, to May May afternoon, so called the number "Five" and "good", "Five" is a positive number,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also known as the end of five, five,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transit, afternoon, afternoon, in addition to some place Dragon Boat Festival will be called in May Festival, AI Festival, the summer festival. From the historical point of view,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two word first appeared in the Jin Zhou Chu "endemic in mind": "a dragon boat festival dumplings, cooked duck".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a traditional festival of the Han people in china. This day indispensable activity gradually evolved into: eating dumplings, dragon boat race, hanging calamus, Artemsia argyi, smoked herb, dahurian angelica root, drink realgar Yellow Wine. It is said that, eating rice dumplings and dragon boat race, is in memory of Qu Yuan, so after the liberation of Dragon Boat Festival had to be called "poet Festival", in honor of Qu Yuan. As for hanging calamus, Artemsia argyi, smoked herb, dahurian angelica root, drink realgar Yellow Wine, it is said to be evil in order to pressure.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端午节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假期为一天。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Today,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still Chinese people a very popular in the grand festival.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from 2008 onwards for national holidays, the holiday is a day. The state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May 20, 2006, the customs with the approval of the State Council included in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ist.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最新2024端午节的故事:挂葫芦

全文共 773 字

+ 加入清单

很久以前,有一个神仙厌倦了神仙的生活,只身来到人间,想要看看人间的百姓们是怎样生活的。

他乔装成卖油郎,挑着担子,来到一座偏僻山村,高声叫喊卖油。村民听到吆喝,相继提瓶前来买油。平日里卖油郎做生意,都是按斤计价,收钱打油。可吕洞宾与众不同,撇下油担,闪坐一旁,一边吆喝,一边打量着四周光景,既不看称,又不数钱。全凭买油人自觉称油,随意付钱。村里有些贪图小利之人见状,喜出望外,便都趁机多称油,而少付钱。

而后一些村民闻讯,也都纷纷效仿,不一而足。 村里有个老实本分的后生见众人都是多打油少付钱,随后扬长而去。便也照此办理,拎着多打的油,兴致勃勃地赶回家中。见到母亲后,将众人和自己取巧买油之事,当作笑谈,说给了母亲。谁知母亲听罢,面带不悦,厉声训斥儿子攫取不当之利。责令儿子立即把多打的油如数退还,并向卖油郎当面赔罪、致歉。儿子遵嘱,退还了多打的油,补足了亏欠银两,还当面向卖油郎道了歉。

其实,神仙对此早已明察秋毫。但见全村百姓只有后生一人前来退油致歉,便连连夸奖其厚道诚实,善良孝顺。感慨之余,还伏身后生耳边,告知其一件秘事:“五月初一,将有大祸降临山村,在门前挂上一个葫芦,便可消灾避祸,太平无事。”

善良质朴的母亲听到儿子诉说,忙嘱其赶快把此消息告知众乡亲。听到消息的村民,纷纷在各自家中门楣之上挂起了葫芦。数日之后,果然乌云翻滚,大雨滂沱,山洪爆发。湍急的洪水冲走了村里没挂葫芦人家的房屋、家具和耕牛。而挂葫芦人家,则毫发未损,安然无恙。

此后,每年五月初一,全村人都会在此之前就早早地挂起葫芦,以祈保全家平安康泰。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黄河以北的山野乡村,商市集镇。这里的人们一到端午节,就开始置备和悬挂各式大小葫芦。可是在北方地区适宜种植葫芦的地方并不普遍。于是,人们就请擅长扎纸活的画匠们用彩纸粘成葫芦状,挂在自家门上已消灾祈福,驱祸避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国名人“孙中山”名字由来的故事

全文共 1065 字

+ 加入清单

有资料记载,孙中山先生的祖籍是在河源市的紫金县中坝镇孙屋排村,在紫金有一个“中山纪念小学”和“紫金中坝发昌中山纪念陈列室”。孙中山先生“祖籍紫金之说”虽有争议,但亦为世人所知,而关于他的名字由来,却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历史掌故。

孙中山先生,1866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香山县。初名帝象,稍长取名文,字德明,又有了新意。孙中山先生早年在澳门、广州行医及游历欧美,多是以逸仙为名。后来,革命同志常以“中山”称之。这“中山”本是个典型的日本姓,怎么会变成孙先生的名字呢?这里有一段趣事。孙文到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日本青年宫崎滔天、平山周十分仰慕孙文,经过许多周折,两人在横滨中国革命志士陈少白的寓所见到了孙文。交谈之中,两人深为孙先生的革命热情和深刻见解所折服。他们决心尽全力帮助孙先生,希望孙先生在日本多留一些时日。为了安全,宫崎滔天和平山周提议孙先生改住他们安排的旅馆,孙先生接受了他们的建议。

于是,孙先生在宫崎滔天、平山周的陪同下,前往新的旅馆。他们一路经过日比谷公园,又经过中山侯爵府邸,来到了名为“对鹤馆”的旅舍。住宿要填写登记表,就由平山周代笔填写。填到姓名栏时,平山周为难了。当时,孙先生正在流亡之中,不能公开使用真姓实名,这可怎么办?平山周急中生智,想起刚才路过的中山侯爵府邸。这“中山”是日本人最常见的姓,正好借来一用。于是,平山周就写下了“中山”二字。有了姓,可是名呢?名怎么填?看着平山周焦急的样子,孙先生接过笔,在登记表上的“中山”后面,写下了一个“樵”字。

事后,有人问孙先生,为什么要以“樵”为名。孙先生说:“现在中国到处是榛莽荆棘,我就是披荆斩棘的开山樵夫啊!”就这样,孙文先生在日本就以“中山樵”这个日本姓名进行革命活动。同志们都称他为“中山先生”。“中山先生”这是日本民族常见的称人方式。因为这样称呼习惯了,革命同志也就不再称他为孙文,而是在日本姓“中山”前面另加了中国姓“孙”,称他为“孙中山”。只是在正式的场合,才称孙文或孙逸仙。就这样,一个日本的姓变了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文的另一个名,而且是最常用的名。

为了让后人永远铭记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他的家乡广东省香山县改名为中山县,即现在的中山市;我国放多城市的街道、公园。也以“中山”命名;还出现了“中山”为名的学校、医院、舰艇;而一种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服装,也被称为“中山装”。由于有了孙中山先生祖籍“紫金之说”,也就有了紫金“中山纪念小学”和“紫金中坝发昌中山纪念陈列室”,并于1986年由任民革中央代主席、中国人民政协副主席屈武同志亲笔书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经典作文: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全文共 732 字

+ 加入清单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代,有一个晋献公,他有个妃子叫骊姬。由于骊姬的儿子奚齐想继承王位,骊姬便千方百计地设计谋害太子,太子申生被逼无奈,只好悬梁自尽了。骊姬奸计得逞之后,又想杀害申生的重耳,重耳听到风声就连夜慌忙逃出了皇宫。

重耳逃出皇宫时,身后跟着数百个随从,可是在逃亡路上,需要经历的磨难数不胜数,几百个人的队伍变成了几十人,最后只剩下几个人了。有一次,公子重耳饿得快昏倒了,手下的忠臣介子推就把自己腿上的一块肉割下来,烤熟了给重耳吃,以表自己的一片忠心……

在外流浪了十九年,重耳得知骊姬已被诛连九族时,便回到皇宫执掌了政权,这就是后来的晋文公,读后感。晋文公把以前忠于自己的人,都封官加爵,却唯独忘了介子推。后来一个人说起了介子推,晋文公才猛然想起了他,就派御林军出去找他,然而,并没有像想象的那么顺利。御林军去介子推家三次都家门紧锁,晋文公就亲自去他家,不想,介子推却背着老娘,二人一起逃上了家对面的绵山。有人给晋文公提议说:“我们把这座山三面点火烧了,只留下一面不烧,介子推就会从不烧火的一面下来的。”

晋文公果然采用了他的意见,照他说的方法做了。结果,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仍然不见介子推的影子。等到大火熄灭后,御林军就上山去看,只见介子推和他的老母亲,抱着一课烧焦的柳树而死了。这棵柳树的树洞里有一片衣襟,上面写着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

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做鬼终不见,

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

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

勤政清明复清名。

后来,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把放火烧山的那天定为“寒食节”,把第二年去祭拜的那天定为“”。唐朝时,人们把寒食节和清明节合二为一,就是现在的清明节。在民间清明节里就有吃寒食的习惯了。

[经典作文:清明节的由来传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重阳节的传说故事

全文共 915 字

+ 加入清单

每逢佳节倍思亲”,那么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阳”。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

东汉时,地处中原的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

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仙翁说罢,用手一指,一只仙鹤展翅飞来,落在桓景面前。桓景跨上仙鹤向汝南飞去。

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乡亲们安排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重阳节时已近晚秋,大气凉爽,空气清新,能见度高,这大概也是人们选择登高远眺的原因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重阳节的传说故事

全文共 931 字

+ 加入清单

很久以前,汝南县有个青年名叫桓景。他和父母妻子一家人守着几片地,安分守己的过日子。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汝河两岸忽然流行起瘟疫,夺走了不少人的性命。桓景小时候曾听大人说过,汝河里住了一个瘟魔,每年都会出来散布瘟疫,危害人间。为了替乡民除害,桓景打听到东南山中住了一个叫费长房的神仙。他就决定前去拜师学艺。

桓景带上一袋干粮上路了。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蹚过了一条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又一双鞋,翻越了千山万水,还是找不到仙人的纵迹。有一天,他忽然看见面前站着一只雪白的鸽子不断地向他点头,桓景走近前一看,鸽子却飞出了两三丈远,落地后又不断地向桓景点头。就这样,桓景跟着白鸽,终于找到了费长房的仙居。桓景走到门口,恭恭敬敬的跪了两天两夜。到了第三天,大门开了,一个白发老人笑眯眯的对他说:“我看你一心想为民除害,就收下你这个徒弟吧。”他交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又教他降魔的武艺。桓景每天勤学苦练,终于把剑术练得炉火纯青。

有一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过来对他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害人。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先让乡亲们登高避灾,然后再去斩妖除魔”。说完,就用手招来一只仙鹤,把桓景载回汝南去了。

桓景回到家乡,把费长房的话向大伙儿说了一遍。到了九月九那天,他带着全村老小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分给每人一片,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说是可以避瘟疫。安排妥当后,他就带着降妖青龙剑回到村中,等着斩杀瘟魔。

中午时分,汝河里狂风怒吼,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出水走上岸来,趾高气扬地走进村里。他发现村里一个人也没有,就四处张望,最后发现村民们都躲在山上,便狂叫着向山上冲去。刚到山脚下,突然一阵浓郁的茱萸叶香和菊花酒气迎面扑来,瘟魔顿时头晕眼花,哼哼呀呀地在原地打转。桓景手持宝剑从村子里直奔瘟魔而来,和瘟魔斗了几个回合。瘟魔见势不妙,转身就逃。桓景“嗖”的一声射出了宝剑,宝剑闪着寒光,一眨眼就把瘟魔钉死在地上。

从此,汝河两岸再也不闹瘟疫了,这一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此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活动,来纪念桓景铲除瘟魔、为民除害。因为九月初九又是重阳日,所以人们就把这一天叫做“重阳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伍子胥带来端午节的故事

全文共 1749 字

+ 加入清单

在江浙一带,端午节的起源倾向于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伍子胥家族在楚国很有名。先祖伍举是直言楚庄王有功劳的楚国名臣,其父伍奢是楚太子建的老师。

公元前522年,伍子胥因父亲伍奢、兄伍尚及全家100多人被楚平王所杀,而避难逃奔吴国。后结识吴公子光,并帮助公子光夺得王位,是为吴王阖闾。为使吴国能内可守御,外可应敌,他建议吴王阖闾“先立城郭,设守备,实仓禀,治兵革”,并受命亲自选择吴国都城城址。他“相土尝水”、“象天法地”,最后选定城址,合理规划,建造了阖闾大城。也就是今天的苏州城。伍子胥具有雄才大略,又深得吴王阖闾信任。他忠心耿耿帮助吴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吴国国力达到了鼎盛之势。

吴王阖闾去世后,他继续辅佐夫差即位,帮助吴国打败越国。伍子胥分析吴越两国由于自然条件的因素,二者只能存其一,所以他主张一定要灭掉越国。但是吴王夫差自矜功伐,听信伯噽谗言,允许越国保全下来。并将伍子胥赐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便命人把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

伍子胥的死,也预示着吴国灭亡不远了。伍子胥死后三年,吴国被越所灭,夫差悔之晚矣。死前唯一的请求,是以三寸布帛盖住双目,以示自己死后无面目去见伍子胥。吴国百姓更加怀念国之柱石伍子胥。千百年来江浙一带相传伍子胥死后化为涛神,端午节即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伍子胥的故事,《史记》、《越绝书》、《吴越春秋》都有书写。司马迁对伍子胥推崇有加,赞美之词溢于言表,称他为“烈丈夫”。

吴越之战,在江南一带留下了许多遗迹,也留下了许多传说故事,千百年常说常新。传说,伍子胥死后,尸体浮到太湖,当地百姓怜惜他,把他的尸体打捞起来安葬。后人为了纪念他,便把挂过他头的城门叫“胥门”,把投他尸体的河叫“胥江”,把湖口称为“胥口”。胥口附近的一座山也命名为“胥山”。胥口太湖边上有一座胥王庙,庙内有伍子胥的衣冠墓,墓碑上写着:“吴相国伍公之墓”,还封他为镇湖的湖神。

《越绝书》记载,吴王派勇士把伍子胥尸体抛向江心,只听见阵阵巨响,气若奔马,威凌万物,过了很久,尸体才随着潮流归入大海。过后,那声音还响个不绝,仿佛水仙也。最神奇是《吴越春秋》:“越王葬种于国之西山,楼船之卒三千余人,造鼎足之羡,或入三峰之下。葬七年,伍子胥从海上穿山胁而持种去,与之俱浮于海。故前潮水潘候者,伍子胥也,后重水者,大夫种也。”在江浙一带民间向有传说:潮头坐有潮神,来潮是伍子胥,回潮是文种。这都是老百姓为纪念伍子胥和文种这两位冤死的忠臣,因同情而敬重为神灵。故事是虚,思想是实。

东汉邯郸淳在《曹娥碑》上说,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浙江上虞人民要迎涛而上,迎接“伍君”,而所谓“伍君”便是伍子胥。

浙江两岸“皆立子胥之庙,盖欲慰其恨心,止其猛涛也” ( 东汉王充《论衡 书虚篇》)。许多临江的山被命名为胥山,最为著名的是杭州胥山(就是现在的吴山,当时吴山濒临钱塘江),在山上建有子胥庙。

说到胥山,嘉兴也有一处。嘉兴的胥山,位于城东三十里外的大桥。因相传春秋时,吴国大将伍子胥在此练兵,死后葬于此而得名胥山。元代大画家吴镇绘《嘉禾八景图》,其七“胥山松涛”,写的即是此地风光。另一位大画家、清末海上画派的先驱之一蒲作英,别号“胥山野史”,曾独自一人踏雪上胥山探梅。胥山旧有伍子胥的墓、祠、磨剑石、石龟……俨然成为一个纪念忠良伍子胥的专门的场所。可惜这么一座充满历史文化气息的胥山毁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采石。

嘉兴的胥山不在了,在嘉兴一带,因纪念伍子胥而生成的端午节,千百年来却不曾间断。

2006年初,“伍子胥起源说”的苏州端午节进入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胥门是2500多年前伍子胥修筑的古城墙,至今仍保存完好。

端午的主要活动是龙舟竞渡。竞渡活动早在原始社会已在太湖流域盛行,是“龙图腾祭”的一种表现。自伍子胥被谗杀后,龙舟竞渡被赋予人物纪念意义和节日的固定化,这在《曹娥碑》、《荆楚岁时纪》、《清嘉录》等古人著作中都有明确的说明,伍子胥是春秋时人,早于屈原二百多年,而且端午的其他习俗如“斗百草”、“吃粽子”等均来源于吴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端午节的由来作文

全文共 422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那你们知道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吗?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人,他叫屈原,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为国家做了很多贡献。有一次,她想改善国家的秩序,想变法改革,但这触动了大贵族的利益,因此贵族们都很生气,为了阻止屈原变法,他们屡次劝说楚王,不要变法改革。屈原知道后伤心极了,说:“我为国家效力,你们却要为难我,阻止我,我这是何苦呢!”屈原三番五次的劝说楚王继续变法,但楚王是个老糊涂,他相信了贵族不再进行变法。

五月初五,这一天天气十分暖和,屈原因贵族的打压及楚王的不信任感到十分的伤心,他来到了江边,在愁苦无出路的时候,跳水自杀了。屈原虽然被贵族痛恨着,但却深受老百姓的爱戴,老百姓们知道后非常的伤心,为了防止鱼儿吃屈原的尸体,五月初五这一天用一种又宽又大的叶子把糯米包起来扔到江中,让鱼儿们能够吃食物,而不是吃屈原的尸体。

就这样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便流传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端午节的由来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有关端午节的作文精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最新2024端午节的故事:赛龙舟

全文共 530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在一条大河的边上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住在这里的人们每天耕种田地过着快乐的生活。在这条大河里住着一个龙王,每年春天,当人们开始耕田的时候,龙王就会飞到空中腾云驾雾,这时天空就会下起绵绵细雨,田里的秧苗喝饱了水,都长得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可是,这一年的春天,很长很长的时间天空都没有下雨。稻田干涸了,秧苗也枯黄了。焦急的人们不知道该怎么办。有一天,村子里的一个小女孩跟着她的妈妈去河边洗衣服,她们来到河边,小女孩学着妈妈的样子,拿着洗衣棒在河中敲打,一边敲一边嘴里念着:“咚咚咚,咚咚咚——”声音传出了很远很远,惊醒了正在河底深处睡觉的龙王。

当天晚上,村子里的人们都做了同样的梦。在梦中,龙王说“我亲爱的人们,很对不起,我睡着了,睡了太长太长的时间。现在我很想为大家降场大雨,可是我需要大家的帮助。请你们用大树做成我的样子,在河面上划行,这样我就能为你们降雨了。”

第二天早上,人们醒来后纷纷来到山上,砍下又粗又长的大树,做成漂亮的龙舟,在端午节这一天放到河中去划行。果然天空立刻下起了一场大大的雨,田里的秧苗开心地喝着,很快就直起了腰杆儿。

人们高兴极了,他们从心里感激龙王。从此每年端午节这一天,人们都会敲锣打鼓在河面上赛龙舟,祈福这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端午节关于屈原的传说

全文共 1384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的来历,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吃粽子于门上插艾或菖蒲驱邪,系长命缕,饮雄黄酒或以之消毒,赛龙舟等等。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于形状有棱角、内裹粘米而得名,后者顾名思义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节吃粽子,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这种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两个节日里食用。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4

佩香囊带五彩绳的习俗! 端午节人们佩香囊和戴五彩绳,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五彩绳则是用各种色彩的绳子编成手链!

1.端午时节忆屈原的作文500字

2.又到端午——忆屈原的作文

3.端午节的屈原传说作文

4.端午节的由来屈原600字

5.端午节屈原传说的作文

6.五月端午话屈原的作文

7.忆端午,思屈原的作文

8.端午时节忆屈原的作文

9.端午节作文:关于屈原的传说600字

10.端午佳节话屈原作文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日月潭的神话传说故事

全文共 966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我国台湾省,有个闻名遐迩、风光迷人的日月潭,一个关于她的美丽神话,久久地流传着。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我国台湾省,有个闻名遐迩、风光迷人的日月潭,一个关于她的美丽神话,久久地流传着。

古时候,台湾大清溪边住着一对青年夫妇。男的叫大尖牙,女的叫水社姐。他俩捕鱼过活,小日子过得挺甜挺甜的。

一天中午,忽然一声巨响,太阳不见了,大清溪也变得浑浊起来。到了晚上,又是一声巨响,月亮又不见了。从此,大清溪的日日夜夜都是墨黑墨黑的。禾苗枯黄了,果子不结了。大尖牙叹气道:“这日子怎么过呀?”水社姐看到丈夫唉声叹气,就说:“太阳月亮一定都落在地上,我们去找它,要回光明。”于是夫妻手执火把,翻过座座高山,穿过丛丛密林,踏过多少湍急河流……

这一天,他们爬上一座大山。终于远远地望见那边水潭一亮一黑。夫妻俩立即奔到大潭边。忽地看见一对大恶龙在潭里游来游去,象玩大水球一样,吞吐着太阳和月亮,发出咕咕怪响。

夫妻俩越看越恼火,便商量要杀死恶龙,夺回光明。他们向前走去,忽然发现一个岩洞。大尖牙说:“这洞可能是龙的家。”说着,他俩钻进洞里,走了很久,终于看到亮光,看到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婆婆在烧饭。夫妻俩向老婆婆说明来意。老婆婆很佩服他俩的勇敢精神,告诉他们,她是被恶龙卷到岩洞里来的,每天替龙做饭。还告诉他俩说,恶龙就怕阿里山底的金斧头和金剪刀。老婆婆说完,给他俩一把铁铲和一柄火叉。

夫妻俩告辞了老婆婆,日夜兼程来到阿里山脚,拼命挖呀挖呀,凿呀凿呀,不知过了多久,在他俩身后堆起了一座座小山峰。有一天,深深的洞里放出了红光,金斧头和金剪刀出现了!他俩拣起金斧头和金剪刀,跑出了洞,直奔双龙居住的潭边来。

此时,大尖牙把金斧头丢下潭去,只听“轰隆隆”一声巨响,两条恶龙从潭底翻起,掀起几丈高的浪花。水社姐急忙把金剪刀也丢下潭,只听“卡嚓”一声巨响,两条恶龙头被剪断了,从口里吐出了太阳和月亮。

大尖牙和水社姐照老婆婆教的办法,吞下龙的眼珠。忽然,他们变得又高又大。他们捧起太阳和月亮,用力抛回天空。从此,日月轮番放出光明,人们又开始了正常的生活。但是,为了不让太阳和月亮再掉进潭里。夫妻俩笔挺挺地守在潭边。年复一年,大尖牙和水社姐变成了两座雄伟的大山。

后代的人们就把这个潭叫做日月潭。把这两座山叫大尖山和水社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端午节的由来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是我国重大的节日之一。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是吃粽子、赛龙船、挂香包、系五丝绳等。

端午节这天,妈妈就教我包粽子。包粽子看起来很简单,但是真正做起来谈何容易呀!在动手之前,我的确觉得简单。我把糯米和豆子泡在水里,妈妈告诉我直到泡软了为止。我又把花生、果肉、大红枣跟糯米搅拌在一起,就变成了粽子的馅儿。然后我把馅儿弄成三角形的,拿起两三片竹叶,笨手笨脚的把粽子包裹起来,还用线绳把它牢牢的捆绑起来。不过我包的粽子歪歪扭扭的很难看,但是这也是我辛勤劳动的结果啊,我看着粽子满意的笑了。

妈妈干脆利落的包了十几个大粽子。我和妈妈一起把包好的粽子放到了锅里,过了一会儿,香气四溢,我以为粽子已经熟了,可是妈妈说时间还不到呢,让我耐心等待。又过了十多分钟,满屋子都飘着粽子的浓香,我简直就要垂涎三尺了。

我看着出锅的粽子,竹叶更加翠绿,我想一定是色香味俱全的。我咬一口香甜可口,真是天下美味呀!

今天我很高兴,因为我学会了包粽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端午节的由来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在饭厅快快乐乐的吃着粽子,我突然问爸爸:“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呢?”爸爸说他也不知道,其他人也纷纷表示不知道。于是,我只好自己去翻书查找。

相传在古代,楚国谋士―屈原深受楚怀王的重用。那些卑鄙小人就经常在楚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楚怀王渐渐不用他了,屈原见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悲愤不已。有一回强大的秦国派人找楚怀王议和,屈原看出这是秦王的阴谋,便去劝阻楚怀王,没想到楚怀王不但不听他的,还将他驱逐出都城。结果楚怀王一到秦国就被关机牢房里,三年后因忧郁成疾死在了秦国。楚怀王死后,楚襄王即位后,整天吃了玩,不理朝政,楚国一天一天衰弱下去。屈原多次劝说楚襄王,反而被流放到了遥远的汨罗江边。后来亲王占领了楚国的都城,屈原知道了这个消息后悲痛万分,因不愿做亡国奴而于农历五月初五这天跳进了滚滚的汨罗江里,后来百姓们为了保全屈原的尸体而往江里面投放粽子和鸡蛋,希望江里的鱼不要吃屈原,还把船装扮成龙的样子在江面上划来划去以便驱赶水怪。从此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就把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

喔,原来端午节是这样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端午节的由来

全文共 359 字

+ 加入清单

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浴兰节、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时至今日。端午节在中国人民中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而死。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还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了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端午节的由来优秀作文700字

全文共 752 字

+ 加入清单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今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奶奶家过端午。奶奶早就在等我们了,我刚一打开车门,她笑盈盈地走过来搂着我说:“我家孙女又长高了呢!”走进奶奶家,我就闻到一股植物淡淡的清香,不住地往厨房里探头,爷爷正在包粽子呢。我赶紧跑过去对爷爷说:“爷爷,我也要包粽子。”爷爷笑着说:“好好好,我这就教你做,不过这粽子可不好包,你要看仔细咯!”于是爷爷拿起粽叶从中间对着卷成漏斗的形状,再用勺子一勺一勺地把米放进粽叶里,差不多装了一半,爷爷又舀了一个红枣嵌进去,再装入一些糯米将粽叶填满,接着把叶子往里一折,用红线将包好的粽子绕起来,“最主要绕紧,否则米会漏出来,那就要粘锅了。”爷爷一边示范给我看,一边用力地拉了拉绳子,最后打一个结。一个胖鼓鼓、穿着深绿色衣服的粽子就完成了。我学着爷爷的样子把叶子卷起来,不一会儿,我和爷爷就做了一大盘粽子,爷爷把粽子小心地放进锅里,蒸了一会儿,锅里冒出一股清新的味道,弥漫了整个厨房,经过一上午的蒸煮,粽子就出炉了。这时姑姑们也来了,平时冷清的爷爷家一下子热闹起来,我们边吃边聊天,可开心了。

突然爷爷问我:“曼嘉,你知道这个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当然知道!”我兴奋地回答:“古时候有个爱国诗人叫屈原,他看到自己的国家被敌人侵略,不忍心看到国家变成这样,最后投入汨罗江表示自己爱国的决心,百姓们不希望他死,就划船打捞屈原,又担心江里的蛟龙、鱼虾会吃他的身体,于是纷纷把食物丢到江里给鱼虾,希望他们不要吃屈原的尸身。后来人们又将食物用叶子包裹起来丢进江里,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就是这样来的。”听了我的解说,大家纷纷夸我是个博学多才的小才女。

端午节作为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随着时代的变化,其实演变到现在,更是一个一家人团聚、放松的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端午节的由来优秀作文700字

全文共 318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由来》主要讲了屈原的感人故事。他爱国、有才干,并且深受百姓的爱戴,可是楚王却听信了其他人的谗言,把屈原流放到了很远的地方去,不再重用他。后来楚国被秦国占领,他感到报国无门,在万分悲愤之下,抱着石头投汨罗江自尽了。当人们听到这个消息,都涌到江边去呼唤、打捞,向江里投食物,倒雄黄酒,希望屈原的尸体不被鱼虾所伤害。后来,有人梦到屈原容颜消瘦,就想了一个办法,把食物用箬叶包起来,缠上红丝线投入江中。从此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为了纪念屈原,都会向江中投粽子。

我在讲这一课时,采用了三勤四环节教学法,把两课时的教学内容压缩成了一课时,所以教学本课时时间显得有点紧张,做后还拖了点堂。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活动,我觉得有几点值得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