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勇于冒险哲理故事_汇编20篇

在青春中,我们有着失落,但是,我们也有这快乐。就像是走在一条种满法国梧桐的街道,有时走在阳光下,有时,却也有这树荫下的落寞。一切的成功是有努力换来的,但我努力换来的却不全是成功,这是青春的我们必须知道的。在青春中,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勇于冒险哲理故事_,供大家学习。

浏览

1391

作文

1000

篇1:四个老婆哲理故事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天,释迦牟尼给他的几个弟子讲了一个故事

有个商人娶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既伶俐又可爱,陪在他身边,像影子一样跟随他;第二个老婆是他从外地抢来的,她格外美丽,让人羡慕;第三个老婆整天打理他的日常琐事,让他不用为生活操心;第四个老婆是最忙的,但是他不知道她整天都在忙什么,他几乎忘记了她的存在。

商人要出远门了,旅途十分辛苦,所以他要选一个老婆陪伴自己。

第一个老婆说:“我才不陪你呢,你自己去吧!”第二个老婆说:“是你把我抢来的,我又不是情愿嫁给你的,我也不去!”第三个老婆说:“我不能忍受路途的风餐露宿之苦,所以我最多送你到城郊!”第四个老婆说:“无论你到哪里我都会跟着你,因为你是我的主人。”商人感叹:“到了关键时刻还是我的第四个老婆好!”于是他就带着第四个老婆开始了他的长途跋涉。

释迦牟尼说:“你们明白了吗?这四个老婆就是你们自己!”

第一个老婆指的是肉体,人死后肉体是要与自己分开的;第二个老婆是指金钱,许多人为了金钱辛劳了一辈子,死后却不能带走,无非是水中捞月;第三个老婆是指自己的妻子,生前相依为命,死后还是要分开的;第四个老婆是指个人的天性,你可以不在乎它,但是它却永远在乎你,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贵,它永远不会背叛你,它永远跟随你。

禅思禅悟:人的肉体、所拥有的金钱以及亲情关系,都是人们所需要精心维护的,也是最终将与人分离的。只有天性才会永远与你相随,伴你左右。因为无论何时何地,是贫穷还是富贵,我们都应当维护好自己的天性,永远记得“我是谁,我将成为怎样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最后让你粉身碎骨的是你的优点哲理故事

全文共 972 字

+ 加入清单

你习以为常地夸耀自己的优点,依靠优势行走社会,赚取人脉和自信,换取口粮和名利。你也本能地遮掩自己的缺点,用粉底盖住痘痕,用欢笑遮盖伤疤,用亲和掩饰私心。可最后让你粉身碎骨的,却是你的优点。人们对缺点一早有了提防,却总是对优点放松大意。人们无度地炫耀、展示、利用优点,早忘了任何事都有利弊两面。

程式今年已经40岁了,还没有结婚,不是因为缺钱,更不是因为没女人。事实上,正好相反,正是因为他钱太多了,女人也太多了。作为一家公司的总经理,他早已衣食无缺,走到哪里都车接车送,人来人往。对于有价值也有明确标价的东西,没有什么是他得不到的。但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他几乎得不到任何有价值却没有明码标价的东西,比如爱情。身边如麻的女人,无不在努力献媚和示爱,但他真分不清楚她们是爱他的人,还是他的权和钱,或者一早连那些女人自己也分不清楚了。他不缺女人,但女人和妻子是两回事,在事业上如此有成就的他,内心总有一处冰凉,他没有信心也没有勇气将任何一个女人取回家,看待每个异性的眼神里始终有一丝犹豫、审视,还有那么点儿敌意。

老张头今年已经92岁了,人人说他好福气,一定能长命百岁。他每次都笑笑,也不说什么,但他心里明白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他也不是一直都明白,只是活到一定岁数,自然而然就懂了——什么名啊利啊的,根本都不重要。能和家人在一起,琢磨琢磨晚上吃什么,才是生活的意义。所以,这长寿对于他而言,是种运气,有时也是种磨难,他必须经历许多次常人不必反复经历的巨大痛苦一一送别自己所爱的人。他送走了自己的父母,老伴,挚友,甚至是大女儿。对于死亡来说,总是活着的人比死去的人更惊恐,也需要消耗更多的元气。他不喜欢失去所爱的人,对于这件事的不喜欢,有时甚至超越了对死亡的不喜欢。他为自己的长寿,付出了过于高昂的代价。

优点不会一直是优点,不会只是优点。它的能量是极大的,能够给你极具的荣耀,同时也能将你摔得粉身碎骨。如果你过于在意它,娇惯它,过于以它自居,你的优势就会让你因它逞一世威风,谁也不能打败和击垮你,最终再让你死在它的手里。你没必要轻视或者试图剔除自己的优点,况且有些优点与生俱来,就像长寿,你根本没得选择,你必须承受它所带给你的欢乐与痛苦。但你至少可以试着重新度量为数更多的那些受你控制的优点,正视它的存在,不过于依赖和炫耀,也许可以避免摔跤,至少能摔得轻点儿。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哲理小故事

全文共 367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个农夫挑着一担橘子进城去卖。天色已晚.城门马上就要关闭了,而他还有二里地的路程。这时迎面走来一个僧人,他焦急地赶上前去问道:“小和尚,请问前面城门关了吗?”

“还没有。”僧人看了看他担中满满的橘子,问道,“你赶路进城卖橘子吗?”

“是啊,不知道还来不来得及。”

僧人说:“你如果慢慢地走,也许还来得及。”

农夫以为僧人故意和自己开玩笑,不满地嘀咕了两声,又匆忙上路了。他心中焦急,索性小跑起来,但还没跑出两步,脚下一滑,满筐橘子滚了一地。

僧人赶过来,一边帮他捡橘子一边说:“你看,不如脚步放稳一些吧!”

【感悟】

人生,不要快,不要急、不要贪,因为,这样,才能够赢得最好。慢慢走,每一刻都有风景,记得欣赏!属于你的,老天不会拿走,更不会与你争,等一等,才有机会明白。

人生中,有时候需要慢一点,照着步调走,用最稳的方式做事,往往结果便是最完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狼和猎人哲理故事_600字

全文共 530 字

+ 加入清单

巨敛狂是只怪物,他对上天的赐予熟视无睹,从本书中可以经常看到笔者对他的抨击,只不过收效甚微罢了。要什么时候才懂得我的忠告呢?他从来不肯说:“这已经够了,现在是该我们享受的时光了!”

我总是对他重复一句话:“我的朋友,你应赶紧享受,你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你要及时行乐!”

“我会这样做的。”

“那什么时候开始呢?”

“从明天开始吧!”

“唉,朋友,死神可能会在半路上把你截住,你要从今天开始享受人生,避免重蹈寓言中猎人命运的覆辙。”

猎人射死了一头鹿,接着又射死了一头途经此地的小母鹿,两头鹿双双毙命在草地上。猎物可观,猎人应该心满意足了。

这会儿猎人又看到一头雄健的野猪,这激起了他的贪心,要知道他爱吃这种野味,于是地狱里又将多一个冤鬼。不过这次巴赫克司命女神很费了一番功夫才让猎人将这猛兽在地。看来这猎物已是够多的了,不过一个征服者的贪欲是很难满足的。就在野猪恢复知觉准备垂死一挣之时,猎人又看到一只竹鸡在田埂上觅食。和上述所射杀的三只猎物比,这真算不得什么,但猎人还是不甘心地张满了弓。这时野猪使出死前的全部气力扑向了猎人,把他咬死复了仇,然后轰然倒在了他的身上,竹鸡当然得救了。

讲给贪婪人听的生活。两个贪婪者落得同一下场,贪婪使猎人丧命,而贪婪加吝啬则让狼命归黄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职场哲理小故事

全文共 604 字

+ 加入清单

部落中有一位老人,他正悠闲地坐在一棵大树下面,一边乘凉,一边编织着草帽,编完的草帽他会放在身前一字排开,供游客们挑选。他编织的草帽造型非常别致,而且颜色的搭配也非常巧妙,可以称得上是巧夺天工了,游客们纷纷驻足。

这时候一位精明的商人看到了老人编织的草帽,他脑袋里立刻盘算开了,他想:这样精美的草帽如果运到美国去,我敢保证一定卖个好价钱,至少能够获得十倍的利润吧。

想到这里,他不由激动地对老人说:“朋友,这种草帽多少钱一顶呀。”“十块钱一顶。”老人冲他微笑了一下,继续编织着草帽,他那种闲适的神态,真的让人感觉他不是在工作,而是在享受一种美妙的心情。

于是商人对老人说:“假如我在你这里订做1万顶草帽的话,你每顶草帽给我优惠多少钱呀?”

他本来以为老人一定会高兴万分,可没想到老人却皱着眉头说:“这样的话啊,那就要20元一顶了。”

“为什么?”商人冲着老人大叫。老人讲出了他的道理:“在这棵大树下没有负担地编织草帽,对我来说是种享受,可如果要我编1万顶一模一样的草帽,我就不得不夜以继日地工作,不仅疲惫劳累,还成了精神负担。难道你不该多付我些钱吗?”

启示:如老人所言,当工作不能成为一种享受而成为一种循环往复的单调,确实会令人感到乏味,然而我们还是不得不为了特定的利益而奔走劳累。但“你为了什么而工作”却是需要你我仔细思考的一个问题。只有真正热爱工作的人,才是工作中真正幸福的人。其实,学习也是工作——学生时代的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老鼠与陷阱哲理小故事

全文共 487 字

+ 加入清单

午夜静悄悄的,突然啪的地一声响,猫噌地窜了出去,果然是一只老鼠掉进了陷阱里,猫看着惊慌失措的老鼠,嘲笑地说:“呵!你可真够笨的,竟然这么容易就掉进了陷阱里。”

掉进陷阱里的老鼠很惊慌,可当它看见天敌——猫的时候,突然间就安静了下来,因为它知道在挣扎也是无用的,猫是绝不会心软放过一只老鼠。

听了猫的嘲笑,老鼠抚着狂跳的心脏说道:“我知道这是陷阱。”

“什么你知道?知道还能掉进陷阱,你是白痴吗?”猫被老鼠的话逗笑了,它觉得这只超笨的老鼠,脑筋一定有问题。

老鼠接着说道:“别把我看成白痴,我知道没办法,我已经几天没有吃一点东西了,要是再不吃东西我会被饿死的,就在我及其绝望的时候,我看见了一块肉,这对我来说太诱惑了,诱惑到我明知道是陷阱还是跳了进来。同样是死,我想吃饱点……”

“哼!说得可怜,你也不想想你的所做作为,你天生就是贼,惹人讨厌。要是你能自食其果,谁还能设陷阱来抓你?”猫说道。

“我天生就是贼?”老鼠不悦地提好了音量大声道:“要是我们的长相也和你们一样讨人喜欢,向你们一样爱阿谀奉承,向你们一样衣食无忧,我们还用做贼吗?”

猫被说得无语了,它气呼呼地扑向老鼠,一口咬了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鸡、火鸡、鸵鸟的哲理故事

全文共 253 字

+ 加入清单

有三种动物,鸡、火鸡鸵鸟,共同生活在一个动物园里,因此,难免在相遇之际相互端详一下,比比个头大小。

如果是两只鸡相遇,双方的印象大概是这样:你比我要小。

如果是一只鸡与一只火鸡相遇,火鸡会认为自己比鸡大得多;而鸡则会认为,咱们的个头差不了多少。

如果是一只鸡与一只鸵鸟相遇,鸡一般都会承认对方的个头确实比自己大。

一只年老而觉悟了的鸡,得出两点认识:

1、在缺少比较的情况下,很容易高估自己。

2、想要开眼界,就不能一生一世总在鸡群中张望。

而那只鸵鸟则感慨道:如果要想获得别的动物认可的优势,需要比它们高出许多许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名人哲理故事

全文共 367 字

+ 加入清单

音乐家鲁宾斯坦经常到好友画家毕加索的画室看他画画。一次,鲁宾斯坦在好几个月内看到毕加索不断地在画同样的东西。背景就是阳台的铁栏杆,近景就是一张桌子、一瓶葡萄酒、一把吉他。

当毕加索画了将近五十幅同样的作品后,鲁宾斯坦不耐烦地问:“每一天都描绘同样的静物,难道你不厌倦吗?”

毕加索反问道:“你不觉得自己在说废话?难道你不知道,每一分钟都就是不一样的我,每一个钟头都有新的光线,每一天虽然看同一瓶酒,但我能够从中看到不一样的个性,看到不一样的酒瓶,不一样的桌子,不一样的世界里的不一样的生命!在我的眼睛里,这一切都就是不一样的。”从此以后,鲁宾斯坦在重复弹一首歌时,皆可弹出不一样的韵味。

哲理:如果你已经准备好,请拿出虚怀若谷的胸襟,学会换位思考,你会发现,此时世界原本能够如此美丽,生活原本能够如此丰富,精神原本能够如此充实。与人相处之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每次选择都是祝福的开始的哲理故事

全文共 282 字

+ 加入清单

每次选择,都是祝福开始

有个年轻人请教一位年长智者:「请问,要如何才能累积人生的智慧?」

智者看看年轻人,回答道:「从做出正确的选择开始。」

年轻人又问:「那要如何才能做出正确选择呢?」

「是从经验而来。」

年轻人继续追问:「那经验又从何处获得呢?」

智者微微一笑,缓缓答道:「是从做了错误的选择而来啊!」

人生充满各样选择,常常令人难以决定。有些人不曾好好停下思考,横冲直撞,结果落得遍体鳞伤;有些人则深怕做错决定,犹豫再三之下,使得人生只能停留在原地。

事实上,没有人能够做对每一个决定,但若能懂得数算每个境遇中的恩典,不失去信心和盼望,每次的选择,都可能是一个祝福的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偷懒与经典哲理故事

全文共 1035 字

+ 加入清单

史博是19世纪最重要的德国音乐家之一。他从小热爱音乐,18岁就进入了当时最为著名的柏林音乐学院,学习作曲与交响乐指挥。当时的音乐学院每天都有两堂体力课,因为在这之前的100多年里,指挥并没有什么象征性的工具,有的乐队指挥喜欢用脚蹬地,踏出节奏,有的则喜欢挥动手绢,而当时最为流行的是用一种大约5公斤重的铁棒指挥,指挥师提着铁棒按节奏捅地面,发出砰砰砰的声音。

所以,当时的乐队指挥每完成一场表演,都会累得腰酸臂痛,因此学院里对学生们的体力训练要求也非常高。每当老师给学生们上课的时候,史博都会从内心里讨厌这根铁棒——一个指挥师花这么大的力气在这根铁棒上,根本没有任何意义。他觉得这根铁棒拿着这么累,指挥师们哪还能聚精会神把精力全部用到音乐指挥上!

当史博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老师毫不留情地批评了他:“铁棒是最神圣的指挥工具,哪个指挥家离得开它?”老师还告诉学生们说,法国有个音乐家曾经带病指挥,结果体力不支,不小心把铁棒砸到自己的脚背上,后来还因伤口感染而送了性命。

史博嘴上不回应,心里却想:虽然那位音乐家的精神很值得肯定,遭遇很值得同情,但是他的牺牲值得吗?史博心里有自己的答案。

从那以后,每次大家在上臂力课时,史博就装生病,躲在教室或者宿舍里研究音乐。他的臂力虽然比不上同学们,但是因为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音乐上,所以他的造诣远远高过了其他同学。

毕业后,史博凭着自己高超的音乐才华,进入了德国最著名的交响乐团,成了一名小提琴演奏师和幕后的音乐创作者。

1820年,史博跟随乐队去英国伦敦进行一场皇家演出。刚一到英国,乐队的指挥师就生病了,别说拎那么重的一根铁棒,就是站都站不稳。乐队虽然有几个替补的音乐师跟随,可是指挥师却只有一个,演出的计划又不能因此而耽搁,怎么办?正在所有人都为此而忧心忡忡时,史博对指挥师说:“让我来指挥吧。”

尽管指挥师对这个“懒惰”的年轻人有些排斥,但是身在异国,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答应了他。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表演的那天,史博并没有拿着那根铁棒上场,而是手执一根精心制作的小木棒作为指挥工具——这根小木棒非常轻盈,能够在空中划出非常优美的旋律线。因为身体不受铁棒的束缚,他还配上了非常优美的肢体动作。

结果,史博的指挥得到了在场所有人的认可,表演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这一次的成功表演,让史博迅速成为乐队的新指挥师,而史博就一直用这种质轻的韧性白色木棒作为指挥工具。这种指挥工具很快被全世界的指挥师借鉴和模仿,从此风靡世界乐坛,成了一个不朽的经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大气哲理故事

全文共 612 字

+ 加入清单

看到一个大气的人,好比行走于莽莽野草之地,忽然撞见一棵森林大树,当下的喜悦,是带着感动的。不独在烈日之下找到一处凉荫,可以憩息;也在微风习习中,聆听了千叶万叶互相的交谈。

它引导人进入平和的心境,去分享栖息于树上的鸟啼或不知躲于何处的蝉鸣。树并不因为群鸟在此结巢而失去光华,不会因孩童任意地摘果而枯萎,它仍是一棵大树,昂然而无憾地尽一棵树的责任,它使前来的生灵都不约而同地展现它们优美的一面。

大气的人也如此吧!

他甚少在公共场合振臂疾言他的理想、抱负,因为他知道过多的言论不能落于实践,无疑是了自己;他也避免将别人的隐私当做茶余饭后可供谈论的资料,以润滑个人的人际关系。

在竞逐名利,不择手段获取利益的社会风潮里,他总有分寸,懂得替前人后辈留一席空间。他深知人之一生不应只是一场征伐的过程,而是淬炼自己精神人格的唯一机会。他乐于将一生耕耘的成果与众人分享,作为对世人的报答。

一个大气的人,也是一个稳若泰山的人,不必夸耀其臂膀厚实,自然生出令人向往的信任感,犹如众鸟归巢。他不曾提起显赫家世,以引起他人艳美;也不必提起清苦门楣,变相夸耀自己奋斗的能耐。

他只是他,无从得知他的靠山在哪里,犹如地面的人不得测知地之深。对大树而言,靠山就是它的根。大气的人亦如此吧!

大气的人也是平凡人身,自有七情六欲的缠缚,但他多了一层自省沉思的工夫,懂得返回内在的明镜灵台,拔除人性中粗糙的成分。他愿意独自与生命的纯真本质对谈,把一生当做是对它的盟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小处不可随便哲理故事

全文共 630 字

+ 加入清单

前几年,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相声段子:一位有心脏病的老先生住楼下,楼上新搬来一个小伙子。这个小伙子每天夜里睡得很晚,基本都是夜里12点以后回家睡觉。这下楼下的老先生可有些吃不消了,为什么呢?原来这小伙子回来时的脚步重而急促,动静特大。

基本的动作流程是:蹬、蹬、蹬一一上楼了;咣当一一开门了;哗、哗、哗一一洗漱呢;最后一个环节是上床脱皮鞋,先脱一只,一扔,咣!楼下老先生心一哆嗦,再脱另一只,又是“咣”一声,老先生心又一哆嗦。这四个环节折腾完了,老先生才安静下来,这才入睡。

一开始,老先生以为过一阵儿就会好的,所以一直忍着,可没想到夜夜如此,再好的脾气也受不了呀!这天,老先生碰见小伙子,就跟小伙子把这事说了,小伙子态度非常好,虚心接受。

可到了夜间,那一套动作又来了一一蹬、蹬、蹬!咣当!哗、哗、哗!老先生想,忍着吧,不就有两声就完了吗?只听“咣”的一声。老先生再等第二声,奇怪,怎么不响了?老先生的心立刻悬起来了,就等着第二声响过好睡觉。他左等右等,等了一夜,第二声始终没有响。原来小伙子脱第二只鞋时,突然想起了老先生白天提的意见,所以就轻轻地把鞋放在了地上……

这虽是一个相声段子,却反映了一个问题。

现实生活中,的确有看似小问题,却能反映大道理的事。有些小区的绿地上写了一个牌子“芳草茵茵,踏之何忍!”牌子是写了,可有些走路的人,为了少走几步,省些力气和时间,仍旧我行我素,从草地上斜插过去,有一个人走,就有两个人走,时间一长,竟踩出一条小路来。这又是不是小事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人生的转弯哲理故事

全文共 1946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是强者,千万别看低自己,你也有可能成为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

在模拟考试时,我发现有一个学生没答几分钟就想交卷。事实上,学校是有规定的:“不准在入考场30分钟内终止考试。”看着那个男生左顾右盼的痛苦表情,我不禁感到有些可笑。“都快高考了,怎么还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呢?”

就在考试进行到15分时,我悄悄地走了过去,轻声地说:“同学,怎么了?就连这道最简单的作文题你都想放弃啊!”我一边说,一边用手指了指后面的作文。

他冲我微微一笑,说:“反正,答了也是不及格,还不如不答呢?免得浪费钢笔水。”

“你还挺会过日子的呢?钢笔水钱老师给你掏了,不过,你至少得写点什么才能交卷吧,否则你都对不起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

“哪里漂亮啊?我怎么没看出来?”男孩不屑一顾地瞅了我一眼。

“当然漂亮了,至少你比老师写的要好。”我随手拿起钢笔,在草纸上写了两个字。

那男孩看后,轻蔑地笑了,说:“还真没我写的好!行,就让你欣赏一下我的钢笔字吧。”

接着,男孩不再左顾右盼,他摇了摇钢笔开始写了起来。那天,虽然他还是第一个离开考场的,可是那篇作文他认真完成了。

考试结束后,我被教务处抽去评卷。阅卷的第二天,我突然发现了那张熟悉的试卷。虽然试卷上空了一大片,但那篇作文让我感到万般亲切。“如果他能认真地对待每一道题,写出全部的答案,哪怕是错误的,那该有多好啊!”那天,出于对男孩的同情与鼓励,我给他的作文打了一个高分,并写了一段评语:“文章标新立异,取材独特,文笔流畅,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三天后,那个男孩不声不响地出现在我的办公室。他见到我,把头埋到胸前,半天才说出一句话:“老师,谢谢,谢谢您……”

“孩子,谢什么,是你的文笔征服了老师。你要感谢的应该是你自己啊!”

那天,男孩始终低着头,临走时只说了一句话:“老师,我会努力的,请你相信我。”

简简单单的两句话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似乎标志着一个孩子的思想转变,也预示着一名优秀学生从此诞生。

高考结束了,男孩失败了,这在我的意料之中。发布成绩那天,我看到了男孩低着头,十分沮丧。我在心底默默地为他祈福,希望他能勇敢地面对这一切。后来,我了解到,男孩的家里比较富裕,从小娇生惯养,优越的家境让他安逸自得,没把学习当回事。不过,两个月后,我们又在校园里相遇了。那天,男孩满头大汗,拎着一个背包和一摞书,正往宿舍楼走。见了我,他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是来补习的,请多关照。”这一次,他的目光很忧郁,也很坚定,似乎刚刚哭过。我想,此时的他是最需要鼓励和安慰的,我一定要帮助他找回自信,弥补过去荒废的时光。

开学第一天,我就把男孩叫到办公室,和他聊天。首先,我给他讲了一个小故事,希望他能有所感悟。

有一天,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下子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一块石头一样,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终于飞了起来。

男孩听了,很受鼓舞,激动地拉着我的手,说:“老师,我明白了,以前我太好逸恶劳了,没有把自己逼上悬崖,经历了一次从悬崖(高考)的坠落之后,我的心里既绝望又充满希望。以前,我没好好努力,没有好好珍惜,不过,我也想做一只雄鹰,在蓝天上自由翱翔……”

从那以后,我看到教室里、操场上、林荫路旁,都有一个忙碌的身影,他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兑现自己的诺言。令人高兴的是,我还能在报纸上看到他写的文章。每一篇文章里都有他的人生感悟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一天,我拿着报纸对他说:“你的文章越来越成熟了,让老师都妒忌了。”他冲我笑了笑,转身就跑了。看着他的背影,我倒觉得轻松起来。那是一个矫健的背影,正抛掉过去冲向未来。

转眼间,又一年的高考结束了,这一次我没有看到他的沮丧,却是一张微笑的脸。男孩被一所重点大学录取,专业是中文。他说,他想成为一名作家,写作出书,教育人们如何奋进,如何坚强。

十年过去了,那个男孩如愿以尝,不仅出版了几本畅销书,还经常到学校、工厂做演讲。在他的一本书中,这样写道:“我的命运是从一篇作文开始改变的。那天,我坐在考场上心神不定,急着想要交卷,是一位老师用朴实的话语和故意写得离了歪斜的钢笔字把我的心留下来的。我很感激这位老师细心入微的关怀,他燃起了我心中进取的火种,把我送进了大学的殿堂,直到我能有今天……”

是的,每个人身上都有可挖掘的潜能,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雄鹰,但是我们妄自菲薄,没有把自己逼上悬崖。朋友,请相信自己吧,你能做得比别人更好,你也是一只雄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教会你说话沟通的技巧哲理小故事

全文共 862 字

+ 加入清单

故事一:

有甲乙两人去跟师傅修禅,两个人都很刻苦,但是两个人都觉得很辛苦,因为这两个人有烟瘾。

因为师父很严格,所以两个人一直熬着,终于有一天两个人都熬不住了,就约定分别向师父请求准许吸烟。

甲先去向师父申请吸烟,结果被师父棒打了一顿。

乙后去向师父申请吸烟,结果师父批准。

甲觉得奇怪,为什么师父会偏向乙?

乙就问甲,你是怎样问师父的,甲说:“我问师父,修禅的时候,是否可以吸烟?”乙说“你这样问师父当然要打你了。”

乙说“我问师父,吸烟的时候,是否可以修禅?”师父说“当然可以!”

这就是沟通的奥妙,沟通的时候,一定不要以自己的目的为目的,一定要以对方的目的为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够达成你的目的。

这个故事告诉大我们沟通是为了达成共识,不是为了证明你想做什么。当你基于共同的目的去做沟通时,这个沟通是会达成共识的。但是如果你只是想沟通你想做的事情的话,虽然你的目的可能是对的,你得不到共识,这件事就做不成了。

谨记:沟通是为了达成共识,不是要传递你的信息!

故事二:

相传宋朝年间,有个年轻人进京赶考,在街上碰见一人在摆摊卖画。年轻人对书画很感兴趣,就上前观看,可惜画作实在有失水准,他只看了一眼就准备离去。正当转身之际,卖画人叫住了他,并问:“你看我这幅画值多少钱啊?”他直言不讳:“恕我直言,你这画只值一两银子。”说完,继续上路了。

卖画人面带不悦,但没发作。

之后,年轻人在科举考试中高中,到朝廷面圣,他吃惊地发现,当朝皇帝就是那个摆摊卖画的人,他有所不知,皇帝卖画只是装样子,真实目的是在微服私访。

皇帝也认出了他,想再考验考验他,遂又拿出摆摊时卖的那幅画问他:“你认为这幅画值多少钱?”

这的确给年轻人出了一个难题,仍然说只值一两银子,似有大逆不道之嫌。但他又不想违背自己的价值观,为讨好皇帝出尔反尔,于是机智地说:“如果这幅画是圣上送给臣的,它就是无价之宝,可如果拿去卖,它就值一两银子。”

皇帝听了不但没恼,反而很高兴,高兴的是自己得到了一个智慧过人的忠诚之士,从此,年轻人得到了皇帝的重用。

谨记:不让真心话变形走样,如何表达,常常需要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脚下有钻石哲理故事

全文共 782 字

+ 加入清单

印度流传着一位生活殷实的农夫阿利·哈费特的故事

一天,一位老者拜访阿利·哈费特,这么说道:倘若您能得到拇指大的钻石,就能买下附近全部的土地;倘若能得到钻石矿,还能够让自己的儿子坐上王位。

钻石的价值深深地印在了阿利·哈费特的心里。从此,他对什么都不感到满足了。

那天晚上,他彻夜未眠。第二天早上,他便叫起那位老者,请他指教在哪里能够找到钻石。老者想打消他那些念头,但无奈阿利·哈费特听不进去,执迷不悟,仍死皮赖脸地缠着他,最后老者只好告诉他:您去很高很高的山里寻找淌着白沙的河。倘若能够找到,那白沙里一定埋着钻石。

于是,阿利·哈费特变卖了自己所有的地产,让家人寄宿在街坊家里,自己出门去寻找钻石。但他走啊走,始终没有找到要找的宝藏。他终于失望,在西班牙尽头的大海边投海死了。

可是,这个故事并没有结束。

一天,买下阿利·哈费特的房子的人,把骆驼牵进后院,想让骆驼喝水。后院里有条小河。骆驼把鼻子凑到河里时,他发现河沙中有块发着奇光的东西。他立即挖出那块闪闪发光的石头,带回家,放在炉架上。

过了些时候,那位老者又来拜访这户人家,进门就发现炉架上那块闪着光的石头,不由得奔跑上前。

“这是钻石!”他惊奇地嚷道,“阿利·哈费特回来了吗?”

“不,阿利·哈费特还没有回来。这块石头是在后院小河里发现的。”新房住答道。

“您在骗我。”老者不相信,“我一走进这房间,就知道这是钻石啊。别看我有些唠唠叨叨,但我还是认得出这是块真正的钻石啊!”

于是,两人跑出房间,到那条小河边挖掘起来,接着便露出了比第一块更有光泽的石头,而且以后又从这块土地上挖掘出许多钻石。献给维多利亚女王的那块有名的钻石也是出自那里,净重达一百克拉。

人生哲理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经不住诱惑,会到别处出去寻找不一定能得到的东西,却忽略了身边的东西。其实,远处的东西往往只是海市蜃楼,只要善于发现,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一座宝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有梦就有远方哲理故事_800字

全文共 724 字

+ 加入清单

童稚时,喜欢躺在妈妈怀里听妈妈唱童谣,更喜欢听妈妈讲故事。妈妈的故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全都发生在远方,无一例外。远方到底在哪里呢?我用稚嫩的声音问到,妈妈没有告诉我,她说我长大后就会知道了。于是,我懵懂的点了点头,从那时起,我对远方有了一种朦胧的向往,盼望自己快快长大。去追寻自己的远方。

后来,我上学了,在童话世界里,我依稀看见了妈妈远方故事的痕迹。那是个神奇的国度:那里有蓝色的大海,有巍峨的群山;在那时,我似乎对远方有了一层更深的认识,远方就是神奇。从那时起,我也就萌发了一个梦想:去远方。

随着成长,读的书更多了,我对远方有了更深厚的感情,在我的意识里,远方意味着神奇、自由、缥渺和梦想,而这些,只能到远方去寻找。于是,我努力学习,为了美丽的异域之梦,也为了神圣的远方。在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与失败中,我变的成熟,在一次又一次的迷茫徘怀中,我愈发坚强,在一次又一次人生的历程中,我的梦想似乎变得遥不可及,但是我丝毫没有气馁,我坚信,只要我还有这个梦想,我就一定会荡起属于我自己双桨,划到属于我的远方。我曾经梦见自己背着空空的行囊,去追寻远方。多少个梦醒的时刻,发现我心惆怅,发觉我的内心在孤独,不知为何,感觉空气阴冷潮湿,连同我的心一起潮湿。

于是,我便用知识来充实我那潮湿的心,让书本的芳香涤荡我那颗干涸的心。

从那时起,我不在幻想,我更加努力的学习,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因为我不再懵懂,因为我已寻找到我的梦想,因为我已经踏上远方。

我渐渐领悟,妈妈为什么没有回答我远方在哪里,这不只是个地理概念。地理上的远方容易抵达,心理上的远方却无际无边,一个远方达到了,新的远方又会随之出现,不断蔓延。

现在,我依然憧憬,依然奋斗,依然怀揣梦想,因为有梦就有远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欲望的囚笼哲理故事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十四世纪,在现今比利时一带,有一位名叫雷纳德三世的国王。后来,他的弟弟爱德华发动政变,夺取了王位。

爱德华把雷纳德关在一个房间里,并且许诺,只要雷纳德能走出这个房间,就给他自由。这个房间有门有窗,并没有人把守,而且门窗都是开着的。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出入这些门窗根本不是问题,但对于雷纳德来说,却比登天还难——因为雷纳德患了肥胖症,体形庞大,他的身体无法通过这些正常大小的门窗。雷纳德要走出房间获得自由,办法只有一个:节食减肥。

但爱德华深知雷纳德的弱点,每天送最好的食物给他吃。雷纳德禁不起诱惑,来者不拒,他的体重不减反增,体型变得越来越庞大了。就这样,雷纳德在这个敞开门窗的房间里一直待了10年,直至最后病死。

【温馨提示】

很多时候,关押人的囚笼,不是那有形的墙壁,而是来自内心深处那无形的欲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时光是最好的良药哲理故事

全文共 761 字

+ 加入清单

去年夏天的时候我去海南,少不了下海游泳,一不小心被水底的海胆刺破脚趾,长长一根刺断在了脚趾里,痛得我只好游回船上求助。

回到船上,我以为渔夫会给我用什么药或是采取什么止痛的措施,可是,他先是让我忍住疼痛,然后拿起一个玻璃罐砸我的伤口。我大惊失色,连忙制止他。他却告诉我这是最好的救治方法,继续一下、两下、三下……毫不怜惜地使劲砸着。

渔夫砸了十几二十下之后,血流了不少,脚趾的疼痛从难忍慢慢变得平和安静下来,甚至可以说是麻木,失去了痛感。但脚趾里的刺丝毫没有被敲出来的意思。渔夫问我还疼不疼,我摇头示意已经不疼了,麻木了,然后他放下我的脚,对我说:“没事了,把海胆刺拍碎了就行了。”

旅游结束后,生活回到了正常的忙碌中,我渐渐忘记了脚上有刺的这件事情。过了几个月,我突然想起来脚趾里还有一根海胆刺没有拔掉!连忙抬起脚来检查,却发现刺已经不见了,好像已经被身体吸收了,实在令人讶异。上网一查,才知道常在海边生活的人,一旦扎了海胆刺,就得第一时间把海胆刺“拍死”,避免其释放毒素引发严重后果,然后,刺即使留在身体里,也会随着时间被身体吸收,成为身体里毫无痛觉毫无知觉的一部分。

其实,想想人的一生,谁不曾被伤过,被痛过。那刺骨的疼,犹如海胆刺刺痛身体。也许经历过疼痛,经历过眼泪,经历过长夜当歌,经历过彻夜不眠,但是,时光,会帮你忘掉这一切。所有的伤痛无非如此,随着时间的消逝,最后成为身体的一部分。曾经念念不忘的事情,在不知不觉中,被慢慢地淡化,最后被遗忘。

时光,总是最好的良药,能让痛的不再痛,让放不下的放下,能把想不通看不透的东西认清。你要相信人体有强大的愈合能力,即使心里有刺拔不出来,最后,也会随着时间而最终消失,或融为身体的一部分,那些曾经让你疼痛不已的事,总有一天,你会笑着坦然地把它说出来。

时光,就是有那么强大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名人哲理故事

全文共 861 字

+ 加入清单

郑板桥(1693—1765)就是清朝“扬州八怪”之一。他在山东潍县当县官时,儿子小宝留在兴化乡下的郑墨弟弟家。浪漫签名

小宝6岁时上学了。为了教育儿子,郑板桥专门给他的弟弟郑墨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以其道就是真爱,不以其道就是溺爱。”

他的“道”就是什么呢?他说:“读书中举,中进士做官,此就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

郑板桥自己就是个读书人,他并不就是看不起读书人,他看不起的就是:读书就就是为了做官。

郑板桥自己最重视的还就是儿子的品德。他对弟弟说:“我不在家,儿便就是由你管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而姑纵惜也。”

他主张,他的孩子和仆人的儿女应平等对待。他说:“家人儿女,总就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别人。凡鱼餐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喜跳跃。此时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头肉乎!”

为了教育儿子“明好人之理”、“爱天下农夫”,郑板桥还抄录了使小宝且念且唱、顺口好读的四首五言绝句:

二月卖新丝,五月巢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就是养蚕人。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才得放脚眠,蚊虫跳蚤出。

之后,郑板桥不放心小宝的成长,就把他接到身边,经常教育小宝要懂得吃饭穿衣的艰难,要同情穷苦的人。由于郑板桥的严格教育和言传身教,小宝进步很快。当时潍县正值灾荒,郑板桥一向清贫,家里也未多存一粒粮食。一天,小宝哭着说:“妈妈,我肚子饿!”妈妈拿出一个用玉米粉做的窝头塞在小宝手里说:“这就是你爹中午省下的,快拿去吃吧!”小宝欢跳着走到门外,高高兴兴地吃着窝头。这时,一个光着脚的小女孩站在旁边,看着他吃,小宝发现了这个用饥饿眼光看他的小女孩,此时立刻把窝头分给小女孩一半。郑板桥得知小宝的举动,高兴地对着小宝说:“孩子,你做得对,爹爹喜爱你。”

哲理:人生,幸福不就是目的,品德才就是准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哲理小故事

全文共 354 字

+ 加入清单

两只老虎飘过一片肥美的草地,其中一只老虎见那里的环境优美,便留恋起来。

另一只老虎劝说道:“那里虽然景色不错,便不见一只牛羊,它根本不适合我们的生存阿。”那只老虎不听,在草地上居住了下来,结果没几天就饿死了。

【人生哲理】: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失去了与周围事物的联系,也就失去了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条件。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虎啸深山,驼走大漠,是因为它们选取了适合自己发展的位置才造就了生命的极致;任何事物只有选取了适合自己的方式,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才是最好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而这只饿死的老虎无视联系的客观性,割裂了自身生存与周围环境的联系,对本不属于自己的景色的留恋,对自己生存条件的漠视,带来了生存危机,决定了其生命的终结,也诠释了天堂与地狱间的逆转。这启示我们:别人的天堂也许就是自己的地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