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孩子的心愿读后感(20篇)

老实一词,在百度百科中的解释是,忠厚诚实,循规蹈矩。小编收集了论老实孩子与聪明孩子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3933

作文

71

篇1:从外星球来的孩子读后感小学生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在书店里,一本《从外星球来的孩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封面上,一个小男孩坐在一个星球上,被靠一棵银杏树,还有一只小猫给他献花呢!我想,这一定是个有趣的故事!

《从外星球来的孩子》是杨红樱写的,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患有孤独症的孩子,这个患有孤独症的孩子名字叫“宝宝”和一只可爱的小猫“胖头”。在春天就快到来的时候,球球老老鼠和笑猫整日陪着无所事事的胖头。

一天球球老老鼠和笑猫将胖头带到了一所宠物特技学校,胖头开始想学习钻圈,可是因为教练太可怕了,胖头就不愿意去学了,搜易老老鼠和笑猫就不得不给胖头换一个老师胖头爱上了音乐胖头每天都刻苦学习钢琴,它身上这种专注的精神令人敬佩。

这段日子里,胖头在银杏林里遇到了一个小男孩一个仿佛是从外星球来的孩子。这个怪孩子,不愿意与人交流,渐渐的,胖头学会了笑,走近了这个小男孩,也算是解救了他,使他的病慢慢的好起来了,并且还发现了这个小男孩有极高的音乐才华和绘画天赋,还受到了丁教授的赞美。宝宝和胖头来到了大剧场站上了舞台唱歌、弹琴,他们受到了热烈的掌声。

其实,我非常羡慕宝宝因为胖头学会了弹钢琴和笑,登上了大舞台,有一个仿佛是从外星球来的朋友。宝宝其实是得了自闭症的儿童,这还真是一种可怕的病啊,但是不管什么挫折都难不到我们,即使是有病或是家境贫穷,只要努力追求梦想,就一定会成功。

自闭症儿童太孤独了,他们需要一个能真正理解他们的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孩子,请你搬走读后感400字

全文共 38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在语文课上,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了《孩子,请你搬走》这篇文章。

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位母亲因为过度溺爱孩子,让孩子成为了一个没有责任心、没有担当,连一个成人该承担的责任都没有的人了!文章中的儿子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的缩写,现实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人,这群人是“啃老族”——当父母年老之后,仍然要继续为他们操劳,他们不是养育了一只日渐丰满有力的雄鹰,而是寄居了一只虫子,它要将滋养了它的鲜嫩骨头,一只啃到干枯腐朽,再无营养的“寄生虫”!

当我阅读完的时候,我心想:天哪!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一个自私、懒惰,没有独立生活能力,只会依靠父母的人呢?刚开始我认为那是母亲过分溺爱孩子的结果,是她自作自受。可事实证明,母亲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会害了孩子,让孩子搬走,自己去住。

我如果是文中的儿子,面对妈妈的决定,我一定会搬走,自己找工作,自己养活自己。

面对文中的儿子,我也想说:请你搬走!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从外星球来的孩子读后感小学生

全文共 736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会很灿烂地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颗还没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地看着长大,陪着他(她)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是参天大树!

春日的午后,坐于树荫下,我捧起《从外星球来的孩子》》,看胖头从无所事事,到最后宝宝和胖头来到了大剧场站上了舞台唱歌、弹琴,他们受到了热烈的掌声。一段神奇而温暖的成长之旅。爸爸笑猫坚信孩子胖头终究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学会等待。等待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积极发现的过程。胖头的品质、智慧、浅能,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得以显现。这种显现,往往稍纵即逝,笑猫有灵动的心与锐利的眼光,善于于无声处听即将响起的惊雷。最终胖头成功,实际也是笑猫的成功。

笑猫陪着胖头到宠物学校学这学那,最终选择钢琴,并为最后的成功准备了充足的条件,看笑猫爸爸不急不躁的等待孩子成功,并一直鼓励孩子,相信孩子。

给孩子自由是必须要做的。只有拥有了自由的孩子才能发展自己该发展的能力,体验该体验的感受,才能做回他自己,为他自己的人生负责。给他自由的方式就是放手,让他去大胆尝试。

笑猫带着胖头到宠物学校学习,从钻圈到钢琴,到最后引导孤独症孩子成为一个音乐天才。笑猫一直陪着胖头,看他慢慢的成长,一天天的长大。并一直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成为优秀的孩子。胖头的先天条件不如三宝和二丫,但笑猫一直在为胖头感到骄傲和自豪。

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笑的力量和执着的精神。也让我明白了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就一定会成功。笑一个吧,让我们每天都有一个好心情,去追求美好的未来。

我为你喝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全文共 1665 字

+ 加入清单

通观《孩子为何失败》这本书,我把它划为学校教学思想一类。在这个范畴里,作者霍特提出,教育上最可怕的问题是,教学效果很糟糕,学生学习失败很多,学校却坚称这不是他们的问题!霍特坚持认为,学校教育要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

霍特这样记述了他的一次听课:“这是一堂数学课。这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正在黑板上演算他所指定的习题,每演算一个步骤,他就以惯有的方式问学生:‘这样对不对?’上这种课实在是无聊透顶!我发现这种授课方式很难让我专心,班上大多数的学生也都各怀遐思、漫不经心,只稍稍注意老师是否叫到自己的名字而已。每个被叫到名字的学生,也不管老师的问题是什么,只一味地回答说:‘对。’这一堂课就这么无聊地进行着。不知过了多久,我的注意力逐渐涣散不集中。突然间,我好像受到某种冲击,于是又集中起精神来,我注视着这位老师,班上的每个同学也都注视着他。那位被叫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仔细端详老师在黑板上所写的字后说:‘不对,这里错了,应该是这样。’这位老师满怀欣慰地说:‘很好,你说对了,应该是这样。’说完,他将错字擦掉,重新改正。于是班上的学生和我都松了一口气,然后又各自进入梦乡了。”

课后,那位老师不无得意地告诉霍特,在他注意到学生开始精神涣散时,他向学生投掷了一个“变化球”。而霍特的遗憾是,这个“变化球”并没有让那位老师找到学生精神涣散的原因。这原因就是,老师讲的课枯燥无味!此时,学生常常会用逃避策略——含糊地说话,胡乱猜想,或者把问题抛回给老师。

这个场景确实无数次出现在我的课堂中。经作者描述出来,也让我汗颜。我的确做得很不够,或许想过很多点子,试图做出些改变,我也想在自己的学校里进行试验,但是很不现实。因为自己不讲让学生去学、去讲,心里没底,尽管改革的发起者是学校,但万一搞砸了,最后还是要自己承担责任。我宁愿没有报酬拼命地讲,也不愿意将话语权拱手让给孩子们。我们根本没有意识到,当我们要控制学生的学习或强迫他们理解某物时,他们会非常的痛苦和担心。一个真正用心思考的学生,他们之所以觉得学校难熬的原因,不只是老师所教的内容都没有意义,更因为老师总是说得头头是道,让孩子自己觉得有问题。这样只会出现更多学生为刻意取悦老师而学习。

作为老师,很少有教师愿意去了解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认识、学生对于该学科领域所持的心态以及他们的感受。我们自己认为很有趣的学科,对学生来说可能是非常枯燥难懂的;我们认为解决问题最佳的途径和方法,可能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教师在课堂上喋喋不休讲述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可能早就知道不需多讲;我们认为非常显而易见的教学内容,学生可能难以理解等待着我们详尽地剖析……

我们要帮助学生学习,首先就要对学生的知识起点、心理特征有较为清晰的了解,知道即将讲述的学科知识学生了解的情况如何,难点在哪里,应该如何去突破。在课堂上,要及时洞察学生对所传授知识的感受程度,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以适应学生的学习水平。这正是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

但是,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霍特说:“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就像手持照明灯踽行于夜森林的人一样。他在照明灯下所看到的情形,并非是原来的面目,而是早已被调整过的行为。换句话说,只要他提着照明灯走路,他就永远无法看到森林里夜晚的真实情况。”教师总是根据“照明灯照到的”情景来调控教学的节奏和进程,以为这就是课堂里的真实情况,由此做出教学调整的决定和判断,这就是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失败的缘由。正是教师自己,造成了学生错误的学习策略。

让学习有趣其实非常简单。霍特告诉我们:

1.孩子不需要教。不用老师教,孩子就可以学到很多,甚至学得更好;

2.孩子对成年人的世界以及我们的做事方式非常好奇;

3.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学得最好;

4.孩子为了某个直接的、有意义的目标而学习时,效果最好。

明白了这些道理,我们可以少讲一些,多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的机会。虽然我觉得以现实的状况来看,完全达到理想的教学状态实在不是教师一臂之力可以为之的,但本着为学生所想,站在学生的立场,多体会学生的感受,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还是可以去试一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600字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天地之大,亲子之爱发源于内心,诉说人最原始的本能。龙应台的文字浸润的是灵性的母爱光辉。她用自己最细腻的眼光观察孩子、用轻灵的文字记录孩子成长中变化。做一个幸福的女人,做一个幸福的母亲,这是读后最强烈的声音。

【摘录1】“他爬、他笑、他摇头、他站起来又一次摔跤跌倒,他眨动着圆圆滚滚、亮清清的眼睛。我总是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每一个举动”

【摘录2】“她着迷似的想吻她,帮他穿小衣服时、喂他吃麦片时、为他洗澡时、牵着他手学走路时、无时无刻她不在吻着娃娃的头发、脸颊、脖子、肩膀、脚趾头……”

【阅读感受】这是专属于母亲的文字,亲昵而热情。让我内心成为一名母亲的愿望更强烈。

我愿意以我的余生静静期待一个孩子的到来与成长。

【摘录3】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

【阅读感悟】静静等待一个孩子的成长,用最欣赏的眼光,最宽容的心灵。这是身为母亲的人的心灵感受,而作为教师,我们是否能够以此涵养等待学生的成长,正视成长风雨。需要教师的心中有慢下来的愿望,并需要有等待的勇气与耐心,并付诸实行。希望我的学生能够扎好美丽的蝴蝶结,并愿意与我共同分享。

【送您一句话】大海没有时间和沙子交谈,它永远忙于谱写浪涛。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我要做好孩子读后感800字

全文共 844 字

+ 加入清单

世俗的纷繁,事物的杂乱使我失去了读书那份闲情,特别是阅读长篇小说之类的作品。说出来惭愧,一本《三国演义》放在枕头边上足足有半年了还是没有啃完。有一天,老妈突然交给我一大捆书,“这些书都是我经过精心挑选的好书,好好看看吧!”

“这么多好书!”我惊讶地叫道,我心里十分高兴。毕竟有那么多好书,现在已经属于我的了。我最爱看书了,一秒也不浪费,我立刻把那一大捆好书捧进了我的书房,迫不及待地看起来。

第一部我看的是《笑猫日记——那个黑色的下午》。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一场震惊世界的大地震,让那个黑色的下午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中。在惨白的阳光下,笑猫走过一片又一片废墟,踏上了艰难的寻找之路。我看的第二部是《草房子》。作品写了男孩桑桑刻苦铭心、终生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六年。

看完《草房子》还来不及细细品味,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起《我要做好孩子》,津津有味地读起来。

主人公是金铃和她的爸爸妈妈。

金铃是一个胖胖的小女生,惹人喜欢。可是,一个活泼、快乐的孩子,一见到“学习”“考试”“作业”“数学”就要发疯。我们二十一世纪几乎所有孩子都与金铃八九分相似!家长、老师也许不知道,把我们淹没在题海里,结果不计其数的孩子戴上了度数不浅的眼镜!

金铃的爸爸是金亦鸣。他在本市一所著名的大学当教授。爸爸很忙,所以金铃有事就跟妈妈说。

金铃的妈妈叫赵卉紫。她在杂志社工作。因为金亦鸣做家务事做得不太好,所以赵卉紫也挺忙的。金铃有时也只能自己管自己了。

读完了《我要做好孩子》之后,我觉得当一个好孩子,这么不容易,这么不轻松啊!我知道许多家长会说,给我们多买一些作业做是为了我们好。不!这恰恰相反!人长期坐在椅子上会使屁股变大,而且一大堆习题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做多了习题还会犯困和近视……还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主”“自由”都没了,做家长的也太过分了吧!

虽然家长的行为让我们难以接受,但是我们还是尽力而为了。我的生活与金铃十分相似,所以,有一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我要做好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水孩子读后感

全文共 225 字

+ 加入清单

我现在在读的书是《孩子》,汤姆原来是一个扫烟囱,身上脏兮兮的小男孩,仙女们把他变成了水孩子,他在水里生活,遇到好多朋友,有龙虾,鲑鱼,也有很多敌人,比如水獭。他帮另一个水孩子把好多碎石变成石头花园,他是一个爱动脑子又勇敢的小男孩,我很喜欢他,我也想变成一个水孩子,在大海里自由自在的生活,玩耍。我喜欢大海,大海里又很多生物,哥哥有一本《海底两万里》,我下一本书就想读它,哥哥告诉我,大海很神奇,海底充满着奇妙,我很好奇,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到海底漫游。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我要做好孩子读后感

全文共 796 字

+ 加入清单

《我要做好孩子》这本书的主人公金铃是一个成绩中等,但机敏、善良、正直的女孩子,她为了做个让爸爸妈妈和老师满意的“好孩子”作出了种种努力,并为保留心中那份天真、纯洁,向大人们作了许多“抗争”……

书中的主人公金铃,虽然学习成绩不够好,但她也一直为做一个好孩子而不断努力着。金铃活泼、开朗、聪明、善良,由于体重过重,脸不知被掐过多少回。学习成绩老是中等,只有遇到对胃口的作文才会才思泉涌,超常发挥。数学成绩老让人头疼。每次考试一看到计算题就头脑发懵······

金铃看上去什么都不在乎,其实心思细密。旧的王老师辞职去了美国,她就张罗着写信,甚至会因为想念老师而半夜醒来。班主任邢老师突然生病了,她会想到老师是因为班级同学们累病的,心里会感觉很不是滋味。买了康乃馨去看望生病的老师时,为了不让病人生气,她把班里的情况避重就轻、添油加醋地说出来,善意的谎言说的班主任邢老师老师笑眯眯的。 金铃的善良、懂事也让人感动。有一次,她路过马路旁的一根电线杆,看见许多人围在那里,原来自家巷子里修自行车的老人突然中风去世,丢下了只有五六岁的小孙女幸幸无人照料。金铃把这个没家的孤儿领回了自己的家,非常细心的给她洗澡,还把幸幸抱到自己的床上一起睡,第二天她早早起床并且为幸幸穿衣服。为了让幸幸能留下来,金玲在这次考试中考了98分。这个平日被妈妈照顾得无微不至的孩子担当起了妈妈的角色。金玲这个富有爱心的孩子为了让幸幸有一件称心的圣诞礼物,她煞费苦心,终于买了一个连自己都没有的芭比娃娃送给幸幸……

那好孩子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我觉得首先要品德优秀,其次才是学习好,还要会关心他人。学习不好没关系,只要品德优秀就是好孩子,因为德智体美德在首位,学习和其他东西后天可以弥补,但德不好就无可弥补了。所以只要品德良好就是好孩子。其实会孩子是没有标准的,所谓“标准”也要因人而异。成为好孩子是所有孩子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努力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年发现孩子读后感

全文共 1123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阅读了《发现孩子》这本书后,对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有了一定的了解。本书是蒙特梭利著作之一,此书揭示了如何培养孩子的新观念和新方法。蒙特梭利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去观察、对外界作反应、去学习、去集中精力甚至让自己独处的需要。为此她一直致力于打破已有的教育传统,去寻求了解孩子和爱孩子的新方法。

在本书中她描述了孩子的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地唤起孩子学习热情的方法,正如她所言:“即便是对那些非常幼小孩子的教育,我们的目的不应是为他们上学作准备,而是为了他们的生活。”

蒙特梭利在书中提到任何一项教育制度的推行,绝对必须先从建立一个能够保护孩子的环境做起。孩子的生命始于成人,也终于成人,这就是生命的历程。只有孩子生活领域中所经历的爱,才是人类生命道德的理想境地,是一种自我牺牲、无怨无悔的奉献之爱。

有时候,我们会把孩子随心所欲的特性,误认为是任性的表现,其实孩子一点也不任性,只不过是因为我们对孩子的了解还不够罢了。大人的行为极有可能给孩子原本具有的天赋带来负面的影响。

蒙特梭利主张:“大人绝不应把孩子塑造成小大人”大人在帮助孩子做手脚运动时,明显是将大人的动作方式套用在孩子身上,这是一个普遍的错误,应对他们的行为不加干预让孩子依照自己的禀性去工作、活动。教育者的首要素任应是去观察孩子的人格,并对之予以尊重,当因为怕孩子吵闹而不让孩子和我们在一起时,我们就表现出对孩子的不尊重。在成人的世界里,让大人觉得欢心舒适的事对孩子的也照着做准不会错。

我们必须遵循这样一条原则:应尽可能地把一切留给自然,才能为孩子设计出一套科学的、有利于其身体成长的方案。唯有自由才能引导孩子的性格、智力与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自由还要求我们教育者应该以一种宁静的心态去关注孩子成长中出现的所有奇迹。自由的原则并非是放任的,而是引导我们从幻想进入现实,指导我们积极有效地照顾儿童的原则。

如果教师能够尊重孩子的自由对孩子有信心,如果教师能够把他的所学暂时放置一边能谦虚一些不把他的指导当成是必要的;如果教师懂得耐心等待,他一定会看到孩子所发生的全新转变。

孩子越专心就越能从工作中得到平衡,也越能发自内心地遵守纪律。要达到专心的地步,需要经历三个不同的步骤:准备期,有具体目标的工作和能让孩子的内在发展得到满足,使疑惑得到了解。一个精神不平衡的孩子是没办法专心思考的,他也就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蒙特梭利教育体系的基本方针,在于利用各种不同的感官教具唤醒孩子的安全感。教育宗旨志在引领、开发孩子的精神力量,而非一味地把知识灌输给孩子。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一位真正理解了教学之道的老师,才更懂得用比强迫压制更有效的办法来引导孩子走入正轨毫无疑问,这有赖于随时的观察以及持续的付出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孩子们的秘密乐园读后感

全文共 491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里,我读了杨红樱写的《孩子们的秘密乐园》一书。这本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书里面讲翠湖公园来了一个马戏团,表演的节目都是唱歌跳舞。孩子们都不喜欢看。于是马戏团就让专家宣传,结果大人们都上了当。突然有一天,马戏团把西瓜小丑赶了出去。于是笑猫一家就把他留了下来,在南瓜林给孩子们表演节目。后来在老老鼠、小白、菲宾、万年龟,还有小猫们的帮助下建立了一个西瓜马戏团。从此,楠木林变成了一座藏满了故事的神秘森林,变成了一个永远只属于孩子们的秘密乐园……

我想,生活在现代的我们,虽然拥有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但却被那一堆堆作业和各式各样的兴趣班压得透不过起来,自然、童真对于我们来说已遥不可及。敬爱的爸爸妈妈们,我们只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在幸福自由的生活中才能悟出生活的意义,幸福的真谛。父母的约束和过多的“爱”只会让我们如花缺水般枯萎,凋零……敬爱的爸爸妈妈,请还给我们属于我们的自由和快乐!

“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明天明天这歌声飞遍海角天涯,飞遍海角天涯……”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中华之崛起,让我们亲近自然,自由生长,尽情绽放吧!

凤城街道东风小学(5·1) 韩志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水孩子读后感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扫烟囱的穷苦的小男孩汤姆,他有一个师傅叫格林姆。但是,他对小汤姆一点都不好,经常虐待他。在这种恶劣的生长环境下,小汤姆养成了许多不好的坏毛病。一次,因为受到了人们的误会,他在逃避追捕时,沉到了中,仙女们把汤姆变成了水孩子。他在水里认识了很多动物朋友和水孩子,可是他总是欺负这些可怜的小动物和别的水孩子。水中的仙女们用爱来教育他,渐渐地,他一点点改变了。最终他在游向大海的过程中,终于学会了以爱来对待别人。后来在经历了无数次冒险以后,他还拯救了自己的师傅,成为了一个正直、勇敢、宽容、友善的人。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汤姆很棒,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不懈改掉了所有的坏习惯。我也要向他学习,努力改掉自己的坏习惯,做一个宽容、有爱心的好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1000字

全文共 1493 字

+ 加入清单

孩子慢慢来》这是台湾作家龙应台的一部作品。书中以第三人称来叙事,仿佛作者也在和读者一起来打量这对母子的生活常态,你看不到一个母亲面对着你絮絮叨叨那些生活的细碎。华安在玩耍在淘气在认识这个世界……妈妈在做家务在赶稿子在给孩子念书在生气……那些文字最朴实、最细腻、也最简洁地还原了一幅幅岁月画面,几乎取消了一切可能的抒情、感慨、议论、说教,只是干净利落的描述,让你看到,听到,触摸到,然后思考。

读了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作者用一颗细腻且充满无限爱意的心,描述了自己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语言极其朴素,展现的画面却让我感受到原来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可以这么温馨、可爱、温暖,而不是我听到、我看到身边朋友所描述的那么辛苦。也许作者也遇到了这样那样的现实问题以及艰辛,也许因为作者良好的家庭经济关系没有遭遇到那些辛苦,但也让我体会到,无论什么事情只要你用心,只要你展现正面的心态,美好还是生活的重头戏,关键是你有没有真的在那个当心存在,如果你也是一个孩子的父母,请问你有没有在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里只是开心地跟孩子做同一件事情,比如读书、做游戏。作者在每天早上送孩子去幼儿园的路上都会跟孩子一起温习一路上能遇到的所有的东西,会跟孩子讲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跟孩子一起体验那一路上所有可以体验的东西,虽然那些对我们来说非常非常普通,比如今天的蓝天上游很多白云,比如路边的树木花朵叫什么,但对于孩子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都是他想要去理解去认识的。

小孩子总是会长大,长着长着就慢慢走出了父母的视线,走着走着就有了属于自己的生活圈圈,也就与父母渐行渐远。但在父母的眼里,不管孩子长多大永远都是自己的小孩子,希望孩子永远像小时候一样依赖自己、信任自己,可现实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孩子从依赖父母到发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之后,慢慢就觉得父母的爱不再是生活中的唯一,甚至有时候成了负担,而造就这种负担的是没有有效的沟通,两者之间缺乏了连接。

龙应台也有这样的焦虑,眼看着自己从小带大,一直依赖自己的儿子到了18岁之后似乎已经成了陌生人,不见面的时候,电话沟通的内容总是“恩,好”式的一问一答,见面的时候,儿子总是跟自己没有话说,总是忙着要见朋友、同学,要上网。就这样,焦虑纠结着她,她强烈地想要改变,想要重新认识她的儿子,找回她和儿子之间的连接。于是,母子两人达成协议,用最原始的沟通方式---写信---来重建彼此的关系。

合上书的时候,我问自己:上一次跟父母亲密沟通是什么时候?我是否真的知道父母的喜好?我是否能理解父母说那些话的原因?我是否真的爱父母?我只愿意跟父母沟通什么?有哪些是我绝对不想跟父母沟通的?为什么?……

我从小学就远离父母寄养在外婆家,因为小时候家庭经济拮据,父母在外地工作,总是在从早到黑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忙碌着,印象中我们的沟通只限于对学习的简单沟通。后来工作了,离父母也较远,彼此的生活圈子、生活方式也没有什么共同话题了,有时候我会认为我说多了他们也不一定能理解,只是涂添他们的担忧,于是大部分的沟通变成是我去听父母唠叨邻里的一些琐事,家里的一些变化,而我对自己生活、工作的只字片语加深了父母对我一个人在异地生活、工作不易的担心,基本上每一年一次的回家机会,在家呆的不超过10天,而10天里真正静下来跟父母单独相处的也不过2天,2天能做什么呢?太少太少了。其实想一想,父母有时候也像是小孩子一样,想要去探索自己的孩子的世界和生活,想要更多地建立彼此的连接。

我们曾经不止一次讨论要如何沟通,如何有效沟通,何不把自己跟父母的沟通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来面对?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最关心你的是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笑猫日记从外星球来的孩子读后感 曾宝盈

全文共 239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我在图书馆里看书,无意中看到了这本《从外星来的孩子》。 这本书讲了,笑和胖头在学完钢琴回家 的 路上,遇见了一个“从外星来的孩子”他们发现只有胖头的笑才能让他走出自己的世界。后来,孩子的妈妈把胖头带进他的家。胖头发现了这个孩 一个天生的音乐家和绘画家,让他成为了一个正常孩子。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微笑是一种力量。胖头没有音乐细胞,没有节奏感,却比钢琴班中的笑猫弹得好。是因为他有一个优点“专注”。我知道了无论是人,还是猫,只要专注,就能成功。

读完这本书之后,让我受益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我要做好孩子读后感

全文共 494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里,我第一次翻开《我要做好孩子》时,就一下子被书中精彩的故事给迷住了。

作者黄蓓佳阿姨的笔下跳出了一个活泼可爱、善良宽容的小女孩——金铃。在老师生病时,她主动送去花朵儿关心老师;当朋友尚海被别人欺负时,她见义勇为;当她看见一只小鸟被顽皮的孩子弄死时,非常伤心,写下了《我真想为你造一片森林》,表达要爱护小动物的心愿……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主人公金铃与我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她跟我一样胖胖的;她与我一样善良;她也像我一样特别喜欢小动物,当我看到她写的那篇《我真想为你造一片森林》的文章时,我默默地和她一起流泪;我们的学习习惯都不是很好,上课有时会不专心……在这本书中映出了许多我的影子,所以我特别喜欢这本书。

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好孩子的内涵非常丰富,学习成绩优秀是好孩子的一种标准;兴趣广泛、知识丰富、才华横溢也是好孩子的一种表现;而像书中的金铃那样,虽然成绩并不是名列前茅,但她善良正直、宽容大度,又有一颗悲天悯人的高贵心灵,也可以成为一个好孩子……我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好孩子,努力学习、天天向上,并且拥有一颗金子一般的美丽心灵!

小朋友们也买这本书来看看吧,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做好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学会独自生存—《会做饭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能活下去》读后感

全文共 643 字

+ 加入清单

这学期,我一直在读一本书,叫做《会做饭孩子走到哪里都能活下去》,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是由丈夫信吾、妻子千惠和女儿阿花一起写成的。每个人以自己的角度,平静的写出了妈妈千惠身患癌症而给这个家庭带来的震动,以及对生活价值的发现。

他们一起与癌症做斗争。一直早睡早起、过“糙米生活”,一家子也很幸福。闲暇时刻,千惠教四岁的女儿阿花先从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开始,慢慢地,阿花学会了很多,甚至会做复杂的饭菜。时间一天天地过去,终于有一天,千惠被癌症夺去了生命,离开了她爱的人。

从此以后,信吾和阿花一起生活,但信吾根本不用为女儿担心,因为女儿的妈妈——千惠,在临死前教会女儿的种种本领,让她一生用不尽。读完这本书,我对它朴素得不能再朴素、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书名及内容而有了一种发自内心的震撼。千惠在阿花很小的时候就教她做家务事,因此自己死了,女儿还是生活得很好。这些被逼到绝路生出的点滴道理和智慧,看似好像简单,却是无比地珍贵。

阿花只比我小一岁,她家也不贫穷,却是在许多富孩子中比较能干的那几个!而现在的有些人,在家什么事情也不做,一天到晚自娱自乐,让父母“侍候”他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而我,有时候在家里也会偷懒。父母叫我干些家务活,我会嘟嘟哝哝,心不甘情不愿地把事情干了。比起阿花对家务事的积极劲儿,我倍感惭愧。心想:以后我要以阿花为榜样,多干一些家务活,学会在面对困难时,能独自生存下去!在忙碌的学习节奏中,静下心来看这本书,真好。它让我停下来,思考如何过简单、美好、独立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全文共 1326 字

+ 加入清单

孩子为何失败》是的作者是美国教育改革者,美国当代教育改革之父霍特的作品,这是他根据自己的教学日记写出的第一本书。

读了这本书以后,对书本的内容有一些感想:孩子为什么失败,我想关键在于无效的学习。孩子在课堂上运用策略保护自己这一举动就能够说明学习在他们心中是件让他们倍感恐惧的事情。因为家长和老师都相信通过学习孩子会变得聪明,而未经孩子的同意就强加一些意念在他们身上,孩子的身心都遭到束缚恐惧感便产生了。孩子来学校上课只是无奈而被动地服从家长的意志。他们在学校的任何表现也只是为了应付老师而已,有点行尸走肉的样子。

霍特先生的学生马朱莉在他叫学生举出p结尾的动词后,激动的叫起来“我做不到”。霍特起先不知道她为什么如此激动,后来通过慢慢询问终于知道了马朱莉根本不知道动词的含义而只是一味地跟着老师的步骤在想问题,而这些问题她根本想不出,因此她十分恐慌。像马朱莉这样习惯听命与老师的安排、习惯听取老师给予的答案的学生在中国传统教育的课堂上有很多。在古代的私塾,一般都是老师一边念四书五经一边讲解,学生只需要听着然后回去背诵。这中填鸭式的教学形式一直延续至今,无形中规定了师生的关系——生服从师。这种关系是机械学习的问题所在。虽然现在很多教师都想改变课堂上的师生关系,但是很多都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于是关系一旦约定俗成便很难改变,就像推翻封建王朝那样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像马朱莉这样机械地跟着老师走的学习是没有内质的,也就是说这个过程中根本没有她自己的思考存在。她就想是流水线上的员工机械地操作着。艾米丽也是个操作工,她背单词时总是不去看单词而随便拼一个,而后也不去验证是否符合发音规律,更无论说将拼读与意义联系在一起。在我们班上也有着这样的学生,他们有口无心地读着语文课文,结果在要求背诵课文时便总是疙疙瘩瘩的;他们也会有手无心地抄写着我划给他们的词语,结果有些学生写出的字是形似而已,拼出的拼音总是平翘舌不分、前后鼻音不分,总之杨相百出。这种机械行为主要在于缺乏“思考”,进而缺乏“理解”。我观察过我们班的几个聪明的孩子,他们不仅字写得好而且很准确,背书时也是一字不错。也就是说这些做得好的孩子并不是赢在多花了时间上,而是想霍特先生说的是赢在了里自控能力上,他们知道自己如何掌控自己的态度以及知道要用自己的思考去理解所要完成的任务,就是说要想在学习上略胜一筹就必须有自我意识。

学校生活往往不适合那些善于思考的学生

霍特承认,身为老师,他经常会以为自己和学生的兴趣基本上是一致的,他觉得学生们端坐在教室里听课是渴望学习,后来他才认识到,学生们来上学是情非得已。学生们上学的心理就像上医院一样。虽然医生强调他所开的药方对这些孩子具有特殊功效,但这些孩子所想到的却是药味苦涩,效果不彰,说不定还对身体有害。

在书中,霍特阐述了自己的教学理想:创设一个自由的课堂,学生们没有思想负担,就像他们小时候一样,对这个世界充满求知欲。对于一个教师来说,这是最重要的任务,要让学生感受到这个世界有趣、令人激动的一面,同时要让他们觉得这个世界是透明的,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学是孩子们的另一个家,一个随时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的家,这里是学习的天堂,而绝不是禁锢孩子们的地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我要做好孩子读后感400字

全文共 405 字

+ 加入清单

看完《我要做好孩子》这本书,小主人公金铃这个活泼、善良、可爱的小女孩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天中午,我和爸爸妈妈在饭桌上开了一个小小的交流会,主题就是“什么是好孩子的标准”。

我首先发言,我认为好孩子的标准是:身体好,学习好,有爱心。

然后妈妈说:“做一个好孩子,要懂得与人分享,要有规矩,身体要棒,思维能力要强。”

爸爸听完我和妈妈的话后,讲了自己心中的好孩子的标准:

1、有明确的目标,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规划,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

2、有自制力、有毅力,可以约束自己的行为。

3、有好的身体,健康的身体可以增强自信,身体不再是实现各种目标的障碍。

4、有学习能力,可以自己学到很多需要的知识。

5、逐渐认识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

6、随时把自己归零,当成一个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的人,随时随地接受新事物和新知识,并且学会辨别和接收。

我和妈妈都觉得爸爸说得最全面,忍不住点头。我立志要对照这些标准提高自己,做一个好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笑猫日记从外星球来的孩子》读后感 陈庆裕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笑日记从外星球来的孩子》。这本书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怏然,是小孩适合看的课外书之一啊!

这本书主要写了:春天就快到来的时候,球球老老鼠和我陪着无所事事、无比懊丧的胖头来到了一所宠物特技学校,我们希望胖头在这里找到自信与心中的光亮。在刻苦学习钢琴的日子里,胖头在银杏林里遇见了一个小男孩——一个仿佛是从外星球来的男孩。渐渐地,胖头走近了这个男孩,踏上了一段神奇而温暖的成长之旅。胖头和小男孩在一起的每天里,总有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难道他真是一个从外星球来的孩子吗?

最后,我感受到了:这些从严冬写到金秋的故事,犹如温暖童年的“心灵鸡汤”,犹如陪伴你成长的“心情宝典”。相信你将会在幽默好玩、美妙温暖的文字中,发现一条联通现实和幻想的秘密通道,相信你会感动,会流泪,会哈哈大笑,会开始生命中最初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全文共 2925 字

+ 加入清单

约翰霍特的《孩子为何失败》以日记的形式边叙边论他的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读了此书,我感慨万千。孩子绝大多数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孩子失败就意味着教学的失败、教师的失败。

孩子为何失败?我认为关键在于机械的学习。孩子在课堂上运用各种策略保护自己,信任这一举动就足够说明学习在他们心目中是件多么让他们感到恐惧的事情。因为现在的家长和老师都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孩子会变得更聪明。但是未经孩子的同意就强加一些观念在他们身上,孩子的身心都遭到束缚,于是孩子们对于学习的恐惧感便产生了。孩子来学校上课只是被动地服从家长的意志,他们在学校的任何表现也只是为了应付老师而已。

霍特先生的学生马茱莉在他叫孩子们举出p结尾的动词后,马茱莉变得很激动,脸上一阵苍白最后几乎歇斯底里的喊 “我做不到”。霍特先生最初不知道她为什么如此激动,后来通过慢慢询问终于知道了马茱莉根本不知道动词的含义而只是一味地跟着老师的步骤在想问题,而这些问题她根本想不出,因此她十分恐惧。像马茱莉这样习惯听命与老师的安排、习惯听取老师给予的答案的学生在中国传统教育的课堂上有很多。在古代的私塾,一般都是老先生一边念四书五经一边讲解,学生只需要听着然后回去背诵。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形式一直延续到现在,无形中规定了师生的关系——学生服从老师。这种关系是机械学习的问题所在。虽然现在很多教师都想改变课堂上的师生关系,但是很多情况下都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于是关系一旦约定俗成便很难改变,就像推翻封建王朝那样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像马茱莉这样机械地跟着老师走的学习是没有内质的,也就是说这个过程中根本没有她自己的思考地存在。她就像是流水线上的员工机械地操作着。艾米丽也是个“操作工”,她背单词时总是不去看单词而随便拼一个,而且也不去验证是否符合发音规律,更无论说将拼读与意义联系在一起。现在很多学生这样,他们有口无心地读着课文,结果在要求背诵课文时便总是疙疙瘩瘩的;他们也会有手无心地抄写着老师划给他们的词语,结果有些学生写出的字是形似而已,拼出的拼音总是平翘舌不分、前后鼻音不分,总之洋相百出。这种机械行为主要在于缺乏“思考”,进而缺乏“理解”。我观察过几个聪明的孩子,他们不仅字写得好而且很准确,背书时也是一字不错。也就是说这些做得好的孩子并不是赢在多花了时间上,而是像霍特先生说的是赢在了自控能力上,他们知道自己如何掌控自己的态度以及知道要用自己的思考去理解所要完成的任务,就是说要想在学习上略胜一筹就必须有自我意识。

机械的学习不仅表现为盲从地跟着老师走,还表现为盲目地学习着一些内容。霍特先生说他曾经见到过一个在准备化学

科测验的学生,那学生竟然对他说“碳酸钙可溶解于水中”。然后霍特先生反问他是否看到过石灰石与花岗岩溶解在水中,这使那学生愕然。显然他所学的化学与他所认识的真实世界,两者之间有根本的区别。学校教育与生活的脱节是件很严重的事情,现在那些编写教科书的人也在极力把两者联系起来,于是现在的小学教材中便有了很多生活化的环节,比方说说怎么和家人去市场买菜的,比如说识记生活中的各种标识……这样既能让孩子练习说话还能够让孩子知道一些生活中的事。但即使这样教材中的很多内容与现实生活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学生对那些内容不感兴趣,于是就会机械地跟着老师去学习,直到完成学习任务。

怎样改变这样机械学习的模式、让每一个孩子走向成功呢? 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要采取正确的教学策略

教师每天在教室里上课时,是否想到过这样的问题:教师做的事情里面,有哪些会帮助学生学习?又有哪些会妨碍他们的学习?我们很少思考这个问题,因为大家想当然地认为老师教的所有东西都会帮助学生学习。如果学生没有学到东西,那也是学生的问题;很少有教师愿意去了解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认识、学生对于该学科领域所持的心态以及他们的感受。

因此,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应该让学生学什么?而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最重要的任务是怎样创设一个自由的课堂,让学生感受到这个世界有趣,令人激动的一面,同时要让他们觉得这个世界是透明的,他们可以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习,首先就要对学生的知识起点、心理特征有较为清晰的了解,知道即将讲述的学科知识学生了解的情况如何,难点在哪里,应该如何去突破。在课堂上,要及时洞察学生对所传授知识的感受程度,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以适应学生的学习水平。当教师发现自己正在使用的教法没有效果时,要立即停止。教师要善于放弃某种教法,但不能放弃学生。

二、让学生改变对知识的盲目记忆

教师“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对学科知识盲目的记忆和背诵,在今天的课堂里司空见惯。很多学生一点也不喜欢,更不理解,但还是努力去做。他们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家长和老师高兴,因为他们觉得“老师想让我做一件事,我根本不知道让我做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让我做。不过我还是做点什么吧,这样他们就会放过我。”只要将这件事情做了,就没有人来烦他了。

如何判断一个学生是否理解某一知识或者观念了呢?霍特告诉我们,让学生通过体验来感悟和理解知识,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就有可能兴趣盎然,学习成功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增加。反之,死记硬背的机械式学习,会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厌恶学习,进而品尝失败的苦果。

三、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

山东杜郎口教学模式告诉我们:为什么教师讲多了,学生反而学不会,教师讲少了甚至不讲了,学生的成绩反而上去了?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教师在教。换句话说,教师试图控制学生的思想。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未必能接受教师认为最好的学习方式,而是采用他们认为最好的方式,以及适合他们的思考和推理的方式。但是老师很难意识到这一点,教师越是对学科的观念和结构认识深刻,就越想将这些传授给学生。在课堂上,当教师要控制学生的学习或强迫他们理解某物时,他们会非常的痛苦和担心。一个真正用心思考的学生,他们之所以觉得学校难熬的原因,不只是老师所教的内容都没有意义,更因为老师总是说得头头是道,让孩子自己觉得有问题。教师可以少讲一些,多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的机会。

四、要增加适当的激励机制

我们不能否认,所有的孩子都渴望成功,但是我们对成功的意义是否有相同的理解呢?其实就像“失败”一样,“成功”也是大人强加给孩子的观念。这两个观念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样不可分割。想让孩子们不经历“失败”,就爱上“成功”是不可能的。“成功”不应该是轻而易举一蹴而就的,并且“成功”不是永恒。“成功”意味着克服障碍——包括突破消极的想法与观念。即从“我不能”变成“我能,我可以办到”。所以对于孩子的“失败”和“成功”应该都进行激励。让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

政治学中经常提到价值观决定思想观念,思想观念决定行为。一所学校一个教师,如果关注的是近期易于实现的目标,想的仅仅是如何提升自己的名次和地位,那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然将目光聚焦于知识点的掌握和记忆,聚焦于如何提升学生的应试水平和考试成绩。现在相当多的学校的教育方式恰恰如此。如果关注的是孩子长远的发展,那就应该将目光聚焦在孩子的身上,以孩子为起点设计课程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热爱学习、渴望知识、追求新知的心态,以便使他们能够学习任何自己需要的知识,这才是成功的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全文共 822 字

+ 加入清单

孩子为何失败》一书是约翰·霍特根据他的教学日记写出的一本书,这本书记录了约翰·霍特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种种问题,可是现在这些问题正在我们周围发生着。这本书虽然在讲孩子为何失败,其实本质上不正是在探讨老师为何失败或教育为何失败吗?正如书中所说的“我们不应该认为学校是强迫学生听话做事的地方。如果学校只是教导学生必须学习的知识,那我们实在没有真正的教育可言。”

我们的教育想要达到什么目的?我觉得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可是纵观我们的课堂,很多时候学生无奈的被教师牵着鼻子一路前行,不是他们没有想法,是教师不给他们有想法的机会。所以我们的课堂首相要给孩子自由,要在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的给学生思想、言语和行动上的自由。那么首先表现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少讲。我们作为老师的,总是怕学生学不会其中的知识,总是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的讲解着重要的内容,其实不知道这对孩子也是一种伤害。有的时候孩子只要自己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下,也许有些问题都能理解。可是我们的教师总是把东西嚼烂了再喂给孩子吃,好让孩子只要张口就能把东西吃下去,就能一手营养,殊不知这种行为渐渐地会使孩子失去了咀嚼东西的能力,那么长此以往,思考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了。其次,课后教师也要给孩子自由。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让孩子也有发言权,当然不是随便的瞎说,而是有针对性的发言。有的孩子已经掌握了知识,可是教师却仍然要孩子抄写好几遍,这对孩子来说也是不公平的。所以在这些问题的处理上,教师也要给孩子自由,让孩子自主决定自己的作业,从而有大量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让孩子可以去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对世界形成自己的认识,有助于孩子今后的学习以及生活。

教育并不仅仅是教师一人的责任,更重要的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所以我们座位孩子成长路上的领路人,应该呵护孩子的好奇心,给孩子提供最大限度上的自由,让孩子能够自由发挥,自主探索,那么孩子才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阅读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作文例文8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