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职业生涯规划书论文推荐20篇

宽容是一杯浓浓的凉茶,能熄灭熊熊大火,宽容是一道茂密的防护林,能阻挡即将来临的风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书论文,欢迎查看。

浏览

5178

作文

1000

会计职业道德读书笔记

全文共 1528 字

+ 加入清单

会计人员提供不真实、不完善的会计信息,在账簿上做文章,不按规定设置账簿或设置多套账等等,这些都是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这些会计信息的制作过程无一不经会计人员之手。

一、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必要性

(一)会计信息失真严重,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会计人员提供不真实、不完善的会计信息,在账簿上做文章,不按规定设置账簿或设置多套账等等,这些都是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这些会计信息的制作过程无一不经会计人员之手。某些企业为了吸引客户,扩大业务,在开具发票时不遵守财务制度,不严格如实反映发生的经济业务,而按照采购人员的要求虚开发票,甚至在没有发生任何业务的情况下也给开具发票。这就导致大量假票据出现,会计人员根据这些不真实的原始发票进行业务处理,必然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进而影响决策者的决策。

(二)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参差不齐,与目前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不相称。在前阶段,澄城县会计事务所利用三个月的时间对全县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证进行了注册登记检查,共检查会计人员1373人次。首先在学历方面,研究生4人,本科生93人,二者总计约占总数的7%,大专学历451人,约占总数的32·8%,中专学历566人,约占总数的41·2%,高中学历以下有253人,约占总数的18·4%。比较之下中专类及中专以下会计人员明显偏多,中专以上偏少,两者形成显明对比反映出我县会计人员总体学历水平偏低的现象。其次,在会计职称方面,注册会计师7人,高级会计师4人,中级会计师职称95人,初级会计师职称284人,全县拥有职称的会计人员尚不够400人,仅占会计人员总数的29·1%,明显偏少,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三)会计执业保护不善。会计岗位实行持证上岗已有多年,但在检查中,仍有一些无证,低学历人员占着岗位,其中缺乏财经政策和财会知识之人大有人在,严重弱化了会计工作的严肃性,影响了会计工作质量。

二、会计人员的素质及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工作的产品,其质量高低直接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主体素质。这是因为会计人员在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时,总是有其不同的实现动机和价值标准、伦理道德标准,这就反映出不同的会计人员的主体素质情况。诚然,会计人员的主体素质状况与其先天生理特点有必然联系。但是,他们的素质可以而且应该在后天的实践和学习中得到发展和提高,其主观努力程度如何,往往最终决定着主体素质的高低。从会计人员主体素质差异来分析会计信息质量差异,可作如下概述。

(一)思想素质 会计人员的行为是由其思想支配的,只有正确的思想才会有正确的会计行为。如果会计人员的思想不正确,就很难保证其会计行为的客观公正,其所制造的会计信息质量就难以令人信赖。要想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必须重视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素质。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尤其要在会计人员中坚持实事求是、说出实话、讲原则、讲正气等方面加强教育,让他们为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而奋斗。

(二)道德素质 在我国现阶段,会计人员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也存在着很大差异,既有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先进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也有中华民族传统的优良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还有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以及西方社会渗透进来的一些腐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这就造成了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存在较大差异,比如,会计人员对于某些领导要求制造虚假会计信息,会有许多不同的表现:有的投其所好,有的拒绝,有的表面上服从,但事后向有关部门反映,有的等领导出了事再作交代,等等,可以说是五花八门。这说明会计人员的主体道德素质状况存在很大差异,而且这几年有大滑坡的趋势。这已经直接影响到了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稳定,产生了许多消极影响。大面积的会计信息虚假与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下降不无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高考热点话题:不能等到用工荒才想起职业教育

全文共 1407 字

+ 加入清单

在大学生“史上最难就业”的背后,职业院校正迎来春天。最新的统计显示,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正迅速提振珠海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但由于本地职业院校培养规模小,技术人才供需矛盾突出,去年珠海技术人才缺口已接近10万人,今年继续呈现扩大的趋势,一些企业开出上万月薪仍招不到技术工人。(12月3日《南方都市报》)

用工荒,这其实是最近十年来几乎每到招聘季都会出现的“新闻”。虽然同被表述为“用工荒”,但却有着结构性的不同。比如在最初可能是农民工类的低级技工的不足,但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如今可能更多是指具有专门性技能的高级技工的缺乏。这一点之所以有被指出的必要,是因为其很好的反应了技工荒背后的本质问题,即人才供应与经济发展的不同步或是脱节。

一谈到技工荒,人们很容易发现一个普遍性的矛盾现象,一边是企业招不到人,一边却是很多年轻人乃至家长不愿意选择技校。这种反差通常被解释为“偏见”、“学历崇拜”使然。诚然,这种严重出入的群体选择背后,确实有不少观念上的因素,但“偏见”之存在,却在根本上仍是利益权衡所致。

职业教育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被强调,但之于职业教育的歧视却仍普遍性存在。一个颇具代表性的例子是,时下不少大城市在落户政策的设计上,学历已成为一个硬性标准,这意味着绝大多数的技工都无缘在大城市落户。而在教育政绩的考核中,也仍主要偏重于“大学生”的培养数量,职业教育的成果依然是边缘化的存在。如此一来,一个显而易见的后果是,地方政府在职业教育的投入上更青睐于行政导向,而非市场需求。

还要看到,当前媒体所呈现出来的技工缺口,其实是不够准确的。要知道,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其实做了本应由职校生来做的工作。这一来说明,职业教育和大学教育的辨识度是模糊的,二来,无论是大学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缺乏对用工需求和经济结构的准确回应。在这样的背景下,学历越来越贬值,更多的人必然选择去获取更高的学历来填补“贬值”的那一部分价值,而这种社会性选择,反馈到用人企业那里,由于学历和文凭缺乏准确的技能辨识度,也就只能优先选择高学历的求职者。

可以说,技工荒的出现,不只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而是整个教育培养机制与市场的需要和具体的经济机构产生了断裂,不仅市场的正常需求得不到及时的反馈和满足,还产生了文凭挤压效应。在文凭链条上处于“末端”的技工,表明看需求缺口很大,但并不意味着能够给人足够的就业安定感。于是,一边是企业“求贤若渴”,一边是职校依然被冷落。

明晰了这些因素就可知,面对技工荒,仅仅去谴责择校偏见是徒劳的。首先还是要从制度上清除对职校生的歧视和因文凭带来的不公平感。二是要加速推进一些高校向职业教育的转型。高校的过度和不当扩张,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成了维护当下教育格局的一种“既得利益”,不仅占据了教育资源,也阻碍了观念的转变;三是要,丰富人才和文凭评价标准,提升文凭和学历所对应的技能辨识度,让大学教育和职业教育形成真正的分流,而非优劣分层;再者,要从顶层设计上,提升教育体系的开放程度,认识到人才培养与经济需求相配合的重要性,为社会化办学、市场化办学扫清机制障碍,增加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

技工荒现象,其实当前在一些发达国家也同样成为一个问题。其中的原因很复杂,涉及到观念、制度、产业结构等等复杂因素。但越复杂,越是要及早引起重视,不能等到用工荒,才想起职业教育和技工的缺口,否则不仅将影响到经济结构和产业的转型升级,也会累积社会的就业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我的人生规划作文800字

全文共 758 字

+ 加入清单

转眼间,我已站在十八岁的天空下。距离2018年高考已剩三个月左右,三个月后的我们,即将迎来人生又一次重要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我们以后的发展道路和方向,我们应该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认真实际良好的规划。从长远来看问题,在做好学生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对自己的未来做一个长远规划。

现在社会的形势,瞬息万变,机遇可贵也难求,我们要把握好现在和未来的每一个提高自己的机会,不断地为自己输入新鲜血液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不被时代淘汰。选择志愿和职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仅仅考虑个人的喜欢,更重要的是,要考虑未来社会的需求,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追根究底,是自己必须有足够扎实的功底。步入大学,我坚决不会让四年青春一事无成的虚度,在积极学习科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增长社会实践经验,为以后投身建设社会打基础。

我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理想的职业不是医生教师以及国家行政单位人员这类,我希望,自己能够拥有自己的事业,开创自己的一片领域,经营商务,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当然,这不仅需要充足的自身文化知识,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坚韧不拔的意志力,也需要雄厚的资金,合适的政策,可贵的机遇,甚至贵人的指点。我会努力在大学时期将自己培养成一个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际工作技能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金融、财务方面应用型、复合型的中高层管理专业人才。

我理想的专业是金融管理类型,这不仅与我个人理想需要相符合,也符合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在商务领域中改革也越来越适应时代的潮流,因此在涉外商务领域、跨国公司、外资企业、进出口公司、各类企事业等单位的管理部门对金融和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更好的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医生这个职业

全文共 800 字

+ 加入清单

The doctors professional, very sacred, very strict. Abroad, to obtain the licenses of doctors need to spend a lot of effort. In China, large and small, doctors can be found everywhere, and the older the more well-known. In fact, not necessarily those of the old former doctor is a lot of "barefoot doctors" developed, although the experience is his strength, but they lack the guidance of the theory of knowledge. Good doctors, to have a broad range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accordance with this framework, the difficulty in finding a good doctor. There are also doctors and medical ethics, there must be strict Shendu. Now the community "to make doctors" have, in fact, it is also a doctor of no confidence in the industry, as well as their spiritual lives of the doubt.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银行业职业道德议论文

全文共 2584 字

+ 加入清单

职业道德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涌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下面是关于银行业职业道德议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银行机构越来越庞大,金融产品越来越多样化,操作风险受到国际银行业界的高度重视。在不少金融机构中,操作风险导致的损失已经明显大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因此,国际金融界和监管组织开始致力于操作风险管理技术、方法和组织框架的探索与构建,目前已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是,从国内银行业情况来看,操作风险是当前银行业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银行职员操作权归属不清以及银行员工职业道德观念淡薄是操作风险产生的根源。

1 我国银行业道德风险形成的因素分析

改制后的国有商业银行,特别是上市后的银行,其市值在全球的市值中已经排在前列。但仍存在形成道德风险的行为。

1.1 现行经营考核制度扭曲了高级管理人员价值取向。目前,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包括多数的股份制银行在管理架构上依然沿袭了计划经济时代的组织结构,也就是“条块”管理。在“条块”管理的人事制度下,上级行考察选拔干部时,在相当程度上存在走过场的行为,导致了管理层(行长)在这个组织架构中拥有几乎不受约束的权利和不可挑战的权威,他们的好恶、经营理念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银行经营的好坏,一旦出现败德行为,会为银行发展带来严重的风险隐患。

1.2 变相鼓励短期逐利的激励机制淡化了审慎经营。目前,我国银行业在激励机制设计上加强了高管层薪酬收入与经营业绩(或利润)挂钩的力度,关注短期效果,急功近利引致激励过度,使一些分支机构.尤其是基层行一味盲目追求存贷款规模、利息收入和盈利:同时对基层员工激励不足,对合规经营和风险防范激励不够。一方面,由于考核指标体系设计缺乏科学性,对经营业绩考核片面强调指标刚性,经营管理层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想方设法遮掩经营中的风险和问题,甚至有些地方通过违规违法手段来提升经营成果。另一方面,在银行内部往往简单地以奖金的方式对员工进行激励,单纯强调本单位的效益最大化,不顾及员工自身的人力资本价值,长此以往同化了员工的内在心理需求,造成了被迫的激励认可,形成了内部人控制的局面,内部员工的监督失去了效力。

1.3 不完善的风险管理与监督机制提供了败德空间。我国银行业的内部监督.无论是稽核内审还是纪检监察部门对经营班子成员的再监督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不能胜任制衡和约束银行经营班子成员败德行为的职责。一方面,银行内部审计目标缺乏对内控系统充分性和有效性的综合评价,内审部门不能从制度上完全超脱于被审计对象自身。难以对全行业务部门(特别是高管人员)的活动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特别是银行内部机构众多,审计业务繁重,内部审计难以达到足够的覆盖面和深度,导致审计低效:此外,因“条块”管理的缺陷缺少了对管理层(行长)的制度约束,形成了内控“控下不控上”。“上级监督不到、同级监督不力、下级监督不了”的局面,导致内控失效。

1.4 监管资源整体合力与效能影响了败德行为约束。监管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而影响监管能力建设的因素涉及方方面面。当前.体制性与机制性的多重因素的存在使监管部门产生了监管障碍。一是监管力量分散。二是监管部门资源整合困难。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与企业之间,银行与政府之间,银行、证券、保险之间以及银行监管部门与有关监管机构之间缺乏定期沟通交流的平台,各自为政,信息闭塞,重复工作不断,既增加了被监管机构负担,也不利于提高自身工作效率。三是快速变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带来挑战。

2 金融职业道德建设亟待完善

金融职业道德监管体系不完善,存在道德监管真空。目前,金融行业既没有一套科学规范的从业者道德评价体系,也没有完善的道德档案和惩罚机制,从而导致金融职业道德约束力不强,甚至没有道德约束。对加强金融职业道德建设,需要从以下四点着手:首先,把金融职业道德法制化。目前,金融职业道德标准不统一,缺乏规范性,人们对金融职业道德的理解既没有统一的标准,也没有统一的认识,导致金融职业道德的宣传、教育、评价和考核无章可循,不利于金融职业道德建设。可由相关部门统一研究制定金融职业道德标准,把金融职业道德纳入法制化轨道,充分搜集各金融机构的员T行为规范、行业规范,从金融全行业的角度对金融职业道德的标准进行研究,制定科学、统一、规范的金融职业道德标准,为金融职业道德宣传教育和监管评价提供依据,成为各类金融机构引路的方向盘。

其次,加强金融职业道德教育。目前,金融职业道德宣传教育不到位,道德观念淡薄,金融机构、学校、公司和社会对金融从业者的宣传教育偏重于金融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金融职业道德的教育;并且金融职业道德教育存在方式不多、力度不大、时效不强等问题,教育效果差。因此,应在学校教育中安排金融职业道德课程;在金融从业资格证书考试中安排金融职业道德教育内容;通过公司培训、政府培训等方式对金融从业者进行职业道德强化教育,增强职业道德意识,提高职业道德水平,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对职业道德的后续教育实行检查制度。要在全社会中加大金融职业道德宣传教育力度,努力提高金融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第三,加强金融职业道德监管。建立金融职业道德管理部门,一方面,组织和推动金融职业道德的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执行法规,严格考核奖惩,完善金融从业人员资格准人、考核、奖惩、培训、退出等制度;另一方面,应督促金融机构对其从业者加大职业道德教育和评价管理力度,使员工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并且加强金融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和档案建设,定期对从业者进行考核,记人其职业道德档案,作为录用和晋升的依据,严禁金融职业道德严重败坏者从事金融工作。金融职业道德监管是防止金融腐败事件发生的重要手段。

第四,金融职业组织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和金融职业道德奖惩制度。利用金融学会等金融职业组织的桥梁作用,发挥其在行业中的自律作用,使金融职业道德规范化、制度化,在金融学会中设立金融职业道德委员会,专司职业道德规范的制定、解释、修订、实施之职。通过合理的金融职业道德奖惩机制有利于弘扬正气,打击邪气,创造良好的道德环境。

综上所述,防范操作风险的重点,是全力构建全员合规的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强化业务培训与监督整改,建立一种长效机制。确保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持续、健康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解读“十三五”规划,“中国梦”全面起航

全文共 6068 字

+ 加入清单

“十三五”规划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彰显了党的执政使命与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向更高发展阶段迈进的艰难跃升,是迎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最后冲刺,也是跋涉在民族复兴之路上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关键一程。

一、深刻把握“十三五”规划主线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实现的五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取得决定性成果的五年。中国将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升级。核心目标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进入以“经济社会双重转型升级”为主线的“全面现代化”时代。既有“发展是硬道理”,又有“转型是硬道理”,创新速度和创新质量将成为国家和国家之间竞争的一个重要砝码和标志。

(一)以完备、科学、系统的制度体系推进社会转型升级

中国亟需以完备、科学、系统的制度体系推进社会转型升级。制度的演进需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响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当前,中国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诸多矛盾和问题错综复杂地交织叠加。只有推动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套更完备、更稳定、更有效的制度体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才能有效破解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发展难题,成功应对现代化过程中的风险考验,实现现代化的最终目标。

(二)以创新驱动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创新驱动发展成为新常态、新动力、新模式。技术、技能和创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驱动轮,将和消费、投资及出口三驾马车一并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技术推动产业衍生、裂解与职业交替,加快产业创新发展速度;技能倍增社会财富和增加社会个体融入主流社会的机会;创意催生新的经济空间和新的经济业态,不断发现新的创富机会。产业原创通过耦合技术、技能和创意,不断将新型生产要素纳入未来产业体系,结合多元文化、多元思维和多元价值观体系共同推动现代化进程。中国必须抓住新一轮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和管理革命的机遇,积极探索产业原创战略支点,开拓产业高端集聚化发展道路,全面增强技术、技能、创意和产业匹配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推动产业持续升级,综合提升创新活力、创业活力与抵御风险的能力,引领经济社会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从“模仿、黑色、速度、规模、粗放”的发展轨道转向“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轨道。

二、“ 十三五”规划中的新提法新部署

根据五中全会会议精神和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其中一系列新提法、新表述、新举措,透露出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信号,对中国未来中长期的发展意义非凡。

(一)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规划落地

从中国所处的当代世界环境看,虽然中国工业化起步晚,人均历史排放比发达国家低很多,但同时也要看到,中国的发展使全球的排放格局及背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此次中美达成排放协议,到2030年排放达到峰值,如果我们不改变经济发展方式,不走“转型发展”的道路,我们的发展将难以持续。

“十三五”规划强调要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具体化、规则化、操作化。规划的重点内容是在能源、环境双约束下对产业作出选择。在工业新的增长点稀缺、节能减排硬约束加强并叠加制造业周期性衰退的复杂情况下,工业结构调整怎样把握国际新工业革命的趋势,主动调整和被动调整相结合是一个大课题。

(二)“健康中国”成为国家战略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理顺药品价格,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食品安全战略。

我们应树立大健康、大卫生、大医学观,全面考虑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实施模式转变、重点前移、转化整合战略。一方面,完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增加人口与健康科技投入,积极采取经济有效的干预措施和适当的卫生策略,努力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另一方面,在食品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营养安全,实施食品全程可控监管,消除食品安全隐患,保障全民餐桌安全、营养安全。

(三)布局“一带一路”国际战略

“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国家众多、种族众多、文化信仰多元,如何协调各方利益,如何确定权责利标准,如何正确发出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和平声音,都是重要课题。亟需建立“能力、标准、评级、运营”四位一体体系,实现“一带一路”发展突破。

一些投资领域的开放,牵涉到一些国家的经济主权,一些比较敏感的国家会有防范心理。这就需要中国拿出大国的气度,牵头组织有关投资标准、政策沟通、市场开放等敏感问题的谈判,并制定合适的可操作制度规则。规划再好,计划做得再出色,如果缺乏运营能力,那么对规划的切实推进并无益处。因此加强“一带一路”建设的运营能力迫在眉睫。

(四)完善人口发展战略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2014年年底,中国的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12亿人,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年人口破2亿的国家。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根据联合国公布的人口数据,1990~2010年世界各国老龄人口平均增长速度为2.5%,中国为3.3%。发达国家老龄化进程长达几十年到一百年,比如法国115年,美国60年,德国40年,日本24年,而中国仅用了18年时间。人口老龄化不是阵痛,而是长痛。缓解人口老龄化,主要方法就是把总和生育率提高到世代更替水平附近。这就需要生育政策作出重大调整。从双独二孩到单独二孩,再到当下的二孩全面放开,生育政策的系列变化正是为了化解人口老龄化的危机。

三、科学解读“十三五”期间经济增速

世界经济所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在危机之后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强刺激下的“复苏”动力不足,在21世纪第二个10年的后半程,世界经济将会遭遇一段比较困难的时期。“十三五”恰恰是中国经济由1978年以来的超高速增长迈向新常态的转折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一方面密切关注深层次矛盾叠加现状,另一方面以“双创”推动中国经济跃升。

(一)国际市场动荡与国内深层次矛盾凸显形成叠加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遭到了巨大打击。其后经过各国政府的努力,世界经济开始缓慢复苏,但仍十分脆弱,充满不确定性,且各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超常规财政刺激政策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世界经济和贸易低迷、国际市场动荡对中国影响加深,与国内深层次矛盾凸显形成叠加,实体经济困难加大,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增多。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准确把握新常态,面对风险挑战从容镇定,创新宏观调控精准发力,全面深化改革有序展开,全年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增强了我们战胜各种困难的信心。

发展仍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正如李克强总理指出:中国虽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水平排位还很低,家底还不厚实,决不可歇脚停步。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既是基于经济增长阶段性特征的规律遵循,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全面深化改革释放了经济内在增长动力和活力,宏观调控政策发挥了稳定作用,这些都确保了中国有条件实现"双中高"。

(二)“双创”推动中国经济跃升

要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用“双创”激发人民群众的无穷创造力,更好发挥中国人力资源优势,在创业创新中推动大企业和小微企业共同发展、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兴产业成长齐头并进、服务业壮大和制造业升级互促共进。在发达国家里,劳动者一生会转6次职业,这体现出劳动者的转业能力很强。而我们的教育是用工业化的思维、农业化的办法来解决知识经济的问题,肯定解决不好。将来我们的创业教育要以学科弹性、能力弹性作为重中之重,培养劳动者的创业能力、专业能力、转型能力。不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去创业,但要促使一定比例的大学生创业成功。一个人创业能带动9-13个人就业,这将很好地解决中国的就业难题。

中国走追随型经济发展之路,尽管实现了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但也日益暴露出种种弊端,引发出若干经济和社会问题。要在未来的改革进程中突破生产力浓缩与转移、产业创新与技术支撑以及人口素质提升与人力资本培育三大瓶颈,跨入新兴发达国家之列,领军亚洲经济板块,由追随型向引领型发展过度,我们需要彻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立足于创新、创业,破解就业之困,紧盯先导产业,引领全球科技新动向,实现经济社会“蛙跳式”发展。

(三)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

实现“双中高”还面临诸多挑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要改造传统引擎,重点是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补齐“短板”,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同时加大投融资、价格体制改革,与社会资本合作采用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实现建设共担、利益共享。

PPP模式即公私合作关系模式,鼓励私营企业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PPP模式将会带来其它2个P——Professional(专业化)和Program(工程化),组成5P模式,由此推动政府与市场合作的耦合器,谨防塌陷“塔西佗”陷阱,打造国际资源配置中心,促进公私资金链条一体化,铸造全面支撑产业发展服务平台,从而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中国应建立PPP平台支撑下的成果社会共享机制,充分发挥这一模式的催化、激化和活化功能,破解“融资瓶颈”,防控债务风险,治理产能过剩,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保增长、促转型、调结构、惠民生、保稳定的战略目标。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四、推动“ 十三五”期间五大发展理念落地

十八届五中全会及其通过的《建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描绘出新蓝图。这五大发展理念,紧紧扣住了当代中国发展的五大命脉,表明了党中央对中国发展路径新的理解,也决定了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式和发展路径。

(一)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创新是解决改革与发展难题的重要途径,也将是启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和实现社会平稳转型的利器。中国走追随型经济发展之路,尽管实现了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但也日益暴露出种种弊端,引发出若干经济和社会问题。要在未来的改革进程中突破生产力浓缩与转移、产业创新与技术支撑以及人口素质提升与人力资本培育三大瓶颈,跨入新兴发达国家之列,领军亚洲经济板块,由追随型向引领型发展过度,我们需要彻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立足于创新、创业,破解就业之困,紧盯先导产业,引领全球科技新动向,实现经济社会“蛙跳式”发展。

(二)坚持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

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协调发展的前提是充分认识当前面临的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注意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耦合性,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其中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可以采取三园互动机制推动城镇化进程。当下,中国城市化已进入快速爬升马鞍区的背景,在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的目标下,通过创业园、安居园、培训园"三园互动"的机制,借助政策制度、交互创业、混合安置,科学、高效地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三)坚持绿色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现代生态文明是新文明观、经济方式、生活方式、社会发展方式、科技范式等一系列变革的系统性革命。是按照自然生态规律,运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和新能源技术,以自然的生态统一性和生态化的社会实践方式,对自然生态进行修复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开发,形成生产生态化、生活生态化的一种新兴文明态。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绿色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通过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实现城市的智能化、灵动化,未来的城市不仅可以实现零排放,还会转换能量、产生新能量,形成绿色智慧城市。中国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困境在于农业文明的思维和里坊制封闭式制度环境。要想走出该困境,需要在深刻把握耦合型生态文明本质要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运用现代技术,对城市进行生态文明改造,实现未来城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打造低碳城市、零排放城市、智慧城市,创新生态文明发展路径,引领现代生态文明发展潮流。

(四)坚持开放发展,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全球化视野下的国家改革,绝对不能偏离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考量,必须始终坚持突出增强核心竞争力即战略性资源的开发配置能力,统筹考虑资源配置权与道德制高点,统筹考虑全球市场与技术的互通互联,努力实现从追随者到领跑者、从跟从者到主导者的革命性转身。

全球化视野下的国家改革,必须顺应中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全球化进程同时是一种控制和权力的过程,在这一进程中,主导社会的主流文化模式成为范本。在全球经济治理方面,中国当前正日益从被动参与变为主动参与,制度设计至关重要。然而,中国长期以来都缺少对制度设计中法律内在逻辑的考虑,仅是“问题导向”式设计制度,易造成参与国际经济治理面临制度瓶颈。消除经济治理制度短缺、提高经济治理制度的质量,是大力推进中国参与国际经济治理的关键。

(五)坚持共享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人民共享

下一步改革将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经济结构转型的进程实质上也是以社会利益重新配置为动力激发转型的进程。或者说,经济结构的转型与社会利益分配的嬗变必然是一个相伴相生的进程。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矛盾似乎并未明显消弭,反而伴随着社会利益分配关系的重大变化和社会利益分配格局的重大调整,出现了大量的社会矛盾。我们必须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1500字

全文共 3109 字

+ 加入清单

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建设对高校的要求之一,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正逐步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在校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学校校区的快速扩大、学校与社会的逐步一体化,这些都对大学校园和大学生的安全带来了更大挑战,导致近年来学生被骗、被抢的案例,学生的伤害、伤亡事故,学校的“安全事件”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高校的稳定发展,我们迫切需要重新审视和高度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保障高校安全稳定的重要方面

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建设对高校的要求之一,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高校最重要的主体,是高校教育培养的对象,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未来建设者与接班人。他们在校期间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广受国家、社会、家庭的广泛关注。如果发生涉及大学生的“安全事件”,就必然会牵动社会、家庭、宣传媒体和大学生群体的神经,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甚至在全社会产生强烈的负面影响。因此,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防范于未然,是确保高校安全稳定的重要举措。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全教育涉及大学生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强化法律意识、提高自控自律能力;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是大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是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内容;安全教育中针对大学生进行的心理辅导和心理问题矫正本身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可见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构成和重要组成部分。

(三)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

从大学生成长的历程来看,大学是大学生成长成熟的关键时期。多数大学生是从中学校门直接迈进大学校门,社会生活经验比较欠缺,人生阅历尚浅,思想相对单纯,对社会复杂程度和安全防范的认识不足。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安全知识和安全防范意识,不仅有利于保障大学生在校正常生活学习,顺利完成学业,而且有助于增强他们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他们成长成才。

二、影响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新形势

市场经济发展对社会环境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剧烈冲击,高校扩招带来大学校区的急剧扩大,大学生人数迅速增加,以及独生子女大学生时代的到来,都是大学生安全教育必须面对的新形势、新情况。

(一)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环境的日趋复杂性

1、市场经济负面影响对社会传统道德观念形成冲击。市场经济活动存在的弱点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反映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容易诱发自由主义、分散主义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这必然会反映到高校青年学生的头脑中来,在一些大学生中出现道德观念弱化和扭曲现象。一些学生出现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爱贪便宜、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等不良倾向,因此而出现陷入传销骗局、傍“大款”而引发冲突、校内盗窃、考试作弊等安全问题。

2、校园开放性带来的安全隐患更加突出。扩招带来校区急剧扩大,校园成为一个开放的教育园区,社会上各种人员进校服务。这种复杂的新形势,造成学校与社会接触频繁,外来人口增加,素质参差不齐,鱼龙混杂,从而使高校的人员结构更加复杂化。高校校园也不再是过去单纯的“一方净土”,而更像是一个具有多元化、多层次的比较复杂的小社会。围绕高校校园的学校经济圈的形成,少数学生在校园周边自主租房居住,学院安全保卫力量的相对不足等,都使高校面临日益严峻的安全形势。

3、网络虚拟社会带来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网络化趋势给大学生安全教育也带来了挑战。对于思想活跃的当代大学生来说,网络是他们了解社会、接受知识、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国内外一些反动势力利用网络进行文化渗透,一些道德败坏的人传播不健康和低级趣味的网络游戏、黄色网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以网上交友为借口进行犯罪活动,等等。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心理尚不定型,认识能力有待发展,容易沉迷于“网络社会”,受到不健康信息的诱惑、侵害,各类安全隐患随时可能发生。

(二)独生子女大学生自身特点的特殊性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成批量的独生子女进入大学,中国进入了独生子女大学生时代。在特殊社会背景、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中长大的独生子女大学生表现出独特的个性特点,对大学生安全教育产生着重要影响。

1、以自我为中心。独生子女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兄弟姐妹的相处经历,加之家长的过于关注,使他们长期处于家庭的中心地位。进入大学按照惯性思维,在交往与处理人际关系上缺乏“平等意识”,有控制和支配欲,导致人际关系不协调,常因一些生活小事而发生争吵、斗殴和伤害事件。

2、社会经验缺乏。独生子女大学生由于长期处于父辈和祖辈的双重呵护之下,一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家长们“过度的关爱”使独生子女几乎没有自理生活的机会和经历,导致社会经验缺乏。在离开家长进行独立生活之后,常常由于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和必要的防范意识而陷入一些骗局或遭受经济财产损失。

3、心理素质脆弱。独生子女长期在顺境中成长,缺乏挫折教育的磨炼,容易出现情感脆弱、心理承受力差、意志薄弱等。又因为不善于人际交流沟通,容易形成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严重阻碍大学生健康成长。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体系和措施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体系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将贯穿大学生活的始终。其涉及的内容很多,但概括起来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

1、不要伤害别人。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栋梁,他们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要具备完善的人格,各方面都应成为社会的主流和典范,包括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首先要教育大学生珍爱生命,善待他人,用理智思考和对待社会、对待他人。要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学生,这是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最基本要求和首要之义。

2、不要伤害自己。大学生应当是人格高尚、情趣高雅、心理健康的人。安全教育要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既要善待别人,与人友善;又要善待自己,珍爱生命,有对社会、对家庭、对别人的责任感。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成败得失,不做出伤害自己的傻事。

3、不要被人伤害。要针对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容易上当受骗,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传授安全防范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大学生安全防范和自卫能力,尽量减少被伤害。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具体措施

1、加强纪律和法制教育。要在大学生中加强法制教育,通过普法学法课程,培养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形成法律意识,并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对于校园内的各种因为违纪违法而发生的安全事件,可以作为案例在法律课程教学、安全知识讲座、主题班团活动中开展讨论,以案学法,增长知识,吸取教训,促使大学生增强法纪观念,避免做出伤害他人的愚蠢举动。

2、加强挫折教育、感恩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要针对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具体特点,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要加强挫折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感恩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懂得感恩,明白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特别要加强对存在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学生的关注、关心、关爱和心理疏导,尽力避免因心理问题而自杀或伤人事件发生。

3、加强社会知识和安全防范教育。要广泛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大学生深入社会,学习了解社会知识;要在大学生中开设安全文化课,向他们讲解防火、防盗、防骗相关知识,以及应对流氓滋扰、群体纠纷的处理和预防等相关知识,防范和减少大学生上当受骗、被人伤害的事件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老实人吃亏吗驳论文作文500字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外婆常说,自己是老实人,买个菜都会吃亏。但人们常说“吃亏是福”,在经历了那件事以后,这句话在我心中的份量变得重到无法表述。

那年暑假,我开始在舞蹈兴趣班中半节课上中国舞,半节课上毯子功。毯子功需要十分深厚的基本舞蹈功底,但我的功底却不是一般的差,所以要学这个,我几乎要从头学起。同时,也有好几位同学要和我一起练。

第一天,我们先练“一字马”和“横腿”这两个动作的要求都非常高,不但要整条腿贴在地上,还要笔直。热身作完后,“魔鬼训练”开始了,老师让我侧靠在墙上,让一名同学压住一条靠在墙上的腿,硬生生地变成“一字马”,我疼得流出了眼泪,但我仍然坚持着。又有许多同学都在练“一字马”了,但他们不像我这样老实,老师一不注意,就立刻松懈了下来,我心想,我是一个老实人,我为了让自己更加优秀,我什么亏,多少亏我都肯吃。

一边想,我一边仍然坚持着……日复一日,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基本功功底有了很大的提升,还比其他同学还厉害一点,我还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并跳出来标准的毯子功!经历了这件事,我才发现了“吃亏是福”的真正含义:在你要向着梦想奔跑时,你吃了多少苦,多少亏,在你有所成就或是成功时,就会尝到更多的甜蜜、自信、满足……

虽然说老实人会吃亏,但是在他们吃了亏以后,又品尝到属于自己的甜蜜。

展开阅读全文

篇8:3000字论文:我的中国梦

全文共 328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梦·我的梦论文——奉献青春,共筑“中国梦”

【内容摘要】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走进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这是在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和中外记者见面之后,新班子的又一次集体亮相。再次亮相,重温历史。回首百年,感慨良多。参观过程中,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阐述了引发广泛共鸣的“中国梦”话题。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的期盼。那么,青年人的梦想与国家的梦想又有着怎样的交集?我们这群饱含爱国之情的大学生青年们,要怎样的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而做出贡献?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关键词】中国梦 基本内涵 实现途径 青年大学生

一、什么是中国梦? 中国梦,就是要实现民族复兴,就是要满足人民幸福,就是要追求人人出彩!

(一)民族复兴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是习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的一番话。这,既是他的心声,也是中国每个人的共同心愿。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然而,中华民族的近代史却是一段屈辱史。忘不了八国联军侵华时签下的一个个不平等条约,忘不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留下的一块块断壁残垣,忘不了南京大屠杀埋下的一个个无辜的冤魂,忘不了,忘不了...... 这也正应证了那句老话:落后就要挨打!的确,自清朝实施闭关锁国政策之后,中国就与世界缺乏沟通和交流,这是中国由盛转衰的重要原因。如今,中国实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与国际交流,高科技领域也逐渐与世界接轨了。

然而,历史遗留下来的诸多问题仍然未得到有效解决。比如,台湾问题、南海问题、钓鱼岛争端等等。由此可见,中国要想不受侵犯,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只有不断强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人民幸福梦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这是习主席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近年来,许多媒体都在关注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数,有的甚至还作了专访。比如,央视以“你幸福吗”为主题在全国各地街头采访普通百姓,在《新闻联播》中播出后引起热议。类似“你幸福吗?”“我姓曾。”的神回复也层出不穷。 诚然,自改革开放以来,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从茅屋到土楼再到高楼大厦,从芭蕉扇到电风扇再到空调,从自行车到摩托车再到轿车......

看似百姓“幸福”了,其实不然。物质生活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但人们的精神世界却贫瘠荒凉。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感到压抑,无限的压力又迫使他们疲于奔命。住进高楼难道就高枕无忧不用还房贷了吗?开着轿车就一定畅通无阻不用为油价担忧了么?有份工作就能不思进取了?

看来,物质生活的优越并不与幸福指数成正比。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共同富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幸福!

(三)人人出彩梦 “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话鼓舞了亿万中国人的心。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梦想。一个个小小的梦想的实现,共同编织成一个大大的“中国梦”。

虽然不是每个人最终都能像邓稼先、钱学森一样成为科学上的巨人,像李嘉诚、李开复一样成为生意上的大亨,像姚明、刘翔一样成为体育上的健儿......但是我们同样能够活得精彩,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我们愿意付出,乐于奉献,一定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事业!

时代给予了我们实现个人梦想的条件和机会,我们不仅要懂得珍惜,而且要学会付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更不会掉下馅饼。只有努力,才有成功!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当个人梦想都基本实现之时,中国梦就不再是梦想,而是事实了。

二、如何实现中国梦?

习总书记用“三个必须”指明了实现“中国梦”的三个关键路径: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一)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的最佳途径

“道路决定命运。”这是习总书记给我印象很深的一句话。

实现中国梦,关键在于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而形成的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所以,要想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的内在精神

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弘扬中国精神。江泽民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要有一个可以把全体人民联系在一起的精神纽带,必须要有共同的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这个纽带和认同就是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它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共同依托、共同传承的文化精神、价值观念的总和,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三)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源泉 常言道,“团结就是力量”。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能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把自己与集体融合在一起才最有力量。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盛开春满园。”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有万众一心、同心协力,才能使中国梦变成现实,使每个中国人梦想成真。所以,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是全体中国人汇聚而成的整体力量。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梦。

三、当代青年大学生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当代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于他们而言,青春梦既是“成才梦”,也是“报国梦”。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总理,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每一个爱国青年都在燃烧激情岁月,助力青春中国。

青年大学生是中国梦的寄托者。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大学生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90年前后出生的青年大学生,30岁左右将目睹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50岁左右将见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现,他们将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

青年大学生是中国梦的助跑者。“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当代青年大学生正处在实现中国梦的年富力强时期,可以看到无数次的科技创新活动都镌刻着青年大学生的身影;成千上万支青年大学生社会实践队伍活跃在田间地头,躬身践行,获取真知;数十万青年大学生激扬文字、干事创业,引领社会潮流、成就行业标杆;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庞上,洋溢着令人欣慰、充满希望的精气神,他们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托起中国梦。

青年大学生是中国梦的成就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长期艰苦奋斗的过程。青年大学生一定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将个人梦和中国梦相结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担负起历史的使命与责任;刻苦学习、全面发展,把创新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把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结合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青春、贡献自己的力量!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英语毕业论文准备

全文共 302 字

+ 加入清单

学生可以根据本专业教学大纲选定研究范围(英语教育、文学、翻译及外贸等),英语毕业论文选题应符合下列要求:

1.结合专业特点,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2.尽可能与社会实践实际相结合。

3.题目的难度和分量要适当。

在这个阶段学生们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限定课题范围。最好是课题已在学生脑子里酝酿了好长时间,并且他现在急于将他的思想观点诉诸纸上,与他人分享;最差的是课题由导师布置给他。他应该时刻牢记他要讲有用之词,而不仅仅是用字填满空白纸。限定课题范围的技巧就在于缩小课提范围。限定课题可以使他更深入地谈问题,言之有物,不至于由于范围过广,导致泛泛而谈,空洞,浪费读者的时间。此阶段包括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阅读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南海问题的解决策略论文

全文共 4518 字

+ 加入清单

南海问题目前已经到了严重危害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程度了,中国要想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大国崛起之梦,必须尽快彻底的解决南海问题。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南海问题的解决策略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近来,我国的海防由北到南,都出现了一些岛屿问题和能源开发问题的纷争。在东海,韩国济州道议会农渔畜与知识产业委员会当日通过条例案,将1月18日定为苏岩礁日。日本对中国钓鱼岛早已虎视眈眈,并且实际控制着钓鱼岛。在南海,所有环南海诸国,都对南海提出领土要求,并且都出兵占领南海大片岛礁。南海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我国的南大门,本文重点分析南海问题的现状、历史由来和解决南海问题的策略。

南海的历史与目前现状

首先我们看一看南海的历史和地理位置。

南海总面积350万平方公里,有大小200多个岛礁组成,岛屿大都狭小。南海诸岛根据地理位置,分为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其中面积最大者为东沙岛,面积12平方公里,其他各岛面积要小得多,其中西沙最大永兴岛1.85平方公里,南沙最大岛屿太平岛0.4平方公里。

据史籍记载,中国早在公元前两世纪的汉武帝时代,通过航海实践发现了南沙群岛。唐、宋以来,中国人民已在南沙群岛生活和从事捕捞等生产活动。宋代,中国将南沙群岛命名为万里石塘;在此之前的汉代,泛称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为崎头;在此之后至清代,又有万里长沙、千里石塘、石塘等名称。明、清时代,中国政府明确将南沙群岛划归广东琼州府(今海南省)管辖。

目前,实际控制情况是:东沙群岛,由台湾实际控制。西沙群岛,经过1974年西沙海战,由解放军控制。中沙群岛,仅露出水面的黄岩岛,目前中国和菲律宾都没有驻军。南沙群岛,情况则要复杂的多。南沙群岛(古称"万里石塘"西方称Thespuyslyis-iands)位于北纬3°37至11°55′,东径109°43′至117°47′,南北长大约550海里,东西宽约650海里的海域;西起万安滩,东至海马滩,北至雄南滩,南至曾母暗沙,总面积达24.4万平方米海里(约合82万平方公里)。南沙共有230多个岛屿、沙洲和礁滩,其中能露出水面的有36个。在南沙又可分为东、西、南、中4个岛礁群。

70年代以来,南海周边一些国家,不顾我国政府的一再声明,陆续侵占吞食了其中的一些岛屿,形成以武力非法侵占我国南沙岛屿的局面,严重侵犯了我国的领海和领土主权。截止目前为止,在南沙群岛中,我海军仅守卫着永暑礁等7个岛礁,国民党海军则驻扎在最大的岛屿--太平岛上;越南已占据了我29个岛礁,菲律宾占据了9个岛礁,马来西亚也占据了5个岛礁,南沙海域的32个主要岛礁,有31个完全在他国的控制之下,南沙海域划界纠纷十分严重!

南海问题的核心:国家利益

总的来讲,南海的利益包括资源利益和战略利益。首先,南海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可燃冰等能源,拥有产量丰富的渔场。根据中国相关部门的探测,预测南沙海域油气资源潜量为320亿吨。

其次,南海拥有重要的战略利益。南沙群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处于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扼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冲,为东亚通往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必经的国际重要航道,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和南疆安全的重要屏障。在我国通往国外的39条航线中,有21条通过南沙群岛海域,60%外贸运输从南沙经过。[1]

2010年,我过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5%,而原油进口中,70%需要通过海运完成,这意味着,中国有近1/3的原油进口需要通过南海,南海对于中国的国家能源安全,实在太重要了。不仅如此,亚洲的经济强国日本和韩国,进口的原油也全部从南海水道通过。

我国只有牢牢的控制住这条生命线,才能确保能源安全,同时,可以对日本和韩国,形成战略钳制。同时,南海自古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侵蚀这些岛礁,对中国人民的感情上的伤害,是不可容忍的。

正是因为南海拥有丰富的资源和重要的战略地位,周边各国对南海垂涎三尺,公然抢占我岛礁,开采石油等资源。而美日英俄等国家,通过与这些国家合作取得经济利益,同时从战略角度,加紧对中国南海进行控制,在换取国家博弈筹码的同时,难免不含遏制中国崛起的险恶用心。

南海问题的成因: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

第一,历史上,自中国自清代末期始,积贫积弱,包括陆地在内的领土不断被列强侵蚀,无力守卫海疆。这种局面至少持续到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后,直到1979年,中国的海军建设虽有较大进展,但相对于世界军事强国而言,不可同日而语。1979年之后到2000年,中国忙于搞经济建设,海军发展仍然缓慢。直到近十年,中国的海军建设才刚刚有所起色,新型潜艇、大型护卫舰、航母、舰载机等重型武器陆续得到发展。但与美英俄等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也就是说,从清末一直到现在,我们的海军军力长期处在一个羸弱的阶段,无法有效保护远离陆地的南沙诸岛。

第二,中国的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也使一些国家有机可乘。我们经常看到中国在外交上面所谓的“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之类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发点,固然是为了体现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了给经济发展创造和平的周边环境。但是,面对实用主义盛行的国家间利益,我们的政策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性,也缺乏必要的底线。实际上我们所谓的共同开发,大多数情况下是默认了别人在我国领土上进行开发,通过允许其他国家得到一定的经济利益,换取别国放弃对我国领土主权的要求。从实际执行的情况看,效果并不好,在自己的领土上都没有人跟我们合作开发。像越南等国家不但开发了石油,还侵占了南海大片领土。因此可以说,共同开发的政策是失败的,必须在辅助军事策略的同时,做出外交政策调整。

第三,愚民政策所致。我们政府的宣传机构,整天都是宣传国内国际多么的好,多么的和谐,报喜不报忧。很多真相不让老百姓知道。关于南海的现状,我做过一个简单的调查,调查对象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级MBA学员,这些学员可谓社会的精英。但是,结果非常令人震惊,绝大多数不知道中国的南沙群岛有多少岛礁,更不知道有近30个岛礁被越南占领的事实。当我把南海的一些现状和大家讲出来时,惊愕、愤怒的表情溢于言表,那种失落感,让人心疼。如果不是一个军事爱好者对国防建设的关心,如果不是现在信息这样的发达(很多网站,关系到南海的内容都是屏蔽的,需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找到一些资料),我以前也不知道南海的情况,甚至幻想中沙的黄岩岛是一块美丽的岛屿,有解放军驻守(实际是露出海面的部分只有几块大石头,以前是美国的靶场,现在没有驻军)。社会精英尚且如此,普通民众就更难说多了解了。

第四,加上台湾到目前还没有统一,在南沙诸岛上,两岸同胞不能有效的携手保护固有领土。南沙最大的,有淡水的太平岛,现为台湾驻军,如果能够两岸共享这块基地,那么收复南沙诸岛礁的难度会大大降低。所谓家和才能万事兴,两岸互相角力掣肘,造成了越南菲律宾等效果借机获利。

第五,大国博弈。以美国为首的强国,不愿意退出对亚洲的控制。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他们越来越害怕中国国力的强大。出于地缘政治和全球战略考虑,把南海当成了遏制中国并从中获利的筹码。近年来,美国的军舰和侦察机,肆意在南海游弋,刺探我国情报,损害我国的实际利益和国际形象。

解决南海问题的策略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制定一下解决南海问题的策略。

首先,改变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一味的妥协是没有止境的。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历来是不能有半点模糊的。经济上,我们可以让渡一点利益,但是领土上,我们不能有任何的绥靖政策。“主权在我”,就要切实去实现真正的驻军、控制,就是要在领土被侵占的时候,通过必要手段,收回控制权,就是要在我国公民在自己的领土上,被他国侵犯的时候,切实有效的进行保护。并不要害怕战争,有时战争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手段。50年代的抗美援朝战争,为中国赢得了巨大声望和和平。对于像越南这样的国家,既然你占领我的南海,我就占领你的陆地。迫使他不敢觊觎南海诸岛,吐出吃到嘴里不该由他来吃的肉。对于像美国这样的大国,则要综合考虑。两个国家都是核大国,美国不会在这些小岛屿上实行真正的军事占领。实际上,正式因为我们纵容了越南这样的小国,才使得美国有机会通过背后支持的方式,对我主权进行干涉。打掉这些爪牙,美国就没有干涉的抓手了。

当然,我们制定政策,要有全球视野,必须既要考虑现实利益,又要考虑长远利益。现在南海的岛礁该瓜分的都已经瓜分完毕了,我们到了必须做出战略决定的时候了。是通过武力收回这些领土的时候了。

其次,继续发展强大的经济实力与军事力量。一来穷国不一定打败仗,这一点,毛主席时代通过几次重要边境冲突都证明了。二来经济强大不一定打胜仗。过去大宋朝经济强大无比,最终被金国和蒙古骑兵所灭。而讲过初期国内一穷二白,也打败了美国侵略朝鲜。总有一些人担心打仗会阻碍经济的发展,事实上并非如此。经济发展和军事发展必须相辅相成,才能铸就强大的国家。从国外看,美国经常要打仗,因为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美国借机刺激经济,发大财;大炮一响,美国人都团结在总统周围。从国内看,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越战争,不但没有让经济停滞,还奠定了改革开放的基础。

发展强大的军事力量,是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必要条件。我们必须要重视军队的建设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在打造一支强大陆军的同时,建立一支强大的空军和一支强大的海军。发展性能先进的战略和战术武器装备。解决航空发动机的瓶颈问题。海军方面,作战能力强大的航母舰队是必不可少的。

制定相应的收复被占岛礁的时间表和作战预案。不但要打,而且要打赢;不但能打赢周边小国,更要能够打赢大国的干涉;不但要打得赢,还要守得住。

再次,安定团结的国内环境。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用在中国现阶段,是有一定道理的。现在政府不敢打仗,很大原因是国内矛盾较多,问题较复杂。担心两国开战后,国内不稳定。依我看,国内稳定的根源不在于是否同外国打仗,而在于国内百姓对政府是否满意。当前,由于贫富差距过大,住房、养老、医疗、教育等压得大部分老百姓喘不过起来,使得老百姓对政府严重不满;另一方面,政府官员严重腐败,公信力尽失。我们的官员,有多少人整天算计怎样弄到很多钱,怎样弄到钱后不让人知道的秘密转移?有多人关心国家大计,有多少人在为国家领土主权完整而鞠躬尽瘁呢?因此,惩治腐败,建立公正公平的财富分配机制,是建立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基础。改变现有的愚民政策,让老百姓知道目前南海的局势,知道真相,万众一心,去争取胜利。

最后,解决能源供给问题。一方面,通过修建巴基斯坦、缅甸、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的石油管道,增加陆路原油供给,降低原油供给海路运输的比例。另一方面,开发节能设备、汽车,提高能源利用率。再者,加快非化石燃料的新能源的开发。大力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潮汐能,开发利用生物质燃料的开发力度,降低化石燃料的比重。并且,建立满足作战需求能源储存库。

总之,南海问题目前已经到了严重危害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程度了,中国要想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大国崛起之梦,必须尽快彻底的解决南海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小学生作文心理模型及作文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全文共 3854 字

+ 加入清单

一、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生作文的过程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涉及注意、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情绪等多种心理活动.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不仅要有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作基础,而且还需要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因为审题、选材、布局、谋篇乃至用词、造句和修辞能力都是主要通过阅读获得的.所以作文既是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又是对学生进行多种心理活动的综合训练.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是学生认知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因而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多年来,在中小学作文教学领域广大教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涌现了以斯霞、霍懋征、于漪、魏书生等人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专家,他们为中小学的作文教学改革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由于我国基础教育战线多年来受传统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的影响较深,加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长期统治我国中小学课堂,因此从总体上看,我国当前中小学的作文教学(特别是小学作文教学)还不尽如人意,有些地方存在的问题还相当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重“知”轻“能”

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一般是以写作知识为纲,其教学内容是根据国家教委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关于“小学以学写记叙文为主,也要学写常用的应用文”以及“低年级着重练习写话……中年级着重练习写片断……高年级着重练习写成篇作文”的要求,围绕看图写话、片断练习、简单记叙文和常用应用文等四个方面来安排.在看图写话中有看单幅图和看多幅图之分;在片断习作中有写景、记事、状物等多种不同片断的练习及范例;在简单记叙文中有人物刻画、事件叙述和活动场面描写等方法介绍及范文;在常用应用文中则包括“通知”、“日记”、“书信”、“读书笔记”、“会议记录”、……等多种不同应用文体的书写格式及示例.

显然,这样安排作文教学内容有较强的系统性、逻辑性,对于发挥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也比较有利,但是存在一个根本性的缺陷──把写作能力仅仅看成是一种只与写作知识有关的、操纵文字符号的能力,而不是与多种心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综合能力.因此这种作文教学只强调教师应如何结合范文或范例向学生传授写作知识(教学的重点是写作知识),而忽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训练(这种综合训练是指,不仅要进行与字、词、句、篇以及写作知识有关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更要进行与写作过程中的认知活动有关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的训练).事实上,在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关于学写记叙文和应用文的要求以外,也同时提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两方面的能力从一年级就要注意培养。”显然,这种只重“知识”(而且只是写作知识)轻视“能力”的教学内容安排既不符合小学生作文的心理过程也不符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

2.重“外”轻“内”

与上述以写作知识为纲的作文教学内容相适应,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以老师讲授为主,按照不同的文体类型、描述对象和表现手法结合范文进行分析.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对范文进行认真的模仿与记忆,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模仿练习(即多次重复性的“外部刺激”)强化学生对词、句及其间联系的记忆与理解,让学生记住更多的单词、句型及其应用环境,最终使学习者形成对语词应用能力的熟练掌握.这种教学方法实际上是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强化”方法在作文教学中的体现,其最终目的是通过这种强化训练使学生形成一种对文字符号的自动化操作能力.这种行为主义的训练方法无疑对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词汇和句型是有好处的,例如,在这种教学中经常使用的词汇和句型替换练习就能在这方面起明显的作用.但是由于写作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涉及个体的多种心理活动.一个人的写作能力、写作水平不仅与他掌握的词语数量、句型结构有关,更取决于作者的观察能力、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和价值取向等多种内在因素.因此,只注重外部刺激,只强调对个体“外显行为”进行强化,而不考虑个体“内在因素”的行为主义训练方法,虽然对于固定的行为联系即固定的操作模式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一旦条件改变,习惯于范文模式,即习惯于模仿和套用现成词语、现成语言环境的学生就会感到无所适从.显然,对于要求高度发挥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敏捷性、灵活性与批判性的作文活动来说,这种只重“外”不重“内”的教学方法是难以胜任的.

3.重“写”轻“说”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里面有个‘语’字。如何听他人的话,如何更好的说自己的话,正是语文教师应该教会学生的.”小语教学法专家高惠莹教授也曾指出:“作文应包括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力,具体地说即教儿童学会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通顺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语文的含义本来就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结合,口头表达谓之“语”,书面表达谓之“文”,合起来才是“语文”.而我国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却往往是只重视“文”不重视“语”,只重视“写”而轻视“说”,注意让学生多写、多练(多写日记,多练片断习作,多练命题作文)却很少让学生在课堂上说。造成很多学生不敢说话、不会说话,甚至一张口就面红耳赤,结结巴巴。须知说话和写文章虽然不同(前者比较形象、随意,不太严密;后者比较严谨、规范、有逻辑性),但二者又有密切联系。从信息加工过程看“说”和“写”二者均属于信息输出(“听”、“读”则属于信息输入),都是个体的思想、观点或情感的表达,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为了使表达的内容准确、清楚,不论是说话还是写文章,在开始之前都要有一个构思过程─确定表达的中心意思、选择恰当的词语和考虑叙述的先后顺序等等.由于说话要求随机应变、见机行事并要立即作出反应,因此经常锻炼说话,提高说话能力,可以为写文章打下良好基矗重“写”轻“说”的做法不仅影响学生口头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也影响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大凡口才好者,文思必然敏捷,思路必定清晰;反之,文章写得好的人,尽管口齿未必伶俐,但观点一定明确,表达必定清楚,绝不会有逻辑混乱的情况发生.因此“说”和“写”在作文教学中完全可以统一起来,相辅相成,彼此促进。那种把“说”、“写”对立起来的作法是没有道理的,是违反作文教学规律的。

4.重“理”轻“情”

这里所说的“理”是指“理论”、“理性”,“情”指“情感”.所谓重“理”轻“情”是指在作文教学中偏重有关写作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视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例如讲记叙文主要围绕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加以介绍,并通过教材中的一篇篇范文加以印证和说明;讲应用文则强调“标题、称呼、正文、祝颂、署名和日期”等六个部分和各种应用文的固定格式,也是通过一篇篇范文来详加印证和说明.这些理论知识固然都是必不可少、应当介绍的,问题是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和自然科学中的课文不一样,它不是直接通过说理来教育人,而是通过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作者的情感来感染人,使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受到启发,受到教育。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作者的情感除了通过课文内容本身直接传递给学生以外,还要靠教师的语言、表情和动作来传达,对于小学低、中年级学生来说,教师的情感传递作用尤其重要.有时教师的表情、动作(是一种无声语言,也叫体态语言)比有声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我们绝不应忽视作文教学中情感因素的作用,除了“晓之以理”还要“动之以情”,将“理”溶于“情”之中,才能使学生兴趣盎然,乐于接受.否则只重理不重情,干巴巴地讲几大要素和文章的体裁、格式,只能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产生厌烦情绪,达不到学习、掌握写作知识的目的.另外,“作文”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过程,总是要受作者情感的支配,不仅文学作品是如此,就是以写景、叙事、状物和写人为主要内容的记叙文也一样.不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不注意引导学生满腔热情去注意、去观察周围的生活,去热爱、去体验周围的事物,只把作文简单地看成是一种词语运用技巧,那么,学生只能写出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毫无个性特征、毫无感情色彩的文章.这种文章尽管文句可能通顺,结构也还合理,但却不能打动任何人,即不可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5. 重“文”轻“境”

传统作文教学还有一个通病就是重视对范文从“文字”内容进行讲解,而忽视对范文所描述“情境”的创设.例如不少语文老师对于范文都是按照作者生平、时代背景、段落大意、内容分析、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六大块进行讲解.篇篇如此,满堂灌,公式化教学。不能利用创设情境、环境烘托所带来的真实气氛去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因而难以唤起学生写作的激情,难以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把本来是最富有情趣、最丰富多采、最生动活泼的作文课,变成照本宣科、抽象乏味、死气沉沉的“填鸭”课.在命题作文的教学中,既不考虑尽量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不考虑学生的情感世界,也不创设与题意有关的真实情境,使学生面对题目无从下手,逐渐对作文失去信心,甚至造成逆反心理,不愿上作文课,害怕写作文.反之,如果情境创设得好,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们浓厚的兴趣;还可触发丰富的联想,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并自然地引发学生想要表达、想要写作的欲望,从而逐渐地喜欢上作文课.可见创设情境是作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论文的写作方法

全文共 3074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毕业生来说,掌握论文写作方法是论文写作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步骤。毕业论文的写作是大家比较头疼的一件事情,不仅花费的时间长,而且每个步骤要求也很严格。一般来说,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法、文献资料法这几种方法。后三种方法在硕士论文写作和本科论文写作中运用的比较普遍。我相信根据大家的常识,看这些标题就知道对应的研究方法的具体意思了。

关键的时候在论文写作时候要选择与研究课题匹配最好的研究方法。选择研究方法很重要,因此这决定了你论文结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如果你论文写作过程中选择的研究方法不是最好的,就会导致你的研究结果质量不高。同时在答辩的时候也会遇到答辩老师的提问刁难情况。

一些同学在毕业的时候会找专业的论文机构代写硕士论文,但是往往由于时间匆忙,没来及看论文的初稿,至于论文的大致意思都没能弄明白更别提论文的时候,那么你就惨了。

因此我们应该提前掌握以上基本的论文写作方法,这样在论文写作过程或者答辩的时候都能够用得着。

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

数量研究法

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美国数学、通讯工程师、生理学家维纳认为,客观世界有一种普遍的联系,即信息联系。当前,正处在“信息革命”的新时代,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和整理获得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以实现新的目标。信息方法是一种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层次的规律,帮助人们提高和掌握运用规律的能力。

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运用的较为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之一。

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实例很多,有带揭示性的多种情况的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也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

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况下,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它们的质和量是紧密联系,质变和量变是互相制约的。要达到真正的科学认识,不仅要研究质的规定性,还必须重视对它们的量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数学方法主要有统计处理和模糊数学分析方法。

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系统科学方法

21世纪,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横向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发展综合思维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地完善。而以系统论方法、控制论方法和信息论方法为代表的系统科学方法,又为人类的科学认识提供了强有力的主观手段。它不仅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变了科学方法论的体系。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为经验方法,作为获得感性材料的方法来使用,也可以作为理论方法,作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方法来使用,而且作为后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显。它们适用于科学认识的各个阶段,因此,我们称其为系统科学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开放式创新作文教学之我见论文

全文共 2166 字

+ 加入清单

【摘要】作文教学中,常会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无病呻吟,那么,如何让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本文中,笔者提出开放式作文训练的一些独到见解,以及多样训练、提倡创新、展示作品,形成竞争、留心生活、积累素材等方法。并且提出了开放式作文的批改、讲评应当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开放作文 作文创新

作文教学中,常会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无病呻吟,夸大其辞,内容失真荒诞,生活积累少,思想深度不够,阅读面偏窄,缺乏技巧等问题。导致一提到作文,往往学生怕写,老师怕改。针对这种现状,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规律,我进行开放式作文教学尝试,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1.开放式的作文训练

(1)多样训练,提倡创新

心理学认为: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去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有兴趣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所以,平时的作文训练要形式多样,使学生如同游戏,兴趣盎然。作文题目不必固定,可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布置作文题。如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分析讨论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时,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课堂辩论赛"我眼中的菲利普夫妇",让学生多角度思考,组织学生进行正反方辩论赛,使学生学会用辩证的思维思考问题,从而训练他们的思维创新能力。这样的训练既能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拓展思维,又能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再如,临近中考,离别在即,很多学生偷偷利用上课时间写纪念册留言。显然,严厉禁止不可行,于是,作文课上我请同学们推出几本文采颇佳的留言册,请留言的同学谈谈留言的初衷和感想,引导学生回顾了初中三年自己难忘的人和事,课后写成文章。因为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学生有话可说,课上发言积极踊跃,课后习作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真实可感。

(2)展示作品,形成竞争

习作发表,最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学生体验到了成就感,愉悦感,会更加热爱写作,乐于写作,这符合"从动机走向目的"的心理学教育规律。为此,我特别在黑板报设置了"佳作欣赏",展示周记或作文训练中的优秀作品,每周更新一次。同时,鼓励学生向校刊《白沙》投稿。()看到自己的习作荣登每月一期的《白沙》校刊,学生们引以为豪。这样一来,学生的写作热情空前高涨,写作的数量和质量大大提高。

(3)留心生活,积累素材

"留心生活处处有学问".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因此,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留心周围事物,收集积累语言材料,思考人生,然后用文字记录下思想的火花,这就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只要胸中有物,源头有活水,学生就有了写作的自信,自然不会再将写作文视为一件苦差事。

2.开放式的作文批改

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传统的作文模式最大的弊端在于学生处于被批评的被动地位,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限制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意识。如能引导和指导学生参与作文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立意能力和鉴赏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组织学生批改作文,教师要切实加以引导,不能放任自流,教师首先要做好做足示范,切切实实地指导学生掌握作文批改的要求:一看思想内容。如中心是否明确,所选材料是否能为中心服务,详略是否得当,观点是否正确鲜明等。二看表达形式。如遣词造句,标点符号是否恰当,语言是否简洁流畅生动等。有了明确的标准,评分就不会随意了。

为调动学生批改作文的兴趣和热情,教师组织学生批改的方法宜多样化:①作文水平较好的学生独立自改,教师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学生自改,力求悟出为文之道,有所提高;最后综合学生自评和教师评语。②分组互改,按照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水平高的搭配水平低的,四人一组,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③组织学生集体改,即抽样批改,挑选一两篇有代表性的文章(好差兼有)打印出来分发给学生,教师引导学生批改。学生在批改过程中,教师可在各组间巡回辅导,一方面帮助学生解决批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指导推选范文和拟写评语,另一方面,可随时发现并解决学生批改中出现的问题。

3.开放式的作文讲评

开放式的作文讲评的目标是及时仔细审阅整理,总结经验得失。作文训练的最后一环也是非常容易忽视的一环,就是对学生作文进行评讲。作文讲评是作文批改的延续和发展。作文讲评就是要让学生及时明了自己作文和全班作文的情况,确实知道"不该怎样写",从而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它既是本次作文的终结,又是下次作文的开启,它能增强学生写作信心,巩固写作兴趣,激发写作积极性,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大有帮助。

讲评中我力求典型讲评和学生讲评相结合。典型讲评用以指导全班,以优秀带动一般,对典型作文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引导学生明优劣,明得失。学生讲评则可以让学生自我教育,互相启发,共同进步。优秀习作的作者现身说法,汇报自己的写作经过和心得体会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评价得失,最后师生共同小结。对于佳作交流的学生,每次要轮换,以此激发更多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写作中敷衍了事和抄袭现象少了,校刊《白沙》上习作发表数量显著提高。我坚信,只要我们在作文教学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学生的写作兴趣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定能激活,创新作文能力一定能提高,创新人格一定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我理想的职业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我喜爱的职业就是我现在做的这一行,幼儿老师。虽然这个职业很平凡,甚至有人会说:每天和一些小孩子在一起,多没意思呀!可是我不这样认为,天天喝孩子们在一起,心态都会年轻一些,而且,这个工作比较稳定,还受人尊敬,很适合我。

其实,我干上这行是很偶然的,所以,一开始有人叫我老师的时候,还不太习惯。记得又一次,我正和家人逛街,好像听到有小孩子说:哎,那是我们的老师。紧跟着有人在身后喊:老师好!我一愣,喊我吗?女儿拉拉我说:妈妈,有人喊你。哎哟,真是叫我的,我心里可高兴了,赶快回过身和他打招呼。

但是,这个工作也不是件很轻松的事,有事还会发生一些意外。那是08年的时候,我们班上有一个小孩突然发病,倒在地上,口里吐着沫,全身抽搐,我吓坏了,赶紧拖起他,又是喊又是掐的,其他老师也一起过来帮忙,孩子稍微有点意识后,我们把他送进了医院。当时我想,我不干了,这是要出人命的呀!可是后来,孩子的父母一再的来感谢我,同事们也来宽慰我,在大家的帮助下,我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不错,孩子们的欢笑,家长一句简单的“谢谢”,都是我工作的动力。我也知道,要做一个好老师不容易,天天喝孩子们在一起,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习惯,所以,我要继续努力,让自己每天都进步一点,因为我爱这些孩子,我爱这个职业!

[我理想的职业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毕业论文格式

全文共 860 字

+ 加入清单

1、论文题目,有的含副标题.题目之下是作者署名,署名之前或下边一行写作者的校、院、系、年级.

2、“摘要”与“关键词”,或称“内容提要”,一般为300字左右.位于作者署名之后,正文之前.关键词,结合标题和正文内容一般选取3至5个.

3、引论.用“O”标示,常写作“引言”、“引论”、“绪论”,引言较短时可不标出“O.引言”类小标题.引论的内容一般是交代选题背景,主要有:课题来源,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状况.已有的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选题的意义,讨论的问题.本文分几部分,从哪些方面进行讨论,以及指导思想、论证方法等,均可根据内容的需要写在引论中.

4、正论.正论常分几部分写,分别标示“一”“二”“三”“四”等,有的加小标题,或以分论点的形式出现,以凸现论述的观点或主要内容.这部分是对研究过程及分析、归纳、概括的表达,体现出分析方法与思路,充分有力的论证.正论还要体现出明确的指导思想.

5、结论.一般用“结语”“小结”“余论”等标示.也可不标示“结语”之类的词儿,在正论之后空一行直接写结论或总结.在毕业论文格式中,结论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归纳、综合或概括,也可以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若是在正论之后,对相关联的问题还想简短论述一下,或是对较为重要的问题再说一些想法,可写成“余论”.

6、毕业论文致谢.接上文另起一段.简述自己撰写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对指导老师以及有关人员表示感谢.“毕业论文致谢”并非形式,也不是走过场,是一个大学生修养的表现.

7、注释与参考资料.注释专指“本文注”,即作者对论文有关内容所作的解释,一般用脚注,放在本页末,属毕业论文格式的非必备项.参考文献专指“引文注”,即作者对引用他人作品的有关内容所作的说明,在引文结束处右上角用[1][2]等标示,序号与文末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同一著作或文章被多次引用时只著录一次,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见《参考文献格式》.

8、附录.收录和论文有直接关系的文字材料、图表、数据、试验结果等.中文方面的毕业论文格式中作附录的情况似乎不多见,属毕业论文格式的非必备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诚信的论文2500字

全文共 3716 字

+ 加入清单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但纵观现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种种不如人意的表现着实令人担忧。以下是小编给大家管理的有关大学生的诚信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 诚信意识 诚信制度 诚信践履

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大学生身上也出现了诚信缺失的现象;这些现象既有社会的、学校的和家庭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营造诚信氛围、创新诚信模式、完善诚信机制和强化诚信践履是对大学生进行诚信道德建设的根本途径。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看作是“立身之本”、“举政之举”、“进德修业之本”,孔子甚至认为可以“去兵”、“去食”,而不可无信。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中华民族的未来。如何把诚实守信作为大学生高尚的人生追求,优良的行为品质、立身处世的基本理念与准则,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索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但纵观现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种种不如人意的表现着实令人担忧。

1.作业抄袭、考试舞弊现象严重

学生独立做作业、做实验、写报告的人越来越少。笔者就此在学生中调查,结果发现,70%的学生作业或实验报告是采用抄袭方式。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成绩差的为了六十分而作弊,成绩好的则为了评奖学金、评优等而铤而走险,且作弊手段、方法层出不穷,花样不断翻新。更有一些人胆大妄为,不惜重金雇用“枪手”替考英语四、六级等重要的国家考试,在补考中请人代考。这些都严重的破坏了考试的公正性。

2.弄虚作假蔚然成风

在学习期间,有的学生为了逃课或躲避集体活动,编出生病、家中有急事等理由,甚至找人冒充家长通过电话请假;有的借东西不还、损坏东西不赔;有的用种种不正当的手段换来各种荣誉和入党、评优、评先的机会,在就业期间,有的学生以欺骗的手段制作虚假就业自荐书等等以致大量的假学历、假档案、假证书、假履历充斥着大学生的求职市场,诚信求职面临严峻的考验。另外,毕业生毁约的现象也十分严重,毁约不仅使用人单位承担着重新选人用人而增加的工作成本,而且也损害所在高校的社会声誉及社会形象,并严重波及其他学生的就业。这些丑恶现象居然被部分学生奉为圣明,认为必须练就这样的“本事”才能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成为未来的成功人士。

3.助学贷款的欺骗和违约行为

助学贷款是国家对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帮扶举措,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贫困学生的殷切关怀。一些学生却把这一政策理解为“福利待遇”,将学费用于挥霍而编造虚假情况称家庭条件困难获取助学贷款;严重的是有些在毕业离校后,即黄鹤一去不复返,杳无音信,更有甚者不择手段采取改名换姓的方式逃避还贷,从而使助学贷款遭遇诚信危机。还有个别学生毕业实习期间借实习单位的钱,承诺工作后在其工资中扣还,但毕业后在该单位服务不久就不辞而别另谋高就,跳槽到其他单位,逃避还钱。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1.家庭教育的失误

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只重视子女学习成绩的好坏,忽略了思想品德尤其是诚信教育的培养,对他们的一些不诚实行为不进行及时纠正;有些家长缺乏自身的模范行为对子女的引领作用,反而在他们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注入许多消极因素。中学教育受高考制度的制约,更多地重视对学生的知识灌输和应试能力的培养,诚信教育无形中受到冷落。

2.学校教育的负面影响

高校随着办学规模扩大、办学层次增加、办学水平竞争的加剧,常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学生的专业教育上,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没有把诚信教育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同时,因为高校扩招,生源素质有所下降,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为了能考试及格,不免有人试图通过作弊蒙骗过关。一些教师诚信素养、职业道德、教育方式和方法存在问题,德育教育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高校诚信机制不健全、内部管理不严也给大学生不守诚信提供了可乘之机。

3.社会环境中不良风气的影响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仍严重存在着拜金主义、自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社会思潮,也充斥着贪污、****、虚伪、欺诈的不良风气。如今的大学生们不少人受社会中不守诚信行为的影响,认为做老实人“吃亏”,尤其是吃眼前亏,老实是“无能”的表现。“利字摆中间,诚信撇两边”成了他们的人生哲学。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对道德问题搞“双重标准”:一方面,他们对各种不守诚信的行为深恶痛绝,口诛笔伐;而与此同时,他们自己却在考试作弊、抄袭作业、撒谎骗人。他们的这些失信行为不但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反而经常获益,久而久之,大学生对于传统的诚信道德教育丧失了信心,不守诚信,对一些大学生来说“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4.学生自身的诚信意识淡薄

一是学生的责任意识淡薄,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自私心态,追求个人名利而极少考虑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二是道德判断能力不强,缺乏理性思辨和分析选择能力、反思能力,容易将看到的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从而放弃诚信信仰,产生失信心理和行为;三是从众心理和虚荣心使然,从众心理比较严重,看到别人弄虚作假讨便宜,自己也心动,跟着别人学,认为自己讲诚信会吃亏。

三、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建设途径

高校是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的主渠道,以育人为本,培育诚实守信的大学生是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体现。

1.营造诚信氛围

诚信品德是一种习惯,而习惯的养成往往离不开环境的熏陶。要充分认识环境育人的重要性,采取措施、创造条件使全体学生置身于健康向上、积极进取、求真至善的校园环境中。如尝试“无人监考”等方法,激发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各种活动,如辩论赛、演讲赛等,使大学生在相互辩论、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和相互促进提高;构建和拓展教育载体,利用校内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等宣传工具,建立诚信网站和诚信论坛;在公共场所开设诚信教育专栏,通过这些举措让学生在诚实守信的氛围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提高诚信认知,养成良好的诚信品德。

2.创新诚信模式

传统的德育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需要,为了提高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效,必须创新诚信教育模式。一是更新诚信育人内容,重新审视诚信教育的内容,摒弃那些空洞和过时的内容,增加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的教育资源,构建具有民族特色、富有时代特征和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诚信教育内容体系。二是改进育人方法,为了提高诚信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诚信教育的时代感,教育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或者是理论讲述,或者是案例分析,或者是研讨辩论,或者是开展活动,不拘一格。三是构建全程全员诚信育人体系。要彻底改变目前一些高校对于诚信教育采取形式主义的态度,无论是在一般的思想道德教育中,还是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中都要强调诚信教育,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以诚信来规范日常行为。

3.完善诚信机制

大学生诚信素质的培养仅依靠教育是不够的,必须借助于体制、机制等硬性手段,通过外在制度约束,才能强化内心认同。一是健全诚信育人制度,使学生有章可循,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用制度规范、引导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二是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对其诚信品性做出定量记载和定性评价,记载的内容既有诚信的优秀表现,也有诚信的缺失记录,并将诚信情况与学生评优、奖贷学金、综合测评、就业推荐相结合,有助于他们自觉地确立诚信目标、体验自尊、增强诚信意识。三是完善监督机制,真正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一方面纪检部门要负责定期检查、核实相关职能部门对学生的诚信品德的评价情况;另一方面,严格执行校规校纪,严肃治理论文抄袭、考试作弊、贷款不还、网上传播虚假信息等不守诚信的行为,让失信者受罚,使接踵者敛迹;同时,还应建立诚信奖惩制度,对诚实守信者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不诚实守信者给予必要的惩戒。

4.强化诚信践履

诚实守信,重在实践,贵在养成。只有在具体的诚信实践中,大学生才能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诚信品质要求。因此,要以实践性体验为诚信教育的载体,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诚信教育活动,要充分利用典型事例、典型人物和社会实践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感召力和渗透力,创造条件使学生更多地参与社会活动,拓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空间和领域,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在实践中陶冶道德情操、提升思想境界、培育健康人格、完善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实现诚信品德的知行统一,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诚信修养。

参考文献:

[1]马雪松.浅谈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4,(5).

吴磊,刘建荣.关于大学生诚信现状的调查研究及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2004,(10).

侯亚元.完善诚信体系,构建和谐社会[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1).

侯亚元.当前大学生诚信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5,(4).

陆亚平.论中国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我未来的职业英文作文

全文共 547 字

+ 加入清单

My future career is to teach history at the university. Before you decide what to do in the future,you have to consult with your parents, teachers, because their experience and advice are valuable.

During my high school years, I fimnd history interesting. I have very good memory and I believe that it is a strong background to the study of history. I feel my interest and aptitude is close to history.

Therefore, my future plan is to apply for admission to Columbia University in New York, U. S. A. and to earn my Ph. D. degree in American history.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以新姿态接受和尊重职业技术阶层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技术教育没有本科教育学的深入,主要在于因材施教的理念。社会同样需要依照个人能力去分工生产,国家才能繁荣富强。当今很多大学生没有认清自身实力,自恃甚高,不愿意做底层工作。试想,任何事都是只有把基础打牢,才能铸成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对于职业,我们应该尊重,甚至到最后的爱上自己的职业,直至为自己的职业做出贡献,为国家做出贡献。

孟子尊重职业技术阶层,在他那个阶级观念强烈的时代,能够提出这个观念是非常了不起的,甚至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孟子是社会的楷模,是国家领导人的楷模,更是我们大学生应该深刻自省的典范。作为一名身处职业技术教育的我,尊重职业技术教育,便是尊重我自身,更是尊重我未来的职业。只有这样,我才能在属于我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作为高考生物学科命题素材研究论文

全文共 8525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高考命题素材并以此为命题起点,符合新课程高考“能力立意”的要求,不仅有利于提高试题命制的科学性、权威性、公平性及时效性,也有利于提高命题效率和命题质量。笔者及所在团队经过四年的实践与尝试,试图以科技论文为试题素材背景,探索高考生物学科命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以期为构建新课程高考命题技术规范和模式,进而深化高考生物学科命题改革提供有益经验。

一、高考生物学科命题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高考命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高考命题包括考试内容规范表和试题规划表的制定,试题的编写及全卷试题修订和组配;1]狭义的指试题的编写,包括材料的选择、问题的设计与命题的表达三个环节。本文讨论狭义上的命题。试题规划表是命题专家根据考试内容规范表的需要事先制定的命题规范文件,命题教师应根据试题规范表开展具体的试题编制工作,期间应经过材料选择、问题设计、命题表达等阶段。其中,材料选取既是命题的起点,也是命题的关键,将直接影响和决定后续工作的开展;问题设计是命题的核心,科学思维是生物学问题设计的主线;命题表达是命题技术的体现和命题质量的深化。三者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均已成为当前编制高考试题的挑战和亟须规范的问题。

问题一:材料选取的挑战。随着高考命题权的下放,高考生物学科命题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受到极大的重视,尤其是试题本身的科学性被认为是评判合格试题的重要指标之一。科学性为生物学科命题素材的选取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即题干背景的来源和表达必须是真实、可靠、无歧义的。此外,高考生物学科命题应突出能力立意,公平性、科学性成为材料选取的难题。

问题二:问题设计的挑战。问题设计的出发点旨在考查考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新课程高考更注重能力立意。生物学科能力是学生参与生物学科活动(知识学习、实验操作、生活实践等)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固却不容易或不能被直接观测的一种心理特质。高考要考查和测量此类“隐蔽”目标,必须设置一定的情境刺激考生产生认知,通过考生的外显行为判断其思维或能力水平。问题设计还包括难度设计、区分度设计、参考答案设计等。显然,问题的设计是否恰当,能否起到刺激考生应试思维等问题,都是对命题者的极大考验。

问题三:命题表达的挑战。审视近几年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命题人员的试题编制技术日趋成熟,但也伴随着诸多问题,或题干信息冗余,或表述含糊不清,或表达存在歧义。诸如此类欠规范的命题表达方式严重影响了命题的质量。同时,后现代主义推崇者对高考命题工作提出自由化、个性化及人文关怀等要求,对命题表达环节也是一大挑战。

二、科技论文作为高考生物学科命题素材的理性思考

(-)科技论文的发展评述与内涵释析

科技论文起源于17世纪60年代的欧洲,其标志是英国皇家学会创办的世界第一本学术期刊《哲学汇刊》。该刊集合了牛顿、伽利略等科学家的前沿性成果。18世纪至19世纪,随着多种自然科学类期刊的迅速增长,科技论文的内容几近覆盖科学的所有领域。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兴起使科技期刊的网络化检索变得十分强大,我国也形成了以中国期刊网、万方期刊网等为代表的期刊集群。2003年教育部成立的“学术语言文言化的复古倾向--一个值得关注的语言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浅析“教学学术”视角下大学教师教学责任意识剖析传播学术中的“欧洲中心主义”——亚洲中从Ontology的译名之争看哲学术语的翻译原则试论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的依据与路径论析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学术责任中学的学术:一个亟待关注的话题试论学术嬗变中的教育创新环境法学的学术特色与贡献,因此具有学术论文的基本特性。中国国家标准GB7713—87明确指出:“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做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美国生物学编辑协会认为,科技论文必须“易于人们的感官接受、本质上持久、不加限制地为科学界所使用,并能为一种或多种公认的二级情报源所选用”。

由此可见,本质上,科技论文以学术理论为依据,以新思想或新进展为核心,以实验数据为例证,以书面语言为载体。在内容上必须具有科学性、创新性、权威性,在表述上必须具有准确性、严肃性和逻辑性。作为报道、交流、存储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科技论文是科技发展的总结,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都在应用科技论文所表达的科技成果。

(二)选用科技论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长期以来,高考命题或选择中学教材、中学教辅、大学教材及课外资料(报纸、参考书等)作为命题背景材料,或选择已有题目进行改编,也有少部分试题是命题专家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直接设计。这类传统选材方式在命题实践中存在许多纰漏,易在科学性、公平性、时效性,甚至安全保密性方面产生问题。以科技论文为试题背景的命题方式与传统选材有本质区别,不仅能提高试题各项属性水平,还能提高命题质量和命题效率。现将传统选材与科技论文选材方式进行比较(表1)。

从表1可以看出,科技论文选材具有许多优势,选用科技论文进行高考生物学科命题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分析

其一,保证了试题的科学性、权威性和时效性。科学性是评价高考试题的一项重要指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是中学教辅、课外资料、旧题改编等方式无法比拟的。试题中引用的任何数据乃至成题后的文字表述,取自具有国家法定权威或专业权威的公开出版物[6],命题者往往心里很“坦然”。在此基础上,命题专家凭借自身专业技术对论文作出准确的评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有效避免高考试题公布后可能产生的各类负面影响。生物科技高速发展,试题应当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现代生物科技的发展。应用生物学科技论文命制高考试题从根本上保证了试题内容的时效性,体现科学实践与教育教学的统一。

其二,体现了高考的公平性。若选材来自中学教材、中学教辅或是旧题改编,做过类似题目的考生自然受益,一方面产生不公平,另一方面进一步激发考生和教师的“题海战术”意识,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高校教材原本是_个良好的命题素材来源,只是由于经过多年的命题实践应用,特别是自分省自主命题以来,每年都要有十几套高考卷结果出现命题者辛辛苦苦命制出来的考题,一经检索才发现,早就有相似的考题了。而科技论文选材却可以有效避免此类情况发生,生命科学每年发表的科技论文数量巨大,海量的选材要能“撞上”是很困难的。这样不仅体现了选材公平,也能有效避免“撞题”。另外,高考命题前的资料准备是高考涉密内容,往往慎之又慎,若能将“海量”的科技论文替代有限的材料,岂不解决了安全保密问题?实践证明,这—做法在某些通过临时抽调命题专家入围命题组的省份,是有效的,也是必要的安全措施。

其三,体现能力立意。高考试题强调能力考查。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那些心理特征,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才能考查其能力水平。[7]应用科技论文作为背景材料更易实现考核目标能力化,因为,大量生物学科技论文的特质就是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带有生物实验论证类的论文,不仅具有科学的、最新的实验技术和方法,还有翔实的实验数据。而以中学教材等作为背景材料只会偏重考查知识目标,不利于能力立意。

其四,提高命题效率和命题质量。论文通常是以过程性方式呈现生物学实验研究成果,具有问题的提出、实验方法的设计、实验数据及实验结果的讨论等,这与新课程强调的探究性学习是—致的。以科技论文作为命题起点,命题者具有呈现试题的科学思路和方法,同时免去一些对科学性疑问的论证,提高了命题效率。试题以图表、文字、数据等多样化的形式呈现,不仅体现了试题所蕴含的科学素养,也使卷面更加活泼、美观,提高试题的命题质量。

2.可行性分析

首先,持续、大量更新的

生物科技论文

相关信息

浅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设计管理与协调:全国浅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两项重要技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讲座第二十四讲加入世贸组试谈对当前全国农家乐开发热潮的反思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海外投资的方式选择参加全国首次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体会蓝桥杯全国软件设计与创业大赛举办生物安全国际法律制度研究全国票据法修改研讨会综述全国政协科技提案

和各种引文数据库为科技论文的选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高中生物学考查内容涉及生物学_级学科下的12个二级学科,同时可扩展到农、林、牧、医、渔等各个生命科学领域。编制如此广泛的生命科学高考试题,仅取自传统素材显得远远不够。丰富的论文来源和便捷的检索系统可以彻底改变命题者“江郎才尽”的窘境。

其次,《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简称“考试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这为“选用科技论文作为试题素材”这项新举措提供了改革的科学依据。基于新课程高考的改革的大背景,选用科技论文不仅体现了生物科学素养,也体现了科学、技术、社会的统一。

再次,大规模教育考试理论决定了将科技论文改编为局考试题是可行的。局考试题的本质是根据选拔人才的目的,按照一定的要求,通过考生解答问题或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推测考生具备某一心理特征(知识、能力)的程度。基于科学性的保证,对科技论文素材进行基于考试测量要求的适当改编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丰富、灵活的命题技巧和命题手段是其重要的保证。

三、基于科技论文背景的高考生物命题实践

基于以上讨论,高考生物命题亟待构建一套基于科技论文背景的命题模式。2009年以来,本课题组开展了相关研究,并进行了四次高考命题实践,初步总结了一套基于科技论文背景的高考生物科命题解决方案。下面分别从三个维度讨论以科技论文为命题起点的尝试。

(一)材料选取的维度

1.背景材料的选择

理论分析:选择科技论文作为试题背景,在—定程度上保证了试题背景材料的科学性、权威性。考虑到科技论文在试题命制中的特殊用途,选择的科技论文应进行如下三个方面的有效性判定:(1)选择近期发表的较高水平的科技论文,以保证材料的科学性和时效性;(2)所选论文应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的研究,以考查考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所选论文主题词应与考试大纲“生物知识内容表”中的“II”?要求一致,以突出考查考生对生物学核心知识体系的掌握,体现生物科学素养。

操作方法一:选择近期发表的较高水平的科技论文。一般来说,应检索来自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ScienceCitationDatabase,简称CSCD)的论文。CSCD内容丰富、结构科学、数据准确。收录有生物学、农林科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等领域出版的上百种中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和优秀期刊。以2010年全国高考福建生物卷第26题第I小题(简称“2010福建高考26—I题”)为例,试题背景选自“几种环境因子对高生物量赤潮甲藻——东海原甲藻光合作用的影响”(《海洋科学》2009年第12期)一文,是关于我国东海海洋污染中赤潮发生机理的研究,该题以“东海原甲藻引发我国东海赤潮”为情境,考查被试在真实背景中的知识迁移能力,涉及社会领域和学术领域的热点话题,所选背景材料角度新颖。

操作方法三:结合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生物知识内容表”中的II层次要求。考试大纲对考查内容界定了层次要求。实际操作中应以II层次要求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一般来说,不用I层次关键词,但不代表I层次内容不作考查,而是在II层次主干知识和能力考查中常常可以衍生出对I层次的考查,体现试题对生物学核心知识的考查。如细胞代谢中“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关键词为“光合作用速率”和“环境”,由此检索到《几种环境因子对高生物量赤潮甲藻——东海原甲藻光合作用的影响》一文,编制试题时,可以衍生考查I层次的考点:赤潮的根本原因海水富营养化。

2.试题情境的设置

理论分析:生物科技论文的撰写框架包括实验材料和方法、数据处理、结果分析、讨论和总结等。由于科学研究是一项原理复杂、步骤繁琐、技术含量高的工作,论文表述的实验原理和步骤等可能涉及许多生物学科的专业性或前沿性内容,如信号通路、重组人白细胞介素、基因敲除等;呈现的数据大多经过SAS、SPSS等统计软件处理,如呈现的图表常常涉及^(显著性差异)、置信区间、姑(极显著)等统计学词汇或符号。我们将这些或是超纲或是不必在考查中出现的内容称为冗余信息,冗余信息会干扰考生正常答题思维,影响试题的信度和效度,甚至造成严重的系统测量误差。

操作方法一:简化复杂实验条件、方法的表述,以通俗易懂的文字高度概括复杂的实验原理

和步骤,体现实验条件的简约性。[9]例如,2011福建高考26—I题以“选取若干实验小鼠,随机分成4组”替代原文中“实验动物C57纯系雄性小鼠,18?20g,购自中国医科大学动物室’’、“动物模型及分组,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等复杂的实验步骤,使考生对试题情境不感到陌生,能致力于核心问题的解答,从而保证试题的公平性和可读性,提高试题的效度。

操作方法二:剔除冗余信息,简化图表数据。生物学经常涉及实验图表数据,简化图表数据或对图表进行特殊处理变得非常必要。例如,2011福建高考26—I题,试题省略置信区间,以实验的样本平均值又代替总体平均值将实验检测处理方法省略,直接以“细胞凋亡相对值”替代;剔除差异显著性分析,默认实验数据均有差异显著性。以上处理,都是为了帮助考生快速从题干中获取与测量目标相关的信息,实现试题考查的目的。再如,2010福建高考26—I题,论文用散点图和回归线描述东海原甲藻光合作用随温度变化,由于高中没有对散点图作考试要求,试题剔除散点图这一冗余信息,直接以回归线呈现。当然,剔除和简化的操作应以科学性为前提,操作的手法往往就是用大概念笼统地描述小概念。例如,以“染色体变异”替代“染色体桥、微核、染色体断片”等超纲词语。

操作方法三:可对试题必须呈现的超纲内容做信息补充。例如,2009年全国高考山东生物卷第2题的题干是“细胞分化是奢侈基因选择表达的结果。下列属于奢侈基因的是()”。“奢侈基因”是考生未曾接触过的新名词,此处极易干扰、迷惑考生的思维,增加考生在高考考场上的心理压力,造成考生答题思维上的“眩晕”。若能在题干中提供“奢侈基因”的名词解释,将转化阻碍考生答题的瓶颈,避免超纲嫌疑,利于考生答题。

(二)问题设计的维度

1.认知水平和能力布局

理论分析:通常一道实验探究题可以设计3?5个小问题,考查考生对多个生物学事实的认知水平和多种生物学能力。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是由抽象到具体、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问题设计的认知水平应由易到难、步步深入,考查能力测量目标的层次也应逐步提高,从而将相对独立的小题通过一个完整的问题链串联起来,形成一道有序的完整题目。1D]

操作方法一:将低层次的认知水平前置,高层次的认知水平后置,逐步形成认知的梯度布局。布卢姆(BiS.Bloom,1956)等将学生在学习中的行为表现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大类。[11]问题设计时应考虑学生的认知承受度,操作上可按照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编排不同认知水平的问题。

操作方法二:将低端能力前置、高端能力后置,逐步形成能力梯度布局。可按照考试大纲对生物学科能力要求的编排顺序,首先考查理解能力,其次考查实验与探究能力或获取信息能力,最后考查综合运用能力。如2011福建高考26—I题由四道独立的问题组成,四个小问题依次考查考生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形成能力的梯度布局。

2.基于能力立意的问题设计

理论分析:新课程高考倡导以能力立意为主导,强调知识、能力和素质一体化的命题思想。能力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品质,能力的核心是思维。因此,高考试题的问题设计应强调在新情境中考查考生科学思维的品质,多考查考生在新情境中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应用等迁移能力,少考查考生对知识的单纯记忆。设计的问题要结合题干背景材料,牵涉的知识应用要宽广,解题思路要来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操作方法一:运用新情境,产生新问题。取材于科技论文的题干资料是考生尚未接触过的材料,可赋予这些材料新意以引申出新问题。例如,2011福建高考26—I题呈现的实验数据只有三组,将原论文的第四组数据隐藏,并设计成问题:“设置第四组实验的目的是(),要求考生通过对比分析第三组实验数据,分析设计第四组实验的意图。一方面考查考生实验与探究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操作方法二:围绕问题核心,尽可能延伸拓展多个知识点。2011福建局考26—I题是一道典型的实验探究题,以核辐射诱导细胞凋亡为切入点,融合考查免疫器官、免疫活性物质、细胞凋亡、诱变育种等多个跨模块、综合性知识。显然,试题不是单纯考查被试的记忆情况,也考查被试在复杂背景下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命题表达的维度

1.信息呈现的控制

理论分析:信息量过多过少都可能增加考生阅读负担,使部分考生思维无法产生趋同反应,影响试题的难度、信度和效度,特别是对答题毫无帮助的冗余信息更是如此。

操作方法一:从字数上控制试题信息量。试题信息包含题干信息和答案信息,设置与答案信息相当的题干信息量,有助于提高考生答题效率,同时提高试题与测量目标的相关程度。一般来说,可以依据该题所占分值来确定题干的字数以及答题的字数。统计近些年各地高考卷相似题型的字数,并将其作为信息量控制的参考是常常采用的有效办法。

操作方法二:采用文字和图表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信息。生物科学往往以生物绘图或图表方式呈现科学研究方法或成果。试题应尽可能采用图表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倡导理科科学思维和习惯,另一方面有效缩减阅读量,使考生读题更加准确,试题的直观性和美观性都得到较大的改善。例如,2011福建高考26—II题采用表格的方式呈现高中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染色方法,其字数要比纯文字表达少得多,且更直观、准确。

2.语言表达的限定

理论分析:措辞模糊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造成考生思维瓶颈,影响考生正常思维,不利于考生真实能力的体现。那些以增加试题难度为目的,采用增加阅读量或刁钻古怪、模棱两可的表述方式并不可取。此外,具有歧义的表述难以使考生达到趋同思维,可能导致考生答题不全面、不准确,且使答案多样化,加大阅卷难度。

操作方法一:修改模棱两可的表述方式,使试题清晰、明确。例如,2009年福建高考生物卷第27题第4小题:“以有氰、高茎与无氰、矮茎两个能稳定遗传的牧草为亲本,通过杂交育种,可能无法获得既无氰也无产氰糖苷的高茎牧草。请以遗传图解简要说明”,其中的“可能无法获得既无氰也无产氰糖苷的”,表述过于晦涩、模棱两可。一般来说,遗传育种常常是为了获得生产上需要的品种,但这里设问却是“可能无法获得”,导致许多考生无法理解题意,只好将各种情况的杂交组合都写出来。该小题抽样实测难度为0.16,与预测值相距甚远。

操作方法二:对于有歧义的表述应加入限定词。应用科技论文为背景命题,在题干表述上常常会出现与中学生物教学不一致的提法,可能来自较新的生物学研究方法,也可能来自生物学实践与中学生物教学理论的脱节,这时就需要对有歧义的表述加入必要的限定词。例如,2010福建高考26—I题增加了“净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一呼吸速率”的表述,因为高中生物学教材(人教版)中未提及“净光合速率”,从而避免产生歧义。

3.人文气息的渗透

理论分析:后现代主义对高考命题工作提出了自由化、个性化、人文关怀等要求。命题者应加强对考生的考场人文关怀,力求试题的叙述和设问方式贴近考生的思维习惯,保证考生一直拥有轻松、激励的应试心态。要努力避免刻意“挖陷阱”式的命题方式,有效保护考生正常的考场应试思维。

操作方法一:贴近考生思维,避免突兀设问。例如,仔细斟酌2011福建高考26—I题第

(1)小题和(3)小题的表述,其中“已知IL一18是一种淋巴因子”与“与第③组相比”看似多余,实际是为了引导被试顺利作答;审视第

(2)小题和第(4)小题的题目要求,其中“从(组别)两组数据可知”和“其特点是(至少答出两点)”,两处填空后均用括号补充说明,是为了贴近考生思维,减少答题失误。

操作方法二:积极保护考生应试思维。例如,在命制2011福建局考生物卷第5题时,选项设置回避了“雌:雄=2=1”的选项,确保已经掌握相关知识的考生有机会重新进行审题,进而得出“雌:雄=4=1”的正确答案,保护考生应试思维,体现考场人文关怀。

综上所述,基于科技论文背景的高考生物命题模式绝不是简单的素材选择问题,当前分省命题发展的特殊时期,其本质应是深化高考内容与形式改革的问题。因为,基于科技论文背景的高考命题提供的不仅是命题的起点,也是一套适应新时期、新课程高考的命题技术规范。可以相信,这种命题模式、命题技术规范对于物理、化学,乃至地理、数学等学科都有一定程度的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医生我的梦想职业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人可以一无所有,但是不能没有梦想。人生如船,梦想是帆,每个人都有只属于自己的梦。 中国梦 是每个人的梦,就好像每个人都可以仰望星空,星光洒在每个人的脸上,照亮更加丰沛的人生。

我的梦想是当一个可以救死扶伤、挽救生命的医生。医生,白衣天使,能使病人起死回生。我非常羡慕这个职业,长大了,我要当一名医生。为祖国医疗卫生事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医生全心全意的付出,得到的是病人的康复,而自己能得到助人后的快乐。

我梦想以后有一手精湛的医术,一名神奇的中医,像扁鹊一样神奇。通过 望、闻、问、切 快速查出病人体内的病因。让隐藏在病人体内祸害病人,折磨病人,致人死亡的凶恶的病魔现出原形,并采用各种先进的治疗方法,消灭病魔,让病人重返工作岗位。

我想大多数的人都会想去大城市工作,而我想去的地方是战争的前线,在那里有许许多多的人奄奄一息,我想那里才是一个医生真正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的地方,在那里用妙手回春的医术,救死扶伤的精神去救治那些真正需要我的人,当这样的医生才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医生。我想去贫困的山区,为那些缺医少药的村民带去先进的医疗设备,更希望农村的孩子和我一样的健康成长。

当然,梦想的实现只靠实干,不靠空想。所以我要从小认真学习打下坚固的基础,才能为我的梦想的实现迈进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