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全国两会召开和闭幕时间(实用20篇)

浏览

3573

作文

213

2024年全国各地小学生寒假放假时间安排

全文共 328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都知道寒假已经快要来临,那么什么时候放寒假呢,看看下面的通知吧。

根据新校历,2017年1月20日(星期五)结束一学期工作,共20周零2天;2017年1月21日至2月19日放寒假,共4周零2天。

2017年2月20日开学,2017年7月12日结束一学期工作,共20周零3天。

2017年7月13日至8月31日放暑假,共7周零1天。

此前,市教委曾考虑在新学年调整寒暑假时间,延长寒假时间、缩短暑假时间,从而减少雾霾天气对于教学影响的几率。

不过,从目前公布的校历来看,这一想法并未付诸实施。如遇市政府应急办发布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及其他极端天气红色预警,经各区政府同意,区教委可根据本地区实际天气情况调整教育教学活动安排,并指导中小学校做好相关工作。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年贵州省两会召开时间

全文共 1370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贵州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将于2016年1月26日召开。下面是yjbs作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资料,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贵州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将于2016年1月26日至31日在贵阳召开

政协第十一届贵州省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将于2016年1月25日至30日在贵阳召开

1月21日,从2016年贵州省“两会”新闻发布会获悉,贵州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将于1月26日在贵阳召开,大会会期预计5天半,应出席本次大会的省十二届人大代表共601名;贵州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将于1月25日在贵阳召开,会议预计持续5天半(包括预备会议),出席会议的十一届省政协委员为600名。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刘一民通报贵州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相关情况。

据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刘一民介绍,贵州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的主要议程共9项:听取和审议贵州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审查和批准贵州省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审查和批准贵州省2015年全省和省本级预算执行情况与2016年全省和省本级预算草案的报告,批准2016年省本级预算;听取和审议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贵州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审议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贵州省地方立法条例修正案(草案)》的议案;选举。

应出席本次会议的省十二届人大代表为601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工作需要,列席本次会议的人员为1087名。分别是: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出、列席人员;不是省十二届人大代表的省军区、省直有关部委办厅局、省人民团体、省政府驻外办事处、在筑高校、中央在筑单位及大中型企业、在筑省管企业和省国资委管理企业、市州法检两院、县级人大常委会和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以及在黔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本次会议副秘书长、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在职厅级干部、部分省政府参事。

据统计,共有36家新闻媒体的194名记者聚焦贵州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其中省内媒体19家,中央、港澳驻黔媒体17家。

贵州省政协秘书长李月成通报贵州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相关情况。

据省政协秘书长李月成介绍,贵州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主要议程是:听取并审议政协第十一届贵州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听取并审议政协第十一届贵州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政协第十一届贵州省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审议通过政协第十一届贵州省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决议;审议通过提案委员会关于省政协第十一届四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报告;列席贵州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贵州省“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及其他有关报告;补选政协第十一届贵州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其他。

会议的出席人员为十一届省政协委员600名。会议邀请在黔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省委统战部及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各市(州)政协秘书长,不是省政协委员的县(市、区、特区)政协主席,省政府部分参事、省文史馆部分馆员、省政协机关正处级以上干部列席会议。列席人员198名。

据统计,共有65家新闻媒体的302名记者报名采访贵州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全国两会内容心得体会

全文共 1528 字

+ 加入清单

汇聚民意民情,问计国计民生,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哪些人最关注两会?他们最关注哪些问题?新华社联合百度搜索梳理了今年和自十八大以来的三年多时间里有关全国两会的大数据,“数”说两会关注点。

“最热门”:改革、环保、养老和创业

今年全国两会有哪些话题最热门?

百度提供的搜索数据显示,改革、环保、养老、创业这四大话题排名居前,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搜索“高频词”,这四个话题的搜索量均超过亿次。

紧随其后的则是反腐、一带一路、创新创业、依法治国、价格改革等,这些话题的搜索量均超过千万次。消费环境、教育公平、户籍改革、全面两孩、看病难看病贵等关键词的搜索频率也在百万次以上。

不难发现,百姓的关注点正是政府工作的着力点。

两年多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181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中央有关部门完成261个改革任务,各方面共出台改革成果785项。这几百项改革成果,几乎涵盖了当今社会热点、难点、痛点,利在当下,着眼长远。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让天更蓝、水更清;简政放权、“双创”不仅让百姓办事更方便,更激发出全社会创业创新的热情;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低保等保障水平近几年不断提高,一张保基本、兜底线、广覆盖的民生保障网不断织密织牢……

社会热点、百姓痛点,正是执政者关注的方向,和中央确定的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契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1月29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所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

“最变化”:感受中国发展成果

跳出年度数据,看看三年多来两会大数据到底有哪些变化。

百度提供的2012年底至今年2月份的搜索年度月度变化数据显示,从年度变化看,三年多来关于两会的搜索量变化不大;从月度变化看,搜索量峰值集中在每年的3月1日至3月21日期间。

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一些新词如“中国梦”“一带一路”等都成了互联网搜索的高频词,“互联网+”、亚投行、经济新常态、供给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扶贫、人民币“入篮”等也是网民搜索最多的关键词。

数据显示,习马会、养老金并轨、全面两孩、胜利日阅兵……这些在去年刚刚发生的大事,成为“热度上升最快”的话题,从中可以看到我们走过的历程;教育公平、食品安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养老……这些昔日的热点、难点逐步得到改善,成为“热度上升最慢”的话题,人们亲身感受到发展的成果。

2015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7.4%,继续跑赢GDP增速,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进一步收窄;全国新建、改扩建校舍5166万平方米,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取得明显成果;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外地务工人员更多享受基本公共服务逐步推进……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表示,从数据的变化可以看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紧紧围绕共建共享这一核心,全面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覆盖面,让百姓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最关注”:给关注两会人群画个像

“最关注”全国两会的都有谁?根据大数据,搜索人群呈现以下“画像”特征:

从地域分布上看,搜索量排前十的地方分别是北京、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山东、河南、河北、湖北、四川,表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与中部人口大省关注度较高。当然,分析显示,西部地区搜索量低也与人口少有关。

从年龄分布上看,19岁以下占搜索人群的13.32%,20-29岁为66.72%,30-39岁为16.51%,40-49岁为2.36%,50-59岁为0.67%,其他占0.42%。

数据表明,20-39岁中青年群体对两会的关注度最高,占总搜索人群的八成以上。这也与这一年龄段是上网主要人群的统计相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全国两会心得体会

全文共 1702 字

+ 加入清单

春和景明,全国两会也带着全国人民的寄托胜利召开,这次的盛会关注的是民生大事,代表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身为基层党支部的基层党员,我们也时刻关注着两会的进程,政协报告气象新,政府报告内容实。深受教育,感受良多。

2015年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3月3日在北京开幕,俞正声主席代表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作工作报告。俞正声指出平台很必要,宽松和谐的环境更重要,在政协的各种会议和活动中,要始终坚持“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抓辫子”的“三不”方针,提倡热烈而不对立的讨论,开展真诚而不敷衍的交流,鼓励尖锐而不极端的批评,努力营造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民主氛围。

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首先对2014年的工作进行了回顾,之后对2015年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最后明确了2015年的重点工作,他指出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以深化改革为强大动力,以调整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务求实效。

报告文字精炼,文风朴实,内容翔实,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报告全面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我国各族人民克难奋进,团结拼搏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同时描绘了今后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五年来,我国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国际影响力显着提高,这五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报告对于我们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振奋精神,同心同德,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奋力前行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李克强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民生等各个方面,其中让我最有感触的有:

一、谈改革。李克强总理指出:“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

二、谈金融。李克强总理指出:“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

三、谈开放。上海自贸区的成立,让很多地方羡慕嫉妒恨,开放不能只体现在一些特区,李克强总理指出:“扩展内陆延边开放,让广袤大地成为对外开放的热土。”

四、谈信用。现在社会出现这样一种怪现象,即“失信者一路畅通,守信者寸步难行”,常常让人感到无奈。李克强总理指出:“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共享,推动建立自然人、法人统一代码,对违背市场竞争原则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

五、谈食品安全。李克强总理指出:“严守法规和标准,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六、谈贫困。贫困的代际传递,是这个社会最刺目的重大问题之一。人生的起点可以不同,但发展的机会应该尽可能均等。李克强总理指出:“我们要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

七、谈“饭碗”。李克强总理指出:“坚守耕地红线,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13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八、谈棚户区改造。高楼林立,棚户连片,反应的现实并不美好。对于棚户区的改造,政府应该出力更多。李克强总理指出:“加强城镇化管理创新和机制建设。要更大规模加快棚户区改造,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

九、谈医改。李克强总理指出:“为了人民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推进医改,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好这个世界性难题。”

十、谈污染。污染像贫困一样让人揪心,也一样难以解决。李克强总理指出:“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

李克强总理谈到的这些内容都是直接关系民生的重大内容,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届政府的带领下,我们的2015年会更好,我们的未来会更好。我们对政府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践行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途中,越发的充满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年3月全国两会心得体会

全文共 847 字

+ 加入清单

“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扭住关键、精准发力,敢于啃硬骨头,盯着抓、反复抓,直到抓出成效。”2月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局意识、责任意识,把抓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坚定改革决心和信心,增强推进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这番话言简意赅,指出了抓改革必抓落实这一关键点,对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的推进具有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举措出台的数量之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当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新发展理念落实之际,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开局、经济新常态需要展现“好状态”之时,更多更重要的改革举措将继续推出。改革的任务之重、压力之大前所未有,而要让各项改革举措取得预定成效,必须拿出钉钉子的精神狠抓落实。

以钉钉子的精神抓改革落实,是对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态度,是一种襟怀磊落、知难而进的精神和态度。只有秉持这样的精神和态度,才能对中央部署的改革任务高度重视、亲力亲为,将中央的具体改革要求不折不扣落实下去,形成实际结果。

以钉钉子的精神抓改革落实,是对“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的检验。真正的改革促进派和实干家,一定会“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锲而不舍,专心致志,打通有关改革措施的“最后一公里”。实打实的改革促进派和实干家,一定会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赞扬。反之,一些信心不足、作风疲软,敷衍塞责、拖延扯皮、屡推不动者,一些对改革工作重视不够、研究甚少、贯彻乏力者,一定要被问责,并且为“为官不为”的慵政懒政行为付出代价。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已经进入新的阶段,进入关键时期。人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上下齐心,大力提倡钉钉子精神,狠抓改革落实不动摇,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而推动全社会形成想改革、敢改革、善改革的良好风尚,改革大业必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全国两会热点曝光

全文共 3272 字

+ 加入清单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早已绘就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自那以后,每一项改革部署、每一个政策举措,都牵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

如果说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那么2015年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改革征程中我们已经迈出了多少步?开局起步的情况究竟如何?同时,关键之年又会有哪些关键之举?将会开出怎样的改革清单,涉哪些险滩、啃哪些硬骨头?2015全国两会上,党的意志将会再次上升为国家意志,全面深化改革蓝图的部分内容,将会再次转变为具体的政府决策。对于改革,我们始终充满期待。

1.新常态下,GDP增速会下调吗?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早在三个月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降息”又“降准”,引发社会各界关于中国经济的冷思考、热讨论。

其实,自去年5月以来,“新常态”就成为人们评论中国经济时引用最多的一个词语,其不仅意味着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调整,还蕴含着对经济发展质量的要求。那么,“新常态”在2015年会有哪些具体的经济政策体现?特别是“降息”又“降准”后,还会降GDP增速吗?“两会”之中必定有看点。

2.聚焦“三农”,农村“沉睡的资本”如何活起来?

2015年中央1号文件发布,连续第十二年聚焦“三农”。文件提出,必须把农村改革放在突出位置。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文件部署的这些改革,意在通过市场化手段,激活被长期压抑的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和农村产权,让农村“沉睡的资本”得以“活”起来。

同时,“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三农”。文件专章部署依法治农,指出必须加快完善农业农村法律体系,同步推进城乡法治建设,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三农”工作。

一边是改革,一边是法治,相信这些新部署、新思路,必会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热议的话题。

3.区域协同,会创造哪些发展机遇?

前不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确定2015年区域经济发展路线图,要重点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按图索骥,记者梳理发现,各地两会也确实不离上述三大关键词,积极部署对接国家战略。比如,今年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大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核心省份新疆,在部署今年工作重点时,就把“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迈出重要步伐”放在首位强调。

显然,“区域协同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其究竟会给国家、各地带来哪些发展机遇?相信在全国两会上,这个问题一定会是热门话题。

4.制度反腐,“打虎”“拍蝇”还会有哪些动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党风和社会风气明显好转,这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力反腐有关,特别是对贪腐高官的查处令人瞩目,仅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就查处省部级以上贪腐高官80余名,这种反腐力度前所未有、令人震撼。

“全面从严治党”的号角已经吹响。2015年,如何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还会有哪些“大老虎”被揪出,如何真正用制度管住权力,切实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进而将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人们无比期待。

5.公正司法,冤假错案不再有了吗?

设立巡回法庭、清理执法考核指标、推行司法公开……近日,有关法治的新闻再次屡屡见诸报端。其实,法治是近年来社会各界热议的高频词。

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专章部署“建设法治中国”之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做出了全面、系统、科学的部署。说到底,这些都是为了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让呼格吉勒图、于英生等冤假错案不再发生。下一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还会有哪些新举措、新亮点?对此,“两高”报告自然是必读文件。

6.立法法修改,“红头文件”能不再“任性”吗?

立法法,一部涉及立法体制、规范立法工作的基本法。根据部署安排,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听取和审议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在此之前,立法修正案草案已经经历“两审”,多处修改值得再思考。

地方立法权真的会扩大吗?草案拟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将较大的市(包括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限修改为“可以对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

同时,“红头文件”会得到遏制吗?根据草案规定,没有法律法规依据,地方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

究竟如何定论,让我们拭目以待。

7.户籍改革,民生福祉有啥新期待?

日前,国家发改委等11部门联合发文,将北京通州等62个城市(镇)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这些地区将推进积分落户政策。户籍制度改革被称为硬骨头,特别对于特大城市而言,更是难上加难。如今,积分落户总算是为外来常住人口融入北京等地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他们对生活有了新的期待。

当然,民生福祉绝不仅仅是一纸户口。上学、看病、买房……这些事关百姓的民生问题年年都是热点,也说明百姓期望政府下更大功夫。正如很多网友所呼吁的,期待全国两会涌现出更多的“中国好声音”,促进社会资源分配更公平,百姓生活更如意。

8.巩固思想文化阵地,如何荡涤“精神雾霾”?

群众不但需要充裕的物质食粮,也需要丰富的精神食粮。对人们的思想阵地,先进的思想不去占领,腐朽的思想便去占领。特别是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恐怖的网络暴力、害人的网络谣言、低俗的网络色情以及其他种种网络丑态,正在影响百姓视听、玷污群众思想。

显而易见,一个良好的社会生态,对于个人成长、家庭生活、国家安全极为重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如今,如何让“真善美”发扬光大,让“假丑恶”退避三舍,荡涤各种“精神雾霾”,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是值得你我共同研究的问题。

9.保护生态环境,如何破解“十面霾伏”?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也是一项全民族、全社会的共同事业。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雾霾”“污水”,我们必须形成共识:只有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交出一张足够分量的“生态答卷”,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才是做活“发展文章”的最根本保障,才是国家和人民最大福利。

有共识,更要有行动。每年全国两会上,生态保护、美丽中国、雾霾治理等总是提及频度最高的热点之一。今年应该还会如此,群众依然翘首以盼着一个问题的答案:如何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各方责任,破解“十面霾伏”等一系列问题。

10.怎样坚定不移推进“一国两制”?

2014年,香港、澳门、台湾都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情况。如何汇聚香港各界依法推进政制发展的“正能量”,并使香港进一步在国家战略的“大棋局”中找准定位;如何用好中央支持澳门的政策,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如何确保两岸关系这艘大船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基础上沿着和平发展的正确航道稳定前行,都将是代表委员关心的话题。

11.新形势下怎样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党治国治军新的实践中发表系列重要讲话,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进入2015年,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如何将军队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等,都备受外界关注。此外,中国军力和国防预算也是海内外媒体聚焦两会的热点。

12.大外交格局如何打造“命运共同体”?

2014年是中国“主场外交”的丰收年,进入2015年,世界将迎来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联合国成立70周年,而推动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加强“一带一路”建设等,都令外界格外瞩目中国。习近平主席还将应邀赴美进行国事访问。中美、中俄等新型大国关系,中国与周边邻国的关系,以及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都关乎世界和平发展与稳定,令中外舆论和观察家拭目以待。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年全国两会心得体会

全文共 1050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新时期教师,我们深为自己所处的盛世感到自豪和兴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大业为我们每个青年知识分子施展自己的抱负,展现自己的才华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我们十分感谢这些年来国家、社会和母校为培养我们这些学子所付出的财力、物力和精力,本人将竭尽自己所能,把自己的所有智慧用于日常工作和社会实践,时时刻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决不辜负学校、家长的期望和嘱托。为此,我们将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团结同事,努力在工作中做到将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统一起来,给学校争取更大的荣誉:

­ 首先,在思想上,我们将继续不断加强思想政治修养锻炼。尽管自己在工作中学习和积累了很多理论知识,但到了课堂上,我们将面临一个全新的领域和天地,尤其是要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因此,我们计划经常阅读有关教育战线上的先进事迹的书籍和报刊等,不断加强对当前新的教育领域的新动态。使我们在工作上有更大的精神动力,做到学以致用,而不盲目;使我们能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能鉴定好与坏、甄别正与邪;自觉抵制腐朽思想和不正之风的侵蚀,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 其次,在学习上,我们认为要做到边工作边学习,终身学习。当今社会处于一个以信息作为重要生产力的时代,谁掌握的知识,谁就拥有了进步的阶梯。因此,我们我们广大教师,要从头开始,虚心学习新的科学知识,尽早适应社会的需要。除此之外,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某个领域的精深程度,争取做到独当一面,保证高效率地完成校领导布置的各项教学工作任务。我们还将爱护学校,她是莲湖区的重点小学,拥有迅速更新的知识、精英的教师队伍,同时她也是我们每个广大师生的精神家园,我们将及时认真地为自己充电,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把最前沿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使自己不会在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落伍,以便在工作中发挥自己更大的潜能,不断提高水平和素质,以更加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 第三,在生活中,我们将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坚定信念时刻鞭策、鼓励自己,使自己对社会活动始终保持信心和干劲,我们不会灰心或气馁,而是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加强学习,注意积累经验,虚心请教、认真揣摩。凡事预则立,因此,能否实现自己的理想,关键就在于我们个人是否能够始终如一地坚持信念,是否能够满怀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

­ 以上是我们最近在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的汇报,把学习和工作抓好,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进入社会实踏落实在工作行动上,我们将努力完成上级赋予我们的使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年全国两会新闻中心“开张”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据新华社电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将分别于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随着两会脚步的临近,设在北京西长安街北侧梅地亚中心的全国两会新闻中心27日正式“开张运行”。

记者从两会新闻中心获悉,已有3000多名中外记者报名采访全国两会,其中境内记者2000人左右,港澳台记者和外国记者1000多人。

针对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新闻中心每年两会期间都会组织十多场记者会,邀请有关方面负责人出席,充分回应社会关切。“今年的人大会议记者会几乎每天都有,主要部委的主要负责人都会亮相。”两会新闻中心副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局副局长钟雪泉说。

他透露,今年关于人大工作的专题记者会有两场,一场是关于立法法修改与立法,另一场是公众眼中较神秘的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负责人将“登台亮相”。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年全国两会精神传达发言提纲

全文共 1367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聚光灯下的中国正式进入“两会时间”。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一带一路”今年还将有哪些成果、如何通过互利合作提高各国人民生活水平,这也是世界媒体瞩目中国两会的一个关键要素所在。也没有辜负世界媒体期待,在李克强总理所作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就5次提到“一带一路”,回顾过去取得的丰硕成果,同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重要演讲中,第一次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同年10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印尼,在印尼国会发表的重要演讲中,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一带一路”自提出以来就牵连起了亚太、欧洲、非洲等多个经济圈,开创了互利共赢、非零和博弈的新模式,也成为了2017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点词。

“独行快,众行远”。过去一年里,习近平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海合作组织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核安全峰会、联大系列高级别会议、亚欧首脑会议、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等重大活动,“一带一路”都是高频词。以此为缩影,三年多来习近平主席先后多次与有关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进行会晤,深入阐释“一带一路”的深刻内涵和积极意义,并就共建“一带一路”达成广泛共识。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对“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而言,其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必须成为沿线国家的“合唱”。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就曾强调指出:“一带一路”是互利共赢之路。“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三年多来,其“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核心价值理念越来越被沿线国家和人民所共识,“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也越来越被沿线国家各方面所认同。

“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三年多来,“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得到了世界上100多个国家的响应,中国先后和沿线国家签订了将近50份的政府之间的合作协议和70多份包括一些国际组织在内的部门之间的合作协议。近三年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投资更是已经超过了500亿美元。经过共商,借助“一带一路”推动共建了一批标志性的合作工程,如印尼雅万高铁,匈塞铁路,中国和老挝之间的中老铁路等等。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不久前印度尼赫鲁大学中国与东南亚研究中心教授狄伯杰曾表示: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为6.7%,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33.2%,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这一数据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东亚研究院教授李远也明确表示,目前世界经济复苏曲折,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领头雁,中国的发展会为世界经济复苏创造更多机遇。

驼铃悠悠传千古,丝路合作谱新篇。“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充分展示了中国在全球化时代的文明自信与文明自觉。在今年冬季达沃斯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今年5月将在北京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包括开幕式、圆桌峰会和高级别会议。期待通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增进相关国家之间共识,于互联互通中密切彼此之间合作,在“共商、共建、共享”同时,推动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年全国两会精神传达提纲

全文共 2270 字

+ 加入清单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全国政协第十二届三次会议分别于2015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召开。

一、会议概况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国务院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第二阶段主要是听取和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第三阶段主要是审议通过大会的各项决议草案。大会表决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计划和预算报告、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

大会应出席代表2983人,实到2932人。

全国政协第十二届三次会议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听取和审议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第二阶段主要是列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听取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有关报告;第三阶段主要是通过了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关于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政治决议。

大会应出席委员2229人,实到2172人。

二、会议主要精神

这次全国“两会”精神集中体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等会议文件,以及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之中。

(一)《政府工作报告》的主要精神

报告主要包括2014年工作回顾、2015年工作总体部署和2015年工作重点三部分。

●2014年工作回顾

报告指出,过去一年,困难比预料的多,结果比预想的好。面对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自然灾害频发、多重矛盾交织的复杂形势,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从容应对挑战,奋力攻坚克难,圆满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重大成就。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6%。城镇登记失业率4.1%。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人,创历史新高。进出口总额突破4万亿美元,再上新台阶。

——居民收入和经济效益持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3%,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650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2.2%。财政收入增长10.1%。

——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粮食产量超过1.2万亿斤,实现“十连增”。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中西部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继续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取得新进步。

报告总结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及特点:一是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大幅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推动开放向深度拓展。二是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确保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优化财政支出,整合压缩专项转移支付,压减一般性支出。三是注重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运用市场手段和差别化政策,在优化结构中稳增长,在创新驱动中促转型,推动提质增效升级。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全国森林覆盖率上升到21.6%。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四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制度建设,兜住民生底线,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推进教育发展和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康发展。五是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坚持以人为本、依法依规、科学应对,加强安全生产和市场监管,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反对“四风”,严格执行“约法三章”。报告还指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稳中向好基础还不牢固,增长的内生动力尚待增强;财政、金融等领域仍存在一些风险隐患,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宏观调控难度增大;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难度加大等。

●2015年工作总体部署

报告提出了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预期目标以及要把握的原则和政策取向。总的来说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报告提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要把握好三个原则和政策取向。一是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要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积极推进有利于结构调整的改革。二是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完善宏观调控政策框架,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三是着力提质增效升级、持续改善民生。要在稳增长的同时,推动发展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转变,从主要依靠传统比较优势向更多发挥综合竞争优势转换,从国际产业分工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从城乡区域不平衡向均衡协调迈进。要继续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增加就业和居民收入,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使经济社会发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时间

全文共 8260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中央城市工作会议,2015年12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城市发展面临的形势,明确做好城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重点任务。李克强在讲话中论述了当前城市工作的重点,提出了做好城市工作的具体部署,并作总结讲话。

时隔37年,中国再次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建设”与“管理”两端着力,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

全文如下:

(一)2015年,新的共识正在凝聚。

从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到联合国发展峰会、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到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整个世界都在寻找发展的新机遇、变革的新动力。

“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继续为各国发展创造机遇。”在土耳其,习近平主席宣示中国信心。“展望未来,亚洲再次站到了引领历史发展的前列,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前途命运维系于斯。”在新加坡,习近平主席激荡亚洲力量。中非峰会“将促进南南合作,带动南北对话,推动国际治理体系向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在南非,习近平主席建言世界格局。

G20峰会,明年的主场是中国杭州;APEC的领导人,去年相聚于北京雁栖湖。这些年,世界舞台上处处可见中国身影,这个励精图治的发展中大国,不断与世界分享自己爬坡过坎的实践与和平共赢的理念。

而中国前后相续的五年规划,也迎来了交接棒。在经济新常态现实要求之下,在战略机遇期内涵转变之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确立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发展实践,是刻不容缓的时代命题。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今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凝聚着新中国几代建设者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入思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12月18日,正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把这“五大发展理念”融为未来一年的务实举措。

若干年后人们会看到,这一事关我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开启的是未来中国的崭新航程,思考的是人类命运的走向。

(二)历史的巧合,往往意味深长。

2015年,中国与世界都迎来一个承上启下的节点。这一年,中国“十二五”规划收官,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开启了向着全面小康的最后冲刺。10月,“十三五”规划建议审议通过,未来5年中国发展航程划定。也是在这一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完成一个阶段性任务,打开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的大门。9月,多国元首汇聚联合国总部,规划未来15年地球的发展蓝图。

中国的五年愿景,世界的共同目标,在同一个时间节点上交汇,仿佛隐喻中国与世界深度互动的现在和未来。

作为发展速度最快的超大型经济体,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发展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联合国新世纪初制定的千年发展目标中,无论是普及初等教育、促进两性平等,还是降低儿童死亡率、与艾滋病和疟疾等疾病作斗争,中国大多已经实现。按照联合国脱贫标准,中国为全球脱贫贡献率达到90%,全世界每10人脱贫,就有9个来自中国。有人估算,中国的经济发展使1/5的世界人口、1/4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和近3/5的下中等收入国家人口从中直接受益。

在世界东方耸起的这个“发展极”,对世界发展的辐射作用越来越强。近年来,中国在世界经济最困难的时刻,承担了拉动增长的重任。2009年到2011年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目前,中国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在30%以上,仍是世界经济重要动力源。有学者认为,中国的增长贡献、贸易贡献、减贫贡献,可能是人类历史上这30多年来最重要的发展成绩。

未来,中国的发展也将描绘世界的方向。美国《世界邮报》曾如此断言: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方向,对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有潜在影响。18、19世纪,英、法、德等国崛起,人口是千万级的;20世纪美、日等国崛起,人口是上亿级的;而21世纪中国的崛起,人口是10亿级的,比此前崛起的大国人口总和还要多。英国作家乔纳森•沃茨的《当十亿中国人跳起来》一书,在讲述中国不可思议的发展之路时,也表达了一种担心:“跳起来”的中国究竟会“拯救人类”,还是会“让地球偏离轨道”?如此巨大的体量与规模,中国选择一种什么样的发展方式,对于世界而言都会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如何在历史的脚本里,续写人类永续发展的新篇章?9月,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倡议:我们应该共同走一条公平、开放、全面、创新的发展之路。一个月后,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宣示,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正是中国为未来构建的“发展话语”,为世界呈现的“中国方案”。

(三)马克思曾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作为未来中国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认识,五大发展理念源于对中国与世界的深切把握。

在经济学上,对于发展中程的风险,有很多不同的描述:人口红利消失的刘易斯拐点,人均GDP4000美元之后的中等收入陷阱,国际秩序变革中的修昔底德困境,甚至是与现代化转型伴生的“风险社会”。

这些风险挑战,原因何在?不管是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人力资本积累缓慢,还是城市化进程受阻、产业升级艰难、金融体系脆弱,根本原因都在于,过往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而对这种发展方式的依赖还难以摆脱。

正如“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所说的,中国还“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环境约束日益增强、产业升级阻力重重、传统优势不断削弱……30多年的快速发展,把中国的“后发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然而站在更高起点上的中国,如果仍然对粗放发展方式过度依赖,“后发优势”就会转变为“后发劣势”,错过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最佳时间窗口。经济变速换挡、社会深刻转型的中国,探索的正是这样一个迈过陷阱的发展方式。

发展理念源于发展实践,反过来又给发展实践以深刻影响。在这样的历史关口,需要用新思路寻找新出路、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国号巨轮涉过险滩、渡过激流标注前行航向。坚持创新发展,才能避免动力衰退、低水平循环的“平庸之路”;坚持协调发展,才能避免畸轻畸重、顾此失彼的“失衡之路”;坚持绿色发展,才能避免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透支之路”;坚持开放发展,才能避免画地为牢、自我设限的“封闭之路”;坚持共享发展,才能避免贫富分化、社会动荡的“风险之路”。

有学者说,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正在遭遇“成长的烦恼”。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在鸡蛋上跳舞”,从起步之初的艰难探索到击水中流的豪迈挺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过万重山岳。未来的发展之路,应如何绘就?更深层次的改革,该如何推进?五大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正是为了应对风险挑战,更好地把握中国的现在、创造中国的未来。

(四)基辛格博士在其著作《世界秩序》中说:“评判每一代人时,要看他们是否正视了人类社会最宏大和最重要的问题。”审视当下,我们正处在历史转折的关键路口。

从国际形势看,一方面,世界经济仍然处在深度调整期,复苏仍然缓慢、增长仍然脆弱,发展不平衡问题远未解决。另一方面,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催生“互联网+”“分享经济”“智能制造”等新理念、新业态,孕育着时不我待的历史性机遇。

从国内发展看,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保持了近7%的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左右。面对世界经济的“亚健康”状态,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

“知其事而不度其时则败”。在这样的变与不变之下,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成为来而不可失的“时”;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成为蹈而不可失的“机”。经济新常态和战略机遇期,构成了我们树立和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两大现实基点。

经济新常态,是“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大逻辑。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是新常态的基本特征;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是新常态的基本趋势。但新常态改变了经济运行的轨迹,打破了固有的发展惯性,也亟待以新理念破除新障碍、用新观念催生新状态。在新常态下顺势而为、乘势壮大,才能确保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实现既看速度、也看增量、更看质量的发展。

战略机遇期,是“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大判断。世界经济正在寻找新的增长动力,中国也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历史关口,这种内外联动的“历史性交汇”,让我国仍然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发生了“两个转变”——由加快速度的机遇变为加快转型的机遇,由扩张规模的机遇变为提高质量的机遇。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让稍纵即逝的机遇为我所用、倒逼变革,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升级,让我国的发展占据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统领经济新常态的新要求,抓住战略机遇期的新内涵,这正是五大发展理念所立足的大势与大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发展着力实现合作共赢;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

(五)“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之所以会成为一场“关系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正在于它针对的是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回答的是中国当前最为紧迫的现实问题。

坚持创新发展,就是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当前,我国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阿喀琉斯之踵”。如果不能走好创新发展之路,发展动力就不可能实现转换,我们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就会处于下风。把握未来中国的发展走向,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坚持协调发展,就是要强调“全面”,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我国发展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上。如果说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情况下,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要跑得快,但跑过一定路程后,就要注意调整关系,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否则“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一系列社会矛盾会不断加深。谋划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优化结构、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着力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坚持绿色发展,就是要保证“可持续”,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当前,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十分严峻,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生态环境恶化及其对人民健康的影响已经成为我们的心头之患,成为突出的民生问题。扭转环境恶化、提高环境质量,是事关全面小康、事关发展全局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

坚持开放发展,就是深度融入世界经济,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今天的中国已进入与世界深度互动阶段,与此同时,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总体上还不够高,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还不够强,应对国际经贸摩擦、争取国际经济话语权的能力还比较弱,运用国际经贸规则的本领也不够强。要想在下一步发展中扬长避短、乘势而上,必须认真研究如何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形成中国与世界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由此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引导全球经济议程,走好开放发展之路。

坚持共享发展,就是着力增进人民福祉,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迈向全面小康的过程,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过程。一方面,保证人人享有发展机遇、享有发展成果,全体人民推动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的“蛋糕”不断做大,但分配不公的问题比较突出,共享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制度设计都有不完善的地方。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目的。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才能确保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

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30多年来,中国发展的历程,就是一个在“挑战—应战”模式中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五大发展理念正是以现实问题为牵引,体现当前与长远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市场与政府的统一、对内与对外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让我们在现代化之路上跨越历史的三峡,实现惊人的一跃。

(六)即便是从世界经济史的角度看,中国30多年的发展,也可算“奇迹”。有人估算,发达国家历史上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一个人终其一生实现的生活水平改善,英国只有56%,美国大约为1倍,日本为10倍;而中国在30多年的时间内,就让超过10亿人的生活水平增长了16倍。正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所说,“在经济领域,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成功故事”。

当“中国故事”震撼世界,也引起了世界上最聪明的头脑对它的认真思索:在波澜壮阔的宏大叙事背后,究竟潜藏着怎样的成功密码?对于中国从上世纪70年代末起步的这段发展历程,曾有很多人试图为之命名,诸如“中国模式”“北京共识”,等等。然而中国这30多年,又是一个很难被简单提炼的复杂实践,就像《纽约时报》所说的,“西方最好还是研究一下中国戏剧般崛起背后的理念”。

的确,自安徽小岗村村民在生死状上按下红手印,中国的改革开放就不仅是一个经济发展的故事,更是一场发展理念的深刻嬗变。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到坚持科学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到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每一次发展理念的创新和完善,都推动实现了发展的新跨越。不管是发展体制、发展动力,还是发展路径、发展价值,正是不断更新、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引领中国改革走过千山万水,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履险如夷。

发展理念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直接关乎发展成效乃至成败。而在时间之轴上,发展理念更新留下的轨迹,构成了一部不断完善的“中国发展学”,其中堪称规律的结论则是:“常制不可以待变化,一途不可以应无方”,唯有顺应时代潮流,才能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这是“中国发展学”的精髓所在,也是理解五大发展理念的关键所在。

放在本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全局中去考察,在“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五大发展理念是价值层面的思想引领;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五大发展理念是实践层面的行动指南。尤其是当前,中国的发展正处于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飞跃”的风口,拥有了从“体量优势”转向“质量优势”的机遇,五大发展理念正是推动这一历史性转变的指导思想。从这样的角度才能理解,为什么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放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程中去考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越是接近目标的冲刺时刻,越需要临渊履冰的谨慎、越需要放眼长远的胸襟。当此之时,五大发展理念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发展机遇、厚植发展优势,能够推动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长远观之,五大发展理念不仅为实现全面小康,也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根本遵循。从这样的高度才能认识,为什么五大发展理念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纲领的灵魂。

放在共产党人探索发展规律的历史中去考察,无论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还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无论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还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每一个发展理念,都对应着现实的“发展议程”,也都经历了几代人的长期探索,既有守正出新、矢志创新的时代气息,也有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的深厚积淀。作为“集大成者”,五大发展理念已在整体上标定中国发展的路径。从这样的视野才能把握,为什么五大发展理念深化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在一个充满变革与未知的世界,“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引发了全球的关注与思考,五大发展理念则给出了清晰的回答。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是我们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借鉴更是超越,有共性更有特性。它所描绘的未来中国蓝图,将在中国现代化的“后半程”,为中国发展方式的变革提供强劲动力。

(七)“这个世界会好吗”,11月,巴黎的恐怖袭击让人看到世界发展的不平衡陷阱,这样的追问萦绕人心。对于这个世界,过去的发展之路,似乎已经难以走通。

有经济学家指出,二战之后真正成功的经济体非常少,从低收入跨上中等收入这个台阶相对容易些,而从中等收入迈入高收入经济体,难度大增,一大批经济体在中等收入阶段停滞不前。发展的不平衡,给这个世界增加了更多不确定性。

更重要的是,当今的世界,正面临着各种复杂的系统性挑战。发端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余波不断,影响远未结束,恐怖主义、网络安全、气候变化、军事冲突等重大挑战接踵而至、此起彼伏、相互作用,亟需一种整体性的解决方案。

与人类历史上的“大国崛起”不同,中国的发展为世界注入了一股正能量,是作为“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发展经济学早有判断,持续发展的后进大国,往往在发展模式上能实现具有范式变迁意义的创新。而学者们认定20世纪中国的崛起,是改变世界的一件大事,它让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开始领航后发国家的发展潮流。的确,改革开放起步之时,中国人均收入还不到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的三分之一,而在短短30多年里,中国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快速现代化。这背后,正是新的发展范式、科学的发展理念在引领和支撑。

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意识到,中国的发展理念,是一种更适用于后发国家的理念。“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4”显示,对于中国理念,有68%的发展中国家受访者表示认可,认为这是“融合了中国历史文化和现实国情需要的一种创新”。对于处于相同发展阶段的发展中、转型中国家来说,中国的发展理念要比发达国家既有的理论和经验,更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未来的发展之中,中国经验将是世界经验中最重要和最具创造性的因素之一。对于陷入“现代化困境”的西方文明而言,中国也提供了对现代化的另一套设想与行动方案。

经济学家科斯说,“中国的奋斗就是全人类的奋斗。”今天,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助力的不仅是亿万中国人的梦想,也是占世界总人口85%的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梦想。

(八)梁启超曾把中国历史分为“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与“世界之中国”三个阶段。在那样一个饱受屈辱的时代,所谓“世界之中国”,仅仅意味着面临亡国灭种危险的老大帝国,被迫纳入西方开创的“世界体系”。

今天,用同样的视野审视中国的发展,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也经历着这样三个阶段——“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然而,中国发展的意义已经不再是“让占全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国人对于人类全体的幸福负上四分之一的责任”,更是“要向人类全体有所贡献”——这是理念的贡献、思想的贡献、发展道路的贡献。

30多年来,中国走出了一条发展的新路。这是一条既不同于前人、也不同于他人的道路,一条独一无二的现代化道路。沿着这条道路,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梦想,恢弘壮阔的征途在我们面前展开。

统一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统一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统一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五大发展理念必将融入中国道路、续写中国奇迹、贡献中国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全国两会关键词汇总解析

全文共 2037 字

+ 加入清单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即:2015年全国人大、政协两会三月初,将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各地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很快会济济一堂,依法集中履行职责,为振兴经济、改善民生、推进新一年的发展贡献出智慧和力量。

全国人大、政协两会召开在即,13.67亿中国人民自然是高度关注,对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也寄托了许多希望。中国新闻网2月27日在所作的报道中说,结合当前的舆论热点与民意期待,该网以“国计”与“民生”为线索,梳理出今年全国人大、政协两会的十大关键词

中国新闻网梳理出的改革、反腐、新常态、依法治国、一带一路、环保、户籍制度、养老金、创业、价格十大关键词,很接地气,不仅折射出全国人民的新期待,而且还有三个特点。一是“比较”。即:与2014年比较,比较背景、比较成就、比较问题,在比较中找今年全国人大、政协两会需要破解的国计民生难题,人们会一目了然,信心倍增。二是“点穴”。我们发现,每一个关键词都有其突出的节点,都是亿万国人瞩目的国家大事、民族大事,都是每一个人的身边事、实事、好事和难事。无论是深化改革,还是实行法治,这些问题不解决,则很难向前迈进,关键词诚然直击问题要害,会起到左右大局的影响作用,绝对不可忽视。三是“较真”。十大关键词不乏敏感话题、尖锐话题、务实话题,其聚焦性强,根本无法回避,无法搁置,无法敷衍,只有以较真的态度和办法去面对,才能找到答案,妥为破题。

上述三个特点的显露,无一不说明2015年全国人大、政协两会肩负着重要而又艰巨的使命。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必须在依法履行职责、参加大会或分组会时,注意充分表达全国人民的心愿,将本次全国人大、政协两会开好,开出新水平、新干劲、新希望,让十大关键词稳稳落地,有问有答,有声有色,有花有果。

我们在告别全面深化改革元年——2014年,迎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元年——2015年之际,不会忘记在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统一、坚强、正确的领导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已经或正在刷新纪录。改革与法治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推动、驱动、带动、拉动、牵动世界发展中大国的强大和崛起,中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日益走向高处。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民生也见证了经济,更见证了一个国家的实力和魅力。而民生始终是中国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和法治建设面临的最大问题。事实表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不断解决民生问题,是执政党和政府的根本职责和作为所在。正如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的那样:“我们党和政府做一切工作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2014年,从中央到地方凸显执政强势,那就是越深化改革、越推进法治,就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以加强社会建设为例,2014年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治国理政决心与行动,可谓落地有声。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这个中国共产党执政中国的唯一目的得到了进一步彰显。

比如:2014年,我国“单独二孩”政策纷纷在各省区市贯彻实行。此举意味着长期提倡的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好的口号不再叫响,不再延续,以响应号召为标签的独生子女时代一去不复返,还给了独生子女家庭本该具有的生育两个孩子的权利。与此同时,也预示着中国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开始进入满足人们生育意愿的新时代。这是一项深化改革和法治行动带给中国人民的生育良机,中国计划生育工作注入进新的科学合理内涵和可充分享用的生育价值空间。

比如:当新常态成为2014年年度热词时,我们便深切地感受到中国经济发展脚步越来越稳健扎实,大有“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之智慧和气魄。中国不再一味地片面追求发展速度,而是以稳中求进、全面发展、高质量前行为重。仅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就控制在了7.4%的增速水平,市场预期全年经济增长也预计为7.4%。这一速度,虽然没有过去两位数增长那么快,但却适应了调整结构、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保持社会大局稳定等方面的需要,可谓符合中国国情和民意实际,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关键”期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入“启动”期之年。经济体制改革如何破题收效,备受社会诟病的积弊沉疴如何割除,国企改革如何实现“国民共进”,广大民众在文化、教育、医疗、住房、就业方面的迫切期待如何满足,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如何进一步落地,法治中国建设如何铿锵行,等等,诸如此类大考迫切需要全国人大、政协两会给出答案。

过去一年的成就是辉煌的,人民得到的实惠也是颇多的。但行进中的中国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的挑战。我们要过上更殷实、更幸福、更稳定的好日子,就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当然,不可能一蹴而就,仍然需要继续蛮拼、继续锐意进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全国两会学习体会

全文共 2385 字

+ 加入清单

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以20篇80章、25个专栏、148页的篇幅,向外界细致描绘出到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四大发展图景。

经济更强:增长保持中高速 创新驱动见成效

作为世界第二经济体,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将会呈现怎样的面貌,举世瞩目。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在“主要目标”一章中,描绘了五年后中国经济的“预期模样”: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

“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意味着这五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速至少要达到6.5%以上。同时,以目前的发展趋势看,未来五年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喷涌而出。”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说。

“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结构将进一步优化:一方面,服务业比重会在‘十二五’基础上大幅提高;另一方面,在第二产业内部,‘中国制造’将走向‘中国智造’。”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

尤其值得期待的是,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动力转换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创新驱动取代要素驱动,有望成为拉动中国经济的最主要引擎。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不但专辟一篇详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且把创新理念融入诸多方面,可见国家对创新的重视。可以预见,在国家一系列举措下,到2020年,创新的难点痛点将逐步突破,中国经济的动力转换将实现新的跃升。”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专职副主席李路说。

民生更实: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我们村在山沟沟里,以前去趟镇里都费劲。现在不仅修上了6米宽柏油马路,还通上了‘绿色小康车’,想去哪里都方便。”在山东省沂南县岸堤镇冯家庄村,村民冯光金说。

当“绿色小康车”为冯光金的出行带来根本改变的同时,一项涉及13亿多人便利出行的大部署即将展开。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我国将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五年内,实现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3万公里,打造城市群与周边重要城镇一小时通勤都市圈,推进建设国家高速公路网,完善优化超特大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一系列便利出行的民生大举措有望出台。

不仅在出行方面,在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涵盖民生领域的各个方面,“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描绘出无比绚丽的图景。

当厚厚的纲要草案呈现在代表委员面前时,“普12”成为教育界代表关注的热点话题。根据规划,未来五年我国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这意味着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进一步提升。

“在25项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中,我们注意到继‘十二五’人均寿命增加1岁后,‘十三五’时期人均预期寿命又提升了1岁,这意味着在公共服务、医疗、养老等方面,国家将有更多的投入。”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科技厅副厅长罗平说。

细读纲要草案可以发现,大到贫困县全部摘帽、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小到家庭医生上门服务、建设集约化停车设施,更细更实的民生关切贯穿始终。

“规划纲要草案为我们描绘出让全体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享有更多‘获得感’的美好图景,值得期待。”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东营市委书记申长友说。

生态更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今后五年,我国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迎来环境治理的攻坚期和总体改善的转折期,需要政府拿出更大的决心和勇气。而‘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的诸多生态环保的表述,正彰显了这种决心和勇气。”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环保厅副厅长潘碧灵认为。

纲要草案提出要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强化排污者主体责任,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实现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纲要草案指出生态环境领域将实施多个重大工程项目,以及开展包括1000万亩受污染耕地治理修复和4000万亩受污染耕地风险管控在内的环境治理保护重点工程。

“一些重大治污工程,如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现在明确列入规划,这让我们看到了党和政府治理环境的坚定决心,也为我们描绘出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令人振奋、值得期待。”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吴金水说。

制度更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外国3D打印企业之一,来自比利时的上海玛瑞斯公司十分看好中国市场的广阔前景。

“中国政府部门十分重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保护力度不断加大,这打消了我们的顾虑。”上海玛瑞斯三维打印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琴恩说。截至目前,玛瑞斯已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并成立中国分公司,拥有数十家合作伙伴。

今天,“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已经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

“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翻看纲要草案,制度建设所占篇幅之重超乎想象,成为未来五年工作重中之重。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建立健全现代财税制度……根据规划纲要草案,一系列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将在未来五年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有利于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

严密的制度,才可为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建立更加可靠的保护网和救济网。透过“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充满民生温度的制度设计令人印象深刻——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施居住证制度,推动更多人口融入城镇;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向着“居者有其屋”的目标加速迈进;实行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努力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建立健全残疾人基本福利制度,不断彰显社会公正……

“制度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规划纲要草案格外重视制度建设,‘十三五’必将成为各项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极大提升的关键五年。”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认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年四川两会召开时间汇总

全文共 3871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1月23日上午,政协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成都金牛宾馆开幕。下面是yjbs作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16年四川两会,您最关心啥?”大型网调引来8.7万名网友投票,海量“大数据”显示——

医疗养老防霾 会内会外都关情

省两会召开在即,网民最关注的热点是什么?有哪些呼声需要传递?

从1月15日起,四川媒体共同推出“2016年四川两会,您最关心啥?”大型网络调查,就脱贫、反腐、社保、二孩、环保等热点问题听取网友意见。截至1月22日16时,共有8.7万名网友参与调查,发出“参政议政”心声。

同时,四川媒体业对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全网浏览议论痕迹,以及四川网民百度搜索热点情况,进行了海量大数据挖掘,形成了15日-22日之间的微博热点关注榜、百度热点关注榜。

网调、微博、百度热点关注“三个榜单”统计结果显示,今年省两会网友最关注的话题前5名依次为:医疗改革、养老保障、食品药品安全、雾霾治理、教育公平。而延迟退休、二孩政策等今年的新词汇也位列前十。

关注:诉求集中在“身边事”

“2016年四川两会,您最关心啥?”大型网调筛选出16个关键词,供网友投票。这些关键词涵盖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包括脱贫攻坚、依法治省,包括食品安全、雾霾治理,还包括去年的新话题——渐进式延迟退休、二孩政策和私家车限牌等。

网友们投票最多的5个关键词分别是:医疗改革、养老保障、食品药品安全、雾霾治理、教育公平。而在去年省两会前的网络调查中,排名前5的关键词分别是:养老保险、反腐、食药安全、雾霾治理、依法治省。

为了更加广泛地征求民意,四川日报、川报观察客户端通过挖掘海量大数据,形成了1月15日-22日之间的微博热点关注榜、百度热点关注榜。微博榜单前5位是:私家车上牌、脱贫攻坚、医疗改革、教育公平、食品药品安全;百度榜单前5位是:雾霾治理、私家车上牌、脱贫攻坚、新型城镇化、教育公平。

综合“三大榜单”,不难发现网民“参政议政”的诉求集中在“身边事”上,健康、安全、环保、公平的生活方式与环境等民生话题,是网友当下关注最迫切的。对于四川的发展,网友则希望脱贫攻坚落到实处,依法治省提到更高水平。

变化:二孩政策初上榜

“听说有的地方爸爸的陪产假延长了,四川也会延长吗?”全面二孩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后,其地方配套政策就受到各界关注。

有网友通过四川新闻客户端留言询问:“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2016年会不会迎来‘二孩’生育高峰?医疗教育资源会不会打挤?生育费用等等会不会提高?”一连串的问题,体现家长的关切。

记者发现,有26%的网友表示关注“二孩政策”,这也是今年上榜的新话题。除此之外,“渐进式延迟退休”“户籍改革”“创新创业”等2015年流行的新鲜话题,也榜上有名。

此外,41%的网友关注“医疗改革”,跃居第一。“现在住院甲类药开得少,乙类药用得多,这不是个人提出的,而是医生的处方……”有网友通过四川在线留言说,医疗改革还有许多功课要做。

雾霾治理话题在“2016年四川两会 ,您最关心啥?”中继续高居前列。去年12月26日至今年1月6日,一场持续了12天的重污染天气让四川大部分城市的市民们遭遇了“跨年霾”。网友留言说,“希望政府今年出台更多、更有力的治霾新举措。”

反馈:委员与网友共鸣点多

网友的心声,有多少能与代表委员产生“共鸣”?记者梳理了政协委员已提交大会的提案,并与网友关注热点进行匹配后发现,截至1月22日,已收到涉及医疗改革的集体提案5份,分别是九三学社四川省委的《进一步规范药品市场降低医药成本的建议》,民盟四川省委的《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的建议》,致公党四川省委的《关于充分发挥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优势的建议》,农工党四川省委的《推进我省中医药发展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建议》和《关于我省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建议》。

对于养老保障的话题,民盟四川省委建议,政府应着手编制我省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将医养结合的重点放在为居家老人提供服务,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任务内容、部门职责作出科学部署,积极探索社区卫生机构服务居家养老,促进养老服务业规范发展。

脱贫攻坚,也是政协提案的重要内容之一,民建四川省委的两份提案都指向这一问题。提出“扶贫对象不精准,部分贫困人口被排斥在扶贫范围之外”;另一份提案提出,重大疾病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若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会极大制约全省整个扶贫脱贫攻坚规划乃至“十三五”规划的具体实施,提出开辟医疗绿色通道,实行“先诊疗、后结算”,对建卡贫困患者提供及时有效治疗。

由此可见,无论是身边民生话题,还是全省的发展,网友的多数“共识”都将通过代表、委员反映到全省两会上。

狠抓“关键少数”,强力推进法治建设

没有法治的保障,社会稳定就没有根基,改革发展难以顺利推进。

省委把法治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破解治蜀难题的基础和切口,围绕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社会法治、学法用法六大主要任务,把法治建设贯穿于“五位一体”建设全过程。

全省上下系统构建党委牵头揽总、部门各司其职、条块紧密结合、纵横联动推进网络。在省、市(州)、县(市、区)及其各部门普遍建立以党委(党组)书记为组长、副书记(或部门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一名副秘书长为办公室主任的组织领导机构,制定工作细则,使依法治省工作从一开始就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推进法治建设,领导干部是关键。

1月4日是2016年第一个工作日,南充市3000多名正科级以上领导干部,集体上了新年第一课:学法。

在宜宾,全面推行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把法治贯穿到分管业务工作的始终;在德阳,创建公务员法治档案制度,时刻提醒他们自觉推进法治进程;在自贡,将规则前置推动决策法治化,所有上常委会决策事项,均要开展调查论证并由市委办法规科进行合法性备案审查……“十二五”期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各地探索常委会会前学法、法律顾问制度、机关干部法纪知识考试等形式,牢牢抓住领导干部“关键少数”抓法治。各地各部门把领导干部法治带头示范和带领推进相结合,把法治意识转化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坚持问题导向,实施重点突破

依法治省涉及面广,必须重点突破。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社会法治、学法用法等领域的一系列难题被逐步破解。

“十二五”以来,我省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简政放权和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不断推进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公共资源交易管理防控、加快推进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

为让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我省司法机关强化司法为民,切实解决执行难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执行积案、超期羁押案件专项清理,以覆盖省市县三级法律联网平台为载体、以办理案件流程网络查询和网络公开为重点推进司法公开。

在社会法治领域,我省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深入推进风险评估全覆盖、规范化、法治化,以全面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为抓手构建网格四级联动,法治、德治、自治衔接配套的现代治理结构,以诉非衔接为重点打造大调解工作升级版,以深化治安防控“六张网”建设为基础推进平安建设。

为抓好法治宣传,我省以“法律七进”为抓手,即法律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寺庙、进企业、进单位,夯实法治建设的基石。据统计,目前全省共编印发放各类普法教材、读物1400余种、640余万册,设立法治辅导站7000多个,组建法治宣传队伍7000多支,开展各类法治宣讲活动、学法教育648万余场次。

抓监督问责考核,示范创建全面开花

连日来,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前一阶段全省范围内进行的依法治省年度考核进行汇总。“考核本着重点突出、客观公正、动真碰硬的原则,通过考核真正起到督促督查、逗硬落实的作用。”据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对照考核表全程量化打分,并对被考核市(州)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和差距、努力方向等作出定性评价。

为推进法治建设落地见效,我省把厉行法治考核评价作为推进依法治省的工作引导和制度保障。

2015年7月,《四川省依法治省评价标准(试行)》《四川省法治建设状况评估办法(试行)》出台。此前,我省已分别出台《中共四川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省的决定》《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四川省依法治省指标体系(试行)》。“《决定》《纲要》和《指标体系》是依法治省的总规划和总指向,《评价标准》《评估办法》是推动前三者落地见效的制度保障。”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解释,《评价标准》是对《指标体系》重点部位和关键节点实现程度的基本度量,也就是说,为依法治省度量衡划上具体刻度。

随着一系列实施办法的出台和落地,法治四川建设评价体系逐步完善。

“十二五”期间,我省把严格监督问责作为深化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构建以监督为基础、问责为抓手、考评为载体的工作实施保障机制。在法治政府建设上,完善行政执法资格核准公告、执行考评和行为备案制度,建立政府信息公开社会评议、年度报告、责任追究等配套保障机制;在提高司法公信力上,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主任检察官和主办侦查员办案责任制;在法治宣传上,实行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

在依法治省落地落实上,各地不断创新实践、稳步推进,以示范创建带动法治建设全面开花。去年12月召开的省依法治理示范创建统筹推进工作会上,命名表扬823个法治示范县(市、区)、法治示范乡镇(街道)、依法治村(社区)等九大依法治理示范创建合格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关于全国两会学习心得体会

全文共 1147 字

+ 加入清单

进入三月,阳光明媚,春暖花开,全国两会在首都北京大幕将启。家事、国事、天下事,梦想的图景激荡人心,宏伟的蓝图即将展开。在这个一年一度的喜人盛会里,吸引着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目光,牵动着亿万百姓的心弦,也为世人所瞩目,所有的目光聚焦在首都北京。

安全、方便、快捷、舒适高铁成为湖北代表、委员们进京的交通工具,只有4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武汉与北京就可以牵手约会,城市与城市已经成为邻里。乘坐高铁动车组出行,无论是安全度、舒适度,还有在高铁上可以随时办公,“高铁+”智能化的服务,这一切见证了中国高铁发展的建设成果,人们共享这一喜人的成果。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湖北委员、人大代表们肩负着湖北人民的重托,带着提案走向北京、走向会场。记者从湖北省政协了解到,为开好今年的会议,住鄂全国政协委员拟联名向全国“两会”提交12件重点提案。这12件重点提案内容涉及长江经济带湿地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修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保护、引江补汉引水工程建设、防范和化解垃圾处理项目“邻避”问题、长江中游城市群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发挥农垦在农业“走出去”战略中的领军作用、把长江江豚保护级别从二级升为一级、恳请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扶持、建设武汉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湖北建设全国碳交易中心和碳金融中心、“设计走出去,技术带动产能”打造武汉工程设计之都等。

委员、代表们参加全国两会的建议和提案涉及到各个方面,与湖北经济发展、人民幸福生活紧密相关,可谓是责任重大。各住鄂全国政协委员经过深入调研,也认真准备了提案。例如,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百步亭集团董事局主席茅永红围绕社区建设撰写了多份提案,内容涉及以基层党建科学化引领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物业服务融入社区治理、推动“互联网+居家养老”等。全国政协委员、武汉理工大学教授蒋惠园拟提交的关于高铁、动车恢复原设计時速的建议,全国政协委员、武汉钢铁集团科技创新部副部长袁伟霞关于制定《国家公园管理法》推进国家公园管理体制试点工作的建议等也引人关注。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全国两会是倾听十几亿人心声的时刻。全国各地的委员、代表们所肩负时代使命、承载人民重托,所上报两会的各种提案与社会的经济发展相关,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相关,与千家万户的幸福紧密相关。

全国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和人民当家做主的最具体表现。我们相信,在全国两会上,无论是全国政协委员,还是全国人民代表,他们将不负历史的使命、不负人民的重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高度的责任感,真情实意地表达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履行好自己的责任,必将为全国“两会”胜利召开,为实现“中国梦”书写新的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全国两会召开时间

全文共 597 字

+ 加入清单

两会召开时间2015年3月3日、5日分别开幕

2015年两会召开时间确定,将于3月3日起在北京召开。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今年将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今年的全国两会将释放什么样的信号,勾画什么样的改革路线图,观察者网将与您一同关注。

目前,省级地方两会已经陆续闭幕,国务院将在两会上提交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开始征求意见。春节过后,全国两会就将提上日程。

据新华网2月1日消息,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将分别于2015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和全国政协办公厅今天宣布,欢迎中外记者届时前来采访。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将在中国北京西长安街北侧的梅地亚中心(北京复兴路乙11号)设立新闻中心,负责接待和安排中外记者对会议的采访。新闻中心将于2月27日正式开展工作。

凡要求采访两个会议的记者需提出申请。中央新闻单位记者向新闻中心提出申请,地方随团记者由各代表团向新闻中心提出申请,香港特别行政区记者向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提出申请,澳门特别行政区记者向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提出申请,台湾地区记者向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提出申请,外国驻华记者向新闻中心提出申请,外国临时来华记者向中国驻所在国使领馆或我外交部授权的签证机构提出申请。记者报名截止日期为2月25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全国两会热点解读之教育

全文共 2262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两会如期开展,教育还是今年两会的热词。以下语文迷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教育的相关消息,下面就来看看两会的代表是怎么看待教育这个问题的吧。

“提升教育质量,既是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也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核心要求,要根据教育的规律和人成长的规律,重设不同教育阶段的教育目标。”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提升教育质量的过程中,要尊重基层教育实践的首创精神。

陈雨露说,经济新常态的核心是结构优化和动力转化,这意味着整个经济的运行要从以速度为主转向以质量和效益为主。在这个过程中,人力资本是非常重要的要素。虽然我国现在高校毕业生从数量上看已经不少,但从质量上看与经济发展的新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陈雨露说:“现在家长为什么天天批评教育,实际上是一种期盼,这种期盼又跟‘中国梦’的实现结合在一起,是‘教育梦’的主要内涵。所以,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提升教育质量,这既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核心要求,也是重大的民生发展目标。”

如何提升教育质量,陈雨露表示:“我国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空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个人认为,教育改革应当是系统的改革,也就是从学前教育一直到终身教育的系统改革。”他进一步解释说,各个阶段教育的目标要有明确分工,学前教育主要的就是玩;小学教育要“博”,让孩子们多读书、多接触、多问问题;中学教育主要就是在“博”的基础,让孩子们加深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到了高等教育就是要创新,要往深处走。要根据教育的规律和人成长的规律,重设整个的教育体系。

2016年两会热点解读教育热词:高考怎么改?从取消加分开始

“教育部门会减少加分项目……今年全国性加分政策鼓励类的全部取消,只保留一些扶持性政策。”教育部长袁贵仁8日接受采访时说。当天,他在开场白中说,“大家对教育的热情让我很感动,对教育改革的关注让我深受鼓舞。”

袁贵仁表示,在缩小区域录取率差距方面,教育部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大家看了发改委的报告,今年本专科招生人数从698万增加到700万,新增两万人的指标,全部用于中西部人口大省。”

对于减少加分项目,袁贵仁说:“今年全国加分政策鼓励类的全部取消,只保留一些扶持性政策,还有一些地方性加分政策减少了六成以上,有十几个省市全部取消地方加分项目。”

关于规范自主招生问题,袁贵仁表示,从今年开始将取消推荐的限制,每个学生每个学校都可以推荐。“全部禁止以联考和培训的方式选拔学生,同时把自主招生的时间全部调到高考之后进行。此外,对于自主招生的条件、过程和结果全部公开公示。”袁贵仁说。

袁贵仁提到,目前已启动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根据各省的申请,经过中央批准,高考改革由上海市和浙江省作为综合改革试点,现在相关学校的工作都在稳步推进。”

目前,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这是跨进“普及”门槛的标志。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数据表明,2014年我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86.5%,2015年可能达到87%。也就是说,未来5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大约需要再提高3个百分点。

其实,这不只是冷冰冰的3个百分点。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认为,抓公平和质量,或将是未来5年我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改革焦点和落脚点,而如何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或将是今年两会讨论的重要议题。

“改革现行高考模式,必然将撬动基础教育阶段改革。”近日,河北、江苏、宁夏等地陆续公布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高考改革再次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热门话题。

“一些教师甚至校长觉得这次高考改革无非就是考试科目的变化,最后还是要考试,还是要看分数。”但在全国人大代表、石家庄二中校长邵喜珍眼里,考试科目变化的背后,是整个教学理念的变化。

她说,过去,学生跟着课程和教学转,只能在文科理科间做出选择。改革后,学生在6门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可有20种不同的组合,“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而且也体现了课程和教学跟着学生转,对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也是一种挑战。”

邵喜珍认为,这意味着学校必须打破原来按文理分科分班的教学模式,推行“走班制”,根据学生选择科目和难易程度进行分层次教学。

据了解,石家庄二中将实行双轨管理制。一方面有传统的行政班,学生管理工作由班主任负责,语数外等共同科目也通过行政班进行;另一方面,在选修科目教学上,实行导师制,任课教师不仅要负责教学,还要进行学生的管理工作。

“这种方式现已用到校本选修课程中,力争经过一到两年的探索,形成一套成熟的体系。”邵喜珍说,除了学生管理,学校师资配置也需要适应“走班制”要求。

“由于学生选择学科人数差异,将出现学科教师相对紧张或富余现象,这需要学校对整个教师队伍进行动态调整。”全国人大代表、精英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翟志海认为,选课学生对科目教师教学也会提出更高要求。

这次改革还更加注重高中教育和大学的有效衔接。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大学副校长李小亭表示,“专业+院校”的录取方式,将会让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从单纯的分数对接,走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学习基础的双向连接。

“在基础教育阶段,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还要培养他们自主选择的能力。”翟志海代表建议,应加大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指导。

据介绍,石家庄二中已建立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中心,通过大学先修课程、学长带我逛专业、家长带我进职场等,让学生尽早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

“对学生进行人生发展规划的指导,要充分发挥专职教师和学科教师的作用。”翟志海表示,除了开设有关职业指导的校本课程外,还应该对全体教师进行相关培训,使职业规划指导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时间和结束时间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

中共中央政治局听取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稿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的情况报告,决定根据这次会议讨论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将建议稿提请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

会议强调,“十二五”规划目标即将胜利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

会议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修订工作,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汲取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把从严治党实践成果转化为纪律和道德要求,实现了党内法规建设与时俱进。

会议认为,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尊崇党章。新修订的《准则》和《条例》是对党章规定的具体化。《准则》紧扣廉洁自律主题,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看得见、摸得着的高标准。《条例》把党章对纪律的要求整合成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开列负面清单,划出了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

会议强调,严明党的纪律,要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排在首要位置。各级党委要担当和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严格按照《准则》和《条例》办事,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把党规党纪刻印在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心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全国两会扶贫心得体会

全文共 2793 字

+ 加入清单

县是一个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的贫困山区,如何把中央的大政方针与××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走出一条贫困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子,是我们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XX年以来,××县以整村推进的形式,分批组织实施了47个整村推进脱贫奔小康及温饱示范村项目。这些项目的建成,已经成为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载体。今年5月,我县又在马白镇坝尾、南捞乡塘房和都龙镇茅坪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就此问题,我们先后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在执行中存在着一些不恰当的做法,主要根源还在认识和方法上,这些问题不解决,新农村建设就有走偏方向的危险。由此,对于我县这样的贫困山区,在自我发展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利用国家的良好政策机遇,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长期从事扶贫工作的我,下面谈谈个人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科学合理规划,做到规划先行

当前我县农村发展的一大突出问题是:村庄布局散、建设乱、规模小,村镇规划滞后于建设;农村交通、通讯、人畜饮水、农田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产业发展层次明显偏低,农民增收难度偏大。这些问题是长期积累下来的,必须尽快加以解决。为避免走弯路、造成浪费,规划先行应当文秘杂烩网成为一个重要原则。从过去的实践情况看,一个好的规划应当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具有前瞻性。规划要充分考虑到今后发展的长远趋势和村镇布局的长远变化。今后要撤并的边远村庄和人口稀少的居民点,现在不必要花很大代价搞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具有和谐性。要从村镇的山形地势出发,依山顺水,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形成各具特色的自然村落、田园农庄、农村社区,防止千村一面。三是以人为本。要考虑农村生产生活特点,便利农民生产生活。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居民不一样,不能雷同于城镇,不能简单地抄袭城市,搞“小区化”,防止“贴瓷砖、住洋楼、扛着粮食上高楼”的现象出现。但也要注意改变传统的陋习和不文明、不卫生的习惯,与改水、改厕、改圈、改院结合起来,使民居上一个层次。要考虑群众经济实力,新的村庄规划建设搞到什么程度,实际上是由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和城市对农村的支持程度决定的。城郊村、公路沿线村的实力强,可以搞得好一些、快一点;偏僻村、薄弱村实力差,不要大拆大建,可在规划一次到位的基础上,量力而行,逐步实施到位。在农村村庄和人口比较分散的情况下,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到今后发展的长远趋势、村镇布局的长远变化以及其他因素,防止选址不准、预留不足或“空壳化”。总之,要坚持规划先行,基础设施先行,优惠政策先行,试点先行,从农民最积极、干部最主动、条件最成熟的村实施起。

二、新村庄建设不等于新农村建设

新村庄建设主要是村容村貌建设;新农村不只是新在村容村貌,它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党建五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具有综合性、长期性和复杂性。但是,从目前全州各县组织参观的重点和经验介绍看,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都把目光放在村容村貌上,其实这只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方面。从整体和长远看,经济建设是基础,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实现这五句话提出的要求,就是农村各方面实现协调、全面发展的过程。

三、要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只有生产发展了,才有能力建设新村镇,才有条件过上新生活。只有富民产业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定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农民在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和承受能力的条件下,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才有可靠的基础。过去把主要精力用在对现有房屋、道路改造和建设上,忽视产业发展,忽视生产发展这一根本性问题的做法必须纠正。就我县的实际情况来看,新农村建设要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和产业化经营,培育龙头企业,组织起更多的分散经营的农户开发优质粮、茶、林果、畜禽等资源,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竭力拉长育种、育苗、肥料、种植、收获、加工、养殖、制沼、沼气液化等产业链,通过构建流通链、结成利益链、培植要素链,力争在全县形成以草果、八角、板栗、核桃、碰柑、杨梅、樱桃、大枣、梨、药材、瓜菜等集中连片的优质农产品产业带。

四、积极探索建设模式,努力创新建设方式

我县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充分考虑到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资金筹措难等实际,努力探索一条适合山区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第一,必须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首先选择经济和民意基础好的自然村入手,在示范点取得切切实实、具有说服力的成效之后,再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推广。第二,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权。一是要坚持农民“自主申报”。确定示范点不下硬性指标,不搞人为指定。二是坚持农民“自主建设”。新农村建设具体怎么搞,如采取哪种建设模式、确定哪些建设项目等由农民自己说了算,建设资金由农民自己投入为主,建设施工也由农民自己投工投劳。三是坚持农民“自主管理”。引导各地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由理事会全权负责发动群众、资金筹集、组织建设、质量监督、后续管理等工作。第四,建立起农民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责任目标约束机制。要制定一些简单实用、便于操作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章程》、《村规民约》、“门前三包”责任制以及村道养护、公厕管理、庭院保洁等制度,并将相关的目标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逐一落实到户甚至到人。二是建立日常管理投入机制。应采取“村集体解决一点,向农户收取一点,市场化运作筹措一点”的办法,筹措解决理事会成员工资和部分公共设施、环境卫生维护管理费用问题,保证有人管事、有钱办事。

五、必须始终树立长期奋斗的思想

目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一种错误的做法,对新农村建设下任务、定时间,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甚至出现包办代替、强迫命令等现象,这种倾向是违背中央精神的。农村落后状况是历史形成的,改变农村面貌,缩小城乡差距,决非朝夕之功。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但不是一项阶段性工作,更不是一般性工作部署,而是一个必须长期实践和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新农村建设的预期目标虽然从性上可以确定,但在量上并不是一个可以完全量化的东西,即使可以量化也要随时间的推进,不断完善和提高,因而是一个可以充实的变量,并不能说到什么时候新农村就建成了,完成了,不再前进了。因此,我们不要在时间上过于细化,过于急于求成,而应当稳扎稳打,脚踏实地,逐步推进,要反对那种定指标、定时间、机械、僵化和教条式的考核验收,反对用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考核细则形成“千村一面”,否则,结果只能是基层忙于应付达标考核,导致形式主义泛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年全国两会议程公布

全文共 1133 字

+ 加入清单

2015年全国两会议程公布,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和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具体日程安排出炉:

3月3日(星期二)

下午3时 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开幕会

1.审议通过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议程

2.听取俞正声主席作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3.听取齐续春副主席作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3月4日(星期三)

上午9时 小组会议(审议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报告)

下午3时 小组会议(审议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报告)

3月5日(星期四)

上午9时 列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

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下午3时 小组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3月6日(星期五)

上午9时 小组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下午3时 小组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3月7日(星期六)

上午9时 界别联组会议(有二个以上小组的界别安排联组形式,联系本界别实际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下午3时 小组会议(讨论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

3月8日(星期日)

上午9时 小组会议(讨论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

下午 委员休息

3月9日(星期一)

上午9时 小组会议(讨论立法法修正案草案)

下午3时 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

大会发言

3月10日(星期二)

上午9时 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

大会发言

下午3时 小组会议(围绕《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学习讨论)

3月11日(星期三)

上午9时 小组会议(结合常委会工作报告讨论政协工作,讨论政协全国委员会2015年协商工作计划)

下午3时 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

大会发言

3月12日(星期四)

上午9时 列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

1.听取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听取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下午3时 小组会议(审议各项决议草案,讨论“两高”工作报告)

4时30分 主席会议

1.听取分组会议情况的综合汇报

2.审议提交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的有关文件

3月13日(星期五)

上午 委员机动

9时 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

1.通过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关于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

2.审议通过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草案)

3.通过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政治决议(草案)

下午3时 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闭幕会

1.通过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关于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2.通过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

3.通过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政治决议

注:日程如有变化,由大会秘书处另行通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年全国两会委员医药行业座谈会名单

全文共 1852 字

+ 加入清单

2015年3月4日,两会召开期间,由中国医药行业24家协(学)会共同举办的2015年第七届"声音·责任"医药行业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将在北京国宾酒店召开。

谁会来?他们会来:

注:此前在业界流传的名单有部分人员变化,如鲁南的赵志全已去世,华润的宋林已经肯定不会参会……

据2014年“声音·责任”会议现场统计,来自医药行业的40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代表委员本人到会29人,委托出席会议的11人)参加了本次座谈会,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卫计委、人社部、国家食药监管总局等7个与医药行业相关部委的13个 部门负责人以及45位行业专家、企业界人士应邀到会旁听。而2015年会议规模将比2014年更大。

2014年回顾

一、会前扎实调研

2014年,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国家多项改革措施全面深化的第一年。已经步入深水区的医疗体制改革,如何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发挥好政府作用,关系到这项浩大工程的方向与成败。本次座谈会旨在通过医药界两会代表委员研讨分析医药产业发展现状,按照十八大确定的医改方向、目标、原则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的改革要求,找出影响和阻碍发展的问题,向相关政府部门提出建议,以营造出更有利于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

为了使座谈会开得更有成效,2013年末,各协(学)会通过下基层调研、召开座谈会、网上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了扎实的会前调研。如:企业管理协会的同志先后走访了山东、浙江、江苏、上海、河北、云南等地,召集了160余家医药企业座谈;化药协会、中药协会、北京医药行业协会分别在京召开代表委员提案建议素材收集讨论会……以充分汇聚产业一线的声音,了解当前医药行业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最终,各协(学)会将基层企业反映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收集整理出了83份提案建议的素材资料,供与会医药界代表委员讨论参考。

二、充分凝聚共识

凝聚共识、发出声音、履行责任是"声音 责任"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一贯倡导的宗旨。第六届座谈会与会者近400人,创参会人数新高,足见座谈会的影响力正与日俱增。

第六届座谈会上,医药界代表和委员们围绕医改与行业发展热点话题畅所欲言,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如何全面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促进医药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等相关问题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各协(学)会在广泛听取并收集代表委员建议的同时,结合行业发展现实,分别就药品价格管理、药品招标采购以及药品监管的法律法规等问题提出了供代表委员参考的《关于加快推进药品价格改革的建议》、《关于取消政府统一的药品招标等制度的建议》和《关于修改药品法完善药品监管体系的建议》三份材料。这三份建议提出:应当适度放开药品价格管制,将基本医保药品的价格由制定最高零售限价改为制定最低基准价并尽快推出廉价药品必备供应目录;取消政府统一包办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规范医院药房托管,防止医药分开中衍生出变相的"以药补医";进一步完善药品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的顶层设计,以促进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

这三份建议会后均被医药界代表委员联名提交至全国人大会议议案组和全国政协会议提案组。

三、政府反馈积极

2014年代表委员联合签名提交的提案和建议,得到了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并且及时进行了认真回复和处理。

由多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交的《关于修改药品法完善药品监管体系的建议》,于2014年8月收到来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回复。针对建议当中提出的关于"减少准入审批和简化许可管理"、"建立药品上市许可人制度"、"互联网药品销售管理"等具体问题,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表示,将认真参考并将其用于正在修订中的药品管理法当中,计划于2014年年底前提交国务院法制办。

另外,多名代表在座谈会上联名提交的《关于加快推进药品价格改革的建议》中提出应"尽快制订并推出廉价药品必备供应目录",亦获得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积极响应。2014年5月,国家发改委已经正式出台《发改委定价范围内的低价药品目录》,鼓励药企生产低价药的积极性,减轻患者使用高价药的负担,取消533种药物的最高零售价。

四、会议形式有所创新

第六届"声音·责任"医药行业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的会议形式较以往也有所创新,在主会议基础上,将重点议题进一步延展,针对《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法》修订,会议承办方《E药经理人》杂志又组织进行了专题讨论,40余位来自内外资制药企业的高管与药审中心、药典委主要领导一起进行讨论,受到与会代表的欢迎。

【温馨提示:以上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