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写细心观察的作文【精品14篇】

导语:蜜蜂是勤劳的象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蜜蜂的优秀作文,欢迎查阅,谢谢!

浏览

7476

作文

14

篇1:细心观察绿萝的作文

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绿萝是一种人见人爱的植物,它和其他植物共同的特点是都有顽强的生命力,可是通过一件事,我感到我们家的绿萝比谁家植物的生命力都强。

刚刚买回家的绿萝又绿又长,可是在爸爸的精心养育中绿萝不但没有生长,反而有多个叶子变黄枯萎了,爸爸又气又急,妈妈忙把几个变黄枯萎的叶子很容易的拔了出来。我在一旁观察,这时我发现一个好现象,虽然多个叶子都掉了,但是在那些高叶子下面藏着几个小小的叶子,我心里暗暗想到绿萝地生命力真是太顽强了!

过了一个月,绿萝长得都垂到了地面,爸爸决定从绿萝地盆子里引出来一些,然后养在水里。我心里想,在土里还不好好长,在清水中肯定也养不成。过了几天,果然和我想的一模一样,那几个叶子垂头丧气的枯萎了,我怕爸爸生气,就连盆带花扔了出去。

这几天下了点雨,当我今天去扔垃圾时,又发现扔掉的那盆绿萝,没想到这几天的时间,又长得变了样,叶子绿绿的,浸在水里的根也很长,我心怀愧疚地对绿萝说了许多道歉的话。

一颗绿萝有那么强的生命之力,不光是植物,动物和人类都可以让自己的生命体现出无比的精彩,这是绿萝的成长给我的启示。

也许是时间给了绿萝再次生长的机会。有时想想只需一杯水,它就默默的长大,我们人类也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光彩有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细心观察一种植物的作文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科学课后,老师让我们回家种豆,细心观察豆子是怎样长成豆苗的。这是个有趣的作业,我迫不及待地想去弄个明白!

于是,我向奶奶要了几颗豆宝宝。那些豆宝宝们长得圆圆的,虎头虎脑,非常惹人喜爱。我找来了一个塑料盆,用几张餐巾纸垫在下面,把豆宝宝小心翼翼地放在纸上,再给它洒上点水,最后在上面给它盖上一层餐巾纸。准备工作就这样完成了。

第二天,我急匆匆地去看豆宝宝,揭开上面的“被子”,我发现豆宝宝的肚子长胖了,好像吃了好多东西,把肚子胀得那么大,又像怀孕的孕妇一样,真是可爱!

第三天,豆宝宝的壳开始裂开来。我仔细端详,隐隐约约看见它长出了一点点小芽。

第四天、第五天,豆芽好像在比赛一样,越长越高,可是中间的高,旁边的矮,这是为什么呢?我带着疑问好奇地去问奶奶。奶奶告诉我,豆芽生长需要一个适合的温度,越接近这个温度,豆芽的长势就会越好。而我种的豆芽长势不均匀就是因为容器四周与中央的温度不一致造成的。冬季外界温度低,容器四周的温度低于中间的温度,中间的豆芽生长较好;夏季容器中央豆芽散热透气差,四周的豆芽反而比中间的生长好。我终于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了。

通过这次细心观察,我不但感受到了快乐,还获得了知识。

结语: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过程植物的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细心观察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 今天,我帮我心爱的螃蟹加水时,把一盆水往螃蟹盆里随意一倒,只见一下子浑浊了,那时因为螃蟹盆底部被我放了许多淤泥的原故。当我放好盆子再来到螃蟹盆边时,惊奇地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 我看见泥中有一条明显的水流,在泥水中显得更加的清晰。我想:这水流从哪儿冒出来的?莫非是螃蟹?可螃蟹呼吸应该是一呼一吸,而不是只呼不吸才对呀?我为了弄清楚这件事,拿着夹子去试探,果真是螃蟹在作怪。我越来越矛盾,决定采取行动,便用两个晒衣夹夹住螃蟹的“大钳子”,就开始研究起来。 我仔细观察螃蟹嘴部,看见螃蟹一直在吐泡泡,便随着泡泡找,发现螃蟹嘴得来两边各有一个绿豆大的小孔,泡泡正是从里面冒出来的!螃蟹真的只出气不吸气?我更加奇怪:生物基本法则就是要呼吸,不吸,它怎么获得氧气呢?我再次认真观察了螃蟹的嘴部,忽然发现稍稍偏下的地方又有两个更小的孔,我想:这应该就是螃蟹的进气孔。为了证明,我拿了一小片面巾放在螃蟹的那两个小孔上,真的吸住了。我终于弄清了!那就是螃蟹的进气孔! 由此,我得出一个结论:大自然中有很多事物是不能,以常规的思维去想的,螃蟹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细心观察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你们穿袜子肯定要分左右吧!那你们穿丝袜分不分左右呢?要在以前,我一定会说:“不分。”因为,以前我都是随便拿一对,管它是左、是右。可要是现在呀,自从那天以后我改变了我的看法。

那天下午,妈妈说带我和弟弟出去转一转,我去换鞋穿袜时发现了一个奥秘。当我又随便拿了两个丝袜时,发现了他们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他们的共同之处是:都是一边高,一边低。不同之处是:高的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经过我的观察发现,高的是大拇指的所在地,低的是小拇指的所在地。我又问妈妈:“妈妈,难道丝袜分左右?”妈妈说:“当然分了,只是你不认真观察。”

是啊,我们一定认真观察,细心观察,我们身边的每个细节,哪怕是很小很小的细节我们都要认真观察。让我们做一个细心、认真的孩子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生活需要细心观察4年级作文

全文共 486 字

+ 加入清单

在四年级,有一道数学简便运算的题目,虽然现在对于我们来说很简单,可是当时,这道题目是有难度的。

“在二千以内所有偶数的和与所有奇数的和之差是多少?”搞什么东西?这种题谁会啊?老师出了题后,同学们都认为自己解不出来,所以目光呆滞,等待着老师的答案。

只有我还在思考。突然我好像想起了什么,于是我对同桌说:“请你相信我,答案是一千,我看一眼就知道了。”同桌没有理会我,他还在等待老师的答案。

老师终于开始讲题了,这既让大家等到了,也让我等到了。

老师的方法就是用公式,把两边得数之差求出来就行了,答案是一千。

我有些失望,老师的方法不是我所想的。可我同桌却目瞪口呆地看着我,然后指着我,对老师大喊:“老师!他、他一看就知道答案了,而且是对的!”

老师走到我面前,笑眯眯地对我说:“你的方法是什么?”我把我的方法说了出来:第一个偶数减第一个奇数是一,第二个偶数减去第二个奇数还是一,一共有一千个偶数和一千个奇数,所以是一乘以一千等于一千。

大家都在目瞪口呆地看着我,其实这些题需要观察,发现,是不会太难的。

生活也是这样,只要你善于发现,细心观察,你就一定会有收获。

[生活需要细心观察4年级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一、细心观察,手写心记

全文共 249 字

+ 加入清单

游记的写作犹如蜜蜂采花酿蜜,素材主要来源于游览见闻。细心观察,就是要抓住有特色的景观和对表达中心有重要作用的事物。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事物的特色都是在比较中显示出来的。游览过程中我们就是要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捕捉眼前的景物与其他地方的景物有什么不同之处。有些同学只顾热闹或贪玩,常常忽视景点中的人文资料,如神话传说,乡风民俗,名人轶事,诗词典故,碑文楹联等等,结果是丢了西瓜抓芝麻,写起?自然内容贫乏,索然无味。所以,必要时还必须心记手写,也可以回来后查看有关资料,以保证内容的丰富充实。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细心观察

全文共 608 字

+ 加入清单

温暖,是无处不在的,爱有多深,路就有多长。

——题记

朦胧月色,抛下几缕吝啬的光,小巷昏暗,依稀辨路,恂恂而行。

上初三的我改了走读,每晚回家的路,他总是独自回家,重复走着那条黑漆漆的巷子,耳边时而有:“小心,慢点”之类的声音……

一个月后的一晚,小巷“亮堂”了。阿南仔细地看了看,一位老者,在楼上拿着手电照着。迎着光,我依稀看到,那老者裹着一件单衣,手持着手电,照着。他嘘声说道:“今天估计是心血来潮,明天他准不会再干这差事”

第二个夜晚,光还在。

第三个,四个……

我动摇了,每晚那老者总会准时为他们照亮路,一次也没落过。我开始怀疑:这老者是否每届初三都这样,当孩子们下晚自习时,为他们照亮前行的路?

就这样,一个多月过去了,老者的举措是小巷不在昏暗,耳边不再响起“小心慢走”。放学归来的学生家长们脚下多了一份踏实,少了一份忧虑;它不仅是小巷敞亮,还使人心豁然

但,走向小巷深处,光亮渐渐被黑暗蚕食,覆盖,吞噬……

我不甘小巷深处依旧昏暗。次日,在回家的路上,他手中多了一个手电。老者与他相拭一笑。

从那时起,小巷处处充满欢笑,巷虽不长,但也已充实。我为自己的行为自豪愉悦,我想象着以后的美好。

一切似乎都事与愿违,没几日,老者“消失”了,小巷中唯有我的一束光,丝丝忧伤在小巷蔓延开来。

第二天晚,令人惊讶又惊喜的是发生了,好多人手中多了“一束光”小巷中充满了欢声笑语,还有:爱。我笑了,老者也许也笑了。

今晚,我回家时,墙上多了一盏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留心生活,细心观察

全文共 663 字

+ 加入清单

养成留心生活细心观察的习惯。观察习惯的养成,决非易事。时刻关注,主动观察,而非被动了解。如果没有养成留心生活,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即使写作的事物是熟悉的,也很难写出事物的特点,更不用说写得有趣、写得精彩了。因为观察对象本身不是我们的写作目的,展现其背后的与人性、人情相通的东西才是我们的主题,即要把微小、寻常、不起眼的事物写出灵性,写出神韵,写出味道。例如“花”是我们最熟悉的事物,但要把它细致入微的表现出来,就要花一番细致观察的功夫,请看着名作家宗璞笔下的《紫藤萝瀑布》:

片断一:

每一朵盛开的花,都像张满了风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这段文字,通过联想和想象,用大的事物作比,把一朵盛开的花描写得异常灿烂。“盛开的花”像“帆”,花托像“尖底的舱”,整朵花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这样一比,就把花放大了,读来眼前就出现了朵朵鲜花张着帆微笑着远航的情景。

片断二: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热闹!“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一串小小的花,通过“挨”、“接”、“推”、“挤”、“笑”、“嚷嚷”等动作描写,在读者面前就变成了一群活泼的孩子。作者之所以能将小事物写得如此有灵性,有人情美,就是得益于作者长期细致的观察。

留心生活,细心观察,就不愁写作文,反而会在写作中发展自己的情感和治理,净化灵魂,提升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细心观察

全文共 25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早上,妈妈买了几条泥鳅回家,我把他们放在一个透明的玻璃缸里,开始细心观察起来。

泥鳅摸起来非常光滑,所以,想要捉住它,得轻轻地去抓它。泥鳅的眼睛特别小,像两颗黑色的芝麻粒。嘴巴一张一合的,浮出水面时就会快乐地吐出一串串小泡泡。 我向它们投食物时一小点一小点地喂,因为它们不象别的动物一样抢着吃,狼吞虎咽的。只是想吃的时候轻轻咬上一小口。

那些最小的泥鳅也许太贪玩了,对我投的食物一点都不碰,你看,它们在水里尾巴一摇一摆的四处乱窜,简直像个顽皮的孩子,既活泼又可爱,多么自由自在呀! 我学会了仔细观察事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要细心观察

全文共 321 字

+ 加入清单

注意英语中一些表达上的习惯。比如在正式文体的写作中,很少用 “it isn’t”这样的略缩形式,而往往是一板一眼地写作 “it is not”。同理,在正式文体中的日期一般不缩写,阿拉伯数字一般会用英文表达(特别长的数字除外)。

许多同学在写作文时,习惯于把“since”“because” “for”这样的词放在句首引导原因状语从句。事实上,在我们见到的英语报刊杂志文章中,这样的从句一般都是放在主句之后的。另外, “and”也常常被误放在一句话的开头,表示两个句子之间的并列或递进关系。其实,经常留心地道的英语文章能发现,如果是并列关系,完全可以不用连词;如果是递进关系,用“furthermore” “what is more”更为普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细心观察一种植物的作文

全文共 711 字

+ 加入清单

荷花是圣洁美丽的象征,她出污泥而洁白无暇,洒清香而天然独秀,极玲珑又纯洁谦虚,亭亭玉立,惹人喜爱。

走近荷花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荷叶,像绿色的海洋。有的荷叶才只冒出一点嫩尖,可爱极了;有的已经长成手掌般大了,微风吹来,随风摇曳,高高挺立;有的已经长成“大玉盘”了,生机勃勃。一片片荷叶挨埃挤挤,好象是一群兄弟姐妹,心连着心,亲密无间。这时,吹来一阵风,“绿的海洋”霎时间波涛起伏,荷叶一片连着一片翻腾着,美丽极了。风停了,“绿的海洋”又平静下来了。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地滚动着,晶莹剔透,像一颗颗漂亮的珍珠。真是“一阵风来碧浪翻,珍珠零落难收拾”。

再细看。荷花千姿百态,洁白无暇,像水晶一样纯洁。有的才只有一个青里泛白的花苞,娇羞欲语,含苞欲放;有的只开了一半,一些花瓣散下去,另一些簇拥在花蕊旁,犹如一位衣衫未整的美人;那些全开了的,像一个个穿着洁白素净的衣服的姑娘在翩翩起舞;还有些,花瓣都掉光了,露出碧绿碧绿的莲蓬,莲子上面的小孔,似乎是一张张小嘴巴,正放开喉咙大喊着:“我成熟了,快来摘啊!”荷花散发出清新淡雅的芬芳,引来花蝶飞舞,嬉戏其间,令人赏心悦目。而那调皮的蜻蜓,扇动着翅膀,从那朵花飞到另一朵花,与荷花快乐地嬉戏着。我陶醉了,觉得眼前的荷花是一位位风姿绰约的荷花仙子在翩翩起舞。

荷花不仅美丽,而且很有用处。它的叶子能泡茶、做中药,莲藕能吃,莲子则是夏天清凉解暑的最佳食品。总之,全身都是宝。

荷花不像牡丹一样雍容华贵,不像梅花那样迎寒吐芳,也不像兰花那样小巧清秀,然而,她默默无闻地为酷暑散阵阵芬芳,送丝丝清凉。啊!我爱荷花,爱它那亭亭玉立的姿态,更爱它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风亮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细心观察

全文共 416 字

+ 加入清单

要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你就会发现许多竟使你大吃一惊的事。维·比安基在生活中就是这样的一位有心人。

维·比安基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自然科学家,他受父亲的影响,小时候就喜欢到动物博物馆里去看标本……所以,他积累了许多知识。当我读到《春天的计策》这篇文章时,不禁为他的仔细观察而兴奋,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这里写了白兔子、白山鹑什么的,一快到春天,就开始“换装”。白兔子换上了灰大衣、灰裤子;白山鹑换上了深色大衣、神色裤,把自己变得,在草地上不容易被敌人发现。伶鼬穿腻了白衣服,变得一身灰;白鼬也觉得赶不上潮流,改变了妆束:它浑身灰色,只有尾巴尖还是黑的。这样,它们就可以很好地躲避敌人的“追捕”了!

只有熟悉大自然的人,才会热爱大自然。维·比安基正是怀着这种希望在写作,他十分细腻地描写了动物与植物在一年四季中不同地变化。文章不禁生动,而且诙谐、幽默、有趣。使我们仿佛走进了大自然,仿佛就是它们中一员……

要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仔细观察,细心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留心生活,细心观察

全文共 720 字

+ 加入清单

广泛接触生活,将无意观察变为有意观察。作文是一种个性化很强的心智活动,应该融进写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就是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作者笔下也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表现方法。着名作家叶圣陶说过:“人生本就怀着情感的核的,果能好好培养,自然会抽芽舒叶,开出茂美的花,结出丰实的果。”由于学生对日常生活有着切实的感受,有着深邃的审美思辨与审美感悟,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情感浓郁,细腻委婉,有撼人的张力。如一位考生写了《两位母亲》,写“我”有两位母亲,两位崇高而伟大的母亲:生母和后母。然而,高考的档案表上只允许填写一个。“我不放弃生母,是她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做人的权利。她虽和爸爸离婚了,没有生活来源,仅靠不定期作生意糊口,但我每次去时她总是倾其所有。”“我”又不能不填后娘,她实在对“我”和弟弟太好了,一次,“我”摔伤了,“她用毛巾浸上热水为我敷筋鼓起来的地方。我亲眼看见她的双手烫起了水泡……”这双份的母爱摆在“我”面前,“但又必须选出一位来,我只觉得这选择很难很难。”此文将浓浓的情愫化为平实质朴的叙述,流泻着生命的真切体验,承载着浓郁的人间真情。

中学生可以接触的生活面是五彩斑斓的,学生理应融入时代,走进生活,感悟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校园生活,一节课,一次演讲,一场风波,一次误会,一次冲突;如个人生活,写自己的喜怒哀乐,缺点或优长,失落和成功;如家庭生活,父母的勤奋、善良、生活境遇,生存困惑,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如社会生活,印巴冲突,台海局势,神七升空,西部开发,反腐倡廉等。这些生活的层面都有可能进入学生的视野,让其自由创作,心意所向,笔端流淌的是充满灵性的歌,抒发的是自然纯朴的心曲,让其把花季雨季最迷人的瞬间浓缩在文章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留心生活,细心观察

全文共 1210 字

+ 加入清单

提起作文,学生都说难。难在何处?难在没什么可写。于是一些学生开始为完任务而编造作文,东拼西凑,作文成了“假话、假感想、假故事大全”。以致于高考竟有那么多考生不惜杜撰父母亲离婚乃至亡故的“逆境”故事,以表现自己“战胜脆弱”“追求坚韧”的品质的作文,就不足为奇了。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学生不注意观察、不留心生活是分不开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千姿百态的。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孩子们认识了形形色色的事物,并找到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对这个大千世界的理解。只有仔细观察,深入思考,才能将这个纷扰的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才能把握作文成功的奥秘。一位名师说过:“其实,空山鸟鸣,础润月晕,雨打窗棂,八面来风,一叶,一瓣,一笑,一缕,一思考,一闪念,都可以入诗入画入文,关键在于有无自我的心意在里头,又无自我的个性在上面,又无自我活生生的思考在深层。”作文离不开生活,离不开对生活的关注、思考、观察、提炼。大凡成功的作文,都离不开对生活的锤炼,创作的灵感都源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体会。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是至关重要的,也是解决学生“写什么”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作家叶圣陶在《拿起笔来之前》一文中指出:“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和仔细认识的习惯……对于写文章太有用处了。”既然观察生活是写作的起点,那么如何观察生活呢?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掌握观察的方法。观察是持久的知觉活动。事物是丰富多彩的,也是瞬息万变的。观察生活,不能只看生活的表象,而要深入细致、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我国着名的国画大师齐白石为了画好虾,专门养了一盆虾,非常认真地观察虾在静止、活动时的情景,如觅食时钳的舞动姿势,嬉戏悠闲自得的样子……所以,他画出来的虾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很有神韵。再比如着名作家老舍《小麻雀》中的一个片断:

雨后,院里来了一只小麻雀,刚张全了羽毛。在院里跳来跳去,有时飞一下,不过是由地上飞到花盆沿上,或从花盆沿上飞下来。看它飞了两三次,我发现它并不能飞得再高一些,它的左翅有几根长翎拧在一起,有一根特别长,似乎要脱落下来。我试着往前凑,它跳一跳,可又停住,看着我,小黑豆似的眼睛带着想亲近我又不完全信任我的神情。我想,这一定是一只养熟的鸟,也许很小便被养在笼里,所以并不十分怕人。可是它的左翎也许是被主人或别的孩子们给扯坏了,所以它爱人,又不完全信任人。

看,他观察得多仔细呀,完全把麻雀的神韵写出来了。“几根长翎拧在一起”,“小黑豆似的眼睛”,表现出来的是一幅失魂落魄、惊慌无助的神情,给人的印象是一只让人爱怜的小动物,黑豆似的大眼睛睁在人们心中,令人难忘。

留心生活,细心观察,方法很重要。不仅借助于看,而且要调动其他感觉器官,多方位、多层次的观察,看到事物的细微之处,看到事物之间的细小差别,看清事物的变化,看到事物不同的特征。这样,才能写出事物的神韵,攫住读者的心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