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端午作文合集20篇

导语:小编的家乡的端午节要划龙舟吃粽子。小编知道有些地方的端午节是要喝雄黄酒,挂艾草等等。不管是怎样形式地过端午节,都是浓浓的家乡的味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几篇题为我家乡的端午节的作文。供大家参考阅读。希望喜欢。

浏览

1842

作文

811

小学二年级端午作文

全文共 843 字

+ 加入清单

记忆中,端午节是最令人愉悦的节日。它没有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的喧嚣,没有清明“路上行人断魂”的悲凉;也没有中秋“月有阴晴圆缺”的怅然。

端午未至,但街角的粽子铺早已开张,粽香萦绕,我不禁忆起了曾经的端阳……

外婆家,一个木盆,盆中盛清水,水中是碧绿的粽叶,粽叶新鲜,颜色嫩绿诱人,嫩得能掐出水来。每当我看到木盆中碧绿的粽叶,心中便是一阵清凉和满足。

外婆麻利地取两片粽叶又在一起,卷成一个漏斗状,放入糯米、蜜枣、卷好,用绳子系好。很快,一个个青翠可爱的粽子便从外婆手中完成,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外婆包粽子时,我便坐在一旁,偷偷拿一颗蜜枣丢进嘴里,甜蜜在舌间绽开。外婆总会嗔怪我:“看你个馋虫,蜜枣都要给你吃光咯!”我依旧往嘴中送蜜枣,我挡不住这甜蜜的滋味。

我最爱的是煮粽子,虽然很慢,但煮好后就可以听吃粽子了,我看着粽子静静躺在水中,水在翻滚,氤氲的热气从灶台向上爬,粽香溢出,钻进我的鼻子中,和着糯米清香。粽叶悄悄变黄,粽香起来越浓。

好一会儿,粽子才煮熟,从水中捞出一颗粽子,刚刚剥开,粽香四溢,尝一口糯米,软而糯,还夹杂粽香。煮熟后蜜枣融糯米中,粽子清香甜蜜。浓浓的枣汁与清香的糯米再和着粽叶的香气,记忆中端午的味道总是忘不掉的。

我大块朵颐,外婆刚坐在一旁一脸满足地看着我。满屋粽香四溢,热气萦绕。我看着锅中热气腾腾的粽子,恨不得一口气全部吃进肚中。锅中的水已微微泛绿,充斥着端午的味道。向窗外望去,家家的艾叶迎风起舞。家家的烟囱热气氤氲,是否都已品尝到了可口的粽子?

多年已过,外婆身体欠佳,端午也不再包粽子了。我吃着买回来的粽子,仔细品味,却怎么也不如外婆亲手包的粽子好听懂。似乎粽叶没有那新鲜,蜜枣没有那么新鲜,蜜枣没有那么甜,糯米没有那么软,粽香也没有那么浓了。

端午将至,我看见粽子铺前排满了长队,他们看锅中的粽子,却没有了那种期待的目光。

粽香萦绕,热气氤氲,却少了家和亲情的味道。曾几何时,我还能在端阳吃上外婆亲手包的粽子?

又是一年端阳至,真正的粽香只悄悄地藏在我的记忆深处……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端午的习俗作文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的风俗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马上就要到了,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们都知道端午节这天,全国最为相同的是吃粽子。关于端午节有许多说法,比如我的故乡;在农历五月初一这天要给家人带两色丝线,五月初五要换五色丝线。传说;带彩色丝线上帝可以保佑家人身体健康,驱走瘟灾,万事如意。

端午节这天,太阳还没出来,一家人就要上山拔一些艾回来,用艾叶水洗脸,传说这样能驱蚊虫。洗完脸后就开始吃粽子,粽子是用糯米,红枣,红豆包成的,特别好吃,吃上一个还想再吃一个。还有把蛋黄煮灰了的鸡蛋。吃完饭太阳露出半个脑袋,一家人还要弄些柳条回来,再用彩色纸叠成葫芦,插在大门上方。这样就国泰民安了。传说;这是人们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留下的风俗,虽然是个传说但故乡的人都很相信。

母亲说这些都是姥姥告诉她的。故乡的端午节非常隆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端午的快乐四年级必备描写日记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我最喜欢就是五月初五端午节了。

到那天早上,大家都把菖蒲,艾草插在大门上,据说可以除邪避凶。

端午节能尝到好吃粽子。粽子种类繁多,有豆粽

,有红糖粽,有枣粽,有肉粽……真让我双眼发光!我忍不住冲上,拿起一个粽子,使劲一咬,“哇!好美味啊!”我不禁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在端午节还能观看刺激赛龙舟。每到那天,江边就响起了洪亮大鼓声、欢呼声、呐喊声,响成一片。选手们身穿彩衣,紧握船浆,喊着整齐口号,奋力地摆动船浆,向终点驶去。一只只龙舟象一条条巨龙在江河上翻滚、飞驰。人们在河岸边不停地喊着加油助威。

说到端午节,还有个美丽传说呢!传说楚国诗人屈原因为国家被占领了而投江自尽。人们怕鱼吃了屈原尸体,就纷纷划着小船来到江面上打捞,还把粽子投下江去,希望鱼只吃粽子不伤害屈原尸身。

这就是我们家乡端午节,你喜欢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粽香端午作文600字

全文共 714 字

+ 加入清单

盼望着,盼望着,夏天来了,端午节也随之而来了。

端午节主要为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时期楚国的大夫屈原。他因政见不合被楚王赶出国都,后得知楚国已亡,便悲愤地跳入汩罗江自杀了。人们便于他跳江的日子——农历五月初五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来纪念他。

对于屈原,我真是太熟悉了。在我的老家湖北武汉的东湖边上,就矗立着一座屈原雕塑,旁边有一座行吟阁,名字来源于他的“行吟泽畔”一句。再者他也是我几千年前的“老乡”,提起来总有一种亲切之感。

据说屈原跳江后,人们向江中投米,以免鱼虾吃掉他的身躯。正因如此,去年端午,我也尝试亲手包了粽子。首先要泡粽叶和糯米,准备材料。然后将干净粽叶窝成漏斗形,托在掌心,盛点糯米在粽叶中间压实并包好,不能漏。最后紧紧地缠上棉线,一个粽子便大功告成,也可加红枣、肉等,会更“色香味俱全”一点。

除了吃粽子,赛龙舟算第二项活动。所以端午假期,我不仅用美味的粽子满足味蕾,还大饱眼福,在潮白河边观看了一场精彩的龙舟赛。随着一声号令,龙舟们冲出了起点,在水面上滑行。只见那些壮汉们有节奏地划动手中的桨,大声喊着口号,鼓手使劲敲鼓。一时间,河上水声阵阵,人声鼎沸,鼓声震天。岸上的观众们纷纷为自己看好的龙舟加油,我也不例外。这样热闹,河里的鱼虾一定早就吓跑了,我们不用担心它们吃掉屈原的身躯了。

我做的第三件事是挂艾草,它有驱蚊杀菌的效果。我和父母都亲手挂了一个艾叶包,屋里飘出浓浓的艾香,“碧艾香蒲处处忙”,真好!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我们的“国宝”,我们更应爱护它,珍惜它,让“国宝”永存!

端午已过,我仍记忆犹新,粽子的香甜还荡漾在舌尖,龙舟手们的身影还浮现在眼前,我伴着这美好的回忆,盼望着下一个端午佳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端午艾草香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94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蘸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盼呀盼,终于盼到了端午节的到来。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鬓。”初四晚上,妈妈忙着给我们编“端午索”。只见妈妈拿两根五彩线放在腿上,朝下一搓,然后提起来,两股线像有魔力一般,滴溜溜一转,神奇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麻花似的五彩斑斓的花索。我和妹妹早就等不及了,见妈妈编好一个就去抢,抢到后戴在手腕上,左看右看,觉得既漂亮又神气。抢不到的只好提高警惕,等待下次。淘气的妹妹把两腕上戴得满满的,跟我比试一番,又去炫耀别的小伙伴。据说端午节戴“索”可以辟邪祈福,妈妈每年都要精心地准备、搓编,但我们只是觉得很新奇。

初五清晨,东方的天边刚露出一抹鱼肚白,晨雾像轻纱一般披在山头,我和伙伴们就相约上天柱山挽艾草。大人们说,端午的艾会给家人带来好运,还可以辟邪气、驱蚊虫,治疗好多疾病。山脚下密密麻麻全是人,老的,小的,大家都是要上山去挽端午艾。走到半山腰,往下看,爬山的队伍就像一条蠕动的五彩长龙,望不见头,也望不到尾。大家欢快的说笑,惊醒了朦胧的大山小壑,鸟鸣声,流水声,分明就是天柱山热情的欢迎。

看着已经有人抱了一大把艾下山,我们心里就急了,赶忙四下里搜寻艾草。我专走人少的地方,鞋子、裤腿早就被露水打湿了,也没有发觉。凉爽的晨风轻轻地吹着,美丽的鸟儿百转千回,盛开的野花仰着一张张笑脸。但我顾不上欣赏这些,只是飞速地搜索我的爱物。忽然,眼前一亮,终于发现一簇灰朦朦高耸的艾草!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嫩嫩的叶子上挂着几滴晨露,在朝阳的映照下,闪烁着五彩光芒。我兴奋极了,弯腰拔了起来。

太阳渐渐升高了,灿烂的阳光给天柱山染上一层金色。站在山顶俯瞰全城,在五彩云霞映衬下,鳞次栉比红顶白墙的楼房显得格外美丽祥和;蜿蜒的汾河水,就好像一条晶莹的玉带。下山时,伙伴们一人拿了一大把艾,不约而同的都在耳鬓别了一片艾叶,有的甚至双耳都别上了整根的艾草。大家相互比着多少、长短,欢声笑语回荡在郁郁葱葱的山谷中。

回到家,我拣了几根艾挂在了门上,剩余的晾在窗台上。我又精心挑选了几片特别的艾叶夹在书里,心中默默地许下了一个美好的愿望。然后又拿些艾草送给了院里的爷爷和奶奶,希望他们在一年当中能够幸福健康。

当我忙完这些的时候,妈妈蒸的糯米粥的甜香味也悠悠地弥漫开来,和着艾草的清香,和着人们的欢笑,在阳光下、在五月的大地上酝酿。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关于包粽子600字作文:端午包粽子

全文共 814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端午节,我的话匣子就关不住了。因为去年的端午节,我就亲自尝试了一回包粽子的喜悦。别急,你听我慢慢说吧!

去年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爸爸告诉我,端午节是要吃粽子的,这是为了纪念大诗人屈原的。一听到吃的东西,我的兴趣就上来了。爸爸话锋一转,说:“可是,今天可不能吃白食。你也要亲自动手。”

听完爸爸的说教,我就忙乎开了。不就包粽子吗?这还能难倒我,爸爸也不想想,他女儿可是一顶一的聪明。开始包粽子了,我既兴奋又紧张。听别人说,粽子包的好坏可以检测出一个人的细心程度。哎,真不知道我会有什么杰作。虽然表面上我信心满满,可心里还是在打鼓,毕竟我从来没有包过呀!

外婆给我示范了一遍,我就手忙脚乱地做了起来,先把三片粽叶叠在一起,接着折成漏斗型,然后装入糯米,可是困难来了,我把糯米放进去之后,这些淘气的糯米娃娃一下子就都跑出来了。我左看看,右看看,还是没有发现什么蛛丝马迹。外婆一看我的动作,就知道出现了什么问题,连忙说道:“小枫,你的漏斗尖角有一个小洞,糯米就是从那里出来的。”我赶紧把漏斗尖角捏紧,这下糯米娃娃就老实多了,全部呆在了粽叶里。我自言自语地说:“外婆真不愧是粽子专家。”我趁爸爸妈妈不注意,在我包的粽子里放上了一枚硬币。谁吃到了我包的这个粽子,就能够财源滚滚、好运连连,喜上加喜……

粽子包好后,接着就是放进蒸炉里蒸了。我赶紧把我包的粽子和外婆、爸爸妈妈的粽子混在一起,没过多长时间,粽子就可以食用了。我们每个人手拿一个粽子,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我慢慢地解开粽叶,一小口一小口地吃进去,发现里面全是剁碎的猪肉,害得我白高兴一场。我仔细地盯着大家,外公吃到的是猪肉粽,外婆吃到的是猪肉粽,爸爸吃到的也是猪肉粽,只有妈妈吃到了硬币。这可把外公、外婆,爸爸都给震得大吃一惊。我告诉了他们真相,是我把硬币放进粽子里去的。

他们听完我放硬币的原因,都乐得哈哈大笑。这次劳动体验,让我感受到了快乐,让我吃上了满口喷香的粽子,真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棕香端午作文

全文共 677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古代爱国大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被逼投汩罗江自尽,人们用箬叶包了糯米饭,投进江中祭祀屈原,这种祭祀活动一年一年流传下来,渐渐成为一种风俗。为了纪念他定于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

端午节有很多特殊的习俗:赛龙舟、挂艾叶菖蒲、吃五黄、最少不了的就是包粽子了。今天我跟随牛通社的记者们一起来到德清,亲自体验了会包粽子的趣味。

小竹林里小记者和家长们围桌子站着,桌上摆放着一盘伴着酱油的糯米,一碟酱油肉肥瘦相间,另一盘白糯米和一盘蜜枣。粽子根据馅料的不同分成很多口味,我们今天包的有咸的肉馅和甜的蜜枣馅两种。还有碧绿的箬叶,放大版的竹叶。做粽子首先要选上等的箬叶,那绿绿的箬叶散发出阵阵淡淡的清香,仔细闻一闻真让人心旷神怡。我挑了一张又宽又长又绿的箬叶放在手心,在叶尖三分之一处向内卷紧,形成一个圆锥形加进酱油糯米,用手轻轻的压紧米粒再加一块肉再放第二层米压紧,接着将尾部箬叶向内包裹着封口,不让米粒掉出一颗来。最后用线将粽子来个“五花大绑”,箬叶被绑的来严严重重没有一点空隙,打上死结,一个丰满的“三角粽”就大功造成了。看着我包的粽子像个胖娃娃,真可爱。我多想再多做几个带给外公外婆吃呀!可惜我包的成品不多,一个被我捏破了、一个没扎紧散了。“哎,前功尽弃了。”我埋怨道。我的粽子只剩下那只“胖娃娃”了。终于又完成了一个迷你粽,一口粽,只比大姆指粗一点点。太高兴了我提着粽子还合了影。

满载丰收成果的我们一到家,就开始下锅煮粽子,我迫不及待在厨房里等着粽子的出炉。随着锅里水的沸腾,一股箬叶的清香又一次扑鼻而来。过了好久我品尝着亲手包的粽子,还和妈妈包的蜜枣粽比开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话端午作文600字

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每当我唱起这支儿歌,便想起端午节那感人的由来和有趣的习俗。

传说,在2200多年前,楚国被秦国打败了,从此一直受秦国的欺辱。一日,楚怀王听从公子兰之意,去了秦国。不料却遭到秦军袭击,在半路上驾崩。楚怀王死后,国不能一日无君。大家便封太子立为国君,就是楚襄王。有一天,公子兰又到楚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楚襄王听后,大怒,把屈原流放于湘南。

屈原满腔抱负,最后却得到满腔委屈。被流放后,他天天不吃不睡,形容憔悴,经常在汨罗江边踱步,吟诵者一首首伤心的诗词。直到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后,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自己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于是投汨罗江自尽。人们为了让鱼虾不吃屈原的遗体,就用粽叶包了米饭投到江中。那一天,正好是农历五月初五。

这就是端午节感人的由来。听了之后,我相信你很想知道过端午有些什么习俗。

我们南方这边,过端午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都要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还要穿五毒衣。传说儿童穿上五毒衣,就可以驱虫避毒,平安生活。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念着好听的儿歌,吃着甜甜的粽子,回想着端午节感人的来历,让我感受到了祖先充满文化意义的传统。端午节就要到了,让我们一起去按传统习俗准备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端午安康600字话题

全文共 664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今年的端午节我学会了一个新本领——包粽子。

端午节这一天,我看到家家户户的门上都插上了艾叶,有些人还佩戴了香囊。小朋友佩戴香囊的比较多。香囊的样子各式各样,都很漂亮:有菱形的、方形的、颜色有红的、黄的……可好看了!我走在楼道里,楼道里飘香着粽子的味道,真香啊!我的口水都快要流下来了,肚子早已咕咕叫了!我跑到家里,告诉妈妈我也想吃粽子,妈妈不紧不慢的说:“别急,别急,我们等会儿到奶奶家还要包粽子呢!”

到了奶奶家,只见奶奶已经把材料准备好了:江米、红枣、花生、箬叶。不等奶奶开口,我就抢着说:“做粽子可简单了!我们把材料准备好,用箬叶一裹再一煮就可以了!”我有点儿得意,心想:奶奶一定无话可说了,我已经把做粽子的全部过程都说了下来,奶奶一定觉得我太聪明了。可奶奶说:“你说得简单,包粽子可有许多讲究呢!”我不相信,包一个小小的粽子能有什么讲究?

开始包粽子了。我自告奋勇,决定第一个试试。我拿起箬叶,包住江米随便缠了几圈。缠出了个圆不圆、方不方,也不是菱形的东西。我拿出红丝线,心想:奶奶平时给粽子“五花大绑”,真难看,我可以缠一个漂亮一点的嘛!我用线围着粽子绕了两圈,然后系了一个好看的蝴蝶结,太美了!我自己都佩服自己。可我刚一松手,粽子就“散架”了。箬叶一松,江米从里面掉了出来,让我白高兴一场。

奶奶见了,来给我们做示范。箬叶经奶奶三折两卷就包成了一个粽子。奶奶还教我们包粽子的窍门,大家试了好几次,终于学会了。吃着自己包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

今年的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收获可真不小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端午情浓粽飘香作文

全文共 476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又是一年端午节。公元前278年,由于国家沦丧,楚国的政治家、爱国诗人屈原不甘受辱,抱石投江自尽。悲痛的楚国人民驾着小舟四处搜寻屈原的尸体。为免鱼虾伤害屈原的尸体,人们把米团、鸡蛋投进江中卫视鱼虾,把雄黄酒倒进江中药晕蛟龙。后人为了纪念屈原,五月初五这一天便成为了端午节,也称端阳。

妈妈每年的端午都会做上一锅粽子。包粽子的前一天,妈妈就把糯米和粽叶泡好,第二天,妈妈开始包粽子。她先取出三片叶子,将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锥体。然后先放一个枣,接着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再加上几个枣,最后用绳子把粽子捆好,以免它“散架”。包好的粽子整齐码在锅里煮上两个小时就好了。看着如此简单,我不禁也跃跃欲试,可是,做起来才发现真的不容易。一会儿粽子叶坏了,一会儿米漏了出来。不知道试了几遍,终于包出了一个漂亮的粽子。

粽子终于出锅了,我拿起一个把皮轻轻剥开,粽叶的清香和大米的软糯完美结合恰到好处。咬一口,甜甜的味道在嘴巴里瞬间爆炸,让人回味无穷。

吃着美味的粽子,遥想爱国不屈的伟人,不禁感叹,和平幸福的生活,要懂得珍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端午观西溪湿地龙舟赛作文

全文共 602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的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今天,我和爸爸一起兴高采烈的去西溪湿地观看划龙舟比赛。

当我们走到深潭口时发现有只硕大的龙舟“屹立”在岸边。只见“那龙”都长着两颗像乒乓球似的大眼睛、一排“闪烁着凶光的尖牙”和“尖锐的龙角”,身上的龙鳞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

在深潭口那里很早已是人山人海,我好不容易才挤进了拥挤的人群中,找了个一席之地。随着三声鞭炮响比赛开始了,顿时,观众席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我掂起脚向东望去,远处“运动员”们划着龙舟如许多凶猛的飞龙擦水而过,慢慢的飞龙变成了“一条彩带”横贯水面;响彻云霄的呐喊声夹杂着震耳欲聋的“雷鼓”声和着雷鸣般的铜锣声形成了一道音墙直逼观众席。龙舟越来越近,我终于看清了彩带的真面目:原来是一艘艘挂满五艳六色彩旗的龙舟,一个个穿白色衣服、黄色衣服、红色衣服的“运动员”们拿着桨随着鼓点的节奏飞快划着。只见他们满头大汗,一颗颗黄豆大的汗珠从他们的面颊上流淌了下来,他们“爆出青筋”的手使劲的用金光闪闪的“龙鳍”划开沉重的水花,犹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观众席上突然发出了欢乐的笑声,“这是怎么回事呀,人们怎么都在捧腹大笑呢?”我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龙舟“表演了一个侧翻动作”让船员们都变成了“落汤鸡”但他们的脸上还是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惹得观众们都哈哈大笑。

我喜欢端午节的习俗,但我更喜欢习俗中的赛龙舟活动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端午重逢粽子日作文500字:难忘的端午节

全文共 639 字

+ 加入清单

五一长假的一天,爸爸妈妈带我去乡下奶奶家做客。奶奶从冰箱里拿出几匝粽叶、一盆用酱油浸着的鲜肉,我兴奋得说:今天我们包粽子吗?我也要包!奶奶笑着点点头说:行!

奶奶把一部分浸湿的糯米拌上酱油准备包鲜肉粽,奶奶在一部分白净的糯米里拌上花生,准备包鲜肉粽。馅料一切都摆好了,奶奶和我就围坐在桌边开始包粽子。我仔仔细细地看着奶奶的动作,然后自己也抽一张比较大的芦苇叶子,打算包一个小粽子。先把芦苇一折,做成一个圆锥形,然后往小圆锥里放一点糯米,再挑一点鲜肉,接着再盖上一些糯米。我小心翼翼地用芦苇叶按在糯米上,三角粽的形状出现了,我手忙脚乱地把芦苇叶沿着三角粽的轮廓绕呀绕,可是芦苇叶好像不听我使唤,我用力太猛,叶子碎了,不过米倒是没漏出来,我不知怎么扎线,奶奶帮我的忙,她一绕一扎就把我的第一个迷你粽扎好了,样子看上去真丑呀,我想第二个包得好看些。我第二个准备包一个像大人包的那样的大粽子,可是两三张棕叶叠在一起后,棕叶会动来动去,米会漏出来,我只能改包一张棕叶的小粽子,俗话说一回生、两回熟,第二次包果然不再那么手忙脚乱了,最后关键一步:把长长的棕叶绕在粽子外,棕叶不但没碎掉,轮廓还挺好看的,连线都是我独自扎成的。奶奶见了我的第二个粽子都赞不绝口:第一次学包粽子就学得像模像样,真不错!我听了心里乐开了花,包得更起劲了,第三个包了个咸肉粽。

包完粽子烧粽子,晚上,奶奶把烧了半天的粽子盛了起来,我挑出了我包的迷你粽,解开线,尝上一口,啊,粽子格外鲜美。今天真让我自豪,我学会了包粽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端午的习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62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没错今天就是端午节。关于端午节,你们对它了解过什么?

说道端午节啊,人们总不会忘了吃粽子与赛龙舟,可是它们的由来,知道的人却寥寥无几。将让我来告诉你吧:在古时候,有一位楚国的官员叫做屈原,等一下,这不是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思美人》里的主角之一吗?没错,就是他,相传他为了楚国,整天忙上忙下的,他一心想着报国,可却空有一腔热血,他已经无力回天、他便投湖自尽了。这事传了出去,许多百姓过来扔一个东西,没错,它就是粽子,我心里就想:太浪费了吧。传说湖里有一个妖怪,专吃人肉,为了防止屈原的尸体不被吃。所就扔粽子。赛龙舟这个其实我也不知道,不过我猜测,跟屈原脱不干系,我想,是为了吓唬,河里的妖怪,所以才赛龙舟的。

说了这么多关于端午的习俗,再给你们讲一讲端午的趣事吧:上一年端午,区里举行儿童端午比赛,我就琢磨着要不要去参加,可我看到奖品,立马改变了主意了,我走进比赛门口,就看见5个区里的学霸,我心想:这咋整,这不出来丢人吗?当比赛开始,我就看见了第一个环节“包粽子”哈哈哈,我包粽子的功夫虽然只是菜写,可是我会包啊,我向四周瞧了瞧,果然没人会,我就包到比赛结束,包了五个粽子,他们有些人连一个都搞不出来。接着道了第二个环节“纸造船过江”,哎呦喂,这不存心让我拿第一的节奏。很快比赛结束了,公布了第一名居然不是我,额,被打脸了,还好我是第二,不然就睡着觉了。

最后,祝大家端午快,咦!端午不是用来祭奠屈原的,还快乐,算了,祝大家假期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舒城人端午采百草

全文共 816 字

+ 加入清单

借物抒情的端午节作文借物抒情的端午节作文 农历五月,古称“毒月”,因时值盛夏,蚊蝇孽生,百虫活跃,威胁人们健康。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多用雄黄、蒜头、菖蒲根浸酒在墙角等阴暗潮湿处杀灭虫蚊,点燃艾条烟熏蚊蝇,并用艾火炙熟蒜头食之以杀菌防感冒。舒城。六安一带民间多用红纸剪成“五毒”(蜈松、蝎子、壁虎、蜘珠、蛇)及老虎形状,贴于室内镇恶驱邪。也有贴端午符,悬挂钟馗画像镇邪的。

我的家乡“舒城”人一直还有上山“采百草”的习俗,采集中草药以辟邪疗疾。在我的记忆里,舒城、六安一带,有个习俗:年轻人在新婚前,都要用“陈艾”泡水沐浴;新生儿满月,也一定要用“陈艾”洗澡;体弱浮肿的人,也都要用“陈艾”水泡澡,用“陈艾”熏炙病体。

记得我七八岁时,就按妈妈的要求,在端午节那天,一早就挎着竹篮,拿着镰刀,到河边去割艾蒿,臭屁草(应该叫菖蒲)。割满一大篮子,回来以后,就由哥哥站到凳子上,我做助手,把艾蒿、臭屁草插到门缝里。然后留下一部分,不能曝晒,只能阴干。当时,我们不知道是为什么要做这些,只知道按大人意图做。几次问妈妈为什么要在门上插着想这些东东,妈妈的回答都让我有些似懂非懂。虽然不是很明白,但从妈妈的表情里可以看出,这件事很严肃,也很重大。孩子们不需要懂,只需要去做就是了。

家乡还有一个喝雄黄酒的习俗。每到端午节的中午,在吃午饭时,爸爸会用一个土碗,调上雄黄酒,一家人都得喝一小口。我看那个表情,雄黄酒定是难以下咽,但都要强忍着呡一口。女孩子不能喝雄黄酒,但妈妈也一定要在女孩的鼻尖、耳朵、额头等部位抹上雄黄酒,并且要我们保留三天,才能洗掉。爸爸还面色凝重地把喝剩下的雄黄酒洒在墙角,房前屋后的潮湿地带。

现在想起来,也无非是辟邪除病吧。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如今。后来我就是到了城里生活,每年端午节即使不在门上插艾蒿、臭屁草,也都会在那天去菜市买些艾蒿回来。一些放起来凉着作“陈艾”,另一些晚上烧一大锅艾蒿水,全家大小人必用艾蒿水沐浴,以驱寒除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作文端午的阳光高4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的端午节大家是怎么过的?在什么地方呢?干了些什么呢?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这是唐代诗人文秀的“端午。”这是端午节时,文秀用这首诗来纪念屈原的。

去年的今天,我们在学校里以包粽子的活动来过端午,而今年我们又进行了包香包的活动来庆祝端午节。

活动举行在我们的语文晚自习上,袁老师为我们准备好了香包袋和香料,香料五花八门,有艾草、栀子花、桂花、驱蚊草、合欢花、玫瑰花……

其中,我唯独对桂花情有独钟,为什么呢?因为桂花是淡黄色的,我特别喜欢淡黄色,而且它的香味很令我着迷,闻着很舒服很香。

没有做香包之前我以为做香包会很难很麻烦,但与事实相反,做香包很简单的,香料大部分以花瓣为主,五颜六色的花瓣铺在我眼前,像彩色的地毯,而且带着香味,非常美丽,我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花瓣,将它们放进香包袋里,最后封好袋口,这样一个简单而又珍贵的小香包就做好啦!

我们是分批次做香包的,我是第一批,做完香包后,我们就拿着香包自己玩,然后第二批同学又做香包,我回到座位就静静的观察这个精致的小香包,这时一只小虫子飞到了我的小香包上,闻了闻,就看着它摇摇晃晃的飞走了,唉?为什么会飞走呢?难道是我的香包不香吗?我带着疑问闻了闻我的香包,咦,难怪小虫子会摇摇晃晃的飞走,原来我把驱蚊草放多啦!

今年的端午节,对于我这个小吃货来说,虽然没有去年的粽子吃,但我又学会了一项技能——做香包,别小看了香包哦,能帮我驱蚊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端午思乡

全文共 959 字

+ 加入清单

每逢端午节,都会泛起思乡的情怀。也许是家乡的山、家乡的水,更有端午节的气氛。

不知道从何时起,就学会了包粽子,大概还在读小学吧。每一年的端午节前一天,邻里几家都要包粽子,而且互相帮忙,尤为热闹。大人们要煮粽子,我们小孩子则要先睡觉,为的是端午节早早起来上山去踏青。这个“早”,一定是天不亮就起来,去山上采“百步草”,据说能包治百病。还要采艾蒿和黄花、芍药、野百合等野花,回到家里把家门口和窗户旁都插上艾蒿和彩色的纸葫芦,我们的还要带上五彩线,脖子上带着香包和小小的笤秫,据说能扫除病魔。回到家后,还要去牡丹江江边去洗脸,并用军用水壶带回一壶水回家。女孩子们最喜欢去山上采花,拿回来插到盛水的罐头瓶里,让鲜花多开一段时间,给平淡的日子增添几许炫丽。

两个哥哥基本不带我去踏青,主要是哥哥嫌我碍事。等长大一些了,就是跟自己的小伙伴去踏青,当然都是年龄相仿的女孩子。那个时候气温没现在高,一般早起要穿线衣线裤,山上有点冷。几个小伙伴儿互相叫起,兴高采烈地骑着自行车互相带着一起去上山。路上人很多,不用害怕夜路,都是踏青的人群。

印象很深的有两次,一次是上初二那年,六个小女孩儿夜里一点多就出发了,骑了三台自行车,不到三点钟,连人带车一起到达北山山顶。坐在山顶最高处,俯瞰牡丹江市的夜景,别有一番情趣。另一次是上初三那年,联合几个学校的同龄女孩儿,大概二十多人,在西三条路一个路口集合,浩浩荡荡地骑车去西山。那一次走得远,采得花也多,非常兴奋。

吃粽子一直是我的钟爱,也许清香的荷叶味儿更具有端午节的气息。

来到大庆,没有一次端午节让我找回从前的影子,因为大庆没有山,更没有蜿蜒的江河。

从前与我一起踏青的小伙伴儿,能联系上的所剩无几了,那份甜美的幸福一直藏在心底,无人与我分享。每逢端午,倍觉思乡。

端午来临,信笔在手机屏幕上写下:

每逢端午尤思乡

晨起踏青路人忙

艾蒿鲜花手中握

粽子鸡蛋已飘香

端午节前夕,与闺蜜一起去大庆“绿色草原”采黄花,牧场的草原上黄花开得正旺,肆无忌惮地宣泄着花儿的美丽。我们采黄花的时候,意外地发现草原上竟然还有蘑菇,据说当地人叫它“雷窝子”,说是打雷后就长出来的。蘑菇正面是白色的,比较平,背面是黑色的,有着均匀的褶皱。我们似乎被“雷窝子”蘑菇诱惑着,都顾不得蚊子的叮咬,要不是饭店那边催我们过去,估计还要采一些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高二端午记录生活的

全文共 579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端午节,我们全家都会聚在一起过,因为这样端午节就过得非常的热闹和有去。

今年的端午节,我们一家也团聚在一起。奶奶和我在厨房里包粽子。爸爸和姨夫们在一起打麻将、斗地主。而妈妈和姨妈们则在一起聊天,而只有奶奶和我在厨房里心得不亦乐乎。

不过,我们在厨房里也心得挺开心。我和奶奶在比赛包粽子,比谁包的粽子又好又快,又精致,只有做到这三好,才算是真的好,才能算是真正的赢者。我们先一起将粽叶清洗干净,洗过了粽叶,然后再将糯米清洗,洗干净了以后,再往糯米中倒入一些酱油,和少许的糖和黄酒,这样要等上二小时。

等酱油、糖和黄酒完全融入糯米里时,再拿来粽叶,先折成一个小船似的样子,一头有边,一头无边。用糯米在“小船”有边的地方铺上一层糯米,接着就是放肉了,我将一块五花肉放在糯米上,然后再把糯米辅在肉上,最后再把“小船”无边的地方盖在上面,然后将多余的地方弯折一下用线扎紧。我和奶奶就这样一个接着一个地包着爱心粽。

终于,我们包完了,我数了数我的,又数了数奶奶的,发现奶奶比我少一个,我顿时高兴的一蹦三尺高。这时奶奶走了过来,对我说:“孩子,比赛的输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参加了,如果你赢了也不能骄傲,只有沉着冷静的人,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奶奶的这番话语,深深地藏在了我的心底里,令我受益匪浅。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端午节啊,玩游戏的同时还学到了知识,我真的非常的开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一年级端午写作文

全文共 586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天,是端阳。插艾叶呀,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儿歌说的就是过端午节的情景。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又称端阳节、重午节。相传战国时期楚国二闾大夫屈原因为爱国理想不能实现而抱石投江自杀。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就把他的投江日——农历五月初五定为了端午节。每年一到这个日子,赛龙舟、吃粽子就是主要的活动。据说人们赛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为了不让河里的鱼儿不去吃屈原的遗体。

不过,在我外婆家,至今还保留着端午节吃粽子、戴香囊的习俗。每年端午节,外婆会给我们一家包粽子吃。她和我妈先去采摘一些新鲜的竹叶,清洗干净——先放进热水中煮一煮,同时将准备好的糯米浸泡好以后,外婆就开始包粽子了。每次她选取两三片叶子,左右捏住叶子的一头,右手用三个手指捏住叶子的另一头轻轻地往里一卷,卷成一个圆锥体,接着往里面小心翼翼地放糯米,最后用棉线绑住。一个粽子宝宝就诞生了。外婆喜欢根据每个人的口味包不同的粽子:我喜欢吃白粽;妈妈喜欢吃肉粽;外公喜欢吃黑米粽哪些穿着绿衣裳的宝宝在炉火上煮着,还没出锅呢,空气里就已经弥漫着粽子的香味了,叫人馋得直流口水,我恨不得立马拿出来狂吃。

端午节前夕,妈妈会给我在裤子或衣服上佩戴香囊。我的香囊是蓝色的,十分香,走到哪都能闻到。听妈妈说,香囊里面的艾叶和雄黄有辟邪驱瘟的作用。

我的最爱——端午节。就是这样欢乐、祥和的一天度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端午假期作文400字

全文共 455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粽子飘香之际,爸爸和妈妈带我去游泳。

我长这么大了,第一次去游泳,用四个字形容:快乐好玩。

看着大哥哥、大姐姐们在水里欢快地游着,我高兴地让妈妈帮我穿上游泳衣,小脚踩着梯子下水。“凉、凉,水好凉呀?”我对站在岸上的妈妈说。

妈妈说:“适应一会儿就行了。 一起来的还有妈妈的表弟家的小儿子——我的小表弟,但他不敢下水,站在梯子上,脚刚挨到水,竟让大哭起来。被我爸爸抱着他,往水里一放,他哭声更厉害了,我爸爸、我表姨一起鼓励他,他试着一游(带着游泳圈)好玩,又一游,敢了,噗通了几下,乐趣就来了。泪还没干,就和我游起来。我们一起游,一起泼水、一起打水仗。一会儿他累了,我继续玩。

我在游泳圈里浮着,水晕一圈一圈的在我周围荡漾。我爬到游泳圈里,学着大哥哥、大姐姐,我小脚一往后蹬,我就往前走了。“妈妈,妈妈,我会游了。”我高兴地大声向妈妈说。妈妈看着我笑。我一会儿还仰泳,两只脚乱蹬,也不错。

累了,和表弟一起吃东西,晒太阳,再下水,一起玩到吃饭时间,姨姥姥催着我们,我们才恋恋不舍地回家。

游泳的感觉真是:好玩,真好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传统节日国旗下讲话_祭端午

全文共 1647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

再过几天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了,关于端午节的由来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它是纪念我国着名的诗人、爱国主义者屈原的节日。

屈原是距今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人。他所在的时代是一个战乱频繁、弱肉强食的时代。当时在列强环视的状况下,却不能及时的发现自己的错误,依旧墨守陈规,没有改革的锐志,在国力方面远远地被倡导地主阶级政治改革的国家抛在了后面。面对连年的战争失败,割地求和,统治阶级采取的办法是偏安一隅,置国家存亡不顾,依旧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屈原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环境里,他对当前的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于是在国内倡导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由此得罪了旧贵族遭到了诋毁攻击。面对压力,屈原秉持宁折不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思想,在与保守势力的斗争中显示了自己的高尚节操,赤诚的爱国之心。

这一片冰心,穿透了两千年的时空,依然光耀在中华大地。

两千年之后的今天,我们谈论屈原的爱国主义,倡导的是什么呢?我们倡导的是屈原热爱自由,和平的精神,是面对危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度的责任感,是面对强权宁折不弯的精神,要体会到屈原对于国家人民的深厚感情,体会到屈原对于这片土地,也就是我们脚下这片广袤大地的深厚感情。

和屈原不同,我们身处的时代是盛世的中国。国家富强、民众和谐。在这一个富足自信的新时代,时代的变迁,社会节奏的加快,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中国人不再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圣诞节”“愚人节”这样的节日,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不得不感到悲哀,发出“端午节是否不再姓“中”这样的疑问。

当我们还沉浸在西洋节日的欢声笑语中时,据可靠消息说“亚洲某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目前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

听到这种消息,中国人除了惊讶只有尴尬,这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的得失,不仅仅是少了几项庆祝活动,更重要的是,这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富,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每过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如今,这个拥有多年历史的传统佳节眼瞅着即将成为他国的国家遗产,我们将有多么尴尬?

无庸讳言,这些年来,我国的传统节日,似乎总离不开吃。端午节吃粽子,清明节吃青团,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春节更不在话下——大鱼大肉让你吃到不想吃。农耕社会对饥饿的恐惧,形成了我国传统节日最鲜明的风俗——吃。如今,满足了温饱需求的人们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么时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传统节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守着“聚宝盆”却不善于保护和挖掘。比如文字,当代青年有几个熟识并能运用繁体字?连文字都不认识又如何了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纸,我国造纸工业化生产的结果是传统手工业的流失,许多高质量的宣纸要到日本或韩国才能买到,他们不但继承了我们的传统造纸技术,还有新的发展。就拿端午节来说,它已融入各个临近国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节举行的国际龙舟邀请赛闻名于世;在韩国,端午节被称为车轮节,是插秧结束后祈求丰年的日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着眼于创新,却往往容易忽视对传统的坚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导致精神断层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断层又将带来什么?有句话说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该如何保护与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显然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而现时的洋节兴盛与传统节日衰弱间的反差,更凸显了这个问题的迫切性

其实,不光是传统节日,整个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环境如今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挑战。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积极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生态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因此,我们更应该学会热爱这些传统,这都是我们的父辈甚至我们的祖辈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瑰宝。同学们,不要冷落了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让华夏文明在中国彻彻底底的红火起来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高一关于端午的作文

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快过端午节了,奶奶到市场买来了糯米、红枣、花生和粽叶,准备包粽子我们吃。

奶奶先把粽叶在水里浸泡了二三天,让粽叶变得软和,然后,把粽叶从水里捞上来,用清水洗干净,再沥干。然后,她取来糯米,淘得干干净净的,就开始包粽子了。奶奶先将两片粽叶叠放在一起,然后卷成一个漏斗形,再用勺子舀上一点糯米放入粽叶中,用粽叶把糯米包好,最后用绳子把粽叶缠紧,一个漂亮的粽子就做成了。

看了奶奶做的粽子,我的心里也痒痒的,就跟着奶奶学了起来。我先把粽叶卷好,再往里面放糯米。可我刚放进一点点糯米,那些米就从粽叶里漏掉了。我感觉好像粽叶里面的糯米少了一些,往地上一看,原来都撒在地上了!奶奶告诉我,粽叶一定要叠整齐,卷粽叶时可有讲究。她于是手把手地教我怎样包粽子。我又重新包了起来,这次比上次顺利多了,一会儿,我就做好了一个粽子。但看看我的粽子,总觉得没有奶奶做的有棱有角,奶奶说:“第一次能包到这样,已经不错了!”

粽子包好后,奶奶又把粽子放入水中泡了起来,她说这样泡过之后,粽子才容易煮熟。

端午节这天一早,奶奶就开始煮粽子了。不久,锅里就飘出了粽叶的清香。闻着这香喷喷的粽子的香气,我真想一下子就吃到自己亲手做的第一个粽子。粽子终于可以出锅了,我迫不及待地让奶奶先找到我包的那个粽子。可奶奶揭开锅盖一看,锅里有好多白花花的米粒。奶奶说:“肯定是你包的那个粽子没包紧,米粒全跑出来了。”奶奶捞出所有的粽子一看,果然是我包的那个。看到这样,我感到好惭愧。

粽子出锅后,我们全家都围在桌前吃起了粽子。我从盘子里拿出一个粽子,把绳子剪断,再把粽叶剥掉,里面就是一个透着粽叶清香的白白的粽子了。我在上面放了点糖,然后咬了一口,一阵甜滋滋的味道进入口中,真好吃,我于是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大人们边吃边聊天,热闹极了。

啊,今年的端午节真开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