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ld not connect to memcache and try to use file cache now!
学党史历史作文【合集20篇】 - 开学吧

0

学党史历史作文【合集20篇】

浏览

1919

作文

1000

篇1:弘扬五四精神肩负历史使命作文

全文共 1405 字

+ 加入清单

八十五年前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八十五年来,一代又一代的爱国青年,响应党的召唤,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同人民结合,为祖国奉献,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成长成才、建功立业,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青春之歌。八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正身处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青年发出强烈召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为广大青年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作为当代青年,责无旁贷,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弘扬五四精神,用青春的臂膀勇敢地肩负起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作为当代南汇青年,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一定要勇立潮头开风气之先,奋发进取创时代伟业,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现代化新南汇,做出青年应有的贡献,在自己的人生篇章中,书写下绚丽的青春。为此,广大团员青年要努力做到:

一、勤于学习,打牢成长根基。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青年成长进步的必需。青年时期是学习的关键时期,学习是青年的终身任务。广大团员青年一定要珍惜时光,发愤学习、刻苦学习、全面学习,打牢人生成长进步的根基。不仅要学习科学的文化知识,提高工作技能,增强服务本领,在激烈的市场和人才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牢牢占据优势;还要学习科学的思想理论,坚持不懈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构筑精神支柱,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仅要向书本学习,还要向实践学习,要坚持学习与实践的统一,做到既能从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新知识,又善于把在实践中获取的知识不断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

二、善于创造,成就时代伟业。创造成就伟业,创造开辟未来。青年时期是最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时期,青年是最具有创造热情和创造潜力的群体。广大团员青年一定要努力发掘自身的创造潜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勇于创造、善于创造、不断创造。凝聚广大团员青年的智慧和力量,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让现代化新南汇的美好蓝图在青年的创造中绘就。

三、甘于奉献,实现人生价值。奉献是崇高的精神境界,是美好的人生追求。青年只有不断地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奉献,才能够创造出亮丽的青春年华,才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当前,南汇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了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建设两港一城,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青年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生力军和突击队,有责任、有义务为南汇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奉献才智。全区广大团员青年一定要响应党的号召,服从大局需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扎根基层,深入一线,辛勤耕耘,埋头苦干,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让人生的价值在奉献中实现。

团员青年朋友们,建设南汇、发展南汇的光荣使命,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青年的肩上,让我们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大力弘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团结进取,开拓创新,为全面推进两港一城建设,为南汇基本实现现代化,贡献我们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历史的魅力作文700字

全文共 758 字

+ 加入清单

古往今来,历史的一道道渠梁发人深思。时至今日,历史的变迁依旧吸引着各地的人,吸引着我的心。

历史的魅力,是弥漫着狼烟的战场。是谁,带着大明王朝英勇的战士七征那个曾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民族?是谁,以一身之力组建湘军战胜风声水起的太平天国军?是谁,刺字剜骨不改其志,击败师出同门的师兄?又是谁赤壁一场大火击溃大魏铁蹄的蹂躏?

跌荡坎坷的战争史诗背后,是周郎保家卫国的坚持;是朱隶扫清六合,袭卷八方的霸气;是曾国藩以忠为本的恒心;是孙膑以牙还牙的智慧。它们都使人为之震撼,为之慨叹,更为之鼓掌,走向战争深处,触动每一份智慧,历史的痕迹自然浮现出来。

历史的魅力,是后人铭记的句句诗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阿瞒荡气回肠的诗句在我耳边回响。试看官渡战袁绍,南阳战袁术,都写下过曹操的不朽诗歌;但看宛城败张绣,赤壁败周瑜也有曹操失败的面庞,他的诗句述说着他的点点滴滴,也为历史增光添彩。狂风暴雨里,一张饱经风霜的面庞的侩子手刀下发出坚定的目光。他缓缓地跪向南方,当银光大刀划过项上人头的瞬间,山河的破碎,身世的飘摇那句铁血忠心的誓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伴随着文天祥最后一片鲜红的血染红了历代忠臣的心声,那些“之乎者也”中述说着沧桑的历史。

历史的魅力,是统治者治国的智慧。

贞观之治的鼎盛富饶,仁宣之治的安居乐业,康乾盛世的启承转合,个个包含历史!言就尽力谏吧!纳谏体现君王的海纳百川,进谏体现臣子的尽职尽责。书,就随它批阅吧!一本本的上书文件书写下统治者的勤劳坚韧。商品,就随它交易吧!一瓶瓶瓷器花罐,美酒新茶,无不体现百姓的富足!历史的光辉下,记下他们灿烂的历程,让现代人无不领略古代的靓丽风光。

正是历史的魅力感染着一代代人,也留给世人无数的悬念。

我将永远向往,探索那绵延无尽的历史长河!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历史将记住你们作文800字

全文共 776 字

+ 加入清单

寂寞大清文坛双子星,一个是名门之后,御前侍卫。一个是灵童转世,六世达赖,常说,唐诗宋词元曲明小品,唯独清朝没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和文体。纳兰容若与仓央嘉措,这一满一藏,一东一西,两大才子,遥遥相对,交相辉映,照亮了大清文坛的半壁江山。

纳兰容若,一个令无数女子,为之钦佩的才子,“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该多美好,那样就不会有现在的离别相思凄凉之苦,如此婉约清丽,怎能不让人佩服呢?明明是真正的八旗子弟,却喜结交落魄之友,生于温柔富贵,却满篇哀感顽艳,身处花柳繁华,心却游离于喧闹之外,行走于仕途,却一生为情所累,风华正茂之时,却匆匆离世,不禁让人感慨,天妒英才。

仓央嘉措,一个最多情的无情之人,第一便可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对于情爱多么独到的见解,仓央嘉措身上寄托着太多太多,美好的祈愿,盛世的大清孕育了绵延的泽土,泽土之上,孕育了太多的俊才“住在布达拉宫,我是雪域之王,走在拉萨街头,我就是世间最美的情郎”,这样一位才俊,怎能不让人心生怜爱?可惜啊,也逃不过和容若一样的悲剧,情深不寿!

须知明十倾城,一般易到伤心处,纳兰容若,与仓央嘉措,都是绝代风华,是那个时代的亮点,多情公子,用诗词,写下对爱人的情意,一个对爱苦心孤诣,将人生进行得犹如诗篇,深深怀念亡妻,“青衫湿遍,凭依慰我,便忍相忘”,流传至今,一个最令人尊敬的转世活佛,最深爱着一个平凡的姑娘!“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成为千古绝唱!

品一口墨香,拈一朵情花,让我们在最美的诗词里,去邂逅最美的情郎。

命运捉弄,几番颠簸,“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成为了他们一世的情殇,从此孤独一人,清冷一生!

无论是你们无法白头的爱情,还是终其一生所写的诗词。历史,都将为你们铭记,铭记你们的爱情,铭记你们的才华。历史,终将记住你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凿壁偷光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886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在写作文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利用一些历史典故作为素材,下面是由小编为你精心编辑的凿壁偷光的历史典故,欢迎阅读!

凿壁偷光:照亮求知路的“小桔灯”

【出处】

《西京杂记·卷二》。

【释义】

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指勤奋学习。

【历史典故】

西汉时候,东海郡有一个大学者,叫匡衡。他读了很多书,学识非常渊博。但他的成功并不是因为他是个天才,而是因为他的执著与勤奋。

他出身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幼就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但是当时的书价都很高,家里根本买不起,那些家中有书的富人们又不肯轻易地把书借给别人。于是,匡衡就在农忙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那些有钱人自然是乐意之至。这样,匡衡便可以读很多书。

但是,新的问题出现了,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点不起油灯,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丝亮光。他站起身,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家的烛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在墙壁上挖了一个小洞,在邻居家掌灯的时候,烛光从小洞中透过来,他就借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书得来不易,烛光也得来不易,因此匡衡非常珍惜难得的读书机会,他以惊人的毅力博览群书,终于成为一名知识渊博的学者。

【成长心语】

任何外在条件都无法阻挡我们追求知识的脚步,匡衡便是最好的例证。当然不只是匡衡,历史上有成就、有作为的人,无不具有刻苦的精神,而一个人只要下定决心,不言放弃,总会获得成功。贫穷的出身,不是我们自己可以选择的,但如何继续自己的人生,选择权却在我们自己手中。贫穷使我们受到了许多的限制,但正如匡衡克服重重困难一样,我们也可以用其他的一些方式或工具,来取代我们无法获得的东西。灯泡在黑夜中可以给人以光明,同样的冰心笔下简易的“小桔灯”也一样可以照亮求知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金石为开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金石为开,典出《西京杂记·第五》:(李广)复猎于冥山之阳,又见卧虎,射之没矢饮羽,进而视之,乃石也,其形类虎。退而射,更镞破杆折而石不伤。余尝以问扬子云,子云曰:“至诚则金石为开。”

西汉时的李广将军,善于骑马射箭,作战勇敢,人称“飞将军”。有一天,李广到冥山南麓打猎,突然发现草丛中伏着一只老虎。李广赶紧张弓搭箭,用足力气射去,但老虎一动也没动。等了一会儿,李广走近一看,原来草丛中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形状很像老虎的大石头。李广再去看刚才射出的箭,只见连头带尾都嵌进了石头里。李广不相信自己会有那么大的力气,往后退了几步,把弓拉得满满的又向石头射去,但一连几箭怎么也射不进去。李广走到石头前面,拾起刚射出的几支箭,只见有的箭头破碎了,有的箭杆折断了,而石头一点也没伤着。

为了这件事,有人去请教学问家扬雄,扬雄回答说:“诚心诚意,就是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会受到感动的。”后人用“金石为开”这个典故比喻对人真诚产生的感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一位让我感动的历史人物

全文共 568 字

+ 加入清单

我喜欢阅读。我喜爱阅读童话、科学,我喜爱阅读小说、天文……我在书中阅读、认识过无数个大大小小、各个领域的人物,他们各个都令人崇拜,但,我却更崇拜她、敬佩她。

她,在英勇就义时只有区区的14岁;她,从容地躺在了铡刀下,却没有丝毫害怕;她,就是那个家喻户晓的刘胡兰。

1947年1月12日,年仅14岁的刘胡兰因为叛徒的出卖而被捕。刘胡兰在敌人的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她还是坦然躺在敌人的刀座上,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宁死不屈,在敌人的铡刀下英勇就义。

刘胡兰大姐姐就真的不想要自己的生命了吗?不,她不是的。有谁不想要自己的生命哪?!但她是为了革命而牺牲的,她认为自己死而无憾!她没有像甫志高一样做叛徒,出卖共产党,给中共重庆地下党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她在敌人的铡刀前大义凛然,虽然她只是一个出生在农民家中的年仅14岁的小姑娘,但又有几个人能够比她更热爱祖国、至死不渝的精神更强烈、更伟大呢?同样,一个民族的兴盛,如果没有英雄,如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加强民族凝聚力?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毛主席的题词刘胡兰姐姐受之无愧。敌人的铡刀夺去了刘胡兰的生命,却夺不去“怕死不当共产党员”的豪情。我相信,刘胡兰姐姐的事迹一定会一代代地传颂下去;她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

我们是祖国的新苗,只有从小热爱祖国,长大才能够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静听历史的回响作文800字

全文共 783 字

+ 加入清单

就是现在以前发生过的事。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因为从了解历史的过程中以史为鉴,从中学习并完善自我。人类社会之后所以能够不断地向前进步,这与人类从历史中学习是密不可分的。

康熙皇帝一生除鳌拜,平三番,收复台湾,一生功勋卓著。堪称千古一帝。从他除鳌拜一事中我深有感触,他的事迹颠覆了我的思想。

康熙皇帝为了除鳌拜,不得不装聋作哑。在大庭之上眼看着苏克哈萨被鳌拜打死而忍气吞声,这得要多大的心机与自制力才能做到啊!类比到我自身,之前我总是认为自己对的时候就必须坚持下去,认为对错是绝对的,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却从没有考虑过,对与错其实是相对的。就苏克哈萨被杀一事而受启发,在当时看来,鳌拜这样做无疑是错的,可是在当时的环境中,在当时甚至连皇帝都不敢站出来伸张正义的情形下,他的行为就是对的。这彻底改变了,我以前的看法。我想既然对与错是相对的,那么我们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所有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看清形势,做顺应形势的事。

从小小年纪的康熙战鳌拜最后除了她之后,我非常佩服康熙的聪慧与睿智。他能这样做,完全是因为他能掂量出孰轻孰重,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累p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我们之所以学不好,或是在某件事上一直不能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摆正自己,当下最重要的事情的位置,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康熙在孝庄太后的教导下,从小坐姿端正,任何情况下都能庄重而不伤风化,这是行为上的,同样吭气身上独特的气质,也促使他养成了诸多好习惯,从简单的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到他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方式也是如此,这对他之后的成功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对我们而言,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然好的习惯,对我们的人生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辟如数学学习中,每当我做完一个题,我会重新旅游同思路会重新总结,我是如何做出来的,由于这个习惯,我的数学成绩也因此名列前茅,一次成功的人生,需要良好的习惯。

这就是静听历史的回响,以史为鉴。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不忘过去,牢记历史

全文共 554 字

+ 加入清单

戴若涵朱棣文小学3年级

今天下午,阳光明媚,我们太仓日报小记者们参加了在太仓市委老干部局举办的建国70周年革命传统教育活动。

到了太仓市委老干部局,走进一楼党员活动厅,迎面坐着三位精神矍铄、笑容可掬的老爷爷。主持人招呼我们小记者坐下后便逐一介绍三位老爷爷!戴干老爷爷讲述了他亲身经历的抗日战争和南下解放太仓,并以太仓为第二故乡,参与建设太仓,发展太仓的艰辛故事!张震爷爷讲述了他参加中原突围,与国民党反动派斗智斗勇,保存共产党领导下的有生力量的故事!王志强爷爷在读高中时期了解到美帝国主义悍然发动朝鲜战争,他响应祖国号召,写血书参军参战,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为完成上级交付的一个月内抓获一名美军战俘,以便掌握美军作战意图,赢得战争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讲述结束后,我们还分组向三位老爷爷请教了些问题呢,比如说:参军苦吗?戴干爷爷的回答是:“不怕苦,不怕难。”参军后悔吗?戴干爷爷的回答是:“不后悔,越打越有劲。”等等。

通过这次活动,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能有这么美好的生活,都是靠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创造的,他们的故事必将激励我们倍加珍惜现在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报国途径千万条,老爷爷们所处的年代,他们选择了最危险的战争,和平年代的我们,通过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开拓视野,学到真本领,为将来建设美丽中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寻找历史的遗迹小学

全文共 81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来到了鼎鼎有名的棠湖公园的熏风塔。刚一走进棠湖公园的大门,就看见远处熏风塔的塔顶部,真是巍峨耸立。

走进了刻有大红色的“蒋宛祠”的大门,就看见“蒋宛”正坐在高台上,高台是个长方体,正面上画着“蒋宛”正在敬拜诸葛亮的场面,诸葛亮则手拿蒲扇,头戴官帽,身穿官服,正背对蒋宛。蒋宛则一面严肃的表情,身着平民的衣服,双手向上拱,头往下望,真是一个重要的文明的场面。

高台上的蒋宛则盘腿坐下,左手拿着一个刻有美丽花纹的酒杯,酒杯好似电影“神话”中秦始皇用的。酒杯向着天空,我想;这一定是蒋宛在吟诗、作诗的时候才有的。蒋宛双眼炯炯有神地望着天空,嘴巴旁有两小撮胡子。嘴巴张开着,真不知他在说什么。

“蒋宛”的身后就是熏风塔了。

塔高七层,走上台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熏风塔入口处的对联:上联“熏风几度拂卷书华联”;下联是:“浮屠七级倚楠望春色”。这副对联意境真美。

刚一走上螺旋楼梯,就看见有一位小弟弟正用修正水在熏风塔的梁柱上乱图乱画,画完后,本来干干净净的漂亮的梁柱顿时难看了,于是我赶忙上前制止。一位胖叔叔迎着面走来,塔上的木板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好象承受不了这位胖叔叔的重量。我刚走一半路程就往塔边走。从塔上向天边望去,一块块云彩在眼前慢悠悠地飘拂着,衬托着那火红的太阳,美丽级了,有种说不出的诱惑力。走上顶部,云更大了,天更蓝了。

我走下了熏风塔,爸爸神秘的对我说:“当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上下振颓举废,百业待兴。双流县东升镇政府顺应民心,大力发展经济,为中华,毅然决定在县城西南隅仿古重修熏风塔并筑公园。”爸爸还说:“棠湖占地200多亩,重建熏风塔首先列入全国总体规划中,“熏风塔”工程竣工落成后,岿然成全国标志。”

我再次走下了熏风塔时已经满头大汗,可真累啊!古代人的智慧给我了骄傲。熏风塔的故事也不止这一点。谁要是到双流来一天,谁要是到棠湖公园来一趟,谁要是到熏风塔上站片刻他一定会得到一个比故事更珍贵的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于化干戈为玉帛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921 字

+ 加入清单

干戈玉帛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友好。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化干戈为玉帛的历史典故,欢迎阅读!

[语出]西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大禹受舜的禅让而继位,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的奠基者。据说大禹活到了一百岁,死后葬在会稽山。大禹是夏后氏部落首领鲧的儿子,据传为颛顼(zhuānxù)曾孙,是中国历史上的名君。

大禹幼年时便随鲧东迁,来到中原。其父鲧被尧帝封于崇(即中岳嵩山),叫崇伯,实际上是一个封国国君。当时中原闹水灾,尧帝便叫鲧治水。因为治水的组织是半军事性质,号令很严,所以鲧的地位和权势迅速上升,以致发展到有能力以暴力破坏氏族社会“禅让制度”的地步,尧帝看到了这种威胁,便命舜以“治水无状”的罪名,把鲧处死于羽山。

大禹的父亲被杀之后,舜又向尧推荐说:“可以让鲧的儿子禹接替父职,继续治水。”禹深知这里面隐藏的政治意图,因此,他“薄衣食,卑宫室”、“声为律,身为度”、“左准绳,右规矩”、“疏九河,陂九泽”、“度九山,开九州”,为平定水患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忠于职守,克勤克俭,身先士卒,埋头苦干,还把地域划定为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不仅如此,大禹还功成不居,好让不争,谦卑自律,责躬罪己,仁厚爱民。以前,大禹的父亲鲧在自己的封地上建造了很高的城墙来保卫自己,使得自己属下的部落及族人纷纷离他而去;也使得其他部落的人认为有机可乘,都虎视眈眈地等待着机会。大禹当上首领后,注意到这个情况,就马上派人拆掉了城墙,填平了护城河。不但如此,他还把自己的财产分给大家,毁掉兵器,以道德来教化人民。大禹带领部下,因地制宜,教民众学种稻谷、种杂粮,发展农牧业生产。这时候天下安定,国富民强,老百姓家里集聚了够好几年吃的粮食,国库中的贮备也足够用好几十年。

大禹带领整个部落的人都各尽其责,别的部落相继来归附。大禹在涂山开首领大会时,来进献玉帛珍宝的首领有上万人。舜也觉得大禹是一个能够治理天下的贤能之人,就在老了以后把帝位禅让给了大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仰望历史作文600字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的明星闪耀,他们或是一介骚客,或是一代武夫,或是一朝之王,他们都是我们的写照,仰望历史,让他们来到我身边。

杜甫之忧国忧民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你对国家的担忧;“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是你对人民的担忧。残阳如血,新月升空,你走在江南的小镇路上,仰望天空,叹息国君的昏庸无能,俯视大地,思索国家的今非昔比。

回家的路上,黑暗无比,你遇到了李龟年。一身破杉乱流,如同一个乞丐。这,还是当年的那个宫廷乐师吗?你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但还是跑过去紧紧地拥抱着他,一同渐行渐远……

岳飞之精忠报国

北方,金戈铁马,踏破那南方的纸醉金迷,南宋灭亡了!我看着眼前的一切,想起了你。夕阳没落,你带着一肚子的不舍和岳家军们一起离开了战场,回到了那昏庸无能的南宋小朝廷。你,没有想到,这只是你噩梦的开端。走不进呢红土飞扬的战场,你并没有放弃,一直“仰天长啸,空悲切”地回忆着那个可以让他精忠报国的地方,思绪万千。谁知,本已日思夜想地你,却遭小人报复,在风波亭下魂归云雾了……

成吉思汗之奋发图强

一片草原,生出了一代雄鹰,女真。你的身世,也意味着你的不平凡,你终将会成为那个“一代天骄”。你白天骑马射箭,晚上涉猎经史,从来不放弃,不言弃。

终于,你打倒了忽必烈,灭掉了南宋和西夏,统一了全国,建立了元朝,让中原成为了蒙古人的天下。即使这样,你依然发愤图强,如同涉猎经史,如同驰马快跑,但依然喜欢仰望天空,终成“一代天骄”。

仰望天空,仰望历史吧,成为那个历史长河中的明星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苏武牧羊历史典故

全文共 1817 字

+ 加入清单

读史使人明智,就是要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把理解历史当作把握人生的一把钥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武牧羊历史典故,欢迎阅读!

匈奴自从给卫青、霍去病打败以后,双方有好几年没打仗。他们口头上表示要跟汉朝和好,实际上还是随时想进犯中原。

匈奴的单于一次次派使者来求和,可是汉朝的使者到匈奴去回访,有的却被他们扣留了。汉朝也扣留了一些匈奴使者。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来求和了,还把汉朝的使者都放回来。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带着副手张胜和随员常惠,出使匈奴。

苏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礼物。苏武正等单于写个回信让他回去,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出了一件倒霉的事儿。

苏武没到匈奴之前,有个汉人叫卫律,在出使匈奴后投降了匈奴。单于特别重用他,封他为王。

卫律有一个部下叫做虞常,对卫律很不满意。他跟苏武的副手张胜原来是朋友,就暗地跟张胜商量,想杀了卫律,劫持单于的母亲,逃回中原去。

张胜很表示同情,没想到虞常的计划没成功,反而被匈奴人逮住了。单于大怒,叫卫律审问虞常,还要查问出同谋的人来。

苏武本来不知道这件事。到了这时候,张胜怕受到牵连,才告诉苏武。

苏武说:“事情已经到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如果让人家审问以后再死,不是更给朝廷丢脸吗?”说罢,就拔出刀来要自杀。张胜和随员常惠眼快,夺去他手里的刀,把他劝住了。

虞常受尽种种刑罚,只承认跟张胜是朋友,说过话,拼死也不承认跟他同谋。

卫律向单于报告。单于大怒,想杀死苏武,被大臣劝阻了,单于又叫卫律去逼迫苏武投降。

苏武一听卫律叫他投降,就说:“我是汉朝的使者,如果违背了使命,丧失了气节,活下去还有什么脸见人。”又拔出刀来向脖子抹去。

卫律慌忙把他抱住,苏武的脖子已受了重伤,昏了过去。

卫律赶快叫人抢救,苏武才慢慢苏醒过来。

单于觉得苏武是个有气节的好汉,十分钦佩他。等苏武伤痊愈了,单于又想逼苏武投降。

单于派卫律审问虞常,让苏武在旁边听着。卫律先把虞常定了死罪,杀了;接着,又举剑威胁张胜,张胜贪生怕死,投降了。

卫律对苏武说:“你的副手有罪,你也得连坐。”

苏武说:“我既没有跟他同谋,又不是他的亲属,为什么要连坐?”

卫律又举起剑威胁苏武,苏武不动声色。卫律没法,只好把举起的剑放下来,劝苏武说:“我也是不得已才投降匈奴的,单于待我好,封我为王,给我几万名的部下和满山的牛羊,享尽富贵荣华。先生如果能够投降匈奴,明天也跟我一样,何必白白送掉性命呢?”

苏武怒气冲冲地站起来,说:“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做了汉朝的臣下。你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厚颜无耻地做了汉奸,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我决不会投降,怎么逼我也没有用。”

卫律碰了一鼻子灰回去,向单于报告。单于把苏武关在地窖里,不给他吃的喝的,想用长期折磨的办法,逼他屈服。

这时候正是入冬天气,外面下着鹅毛大雪。苏武忍饥挨饿,渴了,就捧了一把雪止渴;饿了,扯了一些皮带、羊皮片啃着充饥。过了几天,居然没有饿死。

单于见折磨他没用,把他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去放羊,跟他的部下常惠分隔开来,不许他们通消息,还对苏武说:“等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你回去。”公羊怎么会生小羊呢,这不过是说要长期监禁他罢了。

苏武到了北海,旁边什么人都没有,唯一和他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匈奴不给口粮,他就掘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饥。日子一久,旌节上的穗子全掉了。

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单于死了,匈奴发生内乱,分成了三个国家。新单于没有力量再跟汉朝打仗,又打发使者来求和。那时候,汉武帝已死去,他的儿子汉昭帝即位。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单于放回苏武,匈奴谎说苏武已经死了。使者信以为真,就没有再提。

第二次,汉使者又到匈奴去,苏武的随从常惠还在匈奴。他买通匈奴人,私下和汉使者见面,把苏武在北海牧羊的情况告诉了使者。使者见了单于,严厉责备他说:“匈奴既然存心同汉朝和好,不应该欺骗汉朝。我们皇上在御花园射下一只大雁,雁脚上拴着一条绸子,上面写着苏武还活着,你怎么说他死了呢?”

单于听了,吓了一大跳。他还以为真的是苏武的忠义感动了飞鸟,连大雁也替他送消息呢。他向使者道歉说:“苏武确实是活着,我们把他放回去就是了。”

苏武出使的时候,才四十岁。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说他真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于周朝的.历史典故故事

全文共 397 字

+ 加入清单

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后,将东方的土地分封给有功之臣和周王室的子孙,又向各边远地区派出大批使者,以宣扬自己的文治武功,希望他们都归顺于周室。

于是,许多远方的小国和部族便派使者送来贡物,以示臣服。其中有一个部落送来一只叫做獒的狗。这只狗身上的毛呈黄褐色,身体较大,尾巴较长,四肢比较短,性格凶猛,善于搏斗。同时,它又很有灵性,在武王面前匍匐在地,好像是在行跪拜之礼一样。武王对此很是喜欢,便重赏了前来进献獒的使者,然后就高兴地逗起獒来。

召公知道这件事后,作了一篇名叫《旅獒》的奏章,呈给周武王。奏章的大意是:如果沉湎于侮辱和捉弄别人,就会使自己丧失崇高的德行;如果沉湎于所喜爱的事物,就会使自己丧失积极进取的志向。周王朝的建立很不容易,不能让它立刻灭亡啊!读了这篇奏章,周武王觉得召公的话很有道理,颇受感动,想起了从前纣王荒淫无度,导致商朝灭亡的惨痛教训,就下令将贡物分别赏赐给各位功臣和各国的诸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指鹿为马的历史典故介绍

全文共 3007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指鹿为这个成语在生活很常见,它有什么成语典故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指鹿为马的历史典故介绍,欢迎大家参考!

指鹿为马的解释

释义: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指鹿为马的成语典故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汉·陆贾《新语·辨惑》:秦二世之时,赵高驾鹿而从行。王曰:“丞相何为驾鹿?”高曰:“马也。”王曰:“丞相误也,以鹿为马。”高曰:“陛下以臣言不然,愿问群臣。”臣半言鹿,半言马。当此之时秦王不能自信自而从邪臣之说。译文:秦二世的时候,赵高驾着一头鹿随从二世出行,二世问他说:“丞相为什么驾着一头鹿呢?”赵高说:“这是一匹马啊!”二世说:“丞相错了,把鹿当做马了。”赵高说:“这确实是一匹马啊!(如果)陛下认为我的话不对,希望(陛下允许我)问一问群臣。”群臣之中一半说是鹿,一半说是马。这时,秦王不相信自己,却相信奸臣的话。

指鹿为马的成语故事

秦朝二世的时候,宰相赵高掌握了朝政大权。他因为害怕群臣中有人不服,就想了一个主意。有一天上朝时,他牵着一只梅花鹿对二世说:陛下,这是我献的名马,它一天能走一千里,一夜能走八百里。二世听了,大笑说:承相啊,这明明是一只鹿,你却说是马,真是错得太离谱了!赵高说:这确实是一匹马,陛下怎么说是鹿呢?二世觉得纳闷,就让群臣百官来评判。大家心想,说实话会得罪承相,说假话又怕欺骗陛下,就都不出声。这时赵高盯着群臣,指着鹿大声问:大家看,这样身圆腿瘦,耳尖尾粗,不是马是甚么?大家都害怕赵高的势力,知道不说不行,就都说是马,赵高非常得意,二世被弄胡涂了,明明是鹿,怎么大家都说是马呢?他以为自己疯了,从此越来越胡涂,朝政上的事都完全由赵高来操纵。

赵高暗中把那些说实话的人杀掉,又派人杀死二世,霸占整个朝廷,最后终于导致秦朝灭亡。

相关人物

赵高

胡亥做了皇帝后,赵高对胡亥说:“陛下要注意,诸公子和大臣们正在为沙丘之谋而蠢蠢欲动啊!”二世一听,马上紧张起来,忙问赵高如何应付。赵高见时机已到,便煞有其事地说:“万全之策惟有‘换血’,铲除祸患。这样,陛下就可尽情享受人间乐趣了。”二世一听,乐得手舞足蹈。于是,一场“换血”大行动开始了。大批朝臣先后被杀,连二世的骨肉兄弟和同胞姐妹们都惨死在屠刀之下。最后连李斯都遭五刑腰斩,合家灭门。李斯一死,赵高便顶替他做了丞相,其族人、亲信都安插到了权要部门。赵高当了丞相后,成了秦朝的实际独裁zhe。渐渐地,他就想踢开二世自己做皇帝,但又担心群臣不顺从,于是就导演了一幕“指鹿为马”的闹剧。从此,群臣更加害怕赵高了。

李斯

秦相李斯,楚国上蔡人,是秦代著名政治家。在中国历史上声名显赫,功绩卓著。公元前247年,李斯来到秦国,当上了秦王政的侍卫,后任命为长史,又拜为客卿,协助秦王吞并六国,统一天下。秦朝建立以后,李斯升任丞相。他继续辅佐秦始皇,在巩固秦朝政权,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屡建奇功。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后,李斯为保全自己的利益,附和赵高伪造遗诏,立少子胡亥为帝。赵高篡权后又施展阴谋,诬陷李斯“谋反”,将其腰斩于市,并夷灭三族。

扶苏

扶苏,秦始皇长子,是秦朝统治者中最具有政治远见的人物。他认为天下未定,百姓未安,反对实行“焚书坑儒”、“重法绳之臣”等政策,因而被秦始皇贬到上郡监蒙恬军。秦始皇死后,赵高等人害怕扶苏即位执政,便伪造诏书胡亥,指责扶苏在边疆和蒙恬屯兵期间,“为人不孝”、“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上书直言诽谤”,逼其自杀。

秦二世,嬴姓,赵氏,名胡亥,在位时间前210年—前207年,也称二世皇帝。是秦始皇第十八子,长子扶苏的弟弟,从中车府令赵高学习狱法。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沙丘宫平台,秘不发丧,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杀死兄弟姐妹二十余人,并逼死扶苏而当上秦朝的二世皇帝。秦二世即位后,宦官赵高掌实权。下令秦始皇后宫无子者皆令从死,在埋葬秦始皇时把全部工匠封死在了骊山陵墓里。征调材士五万人屯卫咸阳,令教射狗马禽兽。秦朝的暴政激起了公元前209年的陈胜、吴广起义。左丞相李斯与右丞相冯去疾、大将军冯劫纷纷请奏停止修建阿房宫,减轻各种苛捐杂税。二世听信赵高谗言,诛杀李斯,迫使冯去疾和冯劫自杀。二世三年七月,章邯、王离投降项羽,刘邦攻下武关,赵高惶恐。前207年赵高与其婿咸阳令阎乐合谋,逼胡亥自杀于望夷宫。临死前二世说只愿当万户侯,阎乐不准,遂自杀,时年24岁。以平民之礼葬。墓地在今西安市雁塔区曲江乡曲江池村南缘台地上,称胡亥墓。

指鹿为马的造句

1) 指鹿作马: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同“指鹿为马”。

2) 指鹿为马,颠倒是非,是一些阴谋家的惯用伎俩。

3) 从中国历史上的赵高"指鹿为马",到建国以来的历次运动无一不表明。

4) 指鹿为马是领导干部的大忌。

5) 社会上多的是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的人,媒体报导不可不慎。

6) 秦朝末年,丞相赵高阴谋篡位,为了排除异己,他想出了一个"指鹿为马"的花招。此举既将皇帝秦世玩于股掌之上,又能将那些不阿权势敢讲真话的大臣识别出来,以便加以清除,可见其用心之深毒。

7) 在如今的社会中,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不被打破,员工们只能阿谀奉承,即使领导指鹿为马,他们也得应声附和。

8) 我们对待科学应该严谨一丝不苟,如果不懂装懂,就可能闹出指鹿为马的笑话。

9) 现代社会,颠倒是非指鹿为马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10) 纵然是长官,也不可以要求部属指鹿为马,颠倒是非。

11) 所谓指鹿为马,今日是处处一现实。

12) 做事一定要实事求是,不可对那些指鹿为马的人和事明明心知肚明,却要随声附和,阿谀奉承。

13) 成语“指鹿为马”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我们用它来形容那些故意颠倒是非的人。

14) 画饼充饥,指鹿为马,误导消费。

15) 你说的话虽不是指鹿为马,却也是以羊易牛。

16) 指鹿为马的故事流传至今,人们便用指鹿为马形容一个人是非不分,颠倒黑白。

17) 一些开发商听到某些"官话"后也拍案而起:"简直是指鹿为马,一派胡言"。

18) 明明是一只狮子,却被贴上了驴的标签,这不是指鹿为马吗?

19) 在正义与真理面前,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的人终究是要受到惩罚的。

20) 今天经理说话真是蛮横无理,居然指鹿为马,是非不分。

21) 你们"斧头帮"使出的招式叫"指鹿为马",自称京城水景住宅,"坐享清凉的河边生活",其实不过是一条污水沟,像老舍笔下的龙须沟。

22) 岂不知奴才发烧了可以指鹿为马,杀了皇帝,夺了天下。

23) 他竟然敢在大众面前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真是胆大妄为。

24)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时间引申出"指鹿为马"这句成语。比喻怀着恶意,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25) 环境科学家都支持设定行动的优先顺序;隆伯格指鹿为马,只不过因为他反对别人订定的顺序。

26) 真理只有一个,不可以指鹿为马,也不可以白马指为黑马。

27) 我们一定要彻底杜绝这种粉饰太平,指鹿为马的弄虚作假的恶劣风气。

28) 以前我不相信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看到余秋雨曾轶可莲花河畔,我相信了。

29) 他对机械根本就不认识的,不是在指鹿为马吗?

30) 他是当大官的人,他应该明辨是非。如果故意指鹿为马,混淆视听,终会让人讨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悠悠球的历史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在百度百科中,我了解到悠悠球详细的发生发展历史。悠悠球(YO-YO)居然被称为第二古老的玩具(第一是洋娃娃)。早在公元500年前的希腊;相传16世纪,菲律宾的狩猎民族在狩猎和格斗使用的器具中,在绳子的前端挂着重物似悠悠的武器,据悉这是悠悠的起源。大约300年前,悠悠传到了日本,被形象地叫作“独轮车”或“钱轮”,深受年轻人的欢迎。18世纪初叶,悠悠在英国以“王子财宝”、在法国以“诺尔曼悠悠”之名广为流行,尤其是在法国和英国的上流社会盛行。此后,这种玩具和“悠悠”的名字从法国流传到世界各地。1985年4月12日,YO-YO第一次由美国太空总署(NASA)发现号太空船带入太空,作为太空玩具计划的一部分。他们发现悠悠没有地心引力的向下力量,无法旋转反弹回到线上,也证实悠悠球一定要投掷,而不是自由落下,因为没有地心引力来停止。1992年7月31日,YO-YO又一次被带入太空,这一次是为了拍摄一部包括悠悠球的教学录带。这使得悠悠风靡美国、日本、中国香港、菲律宾等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孔丘周游列国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926 字

+ 加入清单

孔丘周游列国,没有一个国家任用他,只好又回到了鲁国。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孔丘周游列国的历史典故,欢迎阅读!

正当吴楚、吴越争斗激烈的时候,中原的诸侯国内部也在发生剧烈的变化。公元前年,鲁国的国君鲁昭公被大夫季孙意如驱逐。季孙意如另立昭公庶出的儿子宋为国君。这就是鲁定公。从此,鲁定公就只成了鲁国的一个象征性的国君,鲁国的权力就分别到了三家大夫的手中。

这就是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但是,这三家大夫在各自为政的过程中,慢慢地又被自己的家臣窃取了实权。其中,以季孙氏家的问题最为严重。这时季孙意如已死,他的儿子季孙斯继承了权力,并任鲁国的相国。季孙斯的家臣阳虎,乘机攫取了季孙氏的实权,并且企图灭掉季孙、孟孙、叔孙三族,自己取而代之。

公元前年,阳虎起兵叛乱,季孙斯逃到了孟孙氏无忌的封地。孟孙无忌有个老师叫孔丘,他早已料到了这次事变,并且事先对孟孙无忌作了警告。因此,孟孙氏预先调兵遣将,将士兵伪装成搞建筑的工匠,埋伏在自己封地的四周,待阳虎赶来捉拿季孙斯时,孟孙无忌的伏兵一拥而上,将阳虎打败了。

孟孙无忌的老师孔丘,字仲尼,鲁国人。生于公元前年。他的父亲叔梁纥做过邹邑(今山东邹城东南)大夫。但在孔丘幼年时父亲就死了,因此家中生活很贫苦。母亲颜征在把他抚养成人。他好学不倦,学问很深,并且收了不少学生、弟子。不久,这些学生、弟子遍及各诸侯国,孔丘也很快地就在诸侯国中出了名。孔丘主张各诸侯在治理国家方面要用“德治”,要“举贤才”,同时还应该“正名”,即国君、大夫、百姓、父亲、儿子都应各守自己的本分,不得“僭(jiàn)越”。在思想方面,他提出了“仁”和“礼”的学说,“仁”的意思就是说做人要有道德观念,要爱人;“礼”就是要人重视内心修养,并用它来约束自己。在教育上,他提倡“有教无类”,即不分人出身的门第高低,每个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他自己收教的学生,就各种出身的人都有,实践了他“有教无类”的观点。在学习方法上,他主张“学而时习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些都成为以后人们在治学方面的宝贵经验和格言。

当时一些诸侯国的国君想聘用孔丘。但是,他的一些观点显然触犯了那些掌握着诸侯国大权的大夫们的利益。比如关于“正名”的观点,正打中了大夫们的夺权割据、篡夺诸侯权力的要害,他们怎么可能让国君采用孔丘的政治主张呢?

孔丘周游列国,没有一个国家任用他,只好又回到了鲁国。孔丘五十岁那一年,正碰上阳虎叛乱。

由于孔丘提醒孟孙无忌,制止了阳虎的叛乱,孟孙无忌向相国季孙斯推荐,孔丘当上了鲁国的司空。

公元前年的一天,鲁定公让孔丘当相礼,陪定公一起去夹谷(今山东莱芜)与齐景公会盟。由于孔丘的周密筹划和临危不惧的机警应对,使齐国企图借合盟的机会羞辱和绑架鲁定公的阴谋彻底破产。

鲁定公回国后,升孔丘为大司寇(主管司法的长官),以表彰他在夹谷会盟时为鲁国立下的功劳。孔丘乘机施展了自己的抱负,他一面协助鲁定公平息了季孙斯的家臣公山不狃(niǔ)的叛乱,一面帮助相国季孙斯治理鲁国。三个月之后,鲁国的面貌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齐景公听说鲁国在孔丘的治理下正在起变化,就紧张起来了。大夫黎弥给景公出了个主意:选一批漂亮的美女和乐工送给鲁定公,让他纵情声色,疏远孔丘。这一招果然灵验。从此,鲁定公就日夜享乐,不理朝政了。

孔丘见鲁定公实在没出息,就带领一些学生再次到各国游历。他先后从卫国、宋国、郑国又到了陈国。当他准备从陈国到蔡国去的时候,楚昭王知道了,派人去请他。陈、蔡两国的大夫怕孔丘被楚国重用后会对他们不利,就在路上派兵截住了孔丘,将他围困了三天三夜。孔丘受了三天惊吓,饿了三天肚子,到第四天上,楚国的救兵到了,才脱离了困境,到了楚国。但楚昭王的大臣们也不能容纳孔丘,他最后只好又辗转回到了鲁国。

孔丘回到鲁国后,年纪也大了。他终于放弃了从政的念头,专心致志地着书立说和教授学生。古代的许多文化典籍,如《周易》、《尚书》、《诗经》、《礼》、《乐》,他都进行过系统的整理;他的言行,由他后来的弟子记录下来,编成《论语》;他教的学生、弟子,号称三千人,其中有名气有成绩的,就有七十二人。最难能可贵的,他还用编年体的形式,根据鲁国史官的记载,整理编纂成了《春秋》一书。这部书记载了从公元前年(鲁隐公元年)到公元前年(鲁哀公十四年)的我国历史上共年中的重大事件。这个时期,人们就通称它为春秋时期。孔丘于公元前年去世。按照后人对中国历史阶段的划分,我国古代春秋时期是从公元前开始,到公元前年结束。也就是说,就在孔丘去世后四年,我国的社会历史,就进入战国时期了。

孔丘的学说,后来就发展成了我国文化史上的儒家学派。孔丘成了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由于孔丘对我国古代文化的贡献,以后人们尊称他为孔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美国革命的历史意义英语作文

全文共 1365 字

+ 加入清单

the ways of history are so intricate and the motivations of human actions so complex that it is always hazardous to attempt to represent events covering a number of years, a multiplicity of persons, and distant localities as the expression of one intellectual or social movement; yet the historical process which culminated in the ascent of thomas jefferson to the presidency can be regarded as the outstanding example not only of the birth of a new way of life but of nationalism as a new way of life.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represents the link betwee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in which modern england became conscious of itself, and the awakening of modern europe at the end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it may seem strange that the march of history should have had to cross the atlantic ocean, but only in the north american colonies could a struggle for civic liberty lead also to the foundation of a new nation.

here, in the popular rising against a "tyrannical" government, the fruits were more than the securing of a freer constitution. they included the growth of a nation born in liberty by the will of the people, not from the roots of common descent, a geographic entity, or the ambitions of king or dynasty.

with the american nation, for the first time, a nation was born, not in the dim past of history but before the eyes of the whole world.

[美国革命历史意义英语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历史将记住屈原作文800字

全文共 890 字

+ 加入清单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我国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用崇尚忧国忧民的美德来约束自己,即使为此牺牲生命也不足惜。

屈原高尚的精神为后入所追求,在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屈原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齐君,馋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在后世人眼中可谓是一大伟人。“众人皆醉我独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爱国志士屈原,在封建专制的统治中,不被世俗权贵所迷惑,“虽九死其犹未悔”,面对支离破碎的祖国,面对全天下正遭受着饥寒痛苦的老百姓,而自己作为士大夫却束手无策,不顾生死纵身一跃跳入江中,为后世可歌可泣之人。面对朝廷的腐败,君王的昏庸无能,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被楚怀王接受,最终楚国被强秦打败,满怀悲愤的他投江自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屈原的一生,远大的政治理想没有得到实现,一生不得志,想要隐退却却又心系祖国和天下人民而不能隐退。不仅思想伟大,还“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他高洁的人格,纯正的心灵,为后世之人所敬仰。在不得志面前,他懂得“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即使受挫,也始终坚持“虽体解勿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观点,他忠贞不移,不改初衷。用“吾独好修以为常”来表现自己认定自己的原则是正确的并甘愿为此付出的自觉态度,而不为世俗所改变。又“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熟异道而相安?”表明屈原自己和群小之间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正所谓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屈原不仅是为人正直高洁,心怀大志,还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的著作,他的著作也是受后世名人所夸赞。在《艺概》中:“顿挫莫善于《离骚》,自一篇以至一章,及一两句,皆有之,此所谓“反复致意”者。”在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中又被赞之:“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故后儒之服膺诗教者,或訾而绌之,然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屈原一生所留下的,不止是这些诗篇,留下的更是他高洁的人格和那为我们所学习的宽阔胸襟,为人民着想心系祖国的精神。这样的伟人,历史将会永远记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对联历史探源

全文共 592 字

+ 加入清单

楹联者,对仗之文学也。这种语言文字得平行对称,与哲学中所谓“太极生两仪”。即把世界万事万物分为相互对称得阴阳两半,在思维本质上极为相通。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楹联得哲学渊源及深层民族文化种阴阳二元得思想观念渊源甚远,《易经》中得卦象符号,即由阴阳两爻组成,易传》谓:“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也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42章。)荀子则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合而变化起。”(《荀子·礼论》)《黄老帛书》则称:“天地之道,有左有右,有阴有阳。”这种阴阳观念,不仅是一种抽象概念,而且广泛地浸润到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万事万物得认识和解释中。

《周易·序卦传》“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有礼仪有所措。”《易传》中,分别以各种具体事物象征阴阳二爻。阴代表坤、地、女、妇、子、臣、腹、下、北、风、水、泽、花、黑白、柔顺;与此相对应,阳则代表、天、男、夫、父、君、首、上、南、雷、火、山、果、赤黄、刚健等。这种无所不在得阴阳观念,深入到啦中华民族得潜意识之中,从而成为一种民族得集体无意识。而阴阳观念表现在民族心理上,重要得特征之一,就是对以“两”、“对”得形式特征出现得事物得执着和迷恋。对联格式严格,分大小词类相对。传统对联得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孔丘周游列国历史作文

全文共 1884 字

+ 加入清单

正当吴楚、吴越争斗激烈的时候,中原的诸侯国内部也在发生剧烈的变化。公元前年,鲁国的国君鲁昭公被大夫季孙意如驱逐。季孙意如另立昭公庶出的儿子宋为国君。这就是鲁定公。从此,鲁定公就只成了鲁国的一个象征性的国君,鲁国的权力就分别到了三家大夫的手中。

这就是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但是,这三家大夫在各自为政的过程中,慢慢地又被自己的家臣窃取了实权。其中,以季孙氏家的问题最为严重。这时季孙意如已死,他的儿子季孙斯继承了权力,并任鲁国的相国。季孙斯的家臣阳虎,乘机攫取了季孙氏的实权,并且企图灭掉季孙、孟孙、叔孙三族,自己取而代之。

公元前年,阳虎起兵叛乱,季孙斯逃到了孟孙氏无忌的封地。孟孙无忌有个老师叫孔丘,他早已料到了这次事变,并且事先对孟孙无忌作了警告。因此,孟孙氏预先调兵遣将,将士兵伪装成搞建筑的工匠,埋伏在自己封地的四周,待阳虎赶来捉拿季孙斯时,孟孙无忌的伏兵一拥而上,将阳虎打败了。

孟孙无忌的老师孔丘,字仲尼,鲁国人。生于公元前年。他的父亲叔梁纥做过邹邑(今山东邹城东南)大夫。但在孔丘幼年时父亲就死了,因此家中生活很贫苦。母亲颜征在把他抚养成人。他好学不倦,学问很深,并且收了不少学生、弟子。不久,这些学生、弟子遍及各诸侯国,孔丘也很快地就在诸侯国中出了名。孔丘主张各诸侯在治理国家方面要用“德治”,要“举贤才”,同时还应该“正名”,即国君、大夫、百姓、父亲、儿子都应各守自己的本分,不得“僭(jiàn)越”。在思想方面,他提出了“仁”和“礼”的学说,“仁”的意思就是说做人要有道德观念,要爱人;“礼”就是要人重视内心修养,并用它来约束自己。在教育上,他提倡“有教无类”,即不分人出身的门第高低,每个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他自己收教的学生,就各种出身的人都有,实践了他“有教无类”的观点。在学习方法上,他主张“学而时习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些都成为以后人们在治学方面的宝贵经验和格言。

当时一些诸侯国的国君想聘用孔丘。但是,他的一些观点显然触犯了那些掌握着诸侯国大权的大夫们的利益。比如关于“正名”的观点,正打中了大夫们的夺权割据、篡夺诸侯权力的要害,他们怎么可能让国君采用孔丘的政治主张呢?

孔丘周游列国,没有一个国家任用他,只好又回到了鲁国。孔丘五十岁那一年,正碰上阳虎叛乱。

由于孔丘提醒孟孙无忌,制止了阳虎的叛乱,孟孙无忌向相国季孙斯推荐,孔丘当上了鲁国的司空。

公元前年的一天,鲁定公让孔丘当相礼,陪定公一起去夹谷(今山东莱芜)与齐景公会盟。由于孔丘的周密筹划和临危不惧的机警应对,使齐国企图借合盟的机会羞辱和绑架鲁定公的阴谋彻底破产。

鲁定公回国后,升孔丘为大司寇(主管司法的长官),以表彰他在夹谷会盟时为鲁国立下的功劳。孔丘乘机施展了自己的抱负,他一面协助鲁定公平息了季孙斯的家臣公山不狃(niǔ)的叛乱,一面帮助相国季孙斯治理鲁国。三个月之后,鲁国的面貌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齐景公听说鲁国在孔丘的治理下正在起变化,就紧张起来了。大夫黎弥给景公出了个主意:选一批漂亮的美女和乐工送给鲁定公,让他纵情声色,疏远孔丘。这一招果然灵验。从此,鲁定公就日夜享乐,不理朝政了。

孔丘见鲁定公实在没出息,就带领一些学生再次到各国游历。他先后从卫国、宋国、郑国又到了陈国。当他准备从陈国到蔡国去的时候,楚昭王知道了,派人去请他。陈、蔡两国的大夫怕孔丘被楚国重用后会对他们不利,就在路上派兵截住了孔丘,将他围困了三天三夜。孔丘受了三天惊吓,饿了三天肚子,到第四天上,楚国的救兵到了,才脱离了困境,到了楚国。但楚昭王的大臣们也不能容纳孔丘,他最后只好又辗转回到了鲁国。

孔丘回到鲁国后,年纪也大了。他终于放弃了从政的念头,专心致志地着书立说和教授学生。古代的许多文化典籍,如《周易》、《尚书》、《诗经》、《礼》、《乐》,他都进行过系统的整理;他的言行,由他后来的弟子记录下来,编成《论语》;他教的学生、弟子,号称三千人,其中有名气有成绩的,就有七十二人。最难能可贵的,他还用编年体的形式,根据鲁国史官的记载,整理编纂成了《春秋》一书。这部书记载了从公元前年(鲁隐公元年)到公元前年(鲁哀公十四年)的我国历史上共年中的重大事件。这个时期,人们就通称它为春秋时期。孔丘于公元前年去世。按照后人对中国历史阶段的划分,我国古代春秋时期是从公元前开始,到公元前年结束。也就是说,就在孔丘去世后四年,我国的社会历史,就进入战国时期了。

孔丘的学说,后来就发展成了我国文化史上的儒家学派。孔丘成了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由于孔丘对我国古代文化的贡献,以后人们尊称他为孔子。

[孔丘周游列国历史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