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公平的古代例子【精选20篇】

导语:励志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不管多厉害的人都读不懂,学不精,进而形成一个独立学科"成功学"。下面小编整理了古代励志的名言警句,欢迎大家阅读!

浏览

1903

作文

810

古代经典名言

全文共 1686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代经典名言,欢迎阅读。

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2、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

3、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4、 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

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6、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7、 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

8、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9、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10、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训俗遗规》

11、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12、 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13、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14、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15、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易经•系辞上》

16、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17、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

18、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9、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韩非子•难一》

20、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21、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22、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史记》

23、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24、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25、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

26、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戎登程口占示家人》

27、 曲则全,枉则直。——老子

28、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29、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30、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3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32、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33、 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34、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35、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史记》

36、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屈原•涉江》

37、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38、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39、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40、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卜居》

41、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42、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列传》

43、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44、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45、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鹤林玉露》

46、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47、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48、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史记》

49、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50、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屈原•涉江》

51、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

52、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53、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54、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

5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56、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57、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58、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魏徵

59、 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60、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61、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62、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全文共 416 字

+ 加入清单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汉朝就派出船队远航南海和印度洋,打开了中国与世界各国海上往来的大门,标志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端。

从此以后,满载着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精美物品和与世界文明对话的美好意愿,一路向南、向西,活跃了沿线各国经济,传播了中华文明,同时也带回了沿线各国的香料、药材、玻璃和思想文化等文明成果。

中国元代杰出的民间航海家汪大渊两次从泉州出海,遍访菲律宾诸岛、文莱、加里曼丹、爪哇及印度洋诸地,归国后写下了他的身历亲见,使当时的中国人得以真实了解各国的山川、土俗、风景和物产。

在当时的中国闽南地区,家家户户都有“鸡公碗”,寓意着勤劳致富、家庭兴旺。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鸡公碗”漂洋过海,成为东南亚国家人民喜爱的日常生活用品,也成为中国与沿线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把中国和沿线各国紧紧联系在一起,创造了人类交流交往、文明互鉴的不朽传奇。

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与丝绸之路的畅通程度与连通水平几乎是同步变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古代人物的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屈原是战国末期楚国人,是杰出的政治家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出身贵族,学识渊博而且善于治国,因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由于内政外交上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屈原遭到了诬陷,同时楚怀王因为谗言对屈原疏远,革去他的职位,让他流放在外。屈原虽然流放在外,仍然眷恋楚国,心里怀念着怀王,从末放弃回朝任职的希望,然而却一直没有如愿。痛心怀王不能明辨是非,屈原忧愁郁闷,于是写下了千古绝唱的长诗--《离骚》。当楚都郢为秦攻破,屈原悲愤难捱,在农历五月初五日时自投汨罗江身亡。

有人觉得屈原这样做未免太过轻率,对自己的生命都不屑一顾还谈的上什么救国。可是我觉得屈原是为着楚国而生的,他把楚国的兴盛当作自己的理想,为着这个目标而不断奋斗。在这一点来说,屈原的生命是和楚国联系在一起的。楚国灭亡了,屈原也就没有了生存的理由。他选择了投江自杀,向人们明示自己的志向。他为理想,为信念献身,让人感到肃然起敬。一个人若是没有意义地活着,那么他的存在也就并非真实。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古代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1886 字

+ 加入清单

很早的时候就有成语故事,大家都听过哪些古代成语故事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

鸟尽弓藏

春秋末期,吴、越争霸,越国被吴国打败,屈服求和。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任用大夫文种、范蠡整顿国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国家转弱为强,终于击败吴国,洗雪国耻。吴王夫差兵败出逃,连续七次向越国求和,文种、范蠡坚持不允。夫差无奈,把一封信系在箭上射入范蠡营中,信上写道:“兔子捉光了,捉兔的猎狗没有用处了,就被杀了煮肉吃;敌国灭掉了,为战胜敌人出谋献策的谋臣没有用处了,就被抛弃或铲除。两位大夫为什么不让吴国保存下来,替自己留点余地呢?” 文种、范蠡还是拒绝议和,夫差只好拔剑自刎。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在吴宫欢宴群臣时,发觉范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边找到了范蠡的外衣,大家都以为范蠡投湖自杀了。可是过了不久,有人给文种送来一封信,上面写着:“飞鸟打尽了,弹弓就被收藏起来;野兔捉光了,猎狗就被杀了煮来吃;敌国灭掉了,谋臣就被废弃或遭害。越王为人,只可和他共患难,不宜与他同安乐。大夫至今不离他而去,不久难免有杀身之祸。” 文种此时方知范蠡并未死去,而是隐居了起来。他虽然不尽相信信中所说的话,但从此常告病不去上朝,日久引起勾践疑忌。一天勾践登门探望文种,临别留下佩剑一把。文种见剑鞘上有“属镂”二字,正是当年吴王夫差逼忠良伍子胥自杀的那把剑。他明白勾践的用意,悔不该不听范蠡的劝告,只得引剑自尽。

鸟尽弓藏的含义:飞鸟射尽,打鸟的弹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比喻事成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或加以消灭。

手不释卷

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

一次,他点兵3万,用船80余只袭击荆州。水手一律身着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舱里。黑夜,船到当阳江边,烽火台的汉兵厉声盘问。吴军诈称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风,汉兵信以为真。约至二更,船上吴军突然袭击,占据了烽火台。随后,吕蒙带兵长驱直入,轻取荆州。

吕蒙作战勇猛,平时却不肯读书。孙权劝道:“你读点历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孙权道:“汉先武帝从前行伍出身,却‘手不释卷’。”从此,吕蒙勤勉自学,受益匪浅。

手不释卷:手里不离开书本,形容读书勤奋。

犬牙交错

汉高祖刘邦开国之后,分别封功臣到各地为王。但是因为这些王候在地方上拥有强权,甚至有谋反叛变的意思,于是汉高祖就一一把他们消灭了。

为了巩固汉室,汉高祖又大力赐封同族的人。因为同姓诸侯国数量增加,在汉景帝时,爆发了以吴王为首的七国之乱。汉景帝派太尉周亚夫征讨,平定了叛乱,但同姓诸侯的存在依旧威胁着汉朝的江山。

到了汉武帝时,为了巩固中央集权,施行了“领地削减”的政策,也就是消弱王侯们的势力,并且想进一步采取行动。这个举动引起诸侯们的恐慌,便对汉武帝说:“我们与王室血脉相连,先帝将封地如犬牙般的交错安排,就是为了让我们能共同保护汉室希望汉武帝能手下留情。”

于是,汉武帝后来颁布推恩令,将诸侯的领地分封给他们的子弟,无形中削弱了各诸侯国的势力,也巩固了中央集权。

为虎作伥

唐穆宗长庆年间,传说有个处士马拯,听说衡山祝融峰人住着一个伏虎长老。他带了一个童仆,上山去拜访那位长老。

他登上祝融峰,见到一座佛寺里,果然有个须发皆白的老和尚。老和尚很热情,一定要留马拯吃饭,可是厨房里的油和盐正巧用完了。马拯就叫童仆下山去买油盐。老和尚陪送他走出寺门。马拯独自一人站在寺边观赏山景。这时,从山下又来了一个叫马沼的隐士。两人互通姓名之后,马沼说他在半山腰看见一只猛虎在叫人……马拯问了那人的年龄、容貌、衣着,惊叫道:“那是我的童仆!”马沼又说:“奇怪的是,那猛虎吃了人后,忽然变成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和尚。”不一会,老和尚回来了,马沼轻声对马拯说:“正是这个和尚。”天晚了,老和尚要请他们住僧房,两人却喜欢住在斋堂里。他们把门紧紧闩上,观察着外面的动静。半夜里,有只老虎几次来撞门,两人用力顶住,门才没有被撞开。两人决心要除掉这只吃人的老虎,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第二天一早,两人说是后院一口井里传出怪声音,把老和尚骗到井边。当老和尚凑到井口看时,马沼一用力,把他推下井去。和尚一落水,立刻变成了老虎。两人搬来大石头,把它砸死了。两人下山时迷了路,后来幸亏遇见一个猎人,就住在搭在树上的窝棚里过夜。

半夜里,马拯突然被树下的人声吵醒。他借着月光一看,竟有几十个人,叫嚷着要替老虎报仇。猎人告诉他们,这些人都是被老虎吃掉了,可死后却替老虎开道,成了伥鬼。马拯骂道:“你们这些伥鬼,死在老虎嘴里,还要为它痛哭、报仇!”

古代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还要为老虎效力。成语“为虎作伥”由此而来,现比喻为坏人做帮凶。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公平竞争

全文共 1401 字

+ 加入清单

谦让”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孔融让梨”的故事早就为世人所熟知,“大的一定要让小的”,也已经成为家长们的口头禅,可是大的让小的,对于双方来说一定好吗?一定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吗?“让”也要适度,“让”不是一昧的忍耐,否则那就不是宽容、谦让了,而是窝囊、软弱。在生活中,我们要做到“当让则让,不当让则坚决不让”。我想对于“大让小”和“公平公正”这个问题,有弟弟妹妹的同学,尤其是有弟弟的女同学一定深有体会和感触吧!本人也深有感触,尽管他不是我的亲弟弟,别看他只是一个孩子,头脑却特别发达,多“聪明”的孩子啊!耍心眼、吹牛、说谎话、小气、不礼貌等等在他的那个小脑袋瓜里面是样样俱全,他就是被“让”给惯坏的。说这话,也许不知情的同学会说,小孩子,他懂什么呀!那么你肯定没有过亲身体会,更何况“三岁看八十”以小看大呢?说这话,我可是公正的,对他一点儿偏见都没有,这全是事实。不相信?听我慢慢道来——

第一幕:“妈妈,姐姐打我。”这是谁的叫声,从哪儿传来?是他那假女生的声音从客厅传来,他妈妈听见了,急急忙忙地跑向客厅,不问三七二十一先逮着他姐姐骂了一顿,他却在一旁偷笑,看着他那副幸灾乐祸的样就讨厌,总想好好教训他一顿,这样的孩子从小就这样是非不分,长大后还会是一个好人吗?可这件事情的真相是什么呢?原来刚才,他姐姐正在专心致志地做功课,他却突然从后面冲上去狠狠打了她一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就是这样的贱,打人从不讲理由,他姐姐当然生气了,有谁能突然被狠狠地打了一下还高兴呢?转身就要对他进行“教育”,他还挺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小不敌大”。调头就跑,一边跑还一边喊,这不,就出现了刚才出场时的情形。摊上这么一个蛮不讲理的弟弟,搁谁,谁不生气啊!

第二幕:“妈妈,姐姐又要钻到电视里去了”真讨厌,怎么到哪儿都有他的声音啊?又在告假状,这次不调你们的胃口了,直接告诉你们真相吧!他闲得无聊,想要他姐姐和他玩,(刚才才打过别人,这会儿又要和她玩,谁愿意啊。)他姐姐正在看电视,他想找岔,于是对他姐姐说:“我要看电视。”他姐姐不想跟他计较,便把电视让给他了,奸计没得逞,抢到了电视又不看,他姐姐看到了便说:“你不是要看电视吗,怎么不看,你不看我看了。”得,理亏了,偷鸡不成反而蚀把米。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这一计,不说你也知道了吧!

他,就是我的表弟,今年6岁。看到这里,想必你已经猜到我的观点了吧,我提倡“公平公正”,反对“大让小”,因为现今的社会是一个平等的社会,无论是已入暮年的老人,还是嗷嗷待哺的婴儿;无论是默默无闻的清洁工,还是高高在上的国家领导人,他们都是一个生命,并且他们的生命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希望看了这篇文章的同学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都能够以事论事,而不是以一个人的年龄大小或地位高低来评价他们做的一件事,我们要有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念,不要犯老一辈人的错误,只有在平等、友爱的氛围中,我们才能构建和谐社会。“让”使大孩子感到委屈,使他们从小就亲身感受到不公平,从小就受到不公平的对待,这样,以后,在社会中,他们就不会勇于对那些“不公平的事”提出反对意见,没有一个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念。“让”使小孩子从小就受到特别的优待,就算自己做错了事,也是对的,也不会受到惩罚,长大了以后,在社会中,不会勇于承担责任,只会盲目自信。由此看来,“让”对于大孩子和小孩子都没有好处,所以我呼吁“公平公正”!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高考作文古代人物素材:苏轼

全文共 2012 字

+ 加入清单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下面是由语文迷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苏轼的素材,希望对你有帮助。

1、是那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么?是那个“一蓑烟雨任平生,何妨行啸且徐行”的行者么?是那个高唱“大江东去”的诗人么?苏轼,一个被宋神宗称赞为“才与李白同,识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泼来的污水,遭受贬谪后,忘却了所有的失意。他在黄州种地酿酒,“夜饮东坡醒复醉”,在黄州“倚杖听江声”,在黄州写下“大江东去 ”。他总是那样的淡泊从容。他总是将所有的痛苦失意抛之脑后,铭记着世间之美丽。不然,何来“亲煮东坡肉",何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旷达与豪迈?

2、一枝一叶一世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轮明月,放射出悲天悯人的光辉;“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一排短松,守候着生死离别的深情。“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杯浊酒,凝结着壮志难酬的感慨;“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片沙洲,见证了孤苦无依的飘零;“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一只小舟,带走了蝇营狗苟的烦懑;“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袭蓑衣,织就了风吹雨打后的宁静……一枝一叶一世界,一词一句总关情。

3、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豁达可见一斑。

4、东坡披发仰天大呼“大江东去”,他面临的那些烦心琐事顷刻之间沉入滚滚波涛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壮阔的滔滔江水让东坡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失意、悲伤,忘记那些仕途的不得意。

5、孟德在赤壁低吟悲歌,周瑜在赤壁谈笑风生,而真正带给赤壁完美壮烈的是苏轼。官场上的险恶风波并没有消沉他高昂的意志,生活上的清贫并没有销蚀掉他那乐观向上的心。伴着涓涓细泉,聆听习习古风,故园神游中,苍银白发与皎洁月光交相辉映。一尊还酹江月,多么豪迈的举杯,淡逝了多少哀伤及生活磨难——纪念苏轼,让我懂得了在困难逆境中应保持有奋勇向前的心……

6、苏轼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黄州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越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记。

7、在险峻陡峭的石壁下,在奔腾怒吼的大江边,一个人在捋着胡须,昂首挺胸,眺望着那江水与天的边际。他在想些什么呢?

每当我看见这幅名为《赤壁赋》的国画时,心中就有种想读懂苏轼的欲望。

8,读苏轼,不能不读他的多情。《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里有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流传千古;《念奴娇·赤壁怀古》里有一句“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脍炙人口;他思念亡妻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更是感人肺腑。文人便是多情,寄情于文,才使文学作品有生命、有活力,活到现在,活到永远!

9,很久,我才知道东坡肉是不是也与苏轼你有渊源呢,但此刻,我只想沉浸在这中秋之夜这豁达的情怀里,苏轼,我也许并没看透你,但你对祖国的热爱,对一切事物的豁达,我想,我会永远铭记!

10,朦胧中,似乎在梦里,我看见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在月下,为我论诗品文,为我阐释宋词的奥义,为天下苍生阐释人生的价值。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依然用他的热血,在历史的殿堂,挥毫书写着属于他的人生。

苏轼的名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宋·苏轼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 ——宋·苏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宋·苏轼

★一点浩然气 千里快哉风

★江山如画,一时多豪杰 ——宋·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一篇向人写肝肺,四海知我霜鬓须 ——宋·苏轼

★末不可以强于本,指不可以大于臂 ——宋·苏轼

★似花还似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爱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宋·苏轼

★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宋·苏轼

★至言不繁 ——宋·苏轼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宋·苏轼

★笔所未到气已吞 ——宋·苏轼

★退一步安乐法,说三个好喜欢缘 ——宋·苏轼

★志量恢弘纳百川,邀游四海结英贤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

★夕阳无语燕归愁 ——宋·苏轼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宋·苏轼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宋·苏轼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国古代名人故事:海瑞的刚正不阿

全文共 2099 字

+ 加入清单

海瑞(1514年-1587年),字汝贤,号刚峰,广东琼山(今属海南)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1549年(嘉靖二十八年)海瑞参加乡试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得到提升,历任州判官、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史等职。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

1587年(万历十五年),海瑞病死于南京官邸。赠太子太保,谥忠介。海瑞死后,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广为流传。

【海瑞的刚正不阿

在严嵩掌权的日子里,别说是严家父子,就是他们手下的同党,也没有一个不是依官仗势,作威作福的。上至朝廷大臣,下至地方官吏,谁都让他们几分。

可是在浙江淳安县里,有一个小小知县,却能够秉公办事,对严嵩下面同党,一点不讲情面。他的名字叫海瑞。

海瑞是广东琼山人。他从小死了父亲,靠母亲抚养长大,家里生活十分贫苦。二十多岁他中了举人后,做过县里的学堂教谕,教育学生十分严格认真。不久,上司把他调到浙江淳安做知县。过去,县里的官吏审理案件,大多是接受贿赂,胡乱定案的。海瑞到了淳安,认真审理积案。不管什么疑难案件,到了海瑞手里,都一件件调查得水落石出,从不冤枉好人。当地百姓都称他是“青天”。

海瑞的顶头上司浙江总督胡宗宪,是严嵩的同党,仗着他有后台,到处敲榨勒索,谁敢不顺他心,就该谁倒霉。

有一次,胡宗宪的儿子带了一大批随从经过淳安,住在县里的官驿里。要是换了别的县份,官吏见到总督大人的公子,奉承都来不及。可是在淳安县,海瑞立下一条规矩,不管大官贵戚,一律按普通客人招待。

胡宗宪的儿子,平时养尊处优惯了,看到驿吏送上来的饭菜,认为是有意怠慢他,气得掀了饭桌子,喝令随从,把驿吏捆绑起来,倒吊在梁上。

驿里的差役赶快报告海瑞。海瑞知道胡公子招摇过境,本来已经感到厌烦;现在竟吊打起驿吏来,就觉得非管不可了。

海瑞听完差役的报告,装作镇静地说:“总督是个清廉的大臣。他早有吩咐,要各县招待过往官吏,不得铺张浪费。现在来的那个花花公子,排场阔绰,态度骄横,不会是胡大人的公子。一定是什么地方的坏人冒充公子,到本县来招摇撞骗的。”

说着,他立刻带了一大批差役赶到驿馆,把胡宗宪儿子和他的随从统统抓了起来,带回县衙审讯。一开始,那个胡公子仗着父亲的官势,暴跳如雷,但海瑞一口咬定他是假冒公子,还说要把他重办,他才泄了气。海瑞又从他的行装里,搜出几千两银子,统统没收充公,还把他狠狠教训一顿,撵出县境。

等胡公子回到杭州向他父亲哭诉的时候,海瑞的报告也已经送到巡抚衙门,说有人冒充公子,非法吊打驿吏。胡宗宪明知道他儿子吃了大亏,但是海瑞信里没牵连到他,如果把这件事声张起来,反而失了自己的体面,就只好打落门牙往肚子里咽了。

过了不久,又有一个京里派出的御史鄢懋卿(鄢音yān,懋音mào)被派到浙江视察。鄢懋卿是严嵩的干儿子,敲榨勒索的手段更狠。他到一个地方,地方官吏要是不“孝敬”他一笔大钱,他是不肯放过的。各地官吏听到鄢懋卿要来视察的消息,都犯了愁。但是鄢懋卿偏又要装出一副奉公守法的样子,他通知各地,说他向来喜欢简单朴素,不爱奉迎。

海瑞听说鄢懋卿要到淳安,给鄢懋卿送了一封信去,信里说:“我们接到通知,要我们招待从简。可是据我们得知,您每到一个地方都是大摆筵席,花天酒地。这就叫我们为难啦!要按通知办事,就怕怠慢了您:要是像别地方一样铺张,只怕违背您的意思。请问该怎么办才好。”

鄢懋卿看到这封信揭了他的底,直恼得咬牙切齿。但是他早听说海瑞是个铁面无私的硬汉,又知道胡宗宪的儿子刚在淳安吃过大亏,有点害怕,就临时改变主意,绕过淳安,到别处去了。

为了这件事,鄢懋卿对海瑞怀恨在心,后来,指使他的同党在明世宗面前狠狠告了海瑞一状,海瑞终于被撤了淳安知县的职务。

到严嵩倒了台,鄢懋卿也被充军到外地,海瑞恢复了官职,后来又被调到京城。

海瑞到了京城,对明世宗的昏庸和朝廷的腐败情况,见得更多了。那时候,明世宗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上朝,他躲在宫里一个劲儿跟一些道士们鬼混。一些朝臣谁也不敢说话。海瑞虽然官职不大,却大胆写一道奏章向明世宗直谏。他把明王朝造成的腐败现象痛痛快快地揭露出来。他在奏章上写道:“现在吏贪官横,民不聊生。天下的老百姓对陛下早就不满了。”

海瑞把这道奏章送上去以后,自己估计会触犯明世宗,可能保不住性命。回家的路上,顺道买了一口棺材。他的妻子和儿子看到全吓呆了。海瑞把这件事告诉了亲人们,并且把他死后的事一件件交代好,把家里的仆人也都打发走了,准备随时被捕处死。

果然,海瑞这道奏章在朝廷引起了一场轰动。明世宗看了,又气又恨,把奏章扔在地上,跟左右侍从说:“快把这个人抓起来,别让他跑了!”

旁边有个宦官早就听到海瑞的名声,跟明世宗说:“这个人是个出名的书呆子,他早知道触犯了陛下活不成,把后事都安排了。我看他是不会逃走的。”

后来,明世宗还是下命令把海瑞抓了起来,交给锦衣卫严刑拷问:直到明世宗死去,海瑞才得到释放。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哲理故事:上帝是公平的

全文共 701 字

+ 加入清单

某欧洲国家的一位着名的女高音歌唱家,仅仅30岁就已经红得发紫,誉满全球。而且郎君如意,家庭美满。一次,她到邻国来开独唱音乐会,入场券早在一年前就被抢购一空,当晚的演出也受到极为热烈的欢迎,演出结束后,歌唱家和丈夫、儿子从剧场里走出来的时候,一下子被早已等候在那里的观众团团围住。人们七嘴八舌地与歌唱家攀谈着,其中不乏赞美和羡慕之词。

有的人恭维歌唱家少年得志,大学刚毕业就走进了国家级剧院,成了一名主要演员;有的人恭维歌唱家25岁就被评为世界十大女高音之一,年轻有为;也有的恭维歌唱家有一个腰缠万贯的某大公司老板做丈夫,而膝下又有下活泼可爱脸上永远洋溢着笑容的小男孩......

在人们议论的时候,歌唱家只是静静地听,并没有表示什么。当她等人们把话说完以后,她才缓缓地说:“首先我要谢谢大家对我和我家人的赞美,我希望在这些方面能够和你们共享快乐。但是,你们只看到的只是一个方面,还有另外的一个方面你们没有看到,那就是你们夸奖的活泼可爱脸上总带着微笑的小男孩,不幸是一个不会说话的哑巴,而且在我的家里他还有一个姐姐,是需要常年关在装有铁窗房间里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歌唱家的一席话使人们震惊得说不出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是很难接受这样的事实。这时,歌唱家又心平气和地对人们说:“这一切说明什么呢?恐怕只能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上帝公平的,给谁的都不会太多。”

人生哲理:不要总看到别人的拥有,而抱怨自己没有。其实,上帝是公平的,给谁的都不会太少,给谁的都不会太多。别人拥有的很多东西,你可能没有,但你所拥有的东西,别人也未必拥有。在人的一生中,应该多想一想自己拥有的而别人却没有的东西,这样才会拥有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古代著名成语故事

全文共 8805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可能见过这些成语但是我们并不知道他们故事。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古代著名成语故事,一起来看一下吧。

1、太公钓鱼

商朝末年,纣(zhòu)王荒淫(yín)无度,残暴不仁,人民生活非常艰苦。大臣姜子牙不能忍受纣王的胡作非为,就躲到渭水河边过着隐居的日子。

渭河一带是诸侯姬(jī)昌的管辖范围,姬昌胸怀大志,很爱惜人才。为了吸引姬昌的注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河边钓鱼。他的鱼钩是直的,没有鱼饵,离水面有三尺高。他一边钓一边说:“鱼儿呀,你快点上钩吧!”有人好意地告诉他这样钓不到鱼,姜子牙只是笑着说:“鱼儿自己会上钩的。”人们嘲笑他,他也不理会。

结果这件事传到姬昌耳里,姬昌心想他可能是个有才能的奇人,就派士兵去请。姜子牙看到是士兵,不但不理睬,还继续钓鱼,嘴里念着:“钓、钓、钓,鱼儿不上钩,虾米来捣乱!”士兵只好回去报告。于是姬昌又派大臣去请,姜子牙看见是大臣,仍然不理睬,嘴里又念着:“钓、钓、钓,大鱼不上钩,小鱼来捣乱!”大臣也只好回去报告。最后,姬昌就准备了丰厚的礼品,亲自拜访姜子牙。姜子牙看出他的确是一心想要寻找贤能的人,就答应辅佐(zuǒ)他。姬昌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就封他为太公。

后来姜子牙连续辅佐文王、武王,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中国历史上年代最久的周朝。

2、平易近人

西周初,周公旦的儿子伯禽封于鲁,太公望(姜子牙)封于齐,周公仍在朝摄政辅佐成王。三年后,伯禽入朝向周公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晚?”伯禽说:“我变革礼俗,费力不小。比如服丧,必得服满三年方得去除。”而太公到齐之后,五个月就去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快?”太公说:“我大大简化了君臣礼仪,一切依从通俗简易。”太公后来听说了伯禽汇报政务的情况,长叹说:“鲁国后世必定会北面臣服于齐国。政治如果不简要平易,民众就不愿意接近。平易近民,民众才会归附。”

“平易近民”本指政治上通俗简易。到了唐朝,为避太宗李世民讳(huì),凡言“民”处皆改为“人”,此语就改成了“平易近人”。这样一改,意思也就变了,从指政治变成指为人处世的态度,有时也指文章风格浅显易懂。

3、千金一笑

西周末期,周幽王即位后,根本不理朝政,整天吃喝玩乐,醉心于女色。周朝有个诸侯国叫褒(bāo)国,其国君见天子如此荒唐,就来规劝,幽王根本不听,反而把褒国国君关进大牢。

褒国国君的儿子洪德见父亲被关,非常焦急,就与母亲商量如何营救。他们听说幽王非常喜欢美女,就用重金买下一年轻漂亮的少女,取名“褒姒(sì)”,教给她宫中礼仪,然后送给幽王。幽王见了大喜,于是下令放了褒国国君。

褒姒入宫后,很得幽王的宠爱,可是只有一件事不随心意,就是褒姒有个怪脾气,从来不笑。幽王下决心要让她笑一笑,于是贴出布告:谁能让新王后笑一笑,赏金一千。告示一出,一些人争相入宫。有的吐舌瞪眼做怪相,有的说一些荒诞的笑话,可褒姒看了,听了,仍不露一丝笑容。幽王手下有个大臣叫虢(guó)石父,是个会拍马逢迎的坏家伙,他出了一个坏点子,叫做“烽火戏诸侯”。原来古时候,遇到敌情,主要靠烽火台报警。那些烽火台遍布各诸侯国,相邻的两座能互相看见。如果白天某处发现了敌情,就点燃晒干的狼粪,靠“狼烟”传递情报;如果是晚上,就点燃柴草,靠火光传递情报。这样一座传一座,用不了多长时间,消息传遍全国,各地诸侯就会率部队赶往京都,听候调遣。

幽王听了这个计谋,万分高兴,决定一试。一天,天气晴朗,幽王带着褒姒来到城楼顶上,登台远望,远山近水,尽收眼底。幽王下令点燃烽火,顿时狼烟四起,直冲云天。远近诸侯看到烽火点燃,还以为敌国来犯,于是纷纷点齐兵马,向镐(hào)京奔来。他们赶到镐京城下,却看不到一个敌兵,只见幽王和褒姒坐在城楼上喝酒看热闹。这下,可把褒姒给逗笑了。她笑幽王如此轻率行事,笑诸侯这样容易上当。褒姒一笑,幽王高兴了,马上给了虢石父千金的奖赏。那些诸侯可气坏了,知道受了愚弄,就大骂一气带兵回去了。

幽王对此并不在意,为睹褒姒笑脸,又多次玩此闹剧。不久,戎(róng)人发兵前来攻打镐京。幽王看到戎人真的打来了,赶紧派人去点烽火,向诸侯求救。可是这一次,诸侯们还以为天子与王后嬉戏,全都按兵不动。就这样,镐京被戎人攻破,幽王逃到骊山脚下,被杀掉了,褒姒被戎人抓走了。

成语“千金一笑”,形容美人的笑颜十分难得,价值千金。

4、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qiáo)夫站在岸边,他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5、道不拾遗

春秋时,郑国政治家子产由于平定贵族旧势力的叛乱有功,成了郑国的正卿(qīng)(官名)。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郑国经济发展;同时还主张依法治国,制定了严厉的刑法来处置犯罪行为,因此,国内没有盗贼。“道不拾遗”(路上丢失东西,别人不会捡去);街上的桃树、枣树长满了果实,也没人爬上去摘。由于子产把国家治理得很好,郑国富强起来了,虽然连续三年受灾,老百姓也没受冻挨饿的。

“道不拾遗”这个成语常与“夜不闭户”连用,形容社会风气良好。

6、大义灭亲

春秋时期,卫国的州吁(yù)杀死哥哥卫桓(huán)公,自立为国君。

州吁驱使百姓打仗,激起人民不满。他担心自己的王位不稳定,就与心腹大臣石厚商量办法。石厚就去问自己的父亲——卫国大臣石(què),怎样巩固州吁的统治地位。石对儿子说:“诸侯即位,应得到周天子的许可,他的地位就能巩固。”石厚说:“州吁是杀死哥哥谋位的,要是周天子不许可,怎么办?”石说:“陈桓公很受周天子的信任,陈、卫又是友好邻邦。”石厚没等父亲把话说完,抢着说:“你是说去请陈桓公帮忙?”石连连点头。

州吁和石厚备了许多礼物,却被陈桓公扣留了。原来,这是石的安排。卫国派人去陈国,把州吁处死。卫国的大臣们认为石厚是石的儿子,应该从宽处理。石就派自己的家臣到陈国去,把石厚杀了。史官认为石杀子是“大义灭亲”。

成语“大义灭亲”,现在指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对犯罪的亲属不徇(xùn)私情。

7、志在四方

春秋时,晋献公在宠妾(qiè)骊姬的挑拨下,杀了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和夷吾分别逃亡到狄(dí)国和梁国。

后来,晋献公死了,夷吾在秦穆公和齐桓公的帮助下做了国君,他怕重耳回来争夺王位,就派人去杀他。于是,重耳又从狄国历尽艰险,逃到了齐国。

齐桓公对重耳以及追随他的子犯、赵衰、狐偃(yǎn)等人都十分优待,还把一个本家姑娘齐姜嫁给了重耳。重耳在齐国一住七年,日子过得舒服极了,他也不想再回晋国去了。

齐桓公死后,齐孝公做了齐国国君,齐国开始衰弱。子犯、赵衰、狐偃等一起来到桑园里秘密商议,要想办法让重耳离开齐国。

这事让重耳的妻子齐姜知道了。齐姜是个女中豪杰,希望丈夫能做一番大事业,就对重耳说:“公子,你有远大的志向,我很高兴。你走吧!男子汉大丈夫总得做一番事业,留恋妻子和贪图安逸是没有出息的!”

重耳听了很惊讶,说:“我并没打算离开你,离开齐国呀,我不走!”齐姜听了,知道重耳不想走,就和子犯等人商量了一个计策,用酒把重耳灌醉后,把他送出了齐国。

后来,重耳在六十二岁的时候,终于回到晋国,当上了晋国的国君,史称晋文公。

成语“志在四方”,常比喻人要树立远大的志向。

8、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重耳逃亡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忽然问道:“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两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pú)。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成语“退避三舍”,现在常用来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9、病入膏(gāo)肓(huāng)

春秋时期,晋景公有一次得了重病,听说秦国有一个医术很高明的医生,便专程派人去请。

医生还没到,晋景公恍惚中做了个梦。梦见了两个小孩,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说话。一个说:“那个高明的医生马上就要来了,我看我们这回难逃了。”另一个小孩说道:“这没什么可怕的,我躲到肓的上面,你躲到膏的下面,无论他怎样用药,都奈何我们不得。”

不一会儿,秦国的名医到了。名医诊断后,对晋景公说:“这病已没办法治了。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行,扎针又达不到,吃汤药,其效力也达不到。这病实在没法子治啦。”

晋景公听了,心想医生所说,果然验证了自己梦见的两个小孩的对话,便点了点头说:“你的医术真高明啊!”说毕,叫人送了一份厚礼给医生,让他回秦国去了。

“病入膏肓”这则成语,指病已危重到了无法救治的地步,也常用来比喻事情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

10、唇亡齿寒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想找借口派兵去消灭虢(guó)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yú)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国。“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美玉和宝马,他会答应借道的。”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难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晋献公听后,便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份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互相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11、居安思危

宋、齐等国联合攻打郑国,弱小的郑国知道自己兵力不足,于是请晋国做中间人,希望宋、齐等国能够取消攻打郑国的念头。其他国家因为害怕强大的晋国,于是纷纷决定退兵。为了答谢晋国,郑国国君就派人献给晋国许多美女与贵重的珠宝。收到这些礼物后,晋悼公十分高兴,就将一半的美女赏给大功臣魏绛(jiàng)。没想到正直的魏绛一口拒绝,并且劝晋悼公说:“现在晋国虽然强大,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大意。因为人在安全的时候,要想到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危险,这样才会有备无患。”晋悼公听完魏绛的话,知道他时时刻刻都牵挂国家与百姓的安危,从此对他更加敬重。

成语“居安思危”指处在安全的环境而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难。

12、卧薪尝胆

公元前496年,吴王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受了重伤,临死前,嘱咐儿子夫差(chāi)要替他报仇。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

两年后,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这时谋臣文种劝住了他,说:“吴王贪财好色,可以派人去贿赂他。”勾践听从了文种的建议,就派他带着美女西施和珍宝去贿(huì)赂(lù)吴王。

文种见了吴王,献上西施,说:“越王愿意投降,做您的臣下,请您饶恕他。”伍子胥(xū)站出来大声反对道:“勾践深谋远虑,文种、范蠡(lǐ)精明强干,这次放了他们,他们回去后定会想办法报仇的!”这时的夫差以为越国已经不足为患,又看上了西施的美色,就不听伍子胥的劝告,答应了越国的请求,把军队撤回了吴国。

吴国撤兵后,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放牛牧羊,终于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三年后,他们被释放回国了。

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晚上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并让门外的士兵问他:“你忘了三年的耻辱了吗?”他派文种管理国家政事,范蠡管理军事,自己亲自到田里与农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纺线织布。勾践的这些举动感动了越国上下官民,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

再说吴王夫差自从战胜越国后,沉迷于西施的美色,过着骄奢(shē)淫逸的生活。他又狂妄自大,听信奸臣坏话杀了忠臣伍子胥。这时的吴国,貌似强大,实际上已经是走下坡路了。

公元前482年,夫差亲自带领大军北上,与晋国争夺诸侯盟主,越王勾践趁吴国精兵在外,突然袭击,一举打败吴兵,杀了太子友。夫差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带兵回国,并派人向勾践求和。勾践估计一下子灭不了吴国,就同意了。公元前473年,勾践第二次亲自带兵攻打吴国。这时的吴国已经是强弩(nǔ)之末,根本抵挡不住越国军队,屡战屡败。最后,夫差又派人向勾践求和,范蠡坚决主张要灭掉吴国。夫差见求和不成,才后悔没有听伍子胥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剑自杀了。

成语“卧薪尝胆”,现在常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耻。

13、东施效颦(pín)

古时候,越国有两个女子,一个长得很美,叫西施,一个长得很丑,叫东施。东施很羡慕西施的美丽,就时时模仿西施的一举一动。有一天,西施犯了心口疼的病,走在大街上,用手捂住胸口,双眉紧皱。东施一见,以为西施这样就是美,于是也学着她的样子在大街上走来走去,可是街上行人见了她的这个样子,吓得东躲西藏,不敢去看她。

后来人们就用“东施效颦”来比喻不知道人家的好处和本身的缺点在哪里,胡乱模仿。

14、后生可畏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见过一个小孩,举止言行很不一般。这孩子用泥土堆了一座城堡,坐在里面,挡住了孔子的路。孔子问他为什么挡住他的车,不让他过去?小孩说:“只听说过车子绕城走,没听说城堡还要避车子的!”孔子非常惊讶,没想到孩子这么小却这么会说话。小孩说:“听说鱼生下来三天就会游泳;兔子生下来三天就会跑了,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孔子一听非常感叹地说:“真是后生可畏啊!”

成语“后生可畏”,现在指青年人是新生的力量,很容易超过他们的长辈。

15、知人不易

孔子走到陈国和蔡国之间的时候,穷困不堪,连野菜汤也喝不上,七天没有吃到一粒粮食,只好在大白天里睡大觉。

他的弟子颜回找到一点米,把它放在甑(zèng)里面煮。饭快熟了,孔子看见颜回抓甑里面的饭吃。

过了一会儿,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装着没有看见刚才那件事的样子,站起来说:“刚才我梦见祖先,要我把最干净的饭食送给他们。”

颜回连忙说:“不行,刚才有灰尘掉进甄里,把饭弄脏了一些,我感到丢掉了不好,就用手把它抓起来吃了。”

孔子听了感慨地说:“我所相信的是自己的眼睛,但眼睛看到的还是不可相信;我所依靠的是自己的脑子,但脑子有时也靠不住。你们要记住,了解一个人确实不容易呀!”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要真正识别一个人是很不容易的。不要轻易地用自己“亲眼所见”来为一个人下结论。

16、不耻下问

卫国大夫孔圉(yǔ)聪明好学,更难得的是,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代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公。

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有一次,他问孔子:“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很多,凭什么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孔子听了微笑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脑筋聪明又灵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对方地位或学问不如他,他都会大方而谦虚地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是很恰当的。”经过孔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服气了。

成语“不耻下问”,现在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道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17、孟母三迁

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zhǎng)氏守节。孟子家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他就学了些丧葬之类的事。孟母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就学了些做买卖和屠宰的东西。孟母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适合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成语“孟母三迁”,现在常用来强调环境对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18、孟母断机

孟轲(kē)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成就与他母亲的严格教育是分不开的。

孟轲小时候也很贪玩。一天,孟母正在织布,还未到放学时间,小孟轲却逃学跑回家。孟母见了,气得浑身发抖。她把小孟轲叫到跟前,说:“孩子,穷人无本,力气是钱。娘每天没日没夜地辛苦织布,赚(zhuàn)钱供你上学。可是,你却逃学。”说着,孟母拿起剪刀,“咔嚓”一声,把织布机上的绫(líng)子一刀剪断。

小孟轲见娘生这么大的气,吓坏了,连忙央求说:“娘,我错了!我一定改!”

孟母见小孟轲知错,舒了一口气,指着机上的断绫说:“孩子,不管做什么事,功到才能成。你不好好上学,就跟这些断绫一样,怎么能成材呢?”

明白了娘的一片苦心,小孟轲赶快回到学堂。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逃过学。

孟轲在孟母的循循善诱下,勤奋学习,成了学堂里有名的好学生。

19、曾子杀彘(zhì)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夫人哄儿子说:“你先在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夫人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夫人就劝阻说:“我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成语“曾子杀彘”,现在常用来强调教育儿童要讲究诚信,言行一致。

20、毛遂(suì)自荐

春秋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hán)郸(dān)。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想挑选20个文武全才的人一起去。他挑来选去,最后还缺一个人。这时,门客毛遂自我推荐,说:“我算一个吧!”平原君见毛遂再三要求,才勉强同意了。

到了楚国,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两人坐在殿上,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毛遂大步跨上台阶,大喊道:“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为何议而不决?”楚王非常恼火,问平原君:“此人是谁?”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门客!”楚王喝道:“退下!我和你主人说话,你来干吗?”毛遂见楚王发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跨上几个台阶。他手按宝剑,厉声说:“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见毛遂那么勇敢,没有再呵斥他,就听毛遂讲话。毛遂就把出兵援赵有利楚国的道理,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话,说得楚王心悦诚服,答应马上出兵。不几天,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秦军撤退了。平原君回赵后,待毛遂为上宾。他很感叹地说:“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

成语“毛遂自荐”由此而来,比喻不经别人介绍,自我推荐担任某一项工作。

21、狡(jiǎo)兔三窟(kū)

春秋时代,齐国有位叫孟尝君的人,家中豢(huàn)养着许多门客。在这些门客中,有位叫冯谖(xuān)的人,常常一住就是很长一段时间,却什么事都不做。孟尝君虽然觉得很奇怪,但是好客的他还是热情招待冯谖。

有一次,冯谖替孟尝君到薛地讨债,他不但没跟当地百姓要债,反而把债券(quàn)全烧了。薛地人民都以为这是孟尝君的恩德,心里充满感激。到后来,孟尝君被齐王解除相国的职位,前往薛地定居,受到薛地人热烈的欢迎,孟尝君才知道冯谖的才能。直到这时候,不多话的冯谖才对孟尝君说:“通常聪明的兔子都有三个洞穴,这样才能在紧急的时候逃过猎人的追捕,而免除一死。但是你却只有一个藏身之处,所以你还不能把枕头垫得高高地睡觉,我愿意再为你安排另外两个可以安心的藏身之处。”于是冯谖去见梁惠王,他告诉梁惠王说,如果梁惠王能请到孟尝君帮他治理国家,那么梁国一定能够变得更强盛。于是梁惠王派人邀请孟尝君到梁国,准备让他担任治理国家的重要官职。可是,梁国的使者一连来了三次,冯谖都叫孟尝君不要答应。梁国派人请孟尝君去治理梁国的消息传到齐王那里,齐王一急,就赶紧派人请孟尝君回齐国当相国。冯谖要孟尝君向齐王提出希望能够拥有齐国祖传祭器的要求,并且将它们放在薛地,同时兴建一座祠(cí)庙,以确保薛地的安全。祠庙建好后,冯谖对孟尝君说:“现在属于你的三个安身之地都建造好了,从此以后你就可以垫高枕头,安心地睡大觉了。”

成语“狡兔三窟”,意思是狡猾的兔子有三个窟。比喻藏身的地方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国古代的文学之最

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

文学常识就是指关于文学方面的一些常识。小编整理了中国古代的文学之最,欢迎欣赏与借鉴。

1、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2、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3、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4、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5、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6、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宋代的李清照

7、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8、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9、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10、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11、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12、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13、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14、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15、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16、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17、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18、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19、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20、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21、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

22、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

23、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中国古代的文学之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古代对妻子的称呼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妻子称呼有很多,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古代对妻子的称呼,欢迎大家查看。

小君,细君 最早是称诸侯的妻子,后来作为妻子的通称。

皇后 皇帝的妻子。

梓童 皇帝对皇后的称呼。

夫人 古代诸侯的妻子称夫人,明清时一二品官的妻子封夫人,近代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

荆妻 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又谦称荆人、荆室、荆妇、拙荆、山荆。贱荆,有表示贫寒之意。

娘子 古人对自己妻子的通称。

糟糠 形容贫穷时共患难的妻子。

内人 过去对他人称自己的妻子。书面语也称内人、内助。尊称别人妻称贤内助。

内掌柜的 旧时称生意人的妻子为“内掌柜”,也有称“内当家”的

太太 旧社会一般称官吏的妻子,或有权有势的富人对人称自己的妻子为“太太”,今有尊敬的意思,如“你太太来了”

妻子 指的是妻子和儿女。早期有“妻子”、“妻室”,也单称妻,有的人为了表示亲爱,在书信中常称贤妻、爱妻

老伴儿 指年老夫妻的一方,一般指女方

娘儿们、婆娘、婆姨 有些地方称妻子为娘儿们,或婆娘,或婆姨

堂客 江南一些地方俗称妻子为堂客

媳妇儿 在河南农村普遍叫妻子作媳妇儿

老婆 北方城乡的俗称,多用于口头语言

老爱 因称老婆太俗,称爱人拗口,所以取折衷的办法叫老爱

继室续弦 妻死后又另娶的

家里做饭的,屋里人、都是方言对妻子的称谓

女人 一些农村称妻子为女人或孩子他娘

爱人 男女互称

右客 湖北鄂西山区对妻子的一种称呼

伙计、搭档 现代都市对妻子的俗称

另外旧时对妾的称呼有“侧侄”、“偏房”、“小星”、“加夫人”、“妇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商业竞争应公平有序

全文共 608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商标协会秘书长曹中强 27 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如果国内企业具备一定的全球视野,将有可能避免西门子商标抢注事件的发生。

曹中强认为,随着国内产品市场的日益全球化,贸易摩擦已不可避免,对此,我国企业应该从中吸取教训,今后可采取在国外提前进行商标注册等手段,依法保护企业自身利益。

据介绍,在“ Hisense/ 海信”获得驰名商标荣誉称号后, 1999 年,博世—西门子公司在德国毫无差别地抢先注册了“ Hisense ”商标。 2001 年 6 月,西门子全资公司欧司朗公司在德国抢注厦门东林公司的“ Firefly 萤火虫”商标。截至目前,广东佛山照明公司的“ FSL ”商标、上海德士公司“ ECOLUX ”商标、上海奥利玮公司“ ORION ”商标、中轻青岛分公司“ RUBY ”商标、广州穗之星公司“ GERLITE ”的商标已经分别遭到西门子欧司朗公司的抢注。

专家纷纷表示,西门子商标抢注事件违背了公平竞争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违背商业道德,违背《巴黎公约》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

商务部有关人士认为,随着全球贸易摩擦的加剧,国家间“两反一保” ( 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 ) 及特保立案调查数量将呈上升趋势,国外企业通过贸易壁垒特别是通过商标抢注制造知识产权纠纷来保护本国本企业产品的现象日益普遍。对此,国内企业在其产品走出国门的同时,更应具备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全球视野,加强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的国际竞争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国古代的“四大”文化

全文共 114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人有四字情节,从古至今,因为古人相信天圆地方,方则有四面,于是万事都把他往这四上去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国古代的“四大”文化,希望对你有帮助!

【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四大发明家】张衡、蔡伦、毕升、杜诗

【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

【四大名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古代四大书法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

【四大讽刺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四大神话小说】《封神演义》、《镜花缘》、《西游记》、《八仙传》

【四大志怪小说】《搜神记》、《山海经》、《封神演义》、《聊斋志异》

【三言二拍】(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

【四大美男】潘安、宋玉、兰陵王、卫?

【四大丑男】宴婴、左思、包拯、刘墉

【四大情圣】登徒子、石崇、李煜(死后女凑钱买棺材将其埋了)、李隆基(与儿媳杨贵妃情事千古绝唱)

【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四大奇女】薛涛、李师师、梁红玉、柳如是

【四大美人图】西施浣沙、昭君出寨、貂婵拜月、贵妃醉酒

【四大丑女】嫫母、钟离春、孟光、黄硕(一说是阮氏)

【四大才女】蔡文姬、李清照、卓文君、上官婉儿

【四大女将】穆桂英、樊梨花、秦良玉、梁红玉

【四大情女】白娘子、孟姜女、虞姬、王宝钏

【四大名妓】苏小小、李师师、梁红玉、陈圆圆

【四大草根女】小凤仙、杜十娘、玉堂春、红拂女

【四大狐狸精】妲己、褒姒、 ?喜、杨贵妃

【四大良母】王母、女娲、孟母、岳母

【四大清官】包拯、狄仁杰、海瑞、况钟

【四大奸臣】蔡京、秦桧、严嵩、和?

【四大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

【四大刺客】专诸、要离、聂政、荆柯

【四大名医】扁鹊、华佗、张仲景、李时珍

【春秋四君】齐国孟尝君(田文)、楚国春申君(黄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无忌)

【四大名扇】杭州檀香扇、苏州绢扇、肇庆牛骨扇、新会葵扇

【四大名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

【四大名锦】蜀锦、云锦、宋锦、壮锦

【国画四君子】梅、兰、竹、菊

【戏曲四大腔】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四大民族英雄】岳飞、戚继光、郑成功、林则徐

【四大科学名著】沈括《梦溪笔谈》、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宋应星《天工开物》

【四大游记】《徐霞客游记》、《大唐西域记》、《周王游行记》、《马可波罗行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教育公平与分配正义

全文共 1103 字

+ 加入清单

厦门双十中学 白乾政

一组言简意赅的漫画,直指教育的核心目的,引人深思。漫画中,考过100分的优生因退步两分而受惩罚,而原只有55分的差生因考了61分而受到奖励。表面上是在讽刺当今教育的不公平,实则是在扣问教育的最终目的——培养精英或是鼓励差生?

我的回答是后者,教育的目的不应简单地以功利主义的结果论来裁决,而应以培养并激发普通人的潜能使之有能力追求更高的美以及更幸福的生活为宗旨。这就解释了为什么98分的优生考得比61分的差生好却遭到惩罚。因为教育的初衷是让他们突破自我的桎梏,而非同他人比较。

这组漫画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莫过于今年沿海地区高校招生名额向西北内陆转移而引发的史上最大的家长维权活动。表面上看有能力考98分的考生无法获得优质教育资源,而仅仅只考61分的西北地区考生却能轻松上名校是一种不合乎逻辑的行为,是违背教育资源分配公平的行为。然而,细剖背后错综复杂的社会背景以及道德哲学的充分考量。我们必须承认:这是完全符合教育公平的原则以及分配正义的要求的。

西方哲学家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曾指出:“社会公平的基本原则就是分配正义。”这其中的“社会公平”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当然也包括教育公平的问题。当前中国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紧张的情况下,政策的倾斜看似荒谬不合理,实则是为了最大程度上地维护教育公平分配正义。我们不能否认沿海考生的努力及成就,但受制于不同地区发展不均衡的影响,让沿海考生与西北内陆的考生同台竞技,无疑只会加剧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和不同地域关系的紧张程度。因此,适当地“照顾”西北考生,是我国教育理念的一次提升和进步。这说明传统的“择优取士”已逐渐向现代教育理念靠拢——无论是考过100分的优生,还是只有59分的差生,卷面的分数已不再是衡量教育成效的尺度,卓有成效地挖掘每个个体内在潜能并赋予个体追求自我幸福生活的能力,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而要达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理论高度,就必须努力推广教育资源的公平以及分配正义的理念,让不同水平的人,不论是100的优生还是55分的差生,能享有同样的机遇去发挥自我的潜能。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忽视优生的培养,只是在一套相对公平的体制下,每个个体都能因自我的突破而获得嘉奖和鼓励。也需要有人鞭策退步的人奋发图强,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与分配正义。

亚里士多德曾言:“教育活动的全部意义就在于培养具有美德的公民。”惩罚98分的优生和奖励61分的差生,都应在于培养共和国的公民,使之具有更高级的道德追求,而不应一味鼓励高分而扼杀天性。教育公平与分配正义的理念应当体现在当前的教育活动中。如此,方能有道德完善素质良好的公民撑起共和国的大厦,推动中国崛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篇古代德育名人故事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1202年,陆游之子子龙到吉州任司理参军。吉州在赣西南,靠近井冈山地处偏僻。当时,曾任任书监的杨万里和益国公周必大当时都告老住在吉州,他们都是陆游的老友。陆子龙赴任前,希望父亲给杨万里和周必大修书--封,请们对自己多加照顾。

舐犊之情,人皆有之,陆游也不例外。他希望儿子仕途顺利,又不愿意儿子依靠私人关系向上爬,便冷静地写了一首二百六十字的五言长诗,作为给儿子的临别赠言。诗中写道: "益公名位重,凛若乔岳峙", "得见已足荣,切勿有所启"; "又若杨诚斋,清介世莫比", "汝但问起居,余事莫挂齿"。益公指益国公周必大,诚斋是杨万里的别号,陆游的用意是告诉儿子,益国公周必大名高位重,你见他也就行了,千万不要有所求;杨万里是位清白耿直的老人,你探望之时,莫要让他为你讨人情,以免败坏了他的名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以公平公正作文600字

全文共 977 字

+ 加入清单

小时候,还没上学的我就被父母谆谆告诫,长大后也要像哥哥那样当一个大学生。后来,上了小学,老师激励我要好好学习,我当然是天真的乖学生。自从我知道有一个名牌大学叫北大后,我的梦想就是,我要上北大,我要做个女强人,为国家做贡献,要挣好多好多的钱给我的老师,我的父母。现在听起来那时的我傻傻的。

到了初中我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在这十三亿人口中显得是如此的渺小。在色彩斑斓的花海中,每朵花都在竞相开放,而我只是其中一朵花下面想要争取一点阳光的小草。而现在,我上了高中,距离大学就更近了一步。记得那次班主任让同学们说出自己心中的大学,我的选择是复旦,因为我喜欢上海那自由而浪漫的氛围。后来,我和同学聊天时再次谈及这个话题,他笑称我的理想很丰满,可现实却是这样骨感。他告诉我,如果我想上复旦,除非我能做那几十万考生中的前百十人,因为我是河南人。我说不出心中是什么滋味,原来我连那棵想见阳光的小草都不如,也许只是一粒灰尘。

最近,我又听说了一件“旧闻”,是去年的事情。两名大学生在复旦大学门口,站在自制的跷跷板上,打出“知识不是力量,沪籍才有重量”的.牌子,抗议因户籍不同而造成的不公平

知识不是力量,沪籍才有重量,这句话真是让我们河南学子最为难过。河南考生每年有几十万,而国内名牌大学在我们河南每年只招收百十人左右。我们河南每年的招生录取分数线都要高出其他省市许多,这导致我们河南有多少才子被埋没!我想说,出生在河南不是我的错,为什么要受到如此不平等的待遇,国家不是提倡人人平等吗?我们河南人并不比别人差到哪里,人口多也不是错误,为什么只因户籍问题,我们就失去那么多的机会?

仅因户籍不同,城市与农村、京沪与其他省份的学生所享有的教育资源、教育机会等有天壤之别。我们河南有许多农村考生,而一线名牌大学里的农村学生只有一两成。寒门难出贵子,这种局面何日才能改变?

虽然我们也觉得高考带给我们很大压力,可却也无法否认它能成就很多人的梦想。读大学,读名校,依然是寒门子弟改变人生境遇的主渠道。每个人都渴望人生出彩,梦想成真,除了需要自己付出辛劳以外,我们真的渴望拥有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

当然,教育的不公平、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也不仅仅存在于高考录取这一个方面,希望国家早日出台相关政策,改变这些不公平的现状,别让人为因素磨灭了我们的梦想,阻挡了我们的上升通道,让公平之光照进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古代名言警句励志篇

全文共 741 字

+ 加入清单

1)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2)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3)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4)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传》

5)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6)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类,向人道前进。——鲁迅

7)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8)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

9) 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10)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丘迟

11)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12) 士为知己者死。——《史记》

13) 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14) 学然后知不足。——《礼记》

15)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16)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7)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

18)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19)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0)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21)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

22)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23) 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刘向

24)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25)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书》

26)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27)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28)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

29)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30)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描写中秋节的诗句——古代篇

全文共 203 字

+ 加入清单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张煌言《舟次中秋》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描写思乡的古代诗句

全文共 1211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在外的游子总有一种思乡之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思乡的古代诗句,欢迎大家阅读!

1、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

2、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3、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

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5、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王勃

6、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9、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柳宗元

10、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

1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12、不知何处吹芦菅,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

1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

14、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徐淑

15、本知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萧子显

1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

17、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

18、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晏殊

19、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欧阳修

20、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

21、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韦庄

2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

23、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柳永

24、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潆潆——张先

25、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

26、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周邦彦

27、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李清照

28、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李清照

29、马上离魂衣上泪,真自个供憔悴——程垓

30、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

31、今夜雨,定应化作相思树——刘基

32、离人无语消魂,细雨斜风掩门——杨慎

33、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

34、因思人事苦索绕,离愁别恨,无限何时了?——柳永

35、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

36、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苏轼

37、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白居易

38、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

39、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40、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4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4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

4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44、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45、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46、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长相思》 纳兰性德

47、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48、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秋思》张 籍

49、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古代教育的名人名言

全文共 1264 字

+ 加入清单

教育,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小编收集了古代教育的名人名言,欢迎阅读。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略尝辛苦方为福,不作聪明便是才。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见者易,学者难。

学然后能行,思然后有得。

故择其所嗜,必先受业,乃得尝之;择其所乐,必先有习,乃得为之。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贯如自然”。

立志在坚不在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学以治之,思以精之,朋友以磨之。

天资美不足为功,惟矫恶为善,矫惰为勤,方是为功。人必不能便无是心,须使思虑,但使常游心于义理之间。立本处以易简为是,接物处以时中为是,易简而天下之理得,时中则要博学素备。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行之,上也;言之,次也;教人,又其次也。咸无焉,为众人。学,行之乃见,至其疑处,始是实疑,于是有学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譬之行道者,将之南山,须问道路之自出,若安坐则何尝有疑。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人惰于进道,无自得达,自非成德君子必勉勉,至从心所欲不踰矩方可放下,德薄者终学不成也。

自安于弱,而终于弱矣;自安于遇,而终于愚矣。

勿谓小儿无记性,所历事皆能不忘。故善养子者,当其婴孩,鞠之使得所养,全其和气,乃至长而性美。教之,示以好恶有常。如养犬者,不欲其升堂,则时其升堂而扑之。若既扑其升堂,又复食之于堂,则使孰从。虽日挞而求其不升,不可得也。养异类且尔,况人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或曰:“学无益也,如质何?”曰:“未之思矣。夫有刀者砻诸,有玉者错诸,不砻不错,焉攸用?砻而错诸,质在其中矣。否则辍”。()

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胜封侯。

学贵心悟,守旧无功。

丈夫所志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作文

全文共 36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是有许多寓言故事组成的,书中的每一个寓言故事看似很普通,但却都隐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是一本引人深思的好书。

书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寓言故事是守株待兔,故事的原文是:“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解柱折颈而死。因耜其来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这则寓言幸辣的讽刺了那一些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像这样的寓言还有掩耳盗铃,拔苗助长等。掩耳盗铃比喻自欺欺人,拔苗助长比喻欲速则不达,这些寓言虽然都只是人们编造出来的,但却又让人觉得无比真实,从中的道理十分耐人寻味。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中心思想其实就是儒家教思想,忠义仁孝小弟为中心,教育我们有个好的品质,读完了这一本书后,更今我感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