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大学生安全意识的论文(精选20篇)

浏览

1399

作文

113

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论文3000字

全文共 3251 字

+ 加入清单

陶渊明说过“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经过几天的休整,当刚回到家时的兴奋与惬意渐渐淡去,我回想了一下自己这半年的学习生活,虽然在学校里的生活平静而快乐,可我却看到了“危机”——就业危机。在大学这个相对自由的天地里,同学们都在努力的通过各种机会来磨砺和充实自己,希望能多学习一些东西对自己将来走进社会有所帮助。然而,大学只是一个沟通校园与社会的桥梁,是我们步入社会前继续充实自己知识的“深加工厂”。最终我们还是要面临社会和市场无情的竞争与淘汰,仅仅依靠校园里的知识是不够的。于是,我开始思考:怎样才能让自己在寒假这个短暂的时间里学到一些校园里学不到的东西,从而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

经过了一番思考后,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母:独自到附近的装饰装修公司去应聘。由于考虑到自己各方面的实际情况(一没经验;二没学历;三时间有限),决定进行为期10天无偿的义务劳动,主要目的是体验和学习,以便尽早适应社会的工作环境。在得到父母的认同后,我决定第二天就出去找单位应聘。

15日一大早和父亲在外面吃过早饭后,我揣着自己仅有的身份证和学生证,开始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次求职。

虽然在电视上看过人家应聘,心里也作好了被打击的准备,可毕竟是第一次,站在应聘单位的门外还是紧张的打起了退膛鼓。一直在一旁的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说道:“要不我去帮你问问,看看人家要不要人,你再进去。”“不„„不用了,我自己去问,不行我再换一家,你......你还是先回家吧。”我拒绝了父亲的“帮助”,因为我知道,从小到大我一直都生活在父母的扶助中,现在的我如果不迈出这独立的第一步,那么这次应聘将失去意义,即使得到这份工作,对我来说也没什么实质性的收获,因为我已输在了起跑线上。待父亲转身离开后,我稳了稳自己的心绪,深呼吸,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了艾帝尔装饰公司的大门......半个多小时过后。

“成功了!”我带着难以掩饰的欣喜走了出来,因为急着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家人,回家的脚步也显得轻快了许多,可没想到一抬头,发现父亲就在不远处的拐角处等着我。原来,他这既是监督我(怕我半路落跑)又是关心我(怕我遭受打击),顿时体会了父亲的一片良苦用心。在确定我这次单独应聘成功后,他也只淡淡的对我说了一句:“看来真的是长大了。”是呀,就在这一刻我发现自己真的长大了,不再是那个什么事情都要等父母安排妥当了再去做的小孩子了。这又不禁有让我想起刚才临离开公司,经理退还我学生证时对我说的话:“我之所以录用你,是因为我欣赏你的就业危机意识和这种敢于单独到社会里推销自己的勇气,对于你这样一个刚上大一的女孩子来说,能做到这两点是很不容易的。”想到这里,再一次庆幸自己之前没让父亲为自己去打探,否则,这份工作说不定就丢了,而我也少了一次考验自己信心和勇气的机会。

当天下午2:00我准时来到公司,和办公室的同事打过招呼后,见大家都在忙自己的事情,我就找了两本书关于家居专修基本常识的书看,因为上午和经理商量过,由于我的能力和时间有限,一些复杂和长期的工作我也不能做,于是就安排我每天早上做一下办公室(包括卫生间)的清洁工作,以及简单的客户接待工作,其它时间就自己看书学习或看别的同事如何制作电脑效果图。而要作到接待客户时能应付一般的提问就必须先增加自己这方面的知识,于是决定先看看书熟悉一下。我拿着书翻翻看看,不知不觉已经快5:00了,这时一直在外面忙的经理回来了,见我书快看完了就说到:“快看完了啊,速度挺快的嘛,看的怎么样了?看完了我要检查的,你要能复述出来才行。”“啊?”我心里不禁一惊:怎么办呀,我翻的太马虎了,复述恐怕......经理没理会我的惊讶去忙自己的事情了。这时我才知道,经理这么说一方面是要考验我的学习吸收能力,一方面是要求我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一定要认真仔细,看书同样如此,决不能走马观花,要对自己负责。尤其是一些看上去不起眼的小事,更是不能马虎的,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而让我深切体会这一道理的是第二天的清扫工作。

一直都认为打扫卫生是个再简单不过的工作,家里的清洁工作我也只是偶尔做做,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可这次的清洁工作,让我改变了对清洁的看法。把办公室的卫生做完之后,我开始了卫生间的清洁工作,把地板上的水渍扫干净以后,擦了墙壁与镜子,看看没什么要弄的了,准备出去看书了,忽然想起了“细节决定成败”:既然我是出来锻炼的,就要得到老板的认同才行,而像我这样的清洁工作谁能做,怎样才能让我的工作更出色?就是更细致的清洁!从新审视了整个卫生间,我发现自己之前的工作的确是不够彻底的:墙上的瓷砖上还有星星点点的小水渍和污垢,洗漱台下面也有不少灰尘,而问题最严重的还是便池上的污垢。看到“任务”还如此“艰巨”,我就脱去外套准备来大干一场,说句实话,在自己家里我还没这么勤快过呢,但为了工作我决定“牺牲”了,还好没有什么异味,但心里还是有点不舒服,面对一些顽固的污渍,我也顾不上衣服会溅到污水,拿着刷子就使劲的刷,不觉间时间就已经过去了两个小时,看着被自己打扫的整洁一新的卫生间,忘记了酸痛的胳膊和鞋子上的水渍。虽然这件是并没有被经理注意到,但我自己却有了收获,那就是对“细节决定成败”更深层的理解:人与人之间在智力和体力上的差异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大,很多小事,一个人能做,另外一个人也能做,只是做出来的效果不一样,往往是一些细节上的工夫,决定着事情完成的质量。

渐渐的工作步入了正轨,我也慢慢的适应了我的工作,可时间过的很快,10多天的实践工作即将结束,经理特别为我开了一个简短的小会:

1)检查《家居忠告》的学习情况;(因为那天经理说要检查,第二天我就准备了一个笔记本,把书又从头认真的看了一遍并做了笔记,可经理却要求我不能只讲书本上的知识,还要结合自己的看法来谈,这样才能有所提高和收获。)

2)谈谈各自的缺点和不足,共同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与同一个办公室的小王和小邹相处了一段时间,大家互相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谈自己的缺点来更加清楚的认识自己,改正缺点弥补不足,共同进步。)

3)学习《基本营销礼仪》;(接人待物处处都是学问,与人的沟通除了语言的表达外,最重要的就是肢体语言即礼仪,为了能给客户留下较好的服务印象,顺利开展接下来的工作,基本的营销礼仪是必须掌握的。)

4)列举分析哲理小故事;(很多有趣的哲理小故事是启迪人生的金钥匙,工作中的不明白的很多事理都可以在这样的小故事中找到答案。)

5)对自己近期学习情况的总结。(虽然从表面上看我似乎就是看了一些书,作了一些读书笔记,可我觉得我所收获到的远不只这些。首先,有规律的工作时间,让我在寒假依然能有正常的作息时间,而不是一味的睡懒觉。其次,家居的一些小常识也帮助我养成了更健康的生活习惯。再者,让我更清醒的认识到了自己在面对就业这一方面还欠缺哪些东西,以便我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做到有的放矢的去弥补。)

我短暂的实践生活就这样结束了,除了收获以外留下的是更多的思考。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让我明白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学生投身改革开放,向工农群众学习,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这次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社会是另一个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既能让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体现,更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陶渊明说过“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从实践中得到锻炼。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学习逃生知识,增强安全意识作文600字

全文共 674 字

+ 加入清单

11月15日下午我们金山校区全体同学进行了应急消防疏散演练活动。

我们这次消防疏散演练分为教室和宿舍的紧急逃生演练。我们在上课的过程中,突然听到警报铃声,按照之前既定的逃生路线,有序地离开了教室。大家在下楼梯时没有拥挤、不慌张,头弯腰捂嘴向操场中央跑去。在不到五分钟的时间里,我们已经全部撤离了教室,到达预定地点。同学们有秩序的站在操场上由体委查人数,报告给学校领导。之后消防部门的领导详细地教授大家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并找两名男同学和两名女同学上去使用。同学们看到了火灾的严重性,也都学会了灭火器的正确使用。

在这次逃生演习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的逃生知识,比如,发生火灾时,不能贪恋财产,如果有浓烟一定要有湿毛巾捂住抠鼻俯身快速逃出火灾现场,如果在居民楼里,一定不要乘坐电梯,要走楼梯。平时一定要多注意安全通道,学习安全知识,在灾难来临的保护自己逃脱危险。

火灾的发生,是由很多因素引起的,而要避免火灾对我们造成伤害,我们应该从不同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达到杜绝火灾发生的目的。例如,我们在学校,可能引起火灾因素主要有:在宿舍,厕所吸烟、乱扔烟头;不遵守学校的规定违规使用电源;使用劣质电器等,这些都有可能酿造事故。而作为一名合格的学生,我们一定要杜绝这些不良行为、不安全行为。学校举行的安全教育活动、安全素养课程可以增加我们对火灾、地震等紧急情况的认识,增强安全意识。我们要把这些常识牢记在心里,做到人人懂消防,个个会消防。学校不定时抽查同学们教室、宿舍的用电等情况,也是帮助我们杜绝安全隐患,我们要严格遵守校规校纪,既是为自己,也是为他人的安全负责。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大学生诚信论文2500字

全文共 5698 字

+ 加入清单

诚信,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学生诚信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全人类所认同的道德规范。诚信,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从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然而近些年来,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其危害

第一,弄虚作假严重。一是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大学生考试作弊已经是普遍不争的事实,而且作弊者队伍越来越庞大,手段也越来越先进,不少地方还出现了以赚钱、营利为目的,有组织、有中介的作弊团伙。二是学术抄袭司空见惯。抄袭作业、论文移花接木、假想实验数据等等对于不少大学生是家常便饭,"天下文章一大抄,在于会抄不会抄"、"文章=剪刀+浆糊"的观点,在大学生中的认同率极高。三是简历注水花样百出。为了在双向选择的就业竞争中找到好的归宿,不少大学生在个人履历表上大做手脚。于是招聘会上人人都是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人人都有一叠荣誉证书,人人都有一流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四是投机取巧追逐名利。在评奖评优上,在入党、竞选干部、保送研究生等问题上,一些大学生不是靠实力去争取,而是想法设法请客送礼,投机取巧拉关系。弄虚作假的直接后果是一方面严重挫伤努力学习同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学生水平下降。水平的下降直接影响到就业。在北京、上海、广东的人才市场,大多数用人单位不愿意要应届毕业生,认为他们有文凭没水平。

第二,信用意识缺乏。一是骗贷逃贷。据调查,国有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坏账比例高达10%,远远高于普通人1%的比例。由于坏帐率过高,今年4月全国已有100多所高校被银行列入暂停发放助学贷款的"黑名单"。更有甚者,少数大学生隐瞒家庭真实情况,出具虚假贫困证明骗取助学贷款。这些骗贷逃贷的行为,致使后来的贫困大学生上大学之路越发艰难。二是拖欠学费。恶意欠费现象在许多高校普遍存在,所欠金额每年都在递增。三是随意违约。大学生中任意变更、撕毁就业合同的行为时有发生,不少大学生签约的目的只是为了解决户口问题,有的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一旦目的达到便不辞而别,让招聘单位措手不及,防不胜防。据报载,目前大学生就业遭遇诚信危机,违约罚金已高达3万元。随意违约的行为,致使一些学校声誉造成不良影响,一些用人单位明确表示,从此不到该校招人。

第三,人际关系淡漠。据报载,北京某大学在对420名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在"对他人的态度上",有近一半的受访者缺乏对他人的足够信任感和安全感。在对"与陌生人打交道时要小心"回答中,表示完全赞同的高达45.8%,而完全反对这一说法的只有0.5%,完全同意"在这个竞争的年代里,如果不保持警惕,别人就可能占你便宜"的占32.7%,部分同意的占38.6%,完全不同意的只占2.6%。由于缺乏真诚与信任,于是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而不愿意在生活中与人交往者有之;背地造谣中伤,偷看他人日记,甚至盗窃财物者有之;为争夺恋人,抢夺升学、留学机会而不择手段者有之;逢场作戏,未婚同居,多角恋爱者有之,于是因恋爱不成而轻生自杀或是凶残报复的事件在高校时有发生。人际关系的淡漠,容易导致学生孤僻、冷漠、紧张、不合群、缺乏责任感,引发心理疾病,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使学校的不稳定因素加大。

二、原因分析

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实际上是社会、家庭、学校诚信缺失的一个缩影。导致大学们诚信缺失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外部环境欠缺。一方面是来自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负面影响。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最可贵的精神遗产。在漫长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上,虽然形成了诸如"言必行,行必果"、"人无信不立"、"宽则得众,信则民任"、"抱诚守真"、"童叟无欺、公平交易、互礼互让"等有关诚信的经典之句,但是封建社会中的一些歪曲观念,如"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真人"、"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等等也流传至今,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大学生们的诚信观念。另一方面是来自现实社会中的一些负面影响。如政治领域中的贪污受贿、买官卖官、数字政绩等,经济领域的制假售假、坑蒙拐骗、偷税漏税等,文化领域的泡沫学术、假文凭、假博士、假职称、假广告、商标侵权、虚假文风等,人与人之间的虚假人情、互不信任等等,总之,从国家信用到金融机构信用,从企业信用到个人信用,几乎都沦落到被质疑的境地。大学不再是“世外桃源”,社会诚信的缺失必然影响到大学生诚信的缺失。

2、学校教育滞后。一是重视不够。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德育工作依然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许多中小学校把政治、历史、地理等人文课程放在了副科的位置。在大学阶段,德育工作的地位有所上升,但也有不少大学忽视德育教育,仍以分数论成败。二是方法简单,内容单一。不少学校以政治教育取代道德教育,片面强调政治上的忠诚,而忽视基本诚信品质的培养,片面强调理论灌输,而忽视实践教育和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三是学风不正。当前,商业潮流也已涌入了大学,大学在大学生心目中已不再是"学术的圣地,精神的家园",不少学生都是抱着混文凭的目的来的,再加社会的诱惑太大,学术研究氛围过于混乱,连部分教师也不知道学术方向在哪里,不少学生甚至教师都难以自控,很难静心进行学习研究。四是管理不到位。大学阶段任课教师不管事,班主任名存实亡,不少大学生一进校便完全放松:逃课、上网、睡懒觉、谈恋爱、打工赚钱……,学习不用功,就业压力又大,于是弄虚作假在所难免了。而学校对违纪学生的处理上,也存在一些关系和后门,有的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对学生的造假行为也是睁只眼闭只眼。此外,高校连年扩招,人数大增,生源素质有所下降,也给高校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3、家庭教育乏力。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根深蒂固的。家庭教育的根本是品德教育,诚信教育是品德教育中的一项基础内容。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然而他们的家庭诚信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起居,忽视或根本不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少数家长全然不管孩子,任凭孩子自由发展;有的家长对孩子的不诚信行为不但没有及时制止,还起了教唆的作用;还有的家长当着孩子的面做一些有违诚信的事情。作为独生子女,由于父母长辈的溺爱,都以自我为中心,考虑更多的是别人应该为我作什么,很少考虑我应该做什么,更别谈什么社会责任与社会价值了。同时,从小缺乏儿童伙伴,离群寡居,容易形成不合群、自私、胆怯、不关心同伴等不良心理。这些都是影响学生诚信品质形成的不利因素。

4、自律意识较差。 一方面当代大学生涉世不深,很多学生都是到了大学才开始独立生活,独立处世,社会生活经历比较简单,基本上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道德心理还不成熟,缺乏理性思辩和分析选择的能力,缺乏对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社会的光明面与黑暗面之间关系的全面理解和认识,缺乏对诚信危害性的认识。特别是网络时代每天大量的垃圾信息,生活中的一些诚信者失利,失信者得利的反面事例,很容易使学生无所适从,甚至将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形成错误的诚信观。另一方面,虽然多数大学生对诚实、正直、守信、履约等诚信道德的基本范畴讲起来头头是道,口若悬河,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当关系到自己个人利益或安危时,便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使知与行相背离,这主要是意志力的问题。

5、约束机制缺乏。我国现行的诚信教育约定俗成多,约束机制少。在传统社会,诚信是在封闭的生产关系、人员很少流动的社会条件下形成起来的,诚信基本上是作为道德规范,作为一种约定俗成,而非法律规范。人们往往将诚信建立在道德良心的基础上,主要靠传统、习惯、舆论去遵守,因此缺乏严肃性、连续性、系统性等。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诚信问题很难成为普遍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开始广泛、频繁、紧密、复杂,在这种关系和环境中,约定俗成对人的行为的约束作用是十分有限的,也是远远不够的。当传统的诚信维系手段渐渐失去了效应,而新的维系手段--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法制体系,尚未建立或健全时,诚信缺失现象便在各个领域不断出现。正是由于缺乏可操作性的信用约束机制,人们的失信行为得不到惩罚,诚信者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纵容了失信行为的一再发生。

三、大学生诚信重建的对策

切实加强大学生诚信的重建不仅是高校也是全社会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实践表明,诚信的重建不是单纯靠哪一家、哪个部门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和通力合作。

1、营造氛围是诚信重建的前提。教育是在社会大环境下进行的,没有与教育的目标相一致的环境,任何教育都是苍白无力的,因此,营造一个政府讲诚信、公众讲诚信、人人讲诚信的社会大环境非常重要。一是要提高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首先要充分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意义。要充分认识诚信是大学生健康成才的基础保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从而把诚信重建摆上议事日程,切实抓好抓好。二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全方面多角度开展诚信理念的宣传。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宣传和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使诚信理念深入人心。三是规范政府行为,全力打造诚信政府,充分发挥政府在诚信重建中的主导作用。党政领导干部要转变作风,依法行政,在抓好自身诚信的基础上,带动各行各业开展诚信活动,使诚信理念在社会各领域渗透,推动整体诚信意识的提高。

2、加强教育是诚信重建的重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缺一不可。从家庭教育来看:首先父母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做好诚信的表率。其次要把智育放在首要的位置来抓,从小抓好孩子的品质教育。从学校教育来看,首先,要高度重视诚信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应有地位。要改变重智轻德的现象,把诚信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教育体系,贯彻落实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从入学教育到毕业教育,从德育课到基础课、专业课,从日常行为管理到各项校园活动,都要把诚信的内容加进去,让诚信的意识渗透到方方面面,渗透到每个角落。其次,要加强管理。要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在学校办学理念上要坚持诚信原则,排除权(钱)学交易对教学工作的干扰。在师德建设上,要坚决杜绝学术抄袭、剽窃等不诚信的行为。对学生的管理上,每个教师要各司其职,不论是班主任还是普通教师,不论是行政人员还是一般干部,都应该义不容辞。在对每个违纪学生的处理上,要根据校纪校规从严处理。第三,改进教育方式方法。一是由他律型向自律型转变。要着眼于培养大学生的主体精神,引导他们自觉加强学习与思考,将诚信教育的要求内化为自觉行动。二是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要大胆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和最新的管理方法,注意发挥现代传媒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作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拓宽教育的领域,使教育工作覆盖和渗透到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三是由灌输型向互动式转变。要克服片面硬性灌输的方法,由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转变为平等、民主的关系,使教育过程成为自主的接受、自主的发展、平等的对话、进而和谐的解决问题,同时,实现教育相长、品德共进的过程。四是由单一型向多样化转变。教育工作方法有多种,如说理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践锻炼法、情感陶冶法、自我教育法、品德评价法、心理暗示法等,要充分发挥高校德育方法体系的整体作用,不能孤立地采取某一种方法,发挥各种方法的互补作用,同时,要整合所有的教育资源,利用各种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

3、完善机制是诚信重建的保证。制度问题是一个"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因此,诚信重建不仅要抓好教育,培育诚信理念,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对失信行为进行规范、引导、监督、约束和制裁。诚信机制建设主要包括制定信用体系及制度的基础法律,信用中介机构的管理法规,制订对欺诈行为的惩处办法等等。从社会来看,不少地方已经开始了对信用评估体系和失信惩罚机制的探索,如上海市政府已于2000年在全国首创个人联合诚信体系,2002年上半年,又建立了企业联合诚信体系;2003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拟定了诚信管理条例草案等等,这表明诚信立法是大势所趋。作为人才济济、思想活跃的高校而言,有条件也有必要建立诚信教育机制。目前有很多大学如上海大学已建立国内首份大学生信用档案,天津师大推出学生诚信评价体系等等。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一是学生诚信档案,诚信档案如实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品行说明、学习成绩、信用记录、奖惩等情况,实行电子化管理,在学生毕业时,信用档案跟随学生人事档案一并交给用人单位,从而将学生的信用纪录延伸到社会。二是诚信评估机制。对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行定量记载和定性评价,根据评估情况,适时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使诚信教育措施的实施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具有针对性,更趋于合理。三是诚信奖惩机制。将诚信的状况与评奖评优、入党等相结合,对失信行为采取限制评优、贷款等。

是否诚实守信,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觉悟,反映了一个团体的信用程度,更重要的是它影响到一个人的前途和发展。一个表里不一、言而无信的人,可能蒙混乃至得势一时,但决不会长久,到头来还是让虚伪害了自己。历史证明:不讲信誉的民族是堕落的民族,不讲信誉的社会是混乱的社会,讲信誉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国家。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都是祖国的未来,更应是诚信之本。

诚信之风将止将息,有识之士扼腕叹惜。同学们!同胞们!让我们扛起诚信的大旗,为祖国的明天撑起一片诚信的天空!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大学生论文写作要求和方法

全文共 4600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大学生论文写作要求方法,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论文)、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下面仅就论文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在讨论论文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我主要谈的是论文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论文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

一、论文写作的要求

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

(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

(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

(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

(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

(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

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

(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

(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

(八)论文——参考文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

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

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

(九)论文——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

(十)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二、写好论文的方法

(一)论文写作——材料、观点和文字

材料是写好论文的基础,观点是论文的灵魂,文字是论文的外在表现。材料和观点是论文的内容,文字是论文的形式。形式是表现内容的,内容要通过形式来表现。三者的完美结合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材料来源于实验。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材料获得的效率与质量。整篇论文是由若干工作单元组成的,每一工作单元又是由每次实验材料积累起来的。因此要善待每天的实验。每天工作时都要考虑到这一数据在将来论文中的可能位置,对每一张影像记录都要认真收集保存。材料要真实可靠,数据要充足。有了异常,要及时分析处理,要保证所得结果可信,排除假象。一篇论文总要有新现象、新处理、新效果、新观点。

观点应明确,客观辩证。不要、也不能回避不同观点。从论文定题到结论,处处有观点,所以观点是论文的灵魂,是贯穿始终的。讨论观点时不要强词夺理,不要自圆其说,力戒片面性、主观性、随意性。要和国内外文献上的观点相比较,也要和自己实验室过去的观点相比较。在比较中分析异同,提高认识。也不要怕观点错误,不要怕改正错误。要百家争鸣,通过争鸣,认识真理。

论文的文字要自然流畅,“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但也不要华丽雕琢,目的是“文以载道”。论文叙述要合乎逻辑,层次分明,朴素真实,分寸恰当。

(二)论文写作——准备和动笔

论文写得好坏,关键在于准备。会写论文的人,一般总是三步过程。论文写前深思熟虑,全局在胸;充分打好论文腹稿,提起笔来,一气呵成;写出论文初稿后,放一段时间,反复吟读,千锤百炼。

不会写论文的人相反。肚子里空洞洞,脑子里乱烘烘,笔头上千斤重。他们拿起笔来就写,写几下就停。写写停停,停停写写。忽儿找材料,忽儿查数据,忽儿补实验。忽儿撕掉一页,忽儿抄上几句。忽儿哀声叹气,搔头摸耳,咬笔杆,踱方步。这两种人的差别在于准备状况的不同,这是很多初写论文的人意识不到的。写论文的良好准备应该有三个阶段。

1.论文写作——近期(写时)准备

是指实验结束后到着手写作论文前一段时间的准备。应该收齐材料,处理好数据,制备好图表,完成统计处理。然后打好论文腹稿,列出 论文提纲,明确基本观点和主要结论。与指导者和合作者讨论,取得共识。深思熟虑后,一气呵成。其中“打腹稿”是写论文的关键阶段。这时应将所有工作和数据通盘考虑,全局在胸。这就像战斗打响前的运筹帷帽一样,是作者脑力劳动最紧张的时刻。

2.论文写作——中期(做时)准备

会写论文的人不是做完实验后才开始考虑写论文的,而是在研究工作的全过程中都考虑着写论文。论文“题目”和“引言”是论证时各种思考的凝炼。“材料和方法”是在找方法、建方法时形成的,写论文时只要如实叙述就可以了。“实验结果”是在实验设计、实验操作、阶段归纳、资料整理等过程中不断积累、整理而来的。“讨论”是综合平时的思考,同周围人员经常讨论商量,查阅和分析文献等过程后最后归纳而成的,是将平时思考过的众多问题集中几个主要观点以讨论的形式表达出来。“结论”则只须将最终结果归纳一下就可以了。所以会写论文的人,是在做研究的整个过程中不断地自然形成着最后的论文。这整个过程就是论文的中期准备。可见,中期准备以论文题目之始为始,以题目之终为终。题目结束之日,也就是论文中期准备完成之时。

3.论文写作——远期(学时)准备

如果只是着力于做好论文近期准备和中期准备,往往还不能写出上乘的论文,这就要看论文作者的远期准备,也就是学习阶段的基础准备了。这种准备是指对研究动态的掌握,专业基础的积累和逻辑思维、文字表达、分析综合等各方面能力的总体水平。这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企及,而是终生积累训练而就的。这就是为什么要强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尔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了。这些平时积累的功夫,决定着作者 论文的写作水平,而论文写作水平又影响着论文的传播。这种能力不是临用时提得高的,而是要作者从年轻时就下苦功的。

(三)论文写作——审稿与修改

一气呵成写好论文稿件后,是要反复修改、千锤百炼的。不仅自己应该反复锤炼,还应请有关人员提意见,最后还要通过编辑部请相关专家审阅。 论文修改时凡是属于写作规格和篇幅方面的问题应按刊物规定的要求修改。作为论文作者,自己辛勤努力取得的实验数据当然十分珍惜,总希望在论文中尽量表达。但 论文审稿者旁观者清,往往提出一些合并或删除的意见。这时作者应该冷静考虑,该列入论文的列入,不必列入的不要列入。写论文只有“删繁就简三秋树”,才能“领导标新”地开出“二月花”。

论文审稿者也常会对所论观点提出意见。这是需要认真推敲决定是否采纳修改的。论文作者毕竟对自己的工作己有过长期实践和思考,逐渐形成了观点。应该说这些观点是有相当根据的。只要言之有理,述之有据,可以对审稿人的意见进行解释,保留自己的观点。但有时 论文作者自己局处一隅,想法越来越钻牛角尖。论文审稿人从更高的角度宏观审视,一针见血地指出论文立论和观点中的问题,这种情况也是有的。这时论文作者就应该认真思考意见的实质,调整思路,反复推敲,决定取舍。既不固执己见,也不曲意迎合。抱着探讨真理的态度,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论文通过审稿,有些意见不大,稍事修改即可发表。有些要有较大的改动才能发表。有的论文甚至认为基本事实不可靠或基本观点有误而无法发表。论文作者应冷静分析这些意见,妥善处理。一切都应坚持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如果自己确认结果和观点无误,那么可以在 论文退稿后改投他刊。同一时候是不能一稿二投的。(摘自《中国研究生》,原文:“如何写论文做报告” 作者 秦伯益 院士)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论文1500字

全文共 1730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出现了描述沉迷于网络的医学新名词———“网络上瘾症”,可见网络成瘾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一、网络对大学生的危害

1.网络受害

由于目前网络管理还不成熟,以及大学生自身心理特点,某些大学生在这个“虚拟存在”的世界里无奈地成了网络的受害者。根据调查,大学生网络受害主要有:①网络交易受害。出于网购的便利和对时尚的追求,绝大多数大学生喜欢通过互联网购物。但由于缺乏网络安全意识和网购经验,多数大学生很难识别网上虚假信息,上当受骗。②网络交友受害。随着网络交流软件的丰富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增多,网络交流逐渐变得平常、随意。加之网络交流具有隐蔽性,部分大学生在网络交友的过程中受到严重的伤害。③遭受网络“高手”攻击。作为近几十年才兴起的新事物,互联网系统还处在逐步完善之中。大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遭受网络病毒的攻击,导致系统崩溃及重要资料丢失屡见不鲜。

2.网络上瘾症

近年来,出现了描述沉迷于网络的医学新名词———“网络上瘾症”,可见网络成瘾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它主要表现为网络关系成瘾、网络信息成瘾和游戏成瘾。患有“网络上瘾症”的大学生,其共有特征是与现实人存在沟通困难、人情淡薄、缺乏意识以及心情压抑等。游戏成瘾更是大学生,特别是男生的普遍现象。首先,网络游戏作为大学生的一种娱乐方式,对调节大学生紧张的学习压力是可取的,但由于一些网络游戏本身有持续性和无限性就使得学生们不得不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同学则容易陷进去,最终靠游戏来宣泄对现实的不满,游戏成为他们唯一的精神寄托。

3.网络犯罪

网络是虚拟的,网络的隐蔽性和不真实性让网络犯罪成为可能。大学生是高智商团体,对新事物接受快、思维敏捷、创造欲望强烈,但心理发育不健全、社会责任感还不强、受刺激时容易随心所欲在网络上发表言论,也许初衷并不坏但他们没有意识到这种不负责的言论可能在不正确的引导下对国家和社会造成危害。

二、影响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主客观原因

在充分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网络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各种影响。其中,既有积极健康向上的影响,也存在着各种不利的影响,使我们大学生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影响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因素有以下主要原因:

1.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薄弱

大学生自身心理弱点是大学生网络安全存在问题的主观原因。由于安全意识薄弱,有些大学生使用网络容易受到影响,成为网络受害者。大学时期属于人生观念形成重要时期,由于大学生们缺乏生活经验,容易陷入主观境地,因此必须对他们进行规范指导,并让其形成自觉的安全意识。

2.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网络成了大学生的生活必需品,因此网络安全教育也应该纳入到学校的教学计划中。但目前高校的教学计划主要集中于网络的使用上,在网络安全教育上没有教材和教学规划,教学制度也不健全,在高校中没有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在法律、道德和安全防范等方面缺乏教育,网络安全教育体系还没有形成。

3.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存在教学缺失

虽然目前各高校都有对网络基础知识的教育,但主要集中在网络使用、信息获取、资源共享等方面,教育主管部门没用意识到网络安全遭到破坏所造成的后果,对大学生安全教育还远远落后于时代的需要。据研究发现,大学生普遍感觉缺乏网络安全知识,也有较强的接受网络安全教育的愿望,但由于各方对于安全教育重视不够,活动开展少,导致大学生普遍缺乏在网络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意识。

4.对网络安全教育的针对性不强

据调查,网络危险行为与学生的自身状况及学校环境有关,所以在高校网络安全教育中必须具有针对性,但目前的高校网络教育强调的是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普及,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需要,缺乏专门的网络安全教育。在调查中,62.78%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缺乏网络安全教育,81.01%的大学生认为网络安全教育是有必要的,但高校现在并没有系统的网络安全教育,对网络安全知识的普及也做得不到位,只是抽象地介绍网络病毒的相关知识,没有介绍病毒的防治和处理,没有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安全防范技能,没有介绍网络安全相关法规和管理制度,没有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安全意识并进而形成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浅谈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1500字

全文共 3455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高校不断出现因大学生心理问题而发生的恶性事件,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摘 要 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恶性事件呈上升趋势,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了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对如何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生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却面临着高于其他同龄群体的多重压力。近年来高校不断出现因大学生心理问题而发生的恶性事件,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而家庭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应重视大学生家庭教育,发挥其应有作用。

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渴求知识、追求进步、积极向上,他们志向高远,胸怀博大,能把个人的理想和志向融入到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的宏图伟业中,这是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主流。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发生很大变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大学生们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因心理问题走上极端的大学生呈上升趋势。据教育部门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在校20.33%至25.63%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第一,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没有紧迫感,适应困难。有些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沉溺于上网聊天或玩游戏,看武侠小说,学习成绩不佳,进而产生厌学心理、考试焦虑。第二,人际关系适应不良。一些大学生寻求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找到交际的满足,有的甚至染上网瘾,迷恋于网络世界,自我封闭,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久而久之,会影响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第三,恋爱心理困惑。情绪和情感不稳定,情绪起伏大,情感变化快,恋爱不成或失败往往导致大学生心理变异。第四,抑郁心理。多呈现在特困生、学习困难与自我认知不良的学生中。第五,就业心理困惑。在择业过程中心理准备不足,急功近利,部分学生从众心理严重。第六,意志不坚定。有压力但动力不足,有信心但不能持之以恒,人生目标不明确,等等。

二、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大学生在学校发生问题,有许多是在其早期成长过程中就埋下了种子,问题的解决也需要家庭的配合与参与。家庭因素是影响青年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有许多研究表明:大学生部分心理问题来源于他们原生家庭的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和家庭经济状况等。

(一)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直接的影响。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心理行为发育和健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王玉洁2004年对郑州铁路职业学院医学院分院的165位大一至大三的学生所做的调查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青年期心理健康状况有直接影响。父母的温暖、关怀、体贴使子女形成热情、自信、自尊独立、有坚持性、积极情绪较多的人格特点,从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使孩子形成羞辱、自卑、自罪、无助,办事谨小慎微,优柔寡断,害怕被他人拒绝,不懂什么是爱,更不知道被爱的滋味的心理。父母过分干涉教养方式使孩子形成缺乏自信、过分自我约束和依赖等不良人格特点。父母惩罚严厉教养方式使子女产生自卑感、无助和不安全感。特别是惩罚严厉教养方式易使子女丧失自尊,产生焦虑和强迫症状。

(二) 家庭结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卢勤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编家庭信息问卷对成都市某大学5090名2009级新生进行调查表明:家庭结构对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及人际敏感、抑郁、精神病性3个因子得分均具有显著影响。寄居家庭相对于其他家庭的学生与人交往时更加敏感,单亲家庭学生的抑郁程度更高,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更差。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障碍较严重,心情抑郁、性格孤僻、自卑多疑、逆反心理严重,由于家庭结构的不健全,子女往往会失去与父母中的一方进行交流的的可能,相对只能获取部分关爱,与正常家庭的子女相比较,其心灵会蒙上一层阴影,很容易产生敏感、自卑心理。

(三) 家庭氛围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又一因素。

和谐的家庭氛围能使子女身心愉悦,心理压力减轻,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良性发展。不和谐家庭中,争吵、溺爱、冷淡和家庭暴力都会给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溺爱和暴力两种家庭氛围尤为突出。

(四) 家庭经济状况也会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但影响有一定限度。

据研究发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经济不困难的学生。家庭经济收入越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他们要承受更多的经济和心理压力,大部分贫困生由于经济拮据、视野有限和交往能力欠缺,一时又无力改变现状,易产生敏感、自卑、抑郁、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等特点。生活在富裕家庭的大学生也可能与贫困生一样出现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 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的意见及建议

常说心理素质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而家庭是培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遭遇挫折出现心理危机时的疗养所。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应重视大学生的家庭教育。

(一) 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自觉承担教育义务。

家庭教育在个体成长中对个人素质的贡献方式比较特殊,更多是家人之间相互交流中的潜移默化、相互浸染,这种印刻在内心深处的“素质”对人的成长影响深远,家庭教育一旦出现误区,往往会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源于家庭”。因此,家长必须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自觉地承担起大学生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义务。

(二)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使大学生子女能够敞开心扉。

家永远是我们避风的港湾。家长需要努力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以民主平等的态度与大学生子女沟通交流,耐心倾听子女的诉说,让子女能真实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用关爱滋润子女心灵,使家庭真正成为大学生避风的港湾,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坚强后盾和精神支柱。

(三) 针对大学生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家庭教育。

1、 更新教育观念,让大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大学教育与早期教育的目的不同,学生的学习已不再仅限于对知识的积累,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和创新,在于全面发展。因此,家长要提升自己对大学教育的了解,更新教育观念,而不能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要积极支持子女走出课堂,参加各种学校活动,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为子女今后发展目标指明方向,增强其学习目的和动力,总之,家长既要关注子女专业学习,又要注重其心理健康教育。

2、 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在家庭中进行人际交往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应鼓励学生广泛交良友益友,通过学习增强自己的魅力,提升自己,并遵循真诚、平等、尊重、理解、互助互利的人际交往原则,主动与老师同学交往,积极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中去。家长应该认真去倾听子女倾诉,并给予开导,帮助子女化解生活问题,也可以结合自身经历向子女传授交往技巧。

3、 针对大学生恋爱心理困惑,在家庭中进行情感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创建和谐家庭,做好子女的楷模。其次,在爱情观教育上应开门见山,不应遮遮掩掩,教育子女要理性,不应感情用事;如果子女已经恋爱,家长不要冲动,要善于疏导,而不是一味责难,同时要加强性健康教育。教育子女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事业的关系,指导子女注意恋爱的心理和生理卫生,避免因性冲动而带来严重后果。再次,要加强网恋教育,提醒子女增强安全意识,不要迷恋网络,不要轻信网络信息。

4、 针对大学生就业心理困惑,在家庭中进行就业教育。

家长在学生选报专业时就应该开展就业教育,提醒子女结合自身爱好和机会发展需要选择专业方向。同时,家长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降低对子女的期望值,以减轻子女压力,并在财力方面给予合理支持。另外,家长也应接受新的就业观念,大学毕业生一次就业并不意味着工作将不再变化,而是会随着市场需求做出调整,因此,家长不应让子女局限于工作的稳定和专业的对口,要让子女深入接触社会,最终明确自身就业方向。

(四)家长、学校双方积极主动沟通,了解身心发展状况。

家长要主动经常浏览孩子所在学校的网页或学校寄发的有关通知,及时了解孩子大学的动态,与孩子的辅导员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有条件的家长也可以到学校探望孩子,在于同学和老师的聊天中了解孩子的成长轨迹。学校也要与家庭保持联系和沟通,加强对学生家长的引导,为家庭教育发挥作用提供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有关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1500字

全文共 3888 字

+ 加入清单

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四、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四、总结

二十一世纪的晨钟已经敲响,在这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培养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重任。如何培养跨世纪人才,其核心是加强对青年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二十一世纪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且相互和谐统一,这也是健全人格的科学内涵。我们应该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们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学识才能素质,而较为忽视的是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即使在比较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今天,仍未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心理卫生死角”引起足够的重视,其结果是导致学生中出现了大量的心理问题,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影响了人才的整体素质,阻碍了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给国家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态,不仅关系到广大学生健康生理、心理的发展,良好思想道德的养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关系到人才素质的整体提高、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直至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提高安全意识

全文共 485 字

+ 加入清单

安全问题是小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那些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的危险时时刻刻都在等着我们去触碰,据有关部门统计,2005年全国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达1.44万,每天有近40名学生死于非命。一个时期以来,校园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仅2002年某省一学校的晨会上因上千名学生在楼梯争相拥挤,就造成28名孩子被挤死,59人受伤。

有资料显示,安全事故已经成为我国青少年的最大杀手。从层出不穷的车祸事故和踩踏事件,从锅炉爆炸事件到饮食饮水中毒事件,无一不是死伤无数,车祸、撞伤、跌伤、打伤、溺水死亡等事故更是不计其数。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与数据真叫人心痛震惊,这些事故留下的只有后悔、痛苦和泪水。这些血的教训对我们来说是刻骨铭心的,它将时刻提醒我们,安全第一,珍爱生命。

3月25日,一年一度的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即将到来。学校为了培养我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为我们做了很多的培训。同学们,血的教训在不断提醒我们,安全!安全!请您注意安全!为了每位同学安全、健康、快乐的成长,为了我们校园的美丽和谐,请记住安全!同学们,让我们提高安全意识,养成良好习惯,平平安安过好每一天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让安全意识长驻心间作文800字

全文共 812 字

+ 加入清单

安全事故时时刻刻都会发生,它像颗威力十足的炸弹,一时大意,就会爆炸。所以我们要牢记安全的重要性,平平安安最快乐。

虽然,每个人都有权利享受如歌的生命,但生命的遭遇往往是意想不到的。我们家附近有一个小女孩,她的爸爸就是因为一次交通事故而离开了她。小女孩和爸爸妈妈一直过着幸福的生活。每天早晨起来,妈妈都会给她和爸爸做上一顿美味的早餐。一家人温馨地吃完早餐,爸爸总会骑车送她去上学。一路上,父女俩总是有说有笑。放学后,不管风雨多大,小女孩总是看见爸爸耐心地在等待着。回家的路上,小女孩总是开开心心地向爸爸诉说学校一天所发生的趣事。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那天,小女孩的爸爸照例去学校接女儿。突然,一辆迎面而来的大卡车违章驾驶,把小女孩的爸爸撞倒在地。就在那不经意的一瞬间,他的生命源泉迅速枯竭,死神就这样夺走了他的生命。他多么希望自己还活着,他多么希望能继续陪在女儿身边,他多么希望能够看着女儿长大……而小女孩呢,她并不知道自己的父亲已经永远离开了她,她还是像平常一样在学校门口等她的爸爸来接,等了好久,好久……没想到等来的却是父亲的噩耗。她傻了,不顾一切地扑到爸爸的遗体上不断哀求:“爸爸快醒醒!我要爸爸!我要爸爸……”她多么希望这场交通事故从来就没有发生过,多么希望爸爸能够醒来,像平常一样再送她上学,接她回家啊!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多么珍贵!一位哲人曾经说过:“生命是一根细线,每一秒钟都有断的可能!”我们得时刻提醒自己要注意安全,因为那埋在地下的地雷——安全隐患,只要稍不留神,就会踩上。同学们,当你站在斑马线上,看到对面的红灯却抱着侥幸心理准备迈步时;当你在上课前几分钟匆忙跳下公交车,头也不抬想向前冲时;当你看到“水深危险”的警示牌,还想跳入水中一试身手时;当你在路过施工建筑,好奇地抬头张望时;当你……请三思而后行。

事故很可怕,安全很重要。让安全意识长驻心间,让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充满阳光和鲜花!愿平安永远伴随着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心得1大学生安全教育心得体会

全文共 1184 字

+ 加入清单

生命”,一个多么鲜活的词语;“幸福”一个多么美好的境地; “安全”,一个多么古老的话题。

安全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人生的基础,但是,假如不留意,“本钱”将花尽,“基础”将毁掉。届时,即使我们学富五车,也只是昔日黄花。因而可知:安全是生命之本,安全是头等财富!为了自己长寿,为了亲人,重视安全,使自己健康,快乐得过天天。所以,这学期上王老师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收获颇丰。

作为一位当代大学生,我就感觉,现代社会整体治安复杂化,各种社会题目集中出现,人们对社会及生活的不满通过各种极端方法表现出来。就拿大学校园来讲,每年因各种矛盾或纠纷而报复、跳楼、自杀…的案例越来越多。但是,对步入大学校园的我们来讲,我们应当作的是学会独立面对社会,独立生活,学习知识,增长技能,而一切的条件还是我们“健健康康”的活着,平安比甚么都重要!

16课时的学习,主要了解了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维护、饮食安全和性安全等方面的题目:

对每位大学生来讲,在校园要时时留意用电安全,严格遵守校园及公寓“安全用电”相干制度。严防火灾,发生火灾后,头脑要冷静,理性逃生。在讲课进程中,王老师屡次提到王大伟教授,王教授曾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气温每上升一度,性侵犯上升两个百分点。特别女生来讲,更应当把握保护自己的技能。校内校外留意安全、夜间行路留意安全、公交车上留意安全等。王老师在课上也教给了我们很多摆脱异性纠缠,应对性骚扰的方法。另外,我们必须进步财务安全意识,做好防盗、防骗、防抢等防范工作。在校园严防顺手牵羊、溜门串户、翻墙入室、溜门撬锁、窗外钓鱼、插片开门、偷配钥匙等行窃方式;平时严防入室偷盗、扒窃、网络偷盗等,确保自己的财产安全。

或许很多人会以为,安全只是指身体的安全乃至是肢体的硬朗和不受伤害;以为只要自己的肢体健全、行动自若那就叫安全。我以为,这决不是安全的全部。即使是一个具有健全的体格的人,假如他的思想道德水平低下、是非分明能力不强,糊里胡涂攀兄弟、结姐妹,既有拉帮结派之嫌,又有醉翁饮酒之意;假如他不明不白逞义气、惹事端,不但喜好随波逐流,而且希望出点乱子;这表现出来的就是思想上的安全题目。不论是人身安全还是思想安全,亦或是行为安全,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结果的残暴性。交通事故,游泳溺水事故、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事故,课间游戏追逐打闹偶发事故,轻者可以伤及体格,重者能够危及生命,它们酿成的后果是残暴的。可是思想道德的残缺、行为方式的越轨比体格不健全更可怕。因此,健康的心理对每个大学生来讲相当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平常生活中一方面应当留意公道饮食和身体锻炼,另外一方面更要陶冶自己的情操,开阔自己的心胸,避免长时间处在紧张的情绪状态中。假如感到自己的心情延续不快时,要及时进行心理自我调试,必要时到心理门诊或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帮助,以确保心理和生理的全面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大学生关于法制的论文

全文共 2049 字

+ 加入清单

“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这是千百年前的古人流传下来的至理明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关于法制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建设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在全社会形成“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让遵纪守法成为我们的荣誉。作为教师,更应该知法守法,为学生做好表率,教育我们的接班人都要做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有人说:“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地;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要求学生不迟到,预备铃一响,教师就提前到教室门口等待等等,看似区区小事,实则细微之处见精神做表率。为人师表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爆发的内驱力不可估量。因此,为人师表是当好人民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法律”可以说是黑色的,因为它在犯罪人面前,意味着判决、处罚;“法律”亦可以说是红色的,因为它在无辜者面前,代表着正义,公平。当某人被证据确凿地证明有罪或无罪的时候,法律就得到了体现,正义就得到了伸张。“法”是体现统治阶段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律”是具体的规则,条文。“法”、“律”结合起来,组成了这个社会中神圣的词语。古罗马的西塞罗曾在《论法律》中说道:“法律是根据最古老的、一切事物的始源自然表述的对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分,人类法律受自然指导,惩罚邪

恶者,保障和维护高尚者。”法律在这个社会中是一种权威,人们需要参照它来生活;法律是一扇屏障,是那些弱小的人温暖的家,他们的利益在这里得到了保障,他们权利在这里得到了自由;法律更是一条粗大的铁链,它紧紧地绑住犯罪分子,让他们无法在这个社会中胡作非为。我们要让学生知道法律不会因为你是未成年人就对你网开一面,也不会因为你不懂事而忽视你的罪过。只有在学校中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在社会上遵守各种条约,规定,才能受法律的保护。

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一所学校的校风校貌与教师的行为表现息息相关,一个教师的师德好坏对教风、学风影响极大。应该承认,目前,敬业乐教、无私奉献于教坛的教师是绝大多数,他们在工作繁重,生活清贫的情况下以自身高尚的师德与良好的师表行为影响与培育了大量德才兼备的学生,的确令人可敬可贺,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存在,也有少数教师表现出失德的行为,在学生中、社会上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如有的工作消极,纪律涣散;有的弄虚作假,沽名钓誉;有的赌博成性,作风下劣;有的吃喝玩乐,贪图享受;有的计得患失,事必讲报酬。如此种种,都玷污了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有悖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要求。因此,提倡“身教重于言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一个国家即使经济实力再强,假如没有健全的法制,没有遵纪守法的国民,仍不能算是一个真正文明、强大的国家,照这个标准来看,我们离真正的“强盛”还有相当一段距离。虽然,我国目前已经构建起了比较完备的法

律框架,普法教育也搞了多年,但实事求是地讲,“遵纪守法”四个字还远没有成为所有公民的自觉行动。应该说,我们这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虽然距离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法制国家尚需时日,但却并不缺少建立和谐社会所必不可少的道德传承。

遵纪守法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和义务,是保持社会和谐安宁的重要条件。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条件下,从国家的根本大法到基层的规章制度,都是民主政治的产物,都是为维护人民的共同利益而制定的。“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就是遵从人民意愿、维护人民利益的高尚之举,必将受到人民的肯定和赞同。这应该是每一个积极向上的人所追求的荣誉所在。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人人守法纪,凡事依法纪,则社会安宁,经济发展。今天,我们强调“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就是要进一步告诫人们,无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军队,还是一个地区、一个单位,须臾不可没了法纪的规范,须臾不可乱了正常的秩序。

“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这是千百年前的古人流传下来的至理明言。从古到今,伟大的中华文明始终都是通过强烈的耻辱意识来维系其基本的文化之脉。伯夷、叔齐破国之后不肯苟活,项羽失败而愧见江东父老,文天祥唱着《正气歌》慷慨赴死,朱自清宁愿挨饿也不领美国的救济面粉,所有这些铮铮傲骨都源自中国文化的耻辱意识。

“遵纪守法”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很多人以为不盗窃、不抢劫才是遵纪守法。其实不然,我们平时的很多小事也能体现出是否遵纪守法,就像在学校、在公共场合不打架、不骂人这类。只有这样才能做一遵纪守法的好少年!

一个民族的繁荣,不仅需要经济的富足,更需要“遵纪守法”的民族精神。只要我们真正树立起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做到德治与法治兼备,中国社会就一定能够变得更加和谐,中华民族一定能够在世界民族之林散发出更大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大学生如何创新创业论文2500字

全文共 2534 字

+ 加入清单

大学生创新创业不仅可以给自身带来财富,而且能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使社会得到更好的发展。那么作为大学生,我们该如何创新创业呢?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创新创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一旦自己的产品或者能力达不到要求的话,就很有可能面临淘汰,那么在这个社会创业更是艰难,无论什么行业,竞争力都非常巨大,而且科技发达的现在,更难于生存。大学生在这个阶段创业是最困难的,做点小本创业的小项目吧,找不到合适的,不是资金投入量大,就是利润太低,没有前景,那么21世纪的大学生创业贵在一个“创新”上,没有创新,永远面临被淘汰!

当今社会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当代大学生更应该自主创新创业。大学生创业成功,不仅自身不用再向社会索取岗位,相反会成为工作岗位的提供者,假如大学毕业生成功创业汇流成河,无疑可以大大缓解整个社会的就业难问题。当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大学生创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创业的能力和素质并非短期培训所能达成。有些素质甚至靠培训也很难达到,比如谋略、胆量,以及识人用人等,这些都需要长时间不断训练和积累。创业的心理准备也是一个关键,许多大学生并不害怕自主创业,而是担心创业后很可能面临的失败打击。大学生必需对自己进行职业规划,不仅需要明确自己是否适合创业,是否具备创业者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还需要准确的定位、清晰的目标和合理的通道,确保创业在既定轨道上有序发展。

大学生创新创业不仅可以给自身带来财富,而且能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使社会得到更好的发展。那么作为大学生,我们该如何创新创业呢?怎样才能成功创业呢?创业需要我们具备怎样的能力和素质呢?这些都是我们能否成功创业的关键。

改革开放初期,提倡摸着石头过河,鼓励人们大胆试、大胆闯。这曾经有功,甚至功不可没。但时过境迁,在倡导科学发展观的今天,不应该再摸着石头过河。社会的开放度已经充分高、市场规则也基本建立、信息传播也非常便捷,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也得到了多方面的满足。现在不是市场到处空白的年代,不是商品极度匮乏的年代,不再是石头缝里都能捡到金元宝的时代。创业只要有激情就能成功的年代已经过去。

大学生创业往往白手起家的居多,经不起反复的失败和折腾。摸着石头过河,显然不能成为我们的选择。所以创业应该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实际情况能做到的事情,资金少,就要做资金少的工作,创业应该是一个摸索自己所在行业套路的过程,不在于资金的多少,而在于怎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去选择创业。

一个成功的创业者所谓的“天分”,主要是靠在创业的“实践”中培养出来的。不仅包括思想方法、知识和智慧、经验和技能、品格和气质、风度,更重要的是做人的品行、人格、心态和为人的心胸。

第一,必须具有影响他人的能力,就是能够让合伙人、周边员工心甘情愿地跟随自己去为理想而奋斗。只有感召力和创业者的影响力才可以激励团队和自己一起前进。

第二,创业者应具有激励他人的能力。一个可以调动团队潜能的领军人物,才可以焕发团队每个人的事业激情,才可以振奋人心,才可以使每个人为参与到伟大的事业而感到自豪。只有这样的团队才有生命力和活力。

第三,创业者必须有非常清晰的使命感和远景目标。一个没有方向的创业者是没有办法成功的,所以使命和目标是成功的第一步。创业者必须回答,我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要去哪里。也就是说,应有一个清晰的企业发展和成长的蓝图,同时要有能力制定实现目标的战略和途径。

第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有非凡的决策能力。因为,光把事情做好或把企业管理好是远远不够的,考验成败的关键是能否做正确的事情,也就是必须做正确的决策。外面的诱惑很多,机会也太多,而一不小心就可能掉入盲目决策的陷阱。

第五,必须有整合资源的能力。企业的资源不仅是人、财、物,还包括知识、时间、智慧组合、公共关系等无形的要素。如果没有把资源整合在一起的能力就会失去竞争的优势和先机。

第六,必须具备应付变革的能力。创业者是否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突破自己固有的思维局限,挑战自己以往的成功模式和战略手段,是考验创业者心理素质和魄力的重要环节。不断否定自己,突破自己,战胜自己,向自己挑战,向明天挑战,才有机会成为未来的佼佼者。

一个成功的创业者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信誉,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有非常强的沟通能力;并具有熟悉本行的专业知识;对待周边人群具备开放的心胸和一颗同情心、关怀心。

同时,创业者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化素养是一个看不着但能感觉得到的品质,是在知识社会中长久保持成功所必须具备的品质。不过,创业者不必过分担心自己的文化素质,创业者应该知道文化素质是一个人的修养,通过平常多读书,勤思考,渗透到自己的言行中,就会逐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文化素养的内容十分广泛,几乎无所不包。创业者每天要辛勤地工作,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文化素养的修炼上。因此,创业者也不必试图从全方位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只要抓住文化修养的主要内容即可。一个人的文化素质一般集中体现在思想道德和专业知识上。

创业者或许对思想道德重视不够。其实,做商业的人士,要特别重视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创业者放弃别的种种诱惑从事新事业的开创,也是以实现自己理想为目的的。在这里所说的思想道德修养是指创业者对待广大客户的态度以及对待社会的态度。中国当前已进入了买方经济时代,作为卖方的商家必须以优质的产品、真诚的服务来赢得顾客的信赖。只有那些能为顾客带来更多便利、创造更多价值的商家,才能在商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创业者在创办商业机构的选择上,在公司的运作经营上,不要将心思全部用在如何赚钱,而应思考自己所创的事业是否给众多的人带来更多的幸福。因为,创业者辛勤创业,并非只是为了金钱,而是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

作为当代大学生,尽管我们有知识、有激情、有梦想、有冲劲,但是由于我们缺乏社会实践,没有经过市场的风雨考验,缺乏管理团队的经历,所以我们创业比起职场过来人有着更多的风险和盲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努力学习以前成功创业者的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的创业能力与素质,更要注重创新。只有不断完善自己,我们才能在创新创业的路上走得更远,给社会带来更多的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500字

全文共 2688 字

+ 加入清单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欢迎阅读,希望文章对大家有帮助!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着心理健康,作为天子骄子的大学生也不例外。现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满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

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有关食品安全问题论文3000字

全文共 3840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食品行业的一系列问题于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的问题是密不可分的。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食品安全问题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摘要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往往决定着一个国家的食品安全状况。我国食品行业的一系列问题于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的问题是密不可分的。而世界上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也是有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通过世界上主要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类型看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形式;问题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至今尚无明确、统一的定义。一般来讲,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是指政府、政府有关部门及其他组织为保障食品安全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制度、方法的总和,它是既包括一个国家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所实行的有效的行政组织体制和机制,也包括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执法监督体系、标准检测体系、应急救援体系、技术支撑体系等方面。当今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势必会暴露这样那样的问题,下面我即从几个方面谈一下当今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的一些问题。

一、世界上主要国家及我国的安全监管体系形式

1、美国卫生部属下的食品药品管理局(FDA) 负责除畜、禽肉、蛋制品(不包括鲜蛋)外所有食品的监督管理,主要任务是:制定联邦法规、标准;食品添加剂生产使用前的食用安全性评价与审批;低酸性、酸性罐头的注册登记;食品质量、装量规格的监督;食品生产经营条件和过程的现场监督;食品标签的管理;进口食品检验;食品安全研究;动物形势品种兽残分析;食用动物饲料的安全性监测。 农业部属下的食品安全与检测中心(FSIS) 负责畜、禽肉、蛋制品的监督管理。

2、英国成立专门、独立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全权负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英国保障食品安全的主要管理机构是食品标准局,是监督英国食品安全的独立机构,负责食品安全质量的总体事务和制定各种标准。实行卫生大臣负责制,每年向国会提交年度报告。食品标准局是一个非内阁组成的部门,由内阁授权,其最高权力机构为管理委员会,向英国议会负责。食品标准局还设立了特别工作组,由该局首席执行官挂帅,加强对食品链各环节的监控。

3、加拿大由农业部的一个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并负责协调其它部门对食品安全工作进行监管。加拿大联邦农业部食品检查检验局集中负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负责实施联邦政府规定的所有食品的监督、检验、植物保护和动物卫生检疫计划;食品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的日常监督、抽样检验和案件查处;食品安全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并对有关法规和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制定并管理食品检验、执法、监督及控制计划,提出服务规范;发布紧急食品召回令,组织整个食品链的检验、检测和监督活动。

4、我国卫生部负责主要负责国内市场的食品卫生政策和食品管理工作;农业部中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农业部农产品安全管理重大事项的研究、协调、决策和重大工作的部署;国家质检总局主要负责食品生产加工和出口领域内的食品安全控制工作;商务部则侧重于食品流通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局 负责组织实施市场交易秩序的规范管理和监督,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行检查,审核其主体资格,执行卫生许可前置审批规定;科技部主要负责食品安全科研工作,具体工作主要由农村与社会发展司负责。

综观各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发展历程,并非在其最初级阶段就存在如此多样的监管模式。由于食品种类的多样性和食品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在食品安全监管之初,各国往往采取的是多部门分工监管的模式,尽量减少单个部门的工作压力,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质量。然而随着食品生产工艺的复杂化、社会化日益加强,一种食品“从农田到餐桌”涉及到多个环节,而将这些环节的监管工作人为地割裂开来,会导致食品安全的监管脱节、重复和冲突等诸多问题。因此到二十世纪末,各国纷纷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设立进行了重构,因各国立法背景的不同,基本形成了以上前三种监管体制模式。从食品安全监管的历史发展可以看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设立呈由分散到统一的趋势。

二、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的一些问题

1、从1949年至今,我国部级以上机关所颁布的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司法解释以及各类规范性文件等多达840篇。由由此可见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制度繁多。它们之间有交叉、重复,又有空白,所以多种标准在市场上往来冲突,缺乏协调机制。正因为这些标准存在多头监管,实际上就造成了“多部门管不好一张餐桌”的局面,容易出现一些监管的“真空地带”,出了问题,又互相推诿。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十分重视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工作,如:美国政府每年以7亿美元的经费支持标准的研究与制定;日本1999年6月至2001年9月投资数亿日元,历时2年3个月完成了日本标准化发展战略的制定任务。我国虽然制定了一系列有关食品安全的标准,但许多标准标龄过长,缺乏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在技术内容方面与WTO有关协定和CAC标准存在较大差距。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英、法、德等国家采用国际标准已达80%,日本国家标准有90%以上采用国际标准,发达国家目前采用国家标准面更广,某些标准甚至高于现行CAC标准水平。而我国国家标准仅40%左右等同采用或等效采用了国际标准,食品行业国家标准的采标率只有14.63%。

2、我国食品检测机构目前还由政府监管,民营自主检测意识低。资料显示,我国的食品相关检测的技术机构5 630家(在世上是绝无仅有的),从业总人数达到15.04万人,其中直接从事食品检测的为3.74万人。大专、大学以上学历的人员数量接近总从业人数的50%。但是在食品流通领域,2006年国家公布的检测机构仅仅176家(国家计量认证许可),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的食品检测需求。并且食源性(生物性与化学性)危害是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而我国现在缺乏食源性危害的系统监测与评价背景资料。我国目前尚缺乏定点主动监测网络,而往往是出现事故后再进行控制。没有对引起中毒事件中常见的重要致病菌进行危险性评价的背景资料。

3、缺乏高新的检测技术,关键检测技术与设备落后。比如,在农药残留检测方面,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多残留方法可检测360多种农药,德国可检测325种农药,加拿大多残留检测方法可检测251种农药; 而我国缺乏同时测定上百种农药的多残留分析技术。出口时只能依靠国外的检验机构检测,完全丧失了进出口贸易中的主动性。

新产品安全性评估欠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资源加工食品的安全性研究与评估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例如,欧美发达国家对食品工业用菌的管理和审批非常严格,对菌种的使用历史、分类鉴定、耐药性、遗传稳定性、有效性等都有明确的要求并建立了数据库,建立了完善的菌种档案和安全性评价、检验方法,而我国多年来传统食品发酵中使用的一直是大量未经检验和科学性评价的菌种。另外,我国对一些新型食品添加剂、包装材料、酶制剂以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缺乏研究与评估。

4、食品行业及政府部门有关工作人员社会道德与责任心问题 食品安全保障这根链条还存在着政府、监督机构、消费者以及媒体等诸多环节。有些企业心存侥幸,唯利是图,以牺牲消费者利益为代价,结果最后只能是害人又害己。近几年曝光的阜阳“大头娃娃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等就是很好的例子。在维护食品安全方面,一向被视为弱势群体的消费者也肩负着捍卫自身利益的责任,社会举报便是一条很重要的途径,但是当前群众举报较少,相当多的消费者认为价格便宜的食品问题不值得举报。这就存在观念问题。此外,在少数地区,地方政府和官员为了政绩,把打假工作与发展经济对立起来,担心打假会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出现了“地方保护主义”。

去年出现的“三鹿奶粉事件”在我国已不是首例食品安全事件。在它之前的食品安全事件发生以后至多是舆论的一阵谴责,然后就是不了了之,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积累的太多的诟病,一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通过看其他国家的食品安全体系发展历程我发现,每个国家都出现过向我们现在类似的情况,因此我认为也不必要太过于敏感与消极。虽说食品与药品行业是所谓的“良心行业”,但我认为主要支配地位的还是体制问题,而体制不完善,法律不健全,归到底还是技术和经济因素。例如,美国在19世纪中期直至20世纪初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也曾由于缺乏统一的法律和专门的机构负责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市场上掺假食品和劣质假药泛滥,公众健康受到严重侵害。

当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制度完善时,优势就会显现出来。反应停(沙利度胺)最早于1956年在原西德上市,主要治疗妊娠呕吐反应由于临床疗效明显而迅速流行,而在美国,由于该药因资料不足,未获FDA审查通过。结果在全球出现上万例新生儿畸形时,美国能幸免。这就是著名的“沙利度胺不良反应事件”,又叫做“反应停事件”。这向我们证明证明,企业集团从来都不具有维护公众利益的内在自觉性,为了谋求企业的最大利润总是不惜牺牲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即便是出现了“反应停”这样严重的药害事件,企业集团仍然会极力维护其自身利益。企业守法的自觉性只能来自于其违法行为所必须承担的风险和代价。必须通过强有力的依法监管,通过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和惩处,迫使企业将国家的法律规范转化为企业的自觉行动。

由于我尚学识浅薄,只是能看到当今神会问题的这一部分,更难以提出什么实质性的解决办法,但我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制度会完善,人们也会有更有效的行为规范,从而让我国食品行业有发展的更好的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增强交通安全意识作文_热点话题500字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道路交通安全法”是政府制定的法规,人人都必须遵守。

如果不遵守“交通安全法”就很容易发生,有的甚至还会造成悲剧!我就曾经听说过这样一则交通安全事故:年仅9岁的王涛是个小足球迷,在一天放学的路上,他边走边踢足球。一会儿左,一会儿右,犹如足球场上带球过人。踢遮踢着,来到了十字路口,突然,一辆正常行驶的大卡车开了过来,他只顾低头踢球,没有避让,虽然司机紧急刹车,可由于惯性,卡车仍把他撞出了几米远!在病床上,王涛痛苦地呻吟着,既有病痛的折磨;也有深深的懊悔!同学们,听了这则事故,我心中异常沉痛。现在城市交通繁忙了,无论交警在不在场,我们都要自觉遵守集交通法规,例如:过马路要看清信号灯,红灯停、绿灯行,要走人行横道,不得翻越交通护栏;未满12岁儿童不得在马路上骑自行车;不得在马路上三五成群地玩耍和嬉戏!我们小学生不仅自己要遵守,而且发现有人违反了,应及时地批评、劝阻。

在此,我倡议:让我们增强交通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争做文明守法的好少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提高安全意识

全文共 855 字

+ 加入清单

上个星期四的下午,我们班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那就是赵鹏下巴受了伤,我们都很伤心。 事情发生在下午上课之前,根据和赵鹏在一起玩的陈亮、杨悦、季家兴、贺彬等人的介绍,我们知道赵鹏是在玩的时候意外受伤的。事情是这么发生的:下午打预备铃之前,赵鹏正和陈亮他们一起在我们这个教学楼的中间楼梯道玩,一个五(8)班的穿着粉红色衣服的女生正拿着一个黑色的袋子来了,突然袋子掉了,陈亮说袋子里面好像有个铁东西。

正在这时,赵鹏意外摔倒了,他的下巴不幸正好碰到那个袋子,那位女孩见状,捡起袋子就跑了。当时,赵鹏还没什么感觉,过了一会儿,他感到下巴特别疼,一摸,是流血了。陈亮他们立刻带着赵鹏去卫生间用水洗,然后赵鹏就给他的家长打了电话。后来他家长来把赵鹏接走去医院缝了一针。我们虽说细心地查找,但还是没有找到“凶手”——那个穿粉红色衣服的女生,因为学校里穿粉红色衣服的女生太多了。由于陈亮他们太粗心了,当时没有想到要记清那个女孩长什么样子。 在昨天下午的周会课上,沈老师专门强调了一点——一定要加强安全意识。为什么会讲这个问题呢?因为赵鹏意外受伤了,所以老师特地又强调这个话题。危险时时刻刻都会发生,我们一定要小心,并且还要认真观察。就像这次陈亮他们,太粗心了,都没看清那个女孩的样子。假如一个人抢了你的钱包跑了,这时我们能做的就是要记清他长什么样子,以便以后找到这个人。还有就是我们下课后一定不能离开教室太远,如果太远的话,危险发生的概率就大了。

上下楼梯时,一定要靠右走,不要和别人硬挤,更不要拉别人,不然别人就很可能摔下去;也不要几个人并排一起走,楼道本来就不怎么宽,如果你们把整条楼梯道占满的话,后面的人有的一定会不耐烦了,会推你们,你们就有危险了。看过新闻的人都知道,11月29日,在我们祖国新疆阿克苏市第五小学,第二节课后,同学们下楼去做课间操时意外地发生了踩踏事故,结果致使41位学生受伤,6人重伤。这是多么让人心痛的事情,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 总之,我们一定要加强安全意识,时刻小心谨慎,这样就不会发生什么意外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3000字

全文共 6384 字

+ 加入清单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四、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1、客观方面

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

2、主观方面

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

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二是失望与失宠感。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四是畏首畏尾。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

五、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 10%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 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六、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基础

二十一世纪的晨钟已经敲响,在这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培养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重任。如何培养跨世纪人才,其核心是加强对青年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二十一世纪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且相互和谐统一,这也是健全人格的科学内涵。我们应该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们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学识才能素质,而较为忽视的是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即使在比较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今天,仍未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心理卫生死角”引起足够的重视,其结果是导致学生中出现了大量的心理问题,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影响了人才的整体素质,阻碍了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给国家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态,不仅关系到广大学生健康生理、心理的发展,良好思想道德的养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关系到人才素质的整体提高、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直至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有关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1500字

全文共 3122 字

+ 加入清单

大学生成长的历程来看,大学是大学生成长成熟的关键时期。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正逐步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在校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学校校区的快速扩大、学校与社会的逐步一体化,这些都对大学校园和大学生的安全带来了更大挑战,导致近年来学生被骗、被抢的案例,学生的伤害、伤亡事故,学校的“安全事件”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高校的稳定发展,我们迫切需要重新审视和高度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保障高校安全稳定的重要方面

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建设对高校的要求之一,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高校最重要的主体,是高校教育培养的对象,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未来建设者与接班人。他们在校期间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广受国家、社会、家庭的广泛关注。如果发生涉及大学生的“安全事件”,就必然会牵动社会、家庭、宣传媒体和大学生群体的神经,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甚至在全社会产生强烈的负面影响。因此,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防范于未然,是确保高校安全稳定的重要举措。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全教育涉及大学生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强化法律意识、提高自控自律能力;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是大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是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内容;安全教育中针对大学生进行的心理辅导和心理问题矫正本身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可见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构成和重要组成部分。

(三)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

从大学生成长的历程来看,大学是大学生成长成熟的关键时期。多数大学生是从中学校门直接迈进大学校门,社会生活经验比较欠缺,人生阅历尚浅,思想相对单纯,对社会复杂程度和安全防范的认识不足。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安全知识和安全防范意识,不仅有利于保障大学生在校正常生活学习,顺利完成学业,而且有助于增强他们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他们成长成才。

二、影响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新形势

市场经济发展对社会环境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剧烈冲击,高校扩招带来大学校区的急剧扩大,大学生人数迅速增加,以及独生子女大学生时代的到来,都是大学生安全教育必须面对的新形势、新情况。

(一)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环境的日趋复杂性

1、市场经济负面影响对社会传统道德观念形成冲击。市场经济活动存在的弱点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反映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容易诱发自由主义、分散主义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这必然会反映到高校青年学生的头脑中来,在一些大学生中出现道德观念弱化和扭曲现象。一些学生出现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爱贪便宜、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等不良倾向,因此而出现陷入传销骗局、傍“大款”而引发冲突、校内盗窃、考试作弊等安全问题。

2、校园开放性带来的安全隐患更加突出。扩招带来校区急剧扩大,校园成为一个开放的教育园区,社会上各种人员进校服务。这种复杂的新形势,造成学校与社会接触频繁,外来人口增加,素质参差不齐,鱼龙混杂,从而使高校的人员结构更加复杂化。高校校园也不再是过去单纯的“一方净土”,而更像是一个具有多元化、多层次的比较复杂的小社会。围绕高校校园的学校经济圈的形成,少数学生在校园周边自主租房居住,学院安全保卫力量的相对不足等,都使高校面临日益严峻的安全形势。

3、网络虚拟社会带来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网络化趋势给大学生安全教育也带来了挑战。对于思想活跃的当代大学生来说,网络是他们了解社会、接受知识、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国内外一些反动势力利用网络进行文化渗透,一些道德败坏的人传播不健康和低级趣味的网络游戏、黄色网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以网上交友为借口进行犯罪活动,等等。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心理尚不定型,认识能力有待发展,容易沉迷于“网络社会”,受到不健康信息的诱惑、侵害,各类安全隐患随时可能发生。

(二)独生子女大学生自身特点的特殊性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成批量的独生子女进入大学,中国进入了独生子女大学生时代。在特殊社会背景、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中长大的独生子女大学生表现出独特的个性特点,对大学生安全教育产生着重要影响。(面试网 www.mian4.net)

1、以自我为中心。独生子女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兄弟姐妹的相处经历,加之家长的过于关注,使他们长期处于家庭的中心地位。进入大学按照惯性思维,在交往与处理人际关系上缺乏“平等意识”,有控制和支配欲,导致人际关系不协调,常因一些生活小事而发生争吵、斗殴和伤害事件。

2、社会经验缺乏。独生子女大学生由于长期处于父辈和祖辈的双重呵护之下,一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家长们“过度的关爱”使独生子女几乎没有自理生活的机会和经历,导致社会经验缺乏。在离开家长进行独立生活之后,常常由于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和必要的防范意识而陷入一些骗局或遭受经济财产损失。

3、心理素质脆弱。独生子女长期在顺境中成长,缺乏挫折教育的磨炼,容易出现情感脆弱、心理承受力差、意志薄弱等。又因为不善于人际交流沟通,容易形成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严重阻碍大学生健康成长。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体系和措施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体系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将贯穿大学生活的始终。其涉及的内容很多,但概括起来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

1、不要伤害别人。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栋梁,他们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要具备完善的人格,各方面都应成为社会的主流和典范,包括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首先要教育大学生珍爱生命,善待他人,用理智思考和对待社会、对待他人。要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学生,这是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最基本要求和首要之义。

2、不要伤害自己。大学生应当是人格高尚、情趣高雅、心理健康的人。安全教育要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既要善待别人,与人友善;又要善待自己,珍爱生命,有对社会、对家庭、对别人的责任感。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成败得失,不做出伤害自己的傻事。

3、不要被人伤害。要针对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容易上当受骗,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传授安全防范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大学生安全防范和自卫能力,尽量减少被伤害。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具体措施

1、加强纪律和法制教育。要在大学生中加强法制教育,通过普法学法课程,培养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形成法律意识,并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对于校园内的各种因为违纪违法而发生的安全事件,可以作为案例在法律课程教学、安全知识讲座、主题班团活动中开展讨论,以案学法,增长知识,吸取教训,促使大学生增强法纪观念,避免做出伤害他人的愚蠢举动。

2、加强挫折教育、感恩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要针对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具体特点,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要加强挫折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感恩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懂得感恩,明白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特别要加强对存在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学生的关注、关心、关爱和心理疏导,尽力避免因心理问题而自杀或伤人事件发生。

3、加强社会知识和安全防范教育。要广泛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大学生深入社会,学习了解社会知识;要在大学生中开设安全文化课,向他们讲解防火、防盗、防骗相关知识,以及应对流氓滋扰、群体纠纷的处理和预防等相关知识,防范和减少大学生上当受骗、被人伤害的事件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安全意识

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道路交通安全法”是政府制定的法规,人人都必须遵守。如果不遵守“交通安全法”就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有的甚至还会造成悲剧!

我就曾经听说过这样一则交通安全事故:年仅9岁的王涛是个小足球迷,在一天放学的路上,他边走边踢足球。一会儿左,一会儿右,犹如足球场上带球过人。踢着踢着,来到了十字路口,突然,一辆正常行驶的大卡车开了过来,他只顾低头踢球,没有避让,虽然司机紧急刹车,可由于惯性,卡车仍把他撞出了几米远! 在病床上,王涛痛苦地呻吟着,既有病痛的折磨;也有深深的懊悔 !

同学们,听了这则事故,我心中异常沉痛。现在城市交通繁忙了,无论交警在不在场,我们都要自觉遵守集交通法规,例如:过马路要看清信号灯,红灯停、绿灯行,要走人行横道,不得翻越交通护栏;未满12岁儿童不得在马路上骑自行车;不得在马路上三五成群地玩耍和嬉戏!我们小学生不仅自己要遵守,而且发现有人违反了,应及时地批评、劝阻。

在此,我倡议:让我们增强交通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争做文明守法的好少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大学生军事理论论文3000字

全文共 3020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军事力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学军事理论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摘要: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导致了现代战争军事技术日益走向技术化,军事高技术在现代战争中有着重大影响。而高技术的发展让我们也不得不考虑到军事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军事力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关键字:军事高技术,军事建设,经济建设

军事理论课是我们继军训后的第二次国防教育,它让我们更好的理解我国的国防,军事思想,军事高科技,高技术战争等,以便我们掌握基本军事理论,达到加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

进代中国充满血和泪的屈辱史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军事力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众所周知,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导致了现代战争军事技术日益走向技术化,高技术的发展不但对整个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导制军事高技术领域的开拓和发展。自60年代以来,一大批高技术武器装备相继问世并用于战争,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战争的面貌。因此,无论是谁,不了解当代高技术的发展情况,不熟悉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不理解高技术武器装备对现代或未来战争所带来的具大影响,就不可能在高技术战争中掌握主权,进而立于不败之地。

一、军事高技术的定义

军事高技术是指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在军事领域发展和应用的,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按照高技术分类,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海洋开发技术,航天技术。应用于军事的高技术主要有侦察监视技术、精确制导技术、伪装与隐身技术电子战技术、指挥自动化系统技术、航天技术、核生化技术和新概念武器技术。因此,对于高技术战争的定义,《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是这样写的:“大量运用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高新技术水平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作战方法进行的战争。”

二、军事高技术的主要特征

1.综合性。军用高技术是由多种技术组成的一个技术群体。

2渗透性。军用高技术的应用不仅遍及整个军事领域,同时还会迅速转为民用。

3.创新性。军用高技术的创新科技成果具有生命周期短、创新快的特点,同时它还可在军事领域中支援各种创新活动。

4.增效性。军用高技术能使武器装备的效能大大提高,使部队的战斗能力增强。

5.时效性。军用高技术发展很快,其阶段性成果只有及时应用与推广,才能发挥巨大的军事效益。

6.智能性。能提高武器系统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7. 竞争性。各国军队为了走精兵高效之路,竞相发展军用高技术。

8.风险性。军用高技术是前沿技术,要进行超前性研究,其结果难以预料。

9. 知识性。军用高技术是以各种科技知识为基础的,其发展更离不开掌握各 种知识的高科技人才。

10.战略性。发展军用高技术是国家的战略决策 ,它直接关系到一国在世界战略格局中的地位。

三、军事高技术的重大影响

(一)新的军事改革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军事领域兴起了一场新的深刻变革.这场新军事变革具有划时代的特征,实质是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化革命在军事领域的反映。

(二)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其一,反应高速化。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是信息能力成为一种最重要的作战能力,成为现代战争手段的核心,使得战争反应快,打击快,转移快。其二,战争包括主动出击和防护,高技术的装备不但能使得主战方能在攻击上得到很好的先机,也能在防御上得到很好的保障。高技术使得国防变得越来越严密,使得国家在战争中很好的保存自己的实力。其三,高技术使得侦察技术有了飞速的进步,使得侦察不受到许多客观因素如地形,天气环境等,的影响,是侦察工作真正做到了眼观六路二厅八方。其四,高技术使得军事武器有了质的飞跃,使得其攻击范围更远,精确度越高。其五,高技术使得指挥更高效率。指挥在战争中占了主导地位,在现代战争中,利用高技术的全网络指挥越来越重要,只有在指挥上水平高人一等才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以上种种让我们都发现现代战争对于高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他也让我们不得不考虑到政治建设中,国防军事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如何理解和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它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古书有云:“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这些都说明只有使国家经济繁荣富有,国家武装力量才能强盛。由此来看古人也知道要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秦时的商鞅变法不仅使秦朝的经济有了高速发展而且由于推崇军功使得军队不断壮大,实现了富国强兵的政策,从而使秦国同意了六国,实现了霸业。我们发现,国家紧急条件与军事力量是相辅相成的。

党的十六大报告同样指出:要“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让我们以伊拉克战争为例,它是目前战争史上运用高新科技含量最高,对世界格局影响最大的一次。而高技术战争的基础是高技术,发展高技术仅仅用有限的国防经费是不够的,需要有国防经济整个系统来支撑。而且光有钱还不是唯一的条件,我们应该看到伊拉克国防意志和传统的作战模式与现代化装备齐全的美英联军的国防意图和现代化作战模式的利与弊。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保障和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国防投入,保障和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是协调国防安全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一个基本要求。为此,应当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视角,正确认识和把握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第一,两个建设相统一。当今世界,一个国家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既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又要有强大的国防实力,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江泽民同志指出,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和建立强大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两大战略任务,从根本上说,这两大战略任务是统一的。一方面,经济是国防的物质技术基础,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国防现代化提供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另一方面,国防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国防建设是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基本保证。如果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这两大战略任务出现失衡,必然危及到国家经济社会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第二,两个进程应同步。国家战略是一个整体,经济发展战略与国家安全战略之间的协调运行,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客观要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国家经济建设协调发展。面对我军发展现实水平与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不相适应,面对祖国完全统一的神圣使命,面对改革开放条件下国家战略利益的拓展,应该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不仅对军队的武器装备作战理论,编制体制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对军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构成战争基本要素的人,武器装备及人与武器的组合方式,都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高技术战争,实质上是高科技的较量与对抗。作为战争主体的人,谁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并把其科学有效地运用于战场上,谁就可以获得战场上的主动与优势。我们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必须加强国防教育的培训,坚实贯彻我们的爱国主义思想,灌输国防知识,培养国防观念,提高保卫国家和建设祖国的意识,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有关大学生诚信论文2500字

全文共 3170 字

+ 加入清单

正如孔子所说“言必信,行必果”,即“人无信不立”。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学生诚信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摘要: 所谓诚信,即诚实与守信,她是一种美德、一种品质,为我们中华民族世代所信奉。 诚信是立身处世的准则, 是人格的体现,是衡量个人品行优劣的道德标准之一。正如孔子所说“言必信,行必果”,即“人无信不立”。在全社会倡导诚信的今天,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接受文明教育最充分的大学生,应该身体力行,领文明之先风,做诚信之表率。然而,大学生的诚信现状让人无法乐观。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

根据我的了解,我总结大学生诚信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诚信,背信违约。

据《中国青年报》的一次调查统计表明,在校学生中未说过假话的平均只有6.2%,其中,幼儿园小朋友占84%,小学生占51.3%,中学生占20.1%,大学生占0.48%。孩子的心灵本是一张洁白的纸,纯真无邪,净洁无瑕。随着接触社会,童心受到社会的玷污,诚信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匮乏,到大学阶段达到了不诚实最低点。

2.抄袭成风,蒙混过关。

在大学制定的教学计划中,给学生留有很多自习时间用来预习、复习课程或涉猎课外知识。但现在有很多学生把这些自习时间用来打牌下棋、上网聊天等,要到交作业时,借其他人的作业花一、二十分钟完全抄袭过来就算完事。

尽管各高校都制定了严格的监考制度,不仅对考场纪律有严格规定,而且对监考老师的职责也有严格的考核,但学生的作弊方式还是层出不穷,无奇不有,作弊的手段也是防不胜防。

4.求职履历,“掺水”成风。

随着高校扩大招生,大学毕业面临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有些学生在求职履历上作文章,涂改成绩、夸大事实、制造假证件、虚构经历,绞尽脑汁玩手段。

5.助学贷款,处境尴尬。

为了保证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大力开展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涉及面广、支持力度强、深受广大学生欢迎的重要举措。国家推行政府贴息助学贷款政策,无需抵押。如期还贷,靠的正是学生的诚信。但结果往往让学校和银行处于尴尬境地,这是大学生诚信素质低劣的重要表现。比如前不久,中央财经大学的一项调查就显示,有20%的受助大学生竟然表示未曾考虑过还款问题!

虽然只是少数大学生走在不诚信的行列上,但他们影响的却是整个大学生队伍的荣誉。大学生诚信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但是针对以上大学生出现的诚信危机,我们又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大学生道德品质下降,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诸多的现实原因。

1.历史积淀的负面影响。

长期以来,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上,虽然形成了“童叟无欺,相互礼让”等诚信的经典之句,但在封建社会长期的专制下,人们的诚信意识也存在着扭曲的一面。历史上“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老实人易吃亏”等格言古训,导致人们在潜意识中诚信意识的匮乏。诚信的基本要求是诚实、信任、不欺骗,也就是以信用取信于人,对他人给予信任。这些格言古训恰恰违背了诚信的最基本要求。这也说明,历史积淀中的带有“世袭”观念的残余还在影响着当代大学生。

2.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也深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带来的新观念、新文化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趋势日趋明显;随着入世,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也就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当中,使他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这些新变化使得大学生在认知中产生了一种错位,那就是不诚信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甚至是获得利益回报的一个途径。这种负面效应的影响,对大学生心灵的腐蚀是不可低估的。

3.家庭教育对学生诚信品德形成的影响。

中国的家庭教育长期以来所强调的是智育,只要得高分、进名校,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甚至是可以忽略的。因此导致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有的家长只重视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忽略日常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子女平时的不诚实行为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有的学生家长不能以自身的行为影响子女,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诚信缺陷也是导致部分学生诚信危机的原因之一。

4.教育内部原因的影响。

教育内部的原因主要包括:(1)教师个人的诚信素养、教育价值观、职业道德、专业水平等都会影响教师教授诚信教育。(2)教育方式、方法问题。目前我们的教育方法以灌输、说教为主,将德育教育视为政治说教,或把德育教育当作知识“传输”,忽视情感教育。试想如果淡化情感教育,怎么会培养出真的情感!没有真的情感,又怎么会有诚信呢!显然,不诚信的教育方法也不可能结出诚信的果实。(3)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原因。由于高校内部管理不严给大学生不守诚信提供了可乘之机。学校在具体执行各种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公正和不诚信,也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诚信机制未能引入学校及学生群体,也使得学生诚信意识不强。

5.教育外部原因的影响。

教育外部原因的影响主要是指学校教育以外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作为社会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生存和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环境有着极大的关联。时下,社会大环境和家庭的负面影响对学校的冲击很大。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到社会关系中人际交往感情的淡漠、诚信的缺失、安全感的缺乏等,使人们对传统的道德观念和诚信原则发生了动摇和怀疑,也使我们当前进行的诚信教育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那么如何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呢?

首先,要在教育中加强对诚信教育的重视程度。教书育人,是教师工作之本。一般地说,“教书”是指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学生的智能;“育人”是指教师通过课上课下的教学和教育活动,通过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进行的一些显性的或潜在的政治、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目的就是要为社会培养和造就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及个性心理品质,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及技能的劳动者和接班人,即所谓“德才兼备”。诚信是道德修养、成才做事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教书育人一定要抓住诚信教育这个根本,时时事事处处突出诚信教育。我个人认为,狠抓诚信教育主要应从三方面入手: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时时事事讲诚信,给学生作诚实守信的榜样;其次,课堂教学要随时注重诚信教育。课堂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一定要充分发挥其育人的强大功能,把诚信教育落到实处;其三,充分利用学生课外活动,充分依靠全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依靠学生的各种组织,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深入细致的有针对性的进行诚信教育,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诚信道德修养,另一方面也使教育者自己受到诚信教育。

其次,要在管理体制中强化对于诚信的教育。我们知道,诚信是一种优良品质,是社会要求人们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带有某种程度的强制性。如果人们违背了诚信原则,不仅要受到遣责,而且要受到惩罚,特别是在利益关系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根据诚信的这一特点,在管理育人中,管理干部、后勤职工和教师一样,首先要诚实守信、率先垂范,还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各种诚信制度和诚信教育制度,以强化诚信教育。要把诚信的具体规定列入有关的制度中去,让全校师生都知道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所谓诚信教育制度,是指学校加强诚信教育的有关规定。认真执行诚信教育制度,决不能让投机钻营者得逞,也决不应该让老实人吃亏。另一方面,还要建立诚信的考评体系和相应的信誉档案,并和全社会的信用制度协调一致,同时加大对不诚信行为的处罚力度。这是诚信制度执行的关键和强有力的手段,它会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