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国传统文化:元宵节的习俗推荐20篇

导语:我们刚刚送走快快乐乐的新春佳节,转眼间又迎来了热热闹闹的元宵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元宵节的优秀作文,欢迎查阅。

浏览

7376

作文

1000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100字

全文共 228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剪纸、贴对联、戏剧、国画,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剪纸。

每到年底,人们总是剪一些福字,还有喜字表示庆贺。剪纸的内容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比如花草树木、鱼虫鸟兽。剪纸刻着很多精美的图案,比如(天女下凡)。有一次,我奶奶费了很大的功夫,剪了一个很大的福字,上面有很多小星星,我一看惊呆了。那么好看的福字,真令我惊讶啊!我把它挂在墙上,那是多么的好看啊!这表示着我们一家人都有福气。多么好看的福字呀!你们过年有什么喜庆的事,也来展示一下吧。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作文

全文共 711 字

+ 加入清单

在当今开放的世界里,我们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大力弘扬华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这样,世界才会健康地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才能更加地充满生机和活力。

小时候,每当大年三十晚,村里便鼓声四起,霎时间村当街便挤满了人,有敲锣打鼓的,有扭秧歌的,有踩高跷的,有玩“龙”的,村里好不热闹。小孩子穿着棉袄在街上你追我赶,不时地放着炮,老人们聚成一堆儿聊天,年轻小伙儿、俊俏姑娘则在给人们表演节目。

而清明节,人们总会把嫩绿的柳枝插在门上;端午时,奶奶总会给我们系五线绳,煮鸡蛋,煮大蒜,包粽子……到了中秋节呢,我们一家老小坐在院子里,举头望明月,低头吃月饼,真是人间一大乐事。

可现在呢,“洋节”来袭,西方的情人节代替了我们的七夕节。洋节风靡而传统节日却逐渐被人们淡忘,身为一名中国人,你难道不应为此做些什么吗?

现在,每当过年时人们总是出去大吃一顿,守在电视机旁看春晚,有许多人在叹气,说:“怎么一点年儿都没有?”孰不知扭秧歌、敲大鼓等文化习俗正在挥手向我们告别。

清明节人们哪还会在自家门前插一枝嫩柳呢?仅仅去扫扫墓而已。端午节,还有谁会安分地在家包粽子?中秋夜圆之夜,又有谁会和家人们惬意地坐在院子里手拿月饼,抬头赏月呢?

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慢慢被人们所淡忘,传统佳节在现在的社会里日益冷清,怎能不令人担忧?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呢?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老祖先留给我们的无形财富,传统佳节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这些是我们民族的优秀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只能倡议大家为弘扬传统文化而贡献一份微薄之力。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属于这个民族,它更属于这个世界。我们要尽全力把我们的传统佳节推广到世界上,让世界变得更加炫彩多姿。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作文800字

全文共 833 字

+ 加入清单

去年夏天,蝉鸣聒躁,父母领着我至厦门游玩。行程过半,母亲提议去厦门边的小岛——鼓浪屿一日游。

由厦门鹭岛的渡轮码头乘游轮去鼓浪屿。游轮座无虚席,游客们迫切的神情似从眼眶中跃了出来,荡漾在暖热的海风中。解说员热情介召:鼓浪屿海浪击石,涛声如击鼓由此得名。

至岛上,人挤着人进大门,向右穿过排排高树踏在正路上,游人就像蒸发般散开,四周空旷。

环岛而行,路过几个不值得浪费时间的店铺便到了海边。道路与沙滩的界限似被橡皮抹去了,踩在细白的沙滩上,脚下松软一片。捧起被烈阳照得亮晶晶的砂子,观察细沙从指缝流走。浪花有节奏的拍打着沙滩,措不及防被海风拥了满怀,海风从蔚蓝海面出发,卷着咸味,扑向沙滩、绿树上。我感受风吹过发丝的清凉,冷冷的,退回几步又被阳光晒得燥热,道不明是冷是热。被风挑逗了,总觉得小岛真是可爱得紧。

买了收集印章的本子,每个店铺都有独一无二的样式,由此开启了集印章的“任务”。尝遍鼓浪屿精致小吃,喝了各家独酿的果茶,拉着父母穿过数条街,不知疲倦。红色的印章也在本子上多起来。看见一家“贝壳馆”,爬在玻璃上观察各式各样的贝壳。有些反射了阳光,辐射感迷人眼,心里总惦记这里印章得有多漂亮啊!参观结束,工作人员告知印章没墨。脸上的笑意飞走了,耷拉着脑袋离开。

“涛声如击鼓”击的正是日光岩,它是鼓浪屿的最高峰,也只有92.68米。可见鼓浪屿小巧精致,当之无愧。山下绿意正浓,向上望足见山势之挺拔。沐浴着阳光的照拂,登上步步石梯,沿着修理整齐的小路登近岩顶。路陡然变窄起来,窄得只够一人走过,两边架起抚手。“消失”的游客在此会聚,一个挤着一个攀上了岩顶。岩顶不大,光秃秃的。没有植被遮挡,烈日尽情在我身上洒落光辉,风早已吹不走热浪,留下的都是夏的气息。站在岩顶,足已纵观小岛全貌,海水紧紧裹住小岛,沙滩圈住小岛的绿意。葱茏的绿,整齐的房屋,细细的白,纯净的蓝,交错构成小岛全貌,充满了夏天的味道。

又坐渡轮返回,远离令人留恋的小岛,吹着海风。心中早已有台相机,拍下鼓浪屿的景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国传统文化春联

全文共 40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传统文化,犹如一条大河,源远流长。里面有:中国结,雕刻,脸谱......其中让我最喜欢的是春联

在春节来临,千家万户写春联,贴春联。写春联的时候可以用金色或黑色的毛笔来写春联。春联的长度约95厘米,宽约12-20厘米。春联有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两条对联,第二部分是有横幅组成。下面我为大家讲一个春联的故事吧。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早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茶,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伤害了人,两个神人就把他们捆起来,送去喂虎。鬼魂们都怕两个神人。于是人们刻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避邪。后来人们刻上他们的名字,在桃木板上写对联,结果同样避邪。终于人们在红纸上写对联。然后成了春联。

中国的传统文化很多我都喜欢,智慧和才干的人们我更喜欢。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五年级中国文化议论文

全文共 756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汉字拥有着6000年的历史,实属中国传统文化。但随着时间的演变,时代的变迁,互联网时代逐渐渗透入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人们也渐渐不了解这一美妙的文字,不关注我们身边的龙文化。

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可以简略归纳为五个阶段:声、形、象、数、理。考古学家大约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遗址等地方,已经出现刻划符号,共达五十多种。它们整齐规范,并且有一定的规律性,具备了简单文字的特征,学者们认为这可能是汉字的萌芽。可能这就是我们文化的开端。

汉字的演变过程是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的过程。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形;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稳定下来: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折”的基本笔画,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下了。一千多年来,楷书一直是汉字的标准字。

如今人们都使用手机打字,不仅使人们的汉字量大大减少,还不理解汉字的真正韵味。网络用语的雨后春笋,越来越多的简易文字代替了原有的文字如:“蓝瘦香菇”它的本意是指“难受的想哭”。其实这些网络用语大多数是因为在打字时不小心打错或音节相似发音相意的意思。

学生们的语文功底也越来越浅薄,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也逐渐淡薄。仅凭在学校里学的,在名著中看到知识,怎么将中国文化传承下去。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少数民族女真族的文字也即将失传。相信在不久,就会有更多有历史意义的文字失传或流失。

无法想象在未来人们都不在使用古人留给我们充溢这智慧的结晶——汉字,而是都在使用网络用语。

而我们中学生,现在应该做的是放下电子设备,拿出一本书。在寂静的夜里,轻轻的翻阅它,领悟更多我们从未知道的知识或感兴趣的知识。

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字里蕴藏着古人的智慧;一本知识齐全的书中学会更多的道理;一座文化古城里充满了文字的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国传统文化之核心理念——孝

全文共 2361 字

+ 加入清单

古人曰:“半部《论语》治天下”。古人亦曰:“以孝治天下”。《论语》中对孝的论述达十四次之多,可见古人是非常注重“孝”字和践行孝道的。今人中亦有注重“孝”字和践行孝道的人,但这种人越来越少。相反,不孝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给“孝”字帖上了封建思想的标签,便以为自己可以大行其道了。父母老了,他们不但不行孝道,甚至连赡养老人的义务也不履行,更甚者则把父母赶出家门。我曾看过中央电视台十二频道的《道德观察》栏目的两期节目,一期讲的是江西省上饶市皂头镇80岁的姬秋香老人被自己的子孙虐待,记者采访时,还在忍受不懂事的重孙子用木棍打,用椅子砸。另一期讲的是江苏秦邮94岁的高怀山老人在大夏天被儿子赶出了家门。

令人欣喜的是“孝”字并没有被社会遗弃。昨天,我从《新闻联播》里看到了辽宁沈阳菩遥山墓园推出大型浮雕“二十四孝景观墙”,辽宁沈阳在大力弘扬孝道。前段时间我还通过网络看到许多地区和部门都在进行“十大孝子评选活动”,并且在回村的路上看到了我市“十大孝子评选活动”的宣传标语和宣传画,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孝文化就在我们身边。鉴于此,我认为有必要把《论语》中的“孝”字梳理一下,看看儒家心目中的“孝”究竟是什么样的。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儒家认为“孝”与“弟”是“仁”的根本。《论语·学而》第二章就引用了有子的话谈论了这个问题。“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中庸》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什么是“亲亲”呢?“亲亲”就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一个人的身体是父母给的,一个人之所以能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养育。生育之恩,养育之恩,重于泰山,为人怎能不孝呢?《孝经》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大学》讲究的是自度和度人。自度者乃修身,度人者乃亲民。只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睦,正确对待自己的亲人,才能修好自身,才能家和万事兴。所以说,孝悌是仁的根本。一个人谨遵孝悌之道,才能达到仁的境界。一个人只有达到仁的境界,道德才能高尚起来。一个人只有道德高尚起来,才能入“道”。

“孝”之重要性,毋庸置疑。那么怎么做,才算孝呢?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句话也出自《论语·学而》,是《论语·学而》的第十一章。这一章告诉我们孝的第一个标准是“无改”,即父母的优良传统要继承和发扬。父亲在世时,志向要同父亲一致。父亲去世后,言行要和父亲的一致。能把父亲的好的做法保持一个很长的时间,再改革创新才是孝。人生于世,稍微学到点东西,就认为自己了不起了,认为父亲落伍了,违逆父亲,怎么能算是孝呢?这连做人的基本道理都还没有弄明白,就妄言对错,结果只能害人害己。不同的年龄段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是不相同的,父辈吃的盐比小辈吃的面多,这话并不是老人们用来炫耀的。

第二个标准是“敬”,即赡养父母时要心存敬意。父母老了,做子女的要供父母穿衣、吃饭、住宿和出行,要像小时候父母照顾自己一样地照顾父母的饮食起居,这是赡养父母,赡养父母是义务,做子女的要一心一意地去做,不能心存不满和怨恨。这是最基本的孝顺。如果连这个都做不到,那就如犬马,不配做人。但是,仅仅如此,不算真孝。孝顺父母的关键是心中对父母心存敬意,做到恭敬、尊敬、敬爱父母。这个观点是子游问孝时,孔子讲的。《论语·为政》第七章记载“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第三个标准是“无违”,即对待父母要讲究“礼”。《论语·为政》第五章记载“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就拿“生,事之以礼”来说吧。“出必告,反必面”是礼,现在的人认为这是繁文缛节,不必拘礼,这是大错特错的。再比如“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父母去世,做子女的通过丧葬和祭祀表达自己的哀思,更要符合礼。今日听说,有人清明节在父母坟前,花钱租人哭祭自己的父母,自己心中无父母,花再多的钱,祭奠的次数再多,又能起什么用呢。

第四个标准是“父母唯其疾之忧”,即不要让父母为自己担忧。这是《论语·为政》第六章孟武伯问孝时,孔子的回答。除了自己有病让父母担忧之外,做子女的不要让父母再为自己的其它事担忧。父母一生都在为子女操心,只要父母有能力,就一定为子女的衣食住行操心外,子女的学说话、学走路、求学、就业、结婚、生子等一切大小事宜无不牵动父母的心。做子女的要学会自理、自立、自强,尽量不让父母操心。

第五个标准是“色难”,即侍奉父母时要和颜悦色。《论语·为政》第八章记载“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物质生活条件容易,为父母提供幸福的精神生活环境难。孔子就认为,有事情,晚辈代替长辈做,有酒食,晚辈请长辈享用,这只是当学生的对待老师的态度。子女对待父母,只做到这些是不够的,在父母跟前,子女还必须有好心情、好脸色,让父母因子女而高兴和幸福。

第六个标准是不要远离父母。不少现代人以工作忙,来去不方便为由,开脱自己。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第七个标准是要了解父母。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所说的孝道并不虚伪和残酷,这和《二十四孝图》有很大的差别。今人对传统孝道有看法,认为孝道封建,不值得宣扬和推广,主要是因为《二十四孝图》。《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并配有图画,其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等内容确实不合人之本性。老莱和郭巨之流孝顺父母的精神是可嘉的,其做法是不可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倡导保护中国传统节日

全文共 727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记载,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认为应该继承这些文化,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中华民族具有自己的文化本位,我们需要坚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性。近年来,一些西方节日试图涌入中国,中国的一些年轻人深受这些带有浓郁宗教的节日吸引,却忽视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学习和保护,我认为这种崇洋媚外的思想是不正确的。大家不能单单因为西方的节日带有异域风情、特殊思想文化,而在保护本国本位文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种现象不仅令人寒心。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呢?

首先,中国共产党员以身作则起领导作用,在互联网上刊发了一篇评论《党员干部不应该过洋节》,以此来教育人们应如何对待过洋节这一问题,呼吁人们重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万万不可被西方文化“牵着鼻子走”。

此外,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也引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这是中国情人节“七夕”首次写进中国办公厅文件。这有很好的示范作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节的涌入,使国人清醒地认识情况。

而且保护并重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应从“小树苗”开始培养。我们应该从小教育、培养儿童的思想,毕竟他们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将来需要他们来呢接受,我们应该在他们身上多下些心血,教育儿童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正确对待洋节。比如:教育他们中国传统文化背后的一些有趣的故事,便于他们最大程度的理解接受。万万不可在新一代手上出了差错,使将来出现更多数典忘祖的情况发生,那么这样的话,后果将一发不可收拾。

重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并继承这些传统节日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小学二年级优秀作文传统文化

全文共 625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袋,习俗丰富,寓意深刻。这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佩香袋。

传说在古代,每年的五月初五都会有妖魔鬼怪出来伤人,只要度过这个节日,人们就能平安无事。每当端午节的前夜,人们总是惊恐不安,这时,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听到了人们的心声,于是托梦给大家说妖魔鬼怪害怕金属和香气,然后化作一股清风不见了踪影。说也奇怪,梦做完大家都醒了,于是赶忙找来金属和香料放在床头,等第二天起来一看,自己和家人都没事,于是每年端午前大家都要准备香料和金属,到如今香料已经演变成了香袋。这就是端午香袋的传说。

我和香袋也有着一段记忆深刻的往事。6岁那年的端午节,我早早地起床,阿太捧着一个红色的东西放到我手里,笑眯眯地对我说:“轩轩,这是香袋,用来驱虫的,是阿太缝来送你的。”我打量着这个香袋,上面是两条红色的小鱼,小鱼中间有个蓝色的球,上面绣着一个大大的“福”字,漂亮极了。凑近一点,还能闻到丝丝香气。我知道端午节佩香袋的传说,心里非常感动,阿太缝制的这个香袋,承载着她对我的祝福,这一针一线都是阿太对我的爱呀!我高兴地拿在手里,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双鱼报福”!阿太笑了,我也笑了。那年的端午节,我过得特别开心。

现在阿太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每年端午节我都会想起那个宝贵的香袋和记忆中阿太的模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全文共 1125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传统文化——过年风俗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中的传统佳节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

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必须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一样: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守岁放鞭炮贴春联拜年演变起源:春节和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向延续到这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传统文化作文:中国剪纸

全文共 73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剪纸(Chinese paper cutting)是一种镂空艺术和最为流行的汉族传统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剪纸这门艺术在北方广为流传,现在,剪纸更多的是用于装饰。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甚至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人们以前还常把剪纸作绣花和喷漆艺术的模型。

剪纸不是用机器而是由手工做成的,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剪刀剪和刀剪。顾名思义,剪刀剪是借助于剪刀,剪完后再把几张(一般不超过8张)剪纸粘贴起来,最后再用锋利的剪刀对图案进行加工。刀剪则是先把纸张折成数叠,放在由灰和动物脂肪组成的松软的混和体上,然后用小刀慢慢刻划。剪纸艺人一般是竖直握刀,根据一定的模型将纸加工成所要的图案。和剪刀相比,刀剪的一个优势就是一次可以加工成多个剪纸图案。在农村,剪纸通常是由妇女、姑娘们来做。

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犹如一株常春藤,古老而长青,它特有的普及性、实用性、审美性成为了符合民众心理需要的象征意义。过去,这是每个女孩所必须掌握的手工艺术,并且还被人们来品评新娘的一个标准。而职业的剪纸艺人则常常是男人,因为只有男人才能在作坊里一起劳作并挣工钱。今天,有许多学艺术的人都将剪纸用各种方式表现出来,如:舞蹈《简化女》、《剪纸娃娃》等。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剪纸这象征着中国的工艺制作会被 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国传统文化过年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全文共 327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传统节日中我比较喜欢春节

春节在农历正月初一,是我们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是怎么来的呢?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它在农历正月初一的时候,都会来袭击人类的村子。有一个年轻人刚刚经过一个村子。一位好心的老奶奶就给了他点食物让他快到山顶上去躲避年兽。年轻人很感动为了报答好心的老奶奶他决定帮助老奶奶赶走年兽。他就在老奶奶家里放了很多鞭炮,再穿上了红装,把房子打扮成远过望去像一个红红的怪物。年兽来了,推开门听见了鞭炮声,又看见了红色的怪物以为是比自己厉害的怪兽立刻就逃跑了。我想春节就是这样来的吧!

过年不仅仅是长大一岁,而且妈妈还会给你买新衣服呢!吃很多好吃的东西,和很长时间没有联系的朋友玩。过年,也就是春节,是一年中最难忘,最轻松的节日。我特别喜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国传统文化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十字绣在我国流传已经很久了,它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文化。我特别喜欢,因为我的妈妈是一位十字绣高手,她已经绣过七八份十字绣的大型作品了。现在,她又绣了“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有2米多长,74厘米宽,桥上、河上、地上、树上、房子上、店里……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在上面了。

“清明上河图”上,有挑担的农民,有赶驴骑马进城去赶考的,还有走江湖的医生,留着长胡子的道士呢!

这幅画,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一个人骑马,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碰上对面来的一乘娇子,就在那时,那个骑马人一下子拉住了马笼头,这才没碰上。不过,这么一来,却把马右边的两头小毛驴吓得又踢又跳,站在桥头欣赏风 景的人,被毛驴惊呆了,过了好一会才连忙回头赶小毛驴。

我真佩服妈妈,她绣出了“清明上河图”,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英语作文A Chinese holiday is gaining worldwid

全文共 3017 字

+ 加入清单

SomeHolidays are so much fun that they catch on outside of their culture. The most obvious exampleisprobably Christmas, which is celebrated around the world by people who aren’t even Christian. Similarly, in recent years,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has moved beyond China to become an international holiday celebrated by people who may know little about the holiday’s origins.

有些节日实在是很有趣,所以在本土文化以外的地方也很受欢迎。最明显的例子可能就是圣诞节,世界各地的人都会庆祝圣诞节,即使是非基督徒。同样,最近几年端午节已经不局限于中国,成为国际性节日,而庆祝的人可能对节日的由来并不太了解。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one of three majorChineseholidays, along with the Spring and Moon Festivals. Of the three, it is possibly the oldest, dating back to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in 227 B.C. The festival commemorates Qu Yuan, a minister in the service of the Chu Emperor. Despairing over corruption at court, Qu threw himself into a river. Townspeople jumped into their boats and tried in vain to save him. Then, hoping to distract hungry fish from his body, the people scattered rice on the water.

端午节与春节和中秋节并列为中国三大节日。这三个节日中,它可能是最古老的一个,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7年的战国时代。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楚国的大夫屈原,他因为对朝廷的贪污腐败感到绝望而投河自尽。镇上的人纷纷冲上船去救他,却没有成功。后来大家把米撒到水里,希望把饥饿的鱼群从他的躯体边引开。

Over the years, the story of Qu’s demise transformed into the traditions of racing dragon boats and eating zongzi – a kind of rice wrapped in bamboo leaves. The races have certainly captured the imagination of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Every spring there are nearly 60 dragon boat races held outside of China in cities from Vancouver to Sydney, from Gdańsk, Poland to Cape Town, South Africa. Canada alone has nearly 50 dragon boat teams and Germany has nearly 30.

多年以后,屈原逝世的故事逐渐演变成赛龙舟和吃粽子(一种包在竹叶中的米食)的传统。这些竞赛显然激起了世界各地人们的想像,每年春天有将近60场龙舟赛在中国境外的城市举办,从温哥华到悉尼,从波兰的格但斯克到南非的开普敦。单单字加拿大就有将近50支龙舟队伍,德国则有近30个。

So what is it about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that appeals to foreigners? “It’s an unusual

sport,” says one racer from Germany. “It’s not like everybody’s doing it. That’s one of the reasons that there’s such great team spirit in a dragon boat team – everybody feels like we’re doing something special.” And what about the zongzi? “Ehhh, they’re not bad, I guess,” he says. “Something of an acquired taste. I just haven’t really acquired it yet.”

那么,为什么端午节赛龙舟会吸引外国人呢?“这是一项不寻常的运动。”一位来自德国的参赛者说,“这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在从事的运动。这正是龙舟队的团队精神如此高昂的原因之一,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在做一件很特别的事。”那么粽子呢?“喔,我觉得它不难吃。”他说,“那是一种需要后天培养的品味。我只是还没培养出来罢了。”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also called the Duanwu Festival ,is celebrated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month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calendar.People always eat rice dumplings and watch dragon boat races to celebrate it.

The festival is best known for its dragon-boat races,especially in the southern places where there are many rivers and lakes. Ití?s

very popular.

The rice dumpling is made of glutinous rice,meat and so on. You can eat different kinds of rice dumplings.They are very delicious.

And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for Qu Yuan. He is an honest minister who is said to have committed suicide by drowning himself in a

river.

Overall,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very interesting!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400字五年级

全文共 422 字

+ 加入清单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陵镇,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博物馆里三座坑共8000多陶兵马俑,组成了气势宏大的军阵排列。

据历史记载,战国时期流行用活人殉葬,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的建议,保留活人为国家守卫边疆,从而改用陶俑殉葬。

兵马俑气势宏大,栩栩如生,面部表情都神态各异。在出土的陶俑中,没有两个陶俑的表情是完全相同的。古代匠人的手艺让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关于兵马俑还有各种奇闻轶事呢,最搞笑的要算那位德国小伙子冒充兵马俑了。2006年,一德国小伙子跑到了中国西安玩耍,大概是太爱兵马俑了,竟然花了一周时间自制服装,混入1号坑,跟真的兵马俑排排站。后来警察接到游客举报:“那个兵马俑眼睛会动唉!!”警察跑到坑里,找了他半天,可他仍旧保持不动,直到被发现后抬出坑外……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十几年,但是其搞笑程度依然不减。

兵马俑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如果有时间,您一定要去看一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国传统文化100字作文精选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一: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的经验,智慧的结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在当前文化缺失,物欲横流的大环境下,有不少人误认道德是限制人们行为的条条框框。其实,有道德的生活才是真正正常,幸福的生活。

天有天道,人有人道,人与自然环境相处也有其道。如果我们了解人道的内容,在人与人相处时,就自然能和谐有序,从而减轻现今人们所承受的来自人际关系紧张,人事冲突频繁的精神压力。这种人类生存之道就在传统文化里。

二:中国传统文化

说起传统文化让我想起我们家特有的风俗习惯。

奶奶家每逢春节都会用大红枣蒸一些花馍,用来纪念我的太奶奶和太爷爷。我最喜欢的是奶奶会给家里的每一位成员蒸一个大馍,别看它只比其它的馍多了一个枣,

其实,它的“肚子”里有小秘密。它们中间有一个馍里有硬币。谁要是选中了,就会成为这一年的幸运之星。奶奶总让我第一个选馍,我会仔细打量一番再去选馍。

你们是不是和我一样喜欢这个风俗,对吧小伙伴们?

三: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

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成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中国以孝为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传统文化元宵节作文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元宵节,也叫上元节,春灯节。

元宵节有舞狮的习俗。狮子头由一个人舞,狮子尾也由一个人舞。舞狮尾的人,弯下腰,搂住舞狮子头人的腰才行。(你想象的吧?搂住腰还能活动自由吗?心彻妈妈)要不两个头同时起来,不就成骆驼了吗?(瞧把你聪明的!心彻妈妈)有一些技术比较高的人还可以表演一些难的节目,比方说“上山”,除了技术较高之外还得动作一致。

元宵节不吃元宵怎么行?元宵有很多种口味,有芝麻的,有豆沙的,还有黄桂的……(这是啥口味?没吃过……)每当在没开饭之前奶奶把元宵端上桌的时候,都会把我馋得口水流地三千尺,恨不得现在就咬一口!(我怎么记得每次奶奶都是在饭后才端上来啊?你有几个奶奶呀?再说饭前端上什么都是流地三千尺的效果吧?心彻妈妈)元宵的味道,让我回味无穷,吃了一个还想再吃一个!

元宵节还有猜灯谜、舞龙灯习俗。元宵节真给我了无穷无尽的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国的传统文化

全文共 482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丰富多采。有民间工艺陶瓷,民族艺术戏剧,国画,风俗习惯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等等。不过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间艺术--剪纸。

剪纸是中国的民间艺术瑰宝,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看了让人羡慕不已,啧啧称赞。剪纸的内容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鸟虫鱼兽,花草树木,这些人们熟悉而又热爱的自然景观成了人们剪纸的花样。每逢过年,过节或喜事临门,人们都要剪一些“福”“喜”等贴在门上,窗户上来表示庆贺。

瞧,这幅剪纸作品多有趣呀。一只小老鼠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爬到灯台上去头油吃。它的眼睛滴溜溜地四处张望,害怕人们发现呢。等它把灯油装到葫芦里的时候,葫芦却有个窟窿。灯油一滴一滴地流到地上去了。小老鼠急得直跺脚,连忙跳下灯台趴在地上用舌头去舔,那贪婪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

剪纸艺人剪的十二生肖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真像活了一样。连外国人也啧啧称奇,竖起大拇指一个劲的来夸赞。十二生肖印成邮票飞到世界各地,让全世界的人都见识到中国的剪纸文化是多麽精彩。

太精美了,它体现了民间艺人的心灵手巧,它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智慧展示,是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结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国传统民俗作文

全文共 676 字

+ 加入清单

过两天就是端午节了,湘江上又要开始举行一年一度的划龙舟比赛了!大家都在家里包粽子、挂香包……今天,我和奶奶也要一起来包粽子。那么,就让我来和大家讲讲如何包粽子吧!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好如下材料:洗干净的粽叶、泡好的糯米、腌制好的五花肉和绳子。接下来,开始包粽子了!可是我还不会包,需要奶奶教我包才行。奶奶轻轻地拍了拍我:“看好喽,我要开始了!”话音刚落,只见奶奶拿起一片新鲜的粽叶,用灵巧的手卷成了一个三角形。再夹进去一些糯米,用筷子插几下。紧接着放进去一块腌制好的五花肉。又放进去一些糯米,再用筷子插几下。最后用剩下的粽叶封顶,用绳子捆好。这样,一个完美的粽子就在奶奶手中诞生了。奶奶的速度简直比飞机的速度还快!奶奶这个“师傅”做完了,就可以让我这个“弟子”来大展身手了!我先拿起一片嫩绿的粽叶,然后按奶奶的步骤走。前面我比较顺利,可后面就遇到“拦路虎”了!我不会打结!我现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里面的馅料一点一点的掉出来,自己却什么也做不了。就在这样的紧急时刻,奶奶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用绳子把粽子捆好。我非常惭愧,学了这么久还不会打结。奶奶好似看穿了我的心思,安慰我说:“别着急,技巧都是练出来的,你还要更加努力练习如何打结哟!”我努力地点了点头。决定好好练习如何打结。练习果然有效,我学会了打结,可以自己包好粽子了!经过我和奶奶的不懈努力,一个个完美的粽子终于在我们手里诞生了!我们的心里都美滋滋的,想到能吃上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心里瞬间就像抹了蜜一样。

和奶奶一起包粽子的经历,不仅让我分担了长辈的一份辛苦,还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技之长”都是练出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传统文化英语作文高1

全文共 1245 字

+ 加入清单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s beginning to capture the attention of the

world. This is true even as popular culture that has traditionally been

considered Western begins to spread throughout China. Kung Fu, especially, has

had a great impact on the millions of people who first learned about China

through it. From that, they may come to China and learn about other aspects of

this culture, such as traditional operas like the Beijing and Sichuan ones.

Asian nations have long known about the greatness of ancient Chinese culture.

Their own cultures are a mix of native ones and thos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orea and Japan long ago adopted ideas such as Confucianism is something that

continues today even as it is challenged by Pop Culture. This strength comes

from the ideas given in the Four Books of Confucianism (The Great Learning,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and The Book of Mencius). These

books built upon the ideas of an even more ancient period codified in the Five

Classics. From them, the West learns such things as Fengshui and other concepts

that are uniquely Chinese. China has taken steps to further this spread of its

culture by establishing Chinese Cultural Centers in such places as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议论文800字

全文共 149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在这片广大的土地上,传统文化如同一条激昂澎湃的长江滋润着这片辽阔、文明的厚土,它培育着一代代炎黄子孙,养育了56个民族,那一部部宏伟的典籍,一册册光辉的篇章,一首首气吞山河,如泣如诉的诗词与典故,无不蕴含着我国的传统文化,而中华民族精神就是在这样的星空下生生不息,不断的传承与发展。

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读过的经典名著数不胜数,那些为保家卫国、敢于探索、敢于牺牲的仁人志士,无时无刻拨动着我们的心弦,使我们的内心久久不得已平复。我国是个知识渊博的国家,有众多的名著值得我们去阅读,就比如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等。这些经典名著都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人类文化的精华,读起来耐人寻味。阅读经典名著,就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同游,它们可以提高我们的语文知识和人文素养,而走进这些名著,使我认识了很多的名人,就像王昌龄,王维,宋代的范仲淹,三国的诸葛亮……他们的诗更是独具一格。从中我也懂得了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做事要持之以恒,有上进心,做人更要慈善仁爱,尊敬长辈,谦虚礼让,不追逐名利,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应该发扬光大的民族精神。

在我阅读的名篇里,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篇文章,篇名叫做《有了民族精神,就等于有了灵魂》,它的字眼深深的吸引着我,而起初,我却对它感到一片茫然,但奇怪的是,我并没有因此而冷落了它,反倒有一种想要去深入了解它的冲动,于是,我下定决心,决定去体会它的内涵和意义所在。在后来的仔细品读中,才有所感触,有所感觉,它使我意识到了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力量,它足以让一个国家走向富强,走向成功的道路。与此同时,作者那一句句独到的见解至今都还萦绕在我的脑海之中。“没有祖国就没有幸福。每个人必须植根于祖国的土壤里。”这是引用了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名言,虽然只是那么短的一句话,但它却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不可动摇。

我们每个学生都是祖国的栋梁,就应该传承与发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有一句话说得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也就是只有继承中华民族和弘扬优秀传统文明,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力量才能“征服”世界,才能保有民族的特质,从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正在学习阶段的我们,了解传统,继承传统,发扬传统与阅读经典不仅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还可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中华优良传统的方方面面,从而更好的去维护与发扬。阅读经典犹如与古人同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想法,去聆听他们对世界,对生活的感悟,就比如读先秦诸子,我们不但可以感受到儒家思想那“仁爱”,的人性光芒,激发我们“济世,修为”的进取之心,还能感受到道学空灵的境界,学会洞悉世界的方法,阅读经典,我们可以感受到一颗颗激越跳荡的民族心和一段段荡气回肠的爱国情怀。阅读经典不仅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还可以激发我们保卫国家的斗志。

是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经典名著,民族的灵魂,使我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能力,题高自己的素养,培养爱国情怀,多为国家做奉献,请记住,有了民族精神,就等于有了灵魂,有了祖国,就会有灿烂辉煌的未来,只要有了信心,就一定会迈向成功,我们携手同游于知识的海洋,阅览古今中外的经典知识,于此同时,我们可以把书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中去,让更多的人受益,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应向我们的祖祖辈辈学习,以他们为榜样,承担起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尽自己应尽的义务,做国家的好公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国的传统文化

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我,一个普普通通的地道中国人,一生只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养我的母亲,一个是可亲可敬的祖国母亲。

我的祖国母亲,从古至今“养”成了许多“习惯”。这些习惯说的俗一点,就是她的传统文化

中国的茶文化历时悠久,其中“祁红”算是出名的了。***爷爷曾为它夸赞:“你们祁红世界有名。”的话,可见祁门红茶的名、醇、香和地道。饮祁门红茶的人骨骼强壮,红茶中的多酚类(绿茶中也有)有抑制破坏骨细胞物质的活力,可见“祁红”是名不虚传呀。

食品文化更是繁多,就拿各位最熟悉的粽子说吧。粽子是因为屈原的故事而流传的。那你们知道粽子为什么要用艾叶包吗?告诉你们吧,因为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所以嘛,现在同学们都只能看到妈妈们准备艾叶和肉、米包粽子了。

不同的国家,服装也不同。中国的服装文化最早就有清淡平易、宽抱大袖,褒衣博带,形制虽然简单,但一穿到人身上便各人一样,神采殊异,可塑性很强的特点。

祖国的传统文化还有许多许多,我写一天也写不完。不过,只要我们心中知道它,遵守这种传统,那我们就是一名优秀的中国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