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国传统文化为题的作文(汇总20篇)

中国梦是一个民族的梦,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下面请阅读开学吧整理的中国梦的英语作文,希望你喜欢。接下来是开学吧给大家收集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为题的作文优秀作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浏览

2677

作文

1000

中国传统文化对联

全文共 1061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联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文学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妙趣横生,雅俗共赏,具有极其浓郁的民族特色,一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下面是一些整理的传统文化的对联:

上联:水底月为天上月;

下联:眼中人是面前人。

上联:三代夏商周;

下联:四诗风雅颂。

上联: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下联:柳边垂钓,柳丝常伴约丝悬。

上联: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

下联: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合。

上联: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下联: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上联:七鸭浮塘,数数数三双一只;

下联:尺鱼跃水,量量量九寸十分。

上联:擘破石榴,红门中许多酸子;

下联:咬开银杏,白衣里一个大人。

上联:门对千根竹; 下联:家藏万卷书。

上联:门对千根竹短; 下联:家藏万卷书长。

上联:门对千根竹短无; 下联:家藏万卷书长有。

上联:因荷(何) 而得藕(偶),

下联:有杏(幸)不须梅(媒)。

上联:未老思阁老;

下联:无才做秀才。

上联: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下联: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上联:一担重泥遇子路;

下联:两堤夫子笑。

上联:昨日钻狗洞偷桃,不知是谁?

下联:他年步蟾宫攀桂, 必定有我。

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土圭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中国传统文化——龙井茶

全文共 309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有诗、词、曲、赋;有京剧、曲艺、书法、国画;还有对联、灯谜、歇后语等等。其中,最为有名的就要数中国的茶文化了!尤其是杭州的龙井茶更为著名。

龙井茶有四绝:色绿、香郁、味甘、形美。茶叶泡进水里,颜色由深变浅,逐渐变成了翠绿。然后,就能闻到一阵阵浓郁的茶香味了!尝一口,味道苦尽甘来。最后说说茶的样子吧!茶叶有的性子急,一下子就沉到杯底;有的不急不躁,慢慢地沉下去;还有的十分固执,怎么也不沉下去……

龙井茶不但有着四绝,而且喝茶对身体也十分有益。因为茶中含有多种矿物质,能提神醒脑,让人精神振奋,增强记忆力。还可以消除疲劳,促进新陈代谢。

就因为茶叶有这么多优点,所以中国人才爱喝茶,并逐渐形成了茶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国文化遗产五年级作文400字

全文共 438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以她独有的魅力,吸引着众多中外游客。今年,我有幸领略了黄山的美景。

光明顶是黄山的第二大山峰,听人说:“不到光明顶,不看黄山景。”这更加激发了我们“奋发向上”的决心。“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在妈妈的鼓励下,我终于站在了海拔1860多米的光明顶上。只见一大群人围在一块又大又长的岩石上照相。哦,原来这就是光明顶啊!我们忘记了劳累,爬上了这块岩石。哇!太美了!我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站在岩石上,俯视周围的一切,到处都是山,我们好像都被山包围住了。

黄山的怪石是黄山的一大奇观。这些石头,各有各的名字,什么“猪八戒照镜子”、“猴子观海”,“龟兔赛跑”等各具特点,都有其象形和寓意,变换角度观察,更是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让人不禁要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不知不觉我们从这个山头翻到了那个山头,足足走了八个小时,连妈妈都佩服我坚韧的毅力。迎着落日的余晖我们恋恋不舍地坐缆车下了山。

黄山的风景真是名不虚传,那一山一石,一草一木,让我流连忘返。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三年级作文:中国的传统文化

全文共 439 字

+ 加入清单

你们知道为什么过年要发压岁钱吗?不知道的就随我来看看。

在一回过年,外婆和舅舅要发压岁钱给妹妹,妹妹以为这是过年达人给的礼物。收不收都没关系,所以就不收,我就问舅舅为什么要收压岁钱?

舅舅说:“在很久就以前,民间有一种怪物叫‘岁’,‘岁’每年的大年三十夜晚都回来和小孩玩,如果‘岁’高兴的话就只会让小孩生一场病,如果‘岁’不高兴的话就会让小孩死亡。有一对夫妇晚年得子,所以这对夫妇非常爱护这个孩子,大年三十的这天夜晚,这对夫妇怕‘岁’来伤害这个孩子,就一直守在孩子身旁,到了深夜,夫妇也累了,就拿着几枚铜钱给孩子玩,夫妇就睡着了,到了第二天早晨,这对夫妇醒了,他们一看,以为‘岁’没来过,后来才得知,‘岁’已经来过了,在当天晚上,这对夫妇睡后,‘岁’就来了,‘岁’看到小孩手中的铜钱后,便见钱眼开,不再逗小孩玩,拿着钱走了。到了后来,发压岁钱给小孩辟邪成了民间习俗。”

我和妹妹听了这个故事后,妹妹赶忙收下压岁钱生怕‘岁’来找她,而我则知道了压岁钱的来历。

你们知道了压岁钱的来历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兵马俑

全文共 704 字

+ 加入清单

西安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被称为十三朝古都,一共出了74代皇帝。这么有历史的地方,爱好旅行的我怎会错过?所以前年暑假,妈妈妹妹和我慕名前去一睹古城风貌。

先不说西安的大雁塔、古城墙,最要紧的是先去参观被称作“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我在书本上早就学过关于兵马俑的文章,可是它究竟长的是什么样的,我要亲眼去看看。

我们顶着炎炎烈日来到了秦始皇兵马俑的参观景点,排队参观的游客真多!看来跟我一样想亲眼目睹兵马俑真面目的人真不少。兵马俑分别有1号坑,2号坑和3号坑。一号坑规模最大,东西长216米,宽62米,面积13260平方米。二号坑东西长124米,宽98米,面积为6000平方米。三号坑面积520平方米。

我们重点参观的是一号坑。走进一号坑,我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巨大的深坑中排列着一队队兵马俑,令人眼花缭乱,不知从何看起。正好有大学生志愿者讲解员,我们就请一位大哥哥带我们参观。

我们在一号坑看到的兵马俑大都是完整的,是灰土色的,这都是出土后经过修复的。而它们在出土时大部分都已经损坏了,要不没有脑袋,要不没有手臂,要不没有脚,要不没有上半身,很多都是残片了,原本的的颜色也是五颜六色。

考古学家证明,从根据挖掘的兵马俑坑来看,兵马俑曾经被毁坏过。在如今发掘出的兵马俑坑中,能明显的看见兵马俑像是被盗过,并且还用大火毁灭过,在兵马俑坑中如今还残留着大火烧过的痕迹。

兵马俑跟真人一样大小,武士俑身材健壮,每个兵马俑都长得不一样,神态表情也各不相同,有的双目炯炯有神,有的凝视远方,有的若有所思……

我这次参观只能算走马观花,虽然亲眼看见了一个个兵马俑,但是关于兵马俑的很多知识我并没有弄清楚,只能留着下次再来好好研究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国的传统文化之围棋

全文共 607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有许多灿烂的传统文化,在这里面,我最喜欢的是围棋

围棋据说有5000多年的历史,传说是上古时代的尧帝发明的。尧为了教育他调皮捣蛋的儿子---丹朱,发明了围棋。

围棋棋具包括棋盘和棋子,棋盘上有纵横各19条线,共361各交叉点,棋子要下在交叉点上。棋子分黑子和白子。

比赛时,要先猜先,猜到先手的,执黑先行,白方后下。

判断胜负要看谁围得空(目数)多,因为黑棋先下,黑棋要贴给白棋7目半。黑棋要围到185目才赢,白棋围到177就赢了。

围棋可以锻炼人的思维能力,儿童学围棋可以改善儿童的注意力,提高智商。前几年,西方国家举行了人和电脑的国际象棋比赛,结果人输了。但是人和电脑的围棋比赛,即使最先进的电脑,也下不过人。

一黑一白,看似简单,但其中的变化无穷,古人说:千古无同局,这正是围棋的魅力所在,所以几千年来,围棋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2000多年前,围棋就传到了日本;近几十年,围棋又在韩国兴盛起来。目前,中国的古力常昊,韩国的李昌镐李世石,是围棋界顶尖高手。中日韩三国,每年多要举行很多围棋比赛,给人们奉献了很多精彩的对局。

我学围棋已经2年多了,现在是少儿业余二段。学棋的道路充满了艰辛与欢乐。每天都要做围棋死活题,还要熟记数不清的定式布局。但经过努力,比赛中,我击败了一个又一个对手,特别有很多岁数比我大很多的对手,我心里充满这时了骄傲和自豪。

围棋带给我了自信心和不怕输的性格,我爱围棋。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国传统文化之国画作文

全文共 329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渊源流长,有剪纸、刺绣、戏剧、陶瓷、皮影戏、国画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国画了。

今天我来为大家介绍介绍国画。国画就是用颜料在宣纸或是宣绢上绘画,是东方艺术的主要形式。国画又称为“中国画”,古时称为“丹青”,我国传统绘画主要是指以毛笔、墨、国画颜料等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题材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它的精神内核是“笔墨”。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中国的国画大师的作品中我最欣赏齐白石画的虾、徐悲鸿画的马。我的画画老师张老师在二年级暑期开始教我学国画,张老师说:“国画,是我们中国的国宝,你要努力学习国画,把国画这种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国画练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国传统文化

全文共 642 字

+ 加入清单

百里不同天,千里不同俗,要问我家乡有什么民俗,东北二人转就是一绝。

二人转是东北传统风俗,以一男一女、以一丑一旦为表演演员,以板胡、锣鼓为伴奏工具,以简练的台词,粗犷的唱腔为特色,以唱、说、做、舞为表演手法,以手绢、扇子为道具。该表演形式简单,几十个观众和两名演员组成的一个露天小剧场,但却深为人民所喜爱,东北人们喜爱听二人转甚至到了“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程度。连周总理当初路过吉林看了一场二人转,都赞叹道:“二人转不愧为中华文艺瑰宝之一,应该好好发扬”。

二人转最初的形成原因有几种,其中广为流传的是:人们在田间地头干活时,又累又无聊,有两个人想了一个办法,将农田种菜的事件及村子里发生的喜剧性质的事改为唱词,给人们表演出来,慢慢就演变成了今日的二人转。

二人转以它那独特的唱腔、舞姿和逗人的唱词博得了人们的喜爱。而且二人转有着自己独特的演绎风格,在正戏表演之前多加一个“小帽”。俗话说“小帽、小帽,排排腔,溜溜调,唱戏的白搭,看戏的外落。”现在,小帽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成为二人转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有名的小帽有《小拜年》《双回门》《江北的送情郎》等。

“二人转”这种民间艺术形式,给人们带来无限欢乐。人们喜欢它,也在发展它。很多地方办起了二人转培训学校,使得这门民间艺术得以广泛流传。而因二人转一炮走红的转星也不少数,除了众所周知的赵本山,还有小沈阳,孙小宝等。他们在春晚的亮相,给亿万人民带来了很多的期待。

二人转就是我们的民俗,也同样是中国老百姓的喜爱,我衷心地希望它发展越来越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四年级中国文化议论文

全文共 774 字

+ 加入清单

罩上薄纱的文化神秘而富有魅力。匡衡爱慕文化,他凿壁偷光;孙敬热爱文化,他悬梁刺股;孔子挚爱文化,他废寝忘食。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作为华夏子女,怎能不热爱它,迷恋它?

秋风瑟瑟,伴着落叶,我踏入了校园,学习了第一个汉字——“火”。它只由简单的五笔构成,却形象地描绘了火的形态。汉字犹如活泼自在的精灵,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她有形,有义,亦有情。细读她,就如一篇清新华丽的小说;细品她,犹如一幅灵动脱俗的水墨画。启蒙老师曾说过:“汉字她方方正正,是教导我们正直做人;她有菱有角,是让我们学会不卑不亢的态度。”简单的文字却蕴含着如此深刻的含义,让我不得不迷恋上她。

许久后,我有能力读书品字了,变热衷于幽默但极具讽刺意味的寓言故事。“邯郸学步”提醒我不能盲目模仿他人,“愚公移山”激励着我学会执着与坚持,“曲突徙薪”更是让我懂得了事先采取措施防止祸患发生……这样简单易懂的语言文化,使我的童年变得充实,让我从懵懂走向成熟……

渐渐地,我开始接触唐诗宋词,领略文人墨客的风流文采,感受骚客或悲壮或婉约的屡屡思绪。在应诏入京,供奉翰林之际,李白豪情满怀地高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在国破家亡之时,杜甫浸满忧患的笔下涌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绝世佳句。我们虽不能回溯到那个时代,但从他们精简的诗句中领会到李白的远大抱负,读出了晚唐时期社会的动乱。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阅历的增加,随着学识的积累,我愈发能感受到文化散发的阵阵清香,能品味到它独特魅力。文化高雅的气质引领着我走入学海,让我陶醉其中,让我迷恋热爱。

中华五千年文化是一条历史长河,波涛滚滚,前进不息。华夏子孙应坚守本心,让善良相伴,让勇气相随,以诚信为友,以正义为伴,表达自己对华夏文化的热爱,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浓厚情感,让这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强林。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文1000字

全文共 1150 字

+ 加入清单

龙,一个多么神奇和有魔力的名字。龙为何物?早在《说文解字》中就有:“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龙图腾是华夏文明的象征,它的形象在几千年的文化沉淀中逐渐丰满起来。人们普遍认为龙“角似鹿、腹似蛇、鳞似鱼、足似凤、须似人、耳似象。”而龙图腾形成的原因,一种说法源自黄帝的釜山合符。《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在打败炎帝、蚩尤后,巡阅四方,“合符釜山”。这次“合符”不仅统一了各部军令的符信,确立了政治上的结盟,还从原来各部落的图腾上各取部分元素组合起来,创造了新的动物形象——龙。从此中原大地上就有了共同的龙图腾,因而中国人称自己为“龙的传人”。

我国的龙文化源远流长。从内蒙古赤峰市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C”形青玉龙,具有“中华第一龙”的美誉;辽宁阜新的兴隆洼文化查海遗址出土的红石堆塑龙,证明了中国龙文化至少已有八千年的历史;安徽凌家滩白玉龙、浙江余杭瑶山白玉龙……它们造型独特、形势优美,无不展现着龙图腾对我国上古时期文化的深刻影响。

随着朝代的建立和更替,龙又与帝王崇拜结合在一起,经久不衰。皇帝自称是“真龙天子”,借龙树立威信,以此获得百姓的爱戴与支持。天子更是身着“龙袍”,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心。龙也象征着皇权,逐渐活跃于宫廷建筑中,坐龙、二龙戏珠、龙生九子图等,连建筑大门门环的基座上,都有着龙的身影。龙的形象无处不在。作为中国礼制的核心用来划分等级制度的龙形纹,在北京紫禁城的装饰雕刻中也有很多表现形式,如观龙池、宁寿宫前的琉璃龙纹影壁,无论是木质镂空还是浮雕,都彰显着这座古代建筑群的庄严与大气。

龙不仅是皇权的象征,它还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文化生活中的节日习俗譬如端午节的划龙舟、春节的舞龙以及剪纸上各种龙的形象层出不穷;而文化习俗,“鱼跃龙门”、“龙翔风跃”、“龙翔风翥”、“飞龙在天”等成语同样寄托着人们美好祝愿;在民间传说、文学作品中,龙被奉为神兽,能乘云驾雾,兴云布雨……闻粽香四溢,听鼓乐震天,品文化精髓,“龙”不再仅仅是高高在上权力的象征,它不再专属于统治者,它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走进了千家万户。

经过岁月的沉淀,作为华夏文明的图腾,龙象征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象征着敢于创新、锐意进取、乐于包容,它是黄帝、炎帝一统华夏的威严;它是尧舜心怀天下苍生的仁善;它是秦始皇一扫六合、挥剑决云的气势。它是李白斗酒诗三百、东坡“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气,它又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的英雄气概。它是虎门销烟的烈火,是武昌起义第一声枪声,是南湖荡漾的红船,是天安门前升起的五星红旗,是华夏子孙念念不忘的初心。

朋友,让正处于二十一世纪的我们走近中国龙图腾,走进它的精神内涵,勇于攀登,为国家、为时代,谱写出一曲激昂向上的生命之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国传统文化

全文共 28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下午最后一节课,老师让我们讲讲中国美食,民族风情等文化传统

第一组开始表演了,非常精彩。他们的节目是唱歌和图片欣赏,那歌声好动听,好美妙!

第二组为大家带来的是图片欣赏和资料介绍。最让我难忘的是他们的剪纸表演,从阮冰怡和崔钦尧手中剪出的蝴蝶,像真的一样活泼可爱。

轮到我们这一组了,我很紧张,恐怕会漏字或说错。我悄悄的鼓励自己,静下心来,认真的讲了一遍,没想到一字不差。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听得都很认真。我讲完了,教室里立刻想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高兴的真想跳起来。

后面的节目一个比一个精彩,同学们看的是不亦乐乎!

走进经典,走进传统文化,我感受到了中国民族的悠久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国传统文化礼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没有文明礼仪,是不能在社会及家庭立足的。文明礼仪是人们在生活中养成的一种习惯。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知识水平的外表;可对祖国来说,礼仪却是生活习惯,品德的反映。

文明礼仪是中国传统的高尚品德,古代也有很多故事讲述着文明,礼仪的高尚。古代东汉末年的时候,有一家的父亲买了一些梨子,到家后,父亲特地选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可孔融却摇摇头说:“我是最小的,所以应该吃最小的梨,大的梨子应该给哥哥吃。”父亲听到后感到非常惊讶,小小年纪的孔融竟然懂得谦让。这个“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应该懂得谦让别人,文明礼仪应从小做起。尊重别人,等于尊重自己,谁又不想尊重自己呢?所以要先尊重别人。要学会在学校尊重班主任、在家中尊重长辈、在工作中尊重上司、在社会中尊重人民、就一定会成功的。

在日常生活中,礼仪也是无处不在的,有很多的榜样值得我们学习。文明礼仪不仅仅指的是行为,还有仪态、语言、神态,这都是表现个人礼貌的一部分。在生活中,有许多举手之劳都是养成文明的习惯:捡起一张不起眼的纸屑、随手关灯、不践踏草地、遵守交通规则、见到班主任,熟人说声好或给个微笑……都是文明礼仪的表现。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在请别人帮忙的时候加个“请”字,事后说声“谢谢”,都会让别人觉得很有礼貌和文明,别人就会觉得是个值得交的好朋友,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就给别人留了好印象,难道不好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国传统文化舞龙

全文共 580 字

+ 加入清单

秦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作业搜集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于是我想了今年元宵节的舞龙。 今年元宵节我和妈妈看舞龙,我看见那望不到尾的布龙,就像一条无尾龙。好不容易看完布龙,我想回家了,可是又“飞”来了荷花龙。荷花龙把我的脚给勾住了,不让我走,我只好有看着他们舞龙。荷花龙犹如一条五彩缤纷的绳子,这条“绳子”是由许多人拿着假荷花形成的,。 接着来了一条板凳龙。这条板凳龙是很多人举着板凳从我们眼前“飞”过,此时我想起了一个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个勤劳善良的夫妇,男的叫百叶,女的叫荷花,他们相敬相爱,他们住在荷花村。这年荷花怀孕了,过了是十来月,孩子却没生下来,又过了一年,还是没有生下来,直到九百九十九天,才生了一个男骇。百叶见孩子生得端正健壮,他好喜欢,仔细一瞧,倒是错愕不已:孩子的胸部和脊背上长着细细的龙鳞,金光闪闪,有九百九十九片。旁边的人看见了,就喊着:“你生了个龙种。”过了很长时间小龙的身体渐渐变大,化作了数十丈的长龙,飞上天空。自此以后,每逢干旱,小龙就来散云播雨。百姓为了它,就采摘了七七四十九朵荷花,用了九百九十九片花瓣,制作成一条花龙。 每年春节,老百姓就要敲锣打鼓来舞龙。舞龙的创造和流传是全中华民族光辉历史的一部分,为我们的民族和人民所喜爱。我觉得中国的传统文化十分有趣,你也可以查一查,你会发现中国传统文化有多么丰富多彩。 20xx年2月21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华传统文化中考作文素材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一个有着深远文化的民族。从古至今,它的文化传统一直都被传承着,直到现在。

《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说。哪一样不是我们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呢?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谈一谈闻名中外的“四大名著”吧!“四大名著”分别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和施耐庵的《水浒传》。它们传承的文化各有不同。壮志豪情、行侠仗义、诗意翩翩,梁山好汉各有各的春秋。

但这些被称为名著的小说,却渐渐的被那些漫画、言情小说、穿越小说所取而代之。难道那些真的会被我们永久的遗忘吗?那些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不!不会的!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学者们智慧的结晶,我们岂能遗忘!我们不能把“四大名著”遗忘,更不能把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遗忘!

据调查,有超过百分之五十五的学校的学生都不知道四大名著的作者,甚至连四大名著是哪些都不知道。作为中华子民,我们真的应该这样吗?作家的心血被淡忘,他们在默默的哭泣,提醒着大家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不要越来越少,直到没有,让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成为历史。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滋养着我们的民魂。只有把它传承下去,中国才可以永远富兴,我们的根才不会断,我们的魂才能永久保存。我们要把它作为使命,完成它。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因为这才是古老的文化,不老的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作文

全文共 788 字

+ 加入清单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五个振兴”的科学论断: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乡村要振兴,文化要先兴,尊重和发展乡村特有的传统文化,才能不断增强乡村对外界的吸引力,提高投资者的建设信心。那么作为乡镇的党员干部,在传播本乡传统文化时要胸怀战略格局、保持敏锐嗅觉、踏准发展节拍。

当好文化传播先锋,要胸怀“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战略格局。“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胸怀大局,才能决胜于千里之外。各自乡镇的传统文化,符合时代正能量的,要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眼点,大胆弘扬,利用网络平台直播等不同方式传播特色文化,但不能搞急功近利、劳民伤财的短期行为。要站在时代前沿和战略高度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真正做到传播传统文化能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实现新起点上新跨越。

当好文化传播先锋,要保持“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敏锐嗅觉。“何物最先知,虚庭草争出”,春天到来时庭院的小草最先知道。基层党员干部作为乡镇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要有敏锐嗅觉,要能够见微知著,要下功夫做有心人,主动学习和了解本地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要做到“拨云见日”,在本地文化中寻到符合时代与当今社会主旋律的特色文化,要有超前思维,但不可撒谎与掺假。既要善于整理传统文化故事,又要利用本地特色文化吸引外地投资者来建设与发展本地。

当好文化传播先锋,要踏准“时来天地皆同力”的发展节拍。社会在不断进步发展,只要你能把握节奏,乡村文化的振兴自会盛装莅临。乡村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其内生的魅力,因为它是地区的灵魂所在。作为文化传播先锋,既不能全盘继承,也不能全部抛弃,而是推陈出新,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立足于当代,扬弃那些不适合社会发展的方面,要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关于传统文化话题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一个拥有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部读不完的漫长史书中,孕育了无尽灿烂的文明文化,其中,汉字可谓是最典型的一页!

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再到今天的行书,楷书,汉字经历了重重演变,拥有着四千多年的历史,如一颗耀眼的明珠,为中国文学添了一抹光辉!如今,当我们看到这一横一竖,一撇一捺构出来精巧美妙,变化多姿的汉字,并散发着生命的气息和文化的魅力时,不禁从心底发出赞叹!

还记得,我第一次开始认识汉字,是在上小学一年级时。在老师娓娓动听的讲解下,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汉字的美妙,后来,渐渐地,我学会了写汉字,并骄傲地在纸上写下了四个大字:我爱祖国!还在爸妈眼前炫耀了一番,得到了他们的表扬,心里甜滋滋的。从那时候起,我便深深地爱上了汉字,爱上了这四四方方的方块里蕴含的多姿多彩的人生!

每个国家的语言,就像一个国家的灵魂。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多少诗人的笔下,描绘了多姿多彩的自然文化!有“细叶不知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绵绵春意;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日荷塘;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秋日美景;有“孤坐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万籁寂静这一句句绝妙佳句,是一种代表着美的语言,文化!滋润了人的心田!从咿呀学语的孩童,到现在的笔下生花;从一个个陌生的文字到现在一个个熟悉的面孔我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汉字的熏陶!

汉字,是一种神奇的美,是一种文化的美,是一种朴素的美,我为自己的祖国有这样博大精深的文化而感到自豪!我爱汉字,我爱中国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六年级中国文化议论文

全文共 42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烟雨迷蒙,天阴阴的,大家的车,行驶在一条蜿蜒的小路上,大家要去一位细纹刻纸大师家学习,这位大师胜名叫周是一,他家住在风景秀丽的西山水库旁边。

一走进他家,“哇,这简直就不是人的家,分明是细纹刻纸的天堂。”墙上挂着一幅美如画的作品,有:鸳鸯溪、出类拔萃、还有雁荡山的美景。桌子上放着用细纹刻纸做的12生肖的书法,都是仿造卡通做的,真是栩栩如生。客厅里,沙发垫、杯垫、抱枕也都是用细纹刻纸的衍生品。就他家的马桶,都有细纹刻纸的图案呢!

上课了,周老师向大家介绍撕纸、烧纸、剪纸刻纸都算细纹刻纸。其中、细纹刻纸最难,它可以在一寸见方的纸面可出50条线,其纹样细如发丝,可随性地刻出各种图案。

下面,周老师就让大家来动手,体验一下用手撕纸,只见周老师三五两下就撕出了一条活波讨人喜欢的小鱼。大家见了羡慕不已,下面就要发挥我的奇思妙想,结果,大家撕出的鱼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林正邦还撕了“双鱼”呢!

我喜欢如此有意义的课余生活。下次,我还要去探索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国传统文化——春节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包括古文、诗、词、民族音乐、民族戏剧、国画、书法、对联、灯谜、歇后语。还有一些传统的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其中我最喜欢的节日是春节。

春节有很多美好的传统习俗,比如扫尘、洗浴、贴窗花、贴对联、贴年画、吃饺子、发压岁钱、还有放鞭炮……为什么要放鞭炮、贴对联呢?我给讲讲吧。

传说中,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它长着锋利的牙,尖尖的角,凶猛无比。“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新年的晚上,怪兽就会爬上岸,去袭击山角下的一个小村庄,吞食牲畜,伤害人命。村里人知道会来怪兽,把门锁的紧紧,可是不管怎样,“年”就会进来,偷吃村民的东西,伤害人畜,大家都害怕极了,但又无能为力。

这一年的除夕,人们正准备扶老携幼去避难。这时,一位仙翁走过来,他告诉村民“年”怕红色和响声,人们听了连忙准备了红对联贴在门上。晚上,“年”又来了,它一见红色,听到锣鼓声阵阵,吓得赶紧逃跑了。从此,村里太平了。以后每逢过新年家家户户都贴春联、贴年画、放鞭炮,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还越传越广,逐渐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过年我最喜欢的就是放鞭炮了。吃完年夜饭,我就会拿着鞭炮跑出去。我在外面找到一个瓶子,取出一个炮,在瓶口上弄一个洞把炮放在口上,点燃只听“嘭”的一声,把瓶子炸了一个洞。

我最喜欢春节了,期盼春节快快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国传统民俗作文

全文共 682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中国,这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文化的国家,地大物博。除此之外,还有着许多传统节日,譬如:热闹无比的春节,思念感满满的清明节,幸福团圆的中秋节以及快乐的元旦节等等。这些节日各有精彩以及有着专属于它们的文化习俗等,值得我们每一位中国人去了解以及根据不同的节日,采取合适的庆祝方式,好好地去感受节日文化和人文气息,这或许也是一番好韵味。

面对中国这么多的传统节日,春节就是众多节日之首,还是我们国家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深受百姓欢迎,上至老人下至孩童,尤其孩童最为欢喜,不仅春节过年长大一岁,穿新衣服且还可以收获来自长辈赠送的祝福压岁钱,别提有多幸福快乐了。

每逢春节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出门上街去置办年货,买漂亮的新衣裳。几乎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轻松愉快的笑容,开启美好的心情迎接新一年的到来。除此以外,人们还可以看到大街小巷随处挂满灯笼以及各种各样的彩灯,图案设计丰富多彩,闪烁着不同光芒,此情此景,甚是唯美暖心。

春节一直以来都是孩童们最喜爱的节日,所以一年到头,很多孩子都渴望过春节,四处走亲戚,回家口袋都是满满的祝福红包,尤为幸福快乐。热闹的春节,玩烟火可以说是点缀节日气氛最好的方式之一。所以有不少孩子小时候对于玩烟火几乎都很是迷恋,看着天空中五颜六色的烟火,脑海里不禁浮想联翩,内心也跟着激动万分,快乐无比。

俗话说,最是一年春好处,每逢春节步伐的来临,其意味着这是中华民族的源,同时是中华民族的寄托和希望。所以身为中华儿女的我们要懂得珍惜和传承这些节日,让属于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得以弘扬,继续向下一代带来美好寓意,以及显现传统节日的意义和更好地去感受价值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华传统文化观后感

全文共 1134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包括传统节日在内的传统文化更加重视,如国家将中秋、端午等节日列为法定节日。可尽管有上述措施和手段,在西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冲击下,中国的传统节日备受青年冷落,却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越来越多中国人开始在圣诞节、情人节互赠礼物,在麦当劳、肯德基庆祝生日,很多人不知道大阿福,没划过龙舟,没听过唢呐,不识艾草、菖蒲为何物。为什么传统节日渐渐被忽视,而“洋节受宠”?这是需要我们深刻反思的问题。有人从生活方式的角度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青年生活方式趋同;有人从文化的角度认为,西方传统文化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而我国传统文化缺少适合年青人的文化内涵;还有的人则把它归结为商家和媒体的炒作的错误方式,认为现在过节只注重形而下,形而上的精神全被抽空了,缺少传统文化产业去丰富、发展传统节日的内涵、外延,这样变味的节日过起来只能是空虚无聊。这些观点都有道理,但根本问题是目前传统节日中形而上的精神内容被掏空了。传统节日里,月饼、元宵、粽子等都是商家绝不肯放过的利润点。然而,过分地强调饮食使传统节日变成了“饮食节”。春节吃一顿年夜饭、元宵节煮一锅汤圆、中秋节送几盒月饼、端午节吃几个粽子,节便过完了。传统节日给现代人留下的似乎只剩了饮食,节日中大量美好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民俗意境,则变得越来越淡了。没有繁琐仪式要求的洋节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圣诞节的彻夜狂欢、情人节的互赠礼物、万圣节的魔鬼面具,洋节的随意简单让都市人很容易找到情感的发泄渠道,于是它们在中国大地上传播开来。

我国不缺乏文化内涵丰富的传统节日,缺乏的是传统文化与时代交融的过节理念和过节方式。要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只有不断开掘传统文化的新内涵,寻找新载体,让更多的人了解节日的文化渊源,才能把传统节日的文化精髓传承下去。如在传统节庆日给出专门时间,组织大型、健康、寓教于乐的活动,不断倡导、继承、创新节日文化。

从商家的角度,应该把眼光放得再远一些、更宽一些。挖掘传统节日的情感价值,不仅仅是扩展销售规模,更重要的是建立起消费者与企业、品牌间的情感联系,这是企业的利益所在。节庆消费要深刻挖掘消费者的情感价值,消费者最深层需求便是情感消费,这决定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对传统节日的情感价值挖掘得不够是厂家和商家的一种短视行为,传统节日其实有很多独特的价值,从目前来看,反倒是一些跨国企业独具慧眼,将中国的传统节日的营销做得非常到位。

我国传统文化深刻而久远,而传统节日则正是传统文化中的精粹。光大传统节日内容,传承传统节日精神,是凝聚爱国意识、民族意识的强大力量,更是弘扬民族文化的有效手段。因此,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有责任有义务传承传统节日之精髓、延续中华民族之血脉,让传统文化绽放出新的光芒!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兵马俑

全文共 376 字

+ 加入清单

当我们来看秦兵马俑时,秦兵马俑已发掘了三个俑坑,三个坑的总面积是2万平方米,大约有50个篮球场大。在三个坑里,1号坑最大,这三个俑坑里的秦兵马俑大约有八千多个。

俑坑里的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长方形的军阵,多么像秦始皇统率的一支队伍呀!

走近些去看,有很多兵马俑手中都拿着武器:什么矛呀,什么盾呀,等等!武士俑身高大约1。8米,体格健壮,身高和体形匀称;武士俑戴头盔,穿铠甲,脚穿战靴,拿着武器,最后等待开战!离秦兵马俑再近些,可以听见他们的呼吸声,能听见他们思念家乡的声音!

我想:秦兵马俑已经看到了自己的亲人,想拥抱他,想告诉他自己有多么的自豪,可是,脚却怎么也迈不开,只好在原地干着急。

听导游说,这些凹进去的土就是埋秦兵马俑的坑。

在观看秦兵马俑的时候,我知道第一个发现秦兵马俑的人是杨志发,如果没有杨志发,就没有我们这个珍贵的文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