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纪录片《客从何处来》观后感精彩20篇

浏览

4573

作文

647

英雄儿女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704 字

+ 加入清单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淬炼的爱国主义精神,深刻地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内化为中国人民的精神标识。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要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国才有家,国是最大的家,家是最小的国。古往今来,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是激励中国人民战胜强敌、保家卫国的强大精神力量。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只要永怀爱国之心、报国之志,中国人民就能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要热爱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坚定实践者和伟大捍卫者,国家和人民的前途命运与党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

热爱中国共产党,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要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前,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历史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我们要自觉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搞建设,凝心聚力谋发展,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就要牢固树立并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发扬抗美援朝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下同心,不畏艰险,砥砺奋进,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纪录片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全文共 1519 字

+ 加入清单

前段时刻,在毛概课堂上老师带领咱们群众观看了大型人物纪录片《走进毛泽东》,这部电影没有请特型演员,也没有写剧本台词,它只是把有关毛主席的一些影间录像以必须的叙述方法连接起来,这让它像一部纪录片。在那里咱们能够看到真实生活中的毛泽东是怎样样的,看见他的音容像貌,言行举止。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另一个毛泽东,一个真诚自然、心里永远装着中国人民的毛泽东、让我觉得亲切而熟悉的毛泽东。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停信步”毛泽东生命挑战自然,挑战对手,挑战社会,挑战世界。越是面临挑战,就越是冷静。“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这段脍炙人口的名句,就是他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

在看这部电影中,最令我深为感到敬佩的是毛泽东的读书精神,“我有读不完的书。天不读书就无法生活。”毛泽东与书卷结为伴,腹有诗书气自华。《资治通鉴》读了17遍,《红楼梦》读了5遍,通读了4000万字的《二十四史》……生命沉湎于书香笔墨的世界。他的诗书见解独到,他的字迹纵逸豪放,他的语言生动形象,他的讲话妙趣横生……身为全军统帅,他生命不曾发过一枪,最终竟用笔杆子加枪杆子打败了对手。这种持之以恒的治学精神,也是我等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

当咱们观看《走进毛泽东》,走进他作为一个卓越政治家、大诗人、书法家天地,去细细品味感受,咱们会一次又一次震撼,心中涌起对他老人家无比的崇敬之情。

在硝烟和炮火弥漫的背后,也有更大的真实:“伟人”首先是一个“人”,而不是遥不可及的“神”。因此,了解伟人也首先就应从“作为人”这个基本特性入手,这样才贴合人的认知规律,更有真实感,更能打动观众的心,更能让人理解。

此外,影片还披露了主席在听到洪区灾民与蛇争树而被毒蛇咬死而痛哭,以及在听到战胜血吸虫病的喜讯之后高兴的半夜起来写诗的细节,这一哭一笑的鲜明比较,更是展示了主席重情重义、关心人民性命感全的真实写照。种种此类亲切、朴素而自然的画面使得伟人的形象更加丰满,更富有人性化。这是《走近毛泽东》在材料筛选上独具匠心之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影片不仅仅是回忆,不仅仅是怀念,更是对毛泽东作为一个伟人同时又是一个普通人的一种再现,以新世纪的眼光来感悟历史,感悟领袖,感悟人生。片中的许多细节,如毛泽东畅游长江和大海,毛泽东要骑马游昆仑山,毛泽东和基辛格夫妇以纸老虎和身高的主题逗趣,毛与非洲妇女会见时行屈膝礼的幽默场面,出席党代会时目送全体代表离席等细节情景,生动感人地表现了毛泽东的智慧、抱负、激情、幽默与自信,洋溢着鲜活而深刻的人民性。而且在片中多处表现了毛泽东思想的智慧。毛泽东强调走群众路线,因此他第一个喊出了“人民万岁”,以“为人民服务”作为他本人乃至全党的行动宗旨,他也因此会对不能接触人民群众,调查时要戴口罩表现出无奈和孤独,他也才会作出“水中能够没有鱼,但鱼儿却永远离不开水”的生动比喻。毛泽东强调独立自主,因此在“一边倒”时期对苏联的侵犯我国主权的行为果然拒绝。

“故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在盖棺定论之时,以七分功劳三分过失评介毛泽东,是恰如其分的。尽管他老人家在晚年曾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比如: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过分地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国家遭受了十年浩劫。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无数事实雄辩地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泽东,就没有咱们这天愉悦生活!

看完片子后,咱们从过去仰视这位伟人变成了平视这位伟人,但却因平视而看到了他的内心,更体会了他的伟大与不凡。个性在那四句让人回味无穷的结束语后,一片灯火辉煌下,人们看到的是尽管毛泽东走了,但他的目标与理想在被他的接班人一代一代地在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年纪录片浦江先锋观后感

全文共 482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我院党总支组织全体党员观摩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片《浦江先锋》。

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95年来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见证了第一部党章的形成,见证了这座城市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伟大征程和时代变革,无数浦江先锋勇立潮头,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

影片集中展示了本市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的先进代表,无论是何积丰同志的不忘初心;一支队守护上海金融稳定的作风;潘鑫军同志“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带党建”的信念;或是《解放日报》、白领驿家、上飞院创新开拓精神;以及援疆干部梁慧丽、蒋永华、汤臣栋、张彦聚焦自己本职工作、关心基层群众党性修养都给在座的学习分子提供了正能量。专题片中的先进优秀党员们都在浦江水的涤荡中保持初心、大步向前,从一个个平凡而又生动的故事中,彰显了共产党员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通过先进典型这面镜子,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不断鞭策自己,立足本职岗位,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工作作风,争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不断努力进取,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东方主战场》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705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英名是打出来的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东方主战场》之第五集《同盟抗敌》所展现的,正是中国人民与苏联、美国、英国等同盟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生死相依、同仇敌忾,打败德意日法西斯的幕后历史。

我们说,中国之所以是东方主战场,不仅仅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我们中国战场幅员广阔,投入战争的牺牲巨大,还因为中国对日本法西斯的战争,顽强拼搏并持续了14年之久,其中的前十年,一直是中国军民独自与日本法西斯交战相持,而美苏英等国家是在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才真正认识中国军民的抗日战争的极端重要性。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长达十年的热血生命的前期抗战,美苏英等国家就不可能看到东方主战场的力量,进而与中国结盟。也就是说,没有实力就没盟友,更不可能有盟国。只要涉及国家与民族的利益,你没有真正的实力,奢求结盟等于幻想,前十年的苦战,之所以得不到真正伸出援手的盟国,正说明了这个朴素的真理。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了中国开辟的东方主战场,拖住、消耗、歼灭了日军的主力,使其不可能抽出兵力去攻打美国与苏联、英国,才使德意日法西斯在四面楚歌的压迫下日渐不支,而最终导致失败。

笫五集,正是用一段一段的历史往事,特别是历史细节,从容不迫地讲述与展现了中国军民抗击日本对美苏英等国家的侧应与支援,并结成同盟的历史事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同盟,是中国人民用生命与热血打岀来的同盟,而且在最艰难的孤立无助的十年战争中,浴血奋战、愈战愈勇,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同情、支持与最后的结盟。这集从苏德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爆发讲起,用一组组珍贵的,甚至是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揭示了同盟的过程与抗敌的历史必然。如:1941年8月和10月,斯大林获悉日本无力攻击苏联,于是决定:将远东地区的兵力西调,集中力量对付德国法西斯。仅在莫斯科会战期间,苏联就从西伯利亚调集了16个师的兵力投入战斗,为保卫莫斯科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苏联崔可夫元帅曾感慨道:“在我们最艰苦的战争年代,日本也没有进攻苏联,却把中国淹没在血泊中”。的确如此。正当英、美、苏在欧洲战场、北非战场、太平洋战场、苏德战场陷入最黑暗日子的时候,中国军民以鲜血和生命将日军主力牢牢牵制在中国战场,并且以高超的军事智慧和英勇顽强的拼搏,夺取了围歼日军五万的“长沙大捷”,给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以巨大的精神鼓舞。在战略上支援了盟军,制约和打乱了法西斯轴心国的战略配合。纪录片真实地展现了守备长沙城的第10军,从军长到士兵,都在战前立下遗嘱:“成则以功勋报祖国,死则以长沙为坟墓”的感人情景。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伤亡约2.8万,日军伤亡人数超过5万。这一次,美国是真正体味到了共同命运、共同担当的内涵,支援中国就是自救自卫,就是反击。长沙会战大捷的消息,使欧洲战场、非洲战场、太平洋战场的反法西斯的低迷士气为之大振。

纪录片中有一个细节:美国支援中国的航空“飞虎队”在飞越“死亡航线”时,许多飞机失事、飞行员葬身冰山峻岭。有人向罗斯福总统建议:取消“驼峰行动”。罗斯福回答:没有办法,这就是战争。要是我们放弃了中国的大西南,中国大陆上的两三百万日军就会掉头往东,冲我们而来,那样的话,太平洋战场的战况,将危及美国的本土安全。在罗斯福眼里,为什么中国战场会如此重要,竟然与太平洋战场、甚至与美国本土有着生死悠关的联系呢?原因就在于命运相系,在于美英共同制定的“先欧后亚”战略。而这个战略的可行性与决定性,就在于这个东方的主战场上的中国军队决不能战败,否则,不是太平洋危矣,而是美国、苏联、英国以及整个欧洲战场、太平洋战场都将危矣。

第五集,正是展现出了这样的历史必然。即,作为东方主战场,中国早已是同盟国“先欧后亚”战略棋盘上举足轻重的一足。在世界范围内,为打败法西斯轴心国,英美一足,苏联一足,中国一足,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谁也不能失去谁,没有东方主战场,其它战场也很难支撑,这就是共同的命运结成的同盟。贫穷落后的中国之所以最终能够赢得世界大战的胜利,其根本原因是中国军民艰苦卓绝、百折不挠、英勇顽强、浴血奋战的结果,说明中国战场是苏美英抗击日本法西斯的唯一支撑,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是打出来的英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纪录片我们诞生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725 字

+ 加入清单

初看片名,会以为是革命题材,从内容简介看来,又好像是类似《动物世界》的纪录片。但更准确地说,这是一部以动物为主角的剧情电影。利用真实拍摄到的素材,再加上迪士尼擅长的合家欢叙事风格,用拟人化的手法,将人类与动物之间共通的母性之爱串联起三个家庭的故事。类似的自然电影在好莱坞已盛行多年,而在中国市场却非常少见,这也正是影片最新鲜、有趣的地方。

影片在画面上精美、温情,祖国广袤大地在镜头下尤为美丽,在这里你看到的是中国的另一种独特魅力。

而这些诞生在中国的国宝们的故事,更是让人看得倍感温馨,你可以想象,在时下如此浮躁的市场,有人愿意花上整整3年的时间去跟拍动物吗?来自英国的顶尖野生摄影团队耗时3年深入拍摄,带领观众进入野生动物的神秘世界。在这里,圆滚滚的熊猫肆无忌惮地在竹林翻滚,金丝猴不知疲倦地跳跃在森林之中,而最让人敬佩的是摄影师拍到了雪豹的生活点滴。据导演陆川透露,摄影团队足足跟了3个月才终于拍到雪豹“达娃”的踪迹,甚至趁着它们出外溜达,冒着生命危险将摄像头贴到雪豹之家的墙上,由此拍摄到它们完整的生活图景,为观众带来珍贵的镜头。

然而,最能让观众引发共鸣的,还是对于母爱的诠释。为了保护自己的幼崽,雪豹不惜与其他族群激烈搏杀,为了自己的孩子能活下去,它别无选择,凶悍的外表之下却隐藏着一颗慈爱之心;孩子对于母亲天然的依赖感,在熊猫的族群也何其相似,萌滚滚地依偎在母亲的怀里,肆无忌惮地撒娇,不断地卖萌让观众看得心都化了;而淘气的金丝猴因为嫉妒妈妈对于新出生的妹妹付出更多而“离家出走”,更是让人联想起人类也会遇到的二孩教育难题。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配音,影片用讲故事的方式,生动调皮的文案,再加上周迅难得一见的活泼演绎,确实为影片起到了加分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cctv纪录片大明宫观后感

全文共 581 字

+ 加入清单

大明宫》没有像一般的历史题材刻板枯燥,而是充满了趣味性,尤其在人物刻画上特别注重细节描述。它以史诗大片重现唐朝为题材,它不是在演戏而是在演历史。它有一个从头到尾的故事。通过讲故事的手段,通过大明宫的命运去看唐朝三百年的历史。但故事的核心是为了向世人还原一个真实的大明宫,向世人梳理唐朝如何兴起、发达直到衰败的过程,同时再现盛唐盛景。

看了《大明宫》之后,关于大明宫的建立,发展,辉煌和衰落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看那些被复原的宫殿,不得不感叹唐人的智慧和聪明才智。作为历史纪实片,可看性较强,尊重历史,"只有艺术和爱情才会是永恒",可是一切再恢宏的景致,怆然倒塌不也就是瞬息的时间么?任何消逝的辉煌寻找消亡理由的努力,不过只是对"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的脚注而已。

因为,那些辉煌本来就是时空虚构出的风景,为了让我们这些"灵顽"们在枯燥黑黝的人生里,用欲望来相伴。是啊,愈辉煌,就愈欲望。我们从欲望中出生,然后在欲望中死去。所有人,所有的民族,所有的文明,所有的所谓"盛世繁华",都只是"欲望之花"绽放的刹那。历史就这样开了我们一个玩笑,给了我们一个讽刺。所以,那所谓的"大唐盛世"终究只是我们祖先万千个梦里的一场而已,只是这场梦是最热闹繁华的一场吧。其实正是祖先万千个梦组成了我们的历史,形成了我们的文化。而且电影不就是梦工厂吗?能让我们看到过去、现在、未来的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于纪录片《大国崛起》观后感

全文共 1754 字

+ 加入清单

不知道大家看了中央2套最近播出的《大国崛起》这部记录片(或书籍)没有,这部记录片根据历史事实描述了自15世纪开始,500年的时间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九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成为超级强国的历程。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大国兴衰的成败得失,是一部真正的强国文明的进步史。作为一个中国人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强国梦,为国人树立怎样的思想,不得不向强国学习,而是学习世界列强,不是向阶级弟兄学习。

看了这部纪录片,让我想起了中国近代可悲的闭关锁国政策,正是中国传统的自闭,导致了中国从此落在了强国的后面,而且是一溃千里。不由得让人想起汉武帝出兵讨伐匈奴,唐太宗兴兵击退突厥。在局限性和平的谎言下,国人的强国梦又被蒙蔽了。但这不电影是唤醒国人的一个起点。传统的居家过日子思想已经过时,势力的扩张才能换来强盛,这部呼唤扩张与竞争的影片,第一次给了帝国主义列强一个公正的定位。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古国,而这部记录片恰恰又说明了文明的重要性,正如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一句话:“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意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在思想的控制下,人民才能统一信仰,信仰决定了文明的统一。这样才能使国家通过输出自己的文明,从而决他奇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葡萄牙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的西南部,面积92391平方公里,2003年时人口约1010万。这个国家的面积和资源还不如中国的福建省、在世界地图上还不如一粒葡萄干大,15世纪时不到100万的人口,打破人类传统的亚欧非三块大陆的传统。当初仅仅是为了获取香料(即胡椒粒,用于保存食物),为了这个简单的愿望,葡糖牙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大航海时代,在恩里克王子的率领下开辟了南美洲,而恩里克王子这位伟大的航海家,却从没有一次远洋的经历。

德国在公元1805年在世界上第一个实行了义务教育,距今已有200年的历史。在这个教育普及的国家中仅柏林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在国民素质整体提高,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国家,使得铁血宰相俾斯麦发动三次王朝战争,在攻陷法国首都巴黎后,德军总参谋长毛奇自豪的说道:“德国的胜利早已在小学生的讲台上决定了!”

苏联为了尽快成为世界强国,把重工业列为国家的首要发展目标,直到今天我们对俄罗斯的航母、潜艇、驱逐舰和先进的导弹都耳闻目染,但是在这个重工业发达的背后,充分暴露了轻工业的薄弱,使得现今的苏联加盟国都普遍缺乏生活日用品。这几天网上又盛传俄罗斯人口快速下降,2050年可能跌破1亿的消息。并非空穴来风,我一个东北的朋友对我说过,俄罗斯并不是养人的地方,由于极度寒冷,北亚地带普遍生育率地下。另一个侧面因素,俄罗斯男人酗酒成性,使得很多俄罗斯妇女更喜欢嫁到中国。

上面三国家的进步是给我留下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个强国要崛起必须先唤醒整体国民的整体愿望。总而言之,任何一个国家想要崛起不仅仅是休生养息,更学要高层决策者的思想一定不能落后。片子里这样强调过,二战前的强国,不论胜败,无论输赢,无论受到怎样的重创,战后依旧是这些战胜国与战败国的世界。德国与日本虽然是战败国,也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但是他们早已有了先进的社会体制,所以在战后几十年又可以迅速恢复,依旧是世界强国。

中国一贯自称是不结盟国家,而这部记录片第一次首肯了结盟是强国之路必须走过的历程。阿盟、欧盟、非盟、东盟等一些联盟的建立,本来是视作小国联合对大国的惧怕,但实际上区域的一体化的形成,已经证明了结盟对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因素发展的巨大优势。令人兴奋的是中国已经看到这一点,虽然不能说有绝对的同盟,但局域上的联合已经体现出富国强兵的好处,上海合作组织也许就是战略结盟的开始。也许结盟战略是将来中国发展的更大优势,我们期待中国真正盟友得出现。

中国人迫切渴望能恢复的汉唐王朝时期的那种荣耀,前几年还只能是抱怨下岗,就业再就业问题,如今看了中央2套《大国崛起》这部片子,使我对现今中国的发展思路有了新的认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九个国家的强大无一例外都是依靠对外扩张而实现,而现今把这九个列强的发展告诉我们国人,便是要把中国从一个闷头固守的国家,变为一个扩张性的强国。增强国民意识,扩张国家实力的新强国思维已经在沉睡多年的中国诞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纪录片《人心向背》观后感

全文共 1008 字

+ 加入清单

10月17日晚,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8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第一集《人心向背》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在片中苏荣、周本顺、李春城等10余位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现身说法,还原心路历程,表达深切的忏悔,片中穿插办案人员、专家学者的讲述和分析,多处案件细节首度公开,受到广泛关注,引起强烈反响。定边县纪委及时组织全体纪检干部正认真收看《永远在路上》,大家边看边交流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反复告诫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从片中能鲜明感受到,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人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革命战争年代,老百姓之所以将最后一粒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个娃送他上战场,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和他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为老百姓打天下谋幸福的。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如果失去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拥护,那后果将是不可想象的。党的作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事业的成败甚至党的生死存亡。我们一定要汲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把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让腐败分子在党内没有任何藏身之地。

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召开之际,专题片的播出恰逢其时,这是讲好反腐故事的精品佳作,是歌唱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的好声音!当看到周永康等一批腐败分子的认罪与忏悔之态时,心中顿时想起一句话——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专题片中的案例鲜活深刻,既有剖析和忏悔,也有深入的点评分析,这既警示为官者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也让广大百姓看到了我们党反腐败的坚定决心。白恩培、周本顺等人突破纪律底线,丧失党员信仰,成为“阶下囚”,警示意义极强。

认真看完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纪录片中清晰地看到腐败并不只是通报里言简意赅的陈述,而是真真切切存在于周围的隐患,可见教育每个党员干部都要保持极高敏感度的心理防线是何等重要。作为一名纪委书记,深感肩负着 “监督、执纪、问责”的重任,为了避免更多的党员领导干部重蹈覆辙,忏悔莫及,我将努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队伍,正确运用“四种形态”,坚持抓早抓小,不断加大督查力度,找准职责定位,压实“两个责任”,让忏悔成为时刻提醒党员领导干部的警钟, 不断营造风清气正的县域环境,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纪录片《金砖之国》观后感

全文共 886 字

+ 加入清单

央视2台记录片《金砖之国》的印度篇这两天看了,整体上感觉它像一个艺术品。好久没有看到这样新颖的电视片了,它多方位地展示印度的历史和现况,让许多故事浓缩在一小时中。解说员低沉柔和的声音似钟声掠过古老的大地,主题曲的旋律从容飘然,镜头有时拉到500米的高度,观众乘歌声的翅膀纵横天地间。

对尼赫鲁、甘地等人的配图解说,让我对人物接近了解--- 此前我对印度的了解基本来自道听途说。“不可思议”是该篇1的题目,自然让观众发现了该国的不可思议之处——节约和信仰自由好像是人的灵魂的基本要求。

河流污染现在在整个亚洲比较明显,印度也不例外,我们看到他们的圣水恒河上泛起的黄色污染带---无论是好是坏,节目就像父亲给孩子讲的故事那样真实、娓娓道来。

就国土面积而言,印度的人口实在是太密集了(12亿),而且好像集中在沿河地带;想象中,如果到印度旅游,会否产生水泄不通和拥挤的感觉。印度人以素食为主——这样我觉得蛮好的,这样翔实的介绍让人对该国产生了亲切感。虽然记忆中60年代印度在中国边境搞冲突袭扰——但千百年的沧桑时光里中印关系总体是平和的,这也许是由于喜马拉雅山的阻隔,或因历史上印度自身一直没有完全地统一过(这点影片有提示)。

种姓制度是愚昧落后的,在外国留学过的部分印度人意识到了这点,而现代化又使种姓制度有所淡化——听到这种介绍让人感觉到社会还是会进步的。电视介绍了印度人心目中低种姓的英雄——那个名字比较难记,不过给人印象深刻。无论是种姓制度,还是家族世袭,亚洲各国大多保留着一些封建的东西。

昨晚的又一集从另一个侧面介绍了印度,就是新的国策和经济建设,印度全球化的魄力和发展程度,超过了一般人的想象。它国际化强的企业主要是IT业。而中国的制造业更强,比如机械、纺织、矿山、汽车家电等,也许中国人觉得制造业更有分量吧。

《金砖之国》的摄影艺术好,摄影是有文化底蕴的;该片插曲《天地鉴》是著名剧作家喻江作曲填词——灵动好听!《金砖之国》的风格很有特色,它在轻松的介绍中,实际的掂量了一些我们应该取舍的东西,让我们像幽灵似的进入这些金砖之国,触摸它们宝贵的东西,看历史风云画下的色彩之笔。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纪录片《同心战疫》个人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疫情肆虐的日子里,我们感受到了疫情之痛。在跟疫魔作斗争的日子里,涌现了许多英雄人物,谱写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

我们应该学习医护人员面对病毒毅然逆行的精神,应该学习爱心人士乐于奉献的精神,应该学习社会各界人士为了隔离病毒夜以继日工作的精神。当疫情退去以后,我们更应该懂得珍惜生命,爱护自然,懂得跟所有生命和谐相处的道理。

疫情初发之时,张敬轩医生最先诊断并坚持上报,李医生在各个网站提醒他人,是他们吹响了防护的第一哨。疫情蔓延之际,84岁的钟南山院士铁肩扛重任毅然走进武汉,拉响了人传人的预警。

人群恐慌之中,医务工作者宵衣旰食,分离出第一柱新型冠状病毒,获得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图,为战疫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学们崇尚知识,崇尚科学,崇尚英雄应该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当灾难来临的时候也是见证“知识就是力量”的时候。因此,年少的我们更应该勤学苦读,黑发能知勤学早,白首不悔读书迟,学好知识和本领不但是立身之本,也是展现自我价值,赢得众人尊敬的必由之路。

疫殇也是国殇,在全国人民齐心抗疫的同时,令我们欣慰的是,到今天为止还没有得到我们身边的人被感染的消息。

也许通过这次疫情,我们蛰伏在家里,可以深入思考一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比如说我们一直都以为岁月静好,这一次疫情的突然降临,让我们发现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比如说当考验和变故突然来临的时候,顺风顺水的我们如何学会站稳脚跟沉着应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观看纪录片《英雄之城》心得体会观后感

全文共 544 字

+ 加入清单

3月10日,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伴着暖阳春风,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赴湖北省武汉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看望慰问奋战在一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解放军指战员、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下沉干部、志愿者和患者群众、社区居民。

“党和人民在一起,领袖和人民心贴心。”考察中,总书记先后去到火神山医院、东湖新城社区,主持会议听取疫情防控工作汇报。他动情地说:“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必将通过打赢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再次被载入史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都为你们而感动、而赞叹!党和人民感谢武汉人民!”

病毒来袭,“疫”时多少豪杰。英雄精神一直被习近平总书记大力推崇和倡导。情之所牵、行之所至。自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多次亲临战“疫”一线考察调研。在他眼中,真正的英雄豪杰总是和武汉人民一样,有着“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总能在危难时刻“不畏艰险、顽强不屈”。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部中国历史,印刻着外敌入侵、抗洪、抗震等灾难的记忆,而每一次灾害却是对民族精神的一次凝练和升华。此次抗击疫情更不例外,因为中华民族协和万邦、砥砺奋进,已经在战“疫”中以“大国实力”奏响“凯旋之歌”。可以预见,这场全民战“疫”,让中国再次“疫”举成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为了和平》大型电视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351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在如此幸福的时代,有多少人还记得70年前的那份壮烈、那份执着、那份无畏一切的勇气、以及那一群最可爱的人?70年前,抗美援朝战役在鸭绿江边打响。百废俱兴,保家卫国,前仆后继,冰天雪地……一个一个关键词,勾勒出那段腥风血雨。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弘扬和光大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不仅奏响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歌,而且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每当我们纪念抗美援朝时,我们不应该只停留在感慨的层次,应该更深入的去挖掘中国人民内核的精神本质——那种敢于拼搏的勇气与大国的担当。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要学习祖辈的精神,怀着最崇高的信仰与坚守,努力开创一个更加和平开放的新中国。

铭记历史从来都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是激励自己不断的向前、向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年长征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八集电视纪录片《永远的长征》以全景式的视角,以史诗般的叙述,以富于情感的文字,将中国工农红军各路长征的全过程,纪录于385分钟时长的影片中。

全片以中央革命根据地反第五次“围剿”失败为切入点,详尽剖析了“左”倾错误的军事指挥所导致的反“围剿”失败,以及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重大抉择。

影片以精当而细腻的笔触,书写了以遵义会议为起点的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书写了各路红军转战中的艰辛与奇崛;书写了红军战士跨越生命极限的悲壮;书写了长征为中国革命所播撒的火种;书写了与张国焘分裂主义斗争的波诡云谲;书写了红军落脚陕北所带来的中国革命的新辉煌。特别是,全片始终贯穿一条红线,即,红军北上,是怀揣一个不可动摇的信念:走上挽救民族危亡的战场。

以今日视角看长征,歌吟伟大的长征精神,是本片浓墨重彩的一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本片突出长征精神的当代诠释,高歌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全片最后以“长征,永远在路上”的意蕴,点出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纪录片正道基础教育改革启示录观后感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⑴对学生及家长而言,可以享受到更加公平、均衡的优质教育资源,全面促进学生个人素质的综合发展,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提升政府公信力。

⑵对基础教育学校而言,大学区管理制等各项改革有利于调动薄弱学校的赶超热情,激发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全市基础教育学校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

对西安市而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直面现状,勇于创新,缓解了入学矛盾,改善了教育民生,“奥数班”、“择校热”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正道》的拍摄,可鼓舞全市教育系统干部职工参与改革的热情,进一步推进各项改革在深水区面临问题的破解,也是对外展示市委、市政府工作的一个窗口。

⑷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来讲,随着《正道》涪触帝吠郜杜佃森顶缉的摄制和播出,将在全社会产生系列积极效应,呼吁广大家长、师生正确理解教育现状和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正确认识各级政府为破解各类教育顽疾而付出的艰辛努力,引发讨论和共鸣的同时,推进取得社会各界的理解、认同与配合。

⑸立足我国教育现状,《正道》是以西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例点,辩证寻求破解基础教育瓶颈的破局之策,对推进我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十八大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都具有破冰的探索意义,充满了积极推动社会进步的正能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鉴史问廉》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814 字

+ 加入清单

纪录片鉴史问廉》登陆央视纪录频道。它站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高度,在历史的兴衰沉浮之中挖掘中华廉政文化的优秀遗产,全方位展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精华。《鉴史问廉》主题鲜明,故事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在强势反腐深入人心的当下,此片的问世更具现实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清和浊常常成为忠与奸、正与邪、廉与贪以及君子与小人的代名词。那么,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中国人又是怎样去激浊扬清、追求公平正义的呢?《清浊之辨》通过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展示在历史上的转折点上清官能臣和贪官乱臣不同的人生轨迹,剖析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选择,向观众讲述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价值追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邪不压正,在中国人的价值观、道德观中, 腐败从来都是被唾弃和否定的对象。在贪与廉、清与浊上辨明大是大非,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进步发展的条件。国家的兴衰、吏治的清廉与否,不仅仅决定于高居庙堂之上的君王和各级官吏,而是需要全体国人共同的努力。中华文明的前途,取决于这个文明共同体的所有成员。几千年来,正是无数中国人的坚守和戮力牺牲,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才得以不断发展兴旺。这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就在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之中.

廉洁的对岸就是腐败,当廉洁的意识不能占据主流的时候,人们往往会不自觉的滑向腐败的彼岸。每一个腐败的故事都是从廉洁意识的淡漠开始的。可以说,礼物是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但是,并非礼物越重,感情越深。相反,从现实的角度来讲,礼物越重,越容易起到相反的作用,容易将你的恩人变成罪人,容易将原本的好意变成坏心。每一次的腐败都是幕后的那双“温暖”的黑手模糊了廉洁的意识,从而打开廉洁的堤口,一发而不可收拾。

今天看《鉴史问廉》,引人深思,让人清醒。要想做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干部清正”守住自己的节操。同时加强制度建设,真正“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样才能达到政治清明、国家安宁、和谐向上的治国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反腐纪录片之《把纪律挺在前面》观后感

全文共 995 字

+ 加入清单

把纪律挺在前面》昨晚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开播。

本集讲述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是对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的科学总结,是对管党治党规律的深刻把握。北京市委原副书记吕锡文在本集中对自身违纪违法行为进行深刻剖析,讲述自身由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从违纪走向违法的蜕变过程。

吕锡文,北京市委原副书记,曾任北京市委组织部部长。2015年11月,因涉嫌严重违纪,中央纪委对其立案审查。经查,吕锡文严重违反了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工作纪律等多项纪律,其中部分问题涉嫌受贿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领导干部违法违纪的行为轨迹,一般都是从收受礼品开始,从小东西开始,到贵重礼品,直至巨额贿赂,吕锡文也是这样的轨迹,在她住房问题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她从相关企业低价购买了多套住房,第一次购买完之后,她又觉得可以为自己的家人再购买一套,第二套买完之后,她又觉得可以再要第三套,依然是低价,第三套之后又有第四套、第五套。

吕锡文购买的房产地处北京二环的黄金地段,是由北京市西城区区属的国有企业金融街集团开发的高档住宅小区。吕锡文在担任西城区和北京市领导期间,对这家企业的发展,曾经在工作上给予了很多的帮助扶持。金融街集团为了表示感谢,告诉吕锡文可以以内部价格购买一套住房。吕锡文自己买下一套之后又提出还想要再买,陆续为自己的家人、亲戚以低价购买了五套住房。其中,在她自己和直系亲属名下的有三套。她买下这三套房的价格和市场价格之间,相差达到两千多万元。

虽然内心深处感到不安,但吕锡文一直用内部价格、企业优惠等说辞,来从心理上麻醉自己。

吕锡文在组织审查的过程中曾经谈到,她在西城区工作的时候,别人都说她很土,但那个时候她的心态是,土就土吧,让他们去说吧。但是当她地位越来越高,到了市委重要领导岗位的时候,她慢慢地就在意别人对她的评价了,慢慢接受别人对她的服饰、首饰、皮包等等这些外在东西的评价,慢慢就接受了互相馈赠礼品、互相有经济往来,进而慢慢地有了巨额的相互利益输送。

最初被纪委立案审查时,吕锡文还并不觉得自己有多大错误。中央纪委办案人员让她对照《党章》和党纪仔细反思。当真正一条条去对照,吕锡文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违反了很多条纪律。

吕锡文回忆:“我觉得是始终真的牢记党的纪律,你要有约束力,对这个要有敬畏,对权力使用上,时时刻刻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放纵)。我现在想只要有一点点的放松、放纵,真的后头就是万丈深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央视大型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906 字

+ 加入清单

昨晚开播的这部大型纪录片共6集5小时30分钟,用镜头和事实印证“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中国一家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历时一年拍摄,跨越亚、非、欧、美四大洲,累计行程20万公里———由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纪录中国”传播工程重点立项,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6集大型纪录片《一带一路》昨天在央视综合频道开播。

这是首部以全面解读“一带一路”重大构想为主题,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线,以反映“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及沿线国家地区带来巨大变化、造福沿线各国人民为主要内容的大型纪录片。

该片总导演李亚玮昨天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他说,这部纪录片的最大看点是以小故事阐述大战略,用事实和事例印证“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采访50多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各界人士,“中国方案”获得世界高度评价

从公元前2世纪张骞通西域,到公元15世纪初郑和下西洋,在中国与亚、非、欧各国之间长期活跃着一条因丝绸贸易而著称的贸易通道,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作为古丝绸之路东端重要的国家,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

纪录片再现了古丝绸之路的历史。剧组探访英国伦敦的大英图书馆,那里收藏着被认为是现存最古老的粟特语材料———一组古粟特人的信札。

这些信札是探险家斯坦因1907年在距离中国敦煌90公里外的一处荒漠发现的,当时的丝质邮包上还用粟特语写着“寄往撒马尔罕”,信札中提到许多用于商品交易的商品名称,包括丝线、亚麻、胡椒、麝香,甚至还有产于亚热带的樟脑,还提到诸如洛阳、长安、武威、酒泉和敦煌等地名。

历史学家认为,信件写于公元313年或314年,那时从洛阳、长安到和田、喀什,再到撒马尔罕、巴格达,以及大马士革和伊斯坦布尔,这些城市早已发育为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个贸易中心。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则被评价为促进全球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全片采访了50多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各界人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在片中接受采访时说:“我认为在当今非常重要的是要找到能将人们联合到一起的目标。

世界上并没有一个单纯未受到影响的文化,所以我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彼此的文化,我们要抱着‘以史为鉴’的眼光去回顾历史,并以此来展望我们的未来,比如未来的经济发展、繁荣。同时,也要找到联结不同人的共同之处。”

斯洛文尼亚前总统达尼洛·图尔克称赞:“一带一路”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构想,它将亚洲、中亚、欧亚以及欧洲的一些重要国家联系得更加紧密。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院国际经济研究部主任葆拉·苏巴基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伴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新形象一起出现,有助于平衡地区发展,有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一带一路》共分6集,每集55分钟。全片运用多种创新手段对“一带一路”沿线的合作项目、重点工程、历史遗迹进行全方位、立体化拍摄,真实记录沿线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的努力与实践。然而,如此宏大的叙事要具化成为影像,谈何容易。

该团队给出的应对办法是以小故事阐述大战略,该片记录了国内外60多个普通人物与“一带一路”的故事。比如,巴基斯坦北部山区有一个小女孩,她叫曼娜扎,是一位小学生,因为当地的电力不足,晚上常常停电,加之上学的地方离家很远,每次放学她都跑步回家,为的是在天黑之前把作业写完。

所幸的是,这种状况即将得到改变,因为中国企业与当地政府在她所在地区的河道上合作建立了一个电站。

李亚玮说,类似的故事很多,每一个都令人感动。事实上,在丝路故事中,中国力量从来都是不容忽视的。说到2014年的第57届世界新闻摄影大赛,不少业内人士或许会对当年的年度大奖作品《信号》印象深刻。

这幅由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约翰·斯坦梅耶尔拍摄的作品,画面看上去很唯美———在吉布提宁静的海滩上,影影绰绰的人们伫立成了雕塑般的剪影,他们手举亮着屏幕的手机指向苍穹,一个个仰头举目、神情专注地盯着发着蓝光的手机屏幕,动作虔诚而神圣。月光的清辉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荡漾着,一直延伸到天际线的尽头。

昏暗的海滩上那一个个闪闪发光的手机屏幕,犹如夜空中闪烁的繁星给人以遐想。这样唯美的照片,反映的却是一个这样的现实:人们举起手机,为的是试图接收邻国索马里的廉价通信信号,与家人联络。李亚玮说,这样的情况在吉布提乃至整个非洲都很普遍,最终,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在非洲建立的一批基础通讯、网络设施改变了这一“窘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纪录片同心战役个人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通过学校组织收看的防疫情特别节目,让我对春节期间突然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坚信我们一定会战胜这次疫情。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这次疫情最重的地方是湖北武汉,为了全国人民的安全,武汉封了城,但是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都主动请缨,不计报酬,不论生死,义无反顾的冲往一线;身处世界各地的中国人,都向武汉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赠口罩、护目镜,捐赠蔬菜等;也看到春节期间,大部分人都在家团圆的时候,却有些人为了这次疫情,冒着有可能被传染的风险,变得比以往更忙,他们是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抢工的建筑工人,是对病毒围追堵截的各地交警、医生、社区工作者。大家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同心协力,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早日消灭病毒。

我知道这次的病毒经呼吸道飞沫、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所以我也要从我做起,不信谣,不传谣,做好自我防护,不聚会,不聚餐,戴口罩,勤洗手,用我自己的实际行动,将病毒隔离在外,为抗疫做出我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鉴史问廉》纪录片观后感《文化之力》

全文共 52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已经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烙下深深的印记,而说到一个人的发展,脑海里首先就是儒家文化“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揭示了一个人从根本的提升自己的修为,尽到自己的本分,进而提升到更高境界的一个过程,而这所有的进步都有赖于文化的力量,《文化之力》正是着眼于这点而向人们揭示自古到今中国文化中对社会腐败或清官廉吏的记述,其实文化是对现实的一种影射,很多时候在当时的社会人们敢怒不敢言,迫于强权只能诉诸于文艺创作,起到讽刺比喻的作用,然而正是这些文艺创作在人民群众中的流传起到了警示作用,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因为这些作品反映的正是他们的心声和人们对世道的感受。

《七品芝麻官》作为豫剧的经典剧目,其实在我的脑海里也留下一些印象,尤其是那句“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连街边的小孩儿都能顺口说出,这难道不是文化的力量吗?还有我们口中经常表达自己被冤枉时会说:“我真是比窦娥还冤哪……”说笑之间不也证明关汉卿的《窦娥冤》的广泛影响力吗?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其实都在向人们证明,贪官污吏的恶行、一个社会的黑暗腐败或者盛世太平、清官廉吏的善举不会随着历史长河的流淌而消逝,人在做天在看,人民群众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记录,去传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观纪录片《道》观后感

全文共 726 字

+ 加入清单

通过观看这些腐败分子的典型事例,我觉得我们全体党员干部要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具体心得体会如下:

一、通过观看录像,提高了我们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了拒腐防变能力,使党员干部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利观。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人们无利不往来,少数党员干部放任自流,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流失,同时也带坏了一批干部,从而形成了不良的社会风气,在整个观看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使自己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工作中切实找到切入点,在自己的岗位上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起到带头和带动作用。

二、今后我决定在工作中,要筑牢反腐防线,吸取他人的教训,防患于未然,坚持防微杜渐,时刻为自己敲醒警钟,要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俗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然而当真正品尝了其中的滋味,那后悔可就晚了。所以,强化自律意识,构建廉洁从政的警世防线,是对每个党员干部地考验

三、通过观看录像,我更深切体会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要性。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为自己工作的指导思想,时刻广大职工联系在一起,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做谦虚朴实、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表率。在生活中,我的人生格言是: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快快乐乐生活。强化反腐倡廉意识是作为一名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要找准自己的人生航标,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真正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德防线。

从人的本性看,人既有理性的一面,又有自私的一面。当人的理性与自私较量时,谁胜谁败,主要取决于具体的人的道德水准。我们应该承认人的合理合法的自私性,但要切莫忘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私利不能侵犯他利和公利,否则就违背了法律或道德准则。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监守自盗》观后感

全文共 4409 字

+ 加入清单

正如影片所说,影片确实请到了很多重量级的人物进行大量采访。但是,影片的剪辑将大半人所说的进行了重新组织,又删去了很多采访内容。影片就像CCAV台邀请几个人谈论国际形势一样,美帝野心勃勃留了下来,不同意这种说法的人,采访内容被一删再删,留下些被主持人问话问得答不上来的情形。许多人不接受采访是明智的,这样的采访接受了只会让自己羞辱,而且无法表达出自己的观点看法。 若是本片将采访的全部内容都公开来,应该是能让人受益很多的,但是NO NO NO 文艺们怎么能拍这样的片子,文艺应该有立场,文艺应该揭露华尔街的贪婪,应该揭露华尔街控制美国政府,应该揭露那些经济自由化的学者

谈点看法

首先还是从房地产市场谈起,对于美国房市来说,最重要的一个事件发生在大萧条时期,罗斯福政府成立房利美(Fannie Mae)作为其新政的一部分,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抵押贷款。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 美国政府通过房利美,以及后来成立的房地美间接的影响着房地产市场。威廉斯(W. E. Williams)教授曾写道:从1977年的“社区重建法案”开始,国会就开始威胁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要他们向高风险的住房买家和企业发放更多贷款,这些贷款就称为次级贷款。这些银行和金融机构得到的甜头是,“政府资助企业”Fannie Mae和Freddie Mac将会购买这些高风险的债券。任何脑子重量超过一盎司的人都能明白,这是酿造灾难的配方,可国会却齐声否认。在房利美成立70年后,房利美和房地美成为了美国两大住房抵押贷款公司,持有全美近3100万个家庭的住房贷款,总额约为5.4万亿美元,约占美国住房抵押贷款的一半。在大萧条之后的70年,美国房地产市场除了小范围房地产价格有出现过回落,总体上房市一路高唱凯歌,没有下跌过,但反观世界上其他国家,在这一时期西欧各国都有出现过过房地产市场周期现象,都有出现过房地产市场不景气,下跌的情况;亚洲国家,日本在90年代就有出现过地产泡沫破裂,房地产市场不景气,香港更是几起几伏,调整幅度有时甚至高达30%以上,中国大陆开放三十年,也出现过地产价格大幅下挫的情况,深圳楼市跌幅超过60%,多数为九十年代初内地房产繁荣时所建,深圳地产公司司40%以下的利润不做,朱镕基抓经济后,地产泡沫就此破裂。房地产市场起起伏伏,升升降降是正常的,因为市场总是不断的寻找“均衡”,有时供不应求,有时供大于求,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供给需求,有些年房屋供给过多,房价下跌,有些年住房需求增加,房价上升,但是像美国政府这样,通过这些抵押贷款公司介入房市,要求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高风险的贷款,这样那些原本属于高风险的住房买家可以买房了,房贷市场也变得十分宽松。这样等于是政府通过两房间接的向房地产市场不断注入大量的资金,促成房地产市场的超级大牛市。这样的房地产市场繁荣是不可持续而且是脆弱的,假如没有利率政策的收紧,布什政府经济政策的失误,它还会因为其他原因而破裂。美国房市到了21世纪,由于长期的政府干预行为,实际上已经是积重难返。

其次再说金融衍生品市场。此次出现问题的大多出现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RMBS),很大一部分来自房利美 房地美所发放的,这些证券在次贷危机前,大多得到了像标准普尔等大型评级机构的AAA评级。被认为是“安全”住房抵押证券连同其他抵押证券一起被放入一个证券组合中,形成抵押担保债券(CMO)然后这个证券组合又和其他抵押贷款(如助学贷款等)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组合债务抵押债券CDO。CDO和CDO组合起来,又可以组合成CDO2。像AIG这样的保险公司,卷入金融危机,其主要的原因是卷入保 债务凭证(CDO) AIG从其提供的向超高级风险产品作担保中获得相对较少的一部分利润——承保的每一美元每年的收益仅0.02美分。但如果0.02美分乘以数十亿倍,就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收入来源,特别是如果不需要准备金来覆盖风险的话。这些证券组合十分复杂,而计算他们的价值和风险更为困难,最初创立CDO的摩根大通团队整合模型时,既需要繁荣时期的数据也需要衰退时期的数据,但是他们却寻找不到房地产市场衰退的数据,这些数据十分重要,想要估算CDO中证券之间的相关性,及其风险,就必须依靠这些数据。如果这些证券是没有相关性的,则相对来说是安全的,如果这些证券高度相关,结果将是灾难性的。这使摩根大通团队最终止步于更大规模的交易。而另一些金融机构却认为看到了商机,积极的参与到这个交易中来,其实他们同样没有找到足够的数据,没有能够预测到潜在的风险。市场上交易者的行为并不一定对,但是市场这种机制,能够惩罚做错的这些人。正如弗里德曼所说,市场是一个不要求认错但会惩罚错失的地方。当金融市场的参与者犯错时,华尔街的交易员们对CDO等金融衍生品的估价是错误的,有毒资产的持有者必须为自己的错误判断付出代价。美国政府对有毒资产的救助,越毒的资产越能得到政府的资助,等于是做的越错的人越能得到补偿。

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错误是建立在房地产市场扭曲的基础上。如果没有房地产市场的扭曲,被打包的债券等不会变成有毒资产。剔除了这些债券,或许金融衍生品定价也会有偏差,但是不会出现如此严重的后果。我认为金融市场之后所出现的恐慌来自于政府政策的不确定性。在08年初的时候,政府救助了贝尔斯登集团,所依据是太大而不能倒闭的原则,可是太大而不能倒闭原则并没有清楚的界定什么样的金融企业是太大而不能倒闭的,什么样规模的是可以倒闭的,在拯救了美国第六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后,保尔森却宣布不拯救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更要命的是,美国政府并未解释为什么拯救了贝尔斯登而不拯救雷曼兄弟,这种规则上的不确定性导致金融市场的恐慌,人们并不清楚下一个会倒闭的是谁,政府会救谁或是放弃谁。或许不公布拯救方案,会让保尔森有更大的空间操作,但是这个举动给以金融市场人人自危,竭力自保。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这件事的重要性,就是在前面提及的雷曼兄弟倒闭后,一直不大关注美国金融市场的国内媒体开始大幅报导金融危机,似乎金融危机一夜之间突然爆发的。政府干预市场一定会出问题,只是这些问题会以什么方式表现出来,或者是在什么时候表现出来。或许是长期的资源浪费,或许是金融海啸。

片中认为的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监管不力” 但只要翻一翻过去 几乎所有的经济危机都有许多人归将其归因为 “监管不力” 但有一个问题是 什么才是监管得力? 胡佛总统曾经被认为是让经济过于放任自由 而导致三十年代金融危机 但罗斯巴德指出 胡佛非但不是自由主义者 而是同其继任罗斯福一样 热衷于政府对经济的管理 胡佛极其讨厌卖空 积极打击美国股市做空。后来经济危机爆发,胡佛下台,罗斯福所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均为主张政府管理,但罗斯福新政成功了么? 没有,大萧条至少持续到了二战时期。 罗斯福的新政对美国产生了一系列影响,在金融业的影响就是拆分,罗斯福将银行的投资部门分出来,禁止银行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即为鼎鼎大名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当时JP摩根和摩根史丹利本就是这样被分开的。这项法案影响深远,投资银行确实也长时期“老老实实”做业务。有空再讲故事了。

PS 回答 房市泡沫式政府促成的 金融衍生品是扩大作用。有些人认为金融衍生品完全没有用,例如片中提到的资产证券化。假设银行贷款100万出去,然后把这个贷款拆分成100万份出售,每份一元,购买的人获得贷款所带来的收益,而银行获得流动性,如果都没有人想要银行贷款收益,怎么会有人去买?这是资产证券化的益处,有人喜好流动性,有人喜好固定收益。另一面是,购买的人要承担贷款的风险,银行如果卖出去自然是受益,但并不是所有的都能卖出去,还有贷款的收益会证券化出售高些。金融衍生品现在似乎成为众矢之的,欲处之而后快,但着手金融衍生品监管还不如着手准备金制度与太大而不能倒闭准则的改革,这样才能除去银行风险收益的不对称。

不是说政府救市不利 而是救市规则模糊 这么重要的规则 没有明确规模 而是由几个重要头头进行决定 让市场面临政策上的巨大不确定性

高管的薪金包括两个部分 一部分工资 更重要的是奖金 奖金相当于绩效 如果今年干的好 就能得到多少 但是不能立即拿到手上 离职的时候能够拿到 当然董事会设置的这样制度确有不合理的地方 (不止金融业 其他各行的高管奖金也是如此) 因为不论公司最后如何 高管在离职的时候几乎都能拿到丰厚的奖金。 当然现在看这些高管倒闭离职后还能拿那么多钱非常不合理,但那些钱可以说是之前其在任期间未支付的薪水,只是人走了以后,把钱放进了兜里。我没有赞美这种制度,我也认为这种制度不合理,不单是金融行业,其他行业高管的薪资制度也是类似,我也认为这种薪资制度需要大幅改进。 但同时我认为,如果不是政府出资援助或是参股的企业,政府不应去制定该企业的薪资高低,薪资的制定权应是属于股东,股东才是企业的所有者 。

投资银行不是金融危机的赢家 恰恰相反 最大的输家就是投资银行

美国5大投资银行

1高盛 (目前美国5大投资银行中唯一仍盈利的公司)

2摩根士丹利 (股价下跌)

3美林公司(已被美国银行收购)

4雷曼兄弟公司(已破产)

5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

片中所指的双方交易的就是高盛 其中SEC诉讼是因为高盛在出售那些卖的抵押证券同时,没有披露另一家客户冲基金经理约翰•保尔森 (John Paulson)正押注于这些证券将崩盘。看出其中的问题了么,两笔对立的交易,事后诸葛亮当然可以说这是不可容忍的,但是事前华尔街几乎一致看好这些产品,而且华尔街的各种对冲买卖一直是持续存在的,投资银行的接连破产贱卖也是事前没有预料到风险。高盛比其他投行所作的唯一区别在于,他买的保险更多,也就是片中AIG所卖的CDS,0.02美分保一美元,不需持有CDO,也可以购买CDS防范风险,高盛的首席风险官并不像许多公司形同虚设,而是有一定实权的。大部分人看到繁荣,少部分人看到风险,还有人既看到风险还对此进行保险。对于高盛的道德拷问可以不断进行下去,但是却很难告倒,大陆几乎所有的基金,都是做多才能盈利,证券公司在向你推销基金产品,这些基金产品要股市涨了才能盈利,而另一方面,证券公司的自营业务是可以在股指期货上做空的。这样一家证券公司卖基金给你,而它的公司自营业务又在进行做空,你就能告它欺诈了么?

金融高管确实有错 市场判断错误 公司风险过高 高管的薪资也不合理 甚至道德有问题(好莱坞这帮吊乱的人绝对不比这些高管性行为 吸毒好到哪去)但是 对金融高管 监管不利 高管太贪婪 确实不是主要原因

监管从来不利 因为两个人交易 第三人监管 他怎么也不可能完全了解双方各种情况 如果他能清楚 完全能够监管者安排交易 计划体制就不会失败。 高管贪婪 高管像来贪婪 从有高管开始就是如此 而且不仅是高管 其他许许多多人也都贪婪。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